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教案下载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木兰诗》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木兰诗》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木兰诗》教案一. 教材分析《木兰诗》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叙事诗,描绘了女英雄木兰替父从军,英勇善战,凯旋而归的动人故事。

本诗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生活气息,表现了木兰的爱国精神、英勇意志和美好品质。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欣赏诗歌意境、学习诗歌表现手法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对诗歌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

但《木兰诗》的语言古朴、意境深远,对学生来说理解上可能存在一定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逐步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美感。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欣赏诗歌意境,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

4.学习木兰的爱国精神、英勇意志和美好品质。

5.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词语的解释和理解。

2.诗歌意境的感悟和表现手法的学习。

3.木兰精神的传承和拓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2.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木兰的英勇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诗歌的奥秘。

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木兰的事迹,让学生从中汲取精神力量。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辅助教学。

2.视频资料:准备与课文相关的视频资料,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作业布置:提前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对课文有所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视频资料,介绍《木兰诗》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教师逐句讲解,解释生僻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情感。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巩固所学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8课《木兰诗》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8课《木兰诗》教案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பைடு நூலகம்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木兰诗》的背景、内容和它所体现的家国情怀、英雄主义精神。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这首诗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传承和发扬这些优秀品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木兰诗》的学习表现出很大的兴趣。在导入新课的时候,通过提问方式引起了学生们的思考,他们积极地分享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类似的经历,这为接下来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们对花木兰这一角色的形象非常感兴趣。通过分析诗句,他们逐渐理解了诗中的修辞手法和生僻字词。在讲解重点难点时,我尽量用生动的例子和贴近生活的解释,让学生们更容易理解。看到他们恍然大悟的表情,我觉得这一部分的教学还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诗词仿写:学生可能缺乏仿写经验,不知道如何运用课文中的句子进行创作,教师应提供指导,帮助学生掌握仿写技巧。
举例:在讲解生僻字词时,教师可以列举“戎装”一词,解释其意涵,并让学生尝试用这个词造句,加深理解。在分析修辞手法时,教师可选取“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这一句,引导学生识别对偶的修辞手法,并解释其在诗句中的作用。在感悟文化内涵时,教师可以通过讲述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让学生体会到家国情怀和孝道精神。在仿写环节,教师可以提供示例,指导学生如何运用课文中的句子进行创作。通过这些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提高学习效果。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木兰诗》的背景和基本内容。《木兰诗》是一首描绘花木兰替父从军的叙事诗,它体现了家国情怀和英雄主义精神。这首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非常重要,它不仅展示了古代女性的英勇形象,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木兰诗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_0

木兰诗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_0

木兰诗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一、目标定位l.诵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3.学习本文详细得当的叙事方法,领会故事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点。

二、课前预习字词疏通1.读准下列加点字音:可汗(hán)鞯(jiān)胡骑(jì)戎机(róng)朔气(shuò)金柝(tuò)2.通假字对镜帖花黄帖:tiē贴,贴上。

火伴皆惊忙火:huǒ伙,伙伴1.积累词语:旦辞爷娘去旦:早晨愿为市鞍马市:买东市买骏马市:市场木兰当户织当:对着关山度若飞度:过赏赐百千强强:有余大意疏通1.《木兰诗》是一首什么题材的诗?作品时代怎样?《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一首北朝乐府民歌。

它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从历史地理的条件可以判定事和诗可能产生后魏,这诗产生于民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有经后代文人润色的痕迹,但基本上还是保存了民歌易记易诵的特色。

《乐府诗集》是最完备的一部乐府歌辞总集,其中的民歌,较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民,分南歌、北歌两大部分。

北歌,即北方民族民歌,题才广泛,格调雄颈、热烈、质朴。

2.《木兰诗》按什么顺序安排故事情节的?全诗可分为几部分?各部分都写了什么内容?以故事的发生、发展、结局的时间为序。

诗的正文可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第1-3段),叙述木兰的身份,交代从军的缘由,以及写木兰出征前的准备工作和征途上的见闻、感受。

第二部分(第4段),写木兰万里长征,十年转战凯旋的生活。

第三部分(第5-6段)写木兰归来见天子,功成不受赏,请求还故乡,以及爷娘姐弟迎接木兰、木兰和亲人团聚的情形。

最后一段是附文,以兔为喻,赞美木兰。

三、课中探究重点讲解本诗写木兰从军的全过程,全诗共写了几件事?哪些详?哪些略?这样的详略安排突出了木兰哪些方面的思想品格?写了木兰决定代父从军,准备行装奔赴战场,12年征战生活,辞官还乡与家人团聚。

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教案新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木兰诗》。

(2)理解《木兰诗》的基本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分析诗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用法。

(2)通过合作学习,讨论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3)通过探究学习,理解诗中的主题思想和现实意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提高文学素养。

(2)培养学生勇于担当、忠诚勇敢的品质。

(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家庭、国家和个人责任。

二、教学重点:1. 诗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 人物形象的分析,如木兰的勇敢、智慧、孝顺和爱国情怀。

3. 诗的主题思想和现实意义。

三、教学难点:1. 诗中古代文化背景的理解。

2. 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用法。

3. 诗中深层次的含义和情感的表达。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诗的全文、生字词、重点句子和相关图片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和字典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木兰诗》的背景和作者。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书写。

(2)学生查找字典,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4. 探究学习:(1)学生深入理解诗中的人物形象,讨论木兰的勇敢、智慧、孝顺和爱国情怀。

(2)学生结合现实生活,思考诗的主题思想和现实意义。

5. 课堂小结:6. 课后作业:(1)学生抄写《木兰诗》,加强记忆和理解。

六、教学反思: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意见。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评价建议: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合作意识。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抄写《木兰诗》的准确性和读后感的内容深度。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木兰诗》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木兰诗》教案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木兰诗》教案篇一教学目标学问目标:1.了解“乐府”的有关学问。

2.体会文章作者对木兰爱国精神的赞美。

3.学习本文排比、对偶、比方等修辞手法。

力量目标1.依据上下文揣摩人物心理。

2.体会文章的详略的安排。

3.依据想像扩写课文。

情感目标1、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2、引导学生体会本文刚健清爽、气概雄浑的诗意美以及云鬓黄花少女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参军,驰骋沙场,功勋卓著的女性美、情感美和人格美。

学法引导1.本诗诗韵动听,琅琅上口,学生易记易背,课前要求学生先背诵,可以承受以下三步法:①利用课文注释,借助工具书,粗读课文,了解大意;②分段细读,抓住叙事诗的特点,概括故事大意,明确人物、大事〔起因、经过、结果〕;③再读成诵,抓住诗中对木兰的心理、动作等描写的诗句,分析木兰的形象,进而正确把握诗的主题。

2.能复述,扩写成改写故事,理解详写和略写的好处,找出对比和排比的句子并能说出运用修辞的作用。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1.重点讲析木兰的形象为什么千百年来受到人们的宠爱,以致家喻户晓?这一点主要通过讲清木兰替父参军的“孝”和保家卫国的“忠”〔爱国〕两种精神让学生领悟。

2.难点本文的材料安排为何有详有略。

这一点要通过组织学生争辩本文的中心来解决。

3.疑点木兰之所以“不用尚书郎”仅仅是由于不贪图荣华富贵吗?这一点教师可依据课文内容,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来介绍分析。

课时安排 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人课::前一段时间,有名全球的迪斯尼公司投入巨资将中国的一部古代文学名著搬上了银幕,轰动了世界,大家知道这部影片叫什么名字吗?对,是《花木兰》。

花木兰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女英雄,她到底有什么魁力,以至于风行世界,打动了不同种族人民的心呢?今日我们就带着这个疑问,来学习木兰的最初雏形——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信任大家肯定会找到答案的。

二、明确目标1.熟读课文,疏通文意,了解大致情节。

2.通过分析诗歌,理解木兰的形象。

《木兰诗》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

《木兰诗》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

《木兰诗》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木兰诗》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木兰诗》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木兰诗》,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军事文化,学习汉语拼音、笔画以及古诗词的表现形式和艺术魅力。

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使学生能够自由地表达感情、展示自己的才华和理解艺术的美。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让学生从中汲取力量,更好地走向未来。

二、教学重点1. 熟读《木兰诗》的内容,理解其意义和价值。

2. 学会用正确的语音语调、字形等技巧朗诵古诗,培养优美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学生理解《木兰诗》的五言绝句的结构特点和表达方式。

2. 让学生从诗中感受到中国古代军事文化的魅力和精神内涵。

四、教学方法1. 听说读写结合的综合教学法。

2. 让学生通过诵读和背诵,熟练掌握古诗的语音语调和字形,并让学生进行表演和创作。

五、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环节(1)播放“《木兰诗》动画片”,激发学生对《木兰诗》的兴趣。

(2)提问:“你们都知道《花木兰》故事吗?你们知道这个故事能引申出哪些文艺作品吗?”(3)让学生自由发挥,提出自己的想法。

2. 学习环节(1)阅读《木兰诗》。

(2)经过老师的讲解和示范,学生跟读并掌握其语音语调和字形。

(3)给学生时间背诵《木兰诗》。

(4)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进行朗诵、表演和创作。

3. 总结环节(1)让学生分享自己背诵的《木兰诗》内容,展示自己的才华。

(2)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谈谈自己对古诗的认识和理解。

(3)老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做出总结,强调古诗的艺术魅力和表现形式。

六、作业布置1. 背诵《木兰诗》。

2. 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对《木兰诗》的感受和认识。

3. 创作一首古诗或现代诗,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七、教学反思1.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古诗的认识和理解有了很大的提高。

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和技能:学生能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其主题和意义。

2. 过程和方法:通过朗读、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表达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木兰的敬仰和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民族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理解课文中木兰的英雄事迹和家国情怀,掌握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情感和意义,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民族精神。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向学生展示关于花木兰的电影或动画片段,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教师可以简要介绍花木兰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初步阅读:让学生自行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大意。

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限制,提高阅读效率。

3. 讲解和分析:教师对课文进行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重点和难点。

可以通过举例、图表等方式辅助讲解,使抽象的概念更加形象化。

例如,可以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帮助学生理解木兰的形象和性格特点。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围绕课文展开讨论。

可以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问题,互相交流意见,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例如,可以让学生讨论木兰的形象、性格特点以及她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等。

5. 教师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同时,教师可以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可以要求学生背诵课文中的精彩段落或写一篇读后感等。

6. 课堂练习:教师可以准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

通过练习,可以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可以让学生完成生字词的填空练习或选择题等。

7. 作业布置与评价方式: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可以采用评分、评语等方式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八课《木兰诗》教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八课《木兰诗》教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八课《木兰诗》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八课《木兰诗》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课文阅读:引导学生阅读《木兰诗》,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花木兰替父从军的忠孝精神。
2.词语解析: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如“织纴”、“戎机”、“关山”等,提高学生对文言文词汇的理解能力。
3.句子翻译:分析课文中的关键句子,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句子的翻译技巧。
4.强化审美鉴赏:感受古文的韵律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5.塑造良好品格:学习花木兰的忠诚、勇敢、智慧品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育良好的品格。
6.增进团队合作: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词汇掌握:《木兰诗》中的文言文词汇,如“织纴”、“戎机”、“关山”等,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学生需要理解这些词汇的意义,并能正确运用。
2.教学难点
-文言文词汇理解:学生往往对文言文词汇感到陌生,难以理解其含义。例如,“织纴”一词,需要教师通过实物展示或图片辅助,帮助学生理解其指代的是织布的动作。
-句子翻译技巧:文言文句子的翻译是学生的难点,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中的“百战”和“十年”并非实指,教师需引导学生理解其象征意义。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朗读背诵的片段。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花木兰品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木兰诗》教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木兰诗》教案

七年级下册课文《木兰诗》(第一课时)教案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一、关于《木兰诗》作者及乐府诗研究1.作者北朝长篇叙事民歌。

它的产生年代及作者,从宋代起,就有不同记载和争议。

始见于《文苑英华》,题为《木兰歌》,以为唐代韦元甫所作。

但宋代黄庭坚指出此诗并非韦元甫所作,而是韦“得于民间”。

又有认为,《木兰诗》原先也可能是一首鲜卑歌。

流传江南,译为汉语,曾入梁代乐府,后又散落民间,而到唐代为韦元甫重新发现,并拟作《木兰歌》一首。

至于“朔气”二句这样的对偶诗句,齐、梁诗中已经习见,自是文人加工痕迹。

所以现代学者大多认为《木兰诗》产生于北魏,创作于民间。

2.乐府诗继《诗经》《楚辞》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叫做“乐府诗”,它曾大放异彩,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它不仅开拓出了五言诗的新领域,而且对七言诗、歌行体以至律绝,都起了桥梁的作用。

保存在郭茂倩《乐府诗集•梁鼓角横吹曲》中的北朝乐府民歌,有的是用汉语创作,有的则为译文,虽然只有六七十首,却内容深刻,题材广泛,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富有粗犷豪放的气概,呈现出另外一种风情民俗的画卷。

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教案新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木兰诗》。

(2)理解《木兰诗》的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木兰诗》的寓意和主题。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弘扬忠诚、勇敢、善良、孝顺等传统美德。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准确地朗读和背诵《木兰诗》。

(2)理解《木兰诗》的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诗歌的意境和韵律的感悟。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视频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比较教学法:将《木兰诗》与其他古代诗歌进行比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特点和魅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木兰辞》的音乐,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2)简要介绍《木兰诗》的背景和作者。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木兰诗》,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2)学生自主翻译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交流对诗歌内容、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理解。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2)解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表现的传统美德和价值观。

(2)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些美德和价值观的理解和体会。

6.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抄写《木兰诗》,并对其中的生僻字词进行注音。

2. 结合课文内容,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举例说明。

人教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木兰诗》教案

人教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木兰诗》教案
4.领悟木兰女儿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精神品质,培养家国情怀。
5.分析课文中所涉及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了解古代女性的社会地位和战争观念。
6.通过课堂讨论与写作,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7.掌握课文后的Biblioteka 题,巩固所学知识,提升语文素养。二、核心素养目标
《木兰诗》教学的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通过学习《木兰诗》,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魅力,感受传统文化的底蕴,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木兰诗》中木兰女儿的精神品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木兰女儿精神品质的价值,并鼓励他们在生活中践行。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6.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小组讨论、分享环节,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共同探究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木兰诗》的内容及主旨,把握木兰女儿的英勇形象和家国情怀。
举例:《木兰诗》中“十二年归来不知雁字家书,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描绘了木兰归来时家人的喜悦,突显了木兰为家国付出的伟大。
(3)领悟木兰女儿代父从军的精神品质,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
难点解析:如何让学生从故事中深入理解木兰女儿的精神品质,需要教师通过情境创设、讨论分享等方式引导学生体验和感悟。
(4)运用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进行创作和表达。
难点解析:学生在运用重点词汇和句子进行创作时,可能会出现理解偏差或运用不当的情况,教师需提供示例、指导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重点和难点内容,教师应采取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如情境创设、小组讨论、示例解析等,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并运用所学知识,确保教学效果。

七年级下册语文《木兰诗》教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木兰诗》教案

教案:七年级下册语文《木兰诗》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能够领会作者通过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语言表达。

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领会作者通过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的理解与应用。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教学准备:1. 课文:《木兰诗》2. 相关背景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过的古代诗歌,巩固记忆。

2. 向学生介绍《木兰诗》的背景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学生通过课文注释和查阅相关资料,解决自己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讲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 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领会作者通过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课堂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和启发。

五、文学鉴赏(10分钟)1. 学生对《木兰诗》进行文学鉴赏,分析课文的韵律、意象等艺术特色。

2. 学生分享自己的鉴赏心得,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讲解课文内容,进行课堂讨论和文学鉴赏,帮助学生理解《木兰诗》的故事情节和思想感情。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并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语言表达。

通过相关背景资料的介绍,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背景了解和文化素养。

教案:七年级下册语文《木兰诗》六、课堂练习(10分钟)1.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目。

2. 学生相互交换练习答案,进行互评和讨论。

七、拓展阅读(10分钟)1. 教师推荐与《木兰诗》相关的阅读材料,如其他关于木兰的诗歌或故事。

《木兰诗》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

《木兰诗》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

《木兰诗》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木兰诗》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木兰诗》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一. 教学目标1. 了解《木兰诗》的故事背景和主要内容。

2. 理解《木兰诗》所表达的爱国精神和女性主义思想。

3. 掌握本诗的基本语言特点与艺术风格。

4. 学会在朗诵中表达出感情,体会诗歌的艺术魅力。

二. 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1. 教学内容《木兰诗》的作者,故事背景,主要内容,诗歌内容的韵律音韵特点等等。

2. 教学方法2.1 讲解法通过对《木兰诗》主要内容的讲解,让学生了解《木兰诗》的故事背景和主要内容,更好地理解其所表达的爱国精神和女性主义思想。

2.2 阅读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阅读《木兰诗》,并按照自己的感受、体验朗读诗歌,以达到深入领会和理解的目的。

2.3 模仿法教师通过指导,带领学生模仿《木兰诗》的语言特点,如韵律、音律, 以加深学生对诗歌艺术特点的理解。

2.4 点读法让学生跟随教师进行点读,掌握汉字读音以及诗歌中的语气变化和情感表达,提高口语实践能力。

三. 教学过程3.1 导入环节通过唱一首《赛马》的歌曲,介绍赛马文化的背景,引出本课的教学主题——《木兰诗》。

3.2 意义讲解通过讲解《木兰诗》主要内容、故事背景和诗歌所表达的爱国精神和女性主义思想,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木兰诗》的意义。

3.3 诗歌欣赏教师针对诗歌中的重点词语、句子,以韵律、音律为切入点,讲解其含义和表达方式,让学生更好地领悟和欣赏《木兰诗》的艺术风格和魅力。

同时,要在诗歌欣赏过程中,指导学生体会每句话中的情感表达,让他们了解人物情感变化的表现形式,并指导学生朗诵诗歌。

3.4 语言模仿通过指导,带领学生模仿《木兰诗》的语言特点,如韵律、音律等,加深学生对诗歌艺术特点的理解。

让学生感受汉字美妙的韵律、语言的美感,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汉语。

3.5 诵读练习教师通过点读法,让学生跟随朗读,掌握汉字读音以及诗歌中的语气变化和情感表达,提高口语实践能力。

《木兰诗》精品教案两则(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木兰诗》精品教案两则(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教案A教学目标1.了解与《木兰诗》有关的文学常识;2.反复朗读诗歌,理清故事的基本脉络,体会诗歌的刚健明朗、质朴生动的民歌情味;3.把握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特点,感受人物的魅力;4.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领会故事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点;掌握“互文”“复沓”“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的特点。

教学重点1.反复朗读诗歌,体会诗歌刚健明朗、质朴生动的民歌情味;2.把握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特点,感受人物的魅力。

教学难点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教学方法朗读法、复述法、质疑探究法。

教学准备配乐朗读音频、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同学们都知道“巾帼不让须眉”这句古语吧?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就有这么一位好女子,她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立下赫赫战功。

她的事迹被老百姓编成民歌广为传唱。

她的名字叫木兰。

现在我们就从这首流传于世的北朝民歌《木兰诗》中感受一下“巾帼不让须眉”的气魄吧!二、作者简介《木兰诗》,北朝乐府民歌,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

这是一首优美的叙事诗,又称《木兰辞》。

它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为我国乐府诗的“双璧”。

三、文本链接“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集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见政治得失。

后来“乐府”从官署的名称转变为诗体。

其中既有文人诗歌,又有民间诗歌,亦即凡是合过乐能够歌唱的歌诗,统称为“乐府”。

四、整体感知1.听配乐朗读音频。

让学生边听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并注意节奏的变化。

2.解决生字词,重点注意几个问题:“十二转”的“转”应读“zhuǎn”。

古代指勋级,每升一级叫一转,十二转为最高的勋级。

“旧时裳”的“裳”读“chán。

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教案新人教版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木兰诗》。

(2)理解《木兰诗》的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理解诗歌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木兰的勤劳、善良、机智和勇敢的品质。

(2)培养学生对家庭、祖国的热爱和忠诚。

(3)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木兰诗》。

(2)理解《木兰诗》的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解释。

(2)诗歌的意境和情感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木兰诗》的作者和背景。

(2)激发学生对《木兰诗》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木兰诗》,理解诗歌内容。

(2)鼓励学生查阅工具书,解释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

3. 课堂讲解:(1)讲解诗歌的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4. 小组讨论:(1)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互相解答。

5. 写作练习:(1)让学生根据《木兰诗》的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2)引导学生关注木兰的品质和价值观。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木兰诗》。

2. 完成课后练习题。

3. 准备下一节课的预习内容。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和表现。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和速度。

3. 写作练习:评价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4. 课后练习题:检测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最新人教版(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木兰诗》教案

最新人教版(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木兰诗》教案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木兰精神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木兰诗》的基本内容、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木兰精神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木兰诗》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古代诗歌的兴趣还是相当高的。通过引导他们分析木兰形象,探讨孝道精神,我觉得这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当然,也有一些地方值得我反思和改进。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尝试通过提问方式引发学生的思考,但感觉问题设置还可以更贴近他们的生活,使得学生们能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注意问题的设置,让课堂一开始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新课讲授环节,我注重了诗歌内容的讲解和修辞手法的分析,但可能过于注重理论知识,导致部分学生显得有些被动。今后,我可以适当增加一些互动环节,让学生们更多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木兰诗》相关的问题,如:木兰精神在当代社会的意义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诗歌创作练习。这个练习将让学生们尝试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练习。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木兰诗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

木兰诗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

木兰诗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木兰诗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木兰诗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了解木兰诗的背景和文化价值2. 能读懂并朗读出木兰诗中的关键字和意思3. 能运用所学的汉字和词语复述木兰的事迹4.能在小组中分析木兰诗并讨论其意义二、教学重点1. 了解木兰诗的背景和文化价值2. 能读懂并朗读出木兰诗中的关键字和意思三、教学内容1. 了解木兰诗的背景和文化价值1)课文导读:对木兰诗的背景进行简要介绍,让学生了解这首诗的历史背景。

2)中华历史:介绍中华历史中有关女性的知识,让学生明白木兰的事迹不仅仅是一个人的举动,更是中国古代女性独特的光辉历史。

2. 能读懂并朗读出木兰诗中的关键字和意思1)课文翻译:让学生通过翻译木兰诗,了解诗中的每一句话的意思。

2)诗歌赏析:引导学生在课本的诗歌赏析环节中,通过感性理解、循序渐进的方式了解诗歌的内涵。

3)诗歌背诵:要求学生背诵木兰诗,提高学生口语素质和诗歌欣赏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阅读分析法在学习木兰诗时,要首先根据课文练习课文分析,了解每个关键字的含义和诗歌的文化特点。

然后,通过学生的提问和回答,让学生逐渐了解诗歌的核心意思。

2.合作学习法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分组分析木兰诗和讨论诗歌的内涵和文化特点。

通过互相交流和合作,让学生体会到群体智慧的魅力。

五、教学手段1.多媒体教具通过多媒体教具,展现课文中的插图和启示式图片,让学生更形象、生动地了解木兰诗的背景和文化价值。

2. 演讲、讲解老师可以采取演讲、讲解等方式来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木兰诗的背景和文化价值。

六、教学设计1. 情境导入通过演示电影《花木兰》的片段,引导学生了解木兰的故事和背景,然后再通过导读并朗读出木兰诗来进行课堂引进。

2. 课堂探究① 课文分析通过学生的提问以及老师的讲解,让学生一步步地了解木兰诗的背景和文化价值,并逐渐理解诗歌的内涵和精神。

② 团队合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各小组分析木兰诗并讨论诗歌的内涵。

《木兰诗》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_0

《木兰诗》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_0

《木兰诗》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2、体会恰当详略叙述和成功运用排比、对偶、夸张等修的表现作用二、教学重点、难点:1、把握木兰形象;2、体会恰当详略叙述和成功运用互文、排比、对偶、夸张等修辞的表现作用。

三、教学时间:2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趣味引读1、播放豫曲《谁说女子不如男》导入,同学们,大家知道这熟悉的戏曲里是谁的唱段?(生:花木兰)对,花木兰。

千百年来,花木兰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象,美国迪斯尼公司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

可见,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可谓流芳百世,流传海外。

这个故事最早却来源于一首诗——《木兰诗》(板书课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木兰诗》:.2、解题:《木兰诗》《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乐府诗集》是最完备的一部乐府歌辞总集,其中的民歌,较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分南歌、北歌两大部分。

北歌,即北方民族民歌,题才广泛,格调雄劲、热烈、质朴。

二、诗歌诵读,疏通文意(一)诗歌诵读:1、播放录音,明确听读的要求:①.在听读的过程中,注意把握在预习中遇到的字词障碍。

(不动笔墨不读书,在听读的过程中注意随时用笔圈点勾画出你不明白的地方和重点字词。

)②注意把握诗文的感情基调。

2、学生自由朗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准字音,疏通文义。

(二)疏通文意:1、通假字对镜帖花黄:“帖”同“贴”读作(tie)出门看火伴:“火”同“伙”读作(huo)2、古今异义字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古意是只(副词);今意是但是,可是(转折连词)出郭相扶将郭:古意是外城;今意是仅用作姓氏双兔傍地走走:古意是跑;今意是行走3、一词多义东市买骏马集市(名词)愿为市鞍马买(动词)4、词类活用愿为市鞍马市:买名词用如动词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骑:战马动词用如名词策勋十二转策:记下名词用如动词5、数词运用军书十二卷壮士十年归策勋十二转同行十二年(注意:这些数词均不表示具体数目,即表示虚数,言其多。

木兰诗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木兰诗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木兰诗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课题第10课木兰诗课型主备人参与人七年级语文备课组班级姓名组别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成诵,感受诗歌的语言特点。

2、积累文言词语,学习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力争熟读成诵。

3、了解北朝民歌的特点和常用的修辞手法。

4、分析木兰这个人物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保家卫国的热情。

重点赏析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形象。

难点学习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

课前预习: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声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2、反复朗读课文,感受木兰的女儿情、英雄气,了解她的智慧、胆略和才能。

3、阅读《学法大视野》“课前预习”,了解作家作品,完成“基础梳理”部分。

课内探究:一、情境导入。

花木兰代父从军的传奇故事千百年来一直广为流传。

时至今日,现代人以它为题材打造了各种版本的文学或影视伤口有少儿版的动画片,有成人版的电视剧,塑造出风格各异的花木兰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南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木兰诗》,去见识见识最原始版的花木兰形象。

二、感情朗诵,整体感知。

1、有情朗诵:①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要求注意体会朗读的语调、语速、节奏等,尤其应注意朗读节拍的把握。

明确:(1)唧唧/复/唧唧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2)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4)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②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后,个人展示,师生点评。

纠正错误之处。

③全班齐读。

2、疏通文意。

①默读课文,根据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将不理解的地方标记出来,小组解决。

②师生共同释疑。

③教师补充:请同学们观察“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这一句,这两句该如何翻译?你还能在文中找到其他类似的句子吗?找出来,并解释和翻译。

3、通读全文,概括各段的内容。

并根据各段内容口头复述课文内容。

4、一千多年来,花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原因是什么?三、合作探究,研读赏析。

1、品味诗歌的语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木兰诗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南朝民歌的特点和修辞特点。

2、学会诵读和背诵这首古诗。

3、体会木兰替父从军的高尚情感及爱国热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文章中的多种修辞手法,以及南朝民歌的特点。

难点:感受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用时:2课时
教学类型:讲读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问:中国(古今中外)有哪些著名的巾帼英雄?
参考备案:穆桂英、刘胡兰、秋瑾、邓颖超、撒切尔夫人、
二、简介背景
欣赏京剧、豫剧、动画片、邮票等简单片段,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兴趣可以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观察学生对学习是否感兴趣可以先看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到学习的活动内容中,再看学生对学习的内容和方式是否感到兴奋、愉悦,然后看学生是否具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一个好的活动内容和方式,常常使一些学生在完成了正规的活动内容之后,还想继续进行。

]
三、概括介绍《木兰诗》
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一首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

是南北朝时北方民歌的杰作,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朵奇葩。

与《孔雀东南飞》被誉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

四、教师范读,学生齐读,之后正字正音。

五、情节借助注释逐句理解,理清故事
①停机叹息,代父从军
②准备出征,奔赴战场
③征战沙场,凯旋回朝
④建功受封,还朝辞官
⑤解甲还乡,亲人团聚
⑥双兔难辩,隐喻作结
六、千百年来,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家喻户晓,木兰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体会并交流木兰有哪些美好品德?
勤劳善良,坚毅勇敢,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英勇善战,建立功勋。

竭尽爱国之忠心,又不慕高官厚禄,这正是千百年来传奇故事历久不衰的原因。

七、小结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尽可能当堂背诵,并注意理解性背诵和默写。

2.理解诗歌详略安排的特点。

3.掌握“互文”“对偶”“排比”等句式特点,并展开联想和想象活动。

教学步骤
一、诵读《木兰诗》,回忆情节内容和人物形象
二、听写词语,正字正音,加强基础训练
三、内容研讨
1.这首诗在叙事中十分注意到繁简详略的安排,哪些详细写,哪些简略写?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答案略)
2.写木兰征战准备,为什么要分东西南北来写?有什么好处?(东西南北泛指,是一种排比铺陈的写法,翻译时要注意互相交错补充,从互文修辞角度来认识)
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是说将军都战死,壮士都归家了吗?如果不是,该如何理解?诗中还有哪些句子要互相交错着来理解?
4.诗中两次写“不闻……但闻”这样的句式有什么特点?目的何在?这样的复沓形式诗中还有哪些?
5.研讨课堂生成的新问题如“出郭相扶将”是爷娘互相搀扶还是见了木兰一块儿扶?再如结尾为何要写到雄兔和雌兔,跟人物有什么关系?“扑朔迷离”的成语是什么意思等等。

四、民歌的特点是民间流传许久的故事,经文人整理所得,充满传奇色彩是众人的智慧结晶,文学创作需要想象,美国迪士尼再创造的“花木兰”动画片更具有超凡的想像。

因此我们也来一次想像训练,各人自选片段(或“停机叹息”或“征战沙场”或“亲人团聚”)扩充情节、丰富内容,进行交流。

五、反复朗读,当堂背诵。

六、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二、三
2.自编6—8道理解性默写填空题
3、假如你是木兰十年征战时的战友,请写出你眼里的和你心里的木兰的形象。

4、假如
当年的木兰来到我们身边,你将怎样欢迎她?还将怎样跟她当面交流?
教学后记:
这首诗写的是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

千百年来,花木兰这一巾帼英雄的形象家喻户晓,深受人们的喜爱。

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可以抓住全诗明朗刚健、质朴生动,具有浓郁的民族情味的特点,背诵起来也是朗朗上口,不是那么的枯燥。

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只是对于文中的修辞手法,变化过多,掌握不是很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