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语文课的本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漫话语文课的本色

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教育要的不是五彩缤纷、绚丽夺目的表面光,而是有如珍珠般由内而外的温湿润泽的本色光芒。

“几千年传下来的传统学习语文的方法,它培养了无数的文人学士,我们不能轻易抛弃啊!读书没有捷径.最愚蠢的方法却能带来最聪明的结果。”著名古园林专家陈从周先生近乎恳求呼吁的话语,几天来时常在我的耳畔回荡。怎样让学生学好语文?我想答案就是——还原语文课的本色。

本色之一:语文课要充分体现“读”的特点

古人把学习称为“读书”“念书”,实在是抓住了学习语文的关键.只有“熟读”才能“精思”。“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都是古人读书的经验之谈,至今仍闪耀着生命的光辉。

语文课不能没有琅琅书声,一如鱼儿离不开水。这几年,语文课模式层出不穷。殊不知语文课一旦形成某种模式,就没有语文味了。这是许多语文教师深有体会的。素质教育呼唤把课堂还给学生。语文课要把语文还给语义课。从“满堂灌”到“满堂问”“满堂练”,都忽视了“读”这一学习语文的好方法,不是实质意义上的语文教改。散文要朗读,自不待说,其他文体的义章也离不开读。例如教郭沫若的《雷电颂》,对初中学生无需做过多的文体分析,而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读等形式,读出郭老文章特有的议论风生,读出富有表现力的祖国语言的语感。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读”的好习惯,不同的课文学生可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来读,并逐步提高读的技巧,从而领悟读的乐趣,提高学习语文的自觉性。美国教育家吉姆·特利里斯提出一个高明的办法——给学生读书听,效果很好。这样做既对学生阅读取向进行了良性的引导和规范,在被刺激的阅读兴趣驱动下,还激发了学生积极自主阅读,收效不错。

本色之二:语文学习是日积月累、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内化过程

综观我们的语文教学,从“工具性”到“人文性”,再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克服了语文教学指导思想上浮躁与功利的弊病。因此,语文教学要想方设法使学生保持对语文学习的那份用心和敏感,在生活中用语义、学语义。语文课最忌教师把一篇好端端的课文肢解为多个知识点,设计成一连串的问题。难倒学生后教师点破。把语文课上成纯理论课,是语文教师的罪过,是语义学习的悲剧。叶圣陶先生说:“课本无非是个例子”,他强调语文学习要举一反三,有道理。相反,通过大量阅读、感悟和体验,举“一”反“三”,同样有道理。儿童从咿呀学语到会自如地说话,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我们在初中时和现在同样阅读《西游记》等古典名著,感觉自然迥异,这里面有个“阅读年龄”的问题。

“内化过程”不全是靠语文课堂教学这个“外力”能奏效的。语文学习的过程可以说是学生的心灵历程,主体的作用不容忽视。这正是教师需要下功夫的地方。

怎样才能让主体最大程度发挥作用呢?不妨可以试试以下方法:

1 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读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要引导学生体会月下荷塘的静美和作者“颇不宁静”的心态。读鲁迅的小说《孔乙己》,不只是理解封建社会对知识分子的戕害,更要领悟在那个世态炎凉的社会里,尽管孔乙己不愿脱下长衫又有些坏习惯,但周围的人竟是如此不公地对待这样一个苦人儿,竟是没有一点同情与怜悯!这是最能触动人心的。读范仲淹的名篇《岳阳楼记》,疏通文字语句固然需要,更要引发学生倾听作者的心声,感受作者忧在天下人先、乐在天下人后的博大胸襟,润物细无声地进行“学会做人”的教育。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抛开把读书当成步入仕途的“敲门砖”不说,在崇尚个性张扬的今天,语文教师再也小能囿于教参的解释和传统的定论,要善于引导与点拨,容得下学生的见仁见智,甚至“异端邪说”,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开展更加宽泛的大语文教学。

2 大力提倡“背和写”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

“我想建议读者看重背诵,最好从小开始背诵一些东西,因为我在这方面是吃过大亏的。一则,小时候背熟了的一辈子记得住;二则,更重要的记忆力是需要培养,需要锻炼的。”老报人李普先生的肺腑之言,道出了背的重要性。学生背得的东西不一定全理解,但这些会随着知识的增加和理解力的提高,以往不理解的理解了。并且像是刻在心上一样忘不了。黎澍先生能背整本的《水浒传》、钱穆先生能背全部的《三国演义》,我们今天不能不佩服他们背的本领。对于一个童稚气十足的孩子,给他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真是如让顽石点头。是不会有什么效果的……但书背的多了,人长大了,知识面也拓展了,自然就明白了。现今是该为“死记硬背”恶溢正名的时候了。

“每天一定要写日记,记下自己的日常生活,读书心得。这既练习了文笔,又锻炼了恒心,当然是十分有益的。”这是程千帆先生写作的经验之谈。审视一下现代文学史上的胡适、鲁迅、朱自清、浦江清…….他们都有写日记的习惯。单凭每周一次的作文课,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能让学生在和谐自然的状态中会写作,让学生在赏识下倾吐每朵思想花蕾的芬芳。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在我看来,语文课的最高境界乃两个字“本色”。说到语文课的“本色”,我不禁想起返璞归真、铅华洗尽、清水芙蓉这些美好的词语。我们的语文教育若能如此,亦是一大幸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