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课时分解表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 第3章 第1节 激素与内分泌系统 激素表格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 第3章 第1节 激素与内分泌系统 激素表格
②促进生长和发育(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
③提高神经的兴奋性
肾上腺
髓质
肾上腺素
氨基酸衍生物
几乎体内所有细胞
提高机体的应激能力
皮质
醛固酮、皮质醇
类固醇
主要肾脏
调节水盐代谢和有机物代谢
睾丸
雄激素(主要是睾酮)
类固醇
几乎体内所有细胞
①促进男性生殖器官的发育
②促现
卵巢
雌激素和孕激素
类固醇
几乎体内所有细胞
①促进女性生殖器官的发育
②促进卵细胞的生成
③促进女性第二性征的出现
①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
②促进血糖进入肝、肌肉并合成糖原
③促进血糖进入脂肪组织细胞转变为甘油三酯
④抑制肝糖原的分解
⑤抑制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
胰岛A细胞
胰高血糖素
多肽
主要作用于肝脏
①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
②促进非糖物质转变成糖
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
氨基酸衍生物
几乎体内所有细胞
①调节体内的有机物代谢(提高细胞代谢的速率)
内分泌腺
激素名称
化学本质
作用部位
生理作用
下丘脑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多肽
垂体
作用于垂体,调控垂体分泌释放促甲状腺激素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作用于垂体,调控垂体分泌释放促性腺激素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作用于垂体,调控垂体分泌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抗利尿激素(ADH)
肾小管、集合管
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尿量减少)
垂体
生长激素
蛋白质
几乎体内所有细胞
调节生长发育(主要是促进蛋白质合成和骨的生长)

高中生物教材目录表(全)

高中生物教材目录表(全)
[键入文字]
高中生物教材目录表(全)
必修1
第1章走近细胞
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第2节生命活动的主绍承担者──蛋白质
1
[键入文字]
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第4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第5节细胞中的无机物
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键入文字]
1.4蛋白质工程的崛起
专题2细胞工程
2.1植物细胞的工程
2.1.1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
2.1.2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2.2动物细胞工程
2.2.1动物细胞培养和核移植技术
2.2.2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
专题3胚胎工程
17
[键入文字]
5.1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5.2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
tips:感谢大家的阅读,本文由我司收集整编。仅பைடு நூலகம்参阅!
19
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
3
[键入文字]
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
第3节伴性遗传
第3章基因的本质
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第2节DNA分子的结构
第3节DNA的复制
第4节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5
[键入文字]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课题2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
课题3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
11
[键入文字]
第1节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第2节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

高中生物重点知识详解(图表)

高中生物重点知识详解(图表)

高中生物重点知识详解第一单元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细胞中的化合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增殖、分化、癌变和衰老、生物膜系统和细胞工程)1.1化学元素与生物体的关系1.2生物体中化学元素的组成特点1.3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1.4细胞中的化合物一览表1.5蛋白质的相关计算设 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个数m ,构成蛋白质的肽链条数为n ,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a , 蛋白质中的肽键个数为x , 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y ,控制蛋白质的基因的最少碱基对数为r ,则 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为 n m x -= ……………………………………①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x ma y 18-= …………………………………………②或者 x a ry 183-=…………………………………………③1.6蛋白质的组成层次1.7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1.8生物大分子的组成特点及多样性的原因1.9生物组织中还原性糖、脂肪、蛋白质和DNA的鉴定1.10选择透过性膜的特点1.11细胞膜的物质交换功能1.12线粒体和叶绿体共同点1、具有双层膜结构2、进行能量转换3、含遗传物质——DNA4、能独立地控制性状5、决定细胞质遗传6、内含核糖体7、有相对独立的转录翻译系统8、能自我分裂增殖水被选择的离子和小分子其它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亲脂小分子高浓度——→低浓度不消耗细胞能量(A TP)离子、不亲脂小分子低浓度——→高浓度需载体蛋白运载消耗细胞能量(ATP)1.13真核生物细胞器的比较1.14细胞有丝分裂中核内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变化规律注:设间期染色体数目为2N个,未复制时DNA含量为2a。

1.15理化因素对细胞周期的影响注:+表示有影响1.16细胞分裂异常(或特殊形式分裂)的类型及结果1.17细胞分裂与分化的关系1.18已分化细胞的特点 1.19分化后形成的不同种类细胞的特点1.20分化与细胞全能性的关系G分化程度越低全能性越高,分化程度越高全能性越低分化程度高,全能性也高分化程度最低(尚未分化),全能性最高1.22癌细胞的特点1.23衰老细胞的特点1.24细胞的死亡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代谢减慢酶的活性降低色素积累,阻碍细胞内物质交流和信息传递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体固缩,染色加深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蝌蚪尾部消失 花瓣凋萎扁平梭形 球形成纤维细胞癌变如癌细胞膜糖蛋白减少,细胞黏着性降低,易转移扩散。

统编高中生物教材框架表

统编高中生物教材框架表

统编高中生物教材框架表
本文档旨在概述统编高中生物教材的框架结构。

以下是对该教材的主要章节和内容的简要描述:
第一章: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生命活动
该章节介绍了生物的基本特征,包括细胞、遗传信息以及生物的基本组成和结构。

还讨论了生物的生命活动,如新陈代谢、呼吸和运动等。

第二章:遗传与进化
本章节重点介绍了遗传与进化的基本原理和机制。

包括基因和染色体的结构、遗传信息传递的基本规律,以及进化理论和自然选择的作用。

第三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该章节详细讨论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包括细胞膜、细胞核、细胞器和细胞间通讯等。

还涉及了细胞分裂、细胞周期和细胞衰老等相关内容。

第四章:生物的多样性与分类
本章节介绍了生物的多样性和分类。

讨论了生物的分类原则、主要分类单位和分类方法。

还阐述了不同类群的特点和重要代表。

第五章:植物的营养与运输
该章节重点介绍了植物的营养和运输。

包括植物的吸收、转化和储存营养物质的过程,以及植物体内水分和养分的运输机制。

第六章:动植物生活活动的调节
本章节讨论了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机制。

包括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光周期调节等。

还探讨了动植物对内外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备注:以上仅为教材框架的概述,各章节内容可能会有进一步细化和补充,以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

总结:统编高中生物教材包含了关于生物学基本特征、遗传与进化、细胞结构与功能、生物多样性与分类、植物的营养与运输、动植物生活活动的调节的相关内容。

这些章节涵盖了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和主题,有助于学生全面理解生物学知识。

(完整版)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2教学目标分解及总结

(完整版)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2教学目标分解及总结

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2教学目标分解及总结高中生物备课组高中生物课时目标的分解及其意义一、课程标准分解的含义和必要性国家层面的课程标准,其内容标准中预期的学习结果的描述相对来说比较概括、抽象,故需要教师进行专业的思考,通过分解使之成为学期/模块的目标、单元/课时的目标。

分解课程标准时应该充分解读课程标准,从整体上把握标准的涵义。

课标分解(狭义的课标解读)实际上就是对课标文本内容的准确理解和细化。

把笼统的、不易操作和监控的课程标准,依据学情、教材等细化分解为具体的、便于及时调控和测评的教学目标。

为什么要进行课标分解?1、课程标准是课堂教学的依据,也是教学评价的标尺。

理解、掌握课程标准的理念和内容,开展细化解读课程标准工作,能够从专业角度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对于探寻有效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在我国中学教科书开始多样化的背景下,课标的分解和细化显的尤为重要。

现行的中学各学科教科书有很多版本,这些不同版本的教科书各有特色,在内容、选材、观点等许多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教材编写的根本依据是国家颁布的课程标准,因此在实施新课程的实践中,我们必须能够准确理解课程标准,必须能够把课程标准分解细化为明晰的学习目标,这是新课程对老师的基本要求。

3、课程标准的表述比较概括和笼统,在实际教学中缺乏可操作性。

二、理清两个概念(课程标准、教学目标)1、国家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它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它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课程标准是我们制定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的根本依据。

2、教学目标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主要描述学习者通过学习后预期产生的行为变化。

高中生物第3章细胞的代谢第5节第课时光合作用的过程与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教案浙科版第一册

高中生物第3章细胞的代谢第5节第课时光合作用的过程与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教案浙科版第一册

第二课时光合作用的过程与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课标内容要求核心素养对接1.说明植物细胞的叶绿体从太阳光中捕获能量,这些能量在二氧化碳和水转变为糖与氧气的过程中,转化并储存为糖分子中的化学能。

2.探究不同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1。

从物质与能量视角,探索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阐明细胞生命活动过程中贯穿着物质与能量的变化。

(生命观念、科学思维)2.基于探究不同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厘清探究的思路.(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一、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合作用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是直接需要光的,称为光反应;第二阶段不需要光直接参加,是二氧化碳转变成糖的过程,称为碳反应,也称暗反应。

1.光反应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并产生氧气光反应发生在类囊体膜——光合膜中。

在这个阶段,叶绿体利用光能使水裂解产生氧,同时生成ATP和NADPH,NADPH是辅酶Ⅱ,它是氢的载体.光反应过程有多步反应,主要变化包括光合膜上光合色素吸收光能,光能将水裂解为H+、电子(e-)和O2,H+和e-将NADP+还原为NADPH,并产生ATP,O2被释放到细胞外。

这样,光能就转化为ATP和NADPH中的化学能。

光反应产生的ATP和NADPH是碳反应中将二氧化碳还原为糖的能源物质,NADPH在碳反应中是还原剂。

2.碳反应将二氧化碳还原成糖叶绿体基质中有许多种酶是将二氧化碳还原为糖所必需的。

碳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二氧化碳还原为糖的一系列反应称为卡尔文循环。

卡尔文循环从1个五碳糖开始.在酶的催化作用下,1分子CO2与五碳糖结合,形成1个六碳分子,这个六碳分子随即分解成2个三碳糖分子。

然后,每个三碳酸分子接受来自NADPH的氢和来自ATP的能量,被还原形成三碳糖.这是CO2分子进入卡尔文循环后形成的第一个糖,是这个循环中的关键步骤,这样光能就转化为糖分子中的化学能了。

在三碳糖形成后,卡尔文循环中的许多反应,都是为了再生五碳糖,以保证此循环不断进行。

NADPH和ATP在完成了还原反应之后,又回到NADP+和ADP 的状态,在光反应中可以重新形成NADPH和ATP。

(新教材)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全册分章节知识点汇总

(新教材)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全册分章节知识点汇总

(新教材)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全册分章节知识点汇总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内环境与内环境稳态1、体液:生物体内含有的以水为基础的液体,体液中除水以外,还包括许多离子和化合物。

2、细胞内液(2/3)体液血浆细胞外液(1/3)组织液内环境(细胞生活的环境)淋巴3、血浆:区别于血液,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通过毛细血管与组织液发生双向物质交换,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组织液:存在于组织间隙的液体,少部分组织液可以通过毛细淋巴管进入淋巴,是组织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淋巴:淋巴中含有大量的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等,淋巴液可通过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淋巴是淋巴细胞等直接生活细的环境。

4、细胞外液的成分:血浆中含量较多的蛋白质,组织液与淋巴与血浆的含量相近,但蛋白质的含量较少。

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①渗透压: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渗透压越大,吸水能力越强。

血浆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大部分来自于Na+和CI—。

组织水肿的原因:②pH值:存在酸碱缓冲对,可调节人体的内环境pH值保持稳定。

③温度:人体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6、内环境: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发生着物质交换。

人体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生殖系统、泌尿系统等直接与外界相连,属于外环境。

7、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①排除细胞内特有的物质:如血红蛋白、胞内酶(呼吸酶、聚合酶、解旋酶);②排除细胞膜上的成分:如载体、受体等;③排除外界环境液体的成分:如消化液、尿液、泪液、汗液、体腔液等中的成分。

8、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叫做稳态。

内环境稳态并非不能改变,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9、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贝尔纳:内环境恒定主要依赖于神经系统的调节;坎农:神经和体液调节: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高中生物知识结构图

高中生物知识结构图

高中生物知识结构网络图必修1 分子与细胞专题一:组成细胞的分子1.1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系统表解种类含量(质量分数/%)有机化合物(除CO、CO2、碳酸盐等以外的所有含碳化合物)蛋白质占7~10脂质占1~2 糖类和核酸占1~1.5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以外的化合物)水占85~90 无机盐占1~1.51.2几种常见元素的生理功能元素种类功能缺乏时引起的病症N 构成蛋白质、核酸的重要元素,有生命元素之称各种新陈代谢活动受到影响P 构成磷脂、ATP、NADPH等动物缺P:佝偻病、软骨病K 维持动物细胞内液渗透压动物:心律失常Mg 构成叶绿素元素之一,也可作为多种酶激活剂叶片变黄1.3细胞中的化合物一览表表2-2-1 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种类含义举例非必需氨基酸在人体细胞内能够合成的氨基酸。

丙氨酸、甘氨酸等必需氨基酸不能在人体细胞内合成,必需从外界环境中直接摄取。

共8种:赖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甲硫氨酸、缬氨酸。

(甲携来一本亮色书)婴儿有9种,多出来的一种是组氨酸。

(1)大部分酶 (2)部分激素:如胰岛素、生长激素(3)载体(4)抗体(5)干扰素(6)受体(7)糖被➢蛋白质的相关计算规律1:氨基酸数、肽链数、肽键数、失水数1)形成肽链失水数=肽腱数=氨基酸数(n)-肽链数(m)2)形成环状肽脱去的水分子数=肽腱数=氨基酸数(n)规律2:有关游离氨基数、游离羧基数的“至少”、“至多”。

至少含有的游离氨基或羧基数=肽链数注:若是环状,则至少为0.游离氨基或羧基数目=肽链数+R基中含有的氨基或羧基数规律3:蛋白质的相对分子量蛋白质分子量=氨基酸个数×氨基酸分子平均质量-18×脱水数规律4:在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中若通过图示或其他形式告知蛋白质中含有二硫键时, 要考虑脱去氢的质量,每形成1个二硫键,脱去2个H。

规律5:有M个氨基酸形成X条肽链,其中Z条形成环状,则形成的肽键数为M—X+Z. 规律6:组成蛋白质分子各原子数的计算(1)N原子数=各氨基酸中N的总数=肽键数+肽链数+R基上的N原子数(2)O原子数=各氨基酸中O的总数-脱去水分子数=肽键数+2×肽链数+R基上的O原子数规律7:氨基酸的排列与多肽种类的计算(1)假若n种氨基酸形成一个m肽,每种氨基酸数目无限,则形成的多肽种类n m。

(完整版)高中生物教材目录表--人教版

(完整版)高中生物教材目录表--人教版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目录表生物1必修分子与细胞第1章走近细胞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科学前沿组装细胞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第2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科学史话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蛋白质的诞生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第4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第5节细胞中的无机物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第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科学家的故事细胞世界探微三例第3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科学前沿授予诺贝尔化学奖的通道蛋白研究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一酶的作用和本质二酶的特性科学·技术·社会酶为生活添姿彩第2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一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二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第1节细胞的增殖第2节细胞的分化第3节细胞的衰老和凋亡第4节细胞的癌变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医院里的检验师生物2必修遗传与进化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一减数分裂二受精作用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科学家的故事染色体遗传理论的奠基人第3节伴性遗传第3章基因的本质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第2节DNA分子的结构第3节DNA的复制第4节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科学·技术·社会DNA指纹技术第4章基因的表达第1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第2节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科学前沿生物信息学第3节遗传密码的破译(选学)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第1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第2节染色体变异第3节人类遗传病科学·技术·社会基因治疗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第1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育种工作者第2节基因工程及其应用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生物技术产业的研发人员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1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一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二隔离与物种的形成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化石标本的制作三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科学·技术·社会理想的“地质时钟”生物3必修稳态与环境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科学史话稳态概念的提出和发展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神经外科医生第2节通过激素的调节科学·技术·社会评价应用激素类药物的利与弊第3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科学·技术·社会拒绝毒品,慎用心理药物第4节免疫调节科学·技术·社会艾滋病——威胁人类的免疫缺陷病第3章植物的激素调节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第2节生长素的生理力作用第3节其他植物激素第4章种群和群落第1节种群的特征科学家的故事从治蝗专家到生态学巨匠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植保员第3节群落的结构科学·技术·社会立体农业第4节群落的演替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林业工程师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科学·技术·社会生态农业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物1选修生物技术实践专题1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课题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课题2 腐乳的制作课题3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专题2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课题1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课题2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课题3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专题3 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课题1 菊花的组织培养课题2 月季的花药培养专题4 酶的研究与应用课题1 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的作用课题2 探讨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课题3 酵母细胞的固定化专题5 DNA和蛋白质技术课题1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课题2 多聚酶链式反应扩增DNA片段课题3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专题6 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课题1 植物芳香油的提取课题2 胡萝卜素的提取附录1 生物学实验室的基本安全规则附录2 生物学实验室中常用的国际单位附录3 常用培养基配方附录4 常用的消毒灭菌操作方法附录5 常用化学抑菌剂生物2选修生物科学与社会第1章生物科学与健康科技发展之窗现代医学的发展第1节抗生素的合理使用第2节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拓展视野基因芯片技术与新药的开发第3节人体的器官移植拓展视野生长因子的发现推动了组织工程的发展第4节生殖健康拓展视野《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规范》简介第2章生物科学与农业科技发展之窗农业的绿色革命第1节农业生产中繁殖控制技术第2节现代生物技术在育种上的应用拓展视野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第3节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原理和方法第4节动物疫病的控制拓展视野国家动物疫情测报体系简介第5节绿色食品的生产第6节设施农业第3章生物科学与工业科技发展之窗生物技术产业的兴起第1节微生物发酵及其应用第2节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第3节生物技术药物与疫苗拓展视野单克隆抗体药物的制备第4章生物科学与环境保护科技发展之窗生物科技与可持续发展第1节生物性污染及其预防第2节生物净化的原理及其应用第3节关注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第4节倡导绿色消费拓展视野绿色产品的分类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专题1 基因工程科技探索之路基础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催生了基因工程 1.1 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1.2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拓展视野历史不能忘记中国对PCR的贡献1.3 基因工程的应用拓展视野神奇的基因芯片1.4 蛋白质工程的崛起专题2 细胞工程科技探索之路细胞工程的发展历程2.1 植物细胞工程2.1.1 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2.1.2 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2.2 动物细胞工程2.2.1 动物细胞培养和核移植技术拓展视野核移植技术发展简史2.2.2 动物细胞融合与单体克隆抗体拓展视野多利羊猜想科技探索之路胚胎工程的建立3.1 体内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3.2 体外受精和早期胚胎培养3.3 胚胎工程的应用及前景拓展视野话说哺乳动物的性别控制专题4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性问题科技探索之路生物技术引发的社会争论4.1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4.2 关注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拓展视野是研究合作,还是基因资源掠夺4.3 禁止生物武器专题5 生态工程科技探索之路生态工程的兴起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拓展视野前景广阔的沼气工程5.2 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生物学教学进度表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生物学教学进度表
20
7月8日-7月14日
期末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考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生物学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时间
教学内容
1
2月24日-3月3日
第一章 发酵工程第一、二节
2
3月4日-3月10日
第一章 发酵工程第二、三节
3
3月11日-3月17日
第二章 细胞工程 第一节
4
3月18日-3月24日
第一次月考及试卷讲评
5
3月25日-3月31日
第二章 细胞工程 第二节
6
4月1日-4月7日
第二章 细胞工程 第三节
7
4月8日-4月14日
第三章 基因工程 第一节
8
4月15日-4月21日
第三章 基因工程 第二节
9
4月22日-4月28日
第二次月考及试卷讲评
10
4月29日 -5月5日
五一放假
11
5月6日-5月12日
第三章 基因工程 第三节
12
5月13日-11月19日
第三章 基因工程 第四节
13
5月20日-11月26日
第四章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与伦理问题
14
5月27日-6月2日
第三次月考及试卷讲评
15
6月3日-6月9日
高考
16
6月10日-6月16日
复习:选择性必修三第一、第二章
17
6月17日-6月22日
中考
18
6月24日-6月30日
复习:选择性必修三第三章
19
7月1日-7月7日
复习:选择性必修三第四章

高中生物课程必修模块教案

高中生物课程必修模块教案

高中生物课程必修模块教案课时安排:本课程共计20课时,每周3节课,共持续7周。

每节课50分钟。

课程目标:1. 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生物学的实验方法和技能;3. 学会观察、推理、实验、创新的能力;4. 培养对生物学的兴趣和热爱;5.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课: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内容:介绍生物学的定义、范畴和研究对象。

讲解生物学的发展历程和基本原理。

第二课:生物学实验方法内容:介绍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学生进行简单实验操作,了解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

第三至五课:细胞生物学内容:介绍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

学习生物膜、细胞器的功能和作用。

第六至八课:遗传学内容:介绍遗传学的基本原理和遗传变异。

学习基因的表达和调控,遗传信息的传递与变异。

第九至十一课:进化学内容:介绍生物的进化理论和证据。

讲解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

学习物种形成和进化的机制。

第十二至十四课:生态学内容:介绍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学习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管理。

探究生物多样性和气候变化的关系。

第十五至十七课:植物生物学内容:介绍植物的结构和生长发育。

学习植物的营养和生殖。

探讨植物对环境的适应和互动关系。

第十八至二十课:动物生物学内容:介绍动物的形态和生理特点。

学习动物的行为和生态作用。

探讨动物的进化和人类关系。

教学方法:1. 教师讲授:介绍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 实验操作: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培养观察、推理和实验的能力。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分享学习成果和解决问题。

4. 视频展示:播放相关动画或视频,加深学生理解和印象。

评价方式: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作业、实验报告和小组讨论成绩。

2. 期中考试:对课程知识和理解进行测验。

3.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整个的生物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教材参考:1. 《高中生物教材》2. 《生物学原理》3. 《生物学实验教程》备注:本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可根据实际情况做适当调整。

新高中生物教案模板表

新高中生物教案模板表

新高中生物教案模板表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 掌握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基本知识;
3. 学习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

教学重难点:
1. 掌握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理解显微镜在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1. 显微镜、玻璃片、载玻片、盖玻片、尖头钳等显微镜实验所需材料;
2. 生物学教科书、幻灯片等教学辅助材料。

教学过程:
1. 导入:介绍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 学习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基本知识,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
3. 进行显微镜实验,观察细胞结构,并记录观察结果;
4. 总结与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观察到的细胞结构,并讨论显微镜在生物学研究中的作用。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细胞结构和功能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也了解到显微镜在生物
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
兴趣。

部编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上册教学进度表

部编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上册教学进度表

部编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上册教学进度表第一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2课时)- 课时1:细胞的基本结构- 课时2:细胞的功能与分类第二章:细胞的生命活动(6课时)- 课时3:细胞的代谢和能量转化- 课时4:细胞的分裂与遗传- 课时5: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课时6:细胞的凋亡和衰老第三章:遗传与进化(6课时)- 课时7:遗传的分子基础- 课时8:细胞的遗传物质DNA和RNA- 课时9:遗传的分离规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课时10:遗传的交叉互换和基因的重组- 课时11:遗传的性别差异和性联- 课时12:遗传与进化第四章:生物体内物质的输入和输出(2课时)- 课时13:物质的进入和排出- 课时14:物质的循环利用第五章:维持稳态的机制(3课时)- 课时15:体液和内环境- 课时16:稳态的调节- 课时17:神经内分泌调节与稳态第六章:人体健康(4课时)- 课时18:科学合理饮食和健康- 课时19:合理锻炼和健康- 课时20:人类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课时21: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健康的影响和危害第七章:植物营养的研究(5课时)- 课时22:植物的起源和进化- 课时23:植物的组成部分与形态特征- 课时24:植物的物质组成与生殖第八章:植物生活史和种子植物的繁殖(4课时)- 课时25:植物的一生体- 课时26:种子与节肢植物的繁殖第九章:动物的运动(4课时)- 课时27:动物的运动- 课时28:动物的感觉器官- 课时29:动物的行为与节律- 课时30:生物钟与人体的协调第十章:生物的调节与控制(4课时)- 课时31:生物的调节与控制- 课时32:动植物的激素调节- 课时33:生物的神经调节和免疫调节- 课时34:生物的生物节律与同步第十一章:生态环境及其保护(6课时)- 课时35:生物圈与生物多样性- 课时36: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 课时37: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课时38: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课时39: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课时40:环境的污染与控制第十二章:生物技术基础与应用(4课时)- 课时41:生命科学的发展和生物技术的应用- 课时42:克隆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课时43:基因工程的原理和应用- 课时44:细胞工程技术和免疫工程技术第十三章:人体免疫系统(3课时)- 课时45:人体的防御功能- 课时46:人体的免疫功能和免疫系统的结构- 课时47:人工免疫和人体免疫疾病的预防与治疗第十四章:微生物与人类生活(3课时)- 课时48:人体内的微生物类和数量- 课时49:微生物的种类和功能- 课时50: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第十五章:人口与资源(3课时)- 课时51:人口的数量与质量- 课时52: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课时53:人口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第十六章:体育健身与社会生活(2课时)- 课时54:体育与国防建设- 课时55:体育与健康教育第十七章:科学发展观下的生物学(3课时)- 课时56:科学观的形成与发展- 课时57:科学观与科学方法- 课时58:科学发展观与生物学第十八章:2019年高考模拟卷试题解析(2课时)- 课时59:原始细胞病是由失败的细胞凋亡造成的,细胞凋亡是细胞死亡- 课时60:女性孕育能力的逐渐下降与年龄有关。

高中生物 第二单元 第7课时 细胞器之间的分工

高中生物 第二单元 第7课时 细胞器之间的分工

第7课时细胞器之间的分工课标要求1.阐明细胞内具有多个相对独立的结构,担负着物质运输、合成与分解、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

2.活动: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

考情分析1.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2023·广东·T42022·江苏·T12022·广东·T82020·北京·T12020·海南·T32.溶酶体的结构和功能2023·山东·T22021·重庆·T43.细胞器的综合考查2023·天津·T10~12考点一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1.细胞质基质:在细胞质中,除了细胞器外,还有呈________状的________________。

2.细胞器(1)分离细胞器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法过程:将____________破坏后,形成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匀浆。

将匀浆放入离心管中,采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分离不同大小的细胞器。

(2)常见细胞器的结构及功能分类名称结构或成分主要功能分布双层膜线粒体①双层膜:a.内膜向内腔折叠形成嵴,增大膜面积;b.在内膜上含有许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②基质:含有许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少量DNA和RNA几乎所有真核细胞叶绿体①双层膜;②基粒:a.类囊体堆叠形成,增大膜面积;b.类囊体薄膜上分布有吸收光能的和与光合作用有关的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酶;③基质: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少量DNA和RNA单层膜内质网单层膜,由膜围成的管状、泡状或扁平囊状结构连接形成一个连续的内腔相通的膜性管道系统,分为内质网和粗面内质网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的合成、加工场所和运输通道几乎所有真核细胞高尔基体单层膜,扁平囊状结构和大小囊泡①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的“车间”及“发送站”;②在植物细胞中与的形成有关几乎所有真核细胞液泡液泡膜及其内的_______调节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可以使细胞_________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溶酶体单层膜,内含多种水解酶细胞内的“”,分解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___________主要分布在动物细胞无膜核糖体主要成分是和rRNA,分为游离核糖体和附着核糖体是“生产蛋白质的机器”几乎所有细胞中心体由组成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3.多角度比较各种细胞器4.细胞骨架(1)结构:由____________组成的网架结构。

生物必修1教学工作计划表

生物必修1教学工作计划表

生物必修1教学工作计划表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学习并掌握生物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2)了解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3)掌握典型的生物学实验方法和技能;(4)熟悉生物学中常见的概念和术语。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实验设计的能力;(4)培养学生合作和团队精神。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热爱;(2)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3)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尊重和关爱。

二、教学内容安排1. 生物学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1)生物学的发展历程;(2)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3)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4)生物学的基本分类。

2. 生物学实验方法和技能(1)基本的生物学实验方法;(2)常见的生物学仪器和设备;(3)生物学实验的操作技巧;(4)生物学实验的数据分析和实验报告写作。

3. 生物学中常见的概念和术语(1)细胞生物学;(2)遗传学;(3)生态学;(4)进化生物学。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采用教师讲解、图文并茂、举例说明等方式进行生物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讲解。

2. 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演示、实验操作、实验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生物学实验方法和技能。

3. 合作学习法在小组讨论、合作实验、集体研究等活动中,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合作精神。

4. 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实际问题解决等活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5. 情感教育法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手段1. 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生物学的知识传授,形象生动,直观易懂。

2. 实验仪器配备实验仪器和设备,开展实验操作和实验演示,激发学生的实践兴趣。

3. 实验材料准备充足的实验材料,确保实验活动的顺利开展。

4. 图书资料提供丰富的生物学图书和资料,供学生参考和借阅。

高中生物学新课程选择性必修2实验教学设计5: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高中生物学新课程选择性必修2实验教学设计5: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环节三、思维提升
1、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实验现象,可得出什么结论?
2、分析实验过程中淀粉含量的变化,探讨分解作用对土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作用。
思考、讨论、回答
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分析实验数据,得出正确的结论。
环节四、思维提升
引导、组织、评价
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成果,并分析实验的出现的过程性问题及其原因。
环节二、实验探究
1.根据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先得出实验预期:土壤中的微生物对落叶和淀粉是具有分解作用的;
2.引导学生确定实验变量,需要控制的变量有哪些,如何控制这些变量;
3.控制好实验条件,如温度、无菌操作等。
1. 准备土壤样本:收集并准备不同类型的土壤样本。确保样本没有受到化学污染,并尽可能保持其原始状态。
2.使用色度计进行测量,用数据表征淀粉的分解成都,绘制曲线图或者柱状图以呈现结果;
实验教学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情景导入
设问:
落叶或者淀粉在土壤中能被分解,这究竟主要是土壤的物理化学因素的作用,还是土壤中微生物的作用呢?
思考、讨论、回答
从身边常见的现象出发,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根据问题做出假设。
培养学生养成反思的习惯。
环节五、分享与交流
引导、组织
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成果,并分析实验的成功或失败的原因。
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与能力。
作业布置
完成实验报告,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教学反思
1.本实验从实验设计到实施实验,提高了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浓厚兴趣。
实验材料
几种不同类型的土壤样本,小烧杯、试管、三角瓶、玻璃棒、恒温培养箱、纱布、网袋、塑料袋、烘箱,淀粉、斐林试剂、碘液、无菌水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课时分解表必修①分子与细胞章节名称章节主要内容备注课时(h)第1章走近细胞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1.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

2.举例说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3.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初步学会从系统的视角看问题对本节中生命系统结构中的各层次概念不作拓展。

1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1.说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和联系。

2.简述细胞学说的要点。

3.使用高倍镜观察几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

能灵活选择观察方法,及时调整观察思路,学会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4..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1.“资料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只作为背景材料提供学生阅读,不要求学生记忆或掌握具体的科学史实。

2.“科学前沿:组装细胞”只作为背景材料提供学生阅读,不要求学生记忆或掌握具体内容1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1.简述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和基本元素。

2.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学会正确地记录实验数据的方法,能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实验误差,能对观察结果进行客观的评价,学会预测的方法。

3.说出组成细胞的主要化合物及其相对含量。

4.认同生命的物质性。

5.解释碳是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

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不要求掌握颜色反应的具体原理。

附:新旧教材的比较2第2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1.说明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2.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3.认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4..说明氨基酸、多肽、蛋白质的结构关系。

5..关注蛋白质研究的新进展。

“科学史话: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蛋白质的诞生”与“科学前沿:国际人类蛋白质组计划”只作为背景材料提供学生阅读,不要求学生记忆或掌握具体的内容。

3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1.说出核酸的种类及分布。

2.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3.说出DNA的基本结构及其多样性的特点1.遗传信息的深入理解放在《遗传与进化》中进行。

2.实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不作要求。

2第4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1.概述糖类的种类和作用。

2.举例说出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3.说明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4.理解多糖的种类与作用。

1.各种糖类与脂质的结构不作拓展。

2.“与生活的联系”小资料只提供学生阅读,不要求学生记忆或掌握具体的内容。

1第5节细胞中的无机物1.说出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

2.说出无机盐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主要作用。

3.尝试进行实验设计。

3.理解结合水的概念。

4.理解无机盐在细胞中的作用。

有关无机盐在细胞中的作用不作拓展。

有关无机盐在细胞中的作用不作拓展。

1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1.说出细胞膜的各种组成成分。

2.概述细胞膜的功能。

3.运用证据作出合理判断。

4.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运用证据进行论证。

1.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的内容不作要求。

2.本节只要求说出膜的成分,不要求了解各成分的作用,相关内容将在后续课程中学习。

3.实验:“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选做2第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1.识别几种细胞器形态。

2.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3.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能从不同角度思考和分析观察到的现象。

4.简述细胞器的协调配合。

1.关于线粒体、叶绿体的具体结构和功能作一般性描述,不拓展,详细内容将在第5章的第3、4节展开。

2.科学家的故事:“细胞世界探微三例”只作为背景材料供学生阅读,不要求学生记忆或掌握具体内容。

3.实验:“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只要求仔细观察叶绿体,线粒体的观察不作要求。

2第3 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1.描述细胞核的形态。

2.简述细胞核的结构。

3.概述细胞核的核膜、染色质、核仁的结构和功能。

4.学会运用他人的资料进行论证和解释数据,能简要说出模型的含义。

5.通过学习“资料分析”和“技能训练”,学会运用他人的资料进行论证和解释数据。

6.体验建立真核细胞的模型的过程。

“模型建构: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选做。

1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1.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2.通过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实验,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并进行关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设计和操作。

1.注意区分半透膜和选择透过性膜2.渗透吸水是植物吸水的主要方式,只有理解了渗透吸水的原理,才能理解细胞吸水的条件。

3. 质壁分离以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可拓展运用于:①证明成熟植物细胞能发生渗透作用;②证明细胞是否是活的;③作为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膜的方法;④初步测定细胞液浓度的大小。

但溶质如果是选择吸收的小分子或离子的溶液(如KNO3溶液、尿素溶液、乙二醇等),则不能用于本实验。

2出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1.通过分析科学家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理解假说的提出要有实验和观察的依据,需要严谨的推理和大胆的想像,并通过观察和实验进一步验证和完善。

同时,理解实验技术的进步所起的巨大作用。

2.说出细胞膜的成分为脂质和蛋白质,举例说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特点。

3.简述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内容。

理解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包括膜脂的流动性和膜蛋白的运动性),这种流动性对于活细胞的生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4.探讨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中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通过对“生物膜结构的认识过程”的探究,体现科学研究的逻辑性和精确性。

1.理解生物膜模型的建立过程和完善过程。

根据对生物膜形态结构、化学组成和功能的认识,人们先后对生物膜的分子结构提出了多种模型。

2.科学家对生物膜结构的研究往往立足于生物膜所具有的功能特点,因此,树立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是十分重要的。

2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1.举例说明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类型及其特点。

2.观察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示意图,说出两种被动运输方式的异同点。

3.分析教材中所列举的某些离子进入细胞的运输情况,得出主动运输的概念;进一步分析影响主动运输的因素,阐明主动运输对细胞生活的意义。

1.学习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可采用比较的方法:是否需要载体,是否需要能量,是否顺浓度梯度进行,以及对细胞代谢的意义等。

2. 明确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的本质区别。

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都属于被动运输,主动运输是指通过细胞膜本身的某种耗能过程,将某种物质分子由膜的低浓度一侧移向高浓度一侧的过程;在细胞膜的主动运输中,能量由细胞呼吸来供给3. 对于物质的跨膜运输,应明确不同物质的跨膜运输的方式不同,有时同种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也可能不同。

如葡萄糖在动物和人体内,可以用协助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过程),也可以用主动运输的方式通过细胞膜(葡萄糖通过小肠绒毛的上皮细胞的过程)。

2第5章细胞的能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一酶的作用和本质1.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本质和特性。

2.通过观察“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的条件下的分解”的实验现象,体验酶与无机催化剂的区别;同时在实验探究中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学会如何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

1.要结合已有的对消化酶的了解和经验,从教材提供的问题探讨“斯帕兰札尼研究鹰的消化作用”进入学习情境,进而明确生命体随时发生着数量巨大的生物化学反应,同时又是一个稳定的、开放的系统。

对细胞来说,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细胞代谢,3量供应和利用二酶的特性3.通过阅读分析《关于酶本质的探索》的资料,认同科学是在不断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

4.完成《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的探究实验,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体验酶的特性和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及特点。

它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基础。

2.要通过实验“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的条件下的分解”,追忆几种已知的无机催化剂的特点和作用,来认识酶的催化作用以及与无机催化剂的区别。

在实验探究中要学会如何控制变量,掌握一般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思路和原则,体会在对照实验中要遵循单因子变量原则的必要性;要通过对实验现象和结果的分析得出相关结论:过氧化氢酶比Fe3+的催化效率高得多。

5.酶的特性都是在实验中比较分析得出的结论,深刻理解酶的特性就要“从实验中来,到实验中去”。

从对实验现象的解释中加深酶的活性受温度、pH等条件影响的特性。

6.蛋白质分子具有特定的化学结构和空间结构,酶在其分子结构上有特定的活性部位,和底物之间具有“锁钥”关系,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7.由于大多数酶是蛋白质,而蛋白质在高温、强酸、强碱、重金属、辐射等作用下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会发生变化使蛋白质变性,所以酶在同样的条件下当然也会变性而失去生物活性。

8.学习过程中还要密切联系生产和生活中的实例,第2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1.简述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

2.写出ATP的分子简式。

3.解释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4.比较ATP与ADP的异同;理解ATP与ADP的相互转化的意义。

5.解释ATP的形成途径。

1.结合ATP的分子结构正确理解ATP在能量代谢中的地位;ATP供能的快速、高效; ATP既解决了线粒体“产能”和细胞各处都要“用能”的矛盾,又解决了能量在糖类、脂肪等物质中“稳定储存”和细胞代谢需要“灵活利用”能量的矛盾,所以ATP在能量代谢的过程中扮演“能量流通的货币”的角色。

2.其次,正确理解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在细胞代谢过程中的“动力核心”地位。

①从反应条件上看②从反应时间上看4③从ATP合成与分解的场所上看④从能量的来源和去路上看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并不表示化学上的可逆反应。

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1.说出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分析线粒体与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2.举例说明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的异同,解释有氧呼吸是生物体获得能量的主要代谢途径,认同生命过程不是孤立的而是有机联系的观点。

3.说明细胞呼吸的原理,并探讨其在生产和生活实际中的应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关系。

4.进行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

1.总结出细胞呼吸的概念、方式和意义。

2.运用比较法,梳理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各阶段发生的场所、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的特点。

3.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进行比较,对有机物在生物体外的燃烧过程和在生物体内的氧化分解具有的不同的特点进行比较。

4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一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1.通过《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培养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及对实验创新改进的能力。

2.说出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分布位置和作用;3.说明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理解叶绿体结构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特点。

4.分析人类对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形成光合作用的概念,理解科学过程,领会技术(同位素示踪法)与科学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