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导优质学案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导学案全册
第一单元沉和浮第 1 课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第 2 课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第 3 课、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第 4 课造一艘小船第 5 课、浮力第 6 课、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第 7 课、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第 8 课、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马受到的浮力2.小组讨论:物体在不同的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为什么会不同呢?活动二:推测与验证1.我的问题:物体在不同的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为什么会不同呢?2.我的假设:3.小组讨论:阅读课本第19页,交流实验方法。
4. 观察实验,做好记录。
同体积的马铃薯、清水和浓盐水的轻重比较马铃薯清水浓盐水重量5.小组讨论:(1)同体积的三种物体轻重相同吗?分析同体积三种物体重量之间的关系与沉浮状况的变化,能不能发现其中的奥秘?(2)物体的沉浮与液体有关系吗?是什么关系?活动三:判断塑料块的沉浮1.分析课本第20页提供的数据,推测塑料放入三种不同液体后的沉浮状况。
2.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推测以及推测的理由。
3.实验验证:试一试,实际结果跟推测是否一致。
4.小组讨论:①尝试解释课本第20页几幅图中的现象。
②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③物体在不同液体中的沉浮变化与什么因素有关?学习评价一、阅读目标领悟,交流学习收获。
二、习作1.比较同体积清水和盐水的轻重,需要用的仪器是()。
A.弹簧测力计 B.天平 C.量筒 D.烧杯2.铜砝码能漂浮在()上。
A.盐水 B.液体的浓度 C.水银3.马铃薯在不同液体中出现的沉浮状况的变化与()有关。
A.马铃薯的大小 B.同体积液体的轻重C.马铃薯的轻重4.可以使清水中的马铃薯浮起来的做法是()3、用钩码代替马铃薯进行研究。
按照第6课学过的方法,分别测量钩码在清水、浓盐水、糖水和酒精中受到的浮力大小。
然后把数据进行比较,验证原来的推测。
4、根据钩码受到的浮力大小,进一步类推马铃薯在不同的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情况,从而验证学生原来的推测。
(建议:在这个分组实验中,测量钩码在酒精中受到浮力大小的活动,只要有一个小组完成即可,这样可以节约实验材料,又不影响验证的结果。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设计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1)知道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物体的体积大小、重量轻重、材料质地等因素有关。
(2)理解改变物体的体积大小、重量轻重可以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
2、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物体沉浮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能够通过控制变量的方法设计实验。
(2)学会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2)在实验中体会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通过实验探究,理解物体沉浮与体积大小、重量轻重等因素的关系。
(2)掌握控制变量的实验方法。
2、教学难点(1)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出物体沉浮与相关因素的关系。
(2)对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和思考。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四、教学准备1、分组实验材料相同材质不同体积的小球、相同体积不同材质的小球、水槽、水、天平、砝码、记录表等。
2、演示实验材料潜水艇模型、相关视频资料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展示一些物体在水中沉浮的现象,如木块漂浮在水面上,石头沉入水底。
2、提问:同学们,你们观察到了什么?为什么有的物体能浮在水面上,而有的物体却会沉入水底呢?3、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二)探究物体沉浮与体积大小的关系1、提出问题:物体的沉浮与体积大小有关系吗?2、作出假设: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观察,提出自己的假设。
(可能有学生认为体积大的物体容易浮,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也可能有学生认为体积大小与沉浮无关)3、设计实验(1)教师介绍实验材料:相同材质不同体积的小球。
(2)小组讨论实验方案:如何改变小球的体积,怎样观察和记录小球在水中的沉浮状态。
(3)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实验方法:将不同体积的小球依次放入水中,观察其沉浮情况,并做好记录。
4、进行实验(1)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和实验操作的规范性。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科版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过程与方法:1、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究物体沉浮的原因。
2、学习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沉浮的因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实验中理解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和思想的意义。
2、感受科学原理应用于实际的巨大作用。
三、教学重点: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究物体沉浮的原因。
四、教学难点:学习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沉浮的因素。
五、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合作探究法六、教学准备: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水槽,一套相同体积不同质量的小球,一套相同质量不同体积的立方体,实验报告单。
教学过程:一、分析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1、导入:我们已经知道,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
那么,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有关系吗?2、按体积大小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体积大小有关系吗?3、按轻重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轻重有关系吗?4、当我们对这些物体进行比较时,为什么看不出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与沉浮之间的关系?二、控制其他因素进行研究:1、引导:当遇到这种情况时,科学家往往采用控制其他因素不变的方法,来研究某一个因素是否对物体产生作用。
今天老师就为大家准备了两套特殊的材料,希望各位同学都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小科学家。
2、出示材料:一套相同体积不同质量的小球,一套相同质量不同体积的立方体,让学生推测它们在水中的沉浮,并填写在实验报告单上。
3、小组领材料,实验观察,记录分析。
4、组织交流:从这两组材料的实验中,我们得出什么结论?(第一层次: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质量和体积都有关。
第二层次;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新教科版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是新教科版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物体浮沉的原理,并探究影响物体浮沉的因素。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实例,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生活中的现象有较强的好奇心。
但学生在理解浮沉原理和探究影响因素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自主发现规律,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物体浮沉的原理。
2.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发现影响物体浮沉的因素。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4.提高学生对于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浮沉原理的理解。
2.影响物体浮沉的因素的探究。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体验浮沉现象,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规律。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浮力球、石头、盐水、清水等。
2.教学课件:相关知识的图片、视频等。
3.教学场地:实验室或教室。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船只的浮沉,引出本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浮力球、石头等实验器材,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浮沉现象。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浮力球能浮在水面上,而石头会沉入水底?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自己观察和体验浮沉现象。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结果。
4.巩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影响物体浮沉的因素。
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发现,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更深入的问题:为什么盐水的浮力会比清水大?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人教版科学小学五年级下册《一 沉和浮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优质课教案_4
教学内容:教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科学五年级下册《沉和浮》单元第2课教学目标:1、知识与水平:通过对各种物体在水中沉浮的探究,了解怎样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方法。
通过探究结果,总结出物体在水中沉浮规律。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方式,讨论并使用多种方法,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变化,能用语言表述整个过程,能提出不同的见解和质疑,提升学生的实践和创新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物体在水中沉浮规律的探究,使学生获得关于物体沉浮和物体大小、轻重关系的理解,能在观察研究活动中自己解决相关沉浮的一些问题,能在小组或班级里交流自己的观察研究发现,能解释物体在水中发生沉浮变化的原因,发展和保持学生探究改变物体在水中沉浮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动手水平和创新精神,及与他人合作的良好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能在观察研究中自己相关沉浮的一些问题,能在小组或班级里交流自己的观察研究发现,能解释物体在水中发生沉浮变化的原因。
教学难点:培养动手水平和创新精神,及与他人合作的良好科学态度。
教学背景分析:1、教材:《沉浮与什么因素相关》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沉和浮”的第二课。
它由四部分组成:一、分析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二、控制其他因素实行研究;三、用小瓶子研究沉浮;四、潜水艇的原理。
本课教材编在《物体在水中是沉是浮》一课之后,目的在于加深、巩固学生对物体沉浮和物体的轻重、大小之间的关系的理解。
2、学生: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是学生生活中很常见的,也是学生生活中经常接触的这节课的重点让学生去探究多种物体的沉浮的原因及改变沉浮的活动。
3、设计理念:“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解放学生的大脑和手脚,为学生准备了充足的教具和学具,并通过课前的简易潜水艇沉浮导入、课中的玩的活动、课后的探究等环节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使全体学生都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科学探究中来,品味科学探究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1.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1.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教案一. 教材分析《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的一个重要内容。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和掌握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实验材料和操作步骤,帮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来发现沉浮规律。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他们对物体沉浮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之前的的学习中可能只是停留在表面现象的理解,没有深入探究沉浮背后的原因。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沉浮与物体密度、形状、排开液体体积等因素的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发现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沉浮现象。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培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乐于探究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发现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沉浮现象。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探究,发现沉浮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发现沉浮规律。
2.问题驱动法: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准备不同密度的物体、液体、测量工具等实验材料。
2.教学工具:准备PPT、实验操作步骤图等教学工具。
3.教室环境:布置实验桌,确保实验安全。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沉浮现象,如船只在水中漂浮、石头沉入水底等,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些物体能够浮在水面上,而有些物体却会沉入水底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呈现(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沉浮的定义,并通过PPT展示实验操作步骤图,让学生对实验过程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教科版科学五下1.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五下1.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第二课。
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了解物体沉浮与物体密度、液体密度以及物体形状之间的关系。
教材以学生熟悉的生活用品为实验材料,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感受科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对物体沉浮有一定的认识。
他们在生活中也见过一些关于物体沉浮的现象,对探究物体沉浮的原理有一定的兴趣。
但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可能对实验操作的技巧和安全注意事项不够熟悉,需要老师在教学中给予指导和提醒。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了解物体沉浮与物体密度、液体密度以及物体形状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物体沉浮与物体密度、液体密度以及物体形状之间的关系。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进行实验操作,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让学生动手做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引导法:老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帮助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实验心得,分享探究成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泡沫块、石头、铁块、塑料瓶、水等。
2.实验器材:电子秤、量筒、刀具等。
3.教学课件:与本课相关的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关于物体沉浮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老师通过展示实验材料和器材,向学生介绍本课要探究的内容:物体沉浮与物体密度、液体密度以及物体形状之间的关系。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教案
第一单元沉和浮第2课时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质量和体积都有关。
2、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3、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过程与方法:1、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究物体沉浮的原因。
2、学习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沉浮的因素。
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实验中理解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和思想的意义。
2、感受科学原理应用于实际的巨大作用。
【教学重点】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究物体沉浮的原因。
【教学难点】学习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沉浮的因素。
【教学准备】小组实验一:物体7种,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小组实验二:水槽,一套相同体积不同质量的小球,一套相同质量不同体积的立方体,实验报告单。
小组实验三:水槽(与实验二共用),小瓶子,沙子若干,实验报告单。
【教材处理】本课活动内容较多,考虑到探究时间限制,故把制作潜水艇的活动略去,但本活动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动手能力是很有意义的,可作为课外科技活动落实。
另把“小瓶子实验”中的装液体改为装沙子,更方便操作。
【教学过程】一、分析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1、导入:我们已经知道,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
那么,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有关系吗?2、按体积大小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体积大小有关系吗?3、按轻重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轻重有关系吗?(说明:两次排列,隐含着如何整理信息的教学意义,在本课教学中主要作为下面活动的契引,故不专门安排记录单,仅用实物演示的方法完成,其中表示沉浮可在排列后把浮的物体位置上移沉的物体位置下移即可。
)4、当我们对这些物体进行比较时,为什么看不出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与沉浮之间的关系?二、控制其他因素进行研究:1、引导:当遇到这种情况时,科学家往往采用控制其他因素不变的方法,来研究某一个因素是否对物体产生作用。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教学设计第1课《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沉和浮”的第二课。
它由四部分组成:一、分析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二、控制其他因素进行研究;三、用小瓶子研究沉浮;四、潜水艇的原理。
本课教材编在《物体在水中是沉是浮》一课之后,目的在于加深、巩固学生对物体沉浮和物体的轻重、大小之间的关系的认识。
【学情分析】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是学生生活中很常见的,也是学生生活中经常接触的。
本课延续上一课的研究内容,继续探索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已经知道,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自身的重量和体积在水中沉浮的情况不变。
但是根据经验和预测,学生们仍然会认为物体的沉浮会与他们的重量和体积有关。
对学生来说,物体的重量和体积是最直观、最直接的影响因素,因此本课的探索就从物体的重量和体积切入。
如果学生能意识到重量和体积正在同时影响着沉浮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变量控制的实验来探索其中的秘密。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2.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3.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过程与方法:1.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究物体沉浮的原因。
2.学习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沉浮的因素。
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实验中理解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和思想的意义。
2.感受科学原理应用于实际的巨大作用。
3.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
4.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实验习惯。
【教学重点】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究物体沉浮的原因。
【教学难点】学习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沉浮的因素。
【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分析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1.导入:我们已经知道,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
那么,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有关系吗?2.按体积大小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教案
活动二:二、控制其他因素进行研究:
1、引导:当遇到这种情况时,科学家往往采用控制其他因素不变的方法,来研究某一个因素是否对物体产生作用。今天老师就为大家准备了两套特殊的材料,希望各位同学都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小科学家。
(建议:为了减少教师准备材料的辛苦,此活动也可以只给每个小组提供一套材料,分小球类和立方体类,在完成自己组的实验后可以跟其他小组进行交换,既可提高活动效率,又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
5、建议有兴致的同学课外去制作简易潜水艇。
活动一:一、分析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
1、导入:我们已经知道,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那么,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有关系吗?
(说明:两次排列,隐含着如何整理信息的教学意义,在本课教学中主要作为下面活动的契引,故不专门安排记录单,仅用实物演示的方法完成,其中表示沉浮可在排列后把浮的物体位置上移沉的物体位置下移即可。)
活动二:二、控制其他因素进行研究:
2、出示材料:一套相同体积不同质量的小球,一套相同质量不同体积的立方体,让学生推测它们在水中的沉浮,并填写在实验报告单上。
3、小组领材料,实验观察,记录分析。
4、组织交流:从这两组材料的实验中,我们得出什么结论?
5、为什么用上节课的物体进行比较看不出物体大小、轻重对沉浮的影响,而用这两组材料进行研究时能够看出物体的轻重、体积大小与沉浮的关系?(提醒学生对研究过程进行反思,认识到变量控制实验的意义和作用,体会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教案
学科
科学
单元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1.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1.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物体沉浮的原理,并探究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
教科书通过简单的实验和问题引导,使学生感受到科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简单的物理现象有了一定的认知。
但学生在沉浮原理的理解上还较为模糊,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进一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物体沉浮的原理。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引导学生探究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物体沉浮原理的理解。
2.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的探究。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问题驱动法、小组合作法等,让学生在动手实验、观察现象、解决问题中掌握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石头、木块、铁块、盐水、清水等。
2.实验器材:电子秤、量筒、容器等。
3.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石头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引发学生对物体沉浮的思考。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科书中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木块和铁块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并提出问题:“你们认为物体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体的沉浮情况,并记录数据。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总结物体沉浮的原理,并解释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
5.拓展(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使一个沉在水中的物体浮起来?并尝试进行实验验证。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物体沉浮的原理和影响因素。
7.家庭作业(5分钟)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影响物体沉浮的其他因素(如物体形状、密度等)。
8.板书(5分钟)物体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物体的密度–物体的形状–液体的密度–物体与液体的接触面积教学过程总计:50分钟以上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导精品学案 (1)
潜水艇应用沉浮原理
教学反思
2.按轻重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轻重有关系吗?
合作探究:
1.一套相同体积不同质量的小球,一套相同质量不同体积的立方体,推测它们在水中的沉浮,并填写在实验报告单上。
实验一:相同体积不同质量的小球的沉浮(从重到轻排列)
实验二:相同质量不同体积的立方体的沉浮(从小到大排列)
巩固练习:
1.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质量)和(体积)都有关。
2.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3.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拓展延伸:
解释潜水艇在水中沉浮的秘密
板书设计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小球的沉浮物体沉浮与自身的质量和体积都有关
立方体的沉浮控制变量
导
学
过
程
2.潜水艇既能在水面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它是应用了什么原理呢?让我们来做个模拟实验。
3.提供实验材料:水槽,小瓶子,沙子若干,实验报告单,学生小组合作。
汇报点评:
从这两组材料的实验中,我们得出什么结论?(第一层次: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质量和体积都有关。第二层次;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第三层次:体积大、质量小的物体容易浮,体积小质量大的物体容易沉。)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导学案
年级
五
学科
科学
课型
实验课
授课
教师
设计时间
总课时
授课
时间
学习内容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学习目标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1.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1.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教案一. 教材分析《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一课是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物体沉浮与物体密度、物体形状、液体密度等因素的关系。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物体沉浮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验操作和观察方面,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指导。
此外,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探究方法也需要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物体沉浮与物体密度、物体形状、液体密度等因素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和探究方法。
四. 教学重难点1.物体沉浮与物体密度、物体形状、液体密度等因素的关系。
2.实验操作和观察方法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体验物体沉浮与不同因素的关系。
2.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帮助学生建立科学思维方式。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实验结果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不同密度的物体(如木块、铁块、塑料块等)、液体(如水、盐水、酒精等)、尺子、天平等。
2.教学课件:与本节课相关的图片、实例、动画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与沉浮现象相关的图片和实例,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实验材料和实验目的,讲解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然后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和观察。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掌握实验方法。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几组学生分享他们的实验结果和感受,让学生通过讨论和交流,巩固所学的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物体沉浮与其它因素的关系,如物体形状、液体密度等。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原创】《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教案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教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系。
2、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体积相同,重物体容易沉;如重量相同,体积小物体容易沉。
3、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过程与方法:1、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究物体沉浮的原因。
2、学习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沉浮的因素。
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实验中理解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和思想的意义。
2、感受科学原理应用于实际的巨大作用。
教学重点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究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原因。
教学难点学习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沉浮的因素。
教学准备材料:水槽、4个同体积不同重的小球、4个可伸缩圆柱体、带盖的空瓶、红色水、7种材料(萝卜、泡沫块、小石块、蜡烛、橡皮、带盖的空瓶、回形针)、天平。
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
那么,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有关系吗?2、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到底和什么因素有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研究。
二、分析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1、7种材料从轻到重的顺序排一排;我们能看出轻重对物体沉浮的影响吗?2、7种材料按体积从大到小顺序排一排;我们能看出体积大小对物体沉浮的影响吗?三、控制其他因素进行研究:1、怎样才能看出物体的轻重对沉浮的影响或物体的体积大小对沉浮的影响?2、认识结构材料:(1)4个体积相同轻重不同的小球:用天平比较一下轻重。
(2)4个轻重相同体积不同的圆柱体。
3、预测:你们觉得把4个小球一齐放入水中,它们的沉浮会一样吗?把4个圆柱体一齐放入水中,它们的沉浮会一样吗?小组预测,把预测的结果画在记录单上。
4、汇报小球和圆柱体的预测结果。
预设:A、都浮。
浮的情况一样吗?露出水面的多少和什么有关?B、有的沉,有的浮。
沉浮的情况都一样吗?露出水面的多少和什么有关?5、实验要求:把4个小球(圆柱体)一齐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情况,并用图示法记录沉浮状态。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浮沉与什么因素有关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质量和体积都有关。
2.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3.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过程与方法:1.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究物体沉浮的原因。
2.学习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沉浮的因素。
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实验中理解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和思想的意义。
2.感受科学原理应用于实际的巨大作用。
【教学重点】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究物体沉浮的原因。
【教学难点】学习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沉浮的因素。
【教学准备】小组实验一:物体7种,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小组实验二:水槽,一套相同体积不同质量的小球,一套相同质量不同体积的立方体,实验报告单。
小组实验三:水槽(与实验二共用),小瓶子,沙子若干,实验报告单。
【教材处理】本课活动内容较多,考虑到探究时间限制,故把制作潜水艇的活动略去,但本活动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动手能力是很有意义的,可作为课外科技活动落实。
另把“小瓶子实验”中的装液体改为装沙子,更方便操作。
【教学过程】一、分析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1.导入:我们已经知道,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
那么,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有关系吗?2.按体积大小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体积大小有关系吗?3.按轻重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轻重有关系吗?(说明:两次排列,隐含着如何整理信息的教学意义,在本课教学中主要作为下面活动的契引,故不专门安排记录单,仅用实物演示的方法完成,其中表示沉浮可在排列后把浮的物体位置上移沉的物体位置下移即可。
)4.当我们对这些物体进行比较时,为什么看不出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与沉浮之间的关系?二、控制其他因素进行研究:1.引导:当遇到这种情况时,科学家往往采用控制其他因素不变的方法,来研究某一个因素是否对物体产生作用。
五下1-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学设计1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第一单元沉和浮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教材简析】《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是《沉和浮》单元中第二课的内容。
在前一课的教学中,学生已经了解到同种材料的物体的沉浮与其重量、体积大小没有关系,那么到底与什么因素有关呢,这是学生经过学习之后自然而然产生的疑问,本节课就要来解决这个问题。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解放学生的大脑和手脚,为学生准备了充足的教具和学具,使全体学生都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科学探究中来,品味科学探究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同时提高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了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这节课主要有四个教学环节。
一、分析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二、控制其它因素进行研究;三、潜水艇的研究;四、制作浮沉子。
主要的教学环节在第二、三两个环节,第二个环节,利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探究不同材料的物体的沉浮与其重量及体积关系的规律。
第三个环节,探究如何改变“潜水艇”的沉浮状态的实验,从而认识到体积相同的条件下,改变整个物体的重量可以改变其沉浮状态。
学习完这节课之后,又为后面继续研究物体沉浮规律作铺垫。
【学情分析】对于学生来说,沉和浮的现象并不陌生,他们知道很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但到底物体为什么会有沉有浮呢,究其原因他们并不了解,所以这节课就是要通过大量的实验,使学生认识到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的沉浮规律。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2.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轻的物体容易浮;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体积大的物体容易浮。
3.潜水艇在水中的沉浮原理是:体积不变,改变重量。
科学探究目标1.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索物体沉浮的原因。
2.学习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沉浮的因素。
科学态度目标1.在实验中理解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和思想的意义。
2.感受科学原理应用于实际的巨大作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了解物体的沉浮原理在潜水艇中的应用。
教科小学科学下《1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word教案(2)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沉和浮
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质量和体积都有关。
2.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3.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过程与方法:
1.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究物体沉浮的原因。
2.学习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沉浮的因素。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实验中理解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和思想的意义。
2.感受科学原理应用于实际的巨大作用。
【教学重点】
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究物体沉浮的原因。
【教学难点】
学习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沉浮的因素。
【教学准备】
小组实验一:物体7种,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小组实验二:水槽,一套相同体积不同质量的小球,一套相同质量不同体积的立方体,实验报告单。
小组实验三:水槽(与实验二共用),小瓶子,沙子若干,实验报告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质量和体积都有关。
2.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3.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知识要点】
1.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重的物体容易(),轻的物体容易();在重量相同的情况下,体积小的物体(),体积大的物体( )
2.潜水艇应用了()原理。
3.物体的沉浮与()和()有关。
4.在研究沉浮因素有什么有关的实验中,我们要注意的是()。
5.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
【预习提示】
1.物体在水中沉浮标准:只要物体(不沉入水底),就说明这个物体是浮的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3.按体积大小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体积大小有关系吗?
4.按轻重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想一想,物
体的沉浮和它的轻重有关系吗?
5.探索不同材料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
6.潜水艇的秘密是什么?
【合作探究】
1.一套相同体积不同质量的小球,一套相同质量不同体积的立方体,推测它们在水中的沉浮,并填写在实验报告单上。
实验一:相同体积不同质量的小球的沉浮(从重到轻排列)
实验二:相同质量不同体积的立方体的沉浮(从小到大排列)
2.潜水艇既能在水面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
它是应用了什么原理呢?让我们来做个模拟实验。
3.提供实验材料:水槽,小瓶子,沙子若干,实验报告单,学生小组合作。
从这两组材料的实验中,我们得出什么结论?(第一层次: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质量和体积都有关。
第二层次;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第三层次:体积大、质量小的物体容易浮,体积小质量大的物体容易沉。
)
4.关于潜水艇的原理,先让学生观察教科书上的插图进行讨论,也可以通过多媒体资料,向学生介绍。
当知道潜水艇的原理之后,让学生动手操作小潜水艇,体验潜水艇的沉浮现象。
并且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小潜水艇。
【达标检测】
一、填空
1.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没有关系。
2.()构成的物体,
如果()相同,()的物体容易沉;
如果()相同,()的物体容易沉。
3.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都有关。
4.()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
5.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和()都有关。
二、判断
1.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与体积和重量有关系。
()
2.潜水艇应用了沉浮原理。
()
三、简答
1.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有什么规律?
2.潜水艇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拓展延伸】
潜水艇在水中沉浮的秘密
潜水艇是海军作战的重要舰艇之一,它可以在水下机动灵活地运动,用于攻击对方水面上的战舰和水中的潜水艇,也可以袭击陆地上的重要军事目标。
必要时它还可以担负布雷,侦察及运输兵员和重要军事物资。
潜水艇具有很好的隐蔽性和突然袭击能力,在水中可以长时间、长距离的持续航行。
潜水艇的大小级别,是根据其排水量区分的:排水量在2000吨以上的为大型潜水艇;排水量在600~2000吨之间的为中型潜水艇;排水量在100~600吨之间的为小型潜水艇;排水量在100吨以下的为袖珍潜水艇。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潜水艇的能源动力是常规动力,如柴油机、
蓄电池等。
现在的潜水艇除常规动力外,各国都在大力发展和制造核动力潜水艇。
常规动力潜水艇水下航速为30~40千米/时。
下潜深度可达400米,在水底可持续航行30~60昼夜。
核动力潜水艇水下航速为40~80千米/时。
下潜深度可达500米,在水底可以持续航行60~90昼夜。
潜水艇的原理
靠改变潜艇的自身重量来实现的。
潜艇它有多个蓄水仓。
当潜艇要下潜时就往蓄水舱中注水,使潜艇重量增加超过它的排水量,潜艇就下潜。
物体在液体中的下沉、上浮两个动态过程中的受力分析。
大家都知道潜水艇是一种军用舰艇,它可以潜人水下航行,进行侦察和袭击。
但是对潜水艇的工作原理,许多同学则说不清楚,甚至有人误认为:潜水艇浸没水面后就下沉;直至沉底。
其实潜水艇淹没水中后,排开水的体积不再变化,它所受到的浮力就不变了,控制它的下潜深度是靠改变水舱的水量(即改变重力)来实现的。
当水舱里的水量保持不变时,潜水艇在水下某一深处是处于悬浮状态而不是沉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