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非政府组织公信力问题及其提升
关于如何提高我国NGO组织的公信力之浅议
在满足社会多元化需求 、提供公共产 品和服务上 ,产生功 能性和效率上 的缺陷。 在资金上受制于他人 的情况使非政府组织在 向社会提供公 共产品和 服务 的时候 ,不能单纯 以自己的立场来独立 的行使权力 。而捐 赠者在提 供何种产 品和服务时 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拥有很高 的话语 权。而他 们在决定时 ,很可能依据 自身 的偏好 ,忽略社会的真正需求。 非政府组织 的工作人员水平不一 ,存在着业余化 的情 况。不管是在 机构管理还是在项 目执行 上 ,非政 府组织 对 于人员 的需 求量 是 十分大 的。面对如此庞大 的人员 ,非政 府 组织难 以对 其进 行专 业 的招聘 和培 训 。因此 ,参加志愿服务的大多是有志愿服务的精神 ,但是可 能缺乏专
康 发 展
种新兴组织 ,在发展上不像 国有经济那样迅速 ,完善程 度也不 比一般 的民营经济 ,这种非营利组织本身靠 的就是捐助和扶 持 ,若得不 到国家 的扶 持和正确的引导 ,N G O组织必然不能够得到 良好的发展 。 2 、经济转 型期 ,政府和社会责任模糊 当前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 型关键期 ,各方 面的工作 都在深 入开 展。 市场经 济快 速发展 ,但发展不完善 ,在很多领域 中政府 的宏 观调控还 占 有较 突出的地位。我国的 国家性质和初级 阶段 的基本 国情 ,决定 了我国 的经 济体制必然不能像西方 国家实现完全 的市场化 。改革的不深入 ,使 很 多组 织不能依靠社会力量发展 的组织得到 自由的发展 ,深受政府 的制
关 键 词 :NG O组 织 :公 信 力 ;监 管
近 日,海南省 因强 台风 “ 威 马逊 ”而遭受 到了特大 的洪涝 灾害 ,中 国红 十字会在第一 时间捐 赠了大量物资。但是 ,救灾物资 中的大量棉被 却引起 了广大人 民的质疑 浪潮 ,“ 三伏天送棉被 ” ,使 中国红十字会再一 次站在 了舆论 的风 口浪尖上 。 自从郭美美事件之后 ,红 十字会相继被爆 出许 多丑闻 ,公信 力大大 下降 ,红十字会成 为了 “ 公信力 的负 资产” ;公 信力下降 的情况 不只存 在在于像红 十字会这样 的 国际性的 NG O组 织 中,许 多民 间组织也 是这 样 ,2 0 0 9年至今爆发 了一 系列 的民间慈 善组织 “ 骗捐 门” 事件 ,网友 戏称 中国进人 了全 民慈善 的 “ 骗捐 门”时代 。 本来是 以志愿 、服务精神 而标榜 的 N G O组织 缘何 走上 了公信 力下 降的困境?这与我 国社会 主义初级 阶段 的国情 , 转 型期 经济体制 改革不 深入 有关 ,也和 N G O组织本 身弱小对 政策 的影响力不 够 。N GO组 织 内 部构建不完善有关 。我 国处 于改革开放 时期 ,经济体 制中还存在 着很多 的漏洞 ,导致 了我 国 的 N GO组 织 只 能在 夹 缝 中生 存 ,这 必 然 会 导致 N G O组 织 的 畸 形 发 展 。 N G O 组 织 公 信 力 下 降 的 原 因 分 析 ( 一) 国家层面原 因分析 . 1 、我国的以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 有制经 济共 同发展 的基 本 经济 制 度 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 主义初级 阶段 , 这一基本 国情决定 了,我国必 然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 同发展 的基本经济制 度。在 这种 经济体制下 ,国有经济体在经济生活 中占有着重 要的地位 。各 个经 济体 的发展在宏观的层面上依然还是要受到政府 的制 约 ,非公有制 经济 并不 能实现完全的独立发展 ,得到 国家 的关注和扶持也不 可能像 国有经 济那样多 ,自然也不能像 国有经济那样拥有雄厚 的实力 。N G O组织作为
当前我国非政府组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政府 组织 , 包括 社会 团体 、 民办非企 业单位 、 登记或转 登记 团体 未
等在 内 的各 种 民间 非政府组 织 , 法律上 对其 活动进行 规 范和 制 从 约。 应该 对非 政府 组 织进 行合 理分类 , 根据 我 国非政府 组织 的 要
实际情 况 , 逐步 制定 并形成 配套 的、 同层 次 的法律法 规体 系, 不 以
展。 它是政 府和 企业 之 间的桥 粱 , 是公 民社会 的主 要组 织 网络形
式 , 的基 本 目标 是 让广 大公 民有效 参 与社会 事 务。 而我 国非 它 然
( ) 政府 和 非政府 组 织进行 合理 分工 , 一 对 明确各 自职责 对 政府 和 非政府 组 织进 行合 理分 工 就是 对非政 府 组织合 理
赋权 。现代 国家 在 随着 时代 发展 的同时 不断 调整 自己的职 能和
政 府 组织在 这方 面 的定位 是错 位 的。 种错位 主要 表现 为 : 这 在利
益的驱动 下非政 府组 织背离 了社 会 团体非营利 性 的基 本特 征 , 成 作用 范 围 , 以适应 时 代发 展 的需要 。 政府 和非 政府 组织 的分 工可 为某些 个人 或小 集体 谋取 经济 利益 的工 具 。 参照 以下 思路 : 一是 政府在 宏观层 面制 定方针 、 政策 , 为非政 府组 另一方 面 , 国非政 府组 织还 不 成熟 , 不 能完全 摆脱对 政 织发 挥 作用 创造 良好 的社会 条件 ,具 体 的实 施则 交给 非政府 组 我 还 府 行政 机关 的依 附 。 目前 相 当一 部分 自上 而 下的社 会 团体 由于 织 , 因为 非政府 组 织具 有灵 活性 和机 动性 的优势 ; 二是 政府做 不
L g l y t m d S ce y e a s e An o it S
当前我国非政府组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当前我国非政府组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作者:李志伟伏胜旺马鸣来源:《法制与社会》2009年第25期我国非政府组织已经从制度到管理等各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作为一种社会组织,非政府组织对我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就我国非政府组织的现状分析,其仍然是不完善、不稳定的。
一、当前我国非政府组织存在的问题(一)目标错位、政社不分非政府组织出现的最初动因是服务社会,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它是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桥梁,是公民社会的主要组织网络形式,它的基本目标是让广大公民有效参与社会事务。
然而我国非政府组织在这方面的定位是错位的。
这种错位主要表现为:在利益的驱动下非政府组织背离了社会团体非营利性的基本特征,成为某些个人或小集体谋取经济利益的工具。
另一方面,我国非政府组织还不成熟,还不能完全摆脱对政府行政机关的依附。
目前相当一部分自上而下的社会团体由于本身是从政府的职能部门转变过来的,或者是由政府机构直接建立的,他们无论在观念、组织、职能、活动方式、管理体制等各个方面,都过分依赖政府。
(二)法规不健全、可操作性差这个问题涉及到对我国当前非政府组织法律制度框架的总体评价问题。
尽管我国政府在积极建立有关非政府组织登记管理方面较为完整的法律制度框架,但是还未达到预期的效果。
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的、全面的、严谨的有关于非政府组织管理方面的法律。
只有国务院出台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条例》,民政部出台的一些暂行办法、规定等,以及民政部与其他部门联合下发的规范性文件等,总体上层次不高,数量少,不配套,可操作性不强①。
(三)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一方面结构布局不合理,如行业协会结构不够合理。
布局不科学,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行业覆盖面过大、分类不科学、行业特点不明确、不符合产业升级的要求、重复设置、对新兴行业组织忽视;从地区发展的角度来看,其发展不平衡。
非政府组织存在和发挥作用的地区主要是大中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区,而在内陆和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则明显不足。
我国非政府组织公信力危机表现及原因分析
青年与社会
我国非政府组织公信力危机表现及原因分析
李晓 宇
( 中国石油 大学 ( 华东) 经济管理 学院,山东 青岛 2 6 6 5 8 0)
【 摘
要】 近年来,我国非政府组织迅猛发展 ,在社会 多个领域发挥 了重大作用。但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市场经
济不 完善 、现行管理体 制存在弊 端等 问题 不 断冲击着非政府组 织。在此从 多个方面分析非政府组 织公 信力危机 的表现及 其原 因,为探 究非政府组织公信 力提升路径提供借 鉴。 【 关键词 】 非政府组织 ;公信力 ;社会治理 ;公 民参与 2 0 0 8年 5・ 1 2汶川地震 中非政府组织协助政府 提供 了大 量 人财物支持 ,公信力 随之 而升。但 近年来 ,非政府组织公 信 力下降 ,2 0 1 1 年“ 郭美 美事件 ”让 中国公 民对公益事业 的 热 情降至冰点 ,而 4・ 0 雅安 地震后公众对 中 国红十字会 的 2 态度更让我们意识到非政府组织公信力面临的危机与挑战。 我国非政府组织公信力 危机 的表 现 ( 一 )非政府组织丑 闻不断 随着非政府组织 的发展 ,越来 越多的丑 闻出现在公众 眼 前 ,中 国最大 非政府组 织 中国红十字会 首 当其冲 。“ 郭美美 事件 ”后 ,公众通 过慈善组织 的捐赠大 幅降低。3 — 5 月 ,慈 善组织接收捐赠 总额 6 2 . 6 亿元, 而6 — 8 月总额降为 8 . 4 亿元 , 降 幅达 8 6 . 6 %。2 0 1 3 年雅安地震 以后 , 公 众对 中国红十字会 的鄙夷态度更 是 日益凸显 ,网络 时代 的舆 论将 非政府组织公 信力 问题推 向风 口浪尖 。除此之外 ,中国慈善总会 、河南宋 庆龄基金会 等也被爆出 因商业活动 、财务 不明 、信息不公开 等而产生 的丑 闻。 ( 二 )非政 府组织公众 支持 率低
提升我国非营利组织公信力的几点思考
2008年12月(上)[摘要]随着对非营利组织的关注,人们发现并非只是政府和企业存在着信任危机,作为“社会良知”的非营利组织,并非天然具有维护其公信力的力量,同样存在诸多缺失公信力的可能和事实。
非营利组织公信力是社会、被服务对象、政府、第三方专业机构以及捐赠方对其的认可及信任程度,是非营利组织的生命线。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公信力;品牌提升我国非营利组织公信力的几点思考刘清(福建省泉州市仰恩大学管理学院,福建泉州362014)四川地震第二天,希望工程的创意人、南都基金会秘书长徐永光上网搜索日本阪神地震和台湾9·21地震的信息。
他发现,1995年阪神大地震是日本NGO成长的一个里程碑,在日本救灾史上被称为“志愿者元年”,在9·21之后,台湾被称为“志工岛”。
伴随着一次8.0级大地震到来的,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慈善总动员,全国的慈善基金、民间组织、普通公众史无前例地积极行动起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希望之余,人们也发现了“网易变更捐赠合作方”、“万元帐篷”等事件,因此提升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是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非营利组织公信力的现状分析(一)非营利组织公信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公众日益倾向于依靠非营利组织去解决各种社会问题,很大程度上是信赖非营利组织的效率管理和人性化服务,对非营利组织的投入不断增加是对其价值的认同。
因此,作为社会公器,非营利组织应对国家、社会及捐助人和受益人负责。
公信力是企业长期、稳定利润和政府合法性的基础。
非营利组织公信力是社会、被服务对象、政府、第三方专业机构以及捐赠方对其的认可及信任程度,是非营利组织的生命线。
企业以逐利为本质,政府在必要时可运用强制和暴力手段,而非营利组织一旦出现信任危机,就可能在一夜之间分崩离析。
(二)我国非营利组织公信力不足的表现有数据显示,中国现有32万家在册的民间组织和300多万家不在册的草根组织,但一个怪现象却经常发生,一方面是资金短缺、筹款艰难困住了数百万家民间组织和上千万满怀激情的社会工作者,甚至威胁到这些组织的生存;另一方面是中国的许多企业、富豪和广大有爱心的公民,常常不知道要把钱捐赠到哪里,不知道如何参加志愿活动。
我国政府公信力及提升途径论文
我国的政府公信力及提升途径摘要政府公信力是当前我国政府面临的巨大挑战,它综合反映了政府的行政效果。
本文对我国政府公信力的现状及弱化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建议。
关键词政府公信力政府责任对策中图分类号:d625 文献标识码:a政府公信力是指政府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信守对公众的承诺,从而获得公众对政府的运作方式、政府行政人员的行政行为以及与政府行为相关的整个社会制度的理解和信任。
政府公信力是公众对政府这个对象的一种主观价值判断,是政府的无形资产和强大的“软实力”。
一、我国政府公信力的现状在我国,政府公信力进入人们的视线是从2003年的“非典”开始的。
政府是一个强大的组织,在民众遇到无法解决的重大问题时,是他们诉诸的对象,政府承载着民众的期望,如果政府不能妥善解决问题,免不了要受到公众的指责。
学者们对我国政府公信力进行了深入研究,据《小康》研究中心调查显示,2006-2007年中国政府公信力指数为60.6分,刚过及格线。
由“政府信用程度”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受访者表示很相信中央政府,逾70%的受访者表示不相信地方政府。
中共中央机关刊物《求是》的子刊《小康》杂志中,公布了2008-2009年度中国信用小康的指数为61.6,比上年提高了0.7个百分点。
政府公信力的指数虽然有微弱的提高,但还是刚刚过及格线。
与此同时,政府官员以80.3%的绝对多数被网民选为信用最差的群体。
从上面的调查报告中可以看出,我国政府公信力现状较差,应该引起政府足够的重视,政府要下大力度重塑自身形象。
二、我国政府公信力水平不高的原因分析笔者认为,我国政府公信力水平不高主要有以下五个原因:1、“官本位”思想泛滥。
由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官员与老百姓自古就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阶级,官员对老百姓总是处于控制地位,政府官员总是高高在上,甚至是为所欲为。
随着民主观念深入人心,现代公众已经不再像古代百姓那样“安分守己”了,他们开始懂得维护自己的权益,这样政府工作人员的一言一行都会引起公众的评论。
中国非政府组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简介 : 李菁 ( 1 9 9 O 一
) , 女, 汉族 , 陕西商洛人 , 西北 大学公共管理学 院 2 0 1 3 级硕 士研究 生 , 行政管理专业 。
・
1 59 ・
制存在 的缺陷也逐渐暴 露 , 而 非政 府组 织 因其 具有 的公
益性在解 决社会 问题 及社 会矛 盾 中起 到 了很大 的 促进
改革开放 时期 , 经 济 正在 飞 速发 展 , 整 个 社会 越 来越 趋
向于多元化 , 许多领 域出现的社 会 问题得 不到 有效 的解
他们都具有奉 献精神 和为 他人 服务 的 意愿 。 4 、 自治 性。 非政府组织在 人事 、 财务 、 决 策 等 方面 不依 附于其 他 的
社 会组织 , 具有独 立 的决 策权 和 行使 权 , 能够 进行 有 效 的 自我管理 , 是 一 种公 民 自治 的社会 组 织 。5 、 组 织 性。 非政府组织是 经过 法 律注 册 的 , 具 有 自己的规 章 制 度 ,
第6 卷第 4 期
Vo 1 . 6, N o . 4
长
安
学
刊
2 0 1 5年 9月
S p e . , 2 01 5
Ch a n g a n X u e Ka n
中国非政府组 织存 在 的问题及对 策
李 菁
7 1 0 0 2 7 )
( 西北大 学 陕西西安
摘
要: 非政府 组织是近年 来引起社 会各 方 面关 注 的一种社 会组 织 , 正逐 渐成 为我 国社 会 经济 发展 中
问题 的有效 途径 , 它 能 通 过 自身 的力 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和 影 响 力 对个
人、 社会乃 至国家起到一定重 要的作用 。 ( 一) 我 国是社会 主义 民主 国家 , 但 由 于人 口众 多 ,
浅议我国非营利组织的社会公信力建设
浅议我国非营利组织的社会公信力建设内容摘要:在我国,非营利组织的起步较晚,但是近年来一直在蓬勃发展,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广泛作用。
然而,与之随来的也有一些不好的现象,其中尤其重要的是关于非营利组织的社会公信力问题。
本文将就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建设问题展开探讨,并尝试提出对策,以促进非营利组织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公信力缺失建设“如果说代议制政府是18世纪的伟大社会发明,而官僚政治是19世纪的伟大发明,那么可以说,那个有组织的私人自愿性活动也即大量的公民社会组织代表了20世纪最伟大的社会创新”。
[1]事实上,非营利组织正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生活当中。
随着中国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社会结构和社会规范都发生前所未有的变迁,而非营利组织也日益作为独立的力量开始参与到公共事务的管理之中,他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领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我们必须对非营利组织的健康成长给予足够多的关注。
一、我国非营利组织社会公信力的缺失现状(一)非营利组织的定义与作用非营利组织(Non-profit Organization,NPO)是指在政府部门和企业以外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一切志愿团体、社会组织或民间协会等向社会提供服务的组织的总称。
他们不以营利为目的、不进行分红和利润分配,享受着优惠的税收政策,汇集着来自社会各方的资源,开展人道主义服务,涉及社会的环境、教育、医疗、贫穷等领域。
美国学者莱斯特·M·塞拉蒙(Lester.M.Salamon)教授曾提出了非营利组织拥有五方面的特征:组织性、私有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和自愿性。
[2]根据我国的国情,我国的非营利组织主要包括社会团体、非营利的事业单位和民办非企业单位。
非营利组织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在社会服务方面,非营利组织为社会成员提供了多样化、个性化的动态服务,弥补了政府部门和市场不足情况下的社会需求,尤其是帮助政府解决一些比较容易被忽略的社会边缘问题;其次,能够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为许多有需要的人们提供生计;第三,非营利组织能够募集社会资源,动员社会各方参与社会发展建设,有利于扩大社会公平,缩小贫富悬殊的差距,促进社会稳定;第四,非营利组织在社会沟通、社会监督等方面也有重要的作用。
提升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公信力的路径
提升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公信力的路径政府职能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地转变,社会就业压力不断加大,发挥非政府组织在公共就业服务中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
然而,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也面临着许多的困难,尤其是大众对非政府组织的公信力问题,对非政府组织自身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公信力指的是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公共权力或组织在交换中所表现出的一种公平、民主、责任的信任力。
非政府组织公信力是指非政府组织在社会中的形象、认可度、号召力和权威性,它是非政府组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
公信力高意味着能吸引和动员广大的社会群众和资源,同时能运用影响力改变现有的状态,达到组织的目的。
作为一个为表达民意而自发形成的平台,人们往往对政府解决不了的问题转而对非政府组织抱有更高的期望,是表达和维护各利益群体,建立社会共识的重要平台。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非政府组织近年来有了较快发展,公信力是其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提升公信力在维持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非政府组织公信力缺失的现状1 相关法规滞后总体而言,我国对非政府组织管理的法规还不是很多,目前只有《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基金会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这些条例层次相对较低,权威性不够,很难在运行过程中对其进行管理。
政府法规对非政府组织的门槛要求相对较高,非政府要找到业务主管单位也相对较难,这种情况下,导致“法外生存”情况严重。
这些组织很难受到法律的监管,政府的支持更是微乎其微。
2 社会监督缺失,公众参与度不高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与现阶段的管理和监督规范不相同步,社会公众作为主体发挥的作用薄弱,目前的监督还主要依靠成立时的登记管理机关和主管单位。
社会的参与度不高表现出群众对非政府缺乏认知和信任感。
非政府成立的就不是政府部门,不是权力机构,它们靠的是志愿精神,靠广泛的公众参与和社会支持力量来支撑组织的发展。
当前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论文摘要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是中国经济、政治以及社会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 非政府组织的活动能够有效地促进政治民主, 塑造民主参与型的政治文化, 有利于增强政府权威。
当前我国非政府组织在发展中存在着经费缺乏, 财务制度不够健全;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不足;非政府组织人员大多来源于原政府机构, 缺乏相关的经验和知识;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上述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健康发展。
因此,深入剖析隐藏在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并提出解决的对策,对非政府组织的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本文以新公共管理理论、治理理论、公共选择理论为依据,运用文献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对我国非政府组织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进行了比较详尽的分析和探讨。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以下解决对策:完善管理法规, 创造有利于非政府组织发展的法律政策环境;推进改革, 实现政社分开, 拓展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空间;完善非政府组织的治理结构和自律机制, 加强制度建设;转变观念, 营造非政府组织发展的良好的社会环境。
关键词:非政府组织发展问题和对策目录引言 (1)一、非政府组织的定义及发展现状 (1)1、非政府组织的定义 (1)2、中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现状 (1)二、中国非政府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目标错位、政社不分 (2)2、法规不健全、可操作性差 (2)3、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不足 (3)4、非政府组织人员大多来源于原政府机构, 缺乏相关的经验和知识 (3)5、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 (3)三、促进中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对策建议 (3)1、推进改革, 实现政社分开, 拓展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空间 (3)2、完善管理法规, 创造有利于非政府组织发展的法律政策环境 (4)3、完善非政府组织的治理结构和自律机制, 加强制度建设 (4)4、对非政府组织要进行科学规划,保证其平衡发展 (5)四、参考文献 (5)当前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引言非政府组织最初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人类社会与政治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由于仅靠政府与企业所无法解决的社会问题大量涌现而产生的独立于国家与市场之外的、作为弥补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第三部门。
浅析非营利组织公信力建设与提升
86浅析非营利组织公信力建设与提升胡溟窈作者简介:胡溟窈(2000.7-),女,汉族,四川自贡人,2018级在读本科生,江西南昌大学,研究方向:公共管理。
(南昌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西南昌330031)摘要:公信力建设一直以来都是非营利组织发展的重要议题。
当前我国非营利组织公信力建设存在不足之处,需要通过一系列措施不断完善,从而提升公信力,塑造良好的形象。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公信力一、前言随着社会不断发展,非营利组织在我国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公众逐渐意识到非营利组织的重要作用。
公众对非营利组织的工作不断认可的过程中,“郭美美与红十字会”“李连杰与壹基金”等一系列事件对非营利组织造成了不良影响,严重损害了非营利组织在社会公众中的良好形象。
公众开始质疑非营利组织的工作能力,非营利组织公信力不断下降,逐渐失去公众的信任和支持,陷入公信力危机。
二、非营利组织相关情况(一)非营利组织概念非营利组织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机构,它的目标通常是支持或处理个人关心或公众关注的议题或者事件。
具有非营利性、民间性、自治性、志愿性、非政治性等特征。
(二)非营利组织公信力概念公信力是外界对组织的看法、评价。
对于非营利组织而言,公信力是指该组织在社会上被公众接受和信任的程度。
对于非营利组织而言,外界首先是利益相关者,其次是一般公众,公信力就是获得利益相关者和公众的正面评价。
(三)非营利组织公信力重要性1.公信力是非营利组织重要的外部无形资产。
非营利组织资产包括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
充足的资金为非营利组织开展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工作人员是非营利组织具体活动的执行者,每一次活动都体现了非营利组织非营利性这一重要特征及非营利组织的信念和目标。
基础设施是非营利组织得以存在的重要保障。
与资金、员工、基础设施等有形的资产不同,公信力是非营利组织外部无形的资产。
外部无形资产看不见、摸不着、带不走,但却是非营利组织重要的资产之一。
非政府组织公信力问题刍议?
非政府组织公信力问题刍议作者:张洋阳来源:《法制博览》2015年第04期摘要:哈贝马斯曾指出介于私人领域和公共权威之间有一个非官方的领域。
在这一领域中,非政府组织是极为重要的行动主体,它是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交往中介与互动桥梁,在面对政府失败与市场失灵时具有重要的治理弥补作用。
然而,需要警惕的是,非政府组织的实际运作也并非完美,同样也会存在志愿失灵与行为失范所导致的社会公信力低迷等问题。
中国红十字会个案的研究,清晰地证明了上述观点。
为此,需要从政府与公民两个向度展开对非政府组织公信力的重建与重塑,以此来促成社会的良序发展。
关键词:非政府组织(NGO);中国红十字会;公信力中图分类号:D63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5)11-0001-04自2011年“郭美美事件”被曝光后,红十字会便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余波未平,随即被爆出红会在汶川地震中所征集的8000多万善款不知所踪,接着红会自己承认擅自挪用捐款且并未告知捐款人。
去年底前又被相继传出违规出租仓库、利用献血获利等事件,致使公众对于红十字会的质疑再起波澜。
统计数据表明,“自…郭美美事件‟后,2012年6-8月公众通过慈善组织进行的捐赠总额为84亿元,比3-5月的626亿元下降866%。
”[1]据此可见,红十字会的公信力在这一系列的社会事件中严重受损,公众对红十字会的质疑不断扩散,导致对整个社会慈善救济组织出现信任危机。
面对此情此景,从社会信任重建、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就极有必要对此展开进一步的研究。
一、非政府组织:性质与功能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市场与社会的活力被逐步释放出来,一个开放的、可自由流动的社会格局也初具规模。
人们开始寻求自身的发声领域,但是单个人的声音总是微弱的,多元化的利益表达需要统一的“代言人”,于是非政府组织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
非政府组织(Non 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简称NGO)一般被认为是独立于政府与市场之外的第三种力量,哈贝马斯将其存在的领域界定为公共领域,在其中,人们可以“对涉及普遍利益的问题进行公开讨论,使公共权力的运用和行使不再是几个人或少数人的专利”[2]而非政府组织便是公共领域中最为活跃的主体,它能够实现分散个体的组织化,有利于众意的凝聚和共识的表达,对于弥补市场和政府失灵具有重要的作用。
我国非政府组织战略管理问题与改进分析
我国非政府组织战略管理问题与改进分析引言非政府组织(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简称NGOs)在我国的发展逐渐壮大,与政府共同参与社会事务的处理。
然而,在战略管理方面,我国的非政府组织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分析我国非政府组织战略管理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问题一:缺乏明确的战略目标许多我国的非政府组织缺乏明确的战略目标。
他们缺乏对自身在社会中的定位和发展方向的清晰认识,导致在行动中迷失方向,未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目标设定不明确:许多非政府组织没有设定明确的目标,无法为组织成员提供明确的指导。
2.缺乏长远规划:一部分非政府组织只关注眼前的工作,缺乏长远的规划和布局,使得组织的发展受到限制。
3.战略选择不理性:一些非政府组织在战略选择上缺乏理性分析,盲目跟风或者追求短期效益,忽视了组织发展的长远利益。
解决方案一:明确战略目标及制定长远规划为了改善非政府组织的战略管理,有必要明确战略目标并制定长远规划。
以下是一些建议:1.设定明确的目标:非政府组织应该制定明确的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并将其沟通给组织成员。
这些目标应该具备可量化和可衡量性,以便组织能够及时评估和调整战略。
2.进行战略分析:非政府组织应该进行战略分析,包括对组织内外环境的分析,以了解组织所处的竞争环境、潜在机会和威胁。
这样能够更好地为组织的长远发展制定战略。
3.制定长远规划:在战略制定过程中,非政府组织应该制定长远规划,以引导组织成员的行动,并在追求短期目标的同时,保持组织的长远发展方向。
问题二:组织结构与管理不规范许多我国的非政府组织在组织结构和管理方面存在问题。
这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权力集中:一些非政府组织在组织结构上存在权力过于集中的问题,导致工作无序和决策效率低下。
2.管理能力不足:一部分非政府组织缺乏专业化的管理人员,导致管理能力不足,难以有效地进行战略管理。
非政府组织公信力问题刍议?(优秀范文五篇)
非政府组织公信力问题刍议?(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非政府组织公信力问题刍议?第二篇:非政府组织一、名词解释:(重)1、非政府组织:在特定的法律体系下,不被视为视为政府部门的协会、团体、基金会、慈善信托、非营利公司或其他法人,而且其不以营利为目的。
2、公民社会:国家和家庭之间的一个中介性的团队领域,这一领域由同国家相分离的组织所占据,这些组织在同国家的关系上享有自主权并由社会成员自愿结合而形成,以保护或增进他们的利益或价值。
3、治理:是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个人和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
4、志愿失灵:志愿失灵是个人或集体自愿的非政府组织也有其内在的局限性,在以筹款志愿为基础而建立的非政府组织中,实际上也是问题重重,由此便诞生了志愿失灵的说法。
5、国际非政府组织:是从非政府组织演化而来,是组织目的与活动范围具有国际性,或机构设置与成员构成具有国际性,或者资金或其他的主要资源或用途具有国际性的现代组织。
6、战略:指导全局工作、决定全局命运的方针、方式和计划。
7、战略管理:是对组织的活动和发展实行的总体性管理,是组织制定和实施战略的一系列管理决策和决定。
8、慈善主义的特殊主义:就是由于非营利组织服务的狭隘性,使得其公益只是组织所服务的特定对象的共同利益,而不是整个社会的公益,甚至出现为了本组织的共同利益而去损害社会其他成员利益的情况。
9、政府的内部性:指政府所经受的但没有在交易条款中说明的交易的成本和效益。
二、简答:1、非政府组织的特征。
答:(1)组织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正式的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二是有成文的规章制度及固定的人员;(2)非政府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独立自主的自治组织,二是自下而上的民间组织,三是属于竞争性的公共部门。
(3)非营利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不以营利为目的,二是不能进行剩余收入的分配,三是不得将组织的资产转变为私人财产。
(4)自治性,非营利组织能控制自己的活动,有不受外部控制的内部管理程序;(5)志愿性,主要表现在组织的志愿性、活动的志愿性及服务的志愿性。
提升非政府组织公信力的难点与对策
提升非政府组织公信力的难点与对策
褚宏丽
【期刊名称】《中国商界》
【年(卷),期】2009(000)011
【摘要】当今,引起人们关注的不仅仅是政府的公信力、企业公信力以及媒体的公信力.非政府组织的信任危机也同样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从近年来我国非政府组织公信力的现状出发,分析其公信力缺失的主要原因,针对非政府组织公信力方面遇到的难点,提出提升我国非政府组织公信力的对策,从而促进非政府组织的和谐发展.
【总页数】2页(P241-242)
【作者】褚宏丽
【作者单位】北京邮电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公共信息管理理论与实践方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38
【相关文献】
1.提升我国非政府组织公信力的路径选择 [J], 王珺;赵敬丹
2.试论我国非政府组织公信力问题及其提升 [J], 夏道明
3.绩效评估是提升政府公信力的助推器——读《当代政府公信力提升研究——基于政府绩效评估战略》 [J], 伍洪杏
4.问责公信力机制——评《跨国非政府组织的公信力:不再止步于情怀》 [J], 方
倩;
5.从与传统媒体的比较看提升网络媒体公信力的难点 [J], 成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二篇
非政府组织的社会公信力在不久前,著名的媒体《南方周末》曾经有过以下一篇文章的相关报道:在上海一家企业董事长,通过相关的慈善机构对身处贫困山区的25名失学儿童进行了相关的捐款,但是在失学儿童回信给这个董事长的时候,这个董事长发现,有7个孩子的笔迹完全相同,而且都是于2001年7月30日8时寄自同一邮局。
后来经过证实,这些信全是虚假的,而且乡里的一名干部私吞了这七名孩子的捐款。
这个案例引起很多争议,而本文就这个案例讨论非政府组织的社会公信力的问题。
一、什么是非政府组织的社会公信力非政府组织,是指独立在政府组织之外的,具有某种程度的公共性质,而且又承担一定公共职能的社会组织形式的团体,这些团体活跃于公民社会生活的相关的领域和层面,其形式、规模、功能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千差万别,但都具有的一般基本属性有一下四个方面,分别为:非政府性、非营利性、公益性或共益性、志愿性等。
社会公信力,是指国家政府相关的机构或者提供公共服务组织,在处理社会关系事务中所具备的为社会公民所认同和信任的影响力以及能力,包括一下几个方面:公民在社会活动中对社会相关的组织体系、社会相关政策实施情况,和其他具有社会性质的活动的普遍认同感、信任度和满意程度,是公民对社会相关组织及其执行情况的一种评价的具体体现。
总结来说,非政府组织的社会公信力是就是属于非政府组织在相关的领域里面的社会公众所认同和信任的影响力以及能力。
二、非政府组织的社会公信力的现状情况以及形成的主要原因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社会的飞速发展,我们国家的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是一日千里,展示出了勃勃生机,各种相关的非政府组织也逐年增长,类型也越来越多。
可是中国有句老话,“林子大了,什么鸟也有”,然而存在着一些非政府组织用为人民服务、为群众福利等等的借口,骗取大众的同情心和信任,谋取自己组织以及个人利益。
正如本文开头那个乡里的干部的做法一样。
这种做法引起的社会各阶层的不满,导致了非政府组织缺乏了社会公信力。
非政府组织的社会公信力
非政府组织的社会公信力摘要:当今,引起人们关注的不仅仅是政府的公信力、企业公信力以及媒体的公信力,非政府组织的信任危机也同样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
本文从近年来我国非政府组织公信力的现状出发,分析其公信力缺失的主要原因,针对非政府组织公信力方面遇到的难点,提出提升我国非政府组织公信力的对策,从而促进非政府组织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非政府组织公信力公共理性一、非政府组织的概念非政府组织(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NGO)是指依法建立的、相对独立于国家政府系统,以社会成员的自愿参与、自我组织、自主管理为基础,以社会公益活动或者互益活动为主旨的非营利性、非政治性、非宗教性的一类组织。
从社会公众表达角度讲,非政府组织可以为多元社会中公民表达和参与公共生活提供渠道,是表达和维护各利益群体权利和利益,建立社会共识的重要平台。
二、强调非政府组织的公信力的重要性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非政府组织有了长足的发展,经济体制和政府职能的转变为其发展提供了较为广阔的空间,其数量近年来也在急剧增长。
而作为一种展现社会组织公平、效率、民主、责任及公共权威的衡量标志,公信力在维持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对非政府组织而言,其组织公信力指的是社会对此组织的认可及信任程度,是公众依托其实现某种公益价值的心理凭借。
作为一个为表达民意、实现民意而自发形成的平台,人们往往对非政府组织抱有比政府和企业更高的期望。
而这份期望常常决定了非政府组织是否能够延续生命且蓬勃发展。
因此,对于非政府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定位,务必把公信力作为首要的考虑步骤和建设重点。
三、非政府组织公信力建设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分析(一)公信力建设现状分析近年来,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显示出强劲的崛起势头,年增长率也在大幅度提高。
但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是,非政府组织由于其自生性、草根性的特征,大多数管理专业化程度较低,从业人员素质不高,难以承担重大的功能角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 会 救 助 事 业 宁 肯 自 己 亲 力 亲 为 , 不 愿 假 手 于 相 也
应 的非 政 府 组 织 , 是 最 为 突 出 的 表 现 。 因 而 , 塑 就 重
非政府组 织形象 , 升 非政 府 组织 公 信力 成 为 重要 提
的现实课 题 。 二 、 政 府 组 织 公 信 力 不 足 及 下 降 的主 要 表 现 非
种 公平 、 义 、 率 、 主 、 任 的信 任力 , 于政 正 效 民 责 属
治伦理 范 畴 。清 华 大 学 公 共 管 理 学 院教 授 王 名 认
为 ,公信力 是 指社 会 对 一 个 组 织 的认 可及 信 任 程 “
度 , 通 过 法 律 约 束 和 自律 规 范 来 体 现 。 它 ” 非 政 府 组 织 公 信 力 是 非 政 府 组 织 在 社 会 中 的 形 象 、 响 力 、 召 力 及 其 权 威 性 , 映 了 社 会 公 众 对 影 号 反 非 营利 组 织 的 满 意 度 和 信 任 度 , 是 非 政 府 组 织 实 它 现 可 持 续 发 展 的 关 键 环 节 。非 政 府 组 织 的公 信 力 主 要 体 现 在 遵 守 法 律 法 规 , 力 于 其 组 织 使 命 和 目标 , 致 切 实 体 现 公 共 利 益 , 现 对 利 益 相 关 者 ( 服 务 对 实 如
( ) 能低 下 , 理 混 乱 。 一 效 管
监督 与信托 责任及 公共 资源 的管理等 。
公 信 力 是 非 政 府 组 织 发 展 的 关 键 , 非 政 府 组 是
织 赢 得 组 织 声 誉 和 维 持 免 税 地 位 , 引 志 愿 者 、 取 吸 获
社 会 资 助 和 财 政 支 持 , 及 实 现 组 织 终 极 目标 的 必 以 要 前 提 。 公 信 力 高 的 非 政 府 组 织 拥 有 在 国 内外 施 加 影 响 和 相 当权 威 的 软 权 力 — — 吸 引 和 动 员 公 众 和 社 会 资 源 , 局 部 环 境 下 的 舆 论 转 化 成 为 整 体 的 社 会 使 舆 论 , 接 向政 府 或 企 业 施 压 , 其 改 变 政 策 或 间 接 直 使
它 的发 展 过 程 之 中 而 长 期 未 能 得 到 改 变 。有 的非 政
府 组织虽 然也采用 了管 理学 的相 关理 念 , 在 具体 但 的组织管 理 中出现人 浮 于事 的现 象 , 管 理 手段 落 其
●社 会发展
试 我 府 织 信 问 及 提 论 国} 组 公 力 题 其 升 政
夏道 明
摘 要 非 政 府 组 织公 信力 不 足 及 下 降 主要 表 现 于 以 下 五 个 方 面 : 能 低 下 , 理 混 乱 ; 政 化 、 效 管 行 官僚 化 色 彩 浓厚 ; 市场 化 运 作 机 制 情 况 严 重 ; 管 不足 或缺 位 , 务 状 况 不 透 明 ; 败 案件 时 有 发 生 。加 强 非 政 府 组 织 文 化 建 监 财 腐
象 、 赠 者 、 愿 者 、 府 等 ) 诺 的公 共 责 任 , 要 捐 志 政 承 主
包 括 组 织 效 能 、 共 信 息 的 披 露 、 律 与 管 制 的 遵 公 法 守 、 款 伦 理 与 廉 洁 、 织 使 命 的 正 当 性 、 事 会 的 募 组 理
非 政 府 组 织 公 信 力 不 足 及 下 降 主 要 表 现 于 以下 五个方 面 :
信 力 的提 高 ; 非政 府 组 织 建 立 问 责 机 制是 提 升 其 公 信 力 的 重要 途径 ; 极创 建 和 壮 大 独 立 的 第 三方 评 估 机 构 。 积
关 键 词 非 政 府 组 织 公 信 力 提 升
一
、
非 政 府 组 织公 信 力 的 涵 义
离 析 的 局 面 。 因 而 , 以说 , 信 力 就 是 非 政 府 组 织 可 公
的生 命 之 本 。
公 信 力 意指 使 社会 大众 信 任 的力 量 , 指 在社 是
会公共 生 活 中 , 共 组 织所 具 有 的公 共 权力 在组 织 公 业 务 活 动 、 众 交 往 以 及 利 益 交 换 中 所 表 现 出 来 的 公
一
非 政 府 组 织 自身 的 非 营 利 性 、 益 性 等 特 点 , 公 决 定 了非 政 府 组 织 的管 理 者 和 工 作 人 员 要 具 有 崇 高 的 敬 业 精 神 和 无 私 的 奉 献 精 神 , 许 多 领 域 发 挥 着 重 在 要 作 用 , 别 是 在 慈 善 、 会 救 助 、 灾 人 祸 的 援 助 特 社 天
设 和 人 力Leabharlann 资 源 管 理 ; 强和 完 善 非 政府 组织 的 自律机 制 ; 立适 用 于 非 政府 组 织 的 完 善 的 法律 体 系 , 高 其 管 理 的 加 建 提
法制化水平 ; 完善 政 府 对 非 政 府 组 织 的监 督 和 管 理 ; 分 发挥 媒 体 的舆 论 监督 作 用 , 一 步 促 进 非政 府 组 织 社 会 公 充 进
地 改 变 公 众 对 政 府 和 企 业 行 为 的 看 法 而 制 定 新 的 规
我 国许 多 非政府 组 织 在建 立之 初就 是 简 单 、 租 放 的管 理 , 有 建 立 比较 完 备 的 管 理 体 制 , 乏 适 合 没 缺
非 政 府 组 织 自身 发 展 的 管 理 制 度 , 种 情 况 延 续 到 这
等领域 , 政府组 织发挥 着越来 越大 的作用 , 得公 非 使 众 对 非 政 府 组 织 产 生 了很 高 的 信 赖 。然 而 , 年 来 近
非政府组 织不 断 出现各 种 各样 的丑 闻及 腐 败 案 件 , 使得非 政府组织 公信 力 下 降 , 生 了严重 的信 任危 产
机 。 目前 , 些 社 会 知 名 人 士 和 企 业 家 从 事 慈 善 和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