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湖心亭看雪_张岱
《湖心亭看雪》原文、译文
湖心亭看雪张岱解题:1.选自《陶庵梦忆》2.作者: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人3.生平:出身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
4.代表作:《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均写于他明亡入山隐居以后,书中缅怀往昔繁华,追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
5.积累:(1)描写西湖的诗句: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2)咏雪的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人》)原文1: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注释1: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我)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都)(消失)(这)(晚上八点左右)(通“桡”,撑船)(毛皮衣服)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水气凝成的冰花)(白气弥漫的样子)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全、都)(只)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哪能、怎么能)(还)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尽力)(酒杯)(判断动词)(到……时候)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还)(像)翻译: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
湖心亭看雪的全文翻译
湖心亭看雪的全文翻译 《湖心亭看雪 》 是张岱经典的传世作品, 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湖心亭看雪的全文 翻译的相关文章, 希望可以帮到您, 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 哦!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在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gēng) 定矣,余挐(ráo)一小船,拥毳(cuì)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sōng)沆砀 (hàngdàng),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 与余舟一芥(jiè),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zhān)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 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qiǎng)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 (líng)人, 客此。
及下船, 舟子喃喃曰: “莫说相公痴, 更(gèng)有痴似相公者!” 翻译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居住在西湖。
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 声音全都消失了。
这一天初更以后,我乘着一只小船,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 亭欣赏雪景。
西湖雪夜雾气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湖 上能(清晰)见到的影子, 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苏堤), 一点湖心亭的轮 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船上两三个人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有两个人铺着毡席,相对而坐,一个小书童正在烧酒,酒炉 中的酒正在沸腾。
(那两个人)看见我,十分惊喜的说:“想不到在湖中还能遇见 你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
”便拉着我一同喝酒。
我痛饮了三大杯就告别。
问他 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等到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自语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和您一样痴 的人啊!” 注释 1.本文选自《陶庵梦忆》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 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阴(浙江绍兴)人。
张岱《湖心亭看雪》课外阅读题及答案
张岱《湖心亭看雪》课外阅读题及答案张岱《湖心亭看雪》课外阅读题及答案「篇一」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阅读练习(一)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1.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的年号,你能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2.“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3.“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4.“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5.上文画线句子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特点?(二)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1.“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中“强”和“拉”二字表现出人物什么感情?2.文中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3.“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4.结合全文来看,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附答案】:(一)1.明思宗朱由检怀念故国的深情2.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
作用: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作铺垫。
3.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作伏笔。
湖心亭看雪_张岱
渲染
迁移 训练
下列语句哪些运用了白描?
① ①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 肠人在天涯。(马致远 《天净沙 秋思》) ②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 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③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朱自清《春》)
( 都)( 消失 ) ( 结束 )
3、独往湖心亭看雪 ( 独自 ) 4、雾凇沆砀 (白气弥漫的样子 ) 5、惟长堤一痕 ( 只有 )(痕迹 ) 6、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哪能 )( 还 ) 7、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 尽力 客居 8、客此 ( ) 9、及下船 ( 等到 )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4、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在湖中哪能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 情雅致)的人呢!
5、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我尽力喝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
6、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不要说先生痴,还有比你更痴的人。
用课文原句填空:
大雪三日 ,侧面表 1、正面写雪大的句子是:________ 现冬雪寒冷静寂的句子是:湖中人鸟声俱绝 ________________ 。 2 、总写雪景的句子是: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 写雪中景物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 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收束全文的句子是: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张岱《湖心亭看雪》原文译文赏析
张岱《湖心亭看雪》原文|译文|赏析《湖心亭看雪》以精炼的笔墨,记叙了作者自己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所看到的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湖心亭看雪》原文明代: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译文及注释译文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
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
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
我尽情的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
(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
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注释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
崇祯,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1628-1644)。
俱:都。
绝:消失。
是日更(gēng)定:是,代词,这。
更定:指初更以后。
晚上八点左右。
定:停止,结束。
余:第一人称代词,我。
拏:通“桡”,撑(船)。
拥毳(cuì)衣炉火: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
毳衣:细毛皮衣。
毳:鸟兽的细毛。
雾凇沆砀:冰花一片弥漫。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第三单元课内文言文之《湖心亭看雪》翻译及重点词汇梳理
九上语文课内文言文之《湖心亭看雪》翻译及重点词汇梳理11.湖心亭看雪(张岱(明)崇祯五年(2)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3)矣,余(4)挐(5)一小舟,拥(6)毳衣炉火(7),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8),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9)。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10)、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11),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译文:崇祯五年十二月,我居住在西湖。
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全都消失了。
这一天初更以后,我乘着一只小船,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欣赏雪景。
西湖雪夜雾气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湖上能(清晰)见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苏堤),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船上两三个人罢了。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12)拉余同饮。
余强饮(13)三大白(14)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15)。
及下船,舟子(16)喃喃(17)曰:“莫说相公(18)痴,更有痴似(19)相公者!”译文:到了湖心亭上,有两个人铺着毡席,相对而坐,一个小书童正在烧酒,酒炉中的酒正在沸腾。
(那两个人)看见我,十分惊喜的说:“想不到在湖中还能遇见你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
”便拉着我一同喝酒。
我痛饮了三大杯就告别。
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等到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自语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和您一样痴的人啊!”注释:(1).本文选自《陶庵梦忆》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阴(浙江绍兴)人。
原居杭州。
出身仕宦世家,少时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
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琅嬛文集》《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白洋潮》等绝代文学名著。
(2).【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
崇祯,明思宗朱由检年号(1628-1644)。
湖心亭看雪
作品原文
湖心亭看雪1 崇祯五年十二月2,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3。 是日更定矣4,余拏一小舟5,拥毳衣炉火6,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7,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8。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9、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10、舟中人两三粒而已11。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12,一童子烧酒13,炉正沸14。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15?”拉余同 饮16。余强饮三大白而别17。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18。 及下船19,舟子喃喃曰20:“莫说相公痴21,更有痴似相公者22。”
谢谢观看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章培恒、骆玉明:这是孤独者与孤独者的感通,孤独者与天地自然的感通,很多深深有 会于心的东西留于言外。在张岱的小品文中,我们看到旷达与痴情共同酿成了纯美的意境。(《中国文学 史》)
中国中古史研究中心教授吴小如:夫看雪景本不足奇,看雪景而行踪不同凡俗则奇;而不同凡俗地欣赏雪景 却意外地巧遇知音同好则尤奇。这样,此一短小之文就不仅描绘了客观的雪景,而且主要的是这一方面更刻画了 作者的主观精神世界;不仅借景以生情,而且用知音同好以助其情;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后半的叙事带抒情的 一段描写,则前半的景物描绘充其量不过是一幅略具特色的风景画而已。(《历代名篇赏析集成》)
作者简介
张岱(1597~1689年),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汉族,明末清初山阴 (今浙江绍兴)人,文学家。寓居杭州。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精于 茶艺鉴赏,明亡后不仕,曾参加过抗清斗争,后“披发入山”著书以终。文笔干练,丰神绰约,著有《琅嬛文集》 《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等。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 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 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文言文《湖心亭看雪》(知识图谱+真题训练)
《湖心亭看雪》知识梳理思维导图:重点字词:张岱(1597—1689):字宗子,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清初文学家。
更(gēng)定:晚上八时左右。
拏(ná):撑(船)。
拥毳(cuì)衣炉火: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
拥,裹、围。
毳,鸟兽的细毛。
雾凇(sōng)沆砀(hàng dàng):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
雾凇,天气寒冷时,雾冻结在树木的枝叶上形成的白色松散冰晶。
沆砀,白汽弥漫的样子。
长堤一痕:指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一道痕迹。
焉得更有此人: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意思是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
焉得,哪能。
更,还。
三大白:三大杯酒。
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
客此:客居此地。
重点句子:1.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译文: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译文: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3.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译文:我尽力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
4.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译文: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课内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是.日更定矣不知木兰是.女郎B.余强饮三大白.而别苍颜白.发C.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是焉.得为大丈夫乎D.是金陵人,客.此客.问元方(2)把“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翻译成现代汉语。
《湖心亭看雪》原文及翻译
《湖心亭看雪》原文及翻译湖心亭看雪原文: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余挐一作:余拏)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湖心亭看雪翻译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
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
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
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
(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
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作者简介张岱(1597年~1679年)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汉族,明末清初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寓居杭州。
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
精于茶艺鉴赏,明亡后不仕,曾参加过抗清斗争,后“披发入山”著书以终。
张岱为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其最擅长散文。
他的小品文,多为描写江南山水风光,风俗民习和自己过去的生活,常追忆往昔之繁华,从中流露出对亡明的缅怀。
文笔干练,丰神绰约,著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等绝代文学名著。
★《湖心亭看雪》原文及翻译5篇
★《湖心亭看雪》原文及翻译5篇★《湖心亭看雪》原文及翻译5篇《湖心亭看雪》原文及翻译1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课文分析:《湖心亭看雪》是张岱的代表作,写于明王朝灭亡以后。
对故国往事的怀恋都以浅淡的笔触融入了山水小品,看似不着痕迹,但作者的心态可从中窥知一二。
文章首先交代看雪的时间、目的地、天气状况。
时间是“崇祯五年十二月”,作者仍旧使用明代的纪年,说明在他心目中明代始终是没有灭亡的。
接着就记述了这次赏雪的具体经过。
一个“独”字,充分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
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使用白描手法,简洁概括,人与自然共同构成富有意境的艺术画面。
然后,作者叙及在湖心亭的奇遇。
写“两人”“大喜”,即写自己大喜,写“余强饮三大白”,即写两人畅饮,此处使用互文手法,使行文有变化。
作者以舟子的话收束全文:“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舟子说作者“痴”,体现了俗人之见,但“痴”字又何尝不是对张岱最确切的评价呢?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作者引用舟子的话包含了对“痴”字的称赏,同时以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心中的淡淡愁绪。
全文笔调淡雅流畅,看似自然无奇,而又耐人寻味,西湖的奇景是因为游人的存在而彰显了它的魅力,写景与写人相映成趣。
一、指出加点的词的含义1、是日更定是:这。
定:完了,结束2、余拿一小船,用毳衣炉火拿:撑,划。
毳:鸟的细毛3、雾淞沆砀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4、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焉:哪里。
更:还5、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强:痛快。
张岱《湖心亭看雪》和袁宏道《满井游记》文言文比较阅读及译文
张岱《湖心亭看雪》和袁宏道《满井游记》文言文比较阅读及译文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湖心亭看雪》张岱)【乙】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
冻风时作,作则飞砂走砾。
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
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
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
麦田浅鬣寸许。
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
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满井游记》袁宏道)1.对下列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湖中人/鸟声俱绝B.余/强饮三大白而别C.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D.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2.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波色乍.明乍.出于匣也B.若脱笼之.鹄如倩女之.靧面C.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更.有痴似相公者D.余拏一.小舟上下一.白3.下面对【甲】【乙】两文中划横线句子的翻译,错误..的一项是()A.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翻译:我痛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分别了。
解读《湖心亭看雪》张岱的情感
解读《湖心亭看雪》张岱的情感《湖心亭看雪》以精炼的笔墨,记叙了作者自己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所看到的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解读《湖心亭看雪》张岱的情感,希望能帮到大家,更多精彩内容可浏览(/wenxue)。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崇祯”是明朝的年号,开篇就敷上了一层怀旧的色彩。
“十二月”,正是寒冬时节,为后文“大雪”埋下伏笔。
“大雪三日”,写雪的来势之猛、持续时间之长。
“湖中人鸟声俱绝”不从视觉写雪之大,而从听觉的角度写出湖山封冻,人与鸟俱噤声不出,“绝”字传出了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森然寒意,从听觉和心理的角度表现了大雪的威严,也为后文遇见金陵客的意外与惊奇作了铺垫。
“是日”即三日之后,“更定”即黎明破晓之时。
他所以一定要在大雪三日之后、黎明破晓之时,“独往湖心亭看雪”,必是既不欲见人,又不欲人见。
“拿一小舟”之“一”看似累赘,实际却与后文的“独”、“惟”及几个“一”字互为呼应,创造了一种清灵纯净的意境。
“拥毳衣炉火”,以御寒之物衬雪地之寒,也表现了作者的特立独行、任性风雅。
“雾凇沆砀”写湖中水气凝成的冰花一片弥漫,天地间一片白茫茫的景象。
“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使四种景物一下子全都活动了起来,有了一种动态的融合美,描绘了一幅水墨模糊的雪夜山水图。
若只说“天、云、山、水,上下一白”则显得缺少生命的活气与远近高低的层次。
天、云是上面的,山、水是下面的,“上下一白”浑茫难辨,足见其大;“湖上影子”依稀可辨,足见其小。
张岱《湖心亭看雪》作品赏析
张岱《湖心亭看雪》作品赏析《湖心亭看雪》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代表作,选自《陶庵梦忆》卷三。
文章以精炼的笔墨,记叙了作者自己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所看到的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
突出了作者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
表达了作者遇到知己的喜悦与分别时的惋惜,体现出作者的故国之思,同时也反映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品质以及远离世俗,孤芳自赏的情怀,同时也寄托人生渺茫的慨叹。
湖心亭看雪明代: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余拏一作:余挐)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湖心亭看雪》作品赏析原文赏析开头二句点明时间、地点。
张岱文集中凡纪昔年游踪之作,大多标明朝纪年,以示不忘故国。
这里标“祟侦五年”,也是如此。
“十二月”,正当隆冬多雪之时;“余住西湖”,则点明所居邻西湖。
这开头的闲闲二句,却从时、地两个方面不着痕迹地引逗出下文的大雪和湖上看雪。
下文“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紧承开头。
只此二句,大雪封湖之状就令人可想,读来如觉寒气逼人。
作者妙在不从视觉写大雪,而通过听觉来写。
“湖中人鸟声俱绝”,写出大雪后湖山封冻,人、鸟都瑟缩着不敢外出,寒嗦得不敢作声,连空气也仿佛冻结了。
一个“绝”字,传出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森然寒意。
这是高度的写意手法,巧妙地从人的听觉和心理感受上写出了大雪的威严。
它使我们联想起唐人柳宗元那首有名的《江雪》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这幅江天大雪图是从视觉着眼的,江天茫茫,人鸟无踪,江雪中独有一位垂钓的渔翁。
中考语文总复习九年级上册第3篇 湖心亭看雪(明末清初 张岱)文言文阅读梳理
原文
课下注释
参考译文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⑤更⑥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⑦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⑧。
⑤焉得:哪能。⑥更:还。⑦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⑧客此:客居此地。
到了亭子上,看见有两个人已铺好了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饮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客居此地。
角度 三 名句赏读
◎湖中人鸟声俱绝。【通过听觉来写大雪。以“人鸟声俱绝”来描写雪后西湖的寂寥空旷。一个“绝”字,传出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森然寒意,巧妙地从人的听觉和心理感受上刻画出了大雪的威严。】◎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三个“与”字,将天、云、山、水连接在一起,生动地写出天空、云层、群山、湖水之间白茫茫浑然难辨的景象。】
句,由远及近,把雪后西湖仅能见到的景物收罗在一起,仿佛是一个逐渐拉近的长镜头,极写大雪造成的“艺术效果”。④这几句描写,抓住了景物在大雪覆盖中留下的“影子”的特点,妙用“痕”“点”“芥”“粒”等量词,把长堤、湖心亭、作者身处之舟、包括作者在内的舟中之人用白描的手法按照由远及近、由大及小的次序勾勒出来,如同一幅颇有意境的水墨画,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
原文
课下注释
参考译文
雾凇(sōnɡ)沆砀(hànɡ dànɡ)④,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④沆砀:白汽弥漫的样子。
(湖上)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一道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张岱《湖心亭看雪》和《小窗幽记》文言文比较阅读及译文
张岱《湖心亭看雪》和《小窗幽记》文言文比较阅读及译文【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松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选自《湖心亭看雪》)【乙】四林皆雪,登眺时见。
絮起风中,千峰堆玉;鸦翻城角,万壑铺银。
无树飘花,片片绘子瞻之壁①;不妆散粉,点点糁②原宪③之羹。
飞霰④入林,回风折竹。
徘徊凝览,以发奇思。
画冒雪出云之势,呼松醪⑤茗饮之景,拥炉煨芋,欣然一饱随作雪景一幅以寄僧赏。
(选自《小窗幽记》)【注释】①子瞻之壁: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之句。
①糁:散开,散落。
①原宪:孔子的弟子,安贫乐道,甘于淡泊。
①霰(xiàn):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
①醪(1áo):浊酒,汁渣混合的酒。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上下一.白一:____________(2)画冒雪出云之.势之:____________(3)是.日更定矣是:____________(4)回风折.竹折:____________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四林皆雪,登眺时见。
3.【甲】【乙】两文作者同样是赏雪,但所寄情感却不尽相同。
【甲】文寂寥空旷的意境隐含着作者的____________;【乙】文明丽鲜活的文字表达了作者的____________。
4.写出【乙】文中表现作者沉醉雪景、流连观赏的语句。
【答案】1.全,都助词,的这折断2.(1)接连下了三天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2)四周的树林都是积雪,登高远眺时时可见。
3.家国之思自然之乐4.徘徊凝览,以发奇思。
【解析】1.此题考查文言文词语的解释。
(1)句意:上上下下一片雪白。
一,全,都;(2)句意:描绘飘着雪冒出云彩的景致。
张岱《湖心亭看雪》和姚鼐《登泰山记》文言文比较阅读及译文
张岱《湖心亭看雪》和姚鼐《登泰山记》文言文比较阅读及译文[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乙]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磴①几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②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节选自姚鼐《登泰山记》)【注】①磴:石头台阶。
①徂徕(cú lái):山名,在泰安东南。
1.翻译下列加点字词。
(1)雾凇沆砀..( )(2)焉得..( )(3)及.既上( )(4)若.带然.( )2.翻译下列语句。
(1)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2)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3.甲乙两文均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
甲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从侧面突出雪之大,乙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从侧面突出山之高。
但两文写景方法又有不同,甲文用____________手法勾勒出雪后西湖的轮廓,乙文则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描绘出雪后泰山之美。
4.同为游记小品文,甲乙两文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白汽弥漫的样子哪能等到好像……的样子2.(1)不要说相公您痴(迷),还有像您一样痴(迷)的人啊。
(2)一路上大雾弥漫、冰冻溜滑,石阶几乎无法攀登。
3.湖中人鸟声俱绝半山居雾若带然白描。
4.《湖心亭看雪》写出了西湖雪后的洁净之美,表现了作者不随波逐流、孤芳自赏的形象,也流露出故国之思。
张岱《湖心亭看雪》和《栖霞》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张岱《湖心亭看雪》和张岱《栖霞》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文言文阅读【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乙】戊寅冬,余携竹兜①一、苍头②一,游栖霞,三宿之。
山上下左右鳞次而栉比之,岩石颇佳,尽刻佛像,与杭州飞来峰同受黥劓③,是大可恨事。
山顶怪石巉岏④,灌木苍郁,有颠僧住之。
与余谈荒诞有奇理惜不得穷诘之。
日晡,上摄山顶观霞,非复霞理,余坐石上痴对。
复走庵后,看长江帆影,老鹳河、黄天荡,条条出麓下,悄然有山河辽廓之感。
一客盘礴余前,熟视余,余晋⑤与揖,问之,为萧伯玉先生,因坐与剧谈,庵僧设茶供。
伯玉问及补陀⑥,余适以是年朝海归,谈之甚悉。
《补陀志》方成,在箧底,出示伯玉,伯玉大喜,为余作叙。
取火下山,拉与同寓宿,夜长,无不谈之,伯玉强余再留一宿。
(选自张岱《栖霞》)【注释】①竹兜:有座位而无轿厢的竹制轿子。
①苍头:仆人。
①黥劓(qíng yì):古代刑罚名。
黥,墨刑。
劓,割其鼻。
①巉岏(chán wán):形容山、石高而尖。
①晋:进前,向前。
①补陀:浙江普陀山。
1.根据文意,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与余谈荒诞有奇理惜不得穷诘之。
2.请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1)湖中人鸟声俱绝._________(2)及.下船_________(3)是大可恨.事_________(4)伯玉强.余再留一宿_________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2)伯玉问及补陀,余适以是年朝海归,谈之甚悉。
湖心亭看雪原文翻译 张岱
湖心亭看雪原文翻译张岱《》以精炼的笔墨,描绘了作者自己所看到的幽静深远,又巧妙的表明自己不忘故国的信念。
湖心亭看雪崇祯(chóng zhēn)五年①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gēng)定②矣,余挐(ráo)③一小舟,拥毳(cuì)衣炉火④,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sōng hàng dàng)⑤,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⑥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qiǎng)饮三大白⑦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⑧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注释①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
崇祯,明思宗朱由检年号(1628-1644)。
②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8点左右。
更:旧时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的大约2小时。
③挐:通“桡”,撑(船),划(船)。
一作“拏”。
④拥毳衣炉火:穿着皮毛衣,带着火炉乘船。
毳衣,用皮毛制成的衣服。
毳,鸟兽的细毛。
⑤雾凇沆砀:形容雪夜寒气弥漫。
雾凇,云、水气;雾是从天空下罩湖面的云气,凇是从湖面上蒸发的水汽,雾凇,水汽凝成的冰花。
曾巩《冬夜即事诗》自注:“齐寒甚,夜气如雾,凝于水上,旦视如雪,日出飘满阶庭,齐人谓之雾凇。
”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沆,形容大水⑥焉得,哪能。
更、还。
⑦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这里指小白玉酒杯。
⑧相公:旧时对士人的尊称。
译文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
大雪接连下了好几天,湖中行人,飞鸟的各种声音都消失了。
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扁舟,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观赏雪景。
湖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湖上能(清晰)见到的倒影,只有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的一道痕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船上米粒般的两三个人罢了。
【描写雪的诗句】湖心亭看雪 张岱
【描写雪的诗句】湖心亭看雪张岱湖心亭看雪朝代:明代作者:张岱原文: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 同:?/拿)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相关内容译文及注释作者:佚名译文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
大雪接连下了好几天,湖中行人,飞鸟的各种声音都消失了。
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扁舟,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观赏雪景。
湖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湖上能(清晰)见到的倒影,只有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的一道痕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船上米粒般的两三个人罢了。
我到了湖心亭上,有两个人铺着毡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那两个人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他们)邀请我一同喝酒。
我尽情喝了三大杯后告辞。
(我)问他们的姓氏,原来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等到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自语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情(于山水),还有像您一样(甚至比您更)痴情(于山水)的人呢!”注释本文选自《陶庵梦忆》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阴(浙江绍兴)人。
原居杭州。
出身仕宦世家,少时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
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琅?文集》《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白洋潮》等绝代文学名著。
【崇祯五年】公元年。
崇祯,明思宗朱由检年号(-)。
【是日更(gēng)定】是:代词,这。
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更,古代夜间计时,一夜分为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只 像一道痕 像一个墨点 和我那像 迹的长堤 的湖心亭 一片芥叶 的小舟
舟中像米粒一般 大小的两三个人
第二段: 第二段:
1、见余,大喜曰:“舟中焉得 更有此人!” 、见余,大喜曰 舟中焉得 有此人! 非常高兴 哪能 还
2、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 、 下船,舟子喃喃曰 喃喃 说相公痴 不要 等到 更有痴似相公者! 更有痴似相公者!”
学习目标
1、积累一些文言词语 2、把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 3、领悟作者在文中所表现出 的淡淡哀愁
本文的作者是 张岱 , 明末清初 (朝代)文学家。本 朝代)文学家。 《陶庵梦忆》 文选自 陶庵梦忆》 清兵南下 。 灭亡了明朝,他入山隐居、 灭亡了明朝,他入山隐居、著 作品中时时流露出明亡之 书,作品中时时流露出明亡之 后怀旧的伤感情绪。 后怀旧的伤感情绪。
白居易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
雾凇沆砀,天云山水,上下一白。湖 雾凇沆砀,天云山水,上下一白。 上影子,惟长堤一条、湖心亭一座、与 上影子,惟长堤一条 湖心亭一座 余舟一艘 舟中人两三个而已。 余舟一艘、舟中人两三个而已。
2、这些景物描写是否运用 了大量的形容词加以修饰? 了大量的形容词加以修饰? 语言有什么特点? 语言有什么特点?
像
1、你能找出文中描写西湖雪 景的句子吗? 景的句子吗?此中流露了作者 怎样的感情?试简要赏析。 怎样的感情?试简要赏析。
雾凇沆砀,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 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 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 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与余舟一芥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第一段: 第一段: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 绝。 1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
都 消失
·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一白 冰花一片弥漫 全白
3、惟 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 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而已。
1、《江雪》描写的也是雪景, 、 江雪》描写的也是雪景, 也写到人的活动, 也写到人的活动,请比较它 和本文描写手法和表达感情 上的异同。 上的异同。
2、收集描写西湖的诗。 、收集描写西湖的诗。
或写雪的诗。 或写雪的诗。
湖 心 亭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
绿 杨 阴 里 白 沙 堤
最 爱 湖 东 行 不 足
西湖漫谈
西湖,是一首诗,一幅天然图画,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无论 西湖,是一首诗,一幅天然图画,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 是多年居住在这里的人还是匆匆而过的旅人, 是多年居住在这里的人还是匆匆而过的旅人,无不为这天下无双 的美景所倾倒。阳春三月,莺飞草长。苏白两堤,桃柳夹岸。 的美景所倾倒。阳春三月,莺飞草长。苏白两堤,桃柳夹岸。两 边是水波潋滟,游船点点,远处是山色空蒙,青黛含翠。 边是水波潋滟,游船点点,远处是山色空蒙,青黛含翠。此时走 在堤上,你会被眼前的景色所惊叹,甚至心醉神驰, 在堤上,你会被眼前的景色所惊叹,甚至心醉神驰,怀疑自己是 否进入了世外仙境。而西湖的美景不仅春天独有, 否进入了世外仙境。而西湖的美景不仅春天独有,夏日里接天莲 碧的荷花,秋夜中浸透月光的三潭,冬雪后疏影横斜的红梅, 碧的荷花,秋夜中浸透月光的三潭,冬雪后疏影横斜的红梅,更 有那烟柳笼纱中的莺啼,细雨迷蒙中的楼台------无论你在何时来, 无论你在何时来, 有那烟柳笼纱中的莺啼,细雨迷蒙中的楼台 无论你在何时来 都会领略到不同寻常的风采。 都会领略到不同寻常的风采。
写作手法: 写作手法: 文字简练朴素,不 文字简练朴素, 加渲染, 加渲染,这种写作手法 就是白描。
白 描渲染“他留着黑的胡须,目光明 他留着浓黑的胡须, 亮,满头是倔强得一簇簇直 竖起来的头发” 竖起来的头发”
——唐弢《琐忆》中的鲁迅先生
校园的早晨是美丽的。当太阳公公露出第一丝笑 校园的早晨是美丽的。 新一天开始了。 小草伸伸腰, 脸,新一天开始了。瞧!小草伸伸腰,看着沉睡着的 校园;树木们也醒了,交谈着昨夜的美梦; 校园;树木们也醒了,交谈着昨夜的美梦;花朵张开 笑脸,看着往来的同学。 对小草、树木、 笑脸,看着往来的同学。(对小草、树木、花朵的拟 人描写,很好地表现出了早晨的勃勃生机)花草树木 人描写,很好地表现出了早晨的勃勃生机) 们还滴着晶莹的水珠,远远望去, 们还滴着晶莹的水珠,远远望去,像一颗珍珠在霞光 中闪耀,又像一颗水晶,正在闪闪发亮, 中闪耀,又像一颗水晶,正在闪闪发亮,还像一颗钻 刚是从海底找来似的呢。 珍珠、水晶、 石,刚是从海底找来似的呢。(珍珠、水晶、钻石般 的水珠,真美啊!) !)蒙蒙的雾像一层又一层的纱布笼 的水珠,真美啊!)蒙蒙的雾像一层又一层的纱布笼 罩在校园中。鸟儿们正在树枝上唱着动听的歌儿,让 罩在校园中。鸟儿们正在树枝上唱着动听的歌儿, 人们听得入神,又像要向远方传递信息, 人们听得入神,又像要向远方传递信息,告诉远方的 朋友太阳升起来了,照得大地亮堂堂, 朋友太阳升起来了,照得大地亮堂堂,照得校园闹盈 这些美景给校园添上灿烂的一笔。 盈。这些美景给校园添上灿烂的一笔。
张岱
。
湖 心 亭 看 雪
湖心亭
位于西湖中, 位于西湖中,据说 宋代整修西湖时, 宋代整修西湖时,以湖 泥堆成小岛, 泥堆成小岛,明嘉靖三 十一年在山上建成亭阁, 十一年在山上建成亭阁, 取名“湖心亭” 取名“湖心亭”。 湖心亭四面环水, 湖心亭四面环水, 花柳相映, 花柳相映,绿水盈盈环 青山苍苍遥峙, 抱,青山苍苍遥峙,水 色山光一片, 色山光一片,这是观赏 西湖风景的好地方, 西湖风景的好地方,因 此常有文人墨客到此赏 景。
迁移 训练
下列语句哪些运用了白描? 下列语句哪些运用了白描?
①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肠人在天涯。 秋思》 肠人在天涯。(马致远 《天净沙 秋思》) ②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三峡》) ③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朱自清《 (朱自清《春》) ④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 显出努力的样子。(朱自清《背影》) 。(朱自清 显出努力的样子。(朱自清《背影》) ⑤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 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 天沃日,势极雄豪。(周密《观潮》) 。(周密 天沃日,势极雄豪。(周密《观潮》)
生字练习:
崇祯( 崇祯 Chóng )( zhēn ) 拥毳( cuì )
. 更定( gēng ) . . zhān) 铺毡( .
雾凇沆砀( sōng )( hàng )( dàng ) 沆砀 (
. .
更有此人( gèng ) 有此人 痴( chī )
•比一比,赛一赛 看谁读得熟练?
1、组内讨论交流,解决预习 、组内讨论交流, 中圈画的不懂之处。 中圈画的不懂之处。 2、全班讨论交流,解决小组 、全班讨论交流, 未能解决的问题。 未能解决的问题。
从文章哪些地方还流露着 这种淡淡的哀愁?
背诵练习
崇祯__, __。大雪_ 湖中__。 崇祯__,余__。大雪_,湖中__。 __ __ 是日__ __, __, __, __。 是日__,余__,拥__,独__。雾_ ____,____。湖上__ __, _,天____,____。湖上__,惟 ____、__一点 __一芥 舟中人_ 一点、 一芥、 ____、__一点、__一芥、舟中人_ __,有两人__ 一童子__ __, __。 _。到__,有两人__,一童子__。见 大喜曰: __!”拉__。 __。 余,大喜曰:“__ 拉__。余__。问 __, __,客此。 __,舟子__ __: __,是__,客此。及__,舟子__: 莫说__ 更有____ __, ____!” “莫说__,更有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