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新教材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二、三单元导学案

合集下载

新教材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导学案

新教材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导学案

东门口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导教学设计课题长方体的认识课时第三单元第 1 课时课型新授课执教时间主备人欧俊审察人江艳萍执教人1、我能初步认识立体图形,认识长方体的特色。

学习目标2、我能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3、我能在观察、比较和测量形成空间看法。

五环:自主学习——合作研究——报告显现——达标检测——拓展延伸学习方法四步:学、交、练、导X k B 1 . c o m学习重点掌握长方体特色。

学习难点掌握长方体特色。

授课准备 ppt 、教学设计师导案让每一个学生根据自自主己的基础和经验,用自己的学思想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习︵自学、自读教材内容,并把约学、思、疑、问连结在一起,7分边学边解决一些问题。

钟︶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参加到部分小组的学习中去,并综合学生的疑问,然合作后再提出一两个重点问题探让学生合作研究。

究︵约10分钟︶生教学设计平常生活中,我们见到的粉笔盒、牙膏盒都属于立体图形,它们的形状都是长方体或正方体。

准备一个长方体模型,观察:1 、长方体有个面,条棱,个极点。

2、用上下、前后、左右标在长方体的面上,尔后沿着棱剪开,比一比,哪两个面是完好同样的。

3 、用尺量一量,长方体的棱长度相等。

4 、订交于一个极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

试着照教材第 19 页例 2 提示用筷子、木棒和橡圈做一个长方体框架,找出相应的长、宽、高,概括出长方体的特色。

1、长方体的 12 条棱可以分组,每相对的()条棱算作一组,可以分成()组;每组棱的长度。

订交于一个极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

2、长方体有()个面,它们一般都是(),也可能有()个面是正方形。

3、长方体有个极点,订交于一个极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

4、长方体的总棱长 =5、概括长方体的特色。

xKb 1. Com长方体是由个长方形(特别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形)围成的图形。

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相对的棱的长度。

课堂上老师尽量 多让学生报告、显现学习情况,共同解决学习过程中个人或小组解决的问题,丰富学 10 习的方式和路子,丰富学习分钟的经验。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部导学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部导学案

第一单元导学案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轴对称图形 (1)一、学习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从历史的角度观察,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

3、通过轴对称图形的变化,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和思维能力。

学习重难点:掌握轴对称图形、特征。

二、预习导学单1、欣赏课文第2页的主题图的图案。

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2、在日常生活中大家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呢?3、课文第3页的六幅图。

画出这些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三、探究提示单1、课文第3页的例1.观察:这幅图画的是什么?这幅图有什么特点?中间这一条直线表示什么?2、课文第4页的例2.(1)讨论要画出这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你想怎样画?(分组讨论)(2)小结:要画出这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首先要抓住几个关健的对称点,然后根据轴对称的性质自己动手画。

(3)全班汇报交流画的步骤和方法,尤其是窗户的画法。

四、达标检测单1、完成课本第4页的“做一做”。

2、完成课文第8页练习一第1—2题。

(一)、填空1、轴对称图形一定有对称轴,而且至少有条对称轴,常见的有:、、、、、、。

2、等腰三角形有条对称轴;等梯三角形有条对称轴;长方形有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条对称轴;正方形有条对称轴;圆和圆环有条对称轴。

3、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直线的图形能够重合,就说这一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这条直线叫做图形的。

4、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两侧的距离。

(二)、想一想,选一选。

1、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①W ②A ③E ④S2、是轴对称图形的是()①2 ②5 ③3 ④83、等边三角形()对称轴,平行四边形()对称轴。

①有一条②有三条③没有④有无数条(三)、画出下列图形的对称轴。

(四)、下面的图案各是从哪张纸上剪下来的?请连线。

五、总结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第二课时旋转一、学习目标: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筒单图形旋转90度。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导学案人教版范文整理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导学案人教版范文整理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导学案(人教版)课时:长方体的认识学习目标:初步认识立体图形,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通过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继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形成用于探索、善于合作交流的学习品质。

学习重点:掌握长方体特征。

一、自主学习:长方体有个面,每个面都是形,也可能有个相对面是形,长方体有个顶点。

用上下、前后、左右标在长方体的面上,然后沿着棱剪开,比一比,的两个面是完全相同的。

用尺量一量,长方体的棱长度相等。

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

说出下面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组,每组棱的长度。

长方体最多有个面是正方形。

概括长方体的特征。

长方体是由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形。

围成的图形。

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相对的棱的长度。

三、过关检测填空:1、量一量自己手中的长方体的长、宽、高。

长方体的长是厘米,宽是厘米,高是厘米。

12条棱长的和是厘米。

长方体前面与面完全相同,面积都是平方厘米。

右面与面完全相同,面积都是平方厘米,还有面与面完全相同,面积都是平方厘米。

一个长方体,它的长、宽、高分别是9厘米,3厘米和2.5厘米,它上面的面长是厘米,宽厘米,左边的面长厘米,宽厘米,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和是厘米。

判断。

正确的在括号里画√,错误的画×。

长方体的六个面一定是长方形。

一个长方体最多有四个面面积相等。

运用。

一个长方体,长5厘米,宽3.5厘米,高2厘米。

这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合是多少厘米?一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96厘米。

它的长、宽、高的和是多少厘米?小卖部要做一个长2.2,宽40,高80的玻璃柜台,现要在柜台各边都安上角铁,这个柜台需要多少米角铁?如果用一根长72厘米的铁丝做一个宽4厘米,高6厘米的长方体框架,长是多少厘米?教后反思:第二课时:正方体的认识学习目标: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正方体,掌握正方体的特征。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
125和25 63和9 54和18
(2)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①15是倍数,5是因数。
②6是3的倍数,是24的因数。
③4是12的因数,也是36的因数。
④48是12和6的倍数。
2、预习新知识
(1)试着找一找18的因数有哪些?你有没有什么简便的方法可以更快的找到一个数的因数?
(2)你还有什么重大发现?
(2)什么是偶数,什么是奇数?
(3)根据你写出的5的倍数的特征,看看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三、合作交流
1、检查自主学习1。引导学生发言,教师总结,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的倍数,可以根据倍数的含义进行判断,但比较慢。我们可以根据数的特征来进行判断。
2、检查自主学习2。
(1)先小组交流、讨论,得出统一的结论。
课后反思:
五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五班级数学下册主备人:复备人:课型:探究课课题:第三课时2、5的倍数的特征学生姓名:
一、学习目标
1、使学生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使学生知道奇数、偶数的概念。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的倍数。能举出生活中的数,再判断是奇数还是偶数
2、培养类推能力及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预习的积极性。
第二单元导学案
五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五班级数学下册主备人:复备人:课型:探究课
课题:第一课时因数和倍数学生姓名:
一、学习目标
1、使学生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的关系。
2、使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3、学生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学会有序的思考。
(2)学生分组展示自己的结论,最后得出: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一二三四单元导学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一二三四单元导学案

解法二:
揭开联系:
2、把 3 块饼平均分给 4 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块?请同学们拿出圆片和剪 刀分组动手操作,想一想有哪些方法,分组讨论,
方法一: 方法二: 比较这两种方法哪一种比较简单
3、把 5 块饼平均分给 8 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个?
4、小结提问:通过上面的学习,你获得了哪些知识? 被除数 被除数÷除数= 除数 5、分数与除法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因数、倍数
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因数与倍数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依存的关系。 2.我能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3.我能初步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概括、分析、比较的能力 学习重点: 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学习难点:认识因数和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学法指导: 1、自学课本,利用一个简单的实物图列出乘法算式,得出因数与倍数的概念。 2、找出因数倍数之间的关系, 一、自主学习 1.认真阅读教材 12-13 页。 2.根据自学来填空: ①2×8=16 ( ( )和( )是( )是 16 的因数, )和( )的倍数。
2、填入适当的小数,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120ml=( )L )立方米 ( )个( ) ) 。 ),它们之间究竟有什么样的联系呢? 200ml=( )L )平方米
569 立方分米=( 7 3、8 表示( 7÷8 表示:(
125 平方分米=(
二、探索新知、发展智能: 1、把一个蛋糕平均分给 3 个人,每个人分得多少个? 你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结合我们刚才复习部分的内容,根据分数的意义, 说一说你有哪些解法,下面分组讨论,看看哪一组同学能有新的发现。 解法一:
四、我真行,今天学会了:
3 的倍数的特征
学习目标: 1. 我能认识 3 的倍数的特征,能熟练地判断出一个数是否是 3 的倍数。 2. 我能按要求找出符合要求的数。 3.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发现规律及概括归纳的能力。 学习重点: 掌握 3 的倍数的特征。 学习难点: 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否是 3 的倍数 学法指导:因为学生掌握了 2 和 5 的倍数的特征都是和这些数字的个位有关系, 自然就会将这种经验迁移到 3 的倍数的数的特征中区。这种推广将出现偏差,然 后由同学们自己得出结论, 再自己举例验证和修正,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己探索的 意识。 一、自主学习 2 的倍数的特征是: 5 的倍数的特征是: 同时是 2 和 5 的倍数的特征是: , 那么 3 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举出一些 3 的倍数有: ( 发现: ① 从个位观察:个位上的数字没有固定的特征。 (0—9 均没有) 。 ② 从各数位上观察:3 的倍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相加都是 3、6、9、12、15、 18 等是 3 的倍数,它们都是 ③ 总结 3 的倍数的特征: : ( 二、合作交流 1. 3 的倍数的特征: 那么这个 的倍数。 ) )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二单元导学案(表格式)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二单元导学案(表格式)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一是用4个或5个同样的正方体摆成从正面看形状相同的不同的立体图形,二是能根据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形状拼摆符合条件的立体图形。

这部分内容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教材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出发,借助生活中的实物进行教学,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增强对“图形与几何”的兴趣。

通过学习,促进学生进一步体会立体图形与平面视图之间的转换,发展空间观念。

单元教学目标1.明确用不同数量、大小相同的正方体可以摆出从正面看形状相同的不同的立体图形。

2.感知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3.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进一步积累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形状的经验,结合看到的图形形状进行思考,发展形象思维和空间观念。

单元课时分配(1)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一是用4个或5个同样的正方体摆成从正面看形状相同的不同的立体图形,二是能根据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形状拼摆符合条件的立体图形。

这部分内容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教材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出发,借助生活中的实物进行教学,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增强对“图形与几何”的兴趣。

通过学习,促进学生进一步体会立体图形与平面视图之间的转换,发展空间观念。

(1)观察物体(1)(1课时)(2)观察物体(2)(1课时)单元重点知识归纳与易错警示(1课时)单元教法与学法本单元的教学中,教师注重借助生活中的实物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

2.能借助简单物体或看到的形状进行推理,发展空间观念。

一、操作引入,激发兴趣。

1.游戏:动手摆一摆。

提出要求:利用手中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摆成从正面看到的是的图形。

2.提出问题:你用了几个小正方体摆成上面的立体图形?3.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将继续用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进行拼摆,进一步学习如何观察物体。

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导学案

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导学案

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导学案第一单元 : 图形的变换(学案)课题:第一课时轴对称图形(学案)1、设问导学:1、欣赏课文第2页的主题图的图案。

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2、在日常生活中大家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呢?3、课文第3页的六幅图。

画出这些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二、探究新知:1、课文第3页的例1、观察:这幅图画的是什么?这幅图有什么特点?中间这一条直线表示什么?2、课文第4页的例2、(1)讨论要画出这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你想怎样画?(分组讨论)(2)小结:要画出这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首先要抓住几个关健的对称点,然后根据轴对称的性质让学生自己动手画。

(3)全班汇报交流画的步骤和方法,尤其是窗户的画法。

三、自学检测:完成课本第4页的“做一做”。

四、巩固练习:完成课文第8页练习一第120的所有因数,然后给他们分分类。

看一看能够从中发现什么?①每个因数的个数是否完全相同?②按照每个数的因数的多少,可以分为几种情况?讨论交流后完成下面的表格只有一个因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有两个以上的因数⑵观察思考:①有两个因数,如2、3、5、7等,这几个数的因数有什么特征?②4、6、8、9等这些数的因数与上面的数的因数相比有什么不同?⑶你还有什么发现?二、探究新知1、检查自主学习1的内容。

(先说给同学听,然后老师检查)2、小组讨论交流预习学案2的内容。

小组成员说明自己的观点,并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

4、全班交流。

小组代表分别发言,汇报讨论的结果,教师引导归纳因数的三种情况,明确质数和和数的概念。

明确特殊的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和数。

5、100以内的质数表。

首先让学生思考:我们怎么来判断100以内的一个数字是质数还是和数呢?是不是用逐一检查的方法判断呢?有没有其他更简单的方法呢?首先分组讨论,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方法。

三、课堂检测1、小组内的同学互相检查100以内的质数表,看看做的对不对。

2、教材练习四第1题。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已经整理)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已经整理)

修改意见
(3)一个数的因数一定比这个数小,一个数的倍数一定比这个数 大。( ) ( )
(4)一个数的因数一定小于这个数的倍数。 2、找出 1—25 以内符合条件的数。 20 的因数 4 的倍数 3 的倍数
3、完成练习二的所有练习。 四.板书设计: 因数和倍数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 最大的倍数。 五、课后反思
上课时间 审 核 课 时 2 课时
主 备 人 年 级
1、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理解二者是相互依存而不相同的两 教学目标
一.课前复习。 1、自学 P27-24 的内容,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意义。 2、同学相互合作,说出 18 可以由哪两个数相乘得到?30 的因 数有哪些?36 的因数有哪些? 3、自学例 2,找出 2 的倍数,并说说有没有最大的倍数。 4、合作完成 P14“做一做”的第 1、2 题。 二.导入新课。 1、以乘法算式 2×6=12 导入,板书设计:课题。 2、知识点 1,理解因数,倍数的意义和它们的联系与区别。 3、检查导学 1、2,引导学生理解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4、理解 0 这个特殊的数的因数与倍数。 5、知识点 2,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 10 -
四.板书设计: 2 、3、5 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是 0,2,4,6,8 的数都是 2 的倍数。 个位上是 0 或 5 的数都是 5 的倍数。 一个数个位各的数的和是 3 的倍数,这个数就是 3 的倍数。
修改意见
五、课后反思
- 11 -
课 执
题 教
质数和合数


新授课
上课时间 五年级 审 核 课 时 2 课时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第一单元:图 形 的 变 换 课 执 年 题 教 级 五年级 轴对称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册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册

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第一课时轴对称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材第2—4页。

学习目标:1.我能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2.我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3.我能运用对称的方法设计美丽的图案。

学习重点: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及画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学习难点:能利用轴对称的知识画轴对称图形。

课前(独学)阅读教材第2—4页。

1.欣赏教材第2页主题图,我能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写下来:2.生活中,有许多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如:。

3.教材第3页上面的六幅图形都是图形,它们的对称轴有条。

我能把它们的对称轴都画出来。

4.我的小问题:。

课中(合作探究)一、激情导入新课二、独学检测1.互动分享收获。

2.质疑探讨。

新课标第一网三、合作探究(一)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1.自主学习课本第3页例1。

根据自学内容,我发现:(1)A点与()点重合,B点与()点重合,C点与()点重合。

A点与()点,B点与()点,C点与()点,是轴对称图形的对称点。

(2)每组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

2.小组交流后,代表汇报交流。

3.师生小结归纳。

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对折后,互相重合的点叫做点;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对折,两侧的图形完全,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

(二)根据要求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另一半的方法。

1.自主学习课本第4页例2,并与组内同学交流自己的画法。

2.小组合作,讨论:怎样画得又快又好?我的想法3.小组代表展示汇报。

4.总结归纳。

画轴对称图形另一半的方法是:(1)找出所给图形的点。

(2)数出或量出图形的关键点到对称轴的。

(3)在对称轴的另一侧找出关键点的点。

(4)按所给图形的连接各点,画出所给图形的另一半。

5.试试身手:第4页“做一做”。

4.小组交流:第8页第2题。

5.我能利用轴对称变换设计美丽的图案(教材第8页第1题)。

五、自我评价w W w .x K b 1.c o M今天我学会了。

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册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册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校本教材内部使用)目录第一单元观察物体观察物体 (3)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1.因数与倍数 (7)2.2、5、3的倍数的特征 (11)3.质数和合数 (15)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19)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23)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27)整理与复习 (39)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1.分数的意义 (41)2.真分数和假分数 (49)3.分数的基本性质 (53)4.约分 (55)5.通分 (63)整理与复习 (73)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三)图形的运动(三) (77)第六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83)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87)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91)综合应用打电话 (97)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99)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学广角 (103)导学案的的设计与使用说明一、本导学案设计思路:设计了“课前预习、设疑导入、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拓展提升(延伸)、归纳总结、达标检测、课后反思”等环节。

二、在使用导学案时,建议教师根据个人的需要对导学案每个环节的设计情况进行删减或者增加,使之更能适用于自己。

三、使用中按照以下方法操作:1、课前:教师务必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初步了解下节课学习内容;学生课前独立完成预习任务。

2、课中:(1)教师根据自己的需要设计导入新课方法导入新课,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2)教师对学生课前预习情况进行检测(结合本节课导学内容,有必要检测的可进行检测);(3)发挥好学习小组的作用,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探究,进行组内、班级展示交流;(4)根据需要安排拓展提升(延伸)内容;(5)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所学知识;(6)学生完成达标检测,教师课堂上抽批小组长的达标检测,了解掌握学习效果,然后小组长检查组内达标检测完成效果;(7)少留或者不留课后作业。

3、课后:课后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某种教学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学生反思在学习活动中的收获与不足等。

2015年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版

2015年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版

第一单元 :察看物体 ( 三)教材解析察看物体就是“空间与几何”这一领域的内容,在不同学段有着不同的要求。

本单元的内容属于第二学段,经过察看、拼摆较为抽象的几何形体,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的地点察看物体,所瞧到的形状就是不同的,让学生能正确辨识从正面、左面与上边察看到的简单物体形状。

教材在编排上不单设计了察看活动,而且设计了需要学生进行想象、猜想与推理进行研究的活动,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培育学生的空间想像力与思想能力,为以后正式学习投影与三视图的有关知识奠定感性认识与基础。

学情解析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已经累积了丰富的察看物体的感性经验,并经过第一学段的学习 ,已经能辨识从不同地点察看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而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还要修业生学会辨识从不同方向瞧到的物体的形状与相对地点。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设计察看与拼搭等活动,为自己与学生准备好教具与学具。

同时在进行观察与拼搭的活动中 ,要注意让学生真实地、充足地进行活动与沟通。

由于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 ,学生才能真实经历察看、想象、猜想、解析与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与思想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点才能获取发展。

切不行让教师的演示或少量学生的活动与回答来取代每一位学生的亲身着手、亲身体验与亲身思考。

要鼓舞学生敢于发布自己的建议,与伙伴沟通自己的想法,在沟通中理清思路 ,相互启迪。

教课目的知识技术 : 让学生经历察看与操作的过程,从中认识到从不同地点察看物体所瞧到形状就是不同的 ,能正确辨识从正面、左面、上边察看到物体形状。

数学思虑 : 能依据已有的图形,用各样方法拼搭相应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问题解决 : 经过拼搭活动 ,培育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与推理能力。

感情态度 :1.经过选用熟习的环境与物体作为察看对象,联系生活经验 ,感觉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忱。

2.经过合作沟通 ,养成学生相助、合作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沟通与表达能力。

2014-2015最新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1-3)单元

2014-2015最新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1-3)单元

2014—2015年度下学期五年级数学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上学期我教五年级的数学,共有学生33人,其中男生22人,女生11人,学生都来自农村,他们的课外作业完成得不够理想,学生的书写状况有很多不理想,上课主动听讲、积极大胆发言的个性养成的不够好。

少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不够扎实,从学生的思维能力看,思维的主动性不突出,逻辑能力很差,发散能力不理想。

学习困难的学生占有少部分,他们的特点是:数学基础知识掌握不好,上课走神、不认真听讲、或者说根本就听不懂上课内容,缺乏学好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要因地制宜,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课堂上安排一些简单的问题专供他们回答,对有进步的学生进行及时表扬,树立起学习的信心,鼓励他们好好学习,使后进赶先进,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二、教材分析这一册教材内容包括:观察物体(三)、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图形的运动(三)、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综合与实践活动等。

(一)数与代数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与性质第六单元分数的加法与减法(二)图形与几何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第三单元长方体与正方体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三)(三)统计与概率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四)数学思想方法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找次品(五)数学综合运用1.探索图形2.打电话本册修订后的教材,既有原实验教材的主要特点,又呈现出一些新的特色。

1.改进因数与倍数教学的编排,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本册教材的编排既注意体现《标准》中关于因数与倍数教学与教材编排的要求,同时注重体现近年来有关这部分内容教学改革的经验首先,将以往教材“因数与倍数”的教学内容分散编排,安排在本册的两个单元里教学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的含义等,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这些重要的概念;在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中,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和求法,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和求法其次,注意所涉及的数的范围在1~100的自然数内,避免题目中的数目过大此外,在例题的安排、素材的选取、习题的设计等方面都采取了新的措施。

五数下第1-2单元导学案

五数下第1-2单元导学案
①偶数的个位上是②奇数的个位上是
(3)、认识自然数的分类。。
学习内容
观察物体(三)例1例2
语文园地三
语文园地三
语文园地三
语文园地三
语文园地三
语文园地三
课时
第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材分析
通过拼摆、观察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学习目标
1、认识从不同方向观察拼摆的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图形是不同的。根据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摆小正方体,结果只有一种。2、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物体的形状。3、通过拼摆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语文园地三
语文园地三
语文园地三
语文园地三
语文园地三
语文园地三
课时
第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材分析
因数和倍数是本节最基本的概念,教材直接从乘法算式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便于学生接受。
学习目标
1、使学生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的关系。
2、使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二、问题设计:
在从一个和多个方向观察物体时要注意什么?
三、活动要求:
(一)基础练习:
1、第3、4题学生自己独立练习,再交流。
2、第5题:可以让学生直接作出判断,再组织交流。
3、第6题:让学生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判断所观察的物体是什么立体图形,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不能只根据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就确定是什么立体图形。如果搭成的图形从正面看,最少需要3个正方体,还可能是4个、5个……
3、学生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学会有序的思考。

(最新精编)2015年 新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二单元导学案

(最新精编)2015年 新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二单元导学案

第一单元教学内容轴对称主备人执教者教学目标1.通过画、剪、观察、想象、分类、找对称轴等系列活动,使学生正确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及特征;2.掌握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轴对称情况,能正确地找出其对称轴3.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会利用轴对称的知识画对称图形。

课前准备直尺等教学过程个人使用批注一、复习引入:(1)欣赏下面的图形,并找出各个图形的对称轴。

(2)学生相互交流你们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3)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4)通过例题探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例题1:同学们用尺子,量一量,数一数题中每个轴对称图形左右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交流教师:“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两侧的距离相等”我们可以用这个性质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对称图形。

或者作对称图形。

二、课内练习。

判断下面各图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请指出它们的对称轴。

三、教学画对称图形。

例题2:(1)引导学生思考:A、怎样画?先画什么?再画什么?B、每条线段都应该画多长?(2)在研究的基础上,让学生用铅笔试画。

(3)通过课件演示画的全过程,帮助学生纠正不足。

四、练习:1、课内练习一-----第1、2题。

2、课外作业:教后反思:教学内容旋转主备人执教者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

并能正确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区别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课前准备直尺、课件等教学过程个人使用批注一、导入课件出现游乐场情景: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滑滑梯、推车、小火车、速滑。

2015新版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二三四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2015新版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二三四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2015 新版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二三四单元教课方案教课方案题 1 察看物体(三)课型年级五年级班级五( 1)讲课日期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使学生经历察看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不一样的位置察看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过程与方法经过察看实物,能正确辨识从正面、侧面、上边察看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地点关系和形状。

感情态度价值观经过拼搭活动,培育学生的空间想像和推理能力。

教课要点能够正确辨识不一样方向察看到的物体的地点关系和形状。

教课难点感知从不一样的角度察看同一物体,结果是不一样的。

教具准备若干个正方体学具准备若干个正方体教课过程设计教课流程二次备课一、引入课题(课件出示)我们发挥想象力,就可以用积木搭出各种各种的图形,今日我们来一同搭一搭图片板书课题:察看物体二、研究新知1、教课例题 1出示例题 1:按要求摆一摆。

解决问题(1):用 4 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摆出从正面看到的是三个正方形的图形。

A、学生着手拼摆,并沟通方法。

B、指明报告并演示,可能有三种摆法。

解决问题(2):假如在增添 1 个相同的小正方体,要保证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不变,你能够如何摆?A、学生着手摆,在小组中沟通摆法。

B、指名报告并演示。

问:你有什么发现?(摆法不一样,只好加在前后不可以加在上下左右。

2、教课例题 2出示例题 2:你能够摆出兰兰所察看的图形吗?A、操作:摆出从正面、左面、右边看到的图形,并与同学沟通方法。

B、小组沟通,指名报告并演示。

问:你发现了什么?(确立了从正面、从上边看的图形,这个立体图形的形状也就确立了,只有一种摆法。

)3、练习:指导学生达成第 2 页做一做三、稳固练习指导学生达成第3— 4 页练习一第 1-7 题。

四、课题小结:经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察看物体依据一个方向察看到的形状摆小正方体,有多种摆法。

依据三个方向察看到的形状摆小正方体,只有 1 种摆法。

当想象不出来时,用小正方体摆就变得简单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课题观察物体(1)课时第一单元第1课时课型新授课执教时间主备人审核人执教人学习目标1、我能通过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2、结合现实生活,通过具体观察活动,我能体验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它的实物图可以有多种摆放方式。

3、在活动中培养数学学习热情以及良好的交流、合作习惯。

学习方法五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汇报展示——达标检测——拓展延伸四步:学、交、练、导学习重点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学习难点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教学准备ppt、学案师导案生学案自主学习︵约7 分钟︶学生在个人理解教材的前提下,独立完成,落实自主学习的任务。

同时,教师要适时地对学生预习作出方法指导、信心鼓励和时间要求。

用手中的4块积木搭一个你喜欢的形状。

展示不同的摆法。

合作探究︵约10分钟︶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参与到部分小组的学习中去,并综合学生的疑问,然后再提出一两个重点问题让学生合作探究。

每个同学都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学会的同学还必须教会不会的同学,以达到共同提高和小组整体成功的目的。

现在有四块积木,如果我想摆出从正面看是这一形状(如图):如果再加一个小正方体,要保证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不变,你可以怎样摆?有几种摆法?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

汇报展示︵约10分钟︶每个同学都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学会的同学还必须教会不会的同学,以达到共同提高和小组整体成功的目的。

学生展示交流得出摆放的规律:先照图用三个小正方体摆好从正面看到的基本形状,然后余下的一个正方体可以摆在原来物体的前边或后边,都可让正视图保持不变。

如果摆在前边,从正面能看到这个正方体,它必须与原来物体里的正方体对齐着摆;如果摆在后边,从正面不能看到这个正方体,它既可以与原来物体里的正方体对齐着摆,也可以不对齐着摆。

达标检测︵约7 分钟︶一是学生小组内部或小组间互相检查学生完成情况,并作出评价。

二是教师对发现的学生中存的共性问题予以及时的点拨或留待辅导时间予以专题讲解。

完成教材第3页练习一第1、2、4、5题。

拓展延伸︵约6 分钟︶教师检查或小组自查,发现问题教师课堂立即订正。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观察物体(1)课后反思五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课题观察物体(2)课时第一单元第2课时课型新授课执教时间主备人审核人执教人学习目标1、我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

2、我能根据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学习方法五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汇报展示——达标检测——拓展延伸四步:学、交、练、导学习重点能根据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

学习难点能进行空间图形的平面和立体想象来找出被遮挡住的小立方块。

教学准备ppt、学案师导案生学案自主学习︵约7 分钟︶让每一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和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动手操作,并把学、思、疑、问连结在一起,边学边解决一些问题。

一个立体图形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如下图:请你用手中的4块积木搭一个你喜欢的形状。

合作探究︵约10分钟︶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参与到部分小组的学习中去,并综合学生的疑问,然后再提出一两个重点问题让学生合作探究。

每个同学都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学会的同学还必须教会不会的同学,以达到共同提高和小组整体成功的目的。

根据教材第2页例2,小组合作操作用小正方体搭出这个立体图形。

汇报展示︵约10分钟︶根据学生回答问题情况,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汇报搭过程中的想法和做法。

可以先根据正面图形搭出符合正面的立体图形,再根据上面观察到的图形搭出符合上面的立体图形,最后根据左面图形确定最后的立体图形。

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只有唯一的一种情况。

达标检测︵约7 分钟︶一是学生小组内部或小组间互相检查学生完成情况,并作出评价。

二是教师对发现的学生中存的共性问题予以及时的点拨或留待辅导时间予以专题讲解。

1、完成教材第2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3-4页练习一第3、6、7题。

拓展延伸︵约6 分钟︶教师检查或小组自查,发现问题教师课堂立即订正。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观察物体(2)先摆出符合正面的立体图形,再摆出符合上面的立体图形,最后确定立体图形。

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只有唯一的一种情况。

课后反思五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课题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课时第二单元第1课时课型新授课执教时间主备人审核人执教人学习目标1、我能认识因数与倍数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依存的关系。

2、我能初步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概括、分析、比较的能力。

学习方法五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汇报展示——达标检测——拓展延伸四步:学、交、练、导学习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学习难点认识因数和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教学准备ppt、学案师导案生学案自主学习︵约7 分钟︶让每一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和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自学、自读教材内容,并把学、思、疑、问连结在一起,边学边解决一些问题。

1、认真阅读教材5页。

2、根据自学来填空:①12÷2=6 ()是()的因数,()是()的倍数。

12÷6=2 ()是()的因数,()是()的倍数。

②巧记:因数和倍数,不能单独存在,相互来依靠,永远不分开。

合作探究︵约10分钟︶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参与到部分小组的学习中去,并综合学生的疑问,然后再提出一两个重点问题让学生合作探究。

小组交流自主学习的内容,交流过程中自己没预习到得知识,要在弄懂、学会的基础上补充到笔记本上。

汇报展示︵约10分钟︶根据学生回答问题情况,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引导学生明白:因数和倍数是互相依存的,不能单独存在。

同桌互相举出一个乘法算式,说出其中的因数和倍数。

达标检测︵约7 分钟︶一是学生小组内部或小组间互相检查学生完成情况,并作出评价。

二是教师对发现的学生中存的共性问题予以及时的点拨或留待辅导时间予以专题讲解。

1、 2×5=10()和()是()的因数,()是()和()的倍数。

2、说出下面各组数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125和25 63和9 54和18拓展延伸︵约6 分钟︶教师检查或小组自查,发现问题教师课堂立即订正。

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① 15是倍数,5是因数。

② 6是3的倍数,是24的因数。

③ 4是12的因数,也是36的因数。

④ 48是12和6的倍数。

板书设计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和商的倍数,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

因数和倍数一般指的是自然数,而且其中不包括0。

倍数与因数是相互依存的。

课后反思五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课题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课时第二单元第2课时课型新授课执教时间主备人审核人执教人学习目标1、我能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2、我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

3、我能初步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概括、分析、比较的能力。

学习方法五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汇报展示——达标检测——拓展延伸四步:学、交、练、导学习重点能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学习难点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

教学准备ppt、学案师导案生学案自主学习︵约7 分钟︶让每一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和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自学、自读教材内容,并把学、思、疑、问连结在一起,边学边解决一些问题。

18的因数有哪几个?方法(一)列除法算式找:18的因数有、、、、、。

方法(二)集合表示: 18的因数我发现: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是的,18的因数有()个,最小的是()最大的是()。

合作探究︵约10分钟︶提醒学生注意计算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每个同学都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学会的同学还必须教会不会的同学,以达到共同提高和小组整体成功的目的。

2的倍数有哪些,该怎样想?方法(一)列乘法算式找;2的倍数有。

方法(二)集合表示: 2的倍数我发现: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的,2的倍数有()个,最小的是()。

汇报展示︵约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汇报的内容,从中找出找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全班交流,分小组发言,让学生讨论一下,用哪种方法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又全又快。

达标检测︵约7 分钟︶一是学生小组内部或小组间互相检查学生完成情况,并作出评价。

二是教师对发现的学生中存的共性问题予以及时的点拨或留待辅导时间予以专题讲解。

1、写出下面各数的因数。

10的因数:32的因数:2、写出下面各数的倍数。

4的倍数:12的倍数:拓展延伸︵约6 分钟︶教师检查或小组自查,发现问题教师课堂立即订正。

完成教材练习二 1-8题。

板书设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求一个数的约数= 求能整除这个数的所有整数(或者说是求这个数能被哪些数整除)求一个数的倍数= 求能被这个数整除的所有整数(或者说是求哪些数能被这个数整除)一个数的约数是有限的,最大的约数是它本身,最小的约数是1。

一个数的倍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

课后反思X五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课题2、5的倍数的特征课时第二单元第3课时课型新授课执教时间主备人审核人执教人学习目标1、我能理解偶数、奇数的含义。

2、我能掌握2的倍数,5的倍数的特征,能判断一个数是否是2、5的倍数。

3、我能根据题目要求灵活地求出符合要求的数。

学习方法五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汇报展示——达标检测——拓展延伸四步:学、交、练、导学习重点理解2、5的倍数的特征。

学习难点能正确地求出符合要求的数。

教学准备ppt、学案师导案生学案自主学习︵约7 分钟︶学生在个人理解教材的前提下,独立完成学案,落实自主学习的各项任务。

同时,教师要适时地对学生预习作出方法指导、信心鼓励和时间要求。

自学教材第9页完成以下题。

1、日常生活中说到的双数2、4、6、8……都是2的倍数。

自己在表中圈出2的倍数。

2、自己在表中圈出5的倍数。

我发现:2的倍数个位上分别是5的倍数个位上分别是合作探究︵约10分钟︶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参与到部分小组的学习中去,并综合学生的疑问,然后再提出一两个重点问题让学生合作探究。

2的倍数的特征是2的倍数有5的倍数的特征是5的倍数有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是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有自然数中,2的倍数又叫(0也是),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

①偶数的个位上是这些数是偶数。

②奇数的个位上是这些数是奇数。

汇报展示︵约10分钟︶课堂上老师尽量多让学生汇报、展示学习情况,共同解决学习过程中个人或小组解决的问题,丰富学习的方式和途径,丰富学习的经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