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图表式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兰亭集序》教案

七年级语文《兰亭集序》教案

七年级语文《兰亭集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兰亭集序》的内容。

(2)了解王羲之的生平及其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就。

(3)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学会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独立解决阅读中的困难。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3)激发学生对书法艺术的兴趣,培养正确的审美观。

二、教学重点1. 《兰亭集序》的作者、背景及意义。

2. 课文内容的逐句解析和翻译。

3. 欣赏王羲之的书法艺术。

三、教学难点1. 文中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 文言文句式的判断和翻译。

3. 对作者情感的把握和体会。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及注释。

2. 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图片。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王羲之的生平及其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就。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遇到生僻字词借助工具书和注释。

(2)鼓励学生独立解决阅读中的困难,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2)分享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4. 课文解析(1)逐句解析课文,翻译重要字词。

(2)讲解文言文句式,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

5. 欣赏与拓展(1)展示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引导学生欣赏。

(2)讲述与《兰亭集序》相关的趣闻轶事,拓宽学生知识面。

6. 课堂小结7. 作业布置(1)背诵课文。

8. 板书设计兰亭集序作者:王羲之背景:兰亭修禊意义:赞美友情,留恋美好时光六、教学反思2. 针对学生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3.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丰富教学内容。

七、课堂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

2.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1《兰亭集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1《兰亭集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1《兰亭集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课题兰亭集序教学目标1、了解序文的特点,体会文章精练优美、自然清新的语言。

2、疏通课文,理清思路,归纳、积累文言字词。

3、理解作者在文中由喜到悲的感情变化,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涵的积极情绪。

教学重点1、疏通课文,理清思路,归纳、积累文言字词。

2、理解作者在文中由喜到悲的感情变化,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涵的积极情绪。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在文中由喜到悲的感情变化,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涵的积极情绪。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有情感地朗读课文2、理清作者的情感脉络一、导入公元353年的三月初三,东晋41人名士于会稽山阴兰亭吟诗作赋,酣畅淋漓,真是不亦乐乎!其中有一人忽忽悠悠站起身子,借着几分醉意,自告奋勇地要求为众人的诗集作序。

在众人热烈簇拥下,只见他拿起鼠须笔,饱沾浓墨,在蚕丝纸上畅意挥毫,人群中不时传来啧啧的赞叹声。

待到作品出炉,此人便把毛笔一撇一掷,瘫坐在旁边的一个藤椅上,打起呼噜来了。

第二日酒醒,他仍然觉得意犹未尽,伏案挥毫再次书写,却发觉都不如第一篇来得好,不禁长叹。

这个稀里糊涂写序的人是谁呢?他就是王羲之,那卷无意之作,却堪称神来之笔。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被书法界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

二、作者、释题1、王羲之(303~361,一作321~379)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号澹斋。

原籍琅琊人(今属山东临沂),居会稽山阴(浙江绍兴)。

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

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

王羲之十二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

他小时候就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

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草书师法张芝,正书得力于钟繇。

观摩学习“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后世誉之为“书圣"。

序序,也叫“叙”或“引”,是一种文体,大致分为三类:书序、赠序、宴集序。

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

《兰亭集序》(表格式教学设计)

《兰亭集序》(表格式教学设计)

教学难点
教学环境要求
1、 有多媒体播放设备。 2、 学生在课前预习全文,能基本把握文章大意。
教学媒体(资源)选择 知识点 学习 媒体 编 号 目标 类型
1-激趣 多媒 体 多媒 体
媒体内容要点
朗读视频
教学 作用
D
使用 方式
G
所 得 结 论
朗读示范
占用 媒体 时间 来源
4分 网络
2
激趣
展现书法作品
B
H
审美感知
2分
网络
3
激趣
多 媒 两晋时期的名流逸事、 体 相关诗作 多媒 体 多媒 体 重点句翻译
B
G
了解
5分 15-20 分 15-20 分钟
网络
4
掌握
A
G掌握网络5 Nhomakorabea掌握
重要实虚词
C
2
G
掌握
网络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 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 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自定义。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 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 边播放、边议论;I.学习者自己操作媒体进行学习; J.自定义。
文言实词“岁、会、修、期、次、极、或、曾、致”等。 判断句、省略句、介宾结构后置句等特殊句式。
理解 文章由“乐”“痛”“悲”情绪变化。 、 、 领悟 作者对生与死的思考。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15篇)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15篇)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兰亭集序》教学设计(15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兰亭集序》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识作者对人生悲欢无常、终归于尽的深沉感慨。

2、掌握“修、期、致、临、次”等词的多义性。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深沉感叹中的积极情绪。

【教学过程】一、导入二、全班齐读第二段,指出作者的生死关是什么?三、具体研习第二段1、重点字词:“或”“取诸”“因”“趣”“曾”“系”“向”2、特殊句式:悟言一室之内。

当其欣于所遇。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3、通过串读,理清背诵思路。

作者发出“岂不痛哉?”的感叹,原因是什么?四、具体研习第三段1、重点字词:“一”“齐”“致”“斯文”2、特殊句式: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亦将有感于斯文。

3、作者感到“悲”的原因是什么?五、小结本文的主旨在于探索人生哲理,表达对人生忧乐和生死问题的看法,即所谓“畅叙幽情”,虽然也出现了一些低沉的调子,但总体来说作者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是积极的,是一种“消极其表,执着其里”的样式。

六、作业【板书设计】景美乐人贤事雅生命将老爱好将倦痛生死随化欢乐有尽“一死生”虚诞悲“齐彭殇”妄作生死问题,古今同慨《兰亭集序》教学设计2教学目的1、掌握重要的文言词语、句式。

2、提高诵读文言文的能力,培养语感。

3、体会认识作者的人生观,提高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水平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重要的文言词语。

2、领会王羲之在文中的哲学思考与人生认识。

教学方法1、诵读法2、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由王羲之的《兰亭序帖卷》及其影响导入。

二、介绍序的知识三、初步读课文1、学生单读课文一遍,注意字音和停顿等。

2、师范读。

四、梳理文言知识1、重点实、虚词。

“次”、“极”、“信”、“或”、“由”等。

高中一年级《兰亭集序》教学设计(一)-教学教案-初三语文教案

高中一年级《兰亭集序》教学设计(一)-教学教案-初三语文教案

高中一年级《兰亭集序》教学设计(一)-教学教案-初三语文教案《兰亭集序》教学设计示例(一)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了解和掌握书序的特点。

2.掌握文言词语:咸、毕、惠、信、兴等词的意思和用法。

3.了解课文中的词类活用,成份省略等语言现象。

(二)能力训练点1.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把握文章的意旨。

2.背诵课文,培养熟记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1.学习本文,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字里行间表现出来的旷达胸怀。

2.了解兰亭宴集的起因、经过,认识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以及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四)美育渗透点1.鉴赏本文句法上骈散并行而以散为主的特色。

2.体会本文文笔洗练,自然清新的风格及叙、议巧妙融合的艺术特色。

二、学法指导课前预习指导1.课文中无生僻字,无长句,不妨要求学生读两遍。

第一遍边读边看注释,粗知大意即可,不求确解;第二遍一气读完全文。

2.分类抄写课文中生动的语句:一类是景语,如“崇山峻岭”“清流激湍”“天朗气清”等;一类是情语,如“情随事迁”“临文嗟悼”等;一类是叙事语,如“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等。

目的是利用这些语句作为记诵的支撑点。

3.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叫学生试着划分层次并归纳各层大意,作为课上讨论文章思路的准备。

课堂诵读指导1.从解题入手,略说书序体裁特点,让学生找出与《兰亭集》有关的语句,即“一觞一咏”说诗的产生;“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说编集;“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说编集的意义。

2.归纳各层大意后,讨论全篇思路(内容详见“课文说明”)。

要点是:以叙事为抒情议论张本,因此首叙兰亭之会;用“乐”字结束叙事,由是而兴人生之叹;由叹而归结为“死生之大”,点明作序正旨;然后扩展开来,说古人“兴感之由”,论“一死生”“齐彭殇”之妄,最后仍回到说诗集上来。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重点1.了解课文中的词类活用以及掌握归纳多义词的义项。

(完整版)兰亭集序教案.docx

(完整版)兰亭集序教案.docx

兰亭集序一、教学目标1.语文知识与能力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全文2.方法与技巧积累整合文言知识,掌握文言文阅读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时代背景,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认识作者在乐、悲、痛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1.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并能背诵2.体会作者由“乐”到“悲”再到“痛”的思想情感极其变化教学难点 :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三.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四.课时安排二课时五.教学媒体六.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既是书中极品,又是文中上品。

据历史记载,唐太宗千方百计搜觅真迹,并且夜赏玩临摹之,以至形成了宫廷上下亮相临书的盛况。

唐太宗驾崩,此真迹有作为殉葬品埋入地下,后来此墓被盗,真迹永远失踪,成为千古恨事。

我们现在所见的是唐代摹本。

(让学生看教材中《兰亭集序》的书法作品)从摹本中可以判断“书中极品”的评价绝非妄言。

而此文为什么又被称为“文中上品呢?” 它为什么跨越千年依然动人呢?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作为文学作品的《兰亭集序》的魅力所在。

2、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王羲之( 303-361 ),琅邪临沂人(今属山东)。

官至右军将军,故后世称“王右军”。

他出身于两晋名门望族,7 岁学书, 12 岁读前人笔论。

《兰亭集序》的由来:来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时任社会稽内史的王羲之,邀及友人谢安、孙『』等41 人在兰亭举行集会,作曲水流觞之饮。

当时要求与会者每人作四言、五言诗各一首,事后将这些诗汇集成册,题名为《兰亭集》,由王羲之作序,写成文。

3、结合注释疏解字、词、句(1)通假字“悟”通“晤” ,会面吾言一室之内(2)古今异义列坐其次{古义:其,代词,指曲水;次,旁边,水边{今义:其,次第较后,第二;次,次要的地位Demon 2016/11/28 17:18:45②亦将有感于斯文(古:这些文章今:常用义为文雅)③或取诸怀抱(古:胸怀抱负今:抱在怀里;胸前;心里存着;打算)④俯仰一生(古:形容时间短暂今:低头抬头)⑤俯察品类之盛(古:物品,物类今:物品的种类)(3)词类活用①形容词作名词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兰亭集序》教案设计

《兰亭集序》教案设计

《兰亭集序》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准确地背诵《兰亭集序》;(2)理解《兰亭集序》的历史背景、作者王羲之的生平和书法艺术;(3)掌握《兰亭集序》的主要内容、结构层次和艺术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兰亭集序》;(2)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欣赏《兰亭集序》的书法艺术;(3)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王羲之的文学才华和书法魅力,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2)领会友情、相聚、别离等人生哲理,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3)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兰亭集序》的历史背景和王羲之的生平和书法艺术;2. 掌握《兰亭集序》的主要内容、结构层次和艺术特点;3. 欣赏《兰亭集序》的书法艺术,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1. 《兰亭集序》中的一些生僻词语和古文句式;2. 理解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和文学创作风格;3. 深入领会《兰亭集序》中所表达的人生哲理。

1. 讲授法:讲解《兰亭集序》的历史背景、作者生平和书法艺术;2.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阅读、理解《兰亭集序》的内容;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深入解读《兰亭集序》的意义和价值;4. 比较分析法:欣赏《兰亭集序》的书法艺术,与其他作品进行比较;5.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练习书法,体验书法的艺术魅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王羲之的生平和书法艺术,引导学生关注《兰亭集序》;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兰亭集序》,理解课文内容,感知文本;3. 讲解分析:讲解《兰亭集序》的历史背景、作者生平和书法艺术;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深入解读《兰亭集序》的意义和价值;5. 欣赏书法:展示王羲之的书法作品,让学生欣赏《兰亭集序》的书法艺术;6. 比较分析:与其他作品进行比较,体会《兰亭集序》的艺术特点;7. 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王羲之的文学才华和书法魅力,领会友情、相聚、别离等人生哲理;8.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兰亭集序》的艺术价值;9. 课后作业:让学生动手练习书法,体验书法的艺术魅力。

《兰亭集序》课程设计优秀教案

《兰亭集序》课程设计优秀教案

《兰亭集序》课程设计优秀教案兰亭集序课程设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兰亭集序》的背景和作者王羲之的生平事迹;2. 掌握《兰亭集序》的基本内容和文学特点;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兰亭集序》的文学特点和艺术价值;2. 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鉴赏《兰亭集序》的写作技巧和艺术之美。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兰亭集序》的书法作品和相关图片,让学生对《兰亭集序》产生兴趣,并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书法艺术”;2. 了解背景:讲解王羲之的生平事迹和《兰亭集序》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意义;3. 读文解意:带领学生共同朗读《兰亭集序》的诗句,讲解其中的典故和隐喻,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思想;4. 分析文学特点:引导学生分析《兰亭集序》的文学特点,如韵律、词句运用等,帮助学生提高文学鉴赏能力;5. 写作训练:组织学生进行写作练,引导他们运用《兰亭集序》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提高写作水平;6. 团队合作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他们合作创作一件与《兰亭集序》相关的作品,如书法作品、演讲稿等;7. 总结反思:引导学生总结研究心得,分享和展示他们的创作成果,鼓励他们互相研究和交流。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评价他们对《兰亭集序》的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2. 评价学生在写作练中的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3. 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活动中的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五、教学资源1. 《兰亭集序》的文本和相关资料;2. 《兰亭集序》的书法作品和图片;3. 课件和多媒体设备;4. 笔、纸和其他相关书写工具。

六、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写一篇关于王羲之和《兰亭集序》的读后感或评论,以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2.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赏析会,让他们互相分享对《兰亭集序》的理解和感悟;3. 将学生的优秀作品展示在学校或社区的艺术展览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创造力。

10.1 《兰亭集序》 教案(表格式)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

10.1 《兰亭集序》 教案(表格式)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
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
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王羲之:“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
本文语言的艺术特色
用词朴实而不华丽,抒情婉约;骈散结合,平实质朴;庸雍淡定,以理节情。
五、结束语:
蒋勋在讲《兰亭集序》时说,“如果真的喜欢《兰亭》,那么就可以走向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你就好好地去感觉你活着的季节。你活着,山水是这么美好,好好地去感觉到身边有一些人品干净的人,可以好好地相处,我相信这是《兰亭》对我们的启发……我相信《兰亭》真正的精神是'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对比阅读:
1.孙绰写的“后序”,其对景观的描绘:“高岭千寻,长湖万顷。”
王羲之:“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2.石崇《金谷诗序》:“琴、瑟、笙、筑,合载车中,道路并作;及住,令与鼓吹递奏”。
王羲之:“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3.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
教学难点:
赏析本文的章法和语言,领会作者在审美上的独特追求,理解作者所抒发的情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孙绍振先生曾说:“《兰亭集序》是一篇奇文。首先,奇在它本是散文,但其稿本还是个草稿,尚未正式誊清,颇有错字和涂改,却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成为书法史上的经典。其次,它本是当时一群名人、贵人……聚会所作三十余首诗歌的序言。其目的本是引导阅读诗歌的兴趣。但是,那些诗歌却得不到后世读者的青睐,几乎无人问津,而这篇序言却成为中国古代散文的经典。”
六、课后学习任务

《兰亭集序》使用教案.doc

《兰亭集序》使用教案.doc

兰亭集序王羲之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句;了解王羲之及《兰亭集序》;(二)过程与方法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自主疏通文意通过讨论、合作、交流、探讨有关问题(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作者对人生重大问题的深切感慨教学过程:一、导入以三大行书引入王羲Z《兰亭集序》书法颜真卿《祭侄文稿》书法苏轼《寒食帖》书法二、解题1、作者介绍王羲之(303-361, 一作321-379)东晋书法家,字逸少。

原籍琅珈人(今属山东临沂),居会稽山阴(浙江绍兴)。

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

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

王羲之十二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语以大纲, 即有所悟”。

行书师从时噪的女书法家卫夫人,以后他的草书师法张芝,正书得力于钟繇。

王羲之观摩学习“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 的高度。

2、介绍作序背景古人每年三月初三,为求消灾除凶,到水边嬉游,称为修禊。

东晋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口,大书法家王羲Z和当时名士谢安、孙绰、许询、支遁等42人来到这里修禊,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诗歌会。

一群文人雅士,置身于崇山峻岭, 茂林修竹之中,众皆列坐曲水两侧,将酒觞(杯)置于清流之上,任其飘流,停在谁的前面,谁就即兴赋诗,否则罚酒。

据记载,当时参与其会的42人中,12 人各赋诗二首。

九岁的王献之等16人拾句不成,各罚酒三觞。

王羲之将37首诗汇集起来,编成一本集子,并借酒兴写了一篇324字的序文,这就是著名的《兰亭集序》展示《流觞曲水图》,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

三、一读正音听朗诵录咅,要求:1、听(读)准字音;2、明确朗读停顿和朗读节奏;3、初步感受朗读的感情基调;癸丑gui 会稽山kuaji 修禊xi 流觞曲水shang 游目骋怀cheng 形骸hai 趣舍万殊ql通“趋”感慨系之xi 终期于尽qT嗟悼 jig 彭shang四、二读悟言。

三读悟事。

四读悟情。

(一)、疏通、分析第一二段1、 疏通字词句 毕、咸:全、都. 修:高高的,形容词。

七年级语文《兰亭集序》教案

七年级语文《兰亭集序》教案

七年级语文《兰亭集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兰亭集序》。

(2)理解《兰亭集序》的文言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3)分析王羲之的书法艺术特点及其在书法史上的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兰亭集序》。

(2)学会欣赏文言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学会通过比较、分析等方法,评价书法作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王羲之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和追求,培养对书法艺术的兴趣。

(2)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兰亭集序》的文言文内容。

2. 王羲之的书法艺术特点及其在书法史上的地位。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词汇的理解和运用。

2. 王羲之书法艺术特点的分析。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兰亭集序》的文言文内容,分析王羲之的书法艺术特点。

2.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朗读、背诵《兰亭集序》。

3. 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王羲之书法艺术特点。

4. 欣赏评价法:学生欣赏王羲之的书法作品,进行评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简要介绍王羲之的生平及其在书法史上的地位。

1.2 引导学生关注《兰亭集序》的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2.1 学生自主朗读《兰亭集序》,理解文言文内容。

2.2 学生背诵《兰亭集序》,体会文章的韵律美。

3. 讲解分析3.1 教师讲解《兰亭集序》的文言文内容,解释生僻词汇。

3.2 分析王羲之的书法艺术特点,如字迹流畅、结构严谨等。

4. 合作探讨4.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王羲之书法艺术特点。

5. 欣赏评价5.1 学生欣赏王羲之的书法作品,进行评价。

5.2 教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审美能力。

6. 课堂小结6.2 学生表达对书法艺术的看法和感受。

7. 作业布置7.1 学生回家后继续背诵《兰亭集序》。

7.2 选择一幅王羲之的书法作品,进行欣赏和评价。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度、理解程度和作业完成情况。

高中一年级《兰亭集序》 教学设计(三)-教学教案

高中一年级《兰亭集序》 教学设计(三)-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2.了解本文句法上骈散并行而以散为主的特色。

3.背诵全文,掌握“修、期、致、临、次”等词的多义性。

教学重点2.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2.对文中多义词具体义项的确定,如“一”在“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数量词)“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整个)“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把……看作一样),“所以兴怀,其致一也”(一样、相同)等四个句子中的意义。

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胶片、录音机、教学磁带、《兰亭集序》摹本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了解王羲之及其作品。

放录音范读,领会句法上骈散并行,以散为主的特征,朗读课文,结合注释,把握文意,了解本文作为宴游诗的特征。

[教学步骤]一、导语:初中阶段我们学过不少写景状物的诗作,想必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大家还记得吧,师生一起诵读: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挞送青来。

诗人描写景物时,毕其形传其神,一水多情地呵护着绿田,两山像从远处奔腾而来,来不及敲门便捧上一片青翠。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也摹景状物,但手法却别具一格,言简而神具,这就是王羲之以书中神品称著于世的《兰亭集序》选一学生读注解①。

教师略作补充:魏晋时期在中国抒发艺术的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王羲之书写的《乐毅论》《黄庭坚》等楷书作品称“书之圣”,行草《兰亭集序》被后世书法家誉为“行书第一”。

出示王羲之《兰亭集序》摹本,正如前人对他的评价“飘如游云,矫如惊龙”“天机流布,挺然秀出”。

三、放录音、正音。

学生听录音一遍。

教师强调一些字的读音。

投影:多音字:会稽(kuài jī)感慨系之(xì)曾不知老之将至(z ēng)通假字:趣舍万殊(通“趋”)古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通“犹”)四、朗读课文。

体会本文句法骈散并行,以散为主的特征。

五、品读课文。

结合注释,熟悉文意,并思考:本文和一般的书序有什么不同,找出与《兰亭集》有关的语句。

作为书序,本文介绍了作诗缘由(因修禊而“群贤毕至”)、作诗情形(“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成书经过(“列序时人,录其所述”)、本书意义(“后之览者,亦将有敢于斯文”)。

兰亭集序优秀教案

兰亭集序优秀教案

兰亭集序优秀教案教案名称:《兰亭集序》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兰亭集序》背景和作者。

2. 理解《兰亭集序》的主旨和情感表达。

3. 分析《兰亭集序》的艺术特点和表达手法。

4. 培养学生欣赏古文的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兰亭集序》的内容和意义。

2. 《兰亭集序》的艺术特点和表达手法。

教学难点:1. 分析和理解《兰亭集序》的情感表达。

2. 分析《兰亭集序》的艺术特点和表达手法。

教学准备:1. 《兰亭集序》的原文和翻译。

2. PPT或黑板、白板等教学工具。

3. 与《兰亭集序》相关的图片和音频资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出《兰亭集序》这篇文章,了解其来源和作者。

2. 激发学生对古文欣赏的兴趣,引导他们谈谈自己对古文的了解和喜好。

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兰亭集序》的原文,并让学生朗读一遍。

2. 分配学生分组阅读《兰亭集序》的翻译,每组一段,理解并回答相关问题。

3. 针对学生回答的问题进行讨论和解释,确保学生对文章内容和意义有较好的理解。

三、分析文本(20分钟)1. 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主旨,探讨文章的情感表达和思想内容。

2. 分析文中的描写手法、修辞手法和象征意义等艺术特点,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美感和语言魅力。

四、欣赏鉴赏(10分钟)1. 使用图片和音频资源展示与《兰亭集序》相关的文物和景点,引导学生感受其美感和历史意义。

2. 聆听赋有古风音乐的《兰亭序乐》,提升学生对文章情感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五、拓展延伸(10分钟)1. 提出一些思考性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兰亭集序》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意义。

2. 鼓励学生阅读其他古文作品,培养他们欣赏古文的能力和审美情趣。

六、总结归纳(5分钟)1. 让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过程和收获,总结《兰亭集序》的重要内容和学习体会。

2. 提醒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关注古文,拓宽自己的文学修养。

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阅读理解、分析文本、欣赏鉴赏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兰亭集序》的意义和美感。

高中高一下册语文兰亭集序优秀教案

高中高一下册语文兰亭集序优秀教案

高中高一下册语文兰亭集序优秀教案以下是一份高中高一下册语文《兰亭集序》优秀教案:教案主题:《兰亭集序》的韵律美与境界教学目标:1. 了解《兰亭集序》的背景及作者王羲之的生平。

2. 理解《兰亭集序》中所传达的韵律美和境界。

3. 分析《兰亭集序》的文学价值和艺术特点。

4. 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等。

2. 《兰亭集序》的文本。

3. 课件、PPT等教学辅助材料。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0分钟)1. 利用图片、音乐等多媒体手段,引导学生体验《兰亭集序》所传达的韵律美和境界。

2. 与学生共同回顾《兰亭集序》的背景及作者王羲之的生平,让学生对课文有初步了解。

第二步:学习课文(30分钟)1. 学生逐段阅读《兰亭集序》,教师边读边解读生字词和句子,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基本意思。

2. 分析《兰亭集序》的文学价值和艺术特点,如韵律流畅、情感真挚、气势恢宏等,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思考。

第三步:展示分析(20分钟)1. 利用PPT或黑板,分析《兰亭集序》中的诗歌韵律和艺术手法,如排比、夸张、颂扬等。

2. 引导学生进行诗歌鉴赏,分析课文中的表达方式、情感表达和艺术形式,并举例说明。

第四步:开展讨论(20分钟)1. 划分小组,让学生就《兰亭集序》的韵律美与境界进行讨论,并展开辩论。

2. 教师及时给予个别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注意引导学生关注与现实生活相关的问题,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第五步:写作指导(15分钟)1. 引导学生运用《兰亭集序》的艺术特点和表达技巧,进行写作训练。

2. 给学生一定的写作题目或写作任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进行写作。

第六步:总结与展示(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与同学交流思想和观点。

2.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兰亭集序》的韵律美与境界对于个人修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延伸:1. 邀请专业人士或相关专家进行讲座,深入讲解《兰亭集序》的韵律美和境界。

《兰亭集序》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兰亭集序》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兰亭集序》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教案章节:第一章至第五章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兰亭集序》的文学背景和历史文化价值。

2. 分析并欣赏王羲之的书法艺术风格。

3. 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

4.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1.2 教学内容1. 《兰亭集序》的文学背景介绍。

2. 王羲之的书法艺术风格解析。

3. 文言文阅读技巧的指导。

4. 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兰亭集序》的文化背景和文学价值。

2. 王羲之的书法艺术特点。

3. 文言文阅读的理解和分析。

4. 文学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2.2 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词汇和句式理解。

2. 王羲之书法艺术风格的深入理解。

3. 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步骤3.1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兰亭集序》的文学背景和文化价值。

2. 演示法:展示王羲之的书法作品,进行分析。

3. 实践法:引导学生进行文言文阅读和文学鉴赏。

3.2 教学步骤1. 引入:介绍《兰亭集序》的文学背景和文化价值。

2. 讲解:分析王羲之的书法艺术特点。

3. 阅读:指导学生进行文言文阅读。

4. 鉴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兰亭集序》的文化背景和文学价值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王羲之书法艺术特点的认识。

3. 学生运用文言文阅读技巧的能力。

4. 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的表现。

4.2 教学反馈1. 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反馈和意见。

2. 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观察和总结。

3. 学生作业和测验的结果分析。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拓展5.1 教学资源1. 《兰亭集序》原文及其注释。

2. 王羲之书法作品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文言文阅读技巧的参考资料。

4. 文学鉴赏的相关教材和阅读材料。

5.2 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书法展览或古代文化遗址。

2. 邀请书法艺术家进行讲座和示范。

兰亭集序教案优秀教案

兰亭集序教案优秀教案

兰亭集序教案优秀教案《兰亭集序》是东晋时期王羲之的一篇书法作品文笔很美但思想略显消沉其中以学生现有知识积累和阅历很难深层次地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所以学习中往往觉得枯燥无味加之要求全文背诵学生不得不囫囵吞枣地背兴趣索然教学目标:1.熟读背诵课文2.掌握一些重要的文言词语3.体会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教学重点:1.理解背诵2.由景入情的写作方法教学安排:二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直接进入新课1.教师板课题:兰亭集序2.由美文到美书①《兰亭集序》书法掠影:古今书法学习的范本②抽学生写作者名:王羲之并由此链接到:晨曦;熙熙攘攘后让学生试将“王羲之”“晨曦”“熙熙攘攘”三个词语组合造句以加深书写印象3.由美书到美文:《兰亭集序》是千古传诵的名篇4.了解作者情况简述写作背景明确文章体裁二、如果有学生在预习时已能背诵先抽一二学生试背三、指导第一段的背诵点拨理解句意强调关键词语注重文言基础知识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反复读背背诵线索:时间——地点——事件——人物——环境——活动——天气——感觉时间: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地点: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事件:修稧事也人物: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环境: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活动: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天气: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感觉: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四、学生自读背诵5分钟五、抽一至二名学生试背课文教师可作必要的线索提示第二课时一、听名家示范朗诵学生小声跟读二、复习巩固第一自然段的阅读背诵三、朗读、解析第二自然段理解文章“由叙入感”的写作结构明确:第一段记兰亭畅游乐视听之娱;第二段感人生易老悲死生之大1.注意本段的结构层次2.学生质疑教师指导、点拨掌握重要的文言基础知识四、诵读、讲析第三自然段完成以下内容:1.学生质疑教师指导、点拨帮助学生理解句意、文意2.归纳结论:睹物伤情诗文叙怀记于今留之后古今一理3.交代文章的写作意图(由学生找出相关文句强调此乃“序”类文体的重要内容之一)五、学生列举“古今文人论生死”例举摘要:1.司马迁:“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从人生意义来讲)2.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从人生意义来讲)3.奥斯特洛夫斯基:“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从人生意义来讲)4.史铁生:“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从生命规律来讲)5.孟子:“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6.陶渊明:“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坦然面对)7.庄子:鼓盆而歌(齐生死)六、学生谈:怎样看待生与死?七、作业布置:课后练习三附:王羲之兰亭集序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不知老之将至一作:曾不知老之将至)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兰亭集序》的教学设计 4篇

《兰亭集序》的教学设计 4篇

《兰亭集序》的教学设计篇4【教学目标】1.了解兰亭宴集的起因、经过,认识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以及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2.了解本文句法上骈散并行而以散为主的特色。

3.背诵全文,掌握“修、期、致、临、次”等词的多义性。

【教学重点】1.了解由这次集会而引起的人生无常的感慨,理清作者思想感情的脉络。

2.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1.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

2.对文中多义词具体义项的确定。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导入新课浙江的绍兴兰渚山是美丽的地方。

当年越王勾践曾经在这里种过兰花。

尽管兰花多且香,但过了季节,很难寻觅。

不过由于有了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兰亭——兰渚之亭则流芳万古,大大超过了兰草的清香。

下面让我们共同欣赏《兰亭集序》吧。

二、作者介绍学生读注释(1)。

教师补充:1、魏晋,是中国书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出现了一批著名的书法家。

王羲之即其中最有盛名的一位。

他有“书圣”的美称。

他不仅长书法,也长诗文。

字和文都任意而行,得自然之趣,风格潇洒放脱。

书法作品《兰亭集序》最为有名,它被后世评论者誉为“行书第一”,那么它到底是什么样的面貌呢——请看插图。

古人评价:“飘如游云,矫如惊龙。

”我们从这精美的书法作品感受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美,也读出我们中国象形文字的古雅与优美。

只可惜,我们看到的只是临摹本,其真迹已经失传。

据说被李世民带到地下了。

王羲之的诗文以《兰亭集序》最出色。

从注释我们已经知道,它是诗歌集子的序。

集子中的诗文艺术性不高,但是集子的序却脍炙人口,是千古传诵的名篇。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它吧。

2、了解序的体裁特点明确:序是一种文体,有两种。

一是赠序,一是书序。

后者一般写在书或文集的前面,内容多是介绍书的内容和特色、成书经过,写书目的等。

有的近似论说文,有的近似记叙文,有的则如说明文,还有的写法上同散文笔调,这一类的多是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

《兰亭集序》就是这样的一篇文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示《兰亭集序》的摹本。
四、自主学习(10分钟)全体学生高声自由朗读全文。
要求:用你激情的朗读再现文言独有的韵味!在朗读中记忆重点;在朗读中品味语言;在朗读中把握情感。
整体感知:
全文共三段,试从每段中找出一个最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字眼。
信可乐也——乐
岂不痛哉——痛
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悲夫!——悲
1、看清字形,标注加点字的字音。
其他同学质疑和补充,做好整理。
七、点拨提升(8分钟)
探究一:翻译下列句子(关注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许多贤士都来到,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一起。(贤:形作名)
2.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省略)
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辉映点缀在亭子的左右。
3.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定语后置)
小结:第一段分三层,第一层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第二层写了兰亭美景和士大夫的集会行为;第三层写天气和人的主观感受。这部分以“乐”字为感情基调。
八、当堂巩固
背诵第一段
九、学科班长总结。
《兰亭集序》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的文言现象,把握“固、一、齐”等文言实词、虚词,提高文言翻译能力。
2.反复诵读,合作探究,体会本文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的写作手法及行文的巧妙。
癸丑(guǐ)修禊(xì)清流激湍(tuān)流觞曲水(shāng)形骸(hái)游目骋怀(chěng)趣舍万殊(qū)若合一契(qì)齐彭殇( shāng)会稽(kuài jī)
2、重点实词:
(1)俯察品类之盛:天地万物(2)列坐其次:溪水旁边(3)或取诸怀抱:胸怀抱负
五、合作探究(5分钟)
探究内容:我的疑问和合作探究一、二、三
《兰亭集序》文字灿烂,字字玑珠,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优美散文,它打破成规,自辟径蹊,不落窠臼,隽妙雅逸,不论绘景抒情,还是评史述志,都令人耳目一新。从书法角度看,《兰亭集序》飘逸流动,人称“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得到历代帝王和无数书法爱好者的喜爱,甚至让唐太宗喜爱到派人偷窃、死后带入皇陵的地步。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唐代的摹本。
(2)课前检查导入并陈述学习目标(2分钟)
四、自主学习(10分钟)全体学生高声自由朗读全文。
自主梳理第二、三段文言知识:
2、指出词类活用情况并解释
(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形作名,贤士;年龄大的、小的人)
(2)一觞一咏(名作动,用酒杯喝酒)
内容分析
修改意见
























《兰亭集序》第1课时
一、预习培训:
1、先通读全文,理清脉络,把握文章大意,借助工具书初步通译全文。
2、借助导学案明确重点预习内容,将疑难点用红笔在原文中用红笔勾画,准备研讨质疑。
3、在充分预习的的基础上,认真独立完成导学案上的基础梳理内容,疑难处红笔做好标记。
教学设计
课题
兰亭集序
课型
新授




1.了解序的特点,掌握“修、期、次”等文言知识,提高文言翻译能力。
2.反复诵读,合作探究,品味本文精练优美、朴素清新的语言。
3.全力以赴,感受“流觞曲水”的盛会佳况,感悟“群贤毕至”的欣喜,体会“畅叙幽情”的慨叹。
重点
难点
掌握“修、期、次”等文言知识,品味本文精练优美、朴素清新的语言。
二、课前小组长培训
1.检查小组成员《兰亭集序》学案完善情况,督促成员认真修改,找出自己不会的知识,提前画出来,讨论时直击重点,节省时间。
2、督促小组成员准备好上课需要用到的学案、典题本、课本、双色笔等。
三、授课安排
1.课前演讲:(3分钟)
2.课前检查(2分钟)
3.陈述学习目标4.导入新来自:浙江绍兴的兰渚山是个美丽的地方,因为有了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流芳千载,让我们共同欣赏《兰亭集序》吧。
3、在充分预习的的基础上,认真独立完成导学案上的基础梳理内容,疑难处红笔做好标记。
二、课前小组长培训
1.检查小组成员《兰亭集序》学案完善情况,督促成员认真修改,找出自己不会的知识,提前画出来,讨论时直击重点,节省时间。
2、督促小组成员准备好上课需要用到的学案、典题本、课本、双色笔等。
三、授课安排
(1)课前演讲(3分钟)
“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心境:信可乐也
探究三:仔细读读课文第一段,说说作者说“信可乐也”一句中“乐”的原因有哪些?
良辰(暮春之初,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贤人(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美景(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事趣(流觞曲水,一觞一咏)赏心(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真情(畅叙幽情,信可乐也)人与环境和谐统一。
仰观广大的宇宙,俯瞰繁盛的万物,这样来纵展视力,开畅胸怀,足
尽情享受耳目的欢娱,实在是快乐啊!
探究二:作者在第一自然段是怎样写景状物的,具体用了那些词语?此时心境如何?
第一自然段里作者无论模山范水还是描竹画树,都达到了简而不能再简的地步,真可谓惜墨如金,想那阳春三月的江南山间水渚该有多少鲜花吐芳、姹紫嫣红开遍,而此文中,作者却紧锁浓香艳颜,些许不流注笔端,进入作者视角的只在于山、水、林、竹、天、风而已。就是写那翠绿欲滴的树林、竹子,也只言其“茂”、言其“修”,而弃其绿、弃其碧、弃其翠,极力造成一种素淡、雅致的格调。兰亭宴集本是良辰美景中的赏心乐事,但作者内的喜悦之情从不过分表露,笔端的兴奋字眼从不轻易滑落,只在结尾处以“信可乐也”四字表出,但仍保持着笔势之从容沉稳,可见文字格调的淡雅正是作者人格性情的体现。
六、展示点评:(12分钟)
1.展示点评分工见课件
2.展示要求:
①展示快速高效,板书工整规范,语言简洁扼要
②非展示人员:监督并协助本组展示成员,保证展示内容的正确和全面;浏览并思考其他小组展示内容,准备质疑和补充;做好笔记,搞好落实。
3.点评要求:
语言简洁,声音洪亮,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圈画重难点及易错点,态度大方积极。
3.全力以赴,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激发对生命的热爱。【学习重点】
认识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以及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一、预习培训:
1、先通读全文,理清脉络,把握文章大意,借助工具书初步通译全文。
2、借助导学案明确重点预习内容,将疑难点用红笔在原文中用红笔勾画,准备研讨质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