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个人主义的清教源流[1]

合集下载

美国清教思想中的个人主义和公共精神矛盾统一体

美国清教思想中的个人主义和公共精神矛盾统一体

论美国清教思想中的个人主义和公共精神矛盾统一体【摘要】美国清教思想孕育了美国的民族精神。

清教思想中的个人主义,平等意识和勤奋工作以及公共精神等已成为美国主流价值观的组成部分。

其中,个人应该在社会公共利益中负有重要责任是清教思想的核心。

自认为上帝选民的清教徒,具有很强的改善个人和其所在的公共社区历史责任感。

这来源自于清教思想中的因信称义和使命意识。

对个人主义和公共精神的分析令我们能更深入了解清教思想对美国民主和价值观的影响。

【关键词】清教思想;个人主义;公共精神1 美国清教思想的起源1.1 加尔文教派。

在16世纪欧洲大陆的宗教改革运动中,区别于传统天主教的新教得以蓬勃发展。

新教教派受来自德国加尔文教派思想的影响,希望去除掉宗教仪式中的繁文缛节,打击和限制教会权力。

在这种大背景下,英国国王亨利八世不满罗马教皇对英国的控制,借机脱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统治,成立了英国国教,成为新教的一个分支。

但是当时的英国国教虽然摆脱了罗马教皇在政治上的统治,其教义和宗教仪式没有什么变化,这使得一部分改革激进派大为不满。

他们希望完全净化(purify)基督教,改革英国国教。

因此得名清教派(puritans)。

他们的思想被称为清教主义(puritanism)。

为了实现他们的宗教改革愿望,他们在英国发动了英国革命,也就是清教革命。

但是在斯图亚特王朝复辟以后,清教派教徒由于其教义过于激进在英国受到迫害和排挤。

1.2 美国清教思想。

1620年,第一批清教徒乘坐五月花号轮船,开始移民美洲大陆,希望能够在新大陆实现他们净化基督教的梦想。

此后大批清教徒追随而至。

建立了早期的美国殖民地,包括普利茅斯,马萨诸塞,新罕普什,缅因等新英格兰的很多地区。

早期的清教思想在美国的民主思想和价值观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讨论美国个人主义和公共精神的清教源头以及二者相互包容和矛盾的关系。

2 美国清教思想中的个人主义观念:2.1 个人主义观念的理论基础。

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形成的 五大根源

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形成的    五大根源

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形成的五大根源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形成有五大根源:宗教根源、思想根源、政治根源、经济根源、文化根源王晓俊《试论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的根源》指出,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形成的五大根源为:1.宗教根源宗教在美国社会文化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即便在思想高度解放、经济高度现代化的今天,美国依然是西方世界中最信教的国家。

美国主流文化被称为盎格鲁·撒克逊新教文化, 即所谓的WASP(WhiteAnglo-SaxonProtestant)文化。

新教是16世纪欧洲天主教会内不满天主教现状、力图改革而分裂出来的基督教派。

新教主张教徒自我拯救, 而不是盲目听命于所谓“上帝的代表” ———教会和教皇。

新教中的一批教徒因为提倡简朴的生活方式, 被称为“清教徒”。

正是这些清教徒由于不堪教会的迫害, 追求自我拯救的宗教信仰, 于1620年乘坐“五月花号”船, 首批来到如今的美国新英格兰,开始了创立美国的历史。

可以看出, 作为美国人祖先的清教徒至少在宗教信仰上是极具反权威、抗特权、彰显自我意识的。

他们不仅有这样的意识和行动, 而且还具有强烈的宗教使命感。

那就是通过自我拯救的以身作则的榜样力量,向世人证明:人类是可以自我拯救的。

尽管这种使命感发展过度, 会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与人,但对于当时反抗腐朽权势、塑造美国自己的价值观无疑起到了积极作用。

美国人在宗教思想上相信“自己是自己的救世主”, 这一价值观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美国人。

从堪称美国人光辉榜样的先辈本杰明·富兰克林, 到如今的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 从篮球巨星乔丹到微软大帝比尔· 盖茨, 无一不验证了美国人当自己的救世主的价值观。

美国学者卡尔· 戴格勒在其《Out of Our Past》一书中认为, 美国清教留给后代的核心遗产就是个人主义, 他写道:“如果说今天美国人是个人主义者, 那么, 清教思想是个人主义的主要根源”。

美国清教主义的形成和危害

美国清教主义的形成和危害

美国清教主义的形成和危害摘要:部分英国清教徒远涉重洋来到美洲定居以来,清教思想就一直是美洲殖民地以及美国的主流思想。

对照《圣经》,我们就会发现清教主义严重偏离了耶稣的思想。

他们残杀印第安人、奴役黑人、发明核武器威胁人类、以及在国外发动战争等,这都来源于清教主义的理论支持。

因此,清教徒应认真反思历史错误和邪恶,要真正以耶稣基督为师、根据耶稣的本质思想去修学。

这样才能拯救自己、拯救世界 !关键词:耶稣;清教徒;以耶稣为师;拯救自己清教思想的形成有一个相当长的演变过程,它来源于许多国际宗教形势和世俗形势的强大影响。

基督教、天主教和新教本来都是一回事,信仰的都是《旧约》和《新约》,信仰天主和耶稣基督,但是主教们、信徒们对于经书的理解出现了严重的分歧,于是就产生了不可弥合的分裂,后来更是产生了许多的改良宗教。

清教原来是英国一个饱受迫害的小教派,最后由于美国的因素就演变成为世界上势力最大的一个新教派。

一清教主义的出现耶稣在公元元年出生于耶路撒冷城东南方向的伯利恒。

由于传播了不同于传统犹太教的思想,他就被自己的学生犹太人出卖给了仇恨耶稣的犹太长老。

长老们向罗马总督彼拉多告发了耶稣,并迫使彼拉多钉死了自己的思想对手。

其信徒被迫离开家乡,西去罗马秘密传教。

可是罗马人极端仇视,给予信徒的迫害颇为残忍严酷、惨不忍睹。

许多主教和信徒被烧死、被砖块砸死、或者被抓去放在竞技场中在几万人的目睹欣赏中被饥饿的雄狮吃掉。

但是地下教会依然继续发展壮大,最后迫使罗马帝国在公元 313年承认了基督教的合法地位,基督教于是迅速传播到了欧洲各地。

392年,基督教正式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到了 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部分。

自476年西罗马帝国被强悍的日耳曼人灭亡之后,教会便成了西欧中世纪时期的唯一学术权威;因为当时几乎只有牧师和修士才能读书识字,所有的学者也都是教会人士。

所使用的语言就是古罗马帝国的官方语言--拉丁语。

于是,西欧便开始渐渐陷入一片黑暗的迷信和迫害异己的时代,史称“黑暗的中世纪”。

美国政治文化中的清教因素

美国政治文化中的清教因素

美国政治文化中的清教因素作者:田光强来源:《理论与现代化》2014年第01期摘要:清教是美国主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美国政治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有重要影响。

美国的政治文化主要内容包括个人主义、美国例外论、自由主义、平等、法治。

而清教的“人性恶”、“契约思想”、“因信称义”、“上帝选民”等主要思想深刻地影响了美国政治文化。

这对于我们理解美国政治体系、国内政治以及外交政策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美国;政治文化;清教;影响中图分类号:D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02(2014)01-0027-06作者简介:田光强,男,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国际关系专业博士生。

邮编:300071建于1776年的美国在短短两百年的时间内就从一个羸弱小国崛起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超级大国,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国种族、文化、宗教的多样性。

这既有利于美国的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同时也能够吸引世界上最优秀的人才。

[1]而具有如此多样性的美国能够“合众为一”,具有强大的社会凝聚力,关键取决于其社会价值的一致性,[2]尤其在政治文化方面。

政治文化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不乏宗教因素的影响。

美国虽然在各方面具有多样性,但其主流文化始终是WASP(盎格鲁—撒克逊人种的白人清教徒)文化。

作为美国最早的一种具有影响力的宗教和主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教对美国包括政治文化在内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本文拟探讨一下清教文化是如何影响美国政治文化的,而美国政治文化又是如何体现清教因素的。

本文第一部分将简要地论述一下美国政治文化的主要内容,第二部分则将主要探讨清教思想对于美国政治文化的影响,最后笔者将对全文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一、美国政治文化的主要内容政治文化是政治科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其定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例如著名的美国政治学家杰里尔·罗塞蒂所下的定义:“ 政治文化是指人们如何看待自己及他们的与世界其它地区相关的国家。

清教主义对殖民地时期美国高等教育的影响[1]

清教主义对殖民地时期美国高等教育的影响[1]

1.清教主义源流詹姆斯·布赖斯曾说过:“英格兰有过清教革命,去没有创建清教社会;美国没有经历过清教革命,却创建了清教社会。

”(James Bryce, 1891,p599)。

对美国来说,清教主义不仅仅是一种教义,更是一种文化氛围,对铸造美国人的价值观和民族性格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

因此,我们想要了解美国社会和美国精神,首先要了解它们与清教思想的渊源。

清教主义的产生最早发端于欧洲的宗教改革。

在要求对英国国教进一步改革的过程中产生的清教对英国和美国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英国,清教最终形成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政治运动,而流传到北美的清教主义则构成了美国思想文化的源泉。

清教徒是16世纪中叶英国国教教会中出现的改革派。

其激进派提倡共和政体,坚持政教分离,由于他们代表了中、小资产阶级的利益而受到政府的迫害,所以不得不向外移民,寻求宗教自由,当然,这不是他们移民的唯一理由。

这批最初的移民于1620年乘坐“五月花”号远离欧洲大陆,在新英格兰的普利茅斯喜忧参半地开始了殖民拓荒。

清教主义,它源于“清教徒”,是对清教徒思想和行为的概括。

而清教徒并不是一种严格意义上派别,而是一种态度,一种倾向,一种价值观,它是对信徒群体的一种统称。

2.清教主义对殖民地时期美国高等教育的影响2.1北美殖民地时期学院创建概况殖民地的第一所大学是1636年建立的哈佛学院。

1636年,马萨诸萨决定拨款400英镑建立一所学院。

因参与创办的100个人中有70人为英国剑桥大学毕业生,故将该校命名为剑桥学院,以继承剑桥大学的传统。

1638年,传教士、学院的创办人之一的约翰·哈佛(John Harvard,1607-1638)病逝,临终前立下遗嘱将财产的半数约850英镑和全部藏书400册捐给成立不久的学院。

为纪念他,马萨诸塞议会于1639年将该学院改名为哈佛学院,后在1780年又改称哈佛大学,以感谢她的第一位巨资捐助人。

哈佛学院的建立标志着美国高等教育的开端。

美国文化与个人主义

美国文化与个人主义

美国文化期中作业美国文化与个人主义李超杰金融二班136330943说到美国的的个人主义就不得不谈它的起源:一是犹太基督教传统,尤其是传统最终融入现代新教主义的方式,犹太教和基督教把上帝看作是全能的、超然的立法者, 对上帝的责任超过了对所有社会权威的责任,上帝的戒律是普遍的标准。

而基督教的良心运动则使个人主义有了积极的内涵。

后来的新教运动和启蒙运动都是个人主义的支持来源。

二是深深扎根于《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中基于权力的政治理论。

1776 年7 月4 日, 杰弗逊在《独立宣言》中宣布:“人人是生而平等的”,此后美国就使自己献身于这样一种理论。

人人平等就把人看成了单个有思想独立的人,把个性强调了出来,个人主义因而有了政治依据;三是三权分立学说在美国的理论建立和政治实施。

美国发展健全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所以用权力来制约权力提上了日程。

相互制约并非不信任的体现,恰恰是为了更好地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

个人权力可以在此平衡政府的权力,因为个人有了说话的场所和公正的听众,还有国家公正的法律来保障,个人主义的盛行也就不足为奇了。

个人主义是法国历史学家和政治家亚历克西.德.托克维尔创造的术语,指竭力强调个人自由、不受外来约束的一种政治和社会哲学, 包括利己主义的成分。

它是一种典型的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和社会哲学, 认为个人价值至上, 强调自我支配和自我控制, 反对权威、宗教、国家、社会及其他外在因素以任何方式干涉和阻挠个人的发展。

但是,在英语世界里首先使用“个人主义”一词的却是美国哲学家爱默生,他对个人主义大加渲染和推崇,认为它有益于个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其“没有政治者的政府才是牢不可破的政府”的观点,早已渗透到美国民众的思想意识之中。

家爱默生的个人主义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分析,指出超验主义是理解其个人主义的关键之处。

从某种意义上说,爱默生的个人主义是美国本土个人主义的起源,它标志着美国文化和美国精神的独立。

爱默生个人主义在美国哲学史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他开创了美国文化,影响了美国文化的进程,自他以后,美国的本土文化才开始真正独立。

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形成的五大根源

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形成的五大根源

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形成的五大根源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形成有五大根源:宗教根源、思想根源、政治根源、经济根源、文化根源王晓俊《试论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的根源》指出,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形成的五大根源为:1.宗教根源宗教在美国社会文化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即便在思想高度解放、经济高度现代化的今天,美国依然是西方世界中最信教的国家。

美国主流文化被称为盎格鲁·撒克逊新教文化, 即所谓的WASP (WhiteAnglo-SaxonProtestant)文化。

新教是16世纪欧洲天主教会内不满天主教现状、力图改革而分裂出来的基督教派。

新教主张教徒自我拯救, 而不是盲目听命于所谓“上帝的代表”———教会和教皇。

新教中的一批教徒因为提倡简朴的生活方式, 被称为“清教徒”。

正是这些清教徒由于不堪教会的迫害, 追求自我拯救的宗教信仰, 于1620年乘坐“五月花号”船, 首批来到如今的美国新英格兰,开始了创立美国的历史。

可以看出, 作为美国人祖先的清教徒至少在宗教信仰上是极具反权威、抗特权、彰显自我意识的。

他们不仅有这样的意识和行动, 而且还具有强烈的宗教使命感。

那就是通过自我拯救的以身作则的榜样力量, 向世人证明:人类是可以自我拯救的。

尽管这种使命感发展过度, 会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与人,但对于当时反抗腐朽权势、塑造美国自己的价值观无疑起到了积极作用。

美国人在宗教思想上相信“自己是自己的救世主”, 这一价值观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美国人。

从堪称美国人光辉榜样的先辈本杰明·富兰克林, 到如今的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 从篮球巨星乔丹到微软大帝比尔·盖茨, 无一不验证了美国人当自己的救世主的价值观。

美国学者卡尔·戴格勒在其《Out of Our Past》一书中认为, 美国清教留给后代的核心遗产就是个人主义, 他写道:“如果说今天美国人是个人主义者, 那么, 清教思想是个人主义的主要根源”。

关于美国民主的清教渊源

关于美国民主的清教渊源

关于美国民主的清教渊源张孟媛 内容提要 本文利用新英格兰殖民地的一些原始档案,通过考察新英格兰清教政体创立和运作的宗教理念以及立法、实践诸情况,论证新英格兰清教蕴含现代美国民主的某些理念和形式,具体体现为限权政府思想和地方教会自治原则,并且清教徒在现实生活中也在一定程度上享受某些“民主”权利。

不过,这些“民主”倾向尚未完全跳出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藩篱,,因此,有很大的时代局限性,不可与现代美国民主观念相互混谈,更不可等同。

虽然如此,随着时代的推移和新英格兰殖民地现实生活的演进,清教不可避免地日益世俗化,最终成为现代美国民主的来源之一。

关键词 新英格兰殖民地 清教 民主新英格兰殖民地的清教统治性质及其与美国民主之间的关系问题,是一个错综复杂的问题,也是国内外史学家颇为关注、争议频仍的问题之一。

围绕该问题,美国不同时代、不同学派的史家做出了各种各样的解释,其论断见仁见智、莫衷一是,迄今尚无定论,而国内学者对此问题也存在相左之见。

鉴于此问题不仅对于新英格兰史研究乃至整个早期美国历史研究,而且对于探究美国民主政治的渊源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本文特做进一步的考察,期以一得之见就教于方家并引起更深层面的讨论。

一国内外史学界对新英格兰殖民地的清教统治性质及其与美国民主之间的关系的认识和评价,歧见纷呈。

就美国史学界而言,随着美国国内外社会思潮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演变和国际学术界清教研究的深入,美国不同时代、不同学派的史家做出了观点各异的解释。

19世纪是美国民族主义情绪继独立战争之后再度高涨时期,以乔治・班克罗夫特(George Ban2 croft)等人为代表的美国浪漫主义史学家深受鼓舞,他们饱含爱国主义激情,在作品中大力讴歌美国的民主自由精神。

在这些史家看来,17世纪新英格兰的“清教先祖”正是美国民主自由传统的奠立者。

19世纪末期、20世纪初期,随着美国社会的大转型,美国学术界的思潮也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巨大转变,各派史家与作家从各方面贬抑欧洲传统对美国社会和制度的影响,发轫于英国的美国清教“首当其冲”。

【推荐下载】美国文学中个人主义的起源和发展

【推荐下载】美国文学中个人主义的起源和发展

美国文学中个人主义的起源和发展 为您提供“美国文学中个人主义的起源和发展”解决您在写其他文学论文中的难题 美国文学中个人主义的起源和发展 一、引言西方文学史从起源发展初期就不乏提倡个人主义人物的出现,从柏拉图的《理想国》到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读者们所看到的都是一个个性格鲜明,魅力十足的人物,人们从对宗教、国家、道德、婚姻等各方面的文学创作中,越来越突显出对人物自身的关注。

文学作品的发展呈现出融入现实生活的趋势,使人们开始思考自身的存在和价值。

二、起源17世纪的美国,还处在殖民地时期,不论从经济、文化上来说,都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文学的主流发展还保持着跟欧洲文学特别是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英国文学相一致的趋势;到了18世纪,美国文学的发展异军突起,开始有了属于自己的特色。

这一时期,一大批优秀的文学改革家们把先进的欧洲启蒙思想带入美国,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了改变,使之适应美国这片新大陆的需要,只要细细研究,不难发现,文学中隐隐闪烁的“个人主义”的光辉。

作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被称为“实用个人主义”文学家的本杰明·富兰克林率先将先进的人文思想带入美国本土,企图打破当时占主导地位的清教思想对人们的束缚,将人们从神治的传统思想中解放出来,他的传记体文学作品《自传》用清新简朴的语言传达出白手起家、依靠自己就能建功立业的信息,突出了“个人”的主动性;而后发表的《穷查理年鉴》,以第三者查理的口吻,幽默诙谐的世俗格言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更发人深省的是,在通俗的文字背后,包含着自力更生的重要信息,激发美国人民追求独立、重视自我价值的个人主义思想。

另一位杰出的代表人物是托马斯·潘恩,他倡导强调人格之间的平等,在他的文学体系中,没有所谓的神权、王权的统治思想,他认为人和人之间都是平等的关系,这在他以后出版的作品中都有体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的作品《常识》当时被认为是影响力仅次于圣经的优秀作品,而后出版的《美国危机》、《理性时代》、《人权论》等作品也在激发人们追求个人觉醒和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充满了个人主义气息。

浅谈美国人的个人主义

浅谈美国人的个人主义

浅谈美国文化中的个人主义个人主义是美国文化中能真正表述出美国思想的独特的文化现象,是非常值得关注和探讨的。

最近正在上“世界近代史”这门课,正好讲到美国独立,我认为美国个人主义的来源是《独立宣言》和美国的宪法。

1776年7月4日,杰斐逊在《独立宣言》中宣布“人人是生而平等的”,此后美国就一直践行着这样一种理论。

“平等”把人们的个性强调出来,个人主义因而有了政治依据。

权力由此掌握在多数人即人民手中,这也是美利坚合众国的鲜明特征。

由于确定政府应是人民的公仆,大多数州宪法都包含有一个人权法案。

个人权利进一步有了法律的保障 ,个人主义因而更加有了理直气壮的根据。

接着来谈一谈美国个人主义的体现:一、体现在美国人的日常行为中个人主义让人重视个性,强调每个人的权利、平等和自由。

在美国,个人的隐私权是受到尊重和保护的,年龄、婚恋、信仰、经济等有关方面的问题,美国人通常都是采取回避的态度,这是我们很早就知道的。

美国人的穿着打扮也很随意,认为衣服不是用来显示生活水平的东西,而是展现个性的方式。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就连办公室也掀起了“穿着自由”的风潮,白领们,特别是高科技领域的工作人员都脱下拘谨的制服换上便装投入到紧张严肃的工作中去。

美国人似乎把个人主义看成是一种高尚的品德。

首先,美国的孩子的独立受到社会的普遍鼓励:他们从摇篮里就已经独立了。

孩子们从出生起就开始单独睡觉,不仅独睡一床(即便是婴儿床),而且要睡在有自己单独的房间。

当他们与成人交流时,也往往被看作是平等的。

老年人也维护着独立自强的一面,很多老人不愿接受帮助,受人照顾的往往被视为弱者。

在公共场所经常可以看到步履蹒跚的老人,若有人上前帮他们提东西或去搀扶,他们大多会不太高兴。

二、体现在美国的语言文化中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载体,往往能反映一个民族的价值观。

谚语或许是与文化的关系最为密切的,美国有谚语说:“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

清教主义与美国主流文化中的价值观

清教主义与美国主流文化中的价值观

2011.6上半月\·欧美文学·作品评析及其它·陈琼琼葛文婕等摘要:清教主义是影响美国文化最重要,最永恒的因素之一,其因信称义、天职思想、山颠之城等核心理念成为美国文化中的个人主义、强烈的使命感及努力奋斗等等主要价值观的来源。

本文主要分析清教主义的起源,教义特征和其对美国主流文化中的价值观的影响。

关键词:清教主义;主流文化;价值观一、清教主义的来源和主要教义在中世纪时期,整个欧洲处在罗马天主教的单一的精神权威统治之下,教会人员生活腐化,滥用职权,向教徒出售赎罪券,聚敛大量的钱财。

在16世纪时,欧洲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宗教改革运动。

1517年,德国的神学教授马丁·路德张贴了教会的95条罪状来反抗教皇及罗马天主教廷。

由于政治纠纷和自己的婚姻问题,英国的国王亨利八世也宣布脱离罗马天主教廷,成立英国国教。

但是英国国教中保留有许多天主教的残余,于是在16世纪60年代,英国国教中一些人不满意宗教改革中的不彻底和腐败性,提出要净化(purify )英国国家,清除其中的天主教残余,所以被称为清教徒(puri -tans ),其观点、看法、理念和主张称之为清教主义(Puri -tanism )。

清教徒在英国被视为异教徒,受到了残酷的迫害,很多清教徒被送进监狱或者被处死,有的逃亡国外。

17世纪的早期,英国人开始在北美建立永久的定居点,于是一批批怀揣着梦想的清教徒来到这里,希望按照自己的宗教信仰建立一个新的国家,开拓一片乐土。

75%去往新大陆的移民是清教徒,清教徒由于人数众多,受教育程度高,具有宗教凝聚力,对殖民地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并逐步成为美国主流文化族群,即WASP (White Anglo-Saxon Protestant 笃信新教,具有英格兰血统的白人)。

二、清教主义对美国主流文化价值观的影响(一)勤奋节俭在教义上,清教徒遵循加尔文主义。

加尔文主义强调原罪思想,自从亚当偷吃了智慧果后,人类就彻底地堕落了,人类的欲望,不信任,不服从等原罪就时代相传。

美国民主制度的清教溯源

美国民主制度的清教溯源

妥徽文学ANHUIWENXUE美国民主制度的清教溯源莫翠华上海理工大学摘要:美国宪法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实行联邦制,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三权分立,美国现行的民主政 体迥异于欧洲以及和它颇有历史渊源的英法等国,究其根源,自然而然要追溯到殖民地时代。

殖民地时代清教 徒们在新英格兰进行了大胆的创新,新英格兰模式对后来的政治体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民主制度清教马萨诸塞-'引言美国的民主精神集中体现在美国的《联邦宪法》 和《权利法案》中。

美国宪法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实 行联邦制,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三权分立,在美 国的社会发展史上是一大创举。

但是1787年美国开国元勋杰斐逊提出了一个关于美国宪法的重大问题: 没有提出保障人民权力的条款。

于是由麦迪逊开始起 草宪法修正案,终于在1791年,由麦迪逊起草的宪法 修正案前10条获得3/4的多数州批准,后经颁布, 统称为《权利法案》。

《权利法案》由于当时的历史环 境制约,依然有一些缺憾,例如只保证了部分拥有财 产的白人男性的权利,其他有色人种以及女性的权利 被置之度外,所以美国的权利法案在历史上也经过多 次修正,后来人民的民主权利得到越来越多的保障, 也越来越能被大多数美国人所接受。

美国建国两百多年,逐渐建立起一套特殊的民主 政治体制,国家层面上,实行联邦制,州政府和联邦政 府之间分享权力,相互制衡。

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 三权分立,保证任何一个权力机关都不会凌驾于其他 机关之上,从而失去制约。

个人层面上,公民不能为所 欲为,或创造法律,但有权选择代表去制定法律。

公民 可以直接参与地方事务,可以通过投票来直接选举推 选符合其利益的政治代表,甚至是直接选举国家总 统,来行使他们的权利。

美国的民主政治体制,迥异于 早期的欧洲以及和它颇有历史渊源的英法等国,究其 根源,自然而然要追溯到殖民地时代。

殖民地时代的美国有两种典型但是完全不同的 政治模式:弗吉尼亚模式和新英格兰模式。

个人主义在美国发展的历史脉络

个人主义在美国发展的历史脉络

个人主义在美国发展的历史脉络作者:张涛来源:《人民论坛》2017年第31期【摘要】个人主义是美国民众认可并遵从的重要行为价值原则,在一定意义上讲,美国国家和社会的建构也是以个人主义为逻辑起点实现的。

然而,个人主义观念本身在美国不同历史时期存在差异,厘清这些差异为我们了解美国提供了一种视角。

【关键词】个人主义美国思想史【中图分类号】B821 【文献标识码】A个人主义是美国文化的核心要素之一,然而,在美国历史上的各个时期,个人主义的含义和所指又具有一定的差异。

梳理并分析美国个人主义的历史脉络对认识美国文化的精神和实质具有重要意义。

个人主义在美国的地位及其基本含义个人主义在美国占据重要的地位,是其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建构基础,应该说自北美殖民地建立之初,经过独立革命,至美国历史经历的各个阶段,个人主义的信仰在美国人中逐步确立起来。

美国人信奉个人主义,并且乐于遵循建诸在个人主义基础之上的理想化模式去生活。

个人主义这个词在美国的起源,以及这个词在确切的英语当中的起源,能够追溯到19世纪30年代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

最广为人知的首先使用“个人主义”一词的作者是托克维尔,他提供的关于个人主义的解释是最为流行的,这个解释出现在他的《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

我们总结已有的材料认为,个人主义的定义可以被认为是:关于每个个体,在道德层面、政治层面,更主要是在经济层面,都能够作为独立人格在一个平等的社会中具有独立性和主体性,也就是说他或者她能够自由选择与自己发生联系的人或事,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义务或责任接受社会非约定性的强制。

这样的宽泛意义上的底线式的个人主义定义,是在美利坚民族逐步形成和美国国家机器逐步建立的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美国本土特征的价值观念形态。

殖民地时期至建国阶段的积淀美国的个人主义作为一种信条和制度性体系被使用、发展,比这个词本身出现要早上至少五十年。

通过描绘十八世纪启蒙运动思想的壮阔趋势,美国的缔造者们借助来自于具有个人主义特点的价值诉求和思想趋势,而不是个人主义概念本身,创制了一整套政治和社会体系,保障个人的权利、尊严和主体性。

美国个人主义的清教源流[1]

美国个人主义的清教源流[1]

《美国研究》2009年第3期美国个人主义的清教源流张孟媛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考察新英格兰清教政体创立和运作的宗教理念及立法、实践等情况,得出结论认为:新英格兰清教学说中虽然蕴含强烈的个人主义因素,但清教理念也要求所有清教徒“团结如一人”,加之新英格兰殖民地创立之初,清教共同体的存亡乃是“第一需要”,所以清教殖民地当局通过一系列法令限制个人自由,奉行“集体利益至上”的原则。

这与现代美国个人主义理念迥异,甚至背道而驰。

尽管如此,随着时代的推移和新英格兰殖民地现实生活的演进,清教不可避免地日益世俗化,最终成为现代美国个人主义的来源之一。

关键词:美国历史与文化清教个人主义新英格兰殖民地个人主义作为美国国民性格的突出特征。

个人主义的起源,中外学界做出了不同的解释。

美国政治思想家路易斯・哈茨(Louis Hartz )认为,“个人主义是清教对西方文化的巨大贡献”,其源头便是分离派清教徒订立的《五月花号公约》。

①这一论断与美国历史学家卡尔・德格勒(Carl.N.Degler )的见解不谋而合。

德格勒明确指出:“个人主义是遗留给后代的清教的核心,……如果说美国人今天是个人主义者,那么清教是个人主义的主要根源。

”②法学家罗斯科・庞德则从美国宪政传统形成的角度,对清教在催生个人主义观念方面的巨大作用给予了高度评价。

③针对上述美国个人主义的“清教起源说”,哈佛大学国际事务中心的社会学教授西摩・M.利普塞特(Seymour M.Lip set )提出了不同的主张。

利普塞特是“美国例①②③Louis Hartz ,“The Liberal Tradition ”,pp.397~408.转引自C.Eric Mount ,J r.,“American IndividualismReconsidered ,”Review of Reli gious Research ,Vol.22,No.4(J une ,1981),p.364.Carl.N.Degler ,Out of Our Past (New Y ork :Harper &Row Publishers ,Inc.,1984),pp.16~17.〔美〕罗斯科・庞德:《普通法的精神》(唐前宏等译),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25页。

美国价值观之清教主义根源_刘智

美国价值观之清教主义根源_刘智

清教主义是清教徒的思想和他们所信仰的教 义。 清教徒是 "% 世纪中叶英国国教会内以加尔文学 说为旗帜的改革派。他们要求清除国教内的天主教 “勤俭清洁” 旧制和繁琐仪式, 提倡 的生活, 故此得名
."/
+ 0’1, - 。清教徒在国内受到严厉镇压和残酷迫害,
他们希 于 "2 世纪初相继踏上移民北美的漫长旅途。 冀在新大陆按照自己的意愿信仰上帝,把基督教的 “山巅之城, 真正精神赋予实施, 建造一个 为万众瞻 仰” 。
清教主义奠定了美国民主的基础
美国民主是西方民主的一个典型范例。 4"": 年 《独立宣言》 美国颁布的 阐明了人民主权的思想。此 后,美国人经过 : 年英勇的战争,结束了英国的统 《独立宣言》 治, 把他们在 中表达的人民主权的政治 理想,通过宪法的形式表达出来,形成了法定的观 念, 确立了共和代议制民主。 美国在西方率先建立民 主制有赖其得天独厚的地理、历史和社会条件,其 中,早期清教移民的宗教和社会实践对促成美国民 主政体的诞生起了奠基作用。 具体来看, 清教对美国 民主政体的形成所起的作用体现在: 其一,美国的移民先祖大多是因为在国内受到 宗教迫害, 为了追求宗教自由、 实现宗教生活的民主 化而到北美大陆的。这些宗教叛逆者强烈的自由要 求成为美国民主思想的来源和社会基础。 其二,北美教会的自治原则对美国民主体制的 确立产生了积极影响。 前已述及, 北美的清教徒自愿 组成教会, 自选牧师, 自行管理, 取消教会的等级制,
!"#
严苛自律和不断地自我完善来实现其宗教上的虔敬 和纯净,相信通过个人精神上的禁欲和劳动就可实 现与上帝同在, 不必信奉权威, 并且将其劳动成果和 积累看作上帝对自己的拣选、 恩赐和预定的救赎。 这 种思想在客观上激励人们努力向上, 不断完善自己, 争取获得成功,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推动了社会的 发展和进步。 对此, 德国宗教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 《 在其名著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中给予了高度 评价。 北美清教徒移民强烈的个人意识和反叛权威的 思想是个人主义产生的温床,为殖民地人民日后接 受世俗的个人主义创造了思想上的条件。

关于美国民主的清教渊源

关于美国民主的清教渊源

作者: 张孟媛[1]
作者机构: [1]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北京100897
出版物刊名: 世界历史
页码: 69-80页
主题词: 新英格兰殖民地;清教;民主
摘要:本文利用新英格兰殖民地的一些原始档案,通过考察新英格兰清教政体创立和运作的宗教理念以及立法、实践诸情况,论证新英格兰清教蕴含现代美国民主的某些理念和形式,具体体现为限权政府思想和地方教会自治原则,并且清教徒在现实生活中也在一定程度上享受某些“民主”权利。

不过,这些“民主”倾向尚未完全跳出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藩篱,在新英格兰殖民地创立初期尤为如此,因此,有很大的时代局限性,不可与现代美国民主观念相互混谈,更不可等同。

虽然如此,随着时代的推移和新英格兰殖民地现实生活的演进,清教不可避免地日益世俗化,最终成为现代美国民主的来源之一。

试论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的根源

试论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的根源

2010年4月Journa l o fH enan Busi ness Co lleg e A pr .2010收稿日期:2010-01-15作者简介:王晓俊(1976-),女,河南商丘人,河南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英汉对比研究。

基金项目: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B397)试论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的根源王晓俊河南工程学院外语系,河南郑州451191摘 要:个人主义价值观被称为美国文化的核心。

探究其形成的根源,对于认识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实质,从而更好地理解美国文化的这一核心所在是十分必要的。

相信自我拯救的清教主义是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宗教根源;颂扬个人自尊、自立、自信的美国超验主义构成了个人主义价值观的思想基础;美国的民主政治制度及自由经济体制,为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政治上的保障及经济上个人奋斗成功的可能性;突出人的作用,张扬独立个性,崇尚个人英雄的美国传统文化则在社会行为准则方面对个人主义价值观得到普遍认同起到了推动作用。

关键词:美国文化;价值观;个人主义;形成根源do:i 10.3969/.j issn .1008-3928.2010.02.022中图分类号:C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928(2010)02-0084-04个人主义,作为一种价值观,被许多研究美国社会与文化的中外学者称为美国文化的核心,或者说是美国社会最明显的特性之一。

[1,2,3,4]个人奋斗、个性自由、自主抉择,自由竞争等个人主义价值观最重要的表现形式几乎已经成了美国人行为的 代名词 。

然而,研究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不能仅停留在其表现形式上,还应该探究其形成的根源。

这不仅能让我们明白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的来龙去脉,更重要的是从源头上认识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实质,从而更好地理解美国社会与文化这一核心所在。

一、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的主要内涵在探讨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形成根源之前,首先要了解其主要内涵。

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形成的五大根源

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形成的五大根源

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形成的五大根源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形成有五大根源:宗教根源、思想根源、政治根源、经济根源、文化根源王晓俊《试论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的根源》指出,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形成的五大根源为:1.宗教根源宗教在美国社会文化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即便在思想高度解放、经济高度现代化的今天,美国依然是西方世界中最信教的国家。

美国主流文化被称为盎格鲁·撒克逊新教文化, 即所谓的WASP (WhiteAnglo-SaxonProtestant)文化。

新教是16世纪欧洲天主教会内不满天主教现状、力图改革而分裂出来的基督教派。

新教主张教徒自我拯救, 而不是盲目听命于所谓“上帝的代表”———教会和教皇。

新教中的一批教徒因为提倡简朴的生活方式, 被称为“清教徒”。

正是这些清教徒由于不堪教会的迫害, 追求自我拯救的宗教信仰, 于1620年乘坐“五月花号”船, 首批来到如今的美国新英格兰,开始了创立美国的历史。

可以看出, 作为美国人祖先的清教徒至少在宗教信仰上是极具反权威、抗特权、彰显自我意识的。

他们不仅有这样的意识和行动, 而且还具有强烈的宗教使命感。

那就是通过自我拯救的以身作则的榜样力量, 向世人证明:人类是可以自我拯救的。

尽管这种使命感发展过度, 会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与人,但对于当时反抗腐朽权势、塑造美国自己的价值观无疑起到了积极作用。

美国人在宗教思想上相信“自己是自己的救世主”, 这一价值观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美国人。

从堪称美国人光辉榜样的先辈本杰明·富兰克林, 到如今的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 从篮球巨星乔丹到微软大帝比尔·盖茨, 无一不验证了美国人当自己的救世主的价值观。

美国学者卡尔·戴格勒在其《Out of Our Past》一书中认为, 美国清教留给后代的核心遗产就是个人主义, 他写道:“如果说今天美国人是个人主义者, 那么, 清教思想是个人主义的主要根源”。

美国个人主义传统溯源_陈忠平

美国个人主义传统溯源_陈忠平

/112013美国个人主义传统溯源陈忠平央泉摘要:个人主义作为一种政治和社会哲学是美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它的形成除了受欧洲文化的影响外,更主要是源自美国的清教主义、独立革命、西进运动及超验主义思潮。

美国个人主义传统影响了美国大批知识分子,梭罗即是其中一位,他独立不羁的一生是对美国个人主义哲学的最好诠释。

关键词:个人主义;超验主义;民族精神;梭罗中图分类号:B8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90X(2013)11-096-03作者:陈忠平,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博士生,美国俄勒冈大学哲学系访问学者;湖南,长沙,410081/央泉,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博士;湖南,长沙,410083基金项目: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0WLH46)任何一种哲学思潮都根植于一定的社会历史进程之中,个人主义也是如此。

“个人主义”一词最早出现在19世纪早期的法语文献中,在当时法国思想界,这一术语贬义色彩浓厚,多与自私自利联系在一起,人们也因此将个人主义视为一种危险的思想,认为它与社会生活相对立,会导致普遍的无政府状态。

“个人主义”的概念传入美国后,在其美国化过程中不断发扬光大,获得了全新的内涵,最终成为美国文化的核心内容。

它涵盖美国人民自殖民时期以来展现出的自立自强、追求自由的个性品质,完全不同于先前在欧洲饱受非议的“个人主义”。

美国个人主义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主要阶段:清教时期、独立革命、西进运动和超验主义思潮。

前三个阶段中美国个人主义已基本发展为一种完整的政治和社会哲学,到了19世纪40年代,以爱默生为代表的超验主义思想家进一步对个人主义加以深化,“把它提炼为一种民族的文化精神”①,此后个人主义就成为了美国与美国精神的代名词,它在美国人民心中的地位恰如格林所说:“当我说我爱美国时,它意味着爱自由和个人主义。

”②一清教时期个人主义的萌芽美国对个人主义的推崇有其悠久的历史渊源,它最早可以追溯到北美清教时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研究》2009年第3期美国个人主义的清教源流张孟媛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考察新英格兰清教政体创立和运作的宗教理念及立法、实践等情况,得出结论认为:新英格兰清教学说中虽然蕴含强烈的个人主义因素,但清教理念也要求所有清教徒“团结如一人”,加之新英格兰殖民地创立之初,清教共同体的存亡乃是“第一需要”,所以清教殖民地当局通过一系列法令限制个人自由,奉行“集体利益至上”的原则。

这与现代美国个人主义理念迥异,甚至背道而驰。

尽管如此,随着时代的推移和新英格兰殖民地现实生活的演进,清教不可避免地日益世俗化,最终成为现代美国个人主义的来源之一。

关键词:美国历史与文化清教个人主义新英格兰殖民地个人主义作为美国国民性格的突出特征。

个人主义的起源,中外学界做出了不同的解释。

美国政治思想家路易斯・哈茨(Louis Hartz )认为,“个人主义是清教对西方文化的巨大贡献”,其源头便是分离派清教徒订立的《五月花号公约》。

①这一论断与美国历史学家卡尔・德格勒(Carl.N.Degler )的见解不谋而合。

德格勒明确指出:“个人主义是遗留给后代的清教的核心,……如果说美国人今天是个人主义者,那么清教是个人主义的主要根源。

”②法学家罗斯科・庞德则从美国宪政传统形成的角度,对清教在催生个人主义观念方面的巨大作用给予了高度评价。

③针对上述美国个人主义的“清教起源说”,哈佛大学国际事务中心的社会学教授西摩・M.利普塞特(Seymour M.Lip set )提出了不同的主张。

利普塞特是“美国例①②③Louis Hartz ,“The Liberal Tradition ”,pp.397~408.转引自C.Eric Mount ,J r.,“American IndividualismReconsidered ,”Review of Reli gious Research ,Vol.22,No.4(J une ,1981),p.364.Carl.N.Degler ,Out of Our Past (New Y ork :Harper &Row Publishers ,Inc.,1984),pp.16~17.〔美〕罗斯科・庞德:《普通法的精神》(唐前宏等译),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25页。

外论”的坚定捍卫者。

1963年,他出版了《第一个新国家》(T he Fi rst N ew N ation )一书,对美国的价值体系或者说“美国信念”(American Creed )进行了社会逻辑学的探讨。

他认为,“美国个人主义等独特的价值观念滥觞于美国革命时期,在这一时期,民众普遍接受了个人主义者的思想和观念。

”此论说出台后风行一时,为社会学家研究加拿大文化提供了重要借鉴。

①中国学界大都认同甚至赞扬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对现代美国个人主义观念形成的巨大影响,如魏晓红、李清源在“从清教主义到美国文化”一文中提出:“清教主义确立了美国个人主义的基本内涵,……个人主义源自清教主义的理性原则和对个人自主的追求。

”②也有一些学者否认清教与美国个人主义之间的内在联系,认为美国个人主义滥觞于美国独立战争,而“北美殖民地人民没有明显的个人主义倾向”。

③本文拟在阅读新英格兰殖民地原始资料的基础上,对清教主义与个人主义的关系进行考察。

一尽管在清教徒“大迁徙”之际,以约翰・温思罗普为代表的清教领袖们就告诫全体移民要“心甘情愿地服从”,并且在“清教共同体”的创建以及运作过程中,通过立法等形式对公民资格和权利施加了严苛的限制,但是,新英格兰清教中蕴涵的个人主义因素却枝繁叶茂、不可遏制,它不仅驱动了英国清教徒远涉重洋移居新大陆,建立实践自己信仰的“自由乐土”,也成为清教殖民地居民争取和捍卫自身政治权利的不竭动力。

仅举如下两例为证:1630年10月19日,在马萨诸塞海湾公司召开的股东大会上,109名移民递交了请愿书,要求“成为自由民”,享有自由民的一切政治权利;1632年,助理们被迫同意由自由民直接选举总督和副总督。

1634年,沃特敦(Wa 2tertown )村镇的公民在乔治・菲利普牧师(Reverend George Philip )的领导下,拒绝支付地方官员为抵御英国威胁而在纽敦(Newtown )建筑防御工事所征收的税款,由此引发了关于“立法权”的争议。

温思罗普对村民们的举动感到震惊,建议由各村镇的代表组成一个委员会来提请助理们讨论征税问题,而村民们则要求温思罗普将特许状“公之于众”。

在看过特许状之后,村民们认为自己被剥夺了作为自由民的立法・711・美国个人主义的清教源流①②③Seymour Martin Lipset ,T he Fi rst N ew N ation (New Y ork :Basic Books ,1963).魏晓红、李清源:《从清教主义到美国文化》,载于《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9月第35卷第5期,第23页。

李小芬:《20世纪以前美国个人主义的历史演变》,《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5期,第121页。

权,坚决要求享有立法权。

在村民们的坚持下,殖民地政府授权每个村镇的自由民各选出3名代表,在股东大会上维护自身的权益。

5月14日,由各村镇选出的24名自由民代表和8名官吏在股东大会上仔细研读了特许状后指出,根据特许状,法律应该由包括自由民在内的股东大会制定,而不应该只由助理们制定。

在自由民代表的强大压力下,大议会恢复了特许状关于自由民权利的多项规定。

这些条款包括:总督应一年召集4次殖民地大议会,未经大议会多数同意,不得解散大议会;每次大议会召开之前,各村镇自由民依法遴选2名或者3名代表商讨和准备其认为适于在大议会上讨论的公共事务;自由民代表代表自由民全权处理共同体的公共事务,有权制定法令、分配土地,以及处理自由民参与处理的共同体的所有其他事务;地方官员和其他官员的遴选则需全体自由民参与。

①此决议清晰地阐述了代议制的基本原则,标志着代议制度在殖民地正式确立。

代议制度在此后的几年中日臻完善。

1635年,马萨诸塞大议会颁布了采用纸质选票的法令,殖民地居民选举采用秘密投票的方式进行。

次年9月,大议会再度颁布法令,称:“自即日始,殖民地村镇的自由民如不足10人,无遴选代表出席大议会的资格;自由民人数在20至40之间的村镇遴选的代表人数不得超过2人;自由民人数超过40的村镇可以遴选3名代表,但不得超过3人。

”②这种总督、副总督及所有地方官员均由自由民定期选举产生的制度,对北美其他英属殖民地产生了重要影响,为各殖民地所效仿,并成为1776~1782年各州宪法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同年,围绕纽敦村镇居民请求迁移到土地肥沃的康涅狄格河谷定居的问题,自由民代表与温思罗普等地方官员就“否决权问题”发生争执。

自由民代表批准了纽敦村民的请求,而温思罗普等人则持相反意见,并且宣称自己对任何决议拥有否决权。

双方僵持不下,请求牧师“仲裁”。

于是,约翰・科顿牧师布道,捍卫地方官员的“否决权”,自由民代表的异议暂时得以平息。

但是,双方就该问题的争执后来仍时有发生。

1636年,自由民代表和地方官员之间关于“否决权”的争议因“理查德・舍曼(Rich 2ard Sherman )诉罗伯特・凯因(Robert Keayne )案”(亦称“猪案”)再度爆发。

以此案为契机,自由民代表力图彻底废除地方官员的“否决权”。

1642年,自由民代表理查德・贝林厄姆(Richard Bellingham )和地方官员的代言人约翰・温思罗普展开了一场激烈的笔墨之战,双方就地方官员“否决权”的法律依据、合法性和必要性,马萨诸塞殖民地政府的根本原则,自由民代表的权限问题,进行了针锋相对的论辩。

形势愈・811・美国研究①②Nat haniel B.Shurtleff ,ed.,Records of t he Governor and Com pany of t he M assachusetts B ay (Boston :The Press of William White ,1853),Vol.I ,pp.118~119.Nat haniel B.Shurtleff ,ed.,Records of t he Governor and Com pany of t he M assachusetts B ay ,Vol.I ,p.178.演愈烈,教会不得不介入其中,充当“调停人”的角色。

1643年,约翰・科顿牧师撰文,公开表明教会支持地方官员的立场。

在此情形下,自由民代表不得不同意地方官员保留“否决权”,而后者也同意前者以法律形式确定双方各自权限的提议。

1644年3月7日,马萨诸塞殖民地大议会召开,称“长期经历证明,地方官员与自由民代表一同开会造成诸多不便”,故决定:“(1)地方官员自行开会、处理政务,独立起草其认为适宜且一致认同的法案和政令,而后提交给自由民代表进行审议,自由民代表就这些法令适宜共同体的程度提出赞同或者反对的意见;(2)自由民代表以同样方式开会,商议其依据自身判断和经验认定的符合共同利益且一致认同的政令和法令,而后提交给地方官员审议,地方官员经认真审议后提出同意或者反对意见;(3)任何法规只有在地方官员和自由民代表一致认可,在大议会进行的最后一天审慎地阅读且完全赞同后,方可生效。

”①这项妥协性的决议奠立了马萨诸塞殖民地立法机构的两院制,“这一原则在确定马萨诸塞殖民地政府的代议和协商而非纯粹的民主性质方面,如果不是根本性的一步,也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步”。

②它对日后美国宪政体制的构建产生了重大影响。

至美国独立战争爆发之前,各殖民地都建立了议会,并且除了宾夕法尼亚之外,其他殖民地议会都采用两院制。

笔者认为,导致上述事实的原因有三:第一,新教“因信称义”(justification by fait h )学说的影响。

所谓“因信称义”,即只要有信仰便可以成为“圣人”,“称义”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精神转变,体现为因信仰而得到启示的获救感。

“因信称义”说认为,《圣经》是获得信仰的唯一途径,并且教徒可以自行阅读、思考和解释《圣经》。

因此,“因信称义”说凸现了个人在宗教信仰中的作用。

这一学说最早源于《新约・罗马人书》。

在这篇经文中,保罗反对依靠遵守律法、礼仪、行割礼等行为而“称义”,主张教徒凭借信仰基督即可获得救赎。

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首倡者、德意志宗教改革的领袖马丁・路德在“因信称义”的基础上,提出了“唯信称义”(justificatio n by fait h alone )论,昭告民众“基督徒……的称义得救无需善行,因为仅凭信心,就万事俱备。

但他若是愚蠢地要藉善行而称义、自由、得救,成为基督徒,就会立即丧失信心及信心的一切益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