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制片方法的改良

合集下载

人类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分离培养与核型分析小论文

人类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分离培养与核型分析小论文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实验报告实验名称:人类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分离培养与核型分析姓名:指导教师:专业:生物科学实验班级:实验地点:遗传实验室成绩:人类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分离培养与核型分析一.实验目的1.掌握人体微量血液体外培养、制备染色体标本的方法。

2.掌握离心机使用、低渗处理、染色、采血技术。

3.学习对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核型分析。

二.实验原理人体外周血液中小淋巴细胞,通常都在G1期或G0期,一般情况下是不分裂的。

当在离体培养条件下,加入植物凝血素(PHA),小淋巴细胞受刺激转化为淋巴母细胞,随后进入有丝分裂。

经过短期培养,秋水仙素的处理,低渗和固定,就可获得大量的有丝分裂细胞。

人体外周血的形成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其中红细胞和血小板不能离体培养,白细胞中含有小淋巴细胞。

所谓外周血培养即是将外周血接种在适当的培培养物中加入适量的秋水仙素,使纺锤体微管解聚,这样细胞停留在中期,可以获得大量的分裂细胞。

外周血淋巴细胞是不能增殖的分化细胞群,在体外无菌培养条件下,若于培养基中植物凝集素(PHA)则可刺激处于G1期或G0期的淋巴细胞转化为淋巴母细胞,重新有丝分裂的能力,经一段时间的培养,秋水仙素的处理,低渗和固定,即可获得大量分裂期细胞以供染色体分析。

秋水仙素可通过干扰微管组装而抑制纺锤丝形成,使细胞分裂顺利进入后期而停滞于中期,从而可在短期内积累大量最适于进行染色体分中期分裂相。

此外,秋水仙素还能使染色单体缩短、分开,使染色体呈现明显形而利于辨认。

体外培养的原理是将离体的细胞放入培养基中进行生长繁殖,保持细胞的生命活力,便以对细胞进行各方面的研究。

体外培养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动物细胞的大规模培养,微生物制药技术,基因转染与细胞融合以及细胞转化工程技术等方面。

低渗处理的目的是使水分通过细胞膜向细胞内渗入,导致转化的淋巴细胞,染色体进一步分散而利于分析。

同时,低渗处理还可使红细胞质膜破裂,经后血影浮于上清中被去除,后续的固定过程主要针对淋巴细胞,改善了淋巴细胞的固定质量及标本质量。

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制片实验原理

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制片实验原理

实验原理人体的1ml 外周血中一般含有约1-3×106个小淋巴细胞,通常它们都处于间期的GO和G1期。

在培养条件下给予药物刺激时,经过53-72小时可在培养物中获得大量的有丝分裂细胞,供染色体标本制备和分析之用。

这种外周血培养方法是在1960年由Moorhead等所建立的。

人体外周血的形成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其中红细胞和血小板不能离体培养。

血细胞中的小淋巴细胞处于间期的GO和G1期。

在培养时给予药物刺激,可转变为淋巴细胞,随后进行有丝分裂。

这样经过66-72小时短期培养、秋水仙素处理,低渗和固定,就可获得大量有丝分裂的细胞。

这种微量全血培养技术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912年,Warfter 最先研究人类染色体。

1923年,报道人类染色体的二倍体为48条。

细胞遗传学、组织培养技术为人类染色体的研究提供了条件。

技术突破主要在于:(1)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和PHA的应用:PHA 是从菜豆种子中提取出来的,大量的PHA具有凝血作用。

如果适合,可刺激细胞转为母细胞,从而进行有丝分裂。

(2)秋水仙素的应用:秋水仙素可阻断纺缍体截止于中期,使染色体个体大,结构清晰,缩短适度,细胞质粘度降低。

(3)低渗处理(水或0.075mlKcl)使红细胞胀破,白细胞胀大,染色体空间变大,易伸展,便于观察。

1956年,J.H.Tjio A.Levan 培养人胚胎组织细胞,计数人体细胞染色体数为46条。

1960年,Moorhead建立人体外周血培养技术,使染色体的研究跃进一步。

1968年,T.U. Casperssan 提出染色体显带技术。

实验试剂RPMI1640培养基,植物血凝素(PHA),小牛血清,肝素,双抗,秋水仙素,低渗液:0.075Mol/L Kcl,卡诺氏固定液,Giemsa染色液,0.1Mol/L 磷酸缓冲液(pH7.4-7.6)等。

磷酸缓冲液的配制0.1Mol/L 磷酸缓冲液(pH7.4-7.6):A:Na2HPO4•12H2O 28.8克B:Na2HPO4•7H2O 2.164克KH2PO4 2.67克NaH2PO4•2H2O 0.3克溶解于1000 ml双蒸水中溶解于1000 ml双蒸水中实验设备2ml灭菌注射器,离心机,电子天平,恒温培养箱,除菌滤器,显微镜,酒精灯,载玻片等。

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

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

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摘要:各种生物的染色体数目是恒定的。

大多数高等动植物是二倍体,每一个体细胞含有两组同样的染色体。

染色体是显微镜下可见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出现的结构。

通过本实验掌握人体微量血液体外培养制备染色体标本的方法并学习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核型分析。

人外周血中的淋巴细胞几乎都在G1期或G0期是不分裂的。

当在离体培养条件下加入植物凝血素(PHA),淋巴细胞受刺激转化为淋巴母细胞,使其恢复增殖能力,随后进入有丝分裂。

经过短期培养,秋水仙素的处理,低渗和固定,就可获得大量的有丝分裂细胞,从而进行核型分析。

通过实验发现:人类每个体细胞有46条染色体,22对常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男子是46,XY;女子是46,XX。

该方法已为临床医学、病毒学、药理遗传毒理学等方面的广泛应用。

关键词:染色体有丝分裂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核型分析要使细胞在体外长期生存,必须模拟体内环境,共给细胞存活所必需的条件。

如供给适量的水、无机盐、氨基酸、维生素、葡萄糖以及有关的生长因子;氧气及适宜的温度;注意调节其外环境的酸碱度(pH)与渗透压;以及为排除细胞代谢产物的危害,保持良好适宜的外环境而进行必需的传代等等。

所有这一切条件与操作都要保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外周血淋巴细胞是不能增殖的分化细胞群,在体外无菌培养条件下,若于培养基中植物凝集素(PHA)则可刺激处于G期的淋巴细胞转化为淋巴母细胞,重新有丝分裂的能力,经一段时间的培养即可获得大量分裂期细胞以供染色体分析。

秋水仙素(或秋水酰胺)可通过干扰微管组装而抑制纺锤丝形成,使细胞分裂顺利进入后期而停滞于中期,从而可在短期内积累大量最适于进行染色体分中期分裂相。

此外,秋水仙素还能使染色单体缩短、分开,使染色体呈现明显从而利于辨认。

每一个体细胞含有两组染色体组,一组来自父方,一组来自母方,用2n表示。

其中与性别直接有关的染色体,即性染色体,可以不成对。

每一个配子带有一组染色体叫做单倍体,用n表示,两性配子结合后,具有两组染色体,成为二倍体的体细胞。

人类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测定方法的改进

人类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测定方法的改进

傅 莉 淑
述诸方法操作复杂,而且费时,给测定带来不 便。为此,我们改进了采血和制片方法。经多 年应用效果较好。鉴于尚未见文献报道,现介 绍如下,并将食管癌病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 测定结果作初步评价。
( 河南 医科 大学病理解剖学教研室, 郑州)
材 料 和 方 法
( 一)实验对象 1食管癌病人 3 名, . 4 年龄 3-7 0 5岁, 男性
N ,I缓冲液‘ p . HC ,(H7 )小试管内混匀。 2 置于
Z u iga e a. A I poe M to f te h Qn fn t : m rvd e d r l n h o h D t tn te couli H ma Pr hrl e co o h Mi n ce i u n ei e e i f r n p a Bod m h ct l L p oye o y s 本 文于 18 年 1 9 5 0月 1 9日收到。
中圆形或椭圆形小体 , 与主核不相连 , 其大小不 超过主核的 13 染色性与主核一致。 /,
于接受。经多年应用, 我们认为此法简捷, 而且
稳定可靠。
关于食管癌病人平均微核出现率,各家报
道不一, . %1 12%。我们的材料为 如0 2o和 0 90 2 o1 . . 4
2 8 o与健康对照组 (. !) . %, 8 0 20 相比, 8 0 有显著的 统计学差异 ( < 01表 1。我们认为作为 P 0 0, ) . 食管癌人群淋巴细胞微核出现率高于 健康人 群,这有一定的意义。但对食管癌的诊断则无 明显的特异性。因为, 健康人微核分布 9务在 5 2o % 以下,食管癌组分布范围 虽较前 者为大 (-9 , 0 痴)但有半数也在 2 以下, 痴 与健康人重

从放人员染色体、微核检查的制片方法改进探讨

从放人员染色体、微核检查的制片方法改进探讨

1 0 9 6 ・
现代预 防医学 2 0 1 5 年第 4 2 卷第 6 期
M o d e m P r e v e n t i v e M e d i c i n e , 2 0 1 5 ,V o 1 . 4 2 ,N O . 6

实验技术及 其应用 ・
从放人 员染 色体 、微核检查 的制 片方法改进探讨
凌攀 ,刘毅 ,蹇启政 ,陈曦阳 ,赵仪 ,陈闯 t ,王晓凤 ,杨柳莹
1 . 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 中心 ,四川 成都 6 1 0 0 4 1 ;2 .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 ( 华 西第 四医院) ,四川 成都 6 1 0 0 4 1 ;
3 . 四川省人 民医院 ,四川 成都 6 1 0 0 7 2 摘要 :目的 对提高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检查 中染色体检查 和微核检查效率进行实验方法 的探讨 。方法 通过对人类外
周血染色体制片和微核制片 的收获过程进行改进 ,将两种标本制 片在 同一张玻片上 。在染色体标本低渗之后 ,与微核
标本混合 ,Biblioteka 实验 中预 固定 、固定、滴 片和染色步骤合并 ,从而实现 同一张玻片上既包括染色体畸变标本 ,又包括微
核标本 。结果
采集正 常标本 1 0份 ,受辐照标本 1 0份。对于同一个体标本 ,采用改进方法检测到 的染色体畸变率和
该方法使该项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简化 ,在同样
微核率结果与分别制作染色体片和微核 片检测的结果一致 。结 论 实现检测效果的前提下 ,既节省了成本 ,又提高 了工作效 率。 关键 词 :染色体畸变率 ;微核率 ;接种 ;培养 ;制片 ;方法改进
中 图 分 类 号 :R 1 8 1 . 3 + 1 文 献 标 志 码 :A

〖医学〗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测定

〖医学〗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测定

编辑本段明清时期(df肺25s血液f369血小板t5172红 血球gdf55m白 血球fd2)
是中医学理论综合汇编、深化发展,临 床各科 辨证体 系丰富 、提高 阶段。 如明代 楼英的 《医学 纲目》 和王肯 堂的《 证治准 绳》, 清代吴 谦等编 著的《 医宗金 鉴》和 陈梦雷 主编的 《古今 图书集 成·医部 全录》 等。王 清任著 《医林 改错》 ,注重 实证研 究,( df高血 压958心脏病983u6糖 尿病87fr)纠 正了古 医籍中 关于解 剖知识 的某些 错误, 肯定了 “脑主 思维” ,发展 了瘀血 理论。 温病学 说的形 成和发 展,标 志着中 医理论 的创新 与突破 ,吴有 性著《 温疫论 》,叶 天士著 《温热 病篇》 ,吴鞠 通著《 温病条 辨》等 ,在药 物学研 究方面 ,(45传染病q566丙 肝964jo乙肝28jgs x甲 肝gh)李时珍 著的《 本草纲 目》, 总结了16世纪 以前我 国药物 学研究 的成就 。医的 诊察疾 病能参 考现代 医学的 微观分 析,将 辨证与 辨病相 结合, 实现宏 观与微 观的统 一,使 中医诊 断客观 化,即 把分析 与综合 相结合 的方法 引入中 医理、 法、方 、药的 研究, 使二
人外周血淋巴细胞 微核测定
南华大学预防医学与放射卫生实验教学中心
一、实验目的
掌握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 制备与分析技术
二、实验原理
微核实验是细胞遗传学的一种常用方法。70年代 初由Matter和Schnide建立。
微核是染色体损伤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染色体 的无着丝粒断片或细胞分裂后期未纳入子核的落后 染色体在子细胞细胞质中形成的阳性染色质体。辐 射可引起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升高,在一定剂 量范围内微核率和剂量成线性关系。该法简便易行。 我国已将微核列为放射病的诊断指标之一。

医学: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测定

医学: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测定

06 微核测定的研究展望
CHAPTER
提高检测灵敏度与特异性
优化样本处理
通过改进样本处理方法,减少杂质干扰,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特 异性。
研发新型标记物
探索新的生物标志物,以更准确地反映细胞损伤和疾病状态。
引入人工智能技术
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对检测结果进行深度分析和模式识别,提高检测 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结果分析
计数微核率
对观察到的具有微核的淋巴细胞进行计数,计算微核率。微 核率越高,说明受试者的染色体受到损伤的程度越高。
结果解读
根据微核率的大小,结合受试者的基本信息和健康状况,对 结果进行解读,为受试者的健康状况提供参考依据。
04 微核测定的结果解读
CHAPTER
正常值范围
1
正常值范围因年龄、性别、种族等因素而异,通 常根据大样本统计数据确定。
在辐射损伤评估中的应用
辐射暴露监测
微核测定可以用于监测辐射暴露者的DNA损伤程 度,评估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辐射剂量估算
通过微核计数可以估算辐射剂量,为受辐射损伤 人员的治疗和康复提供参考。
辐射危险评估
微核测定可以用于评估不同人群在不同环境中的 辐射危险程度,为制定防护措施提供依据。
在药物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
02
微核是由于染色体断裂或异常复 制形成的,是细胞染色体异常的 标志之一。
微核测定的历史与发展
微核测定最早由国外学者于20世纪 70年代提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已经成为一种广泛应用于医学、生物 学和环境科学领域的实验室技术。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微核测定的方 法不断完善,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不断提高,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更加可 靠的实验数据。
医学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测 定

微核试验制片方法的改进

微核试验制片方法的改进

•综述.微核试验制片方法的改进李茂进,郭向云,李珏,王建国,牛东升北京市职业病防治研究院北京市化工职业病防治院,北京100093摘要:目的简化、优化微核试验方法。

方法对微核试验的制片过程进行简化、优化,改进后在细胞培养结束后直接吸弃上清液,然后加入氯化钾溶液进行低渗处理,随后预固定、离心。

离心完成后,细胞再固定一次即可滴片。

结果改进法玻片背景清晰,细胞染色稍深,但不影响细胞和微核观察。

双核细胞数量不少,能够满足计数要求。

油镜和高倍镜下,图像更清楚、背景更干净。

改进法胞浆完整率、细胞着色率和平均每高倍视野细胞个数与传统方法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概率P值分别为0.0051(x2=7.8375)、0.0140(#=6.0437)和0.0025(t=3.0951)。

微核细胞率和细胞成团指数与传统方法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概率P值分别为0.7749(#=0.0817)和0.5152(U= 0.0000)。

结论改进法制片方法简单易行、结果可靠,试验质量更容易控制,还节省了时间,节省了人力、物力。

关键词:微核;试验方法;染色体;染色体试验;遗传毒性损伤中图分类号:R18;R5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483(2021)02-0117-04DOI:lO.3969/j.issn.1006-2483.2021.02.028The improvement of micronucleus test methodLI Maojin,GUO Xiangyun,LI Jue,WANG Jianguo,NIU DongshengThe Beijing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Hospital of Occupational Disease for Chemical Industry/BeijingInstitute of Occupational Diseas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Beijing100093,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simplify and optimize the micronucleus test method.Methods The preparation process of micronucleus test was simplified and optimized.In the improved method,the superfine solution was directly absorbed and discarded after cell culture,and then potassium chloride solution was added for hypotonic treatment.Then pre-fixation,centrifugation.Once the centrifugation was completed,the cells which fixed only once were directly dropped to the slide. Results The background of the slides was clear and the cells were slightly darker,but the observation of cells and micronucleus was not affected.There were a lot of binuclear cells,which can meet the counting requirements.With oil and high magnification,the image was clearer and the background was cleaner.The cytoplasmic integrity rate,cell stain rate and the average number of cells per high magnification field of cells by the improvement method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compared with that by the traditional methods,the probability P values were0.0051(x=7.8375),0.0140(丸2=6.0437) and0.0025(t=3.0951),respectively.The rate of micronucleus cells and cells group index had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method,the probability P values were0.7749(丸2=0.0817)and0.5152(U=0.0000), respectively.Conclusion The new method is more simple,easier to control the test quality,more reliable test results,and save time,manpower and material resources.Keywords:Micronucleus;Test method;Chromosome;Chromosome test;Genotoxic injury微核是指小于主核的1/3'边界清晰、与主核分离、染色与主核相近、折光性与主核相同的圆形或椭圆形核物质颗粒,由染色体断片或分裂滞后的染色体形成[1]o微核试验在环境卫生、职业卫生和遗传毒性损伤研究等公共卫生领域和生物检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染色体损伤检测[2]、癌症风险评估⑶和射线暴露生物剂量评估等等[4]o染色体畸变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异常。

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实验检测方法(CB 微核法)、原始记录、检测报告

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实验检测方法(CB 微核法)、原始记录、检测报告

附录A(规范性)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实验检测方法(CB微核法)A.1 微核检测所需试剂A.1.1 松胞素-B的配制将 5 mg松胞素-B溶于2.5 mL二甲基亚砜(DMSO)中,配成终浓度 2 g/L的储存液,-20℃避光冻存。

A.1.1.1 用时将储存液融化,吸取0.3 mL,加入1.7 mL生理盐水中,即为终浓度300 mg/L的工作液。

A.1.1.2 配制过程需避光。

A.1.2 低渗液氯化钾(KCl)的配制称取氯化钾5.59 g,加入去离子水使其充分溶解,定容到1000 mL,配成0.075 mol/L 氯化钾溶液,常温保存备用。

A.1.3 固定液的配制取甲醇、冰乙酸,配成体积比3:1的固定液。

固定液需在用前新鲜配制。

A.2 全血培养A.2.1 外周静脉血采集体检时静脉血的采集应在所有放射性检查前进行。

用肝素抗凝采血管采集受检者静脉血约2 mL。

A.2.2 全血培养步骤A.2.2.1 在培养用离心管上编号并注明培养开始时间和日期。

将采集的静脉血0.6mL~0.8 mL加入到含5 mL RPMI-1640培养液离心管中,轻轻摇匀,37℃±0.5℃恒温培养箱内培养。

A.2.2.2 培养40 h~44 h后,加入松胞素-B 至终浓度6 mg/L,继续培养到66 h~72 h。

A.3 微核标本制备A.3.1 低渗将培养离心管以1000 r/min~1500 r/min (约200 g~250 g)离心8 min~10 min后,取出离心管,用吸管轻轻吸去上清液,每管加入8 mL经37℃预温的0.075 mol/L KCl,将细胞团块充分吹打混匀。

A.3.2 预固定低渗完毕,立即每管加入2 mL新配制的固定液,用吸管吹打混匀,以1000 r/min~1500 r/min(约200 g~250 g)离心8 min~10 min。

A.3.3 第一次固定取出离心管,用吸管吸去上清液,每管中加入8 mL固定液,用吸管快速吹打细胞团块并充分吹打混匀,常温下固定20 min~30 min,以1000 r/min~1500 r/min(约200~250 g)离心 8 min~10 min。

青岛地区450名医院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分析

青岛地区450名医院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分析

青岛地区450名医院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分析孙冰梅;王淑惠;宋学术【期刊名称】《医学检验与临床》【年(卷),期】2014(000)003【摘要】目的:为了解青岛地区医院放射工作人员的淋巴细胞微核率与非接触放射线健康人群的微核率是否有统计学差异,为放射工作人员的辐射防护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法进行微核检测,用x2检验对青岛地区450名医院放射工作人员和70名非接触放射线人员、男女性别及放射诊断、放射治疗、介入治疗和核医学四个工种之间比较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医院从事放射工作人员的淋巴细胞微核率和微核细胞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8809,3.9286; P<0.05)。

男女性别及从事放射诊断、放射治疗、介入治疗和核医学工作人员的淋巴细胞微核率和微核细胞率之间的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医院放射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接触到了要高于自然本底的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并引起自身遗传物质一定损伤,有效的防护措施能够降低辐射损伤。

【总页数】3页(P41-43)【作者】孙冰梅;王淑惠;宋学术【作者单位】青岛市中心医院,山东青岛 266042;青岛市中心医院,山东青岛266042;青岛市中心医院,山东青岛 266042【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200例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微核淋巴细胞率和淋巴细胞微核率检测分析 [J], 杨锡成2.200例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微核淋巴细胞率和淋巴细胞微核率检测分析 [J], 杨锡成3.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和微核细胞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J], 郭秀芝4.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和微核细胞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J], 郭秀芝5.职业性电离辐射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检测分析 [J], 贺超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制备染色体改良方法的研究

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制备染色体改良方法的研究

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制备染色体改良方法的研究
药泽榕;魏魏;苗聪秀
【期刊名称】《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年(卷),期】1993(1)2
【摘要】本文报道了一种在国内首次建立的无小牛血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培养液,笔者通过数十次重复实验及与传统方法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去小牛血清培养液在pH值为7.4,全血接种量为0.5ml,培养周期为96小时效果最好。

这种改良后的去小牛血清培养液成份简便、易于保存,有效期长,尤其适用于在社区推广,并且也相应降低了试剂的成本。

【总页数】2页(P45-46)
【关键词】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制备;染色体
【作者】药泽榕;魏魏;苗聪秀
【作者单位】山西省长治市妇幼保健院遗传室;长治医学院生物教研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92-33
【相关文献】
1.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高分辨标本制备方法 [J], 刘爱生;朱春燕
2.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制备的几点体会 [J], 马强;刘青松;蔡燕;邢艳;张国元
3.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制备染色体G显带的技术研究 [J], 韩晶;李洋
4.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染色体制备及影响因素 [J], 侯艳香
5.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和染色体标本制备实验教学方法的探索 [J], 廖霞;陈小萍;周汝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体外双核淋巴细胞微核试验方法的改进

体外双核淋巴细胞微核试验方法的改进

体外双核淋巴细胞微核试验方法的改进
马亚萍;原福胜;杨建军
【期刊名称】《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0(31)4
【总页数】1页(P378)
【作者】马亚萍;原福胜;杨建军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CYP 1A1,GSTT1基因多态性与电子垃圾处理区居民双核淋巴细胞微核率的关系[J], 陈兰;郭欢;石吉彬;白云;汪倩;江琦;李丽萍;袁晶;邬堂春;陈学敏
2.实验误差因素对人双核淋巴细胞微核结果影响的研究 [J], 孙华明;陈国华;周利军;周紫垣;曹佳
3.大鼠外周血双核淋巴细胞微核试验方法初探 [J], 李双莲;尚兰琴
4.CB微核法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检测在全自动微核扫描分析系统上的应用 [J], 陈洋;邱海源;朱晓颖;马冲;戴世尧
5.CB微核法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检测在全自动微核扫描分析系统上的应用 [J], 陈洋;邱海源;朱晓颖;马冲;戴世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测定淋巴细胞微核的改良方法

测定淋巴细胞微核的改良方法

测定淋巴细胞微核的改良方法
高振强;王风荣
【期刊名称】《癌症》
【年(卷),期】1989(008)005
【摘要】微核实验现已成为一种简单迅速有效的环境致突变/致癌物的检测方法,已被国际环境致突变物/致癌物防护委员会列为遗传毒理学测试方法之一,它主要反映染色体的损伤,与染色体畸变有很好的相关性。

微核实验常用的实验材料有骨髓细胞、淋巴细胞等。

【总页数】2页(P392-393)
【作者】高振强;王风荣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0.43
【相关文献】
1.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制片方法的改良 [J], 李丽梅;张文;刘征宇;高朝贤;陈钰婷;杨学琴;惠长野
2.利用改良淋巴细胞微核技术对宫颈癌手术后疗效的观察 [J], 林荣海;张华芬;于海涛
3.改良的人淋巴细胞微核试验检测非整倍体诱发剂的研究 [J], 吴建中;薛开先
4.改良的人淋巴细胞微核试验检测非整倍体诱发剂的研究 [J], 吴建中;薛开先;等
5.测定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方法的改进与探讨 [J], 欧阳贵;谢金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种改良的外周血微核制片方法

一种改良的外周血微核制片方法

一种改良的外周血微核制片方法
徐相连
【期刊名称】《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卷),期】1992(000)004
【摘要】微核是衡量染色体受损情况的指标,一般用于三致因子检测的二级检测。

外周血常规计数微核的方法一般可分为直接涂片法和培养法。

用培养法时由于微核在细胞再分裂过程中即已丢失,因而体外培养2~3个分裂周期后,做片所获
【总页数】1页(P354-354)
【作者】徐相连
【作者单位】临沂医专医学遗传学教研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
【相关文献】
1.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制片方法的改良 [J], 李丽梅;张文;刘征宇;高朝贤;陈钰婷;杨学琴;惠长野
2.介绍一种改良快速石蜡制片方法 [J], 黎红;周伟;茹景顺
3.一种改良的鱼类染色体富集制片方法 [J], 海燕;黄晓;易梅生;余其兴
4.一种简易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制片法 [J], 刘耳;张启南
5.一种改良的肝穿刺活检标本快速制片方法 [J], 印志琪;王政禄;张学义;田瑞华;李恩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濮阳市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分析

濮阳市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分析

濮阳市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分析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濮阳市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分析在辐射损伤临床检验中,方法简便的淋巴细胞微核检测指标,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已作为我国诊断职业性放射损伤的重要指标之一。

为了解我市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我们于2001年10月对我市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了健康体检,并对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进行了分析,现将微核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接触放射线的工作人员185名,男性142人,女性43人。

年龄19~60岁,平均年龄32.50岁。

工龄0.5~35a,平均工龄7.76a。

主要接触的射线有X射线和射线。

对照组选不接触射线的健康医务工作者74人。

男性56人,女性18人,年龄20~55岁。

1.2 方法取静脉血约0.3ml无菌条件下接种于培养瓶内(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制备),将培养液摇匀置(37.0±0.5)℃培养箱内培养,52h后收获细胞,常规低渗、固定、制片,Giemsa染色,镜检,每例标本在油镜下计数1000个胞浆完整已转化的淋巴细胞。

微核判定标准:游离于胞浆中,与主核完全分离,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光滑,嗜色性与主核一致,直径小于主核的1/3。

所有的阳性结果均由2人以上观察鉴定,计数淋巴细胞微核和微核细胞率以千分率表示。

2 结果2.1 放射工作人员与对照组的微核检测结果放射组的平均微核率和平均微核细胞率分别为1.60‰和1.36‰。

而对照组的平均微核率和平均微核细胞率分别为0.76‰和0.3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见表2。

2.3 不同工龄的放射工作人员微核率比较各工龄组的平均微核率和平均微核细胞率差异均无显着性(P>0.05).见表3。

2.4 不同性别放射工作人员的微核率结果男、女两组结果差异无显着性P>0.05见表4。

3 讨论微核率检测是电离辐射生物效应的敏感指标之一,当射线作用于间期细胞的染色体时,可导致染色体损伤、断裂,产生断片,在细胞分裂末期形成子细胞时,这些断片可滞留在胞质中形成微核。

改良的人淋巴细胞微核试验检测非整倍体诱发剂的研究

改良的人淋巴细胞微核试验检测非整倍体诱发剂的研究

改良的人淋巴细胞微核试验检测非整倍体诱发剂的研究
吴建中;薛开先
【期刊名称】《癌变.畸变.突变》
【年(卷),期】1997(009)004
【摘要】为了快速检测非整倍体诱发剂,我们应用体外培养淋巴细胞微核检测法,根据非整倍体诱发剂与染色体断裂诱发的微核形成于不同的细胞周期来评估非整倍体诱发剂,结果表明,(1)非整倍体诱发剂VCR与染色体断裂剂MMC相比,在药物处理后7小时引起微核率显著上升;(2)与对照组相比,VCR处理后5,7h引起微核率显著性升高,以7h的微核出率最高;而MMC处理组在处理后各个时间的微核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

本实
【总页数】3页(P219-221)
【作者】吴建中;薛开先
【作者单位】江苏省肿瘤防治研究所;江苏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6.11
【相关文献】
1.培养人淋巴细胞微核测试法检测非整倍体诱变剂的研究 [J], 马国建;薛开先
2.改良的人淋巴细胞微核试验检测非整倍体诱发剂的研究 [J], 吴建中;薛开先;等
3.鉴别染色体断裂剂和非整倍体诱发剂的微核试验 [J], 顾祖维
4.微核形成与细胞周期关系的初步研究Ⅳ、化学诱变剂诱发人淋巴细胞间期各阶
段的微核形成 [J], 薛开先;马国建;吴建中;沈宗丽
5.微核形成与细胞周期关系的初步研究——Ⅳ.化学诱变剂诱发人淋巴细胞间期各阶段的微核形成 [J], 薛开先;马国建;吴建中;沈宗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测定(“微核”相关文档)共10张

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测定(“微核”相关文档)共10张
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测定
一、目的要求 1、掌握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标本制备方法。 2、熟悉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的形态特征。 3、了解微核的发生机制及微核检测技术的用胞周期的G0期,在含有 PHA的培养基中进行体外培养后,原来处于G0期的淋巴细 胞可转化为淋巴母细胞,恢复分裂能力。在细胞分裂过程 中,由于化学物质或辐射作用影响,可以引起淋巴母细胞 染色体损伤,致使染色体断裂,无着丝粒的染色体断片不 能随染色体移动进入子细胞核,结果在细胞质中形成微核。 本试验是一种体外测试有害因子遗传毒性的方法,通过在 人类外周血淋巴细胞体外培养过程中加入受试物,检测细 胞微核情况来评价受试物的遗传毒性。同时也成为检测致 突变、致癌、致畸物质对机体遗传效应的一种重要手段。
转化淋巴细胞与未转化淋巴细胞比较,前者细胞较大,胞核明显偏离中心,染色质较细致疏松或呈网状、核仁多,胞浆丰富,常见空泡和 伪足。 3、了解微核的发生机制及微核检测技术的用途。 3、了解微核的发生机制及微核检测技术的用途。 转在化细淋 胞巴分细裂胞过与程未中转,化由淋于巴化细学胞物比质较或,辐前射者作细用胞影较响大,,可胞以核引明起显淋偏巴离母中细心胞,染染色色体质损较伤细,致疏使松染或色呈 体网断状裂、,核无仁着多丝,粒胞的浆染丰色富体,断常片见不空能泡随和染 伪色足体。 移动进入子细胞核,结果在细胞质中形成微核。 在一细个胞 细分胞裂中过,程不中论,出由现于一化个学微物核质或或多辐个射微作核用,影均响按,一可个以有引微起核淋的巴细母胞细计胞数染,色微体核损细伤胞,率致以使千染分色率体 表断示裂,,即无10着00丝个粒已的转染化色的体淋断巴片细不胞能中随有染微 色核体的移 细动胞进数入。子细胞核,结果在细胞质中形成微核。 人7、外观周察血与淋计巴数细:胞先微以核低测倍定镜、高倍镜粗检,选择细胞分散均匀,染色良好的区域,转到油镜下观察转化的淋巴细胞,进行微核的观察和计 同 数时。也成为检测致突变、致癌、致畸物质对机体遗传效应的一种重要手段。 人微外核周 的血识淋别巴:细微胞核大是都存处在于细已胞转周化期的的胞浆G0完期整,的在淋含巴有细P胞HA中的的培小养核基,中其进直行径体为外主培核养的后1,/原3以来下处,于形G态0期为的圆淋形巴或细椭胞圆可形转,化嗜为色淋性巴和母主细核胞一,致 恢或复略分 浅裂,能必力须。与主核完全脱离。 本微试核验 的是识一别种:体微外核测是试存有在害于因已子转遗化传的毒胞性浆的完方整法的,淋通巴过细在胞人中类的外小周核血,淋其巴直细径胞为体主外核培的养1/过3程以中下加,入形受态试为物圆,形检或测椭细圆胞形微,核嗜情色况性来和评主价核受一试致 物或的略遗 浅传,毒必性须。与主核完全脱离。 微在核细的 胞识分别裂:过微程核中是,存由在于于化已学转物化质的或胞辐浆射完作整用的影淋响巴,细可胞以中引的起小淋核巴,母其细直胞径染为色主体核损的伤,1/致3使以染下色,体形断态裂为,圆无形着或丝椭粒圆的形染,色嗜体色断性片和不主能核随一染致 或色略体浅 移,动必进须入与子主细核胞完核全,脱结离果。在细胞质中形成微核。 微一核个的 细识胞别中:,微不核论是出存现在一于个已微转核化或的多胞个浆微完核整,的均淋按巴一细个胞有中微的核小的核细,胞其计直数径,为微主核核细的胞率1/以3千以分下率,表形示态,为即圆1形0或00椭个圆已形转,化嗜的色淋性巴和细主胞核中一有致微 或核略的浅 细,胞必数须。与主核完全脱离。 31、了掌解握微人核外的周发血生淋机巴制 细及胞微核检标测本技制术备的方用法途。。 7人、外观周察血与淋计巴数细:胞先微以核低测倍定镜、高倍镜粗检,选择细胞分散均匀,染色良好的区域,转到油镜下观察转化的淋巴细胞,进行微核的观察和计 数一。个细胞中,不论出现一个微核或多个微核,均按一个有微核的细胞计数,微核细胞率以千分率表示,即1000个已转化的淋巴细胞中有微 核的细胞数。 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测定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由于化学物质或辐射作用影响,可以引起淋巴母细胞染色体损伤,致使染色体断裂,无着丝粒的染色体断片不能随染 色体移动进入子细胞核,结果在细胞质中形成微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 规 程 》为 标 准 ] 。. 5 5 ×1 0 / L, 红细胞为 5 . 0 6 ×1 0 / L,
血 红 蛋 白为 1 5 3 g / L, 血小板 为 3 2 0 ×1 0 。 / L, 中性 粒 细 胞 百 分
比为 4 1 . 9 %, 淋 巴细胞 百分 比为 4 1 . 4 , 单 核 细 胞 百 分 比为 5 . 8 , 嗜 酸性 粒 细 胞 百 分 比为 1 0 . 5 。尿 常 规 无 异 常 , 肝、 肾 功能无异常。粪常规 : 取 新鲜大便 生理盐 水直接涂 片 , 光 学 显 微镜 下 见 2条 / 片线虫 , 虫体 长 约 4 0 0  ̄2 0 0 0 m, 宽约 3 O ~5 O
肩袖损伤 ” 人 院 。患 者 3年 前 因劳 累 诱 发 右 肩 关 节 疼 痛 , 活 动
不利 , 曾在 多 家 医 院 治 疗 。1 周 前 患 者 因感 到 右 肩 部 疼 痛 再 次
人 院 治疗 , 磁共振成像检查确诊“ 右侧肩袖损伤 ” 。 1 . 2 方 法 患 者 入 院 首 日进 行 血 常 规 、 尿常规 、 粪 常规 、 肝 功 能、 肾功 能 等 检 查 , 标 本采集 、 检 验 以第 3版 《 全 国 临床 检 验 操
图 1
3 讨 论
粪 类 圆 线 虫
gn
( 收 稿 日期 : 2 0 1 4 — 0 6 — 0 8 )
粪 类 圆线 虫 是 广 泛 分 布 于 热 带 和 温 带 的肠 道 线 虫 , 有 些 国

个案 与短篇 ・

例并文献 复 习 [ J ] .中 华 检 验 医 学 杂 志 , 2 0 1 2 , 3 5 ( 1 1 ) : 1 0 5 1 —
1 0 5 2 .
[ 5 ] 徐 亚丽 , 胡荣盛 , 李全忠. 粪 类 圆 线 虫 感 染 I例 [ J ] . 1 临床 检 验 杂
志, 2 0 0 2 , 2 O ( 3 ) : 1 5 0 — 1 5 1 .
如下。
家的人群感染率可 达 3 o 左 右 。中国平均感 染率 为 0 . 1 2 , 主要流行于南 部地 区, 感 染率 最 高 的为海 南省 ( 1 . 7 0 9 ) ¨ 3 ] 。
近 年 来 有 文 献 报 道 其 他 省份 屡 有 检 出 [ 4 - 6 ] 。
粪 类 圆线 虫 病 与受 感 染 者 的 抵抗 力 和 感染 程 度 有 关 , 轻 度 患者 , 男性 , 4 5岁 , 2 0 1 3 年 1 2月 6 日因“ 右 侧 感 染 可 无 明显 症 状 , 重度感 染时 由于大量幼 虫在体 内移行 , 可 将肠道细菌带入血 流, 引起败血症 , 造 成 各 种 器 官严 重 损 伤 , 最 后 导 致 全 身 衰 竭 以致 死 亡口 ] 。 文 献 报 道 的病 例 多 为 重 症 感 染 者 或 合 并 其 他 内 科 疾 病 。 本 例 患 者 因“ 右侧肩袖损伤 ” 入院, 病 史采集 无异 常, 只 在 住 院 期 间第 1 次粪便 常规检 查 时偶然 发现 少量 粪类 圆线 虫 ( 0 ~2 条/ 片) , 其后连续 3 d检 查 未 检 出 , 第 5天 又 检 出 少 量 ( 0 ~2 条/ 片) , 符合 粪类 圆 线 虫 间 歇 性 排 虫 的 特 性 。 粪 类 圆线 虫 病 由 于 缺乏 特有 的 临 床表 现 , 临 床 误 诊 极 为 常 见, 文献报道多省份均 有检 出, 临 床 医 生 应 引 起 重 视 。 如 果 患 者 同 时 出 现有 消化 道 和 呼 吸 系 统 症 状 , 应 考虑本 病的可 能 , 并
国际检验 医学杂志 2 0 1 5 年 1 月第3 6 卷第 1期
I n t J L a b Me d , J a n u a r y 2 0 1 5 , V o 1 . 3 6 , N o . 1

1 4 3 ・
线虫病 , 其主要临床表现有 : 皮肤损伤 、 肺 部 及 消 化 道 病 变 等 症 状 叫 。笔 者 发 现 1例 无 症 状 粪 类 圆 线 虫 感 染 病 例 , 现 报 道
“ m, 无色透 明, 运动活泼 , 扭 曲成 S形 或 C形 等 , 头 部钝 圆 , 口
腔表浅 , 尾部短尖 ( 如图 1 ) 。经 市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医学 院 寄 生 虫 教研 室 鉴 定 为 粪 类 圆 线 虫 。
[ 2 ] 叶 应妩 , 王毓三 , 申子 瑜 . 全 国临 床 检 验 操 作 规 程 [ M] . 3版 . 南京 :
东南 大 学 出版 社 , 2 0 0 6 . [ 3 ] 詹 希美 . 人体 寄生虫学 [ M] . 5版 . 北京: 人 民卫 生出 版社 , 2 0 0 1 :
2 1 2 .
[ 4 ] 张峰 , 郭野 , 王庚 , 等. 通 过 肺 泡 灌 洗 液 标 本 检 出 肺粪 类 圆 线 虫 病
[ 6 ] 朱晓燕 , 张仁刚 , 何凌 , 等. 阵 发 性 血 红 蛋 白尿 合 并 粪 类 圆 线 虫 病

例[ J ] . 中华 传 染 病 杂 志 , 2 0 1 1 , 2 9 ( 8 ) : 4 8 5 — 4 8 6 .
[ 7 ] 何周桃. 粪类圆线虫病误 诊分析 [ J ] . 海 南医学 , 2 0 0 8 , 1 9 ( 1 2 ) : 8 9 一
作 进 一 步 的有 关 检 查 , 以 明确 诊 断 。 参 考 文 献
[ 1 ] 陆鉴, 陈颉 , 柳建 发. 粪 类 圆线 虫 的研 究 进展 [ J ] . 地 方病 通 报 ,
2 0 07 , 2 2( 4 ): 8 5 - 8 6 .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 1 一般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