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土地利用管理1-3节

合集下载

第六章 自然资源-土地资源

第六章 自然资源-土地资源

内蒙中部农牧交错带及草原区 河西走廊及阿拉善高原区 3 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区 1 2 4
蒙陕宁长城沿线旱作农业区
点击图中数字出现相应内容
大海子在干涸
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百年的树林死亡
二月春风似剪刀?尖刀?
风啸啸沙龙舞!大漠漫漫归何处?
背井离乡
沙进人退
我国荒漠化现状
第二节、土地荒漠化
造成土壤荒漠化的因素
1、自然因素 ①干旱程度;②全球气候变化;③地质因素 2、人为因素 ①水资源的过渡开采; ②生态环境的恶化; ③滥垦、滥牧、滥伐。
荒漠化(desertification)的危害
发 展 态 势 严 峻 , 扩 展 速 度 快
总体而言,我国荒漠化有不断扩展与加重趋势,如 内蒙古自治区 1983 年退化草地面积为 2 133.7 × 104 hm2 ,而 1995 年时退化草地已发展到 3 869.9 × 104 hm2 ,作为我国荒漠化主体的风蚀荒漠化土地, 50 年代 到 70 年代平均扩展速度是 1 560 km2.a-1 , 70 年代中期 至 80 年代中期平均扩展 2 100 km2.a-1 ,至 90 年代中期 扩展速度平均达 2 460 km2.a-1 ,约相当于我国一个中等 县的土地面积。 据预测仅我国北方风蚀荒漠化所涉及的 212 个县(市、 旗)的风蚀荒漠化程度,将会由目前的 154 个轻度、 35 个中度、 23 个重度,发展到本世纪初的 76 个轻度、 88 个中度、 48 个重度,预计将有 96 个县(市、旗)的风 蚀荒漠化程度升级。
04、05、06 年我国分别 发生19、19、18 次大的沙尘 暴 宁夏地区是古西夏国的范围,塔里木河流域是楼 兰古国的地域,大约在 1500 年前还是魏晋农垦 之地,但现在上述古文明已从地图上消失了。 从近代时间看, 1961 年新疆生产建兵团 32 团开 垦的土地,至 1976 才 15 年时间,已被高 1 - 1.5m的新月形沙丘所覆盖。。

第6章 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环境效应

第6章 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环境效应
森林的大规模砍伐和破坏,导致地表无固土植被,
土壤有机物质大量流失,土壤微生物减少,破坏土 壤质地,同时地表水分蒸发加快,二氧化碳吸收减 少,影响水循环和大气循环,最终导致水土流失、 大气变暖、沙尘暴等生态环境问题,从而降低了森 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
9 公共管理学院 刘成武
2017/6/26
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环境效应
土地利用格局在不同尺度上对生态系统的结构与
功能产生很大的影响。
21 公共管理学院 刘成武
2017/6/26
22
公共管理学院 刘成武
2017/6/26
四、土地利用格局与环境质量的改变
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之间存在复杂的、非线性
的动态反馈关系。
一方面,土地利用是生态环境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因子。
另一方面,生态环境为土地利用提供养料支撑,同时又对
第六章 资源开发利用的 生态环境效应
第一节 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环境效应 第二节 资源开发与全球变化
1
公共管理学院 刘成武
2017/6/26
第一节 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环境效应
资源开发利用一方面促进了人类经济和社会的不断
发展;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一、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环境效应
水资源是人类及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必不可少的物
公共管理学院 刘成武
2017/6/26
1、生态调节功能 减弱或消失 2、引发土地资源 生态问题 3、碳“汇”与 “源 ”变化
……
10
公共管理学院 刘成武
2017/6/26
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环境效应
11
公共管理学院 刘成武
2017/6/26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环境效应

6、第六章 土地潜力评价

6、第六章    土地潜力评价

第六章土地潜力评价土地潜力是土地用于一定方式或在使用一定管理实践方面的潜在能力,它是土地要素相互作用所表现出来的潜在生产能力。

土地潜力评价是对土地固有生产力的评价,是一种一般目的的、定性的和综合的大农业评价,是从气候、土壤等主要环境因素和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作用表现出来的综合特征来评价,反映土地生物生产力的高低和土地的潜在生产力。

土地潜力评价可分为两种:即土地生产潜力和土地利用潜力。

土地生产潜力是按照生物产量与土地资源要素的相关原理,根据气候、土壤等因素估算出土地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生产多少生物量。

土地利用潜力是按照现有的土地特性和组成要素,判断土地利用方向和集约程度。

土地潜力评价又称土地潜力分类,指依据土地的自然性质及其对土地某种持久能力的限制程度,对土地在该种利用方面的潜在能力进行等级划分。

第一节土地生产潜力评价土地生产潜力评价,是对土地固有的潜在生产力的评价,即评价土地所具有的生物或经济潜在产量。

评价方法:经验法,调查法,统计模型,机理模型一、土地生产潜力评价的主要模型1、迈阿密模型——根据年平均温度和降水量来估算生物生产量,计算公式是:Y=3000/(1+e1.315-0.119t)Y=3000/(1-e-0.00064p)式中,Y为生物生产量(g/(m2.a);t为年均温度(0C);p为年降水量(mm);e为自然对数的底。

结果取两个公式的较小值。

2、桑斯维特纪念模型(蒙特利尔模型)——根据蒸散量计算生物生产量的一种方法。

3、格思纳-莱斯模型——根据生物光合作用季节的日数(生长期的长度)来计算生物生产量4、瓦赫宁根模型——指通过模拟作物的光合、呼吸作用,叶和根生长量等因子的日变化以及碳水化合物的变化过程,模拟在水分和营养充足条件下的作物光温生产力。

该模型是20世纪60年代荷兰瓦赫宁根大学提出的一种植物生产力的动态模拟模型。

该模型的计算步骤一般分五步:第一步:计算标准作物干物质产量(Y0)第二步:按气候影响进行订正第三步:作物种类订正(K)第四步:温度订正(CT)由于作物自身消耗掉总能量的40%,所以在总生长期实际包天温度平均值条件下的作物净产量可用作物各自的温度订正系数进行修正。

土地利用与规划教学大纲

土地利用与规划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情况课程名称土地利用与规划课程总学时42课程学分5课程分类专业教育课适用专业土地资源管理先修课程土地资源学、土地调查与评价、土地管理学等课程内容简介土地利用规划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专业教育课程,也是土壤学、资源环境管理等专业的重要骨干课程。

本课程系统地阐述了土地利用以及土地规划发展历史、现状、研究实践的进展和发展趋势。

重点讲授土地规划的基础理论;从土地规划思想发展的角度,介绍了土地规划的哲学观以及自然-空间一人类社会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规划思想。

分别选取代表性规划内容,介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的规划模式、规划内容和编制方法。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性结合非常紧密的课程,配合课程讲授,安排了大量的实验、实习内容。

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讲授部分第一章第一节课程简介第二节什么是土地利用第四节土地利用规划要做什么第五节如何学习土地利用与规划第二章土地与土地利用*第一节土地及其特征*土地的概念土地的特征*第二节土地利用与控制**土地利用及其发展与土地利用相关的几个概念土地利用控制*第三节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的概念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和内容土地利用规划的体系土地利用规划的类型第三章土地利用系统*第一节土地利用系统描述*土地利用系统土地利用系统的特性*第二节土地利用过程生态过程(二)实验、实习部分本地典型土地利用类型调查目的:在学习相关内容后,通过该实践,学生能更好地关注土地利用的现实状况。

内容:通过直接观察,区分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选择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典型样本;总结、描述其用地特征,并拍照。

要求:同学们在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过程中,找到符合下列要求的土地利用类型,描述其特征,拍摄照片,并填写下表。

至少要完成8种类型。

本地典型土地利用系统描述目的:在学习相关内容后,通过本次实践,使同学们能更好地关注土地利用系统。

内容:通过直接观察,找出当地典型的土地利用类型;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上的资本情况;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上的劳动情况;总结、描述其特征,分析其构成要素;要求:同学们在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过程中,找出本地典型的土地利用类型,并根据土地利用系统的构成,描述其特征,分析其构成要素。

第六章-农业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PPT课件

第六章-农业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PPT课件

33
土地保护案例
.·农学院 2021年4月8日
34
案例之一 破坏耕地建砖窑被治罪
【案情介绍】 2003年2月,某县平南镇村民杨某在其居住村筹建砖厂,
在未经有关部门正式批准的情况下,私自与农户签订租用 土地合同,非法占用耕地 0.55 公顷,并进行平整场 地, 挖基搭棚等,造成大量耕地被毁坏。 【案情介绍】 2003年2月,某县平南镇村民杨某在其居住村筹建砖厂, 在未经有关部门正式批准的情况下,私自与农户签订租用 土地合同,非法占用耕地 0.55 公顷,并进行平整场 地, 挖基搭棚等,造成大量耕地被毁坏。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2020年4月26日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度?根据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关于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作为政府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的一项内容并由上级人民政府监督实施的规定各级政府应当建立以基本农田保护和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为主要内容的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每年进行考核
.·农学院 2021年4月8日
26
.·农学院 2021年4月8日
27
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度
根据《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关于“县级 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基本农田保 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作 为政府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的一项内容, 并由上级人民政府监督实施”的规定,各 级政府应当建立以基本农田保护和耕地总 量动态平衡为主要内容的耕地保护目标责 任制,每年进行考核。
地。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
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对耕地
实行特殊保护。”
.·农学院 2021年4月8日
16
农用地转用审批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四条规定: ➢ “建设占用土地,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应当办理农

第6章-土地适宜性评价

第6章-土地适宜性评价

适宜性级 高度适宜(S1)
中等适宜(S2)
勉强适宜(S3) 暂时不适宜(N1) 永久不适宜(N2)
适宜性亚级
S2水分限制(S2m) S2通气限制(S2o) S2养分限制(S2n)
S2侵蚀限制(S2e)
… …
N1水分限制(N1m) N1侵蚀限制(N1e) …
适宜性单元
… … …
S2e侵蚀1(S2e-1) S2e侵蚀2(S2e-2) …
如果受两种同等程度的限制性因素作用,可同 时列出,如S3me。
注:在高度适宜级(S1)土地几乎不受任何限制, 所以不存在亚级之分;永久不适宜级(N2)也不再 续分亚级。
4.土地适宜性单元:是亚级的再细分。
表示亚级范围内,限制性因素的空间 变异,亚级内所有的单元具有一级水平的 相同适宜性程度和亚级相似限制性种类。 单元与单元之间的生产特点、经营条件和 管理要求,有细微差别(也可以说是限制 性细节的差别)。
不适宜纲(N):
①暂时不适宜级(N1)——土地受到的严重限 制在将来是可以克服或改造的,但在目前的技术 水平下不能改变这种限制性。
②永久不适宜级(N2)——土地限制性十分严 重,目前和将来都难以克服。
3.土地适宜性亚级:反映限制因素的种类,如土壤水 分不足,土壤侵蚀危险等。用小写字母表示,如:
S2m——表示受水份限制中度适宜级土地 S2o ——表示受土壤通气性限制中度适宜级土地 S3e——表示受侵蚀因素限制的勉强适宜级土地 N1m ——表示水分缺乏使得土地暂时不适宜
宜牧土地
Ⅰ等地:水土条件好,产草量高,草质好,易于建成基本牧场。
Ⅱ等地:产草量低,草质较差或草场轻度退化,水土条件尚好,易于恢复。
Ⅲ等地:产草量低,草质差,草场退化,需大力改造。

基本农田保护规划

基本农田保护规划

土地整理
深化、细化与完 善,实现手段
遵循的依据
土地利用 总体规划
与可持续发展
土地整理集中了社会、经济、自然、人文在内的可持续 动态因素,是土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的内在动力机制。
第二节 土地整理的范畴
一、土地整理的范畴
土 地 整 理 范 畴
市地整理 农地整理
当前我国土地
整理所涉及的主要是 农地整理
市地整理 是指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在既定的城市 空间范围内,对城市居民点、工矿、交通等建设用地 的利用方式、结构和土地使用权属进行调整,消除对 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起制约和限制作用的因素,盘活 存量土地,提高现有建设用地综合效益,达到控制建 设占用土地,尤其是控制占用耕地的目的 。
日本:土地整治和整备 台湾:土地重划
韩国:土地调整
名称虽不同,但土地整理的内容基本相同,其中以德国、 荷兰的土地整理最具代表性。
我国土地整理的发展态势
90年代至今土地整理的目标: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 求,增加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态环 境。
2000年全国启动编制土地开发整理规划。 2001年首批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正式启动。 行政推动为主,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程度低。 土地整理产业化发展。
S粮=(M1+M2)/F
式中:S粮:应保护的粮田面积(hm2 ) M1:规划末期本县粮食需求量(kg) M2:国家商品粮任务(kg) F:规划期内平均单位面积产量(kg/ hm2 )
② 应保护棉、麻、油及其他用地(如科研地等):根据国家或上级下达 的计划和指标确定。
③ 常年蔬菜地面积(hm2):按下式计算:
第二节 基本农田保护的方针和原则
一、基本农田保护的方针

土地分等定级第六章

土地分等定级第六章

CADASTRAL MANAGEMENT
3.定级因素权重的确定
(1)城镇土地定级因素权重确定原则

因素权重是反映某一因素对土地质量或土地级别影响程度的一种相对 性指标。权重值是因素之间相互比较而得到的一种重要性顺序排列, 因素影响大,权重值高;因素影响小,权重值低;因素对土地质量的 影响程度与因素权重成正比。权重确定原则为: ①各因素重要性顺序和权重值范围:根据用地类型可分别参照表6-3、 6-4、6-5和表6-6来选用。无特殊需要,不得随意打乱表中前两位因素原 有的重要性顺序。
CADASTRAL MANAGEMENT
(二)定级单元划分


土地定级单元是评定土地级别的基本空间单 位,是内部特性和区位条件相对均一的地块。 土地定级单元划分方法主要有主要因素分值 重叠法、主要因素判定法、网格法和均质地 域法,各种方法都有各自的适用条件和特点。 目前而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土地定级 工作多借助于基于GIS技术开发的城镇土地定 级信息系统来完成,在该系统中,网格法的 应用较为广泛。下面简单介绍各种单元划分 方法。


CADASTRAL MANAGEMENT
(二)区位理论

土地区位既是影响地租、地价最重要的因素, 实际上它也是划分土地级别的重要因素。
由于土地区位条件的差异而对土地的社会经 济效果产生不同的影响,导致了级差地租的 形成。


可以根据土地区位条件造成的区位空间差异, 划分出土地质量等级。
CADASTRAL MANAGEMENT
(二)土地分等定级的基本情况

1982年我国实行城镇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土地使用从无偿、无 期限、无流动转变为土地有偿、有期限使用,土地使用权可以

珠海市土地管理条例

珠海市土地管理条例

珠海市土地管理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珠海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1998.03.12•【字号】•【施行日期】1998.07.01•【效力等级】经济特区所在市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珠海市土地管理条例(1998年3月12日珠海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本市土地资源和土地资产的管理,贯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根据国家有关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土地(含山林地和河、海滩涂)管理,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市人民政府(以下简称市政府)对土地管理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征用、统一开发、统一出让、统一管理。

第四条市规划国土管理委员会是市政府为加强城市规划和土地管理设立的领导决策审批机构,本市土地使用权出让、划拨和出租实行由市规划国土管理委员会集体决策及审批的原则。

第五条本市通过实施有偿使用土地制度,回收市政府投入的土地开发(即“七通一平”:道路、供水、排水(洪)、排污、电力、电讯、煤气管道)及全局的基础设施、征地补偿、围垦造地的成本金(以下简称成本金),形成投入、回收、再投入、再回收的机制,逐步走向循环的道路。

第六条土地利用实行科学、合理、高效、节约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第七条市政府规划国土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市规划国土主管部门)具体负责本条例的组织实施。

市计划、城建、环保、水利、农业、海洋与水产、公安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协同规划国土主管部门做好土地开发、围垦造地的管理工作。

第二章土地的统一规划第八条本条例所称土地统一规划,是指市规划国土主管部门组织编制和实施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基本农田保护、滩涂开发利用、沙石土资源开发和山体保护利用等专项规划,并以此为依据编制和实施土地开发利用的中长期计划和年度计划,建立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规划和计划管理体系。

土地评价课件--土地评价与规划模型

土地评价课件--土地评价与规划模型

归类法:
它是针对一定土地利用方式的潜力大小或 适宜性及适宜程度,以定性方式将评价结 构表示成不同类别等级,
例如:美国农业部的土地潜力分类和联合国 粮农组织的土地适宜性分类。
数值法,或称参数法:
原理:选出决定土地生产能力的诸要素,根据这 些要素的特点定出评价标准,并对某种土地利 用方式的潜力或适宜性求得不同的指数,然后 对各项指数进行数字运算得出总指数,借此对 土地作出等级评定。
研究对象
土地
土地的概念; 具体工作针对不同的子集,首先界定工作对象。
土地适宜性评价,农用地分等,城镇土地定级 估价,城镇土地分等与基准地价平衡等
影响因素和体系
自然 社会 经济 技术
影响土地等级、价格的因素,可按照因素与土地的关系及影响范 围分为
一般因素 区域因素 个别因素
(一)一般因素 一般因素是指影响土地等级价格的一般、普遍、共同的因素。 1.行政因素 行政因素主要是指国家政策对土地等级价格的干预。 影响等级地价的行政因素有: 土地制度、住房制度、城市规划、地价政策、税收政策、交通管 制和行政隶属变更等。
定量评价
概念:是通过土地组成要素的度量指标和特定土地 利用类型对土地性状要求的比较,来确定土地的 质量等级。
优点:是“量”的概念非常明确,也便于对评价出 的土地质量进行对比。
缺点:主要是土地组成要素的度量指标与土地质量 等级的对应关系在确定上或多或少带有主观性, 而且也难以考虑诸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综合效 应;定量评价一般不能提供不同生产形式之间比 较。
土地分等定级
城镇分等定级 农用地分等定级
土地地价体系
基准地价 标定地价 交易底价或交易评估价 成交地价 地价之间关系

6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

6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

1.8(x1+x2+x3+x4+x6)+89x5≤352400
人口灰区间35--36万人,它的设置主要依据规划中的 人口预测结果,其下限为田阳县95计划及2010规划控 制指标,指标偏紧。上限的设置是考虑如果计划生育 控制不严,妇女总和生育率达到1.6时,人口增长的预 测值。人口是影响土地利用结构的主要因素,人口数 量的变化决定了未来各类土地的需求量。
实例:田阳县土地利用结构优化
运用灰色线性规划方法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建摸过程 中,约束方程和目标函数出现非线性时,将其转化成 线性来解决。 1、变量设置 以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为基础,根据田阳土地资源的特 点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共设11个变量见表1
2、约束条件 包括13个方面,23个约束条件。为了保证规划的动态性, 约束系数aij 和约束常数bi采用灰色GM(1,1)模型预测 并结合定性分析,得到其白化值,再进行求解 (1)土地总面积约束 各类用地面积之和应等于土地总面积 x1+x2+x3+x4+x5+x6+x7+x8+x9+x10+x11=238730.8(公顷) (2)人口总量约束 农用地和城镇用地承载的人口应控制在2010年规划人口之 内。 M1∑Xj+M2∑XK≤P 式中M1——农用地的平均预测密度M2 ---城镇用地的平均 预测密度 Xj -——农用地类型 XK——城镇用地 P— —县域规划总人口
第六章 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
第一节 土地资源配置和土地利用结构
一、土地资源配置的概念
1、土地资源配置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按照一定比例 将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实行组合和再组合,生产和提供各种 产品和服务,以满足社会需求的经济社会活动。 2、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是指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和公共产品 的土地,在市场价格机制和政府行政干预共同作用下,流 向效率最优的领域,从而做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实现 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黄冈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年)(征求意见稿)

黄冈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年)(征求意见稿)

黄冈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年)(征求意见稿)日期:2009-10-29 9:06:15黄冈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年)(征求意见稿)黄冈市国土资源局二〇〇九年三月前言《黄冈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以下简称现行规划)于1999年编制完成并实施。

该规划实施以来,在切实保护耕地、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增强依法用地意识、保障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随着黄冈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黄冈市社会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的实施,现行规划逐渐表现出规划目标过于单一、个别县市区建设用地指标不足、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不合理等问题,已经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客观要求,迫切需要对现行规划进行修编。

根据《湖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年)》及《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湖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要控制指标分解方案的通知》(鄂土资发[2008]107号文)对我市土地利用的相关控制指标,结合我市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利用的总体要求,坚持以严格保护耕地为前提、以严格控制建设用地为重点、以节约集约用地为核心的基本原则,编制《黄冈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年)》。

大纲主要明确了规划期间全市土地利用目标、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及土地利用重大工程,提出了操作性较强的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目录第一章规划背景 1第一节黄冈市概况 1第二节土地利用现状条件 2第三节社会经济发展要求 3第四节土地利用趋势分析 3第二章规划总则 5第一节指导思想 5第二节规划原则 5第三节规划期限 6第四节规划范围 6第三章土地利用规划目标7第一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7第二节土地利用规划目标8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11第一节适度调整总体结构11第二节合理调整农用地结构11第三节统筹建设用地结构12第四节优化城乡用地结构13第五章土地利用综合分区14第一节城镇体系格局14第二节农业产业格局14第三节生态安全格局15第四节土地利用分区调控16第五节县级土地利用调控20第六章土地利用重点任务23第一节保护和合理利用农用地23第二节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25第三节统筹安排城乡建设用地26第四节协调安排生态环境用地28第七章土地利用重大工程30第一节交通运输工程30第二节水利设施工程30第三节能源建设工程32第四节重大土地整理工程32第八章中心城区规划方案34第一节规划目标34第二节用地规模34第三节规划布局34第四节发展方向34第五节扩展边界35第九章规划实施管理措施36第一节法律措施36第二节行政措施36第三节经济措施37第四节技术措施37第五节社会措施38附表39第一章规划背景第一节黄冈市概况黄冈市位于湖北省东部,大别山南麓,长江中游北岸。

土地资源管理主要课程

土地资源管理主要课程

土地资源管理主要课程
土地资源管理是一个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综合性课程,主要涵
盖以下内容:
1. 土地资源概论,介绍土地资源的概念、分类、特征、分布和
利用现状,以及土地资源管理的基本原则和目标。

2. 土地利用规划,包括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
用结构调整规划等内容,重点介绍土地利用规划的原理、方法和实
施过程。

3. 土地资源评价,介绍土地资源评价的理论基础、技术方法和
应用,包括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质量评价、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
等内容。

4. 土地资源保护与管理,主要包括土地资源保护政策、土地利
用权制度、土地整治与复垦、土地环境保护等内容,重点介绍土地
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管理措施。

5. 土地经济与政策,介绍土地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以及相关的土地政策、土地法律法规和土地市场运行机制。

6. 土地信息系统,介绍土地资源管理中的信息采集、处理、分
析和应用技术,包括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等内容。

7. 土地资源管理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探讨土地资源
管理中的问题、挑战和解决方案,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土地资源管理主要课程涵盖了土地资源概论、土地
利用规划、土地资源评价、土地资源保护与管理、土地经济与政策、土地信息系统和土地资源管理案例分析等内容,旨在培养学生对土
地资源的综合管理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海南经济特区土地管理条例(1999年修订)

海南经济特区土地管理条例(1999年修订)

海南经济特区土地管理条例(1999年修订)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海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1999.09.24•【字号】•【施行日期】1994.07.18•【效力等级】经济特区所在市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已被修订•【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海南经济特区土地管理条例(1994年6月24日海南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1999年9月24日海南省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土地管理,保护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海南经济特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国有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法出让、划拨、租赁、转让、承包、抵押和继承。

集体所有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法出让、转让或者承包用于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生产,也可以依法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兴办企业,或者与他人联合举办企业,用于非农业建设。

集体所有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法抵押、继承。

第三条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对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实行占补平衡,对生态公益林地实行特殊保护。

第四条省、市、县、自治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土地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

省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设立土地管理派出机构,实行垂直管理,负责农垦企事业单位使用的国有划拨土地的管理工作,其派出机构的职责由省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确定。

市、县、自治县土地行政管理部门可以在市辖区或者乡镇设立土地管理派出机构,实行垂直管理,负责市辖区或者乡镇的土地管理工作。

第二章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和土地登记第五条实行土地登记发证制度。

经依法登记的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及他项权受法律保护。

本条例所称土地他项权利,是指土地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以外的土地权利,包括抵押权、承租权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需要登记的其他土地权利。

第六条省、市、县、自治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乡地政、地籍的统一管理工作。

岳西县毛尖山乡土地利用

岳西县毛尖山乡土地利用

岳西县毛尖山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报批稿)岳西县毛尖山乡人民政府二〇一二年六月目录第一章前言 (1)第一节毛尖山乡概况 (1)第二节目的 (1)第三节编制依据 (2)第四节任务 (2)第五节规划期限 (2)第六节规划范围 (2)第二章土地利用现状 (3)第一节土地利用现状 (3)第二节土地利用的特点 (3)第三节土地利用的主要问题 (4)第三章规划目标 (5)第一节规划目标 (5)第二节土地利用调控指标 (5)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 (6)第一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6)第二节土地利用布局调整 (7)第五章主要用地安排 (9)第一节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 (9)第二节城镇和农村居民点用地控制 (10)第三节基础设施建设用地保障 (10)第四节土地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11)第五节农村土地整治 (12)第六章土地用途分区 (13)第一节土地用途区 (13)第二节建设用地管制分区 (15)第七章村土地利用控制 (18)第一节各村耕地及基本农田控制 (18)第二节建设用地控制 (18)第三节实施管理 (18)第八章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19)第一节法律措施 (19)第二节行政措施 (20)第三节技术措施 (20)第九章附则 (22)附表表1 毛尖山乡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表2 毛尖山乡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情况表表3 毛尖山乡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控制表表4 毛尖山乡土地整治规划表表5 毛尖山乡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表表6 毛尖山乡土地用途分区面积统计表第一章前言为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这一基本国策,促进土地管理、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增强人们的土地国策意识,加快推动本区域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结合毛尖山乡土地利用现状和经济发展特点,特编制《岳西县毛尖山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以下简称《规划》)。

第一节毛尖山乡概况毛尖山乡位于岳西县东部边陲,介于东经116°22′~116°27′,北纬30°47′~30°56′之间,东与潜山县槎水镇接壤,南与响肠镇相接,西与天堂镇、温泉镇相衔,北与石关乡毗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环境。
生态经济基本特征
时间性
指资源利用在时间维上的持续性。当代人应该主动采取“财富转移 ”的政策,为后代人留下宽松的生存空间,让他们同我们一样拥有均等的发展机会。
空间性
指资源利用在空间维上的持续性。区域的资源开发利用和区域 发展丌应损害其他区域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并要求区域间农业资源环境共享和共建。
养殖水面利用管理
养殖水面利用的特点: 利用的综合性 利用的不稳定性 养殖水面利用管理: 对水面开展综合调 查 同意规划、合理布 局、综合利用 加强水面保护和统 一管理
农用地保护的重点
保持耕地总量相对稳定 保持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 改善耕地质量,提高耕地生产能力 提高耕地利用集约度,改变粗放的用地模式
根据近代地租实体——超额利润形成的原因和条件不同, 地租可分为级差地租、绝对地租和垄断地租。
级差地租
级差地租:利用生产条件较好的土地所得 到的超额利润。
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土地面积的有限性 和土地的经营垄断。 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是优越的自然条件。
绝对地租
绝对地租指由于土地所有权的垄断,任 何一块土地,即使最劣等地,也绝对必 须支付的地租。
(四)土地利用的原则
生态平衡原则 最大经济效果原则 (1)当取得等量的劳动成果时,劳动消耗越少, 经济效果越大 (2)当耗费等量劳动时,劳动成果越大,经济 效果越大 (3)在劳动消耗与劳动成果均为变量的条件下, 当消耗的增量小于成果的增量时,则经济效果 上升,相反则经济效果下降 节约原则
土地资源安全及有效供给的内涵
土地资源保障的充裕度,反映土地资源供给与需
求之间的平衡状况;
土地资源保障的稳定性,即土地资源供给来源的 多样性或多元性; 土地资源保障的均衡性,即土地资源供给在地区、 部门、人均之间的均衡。
2、土地利用管理的目标 通过土地利用管理,确保土地持续利用,提 高土地利用的生态、经济、社会综合效益。
第六章 土地利用管理
第一节 土地利用与土地利用管理 第二节 农用地保护 第三节 引导建设用地有序扩展
第四节 保护、协调生态环境
第五节 实施土地利用管理的主要手段
第一节 土地利用与土地利用管理
一、土地利用概述
(一)概念
土地利用是指人类通过一定的行为,以土地为劳动对象,利用土地的 特征,来满足自身需要的过程。土地利用可以是一项生产性活动,如种植作 物、栽培树木、养殖牲畜,也可以是一项非生产性活动,如建筑住宅、修建 公园等。
土地利用是土地的利用方式、利用程度和利用 效果的总称。
其中:
土地开发利用程度是人类利用自然资源能力和利用土地状况的一种反映。 它可以从如下多种指标加以反映: 1.土地利用率
已利用土地面积 100 % 土地总面积
耕地面积 2.垦殖指数,又称 土地垦殖率 100 % 土地垦殖率 土地总面积
土地管理依据区位理论可以解决以下问题: 确定土地资源在各用途、各部门之间的分配;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制定合理用地的政策和规划; 确定土地的质量等级; 确定不同位置地段的差额税率。
(四)生态经济学理论
生态经济:
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运用生态经济学 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挖掘一 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潜力,发展一些经济发达、生态 高效的产业,建设体制合理、社会和谐的文化以及
效率性
指资源利用在效率维上的高效性,即“低耗、高效”的资源利用方式。
生态经济基本功能
社会
经济
自然
复合生 态系统
即包括物质代谢关系,能量转换关系及信息反馈关系,又包括结 构、功能和过程的关系,具有生产、生活、供给、接纳、控制和 缓冲功能 。
第二节
农用地保护
农用地是指用于农业生产的土 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 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 农用地是土地资源的重要组成 部分,是农业的基础。没有农 用地就没有农业。 农用地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最 基本条件。 对土地利用实施管理,首先要 管理好农用地。
二、土地利用管理的概念和内容
(一)土地利用管理的概念 土地利用管理是国家按照预定的目标和土
地系统运行的自然、经济规律,对土地的开
发、利用、整治和保护所进行的计划、组织、
控制等工作的总称。
土地开发 指通过对土地投入活劳动和物化劳动,一方面将难利用的土地改变为可利 用的土地,如开荒、土地复垦等; 另一方面是对已利用土地进行再开发, 以提高土地的集约利用程度,如提高容积率。 土地整治 指通过生物、工程措施,克服土地原有的某些缺陷,改善土地的质量,以提 高其利用潜力,如土地平整、改良盐碱地等。 土地保护 指为防止土地乱占滥用和防治土地退化、破坏、污染而采取的各种保护措施, 以使土地能够永续利用。
林地利用管理
林地利用的特点
林地指生长乔木、竹 类、灌木、沿海红树 林等林木的土地。
林地利用的特点是: 利用周期长 森林是一种可再生资源 对自然条件要求不严,利用方式较粗放 多为综合性利用
林地利用管理
因地制宜地扩大森林覆盖面积 加强对森林的预防 和扑救工作 (2)加强森林病虫害的防治 (3)禁止毁林开荒和毁林采 石、采砂、采土以及其他毁林 行为 (4)设置自然保护区
1986-1998年,全国耕地净减数达到7000多万亩,年均约600 万亩。
改革方向:土地统一管理,土地管理的主要权力 上收到国家和省级政府,主要包括土地利用总体规 划的编制审批权、农地转用批准权和土地征用权, 实际上是农地转为建设用地的总量控制权。收权后, 大大加强了国家和省级政府对土地的用途管制,为 严格保护耕地创下了新的体制基础。
改革背景及原因:1986年的改革使市、县政府享有土地的
收益权和处置权,而国家和省级政府的权力受到严重削弱。
1997年, 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开展土地大
清查显示:1997年全国非农建设用地为 202 万多公顷,其中 102.44万公顷来源于耕地,而依法批准的仅占总面积的75%;
闲置土地达11.65万公顷,其中54%为耕地。
地价理论
土地价格的概念:土地价格是资本化的地租。 土地价格=地租/利息率
土地价格的形成特点和影响因素
1.土地价格中通常不包括生产成本因素 2.土地价格通常只受需求单方面的影响 3.土地的未来价值比现值高
土地价格形成 的主要特点
4.土地价格较难确定,且不可能规格化
(三)区位理论
区位
区位指社会、经济活动在空间上分布的位置。
7.容积率
8.土地利用集约度
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投放劳动力、资金、技术等的数 量,是反映土地利用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三)土地利用的影响因素
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主要指气候、地形地貌、土 壤、水文、地质条件等,它们制约着人们对土地的利 用。
社会经济因素主要指社会制度、 政策,城市化、土地所处位置、交通条件,成本、效 益、土地利用现状等。 人们的知识水平、科学技术水平, 对土地利用的整体性、长远性的认识,都会给土地利 用带来深远的影响
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土地所有权的垄断以及 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的相互分离。 绝对地租=农产品价值-农产品社会生产价格
垄断地租
如果说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是正常形式的
地租,垄断地租则是特殊形式的地租。
垄断地租指因垄断了某些自然条件特别有利
的土地,在该土地上能生产稀有的土特产品,这 些产品能提供一个垄断价格,从而带来了一个相 当大的超额利润,这些超额利润,因土地所有权 的存在而转化为垄断地租。
2004年后,国家土地实行省级以下垂直管理。 改革背景:统计显示,1996 年我国共有耕地 19.5亿亩,到2002年底减少为18.89亿亩,平均每 年减少1000 余万亩。 原因:地方土地管理部门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 隶属于地方政府,对本级政府违法问题缺乏制约 机制,难以保证土地执法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地 方政府成为土地违法的主体。
社会经济因素
人的文化素质
改革背景:上世纪80年代初耕地急剧减少:平均每年减 少 700 多万亩,1985年当年则减少了1500多万亩!
1986年8月——国家土地管理局,全国构建从国家到省(区、市)、 市(地)、县(市)、乡(镇)五级土地管理机构,把土地 管理的主要权力交给了市、县政府。市、县政府享有土地的 收益权和处置权
1.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制度; 2.建立建设用地计划管理制 度; 3.建立建设用地审批管理制度,各级政府部门确定 建设项目用地数量、质量和位置,控制占用耕地;(建设 用地分级管理,限额审批,县有审批权) 4.建立了土地开 发复垦管理制度
1998年4月——成立国土资源部。整合了国家土地管理局、 地质矿产部、国家海洋局、国家测绘局实现包括土地在内的 自然资源的集中统一管理,从体制上确立国家统一管理的模 式。
3.水面利用率
水面利用率
已利用水面面积 100 水面总面积
4.耕地复种指数, 指每年实际播种使用的面积与已开发为耕 又称耕地利用率 地面积总量的白分比
5.草原载畜量
草原载畜量
放养各类牲畜头数 2 草原面积( km )
6.建筑密度
指在一定用地范围内,所有建筑物的基底面积与用 地面积之比 指一定地块范围内,建筑物的总建筑面积与整个地 块(或建筑用地)面积之比
总报酬、平均报酬和边际报酬
平均报酬是指生产资料投入量与相应产品量 之比用公式表示为: 边际报酬指每增加一个单位变动资源投入量 所引起的产量增加数量,用公式表示为:
(二)马克思的地租、地价理论
地租理论 地租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 上的实现形式,并且以土地的 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为条件。 地租是土地所有者出租他的土 地每年获得的定额收入。一切 地租都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一)土地肥力和土地报酬原理
土地肥力原理:土地肥力是指土地提供 或协调植物生长发育所需水分、养分、空 气、光能和热量的能力。肥力是农业土地 的本质属性和质量标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