武汉方言中的“外地人”称谓语
武汉话——精选推荐

武汉话武汉是中国古代繁华的商埠,近代民主⾰命的中⼼,保存着⼗分丰富的历史⽂化遗产,在漫长的历史岁⽉中形成了独特的⽅⾔“汉腔”。
武汉话节奏频率快,这跟他们的热情奔放的性格,⽕爆急躁的脾⽓有关,当然也跟武汉的天⽓有关。
你如果初到武汉,⼜逢⽕炉盛夏的话,再恰巧碰上⼀个急脾⽓的⼈问路,你会⼀句都听不懂,不但你急着冒汗,连这个武汉⼈也跟着⽑焦⽕辣呢。
所以呢,在武汉上⼤学,须得先弄懂⼀些武汉⽅⾔,这就是我下⾯要说的汉腔了。
武汉⼈热情,尤其对待外地⼈。
这种热情在武汉叫作礼性⼤(蛮讲客⽓的意思),不过武汉⼈虽然⼗分讲礼,却并不虚伪,相反,他们还极为憎恶虚情假意、装模做样,称之为“⿁做”(也叫作秀。
故意做作的意思)。
所以武汉⼈逢⼈便称“您家”(当然吵架时是例外的),相当于北京⼈的“您”,实际上也是“您”字的⾳变,不同的是,武汉话的“您家”还可以⽤于第三⼈称,⽐如“他您家”,相当于“他⽼⼈家”。
有时,⼀句话说完,也总要带⼀个“您家”,作为结尾的语⽓并表⽰尊敬,也相当于北京⼈的“您哪”。
北京⼈讲究礼数,开⼝闭⼝,每句话后⾯都得跟个“您哪”,不过,在北京⼈那⾥,“您”是“您”,“您哪”是“您哪”,⼀⽤于称呼,⼀⽤于后缀,是不会混乱的。
⽽武汉⼈则不论是“您”还是“您哪”,通通都是“您家”。
结果就闹出这样的笑话来,⼀个武汉⼈问:“您家屋⾥的猪养得好肥呀,么时候杀您家?”对⽅答:“明天杀您家。
”两个⼈都很客⽓、讲礼,但结果却两个⼈都挨了骂。
呵呵,有时候太讲客⽓也是会闹出笑话的。
武汉还喜欢逗散放(善意的开玩笑,捉弄⼈),所以武汉⼈的业余⽣活过得蛮滋润。
有名的相声作曲家夏⾬⽥⽼先⽣就是正宗的武汉⼈,他的⼩品素材都缘于武汉;还有说评书的何祚欢⽼先⽣;唱湖北⼤⿎的张明智(张明智说的是武汉黄陂话);特别是⽥克兢的⼩品,⽤武汉话说来更是别有⼀番风味啊。
武汉⼈称⾝材为条⼦,脸蛋为脉⼦,⽐如形容⼀个⼥孩漂亮,武汉⼈会说:这个伢,长得蛮是那个事,⼜灵醒,条⼦⼜正,脉⼦⼜好。
武汉方言大全

武汉方言大全一、称谓常用语 1.老特(=爸爸)2.老俩(=妈妈)3.拐子(=哥哥)4.外外(=外甥)5.舅辫子(=妻子的弟弟)6.老亲爷(=岳父大人)7.老亲娘(=岳母大人)8.老几(=人,常与“个“连用。
如“那个老几”,“有个老几”)9.麻木(=人力三轮车)10. 扁担(=挑夫)、二、生活常用语 1.蛮扎实(=厉害) 2.苕吃哈胀(=猛吃很多东西) 3.条子(=身材)4.胯子(=腿,胯读3声) 5.灵醒(=整洁、好看,也有聪明之意) 6.称透(=整洁,好看之意,“称”读1声,“透”读3声)7.打赤巴(半裸)8.打挑瓜(全裸)9.条举(扫帚)10.浮子(毛巾\抹布等)11.滋(=擦,如橡皮擦叫做“笔滋子”)12.灶妈子(=蟑螂)三、聊天常用语 1.么斯(什么) 2.冇得(=没有。
准确地说,冒得的“冒“应写为“冇”) 3.是说唦(=表示赞同)5.耍拉(=麻利)6.铆起/铆倒(=一个劲儿地、努力地干某事)7.喔涩(意思同上,“喔“读2声)8.是/不是那个事=(①是/不是那回事;②像/不像样)9.晕(=慢性子)10.豆里(=里面)武汉人都是活雷锋(用武汉话读,挺好玩的)老张开车克武汉——擂鸟!肇事司机抖个狠——闪鸟!多亏一个武汉伢,送克医院钌五针——好鸟!老张丢他两活烟,牌子怀鸟他不要,他说——我们乐里都是武汉嫩,我们乐人讲胃口的很,我们乐里冒的乐种嫩,擂鸟人那还欣抖狠。
我们乐里都是武汉嫩,我们乐里麻木多的很,我们过早都吃热干面,我们抽烟只抽“硬长城“!拐子,借个火~~!|武汉方言RAP——《在武汉》在武汉,走倒江汉路高头,在武汉,那底有蛮多新疆的小偷,在武汉,烧香您家克归元寺在武汉,有密密麻麻的巷子,在武汉,把三轮车叫麻木,在武汉,我们过早都吃热干面在武汉,有长江和汉水,在武汉,你不晓得了吧?我屋里住汉口,他屋里住倒汉阳,我们上学都在武昌,我来回要过2条江武昌有蛮多大学在全国排名第二,汉口是商业中心和扁担的天下消夜克吉庆街,听几首麻雀的歌,哪里都有烧烤,凉面和冰冻绿豆汤半夜再到宾江公园卡拉O K 不管你想昂到么时候总有的士回克公共汽车分有空调和冒的空调两种武汉公汽司机是出了名的亡命那些旅游景点实在是冒的么鬼克头,克电子市场淘点东西也比乐强上百倍早上克趟东湖,感觉到了大自然,(毛爷爷说过)“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在武大有个情况,在华工租了间房,京汉大道有轻轨从西往东走在武汉,1998 年的大洪水,在武汉,天热要到马路边哈睡,在武汉,搓麻将,斗地主,在武汉,说是东方芝加哥,在武汉,朋克的城市在武汉,夏天那热死个人,在武汉,万里长江第一桥,在武汉,正暂你晓得了吧?大智路买手机,江汉路买衣服汉正街的人是特别特别多,他们都是外地来的要在这里打货,民众乐园是时髦班子装衫的广场江汉路往西是汉口电脑城,广星电子市场有卖走私的东西。
武汉方言中的“外地人”称谓语

西” “ 广广 ”。其中1 0 个具体 “ 外地人 ”称谓语在武汉方言中是对河南、江西、湖南、四川、陕西 、山西、广 东、广西8 个
地 区 外 地人 的称 谓 。 如下 图所 示 :
地 区 武 汉 方 言称 谓 语 《 武 汉 方 言 词典 》含 义
河 南 江 西
湖 南 四川 陕西 山西
侉 子 、侉 侉 、 a 曩 E 子 老 乡 江 西老 表 老表
湖 南 伢 子 川 伙里 老 西
语 音 不 正 的 , 旧时常 特 指 河 南 人 。 特 称 河 南人 。 对 江 西人 的称 呼 。 1 . 特称江西人 ;2 . 表兄 弟姊妹。
与 《 武 汉 方 言词 典 》 中 “ 一 般 称 谓语 ”部 分 中对 外 地 人 的称 谓 语 对 比分 析 。 二 、武 汉 方 言 “ 外 地 人 ”称 谓 语 的特 点 表 示 概 括 统 称 的外 地 人 称 谓 语 在 十地 方 言 词 典 中共 有 1 1 种 形 近 义 近 形 式 ,分 别 为 “ 外 地 人 、 外 处 人 、 外 路 人 、外 乡
梅 县 、 粤方 言 区 的广 州 、 闽方 言区 的福 州 。 并 以 《 现 代 汉 语 方 言 大 词 典 》 为基 本 来 源 , 从4 3 册 分 地 方 言 词 典 中 挑选 出 《 西
安方言词典》 《 成都方言词典》 《 南京方言词典》 《 上海方言词典》 《 长沙方言词典》 《 南 昌方言词典》等9 地方言词典 ,
传 统 的七 大 方 言 分 区 为依 据 ,从 各 方 言 区挑 选 代 表 地 区与 武 汉 方 言 的 “ 外 地 人 ”称 谓 语 进行 对 比 ,包 括 官 话 方 言 中 原官 话
经典武汉方言

现将常用武汉方言归类如下:一、称谓常用语1.老特儿 (=爸爸)2.老俩 (=妈妈)3.拐子 (=哥哥)4.外外 (=外甥)5.舅辫子(=妻子的弟弟)6.老亲爷 (=岳父大人)7.老亲娘 (=岳母大人)8.老几 (=人,常与"个"连用。
如"那个老几","有个老几")9.麻木(=人力三轮车)10. 扁担(=挑夫)二、生活常用语1.蛮扎实 (=厉害)2.苕吃哈胀 (=猛吃很多东西)3.条子 (=身材)4.胯子 (=腿,胯读3声)5.灵醒 (=整洁、好看,也有聪明之意)6.称透 (=整洁,好看之意,"称"读1声,"透"读3声)7.打赤巴 (半裸)8.打挑瓜 (全裸)9.条举 (扫帚)10.浮子(毛巾\\抹布等)11.滋 (=擦,如橡皮擦叫做"笔滋子")12.灶妈子 (=蟑螂)三、聊天常用语1.么斯(什么)2.冇得(=没有。
准确地说,冒得的"冒"应写为"冇")3.是说唦 (=表示赞同)5.耍拉(=麻利)6.铆起/铆倒(=一个劲儿地、努力地干某事)7.喔涩(意思同上,"喔"读2声)8.是/不是那个事 =(①是/不是那回事; ②像/不像样)9.晕(=慢性子)10.豆里(=里面)四、吵架常用语1.你莫跟老子"翻"。
(意:你不要惹我。
)2.老子"呼"你两哈的。
(意:要打人了,而绝不是叫人。
哈读4声)3.你不识"黑"是吧? (意:你是不知道我的厉害吧?。
黑读核2声4.你要"么样"? (意:你是不是想打一架?)5.苕头日脑 (=很笨)6.板马日的 (武汉人只怕也说不出真正的意思,反正是骂人的话)7.谍务 (=故意地)8.心里冇得数 (=心里没有数。
数读"瘦"。
武汉方言大全

武汉⽅⾔⼤全 1.⽼特(=爸爸) 2.⽼俩(=妈妈) 3.拐⼦(=哥哥) 4.外外(=外甥) 5.舅辫⼦(=妻⼦的弟弟) 6.⽼亲爷(=岳⽗⼤⼈) 7.⽼亲娘(=岳母⼤⼈) 8.⽼⼏(=⼈,常与“个“连⽤。
如“那个⽼⼏”,“有个⽼⼏”) 9.⿇⽊(=⼈⼒三轮车) 10. 扁担(=挑夫)、⼆、⽣活常⽤语 1.蛮扎实(=厉害) 2.苕吃哈胀(=猛吃很多东西) 3.条⼦(=⾝材) 4.胯⼦(=腿,胯读3声) 5.灵醒(=整洁、好看,也有聪明之意) 6.称透(=整洁,好看之意,“称”读1声,“透”读3声) 7.打⾚巴(半裸) 8.打挑⽠(全裸) 9.条举(扫帚) 10.浮⼦(⽑⼱\抹布等) 11.滋(=擦,如橡⽪擦叫做“笔滋⼦”) 12.灶妈⼦(=蟑螂)三、聊天常⽤语 1.么斯(什么) 2.冇得(=没有。
准确地说,冒得的“冒“应写为“冇”) 3.是说唦(=表⽰赞同) 5.耍拉(=⿇利) 6.铆起/铆倒(=⼀个劲⼉地、努⼒地⼲某事) 7.喔涩(意思同上,“喔“读2声) 8.是/不是那个事=(①是/不是那回事;②像/不像样) 9.晕(=慢性⼦) 10.⾖⾥(=⾥⾯)武汉⼈都是活雷锋(⽤武汉话读,挺好玩的)⽼张开车克武汉——擂鸟! 肇事司机抖个狠——闪鸟! 多亏⼀个武汉伢, 送克医院钌五针— —好鸟! ⽼张丢他两活烟,牌⼦怀鸟他不要, 他说—— 我们乐⾥都是武汉嫩, 我们乐⼈讲胃⼝的很, 我们乐⾥冒的乐种嫩, 擂鸟⼈那还欣抖狠。
我们乐⾥都是武汉嫩, 我们乐⾥⿇⽊多的很, 我们过早都吃热⼲⾯, 我们抽烟只抽 “硬长城“! 拐⼦,借个⽕~~!|武汉⽅⾔RAP——《在武汉》 在武汉,⾛倒江汉路⾼头,在武汉,那底有蛮多新疆的⼩偷,在武汉,烧⾹您家克归元寺 在武汉,有密密⿇⿇的巷⼦,在武汉,把三轮车叫⿇⽊,在武汉,我们过早都吃热⼲⾯ 在武汉,有长江和汉⽔,在武汉,你不晓得了吧? 我屋⾥住汉⼝,他屋⾥住倒汉阳,我们上学都在武昌,我来回要过2条江 武昌有蛮多⼤学在全国排名第⼆,汉⼝是商业中⼼和扁担的天下 消夜克吉庆街,听⼏⾸⿇雀的歌,哪⾥都有烧烤,凉⾯和冰冻绿⾖汤 半夜再到宾江公园卡拉 O K 不管你想昂到么时候总有的⼠回克 公共汽车分有空调和冒的空调两种武汉公汽司机是出了名的亡命 那些旅游景点实在是冒的么⿁克头,克电⼦市场淘点东西也⽐乐强上百倍 早上克趟东湖,感觉到了⼤⾃然,(⽑爷爷说过)“才饮长江⽔,⼜⾷武昌鱼” 在武⼤有个情况,在华⼯租了间房,京汉⼤道有轻轨从西往东⾛ 在武汉,1998 年的⼤洪⽔,在武汉,天热要到马路边哈睡, 在武汉,搓⿇将,⽃地主,在武汉,说是东⽅芝加哥,在武汉,朋克的城市 在武汉,夏天那热死个⼈,在武汉,万⾥长江第⼀桥,在武汉,正暂你晓得了吧? ⼤智路买⼿机,江汉路买⾐服 汉正街的⼈是特别特别多,他们都是外地来的要在这⾥打货,民众乐园是时髦班⼦装衫的⼴场 江汉路往西是汉⼝电脑城,⼴星电⼦市场有卖⾛私的东西。
武汉方言百子歌

武汉方言百子歌聋子出对子瞎子摸柜子武汉话要说得像样子记住下面这些子武汉市三民路铜人像脸蛋叫盘子眼睛叫照子(“照”念“昭”)身个叫条子手臂叫膀子两腿叫胯子头面叫模子(“模”念me)陌生人叫生模子老熟人叫熟模子外地人叫野模子漂亮伢叫亮模子抖动腿部叫闪胯子(“闪”念阳平)洗浴全身叫搓膈子,生气变脸叫垮脸子动辄生气叫鸡肠子武汉市中山大道单衣叫褂子棉衣叫袄子衣服叫叶子毛巾叫袱子大方凳叫杌子玻璃杯叫盏子烧水壶叫炊子蒸饭锅叫鼓子搪瓷杯叫缸子搪瓷碗叫钵子棕绳床垫叫绷子竹篾单席叫垫子汽车轱辘叫滚子高跟鞋叫高督子(“督”念dou 阳平)高帮靴叫皮统子轮船鸣笛叫拉位子蟑螂蜚蠊叫灶蚂子武汉市六渡桥天桥称呼大哥叫拐子社会朋友叫麻子女朋友叫马子内兄弟叫揪辫子半大青年叫糙子小姑娘叫丫头片子坐月子的妇女叫月母子父母双称叫娘老子领导的职务叫衔子莽撞之人叫哈子(“哈”念上声)爱好争执叫杠子不好商量叫胚子态度夹生叫半吊子长期吃药叫病壳子有气无力叫病秧子胆小无能叫斋鸡子小气吝啬叫阉鸡子为人本分叫老实坨子凡事爱岔叫岔巴子不识文字叫黑肚子肚里有货叫有几刷子武汉市中山公园出类拔萃叫人尖子大摆排场叫韵榨子自我得意叫润泡子嗓音低哑叫鸭公嗓子光说不练叫耍嘴皮子系紧腰带叫提桶子说话直率叫直筒子装死耍赖叫装孙子游泳泅水叫物咪子潜水员叫水猫子有流氓习气叫当油子离世死亡叫翘辫子沿街乞讨叫告花子一大帮人叫一湾子武汉市江汉路办事开头叫起篓子开业宣传叫打场子敷衍做事叫闹豁子拖延办事叫趟划子计划落空叫呲花子办事有错叫出岔子工作失误叫揰凼子(“揰”dong 阳平冲击的意思)言而无信叫掉链子遭人取笑叫掉底子大众随伙叫赶鸭子受人驱使叫算盘子遭受批评叫挨板子背后说人叫杀签子撒手不干叫摔挑子缓和矛盾叫圆场子讲味摆谱叫拿架子手足无措叫麻爪子上了大当叫砸棒子意见相左叫掰腕子给人下套叫下罩子为难他人叫下坎子打击别人叫下耙子赖着不走叫下坠子里外受气叫吃夹糖饼子思考算计叫就子打子武汉市中山公园瞎出主意叫鬼点子煽风点火叫搓捻子吹牛应承叫来黄子示意请客叫开方子请客买单叫付台子隐射某某叫射垛子引起纠纷叫结烟子拒绝要求叫关栅子定约反悔叫翻盘子搭伙出钱叫凑份子外打零工叫撮虾子临时搬运叫撵兔子偷人钱包叫杀皮子利益倒送叫放鸽子武汉市江滩公园讲普通话叫京碟子说外语叫钩子款子学讲普通话叫弯管子扯闲话叫扯破布巾子演戏剧场叫戏园子戏园的好角叫台柱子戏中的龙套叫扛旗子音乐曲谱叫歌谱子初学拉琴叫杀鸡子专职文员叫摇笔杆子笔上掉毛叫杵头子武汉市江汉路长了疱疹叫火嘴子身上红点叫起坨子给人贿赂叫塞坨子分配任务叫甩坨子居民来会叫拈坨子(居民约债叫来会,把排序号码捏成纸坨子拈取)驼背之人叫驼子武汉市滨江大道新的东西叫崭板子商标无名叫杂牌子年后吃饭叫扒渣子(年初三之后吃饭,意指吃过年剩余的东西)倾倒垃圾叫倒渣子话中夹骂叫带渣子狠过渣子叫带把子(“把”念去声,骂人的话更强烈)武汉市江滩公园武汉人讲味要面子开口便会充老子口头禅是“个杂子”(“个杂子”即“个杂种”)这都不算带渣子反是示好显君子遇人撒烟“打一梭子”(挨个递人香烟)大人骂伢“筑瞎子”(贬义的“吃货”,“筑”念zou 阳平,意思“吃”)吓唬小伢用“抹胡子”(民间传说拐带儿童的坏人)藐视会说:你赶不到我的脚丫子争执会说:你们只会揪辫子斗狠会说:老子不怕你是野路子夸人会说:伙计你很有两下子……2021年11月4日。
武汉方言

武汉方言,有武昌、汉口、汉阳。
青山话之分,常年生活在武汉的人可察觉出这些细微的差别:最正宗的武汉话为汉口方言;最不标准的武汉话为青山话;最"弯管子"的武汉话为武汉/广州军区普通话;最混杂的武汉话为大专院校内使用的南腔北调的类似普通话的武汉话。
典型词汇举例:你黑我意即你吓我。
此处黑读核之2声。
"黑"同"吓"。
这是时下武汉人使用频率最高的词之一。
与此关联的还有歇后语:非洲伢的爸爸—黑(吓he)老子;非洲爸爸跳绳子—黑(吓he)老子一跳挑土暂时代替某人做某事。
来源于麻将。
因为打麻将又称"修长城",打麻将手气不好时让人替打几把,好像帮人家挑土一样。
后来又扩大到"的士"司机的换班以及帮人做事了。
撮虾子指偶尔赚点小外快撮(或戳),相当于北京话的"捣斥"或广州话的"炒耕",如:"戳来戳去冇(冒)戳出么名堂";擂肥"肥",是指身上有几个钱的人;"擂",更确切说应该是累,是积累的意思;这里指打的意思,以打为威胁。
"擂肥集团"意思就是说流氓集团同时向很多的身上有钱的人收刮,一次不多,对一人也不多。
但积累起来就很多了。
"擂肥"就是指这样的一种过程,其实就是一种变相的抢劫。
您明白了吧?但愿你不要成为"肥"。
擂肥现常指外面的一些不良少年抢中小学生身上的钱,也叫洗钱。
现将常用武汉方言归类如下:一、称谓常用语1.老特(=爸爸)2.老俩(=妈妈)3 .拐子(=哥哥)4.外外(=外甥)5.舅辫子(=妻子的弟弟)6.老亲爷(=岳父大人)7.老亲娘(=岳母大人)8.老几(=人,常与"个"连用。
如"那个老几","有个老几")9.麻木(=人力三轮车)10. 扁担(=挑夫)二、生活常用语1.蛮扎实(=厉害)2.苕吃哈胀(=猛吃很多东西)3.条子(=身材)4.胯子(=腿,胯读3声)5.灵醒(=整洁、好看,也有聪明之意)6.称透(=整洁,好看之意,"称"读1声,"透"读3声)7.打赤巴(半裸)8.打挑瓜(全裸)9.条举(扫帚)10.浮子(毛巾抹布等)11.滋(=擦,如橡皮擦叫做"笔滋子")12.灶妈子(=蟑螂)三、聊天常用语1.么斯(什么)2.冇得(=没有。
汉味”亲戚称呼有不少外来词

汉味”亲戚称呼有不少外来词
“爸爸”叫法如此多
如今,许多年轻人因家庭人口越来越少,连“六亲”都叫不清了,更不知道这些称呼的来处,尤其以方言中的亲属称呼更甚。
比如最常见的称呼,如父亲,在武汉的叫法就有很多种,老武汉称爸爸,蔡甸人称爹。
上世纪80年代左右出现谑称“老头”,“头”读作“té”,这在方言里是“小称音变”现象。
武汉的黄陂区,甚至还有叫叔叔的,这是因为旧社会子女多,生活困苦,造成不少幼儿夭折,于是产生一种迷信观念,如果小孩称父亲为叔,就好养活。
在武汉话的称呼中,竟然还可以总结出一些“语法格式”。
如用加上后缀构成的称呼,是最具武汉地域特色的一类,常见的有“伢”“将”。
如媳妇伢、男将。
一种叠词的结构,则含有怜小、亲热的意味。
如“外外”(外甥、外甥女、外孙、外孙女的昵称)、“毛毛”(婴儿)。
外来词如此重要
武汉方言民间研究学者胡全志认为,武汉地区五方杂处,不少对亲人的称呼借鉴了外来词。
汉口作为四大名镇之一,江湖上的规矩曾大行其道。
时间长了,武汉人也沾染了些江湖习气。
一句黑话“拐子”,武汉人却借用来称呼哥哥,显出“生死与共”的情感。
还比如在老武汉中,外婆被称为“家家”,外公被称为“家公爹爹”。
这种叫法,其实也有外来词语的影响。
在鄂南和湘北地区(张家界、常德、岳阳),外婆被称为“家婆”,子孙要将外婆昵称为“家家”,外公昵称为“家爷”或“家公”。
不过,经常听到幼儿园播放儿歌——“妈妈的妈妈是‘外婆’……”也许再过一两代人,湖北就没有人叫“家家”了。
(综合自《长江商
报》《楚天都市报》)。
武汉方言常用语 版

一、称谓1.老头(爸爸)2.老娘(妈妈)3.拐子(哥哥)4.外外(外甥)5.舅辫子(妻子的弟弟)6.老亲爷(岳父大人)7.老亲娘(岳母大人)8.老几(人,常与“个”连用。
如“那个老几”,“有个老几”)9.麻木(人力三轮车)10. 扁担(挑夫)11. 家家(外婆)12. 爹爹(外公)13. 娘娘(父亲弟弟的老婆。
读一声)二、生活1.蛮扎实(厉害、身体结实)2.苕吃哈胀(猛吃很多东西)3.条子(身材)4.胯子(腿。
“胯”读三声)5.灵醒(整洁、好看,也有聪明之意)6.称透(整洁,好看之意。
“称”读一声,“透”读三声)7.打赤巴(裸露上半身)8.打挑瓜(全裸。
“挑”读3 声)9.条居(扫帚)10.袱子(毛巾)11.滋(擦,如橡皮擦叫作“滋皮”)12.灶妈子(蟑螂)13.刮气(长的好看。
“刮”读二声)三、聊天1.么斯(什么)2.冇得(没有)3.是说唦(表示赞同)4.耍拉(麻利)5.铆起/铆倒(一个劲儿地、努力地干某事)6.喔涩(意思同上,“喔”读二声)7.是/不是那个事(是/不是那回事;像/不像样)8.晕(慢性子)9.豆里(里面)四、吵架常用语1.你莫跟老子"翻"。
(意:你不要惹我。
)2.老子"呼"你两哈的。
(意:要打人了,而绝不是叫人。
哈读4声)3.你不识"黑"是吧?(意:你是不知道我的厉害吧?。
黑读核2声4.你要"么样"?(意:你是不是想打一架?)5.苕头日脑(=很笨)6.板马日的(武汉人只怕也说不出真正的意思,反正是骂人的话)7.谍务(=故意地)8.心里冇得数(=心里没有数。
数读"瘦"。
常用于①识时务者为俊杰;②跟老子等倒起...)9.弯管子(=很蹩脚,极不正宗)10.搞么斯唦(=搞么名堂唦;你想干什么)11.搞不清白(搞不清楚,或指头脑不清醒)12.裹筋(=纠缠不清或理不顺。
裹=搞或复杂的意思,如"裹不清白"、"这题目满裹人")13.扳沙(=不停地动)14.敲死(=(广州话)衰人)15.翘胯子(=①翘二郎腿②呜呼哀哉)16.不中神(=不行了)17.鬼款/瞎款(=胡说、乱讲)18.翻翘(=不服气,"翘"读1声)19.德罗(=得意,"德"读3声)20.掉得大(=出丑、吃亏)21.掉底子(=丢人)22.嚼叽/嚼腮/嘀哆(=罗里罗唆烦人得紧,三词大意相似)23.蛮扎得(=喜欢乱嚷嚷)24. 岔巴子(=多管闲事)五、其他生活用语1、洗了睡快完蛋了,赶快歇着吧。
《武汉方言集锦》

《武汉方言集锦》武汉话的定位:我国在确定普通话时,武汉黄陂话当初几乎就被定为普通话!根据中国社科院《中国语言地图集》和《湖北历史文化地理研究》所做的归类,湖北方言分为三区,即西南官话区,江淮官话区和赣语区。
武汉话,属西南官话武天片,有武汉老城区方言和新城区方言之分,其中最正宗的是武汉三镇老城区的方言。
包括武昌地区北至积玉桥,南到武泰闸,东至宝通寺(及关山地区),西临长江以司门口为核心的地区以及汉口铁路内城区和汉阳鹦鹉大道建港以北,汉阳大道七里庙以东片区。
在建国之前,武汉三镇之间方言也有所不同,有些词汇和语调不完全一致,有细微差别,建国之后,三镇往来互通,三镇老城区方言几乎已完全相同。
武汉话的特点:北方寒冷多风沙,说话时口型不宜太大,因此语音中多卷舌,鼻音重;四川多山,山上山下喊话,要着力提高语言尾音,更有山体回声,悠扬委婉;江南气候宜人,说话时可以细声慢语,不会有语言障碍。
武汉当年是湖区,多数人必定靠湖而生,采摘莲藕摸些螺蚌,男人划着木筏下湖,女人烤熟了一只野鸭,会对着湖面喊叫:“回来奇楼(吃肉)……”,率直响亮。
武汉话的三大特色:1,没有卷舌音。
和北方大量的卷舌音相比,武汉语音中几乎找不到:zh、ch、sh、r这些卷舌音,2,没有卷舌音的结果使得语音过于裸露,少了一些修饰。
3,前鼻音和后鼻音分不清。
武汉话里,“陈程”不分、“身生”不分、,“真争”不分。
武汉常用语方言一、称谓常用语1.老特 (=爸爸)2.老俩 (=妈妈)3.拐子 (=哥哥)4.外外 (=外甥)5.舅辫子(=妻子的弟弟)6.老亲爷 (=岳父大人)7.老亲娘 (=岳母大人)8.老几 (=人,常与'个'连用。
如'那个老几','有个老几')9.麻木(=人力三轮车)10. 扁担(=挑夫)11. 里驾(= 您)二、生活常用语1.蛮扎实 (=厉害)2.苕吃哈胀 (=猛吃很多东西)3.条子 (=身材)4.胯子 (=腿,胯读3声)5.灵醒 (=整洁、好看,也有聪明之意)6.称透 (=整洁,好看之意,'称'读1声,'透'读3声)7.打赤巴 (半裸)8.打挑瓜 (全裸)9.条举 (扫帚)10.浮子(毛巾抹布等)11.滋 (=擦,如橡皮擦叫做'笔滋子')12.灶妈子 (=蟑螂)三、聊天常用语1.么斯(什么)2.冇得(=没有。
经典武汉话

经典武汉话一、称谓常用语1.老头(=爸爸)2.木妈(=妈妈)3.拐子(=哥哥)4.侨资(=姐姐)5.外外(=外甥)6. 伙介(伙计,朋友)7.舅辫子(=妻子的弟弟)8.老亲爷(=岳父大人)7.老亲娘(=岳母大人)9.老几(=人,常与“个“连用。
如“那个老几“,“有个老几“10.麻木(=人力三轮车)11. 扁担(=挑夫)二、生活常用语1.蛮扎实(=厉害)2.苕吃哈胀(=猛吃很多东西)3.条子(=身材)4.胯子(=腿,胯读3声)5.灵醒(=整洁、好看,也有聪明之意)6.称透(=整洁,好看之意,“称“读1声,“透“读3声)7.打赤巴(赤裸上半身,多用于男性)8.打挑瓜(全裸)9.条举(扫帚)10.浮子(毛巾\抹布等)11.滋(=擦,如橡皮擦叫做“滋笔”)12.灶妈子(=蟑螂)三、聊天常用语1.么斯(什么)2.冇得(=没有。
准确地说,冇,音同“冒”。
)3.是说唦(=表示赞同)5.耍拉(=麻利)6.铆起/铆倒(=一个劲儿地、努力地干某事)7.喔涩(意思同上,“喔“读2声)8.是/不是那个事=(①是/不是那回事; ②像/不像样)9.晕(=慢性子)10.豆里(=里面)11.紧搞个么斯唦(=表示一直在干么件事)12.克鸟冇(=去了没)四、吵架常用语1.你莫跟OOXX“翻"。
(意:你不要惹我。
“翻”:招惹,反对,对着干)2.OOXX“呼"你两哈的。
(意:要打人了,而绝不是叫人。
哈读4声)3.你不识“黑”是吧?(意:你是不知道我的厉害吧?。
黑读核2声4.你要“么昂”(唦)?(意:你想怎么样? ;你是不是想打一架?)5.苕头日脑(=很笨)6.板马日的(很脏的骂人话,含义和用法类似于“你他妈的”)7.铁护(=故意地)8.心里冇得数(=心里没有数。
“数”读作“瘦”。
常用于①识时务者为俊杰; ②跟O OXX等倒起...)9.弯管子(=很蹩脚,极不正宗)10.搞么斯唦(=搞么名堂唦;你想干什么)11.搞不清白(搞不清楚,或指头脑不清醒)12.裹筋(=纠缠不清或理不顺。
经典的武汉话

经典的武汉话1.老特(=爸爸)2.老俩(=妈妈)3.拐子(=哥哥)4.外外(=外甥)5.舅辫子(=妻子的弟弟)6.老亲爷(=岳父大人)7.老亲娘(=岳母大人)8.老几(=人,常与"个"连用。
如"那个老几","有个老几"9.麻木(=人力三轮车)10. 扁担(=挑夫)二、生活常用语1.蛮扎实(=厉害)2.苕吃哈胀(=猛吃很多东西)3.条子(=身材)4.胯子(=腿,胯读3声)5.灵醒(=整洁、好看,也有聪明之意)6.称透(=整洁,好看之意,"称"读1声,"透"读3声)7.打赤巴(半裸)8.打挑瓜(全裸)9.条举(扫帚)10.浮子(毛巾抹布等)11.滋(=擦,如橡皮擦叫做"笔滋子"12.灶妈子(=蟑螂)三、聊天常用语1.么斯(什么)2.冇得(=没有。
准确地说,冒得的"冒"应写为"冇"3.是说唦(=表示赞同)5.耍拉(=麻利)6.铆起/铆倒(=一个劲儿地、努力地干某事)7.喔涩(意思同上,"喔"读2声)8.是/不是那个事=(①是/不是那回事; ②像/不像样)9.晕(=慢性子)10.豆里(=里面)四、吵架常用语1.你莫跟老子"翻"。
(意:你不要惹我。
)2.老子"呼"你两哈的。
(意:要打人了,而绝不是叫人。
哈读4声)3.你不识"黑"是吧?(意:你是不知道我的厉害吧?。
黑读核2声4.你要"么样"?(意:你是不是想打一架?)5.苕头日脑(=很笨)6.板马日的(武汉人只怕也说不出真正的意思,反正是骂人的话)7.谍务(=故意地)8.心里冇得数(=心里没有数。
数读"瘦"。
)9.弯管子(=很蹩脚,极不正宗)10.搞么斯唦(=搞么名堂唦;你想干什么)11.搞不清白(搞不清楚,或指头脑不清醒)12.裹筋(=纠缠不清或理不顺。
武汉的方言和方言的翻译(词语、句子)

武汉的方言和方言的翻译(词语、句子)
称谓常用语
1、老特=(爸爸)
2、老俩(=(妈妈)
3、拐子=(哥哥)
4、外外=(外甥
5、舅辫子=(妻子的弟弟)
6、老亲爷=(岳父大人)
7老亲娘=(岳母大人)
8、老几=(人,常与“个“连用。
如那个老几”,“有个老几")
9、麻木=(人力三轮车)
10、扁担=(挑夫)
生活常用语
1、蛮扎实=(厉害)
2、苕吃哈胀=(猛吃很多东西)
3、条子=(身材)
4、胯子=(腿,胯读3声)
5、灵醒=(整洁、好看,也有聪明之意)
6、称透=(整洁,好看之意,“称”读1声,“透”读3声) 7打赤巴=(半裸)
8、打挑瓜=(全裸)
9、条举=(扫帚)
10、浮子=(毛巾抹布等
11、滋=(擦,如橡皮擦叫做“笔滋子”)
12、灶妈子=(蟑螂)
三、聊天常用语
1、么斯=(什么)
2、冇得=(没有。
准确地说,冒得的“冒“应写为“冇”)
3、是说沙=(表示赞同)
5、耍拉=(麻利)
6、铆起/铆倒=(一个劲儿地、努力地干某事)
7、喔涩=(意思同上,“喔“读2声)
8、是不是那个事=(①是不是那回事:②像不像样)
9、晕=(慢性子)
10、豆里=(里面)
四、句子
1、不是睡觉或坐着,而是形容蜷缩成一团,狼狈地呆着。
因为这个见鬼的病毒,我们只好在家‘约倒’。
2、我有个朋友。
他先是疑似病例,后来确诊,转到金银潭医院没几,就不中神了。
再拖个一年半载的,有些老板就不中神了。
武汉土话

湖北土话—武汉方言小词典(一)一、称谓常用语1.老特(=爸爸)2.老俩(=妈妈)3.拐子(=哥哥)4.外外(=外甥)5.舅辫子(=妻子的弟弟)6.老亲爷(=岳父大人)7.老亲娘(=岳母大人)8.老几(=人,常与"个"连用。
如"那个老几","有个老几")9.麻木(=人力三轮车)10.扁担(=挑夫)二、生活常用语1.蛮扎实(=厉害)2.苕吃哈胀(=猛吃很多东西)3.条子(=身材)4.胯子(=腿,胯读3声)5.灵醒(=整洁、好看,也有聪明之意)6.称透(=整洁,好看之意,"称"读1声,"透"读3声)7.打赤巴(半裸)8.打挑瓜(全裸)9.条举(扫帚)10.浮子(毛巾\\抹布等)11.滋(=擦,如橡皮擦叫做"笔滋子")12.灶妈子(=蟑螂)三、聊天常用语1.么斯(什么)2.冇得(=没有。
准确地说,冒得的"冒"应写为"冇")3.是说唦(=表示赞同)5.耍拉(=麻利)6.铆起/铆倒(=一个劲儿地、努力地干某事)7.喔涩(意思同上,"喔"读2声)8.是/不是那个事=(①是/不是那回事;②像/不像样)9.晕(=慢性子)10.豆里(=里面)四、吵架常用语1.你莫跟老子"翻"。
(意:你不要惹我。
)2.老子"呼"你两哈的。
(意:要打人了,而绝不是叫人。
哈读4声)3.你不识"黑"是吧?(意:你是不知道我的厉害吧?。
黑读核2声4.你要"么样"?(意:你是不是想打一架?)5.苕头日脑(=很笨)6.板马日的(武汉人只怕也说不出真正的意思,反正是骂人的话)7.谍务(=故意地)8.心里冒得数(=心里没有数。
数读"瘦"。
常用于①识时务者为俊杰;②跟老子等倒起...)9.弯管子(=很蹩脚,极不正宗)10.搞么斯唦(=搞么名堂唦;你想干什么)11.搞不清白(搞不清楚,或指头脑不清醒)12.裹筋(=纠缠不清或理不顺。
武汉方言[解说]
![武汉方言[解说]](https://img.taocdn.com/s3/m/39e15bd0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aa.png)
武汉方言【简介】武汉方言,有武昌汉口汉阳青山话之分,常年生活在武汉的人可察觉出这些细微的差别:最正宗的武汉话为汉口方言;最不标准的武汉话为青山话;最"弯管子"的武汉话为武汉/广州军区普通话;最混杂的武汉话为大专院校内使用的南腔北调的类似普通话的武汉话。
【典型词汇举例】你黑我意即你吓我。
此处黑读核之2声。
"黑"同"吓"。
这是时下武汉人使用频率最高的词之一。
与此关联的还有歇后语:非洲伢的爸爸—黑(吓he)老子;非洲爸爸跳绳子—黑(吓he)老子一跳挑土暂时代替某人做某事。
来源于麻将。
因为打麻将又称 "修长城",打麻将手气不好时让人替打几把,好像帮人家挑土一样。
后来又扩大到"的士"司机的换班以及帮人做事了。
撮虾子指偶尔赚点小外快,撮(或戳),相当于北京话的"捣斥"或广州话的"炒耕",如:"戳来戳去没(冒)戳出么名堂";擂肥"肥",是指身上有几个钱的人;"擂",更确切说应该是累,是积累的意思;这里指打的意思,以打为威胁。
"擂肥集团"意思就是说流氓集团同时向很多的身上有钱的人收刮,一次不多,对一人也不多。
但积累起来就很多了。
"擂肥"就是指这样的一种过程,其实就是一种变相的抢劫。
您明白了吧?但愿你不要成为"肥"。
擂肥现常指外面的一些不良少年抢中小学生身上的钱,也叫洗钱.【常用武汉方言归类】一、称谓常用语1.老特 (=爸爸)2.老俩 (=妈妈)3.拐子 (=哥哥)4.外外 (=外甥)5.舅辫子(=妻子的弟弟)6.老亲爷 (=岳父大人)7.老亲娘 (=岳母大人)8.老几 (=人,常与"个"连用。
如"那个老几","有个老几")9.麻木(=人力三轮车)10. 扁担(=挑夫)11. 家家(=外婆)12. 娘娘(=姑姑)二、生活常用语1.蛮扎实 (=厉害)2.苕吃哈胀 (=猛吃很多东西)3.条子 (=身材)4.胯子 (=腿,胯读3声)5.灵醒 (=整洁、好看,也有聪明之意)6.称透 (=整洁,好看之意,"称"读1声,"透"读3声)7.打赤巴 (半裸)8.打挑瓜 (全裸)9.条举 (扫帚)10.浮子(毛巾抹布等)11.滋 (=擦,如橡皮擦叫做"笔滋子")12.灶妈子 (=蟑螂)三、聊天常用语1.么斯(什么)2.没得(=没有。
武汉方言大全

武汉方言大全一、称谓常用语1.老特(=爸爸)2.老俩(=妈妈)3.拐子(=哥哥)4.外外(=外甥)5.舅辫子(=妻子的弟弟)6.老亲爷(=岳父大人)7.老亲娘(=岳母大人)8.老几(=人,常与“个“连用。
如“那个老几”,“有个老几”)9.麻木(=人力三轮车)10. 扁担(=挑夫)、二、生活常用语1.蛮扎实(=厉害)2.苕吃哈胀(=猛吃很多东西)3.条子(=身材)4.胯子(=腿,胯读3声)5.灵醒(=整洁、好看,也有聪明之意)6.称透(=整洁,好看之意,“称”读1声,“透”读3声)7.打赤巴(半裸)8.打挑瓜(全裸)9.条举(扫帚)10.浮子(毛巾\抹布等)11.滋(=擦,如橡皮擦叫做“笔滋子”)12.灶妈子(=蟑螂)三、聊天常用语1.么斯(什么)2.冇得(=没有。
准确地说,冒得的“冒“应写为“冇”)3.是说唦(=表示赞同)5.耍拉(=麻利)6.铆起/铆倒(=一个劲儿地、努力地干某事)7.喔涩(意思同上,“喔“读2声)8.是/不是那个事=(①是/不是那回事;②像/不像样)9.晕(=慢性子)10.豆里(=里面)武汉人都是活雷锋(用武汉话读,挺好玩的)老张开车克武汉——擂鸟!肇事司机抖个狠——闪鸟!多亏一个武汉伢,送克医院钌五针——好鸟!老张丢他两活烟,牌子怀鸟他不要,他说——我们乐里都是武汉嫩,我们乐人讲胃口的很,我们乐里冒的乐种嫩,擂鸟人那还欣抖狠。
我们乐里都是武汉嫩,我们乐里麻木多的很,我们过早都吃热干面,我们抽烟只抽“硬长城“!拐子,借个火~~!|武汉方言RAP——《在武汉》在武汉,走倒江汉路高头,在武汉,那底有蛮多新疆的小偷,在武汉,烧香您家克归元寺在武汉,有密密麻麻的巷子,在武汉,把三轮车叫麻木,在武汉,我们过早都吃热干面在武汉,有长江和汉水,在武汉,你不晓得了吧?我屋里住汉口,他屋里住倒汉阳,我们上学都在武昌,我来回要过2条江武昌有蛮多大学在全国排名第二,汉口是商业中心和扁担的天下消夜克吉庆街,听几首麻雀的歌,哪里都有烧烤,凉面和冰冻绿豆汤半夜再到宾江公园卡拉 O K 不管你想昂到么时候总有的士回克公共汽车分有空调和冒的空调两种武汉公汽司机是出了名的亡命那些旅游景点实在是冒的么鬼克头,克电子市场淘点东西也比乐强上百倍早上克趟东湖,感觉到了大自然,(毛爷爷说过)“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在武大有个情况,在华工租了间房,京汉大道有轻轨从西往东走在武汉,1998 年的大洪水,在武汉,天热要到马路边哈睡,在武汉,搓麻将,斗地主,在武汉,说是东方芝加哥,在武汉,朋克的城市在武汉,夏天那热死个人,在武汉,万里长江第一桥,在武汉,正暂你晓得了吧?大智路买手机,江汉路买衣服汉正街的人是特别特别多,他们都是外地来的要在这里打货,民众乐园是时髦班子装衫的广场江汉路往西是汉口电脑城,广星电子市场有卖走私的东西。
经典武汉方言

挎[读二声]有两种意思:
1、照像、照。举例:
你这个相机里的胶卷挎完了冒咋?
2、用手去打别人的脸举例:
你再翻,老子挎你两哈底......盟咋了滴(糊涂、不明白)举例:
我跟他说了一万遍了..他完全盟咋了滴,他要莫样还是莫样..你说乐是莫样搞得好...
耸(一般指人不行,缩手缩脚,放不开)这个伢家住在xx。
33、屁
小气
例句:
这个人蛮屁。
34、抖狠
想吵架,打架的意思
例句:
你还敢跟老子抖狠!
35、么板眼
怎么回事
例句:
这是搞的xx板眼那?
36、xx出来的
神经病
例句:
你象是从xx出来的。
37、夸(念第二声)也可以说呼
煽耳光
例句:
老子一巴掌夸死你的!
38、那谈鬼
那还用说!
例句:
4、掉得大
结局很悲惨
例句:
我今天才是掉得大,钱包被偷了。
5、男将
男性
例句:
亏你还是个男将,跟个女的去闹。
6、去(念ke)了回:
下课、完蛋的意思
例句:
你上班还敢玩游戏,不怕老板捉到了去了回。
7、老菜苔
菜苔是武汉特产蔬菜,但老菜苔吃起来就非常不爽。在武汉方言中,老菜苔用于形容年纪已不太年轻的女性,通常带戏谑口吻。
三、聊天xx
1.xxxx(什xx)
2.冇得(=没有。准确地说,冒得的"冒"应写为"冇")
3.是说唦(=表示赞同)
5.耍拉(=xx)
6.铆起/铆倒(=一个劲儿地、努力地干某事)
7.喔涩(意思同上,"喔"读2声)
经典的武汉话

经典的武汉话1.老特(=爸爸)2.老俩(=妈妈)3.拐子(=哥哥)4.外外(=外甥)5.舅辫子(=妻子的弟弟)6.老亲爷(=岳父大人)7.老亲娘(=岳母大人)8.老几(=人,常与"个"连用。
如"那个老几","有个老几"9.麻木(=人力三轮车)10. 扁担(=挑夫)二、生活常用语1.蛮扎实(=厉害)2.苕吃哈胀(=猛吃很多东西)3.条子(=身材)4.胯子(=腿,胯读3声)5.灵醒(=整洁、好看,也有聪明之意)6.称透(=整洁,好看之意,"称"读1声,"透"读3声)7.打赤巴(半裸)8.打挑瓜(全裸)9.条举(扫帚)10.浮子(毛巾抹布等)11.滋(=擦,如橡皮擦叫做"笔滋子"12.灶妈子(=蟑螂)三、聊天常用语1.么斯(什么)2.冇得(=没有。
准确地说,冒得的"冒"应写为"冇"3.是说唦(=表示赞同)5.耍拉(=麻利)6.铆起/铆倒(=一个劲儿地、努力地干某事)7.喔涩(意思同上,"喔"读2声)8.是/不是那个事=(①是/不是那回事; ②像/不像样)9.晕(=慢性子)10.豆里(=里面)四、吵架常用语1.你莫跟老子"翻"。
(意:你不要惹我。
)2.老子"呼"你两哈的。
(意:要打人了,而绝不是叫人。
哈读4声)3.你不识"黑"是吧?(意:你是不知道我的厉害吧?。
黑读核2声4.你要"么样"?(意:你是不是想打一架?)5.苕头日脑(=很笨)6.板马日的(武汉人只怕也说不出真正的意思,反正是骂人的话)7.谍务(=故意地)8.心里冇得数(=心里没有数。
数读"瘦"。
)9.弯管子(=很蹩脚,极不正宗)10.搞么斯唦(=搞么名堂唦;你想干什么)11.搞不清白(搞不清楚,或指头脑不清醒)12.裹筋(=纠缠不清或理不顺。
武汉话常用口语

武汉话常用口语武汉话,是中国汉语中达到一定规模和影响的地域性语言之一。
说起武汉话,很多人可能不太了解其中的特色和奥妙。
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武汉话中的一些常用口语吧。
一、问候在武汉话中,问候的方式比较随意和亲切。
常见的问候词包括“嘞”、“咋跨”、“恩恩”、“哈喽”等。
其中,“嘞”是武汉话中最常用的一个问候词,既可以作为“你好”的意思,也可以作为插话或称呼别人的称谓。
二、感叹武汉话中的感叹词常常十分生动、活泼。
无论是赞叹美好的事物,还是表达对不满的情绪,武汉话中总能找到恰当的感叹词。
比如,“噻”、“咧”、“嘞嘞”等,这些词语的使用方式非常灵活,可以通过声音、语气和语境来传达出不同的情感和意思。
三、肯定或否定武汉话中肯定或否定的方式也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
一些常用的肯定或否定词语包括:“有搞头”、“有门儿”、“稳了”、“没法儿”、“不不不”等。
这些词语中许多是口头禅,意思可能比印象中更加深刻和丰富。
四、补充说明在武汉话中,补充说明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口语表达方式。
许多人可能会使用“这个这个”、“那个那个”这些口头禅来进行补充说明。
此外,还有许多更加具体和明确的口语表达方式,比如说“咳呀”、“其实”、“反正”等。
五、温馨提醒当人们需要提醒或提醒对方注意时,武汉话也有许多温馨而有力的表达方式。
一些常见的表达方式包括“小心点噻”、“留心点”、“有点赶紧儿”、“别傻了”等。
这些表达方式通常都非常贴近实际情况,让人感到十分亲切和温暖。
总的来说,武汉话是一种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表达方式。
无论是人性化的问候、生动的感叹,还是明确的肯定和否定,都表现出了其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如果你对武汉话感兴趣,那么,不妨多学几句,感受其独特的魅力吧。
湖北人称呼大全

湖北人称呼大全父亲:老té(老武汉称爸爸,蔡甸人称爹)母亲:姆妈岳父:老亲爷岳母:老亲娘曾祖父:老爹爹曾祖母:老太祖父:爹爹祖母:太/大/婆婆外祖父:家公爹爹(有人读作“ɡā公爹”)外祖母:家家(有人读作“ɡā ɡā”)祖父的姐夫、妹夫:姑爹爹(姑公)祖父的姐妹:姑婆/姑太祖母的弟兄:舅公/舅爷爷/舅爹爹祖母的嫂嫂:舅太祖母的姐夫、妹夫:姨爹爹/姨公祖母的姐妹:姨婆婆/姨太外祖母的弟兄:舅爹外祖母的姐妹:姨家家爸爸的哥哥:伯伯爸爸的弟弟:幺爹,其妻称“娘娘(liánɡ lianɡ)”读二声和四声爸爸的姐妹:娘娘(liānɡ liānɡ)读一声,其丈夫称:姑伯/姑爹妈妈的弟兄:舅伯/舅舅,其妻子称:舅娘妈妈的姐妹:姨伯/姨,其丈夫称:姨爹妻妹:姨妹哥哥:拐子(“拐子”在武汉也泛指与自己同辈年长的男性。
)二哥:来子弟弟:兄弟,其妻称“弟媳妇”(在武汉话中,“弟兄”和“兄弟”的意思不同,“兄弟”单指弟弟。
)兄弟姐妹:姊妹(要有男有女才能称“姊妹”)姐姐的丈夫:姐夫哥妹妹的丈夫:妹夫子爸爸的弟兄的孩子:堂兄弟姐妹爸爸的姐妹的孩子和妈妈这边兄弟姐妹的孩子:表兄弟姐妹(共一个爷爷的同辈互称为“堂兄/弟/姐/妹”,爷爷不是同一个人的,互称为“表兄/弟/姐/妹”。
)虽然都是平辈,但为啥还会有舅、叔这样不对等的称呼呢?因为在中国人的传统里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尊敬,通常以自己孩子辈的口吻来称呼妻子或丈夫一方的亲人。
婆家:婆屋里娘家:娘屋里儿子:儿子女儿:姑娘儿媳:媳妇伢(老武汉人说到“媳妇”多半指儿子的妻子,而并不是指自己的妻子)女婿:女婿伢孙子:孙娃孙女:孙姑娘姐姐妹妹的小孩:外外孙辈的小孩:重孙/重孙姑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汉方言中的“外地人”称谓语称谓语是言语交际中使用最广泛、频繁的词语之一,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社会性。
某一方言地域内部群体对其他方言地域群体的称谓语,狭义而言即对“外地人”的称谓语,可以看作是该地域语言文化的外化符号之一。
本文主要采用对武汉方言“外地人”称谓语与其他地区方言“外地人”称谓语对比分析的方法,进一步得出前者辐射地区延伸化、各地称谓具体化、感情色彩区别化的特点。
对这些特点的产生原因,结合人文地理学及社会心理学,分析为码头经济、人口迁移及刻板印象三个主要方面。
标签:外地人称谓语武汉方言对比分析作为言语交际中使用极为广泛、频繁的词语,称谓语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社会性。
《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义类索引”部分“称谓类”包含“一般称谓”和“职业称谓”,而“亲属称谓”则归于“亲属类”。
目前对武汉方言称谓语研究中的亲属称谓研究较多,而对“外地人”称谓的研究还很少。
一、武汉方言“外地人”称谓语概述本文研究对象是武汉方言中的“外地人”称谓语。
“外地人”在《武汉方言词典》中的定义为:非本地方的人,一般指湖北省以外的人,同“别处人”。
《武汉方言词典》中,对外地人的称谓语共12个,大致可分为概括统称的“别处人”和“外地人”,以及具体称谓的“侉子”“侉侉”“子”“老乡”“江西老表”“老表”“湖南伢子”“川伙里”“老西”“广广”。
其中10个具体“外地人”称谓语在武汉方言中是对河南、江西、湖南、四川、陕西、山西、广东、广西8个地区外地人的称谓。
如下图所示:地区武汉方言称谓语《武汉方言词典》含义河南侉子、侉侉、子语音不正的,旧时常特指河南人。
老乡特称河南人。
江西江西老表对江西人的称呼。
老表 1.特称江西人;2.表兄弟姊妹。
湖南湖南伢子湖南人的代称(“伢子”模仿湘语)四川川伙里指四川人,旧时隐语。
陕西山西老西旧时称呼山西、陕西人。
广东广西广广对广东、广西人的称呼。
将武汉方言“外地人”称谓语与其他地区方言“外地人”称谓语进行对比,更能体现武汉方言称谓语的特点。
本文以传统的七大方言分区为依据,从各方言区挑选代表地区与武汉方言的“外地人”称谓语进行对比,包括官话方言中原官话区的西安、西南官话区的成都、江淮官话区的南京、吴方言区的上海、湘方言区的长沙、赣方言区的南昌、客家方言区的梅县、粤方言区的广州、闽方言区的福州。
并以《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为基本来源,从43册分地方言词典中挑选出《西安方言词典》《成都方言词典》《南京方言词典》《上海方言词典》《长沙方言词典》《南昌方言词典》等9地方言词典,与《武汉方言词典》中“一般称谓语”部分中对外地人的称谓语对比分析。
二、武汉方言“外地人”称谓语的特点表示概括统称的外地人称谓语在十地方言词典中共有11种形近义近形式,分别为“外地人、外处人、外路人、外乡人、外方佬、外江佬、外江侬、别处人、别乡人、异乡人、客边人”。
其中,含有“外地人”称谓语的地方有“武汉、成都、南京、长沙、南昌”5地。
但武汉方言中“外地人”具体含义及指称范围与其他地区有所差异,成都、南京、长沙和南昌地区“外地人”多表示“非本地方的人,本地以外的人”,相对于“本地人”而言;而武汉地区“外地人”虽也表示“非本地方的人”,但“一般指湖北省以外的人”,相对于“乡里人”而言。
“乡里人”在武汉方言中除了指“乡下人”,也用来“泛指武汉以外的湖北人”。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武汉方言中有分别表示湖北省以外的“外地人”及表示武汉市以外的“乡里人”。
地区“外地人”的方言词典含义武汉同“别处人”。
非本地方的人,一般指湖北省以外的人。
成都本地以外地方的人,相对于“本地人”而言。
南京新派指非本地方人,老派多说“外路人”或“外乡人”。
长沙本地以外的人。
南昌不是当地的人。
在上文所说的武汉方言中的10个具体称谓语中,有4个同形异义词——“老表”“侉子”“老乡”“广广”。
它们在其他各地方言中也存在,但含义或指称范围有差异。
以“老表”为例,其他各地“老表”多为亲属称谓语,而武汉方言“老表”还“特指江西人”。
地区“老表”的方言词典含义武汉 1.表兄弟姊妹;2.特指江西人南昌 1.指表兄弟;2.对年龄相近、不相识的成年男子的客气称呼。
成都 1.“表兄弟”,表兄或表弟;2.土气的人长沙表兄弟。
南京对表兄弟、表姊妹的亲切随便的称谓,前面可加排行字。
广州表兄弟,表姐妹(背称,不论姑表、姨表)。
“侉子”在武汉方言和南京方言中都存在,但所指范围不同。
“老乡”和“广广”在广州、成都方言中也存在,但所指不包含“外地人”义。
具体对比如下:武汉方言其他地区侉子语音不正的,旧时常特指河南人。
北方人,包括本省徐州地区和其他中原、华北、东北官话等区的人,不包括苏北大部分地区的江淮官话区的人。
(南京)老乡特指河南人。
1.土头土脑;2.土包子,土气的人;3.同乡。
(广州)广广对广东人和广西人的称呼。
1.原指刚从外地来到本地,不了解不熟悉情况,容易上当受骗的人,现多指容易受骗的乡下人;2.因外行或不熟悉情况而容易受骗的人。
(成都)通过与其他九地方言对比,可得出武汉方言“外地人”称谓语的三大特点:辐射地区延伸化、各地称谓具体化、感情色彩区别化。
(一)辐射地区的广泛化《武汉方言词典》中的10个具体“外地人”称谓语所辐射的地区包括“河南、江西、湖南、四川、陕西、山西、广东、广西”这8个地区,既有与武汉相邻省份,也有相隔较远省份。
相比而言,如上海具体称谓“江北人、苏北人、苏空头、杭铁头、绍兴师爷”辐射其周边小范围的四个地区;南昌“北方人、福建佬”辐射临近两个地区;南京“侉子”辐射一个地区;长沙、成都、梅县、广州及福州方言中则在词典中未出现具体辐射区域称谓语。
(二)各地称谓的具体化武汉方言中,老一辈武汉人(大致指现在70岁以上的)的地域概念是比较模糊的,对外地人一般一概称为“别处人”,随后武汉人对外地人的态度出现了多样化、具体化的趋势。
其他地区方言词汇以此为标准可以分为以下三类:类型一:西安对外地人称谓语,均集中于与陕西相邻省份,且多以省相称。
类型二:上海对外地人称谓语多局限于与上海相邻的浙江杭州绍兴、江苏苏州地区,且多具体至城市(苏州、杭州、绍兴),而非以省相称。
类型三:成都、南京、南昌、长沙等地对外地人一般统称为“外地人”,少有多样化、区别化特点。
(三)感情色彩的区别化“侉侉、侉侉、子”在旧时武汉方言中常特指河南人,而在其他地区旧时常称口音跟本地语音不同的外乡人,如《南京方言词典》中“侉子”指北方人,但多含贬义。
“老西”取“陕西、山西”字形共有成分称谓,“广广”取“广东、广西”字形共有成分称谓。
武汉方言中“广广”区别于成都方言“广广”。
在两地中,该称谓都含有贬义色彩。
而“江西老表、湖南伢子、川伙里”的称谓多来自外地自称及江湖隐语,不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
其他地区中,固定为本地方言词语、收入方言词典的称谓语多含有戏谑、轻蔑的感情色彩。
《上海方言词典》中的“江北人”,旧时有轻蔑意味;“杭铁头”是上海人以为杭州人性格梗直倔强,“苏空头”是旧时上海人以为苏州人好追求表面好看,不求实际,故称“苏空头”。
《西安方言词典》中,“炒面客”和“蹴子”含轻视义,“□()客”“河南蛋”“蹴子”也含轻视义。
三、武汉方言“外地人”称谓语特点的成因(一)码头经济因素武汉处于长江中游,兼有长江、汉水之利,与汉水相连的洞庭湖水系和鄱阳湖水系,共同形成了密布的水网,使武汉成为华中地区的水陆交通枢纽。
《湖北通志》称“汉口镇,古名夏口,为九省通衢,夙称繁剧”。
九省者,或实指“川、陕、黔、湘、赣、鄂、皖、豫、晋”九省,或以“九省”指代很多省。
从长江上溯,可直通四川,转而进入云南、贵州;沿长江东下,经江西、安徽、江苏,直达东海。
沿汉水可进入鄂西北乃至河南、陕西;经洞庭湖和湘、资、沅、澧四水可深入湖南,远达两广。
强大的水运通达辐射能力、码头经济因素,使武汉得以在称谓语形式上也形成辐射地区延伸化的特点。
(二)人口迁移因素从人文地理学角度考虑,武汉不仅是地理意义和经济意义上的大码头,也是人文意义上的“大码头”。
移民居多、商贾为主的人口结构,使武汉曾有“本地人少异乡多”“九分商贾一分民”的说法。
武汉地区所受影响的范围幅员辽阔,明清至近代数百年间,汉口主要经历了两次移民大潮,一次是明末至清中期持续两百多年的外省人口大量迁入,一次是汉口开埠通商引起的商贸性移民。
宣统年间的十大商帮“湖南帮、宁波帮(浙江及南京之代表)、四川帮、广东帮、江西福建帮、山西及陕西帮(简称“西帮”)、山东帮、徽州帮(安徽省之代表)、云贵帮、河南帮”,即为商贸性移民的代表。
从这些商帮称呼语中,可隐约看出与武汉“外地人”称谓的类同,如“老西”对应的“西帮”,“老表”对应的“江西福建帮”等。
根据冯健(2011)结合人口普查数据,利用GIS工具研究发现,武汉市跨省迁入人口的来源地主要包括河南、四川、湖南,以及江西、浙江、安徽等地。
其中河南、湖南、四川和重庆方向的迁入人口占了很大比重,充分说明武汉市对河南、湖南以及四川方向的人口有很大的吸引力。
另外,出生地在江苏、浙江、江西、安徽等武汉以东地区的迁移人口也相对明显,说明武汉与武汉以东地区经济上的联系已经在“人口流”方面得到反映。
武汉与其他地区的人口流动,推动了多元化、具体化的称谓语的形成。
(三)刻板印象因素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刻板印象是人们对以地域为标志的某一地方的人存在的一种颇为一致的评价性印象,例如“内蒙古人豪爽、上海人精明”等等。
武汉人的刻板印象是指武汉人作为一个整体在他人或武汉人自己心目中的评价性的武汉人形象。
武汉人作为湖北人的代表,在外地常被称为“湖北佬”,被冠以“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的狡猾甚至奸诈,这是码头文化在武汉人性格中的反映,也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对武汉人的刻板印象。
同样,武汉地区也会因为对其他地区刻板印象的影响,对各地人的称谓语带有区别化的感情色彩。
武汉历史上曾是河南地区发大水、闹饥荒时代灾难性移民的主要迁出地,逐渐形成对河南地区人民“花子、告化子、讨饭的、牚门楼、睡门楼、荒器”的刻板印象。
再如“南蛮北侉”的称谓,实际上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既不认同南方、也不认同北方的心理表现。
相较而言,“湖南伢子”“江西老表”则是武汉方言对外地方言中已有称谓“伢子”“老表”的借用,不含明显的情感褒贬意义。
四、结语称谓语在形式上有“本地人”“外地人”之分,武汉方言和南京方言中的“外码”、广州方言中的“捞头”、上海方言中的“乡下人”“硬盘”等外地人称谓语在网络上形成的“内外之争”,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发展拐点处的区域排外情绪。
称谓语作为社会心理和文化的语言表征之一,应该体现城市发展的开放兼容文化。
各地区之间的文化隔阂和片面的刻板印象只有逐渐淡化,才能使城市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参考文献:[1]李荣.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Z].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2]冯健.从人口空间解读城市:武汉的实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1,(2).[3]罗教讲.武汉人的形象——对武汉人自我形象的实证分析[A].冯天瑜.陈锋.武汉现代化进程研究[C].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4]汤黎.人口、空间与汉口的城市发展(1460~1939)[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5]涂文学,刘庆平.图说武汉城市史[M].武汉:武汉出版社,2010.(李梦晗湖北武汉武汉大学文学院43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