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出塞教学反思 鄂教版

合集下载

出塞教学反思(精选9篇)

出塞教学反思(精选9篇)

出塞教学反思出塞教学反思(精选9篇)《出塞》是语文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首古诗。

这首诗视野开阔,由秦而汉,由汉而唐,时间纵越千年,空间横跨万里,气象苍凉雄浑。

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出塞教学反思(精选9篇),希望能帮到你。

出塞教学反思篇1《出塞》一课的教学,我做了以下一些尝试:1、创设情境,强化感受《出塞》一诗描写的历史年代背景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距离遥远,学生在理解诗意,体会诗境方面困难不小。

感其境,才能激其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为学生创设情境,鼓励有创意地表达”。

本节课中,我注重通过录象播放,音乐渲染、语言描述等方式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走进诗歌,继而“情动辞发”与诗人对话,与文本对话。

比如,在感受边塞的印象时,教师播放“冷月照边关”的凄凉画面,再加上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完全把学生带入到征人痛苦、无奈的情感世界,令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融情想象的基础上,配以教师的入情解说,激情诵读,诗句在学生的头脑中生成为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段段感人的旋律、一幕幕悲壮的情景,学生自然入情入境,读出了诗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蕴。

学生的语言大门被情感推开了,他们畅所欲言,和诗人的情感、诗句的情感融为一体,既加深了对诗歌感情的领悟,又培养了表达能力。

2、以诗解诗,促进感悟。

教学古诗,不能限于对古诗字面意思的理解和诗句意思的疏通,更应引导学生在历史文化的背景下对古诗的思想感情加以理解感悟。

《出塞》这首诗高度凝练,再加上学生年纪小,这方面的历史知识、文学积淀缺乏,学生理解征人的困苦生活、边塞的艰苦荒凉以及战争的惨烈有较大困难。

为了突破难点,我力求将其放在一个广阔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引导学生解读,帮助学生较为全面地理解诗歌的内在感情。

本课教学我做了大胆尝试,补充多首相关主题的诗助读,通过对补充诗歌的理解实现对这首诗的理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比如,在了解边塞的教学环节中,教师相机出示了四首反映边塞军旅生活的诗歌——高适的《塞下曲》,杜甫的《后出塞》,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从军行》。

《出塞》的教学反思

《出塞》的教学反思

《出塞》的教学反思《出塞》教学反思1《出塞》作为一篇古诗,是从战争的角度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任用英勇善战的名将镇守边关,以消除边患的感情。

今天这堂课,总的来说是按照预设上完了,总的感觉是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但也留下了不小的遗憾。

从预设角度上来看。

我一直思考,语文课要教给学生什么?是字词,句子,学习方法?还是一首诗,一段话或一篇文章?从教以来,我认为,语文应该是深度的思考和广度的吸纳,语文的课堂应该成为学生的流动图书馆。

于是,我想通过一堂课让学生接触更多的文学元素。

《出塞》是七绝诗的压卷之作,是唐边塞诗中的一朵奇葩,因此,在教学这首诗的时候,应该将其融在边塞诗中去体会。

因此,教学的破题,我选择“塞”字为突破口,打开边塞之门,直观地感知边塞环境之恶劣、生活之艰苦、战事之频繁、生死之惨烈。

为学习诗歌,培育好一个深沉凝重的基调。

学生的直观感知,是通过古诗词典型句子和边塞图片直观去体会,以诗解诗,对于我们班学生的整体水平来说或许稍难,但我预设之初是非常想做这样一个尝试的。

在这基础上,让学生把诗读熟,初步体会诗歌大意,从戍边而引出“万里长征”,进而在体会万里长征时,从时间长去感知征人生活的艰难、惨烈、悲壮,在深究征人“人未还”的根由时,体会征人不能回的事实,同情征人的生活。

最后再从“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的诗句中,一层层地体会征人出征的豪迈;诗人对和平的憧憬和对朝庭的不作为的无奈。

通过分析,去体会。

然后再通过朗读去体悟。

课堂安排很紧凑,环环相扣,课堂语言的设计也很精美细致,但正是由于预设的东西太多,整堂课似乎都变成了教师的舞台,学生的主体地位被严重削弱了。

这堂课课堂容量很大,大到似乎已经超出了学生的接受范围。

以致于课文后面接连几次教师的激情引读都没能引读出学生最有感情的朗读。

我想说的是对于课堂预设和生成的问题。

本课教学我最大的失误在于注重了课堂预设,却忽略了课堂生成。

而课堂生成才是一堂课中最闪亮之处呀!课堂上,预设虽然重要,但是生成更不可缺少,只是我很多时候,往往不敢去抓住生成的东西,或者说是没有能力去在瞬间捕捉生成的契机。

出塞教学反思

出塞教学反思

出塞教学反思【出塞教学反思】一、背景介绍出塞教学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将学生带到校外或者其他地方进行教学,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本文旨在对出塞教学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教学活动提供参考。

二、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通过出塞教学,学生能够亲身参预实践活动,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2.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通过出塞教学,学生能够接触到不同的环境和文化,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出塞教学,学生能够与同学一起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内容本次出塞教学的主题是“生态环境保护”。

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向学生介绍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引起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

2. 生态环境保护的方法:向学生介绍生态环境保护的方法,如节约用水、垃圾分类等。

3. 生态环境保护的案例:向学生介绍一些成功的生态环境保护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1. 准备阶段:a. 确定教学地点:选择一个适合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教学的地点,如公园、湖泊等。

b. 准备教学材料:准备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教学材料,如图片、视频等。

c. 安排教学时间:确定教学时间,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参预实践活动。

2. 实施阶段:a.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环境问题的图片或者视频,引起学生的关注和思量。

b. 知识讲解:向学生介绍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方法和案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c.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清理垃圾、植树造林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d. 总结反思:与学生一起总结子践活动的经验和教训,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有所反思。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评价:通过问卷调查、小组讨论等方式,采集学生对出塞教学的评价,了解他们的学习体验和收获。

2. 教师评价:教师应对本次出塞教学进行全面评价,包括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方面。

六、教学反思1. 教学设计:本次出塞教学的教学设计较为合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动手能力。

《出塞》教学设计与反思

《出塞》教学设计与反思

《出塞》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习《出塞》,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极力营造诗意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品悟字词,联系所学诗歌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戍边将士的同情、以及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豪情壮志教学重难点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借助注释理解诗歌大意,读悟结合,体味诗情。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温故知新1.古人曾说: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

(出示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王翰《凉州词》的(葡萄美酒夜光杯)2.学生齐背师:很好,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原来我们很早就学过边塞诗了。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唐朝诗人王昌龄的一首边塞诗。

(点击课件,板书课题:出塞)指导读题:二、检查预习,交流资料1.我们常说:“不打无准备之仗”,充分的预习可以使课堂上的你学得更轻松。

关于作者王昌龄、关于这首诗的背景,你想和大家分享什么?2.谢谢你们的资料,这对我们理解古诗很有帮助。

三、读通诗歌,理解诗意1.出示整首诗:接下来,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2.师:听同学们读的这么好,老师也想试一试了,同学们给不给老师机会?生回答:给!读古诗不但要读正确,读出节奏,停顿的时候要做到声停气不停,尽可能地读出诗的韵味来。

谁再来学学王昌龄,一展诗情?指两名学生读。

师相机评价:这是一个含蓄深沉、激情澎湃、从容平和的王昌龄。

3、师:“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对于古诗则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诗多读几遍,意思也会渐渐浮出水面的。

现在,我们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师:谁先来?生1:“秦时明月汉时关”(秦汉时期的明月依然照亮着边关,)师:这里明明说的是秦朝的明月,汉朝的边关呀?怎么?生:这里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对独立的语言结构彼此拼合,相互补充,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内容。

出塞教学反思

出塞教学反思

出塞教学反思引言概述:出塞教学是一种以实践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在学生实践中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出塞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行反思和改进。

一、出塞教学的优势1.1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出塞教学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出塞教学通常需要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1.3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知识,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二、出塞教学的挑战2.1 需要大量准备工作:出塞教学需要教师提前准备实践活动,并确保活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2 学生参预度不高:有些学生可能对出塞教学缺乏兴趣,参预度不高,影响教学效果。

2.3 难以量化评估:出塞教学的评估方式相对复杂,难以量化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提升。

三、出塞教学的改进方向3.1 设计更具挑战性的实践任务: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预度,可以设计更具挑战性的实践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2 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出塞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主动探索和学习。

3.3 建立有效的评估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机制,可以更好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提升,为出塞教学的改进提供依据。

四、出塞教学的应用范围4.1 适合于实践性强的学科:出塞教学适合于实践性强的学科,如工程、医学等领域。

4.2 适合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出塞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

4.3 适合于提高学生职业素质:通过出塞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实践技能,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五、结语出塞教学是一种有益的教学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

然而,出塞教学也需要不断反思和改进,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需求和教学目标。

希翼未来能够有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参预出塞教学,共同探索教育的新模式和方法。

出塞教学反思12篇

出塞教学反思12篇

出塞教学反思12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文档、教学教案、企业文案、求职面试、实习范文、法律文书、演讲发言、范文模板、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experiences, job reports, work reports, resignation reports, contract templates, speeches, lesson plan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出塞教学反思12篇出塞教学反思1《出塞》作为一篇古诗,是从战争的角度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任用英勇善战的名将镇守边关,以消除边患的感情。

《出塞》教学设计与反思

《出塞》教学设计与反思

《出塞》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1.结合课后注释及及工具书,自学古诗,了解诗的大意.2.诵读古诗,读悟结合,体会诗人丰富的情感,感悟诗歌博大的人性美.3.课内外结合,激发对诗歌的兴趣及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大体把握诗歌含义,想象诗境,体会诗人情感.教学难点:在赏析中了解我国悠久灿烂的古诗文化,激发学习古诗兴趣,培养自学古诗的能力,提高文化素养.教学准备:课件资料教学方法:自读自悟为主,点播为辅.课时:一课前游戏:赛诗会,看谁背诵的古诗多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教师激情: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诗的国度里,诗歌像一颗颗璀璨的珍珠闪耀在文学的王冠上.“腹有诗书气自华”。

读诗,能够陶冶我们的情操;读诗,能够使我们的生活浪漫多彩;读诗,能够把我们带入古代惊心动魄的战争场景。

现在,我们就随着诗人王昌龄的笔迹到古代多事的边塞去看看吧!2、导入《出塞》,板书课题,解题,了解“塞”的意思.简介作者:王昌龄(698——757),唐代诗人。

字少伯,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开元十五年进士,授汜水尉。

之后又先后担任过校书郎、江宁令、龙标尉等职,后世称为王江宁或王龙标。

他的诗激昂慷慨,深挚凝练,表现军队生活的边塞诗尤其感人。

他特别擅长五言古诗和七言绝句,其中以七言绝句成就为最高。

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

《出塞》、《从军行》是著名的代表作。

今存诗近180首。

过渡语:熟读古诗,初步读懂古诗,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而要深深地把古诗烙印在自己的心上,理解就很重要。

二、自学古诗,了解诗意现在谁能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学生谈说诗的意思.个别字意指导.教师小结:我们是怎么初步读懂古诗的?学习古诗的方法:借助课文的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在头脑中形成画面,把想象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出来.然后通过朗读,进上步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力求在朗读中表达出这种感情.三、感悟诗意,体会诗人情感出示资料:我国在秦、汉时代便修筑长城防御匈奴入侵。

《出塞》教学反思二

《出塞》教学反思二

《出塞》教学反思二(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小学英语、综合科目、教学管理、教学反思、教学设计、教案大全、经典语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rimary school Chinese,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primary school English, comprehensive subjects, teaching management, teaching reflection, teaching design, lesson plans, classic 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出塞》教学反思二《出塞》教学反思二1、感其境,激其情。

《出塞》教学反思_教案教学设计_1

《出塞》教学反思_教案教学设计_1

《出塞》教学反思《出塞》教学反思《出塞》一课的教学,我做了以下一些尝试:1、着眼大——古诗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古诗,不能限于对古诗字面意思的理解和诗句意思的疏通,更应引导学生在历史文化的背景下对古诗的思想感情加以理解感悟。

《出塞》的教学,我力求将其放在一个广阔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引导学生加以解读,帮助学生较为全面地理解诗歌的内在感情。

如,我从前段时间学习的边塞诗《塞下曲》入手,引出边塞诗的兴起,边塞诗人以及他们的代表作,从而让学生归纳出边塞诗歌的主要内容,给学生一个整体印象,也扩展了知识面。

2、意境深——本节课教学,从“秦时明月汉时关”中“秦、汉”入手,让学生充分感受时间的久远,创设明月这个意象,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再联系“万里”这个表示空间的词语,让学生在这种空旷苍凉的背景下理解“人未还”当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中所包蕴的巨大历史悲怆、无限深沉叹息的时候,“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呼喊才那么震撼人心,诗歌的苍凉意境学生也就得到了初步领略。

3、情感浓——以前两句诗的教学为例,我引导学生从征人和亲人两个方面感悟,力求做到读悟结合,以读促悟,以悟促读。

如引导学生从征人角度感悟时,在学生初读理解诗句的字面意思后,我引导学生感悟:征人在边关的生活可能是怎样的?假如你是征人,面对这样的生活,你会作何感叹、作何感想?在学生悟到征人们一个朴素的愿望是“回家”后,教师引读——是啊,千百年来的千百万征人的盼回家啊,可是结果如何呢?学生回答“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这个过程有效地加深了学生对诗歌感情的理解。

这样的例子还有:你是白发苍苍的老父母,你在盼什么?可是结果如何——读——从秦汉到大唐,一千多年盼儿归啊——柔弱无助的妻子在盼什么?可是结果如何——从中原到塞北,关山万里盼夫归啊——注重抓住情感的共鸣点。

边读边悟,学生的理解不牵强,且水到渠成。

4、延伸远——《出塞》的前两句写得高度凝练,没有涉及征人具体的生活事件,这对学生理解征人的困苦生活有较大困难。

《出塞》教学反思

《出塞》教学反思

《出塞》教学反思《出塞》教学反思前几天完成《出塞》公开课的教学后,引发了个别老师的质疑,其中有人认为我没抓住本首诗的教学主线,更多认为对“人未还〞解读不到位,那种战士离别家乡战死沙场的悲感未能渲染到位,对于四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这首抒发爱国主义情怀的诗歌,到底该怎么把握主线?也引发了我的思考。

我的教学意图:让学生在读中去悟,在大致理解诗意的根底上让孩子去体会战士们保家卫国、荡气回肠,这样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革命精神。

但是古诗的朝代离孩子们太久远,爱国情怀这一概念过于抽象化,对于年仅十岁的孩子解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是不是有点太难了!《出塞》一首诗中像李广一样的将军不正是我们当代的钟南山院士吗?诗中这些革命烈士不正是我们当代的一批批白衣战士吗?唐朝的士兵誓死保卫自己国土,当代的白衣战士英勇无畏的在抗击新冠肺炎的一线上与病魔战斗,这不就是共通的在面对战争、面对灾难、面对病魔,千千万万个战士们身上所具备的大无畏的精神吗?我们的军人,我们的白衣战士,他们都有自己的名字,但他们也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最美逆行者〞!这是时代的印刻,这是人生的典礼!所以,他们不是悲戚啊!他们不能悲戚啊!多么好的生活经验呀!活生生的例子就在我们身边,就此我就找到了一段武汉首次爆发新型性冠状病毒时,来自许多城市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医生、志愿者们在本是阖家团圆的日子,踏上一条艰难而又危险征程的视频,第一次看这段视频时,我泪流满面,后来每看一遍都要被视频中的情节所感动,虽然古诗中的人物离我们遥远,但这段视频中的人物不就是我们身边最可爱的人吗?语文教学,就要找到这个既感动千年前的作者,又感动当下的读者包括学生的元素。

一旦找到,学生就有可能真正理解古诗并产生深刻的感动。

这段视频在孩子们内心产生了震撼,我听到孩子在下面窃窃私语,有的说这段视频特别好看,有的攥紧了小拳头,有的眼神变得凝重,有的在看完后尝尝叹了一气……基于这样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学生对遥远、抽象的战争、边塞、大无畏与浪漫形成了真切的情感共鸣。

《出塞》教学反思

《出塞》教学反思

《出塞》教学反思古诗出塞的教学论坛怎么写古诗出塞的一个教学论坛,就这个论坛的一些考虑的情况来说,一个重要的情况是非常的具体的。

要结合当时股市的一个时代场景。

小班教案,《出塞》活动名称:小心门(健康)活动目标:1、认识日常生活中各种不同样式的门,了解其使用方法。

2、了解关门的安全使用是想。

3、提高幼儿使用门的安全意识。

活动准备:教学资料:教学DVD活动过程:1.导入活动(1)游戏“找门”,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①教师:小朋友,请你找一找我们班级的门在哪里②教师:他们都一样吗哪里不一样③教师:想一想,家里的门是什么样子的和幼儿园里的门一样吗(2)观看DVD,引导幼儿观察片中小朋友使用门时的各种行为。

①教师:大家要仔细看看片中都出现了什么样式的门②教师:小朋友是怎么关门的手放在了哪里发生了什么事③教师:片中的小男孩在玩什么你觉得这样做对吗玩着玩着,小男孩发生了什么危险(3)交流讨论,引发幼儿思考并讨论使用门的注意事项。

①教师:开关门的时候,手放在门缝处会不会有危险为什么②教师:随便推拉摆弄门玩对不对这样可能会发生什么危险2.概念学习(1)观看动画,了解使用门时一些安全与不安全的行为。

教师:使用门时,哪些行为是安全的,哪些行为是不安全的来看一段动画吧。

(2)交流并学习安全使用门的方法,知道不安全地使用门将会出现严重后果。

①教师:用力地开关玻璃门,会发生什么危险②教师:开门时要注意什么③教师:为什么不能爬到门上或把自己挂在门上玩(会撞到别人。

会摔伤。

④教师:大家再想一想,除了这些,使用门的时候还有那些安全要注意(引导幼儿迁移生活经验,说出其他关于门的使用安全,教师可及时提示,如:不在门后玩耍等。

3.教师小结。

4.教师:开关门动作轻,慢推拉静无声,不攀爬不掉挂,不在门后玩游戏。

家里的门有很多不同的式样,在使用这些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这样才不会让自己受伤,也不会伤害到别人。

王昭君出塞的读后感这个故事讲的是汉朝时候的事,那时候汉朝和匈奴之间经常发生战争。

出塞教学反思

出塞教学反思

出塞教学反思一、背景介绍出塞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实地进行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方式。

通过出塞教学,学生可以亲身感受和体验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提高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本文将对我参与的一次出塞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和总结。

二、教学目标本次出塞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文化交流以及对我国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影响。

通过参观丝绸之路博物馆和实地考察,让学生深入了解丝绸之路的重要性和价值。

三、教学内容和活动安排1. 丝绸之路博物馆参观:学生在博物馆内参观展览,了解丝绸之路的起源、发展历程和文化交流。

2. 实地考察:学生前往附近的古代丝绸之路遗址,如莫高窟、敦煌莫高窟、敦煌莫高窟等,亲身感受丝绸之路的历史遗迹和文化底蕴。

3. 学生讨论和分享:在实地考察结束后,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察和体验,加深对丝绸之路的理解和认识。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示范教学: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向学生介绍丝绸之路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对丝绸之路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实地考察:学生通过亲身参观和考察,感受和体验丝绸之路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氛围,增强学习的实践性和体验性。

3. 小组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察和体验,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加深对丝绸之路的理解和认识。

五、教学评价和效果1. 学生参与度提高:通过出塞教学,学生可以亲身感受和体验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激发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2. 知识理解加深:通过参观博物馆和实地考察,学生对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文化交流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3. 学习成果展示: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展示了对丝绸之路的理解和认识,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六、教学反思和改进1. 活动安排合理性: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合理地安排出塞教学的时间和地点,确保学生能够充分参与和体验。

2. 教学方法灵活性: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出塞教学反思

出塞教学反思

出塞教学反思一、背景介绍出塞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带到课堂之外的实际场景进行教学活动,以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

本次出塞教学活动是在某中学的历史课上进行的,目的是让学生亲身体验古代出塞战争的艰苦环境,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记忆。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古代出塞战争的背景和重要性;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3.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三、教学准备1.场地选择:选择一个开阔的户外场地,如学校操场或附近的公园;2.道具准备:准备一些仿古的武器装备、盔甲等道具,以及一些模拟战斗的器械;3.教学材料:准备一些相关的图片、视频和文献资料,供学生参考和学习;4.安全措施:确保活动场地的安全性,为学生提供必要的保护装备。

四、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通过播放一段有关古代出塞战争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思考古代战争的特点和重要性。

2.知识讲解:老师简要介绍古代出塞战争的背景、原因和影响,结合图片和文献资料进行讲解,让学生对相关知识有初步了解。

3.实践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扮演古代出塞战争中的一方,进行模拟战斗。

每个小组需要制定战略和战术,并使用道具和器械进行战斗。

战斗结束后,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讨论战斗中的策略和技巧。

4.反思环节:学生回到教室,进行出塞教学活动的反思。

老师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a)对于出塞教学活动的整体感受和体验如何?b)在模拟战斗中,你们遇到了哪些问题?如何解决?c)你们在战斗中采取的战略和战术是否有效?为什么?d)出塞教学活动对你们的历史学习有何帮助?e)你们在活动中学到了哪些团队合作和实践能力?5.总结归纳:老师对学生的反思进行总结,强调出塞教学活动的意义和价值,并与学生一起总结活动中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五、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模拟战斗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2.收集学生的反思和总结,评价他们对历史事件的感知和理解能力;3.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给予积极的鼓励和建议,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

《出塞》反思1

《出塞》反思1

让诗趣洋溢整个课堂______ 《出塞》教学反思津市二小周小梅内容摘要:古诗,亦是画,是曲,更是一种生活,诗意的生活。

阅读古诗,会使人变得崇高,变得淳朴,变得博大,变得灵动。

语文课程的古诗教学应该让孩子们从古诗中汲取丰富的营养,享受诗歌带给的无限乐趣,在无限诗趣中丰厚人生。

关键字:情趣意趣诗趣在《语文课程标准》的引领下,古诗词教学虽然越来越引起众多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但是古诗教学依然是老师公开课最忌讳的选择。

因为古诗词的文字精练,意境深远,含义深刻,让人回味无穷,一首诗短短几句或包含一个故事,或蕴含一个深刻的道理,或隐藏着一幅栩栩如生的画,如果设计不好,就会破坏古诗的意境美,让美丽的诗境索然无味。

本学期,我接受了承担上出专题研究课的任务。

上哪一课呢?犹豫了很久,也选择了很长一段时间。

终于敲定了古诗《出塞》。

我知道,我给自己出了一道难题,也给了自己一个很大的挑战机会。

当时我心中只有一个想法:要破除传统的逐字逐句讲解诗意,一遍一遍齐声背诵的教学方法。

不仅让学生熟练背诵,而且能真正理解诗情诗境,品味到诗趣。

决定了教学内容,我开始着手查找资料,了解边塞诗的特点,了解诗人的写作背景,并广泛阅读相关的边塞诗,古时战争题材的诗歌,观看古时战争影片等,力争穿过历史时空,走进历史背景,体会那个时代征人们的可怜,战争的惨烈,真正走入诗人内心,感受他的写作情怀。

在一次一次的阅读中,我真正体会到了诗人王昌龄创作《出塞》的初衷: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汉代抗匈名将的怀念,指责了所处时代守边将领的无能,盼望出现良将,驱逐敌人,保住边疆的情怀。

首句从秦汉时的月色和关塞写起,点明月色、关塞依旧,但时光流逝,朝代变迁,长期边防战争给人民和将士带来无限灾难与痛苦。

后两句采用以古讽今的手法,借古代名将来讽刺当今边将的无能,语意含蓄,情感深沉。

诗中充满关心国家安危的爱国激情。

对诗歌有了了解后,我似乎胸有成竹了,开始起草我的预案,定下我的设计理念:通过不同形式的诵读,引导学生想象意境,体会诗歌独有的意境,感受诗歌的情感和意象,受到心灵的熏陶和滋养。

《出塞》教学设计 (鄂教版六年级下册)_9

《出塞》教学设计 (鄂教版六年级下册)_9

《出塞》教学设计 (鄂教版六年级下册)去年曾听吴冬喜老师的《出塞》,吴老师的深度解读,课堂上所提供给学生的信息,使《出塞》这首诗的教学有了另一层意义的解读。

我一直思考,语文课要教给学生什么?那应该是深度的思考和广度的吸纳。

前不久,正好教到这课,觉得这课还有另一种解读的方式,现将上课的教学设计写出来,盼指正。

《出塞》是七绝诗的压卷之作,是唐边塞诗中的一朵奇葩,因此,在教学这首诗的时候,应该将其融在边塞诗中去体会。

边塞诗以描写边塞征战生活为题材,因此,诗的风格有着鲜明的特点,或悲壮,惋伤——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李益)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或豪迈,勇敢——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

(王昌龄)或凄厉,惆怅——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陆游)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范仲淹);既有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杨炯),也有表达报效国家的激情——誓欲成名报国,羞将开口论勋。

(张说)教学《出塞》这首诗,离不开边塞特殊的环境,因此,教学的破题,我选择“塞”字为突破口,打开边塞之门,直观地感知边塞环境之恶劣、生活之艰苦、战事之频繁、生死之惨烈,为学习诗歌,培育好一个深沉凝重的基调。

学生的直观感知,不是通过图片资料,而是通过古诗词典型句子去体会,以诗解诗,或许稍难,但是教育学生,想象是有依据的。

在这基础上,让学生自由读诗,自学初步体会诗歌,从戍边而引出“万里长征”,进而在体会万里长征时,从时间长去感知征人生活的艰难、惨烈、悲壮,在深究征人“人未还”的根由时,体会征人不能回的事实,同情征人的生活。

最后再从“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的诗句中,一层层地体会:征人出征的豪迈;诗人对和平的憧憬和对朝庭的不作为的无奈。

通过分析,去体会。

然后再通过朗读去体悟。

课后的作业,是一次弹性作业,给予学生三个资料的提示,是希望学生学会写读书的思考,这是课堂教学的深度延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出塞教学反思鄂教版
1.本节课是古诗教学,创设意象、营造意境就显得尤为重要,本课开始就注意诗意氛围的营造,通过声情并茂的读,激发学生对诗的感觉、回味,将学生带入诗的王国,为下一环节的用诗诠释诗奠定了基础。

本诗意境雄浑苍凉,如何让学生感悟并走进诗歌的苍凉意境呢?我在教学中把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解读感悟诗歌的前两句,利用品读字词,想象画面,音乐激情等方法,当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中所包蕴的巨大历史悲怆、无限深沉叹息的时候,“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呼喊才那么震撼人心,诗歌的苍凉意境学生也就得到了初步领略。

2.读悟结合,体味诗情。

以前两句诗的教学为例,我引导学生从征人和亲人两个方面感悟,力求做到读悟结合,以读促悟,以悟促读。

如引导学生从征人角度感悟时,在学生初读理解诗句的字面意思后,我引导学生感悟:征人在边关的生活可能是怎样的?假如你是征人,面对这样的生活,你会作何感叹、作何感想?有些学生悲伤忧郁,思量回家,而更多的学生想到的是‘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情壮志。

教师随机引导:孩子们,仗要打赢,我们更希望我们的战士能平安回来,这是谁的心声?从而引出亲人的思念和深情呼唤,使全诗内涵更深,更有效地加深了学生对诗歌感情的理解。

使后两句的学习水到渠成。

3.以诗解诗,促进感悟。

《出塞》的前两句写得高度凝练,没有涉及征人具体的生活事件,这对学生理解征人的困苦生活有较大困难。

为了突破难点,本课教学做了大胆尝试,课前搜集关于明月关塞诗歌,以及表现壮志豪情的诗句,通过这些诗歌的理解实现对前两句诗的理解,学生在品悟诗句及想像画面和人物内心世界时的表现十分出色,使课堂呈现浓郁的诗的氛围,很好地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4.古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教学古诗,不能限于对古诗字面意思的理解和诗句意思的疏通,更应引导学生在历史文化的背景下对古诗的思想感情加以理解感悟。

《出塞》的教学,我力求将其放在一个广阔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引导学生加以解读,帮助学生较为全面地理解诗歌的内在感情。

课前安排的搜集军旅诗,以及对李广生平的了解,王昌龄做这首诗的时代背景都有全面详细的了解,而这些资料很好的起到了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作用。

附送: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出塞教案鄂教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诵诗歌,理解诗意,了解历史背景以及借用典故;
2、体会征人思乡、思人怀远的深切情感,想象边关家乡互相思念的情境;
3、感悟前两句包含的时空无限的延展性。

教学重点:
体会征人思乡、思人怀远的深切情感,想象边关家乡互相思念的情境;
教学难点:
感悟诗歌前两句包含的时空无限的延展性。

一、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凉州词》吧:
(师生共同背诵: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今天,当我们再次走入这壮阔苍凉的大漠边关,它又在向我们倾诉些什么呢?
一、初读了解诗意
1、抽生朗读全诗;
师:古人评论,这首《出塞》是唐人七言绝句压卷之作,请一个孩子为大家朗读这首诗歌。

(抽生朗读后,全班齐读)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生做小老师讲解诗句中要注意的地方
师:这首诗没有生僻难解的字词,但是如果不了解它的历史背景以及借用的典故,我们就无法体会出诗歌的深刻涵义,哪位孩子提醒一下大家,在学习这首诗时要注意的地方?
(1)第三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中的“飞将”指的是汉武帝时的名将李广,
匈奴惧怕他,因此称他为“飞将军”(“但使”即倘若,如果)。

(2)胡马:指侵略中原内地的外来骑兵。

胡,泛指西北方的少数民族,这里指匈奴。

(3)阴山:横亘於今内蒙古自治区南境的山脉,
汉时匈奴常据阴山侵略汉朝,而阴山是汉代北方边防的天然屏障。

(4)但使:倘若,如果。

(5)不教:不叫,不让。

3、抽生释全诗概义;
师:谁来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这首诗。

依旧是秦汉时的明月和边关,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三、深入体会诗意
让我们顺着诗人深邃的目光看过去,回到那遥远的年代,遥远的塞外边关。

(一)秦时明月汉时关——征人思乡“时间的久远”
1、(1)课件出示诗歌第一句中的词语——“明月”、“边关”。

师:“秦时明月汉时关”。

联系整首诗诗意,想一想,你觉得这幅图卷里,会有着怎样的明月?
评价语:
生谈感受:月牙、圆圆的月亮
评价:“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不论是一轮圆月,还是一弯新月,都让人在遥望之时顿起思乡之情。

师引导:如果,这明月和人一样有感情,它会是什么样的心境呢?
生谈感受:寂寞、孤独、清冷
①“皎皎空中孤月轮”
那冰冷似霜的明月,想必和这出征的人一样寂寞孤独。

②“关山夜月明,秋色照孤城”
那泼洒清辉的明月,想必和这出征的人一样愁肠百结。

明月照耀之下的边关又是怎么样的呢?
评价语:
生:清冷的边关,气候条件恶劣的边关、荒凉的边关、有着死亡威胁
师相机引导“一片孤城万仞山”、“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师:戍守边关的征人总是借月怀人,借月思乡,所以古人才说:“关山月,伤离别。

”带着这样的感受读——
“秦时明月汉时关”(板书:征人思乡)
(2)同学们说了这么多感受,我也情不自禁想吟一句诗,大家看我的这句诗有没有描绘出你们心中感受的意境——“明月如霜萧关冷”。

生评价
生置疑,认为不好
师:你们说了啊,寂寞清冷的明月,荒凉的边关,我的诗句都说出这些意思了啊。

生答:原句有“秦汉”表示时间性的词语。

师:秦汉时的明月和秦汉时的边关,其实诗人想到的岂止仅仅是秦汉两朝?
回溯历史长河,逆流而上,我们清清楚楚看到,春秋战国修筑长城,秦朝连接六国长城,汉代北击抵御匈奴,直至王昌龄所处的时代唐朝,边关的战火就从未熄灭过,边关的思念也从未中断过,诗人的目光穿越了上千年的时间,这时间的洪流湮没了世世代代出征之人的离愁别绪,带着这样的感受,读——
“秦时明月汉时关”(板书:时间的久远)
2、万里长征人未还——“空间的辽远”(万里长征人不还)
身在边关的征人思念家乡,家乡的亲人也在苦苦想念着他们,他们一遍一遍在心里念叨着——“万里长征人未还”。

(思人)
师:“万里长征人未还”中的“人”是谁?
生:戍守边关的征人,或者战死沙场的将士
师:会有谁在心里默念着“万里长征人未还”呢?
生:父母,儿女,妻子(板书:思人怀远)
师:边关与家乡之间的距离有多远?
生:万里
师:每一个静静的夜晚,在家乡万里之外的边关,出征的人们想念着他们温暖的家,距离他们万里之遥的家人也在苦苦牵挂和无望地等待、等待。

(板书:空间的辽远)
(出示李白的两首诗歌,师配乐朗诵)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愁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唐.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

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
——唐.李白《子夜吴歌.冬歌》
面前就是纸笔,你是如何惦念着远征边关的亲人,请述说出你最深的牵挂和担忧,呼喊出你最深的思念。

(生书写,交流)
师评价: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也许等到出征的人回家后,家中的亲人已是“松柏冢累累”,也许这些出征的人从此长眠于边关冰冷的土地下。

这样的述说和呼喊上千年的时间都未停止过(指示“时间的久远”),这样的距离是万水千山,甚至于阴阳两隔(指示“空间的辽远”),带着这样的感受连起来读这两句——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生齐读)
这样的呼喊,这样的述说,只为一个愿望——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生齐读)
下节课我们将对两首诗描写角度的不同进行具体的比较。

板书: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征人思乡——时间的久远
万里长征人未还。

思人怀远——空间的辽远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结束战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