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程(新课标)2016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区域地理第二章第1讲中国地理概况课时作业湘教版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第二章 第1讲 中国地理概况 湘教版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第二章 第1讲 中国地理概况 湘教版
第一讲 中国地理概况
导航·课标考纲
考纲点击 1.记住我国的疆域邻国、四至点、与省级行政区划的空间 区位。 2.掌握我国人口国情,能运用所学知识提取材料信息分析 说明我国人口问题与国策。 3.记住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区位特征,及其对区域气候、水 系的影响;能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结合具体材料信息分 析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成因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4.理解我国农业、工业与交通产业发展与布局的区位条 件,能运用可持续发展原理分析、评价与说明重大区域发展问 题的区位条件、发展趋势与对策。
5.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区位特征、国家级新区的区位 条件以及国际经济空间联系。
微网构建
演练·互动课堂
考向一 我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
一、我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
4.人口增长过快 (1)人口增长突出特点:_人__口__基__数__大__、人口增长快。 (2)原因:经济文化迅速发展,医疗卫生条件逐步改善, 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延长。 (3)人口问题:庞大的人口压力→资源短缺、深刻的环境危 机。
(4)人口国策:实行_计__划__生__育__。 ①目的:人口增长要与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 应。 ②基本内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③具体要求:_晚__婚__、晚育、少生、_优__生___。
海相望的国家:⑮韩__国__,○16 日__本__,⑰菲__律__宾__,⑱_马__来__西__亚_,⑲
文__莱__,⑳_印__度__尼__西__亚__。
2.行政区划 (1)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__2_3个省、__5_个自治 区、_4_个直辖市、_2_个特别行政区。 (2)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a_上__海__市,b_吉__林_省、c_陕__西_省、 d_四__川_省、e_湖__南_省,f_江__西_省、g_青__海_省,h_广__西__壮__族__自治区, 其中省级行政区简称:a_沪_,b_吉_,c_陕__或__秦_,e_湘_,h_桂__。

创新教程(新课标)2016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二章第1(精)

创新教程(新课标)2016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二章第1(精)
(2)一般来说,板块_内__部__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 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
(3)两大火山、地震带: 地__中__海__—_喜__马__拉__雅__火山、地震带和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三、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 1.地质构造 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变位,称为地质构造,形成的地 貌称为构造地貌。地质构造分为褶皱和断层,褶皱包括__背__斜__ 和向斜,断层分为_地__垒__和_地__堑__。
常形成山岭
常形成谷地 或盆地
构 造
侵蚀后 地貌
背斜顶部受张 力,常被侵蚀 成谷地
向斜槽部岩 性坚硬不易 被侵蚀,常 形成山岭


图示
大断层,常形成裂 谷或陡崖,如东非 大裂谷。断层一侧 上升的岩块,常成 为块状山或高地, 如泰山;另一侧相 对下降的岩块,常 形成谷地或低地, 如渭河平原、汾河 谷地,沿断层线常 发育成沟谷,有时 形成泉、湖泊
[对点演练] 2.(2014·山东文综)图a为“某班一次地理野外实习的观 测点分布图”,①~④为观测点编号。图b为该班某小组在其 中一个观测点所做的记录卡片。完成(1)~(2)题。
(1)根据图b中记录的信息判断,卡片中“观测点编号”应
为图a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2)图b中地质剖面示意图所示沉积岩层由老到新的顺序是
垂直运动
地壳运动方向垂直于地 表,使岩层发生大规模 的隆起和凹陷
对地 形的 形成绵长的断裂带和 影响 巨大的褶皱山系山脉
常形成高原、断块山及盆地 和平原等地貌
东非大裂谷、喜马拉 台湾海峡的形成、意大利那
举例 雅山
不勒斯海湾海岸的变迁
二者 关系

2016版《创新教程》新课标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课件:必修1 第1章 2地图及其应用

2016版《创新教程》新课标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课件:必修1 第1章 2地图及其应用
地形地貌。读图,完成(1)~(2)题。
湘教地理
必修一
2016年新课标高考· 大一轮复习讲义
导航·课标考纲 演练·互动课堂 提升·学科素养 提能·课时冲关
(1)图中地区地形地势的基本特点是( ①以丘陵、平原为主 ③以平原、盆地为主
)
②中部高,西南、东北低 ④中部低,西南、东北高
A.③④
C.①② A.山脊、山谷 C.山谷、山脊
①悬崖崖顶的绝对高度:H大≤H顶<H大+d
(H大:指重合等高线中的最大值) 图中 H 大 = 300 米,陡崖崖顶的绝对高度 300 米≤ H 顶 < 400 米 ②悬崖崖底的绝对高度:H小-d<H底≤H小 (H小:指重合等高线中的最小值) 图中H小=100米,陡崖崖顶绝对高度0米<H≤100米 (2)陡崖的相对高度(H相): H相的取值范围是:(n-1)d≤H相
右图中甲点海拔为1 500米,乙点海拔为500米。甲与乙的相对
高度是1 000米。
湘教地理
必修一
2016年新课标高考· 大一轮复习讲义
导航·课标考纲 演练·互动课堂 提升·学科素养 提能·课时冲关
2.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如下图所示)
(1)等高线:图中各条实线,是海拔相同的点的连线。 (2)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图中字母:
等高线的基本特征
湘教地理
必修一
2016年新课标高考· 大一轮复习讲义
导航·课标考纲 演练·互动课堂 提升·学科素养 提能·课时冲关
等值线图的阅读是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尤其等高线地形 图的判读能体现高考“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
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
息。”要求,历来是高考命题的热点,进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 读时应牢记以下要点:

《创新教程》新课标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课件:区域地理 第2章 1中国地理概况

《创新教程》新课标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课件:区域地理 第2章 1中国地理概况
(3)我国疆域四至点及其优越性如上图所示。
3.图解记忆我国的14个陆上邻国及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
4.巧记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与位置 (1)结合政区图,分成七大片记忆
东北 北部边疆 黄河中下游
长江中下游
三省 一自治区 四省二市
六省一市
黑、吉、辽 内蒙古
晋、冀、鲁、豫、京、津
苏、皖、鄂、湘、赣、 浙、沪
南部沿海
西北 西南
四省三区(一自治 闽、粤、琼、台、桂、 区二特别行政区) 港、澳
三省二自治区
陕、甘、青、新、宁
三省一自治区一市 云、贵、川、藏、渝
(2)根据不同的地理特点分类记忆,如4个直辖市,5个自 治区;由北向南临海的省区依次是辽、冀、津、鲁、苏、沪、 浙、闽、台、粤、琼、桂12个;按逆时针方向有陆上邻国的省 区依次有辽、吉、黑、内蒙古、甘、新、藏、滇、桂9个;最 东、西、 南、北的四个省区依次是黑、新、琼、黑,海南、 台湾则属于“岛”省。
3.四大高原:面积由大到小依次是青_藏__高__原___、内蒙古 高原、黄_土__高_原____、云贵高原。
4 . 三 大 平 原 : 纬 度 由 高 东到北低平原依 次 是
_华__北__平_原_____长_江__中_、下游__平__原____、 _____________。
5.四大盆地:自北向南依次是准噶尔盆地、
亚洲东部太 东半球和 平洋西岸 北半球
2.图解我国疆域四至点及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1)我国国土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多样,自然资源种类齐 全, 且蕴藏量大。各种经济活动的空间范围广,且回旋余地 大, 利于国防安全。
(2)我国绝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热量充 足, 便于生产生活;南北跨纬度广,气候复杂多样,利于发 展多种经济。

创新教程(新课标)2016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二章第1讲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课时作业湘教版必修3

创新教程(新课标)2016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二章第1讲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课时作业湘教版必修3

【创新教程】(新课标)2016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二章第1讲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课时作业湘教版必修3对应学生用书课时冲关(二十六)第379页(2015·安徽宣城综合测试)下图示意我国某区域玉米冷害灾损风险分区。

读图,完成1~2题。

1.与同纬度其他地区比较,a地区成为灾损高风险区的影响因素是( )A.降水量B.地形C.种植面积D.种植方式2.降低东北地区玉米灾损风险的最佳措施是( )A.加强水土保持,提高土壤肥力B.退耕还林、还湿,改善生态环境C.增加大气中CO2浓度,增强保温作用D.培育耐寒品种,使用地膜覆盖技术解析:根据题干中“灾损高风险区……”“降低……玉米灾损风险的最佳措施……”可知,本题组考查区域农业生产。

第1题,从图中看,a地区位于我国的松嫩平原,是我国农业生产集中的区域,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强,灾损风险高。

第2题,该地区主要是受低温冷害和冻害影响较强,因此培育耐寒品种,使用地膜覆盖技术可以有效减少灾损风险。

答案:1.C 2.D(2015·山东临沂一模)读“近300年来全球不同类型土地面积的变化示意图”,回答3~4题。

3.导致图示不同类型土地面积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全球变暖B.人口增加C.植被破坏D.自然灾害4.图示不同类型土地面积变化趋势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包括( )A.生态环境趋于好转B.河流含沙量减少C.旱涝灾害频率降低D.水资源短缺加剧解析:本题组考查土地利用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3题,根据图中信息分析可知,近300年来土地利用中耕地和牧场面积增加、森林和草原面积减少,形成该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人口增加导致生存压力增大,大面积过度开垦牧场和大面积砍伐森林。

第4题,草原和森林面积减少会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加重,河流含沙量增大;旱涝灾害频发;水资源短缺加剧。

答案:3.B 4.D(2013·重庆文综)地理兴趣小组对某小流域进行水土流失的调查。

据此回答5~6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第二章 第1讲 中国自然地理配套课件 中图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第二章 第1讲 中国自然地理配套课件 中图版

基础梳理
第三页,共30页。
考点一 我国主要地形区及其特征
一、中国(zhōnɡ ɡuó)的疆域
3.相对位置
(2)隔海相望的国家 (guójiā)
韩国、日本(rì běn)、 菲律宾、马来西亚、 文莱、印度尼西亚。
基础梳理
第四页,共30页。
考点一 我国主要地形区及其特征
二、地形(dìxíng) 和地势
走向
连山脉
南北走向
贺兰山、六盘山、 横断山脉
弧形山脉 喜马拉雅山
第六页,共30页。
基础梳理
考点一 我国主要地形区及其特征
二、地形(dìxíng) 和地势
2.地形复杂(fùzá)多样
(2)四大(sìdà)高原
基础梳理
由大到小依次是
青藏高原
内蒙古高原
黄土高原
云贵高原
第七页,共30页。
考点一 我国主要地形区及其特征
基础梳理
第二十五页,共30页。
考点二 我国的气候特征和自然资源 深化探究
1. 我国冬、夏气温分布(fēnbù)特点及成因
第二十六页,共30页。
考点二 我国的气候特征和自然资源
2.我国的降水分布(fēnbù)规律及原 因
深化探究
第二十七页,共30页。
考点二 我国的气候特征和自然资源 深化探究
3.我国的气候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shēngchǎn) 的影响
第十三页,共30页。
考点一 我国主要地形区及其特征 试题调研
1. (2011•北京文综)右图为某年 中国发生地质地貌灾害次数最多 的6个省级行政区。该年发生地质 灾害次数最多的山地(shāndì)可能 是 ( )A A.横断山和秦岭 B.太行山和雪峰山 C.大巴山和巫山 D.祁连山和唐古拉山

创新教程(新课标)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二章 第1讲 地壳的物质循环与地表形态的塑造课时作业 湘教版必修1

创新教程(新课标)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二章 第1讲 地壳的物质循环与地表形态的塑造课时作业 湘教版必修1

【创新教程】(新课标)2016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二章第1讲地壳的物质循环与地表形态的塑造课时作业湘教版必修1对应学生用书课时冲关(六)第339页1.(2013·天津文综)图中一些珊瑚岛海岸,分布着珊瑚碎屑组成的沙滩。

这些沙滩形成于( )A.风化作用B.侵蚀作用C.搬运作用D.沉积作用解析:海岸沙滩是海水沉积的结果。

答案:D2.(2012·山东文综)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

图中甲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先后发生了( )A.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岩浆侵入B.岩浆侵入、侵蚀作用、沉积作用C.岩浆侵入、沉积作用、侵蚀作用D.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解析:本题考查地质剖面图的判读。

图中沉积岩Ⅱ上部有侵蚀面,侵蚀面上部有沉积岩Ⅰ,说明甲地层褶皱后,先发生了侵蚀,后发生了沉积。

图中花岗岩侵入沉积岩Ⅱ和Ⅰ,说明其发生时间在沉积岩Ⅰ、Ⅱ形成之后。

由此分析可确定甲地褶皱后,该区域先后发生了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

答案:D3.读下面的地层剖面示意图,回答问题。

沉积地层剖面以及其中的断层、褶皱等各种地质现象,就像一本地质历史教科书,记录了地壳发展、演化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是我们了解地壳发展演化的窗口。

(1)已知石灰岩、页岩、砂岩分别是深海、浅海、河湖沉积的产物。

根据该地层剖面岩层顺序,说明C层所处的海陆环境,并逐层分析从E层到G层海平面升降的变化过程。

(2)剖面图显示,该地区地层曾经发生过褶皱。

据图分析,该区褶皱发生在哪一地层形成以后,哪一地层形成以前?(以字母指代地层)(3)比较断层M的左右两侧地层,写出左侧缺失的地层。

(写出字母)(4)据图判断断层M与地层O形成的先后关系。

(5)根据该地层剖面,归纳该地区地壳演化过程中内外力地质作用的各种表现。

内力作用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外力作用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创新教程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二章 第1讲 城市的区位等级与内部空间结构课时作业 湘教版必修2-湘教

创新教程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二章 第1讲 城市的区位等级与内部空间结构课时作业 湘教版必修2-湘教

【创新教程】(新课标)2016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二章第1讲城市的区位、等级与内部空间结构课时作业湘教版必修2对应学生用书课时冲关(十七)第361页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图中字母代表不同的功能区,该城区有一条河流穿过。

读图,回答1~2题。

1.若该城市各功能区布局合理,则f最有可能是( )A.住宅区B.文化区C.工业区D.中心商务区2.若a、g均为住宅区,则( )A.g为高级住宅区B.g房价低于aC.a人口密度小于gD.引起a、g分化的主要因素是交通解析:第1题,先根据图中等高线的弯曲方向可判断,河流由东北流向西南,进而可以确定f功能区位于河流下游地区;再根据风频图可判断,f功能区位于最小风频的上风向,若该城市各功能区布局合理,则f最有可能是工业区,因为工业区存在水污染和大气污染,应位于河流的下游地区和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带。

第2题,g住宅区位于河流上游,地势高,环境好,所以g为高级住宅区;a房价低于g;由于g为高级住宅区,所以g的人口密度较小;导致g、a分化的主要因素是环境。

答案:1.C 2.A3.(2013·某某文综)城市首位度是指区域内人口最多的城市与第二多的城市的人口数量的比值,用以表征区域发展要素在首位城市的集聚程度。

下表是我国四大城市群两个年份城市首位度数值。

与2008年相比,2011年下列首位城市集聚效应弱化最明显的是( )城市首位度城市群2008年2011年京津冀城市群 1.62 1.52长三角城市群 2.35 2.20珠三角城市群 1.93 1.23辽中南城市群 1.32 1.21A. B.某某C.某某D.某某解析:本题考查“对新材料、新情景信息获取”的能力,以及城市等级体系的相关知识,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城市首位度”的定义。

题目难度较小。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城市首位度越小,表明首位城市的集聚效应越弱化。

选项中的四个城市,与2008年相比,2011年某某城市首位度下降最大,集聚效应弱化最明显。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配套区域地理 第2章 第1讲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配套区域地理 第2章 第1讲

h___贺__兰__山___、横断山脉
弧形山脉
i___喜__马__拉__雅__山___
2.气候
(1)气候特征:__季__风____气候显著;雨热同期;气候___复__杂__多__样___。
(2)气温
冬季地:形南以北及温__冬差__季_大_风_,__主_的要影是响受__纬__度__位__置____、 ①气温特征夏季:除__青__藏__高__原____外,南北普遍高温,最
横断山脉与 巫山、秦巴 山地与云贵 高原之间
自然地理特征 我国地势最高的 内陆高原盆地, 多戈壁、沙漠, 东部多沼泽、盐 湖,资源丰富
东部低山丘陵起 伏,西北部为地 势平坦的成都平 原;紫色土广布
人文地理特征
矿产资源开发, 青藏铁路沿线将 要崛起的经济区
农业较发达,成 都平原是重要的 商品粮基地;人 口、城市密集
热的地方是__吐__鲁__番____ ②温度带——根据__积__温____的多少划分成五个温度带和一个高原气候区。
(3)降水 空间:从__东__南____向__西__北____递减,主要受东南和
①降水特征 西南季风影响 时间:降水集中在__夏__秋____季节,季节和年际变化大
②干湿地区——根据__降__水__量____与__蒸__发__量____的对比关系划分成四类干湿
判读我国雨带推移的“三停”“两退”可以借助以下图理解:
4. 我国的气候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特征
内容
成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大 性 风 候 著
陆 季 气 显
①大多数地方冬季 寒冷干燥,夏季暖 热多雨;②与同纬 度其他地区比,冬 温偏低,夏温偏 高,气温年较差 大;③气温年较差 和降水的季节变化 与年际变化都较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教程】(新课标)2016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区域地理第二章第1讲中国地理概况课时作业湘教版对应学生用书课时冲关(三十五)第397页下图是经纬网图层和中国省级行政中心图层的叠加图,图中经纬线间隔度数相等。

读图,回答1~2题。

1.人口密度差值最大的两个网格区是( )A.①和④B.②和③C.③和⑤ D.④和⑤解析:该题主要考查中国不同区域人口密度的差异。

①为西北新疆天山附近,②为青海西北地区,③为黄土高原地区,④为江汉平原地区,⑤为云贵高原西部。

人口密度差值最大的两个区应为①和④,故正确选项为A。

答案:A2.从地形和降水条件分析,最易发生泥石流的网格区是( )A.① B.②C.④ D.⑤解析:⑤是云贵高原西部地区,地形崎岖,地势陡峭,地壳运动活跃,地表岩石破碎,夏季降水多,多暴雨,滑坡、泥石流多发,故选D。

答案:D(2015·启东联考)下图中甲(22°N,100°E)、乙(48°N,87°E)分别为云南西双版纳、新疆北部阿勒泰林区两地民居景观图。

读图完成3~4题。

3.甲、乙民居人字形木顶结构分别有利于( )A.预防潮湿、散热通风B.顺畅排水、清除积雪C.避虫兽侵袭、抵御寒潮D.避洪水冲击、预防地震解析:本题考查区域地理特征的差异及其成因。

甲地位于云南西双版纳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旱雨两季明显。

阿勒泰地区位于新疆北端;阿尔泰山南麓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春季多风,夏季多雨,秋季凉爽,冬季寒冷而漫长,且冬季多积雪。

甲地的人字形屋顶有利于散热通风、排水。

乙地的人字形屋顶有利于清除积雪。

答案:B4.近年来,促使乙地区民居由木结构房屋向钢筋混凝土楼房转变的因素是( )①木结构房屋与当地自然地理环境不协调②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交通条件改善③保护森林资源和森林生态系统的需要④保护该民族文化的需要A.①③ B.②③C.②④ D.③④解析:本题考查区域地理景观变化的原因分析。

阿勒泰林区的民居由木结构房屋向钢筋混凝土楼房转变依赖于当地交通条件的改善、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且这种转变有利于减少因建筑材料的需要对当地森林资源的砍伐。

答案:B(2015·长春综训)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既有自然条件因素,又有社会经济因素。

上海市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又位于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读“中国东部雨带示意”图,据此回答5~7题。

5.据图推断,在一般年份,雨带推移到上海的时间大致是( )A.4~6月B.6~7月C.6~8月D.5~8月6.当雨带位于Ⅲ地区时,下列现象可能出现( )A.长江中下游梅雨B.长江中下游伏旱C.东北平原小麦收获D.华北平原沙尘暴7.如在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进入I地区,我国东部地区将可能产生灾害的情况是( )A.南旱北涝B.南北皆旱C.南涝北旱D.南北皆涝解析:副热带高压、夏季风、锋面雨带等的移动有关联性。

第5题,雨带推移到上海的时间,即是锋面雨带推移到江淮地区的时间,即是6~7月份。

第6题,当雨带位于Ⅲ地区时,时间是4~5月份,此时为春季,是华北平原沙尘暴频发时节。

当雨带位于Ⅱ地区时,长江中下游可能出现梅雨;当雨带位于I地区时,长江中下游可能出现伏旱。

第7题,在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进入东北、华北(图中I地区),说明雨带向北推移迟缓,夏季风弱,雨带可能仍然滞留南方,因此南方降水量大,北方降水可能偏少。

答案:5.B 6.D 7.C8.(2015·南京质检)下图表示我国某地区7月份平均气温的分布,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P1、P2两地的气温T1、T2值范围:________℃ < T1< ________℃;________℃< T2<________℃。

(2)导致该地区等温线如此分布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

(3)根据等温线分布判断地形特征:AA′属于________;BB′属于________;试分析B 地附近气温高的原因。

(4)P1、P2两地所在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是________。

试分析其长绒棉种植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解析:本题以等温线图为背景,考查等温线的判读与区域定位能力。

第(1)题,比较两地外围等值线数值,根据等值线变化规律可确定P1处位于半闭合状态的12℃等温线内,气温高于8℃,但要低于12℃,而P2位于24℃与28℃两条等温线之间,要高于24℃,低于28℃。

第(2)题,根据该题中7月份等温线及经纬网可确定为我国新疆的等温线分布。

影响此时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地形。

第(3)题,AA′气温从两边向中间增高,且等温线向低处凹,由此可确定为谷地(山谷);而BB′的等温线闭合且较和缓,地形面积较大,可确定其地形为盆地。

B地附近气温高的原因,注意题干要求分析的是7月份气温,从太阳辐射、盆地地形、沙漠热力性质等方面回答。

第(4)题,新疆长绒棉种植的条件从光照、热量、土质、水源等方面分析。

答案:(1)8 12 24 28 (2)地形(3)山谷(谷地) 盆地(洼地) 深居西北内陆,夏季降水稀少,气候干燥,晴天多,太阳辐射强;位于吐鲁番盆地,地势较低,热量不易扩散,且位于背风坡,下沉气流增温明显;沙漠广布吸热增温快。

(4)新有利条件:晴朗天气多,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夏季太阳辐射强,气温高;土质疏松,多为沙质土壤,有山地冰雪融水灌溉。

主要制约因素:水资源不足。

(2012·安徽文综)图甲表示2000~2010年安徽省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变化,图乙表示2000年、2010年安徽省农作物播种面积结构。

完成9~11题。

9.2000~2010年,安徽省粮食产量总体呈上升态势的主要原因是( )①耕地面积增加②政策支持③农业劳动力增加④科技支撑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10.与2000年相比,2010年蔬菜瓜类播种面积变化较大,其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水源B.市场C.土壤D.机械化11.在农业方面,运用遥感技术能够( )①监测耕地变化②调查作物分布③估测粮食产量④跟踪产品流向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解析:市场需求决定农作物的种类、规模。

第9题,本题主要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和统计图表的判读。

读图甲可知,安徽省2010年的耕地面积小于2000年的耕地面积,①错误;近一、二十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安徽省农业劳动力减少,③错误。

据以上分析,应选D项。

第10题,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在影响农业区位的诸因素中,自然条件一般是相对不变的,而社会经济条件则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中。

读图乙可知,2010年播种总面积比2000年大,且蔬菜瓜类所占的比例也增大,说明2010年蔬菜瓜类的播种面积比2000年的大。

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第11题,本题主要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遥感技术可以根据不同地物的反射波谱监测耕地变化、调查作物分布,根据作物的长势和种植面积估测粮食产量。

④不能通过遥感技术获得信息,故排除。

答案:9.D 10.B 11.A12.(2015·江苏无锡二模)图甲为“新疆年降水量分布图”,图乙为“新疆地表组成物质分布图”。

读图回答问题。

(1)概括新疆的降水分布特征。

甲地一月均温-17 ℃,极端;最低温曾达到-51℃,试分析该地冬季寒冷的形成原因。

(2)比较塔里木盆地与准噶尔盆地地表组成物质分布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3)请你为新疆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农业提出合理化建议。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我国新疆的自然地理特征和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第(1)题,根据图中不同图例所表示的降水分析可知,新疆总体降水量较少,西北部多于东部,山地多于平地,北疆多于南疆。

甲地纬度和地势较高,温度相对较低;再加上深居内陆,接近冬季风源地,受冬季风影响大,因此甲地冬季寒冷。

第(2)题,从图乙可以看出塔里木盆地地表物质以沙质沙漠为主,草原分布在塔里木盆地的周边地区;准噶尔盆地地表组成主要是草原,中部地区有小部分的沙质沙漠和砾质沙漠;造成两地地表组成物质分布的差异主要是水分条件。

第(3)题,新疆农业可持续发展主要是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因此要发展节水农业,推广节水技术。

答案:(1)降水少(大部分地区少于200 mm);西北部多于东部;山地多于平地;北疆多于南疆。

地处高纬;深居内陆;接近冬季风源地;地势较高。

(2)差异:准噶尔盆地地表主要分布草原,中部地区分布着小面积的沙质沙漠和石质沙漠;塔里木盆地沙质沙漠面积广阔,主要分布在塔里木盆地中部,草原分布在塔里木盆地周围地区。

原因:准噶尔盆地西部山地多缺口,易受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水汽影响,降水较多;塔里木盆地地形封闭,受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水汽影响小,降水稀少,所以中部分布沙质沙漠;塔里木盆地周围有冰雪融水,所以盆地周围分布着草原。

(3)发展节水农业;推广节水技术。

[备课札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