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文言知识疏理(师)

合集下载

鸿门宴》知识点(高三实用复习)

鸿门宴》知识点(高三实用复习)
《鸿门宴》知识点梳理
一、重点文言实词释义
• • • • • • • • • • • • • • • • • • 1.如 劳苦而功高如此: 沛公起如厕: 固不如也: 2.谢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乃令张良留谢: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3.举 杀人如不能举: 举所佩玉 以示之者三: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举不胜举: 4.胜 沛公不胜桮杓: 刑人如恐不胜: 予观夫巴陵胜状, 此时无声胜有声: 。
五、特殊句式
• 1.倒装句(说出下面各句属于倒装句中的 哪一种) • 具告以事 • 长于臣 • 得复见将军于此 • 籍何以至此 • 客何为者 • 沛公安在
请从本文分别找出两个省略句和被 动句,并翻译,写在作业本上。
六、固定结构
• 1.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无 所……,……无所……”,“……没有 被……,……没有被……”其中“无所”还 可以换作“有所”。) • 2.孰与君少长(“……孰与……”,表选择 问的句式,可译作“与……比,哪一 个……”) • 3.何辞为(“何……为”,表反问的句式, 可译作“为什么……呢”,“为”是语气 词。)
二、词类活用
• • • • • • • A.找出下面句子中哪个词是名词作动词? 沛公军霸上 沛公欲王关中 吾得兄事之 道芷阳 籍吏民,封府库 范曾数目项王
B.找出下面哪个词是名词作状语? • 君为我呼入,我得兄事之 •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 沛公 •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 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 道芷阳间行
• C.形容词作动词
• 素善留侯Leabharlann 良• D.形容词作名词• 君安与项伯有故
E.使动、意动句
• • • • • • • •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以(之)为王 项伯杀人,臣活之 使(之)活下来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使(百余骑)跟从 交戟之士欲止不内 使(他)停止下来 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 使(关中)被攻破

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梳理:《鸿门宴》

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梳理:《鸿门宴》

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梳理:《鸿门宴》1、飨: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2、籍:籍史民,封府库,而待将军3、续:此亡秦之续耳4、当: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5、啖:拔剑切而啖之6、操:大王来何操7、刑:刑人如恐不胜8、胜:刑人如恐不胜9、乘: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10、窃:窃为大王不取也1、私见张良,具告以事2、距关,毋内诸侯3、张良出,要项伯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5、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6、令将军与臣有卻1、因:①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②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③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④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2、如:①万事如意②刑人如恐不胜③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④沛公起如厕3、举:①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③孙叔敖举于海④南取汉中,西举巴蜀⑤杀人如不能举4、谢:①哙拜谢,起,立而饮之②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大王③乃令张良留谢④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5、意:①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②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③久之,目似瞑,意暇甚6、置:①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②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③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1、军:沛公军霸上2、王:沛公欲王关中3、财物:今入关,财物无所取4、活:项伯杀,臣活之5、兄:吾得兄事之6、籍:籍吏民7、目:范增数目项王8、翼:常以身翼沛公9、何:“大王来何操?”10、间:道芷阳间行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2、此亡秦之续耳3、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4、壮士,能复饮乎?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6、大王来何操?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译:项伯于是当夜骑马到沛公的军营里。

2、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

译:我进入关后,财物丝毫不敢据为己有。

3、项庄拔剑起舞。

译:项庄拔出剑来开始舞剑。

4、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

译:秦王有像虎狼一样的之心,杀人如恐不尽。

5、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译:夺取项王天下的人,一定是沛公。

6、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译:沛公回到军营,立即杀死了曹无伤。

(完整word版)《鸿门宴》文言知识整理

(完整word版)《鸿门宴》文言知识整理

鸿门宴》文言知识整理一、通假字1)成五采2)私见张良,具告以事3)距关4)毋内诸侯5)要项伯6)沛公奉卮酒为寿7)不敢倍德8)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9)具以沛公言报项王10)令将军与臣有郤11)因击沛公于坐12)不者13)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14)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山东:古义,崤山以东今义,指山东省婚姻:古义,结为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今义:由结婚而形成的夫妻关系非常:古义,不同寻常的变故今义,副词,很谢: 古义,道歉今义,感谢今人:古义,现在别人(指沛公)今义,现在的人,与古人相对河北:古义,黄河以北今义,河北省河南:古义,黄河以南今义,河南省细说:古义,小人离间之言今义,仔细说来军:驻军通“彩”,颜色通“俱”,全部。

通“拒”,把守的意思通“无”,不要通“纳”,接纳,使进入通“邀”,邀请通“捧”通“背”,忘恩通“早”通“俱”,都通“隙”,隔阂,嫌怨通“座”,座位通“否”通“纳”,接纳,使进入通“座”,座位采具距毋内要奉倍蚤具郤坐不内二、古今异义1)沛公居山.东.时2)约为婚.姻.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5)今.人.有大功而击之6)将军战河.北.7)臣战河.南.8)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男方之父为姻三、词类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沛公军霸上2)沛公欲王关中3)亡去不义4)秦地可尽王也5)籍吏民王:称王义:恪守道义王:称王籍:造官吏名册和户籍册或登记6)若入前为寿7)范增数目项王8)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9)刑人如恐不胜10)从郦山下11)道芷阳间行前:上前目:使眼色,以目示意义:恪守道义刑:以刀割刺,指施加肉刑,杀下:下来道:取道(二)、形容词作动词1)素善留侯张良2)秋毫不敢有所近(三)、形容词作名词1)君安与项伯有故2)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四)、名词作状语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2)吾得兄事之3)日夜望将军至4)于是项伯复夜去5)常以身翼蔽沛公6)头发上指7)四人持剑盾步走8)道芷阳间行善:友善、交好近:接触、沾染故:旧交情急:危急的事夜:在夜里兄:像兄长一样日夜:每日每夜夜:在夜里翼:像鸟张开翅膀一样上:向上步:用步行的方式间:从小路(五)、动词作名词此亡秦之续耳续:后续者六)、名词、形容词、动词的使动、意动用法1)项伯杀人,臣活之2)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3)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4)樊哙侧其盾以撞5)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6)拔剑撞而破之活:使他活从:使⋯⋯跟从止:使⋯⋯停止侧:使⋯⋯侧过来王:使之为王破:使⋯破四、重点实词1)旦日飨士卒2)妇女无所幸3)急击勿失4)鲰生说我曰5)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6)披帷西向立7)瞋目视项王飨:用酒食款待宾客,这里是犒劳的意思幸:封建君主对妇女的宠爱叫“幸” 失:指失去时机鲰:浅陋、卑微戮力:合力披帷:揭开帷幕瞋目:瞪眼8)项王按剑而跽曰跽:跪直身子,这是一种警戒的姿势9)则与斗卮酒斗卮:大酒杯10)拔剑切而啖之啖:吃11)大礼不辞小让小让:细小事情上的礼节12)如今人方为刀俎刀俎:切肉用的刀和砧板13)大王来何操操:拿,这里是携带14)旦日飨士卒旦日:第二天早上15)为之奈何奈何:如何、怎样16)鲰生说我曰鲰生:浅陋无知的小人17)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鸟兽在秋天初生的细毛,比喻细小的东西18)所以遣将守关者所以:⋯⋯的原因19)军中无以为乐无以:没有能够用来⋯⋯的20)项王未有以应有以:有可以用来⋯⋯的21)孰与君少长孰与:表选择问的句式,可译作“与⋯相比⋯个⋯22)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唯恐23)沛公起如厕往,到⋯⋯去24)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意图、意愿25)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料想26)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举起27)杀人如不能举全、尽28)戌卒叫,函谷举(《阿房宫赋》)攻下、占领29)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30)哙拜谢感谢31)乃令张良留谢兼道歉和告辞义32)沛公军霸上驻军33)从此道至吾军军营34)为击破沛公军军队35)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说,动词36)具以沛公言报项王话,名词37)妇女无所幸封建君主对妇女的宠爱叫“幸”38)故幸来告良幸亏,副词39)亡去不义离开40)相去四十里距离41)当是时正当⋯⋯时候,介词42)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敌、抵挡五、虚词(一)、为:1)使子婴为相担任2)为击破沛公军替3)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是4)臣为韩王送沛公替5)为之奈何对付6)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7) 君为我呼入8)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9) 君王为人不忍10) 若属皆且为所虏11) 军中无以为乐12) 客何为者13) 窃为大王不取也14) 我为鱼肉15) 何辞为16) 公为我献之17) 吾属今为之虏矣(二)、因:1) 因言曰2) 不如因善遇之3)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4) 因击沛公于坐5) 因招樊哙出(三)以:1) 具告以事2) 籍何以至此介词,凭3)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4) 还军霸上,以待项王5) 所以遣将守关者6) 具以沛公言报项王7)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8) 请以剑舞9) 常以身翼蔽沛公10) 樊哙侧其盾以撞11) 项王未有以应(四)、且:1)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2) 若属皆且为所虏3) 且为之奈何前者)替;(后者)制定 (前者)给;(后者)成为被作为做,干认为是句末语气词,表反问,可译为“呢趁此趁机,趁着于是,就趁此介词,把表目的连词,来副词,尚且副词,将副词,况且(五)、然:1) 然不自意然而,连词2) 不然这样,代词3) 项王默然不应⋯⋯的样子六)、之:1)故听之代鲰生2)为之奈何代这件事3)臣活之代项伯4)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5)今日之事何如助词,的6)立而饮之代酒7)拔剑切而啖之代彘肩8)公为我献之代白璧和玉斗9)吾属今为之虏矣代沛公10)珍宝尽有之1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12)项伯杀人,臣活之13)吾得兄事之1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15)今者有小人之言16)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17)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18)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19)此亡秦之续耳20)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七)、而1)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3.《鸿门宴》文言知识梳理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3.《鸿门宴》文言知识梳理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鸿门宴》词语考点一、一词多义如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动词,好像)杀人好像不能杀尽,惩罚人好像不能用尽酷刑。

沛公起如厕(往,到……去)刘邦起身去上厕所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比得上)刘邦沉默(一会儿)说:“本来比不上人家。

意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意图、意愿)现在项庄拔剑起舞,他的意图常在沛公身上啊!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料想)然而自己没有料想到能够先入关攻破秦国。

举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举起)举起(他)所佩带的玉玦向项羽示意多次杀人如不能举(全、尽)杀人好像不能杀尽。

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动词,举荐,推荐后来又有名叫荣的刺史推举臣为优秀人才。

范进中举:名词,科举考试制度戍卒叫,函谷举。

动词,攻克,占领结果戍边的陈胜、吴广一声呼喊,函谷关被攻下。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动词,发动现在逃跑(被抓回来)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

谢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谢罪)明天你不能不早些来亲自向项王谢罪。

哙拜谢(感谢)乃令张良留谢(告辞,告别)刘邦就让张良留下来道歉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谢罪)刘邦第二天带领一百多人马来见项羽,到达鸿门,谢罪说。

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动词,道歉张良进去道歉,说:“刘邦禁受不起酒力。

往昔初阳岁,谢家事夫婿动词,辞别记得那年初阳的时节,我辞别娘家走进你家门。

阿母谢媒人动词,推辞、拒绝。

兰芝的母亲回绝了媒人。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动词,劝诫我要郑重地告诉后来的人,以此为鉴千万不要忘记。

军沛公军霸上(驻军,动词)沛公驻军霸上。

从此道至吾军(军营,名词)从这条路到我们军营。

为击破沛公军(军队,名词)给我去打垮沛公的军队。

言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说,动词)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对项羽说具以沛公言报项王(话,名词)详细地把刘邦的话报告项王。

幸妇女无所幸(封建君主对妻妾的宠爱叫“幸”)妇女没有谁被宠幸的。

故幸来告良(幸亏,副词)所以幸亏他来告诉我。

《鸿门宴》知识点梳理

《鸿门宴》知识点梳理

《鸿门宴》知识点梳理
《鸿门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事件之一,发生在公元前206年,主要涉及刘邦、项
羽和吕后等重要人物。

以下是《鸿门宴》的知识点梳理:
1. 背景:《鸿门宴》发生在秦朝末年,中国分裂成七个国家。

刘邦在反秦起义中崛起,成为汉王。

项羽是刘邦的一位重要将领,两人之间存在着政治斗争和矛盾。

2. 项羽进兵刘邦:项羽率军攻打刘邦的汉王国,并使刘邦几乎陷入绝境。

刘邦的家属、军队和重要官员被围困在鸿门宴的军寨中。

3. 李斯谋划计策:刘邦的重要谋士李斯为了挽救刘邦的危局,提出了“无前无后、无
左无右、常山真定之兵”计策。

这个计策是通过在军寨外部设下重兵,以做出刘邦国
力充盈的假象,使项羽产生恐惧和不安。

4. 李斯的投降:李斯与项羽商议而向项羽投降了,大力谮陷刘邦,导致刘邦陷入危险。

这使得刘邦与项羽之间的矛盾更加深化。

5. 吕后发威:吕后是刘邦的妻子,她组织了刘邦的后宫妃子们,在鸿门宴上的宴会上
展示出极高的智慧和魅力,以争取项羽的支持。

6. 魏豹的劝降:刘邦的外族朋友魏豹在会上劝降项羽,希望他能够与刘邦和解,但未
能成功。

7. 项羽的放过:最后,项羽决定放过刘邦,罢免了他的死刑。

8. 成果:《鸿门宴》最终为刘邦逃过了强大的项羽军队,恢复了汉王国的力量,最终
在楚汉战争中获得了胜利,建立了西汉朝代。

总之,《鸿门宴》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备受关注的重大事件,其背后涉及到了刘邦、项羽、吕后等众多历史重要人物,以及他们之间的政治和权力斗争。

这次事件最终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2020年高一语文下册文言文专题05《 鸿门宴》知识梳理

2020年高一语文下册文言文专题05《 鸿门宴》知识梳理

《鸿门宴》知识梳理一、作者、作品简介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司马谈之子。

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

初任郎中,奉使西南。

元封三年(前108年)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

后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

《鸿门宴》是司马迁创作的一篇史传文,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文章叙述的是秦朝灭亡后(公元前206年)两支抗秦军队的领袖项羽和刘邦在秦朝都城咸阳郊外的鸿门举行的一次宴会。

全文以刘邦赴项营请罪为核心,连同赴营以前和逃席以后分为三个部分,以曹无伤告密、项羽决定进攻始,以项羽受璧、曹无伤被诛终,按项羽是否发动进攻、刘邦能否安然逃席两个问题逐层展开故事。

情节跌宕起伏,形象生动鲜明,组织周密严谨,语言精练优美。

二、字词梳理(1)项羽:(前232—前202),名籍,宇羽,下相(今江苏宿迁)人,秦末起义军领袖。

起兵反秦后与刘邦争天下,最终失败自杀。

(2)沛公:刘邦(前256一前195)。

字季,沛县(今属江苏)人,秦末起义军领訕,称沛公。

后建立两汉王朝,即汉高祖。

(3)霸上:地名,在今陕西西安东。

(4)左司马:官名,将军下面的属官,参掌不政。

(5)王:称王。

(6)关中:函谷关(在今河南灵宝东北)以西,今陕西一带。

三、文字读音(7)子婴:秦朝最后的国君,在位46天。

当时已投降刘邦。

(8)飨:用酒食款待宾客。

这里是“犒劳”的意思。

(9)范增:项羽的主要谋士。

(10)说:劝说。

(11)山东:指崤山以东,泛指东方六国之地。

(12)美姬:美女。

(13)幸:这里指君主宠爱女子。

(14)望其气:观察他的云气(以预测吉凶穷达)。

望气是古代方士的一种占候之术,据说“真龙天子”所在的地方。

天空中有一种异样的祥云,方士能够看来。

(15)失:指失去时机。

鸿门宴》文言基础知识归纳

鸿门宴》文言基础知识归纳
一一项伯乃夜夜驰之沛公驰之沛公头发头发上上指指常以身常以身翼翼蔽沛公蔽沛公持剑盾步步走走连夜像对待兄长一样向上像鸟翅膀一样从小路步行徒步驻扎沛公军霸上沛公欲王关中籍吏民封府库范增数目项王道芷阳间行刑人如恐不胜素善留侯张良称王交好登记使眼色取道处罚处治三动词形容词用作名词三动词形容词用作名词四使动用法此其志不在此其志不在小小小的方面小的方面后继者后继者使??跟从率领使??停止阻止使??破裂击碎1
二、词类活用
(一)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 连夜
名 吾得兄事之 像对待兄长一样
词 头发上指
向上

作 常以身翼蔽沛公 像鸟翅膀一样
状 道芷阳间行
从小路
语 持剑盾步走
步行,徒步
(二)
名 沛公军霸上 驻扎
词 沛公欲王关中 称王 、 形 籍吏民,封府库 登记
容 范增数目项王 使眼色
词 用
道芷阳间行
三、古今异义.
1.约为婚姻 古义: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
男方之父为姻。 今义: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2.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副词,很。
3.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古义:黄河以北的地区,黄河以南的地区。
4.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古义:现在别人(指沛公)。今义:现在的
人,与古人相对。
取道
作 刑人如恐不胜 处罚,处治
动 词
素善留侯张良 交好
(三)动词、形容词用作名词
此亡秦之续耳 后继者 此其志不在小 小的方面
(四)使动用法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使……为王
项伯杀人,臣活之 使……活,救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 使……跟从,率领
见项王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使……停止,阻止

高中鸿门宴文言文知识

高中鸿门宴文言文知识

高中鸿门宴文言文知识
高中鸿门宴文言文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人物关系:楚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季父,与留侯张良关系友好。

2. 地理方位:沛公军驻扎在霸上,项羽军驻扎在新丰鸿门。

3. 通假字:文中的“距”通“拒”,表示把守;“内”通“纳”,表示接纳;“倍”通“背”,表示违背;“蚤”通“早”,表示早些;“不”通“否”,表示否定。

4. 重要句子:
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表示沛公自谦不如他人。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表示沛公第二天早晨要向项王道歉。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表示杀人如麻,惩罚人时生怕不够狠。


5. 事件梗概:鸿门宴是项羽和沛公刘邦之间的一次重要会晤。

沛公刘邦误入楚军阵地,遭项羽疑虑,但在张良的劝说和项伯的帮助下,最终化险为夷。

这次事件奠定了刘邦在楚汉战争中的地位,也为后来的西汉王朝奠定了基础。

6. 文言知识:文中涉及一词多义、通假字、人物关系、地理方位等方面的知识,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加以理解和掌握。

《鸿门宴》知识点梳理

《鸿门宴》知识点梳理

《鸿门宴》知识点梳理鸿门宴是中国历史上一场具有重大影响的政治事件,发生在公元前206年。

这次宴会以秦始皇嬴政与项羽之间的决战为背景,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次政治阴谋。

以下是对鸿门宴的知识点梳理。

一、背景介绍鸿门宴发生在秦朝统一六国之后,秦始皇嬴政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

然而,他的统治方式让人民不满,特别是在六国的贵族阶层中引起了不少反对声音。

其中一位受到众人瞩目的人物就是项羽,他是楚国的将领,天下豪杰之一。

在这种背景下,鸿门宴的发生成为了表明两人对立的关键事件。

二、鸿门宴的策划与目的鸿门宴的策划者是秦始皇的丞相李斯,他和项羽的妻子项庄秘密联络,达成协议。

李斯通过发送绝密文件给项庄,约定在鸿门举行盛大的宴会,并准备刺杀项羽。

然而,项庄将这一计划告知了项羽,并向他传达了李斯的真实意图。

因此,鸿门宴实际上是项羽与李斯的明争暗斗。

三、鸿门宴的过程鸿门宴在鸿门外观礼场所举行,项羽和他的部下先行入场。

接着,秦始皇嬴政以及李斯等秦朝重要官员们入场。

酒过三巡后,项羽被要求进入内宴,“一进鸿门道,一去无踪影”,他被软禁在鸿门之内。

秦始皇打算慢慢削弱项羽的权力,却没想到这一事件却成为了项羽表明反抗的契机。

四、鸿门宴的结果与影响鸿门宴以项羽成功逃脱并重新夺回自由而结束。

这次事件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鸿门宴使项羽赢得了威望和声望,成为了反秦势力的主要领导者,为后来的反秦斗争起到了关键作用。

其次,鸿门宴导致嬴政对项羽的畏惧,加剧了秦朝内部矛盾,为秦朝的覆灭埋下了伏笔。

最后,鸿门宴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阴谋事件,成为后世文人墨客创作诗歌、戏剧等文艺作品的重要题材之一。

鸿门宴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事件,展现了秦始皇与项羽之间的明争暗斗,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通过梳理鸿门宴的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历史事件的背景、策划与过程,以及其带来的影响与意义。

鸿门宴知识整理

鸿门宴知识整理

《鸿门宴》知识整理一、古今异义1.沛公居山东....时 2.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3.所以..遣将守关者 4.备他盗之出入..也..与非常5.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6.而听细说7.我为鱼肉二、词类活用1.沛公军.霸上2.沛公欲王.关中3.此其志不在小.4.素善.留侯张良5.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6.秦地可尽王.也7.项伯杀人,臣活.之8.吾得兄.事之9.籍.吏民10.不可不早自.来谢项王11.沛公不先破.关中12.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13.先入关破.秦14.范增数目.项王15.若入为寿.16.常以身翼.蔽沛公17.头发上.指,目眦尽裂18.刑.人如恐不胜19.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20.还军.霸上21.四人持剑盾步.走22.道.芷阳间.行23.拔剑撞而破.之24.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三、文言句式1.沛公军霸上2.沛公欲王关中3.沛公居山东时4.贪于财货5.皆为龙虎,成五彩,此天子气也6.项伯者,项羽季父也7.具告以事8.欲呼张良与俱去9.毋从俱死也10.臣为韩王送沛公11.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12.籍何以至此13.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14.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15.若属皆且为所虏16.今日之事何如17.客何为者18.沛公之骖乘樊哙者也19.则与斗卮酒20.则与一生彘肩21.加彘肩上22.此亡秦之续耳23.人为刀俎,我为鱼肉24.何辞为25.大王来何操26.沛公安在27.置之坐上28.竖子不足与谋29.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30.吾属今为之虏矣31.我持白壁一双,玉斗一双四、句子翻译1.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2.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3.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4.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5.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6.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7.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8.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

鸿门宴文言知识点定稿

鸿门宴文言知识点定稿

鸿门宴文言知识点定稿《鸿门宴》是司马迁所著《史记》中的经典篇目,生动描绘了刘邦与项羽在鸿门的一场惊心动魄的宴会。

这篇文章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也是中学语文文言文学习的重点篇章。

以下是对《鸿门宴》文言知识点的详细梳理。

一、通假字1、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

2、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背叛。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二、古今异义1、沛公居山东时:古义,崤山以东;今义,指山东省。

2、约为婚姻:古义,儿女亲家;今义,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程度副词,很。

4、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古义,黄河以北,黄河以南;今义,河北省,河南省。

三、一词多义1、为(1)使子婴为相:动词,担任(2)为击破沛公军:介词,替,给(3)谁为大王为此计者:动词,出,制定;介词,替,给(4)若属皆且为所虏:介词,被2、故(1)故遣将守关者:特意(2)君安与项伯有故:旧交情3、幸(1)妇女无所幸:宠幸(2)故幸来告良:幸亏,幸而4、去(1)相去四十里:距离(2)脱身独去:离开5、之(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动词,到(2)为之奈何:代词,这件事(3)吾得兄事之:代词,他(4)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助词,取独四、词类活用1、沛公军霸上:军,名词作动词,驻军。

2、沛公欲王关中:王,名词作动词,称王。

3、素善留侯张良:善,形容词作动词,交好。

4、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动用法,使……活。

5、吾得兄事之:兄,名词作状语,像兄长一样。

6、籍吏民,封府库:籍,名词作动词,登记。

7、日夜望将军至:日夜,名词作状语,每日每夜。

8、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使动用法,使……跟从。

五、特殊句式1、判断句(1)此天子气也。

(2)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2、宾语前置句(1)大王来何操?(2)沛公安在?3、状语后置句(1)具告以事。

鸿门宴文言知识点

鸿门宴文言知识点

鸿门宴文言知识点《鸿门宴》是司马迁《史记》中的名篇,生动地描绘了刘邦和项羽在秦朝末年争夺天下时的一次紧张而关键的宴会。

以下是关于这篇文章的一些重要文言知识点。

一、通假字1、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

2、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背叛。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二、古今异义1、沛公居山东时古义: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地区。

今义:指山东省。

2、约为婚姻古义:儿女亲家。

今义:结婚的事或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意外的变故。

今义:副词,很。

4、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古义:黄河以北,黄河以南。

今义:河北省,河南省。

三、词类活用1、沛公军霸上军:名词用作动词,驻军。

2、沛公欲王关中王:名词用作动词,称王。

3、素善留侯张良善:形容词用作动词,交好。

4、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动用法,使……活。

5、吾得兄事之兄:名词作状语,像兄长一样。

6、日夜望将军至日夜:名词作状语,日日夜夜。

7、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8、头发上指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9、道芷阳间行道:名词用作动词,取道;间:名词作状语,从小路。

四、一词多义1、为(1)使子婴为相动词,做,担任(2)为击破沛公军介词,替,给(3)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动词,是(4)为之奈何动词,对付(5)沛公奉卮酒为寿动词,祝(6)约为婚姻动词,成为2、因(1)因言曰连词,于是(2)不如因善遇之介词,趁着(3)因击沛公于坐介词,趁机3、以(1)具告以事介词,把(2)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介词,用来(3)所以遣将守关者介词,……的原因(4)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连词,来4、且(1)且为之奈何副词,将(2)若属皆且为所虏副词,将要(3)臣死且不避连词,尚且五、特殊句式1、判断句(1)此天子气也(“也”表判断)(2)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者……也”表判断)2、宾语前置句(1)籍何以至此(“何以”应为“以何”)(2)客何为者(“何为”应为“为何”)(3)大王来何操(“何操”应为“操何”)3、介词结构后置句(1)沛公军霸上(应为“沛公于霸上军”)(2)具告以事(应为“以事具告”)(3)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应为“曹无伤使人于项羽言曰”)4、被动句(1)若属皆且为所虏(“为所”表被动)(2)吾属今为之虏矣(“为”表被动)六、重点实词1、旦日飨士卒飨:用酒食款待宾客,这里是“犒劳”的意思。

鸿门宴文言知识总结

鸿门宴文言知识总结

鸿门宴文言知识总结鸿门宴,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一场极具戏剧性的宴会,其身世自古典文言小说《史记》中刻画而成。

这场宴会不仅是一次席卷千年的斗智斗勇,更是人性和权谋的较量。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鸿门宴这一历史事件中涉及到的文言知识。

1. 宴会仪态在古代的宴会上,注重仪态是非常重要的。

《史记‧项羽本纪》中记载:“宴未罢,乃曰:‘君不臣,臣不君’,乃掷爵于座下。

”这里的“掷爵”一词,即是说项羽愤怒地将酒杯摔在地上。

在古代文言中,“掷”指的是抛,用力投掷的意思。

而“爵”是指酒杯或酒器。

项羽将酒杯摔在地上,是对刘邦进行的一种公开的蔑视和辱骂。

这一举动既表达了项羽的愤怒和反叛,也显示了他对刘邦的不屑和轻视。

2. 辞章之战鸿门宴中最为精彩的部分就是刘邦和项羽之间的辞章之战。

在古代文言中,辞章是指双方交换的辞令或文书。

在这场宴会上,刘邦和项羽展开了一番智力和辞令的较量。

《史记‧项羽本纪》中记载了刘邦的对话语录:“\r\n项羽!汝与之盟,而欲举兵相攻,其势不可以两立。

夫天下者,犹大家,刘氏所守也。

今汝独占有之,是汝无忌于我也。

我虽欲无事汝,汝不遣我,则异日宣以‘天下皆为公’之行。

……”通过这段对话,我们不难发现古代文言中的辞章之用。

双方通过辞令的交流表明自己的立场和态度,并试图影响对方的决策。

同时,辞章中也包含了一些隐藏的意义,需要通过细致的推敲才能理解。

3. 儒家思想鸿门宴中还反映了当时儒家思想的影响。

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哲学思想之一,强调仁爱、礼仪和道德。

在鸿门宴中,刘邦和项羽都试图展现自己符合儒家思想的一面。

刘邦在辞章中提到了“天下皆为公”的理念,即希望通过维持天下的统一和和平来造福百姓。

而项羽则强调武力和英雄气概,试图以此来塑造自己的形象。

这种思想间的较量和影响,体现了儒家思想在当时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总结:鸿门宴是一场发生在中国古代的伟大历史事件,也是一场充满智慧和心机的谈判和较量。

通过对古代文言知识的了解与总结,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欣赏这一事件的内涵和意义。

文言文鸿门宴知识归纳

文言文鸿门宴知识归纳

文言文鸿门宴知识归纳文言文鸿门宴知识归纳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五四运动”以前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

春秋战国时期,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文言文鸿门宴知识归纳,希望能帮到大家!一、通假字1、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2、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早早地)5、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6、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7、交戟之士欲止不内(内,通“纳”,使……进入)二、古今异义1、约为婚姻古:儿女亲家;今:指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2、所以遣将守关者古:……的原因;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意外的变故;今:很,十分4、将军战河北古:黄河以北;今:河北省5、臣战河南古:黄河以南;今:河南省6、沛公居山东时古:指崤山以东地区。

今:山东省。

7、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古:小人的谗言。

今:详细地讲述。

8、今人有大功而击之古义:现在别人(指沛公)今义:现在的人,与古人相对。

三、重点文言实词释义 ( 12个 )1、军沛公军霸上:名词作动词,驻扎。

从此道至吾军:名词,军营。

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名词,军队。

勇冠三军:名词,军队的编制单位。

2、击急击勿失:动词,攻击,攻打。

因击沛公于坐:动词,杀。

秦王不肯击缶:动词,敲打,敲击。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名词,碰撞。

3、内毋内诸候:内,通“纳”,动词,接纳。

帘内掷一纸出:名词,里面,与“外”相对。

内无法家弼士:名词作状语,在内部。

色厉内荏:名词,内心,心里。

4、如劳苦而功高如此:动词,像。

沛公起如厕:动词,往、去。

固不如也:动词,及、比得上5、倍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动词,通“背”,违背。

每逢佳节倍思亲:副词,愈加。

《鸿门宴》文言知识整理

《鸿门宴》文言知识整理

《鸿门宴》文言知识整理《鸿门宴》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一次宴会,发生在公元前206年。

这场宴会是秦国的秦始皇将军范增主持的,范增意图是在楚国武将项羽与刘邦之间制造矛盾,以便能够渔翁得利。

这场鸿门宴后来被评为中国古代四大奇案之一,因为这次宴会直接导致了汉朝的建立和秦朝的灭亡。

1. 鸿门宴是关于项羽和刘邦这两位历史人物的。

2. 鸿门宴是在楚汉之间发生的。

楚国的武将项羽在楚汉战争中统领一支庞大的军队,而刘邦是汉国的一个贵族,也拥有自己的军队。

3. 鸿门宴的具体过程和细节有许多不同的版本和传说,但是大体上来说,范增邀请项羽和刘邦参加宴会,并在宴会中试图挑拨两人之间的矛盾。

4. 经过一番交流和争吵之后,刘邦决定离开宴会,并开始筹划自己的反击计划。

5. 鸿门宴后,刘邦在经过一系列的困难和挑战之后,终于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建立了汉朝,并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皇帝之一。

6. 鸿门宴的历史背景是秦朝统一六国,开始了中国历史上的统一时代。

然而,在秦始皇的苛刻政策下,各地人民的反抗情绪日益高涨,最终导致了秦朝的灭亡和战乱的爆发。

7. 鸿门宴在中国历史上有很重要的地位,因为它象征着中国历史的转折点和一个新的时代的开始。

它也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之一,被广泛地传扬和演绎。

8. 鸿门宴的英文译名是“The Banquet at Hong Gate”,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一次宴会之一。

9. 鸿门宴中的“鸿门”是指宴会所在地的一个大门,古时候常常用来表彰功勋,政治上有着很重要的象征意义。

10. 鸿门宴的发生不仅仅是生动的历史故事,更代表着中国历史上繁盛和衰落的变化,反映出中国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化和进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鸿门宴》文言知识疏理:(师)
要点:1、认识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宾语前置、判断句、省略句)。

2、学会疏理文言知识。

3、积累成语。

(一)通假字
内─纳,接纳: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3.要─邀,邀请:张良出,要项伯。

(张良出去,邀请项伯。


5.蚤─早: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明天不能不早些来向项王道歉。


6.郤xì─隙,隔阂,嫌怨: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现在由于小人的谗言,让将军跟我之间产生了隔阂。


(二)古今异义
1.山东古:指崤山以东地区。

今:指太行山东边的一个省。

(沛公居山东时:沛公居住在函谷关以东的时候)
2.非常古:意外的变故。

今:程度副词,很不一般。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是为了防备其他的盗贼进入和意外的变故)3.河北古:黄河以北地区。

今:黄河北部的一个省。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将军您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4.河南古:黄河以南地区。

今:黄河南部的一个省。

(三)一词多义
1、谢(1)
(2)
(3)
2、辞(1)
(我连死都不畏避,一杯酒怎么值得推辞呢!)
(2)告别: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现在出来,没有告辞,怎么办呢?)
3、故(1)旧、交情:君安与项伯有故?(你怎么同项伯有交情呢)
(2)固此:故听之。

(所以听从了他的话。


(3)特意: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之所以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是为了防备其他的盗贼进入和意外的变故。

)4、且(1)将:且为之奈何?()
(2)况且: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
5、幸(1)宠幸、亲近:妇女无所幸。

()
(2)幸亏、幸而:故幸来告良。

()
6、之(1)到: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
(2)代词,这:为之奈何?()
(3)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
(4)结构助词,的:今者有小人之言。

()
(5)助词,衬字,无义:珍宝尽有之。

7、去(1)距离:相去四十里。

()
(2)离去,离开:脱身独去。

()
8、于(1)向,对: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
(2)比:长于臣。

()
(3)在:复得见将军于此。

()
9、因(1)就此:不如因善遇之。

()
(2)就、于是:项王即日固留沛公与饮。

()
(3)趁势、趁机:固击沛公于坐,杀之。

()
10、为(1)任,做:使子婴为相。

()
(2)替,给: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
(3)被: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
(4)作为:军中无以为乐。

()
(5)是: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
(6)句末语气词:何辞为?
()
(四)词类活用
1.名词用如动词:
(1)沛公军(驻军,动词)霸上。

(2)沛公左司马使人言(告诉,动词)项羽曰:……
(3)沛公欲王(为王、称王,动词)关中。

(4)不可不语(告诉,动词)。

(5)吾得兄事(做事、侍奉,动词)之。

(6)籍(登记,动词)吏民。

(7)范增数目(使眼色,动词)项王。

(8)刑(施加肉刑,动词)人如恐不胜。

(9)道(取道,动词)芷阳。

2.形容词用如动词:
素善(友善、交好,动词)留侯张良。

3.意动、使动:
(1)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以之为王,称王,意动)。

(2)项伯杀人,臣活之(使之活,救了他的命,使动)。

(3)沛公旦日从(使……跟从,意即带领,使动)百余骑来见项王。

(4)交戟之卫士欲止(使之止,制止,使动)不内。

4.名词作状语:
(1)君为我呼入,吾得兄(用对侍兄长的礼节)事之。

(2)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像鸟用翅膀)蔽沛公。

(五)句式
1、宾语前置:
(1)客何为者?(何为─为何)
(2)大王来何操?(何操─操何)
(3)沛公安在?(安在─在安)
2、判断句:(1)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2)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3)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3、省略句:
(1)欲呼张良与(省略“之”)俱去。

(2)毋从(省略“之”)俱死也。

(3)奉厄酒为(省略“之”)寿。

(4)旦日(省略主语“沛公”)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5)将军战(省略“于”)河北,臣战(省略“于”)河南。

(6)加彘肩(省略“于其”)上。

(六)成语凝集
1、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无犯)
2、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3、劳苦而功高如此(劳苦功高)
4、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