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选修课建设提高中医药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中医药人才培养计划和实施方案
中医药人才培养计划和实施方案为了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高中医药服务的质量和效益,培养一批高水平的中医药人才,我们需要建立一套全面有效的中医药人才培养计划和实施方案。
本文将提出一个包括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方法和评价体系的中医药人才培养计划和实施方案。
一、培养目标1.培养具备全面中医药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技能的中医师。
通过系统的中医学科知识培养,使中医师能够熟练掌握中医诊疗技术和中药治疗,提高临床实践能力,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中医药服务。
2.培养具备中医药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科研人才。
通过深入研究中医药理论和现代科学技术,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能力,使其能够进行中医药相关的科学研究,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和创新提供支持。
3.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中医药国际合作人才。
通过开展国际交流和合作项目,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国际合作意识,使其能够在国际舞台上推广和传播中医药文化。
二、培养内容1.中医学科核心课程培养:包括中医基础理论课程(如中医学、中药学、中医针灸学等)、中医诊断课程和中药治疗课程。
通过教学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中医学科知识和技能。
2.临床实践培养:通过实习和临床操作培养,使学生能够真实地感受和应用中医药临床实践,提高诊断和治疗的能力。
3.科研能力培养:通过开设科研导论课程、组织科研项目和实验室实训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能力,使其能够进行中医药相关的科学研究。
4.国际合作能力培养:通过举办国际交流和合作项目,组织学生出国交流和参加国际会议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国际合作意识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三、培养方法1.教学手段多样化。
通过讲座、实践操作、案例分析等方式,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和应用中医药知识。
2.实践环节设置合理。
通过临床实习和实验室实训等方式,使学生能够真实地感受和应用中医药临床实践和科研操作。
3.研究项目多样化。
组织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论文撰写,使学生在科研能力培养中能够有所发展。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十二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日期】2012.07.02•【文号】国中医药办发[2012]28号•【施行日期】2012.07.0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疗管理,药政管理正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国中医药办发〔2012〕2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副省级省会城市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局各直属单位: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切实加强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工作,充分发挥中医药信息化对中医药改革与发展的推进作用,根据《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我局组织编制了《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十二五”规划》。
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贯彻实施。
二○一二年七月二日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十二五”规划为适应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新形势,全面推进中医药信息化建设,根据《“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十二五”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关于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结合实际,编制本规划。
一、现状与形势(一)“十一五”期间中医药信息化取得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十一五”期间,各地紧密结合《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十一五”规划纲要》,统筹协调,积极探索,加大投入,中医药(含民族医药、中西医结合)信息化取得显著成效。
中医药信息技术应用日益普及,信息化基础建设得到改善和加强。
以医院管理和临床医疗服务为重点的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一些中医医院建设了基于电子病历的信息平台,涌现了一批信息化示范单位,引领、辐射和带动着区域内中医医院信息化发展;中医药科技和教育信息化程度不断增强,基本建成了中医药科技基础信息数据库、中医药科学数据管理与共享服务中心,部分中医药院校构建了中医药数字图书馆以及数字博物馆;中医药继续教育网络管理信息系统得到不断完善,初步形成院校教育和继续教育相结合的信息化人才培养体系;中医药信息标准体系和技术规范研究取得一定成效,制修订《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基本规范》、《中医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和中医电子病历相关标准,初步建立了中医临床研究信息共享与开发技术平台。
中医药院校“三全育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
中医药院校“三全育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2020年,教育部等发布《关于加快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的意见》,指出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的关键在于建立和完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体制机制。
202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重申:“加快建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
确立了“三全育人”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指导性地位和关键性载体作用。
中医药院校是人才培育的重要阵地,承担着输出全面发展高水平中医药人才的重要职责。
如何培养坚定的理想信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医者美德、担当时代大任、笃行奉献、综合素质优秀的人才,是中医药院校的使命所在。
“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离不开中医药人才的加入。
立足于中医药院校“三全育人”实施存在的问题,探讨中医药院校构建“三全育人''长效机制的有效路径,并提出保障措施,推动中医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开展。
一、中医药院校“三全育人”现状、问题中医药院校落实“三全育人”改革要求,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学生培养的各个环节,根据实际情况细化“三全育人''实施方案,有序推动高校育人工作。
2019年,XX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浙江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入选教育部第二批“三全育人”综合试点单位;XX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致力于构建“以文化人、以德立身、以术彰业”的中医药特色“三全育人"体系;XX年,XX中医药大学被选入福建省“三全育人”综合试点高校,注重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推动课程思政建设;X年XX中医药大学入选湖南省“三全育人”综合试点高校,构建“四维五协同”育人方式,打造“三全育人”体系。
南京中医药大学提出大思政格局,凝聚思政合力,创新思政育人方式。
总的来说,各中医药院校育人工作虽已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仍有不足之处。
(一)全员育人主体未能做到全覆盖。
部分教师育人意识不强。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力军是思政课老师和辅导员,其次是班主任负责学生日常管理工作,而专任课老师专注于日常课程教学、课题申报、论文发表,育人工作参与较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的指导意见
附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医药重点学科是整个中医药学科群的龙头。
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是一项关乎中医药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性系统工程,是统领中医药各项业务建设的基础和平台,也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新人才和名医的重要途径。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继承发扬中医药的特色与优势,促进中医药学科结构调整优化,整体提升中医药教育、科研、医疗、保健和中药产业发展水平,推动中医药学术进步、知识创新和文化繁荣,提高中医药学科建设水平,促进中医药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现就加强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国家中医药事业发展需求,遵循中医药学科建设与发展自身规律,增强中医药行业竞争力,提高中医药服务于经济与社会的能力,择优建设一批具有中医药特色与优势、在生命科学领域和临床医学领域居领先地位的中医药重点学科,推进中医药学术与事业的发展。
二、战略目标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要以发展中医药基本理论为基础,以提高临床疗效为核心,以推动中医药学术发展和继承创新为根本,丰富中医药的科学内涵,完善中医药学科结构和体系,提高中医药的学术水平,培养造就一批高水平、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科带头人。
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产生一批具有原始创新性的科研成果,提高中医药的社会服务能力。
三、阶段目标(一)要通过重点学科建设,进一步完善中医药学科体系,突出特色与优势。
根据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需求,在中医药重点学科的设置与布局上发挥导向作用。
突出中医药的特色与优势,带动特色学科、弱势学科、新兴学科的建设与提升,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和发展。
逐步形成适合中医药事业发展、具有中医药特色、兼具科学规范的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体系,促进中医药学科的整体优化。
(二)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要着力提高中医药继承、创新、发展水平。
要围绕推动中医药学术发展,凝炼学科发展方向,在本学科的核心理论、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创新方面有所贡献,取得标志性成果,形成若干个能立足中医药学术发展前沿的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基地,提高中医药学术水平,提升中药产业发展水平,增强对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的贡献力。
高素质中医药人才培养的思考
摘要 :新世纪的发展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本文从注重思想道德教育 ,加强创新教育的培养,深化教学改革及培养鲜明健康的个性等几个
方面 ,提 出高素质 中医药 人才 培养 的基本 途径 。
关键 词 :中 医药教 育 :高 素质 : 人才培 养
d i 03 6 /i n1 7 -7 9 0 0 50 0 o :1 .9 9 . s . 22 7 . 1 . .1 js 6 2 0 文 章编 号 :1 7 -7 9( 0 0 0 —0 7O 6 22 7 2 1 )一50 1一 1
第 8 第 5期 总第 8 卷 5期 二 。一 0年三 月 ・ 半 月刊 上
◎ E现 N 鼎EOID擞 哼MD远O M为SUF DDACC IENA CRC1 厦 E0 I T程 N 代
质 中 医 药 人 才 培 养 的 巴 考
中医药大学生外向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提 有 契 中 药 为 国 统 化 组 部 走 供了 利 机。 医 作 中 传 文 的 成 分,
《 医 语 程 和 卜 型 语 列 程 三 部 其中 中 英 课 》 妙 向 英 系 课 》 个 分, ,
向 世界的 步伐明 加快, 此培 有中 专业知 显 因 养既 医 识又懂 ‘ 基础阶段(1 学分)于第 1 6 礴学期完成, 英语课程) ( 《 中医 2 英语, 够开展中 对外交流的 型中医 人才, 成 学分)于第乡 能 医药 外向 药 已 石学期完成, 卜 型 妙 向 英语系 列课程 ( 学 》 分)于 4 为中医药走向 世界的 迫切要求。 长期以 我国高等 第7刁学期完成, 然而, 来, 确保英语教 年不断 外向型 学5 线。 英语系 中医药教育形成了 单一型的 封闭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与社 列选修课主要针对中医药大学生对外交流能力的培养而 会、 学科与学科、 人才与市场需求之间有差距, 缺少沟通。 同 设, 包括英语听说、 实用翻译、 高级阅读、 商务英语、 实用文 时, 于因 由 强调专业需要设计的 课程体系 过窄、 学生 体写作、 级翻译、 过专, 高 英美文学名著赏析、 英语国 家社会与文 所学的专业结构单一, 知识结构狭窄, 学科视野和学术思维 学、 影视欣赏等英语语言技能类和英美文学文化类课程。 局限, 致学生的综合素质和 导 对外交流能力不高, 严重影响 3鼓励学生提高 水平 . 英语 了中医药的 对外交流。 满足 为了 社会、 科学、 环境、 文化与经 我校对通过四、 六级考试的学生颁发“ 英语优秀证书” 济发展对中医药事业的 要求, 多年来河南中医学院不断调 “ 英语口 语优秀证书’ , “ 英语写作优秀证书”英语翻译优秀 “ 整专业结构、 课程设置、 办学层次、 办学模式与人才培养结 证书” , 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鼓励他们提高英语水平。 以 构, 大力推进以大学英语课程改革为中 心的教学改革, 进一 . 4以 . 学分制为核心, 优化选修课课程设置 步 优化英 语课程设置, 提高教育 质量, 加速中医 药高校大 学 为满足 经济对 市场 人才的 需求, 校各 业实 我 专 行了以 生应用能力、 交际能力、 对外交流能力的培养, 为培养中医 选课制为核心的 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 这种教学管理制度 药外向型人才作出了 有益的 探索和实践。 ‘ 具有学习时限的 灵活性、 学习内容的选择性、 课程考查的变 一、 定 河 医 院 学 语教 改 方案 , 极 通 培 过程的 性等 点。 这 学 制 《 南中 学 大 英 学 革 》 积 性和 养 指导 特 在 种教 管理制 下, 度 推进大学英语改革.优化中医药专业英语课程体系 我们把英语课程设置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类: 必修课 根据教育部大 学英语教 学指导委 颁布的 《 学英 是保证学生 规格所必须修 课程, 课包括专业 员会 大 培养 读的 选修 语课程教 学要求》 , 在教务 处的具体指导 我们制定了 河 下, 《 限 定选修 课和任 意选修 限 课。 定选修 课是加深与 扩大学生 南中 学院 医 大学英语教 学改革方案) 该方案 贯彻了 o 全面 下 学科基础、 专业知识的 课程;任意选修课是为 拓展和 深化学 列指导思想:加强听说能力, 重视阅读能力, 训练基本的翻 生专业知识领域, 满足学生个性发展、 兴趣爱好、 特长培养 译和写作能力;广泛采用多 媒体、 络等现代信息技术, 网 促 需要而 设置的 课程。 我们加大了 选修课程的 设, 定选修 开 限 进英语教 学模式的 有效改 革;开展个性化教学, 重培 注 养学 课主 设中医 要开 英语方向 程, 培养中医 课 以 药大学生的医 生的自 主学习能力; 完善测试和评价体系, 重视形成性评 学英语应用能力。 任意选修课方面, 除了学校已有的10 余 0 估, 加强对学生语言 应用能 监测;培养能 力的 够运用英 语知 门 我们针对外向 外, 型人才的培养特点, 要开设了 商务 主 《 识进 医 对 交 复 型、 型中 药人 行中 药 外 流的 合 外向 医 才。 英语 作 《 西 化 减口 等系 任意 修 程, 写 》 文 对比 译》 列 选 课课 中 L调整 大 《 学英语》 程教学目 课 标 几 为大学英语改革和 我校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 提供了 由 原来以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为主 转变为全面提高综合 有力的支撑。以 培养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为目 标的选修 应 力, 用能 加强实用型 英语教学, 把提高学生听说能 力和实 课力度的 加大, 增加了 学生选课的自 主权, 促进了 学生的 个 际 能 交流 力放在英语教 标的重要 学目 地位。 、 性化发展, 培养了 学生的 综合应 用能力。 二、 运用现 代教育技术改 教学方法和 进 教学手段, 培养 收稿日 2 0 8- 01一 期: 9 1 . 、 学生的自 主学习 能力 作者简介:郭先英(196 一 ) , 河南中医学院外语 4 女, 现代信息技术尤 其是网 术的 速发展, 语言教 络技 迅 为
国家教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中医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家教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中医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教育委员会(已更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日期】1997.04.24•【文号】教高[1997]14号•【施行日期】1997.04.2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国家教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中医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1997年4月24日教高〔1997〕14号)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全面适应中医药事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现就“九五”期间及至2010年中医药教育和改革和发展提出以下意见。
一、明确中医药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和任务,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1、中医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卫生工作方针,坚持“三个面向”,坚持中医药特色,推进教育体制和教学领域改革,优化教育结构,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全面适应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中医药人才培养的需要。
2、今后15年中医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要目标是:中医药教育规模适宜、结构合理、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各类中医药人才的培养数量和中医药队伍的素质基本满足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需要;建立起适应国情和社会需要、面向21世纪的中医药教育体系基本框架,为实现中医药教育的现代化奠定基础。
今后15年,中医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认真总结高等中医药院校办学经验,办好现有高等中医药院校,不断深化改革,加强内涵建设,改善办学条件;进一步建设完善中医药学科和课程体系;区别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合理调整专业和层次结构,增强培养人才的社会适应性。
中医药成人教育重点开展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工作,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建立和完善中医药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基地网络;造就一批中医药学术带头人、技术带头人和新一代名中医;加强对成人学历教育的质量管理和自学考试的规范管理。
国家中医药局、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中医教育临床教学工作的意见
国家中医药局、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中医教育临床教学工作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育部•【公布日期】1999.03.05•【文号】•【施行日期】1999.03.0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中等教育正文国家中医药局、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中医教育临床教学工作的意见(1999年3月5日)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中医药教育工作座谈会精神,深化中医药教育改革,加强高等中医教育临床教学工作,培养适应21世纪需求的高素质中医人才,特提出以下意见:一、提高认识,重视和加强对临床教学工作的领导1、临床教学是高等中医教育中医类专业教学重要的环节。
中医学实践性强,搞好临床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实现以培养中医师为目标,造就合格中医人才的基本保证。
各级卫生行政和中医主管部门、高等中医药院校、临床教学基地,要从全面适应21世纪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高等中医药人才需求的战略高度出发,提高振兴中医、教育优先和临床教学对培养高质量中医人才重要作用的认识,增强育人观念和教学意识,把加强临床教学工作,作为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义务。
2、高等中医药院校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建立由教育行政部门、中医主管部门、高等中医药院校共同组成的中医临床教学工作领导协调小组,指导和调控临床教学工作的组织与实施,统筹本地区临床教学基地的建设,定期研究解决临床教学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同时建立由中医主管部门的职能部门、高等中医药院校和临床教学基地参加的临床教学工作委员会,加强临床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3、各级卫生行政和中医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临床教学工作的政策指导与检查监督。
在医院管理综合指标中,要把临床教学工作的地位与评价摆到重要位置,作为医院考核、评审的重要内容和指标。
经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医主管部门审定建立的临床教学基地,要按《高等中医药院校临床教学基地评估指标体系》的要求,每3~5年进行一次认可性评估,实行滚动式管理。
中医学专业建设方案
中医学专业建设方案目录一、前言 (2)二、总体目标与建设内容 (2)1. 总体目标 (3)2. 建设内容 (4)三、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5)1. 专业设置 (6)2. 课程体系 (7)四、师资队伍建设 (8)1. 师资队伍现状分析 (9)2. 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10)五、教学设施与资源 (11)1. 实验室与实训基地建设 (12)2. 图书资料与网络资源建设 (13)六、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 (14)1. 教学质量标准制定 (16)2.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机制 (16)七、专业特色与优势发展 (17)1. 专业特色凝练 (19)2. 优势发展方向探索 (19)八、实施计划与保障措施 (20)1. 实施计划制定 (21)2. 保障措施落实 (22)九、总结与展望 (23)一、前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的需求日益增强,中医学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体系。
在现代医学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医学专业面临着一定的发展挑战。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提高中医学专业的教育质量和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本方案针对当前中医学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建设措施和发展策略,旨在推动中医学专业的整体水平提升,为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总体目标与建设内容课程体系建设:构建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核心,融合现代医学知识的课程体系。
加强中医基础课程建设,优化中医临床课程教学,增设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创新课程。
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教师的中医专业素养与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
鼓励教师参与中医临床实践与学术研究,提高教师的临床教学水平与科研能力。
实践教学基地: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建立稳定的临床教学基地,强化学生临床实习与实训环节。
加强与中医药企业的合作,共同建设实践教学基地。
实验室建设:加强中医基础实验室与临床实验室建设,提高实验室的科研与教学水平。
中医药人才培养计划和实施方案
中医药人才培养计划和实施方案中医药人才培养计划和实施方案随着中医药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医药的研究和应用。
为了培养和提高中医药人才的素质和能力,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的中医药人才培养计划和实施方案。
本文将对此进行探讨。
一、中医药人才培养计划中医药人才培养计划是指依据国家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需要,根据中医药学科特点和人才培养的规律,制定目标明确、内容全面、方法科学、适应需求、可持续发展的中医药人才培养计划。
中医药人才培养计划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关键性支撑,它是为了保障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中医药人才培养计划的目标是根据国家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需要,培养具有高素质、全面能力、多专业、多元化发展趋势的中医药人才,达到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需要。
中医药人才培养计划的内容应该包括中医药学科、中医药技术、中医药管理、中医药教育等方面的内容,培养中医药的学术水平、临床能力、科研能力和管理能力。
中医药人才培养计划的方法应该科学灵活、实用有效,以培养出能适应社会经济需要的高素质中医药人才为目的,培养方式要包括传统中医药理论教学、基础医学教学、临床实践教学、合理用药教学、继续教育等方面。
中医药人才培养计划的适应需要保证中医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应适应现代医疗需求、传统中医药与现代医学融合发展的需求、医疗卫生领域发展趋势和人才队伍建设的需要等。
二、中医药人才培养实施方案中医药人才培养实施方案是中医药人才培养计划的具体实施方案。
它是根据中医药人才培养计划的目标、内容和方法,结合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需求、人才培养的特点和规律,以及教学基地和师资等条件,实施中医药人才培养的具体方案。
中医药人才培养实施方案应包括下列几个方面:1.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划中医药人才培养实施方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具体规划和安排,包括中医药理论、基础医学、临床实践教学、中西医结合诊疗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还应该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估,保证教学质量。
卫生部、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高等中医教育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卫生部、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高等中医教育工作的意见》的通知【法规类别】高等教育【发布部门】卫生部(已撤销)教育部【发布日期】1980.09.25【实施日期】1980.09.25【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卫生部、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高等中医教育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一九八0年九月二十五日)现将《关于加强高等中医教育工作的意见》发给你们。
请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贯彻执行。
办好高等中医教育,是培养高级中医药人才,提高我国医学水平的重要措施。
希望各地根据中发〔1978〕56号文件的精神,切实采取措施,为中医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各种必要条件,积极地将这件事办好。
卫生部、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中医教育工作的意见建国以来,中医教育事业取得了很大成绩。
从一九五六年中央批准创建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四所中医学院起,至一九六六年,全国高等中医院校已发展到二十一所,在校学生达一万零一百多人。
培养了一支两千多人的教师队伍,编写和出版了大量中医教材,为国家造就出五千六百余名高级中医药人才。
一九六六至一九七六年,由于林彪、“四人帮”极左路线的破坏,中医教育事业遭到了灾难性的摧残,全国二十一所中医学院被撤并的达十所之多,其它未遭撤并者,也被摧残得元气大伤。
粉碎“四人帮”以来,中医教育事业又得到了恢复和发展,现在全国高等中医院校已恢复发展到二十四所,连同西医院校的中医系,在校学生已有二万余名,并招收了研究生。
但是,中医院校的现状仍然是规模过小,校舍不足,设备简陋,师资缺乏,教学实习基地严重欠缺,有的中医学院成立二十多年,至今还没有附属医院,严重地影响了教学质量,远不能适应四个现代化的需要。
在我国的医学教育工作中,中医教育占有重要的地位。
它是我国中医药事业和国家医药学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为了加强和改善高等中医教育,现提出如下意见:。
中医药人才培养计划和实施方案六篇
中医药人才培养计划和实施方案六篇中医药人才培养计划和实施方案篇1 为加快我院医学人才梯队建设,培养和造就更多的优秀青年医学人才,促使各学科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提高我院医学综合实力和技术水平,特制定本方案。
一、培养目标根据学科建设的需要,以德才兼备为标准,从全院各学科中择优选拔优秀青年医学人才,经过计划培养,使他们成为具有扎实理论基础、丰富临床实践经验、领先技术水平的优秀青年人才,为医院创建新一代青年医学学者队伍,形成各专业优秀学科带头人梯队奠定基础。
二、组织领导医院青年人才培养工程方案的实施是在医院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医院科教科、人事科具体负责实施和日常管理工作。
三、选拔范围、条件及要求(一)选拔范围:全院临床、医技、药学及护理学科卫生技术人员。
(二)申报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医德高尚、治学严谨,身体健康,具有团结、奉献、求实、创新精神;2.年龄:40周岁以下(申报当年);3.学历学位:本科学士及以上;4.外语:大学英语六级(或取得全国卫生系统外语水平考试合格、硕士学位全国英语考试合格、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五级等);5.计算机:取得江苏省信息化素质培训合格;6.职称:具备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7.论文:在省级以上正式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篇以上;8.科研:承担区级以上科研课题(前三名),或有完整的科研设计书,处于预试阶段拟准备申报的科研课题;9.有一定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及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及实践技能,为科室业务骨干,具有发展潜能;10.近三年内无重大医疗事故、工作差错,年度考核优秀1次以上或获院级以上表彰。
具备上述条件,择优选拔。
(三)要求:青年人才培养对象所在科室必须能切实保证按培养计划进行培养,并且能保证提供优秀导师(一般为学科带头人或科主任)在临床及科研一线固定带教。
四、选拔程序(一)申请1.由个人申请并填写青年人才工程培养申请书。
2.科室(部门)初审后推荐至科教科。
中医药人才培养规定
中医药人才培养规定中医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理论体系。
为了继承和发展中医药事业,培养优秀的中医药人才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为此,我国制定了一系列中医药人才培养规定,旨在规范中医药人才培养的方式和要求,确保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中医药人才。
一、人才培养目标中医药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为国家培养具备中医药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专业人才,能够在临床、科研、教学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培养的人才应具备以下核心素质:1. 掌握中医药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2. 具备中医药的基本技能和操作能力;3. 具备临床诊断和治疗的能力;4. 具备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5. 具备与患者和社会良好沟通能力。
二、人才培养内容中医药人才培养内容主要包括理论学习、实践操作、临床实习和科研训练等方面的内容,具体如下:1. 理论学习:学生应系统学习中医药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针灸学等方面的知识;2. 实践操作:学生应学习中医药的基本操作技能,包括中药煎煮、方剂炮制、针灸穴位操作等;3. 临床实习:学生应参与真实临床病例的观察、诊断和治疗,熟悉各类疾病的防治措施;4. 科研训练:学生应进行科研实践,参与科研项目,培养科学研究的能力和方法。
三、人才培养方式中医药人才培养方式主要包括学校教育和临床实习两种方式,旨在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1. 学校教育:学生在中医药相关的高等院校进行理论学习,通过课堂教学、实验实训、学术活动等方式,获得系统的中医药知识;2. 临床实习:学生在医疗机构进行临床实习,通过观察真实病例、跟随老师进行诊疗等方式,提高临床应用能力和技巧。
四、人才培养评估中医药人才培养评估是对学生培养效果的综合评价,旨在评估学生是否具备培养目标所要求的素质和能力。
1. 理论考核:通过课程考试、学术论文等方式,评估学生掌握的中医药理论知识;2. 实践操作:通过实验考核、操作技能考核等方式,评估学生中医药基本操作技能;3. 临床实习:通过临床考核、病例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临床实习能力和临床治疗水平;4. 科研成果:通过科研项目、论文发表等方式,评估学生科研实践水平和创新能力。
议提高中医药院校教师素质
加 强 教学 管理 。 用 评 价 激励 机 制 , 价 教 师 素质 的高 采 评 低 应主 要体 现 为教 师对 自己从 事 工作 的投入 程度 。为此 。 学 校在 科 学 管理 方面 要下 大力 气 . 发 教师 的工 作 积极 性嗍 学 激 。
维普资讯
・
教 育论 坛 ・
20 0 8年 8 月第 5卷第 2 期 2
议 提 高 中 医药 院校 教 师 素质
赵 润 璞
( 河南 中医学 院第一 临床 医学 院 , 河南 郑州
40 0 ) 500
【 关键 词】中 医药院校 ; 师 素质 教 【 中图分类 号】G4 0 2 【 献标 识码】B 文 【 章编 号】1 7 — 2 0 2 0 0 a) 0 - 2 文 6 3 7 1 ( 0 8)8( 一1 0 0
停 留 在一 些零 碎 的教育 教 学 经验 上 。不 能上 升 为理 性认 识 , 无 法开 展课 题 研究 。 2如 何 提 高 中 医 药 院 校 教 师 素 质 21提 高教 师素 质 需要教 师 加 强 自身学 养 . 211提 高教 育 研 究 能力 。教育 研 究应 该 成 为 教师 专 业 内容 .. 的一 个必 要 组成 部分 。 教师 应 将教 育理 论 同教 学工 作 紧密 地 联 系 起来 , 树立 科学 研究 意 识 , 握教 育 科研 方 法 。 掌 研究 在 教 育 、 学 中 遇到 的诸种 问题 , 寻求 答 案 ; 研 究 教 育理 念 、 教 并 并 教 育行 为 及教 育效 果 等等 。通 过 潜心 研究 。 在 实践 中进一 并
中医药大学关于加强专业建设的指导意见
中医药大学关于加强专业建设的指导意见专业建设的质量和人才培养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和社会声誉。
为加快我校专业建设步伐,提高专业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专门人才,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原则(一)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通过不断优化专业结构,拓宽人才培养口径,促进学校的专业设置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紧密结合,促进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管理、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全面改革,促进师资队伍建设从年龄、结构、职称的整体优化,促进实验室和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全面提高办学质量、水平和效益,强化办学特色,培养面向医疗、生产、服务一线的高素质实践型、创新型、创业型人才,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医药行业发展和国家需求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二)专业建设原则1、坚持优化专业结构和提高教育质量相结合的原则,加强专业建设。
2、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和学校发展规划的需要,重点建设和扶植学术水平高、师资力量强、教学质量高、教学基础条件好、社会适应面广,具有地方特色和社会效益的名牌专业和特色专业。
3、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切入口,以专业过程建设为核心,以加强教学基本条件建设为保障,提高专业教学质量。
二、专业建设要求(一)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专业发展计划根据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定位,学校应优先发展适应健康产业需要的本科专业,积极发展战略型新兴产业相关和国际化战略需要的本科专业,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生命科学技术改造发展相关学科专业,大力加强传统优势学科专业。
各专业必须遵循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找准定位,把握发展方向,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制定具体的专业建设发展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明确专业发展目标和人才培养方向。
(二)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加强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培养人才的纲领,是该专业组织教学过程的主要依据,体现了该专业发展的思路和人才培养方向,是决定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数。
中医行业工作中的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与队伍管理
中医行业工作中的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与队伍管理在中医药行业中,建设和管理高素质的中医药人才队伍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要素和有效的队伍管理方法。
一、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卓越的疗效,对于保障人民健康和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中医药人才队伍的建设,对于传承和创新中医药理论、提高中医药治疗水平、保护和开发中医药资源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要素包括培养高素质的中医药人才、加强中医药教育与研究、推动医院和医疗机构的发展等。
通过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和加强医疗机构的发展,可以有效提升中医药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
二、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措施1. 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为了培养高素质的中医药人才,需要加强中医药院校和机构的教育与培训工作。
这包括提高教学质量,加强理论教学和实践能力培养,注重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等方面。
同时,要鼓励中医药人才到基层一线实践,提高他们的实践经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加强中医药研究和创新能力中医药研究与创新是提高中医药人才队伍素质的重要途径。
建立和完善中医药研究机构和实验室,鼓励中医药人才进行科研工作,培养他们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
同时,加强中医药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3. 推动中医药医疗机构的发展中医药医疗机构是中医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加强中医药医疗机构的建设与管理,提高机构的整体水平和服务质量。
这包括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机会,鼓励中医药人才投身临床实践,提高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
三、中医药人才队伍管理的有效方法1. 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要建立健全的中医药人才队伍管理体系,包括制定绩效评价制度、人才选拔与晋升机制等。
通过明确岗位职责、设定指标和要求,可以规范中医药人才的行为和工作表现,提高队伍的整体效率和质量。
2. 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的培训和交流为中医药人才提供持续的培训和学习机会,不断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和能力。
中医药院校的研究生管理与人才培养思考
就业创业文/林楠中医药院校的研究生管理与人才培养思考随着时代发展,人们开始重视高校人才管理与培育工作。
针对中医药院校来说,为了能让中医药相关学科得到长久发展,高校需要做好科研产业建设工作,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和医学临床实践能力。
所以,中医药专业的研究生需要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前提下,不断加强科研创新能力,重视培养自身的国际化思维和临床实践能力。
从院校层面分析,可以从导师团队建设、制度体系完善等方面强化人才管理,提升研究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研究生人才管理与培育工作概述●中医药研究生人才培养的目标中医药研究生教育体系建成的时间较长,中医药院校在进行研究生人才科研思维体系培养的同时,也要强化他们的人文素养和临床实践能力。
相关单位对于研究生的创新性培养十分重视,要求研究生在具有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扎实理论知识的前提下,熟悉研究领域发展前景,具有不断创新的能力和全身心投入科学研究的意识。
中医药专业的研究生人才培养与管理工作的发展处于初步阶段,许多高校都对该专业的创新性教学改革进行了深入研究,建立起相应的研究实验室和科研机构等,进而促进研究生教育体系的建设。
●人才管理与培育工作发展现状中医药学院主要学习的专业科目包括中药学和中医学,学校在进行人才管理与培育时往往会遇到以下三方面问题。
其一,学生的人文素养较低,学生大都是理科学生,文科学生的占比较低,由此普遍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不高;其二,中医药人才管理的需求是随着行业改革而不断发生改变的,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很严格,企业要求该领域人才既要有专业素养也要有实践经验,然而在实际的校企合作过程中,学校方和企业方的合作不够深入,校企合作有待完善;其三,在人才管理工作方面,存在研究生教学与职业需求不一致的问题,由于实践教学的时间极其有限,学生在参加工作时,很少能够完全记得中医药理论知识。
研究生管理与人才培养策略●培育研究生对于基础学科的研究精神国家对于高等学校的人才培育与管理工作十分重视,学校在进行管理工作时需要培育人才对于基础学科的研究精神,重视学生科研能力和人文素质的培养,以落实国家的培育人才政策。
中医药如何助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
中医药如何助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在新时代,中医药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如何让中医药在助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传承创新,提升中医药的核心竞争力传承是中医药发展的根基,创新是中医药发展的动力。
我们要深入挖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传承经典理论、经典方剂和特色诊疗技术。
同时,要加强中医药的创新研究,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揭示中医药的作用机制和疗效原理,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在传承方面,要加强名老中医经验的传承和保护,建立完善的传承体系,培养更多的中医药人才。
鼓励中医药院校和医疗机构开展师承教育,让年轻的中医从业者能够跟师学习,传承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
此外,要加强对中医药古籍的整理和研究,让古老的中医药智慧在现代社会焕发出新的活力。
在创新方面,要加大对中医药科研的投入,支持中医药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创新研究。
加强多学科交叉融合,推动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生物学、物理学、化学等学科的合作,探索中医药治疗疾病的新方法、新途径。
同时,要鼓励中医药企业开展创新药物研发,推动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
二、人才培养,为中医药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人才是中医药发展的关键。
要培养一批高素质、专业化的中医药人才,为中医药的传承创新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首先,要优化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
加强中医药院校教育,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同时,要加强中医药继续教育,为在职中医药人员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培训机会,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
其次,要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培养一批中医药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和骨干人才,发挥他们在中医药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同时,要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提高基层中医药服务水平,让中医药更好地服务百姓健康。
此外,要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