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中地理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3

合集下载

精品高中地理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教案: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教案2

精品高中地理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教案: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教案2

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以珠江三角洲为例[教学重点]1、珠江三角洲地区得以较快发展的主要原因。

2、比较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归纳出不同时期的主要发展特点。

[教学难点]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动力。

[教学过程]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一、城市化与工业化1、概念回顾(1)工业化:一般是指第二产业所创造的国民收入在总国民收入中所占比重逐步提高,第二产业中就业的劳动人口占总劳动人口的比例持续上升的过程。

(2)城市化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衡量城市化水平的主要四个标志:①城市人口增加,城市数目增多②城市数目增多③城市用地规模扩大④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2、自主学习(1)城市化、工业化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2)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互之间的关系——相互促进(3)一般发展中国家如何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通过优惠政策,鼓励少数有条件的区域率先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以带动相邻区域以至全国其他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

3珠江三角洲的范围和位置(1)地理位置:海陆位置——临南海,背靠大陆纬度位置——北回归线穿过相对位置——位于我国南部沿海,广东省中南部,紧靠香港、澳门和东南亚 (2)范围:小珠三角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惠州、肇庆大珠三角包括小珠三角加上香港、澳门泛珠三角包括广东、福建、江西、广西、湖南、云南、贵州、四川、海南九 个省份和香港、澳门(承转)珠三角的工业发展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条件二、对外开放的前沿1、国际背景——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果调整 读 “1970~1990年美国的产业结果变动”图) 表现:①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②劳动密集型产业比重不断下降,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比重不断上升结果:发达国家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需向在世界其他地区寻找新的出路。

人教版必修三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三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教学设计
1.学生对地理概念的理解能力较强,但缺乏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需要通过案例教学、实地考察等方式,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2.学生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方面表现出一定的积极性,但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教师关注并引导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互动效果。
3.学生对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较为感兴趣,可以借助GIS等工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地理信息处理能力。
-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强调重点知识,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过渡。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章节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特布置以下作业:
1.结合教材内容,分析我国某一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状况,包括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特点、相互作用及存在的问题,并撰写一篇分析报告。
5.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将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等理念融入教学过程中。
-通过讲解、案例分析等途径,引导学生认识到工业化与城市化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培养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关注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发展。
6.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适时调整教学策略。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教学效果。
要求:报告不少于800字,需有数据、图表等支撑材料,体现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地理信息处理能力。
2.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份针对某一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规划方案。
要求:方案内容包括发展目标、空间布局、产业政策、环境保护等方面,注重实际操作性和创新性。
3.深入调研,了解家乡或周边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要求:撰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调研报告,报告需包含实地考察过程、数据分析、问题及对策等内容。

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

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
在案例中,我选取了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和西部内陆地区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区域。东部沿海地区由于地理位置、政策优势等因素,工业化与城市化水平较高,但同时也面临着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问题。而西部内陆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水平相对较低,但拥有丰富的资源,正努力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实现区域发展。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
一、案例背景
在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的“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一章中,我们探讨了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及其对区域产生的影响。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人地协调观,我设计了一份优秀教学案例。
本节课以我国某区域为背景,分析了该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进程、特点及其带来的环境问题。通过对比不同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水平,引导学生认识区域差异,并思考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案例亮点
1.贴近生活:本案例以我国某城市为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以及由此带来的环境问题。这种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
2.学科交叉:本案例涉及地理、环境、经济等多个学科领域,引导学生运用跨学科的知识和思维方式去分析和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运用地图、数据等资料,分析不同区域的工业化与城市化特点。
3.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的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探究能力。
4.引导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看待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区域发展的情感。
2.增强学生对可持续发展观念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组织小组成果展示,让学生分享研究成果,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最新整理)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教学设计

(最新整理)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三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第1课时)(教学设计)【课标要求】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2.明确珠江三角洲所处地理位置及范围。

过程与方法:1.分析导致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诸多因素,并通过比较,认识到对外开放政策是其中的关键因素。

2.通过角色扮演,比较、归纳出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的发展特点,并能够分析工业化进程对城市化的巨大推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角色扮演,使学生学会换角度思考问题,同时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导致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诸多因素2.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及主要发展特点【教学难点】1.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及主要发展特点【教学方法】图示法、小组交流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学过程】[导入] 播放春天的故事音乐,学生在听音乐过程中思考以下问题:设计意图:音乐导入能让学生迅速进入上课状态,提高学习情绪,同时很好的引入本节课的切入点,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相互关系。

[情境创设]展示珠江三角洲地区示意图问题设计:看图描述珠江三角洲的位置和范围范围(包含哪几个市?)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设计意图:珠江三角洲这部分内容学生初中已经学过,区域定位的方法在学习中一直有锻炼,这一部分内容起到复习旧识,锻炼读图能力的作用。

[情境创设]展示珠江三角洲改革前后照片对比(小渔村——现代化大都市)问题设计:阅读课本,结合导学案,说说改革开放前后珠江三角设计意图:使学生初步认识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前后的基本概况,为接下来的知识做铺垫。

问题设计:阅读课本,用自己的话表述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迅速提高利用了哪些条件,抓住了哪些机遇。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教学设计——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教学模式介绍案例教学法也叫实例教学法或个案教学法。

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把真实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展现在学生面前,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审理和讨论,作出自己的判断和评价的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具有启发性、实践性,学生在设身处地的思考、讨论分析、归纳总结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决策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案例教学法实施的三个步骤:整理案例——分析案例、解决问题——回顾和总结设计思路说明本节课用内容为改革开放后我国的迅速发展为内容的经典歌曲“”引出城市化与工业化的相关概念,通过回顾学习过的相关知识,使同学们进一步加深对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理解。

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于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教师通过设计一系列问题的形式让学生自学和讨论,思考问题。

教师及时给出各种案例,适时点拨引导,使学生讨论问题层层递进逐步深入。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能力。

完成案例学习的基本内容后,教师通过问题探究使同学对本课的内容进一步的进行深入思考。

使学生在思考问题时,更加的深入和全面。

课标分析本节内容的课标要求是“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由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本节教材是以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来体现课标要求的。

除珠江三角洲地区外,我国的长江三角洲、京津唐和东北地区也分布着城市群,工业化和城市化也比较突出,因此,教学中要注意拓展,让学生分析上述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并从发展条件、发展特点、存在问题和对策四个方面列表比较它们的异同点,以使更好地达到课标要求。

教材分析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过去了30多年,发达国家已经进入了后工业化社会,有关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话题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教案-2_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_教学设计_教案_4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教案-2_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_教学设计_教案_4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阶段、问题与对策,了解区域工业化的城市化的推动力和发展规律。

2.了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2.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3. 教学用具课件4. 标签教学过程一、出示[学习目的]了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分析导致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诸多因素,并通过比较,认识到对外开放政策是其中的关键因素。

比较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归纳出不同时期的主要发展特点,并能够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工业化进程对城市化的巨大推动。

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并尝试评价目前的一些调整措施和发展方向。

二、明确【知识结构】(一)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和有利的地理条件1、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2、对外开放政策3、良好的区位条件4、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二)工业化进程1、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产业(1990年以前)2、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成为主导产业( 1990年以后)3、城市化快速推进,成为我国城市分布最为密集的地方之一(三)问题和对策1、产业升级面临困境、城市建设相对落后、生态问题日益严重2、产业结构调整、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加强规划和管理三、产业结构调整第三产业第二产业四、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和有利的地理条件1、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2、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时间?地区?政策优惠?3、良好的区位条件4、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五、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1979-1990年1990年以后六、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的升级七、我国区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课件出示图表八、问题与对策产业基础科技实力人才队伍腹地狭小九、思考问题1.城市化、工业化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2.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互之间的关系。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教案-2_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_教学设计_教案_5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教案-2_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_教学设计_教案_5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了解区域工业化的城市化的推动力和发展规律。

2、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并尝试评价目前的一些调整措施和发展方向。

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并尝试评价目前的一些调整措施和发展方向。

教学难点: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呈现的发展阶段,特点及对城市化的影响。

3. 教学用具课件4. 标签教学过程一、珠江三角洲的范围和位置珠江三角洲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珠三角包括港澳地区在内,狭义的不包括。

这里所讲的珠三角指狭义的珠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是中国经济最发达、增长最迅速的地区之一。

从经济方面看,珠三角在工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方面走在全国的前面;从城市方面看,珠三角也是中国城市化和信息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二、思考后讨论: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三、珠三角发展探秘1、国际背景因素2.政策因素3.区位因素4.人文因素纬度位置;气候优越;农业基础好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海陆位置相对位置;交通便利;毗邻港澳与东南亚隔海相望著名侨乡、海外华人、华侨的投资四、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进程第一阶段(1979-1990):第二阶段(1990年以后):工业总产值增加较慢工业总产值迅猛增长高新技术产业恰逢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和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政策优势已不明显,劳动力低成本优势逐渐丧失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力丰富、政策优势、侨乡优势原有工业基础薄弱,矿产资源贫乏五、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发展阶段比较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加快了城市化进程1、许多乡村地区迅速转变成为城镇,城镇数量猛增,呈现出城市与乡村交错分布的景观。

2、城市的规模迅速扩大表现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1、问题(1)产业升级面临困境(2)城市建设相对落后思考:你认为广州城市建设相对落后体现在哪些方面?请谈谈你的切身体会。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教案设计-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3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教案设计-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3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分析导致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诸多因素,并通过比较,认识到对外开放政策是其中的关键因素。

2.比较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归纳出不同时期的主要发展特点,并能够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工业化进程对城市化的巨大推动。

2. 教学重点/难点比较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归纳出不同时期的主要发展特点,并能够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工业化进程对城市化的巨大推动。

3. 教学用具课件4. 标签教学过程[知识结构图]课件出示知识结构图,导入新课。

一.对外开放的前沿80年代之前:基础薄弱现在:我国主要的工业基地之一我国四大工业基地:辽中南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沪宁杭工业基地、珠三角工业基地分布特点:北重、中综、南轻复习:工业区位因素分析自然条件:位置、土地、水源经济因素:农业基础、原料、燃料、市场、交通、劳动力、技术社会因素:政策、个人偏好、工业惯性、社会协作条件、国防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历史条件。

环境因素:主要用于微观布局1.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读图读书:时间?三次产业结构变化?工业内部结构变化?产业转移: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什么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2.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优惠政策,吸引外资3.良好的区位条件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发挥劳动力与土地丰富廉价的优势接受港澳产业扩散,发展出口贸易4.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广东、福建是侨乡最集中的两个省。

图中建筑为开平碉楼。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第二产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劳动力和资源型产业不断下降,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比重不断上升。

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在世界其他地区寻找新出路。

珠三角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侨乡优势投资、招商、引资优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获得许多优惠、国家对外开放政策、发挥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的优势、接受港澳产业的扩散、大量出口商品,参与广泛的国际分工。

良好的区位条件珠江三角洲在20世纪80年代后才具备、全国其他地区很长时间内不拥有的条件只有一项:对外开放政策,这是本地区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较快的关键性因素。

必修三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为例》教学设计

必修三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为例》教学设计

必修三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为例》教学设计第四单元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教学设计)【教材内容分析】本节教材注重学习影响城市工业化和城市化因素、进程以及产生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

重点在于对城市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及促进条件的理解。

本节内容以珠江三角洲为例,通过此案例对“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等问题进行了剖析。

运用图表和阅读资料了解珠江三角洲工业和城市化发展的基本概况,并通过对活动的探究和分析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区位条件,并通过与其他地区发展模式的对比理解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动力差异。

本节教材内容分为三部分。

一、对外开放的前沿,主要探讨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区位因素二、工业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进,珠江三角洲不同阶段主导产业及工业特点探讨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工业化发展的进程及影响其发展的因素,并在工业化发展的基础上理解工业化对城市化的促进作用。

三、问题和对策,主要探讨珠江三江洲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解决的措施。

本节教材的重点是工业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和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问题。

难点是城市如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今后城市应如何发展。

[课标要求] 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知识结构】第一课时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条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2、分析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因素,并通过比较,认识到对外开放政策是其中的关键因素。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材料和读图,学会利用材料、图表等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2、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学会与他人合作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生的活动,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2、结合发生在本乡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推进案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家乡的发展,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重点难点】珠江三角洲地区得以较快发展的主要原因。

人教版必修三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必修三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优秀教学案例
在这个案例中,我将引导学生从地理、经济、社会等多个角度分析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带来的正面和负面影响。通过分析这个案例,学生将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内在联系,以及如何在今后的发展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本节课通过案例分析,旨在让学生掌握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基本概念、特点和相互作用。具体包括:
五、案例亮点
本节课的案例亮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贴近生活:本节课的案例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现象,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联系实际,理解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过程及其对区域的影响。通过案例分析,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认识到工业化与城市化带来的正面和负面影响,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2.互动性强: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对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注,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具体包括:
1.学生通过案例分析,认识到工业化与城市化对区域发展的积极和负面影响,增强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认同。
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学生通过启发式教学,激发对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研究的兴趣,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在学生小组讨论结束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归纳。我会邀请几位学生分享他们小组讨论的成果,总结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特点、影响和可持续发展策略。在此基础上,我会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并补充讲解一些重点知识点,确保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五)作业小结
在课堂的最后,我会布置一道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一个具体的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案例,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作业要求学生在下节课前提交,以便我们能够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和讨论。通过这道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新人教版必修三地理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三地理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三地理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教学设计
通过创设有效性情境,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参与的热情,使课堂充满了生命力。

地理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大家掌握本课知识点。

一、设计思想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的教学设计,通过创设真实性情境,调动他们的全部感受力和过去生活得来的经验去探讨与发现问题,也只有在真实的情境中所提出来的问题也才最具有挑战性与针对性,对问题的解决也才更能显出他们的价值和现实意义;通过创设多样性情境,以情境创设的多样性去实现学生学习的选择性,以多变的交互性去激活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创设新颖性情境,既要让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一定的联系,又要有新的信息刺激, 让学生获得一种新的体验,得到一种新的发现。

二、教学分析
(一)、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学生通过学习必修Ⅱ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已经初步理解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通过学习必修Ⅱ第四章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已初步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城市化和工业化。

高中地理 第四章 第二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 第四章 第二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第四章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新人教版必修3【知识目标】1.通过分析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阶段、问题与对策,了解区域工业化的城市化的推动力和发展规律。

2.了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3.分析导致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诸多因素,并通过比较,认识到对外开放政策是其中的关键因素。

4.比较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归纳出不同时期的主要发展特点,并能够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工业化进程对城市化的巨大推动。

5.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并尝试评价目前的一些调整措施和发展方向。

【能力目标】结合本案例掌握分析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方法。

【教学重点】把握通过不同历史时期珠江三角洲不同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理解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因素。

【教学难点】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呈现的发展阶段、特点及对城市化的影响。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讲授法【教具安排】多媒体【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一、工业化与城市化1.导入回忆城市化的概念与标志。

2.了解工业化:所谓工业化即是指机器大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发展并达到占统治地位的过程,即国民经济结构发生了以农业占统治地位向工业占统治地位的转变,它使一个国家由传统的农业国变为现代化工业国。

3.城市化与工业化之间的关系如何?两者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道路及其起步早晚、水平高低存在差异。

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较低或刚刚起步的发展中国家,往往通过优惠政策,鼓励少数有条件的区域先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类似我国先富带后富政策)。

二、案例: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化与工业化(学生自学完成)1.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图:4.17)①由哪三条河流冲积而成?(东江北江西江)②位于我国哪个方位?(南部沿海)③由哪几个地级市组成?(广州、中山、肈庆、江门、珠海、东莞、惠州、佛山、深圳,现还包括香港、澳门。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 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 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课标要求】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教材分析】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本节首先分析了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20世纪80年代以来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的国际、国内背景和有利的地理条件,描述了该地区工业化进程两个发展阶段的不同特点,最后从产业升级、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等方面说明了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采取的相应措施。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影响因素是本节的重点,学习本节内容应抓住: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影响因素→城市化发展→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解决措施这一思路,还要结合身边的实际以及时事热点分析相关的问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2.分析导致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因素,并通过比较,认识到对外开放政策是其中的关键因素。

3.比较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归纳出不同时期的主要发展特点,过程与方法1.运用教材阅读材料和图片,提高学生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运用教材阅读材料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鼓励学生主动获取资料的做法,培养综合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2.注重学生乡土情怀的情感教育。

【教学重点】1.对外开放的前沿条件分析。

2.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即及主要发展特点【教学难点】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即及主要发展特点【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活动探究法、组织讨论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引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农业居基础地位,工业居主导作用。

在工业化与城市化水平较低或刚刚起步的发展中国家,往往通过优惠政策,鼓励少数有条件的区域率先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以带动相邻区域以至全国其他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促进该地区经济的发展。

高中地理《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福建省晋江市首峰中学高中地理必修3《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复习教案
(1)发达国家和地区的;(2)国家的;(3)良好的;(4)著名的;
3、分析思路
(1)结合图文材料,分析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

(2)根据材料,了解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4、案例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
(1)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过程
①第一阶段(1979—1990年):主导产业是产业,工业产值增长。

随着对外开放范围的不断的不断扩大,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优势减弱;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工资水平的提高,成本的优势逐渐丧失。

②第二阶段(1990年以后):主导产业是产业,产业升级,工业产值增长。

(2)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加快了化的进程,一方面数量猛增,另一方面规模迅速扩大。

城市人口比重逐步,成为我国城市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

(3)珠江三角洲在工业化与城市化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①;②③。

(4)珠江三角洲地区解决问题采取的措施
①;②;
③。

【相关案例】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教案:4.2.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教案:4.2.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第二课时导入新课课件展示:从材料看出珠江三角洲的发展速度有放缓的趋势。

推进新课师珠江三角洲凭借着两次机遇迅速成为了我国以轻工业为主的四大工业基地之一,但随着进一步发展有些问题暴露出来。

板书:问题师请同学们根据媒体展示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和进出口贸易总额所占全国比重的变化图”思考: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两地区的国际直接投资和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全国的比重有何变化?其原因是什么?生从“国际直接投资占全国的比重”可以看出,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所吸纳的国际直接投资总和占到全国的一半以上;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长江三角洲国际直接投资持续增长,并逐渐超过珠江三角洲。

从“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全国的比重”可看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外向型特征很明显,但正在缓慢地发生转变;而长三角地区的外贸依存度在10年内迅速增长。

师(补充完善)该图直观地反映了长三角地区对珠三角地区的冲击。

两幅图的叠加,可判断出珠江三角洲的地位在不断下降,受到了长江三角洲等地的冲击。

其原因是珠江三角洲的本身的局限性。

其实,珠江三角洲出现的问题如产业基础、科技实力、人才队伍、腹地狭小等并不是刚刚出现的,只不过在改革开放初期“优惠政策”掩饰了它们的存在。

在我国日益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下,过去对个别地区倾斜等特殊优惠政策,将逐步被建立在统一公平基础上的产业政策所取代。

人们根据市场经济的规律更趋向于理性地寻求最优区位的发展,这就使珠江三角洲对外的吸引力正在下降,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后劲不足,使产业升级面临困境。

板书:1.产业升级面临困境——经济原因师珠江三角洲面临的问题除经济原因上的产业升级面临困境,还有社会原因。

师课件展示“城中村”的产生。

课件展示:要想了解“城中村”产生和存在的原因,一般来说应当从“城中村”本身作为城乡二元混合体的典型特征入手。

如果说在市场经济和再分配经济之间存在着“混合经济”的话,那么“城中村”就是在城市和村落之间存在的“混合社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提问学生在城市化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问题,并将一般性问题与珠江三角洲进行类比,使学生方便理解,并自由发言提出合理化建议。
4)教师还可以结合本地城市化与工业化的问题进行适当展开。
教学难点
1.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即及主要发展特点
2.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调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措施和发展方向
二、教学三维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以某一地区为例,说出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当地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2.说出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市化的原因。
3.比较说明珠江三角洲不同时期工业化的不同区位条件,并分析原因。
4.举例说明珠三角在工业化城市化中产生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
(二)过程和方法
本课通过学习分析珠江三角洲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区位条件、现状、问题以及措施
3.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调整措施和发展方向
1)以教材4.25图为切入点比较珠江三角州与长江三角洲外贸总额比重变化,分析原因,得出珠三角面临产业升级困难。并以学生为主提出具体对策。
2)以大量的图片给学生视觉的冲击,给学生相关数据给学生理性的认识,使学生得出城市建设相对落后的结论,并角色扮演提出可行性方案。
使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并能过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图文资料→分析区位条件→现状分析出现问题→解决问题→应用解释现实问题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细心的关注身边生活发生的变化,并能够细心发现其中的某种联系。认清人类是社会的创造者,在改造世界的同时关注自然关注环境。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5.其他教学方法:演绎法、总结教学等。
(二)建议学法:
根据目标教学的要求,首先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在带着目标的学习过程中,通过观察、小组合作、对比分析、换位思考等方式完成本节学习。
(三)建议课时:
两课时
六、课堂教学过程结构设计:
新课导入
播放深圳1980年与2010年的图片,形成巨大的反差,使学生思考其原因,并以此复习城市化的相关内容,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地理》(必修3)第四章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其主要内容在于通过对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原因分析、不同阶段的对比、产生问题以及对策来深化学生对“工业化和城市化”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解。
城市化和工业化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也是当今社会的一种现象,教师在对该部分内容教学时可以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校本教学,使学生切实感受到“地理在生活中”,同时也是“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的很好体现。
教师的活动
预设学生的活动
教学媒体(资源)
设计意图、依据
课堂推进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一段,思考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播放ppt。
学生阅读教材,将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按照要求用思维导图画出来。
PPT
将教材简单化,使学生能够从图文中提取有用的信息。
承转
教师可以通过数据对比当地和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速度,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两地的发展速度会如此不同?引出珠江三角洲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迅速的特俗区位条件。
同上
同上
四、设计思想
新课改以来高中地理课程要求“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注重与实际相结合;根据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现状,要求学生在分析地理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基本的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等。
必修三一般在高二年段进行教学,学生处于高中的中期阶段,其思想认识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并能够对相关事务现象进行分析,因此在本节课的设计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方式注重学生对图文信息的获取以及分析,并在问题解决方面以学生为主体,以教材为基础完成应对措施,使学生在课堂中形成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换位思考等能力。
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教学设计
章节名称
《第四章 第二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一、教学内容分析
(一)课标要求及分析
课标要求:以某经济发达地区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课标分析:城市化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也是现代化的重要指标之一。其标志是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比重不断上升,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是第一产业生产方式不断转化成二三产业的过程,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同时又为工业化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以及广阔的市场。本课标要求以某一经济发达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相互促进的成功例子)为例,具体的分析其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和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问题分析其解决问题的方式,旨在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
(一)建议教法:
1.通过教师指导、小组学习、教师总结使学生能够解释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特殊条件。
2.通过对比法,使学生从不同方面完成珠江三角洲在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中的不同特点。
3.通过复习城市化中产生问题以类比珠江三角洲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
4.通过角色扮演来讨论如何解决珠江三角洲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项目
内容
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
1.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快速推进的影响因素
1)通过深圳不同时期的两幅图片进行对比,使学生思考为什么在短短几十年时间里其发展会如此翻天覆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其探索原因。
2)以教材4.18图切入点适当补充资料,引导学生分析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对珠江三角洲的影响。(外因)
3)以区域地图为切入分析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条件,启发学生调用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及区位因素的变化对工业化带来的影响相关知识从历史、区位、政策三个方面分析珠江三角洲自身所具备的优势。(内因)
2.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即及主要发展特点
1)引入哲学中“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特点”这一观点。将他山之石,挪为己用。补充适当的资料,结合教材4.20、4.21、4.22图及相关文字使学生小组完成1990年前后的不同特点。(从问题、优势、主导产业、特点、原因)
2)以东莞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为例具体佐证以上观点,使学生学有所用。
课堂推进
播放教材4.18图,指导学生如何阅读柱状图,并同时使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美国产业结构变化特点。
2)这种特点的变化对珠江三角洲的发展提供了哪些有利的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