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推进,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教师团队
教师团队建设方案
教师团队建设方案一、教学团队建设的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坚持“以教师为本,个性化发展,差异性成长,整体性提升”的思路,以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为目标,以解决教师职业倦怠及专业发展“瓶颈”问题为突破口,采取“学术委员会领导、名师工作室引领、青蓝工程团队引导、教师研训学科基地主导、年轻教师书友会参与”的运行机制和切实有效的措施,探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多元梯级团队建设的有效途径,建设一支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为建设省一级特色普通高中奠定基础。
二、实施目标1、激发自我发展内驱力,实现教师差异性成长。
通过设计多元的校本教研活动,创建良好的学习性、研究性、合作性教师发展文化,让教师在团队中选择适合自身发展需求的活动,激发教师自我发展愿望和内在发展动力,不断提高教师专业发展能力,实现教师差异性成长。
形成一支“团结和谐,合作和睦,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教师团队。
2、搭建智慧共享化平台,促进教师团队化发展。
通过建立由校级领导、教务主任、教科室主任蹲点和由市县名师、省教坛新秀、市“三坛”、县专业骨干组成的名师工作室、参与式工作坊、学科研究小组和跨学科合作小组,实施学习共同体扁平化管理,指导、激励学习型团队开展研讨活动,使教师群体更愿意接受和吸纳指导者意见,使团队学习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打造“充满生机活力,各具进取精神,富有创新意识”的多元梯级团队。
3、践行“教师发展为本”理念,探索梯级团队建设模式。
依据“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为教师成长创建宽松、愉悦、和谐的氛围,提高教师的职业意识、专业技能和自我发展的精神,在实践中探索教师发展的自主性、自觉性以及客观需求,为教师教育及教育管理方面的决策提供宝贵的素材。
造就一支拥有“爱岗与责任、爱生与敬业、爱心与感恩、合作与共赢”的教师团队。
4、谋求一种“自主自觉,合作和睦,开拓进取,探究创新”的教师多元梯级团队合作文化。
每位教师都能着眼于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的共同愿景,坚持走“专业自主发展和团队合作共赢”之路,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把“追求卓越,超越自我,努力使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对学生产生强烈而持久的人际吸引力、精神感召力和智慧启迪力”作为各自从事教育工作的毕生追求。
教师增强团队意识
教师增强团队意识教师增强团队意识高绩效团队的建设的要点:(一) 每一位成员都认同团队目标为了让所有的团队成员都尽最大努力,团队必须确定一个共同的目标。
只有拥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团队在面临挑战时才能充分调动团队成员的干劲和行动热情。
在设定团队目标时,需要注意以下四点:1、团队目标须准确、有意义团队目标被明确地描述,并形成了书面说明;对团队目标的达成应该设置一个期限;团队目标应该具有挑战性和可行性;团队成员具有意义,值得全体成员为之努力。
2、目标制定时,团队成员充分参与在团队目标设定时,团队管理者应该给予每一位团队成员机会,让他们畅谈他们的想法并提出建议,每一位团队成员都有机会对团队目标的理解进行调整。
3、目标制定后,团队成员充分认同团队管理者应该让所有团队成员都充分理解团队目标,让团队成员清楚地知道可以采取哪些行动从而实现团队目标。
4、适当时,团队目标应该调整团队管理者应该定期对团队目标进行评估和更新,并让团队成员知道个人和团队取得的胜利。
高绩效团队的建设的要点:(一) 每一位成员都认同团队目标为了让所有的团队成员都尽最大努力,团队必须确定一个共同的目标。
只有拥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团队在面临挑战时才能充分调动团队成员的干劲和行动热情。
在设定团队目标时,需要注意以下四点:1、团队目标须准确、有意义团队目标被明确地描述,并形成了书面说明;对团队目标的达成应该设置一个期限;团队目标应该具有挑战性和可行性;团队成员具有意义,值得全体成员为之努力。
2、目标制定时,团队成员充分参与在团队目标设定时,团队管理者应该给予每一位团队成员机会,让他们畅谈他们的想法并提出建议,每一位团队成员都有机会对团队目标的理解进行调整。
3、目标制定后,团队成员充分认同团队管理者应该让所有团队成员都充分理解团队目标,让团队成员清楚地知道可以采取哪些行动从而实现团队目标。
4、适当时,团队目标应该调整团队管理者应该定期对团队目标进行评估和更新,并让团队成员知道个人和团队取得的胜利。
高校四大基本职能论述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充分发挥高校四大基本职能骆平党的十八大报告,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之首,提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目标任务,为未来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就高校而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就必须以高校的四大基本职能为根本着力点,积极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持续、科学的发展。
高校要以提升质量为核心,加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主体功能,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人才,是高校所要面对、思索与完成的基本命题。
我国当代最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曾经在病榻上向温家宝总理进言:“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新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
这是个很大的问题。
”培养大量的一线创新人才,是当代中国高等教育最重要的历史使命。
培养创新型人才,高校不仅需要探索系统化的制度体系,并且必须将这些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用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一种培养创新型人才并使之实现价值、发挥才能的长效机制。
纵览国内外培养优秀创新型人才的经验可以发现,一个创新型人才的成长,需要以理想为动力,知识做基础,制度成保障。
其中,“立德树人”则是确保这个培养体系良性循环的思想基础。
胡锦涛同志曾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广大青年一定要深刻了解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懈奋斗的光荣历史和伟大历程,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坚定理想信念,增长知识本领,锤炼品德意志,矢志奋斗拼搏,在人生广阔舞台上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尽情展现人生价值,让青春在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中焕发出绚丽光彩。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作为培养青年人才的主战场,高校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必须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德育工作的价值和意义,不断改革创新,加强德育工作。
教师发展: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精品文档资料
教师发展: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教师作为一种重要的人力资源,是一所学校教育质量最根本的保障,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有高质量的教学,才有高品位的学校。
教师幸福成长最大的受益者是学生。
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就是以人为本,拓贤为师,形成群英荟萃的教师群体。
这条生命线是学校的生存之本、发展之本。
拥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才是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
近年来,连云港外国语学校牢固确立“人才是第一资源”、“学生要发展,教师先发展”的理念,把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作为学校科学发展的首要任务。
学校努力营造和谐的校园人文环境,创建“和谐的工作氛围”,即在学校内部构建起来的和睦、协调、融洽、有序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教师提供一个安心、舒心的工作环境。
在和谐的氛围中,教师通过“读名著”、“拜名师”、“访名校”、“寻名胜”增长教师的学识魅力;通过“师德”、“理念”、“语言”、“行为”、“文字”、“外貌”等形象方面的塑造,提升教师的形象魅力;通过“质疑”、“对比”、“归纳”、“换位”等反思,提高教师的反思魅力。
学校以“市333工程”为引领,以推行“校内教师职级制”为抓手,大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形成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一、建立发展机制,打造教师发展空间连云港外国语学校发展定位是“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特色品牌学校。
在此基础上,经过反复调研和思考,我校果断提出了“以优先发展教师促进学校的高位发展”这一思路。
针对学校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知识构成和教学能力素质的构成特点,结合“市333工程”,从学校实际出发,成立了教师发展指导中心――名师工作室,建立起以校长为组长,教学副校长亲自抓,由名师工作室具体实施的教师专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并相继制定出台了《教师职级制》、《“名师引领工程”实施方案》、《学校高层次人才评选考核办法》等教师发展机制,打造教师发展的广阔空间。
在这一系列教师发展机制的引领培养下,学校的名师引领效果显著。
搭建多元发展平台打造双师型教师团队
团队协 作精神 , 有较强 的教育教学组织 与管理能力 , 教学团 队成员 必 须重视教 育教学研 究工作。
( 二) 搭 建 多元平 台。 具 体举 措主要是在学校层面搭建了教师发展 的五个平 台。 1 .课题研 究平 台。新 时代 不 仅要 求教 师 成 为教 育者 、 学 习 者, 还要求教师成为研究者 。通过课题研究与实践 , 把教 学研究 与
【 关键词 】 师资建设 ; 教师团队; 发展平台 职业类学 校打破原有“ 双 师型” 教师 培养模 式 的局 限性 , 搭建 多元 发展平 台 , 坚持 “ 名 师引领 、 骨 干带头 、 专兼 结合 ” , 采取 “ 引、
聘、 带” 及专任 教 师与 企业 兼 职教 师 “ 互 兼互 聘 , 双 向交流 ” 等措
成员 结合专业 与企业 紧 密合作 , 扎实 做好 课程 与 职业 、 专业 与产 业、 学校与企业 的深 度对接。七是发挥 团队优势 , 做好创新 、 创业 、 创优 教育 与实践 , 指 导学生参与创新实践 。
二、 主 要 目标
训基地 、 双师型教师 队伍建设 , 校企合作 、 工学结合 , 引导技能教 学 改革和课程模式 的更新 , 建立 专任 教师下企 业锻 炼机 制 , 提升教 师
专业技能水平 。 4 . 创新 大赛 平台 。开展创 新教育的一个 重要 内核就是牢 固确 立市场导向 , 贴 近地方经济社 会发展需 求 , 不断审视并调整职业 教 育 的办学方 向, 让转 型思 路既 “ 解馋 ” , 又“ 解渴” 。开展创 新教 育
研究 的实施能力 。五是积极开展数控技术 应用专业课程改革 的实 践 活动 , 鼓励 团队成 员结合 自身 的课 程改 革实践 经验 , 撰写 论文 。
尊重生命、多元发展理念下的“四维”校本课程建设
小组合作背景下初中生物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分析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小组合作已逐渐成为中学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教学模式。
在生物学科教学中,小组合作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物知识。
如何在小组合作背景下构建高效的初中生物课堂,成为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小组合作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小组合作是一种将学生组织成小组进行协作学习的教学模式,通过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合作、互助,以达到共同学习的目的。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小组合作可以提供一个有效的学习环境,通过小组内合作、小组间竞争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物知识。
1. 确定小组成员构建高效课堂的第一步是确定小组成员。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小组成员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水平、学习习惯等因素来确定,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组合,让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和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构成一个小组,相互之间可以互补,促进学习进步。
2. 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需要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
学生及小组成员需清楚了解学习内容及学习目标,明确分工合作,确保每个小组成员在学习中有明确的任务,使学习更有意义。
3. 设计合适的任务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需要设计合适的任务。
可以通过问题探究、项目研究、案例分析等形式,让学生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从而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4. 提供良好的学习资源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是提供良好的学习资源。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网络、图书馆等渠道,在学生完成小组合作任务时,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让学生更好地获取知识,提高学习质量。
5. 提供及时的指导和反馈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需要及时地进行指导和反馈。
及时的指导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的反馈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聚力教师队伍建设 提升教育“软实力”
聚力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育“软实力”【摘要】教师队伍建设是提升教育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本文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优化教师培训机制、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推进教师队伍多元化发展、加强教师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等方面进行探讨。
通过提升教师整体素质,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实现教师专业化、精细化发展,从而进一步提升教育的软实力。
建设优秀教师队伍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包括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领导、教师个体等。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够真正实现教育软实力的提升,提高教育水平,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教师队伍建设不仅是教育事业的迫切需求,也是提升国家整体软实力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教师队伍建设、教育软实力、师德师风、教师培训、教学水平、多元化发展、凝聚力、向心力、关键、共同努力。
1. 引言1.1 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事业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教师作为教育系统的中坚力量,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成长发展。
一个优秀的教师队伍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服务,还能够对整个国家和社会的未来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教师队伍是教育事业的中流砥柱。
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主要实施者,他们的教学水平和素质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的高低。
只有建设一支素质过硬、业务能力强、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才能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教师队伍建设是提升教育质量和竞争力的根本保障。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育也在不断改革和完善。
只有建设一支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才能够适应时代的要求,推动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事业的基础和根本。
只有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能力,才能够真正实现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教育软实力的提升。
1.2 教育“软实力”的作用优秀的教师队伍是提升教育软实力的关键。
教师是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他们承担着培养未来人才的责任,直接影响着教育质量和学生成长。
只有拥有高素质、专业化、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才能够有效提升教育的软实力。
打造幸福教育,促师生共成长
打造幸福教育,促师生共成长作者:郑燕梅来源:《广东教育(综合)》2022年第11期中山市三乡镇鸦岗小学秉承“学而有异、学而不同”的办学理念,朝着“共创成功、共享幸福”的办学目标,坚持以“和而不同的发展观”和“全面个性的绿色质量观”统领全局,在“和而不同”的幸福教育中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
一、和顺管理,播洒幸福的阳光“幸福教育”中学校的和顺管理,就是“顺道”“重人”致“人和”的管理。
1. 制度建设,划定幸福底线。
健全学校内部治理,创新学校制度建设,构建依法治校长效机制,努力实现学校治理的法治化、规范化和民主化。
通过多种管理手段,让学校工作不断向公开化、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2. 人文关怀,升腾幸福温度。
制度管理和人文管理是學校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对打造和谐学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加强科学规范的制度化管理的同时,学校强调人文管理与人性关怀。
“八个一”规定动作体现着学校对教师的人文关怀:每年一次身体检查保健康、一次户外拓展促团结,每学期一次总结会展才艺、一次户外郊游益身心,每季度一次“幸福讲坛”提正气、一次趣味运动减压力,每人一席“心灵早餐”说心事、一次“一纸传情”敞心怀。
3. 民主参与,凝聚幸福力量。
学校通过严格校务公开,组建民主理财小组、总务后勤小组、采购基建小组等组织,定时召开教职工大会,定时开展各种民主评议等方式途径,确保广大教师能够参与管理决策、实施民主监督、维护合法权益。
二、和润德育,滋养幸福的心灵德育是教育的灵魂和核心。
“幸福教育”中的和润德育,是指以和育人,润物于心,让幸福像和风细雨般滋养师生的心灵。
1. 队伍建设,固本培元。
德育队伍的建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核心要义。
学校全力建设以“雅馨班主任工作室”为圆心的德育网络体系,打造德育核心团队。
以德育课题的研究促进专业发展,以“相约星期一”“德育大擂台”“班主任艺术论坛”等常规培训提升专业能力,以团队竞赛凝聚队伍合力,以多元评价彰显个性。
《上海市中小学拓展型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稿)》说明
《上海市中小学拓展型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稿)》的说明拓展型课程是上海中小学课程方案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建设和实施拓展型课程是上海中小学二期课程教材改革的一个重点。
什么是拓展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包括那些内容,拓展型课程对孩子的成长有那些好处等等,这是许多家长和社会所关心的。
现就拓展型课程的有关问题,作如下说明。
1.为什么要设置拓展型课程?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肩负着时代的历史使命,这就决定了它应该具有超前的培养意识,要随时根据当代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发展对未来教育作出的预测,调整培养目标,并设置相应的课程。
教育要着眼于未来,而未来的教育越来越重视人的终身发展,越来越关注每一个学生潜能的开发、个性的发展。
拓展型课程正是着眼于这一时代对人才的要求,确定“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宗旨,把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个性、潜能的开发作为重点,努力改变学校教育“千人一面,万人同一张课程表”的培养模式,改变基础教育课程脱离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脱离学生实际,忽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状况。
在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新的理念的指导下,拓展型课程为培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基础人才设置了学习通道。
拓展型课程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成长经历和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差异性,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兴趣和爱好、需要和追求。
学校通过三类课程的设置,培养学生既有最基本的的知识技能,又拥有广博的视野,既有共同的基础,又有发展自己个性特长的不同基础,既有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又具备坚实的实际操作的能力,进而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什么是拓展型课程?拓展型课程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改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自我管理和选择学习的能力为宗旨,是一种体现不同基础要求、具有一定开放性的课程。
拓展型课程着眼于激发、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学生的潜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并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途径和学习经历,促进学生的个性与社会化的和谐发展,同时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意见
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日期】2020.12.24•【文号】教师〔2020〕10号•【施行日期】2020.12.2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师队伍建设正文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师〔2020〕1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财政厅(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委、管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和《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现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准确把握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时代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1.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高校内涵式发展,以强化高校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师风建设为首要任务,以提高教师专业素质能力为关键,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为突破口,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发展规律,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科研创新能力、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师资保障。
2.目标任务。
通过一系列改革举措,高校教师发展支持体系更加健全,管理评价制度更加科学,待遇保障机制更加完善,教师队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实现现代化。
高校教师职业吸引力明显增强,教师思想政治素质、业务能力、育人水平、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高校教师队伍。
教育发展共同体工作方案_1
教育发展共同体工作方案教育发展共同体工作方案1为认真贯彻落实《开化县教育局关于新时代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调整实施意见》,将协作型教共体升级为共建型教共体,形成紧密型合作办学模式,推进校际间的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文化特色等多方面的合作交流,共同体本着“平等、互动、共赢”的合作原则,扩充优质资源总量,扩大优质资源的辐射面,提升教育优质化水平,全面推进池淮镇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现结合我校及兄弟学校实际情况,制订如下实施方案:一、学校共同体领导小组组长:滕卫成副组长:汪勇、唐七红、方忠富成员:丁巧玲、冯秀英、徐善吉二、池淮镇教共体核心校:开化县池淮镇明德小学受援校:开化县池化镇中心小学、开化县池淮镇张湾小学、开化县池淮镇油溪口教学点三、共同体建设目标力争通过各校的共同努力,构建出一套符合各校校情的“管理一体、研训一体、资源一体”的工作制度;研究、探索出一条具有各校特色的一体化共同发展之路,实现池淮镇教育优质均衡协调发展。
(一)加强联动。
进一步加强校际联动,营造资源配置,逐步实现校际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二)以强带弱。
充分发挥各校间优势、特色的带动和辐射作用,通过更新理念、队伍建设、教学改革、交流轮岗等方式,有效促进各校的办学水平全面提升。
(三)均衡发展。
通过共同体建设,促进池淮镇教育均衡发展,确保优质资源不稀缺,薄弱学校能提高,整体水平有提升。
四、建设措施(一)开展线上教学活动。
共同体核心校与成员校间开展基于“互联网+义务教育”基础的城乡同步课堂,九月底之前完成不少于2门学科,累计不少于20节。
(需上传学校间同步课堂的`图片及课堂信息汇总表)(二)开展线上线下教研活动。
共同体核心校与成员校间开展教师网络研修不少于8次,开展线下教研不少于4次。
(需上传学校或年级组或学科组间的教研活动文本佐证、网络研修图片)(三)推进教育共同体教师交流。
共同体核心校选派骨干教师到成员校任教,并覆盖到每一所成员校。
(需上传已交流教师的名单等基本信息,通过全国教师信息管理系统等途径复核);核心校优质师资可在成员校建立优秀教师工作室,指导乡村学校中青年教师成长。
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实践探索
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实践探索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是指教师为了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通过共同学习、相互交流与合作,形成一个互助、共同发展的学习社群。
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实践探索,旨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概念、目标、特点及实践路径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概念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是指一群志同道合、具有相同专业兴趣和追求的教师组成的学习社群。
在这个共同体中,教师们可以通过互相交流、共同研讨、合作研究等形式,共同提升自己的知识、技能和教学水平,实现个体与集体的发展。
二、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目标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通过共同探讨、研究和实践,帮助教师提高自己的学科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素养,增强专业能力。
2.促进教师的教学创新。
共同体成员之间可以分享教学经验和创新案例,激发创新思维,推动教学方式和手段的改进与创新。
3.提高教育质量。
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形成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经验分享和资源整合,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4.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可以建立起长效的合作机制,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为教育改革提供长期支持。
三、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特点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自主性。
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成员可以自由选择参与,自主开展探究性学习,灵活确定研究主题和合作方式。
2.平等性。
共同体成员之间是平等的,任何人都可以进行分享和表达,抱有开放的心态对待别人的观点和意见。
3.交流合作。
共同体成员之间通过交流和合作,形成资源共享、互相学习的平台,共同解决教育教学难题。
4.注重实践。
共同体成员致力于将研究和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际操作和反思,不断改进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
四、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实践路径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实践路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共同体。
(莱芜二中)实施五步发展方略,打造专业教师团队
实施五步发展方略,打造专业教师团队莱芜市第二中学(2011年3月25日)莱芜市第二中学始建于1956年,占地面积150余亩,建筑面积五万余平方米,在校学生2200余人,教职工180人,系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教学示范校。
作为农村高中,一无区位优势,二无生源优势,要想竞争生存,要想创新发展,我们靠得就是过硬的教师队伍,走得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子。
特别是近几年来,我们更加坚定了‚一支好队伍,就是一所好学校‛的办学信念,坚持环境熏陶、共享平台、工程带动、研修培训、搭建载体‚五位一体‛战略思路,锻造了一支会学习、善教学、能管理、高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成为助推学校优质高效发展的生力军。
一、突出环境熏陶,营造教师专业发展氛围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真心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到心的深处。
‛我们认为,教师专业成长实质就是‚心灵‛的锻造。
学校从注重环境熏陶,让教师拥有教好学的责任心、办好校的自信心。
(一)管理环境营造民主氛围。
教育管理是把双刃剑,既要用规范来约束,又要用理解来沟通。
对此,学校始终坚持以为人为本,鼓励教师参与学校管理,民主理校,以法治教,营造良好的管理环境。
充分发挥教代会职能,从学校发展规划到教学改革的推进,从年级班级计划的落实到各项活动组织实施,全权由教代会研究讨论、征求意见,事事沟通在前,处处协调为先,人人拥有‚与学校发展共荣辱‛、‚发展二中,我的责任‛的主人翁责任感,力求每件事、每项工作、每个环节,有序有效有力推进。
教代会的民主监管,解决了学校一系列热、难、险、急问题。
如我们修改了《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方案》《优秀教师评选方案》《教科研先进个人评选方案》《班主任工作考核条例》等关系教师切身利益的评聘方案,从教师中来,到教师中去,公开、公平、公正,凝聚了人心,调动了积极性。
我们定期开展‚我为学校献计策‛的‚金点子‛活动,教师人人想办法,个个谋策略,升华了责任心,生成了办学合力。
高校四大基本职能论述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充分发挥高校四大基本职能骆平党的十八大报告,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之首,提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目标任务,为未来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就高校而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就必须以高校的四大基本职能为根本着力点,积极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持续、科学的发展。
高校要以提升质量为核心,加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主体功能,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人才,是高校所要面对、思索与完成的基本命题。
我国当代最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曾经在病榻上向温家宝总理进言:“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新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
这是个很大的问题。
”培养大量的一线创新人才,是当代中国高等教育最重要的历史使命。
培养创新型人才,高校不仅需要探索系统化的制度体系,并且必须将这些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用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一种培养创新型人才并使之实现价值、发挥才能的长效机制。
纵览国内外培养优秀创新型人才的经验可以发现,一个创新型人才的成长,需要以理想为动力,知识做基础,制度成保障。
其中,“立德树人”则是确保这个培养体系良性循环的思想基础。
胡锦涛同志曾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广大青年一定要深刻了解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懈奋斗的光荣历史和伟大历程,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坚定理想信念,增长知识本领,锤炼品德意志,矢志奋斗拼搏,在人生广阔舞台上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尽情展现人生价值,让青春在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中焕发出绚丽光彩。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作为培养青年人才的主战场,高校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必须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德育工作的价值和意义,不断改革创新,加强德育工作。
以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生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上海建平中学西校
以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生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建平西校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十二五绩效评估自评报告一支师德高尚、专业能力强的优秀教师队伍,是实施素质教育、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是学生可持续发展、学校科学发展的保障,是创建卓越学校文化、营造和谐校园的主要力量。
根据《浦东新区“十二五”关于以校为本的教师专业发展指导意见》文件精神,我校始终把教师专业发展工作放在学校发展的首要位置,制订了《建平西校“十二五”教师专业发展规划(2012—2015)》、《建平中学西校“十二五”自主完成选修课程学分的实施方案》。
“十二五”期间,我们立足教师专业发展,着眼于培养有灵魂有灵气的阳光少年这一培养目标,着眼于学校办学目标——把学校办成有学科特长、有活动特色、有高升学率,能经受起各种评价,在课程领域不断寻求改革、实验,充满行动研究的在上海市有一定影响的品牌初级中学。
聚焦学校教师质量,重视师资建设工程,坚持特色办学,实现了学校的“十二五”发展目标。
学校现有三个校区,华城校区(源深路383号)、大唐校区(樱花路630号)、乳山校区(乳山路188号),实施统一管理。
校园面积47056平方米,建筑面积44927平方米。
教学设施齐备,教学设备一流,校园环境优美,交通便利。
共有80个教学班,学生3336名。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229名,在编教师213人,教师平均年龄39.65岁。
35岁以下教师67人,占教师总数的32%;36至50岁教师124人,占教师总数的58%;50岁以上教师22人,占教师总数的10%。
其中高级教师34人,占比16%;中级教师101人,占比47%;初级教师78人,占比37%。
研究生学历24人。
教师中市级名师后备2名,区学科带头人3名,区骨干教师11名,区兼职教研员1名,区学科中心组成员4名。
目前学校已拥有一支较强的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他们具有较高的师德水平、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
专任教师的任职资格符合率和学历达标率均为100%。
创优秀师资团队 走持续发展之路
治校方略HIXIAOFANGLUEZ54创优秀师资团队 走持续发展之路◆ 贾金忠[摘 要] 学校发展的快慢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资队伍建设的水平。
只有从长远的发展的角度来规划师资队伍建设、坚持不懈地加强师德师能建设。
才能提高学校发展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 学习型团队;多措并举;师资建设[中图分类号] G6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2233 (2014) 10-0054-01学校发展只有从长远的发展角度来规划师资队伍建设、坚持不懈地加强师德师能建设,才能全面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形成名师效应,铸造名师品牌,从而提高学校发展的整体水平。
一、构建学习型团队,领导重视是前提1.健全组织,全员参与。
成立构建学习型团队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一个校长亲自抓,分管校长负责抓,教研处具体抓的全员学习管理网络。
2.建立机制,完善制度。
制定构建学习型团队工作的近期规划和长期规划,并根据学校干部队伍和师资队伍现状,制定相关的学习制度,使教师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进一步提高。
3.构筑多层次的终身教育体系。
鼓励中青年教师参加学历进修,提高业务水平,逐步构筑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立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教育之间互相衔接的机制;以学科培训和岗位培训为重点,形成较为完整的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相结合的终身教育体系。
4.积极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
积极利用各种媒体,各类的宣传载体,针对创建工作,开辟专栏和专题节目,组织宣传活动。
组织广大师生就如何开展创建工作展开讨论,在讨论中强化学习意识。
二、构建学习型团队,目标明确是关键学校领导班子充分认识到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形成了师资队伍建设明确的目标,那就是努力建设一支以本科生为主体、以研究生为导向、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以中青年学术骨干为中坚,结构合理、勇于创新、师德高尚、治学严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以确保学校各项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构建学习型团队,多措并举是途径1.转变教育观念,增强服务意识。
教师团队建设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性
教师团队建设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性教师团队建设在学校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一个高效的教师团队不仅能够提升教学质量,还能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现代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团队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它关系到教育教学的质量、学校的管理效率以及校园文化的构建。
教师团队的有效构建首先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
教师团队的成员通过积极的沟通与合作,可以分享各自的教学经验和教育理念,进而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这种协作关系能够创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教学氛围,使得教师们在课堂上更加自信,教学效果也会因此得到提高。
同时,团队中的教师可以对课程的内容、教学方法及评估方式进行集体研讨,形成共识,从而确保教学的一致性和系统性。
这种集体备课的方式不仅提高了备课的效率,也使得教师在知识传授和应对学生问题时更具针对性和灵活性。
除了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团队建设还有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职业幸福感。
在一个良好的团队中,教师能够获得同行的支持与鼓励,彼此分享教学中的成功与挑战。
这种互动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帮助他们更好地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与职业发展方向。
而且,团队合作能够缓解教师在工作中面临的压力,增强他们的工作满意度和职业归属感。
当教师们能够在团队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便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形成积极的教育生态。
教师团队建设还有助于促进校园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教师作为学校文化的建设者和传承者,其团队的凝聚力与协作精神对校园文化的影响深远。
一个团结、和谐、向上的教师团队能够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这不仅能够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还能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社会交往能力。
通过教师团队的建设,学校能够形成一个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文化,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在教师团队的建设过程中,领导力和管理机制的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
学校管理者需要明确团队建设的目标,并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
特殊教育学校多元融合协同“1+5+N”校本研修模式实践
特殊教育学校多元融合协同“1+5+N”校本研修模式实践作者:黄岱来源:《师道(教研)》2022年第10期通过开展有效的校本研修,促进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推进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我们特殊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湛江市特殊教育学校(下简称“我校”)认真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以特殊教育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为骨干,以培养“复合型”特殊教育种子教师、骨干教师和名教师为目标,按照“多元融合协同”办学新思路,成功构建了聚合团队智慧、整合学校资源、融合多方力量锤炼教师特殊教育专业能力的多元融合协同“1+5+N”校本研修新模式,成功营造了湛江市级特校教师、县(市、区)与粤西特殊教育教师共同成长的良好氛围。
一、多元融合协同“1+5+N”校本研修模式内涵运用学习型组织理论,多元融合协同“1+5+N”校本研修模式立足本校,着力推动本校高质量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引领带动湛江县(市、区)特殊教育教师成长,共建辐射粤西共建特校教师专业化发展。
“1”即融合协同高校专家、省市教研员和学校省市级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等力量,组建一支优秀的研修指导团队。
“+5”即融合协同湛江市特殊教育学校、省市特殊教育名教师(名校长)工作室、省中小学“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项目组、湛江市特殊教育资源(指导)中心、岭南师范学院等五大资源,共促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成长。
“+N”即融合协同特殊教育、普通教育、残联系统、文化系统,以及爱心文化企业、行业协会、社会团体等多元力量,为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成长搭建学习与交流平台。
二、多元融合协同“1+5+N”校本研修模式实践路径(一)创建校内外优质资源,优化校本研修环境1.设立校内研修资源。
(1)设立校本研修指导机构。
成立由校长主持的教师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以名师为引领,以骨干教师为核心,以教研组为主战场的校本研修团队。
(2)配套校本研修场室。
(3)建设网络研修资源。
为打造服务区域的网络资源,成立特殊教育信息技术2.0项目办公室,先后建成校园电视台、盲人电影院、录播室、摄影室等功能室,并与湛江市教育局装备中心、爱心企业(机构)、省内外同行等优质网络资源团队联动,开展常态化线上教师校本研修活动。
教研活动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完善培训体系,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构建多层次的培训体系
包括校级、区级和市级等不同层次的培训,确保教师能够 接触到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丰富培训内容和形式
培训内容应涵盖教育理论、教学实践、教育科技等多个方 面,培训形式可采用讲座、工作坊、在线课程等多样化形 式。
强化培训效果评估
通过对教师培训前后的教学水平、学生评价等方面进行对 比分析,评估培训效果,为后续培训提供改进依据。
效果不佳。
资源分配不够合理
03
部分教研活动在资源分配上存在不合理现象,如重复投入、资源闲Fra bibliotek等,导致资源浪费。
02
可持续发展策略制定背景与意义
可持续发展策略制定背景
1 2 3
教育改革与发展需求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教研活动作为提升教 育质量的重要途径,急需制定可持续发展策略以 适应新的教育环境。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素质
严格教师选拔和聘用制度
确保招聘到具有优秀专业素养和教育热情的教师,从源头上提高 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通过定期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 生观和师德观,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实施教师专业发展计划
根据教师的不同发展阶段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专业发展计划,促 进教师在专业领域的持续成长。
教师参与度不高
部分教师对教研活动缺乏 兴趣和热情,参与度不高 。
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部分教研活动存在资源浪 费现象,如场地、设备、 资金等。
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01
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难以激发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
极性和主动性。
活动组织不够精细
“三修”:“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的路径
管理论坛“三修”:“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的路径◆吕静 江苏省南京市永安花苑幼儿园习近平总书记于2014年9月9日在与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指出:“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
”永安花苑幼儿园秉承习总书记谈话的精神,基于园所为地处偏远的农村幼儿园的现状,切实分析自身存在的教师梯队不明显、教师管理人文关怀不够等一系列问题,立足本园原有文化特色,期望建设打造“三自”教师团队,组建“小蜗牛之家”四有好教师团队,成就教师发展。
一、修心:创新管理制度,营造文化氛围实施人文管理,突出尊重二字,尊重教师为人的特质,尊重事情进展的规律。
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按照事情发展的科学规律、常识做法实行弹性的、人性化的科学管理方式。
(一)实施注重情感的人文管理在园所管理中,一方面强化、细化各部门管理职责、管理行为、工作内容、程序,明确部门间的配合、交接责任,强调执行与考核一致。
另一方面突出关注人的“情感情绪”和“内在需要”,实施人文管理。
通过小蜗牛之家营造温暖时刻,在管理过程中发现教师的真需求、真问题,从根源出发,及时有效沟通,达成共识,采取教师接受和适宜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帮助教师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
(二)建立多元合理评价体系建立多元合理评价体系,引导教师根据自身特点与现有专业水平,结合幼儿园的发展愿景,制定适于自身的个人发展规划。
幼儿园通过教师的发展规划,有效利用园内外资源支持、促进教师的有效发展与快速成长。
倡议教师落实“我的样子就是园的样子,我为永安代言”的追求。
在支持和引导教师的过程中,要求管理者走近教师、看见教师、发现教师,与教师共同成长、共同提升。
形成一个互帮互助、彼此成就的学习型、反思型的教师成长团队。
二、修身——推进“三修”育人,提升综合素养落实有高度、有内容、有温度、有内涵的“133”行动,引领教师在“三修”中不断提升。
(一)在修心中,致敬大师向大师致敬,向大师学习人生智慧、做人品格、行事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元推进,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教师团队
-----汇森中学提升教师素养,培育骨干教师的探究与实践作为一所“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优质民办学校,汇森中学始终专注于将“以人为本”的高效教学理念内化于教师心中,进而成为持续的教学行为。
为此,我校从“集中培训、组内合作、实践展示、学习提升”四个维度多元推进,致力于教师素养的提升和骨干教师的培养,从而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教师团队。
一、集中培训,植入育人理念
“青蓝工程”,是为新入职教师搭建的成长平台。
由经验丰富的教师对其进行一对一辅导,内容包括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课件制作、学生考核与成绩评定6个教学环节。
在此基础上,对青年教师进行“讲练结合,打造高效课堂”专题培训,提出备好“三个教案”——第一个教案源于课本和教参的本体设计;第二个教案来自备课组团队的合作精华;第三个教案则关注课堂生成与预设的完美结合。
“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引进,为高效课堂教学提供了“新技术”支持。
借助青年教师多的优势,我们进行了“白板基本技能”的通识性培训。
在学校组织下,由骨干教师参加“全国第六届电子白板课件评比”活动,并进行了“交互性课件”评比和“电子白板示范课”活动,以直观的方式推广这项教学新技术的应用。
教学中老师们充分发挥了电子白板的鼠标代替、屏幕触摸、自由书写、互动施教等多种功能,达成了教学过程中生成和预设的完美融合,实现了高效教学技术的腾飞,让课堂成为师生共同创造的灵动空间。
二、组内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2010年,通过部分骨干教师在杜郎口中学的学习,我校确立了以“学案导学”为导引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将国家课程通过具有校本属性的学案,使之更适应我校的学生,并以此为契机打造一支理念新、业务精、有特点的教师队伍,努力唤醒教师正确的课程意识,并内化为较强的课程执行力,让45分钟绽放青春生命的色彩。
2010年,我们便开始了独具汇森特色的“学案导学”探索工作。
导学案以校本的形式走入了汇森中学课堂。
目前,我校共编纂《学案与测评》32册,涉及九个学科。
每本导学案的编纂都凝聚着各学科组集体的智慧,所有内容都通过集体研讨进行最大限度的提炼和优化。
探究案》注重“导”,充分体现学科的思想性,在教与学的矛盾点和冲突点上做文章,把课堂教学的重点聚焦在讨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环节上。
通过教师有效地“导”,使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成为课堂教学的常态,将课堂变成名副其实的“学堂”,实现学习主体的回归。
《训练案》和《阶段测试》强调“精”,从设定问题的深刻性、布置任务的复杂性、课堂延展的开放性和学习效果的成长性等方面加以落实,让学生从纷繁的题海中解放出来,使课堂成为灵动的学习空间。
2013年底,我们进行了导学案的二次开发工作,加大导学力度,使知识系统化,精简例题和习题,凸显学法指导,为学生搭建思维的台阶,给学生留有更为自主的学习空间。
“学案导学”作为生命教育高效课堂的突破口,过程是艰辛的,收获是丰硕的。
不仅实现了我校中考成绩的连年高位攀升,提升了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成为了我们新的制胜法宝,更带来了意义更为深远的教研方式、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校办学真正回归到了“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主阵地”的基本认知上来,从而以教学有
特色实现学校的内涵发展。
在此基础上,我们又提出了课堂的“小组教学”模式,高效教学落实于“小组化”教学之中,通过小组自主合作,实现学生间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我校毕业的钱桥同学,在校期间担任数学课代表,老师让他每天负责给同学们讲解基础习题,难度较大的题型再由老师统一答疑。
三年的锻炼,使他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最终取得了全国数学竞赛天津赛区一等奖第一名的好成绩。
由此可见,教师要敢于信任学生,“兵教兵”、“兵练兵”、“兵带兵”、“兵强兵”,这种方式既可以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又提升了教学效果。
我们还将高效教学划分为“预习交流、分配任务、合作探究、展现拔高、穿插巩固、达标测评”六个版块。
通过坚持落实这些教学版块,我校在“开足开好所有课程、不加设晚自习、严格控制学生课业负担”的情况下,教学成绩在市区同类校中名列前茅。
实践证明,合作不但让学生受益无穷,而且可以促使教师之间互补。
教师在知识结构、智力方向、思维方式、教学风格方面存在着差异,而我们恰恰可以从这种个体差异中获取宝贵的教学资源。
基于此,我们提出了“模块化的集体备课模式”,即每个备课组成员承包一个模块教学内容的备课工作,从“教案、课件、学案、习题”四个部分全面解读教学文本,再通过集体备课丰富、提升教学内容。
这一备课方式通过教师之间的互动,形成思维碰撞,产生新的教学方式,形成更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了教师间的合作、发展。
三、实践舞台,展示自我风采
我们崇尚为教师创设充分自由的发展空间,力求让他们在工作学习之
前有冲动感,之中有愉悦感,之后有成就感,真正落实“幸福教学”的理念,使他们在课堂上感觉很舒展,从而生成一种能量,把教学不单单作为一种职业,而是个人价值体现的一个舞台。
青年教师高效教学探索课,逐步形成了“头脑风暴共同创新、个人整合说课提升、组内试讲反复推敲、全校作课集体评议、专家点评反思凝练”的流程化作课模式,让每一个成功的课堂都凝聚集体的汗水,在培养青年教师的同时,使组内每位教师都从教学理念和方法上得以提升。
学科带头人高效教学示范课,则以更高的专业水准展现教学智慧,起到典型引路的作用。
我们还积极参与市级研究课、区级公开课,将高效教学的实践经验在市区内交流推广。
丰实的实践活动引领我们总结出了“以模块化的集体备课方式为切入点,精讲精练少教多学为着力点,有效的课堂管理为支撑点,自主的课后反思为提升点”的教学理念,初步探索出了适合我校学生发展的高效教学模式。
播种梦想,收获喜悦:“新课标解读”,数学组代表汇森中学参加区级展示,获得教育局领导的一致好评。
市总工会组织的“说课比赛”我组连续两届代表河北区参赛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
区级“百节课”,我校多名教师荣获一等奖。
四、学习提升,争做研究型教师
没有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就不可能有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我组提出立足于校本培训,让教师的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
每学期要求每位教师撰写一篇教学总结和若干篇教学反思,将所得的感悟、感受、感想记录下来,有意识的形成自己的概念和结论,用自己在反思中所产生的新观点、实用的方法来指导自己教学,并在新一轮教学实
践中得到验证。
教师在“实践—反思—再反思—再实践”的过程中教学素养不断地提高。
帮助学生不断提升综合素养,使其生命价值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是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
学习方式的变革高度依赖于学习意识和学习环境的改变。
为此,我校在提高课堂教学“教”的有效性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学”的有效性,将教育信息化与学生学习的深度融合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手段。
我们基于数字化学习环境,为学生搭建广阔的自主学习平台,将翻转课堂、微课程、泛在学习等理念引入教学过程,积极开展了基于数字化环境的移动学习模式研究。
主要从基于平板电脑的交互学习模式、基于vHomework智能英语学习平台的移动学习模式以及基于智能机器人课程的研究型学习模式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
在此基础上,为适应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进行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互动学习资源平台建设。
例如,音乐课上教师利用平板电脑及数字化平台,组建“iPad”乐队。
以Mac硬件和Apple开发的音乐应用软件为基站,iPad应用的音频接口和常规MIDI键盘,组成全数字演奏、编辑、采样操作系统。
学生通过平板电脑模拟乐器演奏、五线谱操作,使学生体验式地参与艺术的理论学习与创作,实现艺术教育的多元化和现代化。
又如,学生在自然与科学学科课程的学习中,可通过交互式三维仿真课件及数字与图形的变换与操控,模拟实验场景,虚拟操作亲身体验实验过程;人文学科则可通过课程环境的模拟,使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学习内容,还可通过交互式反馈实现分层教学和个性化学习。
这种学习生活的新尝试,充分体现了教与学模式的优化,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信息时代的学习革命。
使学生在获得全新学习体验的同时,提升自主学习、创新学习
的能力,充分享受自主学习的乐趣。
让课堂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灵动空间,真正实现对课堂教学本源的回归。
2014年5月,天津市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研讨会之汇森中学数字化学习模式研讨在我校召开,我校的先进经验获得了市教委领导和市教研室专家的高度评价。
数字化学习模式研究也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搭建了腾飞的舞台。
另外,我们为骨干教师创设更多的走出去的机会,充分利用外部优质资源,真实地触碰先进的教学理念,拓宽视野,激活思维,提升培训质量。
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辐射作用,组织好座谈与交流的汇报活动。
学校还投入资金为老师们购入大量教育教学和人文科学类书籍,鼓励大家多读书、读好书,不断提升教师的内在修养,让他们在这个浮躁的世界中将目标投向精神的彼岸,真正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促进者、学习者、引领者和幸福者。
教学是什么?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学。
传统课堂是教师抱着学生走,而高效教学要实现的,是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跑着走。
高效教学的践行需要激情与诗意,需要机智与活力,更需要思想与坚持。
我们将继续追寻我们的教育理想,执着地探索各种高效教学的途径,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
这样,教学效果才能真正“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