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写景抒情诗词分析

合集下载

写景抒情类诗歌鉴赏

写景抒情类诗歌鉴赏

写景抒情类诗歌鉴赏一、写景抒情诗写景抒情诗,是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主观感情的诗作。

诗人在诗中不是直接抒发感情,而是移情于物,融情于景,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景物上去,使景物带上感情色彩。

诗人带着有情之眼去观察景物,以有情之笔去描写景物,使感情附着于景物,景物浸染上感情,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无隔。

借景抒情诗往往是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情丰意密,深切动人。

二、赏析步骤:1、结合诗题、作者、主体、注解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乐、哀)。

2、找出诗中写到的景物,明确景色的特点。

(抓意象)⒊展开联想根据诗中的景物在自己的头脑中构建诗中所展示的画面,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明意境)⒋把自己融入意境中,想象作者处于其中,会有怎样的感情。

(品感情)三、基本积累:1.思想内容A.热爱自然感伤春惜时之情B.归隐向往自由闲适淡泊悠然自得孤独寂寞失意之情2.意象A.物(各个具体事物以及各事物组成的意境)附:意境常见的表达程式有两两相对的四组概念: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朦胧繁复——繁丽、热烈、高亢、繁华、淳朴、喧闹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B.抒情主人公归隐田园、钟情山水的隐士形象落寞失意的抒情主人公形象热爱自然、积极生活的抒情主人公形象3.语言A.总体风格:清新自然质朴自然清新洗练B.炼字:特别是写景的某一字既突出景物特征,又表达抒情主人公情感。

C.修辞:4.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四个方面:A.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a.描写(1)正面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色彩渲染、观察角度的变化、细节描写(2)侧面烘托:衬托(3)各种修辞手法b.抒情方式:(1)直接抒情(2)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B.表现手法:联想、烘托(衬托)、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化动为静、动静结合、C.布局谋篇:以小见大、以点代面、开门见山、照应、渲染、铺垫、对比D.修辞:比喻、夸张、对比、比拟、设问、反问。

写景抒情诗(解读十分详细)

写景抒情诗(解读十分详细)

(一)高山、奔流、雄关、沧海,大江、长风等这类意象一般与自己的豪情壮志相关.例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宋?陆游《书愤》)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王昌龄《从军行》)(二)沙漠、古道、落日、寒风、冷雨、梧桐、杜鹃鸟(子规鸟)芭蕉等这类意象多抒发凄凉悲伤的思绪和孤独惆怅的感情.例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唐?王昌龄《长信秋词》)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宋?李清照《声声慢》)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元?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宋?秦观《踏莎行》)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宋?王令《送春》)(三)冰雪、松、菊、梅、竹这类意象多用来表达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例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宋?张孝祥《念奴娇》)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唐?元稹《菊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宋?陈亮《梅花》)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李白《赠书侍御黄裳》)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才高老更刚.曾与蒿藜同雨露,终随松柏到冰霜.(宋?王安石《华藏院此君亭》)(四)杨柳、兰舟、长亭、关山(月)鹧鸪鸟等这类意象多用于挥写离别之苦.例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宋?柳永《雨霖铃》)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李白《忆秦娥》)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五)春日、清风、明月、泉溪、花草等古代诗人多借这类意象抒发闲情雅致.例如: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绝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唐?王维《山居秋暝》)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白居易《忆江南》)(1)空间角度凡写景总有一个顺序,高低、上下、内外,无论怎样,总是层次分明。

完整版写景抒情类诗歌鉴赏

完整版写景抒情类诗歌鉴赏

写景抒情类诗歌鉴赏类别。

古诗词如果要一、解读古诗词有一个比较管用的办法,就是分清其分类的话,一般可分为以下十个大类别:①写景抒情诗词;②题赠送别诗词;③托物言志诗词;④山水田园诗词;⑤咏史怀古诗词;⑥边塞征战诗词;⑦羁旅行役诗词;⑧思妇闺情诗词;⑨悼亡游仙诗词;⑩谈禅说理诗词。

二、写景诗歌产生原因:1.古代诗人经常游览山水,写景言志,写景诗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占了较大的比例。

2.中国古典诗歌“贵含蓄,忌直露”,有情不直言情,有恨不直说恨,而是借助于外界事物来表达,诗人惯用的手法便是借景抒情,于是就产生了为数众多的写景诗。

三、写景诗歌的特点:写景抒情诗词,指的是寓情于景,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主观感情的诗词。

诗人在诗词中不是直接抒发感情,而是移情于物,融情于景,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景物上去,使景物带有感情色彩。

诗人带着有情之眼去观察景物,以有情之笔去描写景物,使感情附着于景物,景物浸染上感情,景生情,情融景,情景交融,浑然无隔。

写景抒情诗词往往是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情丰意密,深切动人。

四、写景诗歌的一般模式:1、一是一般情况下,乐景写乐情,哀景写哀情。

人们的表情达意的方式大多都习惯于用优美、绚烂的景物来抒写高兴、快乐的感情,用荒芜、暗淡的景物来抒写凄凉、哀伤的感情。

所以,解读时抓住景物特色就可以触摸到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二是反其意行之,乐景写哀情,哀景写乐情。

王夫之《姜斋诗话》中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以乐景写哀情,用让人心情愉悦的景物描写,来反衬人物的悲伤;以哀景写乐情,用让人心情悲伤的景物描写,来反衬人物的欢乐。

如《诗经·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依依杨柳,美好春色让人沉醉,却是黯然离别之际:霏霏雨雪,冰天坼地的寒冷,竟是征夫回乡之时!前者是乐景写哀,后者是哀景写哀,而以乐景写哀情或以哀景写乐情,可以起到倍增其哀乐的效果。

如李煜《采桑子》中的“可奈情怀,欲睡朦胧入梦来”,无奈之下朦胧入睡,却见伊人人梦来。

写景抒情诗的鉴赏

写景抒情诗的鉴赏

一切景语皆情语
自主鉴赏
杜甫的《旅夜书怀》
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 毛泽东的《卜算子 咏梅》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无 一意 任苦 零群 只落芳争 有成妒春 香泥。, 如碾 故作 。尘 ,
驿 寂外 已寞断 更是开桥 著黄无边 风昏主, 和独。 雨自 。愁 ,
卜 算 子 咏 梅
·
陆 游
她待 在到只 丛山把俏 中花春也 笑烂来不 。漫报争 时。春 , ,
犹已 有是飞 花悬雪风 枝崖迎雨 俏百春送 。丈到春 冰。归 , ,
卜 算 子 毛 泽 东 咏 梅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一场秋雨过后,秋山如洗, 清爽宜人。时近黄昏,日落月 出,松林静而溪水清,浣女归 而渔舟从。如此清秋佳景,风 雅情趣,自可令王孙公子流连 陶醉,忘怀世事。 • 泉水、青松、翠竹、青莲, 可以说都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 照,都是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 烘托。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置身诗境Biblioteka 缘景明情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月/浮。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朗读诗歌,置身诗境,
品味体验,缘景明情
鉴赏示例
诗人描绘了一幅洞庭 湖水划分开吴楚两地, 天地日月都漂浮在湖 水之上的浩瀚壮阔的 图景,自己孤单无依、 年老多病,却仍担忧 战乱,抒发了忧国伤 时的伟大胸襟。

经典的写景诗词及赏析三篇

经典的写景诗词及赏析三篇

经典的写景诗词及赏析三篇【篇一】经典的写景诗词及赏析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作者:李璟原文: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

翻译及赏析:荷花落尽,香气消散,荷叶凋零,深秋的西风拂动绿水,使人愁绪满怀。

美好的人生年华不断消逝。

与韶光一同憔悴的人,自然不忍去看(这满眼萧瑟的景象)。

细雨绵绵,梦境中塞外风物缈远。

(醒来)寒笙呜咽之声回荡在小楼中。

(想起故人旧事),(她)含泪倚栏,怀抱无穷幽怨。

⑴摊破浣溪沙:词牌名。

又名“添字浣溪沙”“山花子”“南唐浣溪沙”。

双调四十八字,前阕三平韵,后阕两平韵,一韵到底。

前后阕基本相同,只是前阕首句平脚押韵,后阕首句仄脚不押韵。

后阕开始两句一般要求对仗。

这是把四十二字的“浣溪沙”前后阕末句扩展成两句,所以叫“摊破浣溪沙”。

⑵菡萏:荷花的别称。

⑶西风愁起:西风从绿波之间起来。

以花叶凋零,故曰“愁起“。

⑷鸡塞:《汉书·匈奴传》:“送单于出朔方鸡鹿塞。

“注:”在朔方浑县西北。

“今陕西省横山县西。

《后汉书·和帝纪》:”窦宪出鸡鹿塞“,简称鸡塞。

亦作鸡禄山。

《花间集》卷八《定西番》:”鸡禄山前游骑。

“这里泛指边塞。

⑸彻:大曲中的最后一遍。

“吹彻“意谓吹到最后一曲。

笙以吹久而含润,故云”寒“。

《连昌宫词》:”逡巡大遍凉州彻“,”大遍“有几十段。

后主《玉楼春》:”重按霓裳歌遍彻“,可以参证。

玉笙寒:玉笙以铜质簧片发声,遇冷则音声不畅,需要加热,叫暖笙。

⑹倚:明吕远本作“寄“,《读词偶得》曾采用之。

但”寄“字虽好,文意比较晦,今仍从《花庵词选》与通行本、作“倚”。

【篇二】经典的写景诗词及赏析三台·清明应制作者:万俟咏原文:见梨花初带夜月,海棠半含朝雨。

内苑春、不禁过青门,御沟涨、潜通南浦。

东风静、细柳垂金缕。

望凤阙、非烟非雾。

好时代、朝野多欢,遍九陌、太平箫鼓。

乍莺儿百啭断续,燕子飞来飞去。

10首写景抒情的古诗词有哪些?怎么赏析?

10首写景抒情的古诗词有哪些?怎么赏析?

10首写景抒情的古诗词有哪些?怎么赏析?1.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描写草堂周围春光明媚,生机勃勃。

反映了作者对闲适生活的热爱。

2.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声。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描绘了一幅空山人语、深林夕照的动人画面。

表达了作者淡于世事的闲适心情。

3.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作者写景充满孤独感,把思想感情与自然景观融合,营造出寂静的境界。

4.山中留客: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作者通过对客人的挽留,赞美了春天。

言语质朴,意味深长。

5.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作者把春光拟人化,仿佛有脚似的,可以躲来躲去,充满童趣。

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春光的热爱和留恋之情。

6.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作者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描绘高耸的山寺奇观,给人以丰富的想象。

言语生动,朴实自然。

7.柳溪:柳树谁人种,行行夹岸高。

莫将条系缆,著处有蝉号。

描写夏天小溪边宁静的景色,诗中用动词系,却不见人的活动,于动中写静。

最后一句蝉鸣,更衬托出溪边的安然闲适。

8.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作者用简练平淡的语言与恬静自然的情怀相互映照。

9.田园乐(其六):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归,莺啼山客犹眠。

作者描写了一幅春晨之图,展现田园生活的纯净美好和悠然自得。

10.山中问答: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作者通过问答形式,抒发对河川的热爱之情,虚实结合,意境悠远传神。

有关写景的古诗及赏析

有关写景的古诗及赏析

有关写景的古诗及赏析悠悠文明,中华大地,美轮美奂。

身为一个中国人,我无比骄傲自豪。

此刻,让我们一起看一看、品一品,祖国山河壮美,华夏繁盛之姿!1.渡荆门送别唐|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赏析这首诗是李白出蜀时所作。

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

“山随平野尽”,形象地描绘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

这句好比用电影镜头摄下的一组活动画面,给人以流动感与空间感。

“江入大荒流”写出了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显得天空寥廓,境界高远。

2.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唐|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赏析“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这两句的大意是:九曲黄河之中有无数的砂砾,它们随同黄河流经万里,经受了浪涛的冲洗和狂风的簸荡,从天涯一直来到这里。

诗人歌咏九曲黄河中的万里黄沙,赞扬它们冲风破浪,一往无前的顽强性格。

3.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赏析这首诗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

“水面初平云脚低”,这句写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了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态天容。

写景的诗歌诗词加赏析

写景的诗歌诗词加赏析

写景的诗歌诗词加赏析诗歌语言的音乐性因素,包括节奏、音调、韵律等。

诗句要求节奏鲜明、音调和谐,符合一定韵律,吟诵动听感人,具有音乐美。

我在此整理了写景的诗词加赏析,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写景的诗词加赏析11、玉楼春·春景宋祁〔宋代〕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这首词章法井然,开阖自如,言情虽缠绵而不轻薄,措词虽华美而不浮艳,将执著人生、惜时自贵、流连春光的情怀抒写得淋漓尽致,具有不朽的艺术价值。

本词歌咏春天,洋溢着珍惜青春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上阙写初春的风景。

起句“东城渐觉风光好”,以叙述的语气缓缓写来,表面上似不经意,但“好”字已压抑不住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2、清平乐·别来春半李煜?〔五代〕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柔肠断一作:愁肠断)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3、春思李白?〔唐代〕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写景的诗词加赏析21、春望杜甫?〔唐代〕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潸然泪下,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一个春天,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2、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代〕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低垂,同湖面上连成一片。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相飞往向阳的树木,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纷繁的花朵渐渐开放使人眼花缭乱,浅浅的青草刚刚够上遮没马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景抒情诗词分析历年高考诗歌鉴赏选取古典诗词,又以“写景抒情”的题材居多,比如2013年天津卷诗歌鉴赏题,就是写景抒情类的诗歌。

山居即事王维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答:该诗后四句情景交融(关系)。

写出了绿竹青翠、红莲花谢,炊烟四起,人们采菱而归的清新之景(景),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以及陶醉于自然美景的闲适之情(情)。

参考答案: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

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分析:这类题目标准答法必须要答关系,参考答案给出的是采分点,由于各省市的要求不一样,对于我们考生来说,掌握规范答法永远处于不败之地。

特别需要提醒的是,回答作者情感时,要考虑两个方面:1、对外物的情感;2、作者本身的心情。

用什么样的景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的表述思路:景+特点+意境+(效果)+感情,表述模式:描绘了——的景,创设了——的意境,表达了——的感情。

【答题模式】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怎样把握一首诗的主旨六看:1、看题目2、看作者3、看注释4、看意象5、看体现情感的词(直接的、间接的)6、看体现主旨的关键句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衬托、夸张、用典。

2、描写手法:动静结合、远近结合、视觉听觉嗅觉触觉、虚实结合、点面结合。

3、抒情手法: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触景生情、以乐景写哀情、以景结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

情景鉴赏题型:1. 即用什么样的“景”表现了什么样的“情”,如果要回答关系还要用一个表示情景关系的词语加以概括。

比如:天津卷第二题: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2. 情景鉴赏题:记住下列公式即可——关系+景+情。

关系术语:1)纯写景——情景交融、景中含情2)前景后情——触景生情3)前情后景——以景衬情一、写景诗歌产生原因:1.古代诗人经常游览山水,写景言志,写景诗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占了较大的比例。

2.中国古典诗歌“贵含蓄,忌直露”,有情不直言情,有恨不直说恨,而是借助于外界事物来表达,诗人惯用的手法便是借景抒情,于是就产生了为数众多的写景诗。

二、写景诗歌的特点:写景抒情诗词,指的是寓情于景,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主观感情的诗词。

诗人在诗词中不是直接抒发感情,而是移情于物,融情于景,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景物上去,使景物带有感情色彩。

诗人带着有情之眼去观察景物,以有情之笔去描写景物,使感情附着于景物,景物浸染上感情,景生情,情融景,情景交融,浑然无隔。

写景抒情诗词往往是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情丰意密,深切动人。

三、写景诗歌的一般模式:1、一是一般情况下,乐景写乐情,哀景写哀情。

人们的表情达意的方式大多都习惯于用优美、绚烂的景物来抒写高兴、快乐的感情,用荒芜、暗淡的景物来抒写凄凉、哀伤的感情。

所以,解读时抓住景物特色就可以触摸到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二是反其意行之,乐景写哀情,哀景写乐情。

王夫之《姜斋诗话》中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以乐景写哀情,用让人心情愉悦的景物描写,来反衬人物的悲伤;以哀景写乐情,用让人心情悲伤的景物描写,来反衬人物的欢乐。

如《诗经·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依依杨柳,美好春色让人沉醉,却是黯然离别之际:霏霏雨雪,冰天坼地的寒冷,竟是征夫回乡之时!前者是乐景写哀,后者是哀景写哀,而以乐景写哀情或以哀景写乐情,可以起到倍增其哀乐的效果。

如李煜《采桑子》中的“可奈情怀,欲睡朦胧入梦来”,无奈之下朦胧入睡,却见伊人人梦来。

这里用的也是“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再如杜甫《春望》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鸟美景却更让诗人伤心,这里用的’也是“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不过,以哀景写乐情的事例比较少见。

3、三是前面写景,后面抒情。

如果是四句诗的话,一般都是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这种情况的诗比较容易,暂不多论。

4、四是全诗都是写景,将情付托于景中。

古诗词中最有名的通篇写景的莫过于以下三首了: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刘禹锡的《石头城》以及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四、写景抒情诗歌的抒情方法: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景抒情五、写景诗的景情关系:景——情:一致-情景交融不一致-反衬(以乐景写哀情)【情与景的关系】"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就是为了抒情。

诗中的景物,都是为烘托气氛、抒发感情服务的。

要想鉴赏诗歌景物,首先要在阅读中明确所写景物的“乐”与“哀”。

从乐与哀角度来说,情和景之间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种情况,"乐"景正衬"乐"情。

例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诗中抒发对钱塘湖春行所见美景的喜悦欣赏之情,这可由尾联可见。

中间两联写春天鸟和花草的情趣和生机,即是为了抒发后文"最爱"之情所作的铺垫,这里,美好景物和喜悦情感是和谐统一的。

第二种情况,"哀"景正衬"哀"情。

与第一种情况类似,凄凉之景也可以用来烘托凄凉的气氛,而且更为常见。

例如李白的《沙丘城下寄杜甫》:"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全诗集中表达的是对朋友杜甫的思念之苦,为此,第二句的"高卧"即是孤独的诗人无所事事、百无聊赖的不得已之举;第四句的"秋声"更是明显地渲染了凄苦的心情。

第三种情况,"乐"景反衬"哀"情。

古人曾评价说:"以乐写哀,以哀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这里的关键,或要抓住全诗的中心句和关键词,或要联系上下文。

鉴于情况不尽相同且各有代表性,下面以四首诗为例作简要分析。

先看杜甫的一首《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然(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前两句的景是美好的春景,可是后两句的情又是伤感的怀乡之情。

这时一定要注意,全诗的中心恰恰是这后两句而不是前两句。

这样,我们就可以明白,前面的美景就是为反衬后面的伤感之情服务的。

再看这首《春行即兴》:"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三、四句虽然写到了芳树之花和春山之鸟,但是不是要表达赏春之喜呢?不是,因为花是"自"落,鸟是"空"啼。

"自"和"空"两个字可现美景无人欣赏之孤寂和失落。

再看岑参的这首《山房春事》:"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前两句无疑是萧条衰败之景,那么后两句庭树发花是不是美景呢?也不是。

因为,"人去尽"仍是萧条冷清之景,"庭树"不知人事已非这一变化,仍天真开花,正可反衬山房之破败和人心之凄冷。

最后再举杜甫《客至》一诗为例:"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飨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首联写到的春水和群鸥固然是田园生活特有的情趣,但若仅理解到这里,认为这是在表达对目前生活的欣赏,恐怕有违诗人的本意。

这时,我们不妨看一下颔联,颔联说"我这一直没有朋友来,今天才迎来你这位客人",字里行间,充分表现出诗人盼客之苦、迎客之喜。

那么,首联所写的"处处春水"、"日日群鸥",是不是在所谓的清新热闹中,蕴含着无人来访的深深的孤寂呢?第四种情况,"哀"景反衬"乐"情。

景是为情服务的,若全诗是"乐"情,前面的"哀"景完全有可能是为反衬"乐"情服务的。

请看李白的这首《塞下曲》:"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前三联写塞下艰苦的环境条件和紧张的战斗生活,尾联却转到写将士奋勇杀敌的豪情,这种豪情也正是全诗的中心。

这样,我们感受到的,是不畏艰苦、有着钢铁般意志的将士形象。

这里,所谓的"哀"景,既然是用来反衬豪情,就全然不是悲哀的了。

六、写景诗歌的语言特点:明快、清新、简洁、质朴、冷涩、昏暗、萧条、雄浑等七、写景抒情类诗歌常见考题问答格式。

第一种类型:(什么景,什么情)提问方式: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提问变体:这首诗歌描绘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正确解答:这类问题,解答思路分为三步:1、再现诗歌画面2、概括意境特点3、剖析作者情感第一步,考生应用描写性的语言把诗歌展现的画面描绘出来,尽量优美生动,切忌直接翻译。

第二步,描绘画面后,用一句简洁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意境的特点,或清新明丽,或恬静优美,或雄浑壮阔,或孤寂清冷,或绚丽多彩,或生机勃勃,或萧瑟苍凉……第三步,根据这首诗歌的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剖析诗人的思想感情。

剖析时应注意,大部分的写景抒情诗是以乐景写乐情(如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或哀景写哀情(如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但还有一类是以乐景衬哀情的,如杜甫《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诗人借清新美好的春景的描写,透露出羁旅异乡而思归的感伤。

这类诗单抓景物特征意境氛围特征是很难把握住作者情感的,但诗题、诗中直接议论抒情的句子、个别透露作者情感的字词、背景等还是能够给我们一些提示的。

上面那首我们可以抓三、四两句直接议论抒情的句子。

再比如李华的《春行即兴》“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我们可以通过抓“自”“空”两字,体味出春山一路山花烂漫,鸟语婉转的佳境却无人来欣赏,以乐写哀,写出了诗人对时代的感慨。

第二种类型:(如何写景,写景方法)提问方式:这首诗歌是如何描写景物的?提问变体:这首诗歌在写景方面有何特色?简要分析这首诗歌描写景物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