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上)透 镜教学设计(三卡式)
八年级物理上册《凸透镜成像规律》教案、教学设计
5.学习方法:学生尚未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学情,采用启发式教学、实验探究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1)通过生动的动画、实物演示,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凸透镜的基本概念。
(2)运用实验探究,引导学生发现凸透镜成像规律,并在实践中加深理解。
(3)设计梯度性问题,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3.突破难点,个性化指导:
(1)针对学生在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方面的问题,教师进行个性化指导,帮助学生化解困惑。
-讨论记录:要求学生记录讨论过程和观点,形成简单的讨论报告。
5.阅读拓展:推荐学生阅读与凸透镜成像相关的科普文章或视频,拓宽知识面,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阅读材料:提供与凸透镜成像相关的科普文章、视频链接等资源。
-阅读笔记:要求学生记录阅读过程中的关键信息和感悟。
3.教学步骤:
a.展示生活中的凸透镜设备,引导学生观察。
b.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c.导入新课,介绍凸透镜成像规律。
(二)讲授新知
1.教学活动设计:通过讲解、动画演示、实验操作等方式,向学生传授凸透镜的基本概念、成像规律及应用。
2.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凸透镜成像知识。
-解决方案: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提出创新性的设计方案或改进措施。
-分析评价:要求学生对提出的方案进行合理性分析,并给出评价。
八年级物理上册《凸透镜成像》教案、教学设计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使其在合作中学会尊重他人、分享成果,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4.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使其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为未来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掌握了光学基础知识,如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为学习凸透镜成像打下了基础。但在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方面,学生可能还缺乏足够的经验。此外,学生对物理现象的探究欲望较强,善于观察和提问,但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有待提高。针对这些情况,本章节教学应注重以下方面:
5.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编写一组关于凸透镜成像的习题,涵盖基本知识点,要求题型丰富、难度适中。
作业要求:
1.作业需独立完成,不得抄袭他人成果。
2.描述清晰、条理分明,注重语言表达和逻辑性。
3.作业完成后,请认真检查,确保无遗漏和错误。
4.请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作业,以便教师及时批改和反馈。
4.设想四:多媒体辅助,形象直观。
利用多媒体课件、动画等资源,展示凸透镜成像过程,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成像规律,提高教学效果。
5.设想五:课堂小结,巩固提高。
在课堂尾声,引导学生总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布置具有思考性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和拓展知识。
6.设想六: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设计一个简单的凸透镜成像实验,要求能够观察到实像和虚像的形成。请详细描述实验步骤、所需器材和观察结果。
3.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思考以下问题并给出答案:
a.凸透镜成像时,物距与像距的关系是什么?
b.实像与虚像的根本区别在哪里?
c.凸透镜成像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
八年级物理上册透镜实验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透镜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透镜的作用和组成结构。
2.掌握透镜的基本性质,如焦距、显微倍数等。
3.学会透镜的贴法和使用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
4.能够分析和解释实验现象,培养实验探究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透镜的组成结构和基本性质的掌握。
三、教学难点透镜的贴法和使用方法,以及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解释。
四、教学内容1.透镜的组成结构和基本性质的讲解。
透镜是一种光学元件,是由两个或多个曲面分离的光学元件组成。
根据其曲面的形状和物质的不同,可以分为凸透镜、凹透镜、球面透镜等几种类型。
透镜的中心称为光学中心,两个焦点称为主焦点。
透镜的焦距是指光线从无限远处射向透镜时,在透镜后焦点的距离。
2.实验操作步骤2.1.实验材料和器材准备实验材料:白纸、黑纸、铝箔、碎玻璃等物品。
实验器材:卡尺、凸透镜、灯泡等。
2.2.实验操作步骤1)将凸透镜放在桌子上,调整其位置使其能够被灯泡照射到。
2)在凸透镜的后焦点处放置一张白纸,称为屏幕。
3)开启灯泡,调节灯泡的位置和角度,直到能够在屏幕上看到一个清晰的图像。
4)用卡尺测量灯泡到屏幕的距离,我们称之为物距。
5)用卡尺测量屏幕到透镜中心的距离,我们称之为像距。
6)将透镜向物体靠近或远离,调节镜的位置,观察在屏幕上形成的图像的变化。
7)分析并记录实验结果,计算出焦距、物像之间的几何关系等实验数据。
五、实验结果分析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在一定范围内,凸透镜的焦距与物距、像距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当物距等于焦距时,物体在透镜后焦点处形成一个半径相等的清晰的实像。
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放在屏幕上的像为放大的虚像;当物距大于焦距时,放在屏幕上的像为缩小的真像。
六、实验总结透镜的实验让同学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透镜的基本性质和作用。
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同学们也提高了实验探究和创新意识。
在后续学习中,同学们还可以用透镜进行显微镜的制作等更加有趣的实验。
八年级物理上册《通过透镜看世界》教案、教学设计
2.作业完成后,请学生认真检查,确保答案正确、书写规范。
3.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4.教师将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反馈,帮助学生发现并纠正错误。
3.教学评价:
-采用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通过课堂提问、实验操作、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透镜成像知识掌握的程度。
-设计课后作业和小测验,评估学生对教学重难点的掌握情况。
4.教学策略:
-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个性化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难点。
-对于学习优秀的学生,提供挑战性的问题和任务,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
3.引导学生分享: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与透镜相关的现象和经验,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新课的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
(二)讲授新知
1.透镜的基本概念:介绍透镜的定义,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讲解它们对光线的作用,引导学生理解透镜的基本性质。
2.成像规律:详细讲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包括物体距离透镜的位置与成像的关系,成像的三种情况及其应用。
3.情感升华:强调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包括以下类型:
-选择题:旨在检验学生对透镜基本概念和成像规律的掌握程度。
-填空题:帮助学生巩固透镜成像知识,提高对透镜成像过程的理解。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运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透镜成像规律,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年(上)光的反射教学设计(三卡式)
《光的反射》教学设计(三卡式)
表一:课前教材分析卡设计者:应玉国
表二:课堂教学设计卡
1.光线传播到两种不同物质的分界面时,发生反射
现象。
2.几个基本概念:
①入射光线EO
②反射光线OF
③入射点O
④法线:ON
⑤入射角:∠i
⑥反射角:∠r
3.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
居法线
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光路的可逆性。
5.光的两种反射类型:镜面
反射与漫反射。
它们都
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四、布置作业
1.已知镜面及入射光线,要
求画出反射光线。
2.已知镜面及反射光线,要
求画出入射光线。
3.已知反射光线及入射光
线,要求画出镜面。
师生共同交流总结
4′
1′
表三:课后教学反思卡。
八年(上)看不见光教学的设计(三卡式)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主要学习了以下几个问题:
1.红外线的特性及应用。
2.紫外线的特性及应用。
四、布置作业
[生]白光是复色光。
●夜间人的体温比野外草木、岩石的温度高,人辐射的红外线比它们强,人们根据这个原理制成了红外线夜视仪。
●红外线还可用来进行遥控。如电视机遥控器的前端有一个发光二极管。按下不同的键时,可以发出不同的红外线,来实现电视机的遥控。
●利用红外线遥感技术可以在飞机或卫星上勘测地热。寻找水源、估计农作物的长势和收成等。
《看不见得光》教学设计(三卡式)
表一:课前教材分析卡设计:应玉国
课题
看不见得光
时间
教者
教
学
目
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太阳光谱和知道看不见的光的存在。
2.确定红外线、紫外线的存在,了解它们的性质。
3.了解红外线、紫外线在生活、生产、军事、高科技领域等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初步尝试对不可见的事物通过其可见的效应来对该事物进行研究的方法。
[师]在光谱的紫端以外,也有一种看不见的光,叫紫外线(ultraviolet ray)。那么紫外线有何特性呢?
[师]紫外线有哪些应用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予充分的肯定后讲解。
1.紫外线的频率范围是7.5×1014Hz~5×1016Hz,在光谱上位于可见光紫光之外,人眼看不见。
2.不要误认为紫外线是紫色的或蓝色的,紫外线是看不见的“不可见光”。紫外线看起来是淡蓝色的,那是因为除了紫外线外,它们还发出少量蓝光和紫光。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透 镜
1、教材 62 页 1 至 3 题; 作业 布置 2、结合第 2 题,探究凸透镜的形状对焦距的影响: 3.回家找找:生活中的凸透镜和凹透镜,并用简易的方法测出凸透 镜的焦距。 课堂学习 效果反馈
一、 凸透镜和凹透镜 1、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2、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 板书 设计 3、 作用: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二、 焦点和焦距 1、 焦点: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做焦点。 2、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 的透镜。 课堂 小结 凸透镜 和凹透镜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 的透镜。 作用: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1.你能用几种方法判断一 巩固 练习 动手动 脑学物理 个透镜是凸透镜还是凹 透镜? 2. 你会测出凸透镜的焦 距吗?说说你的方法! 回答并小组讨论 巩固加深学 生对课堂知 识的理解 对比总结两种透镜对光 的不同作用 帮助学生对 知识形成完 整的体系。
媒体类型 凸透镜和凹透镜 多媒体课件 平行光源、凸透 镜、光具座、多媒 体课件 媒 体 的 选 择 凸透镜、光具座、 多媒体课件 凹透镜、光具座、 多媒体课件
媒体内容要点
备注
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
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A
F
12 分钟
利用凸透镜产生平行光
C
A
6 分钟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A
A
8 分钟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 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 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 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其他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 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 放-讨论;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 边播放、边讲解;H.边播放、边议论;I.学习者自己操作媒体进行学习;J.其他
《透 镜》教 学 设 计
《透镜》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注重科学探究,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
改革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积极将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应用于物理教学中。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即力求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在其中的物理规律。
◆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
◆重视评价学生的探究过程。
二、“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
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2)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领略物理知识就在身边。
三、重点、难点: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四、教具:激光手电、透镜、老花镜、近镜视、多媒体设备、课件(U盘)、三角板(刻度尺)、彩色粉笔等。
五、教法设计:讨论法探究法情境教学法练习法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1、CAI呈现:生活中常见光学仪器的视频资料,请学生观看。
2、说明:生活中人们经常使用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幻灯机、望远镜、显微镜等光学仪器。
用照相机拍照,可以反瞬间情景留为永恒的记忆;用投影仪来放大投影片,可以使教室里所有同学同时看到投影片上的内容;医院化验室的医生,在显微镜下可以看见血液中的各种细胞。
这些光学仪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打开这些常见的光学仪器可以发现,它们的主要部件都是——透镜。
本节课老师将和大家一起来学习有关透镜的初步知识(CAI呈现课题)。
(二)新授1、透镜的分类(1)请同学们看屏幕(或手中光学元件),并通过观察对透镜进行分类(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2)请学生代表对透镜进行分类后,教师进行小结,并通过CAI呈现: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老花镜片)。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如近视镜片)。
2、透镜的主光轴、光心(1)说明:常见的透镜是由玻璃制成,透镜镜片的两个表面(或至少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 第1节透 镜》doc教案
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一节授课教案课题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能正确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能在图中标出凸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和焦距;能说出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能正确解释会聚、发散。
通过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物,得出两种透镜形状的不同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爱护光学仪器的好习惯;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的主人翁意识;通过师生双边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测量凸透镜的焦距的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会聚、发散。
教学方法引导启发式、讨论合作式、实验、多媒体辅助教学教教师:凸、凹透镜、演示用光学器件组一套、老花眼镜、近视眼镜具学具学生:凸透镜教学过程引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课题展示透镜,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与透镜有关的内容,老师现在手里拿的是透镜,透镜一般是玻璃或树脂制成的、透明的镜子,我们学习的透镜至少有一面是球面,或者两面都是球面。
球面透镜只是透镜中的一种,例如散光眼眼镜的镜片就是柱面镜。
光透过透镜发生了折射,折射光线有什么规律没有?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研究透镜。
学生小组内交流,学生代表利用投影展示课前做一做1的光路。
有学生试图回答比一比谁是小侦探。
设计课前做一做1检查学生以前学的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为本节课知识作铺垫设计课前做一做2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热情明确本节课任务,让学生心中有数。
新课讲授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透镜的分类和比较(一)透镜的种类[活动1]下面大家垫面巾纸用手摸一摸桌子上老师给的两个透镜,它们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呢?引导学生小结归纳刚才的交流,得出透镜分两种:一种是中间厚,边缘薄,叫凸透镜;一种是中间薄,边缘厚,叫凹透镜。
指导学生把凸透镜凹透镜的定义在教材上画出来。
结合凸透镜、凹透镜实物,指出哪是透镜的中间,哪是透镜的边缘,强调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关键就是比较透镜的中间和边缘的薄厚。
八年级物理上: 二、 透 镜教案(苏科版)
- 1 - / 5
- 3 - / 5
- 4 - / 5 ②有的同学能知道手里拿到的是什么透镜,你能告诉我是什么方法确定你拿到的是什么类型的透镜的?你们还能有其他方法吗? ③下面发一X 实验记录单: 实验名
称 辨别凸透镜还是凹透镜的方法 方 法⑴ 方 法⑵ 方 法⑶ 几种方法辨别远视眼镜、近视眼镜的结果相同吗? 你们小组认为哪一种方法最好? ④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两种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与发散作用,下面我们来看一段多媒体介绍(或投影片)同时发放下面阅读卡,进行交流与识记。
关于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 读书卡号: 光 心:透镜的中心叫光心。
主光轴:通过透镜光心与透镜垂直的叫主光轴,其它通过光心的轴叫付光轴(高中将学到)。
焦 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透镜后会聚的点或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叫焦点。
焦 距:焦点到透镜的距离叫焦距, 焦距用字母f 表示。
⑤教师用平行光源,演示平行光射到凸透镜和凹透镜上产生的会聚与发散现象(也可以用两个激光器、光具盘演示) ⑥有条件可以观察两条平行光线连续通过两块以上的透镜的情形。
⑦指导学生用作图法把上面典型的实验图例画下来。
⑧进行两种透镜和对光线的作用方面的形成性练习。
可以准备实验卡、学生自己带来的老花眼镜
(远视眼镜)和近视眼镜等
可以准备读
书卡
可以准备激光器、柱形凸透镜、柱形凹透镜或平行光源、光具盘等 准备课堂用
题 可以准备平面镜、刻度尺或激光
器、柱形凸透镜或平行
- 5 - / 5。
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 透 镜 教案 教学设计
透镜人教版八年级第五章第1节一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实验,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二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2、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什么是凸透镜和凹透镜及对光的作用.难点:指导学生对实验进行仔细观察、分析,最后通过概括得出结论.四教学资源与准备教师用:多媒体课件、透镜组学生用: 透镜,近视眼镜,老花镜。
五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引入2 分钟同学们,老师这里呢有几个小问题,想同学们一起帮忙解决一下。
假如老师想查看一些文献,可是文献上都是肉眼看不清的小字,这时候我们可以借用什么来辅助阅读呢?有些同学的视力不好,看不清黑板,这时候是不是需要佩戴。
医院化验室的医生,用什么来观察血液中的各种细胞呢?科学家们是利用什么来观察和接收来自宇宙的信息的呢?刚刚所说的放大镜的镜片、眼镜的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显微镜、望远镜等仪器的镜头,都是由透镜组成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透镜。
(板书)放大镜近视眼镜显微镜巨型的望远镜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让学生意识到接下来所要研究的透镜在生活中应用广泛新课教学33分钟(一)认识凸透镜、凹透镜这节课我们要学习透镜,老师想听同学们说一说,你想了解有关透镜的哪些问题呢?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非常好,我们将在这章的学习中陆续研究,由于时间关系,这节课我们重点探究:1.透镜的类型2.透镜对光的作用现在每两位同桌自成一组,每一组的桌子上都有一盒透镜,现在请你们观察眼前的透镜或者是看大屏幕,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透镜的共同特点。
我们常见的透镜是由玻璃、水晶等一些透明物质制成的,透镜镜片的两个表面(或至少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
八年(上)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三卡式)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三卡式)表一:课前教材分析卡设计:应玉国
表二:课堂教学设计卡
大致在同一高度?
2、如何使物体所成的像呈现于光屏上?
3、实验过程中应记录哪些现象和数据?如何设计记录表格?
表格参见后面的附表
三、课堂小结
参见后面的附表
四、布置作业学生思考后回答:
调整物体、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物距),像到凸透镜的
距离(像距),像的大小、像的倒正、像的虚
实。
进行实验
(1)、测定凸透镜的焦距f并做好记录。
方法:平行光聚焦法,小手电筒代替平行光
源或在阳光下或很远的灯光下测定凸透镜的
焦距f 。
(2)把蜡烛放在较远处,使物距u>2f,调
整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观
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测出像距v(像到凸
透镜的距离)。
(3)、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使物距在2f和
f之间,即2f>u>f,重复以上操作,进行观
察和测量。
(4)继续移近蜡烛,使物距u<f,在屏上
还能得到蜡烛的像吗?怎样才能观察到蜡烛
的像?是虚像还是实像?观察像的大小、正
倒、测出物距。
学生按上述实验步骤进行实验,交流与合作,
将测量数据整理、填表
20′
4′
1′
附表
凸透镜成像规律
表三:课后教学反思卡。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5.1 透镱 教案 2【推荐】.doc
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教学准备:透镜一组、光具座、光源、老花镜、近视镜、饮料瓶(无色透明、表面没有波纹、去底去上课时,老师可以利用投影仪把教学内容打在幕布上,方便了课堂教学;医院化验室的医生,在显微镜下么不同,能分几类,找出它们的特征。
凸透镜和凹透镜生活中常用到,我们桌子上放着帮助人们矫正视力,保护眼睛的近视眼镜的镜片和远视眼镜的镜片,看看它们是什么透镜(
了什么是凸透镜和凹透镜,现在观察下图,说说它们中哪些是凸透镜,哪些是凹透镜。
生变化。
亮点变亮说明它的光进入我们眼睛中的变多。
现在,请你动手,让光斑变得最小,最亮。
并测量再换一个凹透镜,
我们观察不到光的传播路径,所以为了对这个问题作进一步的研究,我们来设计一个实验。
这就形成一个“烟室”,用手电筒对准透镜照射,适当调节手电筒和透镜的距离,观察透镜对光的作用,RT010*********_判断透镜的类型
”字母表示,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f oca l )。
用“f
四、板书设计。
透视教案初中
透视教案初中年级:初中八年级学科:美术课时:2课时教材版本:人美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透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一点透视和两点透视的画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绘画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1. 透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一点透视和两点透视的画法3. 透视在实际绘画中的应用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幅透视画,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其特点。
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特点,教师总结并导入新课。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透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让学生理解透视的基本规律。
2. 教师讲解一点透视和两点透视的画法,让学生掌握透视的绘制方法。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学生按照教师讲解的方法,自行绘制一点透视和两点透视的图形。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
四、作品展示(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提问学生关于透视的基本概念和画法,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导入新课。
二、深入学习(15分钟)1. 教师讲解透视在实际绘画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透视在绘画中的重要性。
2. 教师示范一幅透视画的绘制过程,让学生观看并学习。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学生根据教师讲解的内容,自行绘制一幅透视画。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
四、作品展示(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教学评价:1. 学生对透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一点透视和两点透视的画法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对透视在实际绘画中应用的理解程度。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使学生了解了透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了透视的画法,并能够在实际绘画中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请同学们大致地绘制出折射光线
生: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请同学们大致地绘制出出射光线
生:凹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请同学们分别画出折射光线
请同学们猜测折射光线的方向
学生观察思考
(师生共同总结):(1)与光轴平行的入射光线,穿过凸透镜后,出射光线经过焦点;穿过凹透镜后,出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于焦点;(2)经过透镜光心的入射光线,其出射光线不改变方向;(3)经过焦点(对于凹透镜,是异测焦点)的入射光线,经过透镜后,出射光线平行光轴。
《透镜》教学设计(三卡式)
表一:课前教材分析卡设计:应玉国
课题
透镜
时间
教者
教
学
目
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光心、主光轴、焦点和焦距。
(2)了解凹透镜和凸透镜对光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物及板图,得出两种透镜的两种不同构造,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时抓住事物本质特征,通过观察能够识别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的能力。
师生共同总结
5′
8′
10′
10′
8′
3′
1′
板
书
设
计
透镜
1、透镜的类型: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远视眼镜)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薄。(近视眼镜)
2、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3、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对光线的折射能力:焦距越小的,对光的折射能力越强
表三:课后教学反思卡
板书:透镜
二、新课教学探究新知
1、透镜的种类
结合教材中的讲解(可用投影片或课件辅助),使学生认识到透镜表面的形状特征,从而引出主光轴和光心的概念.
2、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演示实验:平行光平行主光轴射向凸透镜
师:在黑板上画出两条与主光轴平行的两条入射光线及凸透镜
师:经过凸透镜后的两条出射光线相交于光轴上一点,这点称之为凸透镜的焦点。而光心到焦点的距离称之为焦距
(实验演示)
师:我们画出了三条非常特殊的光线,它们是:
三、课堂小结
透镜的分类,有关透镜的基本知识,透镜对光的作用.
四、布置作业
生:折射现象。光从空气中斜射入其他透明介质中,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
生:对光具有偏折作用。
生:向三棱镜的底边偏折
生:两束平行光束之处:有的中间厚边缘薄,有的中间薄边缘.
课题
透镜
时间
教者
反
思
教
材
反
思
教
法
反
思
学
生
备
注
师:凸透镜对光具有怎样的作用?
3、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演示实验:平行光平行主光轴射向凹透镜
师:在黑板上画出两条与主光轴平行的两条入射光线及凹透镜,
师:凹透镜对光具有怎样的作用?
4、三条特殊光线
师:在黑板上,教师画出凸透镜的一条经过焦点的入射光线;画出凹透镜的一条经过异测焦点的入射光线
师:再画出一条经过光心的入射光线
教学难点
凹透镜和凸透镜对光的作用的实验过程
教学方法
在演示实验和学生活动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分析概括物理概念、总结物理规律
教学用具
教具:凸透镜、凹透镜、光具盘、光源、多媒体课件;
学具:凸透镜、凹透镜、手电筒、白纸。
课时安排
1课时
备
注
表二:课堂教学设计卡
课题
透镜
时间
教者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分配
一、师生谈话,导入课题
师:光从空气中斜射入其他透明介质中,会发生什么现象?遵循什么规律?
师:根据光的折射原理,我们知道三棱镜对光具有什么作用?
师:向什么方向偏折呢?
师:这两束平行光经过它们,会聚于底边所在直线上,这种现象我们称为对光的会聚作用。如果两个三棱镜的放置是倒置的,这样的两个三棱镜又会有什么作用呢?
师:这种现象称为对光的发散作用。实际上,三棱镜经常被打成各种形状,但组合之后无外乎就是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中间厚边缘薄;第二种情况,中间薄边缘厚。前者称为凸透镜,后者称为凹透镜。
(2)经历探究凹透镜和凸透镜对光的作用的实验过程,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的主人翁意识;
(2)通过师生双边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教
学
重
点
观察凹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凸透镜对光发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