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海事局十二五规划解读
解读《山东省“十二五”安全生产规划》
解读《山东省“十二五”安全生产规划》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山东省政府•【公布日期】2012.03.06•【分类】其他正文解读《山东省“十二五”安全生产规划》2012年1月19日,山东省政府印发了《山东省“十二五”安全生产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我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策部署,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和《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由省安监局牵头制定的我省“十二五”时期安全生产工作重要指导性文件。
《规划》共分5大部分:现状和面临的形势,指导思想和规划目标,主要任务,重点工程,保障措施。
一、“十一五”安全生产取得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着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监管、行业管理、企业负责、社会监督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十一五”期间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加强安全生产工作。
各地、各部门深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措施,不断强化安全管理和监督,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和建设行为,积极开展重点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整治,努力营造“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社会氛围,大力加强安全生产法制体制机制、安全保障能力和安全监管监察队伍建设,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执法、治理和宣传教育行动,全省安全生产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得到不断加强,安全生产法规标准体系日益完善,安全生产监管执法队伍和保障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长足发展,政府主导的安全投入不断加大,企业本质安全水平明显提升,安全文化建设和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成果明显,全民安全素质明显提高。
“十一五”期间,我省安全生产取得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
全省9万吨以下小煤矿全部关闭,压减非煤矿山3000个,非煤矿山企业数量由8233家下降到4472家,道路和水上交通、渔业、消防、建筑、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特种设备、航空和铁路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状况明显改善,全省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山东省“十二五”规划全文
山东省“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年2月17日山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2015年)根据中共中央和中共山东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制定,主要阐明政府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省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
第一篇发展背景和发展目标“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必须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进一步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加快建设经济文化强省。
第一章发展成就“十一五”以来,全省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大政方针和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积极作为、科学务实、重点突破、攻坚破难,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主要任务目标顺利完成。
面向未来,我省的发展站上了更新更高的平台。
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
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9416.2亿元,“十一五”年均增长13.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000美元。
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749.3亿元,年均增长20.7%。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8.1万亿元,年均增长22.5%。
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达到5.3万亿元,年均增长18.9%。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
农业连续8年增产,粮食总产达到4335.7万吨。
制造业强省建设成效显著,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万亿元以上。
服务业规模和质量逐步提升,增加值达到14429亿元。
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9.1∶54.3∶36.6。
可持续发展取得新成效。
耕地总量实现动态平衡,保有量超过1亿亩,有效灌溉面积达到7464万亩,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75%,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累计分别下降22.1%、20%和18%,完成国家下达的“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以能源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为代价的增长方式得到有效遏制。
山东省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山东省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船舶工业是为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培植海洋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海洋经济提供重要技术装备支撑地战略性产业.“十二五”是船舶工业调整升级关键时期.站在新起点上,分析基础环境,确定任务目标,科学规划发展,对于促进全省船舶工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国家产业规划及政策要求,结合山东实际,特制定本规划.一、“十一五”发展回顾(一)主要成绩.“十一五”期间,全行业认真贯彻国家规划及产业政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强化基础能力,培植优势特色,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地步伐,推进产业调整振兴和可持续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十一五”任务目标圆满完成,为“十二五”发展奠定良好基础.1.产业体系不断完善,经济运行态势良好.经过五年地发展,基本建成造修船、海洋工程装备、游艇制造及配套业协调发展地产业体系. 2010年,列入行业统计范围地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36亿元,销售收入5 15亿元,利润36亿元,造船完工量300万载重吨,分别是“十五”末地3. 2倍、3.3倍、3.6倍、16.2倍.各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长20%以上,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态势.规模总量位居全国第五.2.投资力度不断加大,综合能力显著增强.全行业完成投资550亿元,重点项目竣工投产,船舶制造及配套能力显著提升.建成5万吨级以上船坞船台20座(其中,50万吨级船坞1座,30万吨级船坞5座),造船能力达600万载重吨,是“十五”末地3.3倍.形成年产船用低速柴油机100万马力、中速柴油机2000万马力、低速柴油机曲轴150根、宽厚钢板360万吨能力.3.基地建设步伐加快,产业布局更加合理.青岛、烟台、威海三大基地聚集效应更加突出,2010年销售收入、造船完工量分别占全行业地63%、98%.青岛开发区、即墨市、烟台开发区、蓬莱市、威海开发区、荣成市等6个船舶工业聚集区支撑作用更加明显.济宁、滨州、日照等市船舶工业迅速发展.北船重工、中海油(青岛)、烟台中集来福士等企业实力突出,黄海造船、京鲁船业、威海船厂、青岛立行等企业特色鲜明,形成了中央企业与地方企业协调发展格局.4.优势产品集群发展,产品结构优化升级.中小型船舶、海洋工程装备、船用动力设备、船用原材料等优势产品形成集群效应.实现船舶制造大型化批量化、船用动力设备系列化、海洋平台大型化深水化.远洋渔船、工程船舶、自升式钻井平台、中高速柴油机、船用中厚板等传统产品优势巩固提升.18万吨散货船、10万吨浮式生产储卸装置(FP SO)、1600客位/2000米车道大型客滚船、半潜式平台、豪华游艇、低速柴油机及曲轴、压载水处理系统等新产品成功研制.大型客滚船等10余种产品获山东名牌称号,形成发展新优势.(二)主要问题.产业规模实力总体不大,缺乏带动力强地大企业;科技创新体系不完善,自主研发设计及集成创新能力不强;现代造船模式不完善,造船总装化水平不高;船舶配套体系不健全,本土化装船率不高;企业内部管理粗放,“两化”融合度不高,生产效率有待于进一步提升.二、“十二五”面临地形势“十二五”期间,我省船舶工业发展面临着复杂环境.从有利方面看,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和船舶需求结构调整升级,全球新船订单预计年均保持8000万载重吨左右;随着世界能源结构战略调整,全球海洋油气装备需求旺盛,市场规模每年约为500亿美元;游艇消费潜力巨大,全球游艇市场规模每年约为500亿美元.国家高度重视船舶工业发展,将高新技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扶持发展.省委、省政府将船舶工业作为半岛蓝色经济区及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地有机组成部分,政策措施力度更大,发展环境更优.从不利方面看,国际金融危机对船舶市场滞后影响逐步显现,船舶工业发展面临运力及产能过剩双重压力,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船舶订单价格低、生产成本高、人民币升值问题更加突出,企业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国际造船新规范新标准实施,也对船舶建造提出更高要求.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转方式、调结构这条主线,推进发展方式从主要追求数量规模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转变,从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向更加依靠科技进步转变;推进产业结构从主要发展造船向造修船、海洋工程装备、游艇制造以及配套业协调发展转变,重点发展大造船基地、高端产业集群、优势产品集群、集成创新工程,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在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中发挥重要支撑作用,为经济文化强省建设贡献力量.(二)基本原则1.坚持调优.继续推进基地和聚集区建设,促进产业布局集中、产业聚集和功能完善,实现产业布局结构科学优化.2.坚持调大.发挥政府调控和市场调节作用,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培植大基地、大企业、大集群,提高产业集中度.3.坚持调高.提升传统产品优势,研发高端高质高效产品,提高产品地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促进产品结构优化升级.4.坚持调强.统筹源头创新与引进创新,推进企业技术进步,不断提升集成创新水平,增强产业核心竞争能力.(三)发展目标1.“十二五”发展目标(1)经济总量持续提升.2015年,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 000亿元,销售收入 1800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年均递增30%以上.(2)制造能力持续增强.造船完工量实现比“十一五”末翻一番;本地化配套装船率30%.(3)结构布局调整优化.继续建设青岛、烟台、威海三大造船基地和“六个船舶工业聚集区”,规划建设一批产业园区;培植1~2家销售收入200亿元以上造船与海洋工程制造企业、3~5家销售收入100亿元以上造船企业、20家专精特新造船企业、20个国内外知名品牌.(4)创新体系更加完善.建成3个国家级研发设计中心;培育3~5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或工程技术中心、20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或工程技术中心;培育3~5个院士工作站和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组建4个集成创新联盟.2.远景规划目标到2020年,建成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协调发展、大而强、新特优、世界知名地船舶与海洋工程制造基地.四、发展重点(一)继续推进海西湾造船基地建设充分发挥海西湾基地造船区、修船区、海洋工程装备区、重型装备区、造机区、轴系区、配套区地聚集功能,将海西湾建成规模实力突出、集群效应显著、核心竞争力强、世界知名地大型综合性造船基地.加快发展大型散货船、大型油船、大型集装箱船等大型船舶,大型化、深水化、专业化海洋工程装备,甲板机械、舱室设备等船用机械设备,大功率低中速柴油机、曲轴等大型船用动力设备.加快建设船舶与海洋工程研发设计机构,形成全球化地船舶与海洋工程研发设计服务体系.加快发展船舶修理改装业,突破关键技术,增强大型船舶、特种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等修理改装能力.(二)大力培育两个高端产业集群1.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集群.重点发展:①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多功能自升式钻井平台、浅海固定采油平台、深水钻井船、浮式生产储卸装置(FPSO)等海洋油气装备.②深水半潜式起重铺管船、大型半潜运输船、深水高性能物探船、深水工程勘察船、大功率三用工作船等海洋工程辅助船舶.③海洋石油钻采设备、压裂成套设备、固井成套设备、海底管道等海洋油气井下作业设备.④深海遥控作业装备、深海机器人、多功能水下机械手、载人深潜器、海底管线深海焊接技术装备等深海作业装备.⑤海上浮式石油储备基地、海上后勤补给基地、海上机场等大型海上浮式结构载体.⑥填海围岛、航道疏浚、跨海桥梁、海底隧道等建设施工装备.⑦海上风能及潮汐能发电装置等海洋资源开发装备.培育形成国际一流地大型化、深海化、专业化海洋工程装备集群.围绕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加快发展相关配套业.巩固提升动力设备、发电机组、深海钻机成套设备、井控设备、水下生产系统及海底电缆、海洋工程用钢、系泊链、螺杆钻具、钻井泥浆泵等优势产品,同时鼓励有实力地企业围绕海洋油气装备配套需求,引进先进技术,加快研发动力推进系统(主机、发电机、推进器等)、综合防污系统(防海生物设备、压载水设备等)、动力定位系统(动力定位系统控制系统集成、推进器用变频器、推进器变压器等)、自动化系统(舱容测探设备、报警设备等)、钻采系统(井架、钻台、管道、固控设备等)等关键配套设备及零部件.2.游艇制造业集群.巩固提升豪华游艇、救生艇、观光艇、橡皮艇、帆船等优势产品;加快研发超大型豪华游艇、新材料游艇、新动力游艇等产品.围绕游艇制造,加快发展相关配套业.重点发展淡水泵、发电机、起锚机、推进系统、通讯导航等配套集成设备及不锈钢件、铝合金板材型材、内饰装饰材料等配套材料零部件.(三)巩固提升三个优势产品集群1.中小型船舶集群.大力发展中小型集装箱船、油船、散货船,化学品船、豪华客滚船、内河船舶、玻璃钢渔船等;高技术高附加值地勘探船、起重船、打捞救助船、潜水作业船、多用途工程船、破冰船、大型挖泥船、疏浚船、风电设备安装船等特种工程船;科学考察船、测量船、调查船等海洋开发船.围绕中小船舶制造,加快发展专业化、系列化地船用配套设备,重点发展发电机组、推进装置、自动控制装置、探测报警装置、电子海图、自动舵、电罗经、全球定位系统、压载系统等.2.船用动力设备集群.以青岛齐耀瓦锡兰为依托,大力发展船用大功率低速柴油机;以潍柴、淄柴、济柴为依托,通过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加快发展船用中高速柴油机.同时,加快发展机架、缸套、连杆等船用柴油机配套产品.3.船用材料及零部件集群.巩固提升船用中厚板、锚链、防腐涂料、铝材、管材、五金件等优势产品,加快研发生产海洋工程结构专用钢、船用锅炉专用钢、耐海水腐蚀船板、海洋平台专用电缆、系泊链等新材料及制品,形成标准化、规模化地船用材料及零部件集群.(四)着力实施四个集成创新工程1.围绕海域、海岛和海岸特色旅游开发,以黄海造船等骨干企业为依托,联合省内外航运、船检及研发设计单位,吸引国内外有关科研院所地专家学者加盟,组建科技创新团队,推进实施豪华邮轮研制集成创新工程.2.围绕大洋渔业资源开发,发挥我省渔船制造基础优势,争取国家立项支持,鼓励有实力地企业独立或联合研发,加快实施大型化多功能远洋渔船研制集成创新工程,重点促进捕捞冷藏加工船、鱿鱼钓船、延绳金枪鱼钓船、变水层大型拖网渔船地升级换代.3.适应国际造船节能环保标准要求,依托潍柴、淄柴、济柴等企业,联合省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产学研联盟,突破共轨燃油等关键技术,加快国外先进技术引进创新,推进高效节能型大功率中速柴油机研制集成创新工程.4.依托青岛海德威科技公司等科技创新型企业,联合省内外知名高校、研发机构和信息科技力量,实施先进通信导航系统研制集成创新工程.五、保障措施(一)推进战略重组,培植大企业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用好用活国家及省鼓励兼并重组地政策措施,支持省内外有实力地大企业集团或跨国公司,通过收购、参股等形式实施战略重组,形成主业突出、竞争力强地总装化造船大企业,实现规模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引导中小企业进入大企业地生产体系或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通过培育大企业,促进资源优化配置、要素合理流动,实现产业聚集发展.(二)推进营销创新,拓展国内外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组织企业走访船东或参加国际展洽活动,巩固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拓展国际发展空间.抓住国家淘汰老旧船舶地机遇,引导企业加强市场营销,提高国内市场份额.鼓励造船企业与钢铁企业或航运公司通过并购、参股、合作等形式,建立战略合作联盟,实现双赢发展.建立完善全球化营销网络,强化服务功能,增强市场竞争力.(三)推进科技进步,强化研发及设计,提高核心竞争力.围绕基地建设、产品研发和集成创新工程地实施,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实施一批船舶、海洋工程装备、游艇制造企业及配套企业技术改造项目.依托中船重工和哈尔滨工程大学等,培育国家级山东省船舶设计中心;依托烟台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建设国家级海洋油气装备研发设计中心;依托青岛立行车船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培育国家级游艇研发设计中心,形成研发创新平台.发挥有关高校及科研机构地创新优势,新建一批国家级或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深化校企合作和产学研联合,深化现代总装造船、海洋平台、豪华游艇制造及配套领域地关键共性技术研究,提高研发设计自主化水平.(四)推进生产服务,深化社会化协作,拉长配套产业链.按照建立现代造船模式要求,积极发展以船舶中间产品制造为代表地专业化、社会化、本地化生产协作体系.加快建设船舶分段、模块、上层建筑等中间产品生产协作体系,船用板材、管材、电缆、涂料等大宗材料加工配送服务体系,船用零部件铸造、锻造、热处理和化学处理工艺专业加工服务体系,拓展延伸产业链.鼓励优势企业进入产业园区发展,提升产业集约化、规模化水平.(五)推进宏观调控,强化政策性扶持,增强发展软实力.强化行业管理服务,抓好行业规划、政策法规、行业标准地落实.建立完善经济运行监测分析、风险预警、法律援助等工作机制,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发挥国家及省政策导向作用,为行业发展创造良好政策条件.加大重点产品研发、重点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支持力度,对国家及省重点项目给予一定配套资金支持,对填补省内空白并获船级社认证地船舶配套产品给予奖励补贴.对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所需地新增建设用地、岸线海域纳入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海域功能区划,在用地、用海指标上,予以重点支持.经批准开山填海整治土地、改造废弃土地和湖滩涝洼地用于发展船舶工业地,从使用之月起,免缴土地使用税10年.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且列入国家及省重点项目使用海域地,可依法申请减免缴海域使用金.加强协会建设,充分发挥协会在行业自律、企业维权等方面作用,促进产业规范有序发展。
山东海事为全面履职而行动
山东海事为全面履职而行动——在2012年山东海事局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2012年1月12日)袁宗祥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各位朋友:现在,我代表局领导班子作工作报告,也是向大家报告我局一年来的工作,请大家审查并提出意见。
一、2011年工作回顾一年来,在交通运输部、山东省委省政府和部海事局的正确领导下,全局上下同心协力、锐意进取,圆满完成年初确定的三大目标和八大任务,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一是安全形势稳中趋好,运输船舶等级事故件数再创新低。
深化安全“双基”工作,加强科学监管和隐患排查治理,扎实开展“四客两危”、“四防一禁”等专项活动,山东沿海全年共发生各类海上事故71起,死亡失踪44人,沉船22艘。
其中中国籍运输船舶等级以上交通事故4件,死亡失踪零人,沉船1艘,直接经济损失2280万元,同比分别减少18.6%、持平、减少50%、减少11.4%。
在辖区沿海航运持续繁忙,特别是危险品运输量大幅增加、海上往来活动日益频繁的情况下,没有发生30人以上群死群伤事故和重大污染事故,运输船舶等级以上交通事故件数连续第三年创建局十二年来最低。
二是助推航运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三个服务”成效显著。
据我局统计,山东沿海港口货物进出港总量达7.3亿吨,同比增长11.9%。
其中外贸货物4.8亿吨,占总量的66%,同比增长13.1%;进出港集装箱1089万TEU,同比增长13.3%。
旅客运输3555万人次,同比减少14.8%。
全局服务蓝黄两大战略的50项举措有效落实,协调推进烟台八角港区等9个作业区延期临时进靠国际航行船舶、青岛港7号码头等17个泊位对外开放。
积极服务青岛、威海、日照等地“中韩陆海联运汽车货物运输”项目实施。
为克利伯环球帆船赛青岛站、中日韩大帆船赛、“鹰击-43”军演和董家口港建设等多项海上重大活动、重大工程提供了有力的海事保障。
支持帮扶造船企业抵押融资25.6亿元。
着力解决沿海陆(岛)岛客运等重点难点问题,积极推动辖区游艇产业和旅游经济安全、健康发展,我局向山东省政府、青岛市政府分别报送《关于促进山东沿海陆(岛)岛客运安全发展有关建议的报告》、《关于促进青岛市滨海旅游业安全发展的有关建议报告》,引起重视并付诸行动。
全国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业务体系十二五发展规划纲
全国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业务体系十二五发展规划纲为了加强对我国海洋环境的监测与评价工作,提升海洋环境保护能力,促进可持续发展,制定了全国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业务体系十二五发展规划纲。
该规划纲的目标是建立全面、高效、科学的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体系,实现海洋环境质量的长期稳定提升。
一、总体目标到2020年,建立起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全国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业务体系,初步形成海洋环境监测、威盈手机网站评价、预警和管理的全链条闭环。
二、发展原则1.科学性原则:建立科学、准确、可靠的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体系,依靠科技创新,提高海洋环境监测手段和技术。
2.综合性原则:将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与各相关部门紧密协作,形成统一的管理机制。
3.公正性原则:依法保障公众和利益相关方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确保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结果公正客观。
4.可操作性原则:建立科学、规范的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操作流程,提供具体的实施指南。
三、发展任务1.建立全国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资源共享平台,促进各地数据共享和协同。
2.加强海洋环境监测装备的更新换代,提高监测能力和效率。
3.建立海洋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确立评价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4.开展海洋环境风险评估工作,提出防控对策和应急预案。
5.加强海洋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提高监测覆盖范围和密度。
6.加强对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人员的培训和专业能力提升。
7.加强国际合作,利用国际资源和技术积累,提高海洋环境监测水平。
四、发展措施1.加强政策支持,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制定奖励措施,激励企业和个人参与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工作。
2.构建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管理信息平台,提供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数据和业务指南。
3.加强地方政府的监管和管理,建立健全的海洋环境保护责任制。
4.加强科研攻关和创新能力,推动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技术的进步。
5.加强社会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海洋环境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6.加强与国际组织和相关国家的合作交流,推动全球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标准的制定和推广。
科学谋划——2011年交通运输部直属海事系统工作会议侧记
抓好开局:2011年11项重点工作
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与会代表表达了相同的看法——开好局、起好步,对海事“十二五”的整体发展至关重要。
据陈爱平介绍,2011年直属海事系统将通过11项重点工作,扎1年,直属海事系统将强化履职责任,提升安全监督管理水平;坚持主动融入,服务航运经济健康发展;优化组织效能,增强突发事件处置能力;实施人才战略,健全海事队伍建设机制;实施科技战略,提高海事信息化管理效能;加强法制建设,提高海事依法行政水平;深化水监体制改革,推进海事机构编制核定;完善内部机制,提升行政系统管理效能;坚持融入中心,强化党的政治保障作用;突出品牌建设,提升海事系统文明形象;巩固惩防体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
山东海事局局长袁宗祥认为,保护船员权益,不仅要求海事部门管理好船员考试发证,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国际公约研究,和《国际海事劳工公约》接轨,提升履约能力,同时加强国内立法,搭建平台,发挥船员组织的作用,做好船员培训、外派以及涉及船员切身利益方面的保险、休假等管理工作。
同时代表们也表示,保护船员权益涉及领域很大,工作难度也很大,值得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关系到海事“十二五”发展的关键环节。会议上,徐祖远要求,要把发展需求变成科学的规划,把科学的规划分解为实际的项目,把实际的项目细化为具体岗位的工作任务。对此,许多代表展开热议,大家一致认为,规划的制定应该具备连续性、前瞻性、综合性、指导性和实践性,只有这“五性”相统一,才能更好地统领和指导今后五年的工作。
重在谋略:规划要“五性”统一
“‘十二五’时期,海事科学发展重在谋略,通过综合分析目前我们的优势、不足、机遇和挑战,积极开展海事发展战略研究,从而确定‘十二五’海事发展路径。”徐国毅的这个观点引起了许多代表的共鸣。
【考试大论坛】-山东十二五规划全文
中共山东省委关于制定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科学制定我省“十二五”规划,抓住和用好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进一步推动全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加快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提出以下建议。
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开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新局面“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制定“十二五”规划,必须按照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在认真总结“十一五”时期经验基础上,立足全局,把握省情,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精心谋划发展思路,科学确定发展目标,努力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1)“十一五”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十一五”时期是山东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
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和重大风险挑战,全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总要求,紧紧围绕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团结带领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积极作为、科学务实,重点突破、攻坚克难,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产业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可持续发展取得新成效,创新型省份建设取得新突破,协调发展呈现新亮点,改革开放形成新局面,民生建设得到新加强,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面貌发生重大变化,社会保持和谐稳定,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我们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统筹做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工作,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着眼于经济回升后新一轮发展周期和培植山东发展新优势,提出并实施了一系列重大发展战略。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并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
海事系统十二五发展规划
海事系统十二五发展规划1. 引言海事系统是指国家海上事务管理部门及相关的技术支持、监管和执法机构。
为了更好地推动海事领域的发展和提升国家的海洋综合实力,制定海事系统发展规划十分重要。
本文就海事系统在十二五期间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进行了详细阐述。
2. 发展目标2.1 总体目标通过十二五发展规划,海事系统的总体目标是提升国家的海洋综合实力,加强海洋安全保障、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推动海事科技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为国家经济发展和国家战略服务。
2.2 具体目标具体目标包括:•提高海事管理水平,保障海上航行安全和海洋安全;•推动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加强对海洋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加强海事科技创新能力,实施船舶技术改造和装备更新;•提高国际海事合作水平,积极参与国际海事法律法规制定和国际海洋事务管理。
3. 重点任务3.1 海事管理与安全保障•完善海事法律法规体系,提升海事执法能力;•加强对海上船舶交通管理,建设智能化与信息化的航行导航系统;•推进港口和海事监管设施的现代化建设;•加强海事行政执法与远洋巡航监管;•提升海洋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3.2 海洋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加强海洋矿产资源的调查开发,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制定海岛开发利用规划,促进海洋经济发展;•加强海洋环境监测与保护,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强化对海洋生物资源科学研究与保护;•提升海洋灾害防治和应急救援能力。
3.3 海事科技创新与装备建设•提升船舶技术与装备的研发创新能力;•推动船舶技术改造与装备更新,提高航行效率和安全性;•建设海洋信息技术支持体系,推进智能航运发展;•加强海事科研机构建设,提高科技创新水平;•鼓励海洋科技企业发展,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3.4 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与国际海事组织和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海事法律法规制定和标准制定;•推动国际海洋事务的多边合作与共治;•扩大对外交流合作,提升国际影响力和形象。
《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发布
工装备及关键配套系统的开发 ,加快建设长兴岛海工装备制造 基地 ,支持浙江 开展深海装备研制工作 ,优化发展福建海工装
备设计研发和制造产业 ,推进广州 、深圳 、珠海 、湛江 、惠州 等地深海油气资源勘探和开发装备 的研究、生产基地建设。 在海 洋船舶工业领域 ,集 中力量优化 提升环渤海 、长 江 口和珠江 口区域三个具有 国际影响力 的现代 化大型造修船基
工 业产 业 集 群 。
《 规划 》提 出 ,根据不 同地 区的产业基础 和发展潜力 ,
充 分发挥环渤海 、长江三角洲和珠江部和南部三个海洋经济圈。
在海工装备制造业领域 ,重点打造以大连为主的海工装备 制造基地 ,重点发展青岛海工装备制造基地 ,重点推进上海海
结构调 整 ,强化精细管理 ,加快推进大 型散 货船 、油 船 、集
装箱船 等主力船型 的优化 升级 ,开 发设 计节能环保 、安全高 效 的绿 色船 舶 ,着 力提 高产 品核心 竞 争 力 ,积 极 拓展 国际
市场 ;加强对高端船 舶和特种船舶 的研 究 ,重点研 发系列化
《 规划 》紧紧 围绕 海洋油气业 、海工装备制造业 、海洋 船舶工业 、海洋交通运输业 、海 洋渔业等 1 3 个海洋及相 关产
船 、海洋调查船 、破 冰船 ,培 育豪华游船 、旅 游观光船等 品
牌 产 品。
海 洋新兴产业增加值较 “ 十一五 ”末翻 一番 ,占海 洋生产总
值 的比重超过3 %;海上运输等海洋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 %
的 目标 。
在船舶配 套产业领域 ,进 一步完善船舶配 套产 品研 发体 系 ,提升 自主 品牌船舶配套设备 的开发能 力 ,提 高船舶配 套 产 品本土化装船 率 ,重点研发船 用柴油机 、轴舵系统 、通信 导航 系统 、甲板 系统及废物处理设 备等高技术 、高附加值船 舶配套产 品 ;引导 中小企 业积 极参与大 型船 企的分段制 造生 产体系 ,提 高配套服务能 力 ,形成具备现代 造船模式 的船 舶
十二五国家海洋事业发展规划纲要
国家海洋事业发展规划纲要我国是海洋大国,海洋问题事关国家根本利益。
从我国未来发展全局看,海洋对保障国家安全、缓解资源和环境的瓶颈制约、拓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空间,将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把海洋事业摆在十分重要的战略位置。
加快发展海洋事业,努力建设海洋强国,着力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是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对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本规划的海洋事业涵盖海洋资源、环境、生态、经济、权益和安全等方面的综合管理和公共服务活动。
规划期限为2006-2010年,远景展望到2020年。
一、机遇与挑战我国濒临西北太平洋,大陆岸线长1.8万公里,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岛屿6500多个,内水和领海主权海域面积38万平方公里。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有关规定和我国的主张,我国管辖的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
此外,我国在国际海底区域还获得了7.5万平方公里专属勘探开发区。
“十五”期间,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海洋事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涉海法律法规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综合管理能力不断提高,海洋维权执法、信息服务、海洋监测、海洋防灾减灾能力逐步提升,海洋科技支撑作用有所增强,海洋人才队伍有所扩大,参与和处理国际海洋事务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海洋经济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年均增长速度为13.6%,2005年海洋经济生产总值达18025亿元,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9.8%。
“十一五”是我国海洋事业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机遇和挑战并存。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经济布局将进一步向滨海地区集聚,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加深,国家利益的扩展使海洋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更加突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有序开发海洋资源,着力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综合国力的提高为国家加大对海洋事业的投入提供了保障;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要求海洋事业提供更好的指导、管理和服务;新技术的应用对海洋事业的支撑作用更为明显;沿海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保障,迫切要求海洋事业提高监测预报、防灾减灾等公共服务能力。
十二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
十二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十二五期间,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成为国家重点发展领域之一、为了有效推动我国海洋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国家制定了《十二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设定了具体目标和措施,为我国海洋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十二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的制定是基于我国海洋资源丰富、海洋产业潜力大的特点。
规划的目标是到2024年,我国海洋经济总产值占GDP比重达到9%以上,海洋经济步入世界一流行列。
为实现这一目标,《十二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和举措。
首先,发展海洋产业。
规划明确提出要发展海洋能源、海洋航运、海洋旅游、海洋渔业等多个领域的产业,通过完善海洋产业政策,加大政府投入和支持力度,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推动海洋产业的快速发展。
其次,加强海洋科技创新能力。
规划提出要加强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建设,通过设立科研项目、建设海洋科研平台、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等举措,提升我国在海洋科技领域的实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促进海洋经济的持续发展。
再次,加强海洋环境保护。
规划要求加大海洋环境保护力度,加强海洋生态系统保护和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推动建立健全海洋生态保护区和海洋生态补偿机制,确保海洋资源的持续利用和海洋生态环境的良好状况。
此外,《十二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还重点提出要健全海洋法律法规体系,完善海洋经济管理体制,加强海洋权益保护。
通过建设海洋资源管理智能化平台、设立统一的海洋产业监管机构等措施,提升海洋经济管理的效能和透明度,为海洋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管理环境。
在推动海洋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规划明确了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社会各界的职责和角色。
政府要加强领导和协调,提供政策支持和投资引导;企业要加强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提高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科研机构要加强科研成果转化和创新能力培养;社会各界要加强环境保护和法律意识培养。
总之,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具有广阔的空间和巨大的潜力,《十二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为我国海洋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指南和支持。
十二五
从十二五规划看制造业船舶业:由大到强怎么走波澜不惊之间,我国又创造了一个世界第一。
2010年,我国造船完工6560万载重吨,新接订单7523万载重吨,手持订单19590万载重吨,分别占世界市场的43%、54%、41%,均居世界第一。
这意味着我国船舶工业在总量上已经超越韩国和日本,跃居世界第一。
这个意料中、迟早会诞生的“世界第一”并没有引起人们太大的兴奋。
因为,一个尴尬的现实仍然摆在面前:尽管在总量和规模上已经是世界第一,但在科技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等方面,我国船舶业与发达国家还有不少差距,还不是造船强国。
今后5年,是我国船舶工业加快转型升级、实现由大变强的关键时期。
船舶工业由大到强之路怎么走?突破口在哪里?1.由大到强,这一步有多远?“造船大国到造船强国,看上去一字之差,却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中船重工集团党组成员孙波说。
在船舶业三大指标中,最能显示未来走势的是新接订单量。
我国去年新接订单占世界市场54%,超过一半,的确很“大”。
但仔细分析这54%的构成,就会发现还谈不上“强”。
2010年,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减弱,国际航运市场反弹,散货航运效益提升,国际市场散货船需求量上升,新订单以散货船为主。
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相对低些的散货船恰是我国船舶企业的强项,因此我国企业新接订单占了优势。
过去几年的那轮“造船热”中,由于散货船是市场需求最大的船型,使得我国不少造船企业沉浸于眼前的繁荣,忽视了高技术船舶的研发。
相反,日韩等造船强国即便在金融危机期间,仍在坚持高端船舶品种的开发,并牢牢把握住了高技术船舶的市场订单。
此外,劳动生产率低、配套能力差、业务领域比较单一等问题,也是制约我国成为造船强国的关键因素。
这种大而不强的局面,对船舶业的可持续发展十分不利。
据船舶工业协会有关专家介绍,今年以来全球船舶市场需求出现较大变化。
从船型看,集装箱船成交量持续上升,其中大型、超大型集装箱船的订造量增长更为迅猛;特种船、海洋工程装备的订造量大幅攀升。
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
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国发〔2012〕5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2012年9月16日 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目 录前 言第一章 规划背景第一节 发展成就第二节 机遇挑战第二章 总体要求第一节 指导思想第二节 基本原则第三节 总体目标第三章 优化海洋经济总体布局第一节 北部海洋经济圈第二节 东部海洋经济圈第三节 南部海洋经济圈第四节 海岛开发与保护第四章 改造提升海洋传统产业第一节 海洋渔业第二节 海洋船舶工业第三节 海洋油气业第四节 海洋盐业和盐化工第五章 培育壮大海洋新兴产业第一节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第二节 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第三节 海洋可再生能源业第四节 海水利用业第六章 积极发展海洋服务业第一节 海洋交通运输业第二节 海洋旅游业第三节 海洋文化产业第四节 涉海金融服务业第五节 海洋公共服务业第七章 提高海洋产业创新能力第一节 积极发展海洋产业核心技术第二节 加快推进海洋科技成果产业化第三节 鼓励科技型涉海企业发展第四节 培养海洋产业创新型人才第八章 推进海洋经济绿色发展第一节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第二节 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第三节 推进海洋产业节能减排第四节 提高海洋防灾减灾能力第九章 加强海洋经济宏观指导第一节 强化海洋经济规划指导第二节 加强海洋经济监测评估第三节 推进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第十章 保障措施第一节 加强海洋经济管理的统筹协调第二节 优化海洋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第三节 完善支持海洋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 第四节 加强规划组织实施和督促检查前 言海洋是潜力巨大的资源宝库,也是支撑未来发展的战略空间。
我国海域辽阔,海洋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海洋经济取得显著成就,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带动作用。
大力发展海洋经济,进一步提高海洋经济的质量和效益,对于提高国民经济综合竞争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点赞海事“十二五”
点赞海事“十二五”崔乃霞【期刊名称】《中国海事》【年(卷),期】2016(000)001【总页数】1页(P1-1)【作者】崔乃霞【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时光列车呼啸着,驶入了2016年。
这不是一个普通的站点。
刚刚过去的2015年,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圆满收官,为13亿人整整五年的努力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点。
这五年,是我国改革开放伟大历史进程中具有鲜明里程碑意义的五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经受住了各种重大挑战和考验,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在高起点上取得了新的伟大成就。
作为国家水上交通安全的主管部门,海事系统在“十二五”期间抓改革促发展、抓队伍强素质、抓政风树形象,事业发展顶层设计进入新阶段,水上安全监管凸显新成效,落实改革取得新突破,依法行政取得新成果,海事服务水平迈上新台阶,队伍整体素质达到新水平,设施装备水平跃上新高度,政治保障能力得到新提升,在航运形势持续低迷、涉水活动更加频繁的不利条件下,水上交通安全形势保持了持续稳定,为推进“四个交通”发展和海洋强国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五年时光,貌似转瞬即逝,实则影响深远。
总结海事“十二五”成就,我们还是要由衷地用这一期间特有的方式,为她点一个:赞!“十二五”的帷幕刚刚落下,“十三五”的集结号已然吹响。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国家“十三五”规划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海事“十三五”的发展要立足迎接挑战、抢抓机遇,坚持“三化”建设统领事业发展,以创新激发新动力,以协调提升整体性,以绿色促进可持续,以开放拓展辐射面,以共享体现惠民生,力争到2020年,基本建成国内一流的经济执法系统,基本达到国际海事管理的先进水平。
十二五海工
第十四章推进海洋经济发展坚持陆海统筹,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提高海洋开发、控制、综合管理能力。
第一节优化海洋产业结构科学规划海洋经济发展,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积极发展海洋油气、海洋运输、海洋渔业、滨海旅游等产业,培育壮大海洋生物医药、海水综合利用、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
加强海洋基础性、前瞻性、关键性技术研发,提高海洋科技水平,增强海洋开发利用能力。
深化港口岸线资源整合和优化港口布局。
制定实施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优化海洋经济空间布局。
推进山东、浙江、广东等海洋经济发展试点。
第二节加强海洋综合管理加强统筹协调,完善海洋管理体制。
强化海域和海岛管理,健全海域使用权市场机制,推进海岛保护利用,扶持边远海岛发展。
统筹海洋环境保护与陆源污染防治,加强海洋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
控制近海资源过度开发,加强围填海管理,严格规范无居民海岛利用活动。
完善海洋防灾减灾体系,增强海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加强海洋综合调查与测绘工作,积极开展极地、大洋科学考察。
完善涉海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大海洋执法力度,维护海洋资源开发秩序。
加强双边多边海洋事务磋商,积极参与国际海洋事务,保障海上运输通道安全,维护我国海洋权益。
制,推进海岛保护利用,扶持边远海岛发展。
统筹海洋环境保护与陆源污染防治,加强海洋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
控制近海资源过度开发,加强围填海管理,严格规范无居民海岛利用活动。
完善海洋防灾减灾体系,增强海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加强海洋综合调查与测绘工作,积极开展极地、大洋科学考察。
完善涉海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大海洋执法力度,维护海洋资源开发秩序。
加强双边多边海洋事务磋商,积极参与国际海洋事务,保障海上运输通道安全,维护我国海洋权益。
滨州海事处基本情况汇报
滨州海事处十二五建设发展战略及目标一、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国海事工作发展纲要(2006—2020)》,服务于“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区建设,提高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水平,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和能力,积极推进“交通海事、阳光海事、数字海事”建设,努力实现“监管立体化、反应快速化、执法规范化,管理信息化”,逐步建设成执法规范透明、装备现代化、监管立体化、反应快速化、管理信息化、工作高效率的管理机制,以适应滨州航运经济的发展对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的需要,让航行更安全、海洋更清洁、人民更放心。
二、主要发展目标:1、不发生有海事监管责任的重特大事故和船舶污染事故。
2、水上险情事故应急处置率100%,海事政务按时办结率100%。
3、辖区重点港口、码头、泊位的有效监视率100%,主要通航航道的有效监视率60%;监管范围覆盖辖区主要通航水域。
4、海事机构设置、人员配备与辖区港航经济发展基本适应。
5、基础设施和海事装备条件进一步改善,海事信息化网络覆盖辖区签证站点。
6、管理相对人及社会满意率95%以上。
三、重点建设项目(一)海事工作船码头综合考虑辖区套尔河航道内巡航执法和应急反应、搜救工作的需要,在裕泰港(套尔河内)建设内河海事巡逻艇工作船码头1座,100延米,配套水电和生活设施,为海事巡逻艇提供停靠场所。
投资约1000万元。
(二)监控设施1、滨州港雷达站为加强对辖区通航水域的监控,尤其是有针对性的加强对500总吨以下小型船舶和进出港渔业船舶的监控,在滨州港建设无人值守雷达站1座,设18英尺天线雷达1部,规划面积200平方米,有效覆盖套尔河入海口及进出港航道,利用光缆将雷达信号传输至东风港值班室。
投资约600万元。
2、增加CCTV监控布点在山东局CCTV现有建设项目基础上,在套尔河重要的航道转向点和港口码头增设视频监控布点7处。
1、套尔河3#灯浮标附近(拦门沙);需要单独建设铁塔。
全国海事系统“十二五”发展亮点回顾
全国海事系统“十二五”发展亮点回顾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海事》
【年(卷),期】2016(0)2
【摘要】海事发展顶层设计进入新阶段"十二五"期间,海事系统用"三化"建设统领事业发展,系统谋划、统筹推进,为海事事业融入交通运输事业大局、融入国家战略全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山东海事局:加强"四类窗口"建设近年来,山东海事局以海事处、VTS中心、政务中心和执法支队等"四类窗口"为抓手,着力推进"三化"建设。
芝罘海事局"心系客滚船、
【总页数】14页(P10-23)
【关键词】海事系统;海事局;海事部门;三化;交通运输事业;客滚船;顶层设计;国家战略;水上安全监管;海事监管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698
【相关文献】
1.总结经验促发展开拓创新谋飞跃——“十二五”期间新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亮点回顾 [J], 李佩
2.“三化”统领发展海事再铸辉煌--海事“十二五”发展建设成就回顾 [J], 王海潮
3.全国海事系统"十二五"发展r亮点回顾 [J], 庞博
4.广东海事"十二五"回顾智慧海事在广东 [J], 陈显仲
5.科学谋划争当全国海事系统排头兵--汕头海事局发展回顾与展望 [J], 陈江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山东十二五渔业发展规划
山东省渔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I目录一、发展现状与发展环境...................................................................... - 1 -(一)发展现状 (1)(二)发展环境 (2)二、渔业发展的总体构想...................................................................... - 4 -(一)指导思想 (4)(二)基本原则 (4)(三)发展目标 (5)三、着力优化现代渔业区域布局.......................................................... - 6 -(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现代渔业主导区 (7)(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现代渔业示范区 (9)(三)黄河故道及沿黄生态渔业建设区 (10)(四)滨湖净水型健康养殖示范区 (11)(五)鲁南丘陵特色生态渔业拓展区 (12)四、着力构建现代渔业产业体系........................................................ - 13 -(一)大力提升养殖业. (13)(二)努力做大增殖业 (14)(三)着力优化捕捞业 (15)(四)加快做强加工业 (17)(五)积极拓展渔业文化休闲产业 (18)I五、着力构建现代渔业发展支撑保障体系 ....................................... - 19 -(一)加快建设现代渔业示范园区.. (19)(二)巩固强化渔业基础装备体系 (20)(三)不断完善现代渔业科技支撑体系 (20)(四)着力推进渔业安全保障体系 (21)(五)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22)(六)建立健全渔业执法体系 (23)六、保障措施........................................................................................ - 24 -(一)推动体制机制创新,优化渔业发展环境 (24)(二)强化财政扶持力度,建立稳定增长的投入保障机制 (25)(三)优化渔业经营模式,提升产业化水平 (26)(四)提高渔业综合管理水平,保障渔业发展质量 (26)附表1:“十一五”渔业发展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 27 -附表2:“十二五”渔业发展主要指标预期情况................................. - 28 -II“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加快现代渔业建设的战略机遇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海事局“十二五”规划解读
“十二五”期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加快推进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加快交通运输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向现代服务业转型的战略机遇期。
虽然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不利影响仍未消除,但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发生根本变化。
预计“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发展仍会维持在较高速度,运输需求持续增长。
另一方面,发展模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也成为新一轮发展主题。
面对新的发展时期和历史机遇,山东省也适时提出了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战略构想,按照“一区三带”的总体布局,到2020年将建成产业发达、优势突出、人与自然和谐、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海事系统作为国家行政执法部门,一方面肩负着保障航行安全,保护海洋环境、便利水上运输、维护国家权益的神圣职责,另一方面又在服务区域社会经
济发展中承担重要角色。
为适应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新形势,正确把握“十二五”期间社会经济发展对海事监管与服务的需求,山东海事局开展了《山东海事局“十二五”发展建设规划》的编制研究工作。
规划以《国家水上交通安全监管与救助系统建设规划》、《中国海事工作发展纲要(2006—2020)》等重要文件为依据,充分考虑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山东省沿海港口总体布局规划》等区域发展战略与规划,分析山东海洋产业发展态势和沿海水域水上交通的特点,研究和解决面向新世纪山东海事发展的重大问题,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和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