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凹陷东坡渐新统花港组下段粗碎屑体基准面旋回分析

合集下载

东海西湖凹陷杭州斜坡带北部平湖组

东海西湖凹陷杭州斜坡带北部平湖组

东海西湖凹陷杭州斜坡带北部平湖组层序特征与低位扇识别及其地质意义蔡坤,廖凯飞(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上海 200335)摘 要:东海西湖凹陷杭州斜坡带是重要的油气勘探接替区,其沉积充填演化特征尚不清楚。

本次研究运用层序地层学理论方法,综合地震、地质资料对杭州斜坡带北部开展层序划分和沉积充填演化过程研究,将平湖组自下而上划分为SQ1、SQ2、SQ3三个三级层序,并进一步细分为低位域、水进域和高位域。

目标区发育大型辫状河三角洲—低位扇沉积体系,大型断裂坡折控制目标区沉积相带和沉积充填演化特征。

SQ2沉积时期,断裂坡折活动性最强,最利于低位扇发育,故重点对SQ2沉积充填演化进行分析讨论。

SQ2低位期,水位下降到断裂坡折之下,坡折之上发育下切谷,坡折之下发育低位扇群;水进期,水位上升,跨过坡折,沉积物退积发育,盆地边缘发育大型辫状河三角洲;高位期,水体缓慢上升,物源供给充足,整个目标区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

断裂坡折之下低位扇体具有一定规模,单层扇体个数3~5个,单个扇体规模8.5~30 km2,为重要的岩性圈闭勘探区。

关键词:西湖凹陷;杭州斜坡带;海底沉积相;低位扇;岩性圈闭中图分类号:P736.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1329(2022)04-0023-05平湖组是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油气勘探的重点层系。

前人对平湖组的沉积环境、沉积相、构造演化、成藏等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1-8],存在不同的观点和认识,主要的工作是集中在平湖斜坡带,对杭州斜坡带北部投入研究较少[1-3]。

目前杭州斜坡带北部仅有一口探井钻遇平湖组地层。

随着勘探工作的进一步深入,杭州斜坡带肩负着油气储量接替区的重要任务,成为增储上产的重点区带。

本次研究利用地震地质资料,运用层序地层学理论方法,结合目标区构造特点,总结杭州斜坡带北部平湖组沉积体系展布及沉积演化规律,指出有利岩性圈闭发育区,以期为杭州斜坡带的勘探提供有利的理论依据。

14西湖凹陷油气成藏史分析_陈琳琳

14西湖凹陷油气成藏史分析_陈琳琳

平剖面未见中央背斜带( 龙井运动形成) 明显的地 备了岩性成藏的有利组合( 主要分布在中央背斜
层隆起披覆现象, 钻井地层对比没有减薄现象。 ( 3) 火成岩有助于油气垂向运移, 火成岩冷凝
带) 。 根据区域研究新认识, 重新认识了盆地层序
后的节理裂隙可以成为垂直运移通道, 火成岩对 格架及目的层( 花港组以下地层) 主要生储盖组合
从哲学上看,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任 何物质都有自身的独特的性质和功能, 这是由物 质的结构所决定的。而运动是指物质发生的一切 变化和过程, 既包括保持性质、结构和功能的量 变, 也包括改变性质、结构和功能的质变。
现今我们所观察到的地层、油气赋存状态只 是盆地充填体在地史时空中运动的一种过程, 而 我们所看到的现象是运动的外部表象。
深凹、白堤深凹) 。中上始新统平湖组排烃高峰主
要出现在 6 Ma 以及现今。 2. 3 成藏时间
从中央背斜带现有油气产层的储层包裹体分
析( 气液比 [ 5% 的盐水溶液包裹体) , 可识别三期 不同温度包裹体。早期温度一般在 107~ 174 e ,
明显高于今地温; 中期温度为 98~ 160 e , 与今地
而火成岩与不整合面、砂体配合, 还可以形成 / 火成岩+ ( 不整合面) + 砂体0的台阶式侧向运移 方式。这是西湖凹陷另一种值得关注的油气运移 方式。 2. 5 破坏时间
西湖凹陷最近的一次对油气藏不利的破坏事 件有两种: ¹ 喜山晚期火山活动; º 上新世近东西 向剪切断裂。
根据成藏期分析, 中央背斜带多期充注条件 优越, 而上新世发生的晚期剪切破坏作用则主要
温接近; 晚期温度为 84~ 148 e , 低于今地温。三
期温度之间相差 10 e 左右。各期温度分布的中 值可以代表该运移期油气进入储层时的古温度。

西湖凹陷WBT地区平湖组下段有利储层预测

西湖凹陷WBT地区平湖组下段有利储层预测

文章编号:1008-2336(2021)01-0008-07西湖凹陷WBT 地区平湖组下段有利储层预测庄建建,李 喆,巩兴会,万丽芬(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海洋油气分公司研究院,上海 200120)摘 要 : 西湖凹陷WBT 地区平湖组下段是该区主要的勘探目的层。

通过对其岩石学、储集空间及物性特征进行分析,总结了研究区有利储层控制因素。

在此基础上,利用沉积相、成岩相及异常压力分布图的叠合,对研究区有利储层分布范围进行了刻画。

研究表明,WBT 地区平下段储层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储集空间主要为次生溶孔,但仍保留大量原生孔隙。

沉积相控制了储层的展布特征,成岩作用对原生孔隙影响较大,但异常高压对原生孔隙具有保护性作用。

预测WB 断层下降盘、BT 断层下降盘及WB 地区高带为Ⅰ、Ⅱ类有利储层区。

关键词 : 西湖凹陷 ;平下段 ;沉积相 ;成岩作用 ;异常高压 ;有利储层中图分类号 : P618.13 文献标识码 : A DOI:10.3969/j.issn.1008-2336.2021.01.008Favorable Reservoir Prediction of the Lower PinghuFormation in WBT Area of Xihu SagZHUANG Jianjian, LI Zhe, GONG Xinghui, WAN Lifen(Institute of SINOPEC Shanghai Offshore Oil & Gas Company, Shanghai 200120, China )Abstract: As the main exploration target in WBT Area of Xihu Sag, the Lower Pinghu Formaiton was investigated.By analyzing thecharacteristics of lithology, reservoir space and physical property, the favorable controlling factors of reservoir quality were summarized. On this basis, the maps of sedimentary facies, diagenetic facies and pressure coefficient distribution were overlapped to fix the distribution area for favorable reservoirs. And the result shows that lithology of the Lower Pinghu Formation is mainly feldspar lithic sandstone. The reservoir space is mainly secondary dissolution pores, but a large number of primary pores are still retained.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 of the reservoir is controlled by sedimentary facies and diagenesis has a great effect on primary pores, which is also protected by the abnormal high pressure. It is predicted that the down thrown block of WB Fault and BT Fault and the western WB Area are I and II favorable reservoir regions.Keywords: Xihu Sag; Lower Pinghu Formation; sedimentary facies; diagenesis; abnormal pressure; favorable reservoir随着东海西湖凹陷西斜坡油气勘探工作的不断深入,勘探思路也发生了转变,逐渐由构造油气藏勘探转变为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勘探。

西湖凹陷构造演化特征及油气运聚单元划分

西湖凹陷构造演化特征及油气运聚单元划分

西湖凹陷构造演化特征及油气运聚单元划分于仲坤;丁飞;赵洪【摘要】西湖凹陷是目前东海陆架盆地油气勘探的重点,但其油气运聚单元始终未进行系统的划分,限制了区域成藏研究及勘探目标的优选.本文从油气运移动力角度系统分析西湖凹陷油气富集分布规律及原因,以该凹陷大量生排烃期的构造活动演化为基础,恢复关键成藏时刻对应的构造特征与沉积,计算出柳浪组沉积末期流体势,明确了该时期流体势场的油气运聚特征.结果表现为由凹陷中心向斜坡逐渐降低的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将西湖凹陷划分9个油气运聚单元.本文研究的运聚单元中I、II、III、V、VI是较好的油气聚集单元,具有利于油气长期运移聚集的条件,是未来西湖凹陷勘探的主要潜力区.【期刊名称】《上海国土资源》【年(卷),期】2018(039)004【总页数】4页(P75-78)【关键词】海洋地质;西湖凹陷;构造演化;沉积特征;油气运聚;流体势;生排烃期【作者】于仲坤;丁飞;赵洪【作者单位】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上海 200335;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上海 200335;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上海20033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736.1油气运聚单元是盆地中具有共同的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历史和特征的、具有成因联系的一组油气藏和远景圈闭以及为其提供烃源的有效烃灶的集合体[1]。

前人针对油气运聚单元开展大量的研究表明每个运聚单元中的油气都会在流体势控制下按一定的规律运移和聚集在该运聚单元的圈闭中,不同的油气运聚单元之间油气不会相互沟通[2]。

西湖凹陷目前尚未系统开展油气运聚单元的划分,对区域成藏及勘探目标优选造成困扰。

因此本文在开展剥蚀厚度恢复及古构造演化等研究入手,探讨西湖凹陷在油气成藏关键时期的流体势特征,划分西湖凹陷油气运聚单元,从油气运移动力角度分析西湖凹陷油气富集分布规律及原因,为成藏研究及油气勘探开发提供依据。

西湖凹陷位于东海陆架盆地浙东坳陷东部,构造上属于东海盆地浙东拗陷内的三级构造单元。

西湖凹陷西部斜坡带宝石组沉积相研究

西湖凹陷西部斜坡带宝石组沉积相研究

doi:10.3969/j.issn.2095-1329.2023.03.004西湖凹陷西部斜坡带宝石组沉积相研究李 磊,黄晓松,肖晓光,张铜磊,何新建(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上海 200335)摘 要:西湖凹陷是我国东海海域天然气勘探的重点区域,随着始新统平湖组和渐新统花港组油气逐步开发利用,中下始新统宝石组逐步成为东海油气勘探的热点领域。

目前宝石组受限于埋深大、钻井资料少,对沉积环境及相带认识不够深入。

本文综合利用钻井、岩心、古生物及三维地震资料,分析宝石组古气候及古环境,并通过地震相及井-震结合,厘定西部斜坡带宝石组平面沉积展布。

结果表明,宝石组整体处于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气候,整体属浅海沉积环境,在西部斜坡带发育受潮汐影响三角洲、潮坪及局限浅海沉积体系为主,研究成果为西部斜坡带宝石组勘探指出有利方向。

关键词:海洋地质;东海盆地;西湖凹陷;宝石组;沉积相中图分类号:P736.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1329(2023)03-0023-05东海西湖凹陷历经40余年勘探已成为我国东部重要的油气产区,且毗邻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其油气可持续生产意义重大。

伴随着浅部渐新统花港组和晚始新统平湖组油气的逐步开发利用,早中始新统宝石组逐步成为东海油气勘探的热点领域。

2001年B1井首次揭示了西湖凹陷平湖组之下360 m厚地层(未钻穿),其岩性组合、电测曲线特征、古生物面貌与上覆平湖组明显不同,经古生物分析,将其命名为宝石组[1]。

普遍认为宝石组勘探潜力与平湖组相当,且西部斜坡带埋藏深度浅、断裂发育,是宝石组勘探突破的首选区带。

受限于宝石组钻井资料少,目前对沉积环境及相带认识不够深入,且存在较大争议。

笔者基于孢粉组合、微量元素判定古环境及古气候,并通过井-震结合分析,明确其优势砂体分布规模、类型、规律。

研究成果明确了宝石组主力储层的沉积环境和沉积相类型,对于宝石组领域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西湖凹陷反转构造样式与迁移规律

西湖凹陷反转构造样式与迁移规律

西湖凹陷反转构造样式与迁移规律连小翠;张建培【摘要】在典型二维地震剖面解释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西湖凹陷不同构造区带的反转构造样式.结果表明,西湖凹陷西部斜坡带反转强度较弱,发育少量反转断层,在斜坡带北段可见T30微角度不整合界面之下发育的滑覆背斜构造;中央洼陷反转构造带反转强度较大,褶皱强烈,地层抬升剥蚀显著,发育简单后冲、正"Y"、反"Y"字型等构造样式,反转构造整体具有北强南弱的特征;东部断阶带反转构造以T20、T12角度不整合界面为代表,其中,T20期(渐新世末花港运动)反转强度大于T12期(中新世中晚期龙井运动).同时,系统梳理了反转构造在时间和空间尺度的迁移规律,认为西湖凹陷反转构造的形成、演化与区域应力场的调整、演变密切相关,是对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之间俯冲速率和方向变化的叠加响应.【期刊名称】《上海国土资源》【年(卷),期】2016(037)004【总页数】6页(P83-88)【关键词】海洋地质;西湖凹陷;反转构造;构造样式;迁移规律【作者】连小翠;张建培【作者单位】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上海 200335;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上海 20033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736.12反转构造是指由于区域应力场改变,使得先期构造力学性质(如正断层与逆断层)或构造类型(如隆起和拗陷)向相反方向转化的现象,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叠加构造。

区域应力场从引张转变为同方向挤压体制下所产生的构造,称为正反转构造;反之,则是负反转构造。

反转构造通常与盆地构造演化过程中的收缩、隆升、剥蚀等地质作用相伴而生,因此,研究反转构造有助于更深刻地认识整个盆地的发育演化历程。

同时,反转构造也以其独特的成因背景和特殊的油气成藏机制,近年来在油气勘探过程中备受关注[1~8]。

西湖凹陷经历了复杂的构造演化过程,区域应力场存在多次由引张向挤压的转换,使得凹陷的不同构造部位、不同层系内普遍发育显著的正反转构造。

西湖凹陷花港组沉积相特征及相模式

西湖凹陷花港组沉积相特征及相模式

西湖凹陷花港组沉积相特征及相模式胡明毅;柯岭;梁建设【摘要】西湖凹陷是我国近海海域最大的凹陷之一,同时也是天然气勘探重点区域.目前西湖凹陷主要勘探目的层为渐新统花港组,关于花港组沉积相前人做过一些研究,但存在较大争议.以岩心观察为基础,结合测井和地震资料综合分析,对西湖凹陷花港组沉积相类型及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表明西湖凹陷渐新统花港组主要发育河流、三角洲、湖泊和扇三角洲等4种相类型,平面上河流和三角洲沉积主要分布在凹陷西部边缘,扇三角洲沉积主要分布在凹陷东部边缘,在凹陷中央主要发育滨浅湖相沉积.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西湖凹陷渐新统花港组沉积相模式.【期刊名称】《石油天然气学报》【年(卷),期】2010(032)005【总页数】5页(P1-5)【关键词】沉积相特征;沉积相模式;花港组;西湖凹陷【作者】胡明毅;柯岭;梁建设【作者单位】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荆州,434023;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荆州,434023;中海石油北京研究总院,北京,10002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1.3西湖凹陷是东海盆地规模最大的第三系含油气凹陷,同时也是我国近海天然气重点勘探区域之一[1]。

自渐新世早期玉泉运动开始,西湖凹陷进入裂后坳陷演化阶段,形成花港组沉积[2]。

对于花港组的沉积相类型及其特征前人做过一些研究,但存在较大的争议。

武法东等认为花港组是受过短暂的海水侵入的河流、湖泊、三角洲沉积[3];王果寿等认为花港组主要为河流、三角洲和湖泊沉积[4];孙思敏等则认为花港组为一套辫状河和曲流河相互交替沉积体系[5]。

笔者在岩心精细观察的基础上,结合测井资料和地震资料解释,对该区花港组沉积环境进行了研究,认为西湖凹陷西部地形平缓,发育正常河流和三角洲相沉积;东部地形陡,发育扇三角洲和湖泊相沉积,并建立了该区沉积相模式图。

东海陆架盆地位于亚洲板块的东南缘,以新生代沉积为主。

研究区西湖凹陷位于东海陆架盆地浙东坳陷内(图1),东邻钓鱼岛隆褶带,西邻海礁隆起,向北、南分别与福江凹陷和钓北凹陷相接[6]。

西湖凹陷古近系沉积环境分析_以微体古生物化石为主要依据_蒋海军

西湖凹陷古近系沉积环境分析_以微体古生物化石为主要依据_蒋海军

西湖凹陷古近系沉积环境分析———以微体古生物化石为主要依据蒋海军1,2,胡明毅1,3,胡忠贵1,3,柯岭1,徐艳霞1,吴联钱1(1.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2.中国石化西北局;3.长江大学油气资源与勘察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摘要:东海盆地西湖凹陷古近系包括花港组﹑平湖组和宝石组,是西湖凹陷比较重要的地层,也是烃源岩较发育的层位。

因此,前人对西湖凹陷古近系的沉积环境作过大量的研究,但是对于平湖组不同的人持有不同的观点。

文中通过对西湖凹陷BS-1,CHX-1,TWT-1,DQ-1,PH-1,NB2-1-1等井的微体古生物化石资料(孢粉﹑钙质超微化石﹑介形虫﹑有孔虫﹑盘星藻﹑海相沟鞭藻等)进行研究认为:花港组为陆相沉积,有争议的平湖组上部为陆相沉积,中下部为海相沉积,宝石组为陆相沉积,并推断古近系为亚热带气候。

关键词:微体古生物化石;孢粉;沉积环境;古近系;平湖组;西湖凹陷中图分类号:TE121.3文献标识码:A古近系是西湖凹陷比较重要的地层,也是烃源岩较发育的层位,前人对其沉积环境作过大量的研究。

但是对于平湖组的沉积环境不同的人持有不同的观点:如林志强等[1]认为西湖凹陷始新统平湖组为半封闭海湾沉积环境,海水由南向北侵入,平湖组下段为海湾浅水—滨岸—滨岸冲积平原相沉积,平湖组中段为潮坪—三角洲相沉积,平湖组上段为三角洲相沉积;陈琳琳等[2]讨论了西湖凹陷始新统平湖组沉积层序特征及控相机制,认为平湖组可分为3段,其中下段和中段为内浅海沉积背景,上段为陆相湖泊沉积;随后陈琳琳[3]还认为平湖组为近海平原湿地沉积,以陆相煤系地层沉积为主。

针对上述争议,本文作了进一步的研究,旨在查明平湖组的沉积环境,更好地为油田的勘探和开发服务。

1区域地质背景西湖凹陷位于东海陆架盆地中部,呈北北东向展布,南北长约420km ,东西宽约100km ,面积约4.2×104km 2,新生界最大埋深1.5×104m ,是中国海域面积最大、埋深最深的凹陷之一,同时也是东海盆地油气资源最丰富﹑勘探潜力最大的凹陷[4]。

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平湖组—花港组沉积层序

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平湖组—花港组沉积层序

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平湖组—花港组沉积层序周瑞琦;傅恒;徐国盛;苗清;付振群【摘要】东海陆架盆地地处欧亚板块东部边缘,勘探开发实践表明,盆地内西湖凹陷天然气圈闭资源雄厚,具有很好的勘探前景.利用Vail层序地层学理论,依托钻录井、地震资料等,将新生代7次全球海平面显著下降所形成的不整合界面判别为7个二级层序界面.平湖组和花港组组成2个二级层序(SSQ3—SSQ4)和6个三级层序(SQ1—SQ6),坡折带之下可识别出低位体系域、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坡折带之上仅识别出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西湖凹陷西缓坡带发育物源来自海礁隆起—渔山隆起的三角洲—陆棚(平湖组)或湖泊(花港组)沉积体系,东陡坡带发育物源来自钓鱼岛隆褶带的扇三角洲或近岸水下扇—陆棚(平湖组)或湖泊(花港组)沉积体系,沉积中心在东次凹.构造运动和物源供给决定西湖凹陷构造沉积格局,古气候和海平面升降对三级层序及其内部体系域发育的影响更大.%East China Sea basin is located in the eastern edge of the Eurasian plate,which is the margin rift basin by the strike-slip pulling of residual Diaoyu Island arc. Xihu Sag is the largest of all the tectonic units in the study area. Yuquan movement of late Eocene corresponded to Eocene-Oligocene Oi-1 quench event that caused about 70 m drop-ping of sea level,and Huagang movement of late Oligocene corresponds to the Paleogene-Neogene global Mi-1 cooling event that caused about 50 m dropping of sea level. All of these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for tectonic-sedimentary evo-lution of Pinghu-Huagang Formation. Cenozoic the seven global sea level significant drops because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s corresponding to seven "tectonics" in East China Sea basin. Therefore,seven second sequences can be rec-ognized.Pinghu-Huagang Formations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second sequences(SSQ3-SSQ4)and six third sequences (SQ1-SQ6)in Xihu sag. LST that is located in the slope zone of the east Xihu secondary sag is composed of sub-lacustrine fan,slope fan and lowstand wedge. In the western gentle slope zone TST is composed of predelta-shelf(or deep lake)mud that sourced from Haijiao-Yushan uplift,and in the eastern steep slope zone TST is composed of fan delta or nearshore subaqueous fan delta gravel-shelf(or deep lake)mud that sourced from Diaoyu uplift. In the west-ern gentle slope zone HST is composed of delta plain gravel-delta front sand-prodelta and shelf(or lake)mud that sourced from Haijiao-Yushan uplift,and in eastern steep slope zone HST is composed of fan delta or nearshore suba-queous fan delta sand and gravel-shelf(or deep lake)mud that sourced from Diaoyu uplift zone. Tectonics,paleocli-mate,sea-level and source are the main controlling factors for the third sequence and system tracts.【期刊名称】《沉积学报》【年(卷),期】2018(036)001【总页数】10页(P132-141)【关键词】东海;西湖凹陷;平湖组;花港组;层序地层;沉积模式【作者】周瑞琦;傅恒;徐国盛;苗清;付振群【作者单位】四川省煤田地质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油气瓦斯所,成都 610072;成都理工大学,成都 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成都 610059;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上海200030;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河北廊坊 0652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736.21;P534.61+3迄今为止,层序地层学已形成5种主要学派,分别为Vail层序、Hunt & Tucker层序、Galloway成因层序、Embry海进—海退(T—R)层序和Cross高分辨率层序。

西湖凹陷渐新统花港组下段沉积相特征及模式

西湖凹陷渐新统花港组下段沉积相特征及模式

西湖凹陷渐新统花港组下段沉积相特征及模式
西湖凹陷渐新统花港组下段沉积相特征和模式主要表现为:
(1)沉积物类型以粉砂岩为主,夹层中可见泥质组分;
(2)沉积环境以河口湖泊为主,沉积模式为河口湖泊沉积;
(3)沉积特征以河口湖泊沉积特征为主,可见砂泥层和河流沉积特征;
(4)沉积模式以河口湖泊沉积模式为主,可见河流沉积和湖泊沉积模式;
(5)沉积结构以河流沉积结构为主,可见河流沉积结构和湖泊沉积结构;
(6)沉积环境以河口湖泊沉积环境为主,可见河口湖泊沉积环境和河流沉积环境;(7)沉积模式以河口湖泊沉积模式为主,可见河口湖泊沉积模式和河流沉积模式。

东海西湖凹陷成藏流体历史分析

东海西湖凹陷成藏流体历史分析

东海西湖凹陷成藏流体历史分析
东海西湖凹陷成藏流体历史分析
应用含油气盆地数值模拟技术和储层烃类成藏化石记录资料,分析了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的成藏流体历史,有关认识可为研究区的油气成藏动力学研究和勘探评价提供重要参数.生排烃史模拟和构造运动特征分析表明,始新统平湖组烃源岩的生、排烃强度高,是西湖凹陷最重要的生排烃层系,其于早中新世进入成熟,于中中新世达到生排烃高峰,现今处于高成熟阶段;发生于中新世末的龙井运动是西湖凹陷油气运聚最重要的时期,是凹陷油气系统形成的关键时刻.储层流体包裹体资料揭示,西湖凹陷平湖油气田存在着2期油气充注.其中第一期发生于中中新世,主要以液态烃充注于始新统平湖组中段、上段和渐新统花港组储层之中;第二期发生在中新世末现今,主要表现为气态烃充注于始新统平湖组储层内.
作者:叶加仁陈海红陈景阳顾惠荣 Ye Jiaren Chen Haihong Chen Jingyang Gu Huirong 作者单位:叶加仁,陈海红,陈景阳,Ye Jiaren,Chen Haihong,Chen Jingyang(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顾惠荣,Gu Huirong(中石化上海海洋石油分公司)
刊名:天然气工业ISTIC PKU英文刊名:NATURAL GAS INDUSTRY 年,卷(期):2006 26(9) 分类号:P61 关键词:西湖凹陷成藏流体历史生排烃史流体包裹体油气充注时期。

东海西湖凹陷新生代盆地原型分析

东海西湖凹陷新生代盆地原型分析

东海西湖凹陷新生代盆地原型分析
何将启;杨风丽
【期刊名称】《海洋石油》
【年(卷),期】2003(023)B11
【摘要】通过对西湖凹陷的地质、地球物理资料的综合分析,提出西湖凹陷新生界经历四种原型迭加演化过程,即:古新统-中下始新统陆内拉张断陷;中上始新统(平湖组)转换边缘拗陷;渐新统-中新统(花港组及龙井组、玉泉组、柳浪组)的陆内迁移拗陷和上新统-第四系弧后扩张盆地的陆架边缘组成。

西湖凹陷的这种不同原型迭加的结构与其所处的大地构造背景有关,因此也初步分析了西湖凹陷新生代结构形成的动力学背景。

【总页数】8页(P13-20)
【作者】何将启;杨风丽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上海200092;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实验地质研究所,江苏无锡21415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121.1
【相关文献】
1.东海西湖凹陷原型盆地构造格架与演化分析 [J], 朱立新;宋在超
2.东海西湖凹陷新生代盆地原型分析 [J], 何将启;杨风丽
3.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新生代断-拗转换面的厘定 [J], 杨彩虹;王英民;曾广东;张
兰;万丽芬;李昆;周兴海;郭颖;吴嘉鹏
4.东海盆地西湖凹陷平湖斜坡带新生代圈闭类型及特征研究 [J], 杨兰
5.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新生代反转构造样式及其形成机制初探 [J], 刘卫红;林畅松;郭泽清;刘景彦;薄冬梅;宋小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渐新统花港组地震相特征及沉积相分布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渐新统花港组地震相特征及沉积相分布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渐新统花港组地震相特征及沉积相分布王文娟;张银国;张建培【摘要】选择可信度较高的地震反射构造和外部形态,结合地震反射振幅、连续性等反射结构参数,对东海盆地西湖凹陷渐新统花港组的地震相进行了划分命名.在研究区4个四级地震层序中共识别出前积地震相、下凹状地震相、丘状地震相及平行—亚平行地震相(包括D1、D2、D3、D4四类亚相)等多种类型.这些地震相在平面分布上具有差异性,而在垂向演化上具有继承性.应用钻井/测井相等其他地质资料对地震相进行验证和约束解释,确定了区内目的层段以陆相沉积环境为主,主要发育辫状河流相、湖泊三角洲相、滨浅湖相及浅湖相,东部地形陡,发育扇三角洲.【期刊名称】《海相油气地质》【年(卷),期】2014(019)001【总页数】9页(P60-68)【关键词】东海盆地;西湖凹陷;花港组;地震相;地震特征;沉积相【作者】王文娟;张银国;张建培【作者单位】国土资源部海洋油气资源与环境地质重点实验室;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海洋油气资源与环境地质重点实验室;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1.3+1地震相是地下地质体的一个综合反映,可以认为“地震相是沉积地质体在地震剖面上响应的总和”。

沉积环境传统上通过岩心或露头确定,然而在广大的无岩心或无露头的地区,利用地震剖面上的反射特征来识别沉积相、预测有利相带,这在国内外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的钻井非常少,通过单井来进行沉积相的平面分析往往依据不够充分,因此在该盆地开展地震相分析非常具有意义。

西湖凹陷的主要勘探目的层为渐新统花港组,前人对花港组沉积相的研究有以下几种观点:武法东等[2]认为花港组是受过短暂海水侵入的河流、湖泊、三角洲沉积;王果寿等[3]认为花港组主要为河流、三角洲和湖泊沉积;孙思敏等[4]认为花港组为一套辫状河和曲流河相互交替的沉积体系;胡明毅等[5]则认为花港组在西部地形平缓区,发育正常河流和三角洲相沉积,在东部地形较陡处,发育扇三角洲和湖泊相沉积。

西湖凹陷渐新统花港组大型辫状河沉积体系特征

西湖凹陷渐新统花港组大型辫状河沉积体系特征

西湖凹陷渐新统花港组大型辫状河沉积体系特征张国华;刘金水;秦兰芝;赵洪【摘要】东海盆地西湖凹陷中央反转带渐新统花港组发育多套厚度逾百米的大型砂体,其来源及发育特征不清.在原型盆地恢复的基础上,通过剥蚀量和压实量恢复等技术对西湖凹陷花港组沉积期的古地貌进行恢复,发现西湖凹陷可分为中心宽缓带、东部转换陡坡带和西部缓坡带多级坡折的特征,确定中央反转带花港组限制性河谷中发育以辫状河体系为主的沉积演化模式.综合研究认为,在渐新世大型挤压收缩拗陷背景下,平缓的沉积地形为西湖凹陷中央反转带辫状河砂体大面积分布奠定了基础,低位期北部充足的物源供给和辫状河道的强水动力为厚砂岩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多级坡折限定了中北部的河谷形态,控制了大型辫状河沉积体系的继承性发育和稳定分布的巨厚砂体.本文研究成果对西湖凹陷花港组砂体预测及储层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期刊名称】《中国海上油气》【年(卷),期】2018(030)003【总页数】9页(P10-18)【关键词】东海盆地;西湖凹陷;中央反转带;花港组;古地貌;辫状河沉积体系【作者】张国华;刘金水;秦兰芝;赵洪【作者单位】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广东湛江524057;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上海200030;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上海200030;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上海20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1.3西湖凹陷中央反转带是东海陆架盆地最为重要的油气勘探地区之一,渐新统花港组是中央反转带的主力含油气层位。

近年来随着油气勘探的持续深入,在中央反转带中北部花港组上段发现了多套厚逾百米的砂体,引领勘探向中北部转移,但这些大型砂体的来源及发育规律不清。

前人针对研究区花港组的地震相[1-2]、构造演化[3]、沉积体系[4-6]及重矿物[7-8]等方面开展了相关研究,但研究手段过于单一,对于大型砂体的成因还存在很大争议。

本文在原型盆地恢复的基础上,通过剥蚀厚度恢复等技术对西湖凹陷花港组沉积期古地貌进行恢复,在此基础上针对中央反转带花港组砂体来源与沉积体系进行分析,最终对大型辨状河水系的分布与演化展开系统研究,明确中央反转带大型砂体的成因及发育特征,以期对西湖凹陷花港组砂体预测及储层研究提供指导意义。

西湖凹陷某构造花港组沉积相及致密砂岩储层特征

西湖凹陷某构造花港组沉积相及致密砂岩储层特征

西湖凹陷某构造花港组沉积相及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刘金水;曹冰;徐志星;秦兰芝;徐昉昊;唐健程【摘要】西湖凹陷某构造渐新统花港组是重要产气层系.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及样品测试等研究,利用岩石学特征及测井相分析方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渐新统花港组致密砂岩储层沉积相类型、储集空间特征、储层物性以及影响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研究区花港组发育河流—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上、下段分别发育了三角洲前缘和三角洲平原2种亚相类型,自下而上呈现湖平面上升的退积型沉积旋回;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石英砂岩,岩石粒度中—细粒,骨架组分成熟度低,储集空间以次生溶蚀孔隙为主,裂缝不发育;储层物性差,属典型的致密砂岩储层,上、下段物性相差较大.沉积环境是花港组储层致密化的基本因素,而压实作用是花港组致密砂岩储层的主控因素,杂基含量高、碳酸盐胶结程度高也是储层致密化的重要因素;而溶解作用对致密砂岩相对优质储层段的发育具有明显的建设性作用.%The study area in the Xihu depression located in the southwest of East China Sea Basin is one of the key tectonic regions of the present offshore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targets, with Huagang Formation (Oligocene) as its major gas layer. On the basis of the former research, by means of the reservoir pore space, the reservoir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tight sandstone rcservoir of Huagang Formation in this structure and its main controlling factors affecting the reservoir Huagang Formation of the study area. The delta front and delta plain develop in its upper and lower sections, respectively, presenting a regressive sedimentary cycle with the rising of the lake level from bottomto top. The reservoir rocks consist of three main types, that is, thefeldspathic litharenite, the lithic arkose and the quartzose arkose. The grain size of the rock is small or medium, the maturity of the skeleton components is low, the secondary pores are the main reservoir spaces, and the fissures are undeveloped. These reservoir rocks have poor reservoir physical properties, belonging to the typical tight sandstone reservoirs and the upper and lower sections differ greatly in their physical properties. The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is the essential factor leading to the densification of the Huagang Formation reservoir, while compaction is the main controlling factor of the tight sandstone reservoir of Huagang Formation. The leading factors of reservoir densification include high matrix content and large extent ot carbonate cementation, whereas dissolution plays a constructive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latively high-quality sections of the tight sandstone reservoir.【期刊名称】《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2(039)002【总页数】7页(P130-136)【关键词】东海盆地;花港组;致密砂岩;沉积相;储层特征【作者】刘金水;曹冰;徐志星;秦兰芝;徐昉昊;唐健程【作者单位】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上海200030;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上海200030;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成都610059;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上海200030;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成都610059;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上海20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23随着世界对天然气资源需求的不断增加和常规天然气储量的日益减少,很多国家都把非常规天然气作为重要的后备资源[1]。

东海西湖凹陷非常规天然气分布序列与勘探潜力

东海西湖凹陷非常规天然气分布序列与勘探潜力

东海西湖凹陷非常规天然气分布序列与勘探潜力彭己君;张金川;唐玄;张鹏;黄宇琪;尉菲菲;邓恩德;吕艳南【摘要】依据天然气成藏分布序列理论,分析了东海西湖凹陷非常规天然气的地质特点及富集条件,并以盆地为对象预测多类型天然气的分布.研究表明,西湖凹陷特殊的构造沉积条件决定了其与理想模式下天然气分布序列存在差异,平湖组与花港组下段是多类型天然气富集的主要层系,垂向上符合下部煤层气或页岩气、中部致密砂岩气、上部发育常规(储层)天然气藏的分布序列,平面上则呈由沉降-沉积中心向凹陷边缘依次为页岩气致密砂岩气常规(储层)气煤层气的递变分布序列.常规(储层)气和致密砂岩气是西湖凹陷现实的天然气勘探类型,而煤层气和页岩气也应加强研究,明确其资源潜力及勘探方向.【期刊名称】《中国海上油气》【年(卷),期】2014(026)006【总页数】7页(P21-27)【关键词】东海;西湖凹陷;非常规天然气;分布序列;成藏条件;勘探潜力【作者】彭己君;张金川;唐玄;张鹏;黄宇琪;尉菲菲;邓恩德;吕艳南【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国土资源部海洋油气资源与环境地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国东部近海含油气盆地已经开展了大量的油气勘探工作,但基本上都是以常规油气藏为勘探目标[1-6],对非常规油气领域的关注几乎空白。

中国东部近海含油气盆地与陆上盆地具有很多的相似性[4-5,7],陆上盆地近年来在非常规油气勘探方面的成就促使我们用非常规油气成藏的观点重新审视中国东部近海含油气盆地[8-12]。

笔者以东海西湖凹陷为例,以天然气成藏序列理论为指导,分析盆地内各种非常规天然气的生成、赋存条件及可能分布,为该地区油气勘探新方向选择提供参考,也为中国东部近海其他盆地油气勘探提供借鉴。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中-下始新统宝石组沉积特征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中-下始新统宝石组沉积特征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中-下始新统宝石组沉积特征张喜林【摘要】Xihu Sag is located in the eastern of East China Sea Basin,and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petroleum production areas in offshore of China.A pelite-prone section of Lower-Middle Eocene under the main hydrocarbon reservoirs in Xihu Sag was drilled from well Y1 in 2001.The thickness of the section was 360 m and was named as Baoshi Formation,which was developed in the initial stage of the faulting period of Xihu Sag. Based on the data of core, logging, paleontology and seismic,the sedimentary settings and distribution of Baoshi Formation in Xihu Sag from well Y1 we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edimentary setting of Baoshi Formation in Xihu Sag is paralic lacustrine;the sedimentary facies including fluvial,delta,shore-shallow,half-deep lacustrine, fan delta, etc., develop in Baoshi Formation;fluvial facies develops in the northern of the west slope,and is characterized by lower continuity,varying amplitude,sub-parallel sheet-like seismic facies;delta facies develops in the west slope and the transition zone of the west slope and the central deep sub-sag belt,and is characterized by wedge-like or filling foreset seismic facies;fan delta facies develops in the eastern steep slope of Xihu Sag,and is characterized by clutter wedge-like seismic facies;shore-shallow lacustrinefacies develops in most parts of Xihu Sag,and is characterized by middle-good continuity,middle amplitude and parallel to sub-parallel sheet-like seismic facies;half-deep lacustrine facies develops in the centraldeep sub-sag belt,and is characterized by good continuity and high amplitude sheet-like seismic facies. Based on the structure-sedimentary filling analysis of seismic profiles,two types of depositional filling styles including underwater-height and half-graben develop in Baoshi Formation of Xihu Sag.%西湖凹陷位于东海盆地东部,是中国海上重要的油气生产区之一.2001年钻探的 Y1井,在西湖凹陷主力油气层之下钻遇了一套厚360 m、以泥质岩为主的中-下始新统地层,命名为宝石组.宝石组沉积于西湖凹陷断陷初期.根据岩芯、测井、录井、古生物等资料,分析 Y1井宝石组沉积背景,并通过地震相及井震结合分析,确定西湖凹陷宝石组的平面沉积展布.结果表明:西湖凹陷宝石组为近海湖泊沉积背景,发育河流、三角洲、滨浅湖、半深湖、扇三角洲等沉积相类型;河流相发育于西斜坡北部,表现为低连续变振幅亚平行席状地震相;三角洲相发育于西斜坡及其与中央深洼带的过渡带,表现为楔状或充填状的前积地震相;扇三角洲相发育于凹陷东部断坡带,表现为杂乱楔状地震相;滨浅湖相发育于凹陷大部分地区,主要为中-好连续中振幅平行-亚平行席状地震相;半深湖相发育于中央深洼带部分地区,地震剖面上为连续性较好、振幅较强的席状反射.通过地震剖面的构造沉积充填分析,西湖凹陷宝石组发育水下高地型和半地堑型两种沉积充填样式.【期刊名称】《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年(卷),期】2014(000)003【总页数】7页(P31-37)【关键词】沉积相;地震相;泥质岩;始新统;宝石组;西湖凹陷;东海盆地【作者】张喜林【作者单位】中海油研究总院,北京 10002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3;TE121.3+4东海盆地是中国海域最大的含油气盆地,其中西湖凹陷则是中国海域重要的油气生产区[1-3]。

西湖凹陷油气藏轻烃录井解释方法

西湖凹陷油气藏轻烃录井解释方法

西湖凹陷油气藏轻烃录井解释方法徐长敏;邓文兵;吴正韩【期刊名称】《内江科技》【年(卷),期】2018(039)009【总页数】3页(P26-28)【作者】徐长敏;邓文兵;吴正韩【作者单位】中法渤海地质服务有限公司;中法渤海地质服务有限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正文语种】中文为了解决西湖凹陷油气藏类型多,油气显示特征复杂的问题,对本区域9口探井的综合录井及地化录井资料总结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该区域综合录井资料及地化录井资料特征,引入“芳香烃含量指数”和“正构烷烃重中比”两个解释参数,建立了西湖凹陷地化轻烃参数解释图版。

该图版实际应用于本区域新钻3口探井的油气解释,解释符合率达到95%,该解释图版在西湖凹陷录井资料解释评价上体现了实际的应用价值,对以后的西湖凹陷油气性质的识别与评价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西湖凹陷为东海陆架盆地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呈北北东向展布,面积约4.6×104 km2,是一个狭长形的新生代沉积凹陷。

西湖凹陷自西向东分为五个次级构造单元,即西部斜坡带、西次凹、中央反转构造带、东次凹和东部边缘断裂带[1],其中西部斜坡带和中央反转构造带是目前西湖凹陷油气勘探的重点区域,有平湖、春晓等油气田群相继投入开发[2-3]。

西湖凹陷以新生代碎屑沉积为主,其厚度约为9000 m至15000 m,钻井揭示的地层自下而上为下第三系始新统平湖组,渐新统花港组,上第三系中新统龙井组、玉泉组、柳浪组,上新统三潭组,第四系东海组[4]。

始新统平湖组的暗色泥岩和煤分布广、厚度大,其有机质类型以Ⅲ为主,有机质丰度较高,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是西湖凹陷已被钻井揭示的主力烃源岩[5-6];根据油气地球化学和沉积演化推测,在中、下始新统和古新统地层中,存在一套巨厚的滨、海相沉积地层,其有机质丰度较高、类型较好,是西湖凹陷热解气的主要烃源岩之一[7]。

根据西湖凹陷盆地模拟研究推论,西湖凹陷平湖组烃源岩曾有两次生烃、排烃期,第一次为早中新世-中中新世,为液态烃;第二次为中中新世之后,为气液混合烃。

源—汇系统分析方法在大型储集体研究中的应用——以西湖凹陷中央反转带花港组为例

源—汇系统分析方法在大型储集体研究中的应用——以西湖凹陷中央反转带花港组为例

源—汇系统分析方法在大型储集体研究中的应用——以西湖凹陷中央反转带花港组为例刘金水;陆永潮;秦兰芝【摘要】利用碎屑锆石U-Pb定年、重矿物组合、成像测井及地震精细解释等技术方法,对东海盆地西湖凹陷中央反转带及其物源区进行源—汇体系分析,研究了中央反转构造带大型储集体的形成过程.花港组沉积时期,中央反转带存在北部虎皮礁、西部海礁隆起与东部钓鱼岛隆褶带3个物源区;中央反转带发育轴向大型通道、西部下切谷通道以及东部隆褶带转换带通道等3种类型的砂体汇聚通道;中央反转带南北向存在北、中、南3个不同的大型砂体汇聚区.在此基础上,综合确定了北部的虎皮礁隆起物源砂体的长距离搬运以及西部海礁隆起与东部钓鱼岛隆褶带的物源点输入为特点的大型储集体形成特征.【期刊名称】《石油实验地质》【年(卷),期】2019(041)003【总页数】8页(P303-310)【关键词】大型储集体;源—汇系统;花港组;中央反转带;西湖凹陷;东海盆地【作者】刘金水;陆永潮;秦兰芝【作者单位】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上海200030;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武汉430074;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上海20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1.3花港组是西湖凹陷中央反转构造带最为重要的含油气层系,在前期勘探中受限于物源体系与沉积砂体研究程度不够深入,长期认为反转带南部是有利砂体的发育区域,因此勘探亦主要集中在南部地区。

随着近年来勘探的持续深入,在中央反转带中北部花港组钻探到了多套超百米的厚层砂体,但目前这些大型砂体的来源及展布成因不明。

前人针对西湖凹陷的物源系统和沉积体系等开展过一些相关的研究[1-4],但始终未能有效地指出大型砂体的形成及控制因素。

自从近年来Margins Program会议提出源—汇系统研究计划以来,源—汇系统分析方法突破了过于强调对盆地现今构造格局和沉积物研究的局限,在研究中更多地针对沉积从母源区剥蚀,进而通过河流等作用搬运并在盆地沉积聚集的3个相互紧密联系的动态过程[5],是近年来国内外进行盆地沉积演化研究的重要手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FFSHORE OIL第37卷 第4期2017年12月V ol. 37 No. 4Dec. 2017收稿日期:2017-03-01;改回日期:2017-04-24第一作者简介:肖剑南,男,助理工程师,2014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海洋地质专业,获硕士学位,从事储层综合评价与预测工作。

E-mail :xiaojn.shhy@ 。

文章编号:1008-2336(2017)04-0012-09西湖凹陷东坡渐新统花港组下段粗碎屑体基准面旋回分析肖剑南1,陈 晶2,陈琳琳1,李 昆1(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海洋油气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上海 200120;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海洋油气分公司,上海 200120)摘 要:东海西湖凹陷东坡渐新统花港组下段粗碎屑体陆相地层,可以通过基准面旋回对比方法建立层序地层格架。

以构造演化阶段定义长周期旋回;通过体系域分析及短期旋回叠加样式深化中期基准面旋回研究,提出了水进域中“高可容空间向上变浅半旋回”的新特点;而钻井岩心分析表明:粗碎屑体微相变迁未必与水深变化有关,因此不适宜定义短期、超短期旋回。

关键词:基准面旋回;粗碎屑体;花港组下段;渐新统;西湖凹陷中图分类号:TE12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8-2336.2017.04.012Analysis of Base Level Cycles in Coarse Lower Huagang Formation of Oligoceneon Eastern Slope of Xihu SagXIAO Jiannan 1, CHEN Jing 2, CHEN Linlin 1, LI Kun 1(1. Institute of SIONPEC Shanghai Offshore Oil & Gas Company, Shanghai 200120, China;2. SINOPEC Shanghai Offshore Oil & Gas Company, Shanghai 200120, China )Abstract: To the terrestrial coarse clastic strata in the lower Huagang Formation of Oligocene on Eastern slope of Xihu Sag, East China Sea, the sequence stratigraphic framework can be established by comparing the base level cycles. Long-term cycles can be defined by tectonic evolution stages. In the classification of medium-term cycle by system tract analysis and the stacking pattern of short-term cycles, a new feature reveals, i.e. a semi-cycle of accommodation space shallowing-upward can be identified under back -ground of TST. The observation of core samples indicates that the micro-facies alteration of coarse clastic rocks is not necessarily related with the change of water depth, unsuitably used to define the short-term and ultra short-term cycle. Keywords: base level cycle; coarse clastic rock; lower Huagang Formation; Oligocene; Xihu Sag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是一个北北东走向的狭长形陆相坳陷充填盆地(图1)。

渐新世处于坳陷早期的快速充填,湖泊扩张与收缩的构造旋回之中,尤其在盆地东坡,渐新统花港组下段发育了一套由湿地扇、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构成的粗碎屑体。

2013~2015年间,西湖凹陷东坡G 构造、H 构造先后钻井9口,揭示渐新世早期(花港组下段)西湖凹陷东坡粗碎屑沉积体系—湿地扇、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内部构成及侧向相变,也展示了东坡沿岸短轴冲积体系丰富的储层类型和勘探前景。

粗碎屑体的快速相变不仅导致陆相盆地复杂的层序变化,也使砂层间的成因关系增添变数。

因此,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中,既要吃透基准面旋回概念在陆相盆地的一般应用,也要注意粗碎屑体系中的中、短期旋回的特殊性。

第 37 卷 第 4 期• 13 •1 基准面概念自从T.A.Croos (1996,1998) [1]发展了H.E. Wheeler (1964) [2]的基准面概念,在基准面定义中强调了“受海(湖)平面、构造沉降、沉积物负荷及古地形等诸多综合因素制约的一个等势面”,这就是我们目前广泛应用的地层基准面的概念,其中海(湖)平面、构造沉降、沉积物负荷三要素已经转化成广泛使用的“可容空间与沉积补给的比值(A/S )”,而古地形要素,即“基准面旋回中所处的位置”,则是本文强调“粗碎屑体”中如何理解基准面旋回中地层几何形态与接触关系、地层叠置样式、相序、相类型以及岩石结构的变化的理论依据。

目前,基准面旋回概念虽然确立,但实际应用中仍有很多技术问题。

比如,一个完整的中级(Vail 三级层序)基准面旋回中,层序结构应该如何划分已经出现了多种分歧。

有三分的(低位、海进、高位) [3],有两分的(海进,海退) [4],也有倾向四分的(低位,海进,高位,水退) [5]。

基准面概念应用于陆相盆地,摆脱了湖平面的局限性,更能突出碎屑供给对层序结构及演化的控制作用,使“可容空间与沉积补给的比值(A/S )”这一概念更准确地解释陆相充填(特别是斜坡带、粗碎屑体系)的层序结构演化及井间差异。

郑荣才将陆相盆地基准面旋回的级次归纳出6个级别 [6],不仅时限概念在实际工作中难以确定,且具体盆地的实际资料往往难以一一对号入座。

而邓宏文 [7]、何玉平 [8]的长、中、短三级划分,其界面特征描述清楚,依据明确,且实际操作多一份灵活性。

而本文的探讨采纳两种划分所长,既采纳时限概念,又兼顾实际操作,侧重突出粗碎屑体的特殊性。

总之,西湖凹陷东坡花港组下段陆相粗碎屑体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的重点就是长、中、短三级基准面旋回界面的识别、划分及内部结构的认识。

2 长周期旋回西湖凹陷构造演化及原盆叠加的前人文献甚多,观点也有多种表述,但新生代盆地发展的三阶段论基本一致。

古新世—始新世阶段,关于原型盆地观点有弧后—残余弧后 [9]、有裂谷 [10]、也有走滑拉张—转换陆缘;而渐新世—中新世阶段,有认为系前陆 [9]、也有意见归为陆内拗陷;至于上新世—第四纪,前人一般归入区域沉降阶段 [10-11],最近也有弧后盆地陆缘坳陷的提法 [12]。

长期旋回由盆地构造演化各阶段的沉积充填序列组成,以凹陷范围内的构造不整合面为底、顶界。

2.1 界面识别邓宏文的长周期中,郑荣才划分出“巨旋回”“超长期”两个级别。

其依据:(1)区域构造运动,(2)构造演化阶段的应力场转换,分别对应Ⅰ类、Ⅱ类界面。

从西湖凹陷发展史看,这两类界面的确存在(图2)。

图1 西湖凹陷区域构造特征及东坡钻井位置图(T25系花港组下段顶面)肖剑南,等. 西湖凹陷东坡渐新统花港组下段粗碎屑体基准面旋回分析2017 年 12月• 14 •图2 过H-1井GH-1主测线地层、层序及基准面旋回的关系(时间剖面)一类界面T30具有4重属性:(1)始新世/渐新世分界面;(2)原型盆地叠合界面;(3)断裂系统分界面;(4)玉泉运动改造界面。

T30界面在地震剖面上的落实须从钻井、物探两方面认识:1)钻井上,渐新统花港组底部是一套巨厚砂岩体,这套粗碎屑体发育在低位域,区域性可对比;而T30以下的始新统平湖组为砂泥岩交互地层。

G构造、H构造9口钻井(图3)基本揭穿T30。

2)从地震相看,渐新统花港组底部巨厚砂岩体对应着杂乱反射的地震相,局部存在弱连续现象,这是广阔湿地扇上局部漫滩的地震反应。

而T30以下的始新统平湖组砂泥岩交互地层在地震相上显示出良好的连续性,虽然横向上或有后期火成岩改造,但T30上下地震相差异明显(图2)。

3)T30以下地层处于正断裂系统中,虽然个别断裂后期复活延伸至渐新统、甚至中新统,但是一部分断裂仅仅T30以下地层才有形迹可循,因此,T30也是上下两套断裂系统的分界。

4)GH-1剖面显示了后期多期挤压对界面的改造。

这些构造形变既有发生在渐新世末的花港运动,见图2中①;也有发生在中新世末的龙井运动,见图2中②和③,T30以下地层褶皱反转。

一类界面T20界面也具有4重属性:(1)中新世/上新世分界面;(2)原型盆地叠合界面;(3)断裂系统分界面;(4)龙井运动改造界面。

确定T20有最清晰的地震资料,龙井运动在西湖凹陷形成最广泛的挤压褶皱,见图2中②,③,而褶皱顶部剥蚀所形成的角度不整合面、以及盆地边缘的削截特征处处可见。

二类界面T24具有两重属性:(1)渐新世/中新世分界面;(2)花港运动改造界面。

花港运动属于拗陷阶段内部应力场转换界面,花港运动的挤压效应是局部的。

GH-1剖面上,花港运动在盆地边缘挤压形成不对称褶皱清晰可见,见图2中①,褶皱顶部已被T24削截。

这一褶皱现象发生在地层向东楔状减薄的斜坡上,凹陷内很少发现。

T24界面由地震、钻井两方面资料确立,地震剖面上有角度不整合面见图2中①,而井区由G构造、H构造龙井组(中新统)底部巨厚砂体的底部标定(区域资料已确认)。

2.2期次划分前人构造层序划分中,西湖凹陷盆地演化三阶段分别归入三个一级构造层序,拗陷阶段花港组,龙井组以及玉泉组—柳浪组分别归于3个二级构造层序[13]。

从GH-1剖面看,花港运动、龙井运动造成了地层构造形变,盆地边界迁移以及沉积盆地扩张。

花港运动(T24),龙井运动(T20)标志着拗陷期两次构造反转。

这两次运动均属挤压性质,虽然地球动力学机制略有差别,但仍视为拗陷阶段的周期性幕式变动。

因此,花港运动(T24)应视为拗陷期二级构造层序界面(图2)。

渐新统花港组的形成起始于玉泉运动(一类界面)、结束于花港运动(二类界面),独立构成拗陷阶段一个二级构造层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