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规范化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加强规范化管理,提高创造性人才培养质量
同时 , 工作 中充分 发挥各 方面 己的观点 、 在 方法 来解 决 问题 ; 且 , 而 鼓 的不同教育作 用 。一 是发挥党支部 、 励研究生积极参与更多 的社会实践活 团支 部的基层 组织 的教 育管理作用 , 动 , 增强爱 国主义意识 与社 会责任感 ,
囝
一 、
动, 使学生加强 团队精神 , 形成强大的
教育方面的积极性 、 动性 。 主
遵循研究生的招生特点. 使招 凝聚力 、 向心力 , 在学习 中 动起道德 调
2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创新 。 、
在 研究生教育规模扩大和培养类
椭 委
的
鬻 疽
生规范 化 1 、在 加大招 生宣 传力度 的基础 上 ,保证专业课考试 的科学命题和间
羹 霉葡 兹落
王 程 工
生源趋于多元化 , 不 卷 。 每年招生简章 中公布 的专业课 型增多的情况下 , 在 考试课 程 , 做到 以一级学科来命题 , 并 同来源的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表现 的 使每套 试题 的不同题型 合理搭配 , 使 尤为突 出, 这就 要求培 养单位培 养模 之 结构 适应 不同学校 、 不同地 区的考 式的创新 。其主要方面有 : 生考试 , 并且做到试题严格保密。 2 加强复试管理 。在研究生 的复 、 () 1 优化课程 体系。 课程体 系决定 了研究生的专业取
维普资讯
质 量是研究生教育的生命。随着 通 过他们 联 系到 每个 同学 的思 想 脉 并 在 实 践 中 研究生招 生规模 的不断扩大 , 究生 搏 ;二是发挥思想道 德教育公共课的 提 高 自 己 的 研 的培养质量 越来越 引超人们 的关注 。 作用 , 使学生深入领会其 内涵 , 树立起 科 研 能 力 与 如何协调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大与研 正确的世界 观、 人生观 、 提高研究 试过程 中, 对考 生进行深入的知识 能 向 , 力 品德等进行 全方面的考察 。同时 , 生培养质量起到重要 的作用 通过 较 参加复 试 的专 家组 成 员也 要秉 承 公 为全面的分析 、 评估 , 制定出既相对 稳 平、 公正 的原则 , 客观 、 实际地给每一 定 , 又符合研 究生教 育特点 的课程体
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现提出如下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适应经济新常态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需要,完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教学标准体系,健全教学质量管理和保障制度,推进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以提升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人文素养和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基本原则。
——坚持立德树人、全面发展。
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关注学生职业生涯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坚持系统培养、多样成才。
以专业课程衔接为核心,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关键,全面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相衔接,拓宽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立交桥”。
——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加强行业指导、评价和服务,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推进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校企协同育人。
——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
注重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突出做中学、做中教,强化教育教学实践性和职业性,促进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
二、坚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推进内涵式发展(三)全面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
要把提高质量作为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切实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坚持稳定规模、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强化保障,推进内涵式发展。
要正确处理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和职业能力培养的关系、文化基础教育和职业技能训练的关系、学生就业需求和可持续发展需求的关系。
为了进一步促进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提高教
页码: 1/3 为了进一步促进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特制订本规程。
一、校历的制定教务处在每年六月份,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标准)的教学计划表安排,在征集有关院(部)、相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编出下一学年的校历,经分管校长审核后,报请校长办公会批准印发执行。
校历是指导和控制全校一切教学活动的根本依据,校历一经确定,原则上不允许变动。
二、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标准)的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标准)是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根据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业务培养要求、学习年限和专业方向、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以及各门课程的知识联系,根据教育部人才培养方案的编制原则,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对教学活动进行的全面安排。
我校现行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标准),是各教学院(部)各专业根据教育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标准)的基本原则,把行业企业的调研结果与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结合而编制的,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经教学院(部)审核通过,经教务处审查后提交学校分管校长审定,由学校批准发布实施。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标准)应保持相对稳定,无特殊情况不得随意变动。
如有重大原因确需变动时,必须在不违背教学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按照《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标准)和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编制控制程序》(SDSY-CX-19)的相关规定执行。
三、教学进度表教学进度表是安排各专业教学进度和环节的基本教学文件。
教学进度表按学期编制,它包括各专业学期内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期末考试等教学环节安排的具体周次和时间。
教务处在学期末,依据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标准)的教学计划表和校历,在征集有关教学院(部)意见的基础上,编出下一学期教学进度表。
教学进度表一经印发执行,原则上不予改动,如因客观原因,确需改动的应由教学院(部)提出申请,经教务处批准后方可改动。
四、教学大纲(课程标准)页码: 2/3 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是根据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对课程的教学目标、任务、内容、体系、深度、进度及教法做出具体规定的指导性文件。
推动教育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推动教育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教育的重要性变得越来越突出。
教育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更是社会进步的关键所在。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推动教育发展并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成为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推动教育发展以及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途径和方法。
一、注重教育投入教育投入是推动教育发展的基础,也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
政府应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增加教育经费,提高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
同时,社会各界也应该积极参与教育事业,为学校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支持。
只有注重教育投入,才能够为推动教育发展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所在。
应该加强教育规划,合理布局各级各类教育资源,确保每个地区都能够享有公平而高质量的教育资源。
同时,要注重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充分发挥现代科技手段在教育中的作用,提供更多形式多样的教育方式,满足不同学习需求的学生。
三、创新教育模式创新教育模式是推动教育发展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应该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同时,要加强与企业和社会的合作,开展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使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
应该加大对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同时,要改革教师评价机制,以激励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只有建设一支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才能更好地推动教育发展以及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五、加强学校管理和评估学校管理和评估是保障教育发展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
应该加强学校内部管理,完善各项制度和规章,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管理效能。
同时,要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对学校的教育质量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改进。
联合培养规章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联合培养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参加联合培养项目的学生、教师和工作人员。
第三条联合培养项目是指我校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等合作,共同培养研究生、本科生等教育层次学生的项目。
第四条联合培养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三)加强校企合作,促进产学研结合;(四)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保障学生权益;(五)依法依规,科学管理。
第二章项目管理第五条联合培养项目由我校相关部门负责统筹协调,具体实施部门根据项目特点制定详细的管理方案。
第六条联合培养项目的申报和审批程序:(一)合作单位提出联合培养项目申请,并提供相关合作协议、项目实施方案等材料;(二)我校相关部门对项目申请进行审核,提出意见;(三)学校领导审批联合培养项目。
第七条联合培养项目的实施:(一)合作单位根据项目实施方案,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培养方案等;(二)我校与合作单位共同制定学生选拔、考核、评价等制度;(三)合作单位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践等机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八条联合培养项目的监督与评估:(一)学校定期对联合培养项目进行监督,确保项目顺利实施;(二)合作单位定期向我校汇报项目进展情况,共同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三)学校组织专家对联合培养项目进行评估,提出改进意见。
第三章学生管理第九条参加联合培养项目的学生应具备以下条件:(一)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二)学习成绩优良,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三)身体健康,能够适应联合培养项目的要求。
第十条学生参加联合培养项目,需按照以下程序进行:(一)学生向所在学院提出申请,并提供相关材料;(二)学院审核学生申请,报学校相关部门审批;(三)学生与合作单位签订联合培养协议。
第十一条学生在联合培养项目期间,应遵守以下规定:(一)按照培养方案完成学业,积极参加实践活动;(二)尊重合作单位的规章制度,遵守职业道德;(三)保持良好的学术道德,不得抄袭、剽窃他人成果;(四)按时完成实习、实践任务,确保学有所成。
人才培养体系建立行业标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人才培养体系建立行业标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体系建立行业标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是一个国家或者一个企业发展的基石,其质量直接影响着国家的整体竞争力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建立行业标准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探讨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和行业标准的制定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1. 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人才培养体系是指为了满足不同行业、不同岗位对于人才需求的体系化规划和管理。
一个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应该涵盖以下几个方面:1.1 岗位分析和需求评估在建立人才培养体系之前,首先需要对各个岗位进行科学的分析,了解该岗位所需要的专业技能、职业素养等。
同时,还要评估市场对于该岗位需求的变化趋势,以便合理地调整培养计划。
1.2 培养目标的设定根据对各个岗位的分析和需求评估,确定培养目标,制定出符合岗位要求的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应该明确、具体,并且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相一致。
1.3 课程设计与开发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按照培养目标划分不同的课程模块,确保培养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同时,结合最新的行业发展趋势,不断更新课程内容,保持与时俱进。
1.4 师资队伍建设优秀的师资队伍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因此应该加强对于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
企业可以通过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共享资源,提高师资队伍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
1.5 教学管理与评估建立科学的教学管理和评估体系,通过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估,及时发现问题,针对性地进行调整与改进。
教学管理和评估应该是全过程的、全方位的。
2. 行业标准的制定行业标准是对于某个行业或者某个领域内人才培养的要求和规范。
通过制定行业标准,可以对人才培养的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和提升。
2.1 专业技能要求行业标准应该明确规定各个岗位所需要的专业技能要求,从而让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更好地适应实际工作需求。
这些专业技能要求应该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行业的变化进行动态调整。
2.2 职业素养要求除了专业技能,职业素养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
学校教学督导工作条例
学校教学督导工作条例学校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和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加强教学督导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进一步推进学校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建设,充分发挥教学督导在规范教学行为、加强教学管理、监控教学质量等方面的主要作用,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效益,特制定《学校教学督导工作条例》。
一、目的与作用(一)确保人才培养的规格质量教学督导是一项对教学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评估和指导的重要工作,建立教学督导工作制度,是现代教育管理体制的重要标志。
通过教学督导对学校教学工作全过程的组织与实施进行监督、检查、评价与指导,能够保障教育活动遵循教育规律,依据教学规范健康有序的进行,确保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
(二)促进形成良好的教风和学风加强教学督导工作,能够提高广大教师的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促进教师进一步加强师德修养,加强教学研究,增强改革意识和创新意识,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有利于促进形成良好的教风;加强教学督导工作,能够规范学生的学习、生活行为,促进学生追求进步,努力学习,不断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职业能力,有利于促进学校形成良好的学风。
(三)形成教学管理长效机制推行教学督导工作制度,是学校强化教学管理、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使教学检查与评估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的一项重要举措,有利于形成教学规范化管理的长效机制。
教学督导是依据教育教学法规、制度、规范、标准,引导教育教学行为,督查教学过程及结果,查找问题和差距,分析与解决问题,提高教学质量的过程,它有利于形成教学管理长效机制,提升教学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和现代化水平。
(四)及时准确了解教学状况对加强学校素质教育,确保落实在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主渠道中实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具体措施,促进教学工作和教学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组织机构(一)教学督导工作实行校系两级组织机构学校设立校级教学督导室,在校长的直接领导下,相对独立地开展教学督导工作,行使对教学管理、教学活动及教学质量的监督、检查、评估和指导职责。
大学实践教学工作规程
大学实践教学工作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实践育人工作,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对实践教学进行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实践教学是根据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有计划地组织学生以获取感性知识、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实践能力为基本目的的各种教学形式的统称。
实践教学通常包括: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学年论文)、毕业设计(论文)等环节。
第三条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之一,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的教学活动。
第二章实践教学组织管理第四条教务处负责按照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要求,根据学校实际,制订、完善有关实践教学的文件和规章制度,进行宏观管理和质量监控,协调和处理实践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定期总结交流经验。
第五条各学院(部、系)具体负责实践教学的组织和实施,包括制订各实验室相关规章制度,按质按量完成教学任务、实践教学的教学改革研究及成果总结等。
第六条各学院(部、系)要积极开发、整合、开放实践教学资源,如实践教学指导书,实践教学指导音像教材等,特别要发挥现代化教育技术的优势,开发实验课件,构建虚拟仿真实验室,利用网络对实践教学进行辅助指导。
第三章实践教学基本要求第七条各学院(部、系)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按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原则意见”要求,合理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做到实践教学体系和内容的相对独立、可行、先进、科学和整体优化。
第八条实验教学是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份。
要建立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分层次的实验教学内容体系,教学内容注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不断改进实验方法和手段,并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
要注意培养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训练严格。
贯彻落实教育部文件精神,全面提高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质能力
贯彻落实教育部文件精神,全面提高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能力一、学习教育部相关文件,领会内涵式发展的精神实质新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呈现出显著的规模效应,办学水平、办学条件得到很大改善。
到2005年底,我国高校在校生超过2300万人,毛入学率达到21%,实现了高教大众化发展的目标。
高等教育大众化解决了规模问题后,质量问题逐渐凸显。
在我国由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发展过程中,迫切需要从以规模扩张为特征的外延式发展,转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上来。
以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是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颁布了《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教育部颁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全面启动实施“质量工程”建设。
2010年,在迈入“十二五”之际,国家公布了《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其中高等教育部分,就突出强调了要全面提升高等教育的质量。
2011年4月2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重要讲话中强调,不断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我国高等学校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始终贯穿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各项工作之中。
2011年7月,教育部、财政部颁布实施了《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1]6号)。
2012年3月19日和21日,教育部、财政部又连续颁布实施了《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教技[2012]6号)(也称“2011计划”)。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总共30条,又称“高教30条”,这个文件的颁布实施对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医院科教研室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院科教研室的规范化管理,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医学科研和人才培养,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医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科教研室的各项工作,包括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设置、教学活动、科研活动、学术交流等。
第三条科教研室要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为目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
第二章师资队伍建设第四条科教研室应建立健全师资队伍管理制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第五条科教研室应选拔具有较高政治素质、业务水平、教学能力和科研潜力的医务人员担任教研室主任和教研组成员。
第六条科教研室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考核,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第七条科教研室要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拓宽学术视野,提升自身素质。
第三章课程设置与教学活动第八条科教研室应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和医学教育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方案。
第九条科教研室要严格执行教学计划,确保教学质量。
第十条科教研室要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第十一条科教研室要加强对学生的辅导和考核,关注学生成长,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第四章科研活动第十二条科教研室要积极组织科研活动,鼓励教师和学生参与科研项目。
第十三条科教研室要建立健全科研项目管理制度,规范科研经费使用。
第十四条科教研室要加强对科研成果的申报、评审和推广,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率。
第五章学术交流第十五条科教研室要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加强与国内外同行的交流与合作。
第十六条科教研室要定期举办学术讲座、研讨会等活动,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
第十七条科教研室要鼓励教师和学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展示科研成果。
第六章附则第十八条本制度由医院科教研室负责解释。
第十九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原有规定与本制度不一致的,以本制度为准。
通过以上制度,我们旨在为医院科教研室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为医院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2017.07.03•【文号】国办发〔2017〕63号•【施行日期】2017.07.03•【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正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6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医教协同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加强医学人才培养,是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基础工程,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保障。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进一步加强医学人才培养,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围绕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始终坚持把医学教育和人才培养摆在卫生与健康事业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遵循医学教育规律和医学人才成长规律,立足基本国情,借鉴国际经验,创新体制机制,以服务需求、提高质量为核心,建立健全适应行业特点的医学人才培养制度,完善医学人才使用激励机制,为建设健康中国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二)主要目标。
到2020年,医学教育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取得突破,医学人才使用激励机制得到完善,以“5+3”(5年临床医学本科教育+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或3年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为主体、“3+2”(3年临床医学专科教育+2年助理全科医生培训)为补充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基本建立,全科、儿科等紧缺人才培养得到加强,公共卫生、药学、护理、康复、医学技术等人才培养协调发展,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对卫生与健康事业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规培学员培训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规培”)学员的管理,提高培训质量,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医疗卫生人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在本单位进行规范化培训的学员。
第三条本制度的宗旨是:1. 坚持以学员为中心,全面提高学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2.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临床实践能力;3. 坚持公平公正,保障学员的合法权益。
第二章培训内容与目标第四条培训内容:1. 医学基础知识;2. 临床医学专业理论;3. 临床技能培训;4. 医德医风教育;5. 科研能力培养。
第五条培训目标:1. 使学员掌握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和临床技能;2. 培养学员良好的医德医风和职业道德;3. 提高学员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4. 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培养合格的专业人才。
第三章培训管理与实施第六条培训管理:1. 成立规培学员管理小组,负责培训计划的制定、实施、监督和评估;2. 建立健全学员档案,详细记录学员的培训过程和考核结果;3. 定期组织学员进行培训和考核,确保培训质量。
第七条培训实施:1. 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明确培训内容、时间、方式和考核标准;2. 安排经验丰富的医师担任带教老师,负责学员的临床技能培训;3. 定期组织学术讲座、研讨会等活动,提高学员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4. 鼓励学员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拓宽视野。
第四章考核与评估第八条考核:1. 定期对学员进行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考核;2. 对学员的医德医风进行评价;3. 对学员的科研能力进行评估。
第九条评估:1. 定期对培训计划、带教老师、培训效果等进行评估;2. 对学员的培训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作为结业考核的重要依据。
第五章奖励与惩罚第十条奖励:1. 对表现优秀、成绩突出的学员给予表彰和奖励;2. 对积极参与科研、发表学术论文的学员给予奖励。
第十一条惩罚:1. 对违反培训规定、考核不合格的学员进行批评教育;2. 对严重违反培训规定、影响培训质量的学员,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记过等处分。
博士站规章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博士站(以下简称“博士站”)的规范化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学校相关规定,结合博士站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博士站是学校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基地,旨在通过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和实践锻炼,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人才。
第三条博士站遵循“严谨治学、追求卓越、德才兼备”的原则,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校学科建设和科研水平的提升。
第二章组织结构与职责第四条博士站设立管理委员会,负责博士站的整体规划、运行管理和监督评估。
管理委员会由站长、副站长、导师代表、学生代表等组成。
第五条站长负责博士站的全面工作,副站长协助站长工作。
站长和副站长由学校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
第六条导师代表负责指导学生的科研工作,参与制定培养计划,监督学生的学术道德和学术行为。
第七条学生代表负责反映学生的意见和需求,参与制定和修改规章制度,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第三章博士生选拔与培养第八条博士生选拔应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根据学校相关规定进行。
第九条博士生培养实行导师责任制,导师负责学生的学术指导、科研训练和日常管理。
第十条博士生培养周期一般为三年,培养目标为培养具有独立开展科学研究能力的高层次人才。
第十一条博士生需完成以下基本要求:(一)完成培养计划规定的课程学习,成绩合格;(二)参加学术活动,发表学术论文;(三)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的撰写与答辩;(四)具备良好的学术道德和科研能力。
第四章研究与学术交流第十二条博士生应积极参与科研项目,承担一定的科研任务。
第十三条博士生应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拓宽学术视野。
第十四条博士站鼓励和支持博士生参加学术会议、研讨会等,提高学术交流能力。
第五章评价与考核第十五条博士生每学期进行一次中期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学术水平、科研能力、学术道德等方面。
第十六条博士生毕业前需进行论文答辩,答辩委员会由校外专家和校内导师组成。
第十七条博士站对博士生进行年度评价,评价结果作为奖学金评定、推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大学研究院规章制度纲要
大学研究院规章制度纲要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大学研究院的规范化管理,提高科研水平,培养高素质的科研人才,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制定本纲要。
第二条大学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科学研究为主,同时承担研究生教育和培养任务。
研究院应当坚持科学发展观,立足国家重大需求,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提高科研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
第三条研究院规章制度(以下简称规章制度)适用于研究院全体人员。
研究院应当严格执行国家和学校的法律法规,尊重知识产权,维护学术诚信,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
二、组织结构与管理体系第四条研究院设立院长、副院长、所长、副所长等管理岗位,负责研究院的行政管理和科研工作。
研究院应当设立学术委员会、学位评定委员会等学术机构,负责学术事务和学位评定工作。
第五条研究院应当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研究院运行的高效和有序。
第六条研究院应当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吸引和培养高素质的科研人员。
科研人员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学术素养,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和人才培养工作。
三、科研项目与经费管理第七条研究院应当积极争取国家和企事业单位的科研项目,加强科研团队建设,提高科研项目的执行力和影响力。
第八条研究院应当建立健全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制度,确保经费的合理使用和有效监管。
科研项目经费应当用于科研项目的研究和开发,不得用于其他无关事项。
第九条研究院应当加强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推广,促进科研成果的社会经济效益。
四、研究生教育与培养第十条研究院应当承担研究生教育和培养任务,制定研究生培养计划,确保研究生的学术水平和综合素质。
第十一条研究院应当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提高导师的科研水平和指导能力。
研究生导师应当关心学生的成长,指导学生开展科研工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第十二条研究院应当建立健全研究生奖学金、助学金制度,激励研究生的学术创新和进步。
五、学术交流与合作第十三条研究院应当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提高研究院的学术影响力。
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①
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①高职人才培养的质量是高等教育的重要标志之一,也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和社会贡献。
为了提高高职人才的培养质量,学校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本文从多个方面探讨如何建立和完善高职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以此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
(一)规范培训计划建立规范、科学的高职人才培养计划是高职内部质量保证的首要任务。
培养计划应该充分调研并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能力,注重根据职业发展方向和市场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尽量实现教与学的适应性和协调性,让学生毕业后立即适应职场,做出贡献。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是高职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
学校要采取各种措施挖掘和培养具有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的教师。
同时,不断透过多例如教材撰写、发表文章、参与学术活动等途径提升老师们的业务水平和敬业精神,传达先进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推动教师和学生的教学互动和共同发展。
(三)完善教学资源教学资源涵盖课件、实验室、图书馆和网络信息等方面。
学校应该充分运用现代化技术建设多样化教学平台,丰富教学资源,提供丰富的教学场地,建立孕育培养急需人才的实践基地,既经过完善的管理,又具备发扬光大的可能,解决师生的真实需求。
(四)加强学生管理与服务学生管理和服务对于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校应该严格实施学生管理制度,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等方面的工作,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具有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社会活动,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
(五)加强质量评估和反馈科学的质量评估和反馈制度是质量保证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应该将成果展示、项目评估、一流课程、学生成果等方面的考评内容及得分与颁发证书挂钩,同时,在教学实践中定期监测和评估教学质量,对学生、教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不断修正和改进,提高教学的实效。
注重与社会的反馈,及时解决学生和社会的需求和反馈。
学校四化建设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加强学校四化建设,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规范学校管理工作,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四化建设目标1. 教育信息化: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
2. 管理规范化:建立健全学校各项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和执行力。
3. 人才专业化: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教师队伍。
4. 校园文化建设:培育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提升学校整体形象。
三、组织机构1. 成立学校四化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学校四化建设的组织、协调、监督和评估工作。
2. 设立四化建设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和日常工作。
四、四化建设具体措施1. 教育信息化(1)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网络覆盖率和设备利用率。
(2)推进教育教学资源数字化,实现资源共享。
(3)开展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课题研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 管理规范化(1)建立健全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确保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2)加强管理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
(3)推进精细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3. 人才专业化(1)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2)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提升教师学术水平。
(3)完善教师考核评价体系,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
4. 校园文化建设(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向上、团结和谐的校园氛围。
(2)举办各类文体活动,丰富师生课余生活。
(3)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五、四化建设评估1. 建立四化建设评估体系,定期对四化建设情况进行评估。
2. 评估内容包括:教育信息化、管理规范化、人才专业化、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
3. 评估结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参考,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
六、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学校四化建设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3. 学校各部门要按照本制度要求,切实加强四化建设,为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作出贡献。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实施意见
关于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实施意见各单位: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安徽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全面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与安徽省教育厅《关于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皖教高〔2012〕7号),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现结合我校工作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落实学校办学定位。
立足皖北、面向安徽、辐射全国、服务基层,以本科教育为主,发展研究生教育,以文、理、教育学科为主,经济学、管理学、历史学、法学、工学、农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主动服务高教强省战略,全面提升综合办学实力,推进学校定位发展、转型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着力把学校建成特色鲜明、国内知名的高水平教学型大学。
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坚持育人为本,突出改革创新,深化结构调整,着力推动学校办学定位落实到学校教育教学发展全过程。
二、巩固学校办学特色。
深入推进“特色兴校”战略,巩固实践育人成果,弘扬教师教育传统优势,创新教师教育培养模式,引领区域基础教育发展;依托皖北地区特色资源,加强应用型专业建设,找准新的办学特色支撑项目,积极助推皖北加速崛起,着力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强化办学特色。
启动实施“办学特色巩固拓展计划”,深入开展系列活动,切实将办学特色内化为学校科学发展的动力。
三、深化专业结构调整。
根据现代大学管理要求、学校转型发展需要,积极推进管理创新,完善二级学院管理制度,继续深化学院制改革,理顺隶属关系,重组学科相近专业和教学资源。
建立专业准入、预警和退出机制,连续三年报考率低于60%或连续两年就业率低于60%的专业,限招、停招直至停办;建立专业良性发展机制,按照合理配置、分类建设、动态调整、创特保优的原则,重点建设优势明显、特色鲜明、教学基础条件好、人才培养质量高的专业,重点扶持与地方经济紧密结合、符合学校办学方向、学生就业质量高的专业,不断增强人才和学科专业结构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吻合度。
提高基层医疗服务的措施:培养人才,提高质量和效率
提高基层医疗服务的措施:培养人才,提高质量和效率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是实现健康优先的基本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一些措施,可以帮助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1.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需要具备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医疗卫生人才队伍。
可以通过加强对医务人员的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
同时,鼓励医疗卫生机构引进高层次、专业化的人才,带动机构服务能力的提升。
2. 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需要注重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确保人民群众能够获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可以通过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技术手段、加强患者管理等措施,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3. 加强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是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手段。
可以推广和应用医疗信息化技术,建立医疗卫生信息化平台,实现医疗信息的共享和互联互通,提高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和管理效率。
4. 强化基层服务能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需要强化自身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
可以通过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设施建设、设备更新、药品保障等措施,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5. 加强社会参与和监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需要加强社会参与和监督,通过公开服务信息、接受社会监督、加强与群众沟通等措施,增强社会信任和支持,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总之,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需要多方面的措施,包括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加强信息化建设、强化基层服务能力以及加强社会参与和监督等。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的提升,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文献 [1]郜大琨、张勇、韩国跃.中国古典舞基训[M]北京.北 京舞蹈学院.1989.2:4-5.
作者简介:程家跃(1958–),四川内江人,内江 师范学院音乐系讲师,研究方向:舞蹈教育与研究。
加强规范化管理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孙瑜 (青岛农业大学人文与公共管理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9)
【摘要】高等农业院校要培养适应21世纪需求的具有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具有重 要的地位和作用。本文作者总结了在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方面的一些方法和认识。
参考文献 [1]赵双琦,巫建坤. 重视实验环节,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0 ,17(2):112. [2]邓志良等. 深化实验体制改革,构建实验教学课程体 系[J] .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1,20(6):111.
作者简介:孙瑜(1980-),女,山东栖霞人,毕业于山 东大学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青岛农业大学人文与 公共管理学院讲师。
1.新形势对实验室管理的要求 1.1 管理体制的转变 在新的形势下,原有的实验室管理体制已 不能很好地适应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 需要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这种 高素质的人才必须具有广泛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动 手能力。因此,高校实验室就须打破单一性的实 验教学模式。为了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 形势,适应新世纪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近 几年学院为建立科学、合理、高效的实验室管理 体制,实现实验室综合管理效益,一直在不断探 索、改革。将原有的以教研室管理为模式的实验 室进行调整、重组与新建,组建了以动科院管理 为主的实验室新体系。 1.2 调整重组后的实验室新体系具有的特点 1.2.1 实验室的设置遵循了大学科、宽口径 的原则,保证实验仪器的最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 例如,将原来18个小而分散的实验室重组 合并为3个跨院、教研室管理的相对集中的大学 科实验室,克服了过去那种“小而全”低水平 的重复建设,保证了实验资源发挥最大效益。 1.2.2 专业课教学实验室的建设,本着专 业发展的长远性和普遍性原则 对于那些涉及面窄小的专业课实验教学融 合在大专业实验室中进行,不设置那种临时性 “昙花”式的专业课实验室,尽可能避免造成 仪器设备资源的浪费。 1.2.3 新建了以专业基础课为主体的动物 科技公共实验室 以动物医学专业课为主体的动物医学实验 室;以动物生产专业课为主体的动物生产实验 室。设置了动物胚胎工程中心、动物生殖发育 与基因工程研究所、动物疾病研究所、生物制 品研究所、动物医院等,保证了教学与科研的
大学生学业成就归因特点 调查与研究
杨直 (山东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山东 淄博 255049)
【摘要】个体受不同因素的影响,对自己的成功和失败进行不同的归因,不同的归因导致不同的情绪和成功期 望,进而导致不同的成就行为,最终将影响到学生的心理素质。作为当代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会遭遇到 成功和失败,对于成功和失败的结果在自我心理层面做出不同解释,也同样会影响个体进一步的深造。本文旨 在通过调查,探讨大学生学业成败的归因特点并对其进行分析,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其学习活动的规律,提高学 业方面的成就,增强大学生的行为效能感。
2.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举措 2.1 抓好实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实验教学管理是实验室管理的重要环节。 动科院从实验教学计划和大纲的制定、实验教 学的组织与实施、实验教学的检查与考核评估 到实验教学的过程管理进行了探索,强调“理 论教育、实践教育”并重,突出实践、实验教 学环节,为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2.1.1 规范实验教学计划和实验大纲 根据学校的总目标和总教学计划,学院制 定出每门实验课的实验教学计划和实验教学大 纲。每门实验课均有稳定的实验教材、讲义和 教学指导用书。实验中心根据每学期的实验教 学计划制订实验课程总表,并严格按实验课程 表运行和检查,保证实验教学的有序进行。 2.1.2 规范实验项目管理 凡教学大纲要求开设的实验项目统一印 制成实验项目卡片,规范每个实验项目仪器 设备配套数和实验用低值易耗材料等相关要 求和内容,划拨相应实验维持费、设备费, 配备相应的实验指导人员和实验场地,以保 证实验教学的规范和实验开出率。实验项目 卡片也能反映出实验教学的实施情况,也能 为检查实验教学质量、统计有关数据、配备 仪器设备提供依据。 2.2 实验环节的设计 实验教学体系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内涵是训 练环节,它覆盖了实验教学中的每个平台。 第一个训练环节即实验基本操作能力的培 养,培养的目标主要通过验证性实验来实现。第 一个环节的实验教学一般是由指导教师对实验内 容、原理、方法、仪器设备的使用、注意事项等 进行讲解,并进行必要的示范,学生按实验指导 书指导步骤做实验,实验过程中指导教师进行 具体的辅导和帮助。这一层次的训练内容为: (1)基本教学规范、标准操作和演示观摩。还 将由指导教师进行现场答疑和帮助,初步培养
【关键词】大学生;学业成就;归因
1.问题提出 在高校中,大学生的成功与失败是人们 普遍关心,也是学生经常遇到的问题。在大学 生的学习、工作、人际交往和日常社会生活 中,几乎时时处处都可能获得成功或失败,而 且当他们面对成功或失败时,几乎总会有意无 意地对其原因进行寻查或探索。当某一结果出 现时,尤其当这种结果是失败的或预料之外的 时候,无论学生本人还是教师往往都要寻找这 一结果出现的原因,即进行归因。而所谓归因 (attribution),通俗的说就是寻求结果的原 因。具体地说,就是指观察者对他人的行为过 程或自己的行为过程进行的因果解释和推论。 归因理论最早由海德(F.Heider)提出, 后来经戴维斯(E.Davis)、凯利(H.H.Kelly)和 韦纳(Weiner)的发展,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 论体系。 那么,作为当代的大学生,他们的学业成 败归因有何特点?学业成败结果归因又会对他 们产生什么影响?本文旨在通过调查,探讨大 学生学业成败的归因特点并对其进行分析,有 助于更好地了解其学业成败的规律,提高学业 方面的成就,增强大学生的行为效能感,改变 自己对能力的错误判断。 2.研究方法 2.1 被试的选取 从山东理工大学按年级、学科进行分层 抽样,抽取被试共710的人,实际参加被试698 人,本研究共发放问卷698份,回收692份,剔 出无效问卷11份,最终有效问卷681人,有效回 收率98.41%。其中男生273人,女生408人;文 科生358人,理科生323人;来自农村学生457 人,来自城市学生224人。之所以选择山东理 工大学的学生,是因为该校是一所综合性理工 科大学,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具有一定的代表 性。 2.2 评估工具 采用自编的《大学生成就归因特点调查问 卷》测量大学生学业成就归因特点,学业成就 归因只是该问卷中的一个方面。《大学生成就 归因特点调查问卷》的理论建构是:借鉴和吸 收国内外研究成果,并根据国内外成就归因研 究的有关理论,结合开放式问卷调查资料和个
虽然动科学院从实验室建设、管理改革着 手,在积极采取措施不断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方 面作了一些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实验 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今后仍然 要继续努力,大胆探索,勇于实践,进一步深 化学院教学与管理的改革,从而达到了不断强 化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目标,努力使实验教学 质量和教学效果稳步提高。
10igure·Management Vision
学生自由思考并准备实验方案的能力;(2)实 验基本操作的培养,主要将最基础和必不可少的 基本训练和操作集成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实施,从 而避免多门实验课程中此类操作的低效率重复。 如动物医学专业的常用实验动物的捉拿与给药 方法、灭菌实验、离体实验方法等实验内容; (3)开展实验基本操作的组合性小型实验,使 学生通过实验的培训和实做,融汇贯通并实际掌 握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这类组合性实验包括参 数测定、数据合成、误差分析等。
【关键词】农业院校;规范化管理;实验教学;办学效益
要培养适应21世纪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 作用。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科研能 力、综合素质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也是开展 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高等学校如何建设和管 理好实验室,采取切实措施不断提高实验教学 质量,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迫切需要认真研究 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几年来,动物科技学院从 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着手,深化实验教学改 革,采取措施不断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教学效 果,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较好 的效果。
基本要求。 在实验室的建设与规划方面,学院每年
都要根据运行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的新需求,不 断进行调整、补充和完善。比如,为了全面提 高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学院统一加强 对单价在10万元以上的大型精密仪器的管理和 开发利用,并向社会开放,为社会提供测试等 多项技术服务。逐步实现了校内资源的社会共 享,使之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
时代人物· 管理视野
Times Figure·Management Vision
学生把从“做不到”的提高到“想得到”“讲 得出”,把从“想得到”“讲得出”的,转化 为理论教学中“做得到”的,是教材要强调的 又一个内容。
2.2.3 熟悉阶段 就是高师学生通过四年学习都完成不了 的动作和组合。如:复合跳、转、翻组合以及 舞 蹈 中 常 见 的 毯 技 课 动 作 ——单 蛮 子 、 前 后 软翻、踺子等。这些训练内容虽然学生掌握不 了,教材不能因为学生做不到而不选择,忽略 对该动作做法的示范与介绍,相反要在该部分 中增加教师示范内容,强化理论教学知识,渗 透教学方法、步骤、要领,让学生在教师的示 范与介绍中,能想得到,讲得出、直至“做得 到”,重视学生教学示范课的开设,让学生在 教师的言传身教中,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熟悉 传授要旨。 3.教材的建设应贴近中小学实际,具有师 范特点 科学系统的教学必须以科学系统的教材 为前提条件。目前,在高师舞蹈教育的教材 体系中,没有形成较为全面科学的教材体 系。大部分教材都是沿用专业院校的教材, 虽具有一定的专业性,但针对性较差。对于 怎样提高和培养一个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 的舞蹈综合能力方面,却没有一套切实可用 的教材。对教材科学系统地研究和建设,要 从教材改革入手,构建既有理论、又有操作 性和实践性的知识体系。教材内容要紧密结 合当代教育特点,充分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 和多媒体教学手段,拓展与舞蹈文化相关的 专业与学科,加强舞蹈教育中的文化素养, 使教材更加丰富和系统。要根据生源素质的 特点,贴近中小学实际,突出高师舞蹈教育 的师范性,能够让学生将所掌握的知识运用 到教学实践中去,使学生达到在讲台上是个 称职的老师,在舞台上是个合格的演员,在 各项文艺活动中是个出色的创作者和组织者 的水平。师范院校只有培养出大批具有超前 的创新意识、敏锐的思维透视力、多层次结 构的、适应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综合性人才, 才能将艺术教育落到实处,从而为全面推行 素质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以上这些构想只是笔者在实际教学中所常 常面临、接触并且思考的问题。当然也清楚地 知道,我们所能看到的远不止这些。为此我们 热切希望有关部门,在抓舞蹈的学术和理论研 究的同时,抓好师范舞蹈基本功教材建设是重 中之重任务,因为它是推动我国舞蹈事业发展 的基础和园地。让舞蹈教育的改革真正落到实 处,否则,它将直接制约着舞蹈学科建设,影 响着它的生存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