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论语十二章第二课时

合集下载

论语12章(2)

论语12章(2)
《论语》十二章(第二课时)
时间:月日主备人:曹亮平
个性化修改
1、课前预习
熟读全文。关注重点字词句。
2、师生研讨
根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小组内合作研讨,概括每一章所讲的内容。
第1章:第一句讲学习方法。第二句将学习乐趣。第三句讲为人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不断温习,(知识)方能牢固,学习之乐;志同道合的人远道而来,切磋促进,人生之乐;自求长进,不怨他人,提高修养。
五、教学后记:
第2章:讨论思想品德修养。朱熹认为,重在为学。“传”指受之于师,“习”则熟之于己,而“忠”“信”为“传习”之本。由此可见古代治学之人非常重视思德修养。
第3章:讲的是不同年龄阶段修身做人的一些做法。
第4章:讨论学习方法,说明了温习旧知识的重要性。
第5章: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学习与思考想结合,方能所得。
第10章:告诉我们时光飞快流逝,我们要学会珍惜时间。
第1章:用国家的帅将与一个人的志向做对比,说明立下大的志向,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12章:一个人,要有大志,还要善于思考,才能有较大的收获。
三、小结
试背全文,比比看谁背得最准确。背诵过程中要注意停顿,不抢不拖,不加字,不吞字。
四、课后预习:试按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品德修养将课文中的句子进行分类。
第6章:讨论思想道德修养,颜回清平乐道的高尚品质。
第7章:讲正确的学习态度。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类似的毛病。要虚心求教,取长补短,弥补不足。
第8章:讲的是在平淡的生活中,应乐在其中,不羡慕、不贫图不义之财。
第9章:讲的是要学习别人好的地方,借鉴别人不好的地方,修正自己的缺点。

第二课时《论语》十二章

 第二课时《论语》十二章

文本探究
【思考3】研读第三章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
活动一:解释红字词语并翻译句子 ①朝、夕: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 ②闻道:知道、懂得真理 释义:早晨得知真理,要我当晚死去,都可以。
课堂检测: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解词错误的一项是( )
A:敏于事而慎于言 敏:勤勉
B:就有道而正焉 就:靠近
安贫 乐道
⑤有道:有才艺或者有道德的人
释义: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 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了。
知识点检测
【思考2】研读第二章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
活动一:解释红字词语并翻译句子 ①而:表假设,如果 ②如礼何:怎样对待礼呢? 释义: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会怎样对待礼制呢?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 会如何对待乐制呢? 主要内容:从礼乐制度的角度出发,点明“仁”的核心价值地位。 孔子认为仁是礼、乐的基础,礼、乐是仁的表现,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 割。
从“文”与“质”在君子成才过程中的辩证关系的角度出 发,点明文质不可以相胜,就是指它们要均衡,哪个都不
能够过多。君子就是要做到“文”与“质”的平衡。
2.分析本章说理的特点。
明确清晰,言简意赅。
文本探究
【思考7】研读第七章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 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活动一:解释红字词语并翻译句子 ①士:读书人。 ②弘毅: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弘,广大。毅,坚强,刚毅。 ③已:停止。 释义: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 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 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 吗?

初中语文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 12 《论语》十二章(第二课时)教学课件(共35张PPT)

初中语文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 12 《论语》十二章(第二课时)教学课件(共35张PPT)

➢传不习乎(动词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温故而知新(故,形容词作名词,学过的知识,旧知识;新,形容 词作名词,新的理解和体会)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饭疏食,饮水(名词作动词,吃)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文言 知识
特殊句式
省略句: ①可以为师矣。“以”后面省略代词“之” ②其不善者而改之。句首省略动词“择” 判断句: ①贤哉,回也! ②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文言 知识
成语归纳
➢ 不亦乐乎 ➢ 三省吾身 ➢ 三十而立 ➢ 温故知新 ➢ 不舍昼夜
➢ 三人行,必有我师 ➢ 择善而从 ➢ 逝者如斯 ➢ 匹夫不可夺其志
课堂
检测
1.下列加横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A.不愠(yùn) 不亦说乎(yuè)
不学则殆(dài)
B.论语(lùn) 不思则罔(wǎng) 三省吾身(xǐng)
《论语》十二章
练习 导入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D )
A.孔子,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道家学派创始人。现存《论语》是记录 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著作。 B.《论语》,儒家经典著作,宋代把它与《礼记》《中庸》《孟子》合称为 “四书”。 C.我们可从《<论语>十二章》中获得“温故知新”“学思结合”“精益求精” 等启示。 D.年龄有许多别称,如三十岁叫“而立”,四十岁叫“不惑”,六十岁叫 “耳顺”。
文本 探究 结合第9章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
原因。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这是可供学习的地方。每个人也都 有自己的短处,这是值得自省的地方。对别人的长处,要加 以学习并保持;对别人的短处,要加以警惕并戒除。这样, 无论别人好与坏,对自己都有益处,所以说“三人行,必有 我师焉”。

高二【语文(统编版)】《论语》十二章(第二课时)-课件

高二【语文(统编版)】《论语》十二章(第二课时)-课件
群,指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论语》之例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 虽多,亦奚以为?”(《子路》) ☆子谓伯鱼曰:“女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 《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阳货》)
★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 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 名。”(《阳货》)
(《礼记·孔子闲居》)
小结
《毛诗》序云:“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 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经:常道,用作动词,意为使归于正道。
《诗经》能教化民风民俗,敦厚人伦秩序,有利道德修 养。《诗》教实质为仁教,是借《诗》触发对仁的觉悟, 以自觉完善君子人格。
中庸的美学原则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学习任务二
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泰伯》)
翻译:孔子说:“鼓舞善心,激发道德意识在于学《诗》; 端正行为,使人卓然自立就要学礼;陶冶人的性情,养成 完美人格在于学乐。”
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⑵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 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 之名。”(《阳货》)
翻译:孔子以四项内容来教导学生:先代典籍、道德行事、忠诚、守信。
⑵ 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 其所。” (《子罕》)
翻译:孔子说:“我从卫国返回到鲁国以后,乐才得到整理,雅乐和 颂乐各自安排到了合适的位置。”
学习任务一
1.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⑶ 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 《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 艺。……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 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2024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2 《论语》十二章教学课件ppt

2024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2 《论语》十二章教学课件ppt

精读细研
12 《论语》十二章
1.第一章叙述了什么内容?
第一章主要谈学习的方法和做人要有修养。“时习” 是学习方法;“有朋自远方来”是学习乐趣;“人不知而 不愠”是为人态度。
2.你如何理解“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
“学”是一个认识的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 要想掌握更多的知识,必须把“学”与“习”统一起来。 学了知识,时常去复习它,这是愉快的事。
广泛。 坚定。
仁德。
⑫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孔子的弟子。
恳切。
(《子张》)
【译文】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 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 中了。”
第二课时
12 《论语》十二章
上节课我们解决了课文中的字词,疏通了 文意,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探究课文内容,探 讨《论语》给我们讲述的为人处世的道理。
3.我们从这一章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道德修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循序渐进。
整体感知
12 《论语》十二章
形容词用作名词,指 温习,复习。 新的理解和体会。
④子曰:“温 故而知新,可以 为师矣。” (《为政》)
形容词用作名词, 凭借。 做。 学过的知识。
【译文】孔子说:“在温习学过的知识时,能有新的理解 与体会,(这样的人)就可以做老师了。”
改进学习方法,学习为人处世之道。(素养)
知识备查
12 《论语》十二章
作者介绍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 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 始人,被尊称为“圣人”。晚年致力于教 育,整理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 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使其成 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论语》十二章(第二课时)

《论语》十二章(第二课时)
照打卡。
感谢聆听!
讲兴趣对于学问和事业的重要性。
第九章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 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古:表示多
今:表示确数
一定
在其中 他们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
学习
走路
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好的方面,优点
译文: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 的老师。选择他好的方面来学习(看到)他不好的地方, (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也具有的缺点。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fú),不舍昼夜。”
本章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比喻;用流水日夜不停、一去不返比喻时间的飞逝,指明时间 的宝贵。
学习态度
1.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第六章)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第七 章)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 者而改之。(第九章) 4.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第十章)
第十章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fú), 不舍昼夜。”
河流
代词,这,指河水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fú),不
指流逝的时光
语气词,表感叹
舍昼夜。”
舍弃
译文: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 日夜不停”。
时光的流逝,劝人要珍惜时间。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fú),不舍昼夜。”
本章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赞扬颜回乐于学习、安于贫困的品质。
第七章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 不如乐之者。”
代词,指学 问和事业
喜爱 爱好 代词:……的人
以……为快 乐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孔子说:“懂得学问和事业的人比不上喜爱学问和 事业的人,喜好学问和事业的人比不上以学问和事业为快 乐的人。”

12论语十二章第二课时

12论语十二章第二课时

12论语十二章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翻译了前六章“论语”,这节课,请同学们继续学习翻译后六章“论语”。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对知识的学习感兴趣,就会变被动为主动,以学习为乐事,既能提高学习的效率,还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学到的才能够灵活地运用。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讨论思想品德修养。

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

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同时还提出,不符合道的富贵荣华,坚决不予接受,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浮云一般。

这种思想深深影响了古代的知识分子,也为一般老百姓所接受。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讲正确的学习态度,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类似的毛病。

要虚心求教,取长补短,改正不足。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时光如流水,一去不可返。

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讨论思想品德修养。

一个人应该坚定信念,矢志不渝。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孔子思想体系中“仁”这一重要概念的内涵是极为丰富的,有内在的如何达到“仁”的境界,有外在的如何实现“仁”的方式方法;小到个人整体人格的培养,大到治理国家的理想社会行为,是一个具有深刻内涵,包括个体及群体生活在内的思想和行为各方面的理想人格修养体系。

内容小结:(1)谈学习方法的: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谈学习态度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吾日三省吾身;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3)谈品德修养的:不改其乐;匹夫不可夺志也;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仁在其中。

归纳课文中出现的成语:不亦乐乎;温故知新;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乐在其中;择善而从;逝者如斯;博学笃志;切问近思。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第二课时教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品析《论语》中有关“孝”的语句,引导学生感知《论语》中“孝”,体会“孝”的思想内涵,明确现实生活中如何做到孝。

2.归纳、总结“孝”的阅读方法,并将这种方法迁移到《论语》其他的主题阅读中。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通过诵读、品析《论语》中有关“孝”的语句,引导学生感知《论语》中“孝”,体会“孝”的思想内涵。

2.明确现实生活中如何做到孝。

教学难点:归纳、总结“孝”的阅读方法,并将这种方法迁移到《论语》其他的主题阅读中。

三、教学策略本课主要采用调查法、朗读法、赏读评议法等教学方法,此外与学生生活、社会热点相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对文本的初步感知。

2.自主学习遇到困难时,通过小组合作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加以解决,教师在点拨过程中加以学法指导。

3.在课文解读中设置好问题角度和梯度,激发学生多向思维。

引导鼓励学生大胆交流提出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4.学生通过本节课的读法指导迁移到《论语》其他主题其他章节的阅读中,让学生可以读整本书。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定主题──聚焦式阅读导语:上次作业大家阅读了《论语》“为政”“学而”两章中有关“孝”的内容,而且同学们有个有趣的发现。

任务一:读透文字,读出发现。

1.展示班级学生的发现。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人)。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弟子规》: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三字经》首孝悌次见闻阅读这三段文字,你还有哪些发现?预设:(1)这三句话都差不多。

(2)都在开篇提到了“孝”。

(3)都强调了第一要紧的事情就是“孝”。

【设计意图】通过三段文字的阅读,让学生认识到“孝”的重要。

点拨:《弟子规》《三字经》《论语》都是给什么人看的?【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点拨认识到:孝要从小做起。

《论语十二章》第二课时

《论语十二章》第二课时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4、一个人总有被误解的时候,正确的态度应是
人不知而不愠
.
5、我快步上前,伸出双臂,拥抱来自青岛的朋友,二千多年前的
孔夫子不是说过吗: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宋开国丞相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结合所学的《论语》十则,
说说你的理解。
❖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精通《论语》就可以治理 天下。这句话道出了《论语》在修身、治国 方面的作用。
代词,学问
❖ 子曰:“知 之
……的人 喜欢、爱好
者∕不如 好之者,
以……为乐趣 名词意动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说:“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 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 以学习为乐的人。”
课文探究
❖ 本章阐述了学习态度:以学习为快乐
❖ 这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 ❖ 顶真 ❖ 讲学习的三个层次:知、好、乐,层层推
课文探究
❖ 本章讲人的道德修养
几个 走路 一定
选择
顺承
❖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
在其中 跟从、学习
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好的方面, 优点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 我的老师的人。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看到他 不好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课文探究
品质高尚
❖ 子曰:“ 贤 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
忍受
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
乐趣
哉,回也!”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 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清苦, 颜回却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 啊!”

统编七语上 12 《论语》十二章【第二课时】

统编七语上 12 《论语》十二章【第二课时】

积余学子,后生可畏,血气方刚、文质彬彬!须知任重 道远,岁不我与,一定要当仁不让、发愤忘食、学而不厌、 择善而从、见贤思齐;万不可华而不实、患得患失、怨天尤 人!一定要努力做到精益求精、有始有终,这样我们的人生 才能心安理得、尽善尽美!浩瀚《论语》,博大精深;研读 《论语》,不亦乐乎!
有的同学说,他解读的是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可以用一个 小故事解读:有一个人家两个儿子分家产,父亲有个匾上有 “学问”二字,儿子便把它锯开,一人拿一个字回去。各自按 照匾上的字来做,一个拼命地学,一个拼命努力学习,也要开动脑筋问。
孔子确实是一个善于学习的人,有记载:孔子学无常师, 相传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这个故事还可 以用来解读那一条呢?
还有同学认为这两章都写了追求。前者是孔子的深情赞叹,后者是孔子的自 述心志。这两章都描写生动,情趣盎然,表现了高尚的节操,高洁的品性。这两 章都写了“乐”。坦然的心境,表现了开阔的心胸,表现了内心的强大。
言寡尤(过错),行寡悔
有个孩子在家中经常乱发脾气,他的爸爸受不了了,就把他领到篱笆 边对他说:“以后你每发一次脾气,我就在篱笆上钉一根钉子。”一天下 来孩子发现钉了一大堆的钉子,自己都不好意思了,觉得要克制。爸爸又 对他说:“以后你能一天不发脾气,就拔掉一根钉子。”这个孩子真的就 努力地克制自己,终于有一天,这一天的到来多不容易呀,终于那一天, 孩子高兴地对爸爸说:“钉子都拔光了!”但是爸爸指着篱笆上的洞对孩 子说:“你每发一次脾气就好像在亲人的心上戳了一个洞,虽然可以道歉, 但洞却永远留下了。
有的同学说我想用论语中的其他一个句子来解读这一则, 小学里我们背过:“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和这里 的“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差不多。
《论语》是两千多年前的典籍,你觉得学习它 有怎样的意义?

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论语十二章的内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孔子的思想,了解其对于人际关系、道德修养等方面的观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思辨和分析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论语十二章,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提高其人际交往和社会责任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论语十二章的核心思想,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量和分析。

2. 教学难点:匡助学生将论语十二章的思想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思辨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材:论语十二章相关内容的教材或者课件。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3. 学生课前作业:要求学生预习论语十二章的内容,并准备相关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或者展示相关图片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论语十二章的概要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概念讲解(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论语十二章的背景和内容,重点解释其中涉及的关键概念,如仁、义、礼等,匡助学生建立起对这些概念的初步理解。

3. 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一个小组选择一段论语十二章的内容进行深入讨论。

每一个小组选出一位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

教师引导学生就所选内容进行思量和探讨,匡助他们理解其中的道理和思想。

4. 教师讲解与示范(15分钟)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对其中的重点问题进行讲解和解答,同时通过案例分析等方式,向学生展示如何将论语十二章的思想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5. 学生展示与分享(10分钟)学生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小组的讨论结果,并分享他们在讨论过程中的思量和感悟。

其他同学可以提问或者进行补充说明。

6. 拓展延伸(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量论语十二章的思想对于现代社会的意义,并与学生一起探讨如何将这些思想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促使学生对于道德修养和人际关系等问题有更深入的思量。

《〈论语〉十二章》 第二课时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论语〉十二章》 第二课时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论语〉十二章》第二课时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解读各则语录并进行分类,了解孔子和儒家思想。

2.积累文中出现的成语。

3.联系实际,体会课文丰富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孔子和儒家思想。

教学难点:联系实际,体会课文丰富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

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二、讨论探究1.文章分别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明确: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个人修养;珍惜时间。

2.文章论述学习方法时强调什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明确:强调独立思考与复习。

如“学而不思则罔"“温故而知新”。

3. “温故"与“知新”是并列的两件事吗?明确:“温故而知新"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

这说明孔子认为只能记诵一些知识,是不能当别人的老师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学过的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

可见,“温故"和”知新“并非并列的两件事,关键在于要“知新",这就需要独立思考了。

4.本文是儒家修身之言,讲的是学习与做人的道理。

请任选一章,谈谈对你的启示。

示例:“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三省"说了两个方面,一是对人,一是修己。

对人要诚信,诚信是人格光明的表现,不欺人也不欺己。

替人谋事要尽心,尽心才能不苟且,不敷衍,这是为人的基本德性。

修己不能只是一时一事,要贯穿整个人生,要时时温习学过的知识,求取新知识。

在生活中要做到“三省”,才能不断进步。

三、拓展延伸1.文中有不少我们沿用至今的成语,你能找出来吗?明确:温故知新择善而从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三人行,必有我师2.出自本课的名言警句类①用于学习态度:三人行必有我师②用于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③用于思想修养:人不知而不愠三人行必有我师④用于思想方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⑤用于日常生活: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3.你还知道哪些出自《论语》的名言警句吗?示例: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十二章第二课时

《论语》十二章第二课时

(二)积累成语 找出本课中出现的成语并解释。 【交流点拨】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择善而从:采纳正确的建议或选择好的方法、好的制度加以实 行。 三人行,必有我师:几个人在一起,其中必定有可以作为我的 老师的人。
逝者如斯: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 箪食瓢饮: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匹夫不可夺志:虽是平民也不可强迫他放弃主张。 富贵浮云:不义而富贵,对于我就像浮云一样。比喻把金钱、 地位看得很轻。
(三)各抒己见 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你怎么看待“箪食瓢饮”?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流点拨】生甲:颜回的这种治学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在这么艰 苦的条件下,还能够保持乐观的心态,真是不容易,所以说,能吃苦是成 功的必要条件。 生乙:我从颜回身上看到了他的那种高洁的学者风范。他不会因为物 质条件的简陋,而放弃自己的追求和梦想,不会转而投身于追名逐利的大 潮中,最终也不会迷失自我。 生丙:我并不完全赞同二位的意见。我觉得没有必要完全摒弃优厚的 物质条件,利用好它为我们的学习创造更好的条件,不也很好吗?
第三单元
11 《论语》十二章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解决了课文中的字词,疏通了文意,这节课我们将 进一步探究课文内容,探讨《论语》给我们讲述的为人处世的道理。 二、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这十二章《论语》分别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请分别找 出相应的句子。 【交流点拨】分别讲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品德修养三方面 的内容。
(3)品德修养: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 亦君子乎?(宽以待人) ②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 友交而不信乎?(忠实守信) ③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 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顺心而为) ④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 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安贫乐道) ⑤饭疏食, 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安贫乐道) ⑥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坚守志向) ⑦博 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博学仁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户中学课堂教案
学科年级七年级课题论语十二章第二课时
主备人复备人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1、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2、掌握关于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的名言警句。

3、理解掌握文中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文言虚词。

4、领悟《<论语>十二章》的深刻含义,体会孔子所倡导的“为学之道”。

重点能熟练背诵、默写全文
难点理解、运用其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培养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

教学流程
初备复备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导航
教学过程
课前学生自主学习《<论语>十二章》学案2
第一阶段:(学情诊断,小组长汇报学生背诵情况。


1、导入:
上节课我们从《<论语>十二章》学到了很多学习态度、学
习方法和修身做人方面的知识。

这十二章的语言都很简练,
但却蕴含着非常深刻的道理,学习后,每个人都会受益匪浅。

此外,《论语》是处成语最多的文化典籍,我们就更不能小视
对这篇课文的挖掘。

接下来,我们就继续学习它。

2、准确翻译句子。

(抽查学生,检验学情)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3、找出文中通假字。

(1)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4、找出文中的古今异义。

(合作探究)
(1)有朋自远方来。

朋,古义:志同道合的人;今义:朋友。

(2)不亦君子乎。

君子,古义:道德上有修养的人;今义:对人的敬称。

(3)五日三省吾身。

三,古义:泛指次数;今义:二加一所得的数目。

(4)择其善者而从之。

从,古义:跟从,学习;今义:从前。

5、一词多义。

(1)时:学而时习之(时常、按时)元芳时年七岁(当时)(2)志:吾十有五而志于学(立志)匹夫不可夺志也(志向)6、文言虚词。

(1)而,择其善者而从之(表顺承)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
(2)为,为人谋而不忠乎(替)可以为师矣(作为)
(3)其,回也不改其乐(代词,这)择其善者而从之(代词,其中)
3、检查课文的背诵情况。

第二阶段: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试按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品德修养将课文中的句子进行分类。

1、学习方法:
(1)学而时习之。

(2)温故而知新。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2、学习态度: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品德修养: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吾日三省乎吾身。

(3)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4、延伸成语。

箪食瓢饮(区别箪食壶浆)、川流不息、逝者如斯、
不舍昼夜、博学笃志、切问近思等等。

第三阶段:合作探究
通过本文的学习,你能就本篇课文的写作特点及对后世的影响,谈一点自己的看法吗?
1、写作特点:
(1)语言简洁、含蓄隽永。

语录体是《论语》文体的基本特征,它或是记录孔子的只言片语,或是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的对话,都比较短小简约,还没有构成单篇的、形式完整的篇章,但意思的表达却不乏一定的深度,值得推敲斟酌学习。

(2)《论语》的文学色彩在于表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形象、性格。

寥寥数语中,蕴含着一个为人师者的胸襟、风范,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一个师者的拳拳育人之心。

2、影响:
《论语》这种在对话中说理的形式,言近旨远、词约义丰的
说理,形象隽永的语言,使它成为先秦说理文主要的形态。

第四阶段:作业要求
(1)完成课后习题第4题。

(2)背诵并默写《论语》十二
章。

教学反思
板书
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