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土地与水资源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上册地理各章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地理各章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地理各章知识点地理学是研究地球的物理现象、动植物、环境、人类、文化及其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作为初中生,学习地理非常重要,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八年级上册地理,以下是八年级上册地理各章的重点内容。

第一章:地球与地图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通过地图可以更好地认识和了解地球。

重点内容如下:1. 地球的形状与结构:地球是一个椭球体,有赤道、南极点、北极点和经纬线,由球心、球壳、大气、水体和生物体组成。

2. 地图制作与使用:地图是根据地球表面的实际情况制作而成的,需要了解地图符号和图例,学会地图的排列、旋转和缩放。

第二章:人口与城市人口和城市是我们周围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人口和城市的情况,可以更好地认识社会和环境。

重点内容如下:1. 人口与人口变化:人口是指一个特定地区、特定时间内的人群,需要了解人口的总量、增长率、性别和年龄比例等。

2. 城市化与城市空间结构:城市是指在特定区域内发展起来的大规模人口聚居和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城市化是指城市人口和城市面积不断扩大,需要了解城市的发展历史和城市的功能划分。

第三章: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经济是人类在特定环境中进行物质生产和交换活动的总和,需要了解经济的发展情况和影响经济的内外因素。

重点内容如下:1. 农业与农业区位:农业是经济的重要部门,需要了解农业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了解农业区位的条件和农业生产的区域差异。

2. 工业与工业区位:工业是经济的重要支柱,需要了解工业的发展状况和工业的类型,了解工业区位的条件和工业生产的区域分布。

第四章:自然环境与人类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需要了解自然环境的特点,保护自然环境和人类的生命健康安全。

重点内容如下:1. 气候与气候变化:气候是特定区域在长时间内的平均气象条件,需要了解气候的类型和分布,了解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2. 土地资源与水资源:土地和水是人类生存所必须的资源,需要了解土地和水的类型、分布和利用,了解对土地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土地与水资源

土地与水资源

土地与水资源土地资源含义:土地,在经济学上是指地球上的陆地和水域以及与之相连的土壤、气候、地貌、岩石、水文、植被等一切自然条件。

特征:第一,自然特性——土地是自然的产物,面积是有限的;土地位置是固定的,不能移动;土地能永久利用,土壤肥力可以不断提高;土地生产力具有差异性。

第二,经济特性——土地供给的稀缺性;土地利用的区位性;土地利用方向变更的困难性;土地报酬递减的可能性;土地利用后果的社会性。

地位:土地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必须的物质条件和自然基础,在农业中具有更加特殊的重要作用、第一,农业是直接利用植物和动物的生命力和太阳能进行生产的部门,农业中的第一性生产——植物生产,对土地有特殊的依赖性,必须使用大面积的土地,在广阔的地域上进行。

第二,在其他生产部门中,土地不能直接加入劳动过程,只是起一个立足点和活动场所的作用,但在农业中,土地则直接参与农业生产过程,影响着农产品产量和质量。

以上两个原因就决定了土地在农业中不可替代的基本生产资料,要发展农业生产,首先要具有和充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中国土地资源利用现状:第一,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低。

第二,全国耕地分布不均,多数耕地集中在东部沿海季风区。

第三,土地资源质量不高,后背农用资源贫乏。

利用问题:第一,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

第二,土地质量下降,土地资源严重破坏、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污染严重;水土流失严重,耕作层变薄;耕地沙化、盐渍面积不断扩大。

第三,山林乱垦、草原乱垦与荒山大量闲置现象并存。

合理利用土地的原则:因地制宜、节约用地、保护资源、有偿利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对土地实行有偿使用,才能在经济上体现土地的产权关系,才能促进用地单位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确保以上三原则的贯彻)土地集约经营含义:指在一定土地面积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活动,应用先进农产品产量和技术措施,进行精耕细作,主要靠提高土地生产率来增加农产品产量和收入的经营方式。

在实际中,人们常说的农也集约经营主要指土地集约经营,因此在这里所指的土地集约经营也就是农业集约经营。

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关系研究

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关系研究

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关系研究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口增长的影响,对于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利用和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

水资源和土地资源是互相依存的,并且它们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

本文将从水和土地这两个方面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它们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

一、水资源与土地资源的相互作用关系1. 土地对水的影响土地的覆盖类型和利用方式会影响水文循环和水文过程。

例如,在森林或草地地区,地表蒸发和水分蒸发量大,排放量小,水资源保持在地下。

而在城市或工业地区,硬质地面覆盖物增多,导致地表径流增加,地下水资源减少。

此外,水源地的土地利用方式还会影响到水质,如农业化学剂的使用可能会导致水源污染。

2. 水对土地的影响水对土地的影响主要有物理、化学和生物三个方面。

首先,水的物理作用如水蚀和水沉积等能够改变土地的形态、松散度和可耕性。

其次,水的化学作用会直接影响土壤的肥力、养分循环和土壤酸碱度。

最后,水也会生物影响土地,例如水温影响了农作物的发芽、生长和收成,同时也会影响土地的生态系统。

二、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1. 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应当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水资源的浪费率。

其次,应当加强水资源的保护,保护水源地以及水资源的水质。

另外,还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增加水资源供给,例如实施水库和水利工程的管理,开发地下水资源,创新水资源管理方式等。

2.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也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应当保护耕地资源,避免过度开发造成的土地退化和生态环境破坏。

其次,应当进行土地的合理利用和循环利用,例如采取轮作和深层次栽培,推广精准农业等措施。

此外,还应加强土地污染治理,控制化学污染物的排放,减少对土地资源的破坏。

三、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管理创新1. 土地和水资源管理的相互衔接在现代农业和工业发展中,土地和水资源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必须加强它们之间的相互衔接和协调。

土地开发与水资源保护

土地开发与水资源保护

土地开发与水资源保护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土地开发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然而,土地开发与水资源保护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与挑战。

本文将探讨土地开发对水资源保护的影响,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

首先,土地开发对水资源的直接影响主要表现在水土流失、水污染和地下水抽取等方面。

大规模的土地开发工程往往需要进行大面积的土地平整、挖掘和填筑工作,这会破坏土壤结构,导致水土流失。

此外,工地排放的废水和废弃物也会污染当地水源,给水生态环境带来威胁。

同时,为了满足工地和居民的用水需求,地下水被过度抽取,导致水位下降,甚至引发地下水源枯竭。

这些问题都对当地的水资源保护构成了一定的挑战。

那么,如何解决土地开发与水资源保护之间的矛盾呢?首先,应该加强土地开发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

在土地开发项目之前,必须进行严密的环境评估和水资源评估,确保项目对当地水资源的影响可控。

其次,应该加强对土地开发过程中的水资源保护的监督和管理。

相关部门应加大执法力度,严格防止工地废水和废弃物的乱排乱放。

同时,还应建立健全水资源抽取许可制度,合理分配和利用地下水资源。

此外,还可以通过开展节水宣传和培训活动,提高人们的水资源意识,减少水资源浪费。

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土地开发与水资源保护的整体协调。

不同地区之间的水资源分布不均,土地开发应根据当地水资源状况制定相应的开发方案。

同时,政府可以鼓励开展水资源补充措施,如水库建设、雨水收集利用等,以降低对地下水的依赖。

此外,可以通过生态补偿机制,鼓励土地开发商采取水资源保护措施,如建设雨水花园、治理工地污水等。

通过这些综合措施的实施,可以在保障土地开发进程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水资源的安全与可持续利用。

与此同时,公众参与也是解决土地开发与水资源保护矛盾的关键。

应加强对公众的教育和引导,提高对水资源保护的认识和重视。

公众应积极参与到土地开发计划的决策过程中,通过意见反馈和监督,提出合理化建议和要求,保护自己的利益和地方的水资源安全。

农业经济学(第三版)章节复习思考题

农业经济学(第三版)章节复习思考题

农业经济学(第三版)章节复习思考题导论导论不仅起到开篇的作用,而且还具有统领全书的功能。

在导论中,首先阐述了农业的概念,农业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交织的根本特性。

其次分析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一般地位和在不同发展阶段中的地位,农业的基本贡献即产品贡献、要素贡献、市场贡献和外汇贡献以及现代人们对农业多功能性的认识。

然后概要地介绍了中国古代近代的农业经济思想与西方农业经济学科的产生和发展。

最后则进一步明确了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本书的主要内容。

1.什么是农业?试分析农业的根本特性。

2.试分析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一般地位和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中的地位。

3.什么是农业的基本贡献和农业的多功能性?4.了解和掌握农业经济学科产生与发展的基本脉络。

5.了解和掌握中国古代和近代的主要农业经济思想6.当代农业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变化表现出哪些特征?第一章农产品供给与需求本章在经济学基本理论基础上,介绍了农产品供给和需求的概念,它们可以分别用表格、图形和函数式来表示;分析了影响农产品供给和需求的因素及其变动对供求均衡的影响;在分别讲解农产品供给价格弹性和需求价格弹性概念类型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其影响因素;最后,介绍了农产品供求均衡的应用,即农产品需求弹性与总收益的关系,农产品供给、需求的循环变动导致的蛛网类型以及最高价格限制和最低价格限制政策问题。

1.什么是农产品供给?农产品供给需要具备哪两个条件?2.农产品供给有哪些特殊性?3.试分析影响农产品供给的因素。

4.何谓农产品需求?农产品需求要具备哪两个条件?5.何谓农产品需求规律.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6.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变动有何区别?7.试分析影响农产品需求的因素。

8.何谓农产品供给价格弹性?农产品供给价格弹性有哪些类型》试用图和公式来表示。

9.试分析影响农产品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

10.何谓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有哪些种类?试用图和公式来表示。

11.试分析影响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

农业经济学(第三版)章节复习思考题

农业经济学(第三版)章节复习思考题

农业经济学(第三版)章节复习思考题导论导论不仅起到开篇的作用,而且还具有统领全书的功能。

在导论中,首先阐述了农业的概念,农业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交织的根本特性。

其次分析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一般地位和在不同发展阶段中的地位,农业的基本贡献即产品贡献、要素贡献、市场贡献和外汇贡献以及现代人们对农业多功能性的认识。

然后概要地介绍了中国古代近代的农业经济思想与西方农业经济学科的产生和发展。

最后则进一步明确了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本书的主要内容。

1.什么是农业?试分析农业的根本特性。

2.试分析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一般地位和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中的地位。

3.什么是农业的基本贡献和农业的多功能性?4.了解和掌握农业经济学科产生与发展的基本脉络。

5.了解和掌握中国古代和近代的主要农业经济思想6.当代农业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变化表现出哪些特征?第一章农产品供给与需求本章在经济学基本理论基础上,介绍了农产品供给和需求的概念,它们可以分别用表格、图形和函数式来表示;分析了影响农产品供给和需求的因素及其变动对供求均衡的影响;在分别讲解农产品供给价格弹性和需求价格弹性概念类型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其影响因素;最后,介绍了农产品供求均衡的应用,即农产品需求弹性与总收益的关系,农产品供给、需求的循环变动导致的蛛网类型以及最高价格限制和最低价格限制政策问题。

1.什么是农产品供给?农产品供给需要具备哪两个条件?2.农产品供给有哪些特殊性?3.试分析影响农产品供给的因素。

4.何谓农产品需求?农产品需求要具备哪两个条件?5.何谓农产品需求规律.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6.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变动有何区别?7.试分析影响农产品需求的因素。

8.何谓农产品供给价格弹性?农产品供给价格弹性有哪些类型》试用图和公式来表示。

9.试分析影响农产品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

10.何谓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有哪些种类?试用图和公式来表示。

11.试分析影响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

五章自然资源保护法ppt课件

五章自然资源保护法ppt课件

2.特征资源法。
将各部门资源法中相互间所具有旳共同自然特 征旳部分进行分类,一类是可再生和发展资源, 它涉及生物资源法(如有关森林、草原、渔业、 自然保护区及保护野生动物和野生珍稀植物方面 旳法律、法规等)和非生物资源法(如有关土地、 水资源等方面旳法律、法规);另一类是不可更 新但可再生旳资源。它涉及诸如有关矿产资源等 方面旳法律、法规。
3.对土地实施一系列旳行政管制措施。《土地 管理法》对土地利用还要求实施建设用地总量控 制制度、土地调查制度和土地统计制度,而且要 求国家建立全国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对土地利用 情况进行动态监测。
(三)对耕地实施旳特殊保护制度
我国《土地管理法》旳一种主要目旳就是要对 耕地实施特殊旳保护。详细旳保护措施涉及:
《草原法》、《矿产资源法》、《水法》、《渔业 法》、《野生动物保护法》、《野生珍稀植物保护 法》、《自然保护区法》等。
3.科学技术性。 当代科学技术旳发展,对法律旳影响十分广泛和
深远。人们对人类经济活动与自然生态旳关系、自 然资源旳开发利用与经济发展旳关系,提出许多新 旳课题,采用更科学、更先进旳措施,保护管理多 种自然资源。 4.国际共同性。
2.农民集体全部旳土地由本集体经济组织旳组 员承包经营,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 生产。土地承1.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管理法》要求, 由国家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 划,要求土地用途。
2.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三 类,对其予以分别用途和管理。
然与社会旳关系,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旳协调发展。
二、自然资源保护法旳特征
自然资源法具有如下特征: 1.宏观性。 这是自然资源法调整多种社会关系旳理论基础。 多种自然资源法规必须按照资源配置旳宏观要求要 求人们在开发、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过程中旳行为 规则,这是自然资源管理法旳主要特征。

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pdf 67页)

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pdf 67页)
z 农业用水所占比例下降;而工业与城市生活的 发展用水量比例增加。
14
2.水资源消耗原因
– 公共用水(包括饮用水和卫生用水)、工业用水 和农业用水 量的增加
– 近40年来,全世界工业用水增加了7倍,而农业用 水量仅增加了2倍。在发达国家工业用水占40%以 上,而在发展中国家工业用水则不到10%。
– 在工业用水中,主要是能源部门的冷却用水量大 – 农业用水的耗水量主要是灌溉用水,自1950年以
– (3)用水浪费和盲目开采
16
(4)水体的污染
– 水体含义有二:一般是指河流、湖泊、沼泽、水库、地 下水、海洋的总称.
– 在环境学领域,水体—地表被水覆盖着的自然综合体, 包括水中的SS、溶解物质、底泥和水生生物等完整的生 态系统.
– 环境污染的研究中,区分“水”与“水体”的概念十分重要. – 研究水体污染主要研究水污染,同时也研究底质(底泥)
9
–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z 农业用水在全球用水中占的比例最大,约占73%;其中主要 是灌溉用水
– 水是生命存在之源
z 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必须保持江河湖泊一定的流量, 以满足鱼类和水生生物的生长,并利于冲刷泥沙、冲洗农田 盐分入海,保持水体自净能力和旅游等的需要
10
二、世界水资源的利用情况
人类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分两大类: – 一类是从水源取走所需的水量,满足人民生活和工农业 生产的需要后,数量有所消耗,质量有所变化,在另外 地点回归水源。 – 另一类是取用水能(水力发电)、发展水运、水产和水 上游乐,维持生态平衡等,不需要引走水量,但是需要 河流、湖泊、河口保持一定的水位、流量和水质。
4
海洋 97.41%
2.59%
冰帽和冰河

技术——第五章农业生产要素

技术——第五章农业生产要素

技术——第五章农业生产要素1. 引言农业是人类的基本产业之一,是维持人类生存的重要领域。

而农业生产要素即是农业生产过程中所必需的各种资源要素。

本文将介绍农业生产要素的概念、分类以及它们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2. 农业生产要素的概念农业生产要素指的是参与农业生产过程中所必需的各种资源要素。

它们包括自然要素、劳动要素、资本要素和科技要素四个方面。

•自然要素:指的是土地、水资源、光照等自然环境条件。

土地是农业生产中最基本的自然要素,对于农业生产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水资源是农业生产所必需的,特别是在农作物的生长和灌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光照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基础,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重要影响。

•劳动要素:指的是农业生产中的人力资源。

劳动力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和动力,合理地组织和利用劳动力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至关重要。

•资本要素:指的是农业生产资金、设备以及各种农机具等资产。

充足的资本投入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规模和效益,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科技要素:指的是农业生产中的各种科学技术。

科技的进步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和升级。

3. 农业生产要素的分类根据农业生产要素的性质和功能,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土地是农业生产要素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

根据土地的性质和用途,可以将其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和水域等。

不同类型的土地适宜种植和养殖不同的农作物和动物,合理地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对于农业生产至关重要。

3.2 水资源水资源是农业生产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

它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农业灌溉的重要来源。

合理地管理和利用水资源,包括储水、排水和节水等方面的措施,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劳动力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和动力。

合理地组织和利用劳动力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减轻劳动强度。

同时,加强农业劳动力的培训和技能提升,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3.4 资本投入资本投入是推动农业生产现代化的重要条件。

土地与水资源

土地与水资源
第一节 土地概述
一、土地的概念与分类
• 土地,在经济学上是指地球上的陆地和水 域以及与之相连的土壤、气候、地貌、岩 石、水文、植被等一切自然条件。
• 由于研究对象的不同,在有的情况下,土 地仅指地球上的陆地表层,或指地球上的 陆地和水面。
பைடு நூலகம்
• 土地分类的标准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标准满 足不同的分类需要。
同时并存
五、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原则
(一)因地制宜 (二)节约用地 (三)保护资源 (四)有偿利用
第二节 土地集约经营与适度规模经营
一、土地集约经营
(一)土地集约经营的概念、类型及重要意义
1.土地集约经营
• 在农业生产发展史上,对土地的利用有两种 方式,即粗放经营和集约经营。
• 粗放经营是指在技术水平较低的条件下,在 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少的生产资料和活 劳动,进行粗耕粗作,广种薄收,主要靠扩 大农田面积来增加农产品产量及收入的经营 方式。
• 集约经营与之相反,是指在一定土地面积 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应用先 进农业技术装备和技术措施,进行精耕细 作,主要靠提高土地生产率来增加农产品 产量和收入的经营方式。
• 在实际中,人们常说的农业集约经营主要 指土地集约经营,因此这里所指的土地集 约经营也就是农业集约经营。
2.土地集约经营的类型 (1)劳动集约型 • 指在单位面积土地上投入较多的劳动去获
(二)土地的经济特性
1.土地供给的稀缺性 2.土地利用的区位性 3.土地利用方向变更的困难性 4.土地报酬递减的可能性 5.土地利用后果的社会性
三、土地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 土地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必须的物质条件和 自然基础。
• 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 作为生存空间,土地是人类不能出让的生存

初中地理知识归纳:水资源和土地资源

初中地理知识归纳:水资源和土地资源

初中地理知识归纳:水资源和土地资源
初中地理知识归纳:水资源和土地资源
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
地球上的水主要有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三种存在形式。

陆地水又有冰川水、地下水、湖泊水、沼泽水、河水和生物水等多种存在形式。

地球上的水总量很多,但是96%以上的是海洋水。

在淡水资源中,冰川中储存的水量最多,现在人们大量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水、湖泊水(淡水湖的水)和部分地下水。

保护水资源,主要途径有:节约和合理用水,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防止和治理水污染;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淡化海水,扩大淡水来源。

土地资源:
土地的.利用类型:土地的利用类型可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等类型。

土地资源的分布:
温带湿润的平原地的地势平坦,气候温暖,适宜发展农业,是世界耕地的主要分布地区。

气候冷湿的亚寒带地区和炎热多的热带地区,保留了大片的针叶林和雨林。

热带和温带半干旱地区草地面积广阔,是世界畜牧业的主要分布区。

【初中地理知识归纳:水资源和土地资源】。

水资源与土地利用的关系

水资源与土地利用的关系

水资源与土地利用的关系水资源和土地利用是人类社会发展中密不可分的两个重要方面,二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水资源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资源之一,它不仅是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条件,同时也是支撑农业、工业、城市和生态环境的重要物质基础。

而土地利用则是人类社会对自然资源进行合理利用的重要手段,它直接关系到生产生活状况,影响着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水资源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首先,水资源是土地利用的基础条件之一。

无论是农业生产、工业生产还是城市建设,都需要充足的水资源才能够顺利进行。

水资源的稀缺性和分布不均等性直接影响着土地利用的方式和效率。

合理的水资源配置和利用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土地利用的效益,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反之,若是水资源短缺或者用水浪费,则会限制土地的可持续利用,甚至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枯竭。

其次,土地利用的方式和规模也会对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产生直接影响。

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对水资源的消耗和污染程度各不相同。

例如,农业生产中的灌溉用水量较大,若是采用传统的灌溉方式,会导致水资源的严重浪费和土地的盐碱化;而采用现代节水灌溉技术,则可以有效地保护水资源并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另外,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开发也会对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造成影响。

城市建设往往需要大量水资源,而城市化过程中的水泥化和铺装化现象,会导致雨水的难以渗透,增加了城市的洪涝风险,影响了地下水资源的补给和生态环境的稳定。

再次,水资源和土地利用之间还存在着微观层面的相互影响。

农田和水田是土地利用中的重要类型,它们的合理利用和管理对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合理的农田设计和管理可以有效地减少水资源的流失和污染,提高农田的生产力和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性。

而水资源的质量和数量则直接影响着农田的灌溉效果和生产效率。

因此,要实现水资源和土地利用的协调发展,就需要在微观层面上进行科学管理和规划,充分考虑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土地利用与水资源管理

土地利用与水资源管理

土地利用与水资源管理土地利用和水资源管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对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而水资源则是生命之源。

正确的土地利用和水资源管理不仅关系到人类的生活质量和经济发展,也关系到环境的健康和生态的平衡。

本文将从土地利用的合理性和水资源管理的有效性来探讨这一问题。

首先,土地利用的合理性是指根据自然条件和人为因素合理分配土地资源,以满足人类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的需要。

合理的土地利用有助于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的健康。

例如,对于农业来说,合理的土地利用可以避免农田过度开垦和破坏水土保持功能,从而保护农田的生产力,提高粮食产量。

同时,合理地安排农田的利用还可以防止农药和化肥的过度使用,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对于城市建设来说,合理的土地利用可以降低城市拓展对农田的占用,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提高城市空间的利用率,同时也有利于城市的规划与发展。

其次,水资源管理的有效性是指通过科学管理和合理配置水资源,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维护生态平衡。

水资源是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

有效的水资源管理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确保水的供应与需求的平衡。

在农业生产中,科学的水资源管理可以实现节水灌溉,避免农田过度用水和土壤盐渍化问题,提高农业的产出效益。

在城市生活中,科学的水资源管理可以实现供水平衡,提高居民用水的利用效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同时,水资源管理还需要注重环境保护,保护水体的净化和生态系统的稳定。

只有通过科学管理和维护水资源,才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益,保障人们对水资源的合理需求。

然而,当前土地利用与水资源管理面临诸多挑战。

首先,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乡村人口的减少导致农田面积的减少,给土地利用和水资源管理带来了压力。

其次,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和滥用水资源导致了土地的退化和水资源的浪费,加剧了环境污染和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土地与水资源》课件

《土地与水资源》课件

土地资源的分类和分布
农业用地
是指用于农作物生产、农业养 殖和林业的用地,约占全球 61%的土地面积。
城市用地
矿业用地
是指用于人口聚居、市政设施、 商业服务、交通运输和工业生 产等的用地,随着城市化进程矿产资源的用地, 包括金属矿、非金属矿等,分 布在全球各地。
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土地与水资源
本课件主要介绍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定义、分类和分布,以及它们的利用与 保护,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土地资源的定义和重要性
1 定义
2 重要性
土地资源是指人类可以用来生产、建设或 者享受的、包括土地及其上的水、植物、 动物、矿产等自然要素在内的一切财富。
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农 业、工业、城市建设等各种经济活动的物 质基础,也是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的重要 组成部分。
2
水资源补给
加强水资源调查和补给,开发新的水资源,加强农田水利,增加节水型水利设施。
3
水资源治理
加强水环境治理,减少水污染,保护水生态系统,提高水质水量。
总结
土地资源 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 人为破坏导致的生态环境恶化 开垦新耕地的成本较高
水资源 严重缺水和水污染问题 水资源分布不均 水资源管理需要加强
土地污染加剧
工业生产和城市建设过程中排放大量污染物,导致土壤质量下降。
土地资源分配不均
发展不平衡和区域差异导致土地资源分配不均,农村土地贫困问题较为突出。
水资源的定义和重要性
1 定义
水资源是指在一定地理区域内,可以利用或者开发的表面水、地下水、土壤水、大气水 等自然水的总量。
2 重要性
水资源是生命之源、经济之源和文明之源,是各种活动和产业的必要条件。

土地沙漠化治理与水资源保护

土地沙漠化治理与水资源保护

土地沙漠化治理与水资源保护土地沙漠化是当前全球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之一。

它给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土地沙漠化的治理是一项全球性任务,而水资源保护则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本文将从土地沙漠化的原因、治理方法以及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三个方面来探讨这一主题。

首先,土地沙漠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变化、地质因素等,而人为因素主要包括不可持续的土地利用方式、过度的采矿和过度放牧等。

这些因素导致土地表面的植被逐渐消失,土壤质量下降,最终形成沙漠化。

针对土地沙漠化问题,有一系列的治理方法可供选择。

首先,合理规划土地利用,选择适宜的农业和林业种植方式,避免过度开垦和过度放牧。

其次,进行生态修复和植被恢复工作,通过引入适应干旱环境的树木和植物来改善土壤质量。

此外,还可以采取人工干预措施,例如建立风蚀遮蔽带来减轻沙尘暴的影响,修建防沙林带来减少水土流失。

然而,土地沙漠化治理与水资源保护紧密相关。

水资源是土地沙漠化治理的基础,也是关键因素。

水资源的保护涉及到水的供给、利用和节约。

在土地沙漠化治理中,合理利用水资源可以提高土壤湿度,促进植物生长,从而防止沙漠化。

同时,有效保护水源地和水生态系统对于维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至关重要。

通过建立水源地保护区、加强水质监测、促进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等措施,可以减轻土地沙漠化给水资源带来的压力。

水资源保护还与土地沙漠化治理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

通过治理沙漠化地区,提高土壤水分保持能力和透水性,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流失。

同时,有效的水资源管理也可以为土地沙漠化治理提供保障。

例如,合理利用灌溉水和蓄水设施,可以提供充足的水源用于植物生长,从而防止土地沙漠化的扩大。

综上所述,土地沙漠化治理与水资源保护是一体两翼,相辅相成的。

只有综合考虑土地沙漠化的原因,采取科学且综合的治理方法,并加强水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才能有效地治理土地沙漠化,并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5第五章 土地与水资源

5第五章  土地与水资源

一、土地的概念
• 在农业生产中,为农业生物生长发育提供 场所和主要营养来源的地面表层。 • 由土壤、气候(温度)、地貌、岩石、水 文等构成。 • 最大特点:土地有限性。 • 耕地:指用于农业种植业生产的土地。
• 注:由于人们习惯上用土地代替耕地,所以本章内容后面的土地有时指耕地。 由于人们习惯上用土地代替耕地, 所以本章内容后面的土地有时指耕地。
三)规模经营条件
• 农民:剩余农村劳动力全部转移出去 (社会保障机制必须建立),留下的 农民具有一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 • 自然条件:能适合于规模经营; • 土地:具有完善的流转机制; • 社会化服务全面发展。
土地的流转机制如何建立?
• 土地使用权的明确界定,并使之能参 与到金融市场中; • 在农村形成土地交易的市场或中介机 构。 • 有经济利益拉动:打工收益超过农业, 种田本身具有一定收益。
• 四组的村民开会决定,耕种他们自己的土地。 • 但他们没想到的事发生了,他们耕种自己的 土地成了违法行为,2003年5月8日,马德贵、 马国成等5位村民被县公安局拘留。 • 几位老人到镇里上访,镇领导告诉他们,这 块土地永远也别想拿回来了,那是国有土地。 • 14位村民代表被镇领导一一谈话,警告他们 不要再闹事。马德贵则以破坏农业生产罪被 判刑3年。霍城县人民法院2003年11月贴出 公告,禁止村民耕种这块土地。郝老板也再 没有耕种这块土地,连续两年,这块土地被 撂荒了。
以色列农业增产的95%靠科技
• 发明滴灌以后,以色列农业用水总量 30年来一直稳定在13亿立方米,农业 产出却翻5番。 • 以色列分子水平的生物工程研究能随 心所欲地开发菜果、花卉、畜禽新品 种。 • 政府每年农业科研经费上亿美元,占 农业产值的3%。
知识框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我国土地资源及利用状况
我国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低;全国耕地分布不平衡,多数耕地集中在东部沿海季风区;土地资源质量不高,后备农用资源贫乏。
5、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原则
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的途径主要有二:一是广度开发,积极而又稳妥地开发尚未利用的土地资源,把一切土地利用起来;二是深度利用,实行集约经营。因此要因地制宜、节约用地、保护资源、有偿利用。
一般农业规模经营的条件有:农村非农产业有较高程度的发展、农业企业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有完善的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有比较健全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可以通过推进农村工业化,减少农业剩余劳动力 、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和农户之间的利益协调机制 、重视扩大生产项目的经营规模、加强对农民的培训 、稳步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等措施来实现规模经营。
2、土地市场机制
土地市场机制也称土地市场运行机制,是指土地市场主体为谋求最大利益而竞争的基础上,通过土地价格、供求等要素的相互作用,从而实现土地产权交易的机制。土地的供求机制和价格形成机制是土地市场运行机制的核心。土地供给是指在某一时间内、某一土地市场上,某类土地在某一价格下可供出售或出租的数量。由于土地不可再生,因而土地自然供给是无弹性的。但由于土地用途是可改变的,因而对某一用途的土地而言,土地供给是可以变化的,即土地的经济供给是有弹性的。
2、土地产权
产权就是财产权利,它是一组权利,包括财产的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等。产权具有明确型、排它性、有限性、可分解性、可交易性、行为性。
3、我国农地制度
农地制度是指人们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的农地关系的总和。它包括农地所有制度、农地经营(使用)制度、农地流转制度、农地金融制度、农地税收制度等。农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对土地的利用,而土地能否合理有效地利用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实行的土地制度。农地制度是农村经济制度的基础与核心。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演变经过土地改革阶段(1950-1952年)、农业合作化阶段(1953-1957年)、人民公社阶段(1958-1978年)、家庭承包责任制阶段(1979年至今)四个过程。我国先行的农地制度是农地实行集体所有制,土地使用权与土地所有权分离,形成农业(土地)双层经营体制,一些地方对农地制度进行农业改革与完善,出现转包、租赁、拍卖、入股等土地流转形成。存在以下主要问题:(1)农地产权界定不够明晰 。(2)农地承包关系不够稳定,农民的经营自主权有时受到侵害,影响了农民的积极性。(3)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农地流转制度还未建立起来,难以实行土地规模经营。(4)农地金融制度未建立起来,农民缺乏抵押土地使用权以获得银行贷款的权利。(5)农地税费制度不合理,即税轻费重、费大于税,且收费随意性很大,这既加重了农民负担,又易滋生腐败现象 。
3、我国农地市场
(1)农地所有权市场的现状与问题
在农地所有权市场主的农地流转类型为国家征用农村集体的土地、不同农村集体之间的土地流转,这种流转方式下存在的问题:利益分配不当(征地价低、转让价高)、操作成本高、土地利用不合理现象较严重(征而不用、征为他用)。在农地使用权市场流转类型包括:两田制(现已禁止)拍卖(“四荒”地)、土地使用权股份合同制、反租倒包、转包。这些流转方式下表现出运作方式单一,且不规范(主要是转包,口头协议)、农地使用权市场交易组织发育滞后等问题。
4、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指根据农业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社会、经济、技术、自然条件的可能,将土地生产要素适当集中使用,从而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经营方式。即:在最适宜的土地面积上经营。这里的土地面积并不是固定的,而是因地、因时、因单位而变化的。
第一、规模经营有利于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可以促进农产品产量的增加和品质的改进。
第二、规模经营可使资本特别是固定资本得到充分利用,从而降低分摊到单位农产品的成本费用。
第三、规模经营有利于产品的储藏、加工、运输和销售,能降低流通费用,并在市场上获得较高的价格。
第四、规模经营有利于实现农业生产的专业化、社会化,提高生产效率。
反映农业生产经营规模的指标主要有:企业经营的农地面积、企业的总产值、企业拥有的资本数量、企业拥有劳动力数。
土地价格=地租/利息率
土地价格是为购买土地而支付的用货币表示的交换价值,是土地未来地租的资本化。地租指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占有的生产经营者创造的那部分剩余价值,即超额利润。农地所有权价格=农地纯收益的资本化+农地社会保障值。
土地价格总的变动趋向于随二三产业的发展和城市发展,土地价格总体上呈不断上升趋势;呈周期性变动,不是直线上升。在一定时期内上下浮动;土地价格变动因地区的自然、社会政治条件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土地位置的固定,而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性。
(2)实践中的主要指标:单位土地面积上所摊得的农业机械数量、农机动力数量、用电量、肥料数量等,单位面积产量
(3)衡量农业集约化经济效果的指标:单位农用地的产量/产值/增加值;单位劳动时间的产量/产值/增加值;单位投资的产量/产值/增加值;单位产品成本等
(4)其它指标:复种指数、经济作物所占的比重、优良作物(或牧畜)品种所占的比重等。
土地需求指在某一时间内,某一土地市场上,某类用途土地在某一价格下购买者或承租者愿意并能够购买或租入土地的数量。由于土地是一种生产要素,利用它可生产产品,从而给人们带来利益,因而人们由对土地产品的欲望和需求最终引致对土地的需求,且会随着农业经济及城市等的发展,对土地的需求会越来越大,使土地需求具有较大的弹性。
第五章 土地与水资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07-10-10
一、土地概述
1、土地的概念与分类
土地,在经济学上是指地球上的陆地和水域以及与之相连的土壤、气候、地貌、岩石、水文、植被等一切自然条件。由于研究对象的不同,在有的情况下,土地仅指地球上的陆地表层,或指地球上的陆地和水面。土地按地形可以分为: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按土壤质地可分为:黏土、壤土、沙土;按所有权的性质可分为:国有、集体所有或私有;按土地特征可分为:耕地、森林、草地、内陆水域及其他土地;按土地用途可分为:农用地、非农用地及未利用土地。
土地所有制指人们在一定社会制度下拥有土地的经济形式,是一定土地关系的基本制度。——土地制度的核心,最终由社会生产力的状况决定。土地使用制是关于土地使用的经济法律关系的总和。主要解决土地由谁使用和如何使用的问题——土地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地所有制度决定土地使用制度;土地使用制是土地所有制的反映与体现,是实现与巩固土地所有制的形式与手段。
(2)建立与完善农地市场对于提高农地的利用率和生产率 ,节约交易成本,使农地保值增值,有效调节多方面的利益关系,促使农业劳动力向二、三产业和城镇转移,加快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意义重大。中国农地市场体系急需建立与完善。在农地所有权市场要适度放开农地所有权市场,建立多项流动关系,规范政府征地行,培育土地产权交易组织。农地使用权市场分为一级农地使用权市场和二级农地使用权市场。一级农地使用权市场是指农地所有者(集体)让渡土地使用权而形成的市场。二级农地使用权市场,指农地使用权获得者将农地使用权让渡给其它农地使用者所形成的市场。
二、土地集约经营与适度规模经营
1、土地集约经营的概念、类型及重要作用
粗放经营是指在较低的技术水平下,将一定量的生产资料分散投放于较多的土地,实行简耕粗作,广种薄收,主要依靠扩大土地面积来增加农作物总产量及收入的经营方式。集约经营则是通过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措施和技术装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进行精耕细作,主要依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来增加农作物总产量和收入的经营方式。在单位面积土地上投入较多活劳动获得较多的产量和收入的方式称为劳动集约。农业剩余劳动力数量较多的国家采用。在单位面积土地上投入较多的先进技术获得较高产出和收入的方式称为技术集约。基础技术、应用技术、管理技术较为完备的国家采用。在单位面积土地上投入较多生产资料,更多的使用物化劳动来提高产出和收入的方式可称为资金集约。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采用。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劳动集约一般都会向资金集约过渡。
2、土地的特性
土地自然属性的反映,是土地所固有的,与人类对土地的利用与否没有必然联系。第一、土地是自然的产物,面积是有限的;第二、土地位置是固定的,不能移动的;其次、土地能永久利用,土壤肥力可以不断提高;再次、土地生产力具有差异性。
人类对土地利用过程中产生的,在人类的诞生之前尚未对土地进行利用时,还不存在的特性。
三、土地制度与土地产权
1、土地制度
土地制度指人们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在土地利用中形成的土地关系的总和。广义土地制度:土地所有制度、土地使用制度、土地流转制度、土地金融制度、土地税收制度等。狭义土地制度指土地所有制度、土地使用制度。具有以下特点:地位的基础性、构成的复杂性、各国(或地区)的差异性。
2、提高我国土地集约经营水平的途径
(1)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农业技术装备水平,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2)广泛应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进一步提高土地生产率
(3)扩大复种面积,提高复种指数
(4)搞好经营管理,提高农业整体素质
3、衡量土地集约经营水平及其经济效果的指标
(1)基本指标:单位土地面积上所摊得的生产资料和劳动的数量,单位面积产量。
2、我国水资源状况及利用上存在的问题
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衡,时空差异较大,水资源分布与土地、耕地的分布和很不协调。我国淡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m3,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 。但人均只有2240立方米,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国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按照目前的正常需要和不超采地下水,全国年缺水总量约300-400亿m3(农业每年缺水300亿m3左右;城市缺水70亿m3左右)。农业是用水最多的部门,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用水占全国用水总量的3/4以上。
从土地的特点看,一方面,土地的数量有限;另一方面,土地肥力可以不断提高。从社会的发展来看,一方面,社会对农产品的需要在数量上不断增加;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为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集约经营水平创造了条件。从国内外农业生产发展的实践看,各个国家的农业生产都经历了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发展过程,集约经营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