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第16课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金色的草地》精美PPT课件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金色的草地》精美PPT课件
天真活泼 顽皮
写这个情节是为了体现蒲公英给“我们”带来 的乐趣,表达了作者对草地、蒲公英的喜爱之 情,也为下文“我”发现草地会变色作铺垫。
变色的秘密
齐读课文第3自然段: 1.作者是如何发现草地变色的秘密的? 2.为什么作者强调很早去钓鱼? 3.在文中找一找,作者接着又发现了什么?
作者是如何发现草地变色的秘密的?
草地上无拘无束、尽情玩耍的情景,以及可爱 的草地和有趣的蒲公英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 了快乐,还给我他们带来了探索发现的喜悦。
我会写

蒲扇 蒲
结构:上下
音序:P 部首:宀
书写指导:上下结构不要写
组词:蒲草 蒲公英
成左右结构。“甫”中竖
造句:爷爷摇动着蒲扇驱赶苍蝇。 贯穿上下,右上角有一点。
我会写
小练笔
用“多么……多么……”造句。
我家乡的老树是多么挺拔,多么苍翠啊。
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
拟人
把蒲公英当作人来写,更直接地表达出“我” 对蒲公英的喜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对周围的事物要细致观察,多多思考。
朗读指导(课后第一题)
朗读全文时,要通过语气、语调的变 化,把对草地和蒲公英的喜爱之情读出来, 把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体现出来, 把草地上玩耍、游戏的童真童趣体现出来, 语气语调轻松活泼,语速较快。
蒲公英给“我”和弟弟带来快乐 发现了草地变色的秘 抒发我密对蒲公英的喜爱
草地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课堂演练 一、在括号里填入合适的动词。
( 钓 )鱼 ( 提 )篮子 ( 捡 )果子 ( 背 )柴
二、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张开—( 合拢 ) 仔细— ( 粗心 ) 美丽—( 丑陋 ) 升起— ( 下降 ) 随意—( 刻意 ) 喜爱— ( 厌恶 )

四年级语文第16课 站起来课件.ppt

四年级语文第16课 站起来课件.ppt
湘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
16课
站起来
人的一生会遇到许多困难,也 会摔许多跤,我们该怎么办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站起 来》。
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生字读正确,把语 句读通顺、读连贯。
2.找出文章中的生字词,并反复读字词。 3.思考:你认为课文写了什么?

nǎo gài zhù liàn xùn sài 恼概 著练训赛
3.学习课文第6自然段
●齐读课文第6自然段,理解:勇气、毅力。
●自由谈体会:说一说怎样才是真正的男 子汉?
小结提高
学习完课文,能说说你有什么的体会 和感受吗?
谢谢指导
2.讨论回答: • 孩子在与巨人摔跤时,是怎样的表现? • 父亲看到孩子的表现时,开始是怎样想的? • 父亲后来是怎样想的?
精读入情
1.学习课文的第1、2自然段
●齐读这两段,说一说:这两个自然段主要 写什么?
●自由发言,说出段意。
2.学习第3—5自然段
●自由读文,提出问题问题,小组开展讨论。
●朗读孩子与巨人摔跤时的表现,并说说自己 有什么感受。
jù hǒu jì xiū jīng yì 惧吼 继羞精毅
理解词意
苦恼:痛苦烦恼。 气概:正直、豪迈的态度 。指在某种活动中或生存
方式中表现出来的态度、举动或气势。 毫无惧色:丝毫没有害怕的样子。 羞愧:害羞,惭愧。 毅力:坚定持久的意志和力量。
深入感知
1.再读课文,要求带着自己的感受和感情朗读课文

16课上课课件

16课上课课件

东 西 中
南方牛 耕
龙骨翻车
手 工 业
荆江大堤
1974年8月从福建泉州湾后渚港出土了一艘海 船,残长24.20米,残宽9.15米,深1.92米。船 底为双重木板结构。龙骨为二段木接合而成,全 长17.65米,宽42厘米,厚27厘米,主龙骨与尾 龙骨用松木制成,全船有13个船舱。该船载重量 有200吨,工艺高超。
冶铸业
南朝时发 明灌钢法
用生铁的溶液灌入未经锻 打的熟铁中,然后反复锻 打,能大大提高钢的质。
造纸业

制漆业
制瓷业
南 朝 青 瓷 莲 花 尊 南 朝 青 瓷 双 柄 鸡 首 壶
丝织业
红地云珠日天锦
锦质护膊
魏 东汉
一、政权分立
蜀 吴
西晋
三 百 十六国 七 都城都于建康 东晋 十 (2)特点: 年源自比较安定、地区经济发展北朝
隋朝
为唐宋全国经济重心南 移奠定基础
南朝
宋、齐、梁、陈
P81页阅读与理解
“永嘉世,天下灾。但江南,皆康平。永 嘉世,九州空。余吴土,盛且丰。永嘉世,九 州荒。余广州,平且康。” 阅读上述材料,你能说出其主要意思吗? 西晋永嘉年间,北方由于战乱而遭到严重 破坏,城乡满目疮痍,田地荒芜,一片残败的 景象;而长江以南地区,却还保持太平、安康 和丰盛的景象。 当时南北方两种完全不同的社会局面。
二、人口大量南迁
1、南迁的时间 东汉末年开始 2、南迁的原因 北方战乱、南方相对稳定,躲避战乱。形 成了古代历史上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人口流 动。 3、南迁的方向及范围 东线:进入今江浙地区、中线:进入今两 湖和江西地区、西线:进入巴蜀地区
4、人口南迁的意义
不但为南方补充了大量的劳 动人手,而且带来了中原地区先 进的生产工具、技术和经验,使 本来自然条件十分优越的江南地 区迅速发展起来。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孤独之旅》优质课件(共68张PPT)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孤独之旅》优质课件(共68张PPT)
在暴风雨中独自寻找走失的鸭子。
杜小康闻到了一股鸭身上的羽绒气味。他把头歪过去, 几乎把脸埋进了一只鸭的蓬松的羽毛里。他哭了起来,但 并不是悲哀。他说不明白自己为什么哭。
①委屈。这样艰辛的生活本不应该由这样幼小的心灵和身 体来承担。 ②欣慰。他最终还是找到了失散的那十几只鸭子。 ③激动。他战胜了磨难,长大了,坚强了。
【歇斯底里】形容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文 中指暴风雨来势猛烈,超乎平常。
曹文轩在散文《前方》里总结了人离家的三个原因:外面有 一个广大无边的世界;出自无奈;人的眼中、心里,总有一个前 方。
请同学们关注文本第一段,看看,杜小康的离家原因是曹 文轩讲的哪一种?
第二种 你从哪个词读出了无奈? “只好”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 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的风格。
《孤独之旅》课文朗读。 圈点要求 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重点品析第二部分
1. “前行是纯粹的”,这句话独立成段,有什么含义? 【答案】“纯粹”一词表明前行速度之快,强调父子 俩离开油麻地是不可改变的,前行是绝对的,哪怕 有痛苦,有磨难,也暗指前行是单调、寂寞。同时 也含蓄地说明了父子俩对生活别无选择。
【答案】“撩逗”一词准确地写出了杜小康在一个陌 生地开始将对家乡的思念移情于一个全新的旅途境 域——对“前方”的祈盼。
阅读方法解密
关键词语表达效果法。富有表现力的关键词语往往是句子中 的动词、修饰语、特殊词(拟声词、颜色词等)、运用修辞或表 现手法的词。答题思路:第一,了解词性、感情色彩,分析修辞、 表现手法;第二,结合语境揣摩词语确切含义及效果,第三,体 会词语所蕴含的感情。答题模式:如果是动词,“……表现(刻 画)人(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的心情(性格)”的 模式来回答;如果是形容词、副词,按照“……地描摹人 (物)……的特点(情态),反映了人物……的心情”的模式回 答。这里按动词的答题模式回答。

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上课课件)

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上课课件)

二万七千多人
到达范围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岸。
刘家港
红海沿岸
非洲东海岸
西


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问题4:郑和下西洋和欧洲航海家航海情况对比
人物 郑和下西洋 时间 1405—1433 次数 7次 人数 2万7千多 哥伦布到达 美洲 1492—1504 4次 1500 达· 加玛到达 比较结果 印度 时间早 1497—1498 次数多 1次 160 4艘 人数多 船数多 船只大
2008年北京第29届奥运会开幕式上表演“郑和 下西洋”场景,再现了600多年前明朝的郑和7次 率船队远航,创造航海奇迹的辉煌历史。
第3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 学习目标 • 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澳门 的居住权的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 • 通过对戚继光抗倭的学习,提高评价历史人物的 能力。 • 重点难点 • 重点:郑和下西洋。 • 难点:本课空间概念
问题1:郑和为什么下西洋?
目的: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 异域,示中国富强。 ——《明史· 郑和传》
寻找失踪的建文帝 宣扬明朝的国威 加强与海外的联系
郑和在航海的途中会遇到哪些危险?
巨大的风浪,恶劣的海上天气。 海上迷路的可能 缺少淡水食物等海上物资
在海上可能遇到来自敌对力量的攻击(海盗等)
中外冲突一:戚继光抗倭
戚继光:山东蓬莱 人。明代杰出军事家, 17岁承袭父职,担负起 防御倭寇的任务。先后 在东南沿海抗倭,取得 了决定性的胜利,其军 队被称为“戚家军”。 戚继光是中国历史上的 民族英雄。
登州
台州

(上课用)第16课血肉筑长城(教案)

(上课用)第16课血肉筑长城(教案)

第16课血肉筑长城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平型关大捷和台儿庄战役及其意义;掌握百团大战的背景、过程、意义;了解中共七大的召开的内容及理解其意义。

通过总结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取得重大胜利的战役,培养分析、归纳能力和比较问题能力。

通过讨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原因”,培养学生多角度地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在学习过程中,辅之以图片、影像等课件资料,声情并茂,身临其境,从而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史实;同时培养学生使用历史地图的能力。

2、通过分组讨论等活动,使学生加强合作与交流,从而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3、教学中,学生利用表格归纳知识,初步掌握利用表格归纳历史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百团大战和台儿庄战役,让学生了解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国民党军队中的爱国军人在国家危难之时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认识到国民党军队中的爱国军人和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英勇抗击日军、流血牺牲,是抗战胜利的最重要原因。

2、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中共七大起到了承抗战胜利之果,启建立新国家之端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教学难点:中共七大的召开。

三、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讲故事。

四、课堂导入:上课之前我请同学们欣赏一首能让我们热血沸腾的歌曲,(国歌),这首歌曲告诉我们,卢沟桥事变之后,中华民族的英雄儿女为了保卫自己的祖国,面对日本的侵略,用血肉之躯筑起了坚固的血肉长城,今天我们就一起回到那个灾难沉重、战火纷飞的年代,一起去感受那条血筑的长城。

(PPT展示第16课血肉筑长城)五、自主学习:(学生带着以下问题自学。

)1、抗战爆发后取得的第一次胜利是什么战役吗?而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又是哪一次战役?它们分别发生在什么时间?地点在哪里?作战双方是谁?概况如何?2、百团大战是谁指挥的?为什么要发动百团大战?目的是什么?这次战役的目标又是什么?请说说战役的简单经过。

上课用16《要下雨了》课件PPT

上课用16《要下雨了》课件PPT

小白兔回到家里,会
对妈妈说些什么? 兔妈妈 会说什么?
要下雨了,
水里很闷, 要下雨了, 空气很潮湿,
水里很闷。
小鱼要到水面上来。
空气很潮湿。 小虫的翅膀上沾了许 多小水珠。
因为
小虫的翅膀上沾了许 多小水珠, 小虫飞不高, 燕子飞得很低,
所以
飞不高。 燕子飞得很低。 能捉到虫子。
我正忙着搬东西呢! 李老师正忙着改作业呢! 正 呢!
谁来当小老师说说朗读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把生字用圆圈画出来。
2.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1燕子边飞边说:“要下雨 小白兔弯腰在山坡 (pō) 2 小燕子从他头上飞过。 了。空气很潮(cháo )湿, 上割 (gē ) 草。天气很闷 4小白兔大声喊(hǎn 是要下雨了吗?小白兔往 ): 虫子的翅膀沾了小水珠,飞 ( mēn ) ,小白兔直起身 前面池子里一看,小鱼都游 “燕子,燕子,你为什么 不高,我正忙着捉虫子呢!” 子伸了伸 (shēn) 腰。 到水面上来了。 飞得这么低呀?”
搬东西 大声喊 捉虫子 哗哗哗 弯着腰
坡 喊 消
割 潮 搬

闷 湿 阵
伸 虫 哗
坡割 伸 闷 虫搬 喊 潮湿 哗 阵消
一口咬掉牛尾巴
返 回

一口咬掉牛尾巴
返 回
竹篮
返 回
要 兔身 为 这 边 虫 捉 告加
返 回
返 回
湿 快 伸 篮
这 腰
告 为 加 诉


弯腰 篮子 因为 告诉 潮湿
轰隆隆,天空响起了一阵雷声。哗,哗, ,大雨真的下起来了!
轰隆隆,天空响起了一阵雷声。哗,

上课第16课PPT课件

上课第16课PPT课件
二、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英勇
三、戚家军与其他爱国军民配合 作战,体现了一种同仇敌忾的民 族向心力;
四、戚继光卓越的军事韬略和指 挥才能。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
结合戚继光的诗句,说说他身上有 什么高尚品德值得学习?
为国家,为民族做贡献的 决心。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 而出救国救民的精神拯救百 姓于水火,不追求个人功名 的崇高品质。
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资料:
2005年7月11日,我国涉海行业在隆 重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的高潮中,纷 纷举行了庆祝我国首届“航海日”的活动 。在我国设立“航海节”或“航海日”, 一直是我国有关行业和社会各界的强烈愿 望。在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的世纪性纪念 活动中,国务院批准自2005年起,每年7 月11日为“航海日”,同时也作为“世界 海事日”。
1、郑和下西洋最远达到 ( C )
A.印度洋沿岸和红海沿 B.印度洋沿岸和非洲东

海岸
C.红海沿岸和非洲东 D.榜葛剌和红海沿
海岸

比一比,谁记得快:
(1) 明朝什么时候,郑和率领船队下西洋?
1405年 (2)郑和曾经几次下西洋 ? 七次
(3) 郑和下西洋到过多少个国家?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 (4)郑和去西洋干什么?
影响
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联系,促进了中国 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是世界航海史 上的壮举。但是郑和的远航,不是为了商业 目的,加重了明朝的财政负担。
沿途经过哪两个大洋?
太平洋,印度洋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 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明史· 郑和传》
结合课本和材料,说一 说郑和为何要七下西洋? (目的)

三年级上册第十六讲解

三年级上册第十六讲解

三年级上册第十六讲解
您可能是在说三年级上册第十六课的内容,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材为例,第十六课是《金色的草地》。

《金色的草地》主要讲了:
1. 哥俩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对方脸上吹蒲公英的绒毛。

课文先讲兄弟两个在住处窗前一大片草地上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尽情玩耍的情景。

他们所做的游戏就是趁对方不备,将蒲公英的绒毛吹到对方的脸上。

这种带有调皮和玩笑性质的游戏虽然简单,却充满了童真童趣,使兄弟两个真切地感受到了大自然带给他们的快乐。

2. 课文接着写了“我”非常喜爱蒲公英,早晨当蒲公英盛开时,我总忍不住去摘一朵在“我和弟弟的脸上“吹了一口气。

那带着茸毛的白色小花多么可爱,多么美丽呀!在前面蒲公英开放一大片时,“我们”每个早晨都可以观赏,而且“我”还总玩不够;而当花谢了,也不易察觉,更难以引人注意了。

可见作者对蒲公英观察是多么细致认真呀!
3. 课文最后讲“我”发现了草地会变颜色及其变色的原因。

这是文章的第三个部分,也是最精彩的部分。

在对蒲公英的观察中,“我”发现草地并不是一直都是金色的,而是早上的草地是绿色的,中午又变绿为金黄,到傍晚又
从金黄变绿。

“我”开始为蒲公英一天的变化而欢喜,并仔细观察,从而发现了草地上的秘密。

以上是《金色的草地》的内容解析,如果您还有疑问,建议请教语文老师。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金色的草地》优秀课件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金色的草地》优秀课件

花朵合拢时
根据课文把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
早晨: 草地的颜色是(绿色) 花瓣形态(合拢)
中午: 草地的颜色是(金色) 花瓣形态(张开)
傍晚: 草地的颜色是(绿色) 花瓣形态(合拢)
这两次发现有什么不同?
第一次发现是无意中的偶然发现; 第二次发现是带着目的,仔细、深入地去
观察而得到的。
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一想:如果你的 窗前有一片这样的草地,上面开满了花,你 会观察到什么?
思考:这是一片怎样的草地?
草地里藏着一些词语宝宝,我们跟它们打个招呼吧。
后鼻音 pú yīnɡ diào
蒲公英 钓鱼
shuǎ
玩耍
lǒnɡ
qiàn
合拢 打哈欠
读第二声
Hale Waihona Puke 翘舌音边读边表演“合拢”和“打哈欠”。
蒲公英
想一想:为什么“蒲”“英”都有草字头?
许多汉字的形旁揭示了它的字义。
上下结构,
“蒲”中有草字头,说明这是一种植
一、多音字组词。
cháo( 朝着 ) shènɡ( 盛开 )


zhāo( 朝霞 )
chénɡ( 盛饭 )
二、课内阅读。
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 以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花瓣是金色的, 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 被包住了,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1.找出文段中的一组反义词,写下来。
的花瓣是合拢的。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 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 花瓣是金色的,草地也是 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 色的花瓣被包住了,草地 就变成绿色的了。
蒲公英的变化
时间:早晨——中午—— 傍晚 草地颜色:绿色—— 金色—— 绿色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第16课 夏天里的成长 教学课件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第16课 夏天里的成长 教学课件
2.夏天里,草长树木长,稻秧长, 一天一天地高起来。
跳跃的长, 甘蔗长,地是
第三十二页,共三十七页。
三、把俗语谚语补充完整。 1.不热不长, 不热不大 。
2.六月六, 看谷秀 。 3. 处暑不出头 ,割谷喂老牛。
第三十三页,共三十七页。
课后习题解析
1.默读课文,找出中心句,说说课文是怎样围绕这句话 来写的。
16. 夏天里的成长
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第一页,共三十七页。
第二页,共三十七页。
课课文文导导入入 夏天里承接着春的稚嫩,蕴含着秋的成熟,展现出旺盛、蓬勃的
活力。在这热烈的季节里,万物在天地间挥毫泼墨,描绘着一幅多 姿多彩的画卷。它们飞快地长,跳跃地长,极致地展现出生命活力 所能达到的限度。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欣赏作者描绘的万物迅速生 长的明丽画面吧。
写作方法
先总后分指的是阅读和写作过程中的一种结构方式,也就是表 示总叙和分述的关系的结构方式。如课文中先总述“夏天是万物迅 速生长的季节。”然后从“生物的生长、什么都在生长、人的成长 ”三个方面进行具体分述。这样写结构清晰,层次分明,具有很强 的说服力。
第二十八页,共三十七页。
课文结构
夏天 里的 成长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概述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1)
植物:瓜藤 竹子 高粱 鲜花
夏天里万物在 苔藓 草坪菜畦……
飞快地生长 (2-3)
动物:小猫 小狗 小鸡 小鸭
抓住时机 努力成长
非生命:山地 河 铁轨 柏油路
人也要赶时候用力地长(4)
第二十九页,共三十七页。
课文主题
这篇课文通过描写夏天里万物都在迅速生长的自然 现象,说明人要抓住时机,努力成长的道理。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孤独之旅》课件-(共43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孤独之旅》课件-(共43张PPT)
——曹文轩散文:《前方》
命运把人抛到了路上,路连接着家与前方。 人们借着路,向前流浪……
——曹文轩散文:《前方》
自主学习(三)走进杜小康孤独之旅的心路
1、跳读课文,勾画人物语言。看每一句话的后面,站着 一个怎样的杜小康?他在经历孤独之旅时发生了怎样的心 理变化?
自学指导(三)赏析人物语言需注意的要点: 1.联系相关内容,关注说话背景。如:什么时候,什么 地点,怎样的状况下说这些话。2.言为心声。注意体会 说话人的心情、心理。
——曹文轩《感动》
他们说孤独
• 曹文轩说:“孤独是文章的主旋律”,也是杜小 康这趟放鸭之旅的生活底色,是他成长的主要原 因。
• 杜小康说:“当我用双手捧起那温热的鸭蛋的时 候,我已不再是杜小康了,更不再是杜放鸭或者 杜孤独了,我成了杜收获了。而回望成长背后那 串深深浅浅的脚印,我最应该感谢的就是孤独。
“当我站在讲台上,精心准备的课却 无法激起学生们学习热情的时候,我会觉 得我成了一个孤独的表演者。”
在 我 工 作 时
“小山一样的学业负担把我和外界隔 绝了,没有朋友,没有交流,没有娱乐, 我成了名副其实的‘独生子’。”
听 到 学 生 说
“孤独是生了一大堆儿女,到老了 却没有一个留在身边。”
听 到 老 人 说
跟着杜小康,走孤独之旅
四、课堂检测(口头表达训练):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我们会遇到欢 乐,也会遇到痛苦;会遇到成功,也会 遇到失败;当然也会有孤独,孤独最终 给了主人公一份厚礼. •在你的生活道路上,有过孤独的时候 吗?请讲述你孤独时的情景和心理感受。
跟着杜小康,走孤独之旅
在 我 闲 暇 时
“泡一壶花茶,只一个人,没有人分享,那一 刻,我感到了孤独。”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鹦鹉》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鹦鹉》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鹦
鹉》说课稿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是四年级语文上册的第16课,学生将研究《鹦鹉》这篇课文。

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个鹦鹉被捉回家后,开始模仿主人说话的故事。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鹦鹉的基本特点和模仿能力。

2. 理解课文内容,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3. 研究正确朗读和模仿鹦鹉说话。

三、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能正确朗读和模仿鹦鹉说话。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模仿鹦鹉说话的技巧。

四、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课文教材、教学录音、黑板、彩色笔。

五、教学步骤
1. 导入新课:通过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鹦鹉的基本特点和模仿能力。

2. 播放录音:让学生听录音,跟读课文。

3. 集体朗读:分小组进行集体朗读,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4. 课文讲解:通过分段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

5. 模仿鹦鹉说话:教师示范模仿鹦鹉说话,让学生跟随模仿。

6. 小组合作:要求学生组成小组,分角色表演课文,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

7. 课文评价:教师对学生的朗读和表演进行评价,肯定他们的努力。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对鹦鹉的理解更加深入,能够正确朗读和模仿鹦鹉说话。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表演,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和表演能力。

不过,在课后的评价中,可以加入学生之间的互动和讨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第16课 雅典的奴隶主民主政治上课学习上课学习教案

第16课 雅典的奴隶主民主政治上课学习上课学习教案

第16课雅典的奴隶主民主政治教案第16课雅典的奴隶主民主政治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古希腊雅典君主制与贵族制的区别、贵族制与民主制的区别、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雅典民主制的基本特点及其措施、雅典民主制的得失等民主政治的相关知识 2.学会分析雅典民主政治的内容及其特点,并学会评价雅典民主政治利弊得失。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内容及其特点。

难点:雅典民主政治利弊得失的评价。

三、教学结构(一)雅典民主制的确立1.背景(1)君主制到贵族制:希腊城邦是_______的发源地。

古希腊进入文明社会之初,实行_______制。

公元前8-前7世纪时,_______制取代了君主制。

贵族制是一种集体领导的制度,必须实行_______、_______的法治原则。

使君主制时期的终身制和世袭制变为集体领导的_______和_______制,为政体向民主制演化准备了条件。

(2)贵族制的危机:公元前7世纪末,雅典_______尖锐对立,内战一触即发。

2.经过(1)梭伦改革:公元前594年,当选执政官的_______采取大刀阔斧的改革,将国家引上_______的轨道。

(2)克里斯提尼改革:公元前509年,平民领袖_______当选为执政官,进一步实行民主改革,使雅典_______了民主制。

(二)雅典民主制的特点——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民众法庭是______________的充分体现,也体现在众多规模不大的______________机关上。

1.公民大会(1)地位与职能:是_______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_______。

所有合法的公民均有_______权、_______权、_______权_______和_______权。

(2)程序:就某项议案展开_______。

为保证______________,雅典人拟订了一整套_______的章法。

(3)作用:避免_______带来的灾难;促进了对_______的崇尚和_______的发展。

第16课课文领读教案

第16课课文领读教案

第16课课文领读教案教案标题:第16课课文领读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大意和基本内容。

3. 学生能够通过领读提高语音语调的准确性和自然度。

教学准备:1. 课文《XXX》的复印件。

2. PPT或黑板准备相关课文内容的呈现。

3. 录音设备或教师准备朗读课文的录音。

4. 教师准备学生练习领读的素材。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教师与学生打招呼,引起学生的注意。

2. 教师通过图片、关键词等方式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预测本节课的主题。

Step 2:呈现(10分钟)1. 教师通过PPT或黑板呈现课文的标题和作者,并解释课文的背景和主题。

2. 教师朗读课文,让学生跟读。

Step 3:领读(15分钟)1. 教师将课文分段,每段由教师先朗读,然后学生跟读。

2. 教师进行逐句解读,解释生词和重点句子的意思和用法。

3. 教师指导学生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和自然度,帮助学生纠正发音错误和语调不准的问题。

Step 4:合作练习(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段课文进行合作朗读。

2.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指导、纠正发音和语调,提高朗读的准确性和自然度。

3. 教师巡视指导,给予学生适当的帮助和反馈。

Step 5:展示与评价(10分钟)1. 随机选择几组学生进行课文朗读展示。

2. 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建议。

Step 6:巩固与拓展(5分钟)1. 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 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多次朗读练习,提高语音语调的准确性和自然度。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领读的方式帮助学生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加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通过合作练习和展示,学生得到了互相帮助和反馈,提高了朗读的质量。

在巩固与拓展环节,学生被鼓励进行课后练习,进一步提高了语音语调的准确性和自然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及时给予学生肯定和建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金色的草地》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金色的草地》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金色的草地》课文原文及教案我们住在乡下,窗前是一大片草地。

草地上长满了蒲公英。

当蒲公英盛开的时候,这片草地就变成金色的了。

我和弟弟常常在草地上玩耍。

有一次,弟弟跑在我前面,我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喊:“谢廖沙!”他回过头来,我就使劲一吹,把蒲公英的绒毛吹到他脸上。

弟弟也假装打呵欠,把蒲公英的绒毛朝我脸上吹。

就这样,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快乐。

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

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

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

这是为什么呢?我来到草地上,仔细观察,发现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的。

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能够张开、合上。

花朵张开时,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

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作者是苏联的普里什文,译者茹香雪,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篇二】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金色的草地》教案教学要求:1.学生独立识字6个,会写13个生字。

准确读写“盛开、玩耍”等词语。

2.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草地颜色的变化及原因,引导学生体验文中“我”对蒲公英的感情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复述片断,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

4.读懂课文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同时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1.学习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对自然、生命的尊重和热爱之情。

2.抓住蒲公英在一天之内不同时间的变化,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懂得只有细心地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6课《金色的草地》上课课件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6课《金色的草地》上课课件

默读第4自然段,从第4自然段中 你读懂了什么?
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作者的感受
小练笔 用“多么……多么……”造句。
我家乡的老树是多么 挺拔,多么苍翠啊。
学以致用
观察记录单
观察对象
观察地点
观察时间
观察所得
选择不同的时间对同一事物进行观察。
发现事物出现变化后,要进一步仔细观察,思考发
生变化的原因,注意随时在观察记录单上记录观察所得。
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本课词语。
语文 三年级 上册
16 金色的草地
第二课时
课文回顾
蒲公英盛开的场景 兄弟俩玩耍的场景
草地的变化
自读提示
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一边读 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并画出 “草地是怎样变化的?”
草地的变化
为什么会有这 样的变化呢?
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 金色的,而是绿色的。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 地是金色的。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
写清不同时间草地的样子,读起来觉得很明白。
为了写清楚草地的变化,需要长时间细致的观察。
我们只要稍加留意,就会发现事 物是变化着的。如,向日葵会随着太 阳转动,含羞草被触碰后会“害羞” 地低下头……你留意过哪些事物的变 化?和同学交流。(课后第三题)
牵牛花
牵牛花清晨四点左右开 放,而到了中午,牵牛花就 会收拢花瓣,直到第二天清 晨四点左右再开放。
(1) 花朵合拢. 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了,草地就变成绿
色的了。( B )
A. 靠近
B. 合上,
聚拢 .
(2) 当蒲A 公英盛开的时候,这片草地就变成金色的了。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郑和下西洋最远达到 ( C )
A.印度洋沿岸和红海沿 B.印度洋沿岸和非洲东

海岸
C.红海沿岸和非洲东 D.榜葛剌和红海沿 海岸 岸
比一比,谁记得快:
(1) 明朝什么时候,郑和率领船队下西洋?
1405年 (2)郑和曾经几次下西洋 ? 七次 (3) 郑和下西洋到过多少个国家?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 (4)郑和去西洋干什么? 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什你 么知 能道 成我 行的 吗远 ?航 为
郑和下西洋的条件 物质前提:明朝前期国力的强盛。 客观条件:造船水平的高超,航海技术
的掌握,指南针的使用,天文、历史知识
的积累等等。
主观因素:郑和本人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和英勇无畏的气概;各船成员的群策群力、 通力合作等等。
影响:
p95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
9.明朝对外关系中的新现象有( ) B ①开始与非洲国家交往 ②开始遭受西方殖民 侵略 ③取得反侵略斗争的胜利 ④开始远洋 到印度洋沿岸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③④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郑和的船队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船只和航 海技术,船上配备航海图和罗盘针。船队航行 于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广大海域之间,到达亚非 30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 请回答: (1)依据材料,指出郑和船队能够成功远航 的条件有哪些? 最先进的船只和航海技术 航海图 罗盘针 个人。 (2)2010年是郑和首航605周年。你认为郑 和远航最值得我们纪念的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理由。 开拓进取、敢于探险、英勇无畏。 航海壮举,激发了我们的民族自信心 和民族自豪感。
⒊为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作出贡献的中外历史人物有﹝ C ﹞ ①甘英 ②玄奘 ③鉴真
④郑和 ⑤班超 ⑥马可· 波罗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⑥ D①②③⑤⑥
课堂练习
1.明朝之所以能出现郑和下西洋的壮举,根本 原因是 ( ) C A.航海技术先进 B.郑和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C.明朝前期国力强盛 D.全体船员的共同努力 2.右图人物是我国古代抗倭英雄 ( ) C A.岳飞 B.文天祥 C.戚继光 D.郑成功
《新概念》p64.7
(1)、郑和下西洋。非 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2)、明朝 (3)、郑和勇于探索, 不畏艰险,忠贞爱国,热 爱和平。
p64《新概念》 8
(1)、明朝 。抗倭的民族英 雄 (2)、书p96日本武士,商人 和海盗勾结中国奸商,骚扰中 国的沿海地区。 (3)、实现了。戚继光自己率领 戚家军肃清了倭寇。
雄,卒谥武毅。世人称其带领的军队 为“戚家军”。
光 饼
天皇皇,地皇皇, 戚家军追
剿倭寇时,沿 莫惊我家小儿郎, 海各地百姓犒 倭寇来,不要慌, 军的烧饼,因 我有戚爷会抵挡。 专为戚继光部 --东南沿海民谣 队而做,故称 戚家军训练图 ”。 “光饼
--
戚继光
戚继光抗倭取得胜利的原因:
一、这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
p65.17.(1)
郑和下西洋的条件 物质前提:明朝前期国力的强盛。 客观条件:造船水平的高超,航海技术
的掌握,指南针的使用,天文、历史知识
第三幕: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 居住权的背景是什么? 葡萄牙人是在 什么时候 攫取了在什么 地方的的居住 权?
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葡萄牙人从当时明朝广东地方政府取得澳门居 住权,成为首批进入中国的欧洲人。当时葡萄牙人从妈祖阁(妈阁庙)附近 登陆,向问当地人这里的地名,因在妈阁庙旁,当地人便回答「妈阁」,于 是澳门便被命名为「Macau」
二 填空题: 1433 7 1405 1. 从________年到________年,郑和先后_____次 30 远航,经历了亚非_______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问答题:为什么说戚继光是我国古代的民族英 雄?
明朝中期,东南沿海一带倭寇猖獗,明政府派戚继光抗 倭。他组建的“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取得了 台州九捷等多次战役的胜利,荡平了浙江的倭寇。后在 福建、广东共同抗倭,基本肃清了侵扰我国东南沿海的 倭寇。戚继光的抗倭斗争捍卫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因 此被称为民族英雄。
3.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 ) D A.东南亚各地 B.阿拉伯海沿岸 C.地中海东岸 D.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4.郑和下西洋所带去的物品中最受欢迎的是( ) B A.金银宝物 B.丝绸、瓷器 C.香料、宝石 D.香料、药材 5.1553年,攫取在我国澳门居住权的西方 (A) A.葡萄牙 B.荷兰 C.西班牙 D.意大利
精神
郑和勇于探索,不畏 艰险,忠贞爱国,热爱 和平。
郑和下西洋的盛况
时间 次数 规模 人数 到达范围
1405—1433年
先后7次 1405—1433年 最大的海船44丈,宽18丈。每次航行 先后7次 船只200多艘。 最大的海船44丈,宽 每次出海2.7—2.8万人 18丈。 每次航行船只200多艘。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 海沿岸和非洲东岸。万人 每次出海2.7—2.8
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联系,促进了中国 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是世界航海史 上的壮举。但是郑和的远航,不是为了商业 目的,加重了明朝的财政负担。
影响
沿途经过哪两个大洋?
太平洋,印度洋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 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明史· 郑和传》
结合课本和材料,说一 说郑和为何要七下西洋? (目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寻找失踪的建文帝 宣扬明朝的国威 加强与海外的联系
6.葡萄牙殖民者攫取在我国广东澳门居住权的时 间是( B ) A .1565年 B.1553年 C.1555年 D.1554年 7.郑和下西洋主要的目的是( A ) A.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B.炫耀明朝的强大 C.换回西洋各国的珠宝、香料、药材 D.推销本国的丝绸和青花瓷
8.“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是谁的诗句 (D ) A.岳飞 B.韩世忠 C.俞大猷 D.戚继光
交往
戚继光抗倭
明中后期——国势衰落
葡萄牙殖民者攫 取在我国澳门的 居住权
冲突
对外交往特点:由友好到冲突
小结 明朝前期,我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国 : 家之一,郑和七下西洋,同亚非各国的经济和
文化交流频繁,属于友好交往;明中后期,国 势日渐衰落,倭寇入侵、倭患猖獗,戚继光领 导了反侵略的抗倭斗争,并取得了胜利,然而 中国与外来侵略势力的矛盾却日益尖锐,于是 就有葡萄牙殖民者的入侵,攫取在我国澳门的 居住权,并在那里开始了殖民活动。后两者表 现为冲突和战争。明代对外交往的特点的演变 ,非常直观地反映了当时处于封建社会的中国 ,在世界范围内已经落后了。
⒋下列历史人物,属于民族英雄的是﹝D ﹞ ①文天祥 ②戚继光 ③岳飞 ④郑和
A ①②③
B ①②
C ②④ ②
⒌ 16世纪中期攫取在澳门居住权的 殖民者 是﹝ D ﹞ A 英国 萄牙 B 法国 C 美国 D葡
l l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自永乐三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所 历……三十余国,涉沧瞑十万余里,观夫海 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视诸夷城,迥割 于烟霞缥缈之间。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 驰,涉彼狂澜,若履通衙……” 1.上述材料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说出该 事件的起止时间。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1、努力发展经济,提高国力。 2、坚持对外开放政策。 3、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 整。 4、落后就要挨打。
p98 材料分析与比较
目的: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加强 同海外各国的联系,采取的是 和平友好的方式,而葡萄牙殖 民者的目的是通过航海进行殖 民扩张和掠夺,采取的是暴力, 手段。
自主探究:
1、倭寇指什么?明朝中期为什么倭 患严重? 2、倭患对我国东南沿海的骚扰造成 了什么严重的后果? 3、当时抗击倭寇的杰出人物是谁? 他的抗倭活动有哪些? 戚继光。台州抗倭,九
战九捷、福建,广东抗 倭。东南沿海的倭患被 平息。
二、戚继光抗倭:
1、“倭寇”指的是什么人 ? 2、明朝中期为什么会出现倭寇 ?
二、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英勇
三、戚家军与其他爱国军民配合 作战,体现了一种同仇敌忾的民 族向心力;
四、戚继光卓越的军事韬略和指 挥才能。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
结合戚继光的诗句,说说他身上有 什么高尚品德值得学习? 为国家,为民族做贡献的 决心。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 而出救国救民的精神拯救百 姓于水火,不追求个人功名 的崇高品质。
船数
27800
1500
160
4艘
人数最多
大船62艘 17艘 (连小船共 有200艘) 长44丈 长24.5米宽6 (151.8米) 米 宽18丈 (61.8米) 亚非30多个 美洲 国家和地区
船数最多
船只 大小
船只最大
到达 范围
印度
范围最广 设备先进
设备
航海图罗盘 针
论从史出
通过对比,你从中得出 什么结论?
看图回答:
此人是谁?他最 大的历史贡献是 什么?
考 考 你 ?
那时的西洋, 是今天的什么 地方?
刘家港
红海沿岸
非 文莱 洲 东 海 岸 西洋:指现在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印度 洋及沿岸一带。
郑和在航海的途中会遇到哪些危险?
巨大的风浪,恶劣的海上天气。 海上迷路的可能 缺少淡水食物等海上物资 在海上可能遇到来自敌对力量 的攻击(海盗等)
启示 2.这一历史事件有何意义?它对于我们今天 ①倡导和平,友好往来 构建和谐世界有何启示?
l
l
。②重视科技,培养人 才。 ③对外开放,互通有无 。 ④倡导合作,互相交流
⒈郑和下西洋最远达到(C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