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水资源+(..

合集下载

第五章 水资源总量计算与系统分析

第五章 水资源总量计算与系统分析

分区水资源总量的计算途径有两种(可任选其中一 种方法计算):一是划分类型区,用区域水资源总量表 达式直接计算;二是在计算地表水资源数量和地下水补 给量的基础上,将两者相加再扣除重复水量。
第一节 水资源总量计算
一、水资源总量分析
在一个区域内,如果把地表水、土壤水、地下水作为 一个整体看待,则天然状态下的总补给量为大气降水量, 总排泄量为河川径流量、总蒸散发量和地下潜流量之和, 二者间的差值即为区域内地表、土壤和地下的蓄水变量。 地表水主要有河流水、水库、湖泊水等,它的补给源 除大气降水外还有地下水、冰川融水等,由河川径流、水 面蒸发和土壤入渗三种途径进行排泄; 土壤水为包气带的含水量,它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 亦有特殊区域的河流水入渗补给,消耗于土壤蒸发、植物 散发和下渗补给地下水或以壤中流形式流入河道; 地下水包括河川基流、地下水潜流(含地下水周边流 出量)和地下水储蓄,地下水由降水和地表水体通过包气 带下渗补给,排泄方式有基流、潜流与潜水蒸发三种。
W RQD
式中:W为水资源总量;R为地表水资源量;Q为地下水 资源量;D为地表水和地下水相互转化的重复水量。 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重复计算量D,因地貌类型区不同, 二者间的转化形式和转化强度不同,故D的计算方法存在差 异,不同地貌类型区的水资源总量计算方法也就不同。
第一节 水资源总量计算
1、单一山丘区水资源总量的计算 这种类型的地区一般包括山丘区、岩溶山区、黄 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地表水资源量为当地河川径流量, 地下水资源量按总排泄量计算,相当于当地降水入渗补
式中:Qm为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Qp为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 Qk为山前侧渗流入补给量;Qs为地表水对平原区地下水的补给 量;k为山丘区河川基流量Rgm与河川径流量Rm的比值。

第五章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2)

第五章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2)


(2) 同频率法:其一般的步骤是,

根据实际情况先把整个区域划分为若干个流域, 每个流域根据各自的雨情、水情情况选择各自的代表年。 然后采用典型年法相同的方法,逐个进行计算单元水供需 分析并将同一流域的计算单元水供需分析成果相加,



最后,再把各流域同频率的计算成果汇总即得到整个区域 的水资源供需分析的成果。

3)从供需分析的深度,可划分为:

一次供需分析:初步地进行供需分析,不一定要进行供需
平衡和提出供需平衡分析的规划方案。

二次供需分析:要求供需平衡分析和提出供需平衡分析的 规划方案。特别是当供需不平衡时,对解决缺水的途径, 要进一步分析论证并作出规划方案。

4)按用水的性质,可划分为:

(1)河道外用水的供需分析; (2)河道内用水的供需分析。
再利用,等等。

因此在这样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中有许多非线性关系和约束条件
在最优化模型中无法解决,而模拟模型具有很好的仿真性能,这
些问题在模型中就能得到较好地模拟运行。

为了使模拟给出的结果接近最优解,往往在模拟中规划好
运行方案,或整体采用模拟模型,而局部采用优化模型。

也常常采用这种两种方法的结合,如区域水资源供需分析 中的地面水库调度采用最优化模型,使地表水得到充分的 利用,然后对地表水和地下水采用模拟模型联合调度,来 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Pi,Ei——分别为第i日的降雨量和作物耗水量,mm。

计算中可对根系层水量规定一个适宜的上下限 Wmax和Wmin,如果Wi+1<Wmin,则表明作物根 系层缺水,应按下式确定灌水量

Ii W max (Wi Pi Ei)

水资源管理规章制度

水资源管理规章制度

水资源管理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更好地管理和保护水资源,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水资源管理工作,包括水资源勘测、监测、规划、保护和利用等相关工作。

第三条水资源管理工作要遵循科学规划、合理配置、综合治理、协同推进的原则,确保水资源的安全、稳定和可持续利用。

第四条水资源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水资源的监测、评估和预警工作,及时掌握水资源的动态变化,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调控。

第五条水资源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保障水资源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透明化。

第六条水资源管理部门应当加强与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的合作,形成合力,共同促进水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

第七条水资源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水资源保护和利用的法律法规,保障水资源的合法权益。

第八条水资源管理部门应当开展水资源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水资源管理的专业化水平。

第二章水资源勘测第九条水资源管理部门应当定期组织对全国范围内的水资源进行勘测工作,全面掌握水资源的分布、质量、数量等情况。

第十条水资源管理部门应当对水资源的利用潜力进行评估,确定可开发利用的水资源资源量和地点。

第十一条水资源管理部门应当建立水资源勘测报告和数据的归档和共享机制,为相关单位提供参考。

第三章水资源监测第十二条水资源管理部门应当建立水文、水质和水生态监测网络,定期对水资源的动态变化进行监测和评估。

第十三条水资源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水资源的量化监测和数据分析,确保水资源的有效管理。

第十四条水资源管理部门应当建立水资源监测站点,确保水资源的实时监测和预警,并及时向相关单位发布监测信息。

第四章水资源规划第十五条水资源管理部门应当制定全国水资源规划,结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合理安排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第十六条水资源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制定地方水资源规划,确保水资源的有效管理和利用。

第十七条水资源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水资源规划的监督和评估,保障规划的有效实施。

第五章水资源总量计算

第五章水资源总量计算

Wp Rp Qp Drgp
Rp—河川径流量;Qp—地下水资源量;Drgp—重复计算量
降水入渗补给量是平原区地下水的重要来源,据统计分
析,我国北方平原区降水入渗补给量占平原区地下水总 补给量的53%,而其他各项之和占47%。
第二节 水资源总量计算
在开发利用地下水较少的地区(我国南方),降水入
Qm Rgm ugm QCS Qsm Egm Qgm
ugm—河床潜流;QCS—山前侧向流出量;Qsm—未计入河 川径流的山前泉水出露量;Egm—山区潜水蒸发量;Qgm— 实际开采净消耗量
第二节 水资源总量计算
在北方地区,由于河流封冻期较长,10月份以后河川
径流基本由地下水补给,其变化较为稳定,因此稳定 封冻期的河川基流量,可以近似用实测河川径流量来 代替。
渗补给中有一部分要排入河道,成为平原区河川基流, 及称为平原区河川径流的重复量,此部分水量:
Rgp Qsp Rgm / Qp 1Qsp
式中,Rgp—降水入渗补给中排入河道的水量;Qsp—
降水入渗补给量;Qp—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θ1—平 原区河川基流占平原区总补给量的比例;Rgm—平原区 河道的基流量,可通过分割基流或由总补给量减去潜 水蒸发量求得
将区域内水资源总量W定义为当地降水形成的地表和
地下的产水量,则:
W Rs Up P Es
W R Ug Eg
第二节 水资源总量计算
在水量评价中,我们把河川径流量作为地表水资源量,
把地下水补给量作为地下水资源量,由于地表水、地 下水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河川径流量中包括了一部 分地下水排泄量,而地下水补给量中又有一部分来自 于地表水体的入渗,故不能将地表水资源量和地下水 资源量直接相加,而应扣除相互转化的重复水量。

水资源学教程 05第五章水资源的基本理论

水资源学教程 05第五章水资源的基本理论
E洋 E陆 P洋 P陆

E P
式中: 为E 全球多年平均蒸发量; 为P全球多年平均降水量。
(3)流域水量平衡方程
对于一个天然流域,计算时段内的水量平衡方程式为:
P q入 R E q出 W
式中:P、R、E分别为计算时段内流域降水量、径流量和 蒸发量;q入为计算时段内从外流域流入本流域的水量; q出为计算时段内本流域流到外流域的水量;ΔW为流域地面 及地下蓄水量的变化量。
式中:P为计算时段内的降水量;E为计算时段内的总蒸发 量;R为计算时段内的河川径流量;Ug为计算时段内的地下 潜流量;△W为计算时段内蓄水变化量,包括地表水和地下 水的蓄水变化量。
在多年平均情况下,△W项可忽略不计,上式简化为:
P E R Ug
由于河川径流量R由地表径流量Rs和地下径流量Rg组成,总 蒸发量E由地表蒸发量Es(包括土壤蒸发、植物蒸腾在内) 和潜水蒸发量Eg组成,因此上式可写成:
E洋 P洋 R 式中: E为洋海洋上多年平均蒸发量; 为P洋海洋上多年平均降 水量; 为大R陆多年平均径流量。
根据以上原理,可得到陆地多为陆大陆多年平均蒸发量; 为P大陆 陆多年平均降水量;
为大R陆多年平均径流量。
由海洋和陆地系统的水量平衡方程,可得出全球水量平衡 方程为:

为区R域 多R年r 平R均g 蒸E发量; 为区域多年平均调q入入水量; 为
扣除蒸发量后的区qu域多年平均耗水量; 为区域多年平均调
出水q量出 。
5.1.2 水资源转化模型
根据图3-2,可将水资源转化关系表达成一个由降水、蒸 发、径流形成以及大气水—地表水—土壤水—地下水“四 水”转化的全过程,水资源转化模型则是用来描述各水资 源要素之间相互转化关系的数学工具。它清楚地表明了坡 面、包气带和地下水的补排关系,以及水资源的由来和组 成,并根据各要素间的水量平衡关系,对水资源进行定量 分析。

5-水资源规划与利用-第五章(防洪减灾)

5-水资源规划与利用-第五章(防洪减灾)
第五章 防洪减灾 ( 洪水调节 )
5.1 洪涝灾害和防洪减灾 5.2 防洪标准 5.3 水库调洪计算 5.4 分洪、滞洪及蓄洪垦殖 5.5 防洪减灾非工程措施 本章思考题
5.1 洪涝灾害和防洪减灾
一、洪涝灾害
洪水:是暴雨、急骤冰雪溶化、风暴潮和水库溃坝等自然或
自然 - 人为因素引起的江河湖库水量增加、水位上涨或海水侵 袭淹没部分陆地的现象。 洪水分为: 暴雨洪水、风暴潮、融冰融雪型洪水、冰凌型洪水 在我国,暴雨洪水发生最为频繁,影响范围最广,危害最严重
2012 年 7 月 11 日, 北京大暴雨,
导致 79 人死亡!
洪涝灾害产生的不利影响: ( 1 )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 2 )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 3 )对社会生活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 4 )对国家事务产生的影响。
二、防洪减灾
洪灾原因: Qm > q 安 防洪措施:( 1 )水土保持,减少水沙
( 2 )修建水库枢纽:滞洪、蓄洪(作用)
( 3 )修造堤坝,疏浚与整治河道 ( 4 )分洪、滞洪、蓄洪
( 1 )水土保持
( 2 )修建水库枢纽
2008 年 4 月 25 日,小浪底
2003 年 9 月 19 日,长江三峡
( 3 )修造堤坝
2003 年 9 月 19 日,长江三峡
5.2 防洪标准
上海: 年 7 月 8 日下午 2004
2004 年 7 月 12 日傍晚 6 点 20 分
北京: 2004 年 7 月 10 日下午 4 时许
西安: 年 7 月 15 日清晨 2004
济南: 年 7 月 17 日凌晨 2004
北京: 2012 年 7 月 11 日,北京出现 61 年来最大降水

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pdf 67页)

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pdf 67页)
z 农业用水所占比例下降;而工业与城市生活的 发展用水量比例增加。
14
2.水资源消耗原因
– 公共用水(包括饮用水和卫生用水)、工业用水 和农业用水 量的增加
– 近40年来,全世界工业用水增加了7倍,而农业用 水量仅增加了2倍。在发达国家工业用水占40%以 上,而在发展中国家工业用水则不到10%。
– 在工业用水中,主要是能源部门的冷却用水量大 – 农业用水的耗水量主要是灌溉用水,自1950年以
– (3)用水浪费和盲目开采
16
(4)水体的污染
– 水体含义有二:一般是指河流、湖泊、沼泽、水库、地 下水、海洋的总称.
– 在环境学领域,水体—地表被水覆盖着的自然综合体, 包括水中的SS、溶解物质、底泥和水生生物等完整的生 态系统.
– 环境污染的研究中,区分“水”与“水体”的概念十分重要. – 研究水体污染主要研究水污染,同时也研究底质(底泥)
9
–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z 农业用水在全球用水中占的比例最大,约占73%;其中主要 是灌溉用水
– 水是生命存在之源
z 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必须保持江河湖泊一定的流量, 以满足鱼类和水生生物的生长,并利于冲刷泥沙、冲洗农田 盐分入海,保持水体自净能力和旅游等的需要
10
二、世界水资源的利用情况
人类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分两大类: – 一类是从水源取走所需的水量,满足人民生活和工农业 生产的需要后,数量有所消耗,质量有所变化,在另外 地点回归水源。 – 另一类是取用水能(水力发电)、发展水运、水产和水 上游乐,维持生态平衡等,不需要引走水量,但是需要 河流、湖泊、河口保持一定的水位、流量和水质。
4
海洋 97.41%
2.59%
冰帽和冰河

第五章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第五章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在地域间我国的人均日生活用水量差异较大。 最高:我国南方海南三亚,人均日生活用水量高达 522L/(人•d), 最低:我国北方的内蒙额尔古纳,人均日生活用水量仅 为20.55L/(人•d),两者相差达25倍之多。
§3.1 需水量
根据1993年统计,我国城市生活用水约占总用水量的 9.2%。城市用水要求供水的保证率不低于95%。城市用水量 一般可根据实际调查求得,其大小与城市有关
R QR 100% Qt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及越高,表示工业用水的有效利用程度越 高。
§3.1 需水量➢ 工业用的预测 趋势法 用历年工业用水量增长率来推算未来工业用水量,按下
式进行计算:
Si S0 (1 d )n
式中:Si——某一年所预测的工业需水量,m3; S0——起始年的工业用水量,m3; d——工业用水量年平均增长率,%; n——从起始年份到预测年份所间隔的时间,a。
量和二次以上的用水量,m3/a。
§3.1 需水量
耗水量和排水量必须加以补充,二者之和称为补充水量,又称 为取用水量,以Qw。故总用水量Qt又可表示为补充水量和重复用 水量之和:
Qt Qw QR 工业用水水平一般以单位产量或产值所需的补充水量和重复利 用率这两个指标来衡量,重复利用率R以重复利用水量QR,占总 用水量Qt的百分数表示:
二、需水量计算与预测
(1)用水定额 用水定额是用水核酸单元规定或核定的使用新鲜水的水量限
额,即单位时间内,单位产品、单位面积或人均生活所需要的用 水量,
用水定额一般可分为生活用水定额、工业用水定额和农业用 水定额三部分。
用水定额随着社会、科技进步和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地域、 城市规模、工业结构、水资源重复利用率、供水条件、水价、生 活水平、给排水及卫生设施条件、生活方式等都是影响用水定额 的主要因素。经济发展而变化,

5.水资源优化配置

5.水资源优化配置
从狭义上讲,水资源优化配置主要是指水资源供给与需求 之间关系的处理。
五、水资源优化配置涉及的问题
社会经济发展问题,合理的生产布局。 水资源需求问题,从需和供两方面调整,达到动态平衡。 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水利工程布局等问题。 水环境污染问题。 生态问题。 供水效益问题。 水价问题。 水资源管理问题。 技术方法研究问题。
1、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的数学表达式
决策变量 目标函数 约束条件
m ax (m in )fZ 1 (X ),Z 2 (X ),...Z k(X )
A XB
式中:X是决策变量向是;A是系数矩阵;B是约束条 件的右端项。
2. 水资源优化配置中常用的决策变量、目标函数 、约束条件有哪些?P157
软件:Lindo、Lingo,简单讲解之。
3. 灵敏度分析
分析目标函数中决策变量的系数,即价格系数对结果 的影响;
分析约束条件中右端系数,即约束变化对结果的影响 ;
4. 应用
水量分配 灌区开发 水质管理
(1)某河准备开发2个灌区甲和乙,已知灌区甲的宜灌面积 是5万亩,灌区乙的宜灌面积是8万亩。灌溉季节区,灌 区甲的单位面积毛用水量是600m3/亩,灌区乙的单位面 积毛用水量是300m3/亩。建成后,灌区甲可获得净收益 200元/亩,灌区乙 可获得净收益是120元/亩。河流在灌 溉季节可供引用的水量是3600万m3。现拟确定灌区甲和 灌区乙的灌溉面积各为多少,才能得到最大的经济效益。
甲城市
乙城市
解:
1)决策变量
甲厂每天处理废水x1,乙厂每天处理污水x2。
2)目标函数: 3)约束条件:
m inF 9 0 0 x 1 1 1 0 0 x 2

第五章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第五章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典型年法 又称代表年法,是指对某一范围的水资源供需关系, 按照雨情、水情的历史系列资料,只进行典型年份平 衡分析计算的方法。 优点:可以克服资料不全及计算工作量太大的问题。 系列法 要按照雨情、水情的历史系列资料进行逐年的供需平 衡分析计算
5.2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典型年法


K值
P=50% 1.057 0.985 1.057 1.057 0.985 0.908 1.187 0.998 0.767 P=75% 0.944 0.822 0.944 0.944 0.822 0.822 0.980 0.811 0.706

(3)小型水库和圹坝
数量大,但缺乏实测资料,一般可根据典型工程调查分析计算其水 量利用系数或调节系数,然后推求可供水量。
0 87.05 15.15
b.多年调节水库



多年调节水库可供水量的计算一般有长系列法和数理 统计法两种。 长系列法直观易懂,但工作量大,在系列年限很短的 情况下,计算求得的保证率可靠性差,一般具有 30~50年的系列采用长系列法较好。 由于我国水库系列年限不长,为减少计算工作量,一 般采用简化数理统计法。
天然来水量多余或不 足水量
多余 不足
1.32 5.26 14.47 18.15 22.36 13.15 18.41 27.61 31.56 53.92 185.42 15.15
弃水量
可供水 量
24.99 24.99 24.99 24.99 24.99 39.45 39.45 39.45 39.45 78.90 78.90 52.60
水库兴利调节示意图
引水工程可供 水量的计算

从计算区以外,通过天 然或人工河道自流引入 的那部分客水。

水资源管理学

水资源管理学

第一章 水资源管理学概述 第一节 水资源概况
一、世界水资源总量
地球上的水资源,从广义来说是指水圈内 水量的总体。
海水是咸水,不能直接利用,所以通常所说的水
资源主要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如河流水、淡 水、湖泊水、地下水和冰川等。陆地上的淡水资 源只占地球上水体总量3.5%,其中大部分(近70 %)是固体冰川,即分布在两极地区和中、低纬 度地区的高山冰川,还很难加以利用。目前人类 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 湖泊水,以及浅层地下水,储量约占全球淡水总 储量的0.3%,只占全球总储水量的十万分之七。
源和环境资源,是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 下能够为社会直接利用或待利用,参与自 然界水分循环,影响国民经济的淡水。
此定义的特征
将经济、技术因素隐含在水资源中,强调 了水资源的自然属性、经济属性和社会属 性;——动态性
将失去使用价值的污水划归到水资源行列 中——水的整体系统
明确强调水资源是环境资源(环境属 性) ——承载力
1. 水资源:通常指的是淡水水源,是较容易 被人类刮用,而且是可以逐年恢复的淡水 水源。目前水资源不包括:
海水
两极冰川
深层地下水
197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建议 “水资源应指可利用或有可能被利用的水 源,这个水源应具有足够的数量和可用的 质量,并能在某一地点为满足某种用途而 可被利用”。
三、水资源问题 1、地区性缺水问题 华北缺水:制约经济增长的瓶颈。
应大力加强用水管理,推行节水措施,保 护好现有水资源
及早研究和规划从外流域大型凋水的计划, 从长远角度解决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矛盾。
2、管理问题 农业用水管理:农田灌溉措施老化、渗漏 工业用水效率低下: 城市生活用水问题:

第5章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第5章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第 5章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1. 一次供需平衡
• 水资源一次供需平衡分析就是在流域现状供水能力与外延 式增长的用水需求间所进行的供需平衡分析。 • 水资源一次供供需分析主要目的是:了解和明晰现状供水 能力与外延式用水需求条件下的水资源供需缺口。 • 主要回答三个问题: – 确定在无新的供水工程投资条件下,未来不同阶段的 供水能力和可供水量。 – 确定在无直接节水工程投资条件下,未来不同阶段的 水资源需求自然增长量。 – 确定现状开发状态下,未来不同阶段的水资源供需缺 口,为确定节水、治污和挖潜等措施提供依据。
2.从可持续发展观点,可划分为:
(1)现状的供需分析; (2)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水平年)的供需分析。
第 5章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3.从供需分析的深度,可划分为: (1)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水平年)的一次供需分析; (2)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水平年)的二次供需分析。 (3)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水平年)的三次供需分析
第 5章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四、可供水量和需水量的分析计算 (一) 可供水量 可供水量是指不同水平年、不同保证率或不 同频率条件下通过工程设施可提供的符合一定标 准的水量,包括区域内的地表水、地下水、外流 域的调水,污水处理回用和海水利用等。 1、供水系统分类 (1)按工程分类:包括蓄水工程、引水工程、提 水工程和调水工程。 (2)按水源分类:为地表水工程、地下水工程和 污水再生回用工程类型。 (3)按用户分类:为城市供水、农村供水和混合 供水系统。
第 5章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二)水平年确定 一般情况下,需要研究分析四个发展阶段的 供需情况,即所谓的四个水平年的情况。 1、现状水平年:又称基准年,系指现状情况以该 年为标准。 2、近期水平年:基准年以后5年或10年。 3、远景水平年:基准年以后15或20年。 4、远景设想水平年:基准年以后30~50年。 注:一个地区的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究竟取几个 水平年,应根据有关规定或当地具体条件以及供 需分析的目的而定。

第五章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简析课件PPT

第五章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简析课件PPT
一般情况下,需要研究分析四个发展阶段的供需情况,即所谓的四个 水平年的情况,分别为:
(1)现状水平年(又称基准年,系指现状情况以)远景水平年(基准年以后15或20年), (4)远景设想水平年(基准年以后30~50年)。
第二节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典型年法
(1)尽量按流域、水系划分,对地下水开采区应尽量按同一水文地质单 元划分,这样便于算清水账。
(2)尽量照顾行政区划的完整性。这样便于资料的收集和统计,另外, 按行 政区划更有利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决策和管理。
(3)尽量不打乱供水、用水、排水系统。
第二节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典型年法
二、计算分区和计算时段
在进行区域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时,北方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一般要对: 50%和:75%两种代表年的水供需进行分析,
在南方湿润地区,一般要对P:50%、P:75%和P:90%(或95%)三 种代表年的水供需进行分析。
第二节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典型年法
二、计算分区和计算时段
1区域划分
水资源供需分析,就某一区域来说,其可供水量和需水量在地区上和 时间上分布都是不均匀的
但这样的结论太笼统,并不说明各用水部门供需的矛盾,实际上对生 活、工业、农业供水应区别对待,有时生活工业部门仍可保证供水(只要 供水系统有保证),而所缺水主要应由农业等部门来承担。
因此,应具体分析区域内哪些用水部门真正缺水及其缺水程度和影响, 然后做出科学的分析评价及提出解决的具体措施。
第二节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典型年法
2计算时段的划分
区域水资源计算时段可分别采用年、季、月、旬和日,选取的时段长度 要适宜,划得太大往往会掩盖供需之间的矛盾,缺水期往往是处在时间很 短的几个时段里,因此只有把计算时段划分得合适,才能把供需矛盾揭露 出来。

中国详细水文

中国详细水文

总论第五章中国水文第一节陆地水(资源)水资源由天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三部分组成。

一. 降水中国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61889×108m3,年平均降水量648mm,低于世界大陆平均水平的834mm。

降水的地区分布很不均匀。

二. 地表水资源地表水包括河流、湖泊、沼泽、冰川和永久雪盖。

我国有纵横交错的河网,星罗棋布的湖泊和巨大的冰川、雪山,全国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约有50000多条,超过1000平方公里的有1600多条。

全国多年平均径流量折合平均径流深度284mm。

面积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天然湖泊有2300多个,湖水面积约为7.56万平方公里;冰川和永久雪盖总面积约5.7万平方公里,储水量约为29640亿立方米,年消融总水量约为490亿立方米。

我国的领土广阔,地形多样,气候复杂,自然环境地区差异很大。

处在不同自然环境下的河川径流,具有不同的时空变化规律和水文特征。

首先来看我国的水系和流域。

我国水系的分布很不均匀,绝大多数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内,具有河网众多,水系多样,水量充沛,水资源丰富等特点。

在非季风区,因降水稀少,径流贫乏,河网很少。

黄河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干流贯穿九个省、自治区,分别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注入渤海。

年径流量574亿立方米,平均径流深度79米。

但水量不及珠江大,沿途汇集有35条主要支流,较大的支流在上游,有湟水、洮河,在中游有清水河、汾河、渭河、沁河,下游有伊河、洛河。

两岸缺乏湖泊且河床较高,流入黄河的河流很少,因此黄河下游流域面积很小。

河源至贵德多系山岭及草地高原,属青藏高原,海拔均在3000米以上,山峰超过4000米,源头河谷地海拔4200米;贵德自孟津江段是黄土高原地区,黄土高原东为吕梁西坡,南为渭河谷地,北与鄂尔多斯高原相接,西至兰州谷地;黄土高原海拔一般在1000~1300米,地形起伏不平,坡陡沟深,沟壑地面坡度15~20度,沟谷面积占40~50%,沟道密度3~5公里/平方公里,切割深度100米以上;孟津以下进入地势低平的华北平原,海拔不超过50米,进入下游后河道平坦,平均比降只有0.12%,水流变缓,泥沙大量淤积,河床高出地面4~5米;由于黄河多次改道,地面冲积出扇状的古河床和古自然堤,成为缓岗与洼地相间分布的倾斜平原,洼地比较开阔平展。

第五章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5)

第五章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5)

1 .不同频率典型年的确定
首先:根据各分区的具体情况来选择控制站,以控制站的实际来水系 列进行频率计算,选择符合某一设计频率的实际典型年份。
然后:求出该典型年的来水总量。可以选择年天然径流系列或年降雨 量系列进行频率分析计算。
如: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降雨较少,供水主要靠径流调节,则常用年经流 系列来选择典型年。
典型年(又称代表年法):是指对某一范围的水资源供 需关系,只进行典型年份平衡分析计算的方 法。
优点:是可以克服资料不全(如系列资料难以取得时)及计算工作量太大 的问题。
首先,根据需要来选择不同频率的若干典型年。我国规范规定:
特别丰水年频率=5% 丰水年频率=25% 平水年频率=50%, 一般枯水年=75%, 特别枯水年90%(或95%)。
对精度要求不高的,计算时段也可采用以年为单位。
三、典型年和水平年的确定
1. 不同频率典型年的确定
不同频率:系指水文资料统计分析中的不同频率。 前面已经提到,通常可选取如下几种频率,即P:50 %,P:75%,P:90%或95%,以代表不同的来水 情况,典型年来水量的选择典型年的来水需要用统 计方法推求。
南方湿润地区,降雨较多,缺水既与降雨有关,又与用水季节径流调节分配 有关,故可以有多种的系列选择。
2. 典型年来水量的分布
常采用的一种方法是按实际典型年的来水量进行分配,但 地区内降雨、径流的时空分配受所选择典型年所支配,具有 一定的偶然性,故为了克服这种偶然性,通常选用频率相近 的若干个实际年份进行分析计算,并从中选出对供需平衡偏 于不利的情况进行分配。
但这样的结论太笼统,并不说明各用水部门供需的矛盾,实际上对生 活、工业、农业供水应区别对待,有时生活工业部门仍可保证供水(只要 供水系统有保证),而所缺水主要应由农业等部门来承担。

水资源管理与水环境保护

水资源管理与水环境保护

水资源管理与水环境保护第一章:水资源管理的意义和基本原则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

如何科学管理、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已成为当今世界和每个国家必须正视的重大问题。

水资源管理的核心是要合理配置、科学利用和全面保护水资源。

在实践中,应当遵循以下四个基本原则:1.合理利用:每一滴水都应被充分利用且不浪费。

2.统筹协调:在水资源分配和利用时,应充分考虑各种不同的需求与利益,避免冲突和浪费。

3.保护优先:应当加强水资源的保护与管理,确保水质量和水量的持续性。

4.可持续发展:应当发展和利用水资源,通过维持水文循环和其他方式保持水质量和水量的可持续性。

第二章:水资源管理的关键长期以来,水资源管理的关键在于了解和掌握水资源的具体情况和使用现状。

此外水资源管理的关键还包括:1. 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确保水质量的安全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水资源的科学利用:采用科学技术手段和管理模式,推动水资源的全面利用。

3. 水资源的管理和分配:确保水的公平合理分配和优先保障水的作用和价值。

4. 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完善:建立科学的、健全的和完善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和体制,保障水资源管理的顺畅发展。

第三章:水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水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是保证水质量和水环境卫生的重要手段。

在水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中,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1. 提高环保法规的法律约束力。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明确各方的权利义务,有效地保证水环境的安全。

2. 加强排放污染物的管制。

进一步强化管控力度,加强监测和排放管理,提高污染物的处理效率和及时性。

3. 关注重点区域的污染防治。

加强地区性和行业性污染防治,特别是应注重重点区域和特殊地理环境的防治工作。

4. 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和产品。

鼓励使用清洁水资源消耗产品,提高生产过程的生态环境友好型。

第四章:可持续水资源管理的原则可持续水资源管理是在保证水资源的持续性和利用质量的前提下,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并维护社会公正和生态平衡的一种管理模式。

福建省水资源条例(2023年修正)

福建省水资源条例(2023年修正)

福建省水资源条例(2023年修正)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福建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3.11.23•【字号】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十四届〕第19号•【施行日期】2023.11.23•【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资源正文福建省水资源条例(2017年7月21日福建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根据2023年11月23日福建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的《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福建省水资源条例〉的决定》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水资源规划第三章水资源保护第四章水资源开发利用第五章水资源配置与节约使用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节约水资源,防治水害,发挥水资源综合效益,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保护、开发、利用、配置、节约、管理水资源,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

第三条保护、开发、利用、配置、节约、管理水资源,应当坚持全面规划、保护优先、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利用、科学配置、讲求效益的原则,协调好生活、生产经营和生态环境用水。

水资源依法实行取水许可制度和有偿使用制度。

第四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本行政区域内水资源宏观管理、优化配置和节约保护工作,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增加财政投入,建立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改善水环境。

第五条水资源实行行政区域管理与流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省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

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

跨行政区域水资源的管理和监督工作由共同的上一级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协调。

第五章水资源量的计算

第五章水资源量的计算

W设=
F设 F代
W代
W设、F设 分别表示设计区域 的年径流量和面积,W代、F代
分别表示代表流域的天然年径 流量和集水面积
W设=FF设 代(W代下W代上 )
两个或两个以上代表站
1)若设计区域内气候及下垫面条件差别 较大
W 设 = F F设 代 1 1W 代 1F F设 代 22W 代 2....F .F设 代 .nnW 代 n
四、径流量年内及年际变化
4.1、河川径流量的年内分配
2、本区域的自然地理特性资料。如:区域面积、地形、地貌、 土壤、植被等。 3、区域内水利工程概况。如:历年各级水库的有效库容及其灌 溉面积;引、提水量及其灌溉面积;灌溉定额、渠系有效利用 系数、田间回归系数等。 4、区域内水文地质特性资料。如:岩性分布、地下水埋深、地 下水开采情况等。 5、社会经济资料。如:人口、耕地的数量及其分布,当地经济 发展情况。 6、水质监测资料。如:主要工矿企业的排污量、排放途径、影 响范围、污染后果等。
No Image
2.等值线法
❖ 借用包括该区在内的全区多年平均年径流深等值 图,从图上查算出流域内的平均年径流深,乘以 流域面积,来计算流域多年平均年径流量。
R5
f5
R4
R3
R2
R1
f3
f2
f1
f4
图1 多年平均年径流深等值线图
No Image
❖ 流域多年平均年径流深
R'
n 1
Ri Ri1 2
由于人类活动往往形成观测站周围环境的变化,如伐木、 农田灌溉、城市化及兴修水利工程等会导致降水和径流等水文 要素的变化,使资料的一致性遭到破坏;
因观测方法变化或观测站迁移造成的资料不一致,也应该 进行修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部分水资源一、水资源现状(一)水资源形成条件1.气象庆阳市地处中纬度地带,深居内陆,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其特点是春季升温快,冷暖变化大;夏季气温高,时间短,降水集中;秋季降温快,阴雨多,出霜时间早;冬季雨雪少,寒冷时间长。

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468.1mm,但地域分布不均,东南多西北少,多集中在夏季7、8、9三月,占年降水的一半以上。

多年平均蒸发量1306.1mm。

多年平均气温7~10℃,7月份最热,月平均气温21~23℃,1月份为最冷月,月平均气温为-5.0~8.0℃。

中煤天大矿区所在的宁县,近50年来月均降雨量区间为4.3~110.2mm,十二月份月均降水量最低,八月份月均降水量最高;月均蒸发量区间为35~217.6mm,十二月份月均蒸发量最低,六月份月均蒸发量最高(见图5-1)。

图5-1 宁县月平均气象值柱状图2.水文庆阳市属黄河流域三级区,境内有泾河流域、清水河流域、苦水河流域和洛河流域四个黄河三级流域,其中泾河流域面积最大。

庆阳市内流域面积为2.36×104km2,占全市总面积的86.9%,泾河是黄河的二级支流,发源于宁夏的泾源县,流经平凉、泾川,穿越庆阳市的宁县、正宁县西南部,流入陕西省;东部华池的山庄、南梁、林镇和合水的太白一带为北洛河流域,在庆阳市的流域面积有2330km2;北部环县甜水、毛井一带属苦水河、清水河流域,在庆阳市境内的流域面积有1233km2。

庆阳市境内较大的支流有马莲河、蒲河、洪河、四郎河、葫芦河等。

马莲河是水量小而含沙量大的多泥沙河流。

蒲河也是水量小而含沙量大的多泥沙河流,蒲河的水质较好。

主要河流多年平均径流量见表5-1.表5-1 主要河流多年平均径流量统计表(单位:108m3)3.地形地貌庆阳市属于黄河中游黄土高原沟壑区,境内沟壑纵横,丘陵起伏,地形地貌复杂,主要由塬、沟、梁、峁、丘陵、山地组成。

总的地势是北高南低,东西高、中间低,海拔高程在885~2082m之间,高差1027m,西部有六盘山,为泾、渭河分水岭;西北有毛井梁与清水河分界;东部有子午岭与北洛河分界,黄土覆盖层达100 m以上,塬面受泾河及其支流的切割,呈沟谷纵横的丘陵地貌;南部残存的平整塬面较多,著名的有董志塬、早胜塬、什字塬、党塬、宫河塬等,塬面面积在140~680km2之间,其余诸塬面积小于l00km2;北部侵蚀切割最为严重,呈梁、峁、沟壑地貌。

山间,河谷切割约200~300m,除四周山脉及马啣山为石质山地或土石山地外,其余均为黄土山岭,黄土广泛分布,厚10~l00m,局部地区超过l00m,呈山岭起伏、梁峁交错的地形。

按地形地貌全市可分为南部黄土高原沟壑区、中部黄土残塬丘陵沟壑区、北部黄土丘陵沟壑区及子午岭低山梁峁区四个区。

4.岩性构造庆阳市大面积的黄土覆盖造成基岩仅沿沟谷呈树枝状出露,十分狭窄,地层产状近水平,局部构造十分平缓;褶皱构造、基底构造、地层分布特征参考一些钻探资料、地球物理勘查资料以及科研成果所得。

据岩石地层划分准则和《甘肃省多重地层划分对比研究》,及近年来最新研究成果经区域对比,建立庆阳市的地层系统,现分述如下:下二叠统(P1):区内地表没有出露,伏于白垩系之下,为白垩系盆地之基底。

岩性为砂岩、砂质页岩夹泥灰岩,底部为粗砂岩及砂砾岩,厚100~300m。

中三叠统(T2)、岩性为长石砂岩夹页岩及煤线的陆相地层,是区内主要产煤地层,北部厚500m,南部厚1700m,与下伏地层为整合接触。

下侏罗统(J 1):岩性为杂色砂岩、泥岩、粉砂岩和煤层,底部为砾岩,与下伏地层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北部厚1200m,南部厚600m。

下白垩系(K1):区内下白垩系为志丹群,志丹群为陇东盆地承压水的主要含水层,根据岩性差异和区域地层对比,可划分为洛河、环河、罗汉洞、泾川四个组。

第三系(R):可分为老第三系(E)和新第三系(N),均零星呈不规则状分布于西部、北部地带,与下伏地层一般呈不整合接触,新第三系岩性主要为桔红色砂质泥岩夹薄层砂砾岩,土黄、土红色砂质粘土。

分布最少,厚度10~20m。

老第三系仅在华亭以西有些分布:上部为紫红、砖红色含砾中粗砂岩夹泥岩,下部以砾岩为主。

第四系(Q):区内第四系自下更新~全新统均有分布,主要地层为黄土及河流冲洪积物,根据岩性特征及时代可分为午城黄土(Q1eol)、离石黄土(Q2eol)、马兰黄土(Q3eol)和冲洪积层(Q4apl)。

陇东盆地构造上位于鄂尔多斯地台西南部,属中生代内陆拗陷盆地,呈近南北向矩形轮廓。

盆地内因基底相对稳定,构造活动不是十分强烈。

西缘因居于贺兰山褶皱带之南北向构造带和六盘山弧形构造及北祁连—秦岭加里东褶皱带的交汇部位,构造活动强烈、构造极其发育。

(二)水资源量1.地表水资源现状参照2005年编制的《甘肃省水资源综合调查评价报告》和1996年编印的《甘肃省庆阳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以及1984年编印的《庆阳地区水资源调查评价及水利水保区划成果》。

不计算泾河过境水量,庆阳市地表水资源总量约8.817×108m3,其中自产水7.537×108m3,入境水1.28×108m3。

庆阳市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见表5-2、分县水资源量见图5-2.表5-2 庆阳市分区地表水资源量图5-2 庆阳市各行政区地表水资源量图2.地下水资源现状庆阳市地下水主要分为两种类型,潜水和深层承压水。

潜水资源量按山丘区和平原区分别计算。

根据省水文局1980~2000年系列计算成果。

全市多年平均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16009×104m3,河川基流量12417×104m3,山丘区地下水净资源量3592×104m3。

全市多年平均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3795×104m3,全部为泾河流域,基流量2291×104m3,平原区地下水净资源量1504×104m3。

全市多年平均计算分区地下水资源量19805×104m3;地下水与地表水间重复计算量14709×104m3,净地下水资源量5096×104m3。

见表5-3。

表5-3 庆阳市地下潜水资源量统计表(单位:104m3)深层承压水资源量主要根据长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2005年编制的《庆阳地区地下水供水水文地质条件评价》计算成果,庆阳市具有供水意义的承压水含水层自上而下分别为罗汉洞组、环河组、华池组和宜君洛河组。

除宜君洛河组因埋藏深,开采困难,不计算外,其它各组矿化度小于3g/L 的地下水天然补给量为3935×104m 3,其中罗汉洞组2484×104m 3,环河组613×104m 3,华池组837×104m 3。

50m 降深弹性水量59378×104m 3。

如果弹性水量开采期按50年计算前提下,承压水估算允许开采量为5123×104m 3,其中有保证的允许开采量为3935×104m 3。

3.水资源总量水资源总量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二是与地表水资源量不重复的地下水潜水资源量,承压水资源量按有关规定暂且不计入。

根据前面分析,庆阳市水资源总量为9.326×108m 3。

其中地表水资源量8.817×108m 3,占水资源总量的94.54%,地下潜水净资源量0.509×108m 3,占水资源总量的5.46%。

地表水资源量中,自产水地表径流量7.537×108m 3,入境水径流量1.28×108m 3。

各行政分区的水资源量见图5-3。

图5-3 庆阳市各行政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三)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庆阳市水利开发有悠久的历史。

早在先周时期,周祖公刘率部与此兴修水利,发展灌溉。

明代正宁罗川、庆阳府城、合水太白等地就由筑坝护城,引水灌溉的遗迹;建国以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庆阳水利事业,先后投资兴修了巴家砠水库、镇原开边、南川、吴家沟灌区等一系列水利重点工程。

这些大型骨干水利工程的兴建,对于从根本上改变农业生产条件,确保农业稳定增长,人们生活改善和社会稳定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包括蓄水工程、引水工程、提水工程和调水工程。

按照流域分区划分,2008年蓄水工程全部在泾河流域;引水工程泾河流域、洛河流域和清水河与苦水河流域的数量分别为5处、3处和81处;提水工程主要分布在泾河流域和洛河流域,数量分别为22处和942处。

具体统计详见表5-4。

表5-4 供水设施的流域分区统计表按照流域水资源分区划分,现状年泾河流域、洛河流域和清水河与苦水河流域地表水供水量分别为21202.8×104m3、218.4×104m3和132.2×104m3,分别占地表水总供水量的98.4%、1.0%和0.6%;具体详见表5-5。

表5-5 现状年水资源分区地表水供水量统计表2.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根据庆阳市2008年农田水利年报统计资料可知,截止到2008年底,庆阳市共有机电井1672眼,其中电井1652眼、机井工程20眼。

2008年,庆阳市地下水井供水量0.64×108m3,地下水供水量中泾河流域、洛河流域和清水河与苦水河流域的供水量分别为6241.5×104m3、98.4×104m3和50.0×104m3;其它工程供水量559×104m3,其中泾河流域、洛河流域和清水河与苦水河流域的供水量分别为492.7×104m3、35.8×104m3和30.2×104m3。

3.水资源开发利用总量本次用水量调查统计利用庆阳市统计年鉴,农田水利年报以及各区县收集资料等,以水资源三级区和地级行政区为单元,对调查区域内现状用水量进行调查。

庆阳市2008年用水总量为2.85×108m3,其中农业是第一用水大户,用水量为1.41×108m3,占总用水总量的49.4%;其次是工业用水量,为0.80×108m3,占总用水量的27.9%;第三产业用水量0.13×108m3,占总用水量的4.0%;生活用水包括城镇和农村生活用水两部分,两者用水量分别为0.17×108m3和0.37×108m3,分别占总用水量的5.8%和13.1%。

按流域计算,泾河流域用水量最大,为2.79×108m3,占流域总用水量97.9%;其次是洛河流域,清水河和苦水河流域最小,为212.0×104m3。

见图5-4、表5-6.图5-4 2008年庆阳市各项用水量柱状图表5-6 现状年水资源分区用水量统计表二、水资源规划根据庆阳市水资源综合规划实际要求,参考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纲要的要求,规划拟以2008年为现状年,并以2008年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水利工程条件为基础对2015年水资源供需状况进行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