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读,让文本中的人物灵动起来
让语文阅读教学插上灵动的翅膀
让语文阅读教学插上灵动的翅膀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环节,而如何让语文阅读教学插上灵动的翅膀,则是我们教师们共同探索的课题。
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情感的共鸣。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让语文阅读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我们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和角色扮演等方式让语文阅读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在进行课文朗读的时候,我们可以模拟出场景,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使他们更有参与感和身临其境的感觉。
比如在学习《红楼梦》时,可以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进行情景演绎,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文中人物的性格和情感。
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以提高他们的情感认知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来增加语文阅读教学的趣味性。
可以使用电子书、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在课堂上展示课文的内容和背景知识,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的参与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在学习古诗词时,可以播放古琴和古筝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古人的情感表达和审美情趣。
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拓宽他们的文化视野。
我们可以开展阅读分享和小组合作学习等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和互动。
在课堂上,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分享,让他们将自己的感受和理解与他人分享,激发彼此之间的思维碰撞和交流。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他们一起解决问题和探究课文的内涵。
通过这样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外出实地考察和文学活动等形式,让学生与文学作品接触更加贴近生活。
可以组织学生外出参观名人故居、文学博物馆等地,与作家和文化名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深入探讨。
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文学活动,如朗诵比赛、写作比赛等,让他们亲身体验文学艺术的魅力和乐趣。
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创造力。
让语文阅读教学插上灵动的翅膀,需要我们教师不断探索创新。
让语文阅读教学插上灵动的翅膀
让语文阅读教学插上灵动的翅膀语文阅读教学一直以来都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它不仅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主要途径,更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教学理念的更新,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必须让语文阅读教学插上灵动的翅膀,使之更加符合当代学生的需求和教学的要求。
如何让语文阅读教学插上灵动的翅膀呢?我们需要改变教学的方式和方法,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阅读,让他们在阅读课堂上成为主体,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
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如小组合作阅读、角色扮演阅读、情景再现阅读等,让学生在不同的阅读环境中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和意义,从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欲望。
我们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而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和技能。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和思考,帮助他们理解文章的内涵和含义,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语文阅读教学插上灵动的翅膀,使之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支撑。
我们还需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培养他们的读书习惯和阅读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开展课外阅读活动,鼓励他们读一些有深度和广度的好书,培养他们对文学作品和学术著作的热爱和钻研精神。
只有通过广泛的阅读,学生才能真正领略到语文之美,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在让语文阅读教学插上灵动的翅膀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首先需要成为学生的榜样,自己要具有广泛的阅读经验和丰富的文学知识,才能给学生以良好的示范和引导。
教师需要耐心细致地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和困惑,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
教师还要善于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让语文阅读教学插上灵动的翅膀,是当代语文教育的重要课题,也是教育事业的重要任务。
只有通过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素养,才能真正做到语文阅读教学插上灵动的翅膀,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美、品味到美、感悟到美,从而真正实现语文教育的宏伟目标。
让语文阅读教学插上灵动的翅膀
让语文阅读教学插上灵动的翅膀
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
对于语文阅读教学,我认
为应该注入灵动的翅膀,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和乐趣。
语文阅读教学应该营造积极的阅读氛围。
开展丰富多样的阅读活动,包括课堂朗读、
小组合作阅读、角色扮演阅读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教师
可以为学生搭建一个语文阅读的“家园”,提供舒适的阅读环境、丰富多样的阅读资源,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语文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深入思考、
分析、评价和判断文本。
通过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和判断能力。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与文本进行互动,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观点,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
语文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和技巧。
教师可以教授学生一些有效的阅读
方法,例如借助标注、概括、归纳、提炼等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文本。
教师
还可以教授学生一些推测、猜测的能力,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语文阅读教学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感受文本的情感、情绪和情感内涵,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并通过读书心得、读后感等形式,让学
生表达对文本的喜爱、欣赏、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情感和态度。
语文阅读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终身阅读的意识和习惯。
教师可以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和追求,通过阅读名著、文学作品,引导学生体验丰富的人生和思想的碰撞。
教师还可以
推荐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优秀作品,帮助学生建立起终身阅读的兴趣和习惯。
用范读引领学生畅游语文美好境界
用范读引领学生畅游语文美好境界姓名:冯申工作单位:东胜区第四小学用范读引领学生畅游语文美好境界东胜区第四小学冯申范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对字词教学、阅读教学、口语表达等语文教学的多个方面都起到促进作用。
然而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老师在讲台上范读或者利用多媒体播放范读录音时,下面的学生要么昏昏欲睡,要么东张西望,心思根本没有放在听范读上。
通过仔细观察、调查问卷、认真反思,我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以下两点:第一、教师的范读备课不到位。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对教材应该是比较熟悉的,对语文理解程度也优于学生,把课文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出来并不困难。
即使部分语文老师的普通话不是特别标准,但声情并茂的朗读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并起到较好的范读效果。
然而,在日常教学中,由于一节语文课所涉及的内容较多,无论是教师的教学参考书还是其它的各种资料中,都对与课文相关的很多问题进行了细致解读。
教师总是想要把每个问题都讲清楚,生怕有讲不到的地方,然而课堂时间是有限的,所以在设计教学过程时经常会不由自主地突出了对文章的多角度分析和多侧面解读,于是便忽略了教师的范读。
在平时的教学研究中,教师往往也很少对课文范读进行思考、研究。
在备课和教学研究中对范读教学的忽略,直接导致范读教学失去了光彩。
第二、滥用网络资源。
不可否认,网络的出现,给语文教学提供了诸多便利。
但由于网络管理的不完善,对于上传到网络上的资源不能一一甄别,这些网络资源就必然出现良莠不齐的情况。
如果教师不精心筛选,而是随意选取一些网站的范读资源用到课堂教学中,不仅起不到较好的范读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
然而,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看到,更多的老师把从网络上下载的资源只是稍加修改,甚至不做修改直接拿来就用这显示是不合适的。
针对这种情况,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常用下面的方法,已经取得较好的效果。
第一、认真备课,精心准备范读。
要想把课文读好,对于文本的正确理解和恰当把握是必不可少的。
让语文阅读教学插上灵动的翅膀
让语文阅读教学插上灵动的翅膀语文阅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和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一环,也是学生认知和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环节。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往往局限于课文理解和记忆,缺乏足够的灵活性和活力,导致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不足,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也停留在表面。
如何让语文阅读教学插上灵动的翅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阅读能力,成为当前语文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要让语文阅读教学插上灵动的翅膀,教师需要以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活动为支撑。
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小组合作阅读、角色扮演、文学欣赏等形式,通过活动的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他们的参与感。
在小组合作阅读中,学生可以通过讨论交流的方式,探讨文本中的疑问和疑惑,增强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在角色扮演中,学生可以通过身临其境的方式,深入感知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情感和生活场景,增强对文学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在文学欣赏中,学生可以通过赏析文学作品的语言、结构和意境,深化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情感和内涵理解,提升阅读的品味和境界。
要让语文阅读教学插上灵动的翅膀,教师需要以多元化的阅读材料为支撑。
传统的阅读教学往往以教科书为主,限制了学生对多元文本的接触和阅读体验。
而现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文学作品的多样化,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网络资源利用等方式,为学生带来更加丰富多彩的阅读体验。
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呈现文学作品的音频、视频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听觉和视觉感受,增强对文学作品的情感共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读网络文学、新闻报道等内容,在拓展阅读的培养学生对不同文体、不同话题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可以在教科书中获取知识,还可以在多元化的文本中获得更加广阔的视野和更加丰富的体验,使阅读教学更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
要让语文阅读教学插上灵动的翅膀,教师需要以个性化的阅读指导为支撑。
每个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都是不同的,对待每个学生的阅读需求也应该是差异化的。
让人物形象在读、说、写中鲜活灵动
让人物形象在读、说、写中鲜活灵动作者:杨绮萍来源:《少男少女·教育管理》2017年第06期摘要: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往往片面强调语言文字的运用,直接由读过渡到写,忽略了中间说的环节,造成了许多写的训练变成了机械模仿。
要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在精读课文的教学中,读、说、写三个环节是必不可少的。
读是写的基础,说是写的过渡,写是说的升华。
扎实抓好读、说、写的训练,能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作文水平与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阅读能力;写作水平;语文素养《人物描写一组》是很好的指导学生写好人物特点的范文。
课文所节选的三个片段分别描写了小嘎子、严监生、凤辣子三个人物形象,每一个片段,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侧重点也不尽相同。
可以说,这三个片段是人物描写的经典,文中作者徐光耀、吴敬梓、曹雪芹的言语借助各种的表达方式和一定的语言结构呈现了出来,学生学习这篇课文后,可以掌握写人的表达方式、言语结构。
所以,笔者在教学中,着力发挥这篇课文的例子功能,按整体引读、经典句段教读、写作实践的顺序,引导学生读人、说人、写人,完成课文的学习。
一、读人——整体引读全文,为说人打基础整体引读是本课教学的“开头好戏”,旨在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初步思考课文所写的人物特点及所运用的表达方式,进而积累语言,习得方法,为后面经典句段的学习、习作实践做好铺垫。
整体引读课的所有任务都要在读的基础上完成,所以必须扎实抓好下面三次的“读”。
1. 朗读课文,认识生字词语,把课文读通顺,初步把握各个片段的主要内容。
2. 根据阅读提示,分别阅读各个片段,初步感受人物特点,初步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
3. 将三个片段整合起来比较读,看看三个片段中写人的方法有哪些相同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
阅读任务的设计要切合学生实际,且要简单易用。
有了阅读提示,学生等于有了明确的学习导向。
根据三个片段的文体、内容、主题基本统一的特点,学生自主学习也好,小组学习也好,都能主动地完成对知识的自主建构,快速地把握片段主要内容,概括人物特点,明白通过什么事例来反映人物的特点,比较出表达方法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让语文灵动起来,让个性在这里张扬
让语文灵动起来,让个性在这里张扬让语文灵动起来,让个性在这里张扬语文课如何上好,如何让学生喜欢,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把语言文字内化变成表达,这需要老师深思。
老师教学中能把所学的课文内化,并在课上让语文灵动起来,这样才能把无生命的文字变成有生命的,让它走进学生的思维,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学生的个性张扬起来,激情燃起来,这样学生才能丰满自己的语言,驾驭它自由的飞翔。
如学《田忌赛马》,我认真备课把握教材,但总觉得按课文讲学生的收获不会太大,我大胆的改变了想法,让学生仔细预习,熟读课文,回家好好看看体育频道,听听播音员转播的比赛时况录像。
再上第二课时时,我让学生分组学习,并分角色。
有的当播音员,有的当演员。
我让学生学体育频道的播音员,转播赛马的时况。
第一组为烘托气氛,我先把现场的情况作报道。
然后交给学生播音。
学生们个个情绪高涨,表演的同学神态专注,颇让人满意,播音的同学理是让人佩服,口齿伶俐,语言组织的好,能互相配合。
接着第二轮、第三轮。
通过时况转播,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并充分发挥他们的想像能力、创造能力,这是只在课本上学不到的,学生的学习热情也空前高涨,是我预想不到的。
有时我再想不能唯课本而课本,语文学习一定要落实到实处,使学生学有所获这才是最终的目的。
在学《威尼斯小艇》时,其中有一段是专门写小艇的特点的,我让学生认真读,仔细想人家是怎么抓住特点写的。
然后和学生一起悟,学生感悟后。
我当堂让学生说一说我们县城小红车的特点。
学生的课上表达:如果你是第一次来我们的小县城,一定要出行,我给你介绍最好的交通工具,县城的小红车。
它价钱是全国出租车中最便宜的只有一元钱,就可能在县城转了;而且它最方便,随叫随站,只要你一招手就行;你坐在小红车里,县城的景色尽收眼里,如果碰上风趣的司机还会给你讲幽默的小笑话;如果要是到了夜晚,小红车的车灯亮着远远望去,好像首尾相连,宛如长龙一般,如一道亮丽的风景点缀着小县城。
小学生语文课文朗读技巧的培养
小学生语文课文朗读技巧的培养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情趣。
对于小学生来说,掌握正确的朗读技巧至关重要。
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课文朗读技巧呢?一、激发朗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要让小学生愿意朗读,首先要激发他们的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做到这一点。
1、选择有趣的课文在教材中,有很多生动有趣的课文,如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等。
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先选择这些课文让学生朗读,让他们在有趣的故事中感受到朗读的乐趣。
2、运用多媒体利用多媒体资源,如播放课文的音频或视频,让学生听到或看到优秀的朗读示范,从而激发他们模仿和朗读的欲望。
3、开展朗读比赛定期组织朗读比赛,为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让他们在竞争中感受到朗读的成就感,进一步提高朗读的积极性。
二、掌握朗读基础知识1、正确的发音要让学生读准每个字的字音,包括声母、韵母、声调。
对于容易读错的字音,教师要重点强调和纠正。
2、清晰的吐字教导学生在朗读时,要把每个字的发音完整地发出来,不要含糊不清。
同时,注意语速,不要过快或过慢,保证每个字都能被清晰地听到。
3、恰当的停顿停顿是朗读中的重要技巧之一。
教师要教会学生根据标点符号和句子的意思进行合理的停顿,使朗读更有节奏感。
4、合适的语调语调的变化能够表达不同的情感和语气。
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和情感,运用不同的语调进行朗读,如疑问的语调、感叹的语调等。
三、注重朗读指导1、范读引领教师的范读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教师在范读时,要注意声音的抑扬顿挫、情感的投入,让学生感受到朗读的魅力。
2、个别指导针对学生在朗读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进行个别指导,帮助他们纠正错误,提高朗读水平。
3、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朗读,让他们在互相交流和学习中,共同提高朗读技巧。
四、创造朗读氛围1、课堂朗读在课堂上,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朗读练习,让他们在课堂上大胆朗读,培养朗读的自信心。
让语文阅读教学插上灵动的翅膀
让语文阅读教学插上灵动的翅膀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而如何让阅读教学插上灵动的翅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提高阅读水平,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本文将围绕这一话题展开讨论,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等方面探讨如何让语文阅读教学更具灵动性。
一、注重多元化的阅读内容语文阅读教学要想插上灵动的翅膀,首先要注重多元化的阅读内容。
传统的阅读内容大多是文言文或经典名著,随着时代的变迁,学生的阅读需求也在不断改变,因此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实际生活,引入更多元的阅读内容,比如科幻小说、推理小说、诗歌、散文、报刊杂志等,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不同文体、不同风格带来的阅读乐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灵活多样的阅读方式语文阅读教学还要注重灵活多样的阅读方式,传统的阅读教学往往是教师讲解、学生跟读,这种单一的阅读方式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比如小组朗读、分角色朗读、分段朗读、音频朗读等,使学生在不同的阅读方式中感受到不同的阅读乐趣,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三、运用多样的教学手段除了阅读方式外,语文阅读教学还要注重运用多样的教学手段,比如图片、视频、音频等。
在讲解文本内容时,可以通过图片或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展现相关的场景和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在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时,可以利用音频或视频等手段进行朗读示范,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表达能力。
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在激发阅读兴趣的也能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尊重学生的阅读选择,给予他们充分的阅读自由。
有些学生喜欢读小说,有些学生喜欢读诗歌,有些学生喜欢读科普文章,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断为他们提供适合的阅读材料,让他们在阅读中感受到愉悦和满足,形成积极的阅读体验。
五、注重阅读情感的培养语文阅读教学要注重阅读情感的培养。
让语文阅读教学插上灵动的翅膀
让语文阅读教学插上灵动的翅膀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常常缺乏趣味性和灵动性,学生会因为枯燥乏味而产生学习兴趣的降低。
我们应该让语文阅读教学插上灵动的翅膀,通过创造丰富多样的阅读环境和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效果。
我们可以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技术,结合图文并茂的材料,给学生们呈现一个生动的语文世界。
可以利用幻灯片、视频等形式,展示课文中的画面和情景,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其中的情感和意境。
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可以更加主动地参与到阅读中,提高对课文的理解和品味。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多样化的阅读方式,让他们在阅读中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可以通过戏剧表演、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扮演其中的人物,亲身体验故事情节和人物感受,从而进一步理解和感悟课文的内涵。
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阅读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相互学习,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激发他们对阅读的热爱。
我们还可以结合实际生活,引入身边的事物,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校外考察等形式,让学生亲身参与到真实的生活中,体验阅读的乐趣。
可以组织学生去参观纪念馆、美术馆等场所,品味其中的艺术作品,提高学生对文学艺术的欣赏水平;可以引导学生去采访一些有意义的人物,了解他们的故事和感受,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和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和丰富的阅读材料。
可以利用电子读物、网络文学等资源,为学生打开一扇丰富多彩的阅读之门。
我们也应该关注学生在网络阅读中的安全问题,加强对网络阅读的引导和管理,确保学生健康有效地参与到阅读中。
朗读使语文课堂教学灵动起来
着” 、 “ 长衫” 和“ 唯一” 这三个词 , 学 主 就 能觉到孔 乙己身上 所表现 出来 的不协 调, 对这个独特而悲惨形象的理解就理 深刻 了。还如 , 课文 的结尾 , 有这样一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句: “ 我现 在终于没 有见—— 大约 ∥孔 乙 q 确死 了……”余 老师在朗读 时
就注意到 了在“ 大约” 之 后 安 排 了两 个
来
在2 0 1 2 — 2 0 1 3年 “ 广 西 中 学语 文 教学优质课展 暨中学语文规范 与创新 专题研讨会 ” 上, 国内著名 的语 文专家
曹勇军老师 在教示范课苏轼 《 赤壁怀 古》 一文时 , 曹老师先范读 , 那抑扬顿挫
的语调把学 生及听课 者带进一 个静谧 语调诵读 出来 , 把诗 人昂扬 向上 、 积极 勇于攀登 、 俯视一切 的雄 心壮 志 优美的月夜 , 带到苏轼泛舟赤壁情景 中 进取 、 去。尔后曹老师引导学生朗读 , 通过激 品读 出, 学生心胸 滂湃荡漾灵动 , 与诗 情 朗读 后 , 学生 初 步 把握 了这 首 词 的 气 歌强烈共 鸣。 学生朗读起来抑扬顿挫荡 韵, 这首词为什 么会形成这种磅礴大气 气 回 肠 。 综 上所 诉 通 过多 层 次 、多 形 式 的 旷达的气势 ? 词 人借描绘的形象要表达 种什 么样 的情感? 其 中的词句美在哪 诵读 ,学生必然会被古诗词 的文字美 、 节奏美、 思想美深深感染 , 欲 罢 里?曹教师就引导学生去研读 , 赏析词 韵律美、 在不知不觉 中加深对古诗文的感 的具体 内容 , 品味语言 , 含英咀华 , 准确 不能 ,
一
较 明显 的停顿 : 将“ 的确 ” 处理成重 读 , 以短促却不失悲哀的话气 表达 出来 。 用 朗读 品析加 思考来分析课 文其他段 落 内容 , 那么, 孔 乙 己这 个 被 旧社 会 吞 噬 却从来无 人过问 的悲惨 人物 以及他 的 悲惨命 运 , 就会更 加引起人们的沉思和 同情 , 学生对作品的主题就会理解得更 加深刻 , 这样 的朗读 , 实际上就 同分析 紧密 结 合在 一起 了 。 我在教 学《 安 塞腰鼓》 时, 引导学生 对《 安塞腰鼓》 朗读 , 让学生抓住语气的 轻重 , 语调 的高低 , 语速的快慢来 朗读 。 这样 , 情感 的起伏 迂回、 铿锵有力 、 婉转
巧用文中留白,丰满角色形象
巧用文中留白,丰满角色形象作者:林碧云来源:《新教师》2021年第07期“文章不是无情物”,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不仅是作者对客观事物的写照,也是作者情感的寄托。
很多时候,作者或欲言又止,或将自己的情感蕴藏在跳跃的字符中,这就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
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只有挖掘这个留白点,把情感点化出来,才能真正拨动学生心中那根柔嫩的心弦,让学生的情感与文本产生共鸣,从而让文本中的角色在学生的心中丰满起来。
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巧妙地利用留白,于润物细无声处激发学生情感,开启学生心智,让学生获得启发呢?一、创设情境补白,让静止的画面灵动起来许多课文配有插图,这些插图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要善于利用插图创设对话情境,让静止的画面活起来,从而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如统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荷花》中有一幅横跨两个版面的荷塘景色图:碧绿的荷叶挨挨挤挤的,中间露出全开、半开、未开的荷花。
在教学这个片段时,笔者创设了下面这个对话情境。
师:这些白荷花冒出来干什么呢?请先认真阅读,想象画面,再说一说。
生:荷叶太多了,荷花好不容易探出头来想让游人看到她们的美丽。
生:荷花远远地在向我招手,我好想快点跑到她身边,跟她说说悄悄话……师:你们想象力真丰富!说得真好!一池的荷花就在你们面前,你们有什么话就尽情地说吧!生:荷花,你穿着雪白的衣裳,真像一位仙女!生:荷花,你的脸上還有晶莹的小水珠,你是刚从池塘里跑出来的吗?生:荷花,你随风舞蹈的样子美丽动人。
这两次对话情境补白,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而且还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更重要的是,荷花这一亭亭玉立的形象,深深地印在了学生的脑海中。
二、利用心理活动补白,让人物形象更为真实在文本中对人物进行心理活动描写,能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生动、真实地展示人物的心路历程,从而更好地揭示人物的性格特点。
在文本恰当的地方对人物心理活动进行补白,能让人物形象更为真实、立体。
阅读教学中朗读指导
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是语文教学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作为一名老师,在平时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学生的朗读,把读贯穿整个阅读教学的始终,更要掌握一些朗读指导的方法,使学生读出意,读出形,读出情,读出味,读出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教师范读,用真情感染学生要使学生有感悟,有体验,教师首先要有感悟,有体验;要使学生被感动,教师首先要被感动。
只有当教师热情投入、真情流露、热情洋溢、激情四射的时候,才能以情悟情、以神会神,学生才能受到真正的熏陶和感染。
范读是指导学生读好课文,理解内容,提高朗读能力的有效方法。
精彩的范读把文章中的神情理趣,在声调里曲曲地传达出来。
这样的范读语言清晰,委婉悦耳,可以抓住学生的“心”。
激发学生的“情”,点燃学生的“趣”,活跃学生的“思”,发展学生的“智”,给人以美的熏陶,学的榜样,范读应该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不要机械地模仿,以免造成动嘴不动脑的后果。
教学《伞花》第六段“老师们急忙追上去,喊着:‘慢慢走,当心摔跤,老师送你们回家!’”时,语感较强的学生不用老师指导,已能感受到老师焦急的心情和对学生无私的爱。
这时,我就放手让朗读好的学生范读。
学生读的情真意切,同学们情不自禁地拍起手来,读的同学充满了成功的喜悦,听的同学有了学的榜样,也跃跃欲试,想比别人读得更好。
不用多说,朗读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二、品析文本,指导朗读语言课要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就要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披文入情,抓住那些能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细细品味,做到“一字未宜忽,语悟其神”,悟出美妙之处,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通过品词析句,使学生在语言文字上得到欣赏,认识事物上得到启迪,思想、感情上得到陶冶。
这样,学生在品出味同时,也就能读出味来了。
(1)品味词语,指导朗读。
在课文中,往往会遇到这样的词语,它们运用的准确生动使全文生辉。
重点品味这些词语,揣摩它们在文章中的含义、用意,对学生理解全文,把握中心,体会情感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理解和揣摩这些词语的过程,也是学生进行情感体验的过程。
让语文阅读教学插上灵动的翅膀
让语文阅读教学插上灵动的翅膀语文阅读教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多方面的教学方法。
为了使语文阅读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可以插上灵动的翅膀。
首先,以趣味性为主要特点,教学要富有情趣。
我们知道,在教学中要持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才会对学习有更多的热情。
教学过程中,要把学生的兴趣引导到文本内容上,鼓励他们参与到文本解读、分析、思考中去。
例如,可以选择学生们喜欢的小说、故事,带领学生一起进入故事情境中,听取学生的想法和感受,引导他们深入文本,发现更多的细节和信息,提高理解和思维能力。
其次,以实践性为主要特点,教学要侧重于实际应用。
语文阅读教学不仅要有兴趣,还要有实践性。
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感知、认识,表现出语文学科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例如,可以让学生根据所学阅读内容,撰写读书笔记或文章,向家人或同学展示自己的成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应用技巧,提高语文写作水平。
再次,以个性化为主要特点,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和感受。
把学生的个性融入到教学中,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合适的阅读内容,开展读书分享会,让学生在表达自己的观点的过程中强化语文能力。
最后,以协作性为主要特点,教学要强调协同学习。
协同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文本、探究问题,分享彼此的想法和感受,培养学生协作、协商和集体智慧。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果能够插上灵动的翅膀,富有情趣、实践性、个性化、协作性的教学方式,将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提高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让语文阅读教学插上灵动的翅膀
让语文阅读教学插上灵动的翅膀语文阅读教学在学生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还能帮助学生拓展思维,增强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情感表达能力。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往往呈现出单调枯燥、缺乏灵感的现象,让学生产生厌倦情绪,甚至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如何让语文阅读教学插上灵动的翅膀,成为了当前语文教学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要让语文阅读教学插上灵动的翅膀,首先需要改变教学的方式方法。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往往以给定的课文为主,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逐字逐句的阅读,缺乏趣味性和灵活性。
我们应该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比如说让学生以小组方式进行朗读,进行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形式,增加课文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们可以引入一些有趣的文学作品和故事,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让他们沉浸忘记时间和空间的束缚。
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比如说播放一些与课文相关的音频、视频等来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改变教学方式的还可以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和表达水平。
要让语文阅读教学插上灵动的翅膀,还需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他们的情感和思维发展。
比如说,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引导他们进行文学创作,让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促进个性的发展。
还可以通过阅读一些优秀的作品,让学生模仿其中的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增强他们的语言感知和鉴赏能力。
还可以通过开展一些课外阅读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拓展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要让语文阅读教学插上灵动的翅膀,还需要注重与现实生活的结合。
语文阅读教学不应该只停留在课本之中,我们应该将阅读与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阅读中感知生活、体验生活。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课文,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增强学生对生活的认知和感悟。
怎样完成语文日常练习课文朗读
怎样完成语文日常练习课文朗读一、教师范读引导语言文字是作者表情达意的媒介,蕴藏在语言文字之中的情感、内涵等,往往可意会而难以言传,非得通过朗读体会不可。
但是,小学生的生活背景、人生阅历、知识结构、情感体验等,又决定了他们对许多课文的情感的理解和感悟有困惑、有障碍,所以有时候一篇课文已经讲完,而学生仍旧只是一知半解。
于漪老师曾说:“教师本身对文本的理解有多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才会有多深。
”教师范读,正是教师将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感悟、体验以最质朴、最直观、最生动的形式展现出来,给学生以激发和感染。
教师如能在范读中“读之以情”,学生就会“感之以趣”、“趣之以读”、“读之以思”。
因此,范读是文本理解的一个重要导航。
《一株紫丁香》是一首通俗易懂的诗歌,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热爱崇敬之情。
我在范读时,眉眼舒展,始终带着甜美的微笑。
此时,我观察到孩子们的小脸蛋也露出舒心的笑容。
当读到最后一句“让花香飘进你的梦里,那梦呀准是又香又甜”时,我提高了音调,脑袋也不经意地随着韵律晃动,脸上的笑容更为灿烂,眼睛也带着笑意。
我的感情很快被学生所感应,当孩子们捧起课本朗读时,笑意已在眼中闪烁,崇敬之情已在脸上浮现。
总之,老师范读时语感要对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冲击,老师的朗读技巧要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学得着。
老师要通过范读引导学生“身临其境”、“设身处地”、“入景入情”地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这样,学生在老师的“扶读”下,就能够把课文朗读得更好。
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既能把无声的书面语言转变成生动的有声语言传递给学生,也能把教师的情感、作品的情感传递给学生,从而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丰富的情感想象,与作者共鸣,与作品中的人物共鸣。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对作品的理解也将更加具体、深入。
二、注重朗读训练的实效性培养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不能操之过急,这需要教师在平时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实实在在的朗读训练。
通过一点一滴的积累,学生才能有所提高。
统编本低年级童话类课文的范读技巧
统编本低年级童话类课文的范读技巧
范读低年级童话类课文是一项重要的技能,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阅读故事内容。
以下是一些关于如何范读童话类课文的技巧,供您参考。
1. 预习课文:在范读之前,先阅读一遍课文,了解故事的大致内容和情节发展。
这
样可以帮助您更好地把握故事的逻辑结构和主题要点。
2. 准备素材:为了更好地展示故事的场景和氛围,可以准备一些相关的道具和图片。
如果故事中有森林、河流等场景,可以准备一些相应的背景布景或者图片。
3. 语音语调:在范读时,注意适当运用音调和语速进行模仿,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
故事中不同角色的性格和情绪变化。
可以用柔和的声音来描绘温柔的公主,用高亢的声音
来描绘活泼的小动物等。
4. 表情动作:在范读过程中,可以适当运用面部表情和手势来模仿故事中不同角色
的表情和动作,增添故事的趣味性。
当范读故事中有激动的部分时,可以用大声和夸张的
动作来表达。
5. 引导思考:在范读结束后,可以与孩子一起讨论故事的主题和情节,帮助孩子理
解故事的含义和教育意义。
您可以提问一些问题,比如主人公的感受、解决问题的方法等,引导孩子进行思考和回答。
6. 反复练习:范读是一个技巧活动,需要不断地练习和改进。
您可以多次与孩子一
起进行范读,熟悉故事的内容和情节,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
通过以上几点技巧,您可以更好地进行低年级童话类课文的范读。
范读不仅可以帮助
孩子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祝您范读顺利,孩
子们喜欢您的表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范读,让文本中的人物灵动起来
作者:方美雪
来源:《新教师》2017年第09期
当今,多媒体教学媒介越来越频繁地运用于小学语文课堂,导致不少语文教师一到需要朗读课文的时候,要么用多媒体播放动画与范读相结合的视频,要么播放名家范读录音,而往往忽视了自己的范读教学。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呢?究其原因,许多教师认为名家范读的发音更标准,音色更美,示范效果更好。
但通过课后对学生的调查发现,绝大部分学生还是希望听到自己老师的范读。
因为名家的范读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学生容易失去兴趣。
而自己老师的范读比动画音频更亲切,遇到问题可以随时跟老师沟通交流。
笔者以为,课堂是互动的,教师的范读指导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语感,还能让他们走进书中的故事,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一、用范读,指导学生读出人物的情感
现行教材中的课本内容都饱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无法走进人物内心世界,无法洞察人物丰富的情感世界,读不出人物真正的情感特点,把握不了人物真正的情感变化趋向。
怎么办呢?这时,教师的范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如笔者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穷人》,在指导学生朗读“‘我?’桑娜脸色发白,说,‘我嘛……缝缝补补……风吼得这么凶,真叫人害怕。
我可替你担心呢!’”这一句时,问学生:“桑娜为什么脸色发白?作者为什么在这里要用省略号呢?该怎么读出情感呢?”经过引导分析,学生初步理解了桑娜的情感特点和变化趋向。
首先,桑娜是担心渔夫发现秘密会责备她。
其次,桑娜又很坚定地要帮助寡妇,在没有征得渔夫同意的情况下,自作主张地把两个孩子接到家里。
所以,桑娜的情感是紧张的,不安的,害怕的,愧疚的,但还有一份坚定和自信。
读时要吞吞吐吐、断断续续,声音要弱,语气要轻,节奏要慢。
同时,咬字要清晰、坚定。
学生试读后,笔者进行范读,读完之后,再让学生想一想“老师为什么要这样读”,然后让学生模仿笔者的读法再读读这个句子。
通过聆听教师的范读和自读,学生既进一步走进了桑娜丰富的内心世界,又提高了朗读水平。
二、用范读,指导学生读出人物的性格
语文课文中的许多人物(尤其是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性格都是十分鲜明的,而且这些人物的性格特征都是通过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展示出来。
我们在读的时候,特别要通过对这些重点字、词、句段的理解,读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普罗米修斯》中的普罗米修斯和火神,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中的诸葛亮和周瑜,《将相和》中的蔺相如和廉颇等,这些人物的性格迥然不同。
因此,我们在指导朗读人物对话时,就要引导学生在自读中体会、把握人物性格,这样才能准确读好人物对话,让故事中的人物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
然而,很多学生在朗读时却存在一定的难度,读得不到位。
这时,我们有必要进行范读。
如笔者教学《草船借箭》一课,在指导学生朗读周瑜和诸葛亮的对话时,先让学生通过自由读、同桌读等读好人物对话,随后让学生说说从他们的对话中感受到什么。
在学生进行练习的基础上,笔者进行了范读,在读诸葛亮的语句时,笔者用平稳的语调、坚定的语气读出他的
自信果断,胸有成竹;而在范读周瑜的语句,则用骄横的语气,读出他的咄咄逼人。
再让学生带着这样的感受模仿读句子,学生对于周瑜的心胸狭窄和诸葛亮的顾全大局感受自然比较深刻。
三、用范读,指导学生读出人物的“话外音”
有些课文中的人物对话,含有“话外音”,需要细细揣摩。
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鲁迅见作者读《水浒传》囫囵吞枣,经常把这个人做的事情安在另一个人身上时,就“摸着胡子,笑着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又如作者在鲁迅家吃晚饭,发现他的鼻子又扁又平时,鲁迅说道:“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些句子都是“话里有话”。
但学生在读这些句子的时候,往往无法深入体会人物的“话外音”,读得也就不到位。
教学时,笔者先指导学生理解这些话的“话外音”,并留足时间让学生自由读一读对话,然后笔者用上轻松、活泼但又带有调侃的语气范读:“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这样,在诙谐幽默的话语中,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伯父是委婉地批评“我”读书太马虎。
接着,笔者在范读“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语速放慢,语调上扬,在“黑洞洞”和“碰壁”重读强调。
然后问学生,为什么要重读“黑洞洞”和“碰壁”,再引导学生体会“碰壁”的含义,学生的理解就更加深刻了。
这样的过程,也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四、用范读,指导学生读出人物的身份
有些课文中的人物对话比较特别,我们可以从对话中读出他们的身份。
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中的鲁迅和闰土,三年级下册《西门豹》中的西门豹、官绅和巫婆,《惊弓之鸟》中的更羸和魏王等,这些人物说话的语气各不相同,神态各异,往往代表着不同人物的身份。
如《少年闰土》中的闰土,我们要读出乡村孩子的纯朴气息;《惊弓之鸟》中的更羸,我们就要读出大臣腔调,而魏王,更要读出国王气势;《西门豹》中的西门豹,我们就要读出将军劲头,而官绅,就要有官绅的味道……然而,很多学生在朗读这些人物对话时,并没有注意到人物的不同身份,都是用一样的语气进行朗读,效果可想而知。
这时教师的范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如教学《惊弓之鸟》一文中“魏王看了,大吃一惊:‘真有这样的本事!’更羸笑笑说:‘不是我的本事大,是因为我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
’”这一对话时,笔者注意到魏王的“大吃一惊”,于是,在范读时,不仅读出国王的气势,还让学生感受到魏王的惊讶。
接着,在范读更羸的话时,笔者注意到“笑笑”一词,不仅读出更羸的大臣腔,还让学生感受到更羸的谦逊。
随后,让学生带着这样的感受再来读读句子,自然也就容易读出人物的身份。
五、通过范读,指导学生读出人物的年龄
有些课文中的人物措辞不仅语言诙谐,而且还隐藏着人物的年龄特点。
如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三个儿子》一课中,有一句描写老爷爷的话:“‘三个儿子?’老爷爷说,‘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
’”很多学生在朗读这一句时,都是读得童声童气。
这时,笔者笑着对学生说:“你们这样朗读,可不像老爷爷哦,而是一个不到10岁的小孩子。
来,听老师读一读。
”于是,笔者在范读时,把声音变粗,把速度放慢,让自己在朗读中尽力表现老爷爷的特点。
随
后,笔者让学生也这样读一读句子,因为有了教师的指导和范读,学生一个比一个读得有意思。
(作者单位:福建省德化县第三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