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格尔尼卡说课稿
格 尔 尼 卡 欣 赏 说课 01
• 一 教材分析 • 二 教学方法设计 • 三 教学时间安排 • 四 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本课是对毕加索代表性作品《格
尔尼卡》的欣赏讲解学习领域,在教学中对作 品的欣赏。讲授和评述使学生了解作品激发兴 趣培养自主欣赏的能力。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对作品进行欣赏了解作品内涵
• 教法 1 情景再现法:使学生能够只只管的感受作品在
情感上和作品产生共鸣
2 德育渗透法:本作品是为了法西斯暴行创造的
在欣赏作品的同时用德育渗透的方法对学生进行 和平主义教育
• 学法 1 自主探究学习法:运用探法:让学生通过相互交流大胆表达自
己的想法见解
3教学时间安排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视觉感受力感受作品艺术魅 力 (3)情感目标:了解作品背后半包含的历史反思战争珍 惜和平
3重点和难点
重点:弄懂画面内容及包含的意义并以此培养学 生珍爱和平的情感 难点:提高对西方现代绘画理解能力尤其是现代 绘画中的立体主义
4教具准备 5课时:一课时 6授课对象:初中一年级
二教学教法
以寓意和象征的形象把法西斯暴行揭露出来
• 4 作品评价:此画结合立体主义 现实主意和超
现实主意成为世纪少数几件具有重大意义的作品 之一
• 5 作业布置:以汶川大地震为题材创作一幅作
品要求行事不限8开纸大
• 1组织教学 (1.5分钟 )
• • • • 2引入新课 3讲授新课 4课堂总结 5作业布置 (5分钟 ) (27分钟) (5分钟 ) (1.5分钟 )
三教学过程
• 1 组织教学
• 2 导入新课
1)提问导入激发兴趣 2)出示课件初步了解和感受
《格尔尼卡》1937年
格尔尼卡说课
美术课《格尔尼卡》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是七年级的美术教师***。
首先介绍一下在我的课堂上实施的教学理念。
快乐教学:在学中乐,在乐中学,寓教于乐,轻轻松松,润“美育”于无声中。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格尔尼卡》,选自人美版第13册七年级上,属于“欣赏·评述”课。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与设计、学情分析、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反思五个方面来说课。
一、教材分析与设计新课标实施以来,我深刻的体会到了中学美术教育方面的锐意改革。
它改变了以往重视美术技能、技巧的灌输,转而向美术的情感素养方向发展,培养学生审美意识,提高审美能力和水平,以激发其终身追求美的情感。
怎样去实现这一目标呢?美术作品欣赏——就是一个最好的解决途径。
通过欣赏课,可以教会学生怎样欣赏、理解艺术作品,从哪个角度去体会美、感知美,从而达到美育素养的积累。
因此,本节课在教材中的作用很重要,它好比开启初中美育的一扇门,让学生能了解初中美育的特点——那就是“直观感受美,深层挖掘美”。
本节课的作品《格尔尼卡》是毕加索的名作,属于“象征主义”的代表作,是一幅世界名画。
因此,在教学设计这一块,我做了如下安排:教学目标: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而欣赏课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把眼睛所接收到的信息,大脑所反映出的情感,用语言表述出来,简单点说就是说出自己的直观感受。
我从三个方面设立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对作品的仔细分析,让学生了解《格尔尼卡》,明白毕加索创作的根本思想和目的,达到欣赏的目的。
过程与方法:用自主探究式学习方法,认知作品的历史背景,体会“象征主义”的表现手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并体会毕加索的艺术作品带给人心灵的震撼,认识到战争的残暴性,让学生的思想情感上升到“爱护世界和平”的高度。
教学重点:作品局部赏析,分析理解人物的创作手法。
教学难点:1、能够分析出《格尔尼卡》的艺术特点——象征艺术,让学生理解它的独特意义。
2、让学生认识到战争的残暴性,产生“爱护世界和平”的情感。
《格尔尼卡》教案
《格尔尼卡》教案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教学内容《格尔尼卡》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对作品《格尔尼卡》象征性表现手法的分析与学习,以此为切入点,旨在打破学生固有的思维模式,从一种全新的角度去把握一幅作品的艺术价值。
能力目标学生对象代绘画的欣赏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发现、探索能力教学重点作品通过什么样的艺术语言来表达对法西斯暴行的愤怒之情的。
教学难点理解象征性和立体派的艺术手法。
教具格尔尼卡、战争题材的绘画作品(电子版)教时一课时教学过程1、教学平台上展示格尔尼卡图片老师:这是一幅非常有名的作品,同学们认为这幅画画的好吗?学生:——2、让同学们从动荡的画面中找出画面中有哪些形象——牛头、嘶鸣的马、高悬的灯泡、火焰、手持油灯的女人、哭泣的母亲以及手持短剑的士兵。
3、介绍作者及其历史背景。
本世纪30年代西班牙爆发了内战。
xxx势力的代表——弗郎哥得到了德国法西斯的支持。
1937年德国纳粹空军空袭了小镇格尔尼卡,杀害了数千名无辜的百姓,立刻引起了国际上的强烈抗议。
毕加索听到了这个消息后,当即决定创作一幅作品表达对法西斯势力的愤恨。
毕加索用了象征性的艺术手法,以不安、冲撞的动势和强力的视觉形象打动着每一个观众的心。
4、通过我对作品背景的讲述,让同学们进一步审视画面,能感受一种怎样的气氛教师板书下列词语让同学们做出选择:祥和()动荡(▲)(2)采取分组讨论的形式让同学们自己组织比较贴切的词语。
备选答案:悲伤苦难紧张喧嚣悲愤破碎惊恐灾难5、简要介绍毕加索的生平及个人风格:西班牙籍法国画家,西方现代美术最具创造性和影响力的大师出生于西班牙马拉加,从小受当美术教师的父亲的影响学习绘画,后入巴塞罗那和马德里的美术学院学画。
其作品受非洲黑人艺术、原始艺术东方艺术以及赛尚的影响。
1906—1907年间,开始对绘画形式结构进行探索,并创造出立体主义风格。
毕加索一生勤奋,创作了数量众多的美术作品,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其作品风格多样,巧变不竭,但却始终保持自己粗犷、刚劲的艺术个性。
初中美术格尔尼卡教案
初中美术格尔尼卡教案【篇一:格尔尼卡教案美术教案1】格尔尼卡教案美术教案七年级美术教案时间课题:格尔尼卡课型:欣赏。
评述媒体使用:微机、幻灯、ppt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毕加索及代表作品《格尔尼卡》。
2、提高学生欣赏、分析作品的能力。
3、通过作品使学生认识到和平的可贵。
教学重点:作品通过什么样的艺术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法西斯暴行的愤怒。
教学难点:理解象征性和立体派的艺术手法。
教学关键:《格尔尼卡》的含义和表现手法。
教学流程:一、课前准备:(1分钟)1、教师准备教具:ppt、影像资料、教材2、学生准备学具:有关毕加索及其作品《格尔尼卡》的文字或图像资料。
二、引课:(4分钟)展示《格尔尼卡》,请同学们观察作品,谈谈最初的印象和感受。
从而引出课题——格尔尼卡三、新课:(27分钟)(一)作者:巴伯罗。
毕加索,西班牙画家,出生于1881年,去世于1973年。
从十九世纪末从事艺术活动,一直持续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是最具有影响力的现代派画家。
一生画法和风格迭变,从印象派、野兽派直至立体派。
早期描绘近似表现派的主题;后注目于原始艺术,简化形象。
1915——1920年,画风一度转入写实。
1930年,又明显倾向超现实主义。
晚期制作了大量的雕塑和陶器等,亦有杰出的成就。
他的作品境界独特、视角独特,改变了人们观察世界的角度,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抽象的造型、浓艳的色彩,对现代西方艺术流派有很大的影响。
他作画从不临摹实物,他说:“我不是在寻找,而是在发现。
”(学生通过课前查找资料说明,教师适时补充说明。
)(二)《格尔尼卡》的创作背景:1、1937年4月26日,德国法西斯的飞机对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进行了狂轰滥炸。
三个小时的轰炸,死伤无数平民百姓,使格尔尼卡夷为平地。
德军的这一暴行,激起了国际舆论的谴责。
毕加索义愤填膺,接受了西班牙共和国的委托,准备以这一事件作为为巴黎世界博览会的西班牙馆创作壁画的题材。
表达自己对战争罪犯的抗议和对死难者哀悼。
说课设计--格尔尼卡
毕加索说课设计作者:左华文章03 更新时间:2021-4-19一、说教材《画坛巨匠——毕加索》选自湘版美术教材第十二册第四课的第一课时,本课是对毕加索画家及其代表性作品的欣赏、认识、体验融为一体的欣赏课,属于本单元中“欣赏,评述”学习领域,在教学中应将本课学习领域尽可能地从多角度来认识、欣赏作品,并强调教学过程中学生兴趣的激发,自主欣赏,评述活动平台的设置,本课旨在让学生了解画家的生平,重点欣赏他的代表作《格尔尼卡》引导学生从作品美术语言的角度,从传记的角度,从历史的角度等来认识毕加索,了解立体主义绘画的艺术风格。
1937年,西班牙的格尔尼卡小镇为德国法西斯空军夷为平地,他闻讯后极为愤慨,就为巴黎世界博览会西班牙馆画了《格尔尼卡》这幅壁画,对法西斯暴行表示强烈抗议。
此画结合立方主义、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风格表现痛苦、受难和兽性:画中右边有一个妇女举手从着火的屋上掉下来,另一个妇女冲向画中心;左边一个母亲与一个死孩;地上有一个战士的尸体,他一手握剑,剑旁是一朵正在生长着的鲜花;画中央是一匹老马,为一根由上而下的长矛刺杀,左边有一头举首顾盼的站着的牛,牛头与马头之间是一只举头张喙的鸟;上边右面有一从窗口斜伸进的手臂,手中掌着一盏灯,发出强光,照耀着这个血腥的场面。
全画用黑、白与灰画成。
这幅画描绘了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遭德军飞机轰炸后的惨状。
二、说学生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由于每位同学的个体差异性较大,学习的内容又是平时同学们接触较少的画家与作品赏析方面的知识,有较大的难度,但是他们有较强的收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师可以抓住学生对毕加索是世界画坛巨匠,是2021世界画坛最具影响的人物之一,但是他的画又难以理解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在课前收集资料:作品图片,个人故事,艺术风格评论等结合课堂上的多媒体教学,吸引学生注意力。
六年级学生观察想象能力比中年级学生丰富,他们的感受能力很强,有耐心。
在观察事物时能自己思考分析事物,在认识客观世界时具有积极性、主动性。
我的《格尔尼卡》详稿
我的?——《格尔尼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格尔尼卡》创作背景时代、创作意义以及毕加索不同时期的美术作品。
2.欣赏作品《格尔尼卡》,理解立体主义的表现形式。
能力目标:1. 学会对立体主义绘画的欣赏能力。
感受艺术大师的创造性思维,运用美术元素为作品创作服务的能力。
2.运用立体主义风格去创造自己的《格尔尼卡》作品。
情感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精神以及自我创新能力,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和追求正义、热爱和平的情感。
教学重点:感受画家如何通过美术元素表达对法西斯暴行的愤怒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和立体主义的艺术表现手法和运用立体主义创作。
教学准备:“格尔尼卡”课件、影视资料、油性笔、色卡纸、胶棒、展示板、课本。
组织教学一、直入新课(3分钟)师:同学们经常看绘画作品,今天你们“看到这幅画给你的第一感受是什么”?生:观察,回答。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12分钟)1.了解背景图片:《格尔尼卡》是毕加索听闻德国轰炸机炸毁了西班牙中北部小镇格尔尼卡而作。
师:“明白这幅画为什么叫《格尔尼卡》了吗?”2.分析探究师:“同学们现在在这幅画上看到画家画了什么,请哪位同学上来把你看到的画出来。
”生:圈画。
师:“为什么同学们会将同一个图形分别圈出来呢?”生:乱。
师:“为什么乱呢?”生:思考回答。
师:“对,所有的罪恶在如眼睛的灯光下暴露无遗(三角形构图),老师再画一画,分为几段?像不像是在一段一段地讲故事?讲什么故事?”生:“长嚎的母亲、悲嘶的马、逃跑的人、坠楼的人、抗争的战士……”师:“画面用哪些色彩?跟画家讲的这个故事有关系吗?”3.图片:《谁的代表作》师:“为什么毕加索说‘这是你们的代表作’”?生:思考回答。
4.了解画家(5分钟)(幻灯片)师:“假,毕加索是西班牙人,23岁时迁到巴黎。
”(板书)毕加索是一位多才、多产、多变的“三多”画家。
(幻灯片)师:毕加索是一位多才的画家,在绘画、素描之外,也包括雕刻、陶器、版画、舞台服装等留下了大量多层面的艺术作品。
《格尔尼卡》说课稿
《格尔尼卡》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1号选手,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格尔尼卡》(板书)。
今天我的说课将从五个部分来进行:分别是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设计以及教学评价设计。
对教材的准确定位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
那么我首先来看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在教材分析中主要分为三点:教材地位、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1、教材地位。
本节课格尼尔卡,选自人民美术出版社七年级上册,本课是一节欣赏课,学习毕加索运用变形、象征和寓意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强烈情感,学习毕加索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美好品质。
2、教学目标。
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引导学生能初步了解毕加索和立体派艺术,感受艺术大师的魅力。
通过引导学生赏析作品,进而了解作品背后所蕴藏的历史,形成公正的审美观,反思战争,珍惜和平.3、重点与难点。
重点:教学重点:作品通过什么样的艺术语言,具体地表达了作者对法西斯暴行的愤怒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象征性和立体派的艺术手法。
二、学情分析1、心理特点。
七年级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希望在得到老师在课堂上的肯定与表扬,那么我就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丰富我的课堂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通过鼓励与表扬来更好的凝聚课堂注意力,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2、知识基础。
初一学生的理解力是有限的,我发挥了“视觉艺术”可以给人直观感受这一特点,把这些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把深奥的作品用“深入浅出”的方法解读出来,让学生理解、接受。
3、认识能力。
七年级的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极好的接受能力,具有一定的审美基础,但面对“象征主义”作品,还是感觉到晦涩难懂。
因此,解读“象征主义”的意义,明白怎样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是本节课学生的应知点。
三、教法学法教有常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而我的教学方法则是源至于我的教学理念,我以新课标当中“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贯穿于课堂的其中,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重视他们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积极的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并且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美术格尔尼卡说课教案
美术《格尔尼卡》说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格尔尼卡》的背景知识,知道它描绘了什么内容。
2. 引导学生分析《格尔尼卡》的画面构图和艺术特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 通过对《格尔尼卡》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和平的珍视和对战争的厌恶。
二、教学重点1. 《格尔尼卡》的背景知识和画面内容。
2. 《格尔尼卡》的艺术特点和审美价值。
三、教学难点1. 《格尔尼卡》画面构图的理解。
2. 对《格尔尼卡》艺术特点的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格尔尼卡》的背景知识和画面内容。
2. 采用欣赏分析法,培养学生对《格尔尼卡》艺术特点的审美能力。
3. 采用情感教育法,引导学生对和平和战争的思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格尔尼卡》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幅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背景知识:讲解《格尔尼卡》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作品的历史意义。
3. 分析画面内容:引导学生观察《格尔尼卡》的画面内容,探讨作品的主题和构图。
4. 欣赏艺术特点:分析《格尔尼卡》的艺术特点,如线条、色彩、光影等,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5. 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思考战争对和平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和平意识。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格尔尼卡》的艺术价值和主题思想。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收集有关和平和战争的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思考能力。
六、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格尔尼卡》的相关资料,包括图片、文字介绍等。
2. 准备投影仪或电脑等展示设备。
3. 准备纸张和画笔,以便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创作。
七、教学内容1. 《格尔尼卡》的背景知识。
2. 《格尔尼卡》的画面内容和构图分析。
3. 《格尔尼卡》的艺术特点和审美价值。
4. 和平与战争的思考。
八、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展示《格尔尼卡》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幅作品。
2. 学习背景知识:讲解《格尔尼卡》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作品的历史意义。
美术格尔尼卡说课教案
美术《格尔尼卡》说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格尔尼卡》的作者、创作背景及其艺术特点,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2. 通过分析《格尔尼卡》的画面内容,培养学生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向往。
3. 引导学生学习绘画技巧,激发学生创作灵感,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格尔尼卡》的作者及创作背景。
2. 《格尔尼卡》的画面内容分析。
3. 《格尔尼卡》的艺术特点。
4. 绘画技巧的讲解与实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格尔尼卡》的作者、创作背景、画面内容及其艺术特点。
2. 教学难点:绘画技巧的讲解与实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格尔尼卡》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幅画作。
2. 新课导入:介绍《格尔尼卡》的作者及创作背景。
3. 画面内容分析:引导学生分析画面的内容,理解作者表达的主题。
4. 艺术特点讲解:讲解《格尔尼卡》的艺术特点,如构图、色彩、线条等。
5. 绘画技巧讲解:讲解绘画技巧,如构图、色彩搭配、线条运用等。
6. 实践环节:学生动手实践,尝试运用所学技巧进行绘画创作。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六、教学准备:1. 准备《格尔尼卡》的图片、相关资料及视频。
2. 准备绘画材料,如画纸、画笔、水彩等。
3. 布置教室,确保学生有足够的空间进行绘画实践。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格尔尼卡》的作者、创作背景、画面内容及其艺术特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绘画作品的创意、技巧及表现力。
3. 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及沟通能力。
八、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了解其他著名画家及其作品。
2. 组织学生参观美术展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 开展绘画比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九、教学时间安排:1. 导入及新课导入:20分钟2. 画面内容分析:15分钟3. 艺术特点讲解:15分钟4. 绘画技巧讲解:20分钟5. 实践环节:45分钟7. 教学拓展:课后自主完成十、教学建议:1. 注重引导学生参与课堂,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美术格尔尼卡说课教案
美术《格尔尼卡》说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师讲解: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展示《格尔尼卡》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内容。
1.2 学生思考:让学生谈谈对《格尔尼卡》的第一印象,了解学生对这幅画的初步认识。
1.3 课程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了解美术作品《格尔尼卡》的历史背景、画面内容、艺术特点等。
第二章:作品欣赏2.1 教师讲解:详细讲解《格尔尼卡》的作者、创作背景、画面内容、艺术风格等。
2.2 学生观察:让学生仔细观察《格尔尼卡》的画面细节,引导学生分析画面中的人物、场景、构图等。
2.3 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格尔尼卡》的欣赏和理解。
第三章:创作手法分析3.1 教师讲解:分析《格尔尼卡》的创作手法,如线条、色彩、构图等。
3.2 学生实践:让学生尝试模仿《格尔尼卡》的创作手法,进行简单的手绘练习。
3.3 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手绘作品,互相评价、交流。
第四章:作品拓展4.1 教师讲解:介绍类似《格尔尼卡》的艺术作品,让学生拓展视野。
4.2 学生研究:让学生选择一幅类似《格尔尼卡》的艺术作品,进行深入研究。
4.3 分享成果:学生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互相交流学习。
5.2 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创作一幅以《格尔尼卡》为灵感来源的美术作品。
第六章:作品分析与解读6.1 教师讲解:《格尔尼卡》的深层含义和艺术表达,分析作品背后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意义。
6.2 学生思考:让学生探讨战争对人民生活的影响,以及艺术家如何通过作品表达反战情感。
6.3 讨论交流: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对《格尔尼卡》的深入理解和感受。
第七章:艺术技法探索7.1 教师讲解:介绍立体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等艺术流派的特点,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技法进行创作。
7.2 学生实践:让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的艺术技法进行创作,可以是绘画或装置艺术等形式。
7.3 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进行互相评价和学习。
第八章:文化背景探讨8.1 教师讲解:介绍《格尔尼卡》创作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分析这些因素如何影响了艺术家的创作。
格尔尼卡说课课件
公牛头象征残暴和黑暗;马的 嘶鸣象征痛苦的人民;像眼睛的灯 象征光明、希望;手举油灯的女人 象征光明、和平等等。
《格尔尼卡》 毕加索
现在我们在来看一下这幅画,在说一说你有什么感受?
我们国家也经历过战争的洗 礼,人民也经历过苦难的岁月, 同学们也听说过有关我们国家战 争时的故事,那么,你对这些有 什么想法呢?如果让你用一幅画 来表现你的心情,你会怎么表现 呢?人美版第十 Nhomakorabea册欣赏课
沈阳市第六十一中学 刁志强
《格尔尼卡》是欣赏· 评述学习领域 中的一课,使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作 品进行欣赏和评述,逐步形成审美趣 味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通过欣赏获 得审美感受,并用语言、文字等表达 自己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感受、认 识和理解。
《格尔尼卡》 毕加索
看了这幅作品,你有什么感受?
毕加索(1881-1973),西班牙裔法 国籍画家,西方现代美术最具创造性 和影响力的大师。出生于西班牙马拉 加,从小受当美术教师的父亲的影响 学习绘画,后入巴塞罗那和马德里的 美术学院学画。其作品受非洲黑人艺 术、原始艺术、东方艺术及塞尚的影 响。1906-1907年间,开始对绘画形 式结构进行探索,并创造出立体主义 风格。毕加索一生勤奋,创作了数量 众多的美术作品,而且更为重要的是 其作品风格多样,巧变不竭,但却保 持着自己粗犷、刚劲的艺术个性。
《格尔尼卡》 毕加索
我们了解了这幅画的创作背景,在来看 这幅画,你有什么感受呢?
《格尔尼卡》 毕加索
这幅作品,我们可以把它分成几部 分呢?每部分都有什么象征意义呢?
(1)灯 (2)牛、马 (3)抱着已经死孩子的女人 (4)躺在地上的战士 (5)举灯的女人 (6)从楼上跳下来的人 (7)奔向光明的人
格尔尼卡说课
美术课《格尔尼卡》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是七年级的美术教师***。
首先介绍一下在我的课堂上实施的教学理念。
快乐教学:在学中乐,在乐中学,寓教于乐,轻轻松松,润“美育”于无声中。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格尔尼卡》,选自人美版第13册七年级上,属于“欣赏·评述”课。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与设计、学情分析、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反思五个方面来说课。
一、教材分析与设计通过欣赏课,可以教会学生怎样欣赏、理解艺术作品,从哪个角度去体会美、感知美,从而达到美育素养的积累。
因此,本节课在教材中的作用很重要,它好比开启初中美育的一扇门,让学生能了解初中美育的特点——那就是“直观感受美,深层挖掘美”。
本节课的作品《格尔尼卡》是毕加索的名作,属于“象征主义”的代表作,是一幅世界名画。
因此,在教学设计这一块,我做了如下安排: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对作品的仔细分析,让学生了解《格尔尼卡》,明白毕加索创作的根本思想和目的,达到欣赏的目的。
过程与方法:用自主探究式学习方法,认知作品的历史背景,体会“象征主义”的表现手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并体会毕加索的艺术作品带给人心灵的震撼,认识到战争的残暴性,让学生的思想情感上升到“爱护世界和平”的高度。
教学重点:作品局部赏析,分析理解人物的创作手法。
教学难点:1、能够分析出《格尔尼卡》的艺术特点——象征艺术,让学生理解它的独特意义。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中7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基础,但面对“象征主义”作品,还是感觉到晦涩难懂。
因此,解读“象征主义”的意义,明白怎样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是本节课学生的应知点。
但是初一学生的理解力是有限的,我发挥了“视觉艺术”可以给人直观感受这一特点,把这些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把深奥的作品用“深入浅出”的方法解读出来,让学生理解、接受。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我利用了多媒体课件这一教学方法。
在学生的学法上我采用了:自主探究性学习法、手绘线条情感表现法、师生互动法、生生互动法、游戏参与法。
《格尔尼卡》教案
《格尔尼卡》教案《格尔尼卡》教案3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格尔尼卡》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格尔尼卡》教案1一、教学目标(一)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精神,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和追求正义与公正的价值观。
(二)让学生在积极参与讨论、探究、体验的过程中,了解美术鉴赏的方法和程序,理解作品的意蕴。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一)了解作品中艺术语言与主题表达的关系。
(二)理解象征性和立体派的艺术手法。
三、课前准备(一)学生课前准备:查阅相关资料;准备铅笔、课本。
(二)教学器材:多媒体教室。
(三)教学课件:“格尔尼卡”、“9、11事件”。
四、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以欣赏为主。
导入:屏幕上出现“格尔尼卡“的作品。
学习新内容:1、感受作品的整体氛围(获得初步的整体印象)。
2、了解作者的艺术思想、艺术品味和艺术风格。
立体主义——这种创造视觉形象的革命性手法是法国画家毕加索和勃拉克在20世纪的头十年所创立的。
虽然,立体主义呈现出抽象的几何状态,但事实上它却是在描绘真实的形体。
这些画布上的平面物体,同时呈现了各个视角下物体的各个平面,是一种通过二维空间诠释物体的新颖方式。
这种创新重新确立了形体与空间的相互作用,改变了西方艺术的进程。
毕加索说:“我是依我所想来画对象,而不是依我所见来画的。
”可见,立体主义并不拘泥于客观的视觉感受,而更关注对形象的主观创造。
象征——是用一种形象和事物代表另一种事物和意义的方法。
通常是用一种具体的形象代表抽象的意义。
例如,龙就是一种象征,它代表着什么呢?《格尔尼卡》中的马、牛都是具有象征意义的。
3、简单描述:画面上表现了木然屹立的公牛、濒死嘶鸣的马、奔跑的脚、举油灯的人、断臂倒地的士兵、抱着婴儿嚎啕大哭的母亲、仰天狂叫的求救者等。
4、分析作品:全画只用黑白灰,更加突出了口恐怖的气氛。
美术格尔尼卡说课教案
美术《格尔尼卡》说课教案第一章节:课程导入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对《格尔尼卡》产生兴趣,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教学内容:介绍《格尔尼卡》的背景及作者毕加索。
教学过程:1.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向学生展示《格尔尼卡》的画作及创作背景。
2. 引导学生关注毕加索的艺术风格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3. 阐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章节:作品欣赏与分析教学目标:让学生欣赏《格尔尼卡》,培养其审美能力,并分析作品的主题及表现手法。
教学内容:欣赏《格尔尼卡》,分析作品的主题、构图、色彩、线条等方面。
教学过程:1. 展示《格尔尼卡》的图片,引导学生从作品的主题、构图、色彩、线条等方面进行分析。
2. 讨论作品所表现的情感及作者的绘画技巧。
3. 总结《格尔尼卡》的艺术特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第三章节:创作指导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绘画表达情感的能力,指导学生创作一幅以《格尔尼卡》为主题的画作。
教学内容:学习《格尔尼卡》的绘画技巧,创作一幅表达自己情感的画作。
教学过程:1. 讲解《格尔尼卡》的绘画技巧,如线条、色彩、构图等。
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技巧,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进行创作。
3.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大胆表达,培养其创作能力。
第四章节:学生创作与展示教学目标: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提高其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作品,互相评价、交流。
教学过程:1. 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教室内,进行互相欣赏和交流。
2. 引导学生从主题、构图、色彩、线条等方面对自己和他人的作品进行分析评价。
3.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总结性评价,鼓励学生的优点,提出改进建议。
第五章节:课程总结教学目标:使学生对《格尔尼卡》及其创作过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教学内容: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格尔尼卡》的艺术价值及创作意义。
教学过程: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格尔尼卡》的背景、主题、创作技巧等。
格尔尼卡说课稿
《格尔尼卡》的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叫董斌,是临潼区交口初级中学的美术教师。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格尔尼卡》,选自人美版第1 4册美术教材,属于“欣赏.评述”课。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六个方面来谈谈我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新的《课程标准》将美术课程定性为人文性质,使美术课程从技能层面上升到文化层面。
美术课程的基本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关注文化与生活;注重创新精神。
而“欣赏.评述”学习领域在培养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本课《格尔尼卡》是毕加索象征主义的代表作,是初中美术教科书外国美术作品欣赏课的起始课,也是重要的基础课,在欣赏、评述过程中能够使学生从感性开始走向理性认知,开启学生审美评价、关注生活、追求人文精神的第一扇门。
二、学情分析我所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农村学生,查阅资料不方便。
所以相关资料,均由教师提供。
七年级的学生虽有一定的审美认知,但更多接触的是具象绘画艺术,面对非写实的作品在接受和理解上有一定难度。
但现在的孩子眼界较为开阔、思维活跃,教师只要做到正确引导、以学生为本、自主探究,仍能很好的完成对作品的解读。
三.教学目标1.了解《格尔尼卡》这幅世界名画基本信息(作者、年代、尺寸)以及创作背景和创作过程,明白画面中每一个形象的象征意义;2.认识毕加索及立体主义非写实画风,感受大师的创造性思维。
培养学生对象征性作品的欣赏能力。
3.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尊重世界文化多元化的情感。
认识到战争的残暴性,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思想情感。
四.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作品通过象征性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法西斯暴行的愤怒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象征性和立体主义的艺术手法。
五.教法学法教法:遵循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的教育思想。
所以本课主要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欣赏法等教学方法。
学法:本课教材提供了大量资料,有利于学生发挥主动性,积极参与讨论探究。
格尔尼卡说课稿
《格尔尼卡》的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浙美版中学美术教材七年级上册欣赏课《格尔尼卡》一课下面,我着重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课件)。
一. 教材分析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确定《格尔尼卡》一课属于“欣赏”学习领域,这一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如何去欣赏名作,一般的绘画创作课,应该是有“美”有“术”的。
而在美术欣赏课中,仍是要强调一个“美”字,“术”倒是其次。
毕加索的《格尔尼卡》,运用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绘画的形式,以变形、象征和寓意的手法描绘了在法西斯兽行下,人民惊恐、痛苦和死亡的悲惨情景。
表达了毕加索对法西斯战争罪恶的愤怒之情。
《格尔尼卡》一画激起了国际舆论对法西斯罪恶行径的强烈谴责。
本课时教学通过对《格尔尼卡》一画的欣赏,帮助学生对毕加索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绘画的理解,学习毕加索运用变形、象征和寓意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强烈情感,学习毕加索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美好品质。
这堂课从一开始在音乐的渲染下欣赏,到最后再一次欣赏,整堂课紧紧扣住一个“美”字。
欣赏课如果离开了美,就不再是欣赏课了。
结合学生的学龄特点,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熟悉《格尔尼卡》一画,体会作品中变形、象征和寓意的手法,初步了解毕加索的立体主义画风。
教学难点:理解《格尔尼卡》一画中,毕加索运用立体主义的变形、象征和寓意的手法来表达自己强烈的情感。
二. 教法学法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中我采用欣赏法,让学生在欣赏课中参与讨论、参与探究计划的制订、代表上台讲解、加强学生主体地位的具体表现,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分析资料和得出结论的能力,以及表述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
在学法上,主要通过欣赏、比较、谈话、动手画画等方法相结合。
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发现并归纳,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格尔尼卡 教案及说课
《格尔尼卡》说课我觉得要想上好欣赏课,首先教师必须对本节课的作品有全方位的了解,这样才有利于教师灵活驾御课堂;否则学生回答的内容,教师就无法进行判断和指导了。
其次,我个人的感受是上课所用的课件一定要灵活、互动性强,这样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随时机动灵活的调整教学;千万要避免单一的流程(因为这样容易让学生陷入教师事先预设好的教学思路,容易走程式化。
)。
还有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欣赏课中,如何调动学生的情绪与思维,就象探险一样,使学生自然而然的投入到作品赏析中,比如:我要理解这件作品应该从哪些地方入手呀?如何引导学生的探究欲望是很重要的。
为了讲这节课,我可以说进行了大量的准备,从历史、政治等角度都进行了分析,特别是欣赏课一定要避免单纯为欣赏而欣赏,那样显得太肤浅。
全然固守美术知识的习得与技法的熟练,无疑会使得美术课程距离一般的教育价值越来越远;放弃它,则又消解了自身价值的独特方面。
因而我在本课教学中,突破学科本位,加强学科整合,多方位考虑《格尔尼卡》的价值与意义。
教学理念关注全体学生,以有利于学生自主、多样、持续的发展为理念,制定本课内容,确定适宜目标。
促进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在知识、技能获得的同时更关注其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指导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
突破学科本位,加强学科整合,以信息技术为后盾扩展课程资源。
教材分析《格尔尼卡》是毕加索于1937年创作的一幅艺术巨作,它用象征性的艺术手法对30年代西班牙内战期间德国纳粹空军轰炸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杀害数千无辜平民百姓的事件进行了控诉,有力的揭露了侵略战争的罪恶和法西斯的暴行。
由于该作品中不是按传统绘画中那种整体、严谨的构图来完成的,学生一时会很难理解。
因此围绕《格尔尼卡》可以展开诸多有探究性的主题供学生深入探讨。
如:毕加索是怎样的一个人、他为什么要创作《格尔尼卡》、怎样理解《格尔尼卡》中的怪异形象、立体主义风格对象征性的表现手法有什么积极的作用,我们从毕加索的创造性思维中得到了什么,毕加索的高尚人格给我们有什么启示等。
格尔尼卡说课教案
《格尔尼卡》说课我说课的题目是《格尔尼卡》,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和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这节课选自美术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第十三册第一节课第一课时,本课是对毕加索代表性作品《格尔尼卡》的欣赏、讲授、评述为一体的综合课。
属于本单元中“欣赏,讲解”学习领域,在教学中通过对作品的欣赏.讲授和评述来使学生认识了解作品,激发兴趣,培养自主欣赏的能力.本课旨在让学生赏析作品,深入了解画面所包含的内容和作者创作这幅画的历史背景以及画面形象的象征意义、作者的生平和这幅画作的艺术风格,重点是弄懂作品所展示的形象是什么,这些形象的象征意义及艺术手法。
2.教学目标:根据《美术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本着提高学生艺术感知能力和审美辨别能力,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目标:对《格尔尼卡》进行赏析,了解作品的内涵,作者毕加索生平和艺术风格,并欣赏其代表作品.2). 能力目标:开拓学生的审美视野,逐步提高学生的视觉感受能力,感知名家作品的艺术魅力。
3).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作品背后包含的历史,反思战争,珍惜和平,形成公正的审美观。
设置目的:通过对《格尔尼卡》这副作品的赏析,增长艺术知识,陶冶审美情操,提高学生对西方现代绘画作品的欣赏能力。
3.重点和难点重点:赏析《格尔尼卡》,弄懂画面包含的内容及意义,使学生从艺术形式和现实意义上认识《格尔尼卡》的价值,并以此培养学生珍爱和平的情感。
难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对西方现代绘画的理解能力和欣赏水平,尤其对于现代绘画中的立体主义是学生理解上最难掌握的。
设置目的:《格尔尼卡》这幅作品在西方现代绘画中具有极其重要历史和艺术价值,故而能够做到使学生能够真正了解这幅作品也就等于在他们面前打开了一扇走进西方现代艺术的大门,并且借此来回顾历史。
4.教具学具准备:教具:1.作品资料及简介2.画家的个人生平,故事,艺术历程和艺术风格等文字资料学具:1.学生收集的作品文字资料与图片资料。
美术格尔尼卡说课教案
美术《格尔尼卡》说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对《格尔尼卡》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帮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1.2 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格尔尼卡》是一幅著名的美术作品。
解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即通过观察和分析《格尔尼卡》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美术欣赏水平。
1.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格尔尼卡》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格尔尼卡》的特点和意义。
第二章:作品欣赏与分析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观察和分析《格尔尼卡》的构图、色彩和表现手法。
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2.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观察《格尔尼卡》的构图,分析其平衡、对比和节奏感。
指导学生观察《格尔尼卡》的色彩,探讨其色彩搭配和运用的技巧。
分析《格尔尼卡》的表现手法,如线条、形状和质感等。
2.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格尔尼卡》的细节,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和分析。
提供美术术语的定义和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描述和分析《格尔尼卡》。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第三章:创作实践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尝试创作类似的美术作品。
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美术技能。
3.2 教学内容:向学生提供绘画材料和工具,指导他们进行《格尔尼卡》风格的创作实践。
引导学生运用构图、色彩和表现手法等技巧,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美术作品。
3.3 教学方法:提供《格尔尼卡》风格的创作示例,引导学生参考和模仿。
分发工作纸和模板,帮助学生更好地规划创作。
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创造自己的作品,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建议。
第四章:作品展示与评价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展示和表达自己的作品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评价能力。
4.2 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鼓励他们分享创作思路和感受。
提供评价标准,指导学生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作品。
4.3 教学方法:安排作品展示的时间和地点,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作品。
美术格尔尼卡说课教案
美术《格尔尼卡》说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格尔尼卡》的创作背景、意义和艺术特点,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能力。
2. 通过分析《格尔尼卡》的画面内容,培养学生对战争的厌恶,弘扬人道主义精神。
3. 引导学生学习格尔尼卡的创作方法,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艺术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1. 《格尔尼卡》的创作背景和意义。
2. 《格尔尼卡》的艺术特点和画面内容分析。
3. 格尔尼卡的创作方法和学习。
三、教学难点:1. 《格尔尼卡》的艺术特点和画面内容的理解。
2. 格尔尼卡的创作方法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格尔尼卡》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绘画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格尔尼卡》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新课:(1)教师介绍《格尔尼卡》的创作背景和意义,让学生了解作品的历史背景。
(2)教师分析《格尔尼卡》的艺术特点,如线条、色彩、构图等,引导学生欣赏作品的艺术美。
(3)教师解读《格尔尼卡》的画面内容,让学生了解作品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3. 实践环节:(1)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格尔尼卡的创作方法,如线条运用、色彩搭配等。
(2)学生根据所学创作方法,进行绘画实践,创作自己的美术作品。
(3)教师巡回指导,为学生提供个别辅导,帮助学生提高绘画技巧。
4. 展示评价:(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提出改进意见。
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和表达,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
2. 针对不同学生的绘画水平,教师要因材施教,给予个别辅导,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战争,弘扬人道主义精神。
六、教学延伸:1.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思考《格尔尼卡》对现代美术的影响和启示。
2. 学生可以进行课后研究,了解其他著名战争题材的美术作品,下次上课时进行分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格尔尼卡》的说课稿
吉林省洮南市第五中学齐亚君各位老师、评委,大家好:
我是吉林省洮南市第五中学的美术教师齐亚君。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格尔尼卡》,选自人美版第13册美术教材,属于“欣赏.评述”课。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六个方面来谈谈我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新的《课程标准》将美术课程定性为人文性质,使美术课程从技能层面上升到文化层面。
美术课程的基本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关注文化与生活;注重创新精神。
而“欣赏.评述”学习领域在培养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本课《格尔尼卡》是毕加索象征主义的代表作,在欣赏、评述过程中能够使学生从感性开始走向理性认知,开启学生审美评价、关注生活、追求人文精神的第一扇门。
二.学情分析
我所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农村学生,查阅资料不方便。
所以相关资料,由教师提供。
七年级的学生虽有一定的审美认知,但面对“象征主义”,仍是晦涩难懂。
但现在的孩子眼界较为开阔、思维活跃,教师只要做到正确引导、以学生为本、自主探究,仍能很好的完成对作品的解读。
三.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我设置
1.知识技能目标为:欣赏作品《格尔尼卡》,理解象征性和立体主义相结合的表现形式。
认识毕加索及其艺术风格。
2.过程与方法目标为:感受大师的创造性思维。
培养学生对象征性作品的欣赏能力。
3.情感目标为: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尊重世界文化多元化的情感。
认识到战争的残暴性,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思想情感。
四.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作品通过象征性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法西斯暴行的愤怒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象征性和立体主义的艺术手法。
五.教法学法
教法:遵循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的教育思想。
所以本课主要采用谈话法、讨论法、欣赏法等教学方法。
学法:本课教材提供了大量资料,有利于学生发挥主动性,积极参与讨论探究。
所以,本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法。
六.教学过程
根据美国费德门教授的美术批评的理论,我将教学过程设置为以下八个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观看作品《蒙娜丽莎的微笑》、《父亲》、《虾》,让学生简单谈谈感受。
(2)再观看作品《格尔尼卡》,让学生谈谈对这幅作品的第一印象。
提出:为什么这样乱、丑、恐怖、支离破碎的作品会成为世界名画?通过对比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二)提问引导初步欣赏
1.本环节设置三个问题:(1)作品中都有哪些形象?
(2)作品中用了哪些色彩?
这两个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从关注作品的色彩和造型为切入点进行欣赏。
(3).画家想在这幅作品中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这个问题的设置引出作品创作背景。
通过了解背景、教师引导、讨论探究,最终认识到:这幅作品表达了毕加索对法西斯的暴行的愤怒之情。
(三)交流合作作品分析
1.把作品分成七个局部:灯、牛、马、举灯的女人、从楼上跳下的人、抱着已死孩子的
女人、躺在地上的战士,然后让七个学习小组分别选择一个形象进行材料阅读,并讨论分析该形象表现出的情感特点。
然后每组再各选派一名学生,进行形象模拟表演。
这样能够让学生更深刻的体会作品中传递出的情感信息。
2.讨论探究:这些形象象征了什么?
学生通过阅读资料、讨论探究,总结出作品中的形象的象征意义。
同时教师指出《格尔尼卡》是象征主义的代表作。
(四)走进毕加索感受多元文化
1.介绍毕加索,欣赏他的其他时期作品,再出示立体主义的定义。
这个环节的学习能够使学生认识到:《格尔尼卡》是毕加索用象征性手法,控诉法西斯暴行的立体主义作品。
同时了解到毕加索是一个热爱祖国、渴望和平的人并感受他多变的艺术风格。
(五)讨论交流作品评价
学生通过学习,讨论交流,再谈《格尔尼卡》,能够对作品从造型、色彩、表现手法、背景、内涵等方面做出评价。
这样,学生也就完成了从感性开始到理性认知的过程。
(六)知识拓展(作业布置)
创设情境,播放课件歌曲《踏平东京》的视频资料。
教师引导:现在我国的领土钓鱼岛正在遭受日本的不法侵犯,你们否和演唱者有同样的感受? 请你们尝试着用象征性的手法,手绘线条的方式创作一幅呼吁和平,或者是揭露日本的丑恶行径的作品。
这样设置能够使学生关注生活,关注时事,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思想情感。
(七)你说我说 谈收获(小结)
请大家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在这个环节当中让学生广泛参与、积极谈论。
这样设置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的时间分配:导入新课用5分钟,作品欣赏的几个环节用30分钟,知识拓展、小结各用5分钟。
(八)板书设计
这样设计可以再现过程,突出重点,加强整体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