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血管生成在胃癌新辅助和辅助治疗的研究探索

合集下载

抗血管生成药物对肿瘤免疫调节影响的研究进展

抗血管生成药物对肿瘤免疫调节影响的研究进展

抗血管生成药物对肿瘤免疫调节影响的研究进展刘清菁(综述);蒋晓东(审校)【摘要】恶性肿瘤的治疗已进入“精准治疗”时代,抗肿瘤血管生成的靶向治疗是近年非常热门的研究方向,而肿瘤免疫逃逸是导致肿瘤治疗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之一。

抗血管生成治疗不仅能够抑制血管生成,使肿瘤退缩,并且能够减少肿瘤微环境中免疫抑制性细胞数量,提高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TIL)、细胞毒性淋巴细胞(cytotoxic lymphocyte,CTL)等的数量,从而克服肿瘤免疫逃逸。

本研究对抗血管生成药物通过改善肿瘤微环境,增强机体抗肿瘤免疫功能进行综述。

%Malignant tumor therapy has entered a new era of"precise treatment."Nowadays, targeted anti-angiogenic agents have become a popular research topic that continues to attract increasing interest. Tumor immune escape plays an indispensable role in therapeutic resistance. Anti-angiogenic therapies not only prevent the tumor angiogenesis and suppress tumor growth but also neu-tralize tumor escape from a host's immune system by reducing the immunosuppressive cells and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 (TIL) and cytotoxic lymphocte (CTL). This paper aims to review the mechanism underlying the manner by which an-ti-angiogenesis enhances immunity by influencing tumor microenvironment.【期刊名称】《中国肿瘤临床》【年(卷),期】2016(043)009【总页数】4页(P400-403)【关键词】抗血管生成;肿瘤免疫逃逸;肿瘤微环境【作者】刘清菁(综述);蒋晓东(审校)【作者单位】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肿瘤放疗科江苏省连云港市222002;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肿瘤放疗科江苏省连云港市222002【正文语种】中文作者单位: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肿瘤放疗科(江苏省连云港市222002)肿瘤血管生成在实体肿瘤的生长、侵袭和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胃癌抗血管生成治疗研究

胃癌抗血管生成治疗研究

胃癌抗血管生成治疗研究引言胃癌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尽管在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但胃癌的治疗仍然面临重大挑战。

近年来,人们对抗血管生成治疗在胃癌治疗中的潜力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抗血管生成治疗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达到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的目的。

本文将对胃癌抗血管生成治疗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探讨其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

胃癌的病理特点与治疗现状胃癌是一种恶性肿瘤,起源于胃黏膜下的上皮细胞。

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与遗传、环境、饮食等多种因素有关。

胃癌的早期症状不明显,一旦发生晚期转移,治疗难度较大,预后也较为不良。

目前,胃癌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切除、放疗、化疗和靶向治疗等。

手术切除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根除肿瘤并提供最佳的预后。

然而,由于胃癌常常在晚期被诊断出来,手术切除的可行性受到限制。

放疗和化疗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手段,但其疗效有限且常伴随明显的副作用。

因此,寻求一种有效且副作用较小的治疗方法是当前的研究重点之一。

抗血管生成治疗在胃癌中的作用机制血管生成是指新生血管的形成过程,对于肿瘤的生长和转移起着重要作用。

肿瘤细胞通过释放血管生成因子(VEGF、bFGF等)刺激周围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从而形成新的血管。

抗血管生成治疗通过靶向这些血管生成因子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破坏肿瘤的营养供应,阻断其生长和转移。

抗血管生成治疗在胃癌中有多种手段,包括抗VEGF抗体、VEGF受体激动剂、多靶点抑制剂等。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不同的机制抑制血管生成过程,发挥抗肿瘤作用。

研究表明,抗血管生成治疗不仅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还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抗血管生成治疗在胃癌中的研究进展近年来,对于抗血管生成治疗在胃癌中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进展。

许多临床试验表明,与传统治疗相比,抗血管生成治疗可以显著延长胃癌患者的生存时间。

例如,一项使用VEGF抗体进行的临床试验显示,与仅接受化疗的患者相比,同时接受VEGF抗体治疗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延长了6个月以上。

CSCO胃癌诊疗指南解读

CSCO胃癌诊疗指南解读

CSCO胃癌诊疗指南解读2017年,将迎来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20周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秉承“传承创新,携⼿同⾏”的理念,《医师报》特策划CSCO 20周年系列报道,探讨“CSCO现象与精神”。

向科学致敬,为医学献礼!我国是全球范围内的胃癌⾼发国家。

由于胃癌具有东西⽅⼈群的异质性,在发病原因、流⾏病学特征、分⼦⽣物学⾏为、临床表现、诊断分期、治疗策略和预后等⽅⾯有很⼤不同,国外胃癌指南并不能真正反映中国胃癌的诊疗特点。

另⼀⽅⾯,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经济、医疗技术、政策等⽅⾯存在很⼤差异。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需要⼀部切实符合中国国情、贴近中国胃癌诊疗特点,兼顾我国东西部之间医疗发展⽔平的差距,同时⼜能涵盖国内外胃癌诊疗进展和指明胃癌未来研发⽅向的指南。

因此,CSCO邀请⼗多位国内胃癌各⼤亚专业包括外科、内科、放疗、影像、内镜、病理等权威专家参与《CSCO胃癌诊疗指南》编写,从闭门会议组织编写、审稿、定稿到⾸次发布历时整整⼀年。

指南内容分诊断、综合治疗、随访及附件四⼤部分,其中诊断部分明确提供了胃癌诊断的基本原则,从影像诊断、内镜诊断、病理诊断、分⼦分型四个⽅⾯进⾏了建议。

对于不同分期、接受不同治疗的患者随访,指南也从随访时间和内容提供了详细的建议。

附件内容⽅⾯涵盖了胃癌临床分期(第7版和第8版TNM分期)、胃癌CT分期征象及报告参考、胃癌超声内镜分期、胃癌病理诊断(包括病理分型、⼤体分型、组织学分类、淋巴结分组)、胃癌新辅助治疗效果评估、胃癌HER2检测流程与评价标准、常⽤全⾝治疗⽅案等临床⼯作中经常需要查阅的内容,为临床⼯作提供⽅便。

胃癌综合治疗部分是指南的主体,基于不同临床分期、不同病理类型、不同分⼦分型等分层论述提供了全⾯的治疗策略,内容分为⾮转移性胃癌治疗和复发转移性胃癌治疗两部分,⾮转移性胃癌治疗从早期胃癌,可⼿术切除局部进展期胃癌和不可⼿术切除局部进展期胃癌三个⽅⾯阐述,复发转移性胃癌的治疗从晚期转移性胃癌的药物治疗选择和复发或单⼀远处转移胃癌的综合治疗⼆个⽅⾯阐述。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一线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观察PPT演示课件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一线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观察PPT演示课件
阻断免疫抑制信号
通过抑制T细胞表面的免疫检查点受体,如PD-1、CTLA-4等,阻断其与配体的结合,从 而解除肿瘤细胞对T细胞的免疫抑制,恢复T细胞的抗肿瘤活性。
增强T细胞活性
激活T细胞表面的共刺激信号,如CD28、ICOS等,增强T细胞的增殖、分化和细胞毒作用 ,提高抗肿瘤免疫应答。
调节肿瘤微环境
通过改变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组成和功能,如增加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的数量 和活性,减少调节性T细胞(Treg)的数量和活性,从而改善肿瘤免疫微环境。
常见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介绍
PD-1抑制剂
如纳武利尤单抗(Nivolumab)、帕博利珠单抗(Pembrolizumab)等,通过抑制 PD-1受体与其配体PD-L1的结合,解除肿瘤细胞对T细胞的免疫抑制。
开展大规模临床研究
通过开展多中心、大规模的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联合治 疗方案在晚期肝癌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探索新型联合治疗策略
随着医药科技的不断发展,探索新型免疫治疗药物、靶向 药物等与抗血管生成药物的联合应用,为晚期肝癌患者提
供更多有效的治疗选择。
THANK YOU
感谢聆听
治疗方案设计原则及体方案
设计原则
基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与抗血管生成药物的协同作用,制定个性 化的联合治疗方案。
具体方案
采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PD-1/PD-L1抑制剂)与抗血管生成药 物(如贝伐珠单抗、索拉非尼等)联合应用。根据患者的具体情 况,调整药物剂量和给药途径。
治疗过程监测与调整策略
监测指标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抗血管 生成一线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
观察
汇报人:XXX
2024-01-10

CONTENCT

肿瘤免疫治疗-2021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

肿瘤免疫治疗-2021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

肿瘤免疫治疗-2021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一)CSCO胃癌规范化诊疗—晚期转移性胃癌的药物治疗1、晚期胃癌标准治疗持续时间是()A、1-2个月B、4-6个月[正确答案]C、5-7个月D、3-4个月E、6-8个月2、2014年10月获CFDA批准适用于三线以上的晚期胃腺癌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的是()A、PD-1单抗B、甲磺酸阿帕替尼[正确答案]C、奥沙利铂D、氟尿嘧啶E、ECF3、根据研究,阿帕替尼组的PFS较安慰剂组延长()A、2.6个月B、1个月C、0.9个月[正确答案]D、3.5个月E、4.2个月4、根据指南,关于HER2阳性晚期转移性胃癌一线治疗,不正确的是()A、推荐跨线应用曲妥珠单抗治疗[正确答案]B、ToGA研究奠定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成为HER2阳性进展期胃癌的一线标准治疗方案C、在中国,更多推荐氟尿嘧啶类药物和铂类的二药联合方案D、化疗方案选择依据患者身体状况、年龄、基础疾病等综合考虑E、HER2状态是曲妥珠单抗治疗的明确疗效预测因素5、不可切除胃癌患者死亡首要原因是()A、胃癌腹膜转移[正确答案]B、生存期短C、并发症恶化D、胃癌血腥转移E、胃癌局部转移(二)胃癌的全程管理--晚期胃癌篇1、哪种两药治疗方案在不可评估疾病亚组疗效尤为明显()A、氟尿嘧啶+紫杉类B、氟尿嘧啶和顺铂C、替吉奥联合多西他赛[正确答案]D、替吉奥+顺铂E、氟尿嘧啶和奥沙利铂2、根据BIRIP研究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比单药的特点是()A、联合组任何级别腹泻发生率显著高于单药组B、联合组任何级别相关死亡事件显著高于单药组C、联合组任何级别疾病稳定进展情况显著高于单药组D、联合组任何级别血清肌酐升高发生率显著高于单药组[正确答案]E、联合组任何级别疾病缓解率显著高于单药组3、根据研究,阿帕替尼组的mOS较安慰剂组延长()A、5个月B、1个月C、2.6个月[正确答案]D、3.5个月E、4.2个月4、CSCO指南I级推荐胃癌三线治疗药物是()A、紫杉类B、阿帕替尼[正确答案]C、奥沙利铂D、氟尿嘧啶E、ECF5、根据研究,S-1为基础的方案比较5-FU为基础的方案,死亡风险()A、下降13%[正确答案]B、下降37%C、升高13%D、下降24%E、升高24%(三)免疫治疗胃癌领域新进展1、EBV阳性型的特点是()A、伴随PD-L1/2高表达[正确答案]B、细胞粘附C、高突变率D、胃部DNA甲基化E、缺乏基因扩增2、根据课程研究,胃癌患者高TMB患者约()A、15-25%B、35-45%C、20-27%D、13-19%[正确答案]E、24-39%3、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胃癌或胃食管结合部癌的主要研究终点是()A、DLTB、ORR[正确答案]C、PFSD、OSE、DCR4、以下()不属于胃癌免疫治疗中常用的生物标记物A、MSIB、PD-1[正确答案]C、PD-L1D、ctDNAE、TMB5、根据课程中的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新辅助研究Ahead-G208II-III期治疗周期是()A、3*7dB、2*21dC、3*21d[正确答案]D、6*7dE、6*21d(四)抗血管治疗胃癌领域研究进展1、根据阿帕替尼在转移性胃癌中的中国III期研究,阿帕替尼组()A、PFS降低B、OS缩短C、安全性差D、OS显著延长[正确答案]E、ORR下降2、2014年开始NCCN指南将()作为晚期胃癌2线治疗的1类优选推荐A、贝伐珠单抗+紫杉醇B、Ramucirumab±紫杉醇C、阿柏西普[正确答案]D、瑞格菲尼E、PD-1单抗3、根据研究,关于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胃癌或胃食管结合部癌I期的安全性评价,不正确的是()A、≥10%的患者出现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所有级别)B、阿帕替尼125mg有10%发生RCCEP[正确答案]C、阿帕替尼250组仅有4例RCEP发生D、无因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导致死亡E、阿帕替尼500mg组无RCCEP发生4、以下关于VEGF/VEGFR不正确的是()A、VEGFR1主要负责对单核细胞迁移的正调控B、VEGFR1主要负责对巨噬体迁移的正调控C、VEGFR1在血管发生和血管生成中起首要作用[正确答案]D、VEGFR3主要与淋巴管的生成相关E、VEGF与VEGFR-2相结合通过激活RAS-RAF-MEK-ERK和PI3K激酶途径,使转录因子激活或降解其mRNA使蛋白失活,从而表达其活性5、阿帕替尼联合SOX方案用于局部进展期胃癌新辅助化疗最常见的不良事件为()A、高血压[正确答案]B、呕吐C、血尿D、转氨酶升高E、腹泻(五)肿瘤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管理1、irAE最常见等级为()A、5-6级B、4级C、3级D、1-2级[正确答案]E、6级以上2、中国晚期肝细胞癌3/4级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A、83.9%B、19.4%[正确答案]C、25.8%D、4.6%E、10.2%3、既往曾出现irAE的患者再次使用I-O治疗需注意,如果再次发生irAE,需()A、重新开始免疫治疗B、减少剂量C、永久停药[正确答案]D、加大剂量E、联合治疗4、irAE处理首选的免疫抑制剂是()A、糖皮质激素[正确答案]B、抗代谢物C、微生物代谢产物D、烷化剂类E、多克隆和单克隆抗淋巴细胞抗体5、以下不属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所引起的irAEs的是()A、在治疗1或2周期时,就可能出现毒性反应B、呈剂量依赖和周期依赖[正确答案]C、呈剂量依赖性,但非周期依赖性D、可能需要停药,并治疗毒性E、激活的免疫系统不仅作用于肿瘤,还作用于身体其他组织(六)从T细胞作用机制探讨肿瘤免疫治疗原理1、溶瘤病毒针对哪一免疫应答过程发挥抗肿瘤作用()A、抗原呈递B、T细胞活化D、免疫微环境E、以上均错误2、T细胞介导抗肿瘤免疫应答基本过程为()A、T细胞活化→抗原呈递→T细胞迁移浸润→摧毁肿瘤细胞B、抗原呈递→T细胞活化→T细胞迁移浸润→摧毁肿瘤细胞[正确答案]C、抗原呈递→T细胞迁移浸润→T细胞活化→摧毁肿瘤细胞D、T细胞活化→T细胞迁移浸润→抗原呈递→摧毁肿瘤细胞E、以上均错误3、CTLA-4抑制剂可针对哪一免疫应答过程发挥抗肿瘤作用()A、抗原呈递和T细胞活化B、T细胞浸润C、免疫微环境D、A和C[正确答案]E、B和C4、抗肿瘤免疫应答为()介导的连贯环节组成A、CD8+T细胞[正确答案]B、CD4+T细胞C、CD80D、CD28E、CD3+T细胞5、VEGF抑制剂针对哪一免疫应答过程发挥抗肿瘤作用()A、抗原呈递B、T细胞活化D、免疫微环境E、以上均错误6、关于PD-1/PD-L1抑制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作用于免疫反应早期[正确答案]B、作用于外周/肿瘤组织C、靶向细胞是效应性T细胞D、阻断PD1和PD-L1/2互相作用E、T细胞增殖、代谢、分泌细胞因子及存活7、初始T细胞活化需要()双信号A、TCR-抗原MHC复合物B、共刺激信号C、激活性信号D、B和CE、A和B[正确答案]8、MEK抑制剂可针对哪一免疫应答过程发挥抗肿瘤作用()A、抗原呈递和T细胞活化B、T细胞浸润C、免疫微环境D、A和C[正确答案]E、B和C9、关于T细胞的数量与功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与癌症发病率相关B、年龄增长,T细胞产量升高[正确答案]C、与肿瘤患者预后相关D、T细胞产量降低,则免疫监控机制受损E、T细胞产量降低,则肿瘤发病率上升10、抗肿瘤免疫应答过程在()方面和层次上受到()调控A、单个,正向B、单个,负向C、多个,正向和负向[正确答案]D、单个,正向和负向E、以上均错误。

龙葵寒性中药的抗肿瘤研究进展

龙葵寒性中药的抗肿瘤研究进展

龙葵寒性中药的抗肿瘤研究进展一、引言肿瘤是世界范围内一种高发疾病,给人类的健康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对于肿瘤的治疗和预防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中药作为一种传统药物,其在抗肿瘤方面也展现了巨大的潜力。

本文将重点关注龙葵寒性中药在抗肿瘤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探讨其潜在机制和应用前景。

二、龙葵寒性中药简介龙葵是一种生长于高寒地区的植物,其根茎具有较强的抗菌、抗氧化和抗肿瘤活性。

龙葵寒性中药主要包括龙葵根、龙葵叶等部位,并且具有较强的化学成分多样性。

已有许多文献报道了龙葵寒性中药在抗肿瘤方面具有显著效果,成为了当前临床治疗肿瘤常用的中药之一。

三、龙葵寒性中药的抗肿瘤机制1. 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研究发现,龙葵寒性中药中的活性成分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

这些活性成分能够干扰肿瘤细胞的生长周期,抑制其DNA合成和细胞分裂,从而达到抗肿瘤的效果。

此外,龙葵寒性中药还能够通过调节细胞凋亡和自噬途径来诱导肿瘤细胞死亡。

2. 抗血管生成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和转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龙葵寒性中药中的活性成分具有抗血管生成作用,能够干扰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从而限制肿瘤供血并阻断其生长和转移。

3. 调节免疫功能免疫功能在抗肿瘤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龙葵寒性中药能够调节机体免疫系统功能,增强机体对于肿瘤的免疫应答,提高免疫细胞的活性和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

4. 抗氧化和抗炎作用氧化应激和慢性炎症是肿瘤发生和发展的重要环节。

龙葵寒性中药中的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能够减轻机体氧化应激状态,抑制慢性炎症反应,从而降低肿瘤发生的风险。

四、龙葵寒性中药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龙葵寒性中药在临床治疗肿瘤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

目前已有多项临床试验证实了其在不同类型肿瘤治疗中的有效性。

例如,在乳腺癌、胃癌、肺癌等方面,龙葵寒性中药被广泛用于辅助治疗,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五、龙葵寒性中药面临的挑战与展望尽管龙葵寒性中药在抗肿瘤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但其研究仍面临一些挑战。

抗肿瘤血管生成中药的研究进展

抗肿瘤血管生成中药的研究进展
2 2 单 体 成 分 的 研 究 .
自 17 9 1年 F lm n o k a 首次提 出肿瘤 的生长和转移具有血 管依赖 性之 后, 肿瘤血管生长的调节机制和抗血管生成在肿瘤 治疗中的意义得 到广泛关注 。 目前, 国内对抗肿瘤血管生成中 药的研 究方兴未艾, 笔者就此作一综述 。
关键词 :抗肿瘤血管生成; 中药;综述
中图分类号 :R 3 . 7 05 2 文献标识码 :D 文章编 号: 10 -342 0 )60 9 。3 0 55 0 (0 70 。0 70 - ‘ ‘ m m r n ,A ) e b a e C M 的血 管生成, 而且 可 以使 已生成的血管 形态发 生改变 。郁金为姜黄科植物 的干燥块根, 其水蒸气蒸馏提取 液对 人 胃癌裸 鼠皮下移 植瘤 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以 可 下调瘤灶 中 V G E F的表达, 降低肿瘤病灶 内的 M D V 。实验研 究 表 明, 多种促血管生长因子与其受体的结合均依赖类肝素蛋白 多糖 (e a a u ft r t o lc n H P ) h p r n s l a e p o e g y a, S G 的中介。白及 可 以通过与 H P 竞争性结合血管生长 因子或干扰 H P 的中介作 SG SG 用而影 响血管 生长 因子 与其 受体 结合, 从而发挥抗血管内皮 细 胞增殖 的作用, 并且抑 制强度与 白及的剂 量成正比 。有学者 将 W l e- 5 a k r 2 6肝癌细胞株种植于肝实质 内造成肝癌原位移植 瘤模型, 应用丹参注射液行腹腔注射 。 实验 结果显示, 丹参可 以 降低肝癌及癌周组织的 V G E F水平 。 显微镜观察发现, 经丹参治 疗后 的肿 瘤细胞生 长不 良, 胞形态趋 向 良性分化, 细 部分恢复 化作用, 同时降低 V G EF水平, 抑制肿瘤血管的生成 。

胃癌抗血管生成治疗研究

胃癌抗血管生成治疗研究

胃癌抗血管生成治疗研究引言胃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癌症之一,也是导致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尽管现有的治疗方法如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是胃癌的预后仍然不容乐观。

因此,寻找新的治疗策略势在必行。

抗血管生成治疗在胃癌中的应用抗血管生成治疗是一种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来阻断肿瘤生长和转移的策略。

在胃癌中,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关键过程之一。

因此,抗血管生成治疗被认为是胃癌治疗的一种重要手段。

抗血管生成治疗的机制抗血管生成治疗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机制发挥作用:1.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VEGF是促进肿瘤血管生成的关键因子之一。

抑制VEGF的表达或活性可以减少肿瘤血管生成,从而抑制胃癌生长和转移。

2.阻断肿瘤微血管形成:另一种抗血管生成治疗的机制是通过阻断肿瘤微血管的形成来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这可以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来实现。

3.诱导血管生成抑制因子的表达:除了抗血管生成治疗可以直接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外,它还可以通过诱导血管生成抑制因子的表达来间接起到抗肿瘤作用。

已有的抗血管生成治疗药物目前已经有多种抗血管生成治疗药物在胃癌治疗中得到应用。

其中最常用的药物包括:1.曲妥珠单抗(bevacizumab):曲妥珠单抗是一种抗VEGF的单克隆抗体,已经在胃癌的二线治疗中得到批准并获得了一定的疗效。

2.多西他赛(docetaxel):多西他赛是一种抗肿瘤的化疗药物,可以通过抑制微血管生成来发挥抗肿瘤作用。

3.西妥昔单抗(cetuximab):西妥昔单抗是一种抗肿瘤的单克隆抗体,可以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来发挥抗血管生成作用。

抗血管生成治疗的研究进展近年来,针对胃癌的抗血管生成治疗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

以下是一些新的研究成果:1.组合治疗策略:研究人员发现,将抗血管生成药物与其他治疗方法如化疗和免疫治疗相结合,可以增强治疗效果。

例如,将曲妥珠单抗与化疗药物多西他赛联合使用,可以显著提高胃癌患者的生存率。

《胃癌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胃癌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胃癌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一、引言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高不下。

随着医学的进步,胃癌的治疗方法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改善。

分子靶向治疗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疗方式,在胃癌治疗中显示出巨大的潜力和优势。

本文将就胃癌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详细阐述。

二、胃癌分子靶向治疗概述分子靶向治疗是通过针对肿瘤细胞特有的分子改变,利用特定的药物阻断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和转移,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在胃癌治疗中,分子靶向治疗主要针对的是胃癌细胞中的特定分子靶点,如受体酪氨酸激酶、细胞周期调控因子、凋亡相关蛋白等。

三、胃癌分子靶向治疗的靶点研究1. 受体酪氨酸激酶:针对胃癌细胞中过度表达的受体酪氨酸激酶,如HER2、EGFR等,开发出相应的靶向药物,如曲妥珠单抗、帕尼单抗等。

这些药物能够阻断肿瘤细胞的生长信号,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

2. 细胞周期调控因子:针对胃癌细胞周期调控因子的异常表达,如CDK4/6等,开发出相应的靶向药物,如氟维司群等。

这些药物能够阻断肿瘤细胞的增殖过程,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

3. 凋亡相关蛋白:针对胃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异常表达,如Bcl-2等,开发出相应的靶向药物,如维罗非尼等。

这些药物能够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过程,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四、胃癌分子靶向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随着对胃癌分子靶点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分子靶向药物被应用于胃癌的临床治疗。

目前,已经有多款针对不同靶点的分子靶向药物被批准用于胃癌的治疗。

同时,许多正在进行的临床研究也在不断探索新的治疗策略和组合方案。

例如,联合使用多种靶向药物、联合使用靶向药物与化疗药物等,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五、未来展望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能够更准确地找出胃癌患者的分子靶点,为个体化治疗提供更加精准的依据。

同时,随着新药研发的加速和临床研究的深入,将有更多的新型分子靶向药物应用于胃癌的治疗。

抗血管生成药物的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

抗血管生成药物的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

92食品与药品Food and Drug2021年第23卷第1期抗血管生成药物的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尤燕打牟卫伟2(1.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连云港222062; 2.烟台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山东烟台264670)摘要:血管生成(angiogenesis)在恶性肿瘤和视网膜病变等疾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血管新生的调节机制逐渐被揭示,抗血管生成药物的研发也取得新的突破,目前成功获批上市的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已达十余种,主要包括小分子多靶点血管靶向药物、大分子单靶点血管靶向药物、内源性泛靶点血管靶向药物3类。

本文对抗血管生成策略的理论基础、近年相关药物的研发进展,及其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血管生成;抗血管生成药物;小分子靶向药物;单抗药物中图分类号:R969R45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9X(2021)01-0092-06DOI:10.3969/j.issn.l672-979X.2021.01.019Research Progres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Antiangiogenic AgentsYOU曲,MOU Wei-wei2(1.Chiatai Tianqing Pharmaceutical Group Co.,Ltd.,Lianyungang222062,China;2.Yantai Centre f or Food andDrug Control,Yantai264670,China)Abstract:Angiogenesi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urse of diseases such as malignant tumors and retinopathy. With the gradual disclosure of the regulation mechanism of angiogenesis,new breakthroughs have also been made in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anti-angiogenic drugs.Currently,there are more than ten kinds of anti-angiogenic targeting drugs successfully approved for marketing,mainly including small molecule multi-target vascular targeting drugs,macromolecular single-target vascular targeting drugs,and endogenous pan-target vascular targeting drugs.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anti-angiogenesis strategy the development of related drugs in recent years, and its application in clinical treatment.Key Words:angiogenesis;anti-angiogenic drug;small molecule targeting drug;monoclonal antibody血管生成(angiogenesis)指在已有的血管上以出芽的方式形成新的毛细血管,是一个动态过程,受机体的严密调控。

靶向血管生成的药物治疗与抗肿瘤研究

靶向血管生成的药物治疗与抗肿瘤研究

靶向血管生成的药物治疗与抗肿瘤研究在肿瘤治疗领域,靶向治疗是最为热门的一个研究领域,它通过靶向肿瘤细胞的生长因素、信号通路或者代谢途径,来抑制肿瘤的生长和传播。

其中,血管生成抑制剂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类靶向药物,因为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和转移所必需的过程。

血管生成抑制剂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的形成,来达到治疗肿瘤的效果。

在本文中,我们将重点介绍血管生成抑制剂在抗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一、血管生成的机制在正常的生理状态下,血管生成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它涉及多种因素和多个阶段的调节。

血管生成的初期阶段,是由于肿瘤细胞分泌了各种细胞生长因子,例如VEGF、PDGF、FGF等,在周围组织中诱导细胞增殖,血管内皮细胞开始向细胞因子的来源处聚集,并开始进行分化。

在这个过程中,血管发生在肿瘤周围组织中生长和分叉,形成新的血管,向肿瘤提供足够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它们也成为了肿瘤细胞的通道,方便肿瘤细胞的转移和扩散。

因此,血管生成是肿瘤形成和发展的必备条件之一。

二、血管生成抑制剂的分类目前,血管生成抑制剂分为小分子抑制剂和单克隆抗体两类,其中小分子抑制剂是指分子量小、口服或静脉注射等途径给药,并通过特定的作用机制,来抑制血管生成的发生。

而单克隆抗体则是通过特异性的结合,抑制肿瘤细胞产生和分泌细胞因子,从而影响肿瘤血管生成的过程。

三、血管生成抑制剂的研究进展随着肿瘤治疗中对靶向药物的筛选和研究的不断深入,血管生成抑制剂也逐渐得到了更多的关注。

目前,市场上已经用于临床治疗的血管生成抑制剂主要有:贝伐单抗(Bevacizumab)、Axitinib、Regorafenib等。

这些药物通过不同的机制,抑制血管生成,从而在肿瘤治疗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以贝伐单抗为例,它是一种抗VEGF单克隆抗体,通过特异性的结合VEGF,抑制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的结合,从而抑制VEGF信号通路的激活,达到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的作用。

临床试验表明,贝伐单抗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转移性结直肠癌、卵巢癌、肾癌、胃癌等多种肿瘤的治疗中均有一定的疗效。

抗血管生成药物长期治疗致肿瘤侵袭转移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抗血管生成药物长期治疗致肿瘤侵袭转移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抗血管生成药物长期治疗致肿瘤侵袭转移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汤井娇(综述);蒋晓东(审校)【摘要】Hypoxia results from long-term anti-angiogenic therapy and can stimulate hypoxia-inducible factors (HIFs). HIF-induced hy-poxia signaling is involved in various steps in tumor invasive-metastatic cascade. On the one hand, HIFs regulate 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On the other h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ericytes around vessels and the links among endothelial cells can change;thus, tumor cells can more easily intravasate into blood vessels, survive in peripheral blood, and then reach specific organs, ultimately resulting in metastasis. This review discusses the emerging mechanisms of long-term anti-angiogenic therapy and the occurrence of metastasis.%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在临床上取得了一定疗效,许多患者因此获益。

然而,部分肿瘤患者长期使用抗血管生成药物后会发生肿瘤转移。

原因可能是长期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会造成肿瘤微环境的乏氧,刺激乏氧诱导因子(hypoxia inducible factors, HIFs)的产生。

抗血管新生研究进展

抗血管新生研究进展

张清媛教授: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研究进展上世纪七十年代,Folkman 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中首次提出了肿瘤生长依赖于新血管生成的理论假说,随着 8 年后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培养技术的建立,11 年后第一个血管生成抑制剂的发现,13 年后第一个血管生成活性蛋白的纯化等,这一观点为越来越多的证据所支持,并逐渐使这一领域成为肿瘤研究的热点。

肿瘤的生长有两个明显不同的阶段,即从无血管的缓慢生长阶段转变为有血管的快速增殖阶段,血管生成使肿瘤能够获得足够的营养物质,是促成上述转变的关键环节。

如果没有血管生成,原发肿瘤的生长不会超过 1~2 mm3。

肿瘤侵袭转移是肿瘤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而在肿瘤发生侵袭转移的多步骤过程中,血管生成均发挥着重要作用。

与传统的抗癌治疗相比,抗血管生成治疗具有许多优点:(1)正常成年人的血管形成基本停止,内皮细胞常处于不分裂状态,只有在妊娠、月经周期、炎症、外伤和肿瘤等特殊情况,血管形成才被启动,因此,抗血管生成治疗对正常内皮细胞影响不大,具有良好的特异性;(2)血管内皮细胞暴露在血液中,药物能够直接发挥作用,无需渗透 Endostatin,所用药物剂量小、疗效高;(3)血管内皮细胞基因表达相对稳定,不易产生耐药;(4)作用具有放大效应,因为一个内皮细胞支持 50~100个肿瘤细胞生长。

因此,在过去的 30 多年中,人们一直在努力寻找合适的靶点以阻断和破坏肿瘤血管生成,研制有效的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近年来取得了许多令人鼓舞的成绩。

一、肿瘤血管生成的机理Folkman 曾提出在肿瘤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存在"血管生成开关机制",揭示了肿瘤微血管形成的分子机制。

在肿瘤生长的最初阶段,并不是所有的实体瘤都具备血管生成表型,但随着肿瘤细胞不断分裂增殖,那些伴有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突变并具备了血管生成表型的肿瘤细胞逐渐增殖形成优势,它们通过多个途径诱导周围组织新生血管形成。

这些途径可分为以下几种:(1)肿瘤细胞癌基因的表达或抑癌基因的失活,可使肿瘤细胞获得血管生成表型,诱导局部新血管形成;(2)肿瘤细胞产生的各种趋化因子使单个核细胞浸润到肿瘤组织内,它们释放的促新生血管生长因子和多种蛋白酶有助于新生血管形成;(3)肿瘤生长到一定程度其内部处于明显低氧状态,低氧可使肿瘤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明显增加,并以旁分泌的方式诱导新生血管生成;(4)内皮细胞通过自分泌途径加速新生血管的形成。

假说探索循证抗血管生成治疗之路在何方

假说探索循证抗血管生成治疗之路在何方

逆转倍数*
0.75μmol/L阿帕替尼 1.5μmol/L阿帕替尼 3.0μmol/L阿帕替尼
35
32.9
30
ABCB1过度表达的细胞
25
ABCG2过度表达的细胞
阿帕2替0 尼可竞争性结合ABC转运蛋白上的ATP催化位点,抑制ABC转运蛋白
的外1排5 作用,增加肿瘤细胞内的药物活性成分,逆转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性
化疗
肿瘤血管正常化
连续的抗血管生成治疗
如果连续使用抗血管生成药物,会造成肿瘤血流的持续下降,最终降低对化疗药 物的摄取血管率。
在化疗间歇期使用抗血管生成药物抗,血管有生助成于治在疗 血管正常化的时间窗内加强化疗药 化疗间歇期治疗
物的递送,未降治疗低的不肿瘤良反应。但是肿瘤这血种管正治常疗化 方案肿可瘤血能管会的再促生进长 肿瘤肿细瘤胞血管的再恢次正复常,化所以 要谨慎化疗选择。
Rakesh K. Jain et al. Cancer cell 2014; 26(5): 605–622
肿瘤血管正常化存在剂量依赖性, 用药需选择20 最佳剂量
阿西替尼 4.5ug/kg
与对照组相比,给药后24-54h, 肿瘤内供氧情况无显著变化
阿西替尼 36ug/kg
与对照组相比,给药后27-48h 肿瘤内 供氧情况显著改善,在30h时达到最优
PFS(月) 4.4 2.6 1.7 5.9
OS(月)ຫໍສະໝຸດ Ref.4.7Kindler et al. 2010
2.1
Glantonio et al. 2007
2
Sandler et al. 2006
NS
Reck et al. 2010
子宫颈癌+化疗

血管生成抑制剂及其在胃癌治疗中的应用

血管生成抑制剂及其在胃癌治疗中的应用

血管生成抑制剂及其在胃癌治疗中的应用胃癌是一种常见的肿瘤疾病,其发病率在亚洲地区尤其高,南韩和日本为重灾区。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治疗手段也在不断进化,细胞治疗、分子治疗等新技术的出现,为胃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而今天我们要谈论的是一种叫做血管生成抑制剂的药物,以及它在胃癌治疗中的应用。

血管生成抑制剂,简称为抗血管生成药物,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抗癌药物,其主要作用是通过阻断血管生成过程中的关键步骤,降低肿瘤的生长与转移,从而发挥抗肿瘤的作用。

抗血管生成药物的应用从开始仅限于小型肿瘤,如肾癌和结肠癌的治疗,到现在已延伸到各类肿瘤的治疗,且其中大部分都取得不错的疗效。

而在胃癌治疗中,抗血管生成药物的应用也逐渐得到推广。

抗血管生成药物被广泛应用于胃癌治疗中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胃癌细胞具有较强的血管生成能力。

在胃癌细胞繁殖过程中,细胞会持续释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分子,从而促进血管生成。

新形成的血管可以为肿瘤细胞提供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从而让肿瘤不断生长扩散,其侵袭能力也会大大提高。

而抑制血管生成的过程,则能够有效地阻止肿瘤的生长与转移,从而降低胃癌的复发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抗血管生成药物在胃癌治疗中,主要采用的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单独使用抗血管生成药物进行治疗,这类药物通常需要经过口服、注射、甚至手术等方式进行给药。

另一种是将抗血管生成药物与化疗药物联合使用,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可以同时阻止肿瘤的血管生成和蛋白质合成,加速肿瘤细胞的死亡,进而更好地治疗胃癌。

相比较于传统化疗,使用抗血管生成药物的优点如下:首先,抗血管生成药物只会靶向肿瘤细胞特定的分子标志物,其毒副作用很小,并不会对身体其它正常细胞造成影响;其次,抗血管生成药物的药效能持续时间较长,只需每月注射一次甚至更少,就能对肿瘤进行有效控制;再次,抗血管生成药物能够降低胃癌的复发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然而,抗血管生成药物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其仅能用于肿瘤治疗的特定时期;抗血管生成药物在单独使用时,需要经过较长的过程才能显现药效;其副作用也并不完全可避免,如出现免疫抑制和心脏毒性反应等。

胃癌的新辅助治疗方法

胃癌的新辅助治疗方法

胃癌的新辅助治疗方法胃癌是一种高发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近年来,人们对于胃癌的防治研究越来越深入。

除了传统的手术、放疗和化疗治疗方式外,新辅助治疗方法逐渐受到医学界的关注和应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胃癌新辅助治疗方法,希望能为胃癌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

一、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近年来胃癌治疗的一大突破。

它利用免疫细胞和分子来恢复和增强患者自身免疫系统的功能,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目前常用的免疫治疗方法包括细胞免疫治疗、肿瘤疫苗治疗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

细胞免疫治疗主要通过收集患者自身的免疫细胞,在实验室中培养和激活后,再重新注入患者体内。

这些激活的免疫细胞能够辨别和攻击肿瘤细胞,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肿瘤疫苗治疗则是将特定抗原或肿瘤细胞注射到患者体内,刺激患者免疫系统产生抗体、T细胞等免疫应答,提高患者的免疫活性。

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则是利用药物抑制肿瘤细胞获得的免疫逃逸机制,从而恢复患者免疫系统对肿瘤的攻击性。

二、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一种针对胃癌发展过程中特定分子的治疗方法。

它通过研究和发现特定的肿瘤相关分子,设计相应的药物,抑制蛋白的活性,从而达到阻断肿瘤生长和扩散的目的。

常用的靶向治疗药物包括靶向EGFR、HER2、VEGF和PD-L1等。

靶向EGFR的治疗药物能够抑制EGFR正常功能或过度表达,阻止细胞的生长和增殖。

HER2是一种过度表达在胃癌中的分子,靶向HER2的药物可以选择性地与其结合,阻断信号传导,进一步控制胃癌的生长。

VEGF是一种肿瘤血管生成因子,靶向VEGF的药物能够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减少肿瘤的血供,从而控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PD-L1是肿瘤逃逸免疫检查点的重要分子,靶向PD-L1的药物能够抑制其功能,激活患者的免疫系统,加强对肿瘤细胞的攻击力。

三、基因治疗基因治疗是一种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来治疗疾病的方法。

在胃癌治疗中,基因治疗主要包括基因转移和基因修饰两种方法。

基因转移通过将特定基因导入患者体内,改变细胞的遗传信息,实现治疗效果。

《2024年ATRA对胃癌MGC-803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范文

《2024年ATRA对胃癌MGC-803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范文

《ATRA对胃癌MGC-803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及机制研究》篇一一、引言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高不下。

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全反式维甲酸(ATRA)在肿瘤治疗中的潜在作用逐渐受到关注。

ATRA作为一种重要的天然化合物,具有抗肿瘤、抗血管生成等多种生物活性。

本研究旨在探讨ATRA对胃癌MGC-803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及机制,以期为胃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材料与方法1. 材料(1)细胞株:胃癌MGC-803细胞株。

(2)药物:ATRA。

(3)实验试剂与仪器:细胞培养基、酶联免疫检测仪、显微镜等。

2. 方法(1)细胞培养:MGC-803细胞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培养。

(2)药物处理:将MGC-803细胞分为对照组和ATRA处理组,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ATRA进行处理。

(3)细胞增殖检测: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

(4)细胞迁移检测:采用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

(5)蛋白表达检测:通过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

三、结果1. ATRA对MGC-803细胞增殖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ATRA处理组MGC-803细胞的增殖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且随着ATRA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逐渐增强。

MTT法检测结果显示,ATRA对MGC-803细胞的增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2. ATRA对MGC-803细胞迁移的影响划痕实验结果显示,ATRA处理组MGC-803细胞的迁移能力明显减弱。

与对照组相比,ATRA处理组细胞的迁移距离显著缩短。

3. ATRA影响MGC-803细胞的机制研究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结果显示,ATRA处理后,MGC-803细胞中相关蛋白的表达发生了改变。

具体表现为与细胞增殖和迁移相关的蛋白表达下调,如E-cadherin、p53等。

同时,与信号通路相关的蛋白如MAPK、AKT等也发生了变化。

这些结果表明,ATRA可能通过调控相关蛋白的表达及信号通路来抑制MGC-803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EGCG抑制人胃癌生长和血管生成及其机制研究的开题报告

EGCG抑制人胃癌生长和血管生成及其机制研究的开题报告

EGCG抑制人胃癌生长和血管生成及其机制研究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胃癌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高的恶性肿瘤之一。

EGCG(Epigallocatechin-3-gallate)是一种天然存在于茶叶中的化合物,被广泛认为具有抗癌作用。

已有研究表明,EGCG能够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但其抑制胃癌生长和血管生成的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EGCG抑制人胃癌生长和血管生成的作用机制。

二、研究目的通过体外和体内实验,探讨EGCG对人胃癌生长和血管生成的影响,并研究其作用机制,为EGCG的临床应用提供基础研究支持。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1.体外实验:采用MTT法检测EGCG在不同浓度下对人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并采用Transwell实验检测EGCG对人胃癌细胞迁移的影响。

同时,采用ELISA法检测EGCG对人胃癌细胞分泌VEGF和FGF2的影响,以探讨EGCG对血管生成的影响。

2.体内实验:采用人胃癌细胞裸鼠移植模型,观察EGCG对胃癌生长和血管生成的影响。

同时,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EGCG对NF-κB和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以探讨其作用机制。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将探讨EGCG对人胃癌细胞的生长和血管生成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有助于揭示EGCG抗肿瘤的机制,为EGCG的临床使用提供理论依据。

五、研究计划1. 采购实验所需材料和试剂,完成实验室条件的准备。

2. 体外实验:培养人胃癌细胞,采用MTT法和Transwell法检测EGCG对人胃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采用ELISA法检测EGCG对人胃癌细胞分泌VEGF和FGF2的影响。

3. 体内实验:人胃癌细胞裸鼠移植模型,观察EGCG对胃癌生长和血管生成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EGCG对NF-κB和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

4.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统计,撰写研究报告。

六、研究预期结果1. 确定EGCG对人胃癌细胞生长和迁移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haseⅠ期 5篇 PhaseⅡ期 8篇 PhaseⅢ期 7篇
来源:PubMed 检索时间:2017年02月27日 上午11:00
Clinical Trials注册研究情况
共有27项研究注册登记,还有6项研究正在招募 其中东亚地区开展研究数量最多达13项
Phase1 Phase2 Phase3 Phase4
但对OS改善不明显
DFS
15.2 vs. 12.3 月; P=0.013
OS
17.6 vs. 16.4 月; P=0.776
Ma J, et al. Medicine, 2015, 94(42):e1489.
贝伐单抗+DOF组DFS的改善与循环肿瘤细胞(CTC)减少有关
皮尔森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
3 4
抗血管生成在胃癌辅助治 疗的研究
总结
胃癌术后辅助化疗联合抗血管生成不良反应可控
一项单臂临床研究,纳入65例胃癌术后使用贝伐单抗联合化疗的胃癌患者,观察其所 产生的不良反应,并依据其不良反应情况给予相应防治措施
高血压 17%
蛋白尿 37%
血栓栓塞 31%
胃肠道反应 15%
主要不良反应及比例
何耀明, 等. 中国综合临床, 2016, 32(5):400-403.
*NWTV:抗血管生成治疗后能产生一个特定的“时间窗”,这时肿瘤血管出现短暂的正常化,与放化疗联合治疗能产生协同作用。
郑勇斌, 等.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12, 15(1):55-58.
研究设计
A组 常规新辅助化疗 N=30
进展期及局部晚期不 能切除的胃癌患者
手术
2R后1-2w
R
B组 新辅助化疗+抗血管生成 N=29 C组 抗血管生成治疗5天后按 A组方案化疗 N=34
胃癌术后辅助化疗联合抗血管生成可能有助于提高疗效
主要疗效指标
[值]%
[值]% [值]%
部分缓解
稳定
疾病进展
何耀明, 等. 中国综合临床, 2016, 32(5):400-403.
1
研究总况
2
目录
CONTENTS
抗血管生成在胃癌新辅助治疗的 研究
3 4
抗血管生成在胃癌辅助治疗的研 究
总结
总结
• 尽管新辅助治疗过程中,抗血管生成治疗与化疗联用可能存在协同作用,但在 实际临床应用过程中应注意药物毒性叠加
贝伐按 NWTV指导的给药方式效果最佳
P<0.05
A组 [值]%
B组
C组
[值]%
P<0.05 P<0.05
[值]%
[值]%
[值]%
[值]%
P>0.05
[值]%
[值]%
[值]%
肿瘤分期下降率
R0切除率
术后并发症
郑勇斌, 等.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12, 15(1):55-58.
贝伐单抗增进新辅助化疗效果的可能原因
• 抗血管生成药物在胃癌术后辅助治疗及后续可能的维持治疗中使用仍值得进一
步探索 • 胃癌术后辅助治疗对于哪些患者更为适合(淋巴结阳性,Lauren‘s分型呈肠 型?——ARTIST研究亚组分析) • 术前术后使用抗血管生成药物注意用药时机,以免影响手术及术后恢复
下期汇报:
抗血管生成药物肝癌肺转移研究进展
Ma J, et al. Medicine, 2015, 94(42):e1489.
贝伐单抗+DOF显著改善ORR、R0切除率和DFS
P<0.05 P=0.0436
贝伐单抗+DOF
DOF
[值]%
[值]% [值]% [值]%
P=0.0335
[值]个月
[值]个月
ORR
R0切除率
DFS
Ma J, et al. Medicine, 2015, 94(42):e1489.
贝伐单抗: 5mg/kg, d1,每3周一个周期; D: 多西他赛, 75mg/m2, iv, d1; O: 奥沙利铂, 85mg/m2, iv, d1; F: 5-FU, 静脉灌注600mg/m2和静脉注 400mg/m2, d1-2; CF,200 mg/m2,d1-2); DOF: 每3周一个周期
RECIST评估
姑息治疗
肿瘤无进展继续2R(1次)
评估指标:分期下降率、R0切除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病率
A组:采用FOLFOX4方案化疗 B组:贝伐单抗5 mg/kg静脉输注(第1天),其余与A组相同 C组:贝伐单抗5 mg/kg静脉输注(第1天),第5天开始使用与A组相同的治疗
郑勇斌, 等.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12, 15(1):55-58.
8项 16项 5项 2项
主要抗血管生成药物胃癌研究占比
[类别名称][百分
舒尼替尼 15% 比] 贝伐单抗 24%
索拉非尼 9%
阿帕替尼 22%
雷莫芦单抗 25%
Data Source: https:///
1
研究总况
2
目录
CONTENTS
抗血管生成在胃癌新辅助 治疗的研究
研究设计
DOF × 4 cycles
有可切除病灶的胃腺癌患者: T3-4,N1-3,M0 无远端转移
手术
DOF × 2 cycles
N=40 R DOF + 贝伐 × 4 cycles
停药 → 手术 4周 停药 4周

DOF + 贝伐 ×2 cycles
N=40
主要终点:R0切除率 次要终点:pCR,DFS,OS
抗血管生成在胃癌辅助和新辅助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Bob
1
研究总况 2
抗血管生成在胃癌新辅 助治疗的研究
抗血管生成在胃癌辅助 治疗的研究
目录
CONTENTS
3 4
总结
1
研究总况
2
目录
CONTENTS
抗血管生成在胃癌新辅助治疗的 研究
3 4
抗血管生成在胃癌辅助治疗的研 究
总结
抗血管生成在胃癌领域研究文献总览
3 4
抗血管生成在胃癌辅助治疗的研 究
总结
抗血管生成在胃癌新辅助治疗的研究方向
贝伐联合DOF在胃癌新辅助的探索
局部进展期胃癌(LAGC) 新辅助贝伐珠单抗(Bev)加DOF vs DOF行新辅助治疗后的R0切除 率比较及其与循环肿瘤细胞(CTC)的关系
Ma J, et al. Medicine, 2015, 94(42):e1489.
DFS与循环肿瘤细胞数显著负相关 (r=-0.93, P<0.05)
DFS(月)
循环肿瘤细胞数 (/10ml)
Ma J, et al. Medicine, 2015, 94(42):e1489.
抗血管生成能够提高胃癌新辅助化疗效果
一项前瞻性临床研究表明,抗血管生成剂应用于胃癌的新辅助治疗中能改善临床疗效, 按 ”肿瘤血管正常化窗口(NWTV)* “指导的给药方式效果更佳
01
02
• 贝伐单抗限制肿瘤血液 供应,减缓其生长, • 减少化疗后体内残留病 灶由于体内肿瘤总量减 少而加速生长

• 贝伐单抗破坏了肿瘤 血管生成机制,抑制 肿瘤血管生成
郑勇斌, 等.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12, 15(1):55-58.
1
研究总况
2
目录
CONTENTS
抗血管生成在胃癌新辅助治疗的 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