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语言,还语文课堂本色

合集下载

重视朗读还小学语文课堂之教学本色

重视朗读还小学语文课堂之教学本色

重视朗读还小学语文课堂之教学本色摘要:朗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本真色彩。

从古至今,语文课堂上都不能缺少了朗读这一主角。

缺少了朗读,语文课堂就失去了生动性和创造性。

因此,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要认识到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高度重视朗读的价值,让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尽情地朗读课文,深刻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进行更有创造性的学习,最终实现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显著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本色朗读是语文课堂的本真色彩,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一种有效途径。

学生通过朗读能够生动再现文本所描绘的意境、抒发的情感,显著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和领悟力。

因此,朗读能力是学生所必须具备的一项语文基本技能。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启蒙时期,朗读活动的开展十分关键,对学生深入学习语文有着重要影响。

然而,由于受应试思想的影响,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把学生的朗读活动安排在了课下,对学生的朗读也没有给予有效指导,导致本该活力满满的语文课堂缺失了精气神儿。

在新课改以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为主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起朗读的价值和意义,积极引导学生做好朗读,让语文课堂上充满学生琅琅的读书声,还小学语文课堂之教学本色。

一、转变教学观念,合理规划朗读时间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划分给朗读的时间少之又少,大多数教师都是草草让学生读一读课文就迫不及待地开始新课讲解,导致学生对课文的感受不深,以至于在以后的课堂问答环节难以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造成这种不良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教师的教学观念出现了偏差,在教学中抱有很强的功利心,只过分关注学生应试考试的成绩是否理想,而忽略了学生长远的发展。

要知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风向标,教师的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观念,教师不重视朗读,学生也不会在朗读课文时花费很多时间。

因此,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朗读活动,并合理地规划学生朗读占用的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朗读课文,与作者和文本进行良好的沟通,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做好铺垫。

语言活动:语文课堂的本色

语言活动:语文课堂的本色

066课堂实践I语言活动:语文课堂的本色◎李荣标语言是语文最基本的构成要素,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本体。

语言活动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语文课的效率,也是评价一节语文课的重要标准。

语文教师要立足于学生主体,精心设计有效的语言活动,让学生在丰富的语言活动中感悟语言,提升语言品味与运用能力。

一、 高中语文语言活动概述高中语文教学中语言活动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以语言为对象、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的学习活动。

高 中语文教学中语言活动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 以教师为主导教师在语言活动中具有“主导”作用,学生 语言活动要有效、有序推进离不开教师的积极参与,教师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激发学生参与语言活动的积极性与兴趣,充分释放潜能。

2、 以学生为主体“以生为本”成为衡量一节语文是否成功的关键,语言活动必须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教 师的教学设计必须要紧紧围绕“学生主体”展 开设计,让学生充分地参与语言活动,获得真 切体验。

3、 以语言为对象语言活动决定了课堂师生活动的对象是语言,师生围绕课程教学目标,紧紧围绕学习对象一语言,开展师生互动,通过语言载体,提 升学生鉴赏语言、运用语言等能力。

4、 以活动为形式高中语言活动教学的主要形式是“活动”,教师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例如读、说、听、写等活动,让学生充分去体验,在多样化师生活动、生生活动、生本活动中推进语文课堂教学,发展学生语言能力。

二、 精心设计语言活动,彰显语文课堂本色1、在听的活动中感受语言听是学生获取信息、积累语言的重要手段,也是有效路径。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语言活动要重视听的活动设计,使学生通过形式多样的听的活动,提升语言感受能力,并且在听的活动中获取丰富的语言积累。

具体来说,高中语言活动中教学中,教师要重点开展听问活动训练、听读活动训练、听评活动训练等。

听问语言活动训练是基于培养学生借助听的训练把握问题信息的能力训练形式,语言活 动的重要形式之一是问答,通过师生问答、生 生问答等推动课堂互动;听读训练是指倾听第三方朗读的一种语言信息输出方式,例如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会进行示范性朗读、学生 示范性朗读、名家朗读等,学生从朗读中倾听,感受语言中信息与情感输出;听评训练主要是对听到的信息进行内化,做出客观评价的一种语言活动形式。

注重语言训练 还课堂以本色

注重语言训练 还课堂以本色

注重语言训练还课堂以本色作者:朱建东来源:《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2年第05期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文字训练,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本色课堂”就是立足儿童的语文,尊重作为学习主体的儿童的生命状态,让儿童喜欢语文、拥有语文。

小学语文教学是儿童自己的生活,要服从儿童语文基础性、现实性的需求,要关注语文课堂上儿童的心态、感受、话语、情趣和思维。

一、口诵心惟,以读促说,发展语言思维能力古人读书,强调“口诵心惟”。

“诵”,绝不仅仅是“口”的发音活动,同时也包含了丰富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

中年级学生的思维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但不能说他们不能进行逻辑思维。

在教学时,针对教材内容,适度地进行逻辑思想训练,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以不断地发展他们的思维水平。

在教学《每逢佳节倍思亲》时,老师先请学生读词语,然后结合这些词语说说记得课文中的哪些内容,接着问学生读了这首诗有没有什么问题要问?旨在激发他们思维,训练他们对关键词语的敏感度和对课文的概括能力。

其实,诗的意思并不难理解,虽然未必每个孩子都能将诗意表达出来,但事实上诗的奥妙就在于此,让我们虽能够领会,但却一时之间无法准确表述出来,这并不要紧,要紧的是真的走进作者的心,哪怕是初步靠近作者的心,去体会那浓浓的思乡之情。

比如,在教学王维想起以前在家乡时是怎样过重阳节的?除了让学生找找相关句子,还让学生品读思考,说说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在“说”中不仅使学生对语言文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二、创设情境,对比品读,内化语言辨析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强调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引领学生深入文本,鼓励学生对教科书进行自我解读与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

在教学第三段时,老师通过创设重阳佳节远在家乡的兄弟们登高游玩时的情景,让学生交流兄弟们会说些什么。

最新还语文课堂的本色-word文档

最新还语文课堂的本色-word文档

还语文课堂的本色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语文课堂变得开放、灵活,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他们的个性得到张扬,新课标,新理念,新教法不同程度地落实于我们的课堂。

“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已不再是一句口号。

在实行新课标的教学中,有许多教师大胆尝新,勇于改革,在探索中提高,在实践中前进,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绩。

然而,在新旧教育思想更替的过程中,语文课堂时而出现活跃而不扎实、花哨而无实效、热闹而无序的现象。

这种现象不能不使人担忧。

针对这种现象,崔峦先生就提出“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促发展”的口号。

华中师范大学杨再隋教授也提出要还原语文本色的观念,他提倡平平淡淡教语文,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教语文,轻轻松松教语文。

只有让语文还原本色,复归本位,返璞归真,语文课堂才能与时俱进。

听了不少老师的公开课,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语文课不是养人眼目的表演,要还原语文本色,就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课堂设计不要取悦于听众而荒于嬉《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所有的课堂设计都应该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的。

新课改提倡多学科结合进行教学,多方面、多层次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如在语文课上还可以渗透音乐、美术等学科的教学。

的确,语文课堂因得到适当的补充和调节显得更丰富、更能吸引学生的兴趣。

但这些调节和补充都只能是一种调味品,都是为语文课服务的,不能为了丰富课堂内容为了取悦听课老师而刻意增加内容,把调味品变成主菜。

在一些老师的公开课上,有些老师为了增加课堂的可观性,把猜谜、唱歌、画画、表演……都安排在一节课上进行,我们可以想象,这样的课堂容量是多么大,学生的学习会是多么匆忙,就连老师都有一种疲于应付的感觉,整一节课给人感觉是轻松花哨有余而扎实严谨不足。

有一位老师在上《三个儿子》这篇课文时,为了让学生明白懂得孝顺父母的孩子才是好孩子这一道理,安排了一个课堂表演的环节,在这个环节里,教师不在乎牺牲半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去演三个儿子的表现,然后评谁演得好,哪一个儿子做得对,为什么,最后让学生说一说那两个儿子应该怎样做才能成为一个好儿子。

还语文课堂本色

还语文课堂本色

一、还语文课堂的本色,让学生简简单单学课文简单语文,我的理解是指教学目标简明,教学环节简洁,教学方法简便。

它仍然追求教学的高境界——真实、扎实、朴实(崔峦语)。

我重新思考课文的教学,结合教材上课文的特点,开展了三种课型的实践,引领学生简简单单地学习了课文,达到了省时高效的目的。

1.激发兴趣,上好诵读课。

教材上有许多的名家名篇,这些课文语言优美、具体形象,读起来朗朗上口,其间的意蕴感受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这样的文章干脆省去教师的讲解分析,以诵读为主展开教学。

为能准确指导学生朗读、点燃学生的朗读兴趣、激发学生的朗读感情、促进学生的朗读训练,教师可以借助于丰富多彩的朗读方式,如齐读、单读、一个接一个读、对读、分角色读、赛读、配乐朗读、表演朗读等等。

当需要激情引趣或学生读得不到位时,宜用范读指导。

语文味,还语文课亮丽本色论文

语文味,还语文课亮丽本色论文

语文味,还语文课的亮丽本色【内容摘要】在开展课程改革的今天,为了丰富语文课堂内容,多媒体、网络资料、综合性学习铺天盖地地涌进课堂。

但实践中,一些老师的把握却颇有些偏失:语文课仿佛成了综合课;阅读课变成了“文学分析”课;语文课变成了“多媒体”课……课堂教学中,“语文味”依然走在缺失的道路上。

要上出原汁原味的语文课来,我想我们应该静下心来,抛弃浮华,多读书少提问,嚼词析句品出语文味,并让媒体教学溢出语文味……【关键词】语文语文味缺失回归在开展课程改革的今天,为了丰富语文课堂内容,大量的非语文的东西源源不断地涌进语文课堂,从普通教师的“家常”课,到各级各类的观摩课,多媒体、网络资料、综合性学习铺天盖地地涌进课堂,整个课堂你说他说大家说,好不热闹。

但是这异彩纷呈的背后是什么?是喧嚣,是浮躁,是虚设,是语文的异化,是“双基”的丢失,语文课仿佛成了综合课,似乎承载了太多的非语文的东西,“语文味”依然走在缺失的道路上。

一、“语文味”缺失的原因1、“综合”指挥棒下,“语文味”的缺失。

根据对语文课程性质的新的认识与定位,新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崭新理念,“大语文”的理念也得到进一步的重视与推崇,这也好似基于语文学科本身的综合性特点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提出的,但实践中,一些老师的把握却颇有些偏失。

比如在阅读教学中安排了诸如游戏、表演、实验、操作、绘画、唱歌等活动,不进行词句辨析,不积累精美语句,而是花拳绣腿、花里胡哨,随意发挥。

2、“繁琐”分析提问下,“语文味”的缺失。

当前的阅读教学,我们有不少的老师着实太“会教”了,一篇课文不“分析到骨子里”决不肯罢休,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不“超越”作者不算“到位”,阅读课变成了“文学分析”课,学习语文变成了“走八卦”。

例如:教学《给予树》一课,在学生初读课文、认读生字后,有的教师设计一连串的问题引起学生阅读:金吉娅为什么买棒棒糖?难道她不想给妈妈、哥哥、姐姐买更好的礼物吗?她为什么要给陌生的小女孩买洋娃娃呢?妈妈为什么说金吉娅送给了她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一堂课在师生紧张的一问一答中结束。

还语文课堂以本色

还语文课堂以本色
其与 文本发 生共 鸣。 是 低效 的 。
子 , 形 中对 文 本 中 过 于 亲 昵 的 称 无
不 久 前 曾 听 过 教 学 《 爱 的爸 亲
所 以 还 语 文 课 堂 以 本 色 , 先 呼 产 生 了 抵 触 情 绪 : 从 客 观 上 说 , 首
爸 妈 妈 》 一 课 。 课 文 真 切 地 再 现 要 保 证 充 裕 的 时 间 让 学 生 用 不 同 他 们 与 大 自然 接 触 少 , 且 由 于 生 的 而
声 朗 读 , 思 静 读 ” “ 味 ” 少 了 以 后 , 大 部 分 学 生 还 走 在 文 本 养 。 无 需 脱 离 问 题 , 离 语 言 去 宣 沉 的 读 , 脱 “ 文 嚼 宇 , 词 读 句 ” “ 味 ” “ 面 ” 他 们 对 教 师 的 引 导 、 发 教 。 ” 文 学 科 本 身 的 任 务 就 是 对 咬 品 的 品 , 外 。 激 语
“ 读 语 犹 如 一 道 绿 色 长 廊 ,透过 那道 长 品
所 以 , 语 文课 堂 以本 色就是 娱 地歌 唱着 。远 处 绿树 绵延 不绝 , 还
这 种 种 称 呼 正 好 表 现 了 作 者 和 大 言 ” 核 心 , 导 学 生 领 略 语 言 世 廊 , 稀 看 见 金 黄 的 麦 浪 在 微 风 中 为 引 依 自 然 融 为 一 体 , 了 这 个 大 家 庭 中 界 的 魅 力 ,让 每 一 个 学 生 都 成
少了“ 点勾 画, 注书 写” “ 圈 批 的 写 闻 而 不 动 。 但 这 怎 么 能 怪 学 生 呢 ? 语 言 的 玩 味 与 感 悟 , 为 文 章 中 的 因
味” ,语 文 课 堂 教 学 在 语 文 的 大 路 他 们 仅 仅 粗 粗 地 读 了 一 遍 课 文 ! 宇 、 、 甚 至 标 点 符 号 都 传 达 出 几 词 句

浅谈如何真正回归语文课的本色

浅谈如何真正回归语文课的本色

境, 再来 理 解 “ 几 处早 莺 争 暖树 ” 和“ 乱 花 渐 欲 迷人 眼 , 浅 草 才 能 没 马蹄 ” 的早 春 美 景 就 没 什 么难 度 了 , 自然更 能理 解 诗人 “ 行不足” 的不舍
之情 。
71
2 0 1 4・ 8 语 文 天J
教 学探 索
三、 深入 文本 , 推 崇“ 素课 ”
想 。如果 将 教学 重 点 放 在后 半 部 分 , 大 讲 中国 画 和西 洋画 的对 比, 领 会欣 赏美 术作 品 的真谛 , 这 堂语 文课 就 该 换 美术 老师 来 上 了。 同样 的 ,
教读 一篇课 文 , 教 师要 引导学 生深 入作 品 , 感 受作者 通 过语言 文字 所展 现 的美 的形 象 和美
的意境 。要将 语文课 上 成 “ 素课” , 就 是不 去 雕 琢, 真 实而原 始地 上本 色课 。
1 .语 文课 要 适 当运 用 多媒 体技 术
不要把《 黄河颂》 、 《 土的的誓言》 这些课上成历 史课 、 政治课 , 如果在课 堂上大讲 日本侵 略者 在
中国犯下 的 滔 天 大 罪 和 中 国人 民 的苦 难 与 抗 争, 教师和学生确实会变 得热血沸 腾、 义 愤 填
该让 学 生在 作 者 优 美 的语 言 描 绘 中 , 聆 听 伐 木 的声 音 , 沉浸 到诗 的意 境 中去 。在诵 读 中 , 仿 佛 能 听到诗 人 在 深 情 絮语 , 仿佛 能看见 幽谷 、 农 舍、 渔舟 、 牧羊 女 …… 只有 这 样 的诵 读 , 才 能读 出诗 意来 , 才 让学 生体 会诗 歌语 言 的精 炼 , 形成
曾几何 时 , 多媒 体 教 学 在语 文课 堂 中独 占
鳌头 , 成为语文教学的宠儿 , 好像一个语文教师

还语文课堂教学本色

还语文课堂教学本色

还语文课堂教学本色---------听《目送》有感小学语文高年级的教学,经常会遇到一些篇幅较长,思想感情较深刻的课文。

在备课时,教师总想多搜寻点知识点,多训练点能力。

这反而把教材肢解得“千疮百孔”,教学也显得支离破碎;学生对文本的阅读量越来越少,阅读能力也越来越差。

而教材文章数量多难度大,不易懂。

最终使学生学得稀里糊涂,对语文课堂感到索然无味,失去兴趣;老师自己也深感焦虑与烦躁,有时甚至会怀疑自己的教学能力,从而失去自信心。

2月26日听了赵群筠老师的《目送》一课对于我来说真是获益匪浅。

赵老师精湛的课程设计和课堂呈现,学生精到的文本解读,短短60多分钟的课赢得了听课老师忘情掌声,大家微笑,默叹!这是一堂特殊的课,不仅有学生的参与,还有老师的参与。

从来没有参加过这样的观摩课,原来朗读完全可以再现文本的世界和生活的世界,学生与教师的精妙的朗诵与精到的理解以及赵老师精彩的串联真是让人惊叹、情动于衷。

”在素质教育成为越来越多人共识的同时,学生的童年和青春却是充满失败、没有美好梦想的,许多学生已经失去了凝望世界的明眸,失去了追求理想的冲动,失去了淳朴的情怀和感恩之心……赵老师这堂本色的语文课蕴含了很多人文的东西,会对孩子有长久的影响。

她的课不预设,不作秀,只是用《目送》提供一个心灵交流的平台,给孩子在舞台上展示的机会,让所有人听了后终生难忘。

当一个学生和老师一起朗读安得烈和龙应台的通信,母女深情的朗读再次赢得了台下老师的微笑默叹。

是啊,赵老师像呵护柔弱的蓓蕾一样小心翼翼地呵护着每一个孩子的心灵。

因为爱,在成绩之外,她更关注孩子心灵的成长、人格的健全;因为爱,她视每一个学生为自己的孩子,希望他幸福,希望他成才。

她还说:“作为一个校长,作为一个老师,我很明白,老师是一个很伤感的职业,虽然桃李满天下,但我们每一年都在目送学生的离去。

”但是我想说的是:听了这堂课,它让我明白目送并不一定都是伤感,还有深情和温暖,还有自豪和骄傲。

品味语言——体现语文教学之本色

品味语言——体现语文教学之本色

而提 高学生 的语文综合素养 。
自2 0 年 国 家 实 施 新 课 程 改 革 以 来 ,课 改 理 念 就 像 一 须 有 一 字 不 肯 放 松 的 谨 严 。 ” 这 就 是 说 在 语 文 教 学 中 要 咬 02
股春风 吹进 了广大 教师的心房 ,给语文 教学注入 了生机和 文 嚼字 , 抓 住 一 些 特 别 的字 词 , 以 四 两 拨 千 斤 的 巧 劲 进 入
语 文 教 材 中 所 选 的 文 章 , 内 涵 丰 富 ,有 时 需 要 借 助 只 剩 下 时髦 的技 术 和表 面 热 闹 的课 堂 气 氛 了 。
于相关 的文章 才能加深对文 中语言 的理解 。笔者在上诸葛
亮的 《 出师 表 》 一 文 时 , 为 了 让 学 生 能 理 解 文 中 “ 追 先 要 培 养 学 生 文 学 赏 析 的 能 力 ,使 学 生 亲 近 祖 国语 言 文 字 , 盖 帝 之 殊 遇 ,欲 报 之 于 陛 下 也 ” 、 “ 任 与 败 军 之 际 ,奉 命 发 展 学 生 的 语 文 思 维 。语 文 课 缺 少 了对 文 章 的 阅读 、 对 语 受
2 2 0 01 . 2
关 于 构 建 自主 、 高 效 课 堂 的 几 点 思 考
◎刘兹 和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已呈现 出百花齐放的景 的有效性,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课题 课堂是教 师展示 自我 的最 佳舞 台,也是育人 的核 心阵
地 ,我 们 要 根 据 自 己教 学 的 实 际 情 况 ,打 造 一 个 “自主 、 高 效 的新 型 课 堂 ” 。那 么 如 何 营 造 自主 、 高 效 的 课 堂 呢 ?
的 课 程 理 念 ,演 绎 新 的 课 程 文 化 ,尝 试 新 颖 的教 学 形 式 。 字 则 既 准 确 地 表 现 了 雪 、草 覆 盖 的 状 态 ,又 引 出 了 “ 件 一 可 静 心 一 想 ,一 节 课 下 来 学 生 读 了几 遍 书 ?静 静 地 品 味 了 带 水 纹 的 花 衣 ” 的 比 喻 ,形 象 地 描 绘 了雪 色 与 草色 相 间 的

让教学语言回归语文课堂本色

让教学语言回归语文课堂本色
郎 织 女 不 能 在一 起 的哀
眼 都 是 碧 绿 的 树 木 ,还 有 一 些 绽 放 的鲜 花 。顺 着 一 条 小 径 往 怨 与 渴 盼 .从 而 理 解 人 前 ,偶 尔 看 到 一 两 座 亭 子 ,觉 得 红 色 的 亭 子 在 绿 树 下 特 别 好 世 间 这 种 悲 情 。 直 到 今 看 ,而 一 些 房 子 的 门 窗 也 很 有 特 色 。 学 生 听 得 一 头 雾 水 ,正 天 ,我 都 记 得 那 位 女 教 ” 像 《 皇帝 的新 装 》里 老 大 臣对 于 布 料 子 的 评 价 : “ ,真 是 美 师 站 在 讲 台上 眉 目含 情 啊 极 了 ! 却不 知 道 美在 哪里 。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单 调 ,使 得 课 堂 逊 色 不 少 。 曾 听 到 一 个 老 师 教 学 《 州 园林 》 无 奈 与 痴 情 。但 是 学 生 苏
时 , 出示 了 自己在 苏 州 的 某个 园林 里 拍 摄 的一 些 照 片 .学 生 饶 完 全 可 以从 老 师 声 情 并 有 兴 致 地 看 了并 等 着 教 者做 一些 介 绍 ,教 者 对 于这 些 曾经 去 过 茂 的 朗诵 中 加 深 对 于 牛 的地 方 的描 述 却 显 得很 苍 白 : “ 走 进 园 子 。觉 得 特 别 大 ,满 一
的小 路 慢 慢往 前 走 。颇 有 曲 径 通 幽之 感 。路 边 一 些 不 知 名 的花 在 于教 师 的文 采 飞 扬 ,如 果 学 生 也 能 为 语 言 补 色 ,那 么 学生 会
儿 绽 开 了笑 脸 .迎 接 着 四方 来 客 。偶 尔 遇见 一 座 红 顶 的亭 子 在 有 莫大 的成 就 感 ,更 能体 验 到 语 文 的 情 韵 。

品读语言教出“本色”语文

品读语言教出“本色”语文
。在 对 比 巾 ,学 生 叠。 ”学生体会 :“ 这里形象地写出了高山 不 及 待 、闯 进 、威 逼 ” 的状 态 ,同时 有 先 声夺 人 的感 觉 ,通 过描 发 现 “ 迫 不 及待 ” 表示 急切 得 不 能 自制地 写 险 峻 的地 势 预 示 唐 僧师 徒 接 下来 的道 路 想 要 采 取行 动 ,在 语 义 上 比 “ 着 急 ” 更具 会不 平坦 。 ” 可 以让学 生仿 造这 个 句子 练 习 有急切的感觉 ,更好地体现 了逢蒙的贪婪 。 场景 描 写 ,如有 学生 造句 :“ 我 们来 到 了公 和 “ 进 入 ”相 比 ,“ 闯进 ”显 得 更 为无 礼 , 园 ,只 见草 木茂 盛 ,鲜花 绽 放 。 ” 另外 可 以 体现 了逢 蒙 态度 的强 硬 。“ 威逼 ” 表示 运用
排平 淡 、简 单 、扎 实 、轻 松 的教 学 ,让 各 进行 比较 ,这样 能 更 清 晰 地看 Ⅲ两 者 之 间
种训练 围绕语言本 身展开 ,体现本色语文 的差 距 。
读语一
口口
的特 点 。

教师 在教 授 《 嫦 娥 奔 月 》的 时 候 可
仿写名句 。体 会意境 以摘 取 文 章 中某 些 能 够 展 现人 物 内心 的 词 教师可以摘取 文本 中的精彩句子 。组 句 ,让 学 生 替换 掉 其 中的 某些 字 同 ,感 受
土题材 ,或礼赞 乡土文化,或扬弃传统 文化。基 现 出 面 向名 家 的 特 点 ,沈从 文 、老 舍 、毕 淑 敏 、
辑 思维 能 力 。
2 0
2 0 1 7年 第 1 1期
基于名家横向拓展
有 效 提 升 学 生 阅 读
…一 殷宝霞 在江苏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考查所涉文本 中, 个人 的独特风格 ,便没有作 品所应有 的光彩与力 我们发现 ,小说多选著名作 家作 品,散文多选乡 量。纵观近年高考试卷中的文学作品 ,越来越呈

品读语言,教出“本色”语文

品读语言,教出“本色”语文

品读语言,教出“本色”语文作者:丁福兰来源:《语文世界(教师版)》2017年第11期《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要充分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写作、阅读、口语交际、思维发展等方面进行指导。

然而目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往往出现各种问题,造成学生语言训练不扎实等现象,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安排平淡、简单、扎实、轻松的教学,让各种训练围绕语言本身展开,体现本色语文的特点。

一、仿写名句,体会意境教师可以摘取文本中的精彩句子,组织学生进行仿写,在仿写的过程中体会文本的意境。

在仿写的时候要注意提醒学生关注例句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并在仿写中尝试体现这些特点。

《三打白骨精》一文惟妙惟肖地展现了唐僧师徒和白骨精的形象,在外貌、心理、行为、语言等方面都很有特色。

教师可以让学生抓住其中的某些词句进行仿写,这样不仅能让学生体会到文字的意境,更能让他们提高写作能力。

如:“唐僧师徒四人来到一座高山前,只见山势险峻,峰岩重叠。

”学生体会:“这里形象地写出了高山的状态,同时有先声夺人的感觉,通过描写险峻的地势预示唐僧师徒接下来的道路会不平坦。

”可以让学生仿造这个句子练习场景描写,如有学生造句:“我们来到了公园,只见草木茂盛,鲜花绽放。

”另外可以让学生品读白骨精化身为老妇人向着唐僧师徒走来的场景,让学生揣摩作者运用了哪些动词来描写老妇人的神态,并让学生尝试仿写。

有学生造句:“操场上冒出一个豆蔻年华的少女,手拿着一只排球,一蹦一跳地笑着走来。

”在这个句子里,学生仿造原句,尝试运用能体现人物特点的动词,如“冒、一蹦一跳”等,惟妙惟肖地体现出少女活泼的姿态。

通过仿写例句,学生理解了要如何合理运用词汇才能更好地展现人物形象的特点。

这种读写结合的方式能让学生思维更加灵活,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在这样的训练中,学生阅读、写作、思维的能力能同时得到提高,更好地感受语文本色。

二、置换比较,感悟情感在学习文本的时候,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尝试用同义词、近义词替换掉文本中的内容,并对比置换之后的句子在内容、情感方面的异同。

注重语言品味 彰显语文本色

注重语言品味 彰显语文本色

注重语言品味彰显语文本色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最为基本,是提高能力和修养的重要过程。

但目前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堪忧。

一直以来,中职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着两个极端:一是急功近利(主要是针对就业班学生),打着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的旗号,置中职学生的终身发展于不顾,简单地认为学生懂得技能就行了,重点应放在口语交际和应用文写作这些实用知识上,至于阅读教学,基本上选几篇课文简单讲讲让学生了解内容就完事了。

二是应试化(主要是针对对口单招班学生),无视中职学生的语文基础,沿袭普高应试化的教学模式,以知性分析为主,习惯于将课文肢解,课堂上只是一味机械分析层意、段意与文章中心、写作特色等,却忽视了对文本的感悟与理解,可谓“知识一大堆,文本不着边”。

这两种做法从学生层面来说,严重挫伤了中职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使语文学习索然无味,更不要说学生阅读能力、语文素养的提高了;从教师的角度讲,这样的阅读教学对文本的解读只是蜻蜓点水,比较飘忽,不够实在,只求囫囵吞枣地感知而忽视了真正的语言教学,使语文课不像语文课,失去了语文味儿。

随着中职《语文课程改革方案》的颁布实施,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改革也开展得有声有色,呈现了一些新气象,阅读教学的理念、模式、方法等都发生了变化。

但从一些公开课、探讨课来看,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如课堂讨论热烈了,但琅琅的读书声少了;个性化的解读多了,但合理化的推演少了;多元化解读多了,但误读也不少了。

课堂教学看起来热闹,但学生在语文学习上基本无所得。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多,主要原因是没有正确认识阅读教学的内在目的,架空语言进行所谓的分析,丢掉了语文本色。

1、阅读教学应该教什么?“教什么”是阅读教学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

语文学科的根本性质是“工具性”和作为“语言文字”的性质,因此,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理解和运用中国的语言文字,提高听说读写能力。

语文教学要彰显语文本色就要充分发挥汉语言文字本身的魅力,深入理解语言文字所承载的情和意,使一个个文字成为有呼吸、有脉搏、有翅膀的灵性之物,叩击学生的语言敏感点,达成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目的。

还语文课堂教学本色

还语文课堂教学本色

2015年第11期理想的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愉耳、悦目、赏心、怡神的,是散发着浓郁的语文味的。

语文教学的本色是什么?是繁琐的讲解,热热闹闹的讨论合作,走马观花的多媒体展示,还是空洞的情感说教?一堂有滋有味的语文教学到底从何而来?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应当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回归本色,莫让语文教学课变了味。

上好一节语文课的确不容易,上好每一节语文课更是难上难,但是无论语文课堂改革如何轰轰烈烈,我们都始终要立足课堂这块主阵地,把握语文课最本质的东西,那就是: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体现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学习语文的过程,应该说是学生自我智慧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也是学生这个特殊的生命体经受心理历练的过程,这才是语文教与学的本色。

自始至终,我们都不要偏离了这个方向。

方向确定了,最本质的东西明确了,才是考虑如何更有效,更快捷,更智慧的到达。

究竟怎么学?怎么教?对于语文教材的反应,学生的反应是多元的,教师的反应也是多元的,怎样才能以教师的智慧,长启迪孩子的智慧,创造一个唤醒生命潜能,激发生命活力,迸发生命激情的本色的语文教学呢?一、于潜心中解读文本如果把语文教学比作一首交响乐,那么语文课堂教学就是这首乐曲中的主旋律,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就是它的前奏。

从前奏开始,就需要一种潜心投入。

在这样一种潜心投入中,让我们感悟文本的内涵,把握文本的精髓,从而和作者的心,编者的心,角色的心贴得紧紧的。

只有做到了对文本的细致地把握和解读,把课堂教学的序曲奏好了,才可能实现课堂上的游刃有余、从而做到更准确地把握教材,更有效地使用教材。

以前我们说解读文本,往往重视并关注的是对一篇课文的解读,常常忽视对教材体系和整个单元体系的解读,只是直奔课文内容,以自己已有的经验和借助资料去构思课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今语文教学 , 存在三种误 区。其一是语文教 师 占据语文课堂 , 行使 自己的话语霸权 。君不见 , 很 多老师在课堂上要么滔滔不绝地重复教参的观点 , 要么大讲特讲与作者相关的逸闻趣 事 , 而学生在课 堂 上或是失去了对文本语言解读的话语权 , 或是面 对文本语 言解读集体失语 , 并因此丧失了解读语 言
文课堂魅力不再。而以还原比较法来品读语言, 很好地回答了语文课堂“ 教什 么” 的问题 , 有利于学生在语言熏陶
中养练言语能力, 使语文教学有 了立足点 , 使语文课堂有了神韵。
关键 词 : 品读语言 还原 语文本 色
中图分类号 : G 6 3 3 .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4 — 6 0 9 7 ( 2 0 1 3 ) 0 5 — 0 0 5 9 — 0 3
不知谁 唤竹林 翠 ?惹人 欢 喜泪 。 ( 杨畅) 青葱树 , 娇艳花 , 春 风酥 。燕 子归 来 , 猜 是谁缀 彩霞 美 ?便是新 人 笑 。
波荡漾 , 静谧而有诗 情画意。 “ 不断” 只体现叫声连
续 不断 ; “ 如豹” 叫声大 , 雄壮 , 写 出 了声 音 的气 势 , 而 且以动 衬静 , 写 出了夜 的宁静 。
2 . “ 生” 写出了草木的生长 ; “ 蔓” 本是名词 , 摹状 草木生长得快 , 蔓延生长 , 还写 出了草木由近及远
萌 动 生 发 的 情 态 ,表现 了 春 回 大 地 的 无 限 生 机 。 “ 青” , 只写 出 了颜 色 , “ 春” 则 不仅 写 出了颜 色 , 而 且 写 出 了蓬 勃生 机 。“ 白鲦 ” 只 写出 了色 彩 , “ 轻鲦” 还
作者 简介 : 姜勇军( 1 9 7 6 一) , 湖 南邵 阳人 , 本科学历 , 中学高级教师 , 广东佛山市顺德区第一 中学语文教 师。研究方 向 : 高中语文教育。


引言
了时代背景, 远离了学生实际 。其三是语文课堂教 学 中语言欣赏品味呈现 出模式化的倾向 , 即在教学 设计中单设语言鉴赏环节 , 而且又往往集中于赏析 修辞的表达效果 , 这就使得语言鉴赏的效果大打折 扣 。语言绝不是单纯 的、 外在 的形式 , 而应该与文 本、 文意融为一体 , 才能充分体现 出其内在 的张力。
品读语言 , 还语文课堂本色
姜 勇 军
( 佛 山市顺德 区第一 中学, 广东佛 山 5 2 8 3 0 0 )
摘 要: 语文课堂的本色在于语言品读 , 在品读 中可以得到 美的享受, 可以还原作者的情感, 可以体悟文化
味、 哲思味、 历史味。 传统语文课堂往往重视思想分析, 忽视 语 言品读 ; 重视结构分析, 轻视语感养成。由此导致语
示。
等 因子 , 才能真正触摸到语言的精魂 。然而 , 言语能
力 的养练应该是语文教育的核心。我们面对 的是一
篇篇课 文 , “ 教什么 ” 比“ 怎么教” 有时候显得 更重 要 。分析语言 , 是语文教学的立足点 , 是语文本色课
堂 的必 备条 件 。尤其 是在 广 府方 言 区 的学 生 , 本身 受 方 言 影响 巨 大 , 笔 者在 语 文教 学 中 尝试 以 语 言 品
2 0 1 3年 5月
语文教学通讯
Bu l l e t i n o f C h i n e s e L a n g u a g e T e a c h i n g
Ma y . , 2 0 1 3 Vo 1 . 7 3 4 No . 5
第7 3 4卷
第 5期
◆专题重镇
师 用大 量 时 间去 深 究思 想 内容 , 甚至 有 些 问题 脱 离
粤教版必修 5 戏剧单元中的《 长亭送别》 , 历来
被称 为离愁别恨 的绝 唱、 情景交融的典范 , 作 者王 实甫也因此被称为“ 文采派” 剧作家 。这节课 , 笔者
尝 试 通 过 重新 设 定 情 境 , 引导 、 启 发 学 生通 过 仿 写
教学 I 5 9
【 端正好 】 , 体味曲辞的优美意境。
【 师生品析 】
1 . “ 明” 只有亮度 , 而且亮度太强 ; “ 清” 有光亮 , 还清朗 , 抓住 了冬夜城郊清冷的特 点 , 意境清幽 。
“ 泛波 ” , 水 的动荡 大 ; “ 沦涟 ” , 泛 着波 纹 , 微 波荡 漾 , 且和下旬“ 与 月上 下 ” 相映衬 , 月 亮投 影 在 水 中 , 随
只 有理 解 了蕴 涵 于 语 言 文 字 中 的情 意 、 思想 、 文 化
教育名家孙绍振教授在《 名作细读》 《 如是解读
作品》 等著作 中对 当前语文教学脱离作品语言的顽
症进行了批判。他认为无效分析 已经成为制约语文 教学水平提高的瓶颈 , 而对作 品的有效分析则是检 验语文教师水平的试金石。痛心疾 首之余 , 孙教授 以自己独 到的视 角对 中学课 文进行了美妙的有效 分析 ,在操作方 法上给 予广大 语文老师深 刻的启
读 为抓手 , 以学生为主体 , 品读语言之美 , 品味情感 哲思 , 还语文课堂本色。 二、 以语言品读为核心内容 , 还语文课堂本色
( 一) 在 仿 写 曲辞 中赏析 品 味语言 , 分析 意境
之味 的能力。于是 , 很多老师希望通过制作精美的
课件把学生的学 习兴趣提起来 , 可真正面对文本 的 时候 , 学生反而失去了兴趣 。其二是语言训练无法 落实, 与文本若即若离, 只在文本语言的表层轻轻掠 过, 品读语言文字太浅, 强行挖掘思想 内容太深 , 教
【 情境 】 假定 第二年三 月底 、 四月初 , 张生高 中
状元回来 , 莺莺在郊外迎接 。请仿照【 端正好 】 写一
支 曲子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意“ 一切景语 皆 情语 ” 。
【 学生展示 】 :
( 徐 天宇) 春风 醉 , 绿草斜 , 暖风侵 , 蝴蝶双 飞 , 今 日谁题金榜名?终见张生归。 ( 辛敏轩 ) 翠林 外, 绿芽地 , 朝阳探 。新燕旧泥 , 晴阳渐撒暖人意 , 最是甘甜泪。 ( 周瑞莹) 蔚蓝天 , 小荷尖 , 东风拂 。新燕双飞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