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1.2格尔尼卡

合集下载

油画《格尔尼卡》

油画《格尔尼卡》

象 征
• 全画从左至右可分为四段:第一段突出显示了公牛的形 象;第二段强调受伤挣扎的马,比喻了在战斗中最无辜 的百姓,其上方那盏耀眼的电灯看起来好似一只惊恐、 孤独的眼睛;第三段,最显眼的是那个举着灯火从窗子 里伸出头来的“自由女神”在其之下,是一位妇女,她 朝着自由女神走去,象征着人们渴望和平和自由;而在 第四段,那个躺在地上的男子,象征着战斗中不屈的战 士,他手那拿一支剑,最妙的是他剑上的小花,赞颂了 这种宁死不屈的精神。
创作背景
• 1937年初,毕加索接受了西班牙共和国的委托,为巴黎 世界博览会的西班牙馆创作一幅装饰壁画。构思期间, 1937年4月26日,发生了德国空军轰炸西班牙北部巴斯 克重镇格尔尼卡的事件。德军三个小时的轰炸,炸死炸 伤了很多平民百姓,使格尔尼卡化为平地。德军的这一 罪行激起了国际舆论的谴责。毕加索义愤填膺,决定就 以这一事件作为壁画创作的题材,以表达自己对战争罪 犯的抗议和对这次事件中死去的人的哀悼。于是《格尔 尼卡》就此诞生了。
• 毕加索以这种精心组织的构图,将一个个充满动感与刺 激的夸张变形的形象,表现得统一有序,既刻画出丰富 多变的细节,又突出与强调了重点,显示出深厚的艺术 功力。在这里,毕加索仍然采用了剪贴画的艺术语言。 不过,画中那种剪贴的视觉效果,并不是以真正的剪贴 手段来达到的,而是通过手绘的方式表现出来。那一块 叠着另一块的“剪贴”图形,仅限于黑、白、灰三色, 从而有效地 毕加索(Pablo Picasso,1881年10月25日—1973年4月8日) 出生在西班牙的马拉加市(Malaga),是当代西方具有创造性 和影响力的艺术家。他和他的画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据了重要的 地位。毕加索是一位富有创造性的艺术家,一直到去世前十年, 虽已年届八十高龄,但他依然站在艺术创作的前列。20世纪的 艺术家,特别是西方艺术家,几乎没有未受过他的影响的。毕 加索的艺术成就除去绘画以外,还涉及到各种材质的雕塑、陶 艺、书籍装帧等方面。毕加索从9岁起就开始作画,无论是质还 是量,都十分惊人的。据统计,他的作品总计近37000件,包括: 习画1885幅,素描7089幅,版画20000幅,铜版画6121幅。

《格尔尼卡赏析》课件

《格尔尼卡赏析》课件
观众还可以结合历史背景和作者的个人经历来深入理解这幅画作。毕加索在创作《格尔尼卡》时,正值西班牙内战期间,战 争的残酷给他带来了极大的震撼和悲痛。因此,画作中表现出的战争主题和人类痛苦的主题,也是作者个人情感的表达和宣 泄。
格尔尼卡的艺术价值与局限
《格尔尼卡》作为一幅具有深刻历史内涵和 社会意义的杰出作品,其艺术价值不言而喻 。这幅画在艺术技巧和表现手法上的创新和 突破,为后来的现代艺术发展奠定了基础, 对后来的艺术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 画作中所表现出的战争主题和人类痛苦的主 题,也引起了人们对战争的反思和对和平的 追求。
02
CATALOGUE
格尔尼卡的艺术特色
抽象主义风格
总结词
抽象主义风格强调通过形状、线条、色彩等元素来表达内在情感和观念,而不 需要依赖具象的图像。
详细描述
毕加索的《格尔尼卡》运用了抽象的表现手法,通过简化形象、变形和夸张等 手段,将战争的残酷和痛苦的情感抽象化,使观众能够从中感受到更深层次的 情感共鸣。
人性的呼唤
作品揭示了战争中人性的扭曲与痛苦,呼唤人们对人性的关注和尊重。
对人类文化的贡献
艺术史上的里程碑
作为二十世纪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品之一 ,格尔尼卡在艺术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丰富了人类的文化遗产。
VS
跨文化交流的桥梁
格尔尼卡超越了国界和语言,成为不同文 化之间交流的重要媒介,促进了世界各地 人们对战争与和平的共同关注。
《格尔尼卡赏析 》PPT课件
目录
• 格尔尼卡简介 • 格尔尼卡的艺术特色 • 格尔尼卡的主题思想 • 格尔尼卡的影响和意义 • 格尔尼卡的评价与赏析
01
CATALOGUE
格尔尼卡简介
格尔尼卡的创作背景

七年级美术 格尔尼卡

七年级美术 格尔尼卡
巴伯罗·毕加索 (1881-1973)
毕加索:“……这幅油画不是为了装饰公寓而 作,而是一件作战的武器。”
人美版七年级下册第一课 格尔尼卡
格尔尼卡
人美版七年级下册第一课 格尔尼卡
作者的艺术思想、艺术风格
立体主义——二十世纪法国的主要流派。立体主义的艺术家追求碎裂、解析、重 新组合的形式形成分离的画面,以许多组合的碎片形态为艺术家们所要展现的目标 。
人美版七年级下册第一课 格尔尼卡 格尔尼卡
格尔尼卡
声讨暴行的檄文
(欣赏评述课)
人美版七年级下册第一课 格尔尼卡
格尔尼卡
美国911事件
人美版七年级下册第一课 格尔尼卡
格尔尼卡
人美版七年级下册第一课 格尔尼卡
这些视频给我们讲诉了什么事件? 我们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它们?
可怕,恐怖,悲惨……
格尔尼卡
格尔尼卡
人美版七年级下册第一课 格尔尼卡
战前 战后
格尔尼卡
《格尓尼卡》赏析
人美版七年级下册第一课 格尔尼卡
(壁画,776.6﹡349.3cm 现藏于西班牙马德里苏菲亚王菲艺术中心)
同学们观察这幅画,请谈谈最初的印象和感受。想一 想画面中的各种形象都象征什么?画家又是怎样去表现的?
格尔尼卡
人美版七年级下册第一课 格尔尼卡
分析作品
• 就像悲剧新闻和照片出现在报端一样,壁画只使用了黑、 白、灰三种单色色调。观众被画中的情节所震撼,面对 惨状,无处可逃。
毕加索在这条宽阔的长条形帆布上填满了抽象的人体和 动物肢体。炸弹轰炸时的混乱和恐慌场景通过立体主义 的手法展现出来。动物和人被处理成了简单的、有棱有 角的形状,使他们的举止更显得紧张疯狂。由于粗暴的 破坏,很多肢体都是断裂的。面部扭曲,痛苦不堪。人 物形象从多重角度凸显出来,观众对他们的诸般痛苦感 同身受。无论他们的姿态如何,无论是已死去或仍尚存 一口呼吸,都用双眼传达出他们绝望处境。观众被画中 的残杀所震撼,仿佛耳闻众生的尖叫,无处可逃。

格尔尼卡

格尔尼卡

格尔尼卡《格尔尼卡》,作者毕加索,作于1937年,壁画,尺幅349.3×776.6厘米,现为苏菲亚王妃艺术中心。

作品以强音奏出了悲怆曲,在西方绘画史上第一次单纯的以造型标注经历过的事件,并使我们感到极端的恐惧。

我们看到悲剧与诙谐,挖苦与怜悯,生命的颤动与死亡的静止。

作品充分表现了法西斯暴行的残酷和人民受难的痛苦。

基本信息油画《格尔尼卡》,是毕加索作于20世纪30年代的一件具有重大影响及历史意义的杰作。

此画结合立体主义、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风格,表现痛苦、受难和兽性:画中右边有一个妇女举手从着火的屋上掉下来,另一个妇女冲向画中心;左边一个母亲与一个死孩;地上有一个战士的尸体,他一手握剑,剑旁是一朵正在生长着的鲜花;画中央是一匹老马,为一根由上而下的长矛刺杀,左边有一头举首顾盼的站着的牛,牛头与马头之间是一只举头张喙的鸟;上边右面有一从窗口斜伸进的手臂,手中掌着一盏灯,发出强光,照耀着这个血腥的场面。

全画用黑、白与灰色画成。

创作背景帕勃洛·毕加索(1881-1973)是立体派绘画的旗手,然而,他的意义不仅在此,他是欧洲现代美术的大师,是本世纪的艺术伟人。

他的艺术影响了各种流派的产生和发展,但他自己却不局限于某一流派。

他不断创新,从未满足过,终生都在孜孜不倦地探索各种艺术形式。

他一生创作的油画、版画、雕塑、素描、拼贴等各种形式的作品有六万多件。

1937年初,毕加索接受了西班牙共和国的委托,为巴黎世界博览会的西班牙馆创作一幅装饰壁画。

构思期间,1937年4月26日,发生了德国空军轰炸西班牙北部巴克斯重镇格尔尼卡的事件。

德军三个小时的轰炸,炸死炸伤了很多平民百姓,使格尔尼卡化为平地。

德军的这一罪行激起了国际舆论的谴责。

毕加索义愤填膺,决定就以这一事件作为壁画创作的题材,以表达自己对战争罪犯的抗议和对这次事件中死去的人的哀悼。

于是这幅被载入绘画史册的杰作《格尔尼卡》就此诞生了。

画作赏析1937年,西班牙的格尔尼卡小镇为德国法西斯空军夷为平地,他闻讯后极为愤慨,就为巴黎世界博览会西班牙馆画了《格尔尼卡》这幅壁画,对法西斯暴行表示强烈抗议。

《格尔尼卡》欣赏类教案

《格尔尼卡》欣赏类教案

《格尔尼卡》欣赏类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了解《格尔尼卡》的背景知识1.2 欣赏《格尔尼卡》的艺术价值1.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欣赏水平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格尔尼卡》的创作者和创作背景2.2 《格尔尼卡》的艺术特点和风格2.3 《格尔尼卡》的主题思想和表现手法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引导学生观察《格尔尼卡》的构图和色彩3.2 分析《格尔尼卡》的艺术风格和创作手法3.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对《格尔尼卡》的认知和理解程度4.2 学生对《格尔尼卡》的艺术欣赏水平4.3 学生对《格尔尼卡》的分析和评价能力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格尔尼卡》的图片和资料5.2 相关艺术史知识和理论5.3 学生作品展示和评价标准第六章:教学活动6.1 观看《格尔尼卡》的影像资料,增强直观感受。

6.2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格尔尼卡》中的细节,深入理解作品。

6.3 安排绘画练习,让学生尝试模仿《格尔尼卡》的风格。

第七章:教学策略7.1 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对《格尔尼卡》的好奇心。

7.2 运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格尔尼卡》的艺术特点。

7.3 实施分组合作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第八章:教学延伸8.1 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或画廊,欣赏类似的艺术作品。

8.2 邀请艺术家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格尔尼卡》的创作背景。

第九章:教学反馈9.1 收集学生绘画练习作品,进行评价和反馈。

9.2 听取学生对《格尔尼卡》的观感和讨论心得,给予肯定和指导。

9.3 整理学生对《格尔尼卡》的问题,进行解答和补充。

第十章:教学总结10.1 总结本节课学生对《格尔尼卡》的认知和欣赏水平。

10.2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步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10.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艺术,提升艺术素养。

第十一章:教学拓展11.1 介绍毕加索的其他作品,让学生了解他的艺术生涯和风格变化。

11.2 探讨《格尔尼卡》对社会和政治的影响,以及它在国际艺术界的地位。

格尔尼卡-毕加索课件 人美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

格尔尼卡-毕加索课件 人美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

创作背景—小故事:谁的代表作?
在巴黎毕加索艺术馆,毕加索站在门口,给每一个进入艺术馆的德国军人一 张《格尔尼卡》复制品。 德国军官说:“这是您的代表作吗?” “不,”毕加索说:“是你们的代表作”。
毕加索(1881年—1973年)
毕加索一生的美术创作极其丰富,早期 以写实为主,以后逐渐转向对各种艺术 形式的探索,在现代西方美术界具有较 大影响力。研究者把他的创作画法和风 格大致分为: 蓝色时期 玫瑰红时期 黑人时期 立体主义时期 古典主义时期 超现实主义时期 抽象主义时期
独特风格
观察这幅画,请谈谈最初的印象和感受。想一想画面中的各种形象都象 征什么?画家又是怎样去表现的?
表现手法:象征、立体主义
立体主义
立体派:
是二十世纪法国的主要流派, 这一画派将塞尚对自然界的认识 推到极点,他们打破传统的时空 概念,在艺术中表现不受时间空 间限制的物象,要在平面表现长 度 宽度 高度与深度,表现容体内 在的视力看不到的结构,他们把 自然形体分解为几何切面,从二 度空间变成三度空间,这是绘画 的一大革命,画面充满一种结构 美。
毕加索—自画像
蓝 色 时 期
玫 瑰 红 时 期
黑 人 时 期
立 体 主 义 时 期



《工厂》1909



《山丘上的房子》1909
古 典 主 义 时 期
毕加索超现实主义、抽象主义作品
与毕加索同时代的 画家作品欣赏
《红色的和谐》马蒂斯
《弹吉他的女人》勃拉克
《内战的预感》达利
《格尓尼卡》赏析
战士的手里拿着什么? 他的表情是怎样的?
战士右手握着折断的 剑,剑旁有一朵鲜花, 这是对死去战士的悼 念。

七年级美术下,格尔尼卡ppt课件

七年级美术下,格尔尼卡ppt课件
28
《坐着的浴者》1930
29
《玛丽-泰瑞斯.瓦特的肖像》1937
30
《斜倚着阅读的女人》1937 31
《朵拉.玛尔的肖像》1937 32
《哭泣的女人》1937
33
与毕加索同时代的 画家作品欣赏
34
《红色的和谐》马蒂斯
35
《弹吉他的女人》勃拉克
36
《自画像》米罗 37
《内战的预感》达利
18
• 课后练习建议:
1、模拟《格尔尼卡》中的人物进行表演。 (想象每个人物的情绪进行表现,可以用 面具,编写台词并模仿动作)。
2、给《格尔尼卡》中的人物配音。(利 用已有的乐曲或器乐进行配音,例如轰炸 声、尖叫声、哀号声等等。)
3、以战争为题材模仿《格尔尼卡》的 表现手段进行绘画创作。(可以多人完 成一幅大的作品1米左右)
七年级美术下册
格尔尼卡
1
请说出作品的名称: 格尔尼卡 请说出这幅画的作者: 毕加索
你能谈谈对这幅画的最初印象吗? 2
请详细观察作品,想一想, 我们可以从那几方面深入了解这幅画?
作品的时代背景 作品独特风格 画家的简介 同时代的画家和作品 有关作品的轶事3
有问题到哪里找答案?
一、利用书籍、辞典。 门类:艺术、西方艺术、立体派、现代艺术。 推荐书目:《毕加索传》《西方现代美术》
《立体主义》
二、利用网络。 关键词:毕加索、立体派、西方现代艺术。 利用门户网站进行查询(搜狐网站、新浪网站)
4
牛的表情怎样?他 代表什么?
牛头代表了法西斯的残暴和黑暗。
5
马代表什么 含义?
马象征着西班牙人民,
6
母亲发出了怎样 的声音?这一切 都说明什么?

格尔尼卡课件

格尔尼卡课件

下一页
返回
(二 )画家的简介
巴勃罗. 鲁伊斯.毕加索 1881~1973)出生在西班牙, 是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 力的现代派画家。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他一生的画法和风 格迭变早期画作近似现 代派,后重视原始艺术 简化形象,后转入写实, 晚期制作了大量的雕塑 和陶器等亦有杰出成就。 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活 着亲眼看到自己的作品 被收藏进卢浮宫的画家。
下一页 返回
抽 象 主 义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毕加索艺术作品欣赏
《吉他与啤酒瓶》1913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三乐师》1921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斜倚着阅读的女人》1937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朵拉.玛尔的肖像》1937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弹吉他的女人》勃拉克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返回
蓝 色 时 期
《生命》他 在这一时期, 目击贫困、 绝望与孤寂 的人们,加 上好友卡萨 赫马斯因失 恋而自杀的 影响,其作 品常以蓝色 为主调,加 强了忧郁和 悲哀的气氛。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时 期
《拿烟斗的 男孩》指毕 加索在1904 年至1906年 主要使用暖 色调的橙色 和粉色作画 的时期,与 其之前的蓝 色时期形成 了鲜明的对 比。
像眼睛似的 电灯,灯光像锯 齿一样射向四周, 这些象征揭露, 画家要将这一切 罪恶和黑暗置于 光照之下,让全 世界都明了。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举灯的女人象征什么?
举灯的女人, 画家 3 岁时历经地 震灾害所留下的印 象。代表着受苦的 人民。
上一页
下一页

02057_《格尔尼卡》毕加索ppt课件

02057_《格尔尼卡》毕加索ppt课件
代表作品
《格尔尼卡》、《亚维农的少女》、《和平与自由之鸽》等。
2024/1/26
4
《格尔尼卡》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
《格尔尼卡》创作于1937年,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空军对西班牙北 部的格尔尼卡小镇进行了长达三小时的轰炸,造成了大量平民伤亡和财产损失 。
毕加索的创作动机
毕加索被这一事件深深触动,决定通过艺术创作来表达对战争的控诉和对和平 的渴望。他选择了以格尔尼卡轰炸为主题,运用自己独特的艺术手法创作了这 幅巨作。
2024/1/26
与马蒂斯的作品比较
马蒂斯的作品以表现主义和野兽派为主,强调色彩和情感的直接表达,与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在风格和主题上有明 显差异。
与达利的作品比较
达利是超现实主义的代表画家,他的作品以梦境和幻觉为灵感,追求超越现实的表现,与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在表 现手法和主题上有所不同。
与米罗的作品比较
对比分析
3
引导学生对比不同作品在表现手法、情感表达等 方面的异同,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和审美 能力。
2024/1/26
25
思考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可能性
2024/1/26
艺术与社会
组织学生讨论艺术如何反映和影响社会现实,以及如何将 所学的艺术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如通过艺术创作表达 个人情感或关注社会问题。
画作的历史意义
《格尔尼卡》不仅是一幅杰出的艺术作品,更是一部反映战争残酷和人类苦难的历史文献 。它揭示了战争对人类的巨大破坏和伤害,呼吁人们珍视和平、反对战争。
6
02 画作内容与形式分析
2024/1/26
7
画面构图与布局特点
01
02
03
构图独特

人美版七年级下格尔尼卡完整美术教学1课件ppt课件

人美版七年级下格尔尼卡完整美术教学1课件ppt课件

说:“是你们的代表作”。
整理版课件
12
请谈谈你现在对这幅画的感觉
整理版课件
13
简介:1937年初,毕加索接受了西班牙共和国的委托,为巴黎世界博览会的西班牙馆创作一 幅装饰壁画。构思期间,1937年4月26日,发生了德国空军轰炸西班牙北部巴克斯重镇格尔尼 卡的事件。德军三个小时的轰炸,炸死炸伤了很多平民百姓,使格尔尼卡化为平地。德军的 这一罪行激起了国际舆论的谴责。毕加索义愤填膺,决定就以这一事件作为壁画创作的题材, 以表达自己对战争罪犯的抗议和对这次事件中死去的人的哀悼。于是这幅被载入绘画史册的 杰作《格尔尼卡》就此诞生了。
这幅画控诉了法西斯的罪恶,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表示了悲哀和同情。这幅画曾到挪威 、英国、美国各地展出,反响非常强烈,本世纪40年代借给美国纽约现代博物馆,1981年归 还西班牙,现在珍藏在马德里普拉多美术馆。
整理版课件
14
• 练习:
1、模拟《格尔尼卡》中的人物进行表演。 (想象每个人物的情绪进行表现,可以用 面具,编写台词并模仿动作)。
这幅画运用立体主义的绘画形式,以变形、象征和寓意的手法描绘了在法西斯兽行下,人民 惊恐、痛苦和死亡的悲惨情景。画面左侧,一位悲痛欲绝的母亲怀抱因战争而死去的婴儿仰 天哭喊,她的身后立着一个恐怖的牛头,牛脸上流露出残忍的狞笑。根据毕加索曾在其他绘 画作品中以牛头表示邪恶的习惯分析,这个牛头代表了法西斯的残暴和黑暗。画的中间部分 ,一匹被刺伤的马昂头张着嘴,发出哀鸣,据画家本人说,这匹马象征西班牙人民,它代表 受难的西班牙。马的身下躺着一名死去的战士,他的右手握着被折断的剑,剑旁有一朵鲜花 ,这朵花是对死去战士的悼念。一个妇女从窗子里探出身体,右手举着一盏油灯,油灯的左 上方有一盏像眼睛似的电灯,灯光像锯齿一样射向四周,这些象征揭露,画家要将这一切罪 恶和黑暗置于光照之下,让全世界都明了。画面右侧,表现了由于轰炸,一个女人从楼上跌 下,她举着双手,抬头向上呼救。整幅画用黑白灰三色绘成,错综复杂的黑白灰色块造成画 面阴郁、恐怖,不规则的线条形成的角和弧的交错,给人一种支离破碎和动乱的感觉,画面 沉重又压抑,充满了悲剧气氛。

川教版历史九下《格尔尼卡·毕加索》ppt

川教版历史九下《格尔尼卡·毕加索》ppt

《格尔尼卡》,巴伯罗·毕加索作,1937年,布面油画,305.5×782.3厘米,西班牙马德里普拉多博物馆藏。

序言下载提示:该PPT课件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PPT课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编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PPT课件,如数学课件、语文课件、英语课件、地理课件、历史课件、政治课件、化学课件、物理课件等等,想了解不同课件格式和写法,敬请下载!Download prompt: This PPT courseware has been carefully prepared by our store. We hope that after downloading, it can help everyone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After downloading the PPT courseware, i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油画《格尔尼卡》是受西班牙共·和国政府的委托,为1937年在巴黎举行的国际博览会西班牙馆而创作。

格尔尼卡ppt课件

格尔尼卡ppt课件

地上倒卧着战士们残缺的 肢体,断臂上还握着折断 了的剑。剑旁有一朵花,
靠中央上方, 这是对死去战 士的悼念。
.
11

灯在这里象征什么?
格 尔
像眼睛一样的电灯,灯光像 锯齿一样射向四周,画家用

这些象征性的揭露,将这一
卡 ︾
切罪恶和黑暗至于光照之下, 让全世界人民都明 了战争的罪恶。


.
12
妇人的头从窗户里探出,

苦的残暴政权。同 时,在斗牛场上公
牛终难以逃脱死亡
的命运。
.
9
悲痛的母亲手托被炸死的婴
︽ 格 尔
儿,在啼哭呼号。颈项伸长, 面部扭曲,双眼一横一竖,
眼珠欲瞪出眶外,两只大手 包围下的孩子双眼紧闭,毫

无表情。一动一静,更衬托

出母亲丧失孩子的痛苦。



.
10
︽ 格 尔 战士的手里拿着什么? 尼 卡 他的表情是怎样的? ︾ 赏 析
.
6
他们都代表了什么?有什么含义?
.
7
︽ 格
马代表什么含义?

一匹老马,为一根由
尼 卡 ︾
上而下的长矛刺杀, 濒死嘶鸣的马象征着 苦难的西班牙人民


.
8

牛代表什么含义?

牛代表了法西斯的残暴和黑


尼 卡
在西班牙斗牛场上, 公牛往往代表着妖 怪、恶魔等黑暗势

力,毕加索用公牛

来代表无视人民疾
? 毕加索是位多产画家,据统计,他的作品总 计近37000件,包括:油画 1885幅,素描 7089幅,版画20000幅,平版画 6121幅。

格尔尼卡课件钱27页PPT

格尔尼卡课件钱27页PPT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39、没有不老的誓言,没有不变的承 诺,踏 上旅途 ,义无 反顾。 40、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 的人, 决不会 坚韧勤 勉。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格尔尼卡》美术课件

《格尔尼卡》美术课件

奔跑的人 体现出怎 样的气氛?
简介:1937年初,毕加索接受了西班牙共和国的委托,为巴黎世界博览会的西班牙馆创作 一幅装饰壁画。构思期间,1937年4月26日,发生了德国空军轰炸西班牙北部巴克斯重镇格 尔尼卡的事件。德军三个小时的轰炸,炸死炸伤了很多平民百姓,使格尔尼卡化为平地。 德军的这一罪行激起了国际舆论的谴责。毕加索义愤填膺,决定就以这一事件作为壁画创 作的题材,以表达自己对战争罪犯的抗议和对这次事件中死去的人的哀悼。于是这幅被载 入绘画史册的杰作《格尔尼卡》就此诞生了。
马代表什么 含义?
马象征着西班牙人民,
母亲发出了怎样 的声音?这一切 都说明什么?
战士的手里拿着什么?他的表 情是怎样的?
像眼睛似的电灯, 灯光像锯齿一样 射向四周,这些 象征揭露,画家 要将这一切罪恶 和黑暗置于光照 之下,让全世界 都明了。
灯在这里象征 什么?
举灯的女 人象征什 么?
跳楼的人发出怎样的 喊声?
Part 02 新知探索
有问题到哪里找答案?
一、利用书籍、辞典。 门类:艺术、西方艺术、立体派、现代艺
术。 推荐书目:《毕加索传》《西方现代美术》
《立体主义》
二、利用网络。 关键词:毕加索、立体派、西方现代艺术。 利用门户网站进行查询(搜狐网站、新浪
网站)
牛的表情怎样?它 代表什么?
牛头代表了法西斯的残暴和黑暗。
Part 04 总结拓展
• 课 后 练 习 建 议:
1、模拟《格尔尼卡》中的人物进行表演。 (想象每个人物的情绪进行表现,可以用 面具,编写台词并模仿动作)。
2、以战争为题材模仿《格尔尼卡》的 表现手段进行绘画创作。(可以多人完 成一幅大的作品1米左右)
毕加索艺术作品欣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格尔尼卡课题:格尔尼卡课业类型:欣赏课课时: 1 课时教学重点:作品通过什么样的艺术语言,具体地表达了作者对法西斯暴行的愤怒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象征性和立体派的艺术手法。

教学过程:一、组织上课二、布置学习任务1、毕加索是怎样用独特的艺术语言表达思想感情的?2、《格尔尼卡》的历史背景是什么?3、说说毕加索的生平及代表作。

三、学生查阅资料、自学、讨论。

四、小组代表向全班汇报自学的成果。

五、重点:1、毕加索是怎样用独特的艺术语言表达思想感情?2、牛头代表了什么?3、马的嘶鸣象征着什么?4、画面高悬的灯泡象征着什么?5、你能找出画面中哭泣的母亲吗?6、手持煤油灯的女人象征着什么?7、你能找出画面中哭泣的母亲吗?8、地上的战士为什么手持一把断了的剑?9、你能看出谁是从楼上跳下来的人吗?10、为什么毕加索用的是黑白的处理方法,而没有采取色彩的处理方法?你觉得哪种方法更合适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六、教师总结、归纳学生的探索成果,并补充个人意见。

学习资料:毕加索生平:帕布罗毕加索,1881年10月25日生于西班牙南部小镇马拉加,1973 年4 月8 日卒于法国穆然城。

西班牙裔法国籍画家,西方现代美术最具创造性和影响力的大师。

毕加索的父亲何塞•路易兹•布拉斯哥是个美术老师,母亲玛丽雅•毕加索。

毕加索这个名字,即来自他的母亲。

他从小受当美术教师的父亲的影响学习绘画,后入巴塞罗那和马德里的美术学院学画。

其作品受非洲黑人艺术、原始艺术、东方艺术及塞尚的影响。

1906 年—1970 年间,开始对绘画形式结构进行探索,并创造出立体主义风格。

毕加索一生勤奋,创作了数量众多的美术作品,更为重要的是他风格多变,巧变不竭,但却保持着自己粗犷、刚劲的个性。

而且在各种手法的使用中,都能达到内部的统一与和谐。

他的作品不论是陶瓷、版画、雕刻都如童稚般的游戏。

在他一生中,从来没有特定的老师,也没有特定的弟子,但凡是在二十世纪活跃的画家,没有一个人能将毕加索打开的前进道路完全迂回而进。

他说过:“当我们以忘我的精神去工作时,有时我们所作的事会自动地倾向我们。

不必过分烦恼各种事情,因为它会很偶然地来到你身边,我想死也会相同吧!” 创作轨迹:毕加索为创作《格尔尼卡》,先后画了许多草图,这是他在创作初期画的两幅草图。

从中不难看出画面上方有一个太阳,马没有出现,但人物的安排已初步确定。

大约六稿时才把构图画成目前的样子。

作品分析:格尔尼卡是西班牙巴斯克省的一个古老城市。

1937 年4 月,德国法西斯的飞机对小镇格尔尼卡进行了连续长达45 分钟狂轰滥炸轰炸,造成死伤无数,整个悲剧出自法西斯政权的一场愚昧的实验。

毕加索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义愤填膺,放弃了原本创作的一幅作品,转而用了六周时间就将此画完成。

此画不是用写实的手法进行报道,而是采取象征性的手法有力地揭露了侵略战争的罪恶和法西斯的暴行。

一种史诗般的悲壮触动着观众的视觉和心灵。

因此,这幅画成为20 世纪美术史上极其重要的作品。

这幅作品,就整个创作动机与理念来讲,属记录性质居多,但因毕加索英雄式的揭发此项惨无人道的暴行,而形成一种象征,一个对暴行宣示愤怒的声音,领导了世人的同情与良知,共同谴责这种惨无人道的行径,具有见证历史的正面意义。

全图以巨幅的尺寸(349.3厘米X 776.7厘米)画出单色惨淡、嘶吼痛苦的生命,惊心动魄的景象布满了整个画面。

虽然所描写的景象与刻画的状态,多来自毕加索心灵所感受到的痛苦,甚至将自己嵌入画中的左下角,参与这场悲惨的事件,但是这件作品的力量却得到了全世界的回应与重视。

按照毕加索的意愿,在西班牙未能结束法西斯统治之前,这幅画只能在美国的纽约展出。

1981 年《格尔尼卡》终于被送回了毕加索的故乡——西班牙,陈列在普拉多美术馆。

《剑桥艺术史》指出:“破碎的形象、惊恐的气氛和灾难的象征都混合于一体,使《格尔尼卡》成为本世纪少数几幅真正具有大众意义、使用大众语言的大众作品之一。

”背景:1937 年4 月26 日下午,在西班牙内战的高潮时期,德国纳粹空军帮助西班牙反动头子佛朗哥轰炸了西班牙北部巴斯克人的故都格尔尼卡城。

这次空袭是第一次对平民的恐怖轰炸,它杀害了数千名无辜的牺牲者,并立即引起了国际上强烈的抗议。

问题:当我们欣赏《格尔尼卡》的时候,对构图应当给予更多的关注。

想要用古典绘画中那种整体、严谨的构图来解释毕加索的创造显然是徒劳的。

画面似乎布满了可供我们观察的内容,以至我们的眼睛不得不在上面看来看去。

那么,为什么毕加索偏偏要用这样一种构图呢?它和以前我们见到的构图有什么不同?用什么样的词语来形容你对该构图的感受更为恰当?你是如何理解这幅画的?请你和同学讨论,然后把你的理解写下来。

第一时期:"蓝色时期" :1891 年,毕加索全家迁居拉科鲁尼亚,在那里,他考取了美术学校,很早便显示出超众的艺术才华。

1895 年,毕加索到巴塞罗那继续学业,全家也迁到那里定居。

后来了他又多次到马德里修习绘画。

及至1898 年,他巴掌握了娴熟精湛的绘画技巧,并与巴塞罗那前卫派的艺术人士往来频繁。

正当他跃跃欲试之际,西班牙殖民地战争失利,政治激烈的变动和人们悲惨的生活景象;使得毕加索潜意识里产生蓝色时期 ( 1901 1905 )的忧郁。

毕加索在这个时期作品背景蓝、人物蓝、头发、眉毛、眼睛皆蓝,蓝色主宰了他一切作品。

那时候的蓝色,是贫穷和世纪末的象征,作品中表现的是贫困窘迫的下层人物,画中的人物形象消瘦而孤独。

至于为什么毕加索会采用蓝色作为主调,尚没有确定的说法。

一种说法认为是受法国画家莫奈和卡里埃的影响,认为这种色调加强了画面中的诗意成分。

另一种说法则认为,毕加索之所以偏爱蓝色是因为它代表着忧郁。

也就在那片单色的浅蓝、粉蓝、深蓝、湛蓝中,毕加索开始走上他的成功之路。

第二时期:" 玫瑰红色时期" :1904 年定居巴黎贫民区以后的毕加索,过着自由浪漫的生活,这时画了许多流浪艺人生活题材的画,画面色调出现温暖的粉红色,此时期的作品主要表现在描写内容方面有所改变。

逐渐地由刻画贫穷的不幸与悲哀,转换成街头流浪艺人、马戏团杂耍演员与动物等等。

玫瑰红时期的作品,人物表情虽依然冷漠,却已注重和谐的美感与细微人性的关注。

整体除了色彩的丰富性外,从先前蓝色时期那种无望的深渊中抽离,摒弃先前贫病交迫的悲哀、缺乏生命力的象征。

取而代之的,是对人生百态充满兴趣、关注及信心。

此时的毕加索从后印象派色调的精细中汲取精华,运用大笔触和简洁的色块塑造形体,而这就是" 玫瑰红时期"的典型画法。

在毕加索的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蓝色时期和粉红色时期特点交替出现,这两个时期的作品,没有形成鲜明的分水岭。

第三时期:" 黑人时期":1906 年末,毕加索开始从事一件有重大意义的作品的创作,这件作品是他的经验总结,并且是他未来朝现代派方向发展的开端的标志。

这部作品就是《亚威农少女》。

此时,毕加索抛弃了西方传统绘画的造型法则,大胆地向文艺复兴以来确立的审美法则挑战,画中没有任何情节,没有具体的环境描写,在一个画面上表现正面、侧面和斜切面,追求一种结构的美。

一般认为这件作品的创作是汲取非洲黑人的雕塑艺术,伊比利亚半岛的古风,以及塞尚的创作经验融贯而成。

《亚威农少女》的出现,认真地归纳起来,属于立体派的作品,是立体派初试啼声,是现代艺术一个激烈而伟大的前导。

立体派早先取用现代艺术始祖塞尚的论点,如一个艺术家可以利用简化的形状,如球形、圆柱体和圆锥体之类的几何图形,便能达到表现大自然与事物的本质,有效地在艺术里再呈现出来。

立体派撷取此理念并延伸,相信每一个被描写的物体与对象,应该可以在创造不同视角下,产生不同的视点。

不拘泥在由单一视觉所创造出来的单景象,不再由统一视点归纳造型,而是以整体的观念着手,将物体所有的形打碎,重组后再同时呈现在画布上。

毕加索的《亚威农少女》所探讨的主题大胆而挑衅,其几何形体的结构引起非常负面的抨击,被视为是强力挑战传统社会与神圣艺术的权威。

到1909 年,毕加索才确立了真正崭新的绘画语言,这语言是从事物的内涵去认识和解析,而不再只是从事物的视觉表象来描绘事物的形象了。

几乎是在同一时期,受马蒂斯的影响,毕加索开始喜欢上原始艺术。

《亚威农少女》中充满了原始力量及对未知的恐惧,有着非洲黑人艺术的色彩。

第四时期:" 立体主义时期":其中1910 -1911 是分析立体主义时期,1912 -1914 是综合立体主义时期。

由于受到塞尚艺术的影响,在塞尚的基础上对绘画结构进行探讨研究,作品显示出几何化倾向,开始将形象分解成各个平面,并重新予以组合,从此他进入分析立体主义研究和创作时期。

这个时期的观点是:不要去描绘客观物体的外表形态,而是把客观物体引入绘画,从而将表现具象的物体本身和表现抽象的结构形态综合起来。

分解的立体主义就是在不破坏绘画平面性,不模仿客观物象表面的情况下,同时描绘出一个物象的几个方面,就像我们从不同的视点去看一个物象一样,从而能创造出一种能界定量感与其间关系的绘画语言。

分解的立体主义排斥装饰性的阿拉伯图案和明亮的色彩。

1912 年前后,他又采用拼贴技巧进行创作,标志着他的" 分析立体主义" 的结束和"综合立体主义"出现。

在综合立体主义阶段,色彩重新被重视,出现灰色、黄绿色和淡黄色之间的色调。

作品《藤椅上的静物》与1913 年的《吉他》,都是以拼贴手法实现立体主义的最佳诠释。

第五时期:"古典主义时期" :1918 年,毕加索开始了他的第一次婚姻。

家庭的温暖安定给了毕加索追求美感的信念与想象,而创作出一系列以描写自然或生活为主题的古典作品。

另一方面他还进行着立体主义的创新。

古典主义的传统绘画要求有丰富的意境、优美的构图、元素间对应的完整。

毕加索这一时期的古典作品中有很多是从文艺复兴时期作品获得创作的灵感。

毕加索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有:《牧笛》、《在海滨的女人》、《Picasso 的母亲》、《Picasso 夫人》、《情人》等。

第六时期:" 超现实主义时期" :1930 年后,毕加索的作品明显倾向于超现实主义。

作品《格尔尼卡》结合了立方主义、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风格,表现了痛苦、受难和兽性,是毕加索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在超现实主义时期里,毕加索的人物外形柔和,当然是毕加索式的柔和,线条却又梗又硬,具有希腊式面孔的女人,所有物体在他的笔下变成了正面和侧面的缝合体。

这一时期的重要代表作品《格而尼卡》具有充分的超现实主义特征。

绘画之外的成就及晚年的风格:毕加索创作风格多变的特质,使他乐意去开发与尝试其他的艺术表现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