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新洲方言中的女性亲属称谓词

合集下载

武汉话亲戚称呼大全

武汉话亲戚称呼大全

武汉话亲戚称呼大全“爹爹、家家、娘娘、老大大、鬏辫子”,知道这些是在叫谁吗?在这份“汉话亲戚称呼大全”中,本报将上至曾祖父母、下至孙儿的所有亲戚按直系血亲、旁系血亲、姻亲分类,并标注上武汉各地区的传统叫法,包括一些现代年轻人听都没有听说过的称谓。

比如曾祖父,由于现代人晚婚晚育较多,许多孩子并没有见过曾祖父,所以像“太爹爹”、“老爹爹”这种武汉叫法快失传了。

最常见的称呼,如父亲,在武汉的叫法就有很多种,老武汉称爸爸,蔡甸人称爹,曾有童谣唱道,“一个伢的爹,拉包车”。

上世纪80年代左右出现谑称“老头”,头读作“tó”或“té”,这在方言学里是“小称音变”现象,如黄鹤楼的楼,有时读成“ló”。

90年代以后,受港台影视的影响,青年人改称“老爸”。

黄陂甚至还有叫叔叔的,这是因为旧社会子女多,生活困苦,又因缺医少药等因素,造成不少幼儿夭折,于是产生一种迷信观念,如果小孩不称爸而称叔,就好养活。

武汉本地人叫哥哥,都习惯叫“拐子”,其实“拐子”一词源于旧社会帮会中对老大的称呼,民间借用过来称哥哥,“拐子”在武汉也泛指与自己同辈年长的男性。

武汉人对于妻子的弟弟一般称舅弟、舅爷,最有趣的叫法是“鬏(音同舅,读一声和四声)辫子”,但这种称呼对于独生子女来说,已经没有机会叫了。

像“娘娘”这个称谓,如果读二声和四声(liánɡ liànɡ)时,是指婶婶,即叔父的妻子;如果读一声(liānɡ liānɡ),是指爸爸的姐妹,即姑姑。

网友:过年走亲戚必备手册截至昨天记者发稿时,这条“汉话亲戚称呼大全”已被等多家官方微博转发,评论次数总共达到610余次。

许多网友看完,都大呼“过瘾”,纷纷表示要将这份称呼大全留下来,好好学习,甚至要传给下一代。

网友“司门口的超超”说,这简直就是“过年走亲戚必备手册”,“甜甜”则力挺武汉话,她说听父母喊自己“丫头”,倍感亲切。

另一网友“涤烦子”最感兴趣的是每种叫法的起源,“薯苏forever”的观点代表了大部分网友的想法,如此有特色的武汉话,一定要继续下去。

武汉新洲方言中的女性亲属称谓词

武汉新洲方言中的女性亲属称谓词

武汉新洲方言中的女性亲属称谓词作者:熊一雄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15年第04期摘要:方言中的亲属称谓词体现一个地区亲属之间的社会关系,女性亲属称谓词在社会发展中具有与男性亲属称谓词相异的特点,同时有着普通话所缺乏的语言现象和相关的文化内涵。

对武汉市新洲区方言中的女性亲属称谓词用归纳对比的方法整理并进行研究,从结构、语用特征这两点进行分析,试图通过展示其颇具特色的语言和文化,了解新洲方言中女性亲属称谓词的特殊之处。

关键词:新洲方言女性亲属称谓词一、引言新洲区位于武汉市东北部,是武汉市的远城区,与黄冈市、鄂州市、麻城市相接,人口众多,方言划分复杂。

赵元任等在《湖北方言调查报告》中把新洲方言划入“楚语”区,将“楚语”区与江淮官话区、西南官话区、北方官话区、赣语区四区并立。

关于新洲这一地区的方言归属,学术界仍有不同的看法。

《中国语言地图集》将新洲方言划入了“江淮官话—黄孝片”,很多学者认为其中遗存了一些古代楚国的土语。

根据已有研究材料,将新洲方言(本文指新洲城关地区)划分为6个调类。

其中平、去各分阴阳,上声独立,保留中古入声调类,这6个调类和调值分别是:阴平11,阳平24,上声44,阴去33,阳去35,入声212。

①二、称谓词对比情况分析由于亲属称谓词在方言中面广且繁多,在此对方言进行了初步的整理归纳,依据辈分进行了纵向排列,根据性别差异进行整理收录,如下表:称谓男性称呼女性称呼高祖父母老太儿[tʻ ær24]②老太儿[tʻ ær24]曾祖父母太父太外曾祖父母老嘎[kA11]爹老嘎[kA11]婆外祖父母嘎[kA11]爹嘎[kA11]婆伯祖父母大爹、二爹、三爹……细爹爹大婆婆、二婆婆……细婆婆叔祖父母大爹、二爹、三爹……细爹爹大婆婆、二婆婆……细婆婆姑祖父母姑爹姑婆舅祖父母舅爹舅婆姨足父母姨爹姨婆父母爷、父、老头子嗯[ən24]妹[meɪ44]伯父母伯伯大大叔父母大爷、二爷、三爷……细爷爷爷[iɣ24](后字音变)③姑父母干爷大爷、二爷、三爷……细爷舅父母乘[tsʻ əŋ24]门杠子,舅佬舅姆娘堂兄嫂哥姐姐[tɕiɣ24] (后字音变)堂舅父母大舅、二舅、三舅……细舅大舅、二舅、三舅……细舅堂伯父母伯伯大大堂叔父母大爷、二爷、三爷……细爷爷爷[iɣ24](后字音变)堂姑父母干爷大爷、二爷、三爷……细爷兄妹大哥二哥三哥……细哥大伢、二伢、三伢……细伢子女细伢女伢侄子女侄相公侄姑娘孙子女孙儿孙姑娘曾孙女曾[tsʻ əŋ24]孙曾[tsʻ əŋ24]孙女上表收录的是新洲方言亲属称谓词,仅对与普通话相异的读音进行了标注。

湖北新洲方言词语考释十三则

湖北新洲方言词语考释十三则

湖北新洲方言词语考释十三则罗庆云;金燕丽【摘要】新洲位于湖北省东北部,可以划归江淮官话区。

新洲方言中有些常用词语与普通话不同,它们听起来似乎有点“土”,但是如果将这些活的方言与古典文献用例相结合,并对它们进行考释,可以看出,它们其实是古汉语的遗留,例如“巴家”、“板”、“避鼠”、“心厚”、“肉奶奶”等词语在很多古代文献中都可以见到,像《说文解字》《台阳笔记》《醒世姻缘传》等等。

这些词语在《汉语大词典》等工具书中有的没有出现,有的释义不准确,可以据此,《汉语大词典》等工具书进行补充完善。

【期刊名称】《江汉学术》【年(卷),期】2012(000)005【总页数】3页(P69-71)【关键词】新洲方言;方言词语;考释【作者】罗庆云;金燕丽【作者单位】江汉大学语言文学研究所,武汉430056;江汉大学语言文学研究所,武汉43005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172.3新洲位于湖北省东北部,长江中游北岸,大别山南麓。

[1]新洲方言属于赵元任《湖北方言调查报告》[2]中所说的“楚语”区。

由于目前“楚语”区不单列,故新洲方言暂划归江淮官话区。

新洲方言中有些常用词语如“巴家”、“心厚”、“肉奶奶”等,与普通话略有不同。

这些词语听起来似乎有点“土”,其实,它们是古语的遗留。

[3]本文拟将活的方言与古典文献用例相结合,对它们进行考释。

巴家新洲方言读 bɑ11jiɑ11[pa11tɕia11]①,义为“顾家,为家庭利益着想”,形容词。

如:“这个新媳妇好巴家,进门三天就拼命做事。

”又:“她的男人不怎么巴家。

”“巴家”一词在古文献中有用例。

如《型世言·卷八》:“喜得小家出身,且是勤俭得紧,自早至晚,巴家做活,再不肯躲一毫懒。

”《石点头·第十一回》:“哪知道因这老人家舍不得儿子媳妇分离,却教端端正正,巴家做活,撇得下老公,放不开婆婆的一个周大娘子,走到江都绝命之处,卖身杀身,受屠受割。

”《跻春台·卷一》:“养女攀高门才可沾光,我辛苦挣的钱,岂可拿与穷鬼?不巴家的娘,不要开腔。

武汉方言大全

武汉方言大全

武汉方言大全一、称谓常用语 1.老特(=爸爸)2.老俩(=妈妈)3.拐子(=哥哥)4.外外(=外甥)5.舅辫子(=妻子的弟弟)6.老亲爷(=岳父大人)7.老亲娘(=岳母大人)8.老几(=人,常与“个“连用。

如“那个老几”,“有个老几”)9.麻木(=人力三轮车)10. 扁担(=挑夫)、二、生活常用语 1.蛮扎实(=厉害) 2.苕吃哈胀(=猛吃很多东西) 3.条子(=身材)4.胯子(=腿,胯读3声) 5.灵醒(=整洁、好看,也有聪明之意) 6.称透(=整洁,好看之意,“称”读1声,“透”读3声)7.打赤巴(半裸)8.打挑瓜(全裸)9.条举(扫帚)10.浮子(毛巾\抹布等)11.滋(=擦,如橡皮擦叫做“笔滋子”)12.灶妈子(=蟑螂)三、聊天常用语 1.么斯(什么) 2.冇得(=没有。

准确地说,冒得的“冒“应写为“冇”) 3.是说唦(=表示赞同)5.耍拉(=麻利)6.铆起/铆倒(=一个劲儿地、努力地干某事)7.喔涩(意思同上,“喔“读2声)8.是/不是那个事=(①是/不是那回事;②像/不像样)9.晕(=慢性子)10.豆里(=里面)武汉人都是活雷锋(用武汉话读,挺好玩的)老张开车克武汉——擂鸟!肇事司机抖个狠——闪鸟!多亏一个武汉伢,送克医院钌五针——好鸟!老张丢他两活烟,牌子怀鸟他不要,他说——我们乐里都是武汉嫩,我们乐人讲胃口的很,我们乐里冒的乐种嫩,擂鸟人那还欣抖狠。

我们乐里都是武汉嫩,我们乐里麻木多的很,我们过早都吃热干面,我们抽烟只抽“硬长城“!拐子,借个火~~!|武汉方言RAP——《在武汉》在武汉,走倒江汉路高头,在武汉,那底有蛮多新疆的小偷,在武汉,烧香您家克归元寺在武汉,有密密麻麻的巷子,在武汉,把三轮车叫麻木,在武汉,我们过早都吃热干面在武汉,有长江和汉水,在武汉,你不晓得了吧?我屋里住汉口,他屋里住倒汉阳,我们上学都在武昌,我来回要过2条江武昌有蛮多大学在全国排名第二,汉口是商业中心和扁担的天下消夜克吉庆街,听几首麻雀的歌,哪里都有烧烤,凉面和冰冻绿豆汤半夜再到宾江公园卡拉O K 不管你想昂到么时候总有的士回克公共汽车分有空调和冒的空调两种武汉公汽司机是出了名的亡命那些旅游景点实在是冒的么鬼克头,克电子市场淘点东西也比乐强上百倍早上克趟东湖,感觉到了大自然,(毛爷爷说过)“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在武大有个情况,在华工租了间房,京汉大道有轻轨从西往东走在武汉,1998 年的大洪水,在武汉,天热要到马路边哈睡,在武汉,搓麻将,斗地主,在武汉,说是东方芝加哥,在武汉,朋克的城市在武汉,夏天那热死个人,在武汉,万里长江第一桥,在武汉,正暂你晓得了吧?大智路买手机,江汉路买衣服汉正街的人是特别特别多,他们都是外地来的要在这里打货,民众乐园是时髦班子装衫的广场江汉路往西是汉口电脑城,广星电子市场有卖走私的东西。

儿童语言中的亲属称谓词

儿童语言中的亲属称谓词

儿童语言中的亲属称谓词
朱万喜
【期刊名称】《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1(029)002
【摘要】本文考察了儿童亲属称谓词的使用情况,并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指出儿童亲属称谓词的习得经历了原型形成和典型化两个阶段。

个体儿童习得亲属称谓词有一个大致顺序。

【总页数】6页(P303-308)
【作者】朱万喜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46.3
【相关文献】
1.阜阳方言中的亲属称谓词研究 [J], 李泽如
2.桐城方言中的亲属称谓词特点 [J], 袁庆珍
3.陕西方言中亲属称谓词的特点解析 [J], 魏萍
4.湖北松滋方言中的亲属称谓词 [J], 姚秋芬;肖晗
5.武汉新洲方言中的女性亲属称谓词 [J], 熊一雄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亲属关系称谓表

亲属关系称谓表

亲属关系称谓表
私姊:妹之夫。

女婿(子婿、婿):女之夫。

中表(姑表):父之姊妹之子女。

外祖父(外王父):母之父。

外祖母(外王母):母之母。

外曾王父:外祖父之父。

外曾王母:外祖父之母。

舅(舅父):母之兄弟。

舅母(妗子):舅之妻。

从母(姨母、姨):母之姊妹。

中表(姨表):姨之子女。

从母兄弟、从母姊妹(姑表兄弟姊妹、姨表兄弟姊妹):母之兄弟姊妹的子女。

外舅(岳父、岳丈、丈人、泰山、岳翁):妻之父。

外姑(岳母、丈母、泰水):妻之母。

姨(姨子):妻之姊妹。

姨父:姨之夫。

妻侄:妻之兄弟之子。

舅(嫜、公):夫之父。

姑(婆):夫之母。

姑嫜、舅姑:即夫之父母(俗称公婆)。

伯叔(大伯、大叔子):夫之兄弟。

小姑子:夫之妹。

亲属关系称呼

亲属关系称呼

亲属关系称谓亲属称谓父亲,俗称爹、爸爸,少数亦称“大”、“大大”或“叔”;母亲,俗称娘、妈。

父亲的父、母,称祖父、祖母,俗称爷爷、奶奶;自称孙子、孙女。

父亲的祖父、祖母,称曾祖父、曾祖母,俗称老爷爷、老奶奶;自称曾孙、曾孙女。

父亲的兄、嫂、弟、弟媳,称伯父、伯母、叔父、叔母,俗称大爷、大娘、叔叔、婶子(婶婶);自称侄、侄女。

父亲的姐、姐夫、妹、妹夫,称姑母、姑父,俗称姑姑(阳谷等地叫妈妈或姑娘)、姑父;自称侄、侄女。

父亲弟兄(即叔叔、伯伯)的子女,称叔伯兄弟、叔伯姐妹,但面称多为哥、姐、弟、妹。

父亲姐妹(即姑母)的儿女,称姑表兄妹,但当面称呼时则多不带表字,而自称则呼为老表。

母亲的父、母,称外祖父、外祖母,俗称姥爷,姥娘;自称外孙、外孙女。

母亲的祖父、祖母,称外曾祖父、外曾祖母,俗称老姥爷、老姥娘;自称曾外孙、曾外孙女。

母亲的兄、嫂、弟、弟媳,称舅舅、妗子;自称外甥、外甥女。

母亲的姐、姐夫、妹、妹夫,称姨母、姨父,俗称大姨、大姨父、小姨、小姨父;自称外甥、外甥女。

母亲姐妹(即姨母)的儿女,称姨表兄妹,当面称呼时则多不带表字,而自称则呼为老表。

丈夫的父母,称公公、婆婆,主要用于向别人介绍,而直接称呼公婆时,一般与丈夫称呼相同,也有用自己儿女的口吻称公、婆为他(她)爷爷、奶奶的,自称儿媳妇。

丈夫,俗称老头子、俺那口子、孩子他(她)爹、爸,现多直呼其名。

丈夫的兄、弟,称老大伯、小叔子,当面称哥、弟;弟兄的妻子同称妯娌。

妻子的父、母,称岳父、岳母,俗称大爷、大娘,现城镇青年婚后直称爸、妈;自称女婿。

妻子,俗称家里人、老婆子、孩子他娘(妈),现多直呼其名。

妻子的兄、弟、姐、妹,俗称大舅子、小舅子、大姨子、小姨子,见面称哥、弟、姐、妹;其姐、妹的丈夫,俗称两乔、连襟,见面时称姐夫、妹夫,或哥、弟。

儿女亲家之间,互相尊称为大哥、大嫂。

父、母再婚后,子女称其再婚另一方为继父、继母,俗称晚爹、晚娘,或后爹、后娘,一般直称爹、娘,或爸、妈,忌称后爹、后娘。

武汉方言的亲属称谓词

武汉方言的亲属称谓词

亲 属 称 谓 的 前 面 加 “ 侄 ” 或 性称谓词来称呼女性,使女性受 的,容易造成交际中的误会。
“ 堂 ”。 母 系 亲 属 称 谓 则 要 加 到尊重。如用“爹爹”称年纪很
不过可喜的是,随着武汉经
“外”或“表”。这体现了武汉方 大的婆婆;用“伯伯”统称比父 济的发展,文明的进步,女性亲
言称谓系统的内外之分。从文字 母年长的男女性长辈。
女”时,一般读本调阳平;表示
方 言)。 而 其 中 的 亲 属 称 谓 词 ,
(2) 有的则相反,表示对 长辈对晚辈的昵称,用作面称时
更算得上是勾勒武汉市井人情的 年长或地位高的人的尊敬,颇有 读轻声,带有亲切喜爱的色彩,
一张名片,将汉味文化的欢喜与 人情味,这一点从武汉人用得最 相当于普通话的前缀“小”。
4、同辈分合称,年长者先于年 舅娘、姨娘、老亲娘、嬸娘、伯
3、谐声法。如:“掉耳洞”
幼者,男先女后。如:姐弟、兄 娘;5、妈:姆妈、姑妈、姨妈、 (侄 子 的 谑 称 , 谐 音 “ 執 耳 ”);
妹、弟妹。不过也有个别相反例 舅 妈 ; 6、 哥 : 姐 夫 哥 、 表 哥 、 藏词法中提到的“点头磕”“孟
子 , 如 “ 娘 老 子 ” (父 母)、 堂哥;7、姐:表姐、堂姐;8、 子见”“黎山老”也用了谐声,
“弟兄” (弟弟和哥哥)。
弟 : 弟 媳 妇 、 表 弟 、 堂 弟 ; 9、 在此不赘述。
019
2011.04 文学教育
淘 研 金 究 者
4、 仿 词 。 如 : “ 来 子 ” 构也会产生一种心理定势,从而 率),“妈呼相” (形容人品或
有时忽略晚辈的性别。如:爷....
1 、爹爹 (祖父、外祖父): “脑”,且谐“老”);“孟子见”

经典武汉方言

经典武汉方言

现将常用武汉方言归类如下:一、称谓常用语1.老特儿 (=爸爸)2.老俩 (=妈妈)3.拐子 (=哥哥)4.外外 (=外甥)5.舅辫子(=妻子的弟弟)6.老亲爷 (=岳父大人)7.老亲娘 (=岳母大人)8.老几 (=人,常与"个"连用。

如"那个老几","有个老几")9.麻木(=人力三轮车)10. 扁担(=挑夫)二、生活常用语1.蛮扎实 (=厉害)2.苕吃哈胀 (=猛吃很多东西)3.条子 (=身材)4.胯子 (=腿,胯读3声)5.灵醒 (=整洁、好看,也有聪明之意)6.称透 (=整洁,好看之意,"称"读1声,"透"读3声)7.打赤巴 (半裸)8.打挑瓜 (全裸)9.条举 (扫帚)10.浮子(毛巾\\抹布等)11.滋 (=擦,如橡皮擦叫做"笔滋子")12.灶妈子 (=蟑螂)三、聊天常用语1.么斯(什么)2.冇得(=没有。

准确地说,冒得的"冒"应写为"冇")3.是说唦 (=表示赞同)5.耍拉(=麻利)6.铆起/铆倒(=一个劲儿地、努力地干某事)7.喔涩(意思同上,"喔"读2声)8.是/不是那个事 =(①是/不是那回事; ②像/不像样)9.晕(=慢性子)10.豆里(=里面)四、吵架常用语1.你莫跟老子"翻"。

(意:你不要惹我。

)2.老子"呼"你两哈的。

(意:要打人了,而绝不是叫人。

哈读4声)3.你不识"黑"是吧? (意:你是不知道我的厉害吧?。

黑读核2声4.你要"么样"? (意:你是不是想打一架?)5.苕头日脑 (=很笨)6.板马日的 (武汉人只怕也说不出真正的意思,反正是骂人的话)7.谍务 (=故意地)8.心里冇得数 (=心里没有数。

数读"瘦"。

各地妻子的100种方言叫法

各地妻子的100种方言叫法

各地妻子的100种方言叫法导读中国的方言可谓博大精生,即使外语学的再好,估计中国的方言也会叫你听得脑仁疼,就连简单的“妻子”各地就有100种称呼,你的家乡如何称呼呢?妻子的100种称呼1、烧锅的:安庆话2、家主婆:上海、太仓话3、婆子:南昌话4、衰婆:广东5、婆娘:重庆、成都、云南、绵阳、陜西6、婆姨:宁夏、陜西7、婆婆子:天门、长沙8、戒指婆、架子婆:苏州话9、婆妹:南方方言10、老婆子、老太婆:年长男人的称呼11、老布、老不:上海话12、老马(mo)、老母、老嫲:绍兴、杭州、常州、福州13、老娘儿:成都14、老妪:绩溪话15、老奶奶:南陵称呼岁数大的16、老娘、老姩(nian):桐乡17、老妞儿:成都话18、老安人:吴语象山港周边19、老拧:浙江慈溪20、老伴:老人的一般称呼21、老婆:大陆一般称呼22、老板子:内蒙古乌盟方言、陕西23、老媪、老约、老佞、老迎:温州话24、老爱:北方俗称、天津25、老蒯:山东、吉林26、老嫚(mǎn)子:沭阳,老年男子称呼妻子27、老妈:莆田28、女人:盐城29、女将、女匠:通泰、泰兴、兴化、海安30、女客:椒江、苍溪31、女佬:宜兴32、女们:盐城滨海33、后屋里:汉川34、屋人:河南南部、随州35、屋里头的:河南人36、屋里厢、伲屋里厢个:苏州37、厝里:闽南、福州话38、家里的:河北人39、家里头:安徽舒城40、我家里的、旮里:宣城、池州41、家溜(里)人们:德州42、屋里的、我屋里的:江西修水43、屋里人:无锡44、孩子他妈:北方话45、媳妇:河南话、陕西、徐州46、娘们儿:天津47、媳妇子:宁夏话48、娘儿们:北方方言。

49、堂客:湖南、重庆50、夫娘:平江51、娘子:吴语太湖周边52、马马、马马儿:通泰、赣北、六合、海安、如皋53、劣魔:龙港蛮话54、叮当子:南陵叫情人55、内卡:宁波宁海话56、袖的:河北邯郸57、捞佛:海南58、马呢:江西湖口59、阅客:天台60、馁瓜:浙江永康61、内子:台湾62、内人:四川合江63、女古拧:江西鹰潭64、喜子:日照65、奶奶(na na):南通66、新妇:赣北、南湘67、窝里狗:常熟话69、大娘:四川自贡70、我家老娘们:东北71、里疼:九江话72、诸娘人:福州话73、锅舍的:古交74、姑娘:宜城75、拐仔:柳州话76、伙计:随州77、那口子:山西太原78、俺那口子:东北话79、领导:流行语80、烧火的、做饭的:德州81、妇儿:北京方言82、内人:四川合江83、嫁(GA)娘:凤凰话84、细妹姆:广东丰顺客方言85、穿鞋的:南方方言86、那娘们:对老婆厌恶时87、女朋友:未婚时的一般称呼88、伢他妈:南方人89、孩他娘:北方人90、老Mu 、财星:常州91、家属:北方话92、公喇子:江西93、对象:北方话、徐州话94、右客:湖北鄂西山区95、内掌柜、内当家:在家掌权的妻子96、浑家:早期白话97、太太:有权势的人称自己的妻子98、夫人:大众通俗称呼99、妻子:大众通俗称呼100、爱人:大陆一般称呼。

武汉土话

武汉土话

湖北土话—武汉方言小词典(一)一、称谓常用语1.老特(=爸爸)2.老俩(=妈妈)3.拐子(=哥哥)4.外外(=外甥)5.舅辫子(=妻子的弟弟)6.老亲爷(=岳父大人)7.老亲娘(=岳母大人)8.老几(=人,常与"个"连用。

如"那个老几","有个老几")9.麻木(=人力三轮车)10.扁担(=挑夫)二、生活常用语1.蛮扎实(=厉害)2.苕吃哈胀(=猛吃很多东西)3.条子(=身材)4.胯子(=腿,胯读3声)5.灵醒(=整洁、好看,也有聪明之意)6.称透(=整洁,好看之意,"称"读1声,"透"读3声)7.打赤巴(半裸)8.打挑瓜(全裸)9.条举(扫帚)10.浮子(毛巾\\抹布等)11.滋(=擦,如橡皮擦叫做"笔滋子")12.灶妈子(=蟑螂)三、聊天常用语1.么斯(什么)2.冇得(=没有。

准确地说,冒得的"冒"应写为"冇")3.是说唦(=表示赞同)5.耍拉(=麻利)6.铆起/铆倒(=一个劲儿地、努力地干某事)7.喔涩(意思同上,"喔"读2声)8.是/不是那个事=(①是/不是那回事;②像/不像样)9.晕(=慢性子)10.豆里(=里面)四、吵架常用语1.你莫跟老子"翻"。

(意:你不要惹我。

)2.老子"呼"你两哈的。

(意:要打人了,而绝不是叫人。

哈读4声)3.你不识"黑"是吧?(意:你是不知道我的厉害吧?。

黑读核2声4.你要"么样"?(意:你是不是想打一架?)5.苕头日脑(=很笨)6.板马日的(武汉人只怕也说不出真正的意思,反正是骂人的话)7.谍务(=故意地)8.心里冒得数(=心里没有数。

数读"瘦"。

常用于①识时务者为俊杰;②跟老子等倒起...)9.弯管子(=很蹩脚,极不正宗)10.搞么斯唦(=搞么名堂唦;你想干什么)11.搞不清白(搞不清楚,或指头脑不清醒)12.裹筋(=纠缠不清或理不顺。

各地妻子的100种方言叫法

各地妻子的100种方言叫法

各地妻子的100种方言叫法导读中国的方言可谓博大精生,即使外语学的再好,估计中国的方言也会叫你听得脑仁疼,就连简单的“妻子”各地就有100种称呼,你的家乡如何称呼呢?妻子的100种称呼1、烧锅的:安庆话2、家主婆:上海、太仓话3、婆子:南昌话4、衰婆:广东5、婆娘:重庆、成都、云南、绵阳、陜西6、婆姨:宁夏、陜西7、婆婆子:天门、长沙8、戒指婆、架子婆:苏州话9、婆妹:南方方言10、老婆子、老太婆:年长男人的称呼11、老布、老不:上海话12、老马(mo)、老母、老嫲:绍兴、杭州、常州、福州13、老娘儿:成都14、老妪:绩溪话15、老奶奶:南陵称呼岁数大的16、老娘、老姩(nian):桐乡17、老妞儿:成都话18、老安人:吴语象山港周边19、老拧:浙江慈溪20、老伴:老人的一般称呼21、老婆:大陆一般称呼22、老板子:内蒙古乌盟方言、陕西23、老媪、老约、老佞、老迎:温州话24、老爱:北方俗称、天津25、老蒯:山东、吉林26、老嫚(mǎn)子:沭阳,老年男子称呼妻子27、老妈:莆田28、女人:盐城29、女将、女匠:通泰、泰兴、兴化、海安30、女客:椒江、苍溪31、女佬:宜兴32、女们:盐城滨海33、后屋里:汉川34、屋人:河南南部、随州35、屋里头的:河南人36、屋里厢、伲屋里厢个:苏州37、厝里:闽南、福州话38、家里的:河北人39、家里头:安徽舒城40、我家里的、旮里:宣城、池州41、家溜(里)人们:德州42、屋里的、我屋里的:江西修水43、屋里人:无锡44、孩子他妈:北方话45、媳妇:河南话、陕西、徐州46、娘们儿:天津47、媳妇子:宁夏话48、娘儿们:北方方言。

49、堂客:湖南、重庆50、夫娘:平江51、娘子:吴语太湖周边52、马马、马马儿:通泰、赣北、六合、海安、如皋53、劣魔:龙港蛮话54、叮当子:南陵叫情人55、内卡:宁波宁海话56、袖的:河北邯郸57、捞佛:海南58、马呢:江西湖口59、阅客:天台60、馁瓜:浙江永康61、内子:台湾62、内人:四川合江63、女古拧:江西鹰潭64、喜子:日照65、奶奶(na na):南通66、新妇:赣北、南湘67、窝里狗:常熟话69、大娘:四川自贡70、我家老娘们:东北71、里疼:九江话72、诸娘人:福州话73、锅舍的:古交74、姑娘:宜城75、拐仔:柳州话76、伙计:随州77、那口子:山西太原78、俺那口子:东北话79、领导:流行语80、烧火的、做饭的:德州81、妇儿:北京方言82、内人:四川合江83、嫁(GA)娘:凤凰话84、细妹姆:广东丰顺客方言85、穿鞋的:南方方言86、那娘们:对老婆厌恶时87、女朋友:未婚时的一般称呼88、伢他妈:南方人89、孩他娘:北方人90、老Mu 、财星:常州91、家属:北方话92、公喇子:江西93、对象:北方话、徐州话94、右客:湖北鄂西山区95、内掌柜、内当家:在家掌权的妻子96、浑家:早期白话97、太太:有权势的人称自己的妻子98、夫人:大众通俗称呼99、妻子:大众通俗称呼100、爱人:大陆一般称呼。

武汉新洲方言中的女性亲属称谓词_熊一雄

武汉新洲方言中的女性亲属称谓词_熊一雄

社会对方言也不重视,青年人开始对称谓毫不在意,导致某
(一)女性称呼带戏谑色彩
些称谓慢慢趋同,一些方言称谓则简化和消失。
1.新大姐:女性在结婚之时常表现出羞涩的情形,所
五、结语
以用来形容新婚妻子。但称呼男性的时候则表示男性的不
女性角色的称呼明显有着与男性区分之意,而且女性称
大方,不洒脱,羞羞答答的样子。
XIANDAI YUWEN
Modern chinese
2015.04
语言本体研究
别差异进行整理收录,如下表:
称谓 高祖父母 曾祖父母 外曾祖父母 外祖父母 祖父母 伯祖父母 叔祖父母 姑祖父母 舅祖父母 姨足父母 父母 伯父母 叔父母 姑父母 舅父母 堂兄嫂 堂舅父母 堂伯父母 堂叔父母 堂姑父母 兄妹 子女 侄子女 孙子女 曾孙女 岳父母
(三)混合式
在普通称谓前后加相关成分,如“小姑子”“细女伢”。
(7)“你家细女伢多大了,在哪上班啊?”
(8)“孩子,快去找你小姑子玩去。”
(四)合称、简称、统称
新洲话在称呼女性的时候可以合称:只要辈分相同,虽然为女性,但都可以称“爷、爹、太、伯”,在背称和面称时
候均采用。相对于普通话中的“伯伯”“伯母”,新洲方言则可以直接喊双方为“伯伯”。
男性称呼 老太儿[tʻ ær24]② 太父
老嘎[kA11]爹
嘎[kA11]爹

大爹、二爹、三爹……细爹爹
大爹、二爹、三爹……细爹爹
姑爹
舅爹
姨爹
爷、父、老头子
伯伯
大爷、二爷、三爷……细爷
干爷 乘[tsʻ əŋ24]门杠子,舅佬 哥
大舅、二舅、三舅……细舅
伯伯
大爷、二爷、三爷……细爷

民俗文化丨也说称谓

民俗文化丨也说称谓

民俗文化丨也说称谓对人的称谓大有讲究。

在中国境内之前最普遍的叫法:男女老少均可叫同志,对老人可叫老同志,对小孩叫小同志,对中年人叫同志。

地方不同叫法有差异,年龄阶段不同叫法也不一样。

一、稀奇的称谓在云南境内陆良地区,姨妹叫姨老太,姑子叫姑老太。

在贵州赫章,女的也叫哥,姊妹排行第一个是女儿就叫大哥,第二个是儿子就叫二哥,第三个是女儿叫三哥。

依次类推,男女姊妹统统叫哥。

湖北黄冈市蕲春县周边一带,如安庆一些地区,霍山、金寨及武汉市新洲地区,叫父辈为爷,祖辈叫爹,可只能叫一个单字,万不能叫成双音节即爷爷、爹爹。

对姨妈和姑妈也可以叫爷,叔父叫细爷或细佬。

何以如此称谓,现已无从查考。

约定俗成,规矩就是这样,远方的人觉得新颖,当地人却司空见惯,谁也不可乱了辈分人伦。

二、称谓有差别在云南宣威的来宾镇,他们叫爷爷为伯伯,在宣威格宜父亲的爹叫爷爷或者叫祖父,往上一辈叫老祖,再往上一辈叫高祖。

跟爷爷同辈的弟兄统统叫公公,如大公公、二公公、小公公。

爷爷的姐姐或妹子叫姑奶奶,如大姑奶奶小姑奶奶。

对父亲的大哥叫伯伯或者叫大爹,配偶叫伯母或大妈,对父亲的弟弟叫二叔或二爷,三叔或三爷,小叔或小爷,配偶叫大婶、二婶或小婶。

对母亲的父亲叫外公,哥弟叫大舅、小舅或舅父,对母亲的大姐叫姨妈,妹妹叫姨娘。

尊祖敬宗,亲疏有别,称谓千红万紫,称谓文化多彩多姿。

三、不可随意称谓在浙江奉化溪口蒋公故居,如果叫一个结了婚的女同志为小姐。

她们高兴得很,夸张点高兴得可以少吃饭,高兴得不睡觉。

如果在云南宣威叫一个结了婚的女同志为小姐,她们会非常生气,生气得翻白眼跟你吵架。

在宣威对还没有结婚的女同志千万不可叫妇人,不然会惹来大麻烦,会打破天门。

对上了年纪的人,称呼老柴没有称呼柴老有效,称呼老赵不如称呼赵老畅然,称呼老李不似称呼李老斯文。

地区称呼差异大有学问。

四、称谓有讲究一次,在上海某个大学向一位女同志问路。

我说,“这位同学请问一下路。

”她纠正到“我是老师”。

经典的武汉话

经典的武汉话

经典的武汉话1.老特(=爸爸)2.老俩(=妈妈)3.拐子(=哥哥)4.外外(=外甥)5.舅辫子(=妻子的弟弟)6.老亲爷(=岳父大人)7.老亲娘(=岳母大人)8.老几(=人,常与"个"连用。

如"那个老几","有个老几"9.麻木(=人力三轮车)10. 扁担(=挑夫)二、生活常用语1.蛮扎实(=厉害)2.苕吃哈胀(=猛吃很多东西)3.条子(=身材)4.胯子(=腿,胯读3声)5.灵醒(=整洁、好看,也有聪明之意)6.称透(=整洁,好看之意,"称"读1声,"透"读3声)7.打赤巴(半裸)8.打挑瓜(全裸)9.条举(扫帚)10.浮子(毛巾抹布等)11.滋(=擦,如橡皮擦叫做"笔滋子"12.灶妈子(=蟑螂)三、聊天常用语1.么斯(什么)2.冇得(=没有。

准确地说,冒得的"冒"应写为"冇"3.是说唦(=表示赞同)5.耍拉(=麻利)6.铆起/铆倒(=一个劲儿地、努力地干某事)7.喔涩(意思同上,"喔"读2声)8.是/不是那个事=(①是/不是那回事; ②像/不像样)9.晕(=慢性子)10.豆里(=里面)四、吵架常用语1.你莫跟老子"翻"。

(意:你不要惹我。

)2.老子"呼"你两哈的。

(意:要打人了,而绝不是叫人。

哈读4声)3.你不识"黑"是吧?(意:你是不知道我的厉害吧?。

黑读核2声4.你要"么样"?(意:你是不是想打一架?)5.苕头日脑(=很笨)6.板马日的(武汉人只怕也说不出真正的意思,反正是骂人的话)7.谍务(=故意地)8.心里冇得数(=心里没有数。

数读"瘦"。

)9.弯管子(=很蹩脚,极不正宗)10.搞么斯唦(=搞么名堂唦;你想干什么)11.搞不清白(搞不清楚,或指头脑不清醒)12.裹筋(=纠缠不清或理不顺。

武汉话对爱人的称呼

武汉话对爱人的称呼

武汉话对爱人的称呼嘿,亲爱的!在武汉话中,对爱人的称呼有很多种。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表达爱意和亲近感。

下面让我为你介绍一些常见的武汉话爱人称呼,希望能给你带来快乐和温暖。

1. 宝贝儿这是一种常见的爱人称呼,用来表达对对方的宠爱和珍视。

在武汉话中,我们常常会用“宝贝儿”来称呼爱人,这个词汇中蕴含着浓浓的爱意和甜蜜的情感。

2. 老公/老婆这是一种亲密的称呼,用来表达夫妻之间的亲密关系。

在武汉话中,我们常常会用“老公”或“老婆”来称呼对方,这个称呼中透露出夫妻之间的亲密和信任。

3. 老伴儿这是一种亲切的称呼,用来表达夫妻之间长久的陪伴和依靠。

在武汉话中,我们常常会用“老伴儿”来称呼对方,这个称呼中蕴含着夫妻之间的默契和情感纽带。

4. 心肝宝贝这是一种温馨的称呼,用来表达对对方的深深的爱和关怀。

在武汉话中,我们常常会用“心肝宝贝”来称呼爱人,这个称呼中透露出浓浓的爱意和温暖的情感。

5. 亲亲宝贝这是一种可爱的称呼,用来表达对对方的亲近和呵护之情。

在武汉话中,我们常常会用“亲亲宝贝”来称呼爱人,这个称呼中蕴含着亲密和甜蜜的情感。

6. 爱人这是一种简洁而直接的称呼,用来表达对对方的深深的爱意。

在武汉话中,我们常常会用“爱人”来称呼对方,这个称呼中透露出浓浓的爱意和情感的连接。

7. 老头子/老太太这是一种幽默而亲切的称呼,用来表达夫妻之间的亲密和默契。

在武汉话中,我们常常会用“老头子”或“老太太”来称呼对方,这个称呼中透露出夫妻之间的幽默和情感的连接。

8. 亲爱的这是一种充满温情和亲切的称呼,用来表达对对方的深深的爱意。

在武汉话中,我们常常会用“亲爱的”来称呼爱人,这个称呼中蕴含着浓浓的爱意和情感的连接。

这些都是武汉话中常见的爱人称呼,每一种都有着独特的含义和情感。

无论你选择哪一种称呼,都是在表达你对爱人的深深的爱和关怀。

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特殊的时刻,这些称呼都能够让你与爱人之间更加亲近和甜蜜。

嘿,亲爱的,你知道吗?在武汉话中,有很多种不同的称呼可以用来称呼爱人。

咸宁—武汉方言亲属称谓词的接触与变异

咸宁—武汉方言亲属称谓词的接触与变异

咸宁—武汉方言亲属称谓词的接触与变异咸宁—武汉方言亲属称谓词的接触与变异——以“女称男化”的消变为例万献初【专题名称】语言文字学【专题号】H1【复印期号】2009年10期【原文出处】《长江学术》(武汉)2009年3期第108,117页【作者简介】万献初,武汉大学文学院。

【内容提要】咸宁离武汉很近,但咸宁话与武汉话差别颇大。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8+1武汉城市圈”建设的全面展开,两地方言的接触越来越频繁,方言词的变异也就越来越快。

本文分析一组典型的咸宁本土称谓词受武汉话影响而变异的例子,梳理其历时演变轨迹和接触变异的理据,发掘其中的语言学内涵,为“8+1武汉城市圈”的文化建设做点基础性工作。

【关键词】咸宁/武汉城市圈/称谓词/方言/接触变异咸宁市是“8+1武汉城市圈”中离武汉最近的一个城市,城区坐落在离武汉市区不到一百公里的京广铁路线上。

尽管如此之近,然咸宁话属赣方言系统,武汉话属北方方言区的西南官话系统,咸宁人说本土咸宁话武汉人是听不懂的。

由于武汉是省府所在地,是湖北的经济文化中心,多年来咸宁人不只是读书、开会、看病、做生意等要经常跑武汉,平常人家有大一点的事情或过年过节也都要到武汉采买东西,语言的接触是极其频繁的,咸宁人一般都会三种用语:咸宁话、武汉话、普通话。

随着上世纪80年代以来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咸宁与武汉的联系日益紧密,方言间的接触变异大大加快,以致在温泉、咸安城区产生了一种新的融合型用语——咸宁武汉话,其特点是:大量改用武汉话的词汇,语音上向武汉话靠近,以不妨碍相互交流为度,同时保留咸宁话的主要语音特征,如保留咸宁话的六个声调尤其是人声调的运用、鼻化元音的使用等,形成很多有趣的方言接触的变异现象。

本文主要以咸宁话中“女称男化”的称谓词在与武汉话接触中发生全面改变为例,分析这些称谓词的历时演变源流和地域方言的交互影响,探讨其接触变异的样式和规律。

由于这种接触变异随时都在持续地发生和发展着,需要划出一定的时段和方言点来定位,才能作比较以看出变异的轨迹,我们选择20世纪80年代作为时段界线,此前的咸宁话变异较小而保持其本土方言的各项基本要素,此后变异明显,向武汉话(有时是普通话)靠近的成分日见加多。

湖北人称呼大全

湖北人称呼大全

湖北人称呼大全父亲:老té(老武汉称爸爸,蔡甸人称爹)母亲:姆妈岳父:老亲爷岳母:老亲娘曾祖父:老爹爹曾祖母:老太祖父:爹爹祖母:太/大/婆婆外祖父:家公爹爹(有人读作“ɡā公爹”)外祖母:家家(有人读作“ɡā ɡā”)祖父的姐夫、妹夫:姑爹爹(姑公)祖父的姐妹:姑婆/姑太祖母的弟兄:舅公/舅爷爷/舅爹爹祖母的嫂嫂:舅太祖母的姐夫、妹夫:姨爹爹/姨公祖母的姐妹:姨婆婆/姨太外祖母的弟兄:舅爹外祖母的姐妹:姨家家爸爸的哥哥:伯伯爸爸的弟弟:幺爹,其妻称“娘娘(liánɡ lianɡ)”读二声和四声爸爸的姐妹:娘娘(liānɡ liānɡ)读一声,其丈夫称:姑伯/姑爹妈妈的弟兄:舅伯/舅舅,其妻子称:舅娘妈妈的姐妹:姨伯/姨,其丈夫称:姨爹妻妹:姨妹哥哥:拐子(“拐子”在武汉也泛指与自己同辈年长的男性。

)二哥:来子弟弟:兄弟,其妻称“弟媳妇”(在武汉话中,“弟兄”和“兄弟”的意思不同,“兄弟”单指弟弟。

)兄弟姐妹:姊妹(要有男有女才能称“姊妹”)姐姐的丈夫:姐夫哥妹妹的丈夫:妹夫子爸爸的弟兄的孩子:堂兄弟姐妹爸爸的姐妹的孩子和妈妈这边兄弟姐妹的孩子:表兄弟姐妹(共一个爷爷的同辈互称为“堂兄/弟/姐/妹”,爷爷不是同一个人的,互称为“表兄/弟/姐/妹”。

)虽然都是平辈,但为啥还会有舅、叔这样不对等的称呼呢?因为在中国人的传统里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尊敬,通常以自己孩子辈的口吻来称呼妻子或丈夫一方的亲人。

婆家:婆屋里娘家:娘屋里儿子:儿子女儿:姑娘儿媳:媳妇伢(老武汉人说到“媳妇”多半指儿子的妻子,而并不是指自己的妻子)女婿:女婿伢孙子:孙娃孙女:孙姑娘姐姐妹妹的小孩:外外孙辈的小孩:重孙/重孙姑娘。

农村妇女简称大全

农村妇女简称大全

农村妇女简称大全
农村妇女的称呼太多了,有大婶,大娘,阿婆,老婆子,老婆乸,老太,太婆,妇乸,老乾婆等等,还有亲属之间称呼的如伯娘,婶娘,婶子,嫂子,婶姆,姨仔,姨娘,姑婆,姑奶奶,妗子,大姑,外婆,姥姥等等。

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叫法,而且多种多样,有尊称的也有骂人的,大至是这样吧。

农村不同于城市,城市的住户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从互相不认识开始相处,到认识,甚至成为朋友。

互相的称呼都是按彼此年龄长幼来决定。

男的互相称哥弟,女的互相称姐妹。

而农村大部分村子都是一个祖宗传下来的后代,外来户不多。

一个村子,不出五服,同一个姓,无论男女都是按辈分称呼。

即使少数外来户,也随着坐地户按辈分称呼。

一般在北方的村子对妇女的称呼有很多,一般年轻一点的称为姐姐,,大一点的称为姑姑,大姨,再大一点的被称为姑奶,太奶奶,大奶奶。

这个也还要看这个人在村子里的辈分大小,有的年纪比较小但是辈分很大,你你年纪虽然比她大很多,你也得就得称她们奶奶辈的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汉新洲方言中的女性亲属称谓词方言中的亲属称谓词体现一个地区亲属之间的社会关系,女性亲属称谓词在社会发展中具有与男性亲属称谓词相异的特点,同时有着普通话所缺乏的语言现象和相关的文化内涵。

对武汉市新洲区方言中的女性亲属称谓词用归纳对比的方法整理并进行研究,从结构、语用特征这两点进行分析,试图通过展示其颇具特色的语言和文化,了解新洲方言中女性亲属称谓词的特殊之处。

标签:新洲方言女性亲属称谓词一、引言新洲区位于武汉市东北部,是武汉市的远城区,与黄冈市、鄂州市、麻城市相接,人口众多,方言划分复杂。

赵元任等在《湖北方言调查报告》中把新洲方言划入“楚语”区,将“楚语”区与江淮官话区、西南官话区、北方官话区、赣语区四区并立。

关于新洲这一地区的方言归属,学术界仍有不同的看法。

《中国语言地图集》将新洲方言划入了“江淮官话—黄孝片”,很多学者认为其中遗存了一些古代楚国的土语。

根据已有研究材料,将新洲方言(本文指新洲城关地区)划分为6个调类。

其中平、去各分阴阳,上声独立,保留中古入声调类,这6个调类和调值分别是:阴平11,阳平24,上声44,阴去33,阳去35,入声212。

①二、称谓词对比情况分析由于亲属称谓词在方言中面广且繁多,在此对方言进行了初步的整理归纳,依据辈分进行了纵向排列,根据性别差异进行整理收录,如下表:称谓男性称呼女性称呼高祖父母老太儿[t? ?r24]②老太儿[t? ?r24]曾祖父母太父太外曾祖父母老嘎[kA11]爹老嘎[kA11]婆外祖父母嘎[kA11]爹嘎[kA11]婆祖父母爹婆婆伯祖父母大爹、二爹、三爹……细爹爹大婆婆、二婆婆……细婆婆叔祖父母大爹、二爹、三爹……细爹爹大婆婆、二婆婆……细婆婆姑祖父母姑爹姑婆舅祖父母舅爹舅婆姨足父母姨爹姨婆父母爷、父、老头子嗯[?n24]妹[me?44]伯父母伯伯大大叔父母大爷、二爷、三爷……细爷爷爷[i?24](后字音变)③姑父母干爷大爷、二爷、三爷……细爷舅父母乘[ts? ??24]门杠子,舅佬舅姆娘堂兄嫂哥姐姐[t?i?24] (后字音变)堂舅父母大舅、二舅、三舅……细舅大舅、二舅、三舅……细舅堂伯父母伯伯大大堂叔父母大爷、二爷、三爷……细爷爷爷[i?24](后字音变)堂姑父母干爷大爷、二爷、三爷……细爷兄妹大哥二哥三哥……细哥大伢、二伢、三伢……细伢子女细伢女伢侄子女侄相公侄姑娘孙子女孙儿孙姑娘曾孙女曾[ts? ??24]孙曾[ts? ??24]孙女岳父母亲爷亲娘上表收录的是新洲方言亲属称谓词,仅对与普通话相异的读音进行了标注。

横向分析可看出男性和女性称谓词的区别,虽然处于同一辈分但有着明显的不同之处。

下文将着重从构词特点和语用特点两方面进行分析。

三、新洲方言女性亲属称谓词的构词特点(一)前缀式为表示长幼。

一般添加数量词,如:“一”“二”“三”“老”“细”“大”等作为前缀。

例如:(1)“大婆、二婆、三婆,新年快乐!”(2)“细爹爹,近来身体还好?”(3)“你大爹爹去哪了?”④(二)后缀式后缀词语多用于亲密的对话人之间或者表示爱称,如:“伢”“娃”“男将”“女将”;“儿伢”“女伢”,多见于长辈对晚辈,(4)“这男将长的真帅!”(5)“这儿伢真乖。

”(6)“你儿伢学习好努力啊!”。

(三)混合式在普通称谓前后加相关成分,如“小姑子”“细女伢”。

(7)“你家细女伢多大了,在哪上班啊?”(8)“孩子,快去找你小姑子玩去。

”(四)合称、简称、统称新洲话在称呼女性的时候可以合称:只要辈分相同,虽然为女性,但都可以称“爷、爹、太、伯”,在背称和面称时候均采用。

相对于普通话中的“伯伯”“伯母”,新洲方言则可以直接喊双方为“伯伯”。

(9)“快去你伯伯家看看两个伯伯在干嘛?”“伯伯俩在看电视。

”以辈分简称:对长辈,称父母统称“大人”;对晚辈,称子女时统称“小人”。

(10)“你家大人在不在家?”(11)“你家大人最近可都好?”(12)“他家小人都去外地打工了,就留着大人在家守着。

”以家庭统称:母亲和子女,统称为“娘伙里”;姐姐妹妹,统称为“姊妹伙里”;婆家的人称“婆屋里”;娘家的人称“娘屋里”。

(13)“娘伙里准备上哪去啊?真年轻,走在一起就像姊妹伙里!”(当遇到母亲和女儿上街说)(14)“好久没看到你娘屋里的人了,要不回去看看,别让人家说婆屋里人待你不好。

”(婆婆对儿媳)四、新洲方言女性亲属称谓词的语用特点(一)女性称呼带戏谑色彩1.新大姐:女性在结婚之时常表现出羞涩的情形,所以用来形容新婚妻子。

但称呼男性的时候则表示男性的不大方,不洒脱,羞羞答答的样子。

(15)“你看你,三十多岁了跟个新大姐样。

”2.婆婆:本指中年或老年女性,后来用这个词语暗指男性说话啰嗦,像中年妇女。

(16)“成天啰嗦,别像个婆婆。

”女性称谓词的这种戏谑用法主要是由其社会地位决定的,而中国传统的男女性别歧视问题也对称谓词的发展造成了影响。

本来属于中性的亲属称谓词,在社会发展中染上了些许戏谑色彩,这种带贬抑色彩的用法只出现在女性称呼中,男性称呼几乎没有。

这种用法的产生,跟女性与男性的社会分工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关于女性用男性称呼代称自父系氏族开始起,女性扮演的几乎都是在家中相夫教子的角色,身份地位不如男性,所以很少有对女性的专属身份称谓语。

在新洲方言中,关于女性称呼采用男性称呼代替的现象,如对姑母、姨母的称呼,与相应的姑父、姨夫的称谓相同,统称为“爷”或“舅”。

此外,由于中国人在生儿育女和传宗接代的方面有着浓厚的重男轻女思想,所以对生男孩有着强烈期望,对于那些连续几胎都是女性的家庭,称呼时自觉地添加了一丝愿望和忌讳成分,比如在对孩子全部为女性的家庭,按长幼将女性喊为“哥”,多个孩子则称“大哥”“二哥”等;如果家中已经有男性后代就按辈分喊为“大姐”“二姐”等。

这种女性称呼用男称代替的用法反映了中国传统的重男轻女的宗族观念。

(三)女性称谓词的泛化现象女性称谓词在社会发展中存在着泛化现象。

由于社会职业日益增多,加上本来就不多的称谓词,因而称呼从事不同职业的女性出现了词语缺乏。

所以,女性称谓中熟悉的“大娘”“大婶”“大妈”便开始泛化被借用来称谓女性的相关职业。

用这种称谓填补空白,可以拉近交际双方的距离,增加亲切感。

(四)女性称谓词的简化和消失随着社会的发展,宗族传统渐渐没落,对于女性的称呼逐渐带有随意性,取代了传统称呼,而且也没有长幼之分的特殊称谓,比如对姑姑、叔母都称为“爷”。

有的家庭不在意对长辈的称呼,直接用“娘娘”或“伯伯”称呼与父母同辈的女性;对与祖父母同辈的老年女性则统称“爹爹”“太”或“家家”。

随着五世同堂逐渐消失,加上人口政策和普通话的影响,导致“重外孙”“重孙女”等的称谓已经无处可寻。

这种用法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发展中人们对亲属称谓词的理解,是社会进步的成果,但从某种程度上看,也是一种文化随着社会发展而消失的现象,普通话已经推广多年,社会对方言也不重视,青年人开始对称谓毫不在意,导致某些称谓慢慢趋同,一些方言称谓则简化和消失。

五、结语女性角色的称呼明显有着与男性区分之意,而且女性称呼常有后字音变现象,如叔母和堂嫂的女性称谓,这种通过音变来着重强调的方法是新洲方言称谓词的独特之处。

除了语音外,称谓词汇的诞生包含了浓厚的宗族色彩。

从收集的材料来看,旁系的称谓诞生于直系,母系的称谓依托于父系,男性称谓明确,女性称谓比较模糊,甚至有时女性和男性一起统称,没有独立称谓。

此外,男性称谓可以指代女性,而女性称谓不能用来指代男性。

这些例子都可看出新洲方言中亲属称谓词所包含的宗族影响,这种影响在称谓词形成之初产生了极大的作用。

女性称谓词主要是由其社会地位决定的,而女性歧视问题也影响了称谓词的用法,导致带有戏谑色彩的用法随之产生。

总之,女性歧视是汉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的,不可避免地在女性的亲属称谓词的发展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从而导致新洲方言出现男尊女卑、男主女从的独特色彩。

称谓词侧面反映百姓在生活中的风土人情,这是普通话所体现不出来的。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得到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人文艺术系曹倩老师的悉心指导,在此表示感谢。

注释:①关于新洲方言的韵调,出自于:罗庆云.现代方言的入声[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

②本文发音以新洲区邾城街地区为标准,注音采用国际音标。

③这里指称谓词重叠读法仅后一个字发音产生变化。

④文中所举实例是通过对母语者进行调查过程中采集到的,相关说法已向母语者求证。

参考文献:[1]赵元任等.湖北方言调查报告[R].上海:商务印书馆,1948.[2]新洲县志编纂委员会.新洲县志[M].武汉:武汉出版社,1992.[3]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中国语言地图集[M].香港:香港朗文(远东)有限公司,1990.[4]熊顺喜.新洲方言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5]罗庆云.新洲方言的入声[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6]罗庆云.《说文》中所见今新洲方言本字考略[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7]潘攀.论亲属称谓语的泛化[J].语言文字应用,1998,(2).[8]戴云.传统女性称谓词的历史文化内涵审视[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3.(熊一雄湖北襄阳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4410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