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物体(二)》教案

合集下载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 第2课时 观察物体(2) 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 第2课时 观察物体(2) 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2课时观察物体(2)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将继续引导学生观察物体,识别不同角度下的物体形状,并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我们将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各种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以及如何从不同的视角去观察和描绘物体。

教学内容将涵盖对立体图形的识别、分类以及对物体视图的理解。

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并能描述出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的视图。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使他们能够根据物体的不同视图重构物体的形状。

3. 引导学生理解物体的三视图,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视图绘制。

4.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小组活动共同完成任务。

教学难点1. 学生在观察和描述物体时,可能会出现视角混淆的情况。

2. 对于空间想象能力较弱的学生,理解物体的三视图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

3. 在绘制物体的三视图时,学生可能会出现比例和形状不准确的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各种不同形状的立体模型,如立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

2. 绘图工具,如铅笔、橡皮、直尺、三角板等。

3. 视频资料,展示不同视角下的物体形状。

4. 白纸和彩纸,用于绘制和制作模型。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新授:介绍物体的三视图,通过实物模型和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正面、侧面和上面的视图。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每组分配不同的立体模型,要求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并绘制物体的三视图。

4. 交流分享: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全班交流讨论,分享观察和绘制的经验。

5. 总结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总结物体三视图的绘制方法和注意事项。

6. 巩固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绘制物体的三视图,标注每个视图的名称和特点。

2. 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区分不同的视图,以增强视觉效果。

3. 在黑板的一侧列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注意事项,以便学生复习。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章 观察物体单元分析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章 观察物体单元分析
章节
第二单元 观察物体(二)
课题
单元解读
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图形是不同的,能画出多个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图形并对其进行比较,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教学内容不仅设计了观察活动,而且设计了需要学生进行想象、猜测和推理的探究活动。例如:呈现出从不同方位观察到一个立体图形所得到的三个图形,让学生判断分别是从哪一个方位观察的。这要求学生根据已有的图形的表象,不断在头脑中对这些表象进行组合和调整,最后通过对实物的观察进行验证,从而使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过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的相关知识,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本单元有大量的观察和拼搭活动,这些活动容易引起现阶段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组织好教学的每一个步骤,使活动有目的、有次序地展开,要让所有的学生都真正地、实实在在地进行观察和操作。另外.活动课也时时需要学生进行交流,教师要借机锻炼学生的交流能力,鼓励学生发表己见。
教学难点
结合观察和操作进行直观推理,想象并表达物体的空间方位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课时:
本单元建议安排3课时。
教学目标
能分辨从不同角度所观察到的较复杂物体的图形。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空间概念。
经历比较复杂物体的观察过程,体验从多角度观察事物和思考问题的方法。
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观察物体(二)(2课时)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观察物体(二)(2课时)

观察物体(二)第1课时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课时目标导航教学内容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

(教材第13页例1)教学目标1.正确辨认从前面、上面、左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深化对实物和视图关系的认识。

2.在观察、操作、思考的过程中,增强对“空间与图形”的兴趣,培养初步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重点难点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具准备形状完全相同的小正方体若干,课件PPT。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下面的图形分别是谁看到的,在图形上写出来。

二、学习新课1.出示教材例1。

摆一摆,看一看,连一连。

下面的图形分别是小华从什么位置看到的?连一连。

2.解决问题。

(1)摆一摆。

用自己手里的4个小正方体摆成图中的形状。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要求操作,教师巡视。

摆好后,交流、展示。

(2)看一看。

提问:从不同的方向观察摆好的几何体,先想一想,观察时,需要注意什么?组织全班交流,汇报结果。

①观察物体时,先确定观察的方向。

②观察时,视线要和观察的物体在同一水平线上。

③观察时,要按照一定的方位顺序来观察。

……现在,从前面、上面和左面观察摆好的几何体,你观察到的几何体是什么形状的?引导学生观察几何体并进行联想。

(3)连一连。

课件展示:(4)说一说。

提问:谁能说说是怎样判断从前面、上面和左面看的结果的?组织全班交流,汇报结果。

①从上面看可以确定几何体的最下面一层中每个小正方体基本的摆放位置,有两排,前面一排摆放了3个小正方体,后面一排摆了1个小正方体;从列数看有3列,左面一列有2排,中间和右面各1排。

②从前面看是1层,有3列。

③从左面看,这个几何体有两排,且都是1层。

三、巩固反馈1.完成教材第13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15页“练习四”第1~2题。

第1题:第2题: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有什么收获?有什么不太理解或不懂的地方吗?板书设计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从不同位置观察由小正方体拼摆的物体,辨认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的方法:在哪一位置观察物体,就从哪一面数出小正方形的数量,并确定摆出的形状。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教案(二)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教案(二)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教案(二)一、教学目标1.知道物体的颜色、形状和大小是能够作为它的特征进行观察的;2.积累物体的特征,通过比较掌握描述物体的方法;3.进一步认识立方体的形状,并能够正确地描述和辨认立方体。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积累物体的特征,通过比较掌握描述物体的方法;2.正确描述和辨认立方体。

难点1.教师如何引导学生用适当的特征描述物体;2.学生对于立方体面边角的判断和认知。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画板、彩色钢板、立方体模型、课件;2.学生准备:铅笔、橡皮、练习本。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在上节课的基础上,教师为学生展示一些图形,让学生针对这些图形的特征进行观察和描述,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描述物体”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 正式学习1.教师出示颜色鲜艳的五颜六色的彩色钢板,让学生观察钢板的形状、大小和颜色,发现每个钢板都有独特的特征,引导学生用适当的词汇和语言描述每个钢板的特征。

2.教师接着出示立方体模型,向学生介绍立方体特征,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观察、比较、描述、辨认立方体。

教师要注意让学生判断立方体的面边角,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立方体的形状特征。

3.教师让学生练习“找出一个与其他物体不同的物体”,已经描述这个物体的特征,培养学生特征比对的能力。

3. 拓展练习1.让学生找到身边的立体图形,研究并描述其形状、大小和特征;2.让学生分组,自己比划出立方体的各个面,然后互相辨认;3.让学生在自己的练习本上画出立方体和一些平面图形,并描述形状、大小和颜色。

4. 课堂小结教师对上一节和本节课所学进行小结,引导学生回顾整个学习过程。

同时,教师还可以提问学生,帮助学生深刻认识到形状、大小和颜色的特征在观察物体时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教师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2.让学生回家观察身边的立体图形,找出它们的特征,并拍照或者画在练习本上,下节课用来与同学分享。

观察物体二教案

观察物体二教案

观察物体二教案教学目标:1. 学习观察物体的方法和技巧;2. 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准确描述的能力;3. 培养学生对不同物体的差异性的认识和辨别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习观察物体的方法和技巧;2. 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准确描述的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不同物体的差异性的认识和辨别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出示不同物体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些物体的特征。

二、活动设计1. 观察物体的外形教师出示一个物体,并要求学生用眼睛观察这个物体的外形,并注意其中的细节。

观察完毕后,学生可以用简短的语言描述这个物体的外形特征。

2. 观察物体的颜色教师出示一些颜色鲜艳的物体,并要求学生用眼睛观察并描述这些物体的颜色。

观察完毕后,学生可以用简短的语言描述这些物体的颜色特征。

3. 观察物体的质地教师出示一些具有不同质地的物体,并要求学生用手触摸并描述这些物体的质地特征。

触摸完毕后,学生可以用简短的语言描述这些物体的质地特征。

4. 观察物体的功能教师出示一些常见物体,并要求学生讨论这些物体的功能和用途。

学生可以分组进行讨论,并将自己的观察结果呈现给全班。

三、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观察物体的方法和技巧,并强调准确描述和细致观察的重要性。

四、拓展延伸学生可以回家观察身边的物体,并用书面形式记录下自己的观察结果和感想。

五、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并与学生共同总结观察物体的方法和技巧。

六、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完成拓展延伸中的任务,并在下节课上交。

观察物体(二)(教学设计)-四年级下册数学北京版

观察物体(二)(教学设计)-四年级下册数学北京版

观察物体(二)(教学设计)-四年级下册数学北京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物体的属性及分类方法;2.掌握比较大小和相等的概念;3.发现物体形态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提高观察能力;4.培养整体观察、注意细节的能力;5.巩固二维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

二、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1.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1.学习“较大”、“较小”、“相等”等概念;2.了解物体的属性和分类方法;3.发现物体形态的相似性和差异性;4.运用二维几何图形基本概念分析、解决问题。

2. 重点难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为:1.辅助学生理解“较大”、“较小”、“相等”等概念,巩固学生的大小比较方法;2.学生需要通过观察提高物体分类及形态分析能力;3.针对一些学生可能存在的学习难点,教师需要给予更多的巩固和解释。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和学生用品,如干净的纸张、颜色笔、尺子、黏土、卡纸等;2.教师准备生活中常见的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物体;3.教师提前研读教材,准备授课案例和教学设计方案等。

四、教学过程1. 预习导入教师在黑板上以教材为基础绘制图形,设计展示学生在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尺寸大小不一的物品,启发学生针对每种物品,用相对言语描述大小。

比如铅笔和笔记本、水杯和饭碗,提示学生观察物体的大小关系和比较方法,引导学生慢慢了解“较大”、“较小”、“相等”等数量概念。

2. 新课讲解1.理解“较大”、“较小”、“相等”的概念。

教师在黑板上分别打出“较大”、“较小”、“相等”的大字,引导学生思维,用生动的示例帮助学生理解这些词的含义。

2.了解物体的属性和分类方法。

让学生带来自己家中常见的物品,并让学生按照形状、颜色、功能等属性对物品进行分类。

通过对物品的分类,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思考各物品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引导学生对物体形态的更深层次思考。

3.发现物体形态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教师分别展示不同形状的木块、黏土等物品,让学生依照自己的感觉分类,提示学生对比分类后的结果,发现分类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小学数学西师新版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教案 (2)

小学数学西师新版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教案 (2)

小学数学西师新版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教案教学目标:1.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3.借助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同伴合作意识。

4.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5.帮助学生树立从小仔细观察事物,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感受到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动手操作法、启发式教学法等。

课前准备:茶壶、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 启发谈话。

你们喜欢照相吗?今天老师就请你们来做一位小摄影师,帮老师照相。

2.提出要求让学生照相。

(1)我要照一张正面像,你应该站在那里?(2)我还要照一张侧面像,你又该站在那里?(3)引导观察所照的照片。

二、新授(一)教学例1。

1.分组观察茶壶。

你看到了这只茶壶的哪一面,是什么样子?(课件出示从正面、左侧面、右侧面、背面拍摄的照片。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和屏幕上的哪张照片是一样的?谈话: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老师想统计一下人数,请看到熊猫正面的同学站起来。

看到侧面的同学也站起来。

没有站起来的同学,你们看到的是哪一面?2.换位置观察茶壶。

要求:听老师口令,全体起立。

请每组同学按照顺时针的方向(教师做手势表示)走到本组的下一张位子上去。

你们现在看到的茶壶的形状和刚才一样吗?那你现在看到了茶壶的那一面?生1:我看到了侧面,刚才看到了前面。

生2:我看到了背面,刚才看到了侧面。

质疑:为什么大家现在看到的和刚才不一样呢?小结:对!原来我们换了位子,位置发生了变化,观察的角度也不同了,所以看到茶壶的形状也不一样了。

(二)教学例2。

1.分组讨论,说说这些图是谁画的?2.汇报交流。

(三)教学例3。

看一看,填一填。

三、巩固深化1.课堂练习1。

从玩具的前、后、左、右进行观察,并连线。

2.课堂练习2。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第2课时)教案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第2课时)教案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第2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进一步理解物体的形状和大小,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第2课时主要教学内容是利用多角度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但对物体的多角度观察还比较困难,需要通过实践操作来提高。

同时,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也处于发展阶段,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多角度观察物体,提高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提高空间思维能力。

3.使学生能够运用观察和空间想象能力,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提高观察能力。

2.难点: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观察和空间想象能力,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践操作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不同形状的物体,如球体、正方体、长方体等。

2.准备一些图片,展示物体从不同角度的观察效果。

3.准备黑板,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物体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物体的名称。

然后提问:“你们平时是如何观察物体的?从哪个角度观察?”引导学生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多角度观察物体。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物体,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并说出观察到的形状。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同一个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3.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个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并画出观察到的形状。

然后每组选出一个代表,分享他们观察到的形状。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

如:“如果你站在物体的不同位置,你看到的形状会一样吗?为什么?”通过回答问题,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多角度观察物体的意义。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单元教学计划及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单元教学计划及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单元教
学计划及教案
一、单元教学目标
本单元主要目标是让学生能够:
1.认识和了解立体图形;
2.掌握准确的观察方法,能够准确描述立体图形的形状、特征和转动方
向;
3.观察立体图形的性质,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1. 教学重点
•能够准确识别和描述常见的立体图形;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
•对于某些立体图形形状的辨认;
•如何准确描述和表达立体图形的特征。

三、教学准备
•教学工具:几何模型、图形图表等;
•教学材料: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
•教学环境:教室应保持整洁,布置教学板书。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1. 导入新知识
•通过展示几何模型,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的立体图形。

2. 学习新知识
•带领学生探究立体图形的特征和转动方向。

3. 巩固训练
•练习识别和描述各种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

第二课时
1. 复习上节课内容
•让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巩固掌握。

2. 学习新知识
•引导学生观察实际物体,描述其形状和特征。

3. 练习运用
•提供实际案例,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立体图形,在观察和描述方面取得了较大进步。

但在后续教学中,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于立体图形性质的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四年级数学下册二观察物体二第2课时观察物体2教案新人教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二观察物体二第2课时观察物体2教案新人教版

第2课时观察物体(2)【教学内容】教材第14页例2【教材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大量的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能辨认出从不同位置所看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本课在此基础上观察抽象的几何形体,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角度所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学情分析】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对一个立体图形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在此基础上,从不同角度观察几个立体图形,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几个物体的能力.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3.在学生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从不同角度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得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若干个正方体【谈话导入】师:上一节课我们对一个立体图形从不同位置进行了观察,也发现了其中的奥秘和乐趣。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板书课题:观察物体(2))【探究新知】1.出示例2.师:这3个立体图形你会摆吗?动手摆一摆。

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2.仔细观察这3个图形,你发现了什么?(1)从上面观察.师:从上面观察这3个图形,你看到怎样的形状?形状相同吗?①学生讨论交流.②汇报小结。

师:从上面看,这3个物体都能看到3个正方形,看到的形状相同。

(2)从左面观察。

师:现在,我们再来从左面观察,你们看到的形状相同吗?学生各抒己见。

师:谁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样的形状?学生回答。

师小结:从左面看,我们能看到2个正方形,看到的形状相同。

(3)从前面观察。

师:请大家都从这三个图形的前面观察,你们看到了什么形状?①学生观察。

②画出观察到的平面图形.师:能不能把看到的图形画在纸上?③展示学生画的图形。

④引导学生发现从前面看这三个图形的形状不相同。

师小结:从前面看,虽然都看到4个正方形,但正方形所在的位置不同,所看到的形状也就不相同。

观察物体(二)(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观察物体(二)(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第13课规划每一天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规划每一天的重要性,提高时间管理能力。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制定合理的时间安排。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学会与同伴共同完成任务。

教学内容:1. 规划每一天的意义和重要性2. 制定时间安排的方法和步骤3. 合理分配学习和休息时间的重要性4. 培养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入话题:我们每天有很多事情要做,如何合理地安排时间呢?2. 学生分享自己每天的时间安排,引出规划每一天的重要性。

二、讲解和示范1. 讲解规划每一天的意义和重要性,让学生明白合理规划时间可以提高效率,更好地完成任务。

2. 示范制定时间安排的方法和步骤,让学生了解如何合理分配学习和休息时间。

3. 强调合理分配学习和休息时间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只有保持良好的学习和休息平衡,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

三、学生实践1. 学生根据讲解和示范,制定自己每天的时间安排。

2. 学生在制定时间安排时,要注意合理分配学习和休息时间,保持良好的学习和休息平衡。

3. 学生可以与同伴交流,互相借鉴和改进时间安排。

四、总结和反思1. 学生分享自己制定的时间安排,总结自己在制定时间安排时的经验和教训。

2. 教师对学生的制定时间安排进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3. 学生根据教师的点评,反思自己制定时间安排的方法和步骤,不断提高自己的时间管理能力。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明白规划每一天的重要性,能够制定合理的时间安排。

2. 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够与同伴共同完成任务。

3. 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将时间管理应用到其他领域,如家庭作业、课外活动等。

2. 鼓励学生定期反思和调整自己的时间安排,不断提高自己的时间管理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分配时间和任务,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和学生实践,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了规划每一天的重要性和方法。

人教版数学二上教案:第5单元 观察物体(一)-第2课时 观察物体(2)

人教版数学二上教案:第5单元 观察物体(一)-第2课时 观察物体(2)

人教版数学二上教案:第5单元观察物体(一)-第2课时观
察物体(2)
一、教学内容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够观察物体并描述其特征,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观察到的事物的外形和颜色。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描述能力,引导学生用准确的语言描述事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认真细致的态度,让学生学会通过观察发现事物的美。

2. 教学重点
•学会用准确的语言描述观察到的事物的外形和颜色。

3.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观察物体的细致能力,描述事物时有条理。

二、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多媒体设备
•多种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物体
•计时器
三、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
•利用物品引入课题,让学生观察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物体。

第二步:讲解
•通过展示图片或真实物品,引导学生分析与描述物体的形状和颜色特征。

第三步:练习
•让学生观察多个物体,向同桌或全班描述物体的外形和颜色。

第四步:总结
•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观察物体的方法和技巧,总结描述事物的语言。

四、课堂作业
•观察周围物体,写一篇两百字左右的作文,描述其中一个物体的外形和颜色。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观察物体并描述其特征,通过多组织练习,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详细描述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继续巩固学生的这种能力,让他们在观察事物时更有条理,更有逻辑。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计划,希望能够对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数学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2)》教案

数学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2)》教案
1)出示正方形,引导思考。
如果我们看到的这个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正方形,这个立体图形是一个什么物体?
2)小组内观察活动。
3)汇报交流,他人评价。
4)归纳总结,引导明白:只看到物体的一个面,不能判断这个立体图形是什么样的。
2.反馈练习。
1)看到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长方形,这个立体图形是什么样的?
2)看到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圆形,这个立体图形是什么样的?
课后作业:当老师教会家长今天所学的内容。
要求:一猜二看三说,教师巡视倾听并指导。
三、巩固练习:
独立完成第71页第5题,教师巡视指导;汇报交流,他人评价。
四、回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从上面观察物体,由平面图形判断立体图形
从上面观察物体的方法,与从前、后、左、右观察物体的方法相同。
只看到物体的一个面,不能判定这个立体图形是什么样的。
1)同一个人从前面、左面、上面看到的长方体的形状不一定相同。
2)不同的人站在同一位置看到的长方体的形状相同。
3)从上面观察物体的方法与从前、后、左、右观察物体的方法相同,都是眼睛要直视观察的面。
4.独立观察正方体、圆柱和球,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倾听。
(二)出示例3,学习例3。
1.看到立体图形的一个面,判断这个立体图形的形状。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从上面观察物体和根据一个面判断是什么立体图形的过程,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丰富学生对空间和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从上面观察物体,由平面图形判断立体图形。
课 题:从上面观察物体,由平面图形判断立体图形

(教案)第七单元 观察物体(2)-二年级数学上册 (苏教版)

(教案)第七单元 观察物体(2)-二年级数学上册 (苏教版)

(教案)第七单元观察物体 (2) - 二年级数学上册 (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观察物体,区分它们在尺寸、形状、颜色、质地等方面的不同特征。

2.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物体的不同特征。

3.能够将物品按照不同特征进行分类。

二、教学重点1.通过观察物体,区分它们在尺寸、形状、颜色、质地等方面的不同特征。

2.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物体的不同特征。

三、教学难点1.能够将物品按照不同特征进行分类。

四、教学材料1.不同尺寸、形状、颜色、质地的物品。

2.相应的作业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知识由教师提供一个小故事,让学生从中找出不同的物品并说出它们的不同特征。

故事:小兔子去森林里玩,看见了一条蚯蚓、一只松鼠和一只蜗牛。

小兔子觉得它们很奇怪,所以他开始观察它们。

他看到蚯蚓很长,身体是棕色的,它的头和尾部是红色的;松鼠是一只长尾巴的小动物,毛色是灰褐色的;蜗牛是一个缩在壳里的生物,身体是玫瑰红色的。

请问,小兔子观察到了哪些不同的特征?2.教学过程通过观察老师提供的不同物品,让学生说出这些物品的不同特征。

教师去挑一些物品,例如一些方块、球形物品或者不同尺寸的物品,或者不同颜色的物品,让学生说出来它们的特征。

3.巩固练习教师让学生自己去观察环境中的不同物品,比如教室的桌子、椅子、黑板等,然后让学生说出这些物品的不同特征。

或者教师提供一些小玩具,让学生自由地观察,并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它们的不同特征。

4.知识输出让学生将自己观察到的物品按照不同特征进行分类,例如尺寸、形状、颜色、质地等。

并要求他们在练习册上完成相应的练习。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通过观察物品,区分它们的不同特征,并简单地描述它们。

通过分类练习,使学生对物品的特征和分类有了更深的认识。

这是为后面的几个单元的教学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五年级下数学教案-观察物体2-北师大版秋

五年级下数学教案-观察物体2-北师大版秋

五年级下数学教案-观察物体2-北师大版秋课程背景这是五年级下数学教学中由北师大版秋出版的一部分——观察物体2,这一部分的内容是学生在观察物体方面的学习,通过观察、描述、比较、分类等方式来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物体认知能力。

教学目标1.能够观察物体,描述出物体在形态、大小、颜色、用途等方面的特征和不同之处。

2.能够比较、分类物体,增强物体认知能力。

3.能够对物体进行简单测量,并掌握测量物体的方法。

教学重点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物体各方面的特征和不同之处。

2.教育学生将物体根据共性或差异等因素进行分类,并在分类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比较。

教具准备1.棱镜、榔头、榔钉、钗子、钳子、锤子等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小工具。

2.学生需要用的测量工具,如卷尺。

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新课1.教师展示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物体,并让学生观察,并在观察中找出物体各方面的特点,并归纳总结。

2.让学生互相交流观察结果,对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比较,并通过发言的形式总结和归纳出物体的共性和差异。

第二步:巩固性学习1.让学生拿起各种生活中使用的工具,观察并描述出其形态、结构和用途。

2.让学生自行选择两种物体,根据形态、颜色、用途等因素比较它们之间的共性和差异,并把它们分为一类。

第三步:练习1.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个由竖木和横木制成的小长方体模型,并要求学生使用卷尺等测量工具测量出其长、宽和高这三个尺寸,让学生探究测量物体的方法。

2.让学生使用已学方法,比较模型中的物体尺寸。

第四步:拓展1.让学生观察和描述物体组成的复杂结构,如图书、手表、自行车等。

2.让学生自己动手模仿建造物体,使用比较工具进行分析与比较,并根据物体的不同分类,普及他们的观察和认知能力。

课后作业1.学生需要自己去生活中观察不同物体,并描述出它们各方面的特征和不同之处,并归纳总结。

2.学生可以自己选择两个物体,或从课堂上学到的物体中选择,再通过测量进行比较分析。

总结本次课程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全面提升他们在物体认知方面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创造力,为他们在未来的学习中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四年级数学《观察物体(二)》教案

四年级数学《观察物体(二)》教案

四年级数学《观察物体(二)》教案)查看。

四年级数学《观察物体(二)》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观察两个简单立体图形组合的活动,学会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2.呈现一组图形,让学生判断可能是观察哪两个物体的组合得到的,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教学重点:让学生观察两个简单立体图形组合的活动,学会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呈现一组图形,让学生判断可能是观察哪两个物体的组合得到的。

教学准备:球体、圆柱和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古诗导入激发情趣1、学生齐诵《题西林壁》师:上节课我们欣赏了古诗《题西林壁》,一起来背诵一遍。

师:一座庐山,为什么诗人看到的却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景色呢?2、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需要这样,从不同的位置观察一个物体,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观察物体。

(板书:观察物体)二、观察物体探究新知1、教学例2①出示一个球体,让学生从不同的位置观察。

得出结论:不论从哪一个位置看球,都呈现一个平面图形的圆。

②出示一个圆柱,让学生从不同位置观察。

得出结论:前面看是一个长方形,左面看也是一个长方形,上面看是一个圆。

③出示球和圆柱按照例2的摆法让学生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看看分别看到了什么图形?从左往右看:(板书:左)从上往下看:(板书:上)从前往后看:(板书:前)师:从右往左看(板书:右),你看到什么图形?为什么只看到一个?(因为球被挡住了,所以只看到圆柱没看到球)从下面看(板书:下),你又看到了什么图形?从后面看(板书:后),你又看到了什么图形?小结:物体摆放的位置,当你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就会看到不同的图形。

从前面看是一样的,从上面和下面看也是一样的,从左边和右边看也是一样的。

说明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是相对的。

2、教学“做一做”①出示做一做的图形师:有可能是由哪两个图形组合得到的?②出示换个角度从上面观察得到的图形师:有可能是由哪两个图形组合得到的?③出示分别从上面,左面,前面观察得到的一组图形?师:猜一猜有可能是由哪两个图形组合得到的?三、练习巩固完成教科书第40页练习八的第3题。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观察物体 冀教版 (2)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观察物体 冀教版 (2)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观察物体冀教版 (2)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认识和区分不同的几何图形。

2.学生通过观察物体,能够细致、精准地描述它们的特征与特点。

3.学生能够在实际观察中,熟练掌握调整空间位置、角度和远近距离的方法,进行精确观察。

教学重点1.认识和区分不同的几何图形。

2.细致、精准地描述物体的特征与特点。

3.熟练掌握影响观察的各种因素,进行精确观察。

教学难点1.通过观察物体,能够细致、精准地描述它们的特征与特点。

2.在实际观察中,熟练掌握调整空间位置、角度和远近距离的方法,进行精确观察。

教学内容1.认识和区分不同的几何图形。

2.通过观察物体,能够细致、精准地描述它们的特征与特点。

3.在实际观察中,熟练掌握调整空间位置、角度和远近距离的方法,进行精确观察。

教学过程导入环节1.播放一段视频,介绍几何图形的种类、特点和用途,并让学生欣赏其中的美丽之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环节1.带领学生到操场、教室等场所,手持纸板、木棒等对象,通过动手操作认识几何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

2.提供一些具体的物体,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点,并用语言描述出来,如“这个桌子是长方形的,上面有两个圆形的桌腿”、“那个小朋友头上戴着一个红色的正方形帽子”等。

3.针对学生在实际观察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情景模拟教学,例如给学生配备放大镜,让学生寻找一些不易观察到的物体,并引导他们使用放大镜观察,并描述出来。

巩固环节1.给学生出示多张不同的物体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描述出物体的特点、形状等信息。

2.抽取几个学生到黑板前,让他们画出所观察到的一件物品的形状,并让其他同学来正确猜测出物体的名称。

作业布置1.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收集寻找一些不同形状的物品,记录下它们的名称、形状、特点、颜色等信息,并准备在下一堂课上进行分享。

总结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和区分不同的几何图形,通过多角度观察物体,细致、精准地描述物体的特征与特点,同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感知能力,让学生在实际观察中,能够灵活、熟练地调整空间位置、角度和远近距离的方法,进行精确观察。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观察物体 (2)-西师大版(年秋)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观察物体 (2)-西师大版(年秋)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观察物体 (2)-西师大版(年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2. 使学生掌握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的方法,并能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几何体的形状。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为学习立体几何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1. 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的方法。

2. 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简单几何体的形状。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的方法,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简单几何体的形状。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都观察过哪些物体?它们都有哪些特点?2. 学习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的方法- 讲解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的方法,如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

- 通过示例,让学生了解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简单几何体的形状。

3. 实践操作- 分组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体,并从不同方向进行描绘。

-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描绘,培养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4. 总结与拓展-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的方法以及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简单几何体的形状。

- 提问:你们还能想到哪些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的方法?它们有什么特点?五、课后作业1. 观察家里的物体,从不同方向进行描绘,并与家人分享观察结果。

2. 收集不同几何图形的图片,观察并描述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在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简单几何体的形状方面。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同时,我还发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表现出较强的团队精神,他们能够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多地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察立体》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按要求搭成立体,能够描述、判断从不同方位观察看到的图形的形状。

2、过程与方法:经历按要求用
3、
4、5个立方块搭成立体和观察、交流的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参加操作和交流活动,体验立体和相应平面图形的联系,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能正确辨认和画出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一组立体图形的形
教学难点
能按照指定的不同位置看到的图形,用几个小正方体搭成立体图形。

课前准备
5个小正方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让学生拿出一个小正方体进行观察,说一说对正方体知道哪些知识,从不同方向观察会看到什么图形?在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正方体六个面都是大小相同的正方形。

用激励性谈话提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自主搭并观察
1.教师提出“把3块正方体搭在一起”的要求,让学生独立操作。

2.交流学生搭出的不同立体。

要给学生充分的展示不同立体的机会。

3.提出“从正面、上面、左面观察自己搭的立体”的要求,让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并提示用语言不好描述的,可以画出图形。

4.让学生用语言描述或用画图的方法展示自己观察到的图形。

重视对学生语言的指导,给大多数学生发言或展示图形的机会。

5、如果用4个正方体搭在一起,按照上面要求让学生自主合作完成。

三、按要求搭(试一试)
1.提出“把4块小正方
体搭成一个从前面看是,从左面看是的立体”的要求,让学生想象,并试着动手搭。

2.学生交流、展示搭的立体。

重点说一说自己搭的过程。

学生边展示自己搭的立体,边说搭的过程。

只要说得有道理,教师就要给予鼓励。

对说得好的同学,教师要特别表扬。

3.提出“试着把5个正方体搭成一个从前面和左面
看形状都是的立体”
的要求,鼓励学生自己搭,也可以同学一起搭。

4.全班交流、展示,并说一说搭的过程。

四、课堂练习
1.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自己观察、判断,再给学生创造充分发表自己看法的机会,重点说一说怎样观察、判断的。

2.练一练第2题。

先让学生照样子搭一搭,然后再判断,最后全班交流。

五、今天收获了多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