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本色课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本色课堂
如今,为了丰富语文课堂内容,大量非语文的东西源源持续地涌进了语文课堂,语文课仿佛成了综合课,似乎承载了太多非语文的东西。很多语文教师被当前纷繁的语文教坛混淆了语文本色。就在这语文教学“大观园”中只茫然地穿梭于各类教学法并简单效仿,让我们的教学“荒了自己的田,种了他人的地”。
为此,崔峦教授曾反复强调: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实实在在促发展。让语文课程回到原点,复原其本色,在老师的指导下,靠学生自己的实践学习语言,把语文的“根”留住,使语文课堂真正坚守语文本真、追求教学质效。
而要把语文课真正上出原汁原味的语文味,上出本色的语文味来,静下心来想想,我认为:在恰当使用多媒体习得有效知识的同时,最主要的是让学生充分朗读,领悟语言文字的美,感受情感的激荡,唤醒童心童真。
一、有效的知识出现在语文课堂上
语文学科是基础工具性学科,母语是民族之魂,国家之根,智慧之泉,创新之源。从小打好学习母语的基础,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至关重要。就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要奠定基础,训练扎实,效果落实。特别是低段教学我个人认为能够从以下三点去做:
1、教学内容简单。特级教师薛法根在课堂上遵从三个“不讲”:学生已经懂了的,不讲;学生自己能读懂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还是不懂的,不讲,留到以后再讲。要达成这个教学境界,教师必须认真研读教材,在深入上下功夫,在浅出上做文章。在二年级低段的教学中我认为识字教学很重要,首先得让学生会认会写。
2、教学环节简洁。一些语文教学课堂,因为教师组织得不严谨,使得教学环节互相脱节;也有的是花样迭出,环环相套,频繁更替,使学生应接不暇。其实,教师在课堂上要惜时如金,珍惜时间,就是珍惜学生的生命。所以我们的语文教学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去掉非语文的东西,即使是语文的东西,也要突出重点。语文课也是要“洗”的,要努力让课堂洗练、利落,这样才能让孩子学得扎实、有效。
3、教学语言简明。教师的引导、过渡、讲解和评价的语言要力求精练、简洁、准确。我们母语经过千百年的锤炼,其特点之一就是能够用最简洁的话表达最丰富的内容,所以我们在教学时力避罗嗦、杂乱,追求条理性、启发性和艺术性,让学生置身于优秀的文化氛围中。
二、琅琅的书声充满在语文课堂上
当前就语文教学来说,要求太高,任务太多,没有多少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我认为,在二年级我们就要在字词的训练中整合到句段中来。让学生学会读,喜欢读,能够简单去引导,让学生通过读来感知课文,领悟课文的含义,表达课文的深意。(真实的内心感受,尊重儿童的感受)
三、率真的儿童味溢满在语文课堂上
儿童是一个思想上、精神上、人格上独立的人。儿童有儿童的感动,儿童有儿童的情怀和梦想。课堂上我们应该尊重儿童的真情表达,让其真情流露。
其二教学的设计要具有“儿童味”。学生是课堂的主题,我们的课堂教学,其生命就在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如果课堂缺失了儿童精神,忘记了服务对象是儿童,把很多不适合儿童的那种成人对高雅文化的要求错误地灌输给儿童,那只能加速他们早日失去童年。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实际和认知特点并结合新课程要求,无论是目标的数量,还是目标的难度都要仔细斟酌。不能根据教师个人的偏好,任意地制定教学目标,那是缺乏课程意识、“生本”意识的表现。童年的母语教育就应该尊重孩子“懵懵懂懂”的感知状态,给他们形象,让他们有充足的趣味,有更多的细节,不要急于告诉孩子什么,不要以为把知识、概念下放到小学教育中,我们就有了深度,打破孩子的诗性,让他们尽快地走上成熟,也许是对童年的搅扰。
我想,这仅仅我所理解的粗浅的语文本色。人生有尽,知识无涯,在有限的人生里,去穷尽
万物之奥妙真是太难了,还是凭着天性,顺乎自然去做吧!
让语文教学回归本色
《语文课程标准》为教师的努力指明了方向,同时也让课改更具可操作性。但是我们在为取得的成绩感到欣喜的同时,也发现,“绣花枕头”式的形式包装浪费了课堂上宝贵的时间,延缓了有效教学的进程。下面,就如何提升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谈谈自己的理解。
一、扎扎实实地朗读,提升学生的语感。
现代教育十分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注重引导学生自由朗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就特别重视朗读,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如何使用准确的方式朗读。如果不教给方法,不明确目标,一味地倡导发挥学生的个性,恐怕学生的语感很难有所提升。
例如:三级上册《西湖》是一篇写景范文。有位老师在整堂课教学中,都是采用“用你最喜欢的方式来读一读”,“你喜欢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你想怎么读就怎么读”的形式来引导学生朗读。这样极富民主色彩,最能体现人文关怀的课堂用语在现今的阅读教学中出
现的频率不可谓不高。不过一堂课下来,学生的朗读水平显然不会有什么提升,文本的理解更是不够。学生当然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学生应该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实践过程,教师的作用则是隐性的,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那么,“教师的作用是隐性的”是什么意思?教师在这堂课上起到隐性的作用了吗?我认为:在课堂教学活动的起始,教师首先必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以真挚的情感,真诚的语言创设情景,激发唤起学生强烈的主人意识,让学生明白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什么,学习重点是朗读,让学生一起订一个朗读所要达到的目标。而那种不顾内容,不问学情,一味地让学生只凭好恶去自主选择,学生很容易会陷入盲目、避难就易的误区。这样,冷落“不喜欢”读的方式,回避“不喜欢”读的段落,学生何以能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学生又将如何提升语感?
二、轻轻松松地教书,教会学生自我学习。
如今小学的语文老师是最苦的,每天要批阅大量的作业,教学任务也很重,教学压力也大。不过在这么多“孺子牛”式的教师的呕心沥血之下,为何我们的语文教学质量却总是不如人意呢?这其中的绝大部分责任还是要由我们老师自己来承担。
“是教会孩子钓鱼吃,还是给孩子买鱼吃?”我想答案不言而喻。大纲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水平。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听说读写的实践,重视在实践中学习语言,理解语言,使用语言。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鼓励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主动地实行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具体做法,简单概括为:
首先,教师角色要重新定位。教师应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生动活泼地发展。教师必须从纯粹的知识传递者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启发者、合作者、促动者和参与者转变。
其次,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勤思多问。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一定要注意多启发,多反问,不要包办代替,要鼓励他们想问题、提问题、钻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