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农业企业土地资源管理
第八章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有机农业的主要思想:第一自然是重要的资本,不应与自然对立而使自 身陷入困境,应当关心资源有限的问题,注重物质循环利用;第二土壤 是一种生命体,土壤质量影响到农业的长远效益;第三应实行人培土、 土培苗,而不是人培苗的原则;第四奉行生态系统多样化原则,这是取 得生物和环境稳定的重要因素;第五增强独立自主能力;第六非物质广 义。 有机农业的主要方法有:第一轮作制;第二耕作方法;第三维持土壤肥 力;第四控制病虫草害
二、农业的历史发展阶段与现代农业发展思潮
是在经历刀耕火种的人与自然的掠夺与被掠夺 关系后,又一次人与自然的大结合。
2、传统农业
我国的传统农业当之无愧地是有机农业的典范,这种传统有机农业一方 面注重精耕细作;另一方面充分用地,积极养地,用养结合,“地力常 新” 近几十年,以传统农业为主要形式的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急剧上升,为了 解决生活需求问题,农业资源承受了很大的压力。土地利用职权强度加 大,耕地扩充到不宜耕作的坡地和草场,大量森林资源被砍伐,不少草 原由于过度放牧而退化等。 为了提高土地生产力和劳动生产力,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传统农业逐 步引入更多的工业辅助能。但当工业辅助能投入增加一定程度时,投能 效果会明显降低。同时,也会产生一些环境问题,如化学元素肥料污染 等。
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持系统及其建设
农业环境与资源支持系统维护与培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恢复与重建已退化的农业环境,控制环境污染,实施废弃物的资源化 利用和农业清洁生产工程,创造健康的农村生态环境 2、加强基本农田建设和基本农田保护,改造中低产田,提高农业生产力 3、保护农业生物多样性,建立农业种质与遗传基因资源库 4、防治水土流失,实施“沃土工程”提高土地生产力 5、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农业
《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学》教学大纲
《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学》教学大纲课程内容简介:系统阐述农业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反映农业企业经营管理科学的发展趋势,介绍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
全书共计十五章,主要内容有:导论、农业经营制度与经营组织、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农业公司组织与管理、农业企业经营战略决策、农业企业产品决策与投资决策、农业企业要素管理、农业企业生产组织与管理、食品安全与农业企业产品质量控制、农业企业环境管理、农业企业营销管理、农业企业财务管理、农业企业国际化经营以及发达国家农业企业经营管理简介等。
使用教材:王钊主编:《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学》,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2004年课时安排:总共42学时第一章导论(课堂教学/3学时)第二章农业经营制度与经营组织(课堂教学/4学时)第三章农业合作经济组织(课堂教学/3学时)第四章农业产业化组织与运行(课堂教学/3学时)第五章农业公司组织与管理(课堂教学/3学时)第六章农业企业经营战略决策(课堂教学/3学时)第七章农业企业产品决策与投资决策(课堂教学/3学时)第八章农业企业要素管理(实践调查/3学时)第九章农业企业生产组织与管理(实践教学/4学时)第十章食品安全与农业企业产品质量控制(课堂教学/2学时)第十一章农业企业环境管理(课堂教学/2学时)第十二章农业企业营销管理(课堂教学/2学时)第十三章农业企业财务管理(实践调查/3学时)第十四章农业企业国际化经营(案例讨论/2学时)第十五章发达国家农业企业经营管理简介(课堂教学/2学时)第一章导论教学目标:理解农业的属性和特征;明确农业企业经营管理的内涵;把握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与研究方法。
教学重点:农业的属性和特征;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学难点:农业企业经营管理的内涵教学内容:第一节农业的属性第二节农业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概念第三节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学研究的对象、任务、内容与方法思考题:1.农业产业的属性与特征?2.如何理解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3.什么是农业企业?农业企业具有哪些特征?参考书目:1. 李成贵.中国农业政策——理论框架与应用分析.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2. 马克思.资本论.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3.朱道华.农业经济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第二章农业经营制度与经营组织教学目标:理解农业经营制度、农业经营组织的内涵;了解农业经营制度、农业经营组织的变迁历程;掌握农业基本经营制度。
农业资源公司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公司管理,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保障公司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各部门和岗位。
第三条本制度遵循以下原则:1. 法规原则: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
2. 效率原则: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公司各项业务顺利开展。
3. 节约原则:合理利用农业资源,降低生产成本。
4. 诚信原则:诚实守信,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四条公司设立农业资源部,负责农业资源的规划、开发、管理和利用。
第五条农业资源部职责:1. 负责制定农业资源开发计划,并组织实施。
2. 负责农业资源的调查、评估和监测。
3. 负责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4. 负责农业资源项目的申报、审批和实施。
5. 负责农业资源保护与生态建设。
第三章农业资源规划与开发第六条农业资源部应结合公司发展战略,制定农业资源开发规划。
第七条农业资源开发规划应包括以下内容:1. 开发目标:明确农业资源开发的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
2. 开发方向:确定农业资源开发的主要方向和重点领域。
3. 开发重点:明确农业资源开发的关键项目和关键技术。
4. 开发措施:制定农业资源开发的保障措施和政策措施。
第八条农业资源部应定期对农业资源进行调查、评估和监测,确保资源开发利用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第四章农业资源管理与利用第九条农业资源部应建立健全农业资源管理制度,确保资源开发利用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第十条农业资源管理制度应包括以下内容:1. 资源管理职责:明确各部门和岗位在农业资源管理中的职责。
2. 资源审批流程:规范农业资源审批流程,确保审批过程的公开、公平、公正。
3. 资源使用规范:明确农业资源使用规范,确保资源合理利用。
4. 资源回收利用:建立农业资源回收利用机制,提高资源利用率。
第十一条农业资源部应加强对农业资源项目的监管,确保项目实施符合规划要求和法律法规。
第五章农业资源保护与生态建设第十二条农业资源部应积极参与农业资源保护与生态建设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2012年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2012年修正)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日期】2012.12.28•【文号】主席令第74号•【施行日期】2013.01.01•【效力等级】法律•【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1993年7月2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2002年12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修订根据2009年8月27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关于修改部分法律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12年1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第三章农业生产第四章农产品流通与加工第五章粮食安全第六章农业投入与支持保护第七章农业科技与农业教育第八章农业资源与农业环境保护第九章农民权益保护第十章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一章执法监督第十二章法律责任第十三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巩固和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业生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维护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合法权益,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农业,是指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产业,包括与其直接相关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本法所称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业企业和其他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
第三条国家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目标是:建立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确保农产品供应和质量,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生活改善的需求,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缩小城乡差别和区域差别,建设富裕、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逐步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
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教案
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教案第一章: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概述1.1 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意义1.2 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内容1.3 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目标1.4 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基本原则第二章:农业企业组织与管理2.1 农业企业的类型与特点2.2 农业企业的组织结构2.3 农业企业的管理职能与方法2.4 农业企业的经营策略第三章:农业生产计划与决策3.1 农业生产计划的意义与作用3.2 农业生产计划的编制方法3.3 农业生产计划的执行与调整3.4 农业生产决策的方法与技巧第四章:农业生产要素管理4.1 土地资源的管理与利用4.2 资金的管理与筹集4.3 劳动力的管理与培训4.4 农业技术的选择与推广第五章:农业产品营销与管理5.1 农业产品市场分析5.2 农业产品营销策略5.3 农业产品品牌建设与管理5.4 农业产品的储存与运输管理第六章:农业成本核算与财务管理6.1 农业成本的概念与分类6.2 农业成本核算的方法6.3 农业成本控制与降低策略6.4 农业财务管理的原则与方法第七章:农业项目管理与评价7.1 农业项目的类型与特点7.2 农业项目管理的流程与方法7.3 农业项目的评价指标与体系7.4 农业项目的风险管理与决策第八章:农业法律法规与政策8.1 农业法律法规体系概述8.2 农业生产经营的法律规定8.3 农业政策对生产经营的影响8.4 农业生产经营者的法律权益与责任第九章: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绿色管理9.1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原则9.2 农业绿色生产技术与管理9.3 农业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9.4 农业循环经济与发展模式第十章:农业生产经营案例分析10.1 农业生产经营成功案例分析10.2 农业生产经营失败案例分析10.3 农业生产经营创新案例分析10.4 农业生产经营策略的实践与启示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概述难点解析:对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深层含义的理解,及其与农业发展、农村经济的关系。
二、农业企业组织与管理难点解析:农业企业组织结构的优化,以及经营策略的创新与实施。
《土地资源管理》课件
政府对不同类型土地的用途进行明确规定和限制,以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 生态环境的保护。
土地税收与金融
土地税收
政府通过征收土地税的方式调节土地资源的利用,包括耕地 占用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等。
土地金融
以土地为抵押或担保进行的金融活动,包括农村信用合作社 、农业发展银行等机构的业务活动。
土地征收与补偿
土地征收
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将集体所有的土地转变为国有土地,并对 被征收土地的集体和个人进行补偿。
土地补偿
对被征收土地的集体和个人进行的经济补偿,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 青苗补偿费等。
土地规划与用途管制
土地规划
政府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和治理进行的统筹规划,包括土地利用总体 规划、城市规划和村庄规划等。
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在依法进行补偿的条件下,将集体所有土地及其上权利移转为国家所有的行为。
城市更新
对城市中某一衰落的区域进行拆迁、改造、投资和建设,以全新的城市功能替换功能性衰败的物质空间,使之重 新发展和繁荣。
土地规划与区域发展
土地规划
根据国家或地区发展计划,在全面评价土地资源和合理布局的前提下,以土地利用现状为基础,制定 一个时期的土地利用目标,并分区落实的措施体系。
未利用地是土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未来发展的重要后备资源。
未利用地的开发和利用需要充分考虑其生态价值和环境影响,遵循保护优先、科学 开发的原则。
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是指为了保护自然 环境和自然资源,通过法律手 段将某些特定的区域划定为保 护区域。
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 、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手段, 也是开展科学研究和生态旅游 的重要场所。
土地资源管理知识点
土地资源管理知识点一、土地资源概述土地资源是指地球表面上具有农田、草地、水域等自然属性的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土地资源的管理工作是指对土地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利用、保护和整治,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
二、土地资源管理的目的1. 保障粮食安全:合理管理土地资源,增加农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提高粮食产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2. 促进经济发展: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发展农业、工业、建设等行业,促进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3. 维护生态平衡:合理规划和管理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平衡的维护和恢复。
4. 保障农民权益:保护耕地、草地等农民的土地权益,维护土地承包经营权,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三、土地资源管理的原则1. 有序开发:根据土地资源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开发计划,避免盲目开发导致的土地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2. 保护优先:优先保护农田、水源地、湿地等重要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生态安全。
3. 综合治理:综合考虑土地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经济效益等因素,采取综合治理手段,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 法制管理:建立健全土地资源管理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土地资源管理的法制化和规范化。
四、土地资源管理的关键技术1. 土地利用规划: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合理布局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土地资源配置。
2. 土地整治与治理:通过农田水利工程、造林绿化、水土保持等措施,改善土地质量,提高土地生产力。
3. 土地变更管理:合理引导土地用途变更,控制城市扩张对农田的占用,保障耕地用地安全。
4. 土地承包经营管理:严格落实土地承包经营制度,保障农民土地权益,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五、土地资源管理的重点工作1. 加强土地资源调查监测,掌握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利用状况,及时掌握土地资源变化情况。
2. 加强土地资源保护,建立土地资源保护机制,保护和修复退化土地,减少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等问题。
《农业法》解读
《《农业法》》解读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自1993年7月2日颁布至今,共进行了1次修订(2002年12月28)和2次修改(2009年8月27日和2012年12月28日)。
现行的《农业法》于2013年1月1日正式实施生效,共有13章,分为总则、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农业生产、农产品流通与加工、粮食安全、农业投入与支持保护、农业科技与农业教育、农业资源与农业环境保护、农民权益保护、农村经济发展、执法监督、法律责任和附则,共计99条。
下面对各章内容简单解读,重点解读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农业生产、农业投入与支持保护、农业科技与教育、农民权益保护几个章节。
第一章总则1-9条为总则,总则明确了《农业法》立法的目的和基本原则,确立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
我国《农业法》立法目的,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巩固和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
第二,统筹考虑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第三,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奋斗。
农业,是指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产业,即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的统称。
本章第三条明确指出国家把农业发展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进一步确立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
第二章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本章包括10-14条,对农业生产经营体制进行了法律规定,确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法律地位,明确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组织原则、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模式和作用、农产品行业协会的法律地位和职责。
从本章还可以看出,国家鼓励农民成立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
本法所称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业企业和其他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
”为了深入贯彻中央一号文件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精神,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
《农业法》解读
《《农业法》》解读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自1993年7月2日颁布至今,共进行了1次修订(2002年12月28)和2次修改(2009年8月27日和2012年12月28日)。
现行的《农业法》于2013年1月1日正式实施生效,共有13章,分为总则、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农业生产、农产品流通与加工、粮食安全、农业投入与支持保护、农业科技与农业教育、农业资源与农业环境保护、农民权益保护、农村经济发展、执法监督、法律责任和附则,共计99条。
下面对各章内容简单解读,重点解读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农业生产、农业投入与支持保护、农业科技与教育、农民权益保护几个章节。
第一章总则1-9条为总则,总则明确了《农业法》立法的目的和基本原则,确立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
我国《农业法》立法目的,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巩固和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
第二,统筹考虑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第三,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奋斗。
农业,是指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产业,即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的统称。
本章第三条明确指出国家把农业发展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进一步确立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
第二章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本章包括10-14条,对农业生产经营体制进行了法律规定,确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法律地位,明确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组织原则、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模式和作用、农产品行业协会的法律地位和职责。
从本章还可以看出,国家鼓励农民成立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
本法所称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业企业和其他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
”为了深入贯彻中央一号文件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精神,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
第八章 农业企业与农业产业化经营
第八章农业企业与农业产业化经营一、略二、思考题简述农业产业化经营主要模式及其内涵。
答:农业产业化的主要经营模式(一)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型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型是指以农产品加工、冷藏、运销企业为龙头,围绕某项主导产品或优势产业,形成“产加销一体化”的农业产业化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是以农产品生产、副产品加工或运销龙头企业为主导,通过股份合作、合同契约等多种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户从事专业生产,将农业生产部门、加工部门、销售部门联结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实施“产加销一体化”经营。
“公司+农户”是当前该类型的主要形式。
具体又可以分为:1.公司与农民签订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合同契约,甚至其他生产资料购销、技术服务等合同,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订单农业”具体来说,龙头企业和农户以合同形式规定各自的权力和义务,农户按照合同规定的时间、标准、数量交售农产品,企业按照合同规定的条款提供农资,收购、加工、销售农产品。
因此,龙头企业和农户的关系既是买卖关系,又是契约关系。
这使得“公司+农户”这种形式能够通过有法律效力的契约关系在市场经济下迅速发展。
2. 企业与农户一体化(1)企业以反租倒包的土地流转方式获得农民的土地,由企业对土地进行统一种植管理,使农民成为企业的员工,在农业生产环节应用先进的种植理念及农业技术,这样,农民可以同时获得土地租金和产品销售两种收入,而且可以通过参与现代农业生产改变传统的小农思想。
(2)农户以土地、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量化入股企业,有效利用弃耕抛荒的土地,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的经营模式。
这样可以由企业直接与市场对话,有利于降低农资购买成本;在耕种、收割等生产环节上通过大机械化作业,降低劳动强度及用工成本;也可以根据农产品特性开展深加工项目,二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吸收农民就近择业,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
(二)专业市场带动型专业市场带动型是指通过培育农产品市场,特别是专业批发市场,然后以专业批发市场为纽带,借助合同或其他配套服务体系与广大农户形成稳定的上下游关系,带动区域主导产业发展的一体化经营模式。
《农业经济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农业经济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Agricultural Economic and Management一、课程基本信息(一)知识目标:系统地了解农业经济管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及相关农业经济管理知识。
(二)能力目标:具备农业经济管理学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认真分析农业经济管理历史,深入研究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经济管理面临的各种现实问题,努力探索农业经济管理发展规律。
(三)素质目标:具有创新精神,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和一定的科研能力,成为从事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三、基本要求(一)了解农业经济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用这些原理与方法分析和解决农业经济管理发展中的现实问题。
(二)理解农业经济学与农业经济管理学的关系以及农村社会成员内部的关系。
(三)掌握农业经济形成、发展、变迁的规律以及农业经济和整个农村社会良性运行协调发展的内在机理,为农村社会协调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4学时第一节农业的起源与演进1学时知识点:1.农业的概念与内涵2. 中国原始农业的形成3. 中国农业历史发展的五个阶段第二节中国古代传统农业管理思想与实践0.5学时知识点:1.中国古代农业管理思想2.中国传统农业管理的特点3.古代传统农业的管理实践第三节中国近代农业经济0.5学时知识点: 1.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生产关系对农业发展的桎梏2.现代农业的萌芽与乡村建设实验第四节社会主义农业经济1学时知识点: 1. 土地改革2. 农业合作化3. 农村人民公社化4.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5. 农业经济大发展第五节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0.5学时知识点: 1. 农业的本质与特点2.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3. 农业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关系第六节农业经济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0.5学时知识点: 1. 农业经济管理学的性质2. 农业经济管理学的研究对象3. 农业经济管理学的研究任务4. 农业经济管理学的研究方法本章小结:本章介绍了农业的起源与演进,重点讲解了中国古代传统农业管理思想与实践,在此基础上阐述中国近代农业经济概况。
农业企业生产管理制度(4篇)
农业企业生产管理制度是指为了规范和有效管理农业生产流程,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
以下是一个典型的农业企业生产管理制度的内容:1. 农业生产计划制定:制定年度、季度和月度的农业生产计划,确定各项农业生产目标和任务,并进行细化和分解。
2. 农业生产资源调配:对农业生产所需的土地、劳动力、农机具、种子、化肥、农药等资源进行调配和管理,确保充足和合理利用。
3. 农业生产流程管理:按照农业生产计划和流程,进行土地准备、种植、施肥、浇水、病虫害防治、收割和储存等各个环节的管理。
4. 农业生产技术指导:提供农业生产技术支持和指导,包括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措施、合理施肥和浇水等技术要点,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
5. 农产品质量管理:建立农产品质量监测和检测机制,对农产品进行质量检验和评估,并制定质量标准和处理措施,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6. 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农业生产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识别和控制,确保农业生产过程的安全性。
7. 生产成本控制:建立成本核算制度,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成本进行核算和控制,提高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
8. 数据统计与分析:建立数据统计和分析机制,及时收集和分析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数据,以便进行决策和优化管理。
9. 员工培训和考核:对农业生产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其专业水平和管理能力,确保农业生产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以上是一个典型的农业企业生产管理制度的内容,具体的制度内容和层级可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农业企业生产管理制度(二)农业企业生产管理制度一、总则1.为有效管理和规范农业企业生产活动,制定本制度。
2.本制度适用于农业企业所有生产环节和生产部门。
3.生产管理部门负责执行本制度并监督实施。
二、生产计划制定1.生产计划部门根据市场需求、资源状况和企业发展目标,编制年度、季度和月度生产计划。
2.生产计划部门与生产部门密切合作,确保生产计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农场公司土地管理制度范文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农场公司土地资源管理,规范土地使用行为,保障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公司所有土地资源的管理和使用,包括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等。
第三条公司土地管理遵循以下原则:1. 合法、合规原则:依法取得土地,合法使用土地。
2. 节约、集约原则:合理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3. 保护、恢复原则:保护土地资源,恢复土地生态环境。
4. 公平、公开原则:土地管理公开透明,确保公平合理。
第二章土地管理机构与职责第四条公司设立土地管理部门,负责公司土地资源的规划、管理、保护和开发利用等工作。
第五条土地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1. 负责编制和实施公司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保土地利用符合国家、地方和行业政策。
2. 负责土地权属调查、登记和变更登记工作,确保土地权属清晰。
3. 负责土地用途管制,确保土地利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4. 负责土地征收、征用、拆迁和补偿工作,确保土地征收征用合法、合理。
5. 负责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等工作,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6. 负责土地保护,防止土地资源破坏和污染。
7. 负责土地市场管理,维护土地市场秩序。
8. 负责土地法律法规的宣传、培训和咨询工作。
第三章土地使用权管理第六条公司土地使用权取得方式包括出让、租赁、划拨等。
第七条土地使用权出让、租赁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 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2. 依法、合规原则。
3. 节约、集约原则。
第八条土地使用权出让、租赁合同应当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包括土地用途、使用年限、租金或出让金、违约责任等。
第四章土地保护与利用第九条公司应加强对土地的保护,防止土地资源破坏和污染。
第十条土地利用应当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
第十一条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 综合利用原则。
2. 效益最大化原则。
3. 可持续发展原则。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实施情况的报告(2024年)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实施情况的报告(2024年)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执法检查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执法检查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执法检查组•【公布日期】2024.09.10•【分类】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报告正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实施情况的报告——2024年9月10日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武维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党的二十大作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为建设农业强国指明了方向。
全国人大常委会今年开展农业法执法检查,是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依法助力农业强国建设的实际行动,目的是发挥人大职能作用,推动各地各部门落实法律责任,加快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确保党中央关于农业强国建设的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按照执法检查工作安排,执法检查组由洛桑江村、雪克来提·扎克尔副委员长和我担任组长,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杜家毫主任委员担任副组长,检查组成员由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组成人员、全国人大代表共25人组成。
4月15日,执法检查组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部署执法检查工作,听取农业农村部等12个国务院组成部门关于贯彻实施农业法情况的汇报。
5月至7月,洛桑江村、雪克来提·扎克尔副委员长和我带队,分别赴安徽、云南、四川、重庆、新疆、江苏等6省(区、市)开展检查,检查组深入到16个地市、28个县,实地查看了72个单位和项目。
同时,委托天津、山西、内蒙古、山东、河南、湖北等6省(区、市)人大常委会同步对本行政区域内农业法实施情况进行检查。
黑龙江等省对标全国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计划,自主开展执法检查。
8月28日,执法检查组召开第二次全体会议,总结工作、讨论并修改完善报告。
农业企业生产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农业企业生产管理制度范文第一部分: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农业企业生产管理,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保护农业生态环境,适应市场需求,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农业企业生产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农业企业的生产管理活动。
第三条农业企业生产管理应遵循科学规划、统一调配、合理推进的原则。
第四条农业企业生产管理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护员工权益和农业生态环境。
第二部分:生产计划与任务管理第五条农业企业应根据市场需求、资源条件、技术要求等因素,制定农产品生产计划。
第六条农业企业应确保生产任务的及时完成,提高产量和质量,保证产品供应的稳定性。
第七条农业企业应定期进行生产计划的评估和调整,确保生产计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第八条农业企业应建立健全生产任务考核制度,明确生产任务完成的责任与权力。
第三部分:资源配置与生产组织管理第九条农业企业应合理配置农业生产资源,包括土地、资金、劳动力、技术等。
第十条农业企业应建立健全农机设备管理制度,保证农机设备的正常运转和有效利用。
第十一条农业企业应加强农产品供应商和农业生产服务商的合作,优化农产品生产流程。
第十二条农业企业应建立健全生产组织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和职责,提高生产效率。
第四部分: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第十三条农业企业应加强农药、化肥、饲料等农产品生产用品的安全管理,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第十四条农业企业应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对产品进行全面检测,确保质量合格。
第十五条农业企业应加强农产品贮存和运输管理,确保产品质量不受损害。
第十六条农业企业应定期进行生产工艺和安全管理的培训,提高员工的业务水平和安全意识。
第五部分: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第十七条农业企业应加强农业环境保护,减少农业产生的污染物排放。
第十八条农业企业应加强有机农业的发展,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第十九条农业企业应加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防止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
第二十条农业企业应加强农业生态建设,提倡生态旅游和农业观光。
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学
第一章农业企业的类型与经营形式一、名词解释1.企业:是指从事生产、流通或服务等活动,为满足社会需求,进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实行独立核算,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组织。
2.传统意义上的农业企业:是指以动植物和微生物为劳动对象,以土地为基本生产资料,通过人工培育和饲养动植物,以获得人类必须消费品的生产经营企业。
3.现代农业企业:则包括与农业产前、产后、产中有关的所有企业,也可以称为涉农企业或农业关联企业,凡是直接或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企业都可被认为是农业企业。
二、简答题1.农业企业的发展趋势①集约化②工程化③生态化④智能化⑤绿色化⑥高效化⑦经营国际化2.农业企业的职能一般职能:组织生产,调节生产关系特殊职能:为社会提供基本的物质资料,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3.现代农业企业的特征①农业企业生产立体化②农业企业经营综合化③农业企业发展外向化4.农业企业的经营形式(1)双层经营:①家庭经营,即分散经营,是在坚持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在地方合作经济组织的统一管理下,将集体的土地发包给农户耕种,实行自主经营,包干分配。
②集体经营,是地区性合作经济组织的另一个经营层次,是以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制为基础的集体经营,即统一经营。
(2)承包经营:是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前提下,企业投资主体把所有的资产经营权按约定条件,承包给承包人经营的一种特定经营形式。
(3)租赁经营:是指在不改变财产所有权的前提下,资产所有者将其资产出租给承租者使用,并定期收取租金的一种经营方式。
(4)股份合作经营:农业股份合作制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的农业企业经营形式。
农业股份合作制企业是指以土地等自然资源为基础,投资者按照章程或协议,以资金、实物、技术、劳力等折股投入,自愿组织、合作经营、民主管理、自负盈亏,实行按劳分配与按股分红相结合,并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依法建立具有法人地位的实体经济。
(5)集团化经营:是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企业经营规模进一步扩大,向多元结构、多角化经营、多功能性质、国际化方向发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开发性的经济联合体。
企业土地管理制度
企业土地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企业土地管理行为,保护土地资源,保障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责任,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所有土地管理活动。
第三条本制度所称土地管理,是指企业对自有土地的规划、开发、建设、利用、管理、保护等一系列活动。
第四条企业土地管理应遵守国家土地管理法规和政策规定,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依法合规经营。
第五条企业土地管理应充分尊重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土地生态环境,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第六条企业土地管理应注重企业社会责任,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就业和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第七条企业应建立健全土地管理组织,制定相应的管理规范和流程,建立有效的监测和评估机制。
第八条企业应加强对土地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加强团队协作,提高土地管理素质和水平。
第二章土地管理流程第九条企业土地管理流程包括土地资源调查、土地规划、土地开发、土地建设、土地利用和土地保护等环节。
第十条企业应对所拥有的土地资源进行全面调查,了解土地的基本情况、用途和利用价值。
第十一条企业应根据土地资源调查的情况,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和开发计划,确定土地用途和开发方向。
第十二条企业在进行土地资源开发时,应按照规划方案进行合理布局、合理开发和合理利用,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
第十三条企业在进行土地建设时,应严格按照国家土地利用规划和建设标准进行,确保土地建设质量和安全,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第十四条企业应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土地利用和经营管理,推动土地资源的产业化和多元化发展。
第十五条企业应加强对土地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工作,减少土地资源的污染和破坏,推动土地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善。
第三章土地管理监督第十六条企业应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监督管理,建立土地管理档案,做到规范、透明和有序。
第十七条企业应加强对土地利用的监督检查,建立相应的考核评估机制,加强内部和外部审核,确保土地开发、建设和利用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企业土地资源管理
土地是农业企业的重要资源投入要素。主
要了解土地所承担的功能以及土地管理的核心
是权属管理。
第一节 土地的特征与管理原则
一、土地资源的特征
(一)自然特征 1.土地位置的固定性。
2.面积的有限性。 3.质量的差异性。 4.功能的永久性
(二)经济特征
1.土地资源供给的稀缺性;
2.土地利用方式的相对分散性;
3.确定土地承包费用的理论依据
土地承包费必须以地租理论为依据,应包
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绝对地租
级差地租
比较级差地租
二、土地补偿价值的确定
土地补偿价值:
指土地使用者对由于土地的连续投入,使 土地的自然和经济条件得到改善,而形成的收 益,亦即级差地租Ⅱ。级差地租Ⅱ应归土地使 用者所有。
第四节 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一、土地的数量管理 1.农用土地按其经济用途分为:农业用地、工矿用、建筑用 地、交通用地、水域。 2.农用土地登记。
有土地档案和土地台帐。前者指农业企业在对其所拥有 土地进行全面清查、测量的基础上,对土地及土地利用情况
进行分类逐块登记归档。后者指指系统地整理和积累土地资 料及其变动的帐簿。
二、土地质量管理
(二)土地租赁经营
土地租赁是指按照有偿使用的原则,取得合法土地使用 权的经营者将土地出租给承租方经营,由承租方向出租方支 付租金。 1.实行土地租赁经营具有重要意义:能把土地所有权和 使用权分离,使产权关系明晰化。是以竞争的形式开展的。
2.土地租赁经营的运作: 其一是采取招标出租。 其二是实行三赋合一,即即将农业税、土地提留和农户应承 担的定购任务,改为统一的实物地租。 其三是“四荒”地租赁经营。
土地承包经营的形式主要有:
1. “两田制”:将农户承包的土地划分为两部分,一部 分为口粮田,另一部分为责任田。
2.投标承包:把竞争机制引进承包,先由集体定出底标, 再公开招标、投标,由中标者承包经营。 3.抵押承包:即确定承包期若干年,逐年交纳抵押金。 4.双向承包:在县、乡、村、户之间,自上而下承包农 业生产资料供应和技术、资金服务,自下而上承包农业产量、 定购任务和其他经济指标的完成。
种田; 五是家中缺乏劳动力、资金、技术,无法种田的农户。
(二)土地转包的原因
1.“平均承包”是出现土地转包的根源;
2.农户家庭经济条件的变化促进和加速了土地转包。
(三)土地转包可从两方面进行评价:
1.从土地转包过程的经济关系看 2.从土地转包的生产力意义来看
(四)土地转包的管理
1.明确指导思想。应按经济规律管理土地的要求,建立耕 地的有偿转包制度,耕地使用权流动公开化。
2.坚持经济补偿原则。土地转包应注意经济有偿性,补偿 金额由双方协商自定。 3.实行合同管理原则。耕地有偿转包必须在自愿的条件下 签订合同。
4.坚持优先原则。优先转让给具有较强土地经营能力者。
第三节 土地承包费与土地价值补偿
一、土地承包费的确定 1.土地等级的评定。 是在综合考察、分析土地自然特征和经济特征的基础上,按 照土地质量的自然标准和经济标准,把土地分为若干等级。其主 要影响因素有土地的肥沃性、土地的适应性、土地的经济性 。 2.土地等级评定的方法及其步骤: (1)计算各被评价单元的投入、产出额。 (2)计算各土地评价单元的分数。 (3)确定土地等级标准,为各土地单元拟定等级。一般分为三 等九级。
土地质量管理是研究土地质量特征,保护和提高土地 质量的各项工作的总称。 土地质量具有综合性和更生性的特点。 土地质量的经济评价应考虑影响因素和评价指标两方 面:如地理位置、自然肥力、市场供求等,单位土地面积 总产值、单位土地面积总收入、单位土地面积产投比、土 地级差收入。
三、土地集约经营
集约经营是对土地资源的深度开发,指在一定土地面积 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对土地精耕细作、科学 种植的经营。 意义:
3.单位面积耕地分摊的占用资金额。包括固定资产额、流动 资金等。
4.单位面积耕地所获得的产量、产值、净产值、纯收入等。
土地质量的保护与治理
1.生态治理 2.工程治理 3.技术治理
思考题
1.土地作为生产经营要素,如何发挥其作用? 2.不同的经营方式中,土地效益的差异性是如何表现的? 3.集约经营的种类有哪些?各自的特征是什么?
二、土地经营权的变更
我国农村目前土地经营权的变更主要表现为土地转包
(一)土地转包的对象: 一是长期或经常外出从事非农经济活动,家中无劳动力耕种
的农户;
二是农村中的一些能工巧匠,他们各有专长,但不善种地; 三是熟识市场行情,从事商业活动的农户;
四是机关干部和国营企业职工在农村的家属,无时间和能力
3.土地利用方向变更的困难性;
4.土地报酬递减的可能性;
5.土地利用后果的社会性
二、土地管理的原则
维护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坚持农业用地优
先、坚持节约用地、坚持合理用地。
第二节
土地权属管理
一、土地经营权的获得 我国农业生产经营者主要以承包、租赁、股
份经营或转包等形式,获得土地资源的经营。
(一)土地承包经营
(三)土地股份经营
土地股份经营是指以土地入股方式组成由入股者(股东)参加的土 地股份有限公司,在不改变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把承包户的土地使 用权作为股东,由公司委任种田能手又善于经营者为公司经理,负责 土地经营事宜。 土地股份经营的运作: 1.设立土地股份公司。
2.地产评估,确定公司所属土地的价格。 3.地产折股,分为公股和私股。为了保证国家调节农村土地使用的权 利,公股的比例应占大头。 4.股利分配,公股属农村社区“三级所有”,由农村基层代管,主要 用于社工公共福利和基础设施建设,私股按土地承包法分配到农户。
在于能够提高土地生产率、做到高产稳产于与增产增收、 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有利于发挥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优势, 克服资金相对不足劣势。 类型:劳动集约型、技术集约型、资金集约型
土地集约度的指标:
1.农业集约化水平。单位面积耕地分摊的直接投入的各种物 资及技术费用。
2.单位面积耕地分摊的用工费。主要指人工费用。
2.土地等级评定的方法及其步骤:
(4)确定每等土地的平均分数。 每等土地的平均分数=∑各土地评价单元所得分数×各土 地评价单元在某等土地面积中所占的比重÷∑各土地评 价单元在某等土地面积中所占的比重
(5)确定各等级土地的相对系数,以说明各等土地在经济 价值上相差的倍数。 各等级土地的相对系数=某等地土的平均分数÷劣等土 地的平均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