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诗鉴赏
写景诗鉴赏
四、虚与实的结合
如高适《塞上听吹笛》“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 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 山”,诗中一二句实写景,描写的内容是胡天 北地,冰雪消融,牧马的季节到了。傍晚,战 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在如 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 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三 四句虚写景,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 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 夜之间和色和香洒满天山。此诗抒写战士们由 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想 到梅花之落,写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
二、动与静的结合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 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诗 人王维不愧描写山水的高手,动静结合是其主 要写景手法之一。诗人在描绘的景物中,静中 有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构成动人的意境 。第二联写物,“明月松间照,”是静景,是 所见,写的是月光透过松枝洒遍大地;而“清 泉石上流”,是动景,是所闻,动静融为一体 ,构成一副清幽可爱的风景画。第三联是诗人 用“竹喧”烘托山静,是所闻,用“莲动”衬 托水幽,是所见,见闻交错,“喧”“幽”互 衬,颇具艺术感染力。
③修辞: 修辞:
比喻、借代、夸张、 比喻、借代、夸张、对偶 对比、比拟、排比、 、对比、比拟、排比、设 反问。 问、反问。
④篇章结构
首尾呼应 开门见山 卒章显志 以景结情 层层深入 重章叠句
古典诗歌中写景的七种方式
一、正与侧的结合 如白居易《杨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 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第一、 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 态 王昌龄的《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 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第二句侧 面描写战况,通过写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 来写战争的惨烈。 再如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 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题为 “石头城”,明显是写“石头城”,但诗歌不从石头 城入手,却从石头城周围景物——山、潮水、月—— 入手,写出了石头城这一“故国”的没落与荒凉。
写景诗的鉴赏
一、写景诗的鉴赏(一)讲解古代诗人经常游览山水、写景言志。
他们带着有情之眼去观察景物,以有情之笔去描写景物,使感情附着于景物,景物浸染上感情,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无隔。
写景诗往往是含而不露,蕴藉悠远。
我们可以从以下角度来鉴赏这类诗歌。
1.把握景物的特征写景诗是通过景物来表达情感的,把握景物的特征是鉴赏写景诗的基础。
如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表现了秋的萧瑟,同时还渲染了送别时的环境氛围和诗人忧伤的情绪。
2.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把握诗人情感时,我们首先要抓住景物的特征,体会所营造的意境氛围,然后结合诗歌的背景,准确地领会景物中所蕴含的诗人情感。
特别要留意“以乐景写哀情”,如“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一句,勾画的是一幅浓丽的春日画面。
但诗人是想用客观景物与主观思归感受的鲜明对照,来反衬突出诗人思乡之情的浓厚。
此外,分析诗歌情感时,一定要忠实于文本,切忌随意拔高作品的思想内涵。
3.鉴赏景物描写技巧和语言(1)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的变化。
(2)把握作者描写景物的内容,绘形、绘声、绘色,写动、写静。
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3)特殊技巧:如虚实结合(“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以动衬静(“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明、暗对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以小见大(“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点面结合;比兴手法的运用。
语言方面,一定要留意诗人精心锤炼的关键字,它们精炼传神,有着极高的艺术表现力,有的甚至是诗眼。
如“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王维《过香积寺》)中的“咽”“冷”字,就应该细细品味。
4.答题步骤:①对诗歌意象的分析回答:表层含义+深层含义②对诗歌意境的体味回答: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样的感情③对所抒发情感的理解和回答:通过什么+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④对关键字的品味回答:词语含义+手法+表达作用⑤对表达方式的赏析回答:运用什么手法+描写什么+抒发什么情(二)练习1.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诗歌鉴赏写景角度
诗歌鉴赏写景角度
写景是古典诗歌中的一种常见手法,通常用来描绘自然风景或者人物场景。
写景诗以
景物为载体,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的感悟和情感表达。
从写景的角度来
鉴赏诗歌,可以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意境和情感,进而感受到诗歌所表达的美和内涵。
从自然景物的角度来鉴赏诗歌,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然美的敏感感受。
在许多古典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通过对山水、花草、天空等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
展现出对自然的赞美和敬畏之情。
比如苏轼的《赤壁怀古》中写道:“披云峰下转烟波,
簇画楼台高凤池。
万里阴山一半雪,三更归火一条龙。
”诗中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展现出
了苏轼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对历史风云的追忆之情,使人感受到了诗人内心深处对自然景
物的敬畏和感怀。
从人物场景的角度来鉴赏诗歌,可以解读出诗人对人情世故的思考和对人生境遇的感悟。
在古典诗歌中,人物场景常常被诗人用来表达对人生、对情感、对道德的思考。
比如
杜甫的《登高》中写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通过对人物场景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人生沉浮的感慨和对理想的追求,使人感受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坚韧和执
着。
一枝一叶总关情---写景诗歌鉴赏..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 诗人在描绘的景物中,静中有动,以动衬静,动静结 合,构成动人的意境。第二联写物,“明月松间照,”
• 目标:
• 掌握写景的方法(角度)和答题方法 • 掌握写景抒情诗中描绘的意境及答题方法
写景方法六:正面侧面结合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山雨
• 短笠团团避树枝,初凉天气野行宜。(侧面)
• 西云到处自相聚,山雨忽来人不知。(正面)
• 马上衣巾任沾湿,村边瓜豆也离披。(正面)
• 新晴尽放峰峦出,万瀑齐飞又一奇。(侧面)
•
和“白雪”分别比喻“棠梨叶落”的红色与“荞麦花开”的白色, 生动形象地把山村原野写得色彩斑斓,可谓有声有色有香。同时, 诗人以“含”“立”“无语”等词语,赋予“万壑”“数峰”以人 的情感,使画面富有别样的美丽。
两种即可。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问题。 早春寻李校书 元稹
款款春风澹澹云,柳枝低作翠笼裙。 梅含鸡舌兼红气,江弄琼花散绿纹。 带雾山莺啼尚早,穿沙芦笋叶才分。 今朝何事偏相觅,缭乱芳情最是君。 【注】缭乱:激发,撩动。 本诗写景生动形象,景物如在眼前,试对写景手法 进行赏析,请写出两种。
• 马上衣巾任沾湿,村边瓜豆也离披。(正面)
• 新晴尽放峰峦出,万瀑齐飞又一奇。(侧面)
•
诗则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除侧面描绘山雨之奇外,
还有中间两联正面描绘山雨的特征。抒写了诗人雨前的心旷神怡,
如何鉴赏古典写景诗的写景特色
浅析如何鉴赏写景诗的写景特色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陈丽邮编:225400中国古典诗歌主要是通过创造意象和意境来传达思想感情的。
而意象和意境的创造离不开客观的物和景,但这物和景又跟我们平常在生活中看到的面貌不完全相同,它是经过诗人主观思想感情的筛选、提炼、浸润而形成的,是经过诗人创作、加工、升华而成的。
这就使咏物诗和写景诗各具特色,尤其是写景诗纷繁多姿、意韵生动。
这类诗歌,“横看”成“岭”,“侧看”成“峰”,要全面读懂诗歌的意韵,跟作者站在同一个时空进行心灵的交流,我们就要多角度,全方位审视。
现在在诗歌鉴赏的考题中,常有鉴赏写景特色的题目出现,如“读《落花》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中的第(1)题“颔联是怎样从不同角度描写“落花乱飞”的具体情状的?”考查的就属于这一范畴的题目,那么我们如何更全面地解答这类题目,从这些写景诗中,获得更全面、更深刻的审美感受呢?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切入:一、内容方面(一)绘声绘色绘形。
诗人写景时从哪些方面写景状物的呢?阅读大量的写景诗,我们总会发现诗人会在景物的声音、色彩、形状、味道等方面着意描绘,力求生动形象地表现景物的特征,传达自己的意绪。
真可谓状物如在眼前。
如:杜甫《绝句二首》“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这首诗写了江水、鸥鸟、山峰、鲜花等景物,并着力描写它们的色彩:山青翠,花红艳,鸟翎白,碧波绿。
在我们的眼前出现了这样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图:碧绿的江面上,白色的鸥鸟掠过。
在绿水的映衬下,鸟儿的白羽愈加醒目。
青葱的山峰上,火红的鲜花烂漫开放,像燃烧的火把。
前两句描写景物景色清新,色彩明丽,传达出愉快的情感,诗人却以此反衬思归的感伤。
又如:“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红”与“绿”不仅写出了景物的色彩,更把蒋捷感叹时序匆匆,春光易逝的这份思绪表达出来了。
(二)动景静景的描写相结合。
动和静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和表现形态。
艺术创作中离不开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一动一静,相辅相成。
初中语文人教八年级下册古诗词鉴赏常见类型之写景诗
古诗词鉴赏常见类型之写景诗
教学目标:通过整合课内诗歌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写景抒情诗的常见考点。
写景诗歌总体特点:
这类诗通过描写自然山水风光、农村景物、田园生活等,有的表达对自然风景的热爱和赞美,有的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有的表达对人生的感慨。
多用白描手法,主要特点是“一切景语皆情语”。
课内典型篇目:《钱塘湖春行》《游山西村》《饮酒(其五)》《野望》《望岳》等。
角度
意象作用
1、从题目及内容把握整首诗歌特点。
2、具体分析内容。
绘山水之景,先从字面上理解诗歌内容,了解诗人所描绘的景物。
3、体会作者的意图和情感,品山水之情。
①默读悟情:通过默读体会或激昂或哀伤或悲愤或欣喜的情感。
②以景推情:特别注意描绘山水的修饰性词语,这些词语往往包含着作者的感情。
③知人论情:陶渊明闲适恬淡,白居易热爱自然,柳宗元厌倦官场、对现实不满…… 4、分析手法。
我们将古诗简单分为五类:写景诗(山水田园诗),咏物诗,边塞诗,咏史诗,抒怀诗
我们将古诗简单分为五类:写景诗(山水田园诗),咏物诗,边塞诗,咏史诗,抒怀诗。
一、写景诗(山水田园诗)的鉴赏首先,要体味诗歌中的情景交融的意境。
“一切景语皆情语”是这类诗的特点,也就是说,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会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人的特定情感服务。
其次,要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例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全诗色彩丰富,诗情活泼,意象飞动,表面看好似单纯写景、叙事,可实则抒发了作者急于回家与家人团聚的迫切心情。
再次,要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从高考的角度看,选作鉴赏材料的古诗词,以山水田园小诗为最多。
以陶渊明《归园田居》第一首(“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诗歌见课本第五册)具体加以说明。
这是一首著名的田园诗,写了一幅农村田园风俗画。
诗中写农村自然风光,有近景,有远景。
近景远景交融,田园风和日丽。
这和诗人的心境,完全和谐一致。
诗人把自己的仕途生涯,比喻为“误落尘网中”,把官场比作“樊笼”,把家园比作“旧林”、“故渊”,把自己喻为“羁鸟”、“池鱼”。
始称“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继申“鸟恋旧林”、“鱼思故渊”,一再倾诉了对家园的热爱与想念;前谓“误落尘网”,后说“久在樊笼”,则一再倾诉了对官场的憎恨和厌倦。
而今“虚室余闲”、“复返自然”,正是如愿以偿,精神上获得最大安慰。
诗人说自己归园田是“守拙”,这是针对官场的投机取巧而言,其实是守本性。
田园景物的明净祥和、门庭居室的虚静安闲是因诗人有一颗不慕荣利、淡泊宁静的心才体会到的。
诗中的“开荒南野际”,已表明诗人“聊为陇亩民”新生活的开始。
可以说“复得自然”的欢愉是这首诗的主题,也是诗人所有田园诗的基调。
二、咏物诗的鉴赏古人对咏物诗有一个说法,叫做“不即不离”。
也就是说,即不停留在事物的表面描摹上,但又要切合所咏之物(形似),写出物的特点、神韵、品格(神似、曲尽其妙)。
有关写景的古诗词及鉴赏4篇
有关写景的古诗词及鉴赏4篇【篇1】有关写景的古诗词及鉴赏和淮上遇便风作者:苏舜钦原文:浩荡清淮天共流,长风万里送归舟。
应愁晚泊喧卑地,吹入沧溟始自由!翻译及赏析:清澈的淮水浩浩荡荡,好像与天河汇合同流,远风打从万里吹来,吹送着我小小的归舟。
黄昏时假如泊舟在喧闹低湿的地方,将令我忧愁。
愿长风把我的行舟吹进辽阔的大海,在那儿我才能领受真正的自由。
⑴淮上遇便风:原作者不详。
⑵浩荡清淮:清沏的淮水波涛浩荡。
天共流:看天与水交接的远处,水天一色,似乎在一起流。
浩荡,形容河宽水盛。
天共流:看天与水交接的远处,水天一色。
⑶“长风”句:《宋书·宗悫传》载,宗悫少年时,叔父问其志向,答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此暗用其意。
长风,远风。
⑷喧卑地:喧嚣低湿之地。
卑地,低湿之地。
卑,低。
⑸沧溟:指水弥漫貌,常用以指大海。
粱简文帝《昭明太子集序》:“沧溟之深,不能比其大。
”【篇2】有关写景的古诗词及鉴赏西湖杂咏·秋作者:薛昂夫原文:疏林红叶,芙蓉将谢,天然妆点秋屏列。
断霞遮,夕阳斜,山腰闪出闲亭榭。
分付画船且慢者。
歌,休唱彻;诗,乘兴写。
翻译及赏析:深秋来了,落木萧萧,原先茂密的树林看上去变得稀疏了。
但是,那山上的红叶,还有那即将谢去的芙蓉,这时却格外惹人喜爱。
周围的群山,造化成了秋天的屏障,一重一重,千姿百态的呈现在我们面前。
晚霞被遮断,夕阳斜照在山坡上,山腰间又忽然显露出悠悠然的令人神往的亭榭。
啊,多么美好的景色呵!画船上的艄公,请你慢慢的划,让我再看看。
唱歌的,请继续唱,不要停下来。
写的,请乘着自己兴致,尽情的写吧,千万不要停笔。
秋屏:秋天的屏障。
亭榭:亭阁台榭。
分付:嘱咐;命令。
【篇3】有关写景的古诗词及鉴赏上京即事作者:萨都剌原文:牛羊散漫落日下,野草生香乳酪甜。
卷地朔风沙似雪,家家行帐下毡帘。
翻译及赏析:牛羊在落日下散步,空气中弥漫着野草的清香和乳酪的香甜。
忽然间狂风大作,沙尘像雪一般袭来,家家都把帐篷的毡帘放下来。
高中古诗鉴赏
高中古诗鉴赏1鹿柴[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评析】这是写景诗。
描写鹿柴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抒发了诗人怡然自得之情。
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
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接着以“但闻”一转,引出“人语响”来。
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
最后又写几点夕阳余晖的映照,愈加触发人幽暗的感觉。
2八阵图 [唐]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评析】:这是一首咏怀诗。
作者赞颂了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尤其称颂他在军事上的才能和建树。
三、四句,对刘备吞吴失师,葬送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统一中国的宏图大业,表示惋惜。
末句照应开头,三句照应二句;在内容上,既是怀古,又是抒怀,情中有情,言外有意;在绝句中别树一格。
3寻隐者不遇[唐]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评析】:这是一首问答诗,但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摹得淋漓尽致。
其言繁,其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
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
写寻访不遇,愈衬出钦慕高仰。
4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评析】:诗是咏边寒情景之名曲。
全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
首句用语绚丽优美,音调清越悦耳,显出盛宴的豪华气派;一句用“欲饮”两字,进一层极写热烈场面,酒宴外加音乐,着意渲染气氛。
三、四句极写征人互相斟酌劝饮,尽情尽致,乐而忘忧,豪放旷达。
全诗描写了边塞征战将士们纵情饮宴的热烈场面,并抒发了他们置生死于度外的豪放气概。
全诗语言浅白,色彩浓郁,节奏明快,声情壮烈,是唐代不可多得的边塞佳作。
5闺怨[唐]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评析】:这是闺怨诗、描写了上流贵妇赏春时心理的变化。
诗的首句,与题意相反,写她“不知愁”:天真浪漫,富有幻想;二句写她登楼赏春:带有幼稚无知,成熟稍晚的憨态;三句急转,写忽见柳色而勾起情思:柳树又绿,夫君未归,时光流逝,春情易失;四句写她的省悟:悔恨当初怂恿“夫婿觅封侯”的过错。
如何鉴赏写景诗(教案)
如何鉴赏写景诗歌?(教案)类型一: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氛围?这首诗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步骤:1.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绘景)忠于原诗,抓住主要景物,联想想象,用自己优美的语言再现画面。
2.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总景)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
3.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小结:意象--- 图景-- 意境-- 情感答题步骤①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
(时间+地点+特征)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明净绚丽、幽静深寂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常用术语:寥廓、雄奇、开阔、旷远、悲壮、悲凉、凄清、阴冷、幽静、萧条、荒凉、冷落、衰败、孤寂、恬静、闲适、缠绵、清新、明丽、绚丽、壮丽、秀美、恬淡、朦胧、淡雅。
②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③分析作者表现的思想感情。
类型二:提问方式:这首诗歌是如何描写景物的?提问变体:这首诗歌在写景方面有何特色?简要分析这首诗歌描写景物的方法。
正确解答这类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1 、看写景的顺序:高低、远近、内外、整体局部;俯视、仰望、远眺、近观等词语。
2 、看描景的角度:或形、声、色兼俱,或视觉、听觉、嗅觉综合运用,使画面富有层次感、立体感和谐感,体现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3 、看手法:修辞(比喻、比拟、夸张,, ),表现手法(衬托、对比、动静结合、情景结合、虚实相生、点面结合、侧面描写,, )4 、看色彩:色彩的渲染可以传达出愉快的情感,也可以反衬思归的感伤。
第三种类型:提问方式:这首诗歌描写的景物(或景物的特点)有何作用?提问变体:这首诗歌写景的目的是什么?描写某一景物有何好处?1. 渲染气氛、烘托心情2. 为人物活动提供背景、环境3. 衬托人物的气节、品质、性格4. 奠定感情基调5. 为下文做铺垫6. 借景抒情、以景衬情。
鉴赏写景诗的方法
2/20/2014
• 三、从诗歌的结构特点角度赏析
古诗讲究起承转合,词一般上片写景叙事,下片抒情议
论,如果一首诗词没有按一般规律写作,那在结构上就会有自
己的特色,鉴赏时需要对这方面的特点加以分析。或一句一景,
或句句写景,或景语作结,或前后照应,倒装结构,这些都是
诗歌结构方面的特色,是赏析时容易忽略的,我们一定要有结
2/20/2014
2/20/2014
五、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
文学作品描写景物离不开修辞的运用,修辞能把景物 写活,古典诗歌也不例外,写景诗句中同样也会运用一 些修辞手法,常用的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双关、 互文、设问、反问等,这些修辞不仅能形象生动地再现 事物的特征,而且能恰到好处地表现作者感情,也能使 诗歌语句整齐,体现音乐美。鉴赏时同样不能忽视修辞 的欣赏。
写景诗之 鉴赏方法
2/20/2014
鉴赏古典诗歌写景特色的五个角度
一、从描写景物的角度去赏析。 (1)空间角度(顺序) 远近、高低、上下、内外等。 (2)时间角度 (顺序) (3)色彩角度 诗歌中所写景物色彩不同,把不同色彩的景物组合到一个 画面中,就收到诗中有画的效果,鉴赏时可以从景物色彩角 度分析写景特色。 (4)感觉器官角度 诗歌中作者写景,往往从自身的听觉、视觉、嗅觉、触觉、 味觉等角度去写,这就要求我们在赏析时,把诗人所见所闻 所感的内容品析到位。
构观念,从结构角度鉴赏诗歌,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写景诗的鉴赏总结
• 例7答案: • 1、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第一步) • 2、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
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第二步) • 3、表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第三步)
1、点明手法 2、具体描摹图景及特点 3、明确手法效果,点明景情关系, 表达诗人情感
第14页/共29页
• 例题5、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江行
[宋]严羽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 离家今几宿,厌听棹①歌声。
[注]①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1)请从“景” 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4分)
第23页/共29页
1、描摹景物、点明景物特点 2、点明手法及其效果 3、点明景情关系,表达诗人情感
第24页/共29页
景物描写的常见方法: (一)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正面和侧 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
(二)从运用修辞的角度考虑:比喻 对 比 夸张 比拟 借代 双关 反问 设问 互文 等
(三)从运用的表现手法的角度考虑: 衬托 对比 渲染 烘托 引用典故 象征 铺 陈 白描 (四)从景物的动静的角度来写:动静景 结合 以动写静 以静写动
• 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第10页/共29页
例题3参考答案:
1、 一、二两句写雨后池面平静如同轻轻拂拭的明 镜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表现了荷花池塘雨后 幽美的静态。
2、三、四两句描写忽然一阵风起,万千杨柳枝条袅 娜飘动,抖落一身水珠,洒向池中荷叶,传来嗒嗒万 点声,表现了雨后池上的清新活泼动态之美。
古诗名句鉴赏——写景篇
当堂练习
• 任选一个角度赏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 光向日金鳞开。”
这段文字中,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点明时令,渲染凄苦的氛围,衬托诗人愁苦的 心情,推动情节发展,为下面内容作铺垫。
炼字品析
形容词、动词
解题思路:解释字词+分析句意+主旨情感
《钱塘湖春行》“何处?
争:① “争”,争着,抢着(解词)
②早春,明媚春光里,几只黄莺叽叽喳喳, 争着飞往向阳的树(析句)
赏析诗文名句——写景句
石家庄市28中 贾莉叶
赏析的角度
• 写作手法 • 景物描写作用 • 所蕴含的情感 • 炼字品析
常见的写作手法
•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借 代等。
• 表现手法:虚实结合、动静结合、调动感 官等
• 抒情方式:借景抒情
景物描写作用
• 作用:点明时令、渲染氛围、烘托心情、推动 情节发展、情景交融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诗歌鉴赏:写景诗ppt课件.ppt
综合训练
• 1、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作答。
• 暮春山间【宋]黄公度 • 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 • 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 • (2)《暮春山间》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桃花 的?〔4分)
• ①侧面描写,桃花落处无人看见,洗手时 闻到流水中有桃花的香味。
• ②烘托。借涧水之香烘托桃花之香,展现 出一种幽美静寂的意境。
4、江雪 【唐】柳宗元
•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诗歌鉴赏小结(一)
写景方式
知识梳理(一)
顺序:空间角度(上下、高低、俯仰、远近等)
写 内容:所见、所闻、所感 景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技 巧 方法:正侧、虚实、动静、点面、
白描、工笔、细节、色彩映衬等
常用修辞:比喻、比拟、夸张、对偶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问:本诗是从哪几个角度来表现雪之大的?
作者从三个侧面来表现夜雪之大这一主 题。一是从触觉,写被子、枕头的冷,表 明雪之大;二是从视觉写窗户明亮如昼, 来烘托雪之大;三是写“折竹声”,是听 觉。雪大,积压在竹上的雪就多,竹子自 然就会被压折,“折竹声”自然烘托雪大 。
诗歌鉴赏
写景诗
鉴赏品味
• 1、
山居秋暝【唐】王维 •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鉴赏诗歌写景的角度
五个鉴赏写景的角度:
四、虚实角度: 实景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虚 景是诗人通过联想或想像而虚拟的景物, 虚实结合更能表达出一种浓溢的情思。 例: 送魏二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前两句写实景,是送别时的环境描写,后两句虚 景,想象别后的情景,虚实结合,扩大意境,深 化主题,使诗歌更加精彩。
五个鉴赏写景的角度:
二、色彩角度: 诗歌中所写景物色彩不同, 把不同色 彩的景物组合到一个画面中,就收到诗 中有 画的效果, 鉴赏时可以从景物色彩角度分析 写景特色。例如:王维 《田园乐》中“桃 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两句,红绿相 映,色彩分明,让人联想到春 雨过后鲜艳的 桃花盛开, 碧绿的柳丝笼罩在水烟之中的迷 人景象。红绿两种色彩在鉴赏时起到了极其 重要的作用,赏析诗歌抓表示颜色的词语, 分析绘形绘色的画面美,写景的特色就突出
五个鉴赏写景的角度:
七、正侧角度: 景物描写可以从正面入手,直接描写景物的 特点,使人一目了然;也可以不从正面景物 入手,而是 从与其有关的侧面景物写起,来 揭示该事物的特点,同时还能提供给读者丰 富的想象空间。两种方法结合 运用,可以使 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更加突出。 例: 蜀道难 李白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五个鉴赏写景的角度:
三、感官角度: 诗歌中作者写景,往往从自身的听觉、视觉、 嗅觉、触觉、味觉等角度去写,这就要求我 们在赏析时, 把诗人所见所闻所感的内容品 析到位。 例: 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作者依次从自己的感觉、视觉和听觉写来, 多感觉角度结合,突 出了雪之大。
五个鉴赏写景的角度:
六、点面角度: 万事万物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的,不是孤 立存在的,描写的景物也一样,它们总是和 周围的景物有着千 丝万缕的联系。因此,诗 人在写景状物时,不是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 物,还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点面 结合, 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
鉴赏写景诗的方法
Hale Waihona Puke • 三、从诗歌的结构特点角度赏析
古诗讲究起承转合,词一般上片写景叙事,下片抒情议 论,如果一首诗词没有按一般规律写作,那在结构上就会有自 己的特色,鉴赏时需要对这方面的特点加以分析。或一句一景, 或句句写景,或景语作结,或前后照应,倒装结构,这些都是 诗歌结构方面的特色,是赏析时容易忽略的,我们一定要有结 构观念,从结构角度鉴赏诗歌,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0/12/2024
五、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
文学作品描写景物离不开修辞的运用,修辞能把景物 写活,古典诗歌也不例外,写景诗句中同样也会运用一 些修辞手法,常用的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双关、 互文、设问、反问等,这些修辞不仅能形象生动地再现 事物的特征,而且能恰到好处地表现作者感情,也能使 诗歌语句整齐,体现音乐美。鉴赏时同样不能忽视修辞 的欣赏。
写景诗之 鉴赏方法
10/12/2024
鉴赏古典诗歌写景特色的五个角度
一、从描写景物的角度去赏析。 (1)空间角度(顺序)
远近、高低、上下、内外等。 (2)时间角度 (顺序) (3)色彩角度
诗歌中所写景物色彩不同,把不同色彩的景物组合到一个 画面中,就收到诗中有画的效果,鉴赏时可以从景物色彩角 度分析写景特色。 (4)感觉器官角度
10/12/2024
四、从炼字的角度赏析
写诗非常注重字词的锤炼,鉴赏时抓住这些运用 传神的字词,可以了解所写景物的特点,营造的意 境,表达的感情,甚至可以了解一首诗的结构特点。 “昨夜一枝开”“僧敲月下门”“春风又绿江南 岸”“遥看瀑布挂前川”……诗句中都有运用传神 的字眼,这些字眼的运用,把整个景物都写活了, 能给人一种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感觉。 一个字就惟妙惟肖的再现了景物的特点,表达了作 者的感情,鉴赏诗歌怎能把这些遗忘呢?
写景诗《晓行巴峡》原文翻译鉴赏
写景诗《晓行巴峡》原文|翻译|鉴赏《晓行巴峡》此诗描写了巴峡周围的景色和风土人情,表现了在外流浪漂泊异乡人的思乡之情。
全诗词句清丽,景象雄伟,情景交融,富于艺术感染力。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这首诗的相关介绍资料,欢迎大家参考。
晓行巴峡唐代:王维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
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行。
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
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译文拂晓时分直向巴峡而去,春日将尽使我思念京城。
江色晴明有位女子浣洗,旭日初升群鸡竞相啼鸣。
水边城市人在船上做生意,山间桥上人如在树梢走行。
登上高处万家井邑出现,眺望远处阆白二流明莹。
人们都说着异乡的方言,黄莺却啼着故里的声音。
幸赖自己深知山水情趣,稍可排解离乡背井愁情。
注释⑴巴峡:长江自巴县(重庆)至涪州(涪陵)一段有明月、黄葛、铜锣、石洞、鸡鸣、黄草等峡,这些峡皆在古巴县或巴郡境内,因统称为巴峡。
⑵际晓:犹黎明。
⑶帝京:帝都,指京都长安。
《汉武故事》:“上幸河东,欣言中流,与群臣饮宴,顾视帝京,乃自作《秋风辞》。
”唐白居易《琵琶行》:“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⑷女浣(huàn):即浣女。
浣,洗。
⑸朝(zhāo)日:早晨初升的太阳。
鸡:一作“禽”。
赏析此诗描写了巴峡周围的景色和风土人情。
词句清丽,景象雄伟。
开头点明时间和地点,说在暮春的黎明作者行经巴峡,心中却思念着遥远的京城。
接着写诗人沿途所见所闻,清江边有浣衣的少女,朝阳里传来一片鸡鸣。
江面上舟船聚拢,水上人家的集市已经开始了;遥望江岸远山,山桥竟横跨在树梢之上。
有人认为“万井”是指千泉万涓,而不是指千家万户。
因为以巴峡的地势,不可能像平原一样聚居很多人家。
也有道理,可备一说。
然而这些美丽的景象并不能让诗人欢快起来,因为身在异乡,难免有思乡之愁。
尤其是听到人们说着异乡方言,莺啼还是故乡声音的时候。
诗人最后说,幸得山水有许多的意趣,才能稍稍缓解他的离别之情。
诗歌鉴赏方法--写景抒情诗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尘垢:尘埃。 (1) 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 析。(炼字类) (2) 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 好处?(形象意境类) 答案:(1)分别是“明”和“出”,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 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 波光鄰鄰,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 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 (2)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作 者这样写的好处是:再一次突出表现“新晴”这一诗题,因为“新晴” 人才能看到农人们“倾家事南亩”的景象。给前面所绘的一幅表态画 面平添无限生机,使整修画面活了起来。
三、山水田园:生活方式、生活情 趣
13、(2004年广东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以下问题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 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 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 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 不必取长途。 (1)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 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 意境。 (2)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
秋夜独坐(节选)
夜深
(1)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清具体说明。(4分 )
(2)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试简要分析。( 4分)
答案:(1)王诗写的是“秋夜”,写了山中果落、灯前虫鸣的景 象;(1分)周诗写的是“春夜”,写了春雪初停、残月挂山、溪水 成冰的景象。(1分)王诗描写【解析】第一小题要从诗歌的意象入手,找出打上作者情感络印的名词,挖掘 作者隐含在“景语”里面的“情语”,此题并不难解。第二小题的诗句通俗易懂,设 题相当开放,答案有好几种,关键要围绕表达技巧进行答题,只要能有根有据, 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双调】水仙子· 夜雨 徐再思 •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①,三更归梦三更后②。 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孤馆人留③。 • • • 枕上十年事④,江南二老忧⑤,都到心头。 【注释】 ①“一声梧叶一声秋”二句:梧桐叶的落下,预示了秋天的 到来,雨打在芭蕉上的声音更使人增添了一份愁闷。一点芭蕉: 是指雨点打在芭蕉叶上。 ②三更归梦三更后:夜半三更梦见回到了故乡,醒来时三 更已过。归梦:梦归故乡。 ③叹新丰孤馆人留:用唐代马周故事。 ④枕上十年事:借唐人李泌所作传奇《枕中记》故事,抒 发自己的辛酸遭遇。 ⑤二老:父母。
•
3.抓诗眼,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写景诗, 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感都是比较容易把握的,但一些 表面上纯粹是写景的山水小诗,就不那么好理解了。 这就要求我们对作者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 定的了解(这在试题的注释中),即知人论诗,才可能 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 • 4.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写景诗写景 的方法很多,鉴赏时应注意写景的常见方法和技巧。 要留意作者观察景物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 俯、仰;要把握和分析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 绘色;要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如动静结合、 明暗对比等等。此外,诗歌中传统的比兴手法,也 值得注意。至于语言运用方面,既要学会欣赏像盛 唐诗人所描写的雄浑壮丽的景象,又要善于体会诗 人们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描摹,通过不断地体味、剖 析,从而领会诗人的不同风格和技巧。
• (1)描写了纷纷落下的灯花余烬及散乱的棋 局,从侧面表现了作者梦前以棋解闷,梦后 独对孤灯时百无聊赖的情怀。 • (2)作者在此取“一”的联想意义:一点点儿 梧叶芭蕉之动,都会牵动秋的愁绪、羁旅的 惆怅;一声声滴落在芭蕉叶上的嘀嗒雨响, 都使得愁思更浓。正是这“一点”“一点”、 “一声”“一声”使得三更梦醒后的作者辗 转枕上,绵绵相思、悠悠乡情涌上心头。开 头两句诗的数量词叠用不仅巧妙地表现了作 者愁肠百结、夜不能寐的心理状态,而且读 来让人有抑扬顿挫之感,同时又渲染了孤寂 惆怅的气氛,使诗句蕴含更丰富的内容,耐 人寻味。
• 《次北固山下》又题《江南意》这首诗旨在抒写诗人在 北固山下泊舟时,因冬末春初的旅途景色而触发的思乡 之情。 • 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意思是遍布异乡 游子足迹的驿路,从北固山中伸出,又蜿蜒伸向山外; 沿水路疾驰的小船,也飞到绿水前面去了。 • 次联“潮平江岸阔,风正一帆悬”,具体写江面的景 色。在天将亮时,诗人远望江面,因为潮满而觉得江面 仿佛比昨日增宽了;这时有一只帆船,顺风东下,使沉 寂了一夜的长江顿添生气。“阔”字写出了诗人视觉的 特殊感受 ;“一”字显示了江面的平静被打破 ,点出 旅客思乡心切,不待天明已催舟进发了;“悬”字表示 帆的醒目高张 ,这一联写得明快雄奇,将长江下游潮 涨江阔、烟波浩渺的壮美景色生动地展现出来 ,传达 出诗人心灵中要“乘长风以破万里浪”的豪迈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参考答案】 • 1.“小景”指风顺帆正;“大景”指平野 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景观。 • 2.运用拟人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 希望和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 【误区透视】 • 做此类题目时考生容易走进的误区有: 1.不能准确地选择意象,不能有的放矢地作 答。2.不懂得写景和抒情的关系,将情、景 割裂开来。3.没有按照意象(诗的基础)、意 境(诗的画面)、诗情(诗的内涵)来进行有效鉴 赏。4对表达技巧和表现方法模糊不清。 5.评析不够到位,缺少层次感。
• 注解 1、次:停留。 2、残夜:天快亮时。 3、江春句:还没到新年江南就有了春天的音讯。 4、归雁句:古时传说雁能带信,这句的意思是希 望北归的大雁能将家信带到故乡洛阳。 • 译文 游客路过苍苍的北固山下, 船儿泛着湛蓝的江水向前。 春潮正涨两岸江面更宽阔, 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红日冲破残夜从海上升起, 江上春早年底就春风拂面。 寄去的家书不知何时到达, 请问归雁几时飞到洛阳边。
•
第四句“落灯花棋未收”,写归梦忽醒,回到了 独宿客舍的现实情景。梦醒后,首先看到一盏残灯, 由灯光看到凌乱的棋局,由棋局而想到自己的处境。 化用宋代赵师秀的名句“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 子落灯花”。残棋未收,灯花已落,从侧面刻画思 乡者梦前以棋解闷,梦后独对孤灯百无聊赖的神态。 第五句“叹新丰孤馆人留”,联想到唐初大臣马周 的遭遇。马周年轻时,生活潦倒,外出时曾宿新丰 旅舍,店主人见他贫穷,供应其他客商饭食,独不 招待他,马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这里暗示 了诗人百无聊赖、备受冷落的情怀,抒发了对穷愁 潦倒生活的不满。
• 【实战演练】 • 1.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 【双调】水仙子· 夜雨 徐再思 •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 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孤馆人留①。枕上十 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 【注】①叹新丰句:化用马周困新丰的典故。据 《新唐书· 马周传》记载,唐初中书令马周贫贱时, 曾住在新丰的旅舍。店主人不理睬他,备受冷落。 • (1)“落灯花棋未收”一句描写了什么情境?表现了作 者什么情怀? • (2)本曲开头两个诗句的数量词叠用有什么妙处?请 结合诗句内容进行赏析。
•
• • • •
• 【赏析】 • 开头三句“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 归梦三更后”,写诗人在雨夜借宿他乡,半夜三更听到 外边风吹梧桐叶,雨打芭蕉声,不禁愁肠百结,夜不能 寐。古人云,一叶而知秋。更何况梧桐在古典诗词中又 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 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 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 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诗 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 的氛围。再如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 黄昏、点点滴滴。”写梧桐叶落,细雨黄昏,满目凄凉, 更添愁思。所以这里雨滴梧桐的,渲染了因绵绵的乡思、 悠悠的乡情所带给作者的无穷的愁苦和悲哀。
• 第三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将大江日出的壮景给淋 漓尽致地描绘出来了。北固山下江面开阔,举目远望,仿佛一 眼即能望尽东方地平线。在这残夜将尽的晓色中,一轮红日从 东方江面上冉冉而升,天亮了,放眼江岸,万物复苏,诗人突 然觉得江南的春天来得特别早,春之命脉,仿佛是伸入了旧年 年底一样。这一联诗人无意于说理,然而却于景物描写中形象 地昭示了一切新生事物都必须从陈旧的母体中脱胎而出的客观 辩证法。 • 末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既承接上联的“残夜”、 “旧年”,又照应首联的“客路”,写诗人在眼前景物触发下 内心勃然而生的思乡之情。旧的一天消逝了,旧的一年也过去 了,而诗人却仍然漂泊流浪,如雨中浮萍,到底什么时候能重 返故乡,连泊舟中的诗人自己也不清楚,因此他只好寄希望于 春光中北归的大雁为自己传书了。 • 《次北固山下》一诗很受历代选家的重视。特别是中间两联 “潮平江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更 是壮丽,富于哲理,成为律诗句法技巧上成熟的标志,因此, 在唐代就被殷璠誉为“诗人以来,少有此句 ”(《河岳英灵集》 卷下)。时称“燕许大手笔”的著名文学家张说任宰相时,曾 亲笔将“海日”一联题于政事堂,令朝中文士作为楷式。这些 都足以说明《次北固山下》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了。
• 最后三句“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 头”,写雨夜梦醒,勾起作者无限的愁思。人 生的酸甜苦辣一时涌上心头,回想平生成败的 经历,他仿佛看到和妻子在枕上喁喁细语的景 象,看到双亲在家里为他担惊受怕的面容。作 者心潮澎湃,再也不能入睡。这里诗人用了传 统诗词中从对面落笔的手法(虚写),不写自 己如何思念双亲,而写二老为游子担心,于是 使文意更加婉曲,读来令人回肠荡气,“都到 心头”,四字戛然而止,含无限愤慨,令人回 味无穷 •
• 【方法点拨】 写景诗的鉴赏应注意以下几点: • 1.把握意象的特征和寓意,理解诗词的主题。一般而言,诗 人构建意象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撷取相似之“象”表意;二 是用拟人的手法塑造富有人格性情的意象;三是借助不变之“象” 反照“意”。诗人的主观情感往往通过一组或一两个精心选择的 意象来体现。把握意象是解读诗歌的一把钥匙,作题时能根据诗 歌内容选择所描绘的意象进行分析,同时对两首诗中的异同意象 进行比较分析。 • 2.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理解诗人的情感。自然景物一 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 情感服务。意境鉴赏可分三步去答:一看写了哪些景物,找出景 象、物象;二看用了哪些技巧,展开联想、想象再现画面;三要 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指明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具体答题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考生应该用自己的语言把诗 歌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 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 都写到,但要写到主要的景物,语言力求优美。第二部分,应在 描摹出图景后,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 氛围特点,或幽静,或萧瑟,或生机勃勃,或孤寂凄清,或雄浑 壮丽,或沉郁忧愁,或和谐静谧,或开阔苍凉,或高远辽阔等等。 第三部分,根据这首诗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
一 枝 一 叶 总 关情
——写景诗鉴赏指导
• 【考点阐述】 • 写景诗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占了较大的比例, 也是历年高考命题选材的一个热点。这类诗歌, 或勾勒意境,或写景言志,或描写自然风光、 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意境隽永 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 描手法。此类试题的命题角度主要考查考生对 诗歌意象的识别与理解、对诗歌意境的体味与 品析以及对相关表达技巧的辨析与评价。知识 覆盖面广,综合性强,对考生的诗歌素养有较 高的要求。
• (1)这首曲子抒发了作者那几个方面的情 感?(3分) • (2)题目为“夜雨”,但全曲却无一个 “雨”字,那么作者是如何写“雨”的?请 简要分析。(4分)
• (1)漂泊的孤苦、对家乡的思念、对父母 的关切。(3分,三点,一点1分) • (2)从听觉的角度写雨,通过写“夜雨” 落在梧桐、芭蕉上的声音,使人想见滴滴 答答的夜雨。(4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