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故乡》课件(1)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故乡》教案冀教版
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总体上是积极的,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收获和进步。通过学习《故乡》这篇课文,学生对鲁迅先生的文学风格和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然而,本节课的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如在知识讲解过程中可能过于强调重点和难点,课堂管理方面可能存在疏漏,以及教学过程中可能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3. 实验器材:本节课不涉及实验内容,故无需准备实验器材。
4. 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如在教室内设置分组讨论区,以便于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和互动。此外,还可以设置一个展示区,用于展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5. 教学工具:准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教学设备,以便于展示多媒体资源和进行课堂教学。
在知识方面,学生们对于文学作品的基本要素如人物、情节、环境等有一定的掌握。他们能够理解并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然而,对于《故乡》这篇课文所反映的旧社会的封建礼教和人际关系,学生们可能还不够深入理解,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和解读。
在能力方面,学生们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课文内容。他们能够通过分析课文中的细节,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然而,对于深入剖析文学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五、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故乡》这篇课文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故乡》的内容做好准备。
河北冀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单元知识点归纳
河北冀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单元知识
点归纳
本文档将归纳河北冀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单元的重点知识。
以下是相关知识点的总结:
1. 词语解释
- 油菜花:一种常见的黄色花朵,也称为油菜、芸花。
- 知了:一种常见的昆虫,夏季经常在树叶上鸣叫。
- 天阶夜色:形容天色逐渐暗下来,夜晚即将来临。
2. 课文内容
本单元的课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 《油菜花》:描写了作者童年时家乡的油菜花田景色,并表
达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 《知了》:通过描写知了的鸣叫音和形象,表达了对夏季的
生动描述。
3. 诗歌创作
本单元还包括了一首诗歌创作的内容。
学生需要根据所学知识,创作一首与家乡或夏季相关的诗歌,并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4. 注意事项
在研究本单元的知识点时,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 仔细阅读课文,理解其中的描写和表达。
- 注意词语的解释和引申含义。
- 在创作诗歌时,可以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表达。
以上即为河北冀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单元知识点的归纳。
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2023年《故乡》说课稿15篇
2023年《故乡》说课稿15篇《故乡》说课稿1一、说教材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作为一名老师,我认为对于教材的了解是必不可少的。
《大海啊,故乡》是冀教版初中音乐(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的一节唱歌课;作品为F大调,速度为稍慢,情绪为深情地,由王立平作词作曲,是一首二声部合唱的歌曲。
歌曲分为两个部分,歌曲的情绪由平静转向激昂,抒发了对于大海、对于故乡的思念之情。
二、说学情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但要对教材有所了解,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才能了解学生真正的学习需求,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初中生阶段的学生生理、心理渐趋成熟,参与的意识和交往的愿望增强,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增多,在学习上形成了自己的初步经验,表达情感的方式较之1~6年级学生有明显变化。
通过多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活动,巩固和提高表现音乐的基本技能。
扩大音乐欣赏的范围,更有意识地将音乐的人文内涵融入教学中。
7~9年级学生正值变声期,应注意嗓音保护。
三、说教学目标通过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学情的了解,我设计的三维目标如下: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唱歌曲,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体验歌曲表达的情感,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产生热爱大海、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过程与方法:以分析、比较、体验、合作的方式,联系学生生活经验,通过创编环节的练习,培养音乐创造能力。
知识与技能:能用圆润、流畅、舒展的声音演唱歌曲,正确演唱二声部部分。
四、说教学重难点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重点是用坚定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难点是体会附点、切分节奏在歌曲中的作用;结合自己对歌曲的理解,以不同的艺术形式进行创编活动。
五、说教法、学法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堂课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分以下两点:教法:讲授法、创设情境法、直观演示法。
学法:视听结合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六、说教学过程接下来说说我的教学过程,也是本次说课的中心部分;在这一部分主要分成五个环节,分别是新课导入、初步感知、学唱歌曲、巩固提高、小结作业。
冀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课《故乡》word教案
《故乡》教案教学目标:1.对话、外貌、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2.引导学生理解最后三段文字的深刻含义。
3.教学生由此及彼,联想到自己故乡的变化及自己的感受。
重点难点:1.对鲁迅思想感情的理解。
2.对话、外貌、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3.最后三段文字的深刻含义。
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媒体:录音机、投影仪。
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2.掌握课文中作注的疑难词语的读音、字形、词义。
3.理清小说线索和故事情节。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指名两位学生朗读第12自然段开头和第2自然段的景物描写。
明确:这是鲁迅小说《故乡》中的两段景物描写,前者多么明朗、美丽、令人神往;后者多么晦暗、萧条、令人悲凉。
前者是小说中“我”头脑中想象出的二十年前的故乡的图画;后者是“我”眼睛里看到的二十年后的故乡的实景。
二十余年过去,故乡景色在作者眼中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呢?作品中的“我”怀的是什么感情呢?让我们深入地了解写作背景,认真地阅读课文,去寻找答案吧。
2. 介绍写作背景:辛亥革命后,封建王朝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了,但代之而起的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
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的命脉,而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
由于这双重的压迫,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小说写于1921年1月,后有作者编入他的小说集《呐喊》,它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大多取材于真正的现实生活。
1919年12月初,鲁迅从北京回故乡绍兴接母亲,亲眼看到故乡的破旧不堪和农民生活的贫困,百感交集,思绪万千,一年后就以这次经历为素材,创作了小说《故乡》。
小说着重刻画了一个受尽当时社会摧残剥削的劳苦农民闰土的形象。
通过对闰土悲惨遭遇的描述,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深刻揭露旧社会对农民从肉体到精神的重重残害,表达了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和坚定信念。
【冀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胡同文化》课件
北京胡同文化(市民 文化)的内涵有哪些?
概括要点
封 闭
2023/5/16
安土重迁( 居 住 ) 讲究处街坊(人际关系) 易于满足(物质生活) 不爱管闲事(政治态度 精义是“忍” 人际关系)
重点探究 北京人“忍”的根源是
什么?
长期受封建统治阶级压迫
2023/5/16
作出评价
谈谈你对“忍”的看法?
“文化”
“文化”从广义来说,指人类 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的创造的物 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 义来说,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 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2023/5/16
---《辞海》
浏览课文1—5节找出 胡同的主要特点:
方正
胡同和四合院 为一体
2023/5/16
是北京市民的居住方式, 也是北京市民的文化形态。
品味语言(色彩),把握情感
“北京人爱瞧热闹,但是不爱管闲事。 他们总是置身事外,冷眼旁观”。
“置身事外,冷眼旁观”等贬义词就可看出作 者对下面描写的几件事的强烈不满、气愤和批评。 再如在最后又用“这话实在太精彩了”“北京人, 真有你的!”这些反语来讽刺“安分守己” 过分, 达到“逆来顺受”丧失正义感的令人气愤的现象。 2023/5这/16 里比前三段的调侃讽刺就更尖锐些了。
前门情思大碗茶
我爷爷小时候常在这里玩耍,/高高的前门仿佛挨着 我的家。/一蓬衰草,几声蛐蛐叫。/伴随着它度过了那灰 色的年华。/吃一串冰糖葫芦就算过节。/它一日三餐窝头 咸菜就着大碗茶。/世上的饮料有千百种,也许它最廉价/ 可谁知道,谁知道,谁知道它淳厚的香味含着泪花。
如今我海外归来,/又见红墙碧瓦,/高高的前门几回 梦里想着它。/岁月风雨无情任吹打,/却见它更显得那英 姿挺拔。/叫一声杏仁豆腐滋味真美。/我带着童心带着思 念再来一口那大碗茶。/世上的饮料有千百种也许这最廉 价,/可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它淳厚的香味,直传 到天涯?大碗茶.exe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故乡》课件1 冀教版
对“我”“只不怕我”,送贝 壳和鸟毛,告诉许多 的态度 新奇的事(友好、热 对生活 情)热爱、乐观 的态度 性格 聪明、机灵 特点
淳朴、善良、迟钝、麻木
小英雄
木偶人?
闰土变化的原因
表面原因:
1、多子、饥荒、苛税、兵、匪、 官、绅。 2、社会落后愚昧。
深层原因: 帝国主义侵略、封建社会制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闰土的遭遇正是当时广大受压迫、受剥削农民的具 体写照。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目的,也就在于揭示帝国 主义、封建社会双重压迫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害。)
杨二嫂
外貌 : 语 言 动作:
凸颧骨、薄嘴 (尖酸刻薄) 唇、圆规 哈、这模样了,胡子这 (刁蛮无理) 么长了! 不认识么,我还抱过你呢 (拉关系) 忘了?这可真贵人眼高 (讽 刺) 阿呀呀,你放了道台了 (无中生有) 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 亲的一幅手套塞在裤腰里 (贪小便宜)
人物分析
是一个勤劳善良,质朴老实,痛苦麻木,但不 闰 土: 觉悟的农民形象。 作者对其态度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揭示帝国主义、封建社会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害。 塑造其目的
及场景,用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烘托气氛等。
社会环境:
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鲁迅(1881—1936)原名周
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 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 革命家。自第一篇白话小说《狂 人日记》开始用鲁迅作笔名。
著名作品集有《野草》、《朝花夕拾》《呐喊》、 《彷徨》《华盖集》、《坟》等。
结 局
离故乡
78段-结尾
思考:1、小说刻画了哪几个 人物形象?
闰 土
“ 我 ”
杨 二 嫂
2、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来刻画 人物形象? 肖像描写、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冀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冀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目标本教案旨在帮助八年级学生掌握冀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本教案包括以下单元的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格非与小菊永别了》,讲述了一个人和狗之间的感人故事。
2. 第二单元:《平凡的世界》,引导学生思考社会的不公与平等。
3. 第三单元:《小黑的故事》,让学生了解黑熊的生活和特点。
4. 第四单元:《绘声绘色的墨迹》,引导学生欣赏中国传统绘画。
5. 第五单元:《青春的小屋》,讲述了一个中学生的成长故事。
6. 第六单元:《长大是一种冒险》,引导学生探讨成长和冒险的关系。
每个单元包括课文阅读、课后题以及写作训练等内容,以帮助学生全面掌握该单元的知识。
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案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达到以下目标:1. 能够熟练理解和朗读每个单元的课文。
2. 能够准确回答课后题并进行相应的思考和讨论。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独立写作,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教学方法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 预导入:通过与学生分享课文的背景、重点内容和相关话题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
2. 听读训练:通过师生和同学间的朗读练,帮助学生提高听力和口语能力。
3. 阅读训练:进行课文的深入理解,引导学生分析作者的写作技巧、表达意图,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 语言运用:通过课后题和写作训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应用,提高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5. 互动探究: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讨论,培养合作研究精神和思辨能力。
教学评估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估: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积极参与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以及与同学之间的互动情况。
2. 课后题:通过学生的题完成情况和答案的准确性来评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写作训练:对学生的写作内容进行评估,包括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和文笔等方面。
教学推进根据学生的研究情况和教学进度,教师可以适时进行调整和推进,确保课程的顺利进行。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故乡》课件4 冀教版
新生活指的是:自由、平等、幸福的生活。
4、(1)“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为 什么“害怕”?(2)为什么说“他的愿望切 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
(1)因为“我”的愿望是普天下的人都过上自由、 平等、幸福的新生活,但愿望能否实现是未知数, “我”不知道,所以想到希望的能否实现,自然便害 怕起来。
小说——以塑造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 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
长篇
小说分类: 中篇 按篇幅长短 (小小说)
短篇
小说三要素: 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人物塑造方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 (神态)
故事情节: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序幕、尾声)
自然环境
环境:
社会环境
小思考:
阅读小说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萧索的荒村
那 “我”回故乡的心情怎样?请找出具体的句子并概括
悲凉
初步了解闰土
少年闰土 中年闰土
少年闰土
①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 ,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
②闰土:“忙月”的儿子。 ③他是能装弶捉小鸟雀的。 ④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
项圈。 ⑤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 ⑥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
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 只是摇头 默默地吸烟 说话吞吞吐吐 断断续 续——苦不堪言、麻木迟钝
态度恭敬,称“我”为“老爷”— —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
对生 活的 态度
热爱生活,农村生活知识 丰富——无忧无虑,快乐 纯真
要一副香炉和烛台——悲苦无奈, 寄希望于神灵
闰土的变化
冀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4课《卖炭翁》ppt课件(1)
那得意忘形的骑着两匹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 监的手下。
太监手里拿着文书,嘴里却说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 宫拉去。
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是百 般不舍,但又无可奈何。
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炭的价 钱了。
卖炭翁 (唐)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注 释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1)卖炭翁:这首诗选自《白氏长庆集》。本篇是组诗《新 乐府》中的第32首,题注云:“苦宫市也。”宫市,指唐代皇 宫里需要物品,就向市场上去拿,随便给点钱,实际上是公开 掠夺。唐德宗时用太监专管其事。 (2)伐:砍伐。 (3)薪:柴。 (4)南山:即终南山,秦岭山脉的主峰之一,在今陕西西安 南五十里处。
读出节奏、读出重音、读出感情 这篇文章画面明丽,色彩鲜艳, 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春天的喜 爱和赞美之情。因此,在读的时 候,语调要柔和轻快,节奏舒 缓,感情真挚,重音突出。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
描绘了春回大地,生机勃发的动人景 象,通过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 春雨图、迎春图五幅图画,赞美了春 天给人带来的活力、希望和力量。
风轻悄悄 草绵软软
3、细品第4段,作者从哪几个角度来 描写春花的?写出春花的什么特点?
桃树 红的像火 杏树 粉的像霞 梨树 白的像雪
冀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1 故乡(课件1)
黛(dài)
解释词语
阴晦: 阴沉,昏暗 萧索:缺乏生机,不热闹 鄙夷:轻视,看不起 惘然:心里好象失去了什么东西的样子 隔膜:思想感情不相通 恣睢:任意胡为 展转:生活不安定,四处奔波
用( )故乡(括号内填写一个动词)的 格式梳理小说故事情节。如:在故乡
1936年病逝于上海。
• 人物形象(外貌、语言、动作、 神态——生动形象)
• 故事情节(包括开端、发展、高 潮、结局)(波澜起伏,悬念迭 起——引人入胜
• 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 境——渲染烘托)
给黑体字注音
秕谷(bǐ) 祭祀(sì) 瓦楞(léng)
阴晦(huì) 恣睢(zì)(suī)装弶(jiàng)
闰土 肖像
(健康开朗朝气蓬勃)(苍老贫困饱经沧桑)
语言 之变
乡间趣事滔滔不绝 热情活泼脱口而出
无聊的客套生活的痛 苦吞吞吐吐欲言又止
动作 之变
月夜刺猹动作灵活 老友相见手提纸包 身手敏捷无拘无束 拘束瑟缩麻木迟钝
态度 之变
亲密无间两小无猜 良师益友难分难舍
喊我老爷隔膜很深 尊卑有别自甘屈辱
生气勃勃 热情开朗 勇敢善良 小英雄
回故乡
开端在故乡ຫໍສະໝຸດ 发 展、高潮离故乡
结局
请你根据文章内容,在文章的标题前补上 表时间的修饰词语
( 记忆中的 )
( 眼前的故乡 )
故乡
( 理想中的故乡 )
作者分别从哪些方面来写记忆中的故乡和 眼前的故乡的?紧扣一个什么字来写?
记忆中的故乡
眼前的故乡
景之变
五彩缤纷、辽阔鲜活 神异的图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3
杨二嫂
外貌 : 语 言 动作:
凸颧骨、薄嘴 (尖酸刻薄) 唇、圆规 哈、这模样了,胡子这 (刁蛮无理) 么长了! 不认识么,我还抱过你呢 (拉关系) 忘了?这可真贵人眼高 (讽 刺 ) 阿呀呀,你放了道台了 (无中生有) 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 亲的一幅手套塞在裤腰里 (贪小便宜)
123
人物分析
123
结 局
离故乡
78段-结尾ຫໍສະໝຸດ 思考:1、小说刻画了哪几个 人物形象?
“ 我 ”
闰 土
杨 二 嫂
123
2、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来刻画 人物形象? 肖像描写、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123
作业:1、熟记有关小说的知识。 2、抄写生字注音两次。 3、预习课文第二部分,填写下表。 闰土 外貌 语言、 动作
对“我” 的态度
及场景,用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烘托气氛等。
社会环境:
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123
鲁迅(1881—1936)原名周
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 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 革命家。自第一篇白话小说《狂 人日记》开始用鲁迅作笔名。
著名作品集有《野草》、《朝花夕拾》《呐喊》、 《彷徨》《华盖集》、《坟》等。
是一个勤劳善良,质朴老实,痛苦麻木,但不 闰 土: 觉悟的农民形象。 作者对其态度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揭示帝国主义、封建社会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害。 塑造其目的
杨二嫂: 是一个贪婪、尖刻、鄙俗,自私庸俗的小市民典型。
作者对其态度 既可恨、可鄙又可怜。 在三座大山压榨下乡镇小市民也逃不了日益贫 塑造其目的
少年
中年
对生活 的态度 性格特点
123
闰
土
少
年
中
年
外
语
貌
言
脸色灰黄,很深的皱纹,眼 紫色圆脸,头戴小毡 睛肿得通红,头戴破毡帽身 帽,颈套小银圈,红 穿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手 活圆实的手 又粗又笨,像松树皮 滔滔不绝地说新鲜事 (口齿伶俐) 说话吞吞吐吐,断断续续 (语无伦次) 恭恭敬敬,称呼“我”“老 爷” (隔膜很深) 悲哀 痛苦 麻木 寄希望在神灵上
故 乡
鲁 迅
123
第一课时
1.文学常识 2.写作背景 3.字词疏通 4.文章结构
第二课时
5.人物分析 6.语言品读 7.主题思想 8.写作特色
123
谈谈小说
小说: 以塑造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叙述
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
小说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人物塑造方法: 外貌、语言、动作、心理 神态 故事情节: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序幕、尾声) 环境: 自然环境: 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气候以
123
故事情节 :
开 端 回故乡
1-5自然段
小说以“我”的行踪(回故乡、在故乡、 离故乡)为经,以“我”的见闻、感受为 纬,逐步展开情节。
回乡时间: 严寒的冬天 回乡原因: 卖屋、搬家
发 展
在故乡
6-77自然段
景象及心情:萧索、悲凉(以环境来衬托心情) 母子见面 到家那天: 回忆少年闰土 见到杨二嫂 过了三四天: 见到了闰土 又过了九天: 动身启程 船上谈话 “我”的感受
对“我”“只不怕我”,送贝壳 和鸟毛,告诉许多新 的态度 奇的事(友好、热情) 对生活 热爱、乐观 的态度 性格 聪明、机灵 特点
淳朴、善良、迟钝、麻木
123
小英雄
木偶人?
123
闰土变化的原因
表面原因:
1、多子、饥荒、苛税、兵、匪、 官、绅。 2、社会落后愚昧。
深层原因: 帝国主义侵略、封建社会制度 (闰土的遭遇正是当时广大受压迫、受剥削农民的具 体写照。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目的,也就在于揭示帝国 主义、封建社会双重压迫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害。)
困的厄运。
“我”: 是一个对现实不满正在追求进步的知识分子形象。
作者对其态度 寄希望于未来,却又对前途感到渺茫。 塑造其目的
串联全文。(故乡及故乡人的变化都是通过“我”的 观察与感受表现出来的。)
123
语言品读
1我希望他们不再象我,又大家隔膜起来… 然而我又
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 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 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 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123
3、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 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表明“我”对希望的实现、新生活的到来充满了坚 定的信心。 4、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 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 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 也便成了路。
在初中我们学过他的作品有: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社戏》 选自《朝花夕拾》 选自《呐喊》
123
写 作 背 景
1919年12月初,鲁迅从北京回故乡 绍兴接母亲,亲眼看到故乡的破旧不堪 和农民生活的贫困,他百感交集,思绪 万千,一年后就以这次经历为素材,创 作了小说《故乡》。小说着重刻画了一 个受尽当时社会摧残剥削的劳苦农民闰 土的形象。通过对闰土悲惨遭遇的描述, 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深刻揭 露旧社会对农民从肉体到精神的重重残 害,表达了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 活的强烈愿望和坚定信念。
123
给下列红字注音。
阴晦 huì 胯下 kuà 祭祀
sì bì
鹁鸪 bógō
恣睢 zìsuī 嗤笑 chī 黛 dà i 愕然 è
獾猪 huān
颧骨 quá n 瑟索
惘然 wǎng
髀 吓
sè
潺潺 chá n
hè n 寒噤 jì
ng 五行缺土 xí
123
看课文,思考:
1、小说以什么为线索来组织故事情节? (线索:贯穿在整个叙事性作品的情节发展中的脉络) 以“我”在故乡的见闻感受为线索。 2、依据小说的线索,可以把小说分为 三部分,怎样分?为什么? (一)回故乡 (二)在故乡 (三)离故乡
辛苦展转,像“我”那样异地谋生,到处奔波, 生活不安定。辛苦麻木,像闰土那样在社会的重压 下贫困艰辛,精神麻木。辛苦恣睢,像杨二嫂那样 生活每况愈下而自私、尖刻、贪婪。全句表达了作 者希望“应该有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
123
2、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 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 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 那西瓜地上的银圈的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 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又使我非常的悲哀。 第一个“高墙”是实写。第二个“高墙”是 虚写,是比喻用法,指“我”与闰土之间隔着 “厚障壁”,即封建意识、封建等级观念造成的 隔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