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

合集下载

怎样理解孔子仁的思想

怎样理解孔子仁的思想

怎样理解孔子“仁”的思想孔子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之一,是中国思想文化的创立者和奠基者。

孔子思想包罗万象,博大精深,中国文化发展的所有丰富性特征都可以从孔子那里找到根源。

孔子思想的主要特征之一便是他提出了著名的“仁”的思想,以至后来有人把孔子的思想概括为“仁学”。

那么,孔子关于“仁”的思想具有一些什么特征呢? 在《论语》一书中,“仁”字出现达109次之多,说明“仁”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那么,孔子所谓的“仁”究竟是指什么?不同场合,不同时间,针对不同主体对象,孔子所阐述的“仁”的含义是不完全一样的,这样一来,就给不同的价值主体在施行“仁”的过程中造成了理解上的自由空间,任何一种学说都可以从孔子的论述中找到其需要的理论根据。

具体说来,我们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把握孔子的“仁”:一、对待“仁”的态度。

孔子主张任何人都应该有一种为“仁”的愿望,应该诚心诚意去求“仁”,如果这样做了,那么就会得到“仁”。

达到“仁”的境界的根源在于自己如何去做,而不是由他人来推动,只有主体自己的主动追求,才有可能达到“仁”的理想境界。

表明孔子认为“为仁”是某种自觉的内在情感行为,任何人是无法替代的,只要自己态度端正,就可以实现“仁”的要求。

孔子强调在内心的价值观念上首先要明确对“仁” 的态度,孔子这种在内心深处对“仁”的价值追求的思想,被后来的孟子引伸为“四端说”理论。

孔子对“仁”的思想的重视,表明“仁”的思想和学说是孔子整个思想体系的价值核心。

二、“仁”的价值内涵。

从《论语》中孔子论“仁”来看,其价值内涵主要指“仁”的情感性、自得性而言。

孔子的思想是一门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之间关系的学问,是一门关注人的自身发展的学问。

孔子所提倡的是人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达到理想人格的问题, “仁”精神价值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已立立人,已达达人”,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认为“仁”就是“爱人”。

简述孔子的“仁学”思想

简述孔子的“仁学”思想

简述孔子的“仁学”思想孔子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之一,是中国思想文化的创立者和奠基者,他提出了著名的“仁”的思想,以至后来有人把孔子的思想概括为“仁学”,其“仁学”具体体现在:(1)对待“仁”的态度。

孔子主张任何人都应该有一种为“仁”的愿望,应该诚心诚意去求“仁”,如果这样做了,那么就会得到“仁”。

达到“仁”的境界的根源在于自己如何去做,而不是由他人来推动,只有主体自己的主动追求,才有可能达到“仁”的理想境界。

(2)“仁”的价值内涵。

从《论语》中孔子论“仁”来看,其价值内涵主要就“仁”的情感性、自得性而言。

孔子认为“仁”就是“爱人”。

从理论源头上考察,孔子的“爱人”观点来自周初的“保民”“敬民”思想。

在孔子“仁”的价值内涵中,由“爱人”所推导出的一系列内容都深刻体现出孔子对一般社会民众的关注,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中实现人际之间共同和谐发展的关切。

(3)“仁”的表现方式。

“仁”作为价值主体内在精神状态的反映,是实现理想人格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东西,只有内心以“仁”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用“仁”的境界来考察自己的思想,才能达到真善美的崇高境界。

孔子“仁“的表现方式还体现在时时处处以人为主,以人为研究和关注的对象,一切围绕“人”的思想行为的发展状况为主要内容。

在孔子看来,一个本质上有问题、思想上有邪念的人是不可能达到”仁”的境界的。

(4)“仁”的实践价值。

孔子关于“仁”的思想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特征,他把关注的焦点投向社会,投向现实,时刻关注现实生活中如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结合具体行为方式告诉人们应该怎么做。

孔子还认为,“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为了崇高的“仁”的境界,绝不做违背最高道德准则的事,必要的时候要不惜牺牲自己来成就这一事业。

孔子思想体系中“仁”这一重要概念的内涵是极为丰富的,是一个具有深刻内涵,包括个体及群体生活在内的思想和行为各方面的理想人格修养体系。

孔子仁学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孔子仁学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孔子仁学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孔子作为中国乃至世界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其思想可谓包罗万象,博大精深,中国文化发展所表现出来的全部丰富性特征几乎都可以从他那里得到理解和说明。

孔子思想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他提出了著名的仁学思想。

在《论语》中,孔子在不同的场合,针对不同的对象和问题,对“仁”所作的规定和解释是不同的。

不可否认,孔子关于“仁”的思想在今天仍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适用性,正因为如此,对孔子的仁学思想进行深度挖掘和重新解读,对于促进我们今天社会的和谐发展也便具有了某些积极的支撑意义。

仁,不是现在所理解的仁慈、仁义或者某种单一的品德。

在孔子眼中仁是在道德层次对世人上提出的一种要求,是所有美好品质的集合和总称。

恭敬谦卑,推己及人,任劳任怨,严于律己,坚毅刚强,敦厚坦诚,心怀仁慈,关爱他人,庄重诚实,勤敏智慧,先人后己,淡泊名利。

在论语里这些素质综合起来才能称之为真正的“仁”。

一、“爱人”是“仁学思想”的核心内容“仁者爱人”,是人之为人的基本价值准则,这对现代人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人物关系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所谓“爱人”,指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亲、相近、相趋、相合。

孔子主张的“爱人”不仅要关爱与自己亲近的人,而且要关爱社会上所有的人,正如孔子要求弟子们所做的那样:“沉爱众,而亲仁”。

这是一种普泛化的爱,既要求普通民众之间相互关爱,更侧重于要求统治者对人民群众的关爱。

二、孔子仁学思想中的人文关怀孔子仁学思想中的待人之仁,建立在尊重别人的人格、权利、价值、尊严甚至亲情等人道主义基础之上,贯穿着人人互爱的仁爱精神,体现了孔子仁学浓厚的人文关怀精神。

由“孝梯”而“泛爱众”,这是孔子仁学人文关怀精神的集中体现。

三、仁学思想在当今社会的意义1.对个人的意义现在的社会状态是物质生活的发展超过了精神生活的发展,于是大部分个人即大众的品味或乐趣只能来自观点鲜明的少数人,只能随波逐流,人云亦云。

仁的思想讲求内省自律,要求修身养性,是对精神世界的丰富。

浅论对于孔子教育思想的认知

浅论对于孔子教育思想的认知

浅论对于孔子教育思想的认知张昳晗(哈尔滨工程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01)摘要:孔子作为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之一,不仅首开私人讲学先河,而且提出了诸多震古烁今、历久弥新的教育思想传承后世。

孔子的教育思想关涉多个方面,既有关于教育主体与客体的阐述,也有关于教育目标、内容与方法的论述。

孔子的教育思想在当时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在一定程度上确立了教育的重要地位,揭示了教育的客观规律,普及了教育的受众群体。

时至今日,全世界多个国家都相继开设了孔子学院,学习并运用孔子的教育思想。

因此,孔子的教育思想不仅传承于中国传统与当代教育中,在世界范围内也兼具不凡的影响力,值得我们对其进行深入的学习与研究。

关键词:孔子教育思想认知中图分类号:G5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5-0141-02作者简介:张昳晗,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经过两千多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孔子的教育思想早已在炎黄子孙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犹如中国传统教育中一座永恒光明的灯塔,千百年来一直为无数师者与学子照亮了其前进的航道。

孔子的教育思想不仅坚持以人为本,在充分考虑受教育者需求的同时,更加推崇教育的科学性,即倡导要遵守教育的客观规律、顺势而为。

简而言之,孔子的教育思想是一个兼具较为完备的教育体系与极大教育价值的有机整体,主要可分为五个具体部分:即论教育对象、论教育主体、论教育目标、论教育内容、论教育方法。

一、论教育对象与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在孔子诸多的教育思想中,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最具里程碑式历史意义的部分,莫过于其关于教育对象的著名论述,即“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

这一思想宣扬的核心宗旨是,教育对象在接受教育时不应被按阶级与民族加以区别对待,只要潜心向学的学子就都应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包括当时的普通百姓也应当充分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孔子希冀通过“有教无类”地办私学,将大众教育平民化,以此来发掘与培养人才。

中国文化名人景观介绍

中国文化名人景观介绍

中国文化名人景观介绍中国拥有悠久灿烂的文化历史,创造了许多伟大的文化名人。

这些名人通过他们的杰出才华和卓越成就,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并成为了中国文化的瑰宝。

在中国,有很多以文化名人为主题的景点,这些景点不仅展示了中国的文化遗产,还向人们展示了这些伟大名人的生平事迹和智慧。

首先,让我们来介绍一下关于孔子的景点。

孔子是古代中国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之一,他的思想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位于山东济南的孔庙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最大的孔子庙庙宇。

这里保存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包括孔子的祠堂、碑亭、石坊和学宫等建筑。

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孔子思想的伟大魅力,品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接着,我们来介绍一下位于北京市的故宫。

故宫,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皇宫的总称,也是中国最著名的古代建筑之一。

在故宫的文化名人景观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曹雪芹。

曹雪芹是《红楼梦》的作者,这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极具影响力的巨著。

游客可以参观曹雪芹的纪念馆,了解他的生平事迹和创作成就。

此外,故宫还有其他文化名人的纪念设施,如文徵明和今文经堂等,这些景区都能让人更深入地了解他们的文化贡献。

西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古城,这里有许多与文化名人相关的景点。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兵马俑。

兵马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品,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代地下军事博物馆。

在这里,游客可以近距离观赏到数量庞大、形态各异的兵马俑,它们真实地展示了古代中国帝王陵墓的壮丽场面。

在兵马俑博物馆的场馆中,也设置有有关秦始皇和他的文化名人团队的展示,如赵高和李斯等。

这些展示使人们更加了解到秦始皇帝王之道的伟大和一代名人的力量。

最后,来到苏州,我们不能错过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是中国传统园林的代表,融合了建筑、园林、诗歌和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

在苏州园林中,有一座以文化名人为主题的景点——拙政园。

拙政园是中国古代文化名人、诗人及书法家王士禛的故居,也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

孔子博物馆大哉孔子的内容

孔子博物馆大哉孔子的内容

孔子博物馆大哉孔子的内容孔子博物馆大哉孔子: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被誉为“万世师表”。

孔子的思想对于中国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为了向世人展示孔子的思想和贡献,孔子博物馆应运而生。

孔子博物馆位于中国山东曲阜市,是一个重要的文化遗址,它不仅展示了孔子生平事迹和思想,还保存和展示了关于孔子和春秋时代文化的珍贵文物。

博物馆内建筑巍峨宏伟,环境优美,引人入胜。

进入孔子博物馆,你会首先看到一尊雄伟的孔子青铜像。

这座雕像栩栩如生地展现了孔子的儒雅和智慧。

在展览馆内,你将沉浸于孔子生平的陈列,包括他的早年教育经历、师徒关系、著作和教育思想。

无论是孔子的《论语》、《大学》还是《中庸》,都被精心收藏和展示。

除了孔子的生平,博物馆还展示了许多与孔子同时代的文化艺术品。

这些包括书法、绘画、陶瓷和音乐等艺术品,都能让人更好地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文化发展。

此外,孔子博物馆还定期举办各种学术研讨会、教育活动和文化展览。

这些活动不仅有助于传播孔子的思想和教育理念,还为参观者提供了更多学习和思考的机会。

在孔子博物馆里,你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这位伟大的思想家,探索他的智慧和价值观,感受他对教育和社会伦理的重要贡献。

他的思想不仅影响了古代中国,也与现代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

因此,孔子博物馆是一个重要而珍贵的文化遗产,值得我们学习和尊重。

如果你对中国古代文化和孔子的思想感兴趣,那么不要错过参观孔子博物馆的机会。

在这里,你会感受到孔子在中国文化传承中的重要地位,也能够领略到他的伟大智慧的博大精深。

孔子观后心得体会

孔子观后心得体会

孔子观后心得体会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他的思想对于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近日,我有幸观看了一部关于孔子的电影,对他的思想和人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下面是我观后的心得体会。

首先,孔子的思想非常重视人的修养和品德。

他认为一个人的道德品行决定了他的真正价值,而不是其出身、地位或财富。

他强调要做一个“君子”,要以仁爱、诚信、正直来行事,克己奉公,与人为善。

他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尊重、互利共赢,而非争斗和竞争。

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都应该遵循君子之道,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

其次,孔子提出了“中庸”之道。

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一个适度的度量,过犹不及都是不好的。

他强调要保持平衡,不走极端。

这对于我们的现代社会也非常重要。

我们往往过于追求物质,导致失去了平衡和内心的宁静。

我们应该学会适度地追求物质财富,更加重视精神世界的培养和内心的平衡。

此外,孔子提倡的“敬事而信”也给我很大的启示。

他认为要尊重祖先、师长和权威,要恪守诺言,讲信用。

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中仍然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我们应该尊重和感恩那些为我们付出的人,要对自己的承诺和义务负责。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获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孔子还提出了“克己复礼”的观念。

他认为一个人要首先约束自己,克制自己的私心和欲望,才能遵守社会规范、尊重他人。

这种观念对于现代社会中的自我约束和自律非常重要。

我们应该时刻提醒自己要有道德底线,要克制自己的私欲,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

总的来说,孔子的思想是一种具有广泛普遍性和深刻内涵的思想体系,不仅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对世界其他文明产生了重要的启示作用。

他的思想强调了人的修养和道德,追求内心的宁静和平衡,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和互利共赢。

这些思想对我们的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无论是在人际交往、职业道德还是人生追求上,都给了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

历史人物背后的故事

历史人物背后的故事

历史人物背后的故事在中国的悠久历史中,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历史人物。

这些人物不仅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推动历史进程的重要力量。

他们的背后隐藏着许多动人的故事,这些故事不仅仅是他们个人的经历,更是中国历史的缩影。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索一些历史人物背后的故事,从中感受到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

一、孔子:人类文明之源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之一,他的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孔子的背后却隐藏着一个动人的故事。

据传,孔子年轻时家境贫寒,曾经历过艰苦的生活。

他的父亲去世后,他的母亲为了供他读书,甚至不惜卖掉自己的一对手套。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孔子的思想并非空中楼阁,而是与普通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他的思想追求,源于对人类幸福的关怀和对社会进步的渴望。

二、武则天:权力与智慧的化身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的统治被称为“贞观之治”。

然而,武则天的背后也隐藏着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

据说,武则天年轻时是一位美丽聪明的女子,她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不畏艰难困苦。

她通过自己的智慧和才干,逐渐赢得了唐太宗的赏识,最终成为了皇后。

武则天的故事告诉我们,女性也可以在男权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只要拥有智慧和勇气。

三、李白:诗仙的浪漫人生李白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作被誉为“诗仙”。

然而,李白的背后也有一个令人心动的故事。

据传,李白年轻时酷爱自由,他游历山川,寻找灵感。

他喜欢饮酒作诗,他的诗作流淌着对自然和人生的热爱。

李白的故事告诉我们,诗歌不仅仅是文字的表达,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

他的诗作深深地打动了后人,成为了中国文化的瑰宝。

四、曹操:智勇双全的战略家曹操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之一,他的统治被称为“曹魏”。

然而,曹操的背后也有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

据说,曹操年轻时聪明机智,勇猛善战。

他在战场上屡建奇功,成为了当时的一方霸主。

然而,他并非只是一个冷血无情的军事家,他也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

千年的回归:孔子人物形象的再现

千年的回归:孔子人物形象的再现

千年的回归:孔子人物形象的再现孔子,他生活在2500年前的中国,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被誉为“至圣先师”,他的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如今,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再次迎来了孔子的回归,他的人物形象再次在人们的视野中出现。

究竟是怎样的方式将孔子的形象再现在当代社会呢?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我们不得不提到的是,孔子的思想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他强调了仁爱、礼仪、忠诚和忠实等道德品德,提倡“仁义礼智信”,倡导人们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要遵守社会规范,注重自己的人格修养。

在当代社会,正是因为道德价值观的淡化,人们对于孔子的思想越发地重视起来。

而这也成为了再现孔子人物形象的一种方式。

在学校教育中,孔子的思想被融入到教学内容之中,学生们通过学习孔子的思想,真正理解并践行仁义道德,这就是孔子形象再现的一种方式。

孔子的形象再现也体现在文化传承和传统节日中。

中国人民在春节、清明节等传统节日中,会举办各种活动来纪念孔子,例如祭孔、学生们在孔庙进行传统礼仪等。

这些仪式与活动不仅是对孔子的一种尊重,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在外国,孔子形象再现也体现在各种文化交流活动中,人们通过举办孔子文化艺术节、孔子故里游学等方式,让外国人更加全面地了解孔子和中国传统文化,这样,孔子的形象就能够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再现。

现代艺术和媒体也给了孔子形象再现一个全新的表现方式。

在电影、电视剧、舞台剧等作品中,孔子的形象被赋予了更加鲜活的生命力,他的人格魅力、思想力量被更加深刻地展现。

通过这些作品,观众可以更加真实地感受到孔子的风采和智慧,感受到他对于人类思想的伟大贡献。

而这些作品也成为了让孔子形象再现的一种重要方式。

孔子形象再现的形式还有很多,例如纪念馆、雕塑等传统的方式,都可以让人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孔子的伟大。

但无论是哪种方式,都是为了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传承孔子的思想和精神,为了将他的形象永远留存在人们的心中。

孔子与儒家学派的思想与影响

孔子与儒家学派的思想与影响

孔子与儒家学派的思想与影响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他的思想成为了中国数千年社会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

孔子的学说被称为儒家学派,它的影响力远远超越了中国境内,深刻地影响了东亚乃至全世界的文化、社会和教育发展。

孔子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他所著的《论语》中。

他认为人性是可以改造和完善的,他强调了人们的道德和伦理修养。

孔子认为,只有通过修己以致治人,才能实现社会和谐与进步。

他提倡的五伦如仁、义、礼、智、信成为社会和家庭生活的准则,对于个人的行为道德也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孔子也非常重视教育,他强调“教学相长”,主张为人师者必须始终以德治教,通过身教和言教来培养学生的德行和智慧。

儒家学派对于中国的影响可以说是深远而广泛的。

首先,它在中国历史上形成了一种“文化传统”的延续。

儒家思想不仅成为了中国古代帝王统治的思想基石,也成为了中国社会和家庭伦理的准则。

儒家理论对于中国社会阶级等级和道德行为的规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另外,儒家教育思想也在中国的教育体系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儒家教育强调“教育以德”、“教育为人”,成为了中国古代教育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其次,儒家学派的影响从中国延伸至东亚各国。

在东亚文化圈中,儒家学说得到了广泛传播和深入发展。

在韩国、日本和越南等地,儒家思想成为了该地区几千年来的重要文化和道德基础。

在东亚各国,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如仁、义、礼在社会和家庭生活中仍然有着重要的地位。

儒家的影响使得这些国家在文化、教育和社会发展方面有着共同的价值观基础,也为这些国家的社会稳定和进步做出了贡献。

此外,儒家学派的影响在全球范围内也可见一斑。

随着全球化的进展,儒家思想开始吸引国际社会的关注。

很多西方学者纷纷借鉴儒家理论,将其与现代社会价值观进行对比和研究。

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如仁、义、礼、智、信也被认为是人类社会根本道德的体现。

这种全球视野下对儒家的重视,使得儒家思想成为了全球文化交流和跨文化对话的重要内容之一。

孔子观后感想与心得(二篇)

孔子观后感想与心得(二篇)

孔子观后感想与心得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之一,他的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深远。

近期,我有幸阅读了一些关于孔子的相关资料,深受其思想的启迪,带给我了很多感悟和思考。

孔子的思想主要包括仁、义、礼、智、信等几个方面。

他认为仁是人之本性,是一种善良、仁爱的品质,也是一种道德标准。

在孔子看来,一个人只有具备仁心,才能真正理解和实践道德,才能做到以仁为核心的道德修养。

作为一个年轻人,我深受孔子的仁爱思想的感染。

我意识到作为一个人,必须要有关心和尊重他人的能力,才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义是孔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公平、正义关系。

孔子认为公平正义是社会秩序和稳定的基础。

他提出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即以自己不希望遭受的对待,也不要去对待别人。

这个原则使我深感道德的力量,只有在遵循公平正义的前提下,社会才能和谐。

孔子对礼的重视程度也是他思想中的一大特点。

孔子认为礼是人际交往中必须要遵循的准则。

他主张遵循礼仪规范来处理人际关系,强调尊重和尊严。

孔子认为通过遵守礼则可以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能够避免争执和冲突。

在我看来,礼是社交中的一项重要技能,它能够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互信和友好,使得社会更加稳定。

智也是孔子思想中的重要内容。

孔子强调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冷静、明智和理智。

他提倡的是一种理性的思考和分析,以找到最好的解决办法。

这种智慧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还要考虑到他人的利益和整体的利益。

在我日常生活中,我也会遵循孔子的智慧思考原则,在面对问题和困难时保持冷静,理性思考,寻找最佳的解决办法。

最后,孔子的信念也是我深受启发的部分。

他强调对事实的真实把握和对伦理的坚守,认为诚信是一种积极的品质。

只有保持真实和正直,才能赢得他人的认可和信任。

在商业社会中,诚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赢得他人的信任,才能在竞争中获得更多的机会。

通过阅读关于孔子的资料,我对他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

【写人】我眼中的孔子 关于历史名人的作文600字

【写人】我眼中的孔子 关于历史名人的作文600字

【写人】我眼中的孔子关于历史名人的作文600字孔子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提出了“仁、义、礼、智”的教育理念,成为中华民族教育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一直对孔子有着特别的敬佩和钦佩,他的思想和做人的原则一直激励着我,成为我人生道路上不断追求的目标。

孔子的思想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提出的“仁、义、礼、智”教育理念被奉为古代中国教育的典范,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教育体系。

他强调“立天理,立人情”,提倡仁政,主张仁义道德,倡导礼治。

这些思想对中国历史的演变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让中国古代社会呈现出了一种和谐、稳定的状态。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孔子的思想一直被奉为圭臬,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楷模和典范。

在我眼中,孔子是一位睿智、仁爱、博学多才的伟大思想家。

他的一生都在追求真理、探求道义,他对待人民的态度和风范更是令人敬佩。

他曾说:“吾日三省吾身。

”这句话告诉我要常常自我反省,要时刻谦虚谨慎,严于律己。

他还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告诉我要善待他人,要尊重他人的感受,要学会换位思考。

他的这些言行一直成为我学习的楷模,我时刻怀着孔子的思想和做人原则,谨慎而勤奋地生活着,不断提升自己,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孔子对我来说,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

在追求真理、探求道义的漫漫长路上,我时常回想起孔子,他的思想和品格一直成为我努力向上、坚定前行的动力源泉。

他的言行举止、对待学问的态度一直激励着我,成为我学习的楷模。

在我看来,孔子是一个永远值得学习和敬仰的伟大人物。

他的思想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品格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

他对待人的态度、对待学问的态度一直激励着我前行,让我在人生的道路上少一些犹豫,多一些坚定。

对于我来说,孔子是一个永恒的精神领袖,他的思想和品格将成为我一生学习的楷模和榜样。

孔子思想

孔子思想

孔子思想“仁”孔子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之一,是中国思想文化的创立者和奠基者。

孔子思想包罗万象,博大精深,中国文化发展的所有丰富性特征都可以从孔子那里找到根源。

孔子思想的主要特征之一便是他提出了著名的“仁”的思想,以至后来有人把孔子的思想概括为“仁学”。

那么,孔子关于“仁”的思想具有一些什么特征呢?在《论语》一书中,“仁”字出现达109次之多,说明“仁”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那么,孔子所谓的“仁”究竟是指什么?不同场合,不同时间,针对不同主体对象,孔子所阐述的“仁”的含义是不完全一样的。

(一)1.1“仁”之基础——孝悌之“亲亲”“孝悌”包含有“亲亲”的思想,即具有敬爱亲人的意思。

孔子在回答子游何为“孝”时,就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孔子把人与犬马做区别,认为人之“孝”不但要赡养父母,而且更重要的是对父母要有敬爱之情(当然对待兄长也该是如此)。

孝悌之“亲亲”在孔子看来是人天生所具有的本性。

他在回答弟子关于是否可以把三年守孝时间改为一年时就认为,儿女生下来之后,三年才能脱离父母的怀抱之爱,因此子女也应该守孝三年,并且在守孝期间,人的本性中应该会自然而然地产生“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

”所以,冯友兰说,孝悌是人的“性情的真的流露”,这种“真性情、真情实感……是自然的礼物。

”在肯定了孝悌之“亲亲”是人之本性的基础上,孔子进一步把这种本性的孝悌之“亲亲”与“仁”联系了起来,认为这种真性情,是“‘仁’的根本的根本”。

他说:“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

”君子做到了孝悌之“亲亲”,民众就会大兴仁德之风。

其弟子有子就更明确地说:“其为人也孝弟(即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指出了“仁”的根本在于孝悌之“亲亲”,认为如果一个人做到了孝悌之“亲亲”,他就不会犯上作乱。

孔子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

孔子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

孔子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孔子的“仁”有什么内涵?如何才能实现仁?答孔子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之一,是中国思想文化的创立者和奠基者。

孔子思想的主要特征之一便是他提出了著名的“仁”的思想,以至后来有人把孔子的思想概括为“仁学”。

那么,孔子所谓的“仁”究竟是指什么?不同场合,不同时间,针对不同主体对象,孔子所阐述的“仁”的含义是不完全一样的,这样一来,就给不同的价值主体在施行“仁”的过程中造成了理解上的自由空间,任何一种学说都可以从孔子的论述中找到其需要的理论根据。

子曰:“巧言令色,鲜仁矣。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迟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 [个人浅析]孔子在这里提出“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的“圣人”理念。

同时提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样做到“仁”的重要原则。

这是孔子论述的社会基本伦理准则,在今天同样具有重要价值。

[论语原文]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 个人浅析]这里孔子谈到了“仁”的两个内容。

一是要严肃认真,二是要宽以待人。

[论语原文]司马牛问仁。

子曰:“仁者,其言也讱。

”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 [个人浅析]“其言也讱”是孔子对于那些希望成为仁人的人所提要求之一 [论语原文]攀迟问仁。

子曰:“爱人。

” [论语原文]樊迟问仁。

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个人浅析]孔子认为“恭”、“敬”、“忠”是仁的基本内涵。

[论语原文]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历史学毕业论文试析孔子的主要思想及其核心

历史学毕业论文试析孔子的主要思想及其核心

试析孔子的主要思想及其核心【论文关键词】:思想; 礼; 中庸; 仁【论文摘要】:孔子的思想是中国传统的主流思想,其中包含了许多伟大的精神,其中"仁"的思想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占据着中心的统治地位,而"礼""中庸"等思想则是孔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与"仁"共同构成了伟大的孔子的思想体系。

孔子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家之一,是中国思想文化的创立者和奠基者。

孔子的思想包罗万象,博大精深,是中国的宝贵财富。

孔子的思想影响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它也历来是人们研究中国文化时必不可少的部分,其思想及思想核心也一直为人们所探讨和争论。

文章也将浅要地谈谈孔子的思想及其核心。

一、孔子思想中的"礼"与"乐" 孔子思想形成的具体来源相当复杂,主要是从文献和当时现实中逐渐形成的。

从他所处的战争频繁和"礼"崩乐坏的春秋时代,可以知道"礼"在当时是一个相当严峻的话题。

"礼"是奴隶社会及封建社会的规范,是维护宗法与等级制度的上层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人与人交往中的礼节仪式。

殷周重"礼",其礼仪往往形成一种严格的上下等级威仪和社会的差别意识。

其实在夏、殷时代就已经有"礼"的存在了,但是直到周公时代的周礼,才形成比较完善的礼乐制度,所以人们一般把周礼作为研究"礼"的一个典型时期。

由于孔子对"礼"的推崇,许多学者也因此认为"礼"是孔子的思想核心。

孔子一生都以诗书礼乐教弟子,非常注重从理论上说明礼的重要性,他指出立身治国都非有礼不可。

在当时的社会状况下"礼"是起过积极作用的,但是到了后来,"礼"逐渐被人们理解为盲目保守、因循守旧的思想,并且成为束缚人们思想自由、婚姻自由的锁链,所以产生了"吃人的礼教"的说法。

孔子学说救世的阐释

孔子学说救世的阐释

孔子学说救世的阐释孔子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之一,他的学说对于中国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的学说着重强调了救世的重要性,他认为通过教育和道德的培养,可以使人们摆脱困扰和痛苦,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首先,孔子认为救世的关键在于教育。

他强调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教育,人们才能获得知识和智慧,从而改变自身的命运和境遇。

孔子的教育理念以“教学相长”为核心,他主张教育应该是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的过程。

孔子强调“为人师者,必先自守”,意味着教育者应该先修身养性,做到言传身教,才能有效地教导学生。

其次,孔子认为道德是实现救世的关键。

他强调人们应该秉持儒家的道德准则,包括仁、义、礼、智、信等。

孔子认为,只有通过遵循道德规范,人们才能摆脱自私自利的行为,实现和谐与公正。

他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味着人们应该以自己的行为要求他人,从而建立起和谐的社会关系。

孔子的道德观念对于中国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今仍然被广泛传承。

最后,孔子提出了“仁政”概念,强调政治的公正与善治。

他认为政治家应该以仁爱之心治理国家,关心民众的福祉,实施公正与公平的政策。

孔子主张政治家应该具备高尚的品德和智慧,以身作则,为人民做出榜样。

他的“仁政”理念对于后世的政治家和统治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而言之,孔子学说救世的阐释强调了教育、道德和政治的重要性。

通过教育培养人才,通过道德引导行为,通过仁政治理国家,可以实现救世的目标。

孔子的学说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都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对于现代社会依然有着积极的启示意义。

有关孔子仁的论文

有关孔子仁的论文

孔子仁的论文孔子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之一,是中国思想文化的创立者和奠基者。

孔子思想包罗万象,博大精深,中国文化发展的所有丰富性特征都可以从孔子那里找到根源。

孔子思想的主要特征之一便是他提出了著名的“仁”的思想,以至后来有人把孔子的思想概括为“仁学”。

以下是有关孔子仁的论文,欢迎阅读。

“仁”是孔学的基本范畴,是人性结构的理想。

孔子把“仁”视为道德的最高准则,千百年来,“仁”这一思想已深入的渗透在广大人民的思想观念中,成为人类社会生活的深层基础和道德生活的一切原则和规范的起点。

一、“仁”之缘由郭沫若曾经给仁下过这样一个定义“仁的含义是克己而为人的一种利他的行为------他要人们除掉一切自私自利的心机,而养成为大众献身的牺牲精神。

”简单的概括,他所指的“仁”实际上说的就是无私利人。

子曰:“仁者,爱人”。

爱人必然利人,但利人不等于爱人。

因为人的行为目的是自由的:既可以是无私利人,又可以是因为自私自利。

而真正的“仁”,是一种不求名不求利真正无私利人的至高的道德境界。

那么,一个人为什么能够做到无私利人,究竟是什么原因在驱使着这种为善的行为?“仁”,从心理层面上来讲,最直接的原因正是一种感恩心与同情心,孝为仁之首,“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最基本的个人利益是父母给的,没有理由不以孝为先;个人利益是父母给的,但也要靠社会和他人来实现,只不过是父母给的多别人给得少,因而也没有理由不爱社会与他人。

但是这种感恩心与同情心并不代表着孟子所说的的性善论,因为虽然仁的行为目的始终是自由的,但从本质上来说它的原动力是恒定的,那便是个人利益。

一个人为仁行善最终是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

人而为仁,不为名不为利,但也是在追求心理深处的一种境界,或者说是在为自己寻求一种利人的满足与安慰,为自己摆脱一种可为仁而未为仁的罪恶感。

二、“仁”与人的解放孔子的“仁”,爱人、利人,似乎在向世人昭示着民主与理性的光芒。

然而,从政治角度来进行深层分析,孔子的阶级立场决定了他的仁不可能真正实现人的解放。

孔子伟大的思想家

孔子伟大的思想家

孔子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又称孔夫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

他的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著作《论语》中,这部书记录了他的言行和教导,成为后世学习和研究的重要资料。

本文将从孔子的思想体系、教育观和政治理念三个方面来探讨孔子伟大的思想家之道。

一、孔子的思想体系孔子的思想体系主要包括仁、礼、义、智、信等核心概念。

其中,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他认为仁是人类最高的道德境界,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基础。

孔子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主张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以和谐相处。

他认为,只有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孔子还强调礼的重要性。

他认为,礼是一种行为准则,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应遵循的规范。

通过遵守礼仪,人们可以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的稳定。

孔子提倡“君子不器”,即强调人的品德和修养,而不是物质的财富和地位。

此外,孔子还强调义、智、信等概念的重要性。

他认为,人应该有正义的行为准则,要有智慧去认识和理解世界,同时要有诚信的品质,言行一致,信守承诺。

二、孔子的教育观孔子被誉为中国古代教育的奠基人,他提出了“教育为本”的观点。

孔子认为,教育是培养人的德、智、体、群四个方面的全面发展。

他主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即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来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养。

孔子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修养。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他强调“君子务本”,即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格修养。

孔子提倡“三纲五常”,即君臣之道、父子之道、夫妻之道和朋友之道等,通过教育来传承和弘扬传统的道德价值观。

孔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智慧和才能。

他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孔子提倡“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即要不断学习和教导他人,实现自我完善和社会进步。

三、孔子的政治理念孔子的政治理念主要体现在他对君主和政府的要求上。

对孔子的理解

对孔子的理解

对孔子的理解孔子,又称孔夫子,全名孔丘,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

他的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尊奉为“至圣先师”。

对孔子的理解可以从他的思想体系入手。

孔子的思想主要包括“仁”、“礼”、“中庸”、“忠恕”等核心概念。

他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提倡仁爱之道,认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要以宽容、守礼、尊重他人的方式对待他人,推崇对他人的关爱和尊重。

孔子的教育思想也是他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孔子强调教育的重要性,认为教育是培养人的德行和品质的关键,他提出了“教学相长”的观点,主张师者应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模范。

他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道德观念,主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并强调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实践和应用。

孔子的政治思想也是他影响深远的一部分。

他提出了“君子”、“小人”之分,主张君子应具备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才能,能够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

他强调君主的道德修养和责任,认为君主应以仁爱之心治理国家,注重民众的福祉。

孔子还提出了“三纲五常”的思想,强调了君臣、父子、夫妻、兄弟之间的关系和义务。

孔子还在教育实践中提出了“言传身教”的教育方法,主张通过言传和身教来进行教育。

他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主张学生要通过实践来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对于孔子的理解,我认为他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不仅对古代中国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对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他的思想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和道德修养的重要性,提出了以仁爱为核心的伦理观念。

他的教育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能力,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实现教育目标。

他的政治思想强调君主的德行和责任,主张政治应服务于民众的福祉。

孔子的思想影响深远,他的理念和教育方法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他的思想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以及教育和政治的重要作用,这些思想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孔子的介绍

孔子的介绍

孔子是中国古代最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和伦理学家。

他是中国传统哲学的建立者,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

在儒家的建立过程中,孔子起着引领和指导作用,也是中国古典文化的创始人。

孔子出生在当时秦朝的鲁国,公元前551年,他从小就接受了严格的教育,自小便具有极为高超的智慧和才华。

20岁那年,孔子就被称为“两千五百人之首”,在秦国的社会上名声大噪,举世闻名。

孔子出身书院,接受了父辈传统的教育,并研习了先秦的经典文献,他深入思索后提出了自己的思想,提出了“天命”、“德行”、“仁义”等概念,并且把儒家经典文献编纂成《论语》,从而将中国古代儒家学说完善了。

此外,孔子还在教育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主张“以德育人”,认为教育要通过引导和训练来培养具有合理道德观念的人,他把伦理道德的学习作为学习的基础。

他还认为,要根据学生的性格、兴趣、能力等特点来选择不同的教育方法,在这一点上,他比当时的教育家要求更高。

孔子的思想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发展,他的学说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思想。

他创立的儒家具有持久的影响力,并在中国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应用。

此外,孔子的思想不仅在中国得到了发扬光大,而且也被西方学者所重视,他们研究孔子的思想,也纷纷把孔子的思想引入西方社会,甚至影响到了西方的文化和思想。

孔子的思想对当下人们也有着重要的意义,他的思想包括对仁义礼智的主张,对道德能力的强调,以及对伦理道德诚实、尊重、包容等观念的传播,让当下人们学习到了孔子的智慧,也受到了启发。

总之,孔子是中国古代最杰出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力,孔子的思想也仍旧对当今人们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的“仁”有什么内涵?如何才能实现仁?答孔子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之一,是中国思想文化的创立者和奠基者。

孔子思想的主要特征之一便是他提出了著名的“仁”的思想,以至后来有人把孔子的思想概括为“仁学”。

那么,孔子所谓的“仁”究竟是指什么?不同场合,不同时间,针对不同主体对象,孔子所阐述的“仁”的含义是不完全一样的,这样一来,就给不同的价值主体在施行“仁”的过程中造成了理解上的自由空间,任何一种学说都可以从孔子的论述中找到其需要的理论根据。

子曰:“巧言令色,鲜仁矣。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樊迟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个人浅析]孔子在这里提出“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的“圣人”理念。

同时提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样做到“仁”的重要原则。

这是孔子论述的社会基本伦理准则,在今天同样具有重要价值。

[论语原文]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 个人浅析]这里孔子谈到了“仁”的两个内容。

一是要严肃认真,二是要宽以待人。

[论语原文]司马牛问仁。

子曰:“仁者,其言也讱。

”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 [个人浅析]“其言也讱”是孔子对于那些希望成为仁人的人所提要求之一 [论语原文]攀迟问仁。

子曰:“爱人。

” [论语原文]樊迟问仁。

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个人浅析]孔子认为“恭”、“敬”、“忠”是仁的基本内涵。

[论语原文]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个人浅析]孔子把刚毅果断、言行谨慎、朴实无华做为“仁”人要具备的的气质。

具体说来,我们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把握孔子的“仁”:一、对待“仁”的态度。

孔子主张任何人都应该有一种为“仁”的愿望,应该诚心诚意去求“仁”,如果这样做了,那么就会得到“仁”。

达到“仁”的境界的根源在于自己如何去做,而不是由他人来推动,只有主体自己的主动追求,才有可能达到“仁”的理想境界。

孔子对“仁”的思想的重视,表明“仁”的思想和学说是孔子整个思想体系的价值核心。

二、“仁”的价值内涵。

从《论语》中孔子论“仁”来看,其价值内涵主要指“仁”的情感性、自得性而言。

孔子的思想是一门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之间关系的学问,是一门关注人的自身发展的学问。

孔子所提倡的是人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达到理想人格的问题,“仁”精神价值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已立立人,已达达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认为“仁”就是“爱人”。

从理论源头上考察,孔子的“爱人”观点来自周初的“保民”、“敬民”思想。

“爱人”作为“仁”的重要精神内涵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在孔子“仁”的价值内涵中,由“爱人”所推导出的一系列内容都深刻体现出孔子对一般社会民众的关注,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中实现人际之间共同和谐发展的关切,这一切都奠定了孔子作为中国乃至世界最伟大思想家的地位。

不仅如此,在几千年后的今天,孔子所提出的一系列思想仍具有普遍适用性和永恒价值。

三、“仁”的表现方式。

以博大宽厚的胸怀来爱护民众是“仁”的一种表现方式,即“泛爱众而亲仁。

”这首先是自我认知上的一种升华,是自我精神状况的内在反映。

“仁”作为价值主体内在精神状态的反映,是实现理想人格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东西。

只有内心以“仁”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用“仁”的境界来考察自己的思想,是达到真善美崇高境界的前提条件。

孔子“仁”的表现方式还体现在时时处处以人为主,以人为研究和关注的对象,一切围绕“人”的思想行为的发展状况为主要内容。

在孔子看来,一个本质上有问题、思想上有邪念的人是不可能达到“仁”的境界的。

四、“仁”的实践价值。

孔子关于“仁”的思想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特征,他把关注的焦点投向社会,投向现实,时刻关注现实生活中如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问题。

孔子关于“仁”的学说不是纯粹思辨性的形而上的理论体系,更多的是结合具体行为方式告诉人们应该怎么做,这不是哲学意义上的实践理性的体现,而是对一般民众人格升华、人性解放的终极关怀。

孔子还认为,“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为了崇高的“仁”的境界,绝不做违背最高道德准则的事,必要的时候要不惜牺牲自己来成就这一事业。

以至于“杀身成仁”成为后世一些知识分子报国捐躯的行为准则,多少“仁人志士”在此原则的指引下奋不顾身地为国家、为民族事业而奋斗终生。

仁”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

本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

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

他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它包括孝、弟(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

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础,是仁学思想体系的基本支柱之一。

他提出要为“仁”的实现而献身,即“杀身以成仁”的观点,对后世产生很大的影响。

施仁之后就会提升人们的道德素养、陶冶情操对祖国人民做出贡献被人们崇拜。

1.“爱人”、“利民”为仁孔子鉴於「道在迩,而不在远」及「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的真理,主张人道是天道的起点,天治应有人治的合作。

由於「天」的好生之德,在宇宙万物中所表现的「仁」,故要人法天,要人怀仁心,作仁人,怀仁术,行仁政,以至「赞天地之化育,与天地参」。

2.孝、悌乃为仁之本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子曰:“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

”孟武伯问孝。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子游问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孝。

子曰:“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

曾是以为孝乎?”子曰:“事父母几谏。

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孔子与儒家所说的仁爱,不同于墨子的兼爱或基督教的博爱,而是由父母、兄弟、亲族向外推扩的差等之爱。

在推扩中爱的强度不断递减,这符合人类本性。

孔子根据“以德报德”的人际正义观,认为子女应当以孝道回报父母之大爱。

3.克己复礼为仁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林放问礼之本。

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在孔子的徳目中,仁既是一种个别的美德,又是一种全面的美德。

4.忠恕乃为仁之方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曾子曰:“唯。

”子出。

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朱子注曰:“推己之谓恕”。

忠字从心从中,造字义即在内心把握适中的原则,如此才能处事公正、秉公无私、尽心尽力。

)在全德之仁的意义上,忠恕乃为仁之方。

恕道包括两个方面:从消极方面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我不愿他人如何对待我,我也就不要这样对待他人,这是伦理金规则,是同情心与正义感的结合;从积极方面说,自己想成德、成功、得到幸福,会推想他人也有这种要求需要满足,从而去帮助他人实现愿望。

这体现了儒家济世救民的情怀、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

忠道则体现了儒家对待公共事务或职业的公正、敬业精神。

“仁”的人生哲学仁是孔子和弟子反复探讨的课题。

孔子会针对不同的弟子与不同的时机来讲述“仁”的真谛。

大抵来说,孔子的“仁”就是曾子所说的“忠恕”二字而已。

孔子又说:“刚毅、木讷,近仁。

”、“巧言令色,鲜矣仁。

”在告诉我们“仁道”就是真诚踏实,切忌浮夸不实而违逆正道。

子贡有一次问孔子:“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孔子说:“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孔子告诉子贡行仁不必好高骛远,从自身做起,再推己及人。

颛孙师志向太高,孔子认为他的个性可能流于偏激,所以孔子告诉颛孙师行仁的方法有五道:“恭、宽、信、敏、惠。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孔子告诉颛孙师行仁要从“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着手。

对于自己的修养要严谨,对待别人则是恭敬宽容,又能厚待别人,如此才是行仁的方法。

颜渊是孔门弟子中的模范生,孔子曾称赞他“其心三月不违仁”。

孔子只希望他能用“礼”来进一步约束自己就可以了!《论语·颜渊》一章:“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冉雍品德优良,又有政治才干,曾任季氏宰。

当他问仁时,孔子说:“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孔子的回答比较偏向政治层面。

孔子告诉冉雍行仁的方法就是待人恭敬,使民宽爱,如此一来,大众对你都没有怨恨,就是行仁政。

司马牛言多而躁。

当他问起孔子什么是仁,孔子告诉他“仁者其言也讱”,揭示慎言的重要。

当子贡问仁时,孔子用比喻的手法来告诉他“以友辅仁”的重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孔子又谆谆告诫我们:“当仁,不让于师。

”、“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以及“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