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规划与管理第四章 环境规划的技术方法——评价预测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环境规划与管理》教学大纲(新换教材)

(完整word版)《环境规划与管理》教学大纲(新换教材)

《环境规划与管理》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54118课程名称:环境规划与管理学时/学分:36/2。

0先修课程:环境保护概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水污染控制工程适用专业:环境工程开课系或教研室:城建学部环境工程系一、课程性质与任务1.课程性质:环境工程专业的专业必修课2.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方法和内容.比较系统的掌握环境规划与管理及相关基础学科与技术学科的基本理论,获得较宽的环境学科与环境规划学、环境管理学的专业知识,提高环境规划制定、环境工程决策、污染预测和防治、环境经济分析和系统分析的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1。

学时:理论学时36。

2。

作业次数:5次3。

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三、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环境规划与管理概述1。

基本内容1)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概念2)环境规划和管理思想与理论的产生和发展3)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对象和内容2。

基本要求了解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概念、思想与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对象和手段以及研究内容的基本框架。

3。

重点和难点重点: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概念.难点:环境规划与管理思想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章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政策、法规、制度、标准和管理体系1.基本内容1)我国环境保护方针政策体系2)环境保护法规体系3)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法律制度体系5)环境管理机构体系2.基本要求了解在我国环境保护法规体系的构成和环境管理机构体系的发展;掌握我国环境保护基本方针和政策,掌握八项环境管理法律制度,环境规划法律制度;理解环境标准体系的概念和分类,作用和意义。

3。

重点和难点重点:环境保护法规体系,我国环境保护基本方针和政策,八项环境管理法律制度,环境规划法律制度。

难点:我国环境保护基本方针和政策,八项环境管理法律制度,环境标准体系。

第三章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相关理论1。

基本内容1)管理科学和现代管理理论2)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生态学原理3)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系统论原理4)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经济学原理2.基本要求理解各个理论基础(管理科学和现代管理理论、生态学原理、系统论原理、经济学原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则,各个理论基础与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相关关系。

环境保护管理办法(新)

环境保护管理办法(新)

环境保护管理办法(新)环境保护管理办法(新)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环境保护管理,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环境保护管理是指对环境质量进行监测、评估、预测,制定环境保护方案和措施,开展环境污染防治工作,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管理活动。

第三条环境保护管理的目标是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确保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环境的安全。

第四条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由国家环境保护部门和地方环境保护部门负责。

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应当按照法定职责,加强对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监督。

第二章环境质量监测管理第五条国家环境保护部门负责制定环境质量监测规范和方法,组织实施国家环境监测网络,对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进行监测。

第六条地方环境保护部门负责监督本辖区内环境质量监测工作的实施,组织开展环境质量监测,及时发布监测结果,并根据监测结果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第七条环境监测机构应当按照国家环境保护部门的规定,具备相应的技术能力和仪器设备,按照标准程序开展监测工作。

第八条环境监测机构应当定期进行设备维护、校正和检验,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九条环境监测数据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报送和公开,确保信息透明。

第三章环境评估管理第十条国家环境保护部门负责制定环境评估技术规范和方法,组织实施重大建设项目和其他重点行业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第十一条重大建设项目的申请人或者建设单位应当在建设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提交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第十二条环境影响评价应当全面评价项目对自然环境、人居环境、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第十三条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应当向公众公开,并进行公众参与。

第十四条地方环境保护部门应当组织开展对环境影响较大的建设项目和其他重点行业的环境影响评价监测,确保环境保护措施的有效实施。

第十五条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机构应当具备相应的资质,由国家环境保护部门进行认证和监督。

环境规划的技术方法

环境规划的技术方法

第四节 单目标决策分析方法
一、环境费用效益分析 传统上,费用效益分析是用于识别和度量一 项活动或规划的经济效益和费用的系统方法, 其基本任务就是分析计算规划活动方案的费 用和效益,然后通过比较评价从中选择净效 益最大的方案提供决策。它是一典型的经济 决策分析框架。将其引人到环境规划中,可 作为一项工具手段以进行环境规划的决策分 析。环境费用效益分析 的基本程序如 图 4 一3所示。
第三节 环境规划的决策分析
一、环境决策过程及其特征 (一)决策过程 针对一个决策问题作出决定时,总要包括 决策者对要解决问题所抱有的目的。因此一 个合理的决策问题,首要之点是确定决策的 目标或决策者所希望达到的行动结果或状态。 这种有目的的行动,一般由三种活动所组成: 即设计备选方案、选择行动方案和实施行动 方案。
2、环境规划决策分析的基本框架 针对环境规划具有多方案、多目标决策问 题的特征,可采用决策树这样的结构框架 进行分析,即将这种多方案、多目标的决 策过程,按因果关系、隶属层次和复杂程 度分成若干有序的方案和若干等级的目标, 形成由对策一目标组成的递阶展开的“树 枝状”决策分析系统(图4一2)
综合总目标u
第四章到此结束! 谢谢!
环境系统规划的“最优化决策分析模 型 ” ,通常是利用数学规划方法,建立数 学模型并一次求解行动方案的决策分析过程。
“模拟优化决策分析模型”是直接基于环境规划 决策分析的对策一目标树框架,就各个备选组 合方案,分别进行多种目标和综合指标的模拟 (包括环境质量、费用及社会影响等)和评估 的决策分析过程。 在环境规划中,目前使用较为普遍的决策分析技 术方法大体包括:费用效益(效果)分 析、 数学规划和多目标决策分析技术三种基本类 型 。
0%
珠江

环境规划与管理第4章:环境管理的政策方法(法律手段)

环境规划与管理第4章:环境管理的政策方法(法律手段)

5)、赋予环保部门更多处罚权 )、赋予环保部门更多处罚权
此外,修订后的《 此外,修订后的《水污染防治 还进一步明确授权, 法》还进一步明确授权,在限期治 理期间,由环保部门责令限制生产、 理期间,由环保部门责令限制生产、 限制排放或者停产整治。 限制排放或者停产整治。这是一项 十分重要的权限。 十分重要的权限。
2)、增加应受处罚的行为种类 )、增加应受处罚的行为种类
第七十四条增设两种: 第七十四条增设两种:排污超过标 排污超过总量指标的; 准,排污超过总量指标的;第七十五 条增设1 即私设暗管的; 条增设1种,即私设暗管的;第七十八 条增设1 条增设1种,即建设不符合国家产业政 策的小型重污染项目的;第八十二条 策的小型重污染项目的; 增设两种: 增设两种:不按照规定制定水污染事故 的应急方案的; 的应急方案的;事故发生后未及时启 动事故应急方案并采取应急措施的。 动事故应急方案并采取应急措施的。
第一节 什么是环境管理的政策方法
命令型和控制型:法律手段、 命令型和控制型:法律手段、行政 手段 经济型和激励型:经济手段、 经济型和激励型:经济手段、宣传 教育手段、 教育手段、科学技术手段 鼓励型和自愿型:环境信息公开、 鼓励型和自愿型:环境信息公开、 环境绩效管理
第二节 命令型和控制型的政策方法
1)、罚款幅度普遍提高 )、罚款幅度普遍提高
六是考虑违法时间长短。 六是考虑违法时间长短。如第七十 考虑违法时间长短 四条规定,排污超标或者超总量排污的, 四条规定,排污超标或者超总量排污的, 由环保部门处其违规排放期间应缴纳排 污费数额2 倍的罚款。不难看出, 污费数额2~5倍的罚款。不难看出,企 业违法排污的时间越长, 业违法排污的时间越长,不仅其应缴排 污费数额越大,其应受罚款额度也越高。 污费数额越大,其应受罚款额度也越高。

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重点

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重点

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重点第⼀章绪论环境规划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个复合⽣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规律、⽣态规律和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研究,⽽对⼈类⾃⾝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

环境规划的基本任务: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民⽣活⽔平提⾼对环境越来越⾼的要求,对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活动做出时间和空间的安排和部署。

环境规划是为改善环境质量制定进可⾏性⽅案⽽环境保护与建设⽅案则是其中的核⼼内容环境管理:1.21.3 环境规划的作⽤简1、促进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2、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3、合理分配排污削减量、约束排污者的⾏为4、以最⼩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5、是实现环境管理⽬标的基本依据3.2 环境规划的类型3.2.1按规划期划分长远环境规划:10年以上中期环境规划:5-10年(最常见是五年规划,便于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同步、纳⼊。

)短期环境规划:年度环境规划---五年规划的年底安排,可以对五年规划进⾏修正和补充。

***五年规划是环境规划的核⼼长远规划:制定长远环境⽬标和战略措施,宏观,不具体年度环境规划:具体,不全⾯3.2.2按环境与经济的辩证关系划分(1) 经济制约型(是为了满⾜经济发展的需要)-----环境保护服从经济发展的需要---先污染后治理(2)协调型-----为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进⾏的规划,是当前的主流。

(3)环境制约型-----经济发展服从环境保护的需要,较少,也有,如⽇本。

3.2.3 按环境要素划分⼤⽓污染控制规划、⽔…、固废…、噪声污染控制规划3.2.4 按⾏政区划和管理层次划分国家、省、市、县、乡环境规划等。

上⼀层次的环境规划是下⼀层次的依据和综合,下⼀层次规划是上⼀层次规划的条件和分解,因⽽下⼀层次的规划的实现是上⼀层次规划完成的基础。

3.2.5按性质划分(1)⽣态规划---从⽣态保护出发,在综合分析各种⼟地利⽤的“⽣态适宜度”的基础上,制定的⼟地利⽤规划。

环境规划与管理

环境规划与管理

1.环境管理是对损害人类自然环境质量的人的活动(特别是损害大气、水、和陆地外貌的质量的人的活动)施加影响。

内涵:其实质是规范和限制人类的观念和行为。

2.环境规划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环境管理的首要职能,它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生态学原理和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控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出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合理安排。

内涵:其实质上是一种为克服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和环境保护活动的盲目和主观随意性所采取的科学决策活动。

关系:(1)规划职能是环境管理的首要职能:(2)环境目标是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的共同核心(3)环境规划与管理具有共同的理论基础3.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对象主要应该是“现代系统管理”的“五要素论”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两个方面。

“五要素论”研究对象:人(第一个主要对象)、物(重要研究对象)、资金(重要物质基础)、信息(重要对象)和时空(重要的研究对象)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大体可以分为三个方面:(1)个人(2)企业(3)政府4主要手段有:①行政手段②法律手段③经济手段④技术手段⑤宣传教育手段5.环境管理的基本任务应该是:转变人类社会的基本观念和调整人类社会的行为。

文化决定着人类的行为,只有转变了过去那种视环境为征服对象的文化,才能从根本上去解决环境问题。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环境文化的建设是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一项长期的根本的任务。

人类的社会行为分为政府行为、市场行为和公众行为三种。

这三种行为都可能会对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因此,调整人类社会行为,提倡环境友好型行为是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任务。

6.我国环境管理的基本政策:①“预防为主,防护结合”政策②“污染者付费”原则③“强化环境管理”政策7.环境法律责任:指环境法主体因违反其法律义务而应当依法承担的、具有强制性的法律后果。

环境行政、民事、刑事责任。

8.三同时制度系指所有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其防治污染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运行。

环境规划与管理大纲

环境规划与管理大纲

高纲1243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28528环境规划与管理河海大学编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一)课程性质和特点《环境规划与管理》是环境科学、环境工程以及与环境相关专业的学生的专业课程。

环境规划与管理学是环境科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之一,是环境科学与管理学、系统学、规划学、预测学、社会学、经济学以及计算技术等学科相结合的产物。

环境规划与管理学在可持续发展理论、人地系统理论、区域复合生态系统理论、环境经济学理论、环境政策学理论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技术支持下,将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侧重于研究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学问题。

本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

共分11章。

第一章为“绪论”,介绍了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和基本原则、基本任务和类型。

分析了环境规划与管理在国际上的发展状况以及我国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发展历程、现状与发展趋势。

第二章为“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理论问题”,分析了与环境规划与管理密切相关的可持续理论、人地系统理论、区域复合生态系统理论和环境政策学理论,分析了上述理论与环境规划与管理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为“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内容”,论述了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目标、指标体系及其类型;提出了环境评价和预测的内容与方法,以及环境功能区划与管理的目的、依据和内容;分析了环境规划与管理方案的生成和决策过程。

第四章为“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技术方法”,阐述了环境预测与社会经济预测、大气污染预测、水污染预测、固体废物与噪声污染预测的常用方法;阐述了经济环境评价、社会环境评价与战略环境评价的常用方法;介绍了单目标决策分析方法、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

第五章为“水环境规划与管理”,介绍了水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础理论;提出了水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四种技术措施;阐述了水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可行性分析、水环境承载力分析方法。

第六章为“区域大气环境规划与管理”,介绍了大气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内容与类型、区域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与原理;提出了大气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综合防治。

28528环境规划与管理自考资料(绝密)

28528环境规划与管理自考资料(绝密)

28528环境规划与管理第一章绪论【1】环境规划的基本任务p13(1)全面掌握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资料,编制地区发展的规划纲要(2)搞好地区内工农业生产力的合理布局(3)合理布局污染工业体系,形成“工业生产链”(4)充分合理的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5)搞好环境保护,建立区域生态系统的良心循环(6)制定环境保护技术政策,采取综合的环境工程措施以保证规划区域内社会协调发展【2】环境管理的基本任务p15(1)转变人类社会的一系列基本观念和调整人类社会的行为。

观念的转变是根本。

(2)环境文化的建设是环境管理的一项长期的根本任务。

【3】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特征p8(1)整体性(2)综合性(3)区域性(4)动态性(5)信息密集(6)政策性强(7)环境规划与管理的自适性(8)广泛性和群众性【4】环境规划的类型p16一.按长期规划分:1.长远环境规划 2.中期环境规划 3.年度环境保护计划二.按环境与经济的辩证关系划分:1.经济制约性 2.协调型的环境规划 3.环境制约型的环境规划三.按环境要素划分:1.大气污染控制规划 2.水污染控制规划 3.固体废物污染控制规划4.噪声污染控制规划四.按照行政区划和管理层次划分:国家环境规划、省(区)市环境规划、部门环境规划、县区环境规划、农村环境规划、自然保护区环境规划、城市综合整治环境规划、重点污染源(企业)污染防治规划五.按性质划分:1.生态规划 2.污染综合防治规划(污染控制规划)3.自然保护规划4.环境科学技术与产业发展规划【5】环境管理的类型p19一.按管理范围分类:1.资源环境管理内容包括:水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的管理与可持续利用、森林资源的培育,保护,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保护、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保护、草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能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等。

2.区域环境管理内容包括:城市环境管理;流域环境管理;地区环境管理;海洋环境管理;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风沙区生态建设和管理等。

《环境规划与管理》张承中主编 课后练习题答案要点

《环境规划与管理》张承中主编 课后练习题答案要点

第一章1. 什么是环境管理,如何理解其内涵?2. 什么是环境规划,如何理解其内涵?3. 简述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的关系。

4. 简述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的主要成果及其历史功绩。

5. 简述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的主要成果及其历史功绩。

6. 简述联合国环境与发展首脑会议的召开背景及其主要成果。

7. 阅读全球《21世纪议程》和《中国21世纪议程》,并归纳其基本思想和主要内容。

8. 简述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任务。

9. 简述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对象与手段。

10. 说明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主要内容,并归纳本书的基本框架。

第二章1. 简述我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并说明各项对策包含的主要内容。

2. 试分析环境政策和环境管理制度的相关关系。

3. 请在三类相关政策(产业政策、技术政策、环境经济政策)中选择一类,通过查阅资料,收集汇总该类政策执行过程中,国家有关部门已颁布的各项规定(列出汇总表)。

4. 说明我国环境保护法规体系的构成。

5. 2000年4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审查通过的《大气污染防治法》是该法的第二次修订,请比较该法二次修订的主要内容,并分析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的发展动向。

6. 试比较1996年版《水污染防治法》与1984年版《水污染防治法》内容的变化,并分析我国水污染防治的发展动向。

7. 试分析《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开展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因和目的。

8. 简述八项环境管理制度的含义和相关规定。

9. 举例说明“土地利用规划制度”实施过程对污染严重城市所采取的补救措施。

10. 说明我国环境标准的分类方法,并按污染控制因子分类例表归纳常用环境标准目录。

第三章1. 管理的含义是什么?有哪些有代表性的定义?2. 什么是管理的二重性特点?试采用管理二重性性质剖析我国环境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 管理思想的发展可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划分的依据是什么?4. 法约尔一般管理主要包括哪些内容?他的提出的管理职能包括哪几方面?其后哈罗协?孔茨和西里尔?奥唐奈对管理职能的分类又作了什么说明?5. 简述现代管理不派中各种学派的管理思想的特点。

环境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管理学课件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环境管理的理论基础第三章环境管理的政策方法第四章环境管理的技术方法第五章区域环境管理第六章废弃物环境管理第七章产业环境管理第八章自然资源保护与管理第九章中国和外国的环境管理简介第十章全球环境管理《环境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环境管理学课程类型: 专业选修课总学时: 36 讲课学时: 36 实验学时:0学分: 2适用对象: 环境科学、环境工程专业的本/专科学生先修课程:环境化学,环境学概论,环境生态学等环境基础课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环境管理是指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教育等手段,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通过全面规划使经济发展与环境相协调,达到既要发展经济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又不超出环境的容许极限。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站在理论的高度,来认识中国的环境管理实践以及在实践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从宏观和微观管理的两个层面上解决环境管理中“管什么”和“怎么管”的基本题,为今后从事各领域的环境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为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专业选修课,拟采取以下形式进行教学:1.课堂讲解、提问、讨论等形式进行启发式理论教学;2.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查资料,互相探讨;3.安排学生去环保局了解目前的环境管理等形式进行实践教学。

二、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环境管理的内容、手段以及基本理论有系统的认识,熟悉我国的环境保护方针政策以及11项环境管理制度体系,对区域环境管理、工业企业环境管理、自然保护区环境管理有较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对ISO14000系列环境管理国际标准以及全球环境问题管理有一定的认识。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四、课程的重点和难点第一章环境管理的概念、对象、内容及手段重点、难点: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

第二章环境管理学的思想和理论基础重点、难点:1、三种生产理论、界面活动控制论和协调理论在实际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2、环境管理的全过程控制原则和双赢原则并能对具体的环境管理制度进行分析。

环评法及规划环评法

环评法及规划环评法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一条 规划编制机关在组织环境影响评价时弄虚作假或者有失职行为,造成环境 影响评价严重失实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三十二条 规划审批机关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 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对依法应当编写而未编写环境影响篇章或者说明的综合性规划草案和专项规划中 的指导性规划草案,予以批准的;
(一)基础资料、数据失实的; (二)评价方法选择不当的; (三)对不良环境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不准确、不深入,需要进一步论证的; (四)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存在严重缺陷的; (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不明确、不合理或者错误的; (六)未附具对公众意见采纳与不采纳情况及其理由的说明,或者不采纳公众意见的理 由明显不合理的; (七)内容存在其他重大缺陷或者遗漏的。 第二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审查小组应当提出不予通过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意见: (一)依据现有知识水平和技术条件,对规划实施可能产生的不良环境影响的程度或者 范围不能作出科学判断的; (二)规划实施可能造成重大不良环境影响,并且无法提出切实可行的预防或者减轻对 策和措施的。 第二十二条 规划审批机关在审批专项规划草案时,应当将环境影响报告书结论以及审 查意见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2002 年 10 月 28 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 根据 2016 年 7 月 2 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 和国节约能源法〉等六部法律的决定》第一次修正 根据 2018 年 12 月 29 日第十三届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七部法律的决 定》第二次修正)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件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件

环境对房地产的影响

环境具有独特的外部效益,其外部效益是 房地产价格提升的主要根据之一。我国建 筑大师陈世民曾指出:“我国的住宅发展 ,开始着眼于环境,追求生存空间的生态 、文化环境。城市人口正在逐步向大城市 郊区、交通干线周围和生态环境较好的地 区聚集。都市的山、水、湿地、绿树、青 草,正逐渐成为房地产开发的“亮点”, 在这些地区的商品住宅的价格具有提升潜 力大、速度快的特点。”
(二)环境管理的概念
1、环境管理的提出 1972年, 《人类环境宣言》提出:保护和改善人类环 境是关系到全世界各国人民的幸福和经济发展的重要 问题,也是全世界各国人民的迫切希望和各国政府的 责任。提出了环境管理的原则,包括指定适当的国家 机关管理环境资源;应用科学和技术控制环境恶化和 解决环境问题;开展环境教育和发展环境科学研究; 确保各国际组织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有效和有力的协调 作用等。 1974年,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联合国贸易与发展 会议联合召开的资源利用、环境与发展战略方针专题 讨论会上形成了三点共识: A、全人类的一切基本需要应得到满足; B、要发展以满足需要,但又不能超出生物圈的容许 极限; C、协调这两个目标的方法即环境管理。
环境行为的转变
不良行为
理想行为 充足的环境预算 重视政府的环境 公共责任 制定环境保护和 可持续发展战略
清洁生产和零排放 通过ISO14000认证 循环经济 关注企业环境形象 和责任 生活垃圾分类收集 节约能源、资源 积极参与环境保护
政府行为
环境保护投入不足 轻视环境的公共责任 轻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的战略地位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环境规划与管理概述
1、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概念 2、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作用 3、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日期】2002.10.28•【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7号•【施行日期】2003.09.01•【效力等级】法律•【时效性】已被修改•【主题分类】环境影响评价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7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于2002年10月28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3年9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2002年10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10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第三章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第四章法律责任第五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预防因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第三条编制本法第九条所规定的范围内的规划,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内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应当依照本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第四条环境影响评价必须客观、公开、公正,综合考虑规划或者建设项目实施后对各种环境因素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影响,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第五条国家鼓励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以适当方式参与环境影响评价。

第六条国家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数据库和评价指标体系建设,鼓励和支持对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技术规范进行科学研究,建立必要的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共享制度,提高环境影响评价的科学性。

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组织建立和完善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数据库和评价指标体系。

第二章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第七条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应当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写该规划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

《环境规划与管理》 名词解释

《环境规划与管理》 名词解释

ISO14000系列环境管理体系:它不以单一的环境要素为对象,而是以环境管理体系为对象,特别注重标准体系的完整性和符合性,即“体系”是否运行良好,组织是否符合现行法律、法规的要求,其行为是否与承诺一致,组织是否改善等。

ISO 14000:以“组织”为单位,以标准体系的形式规范和约束组织活动,特别是在产业活动方面的环境管理体系。

环境污染限期治理:是指对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业事业单位和特殊保护的区域内超标排污的生产、经营设施和活动,由各级人民政府或其授权的环境保护部门决定、环境保护部门监督实施,在一定期限内治理并消除污染的法律制度。

区域环境管理:是以行政区划为归属边界,以特定区域为环境管理对象,以解决该区域内环境问题为内容的一种环境管理。

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是一种具体落实地方各级政府和有关污染的单位对环境质量负责的行政管理制度。

一个区域、一个部门乃至一个单位环境保护的主要责任者和责任范围,运用目标化、定量化、制度化的管理方法,把贯彻执行环境保护这一基本国策作为各级领导的行为规范,推动环境保工作的全面、深入发展,是责、权、利、义的有机结合。

环境承载力——是指某一时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阈值。

环境功能区划——是指依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不同地区在环境结构、状态和使用功能上的差异,对区域进行合理的划分。

总量控制规划——是指以某一区域或流域为对象,将污染物排放量限制在区域或流域环境容量以内的方法。

水环境规划:对某一时期内的水环境保护目标和措施所作出的统筹安排和设计。

耗氧有机物的水环境容量:水环境所能容纳的耗氧有机物的最大容许量。

该容量即通常所说的水环境容量。

大气环境质量预测:为了了解未来一定时期的经济、社会活动对大气环境带来的影响,以便采取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措施。

社区:指居住在某一个特定区域内的、共同实现多元目标的人所构成的群体。

环境预测:指根据人类过去和现在已掌握的信息、资料经验和规律,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方法,对未来的环境状况和环境发展趋势及其主要污染物的污染源的动态变化进行描述和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例题
已知某县 1995 年工农业生产的总产值是 300 万元,COD 排放总量是 250吨, 万元, 吨 2000 年工农业生产的总产值是 400 万元, 万元, COD 排放总量是 275 吨;若到 2010年工 年工 农业生产的总产值实现翻一番, 农业生产的总产值实现翻一番,用弹性系数 的年排放总量是多少吨? 法求那时 COD 的年排放总量是多少吨?
2010 − 2000
14
(5)由弹性系数 和β求出预测基准年与预测目 )由弹性系数ξ和 求出预测基准年与预测目 标年之间的α值 标年之间的 值
α=ξβ=0.023
(6)求出预测目标年 COD 的年排放总量 )
M = 275 × (1 + 0.023)
2010− 2000
= 345(t )
15
三、大气污染预测方法
水质模型法
完全混合的河流水质预测模型 一维河流水质模型 BOD-DO耦合模型 Streeter-Phelps模型 耦合模型: 模型、 BOD-DO耦合模型:Streeter-Phelps模型、 Thomas修正型 Dobbins-Camp修正型 修正型、 修正型、 Thomas修正型、Dobbins-Camp修正型、 Connor修正型 O’Connor修正型 Connor 湖泊水质预测模型 湖泊富营养化水质预测模型
(1)箱式模型 (2)高斯扩散模式
一般高斯扩散模式 高架连续点源地面浓度的高斯扩散模式 高架连续点源地面轴线浓度的高斯扩散模式 高架连续点源地面轴线最大浓度高斯扩散模式
(3)多源扩散模式 (4)线源扩散模式 (5)面源扩散模式 (6)总悬浮微粒扩散模式 (7)灰色预测模型
21
四、水污染预测方法
1、水污染源预测 工业废水排放量预测: (1)工业废水排放量预测:
24
2、水环境质量预测
(1)水环境质量预测要点: 水环境质量预测要点:
确定预测目标; 确定预测目标; 水质等信息的收集和分析; 水质等信息的收集和分析; 建立水质预测模式
(2)水质基本预测方法
水质相关法 水质流量相关法 河流、 河流、湖泊水质的灰色预测模型 河流、 河流、湖泊水质的多元回归分析
25
5
(2)能耗预测方法
目前常用的能耗预测法: 目前常用的能耗预测法:
人均能量消费法 弹性系数法
6
人均能量消费法
生活用能按人民生活中衣食住行对能源的需求 来估算生活用能的方法。 来估算生活用能的方法。 根据美国对84个发展中国家进行的调查表明 个发展中国家进行的调查表明: 根据美国对 个发展中国家进行的调查表明:
第四章 环境规划的技术方法 第一节 预测技术方法
1
一、社会经济发展预测
1 、人口预测
Nt=Nt ek(t-t ) (常用经验模型)
0 0
Nt—t年的人口总数; 年的人口总数; 年的人口总数 Nt — t0年时,即预测起始年时的人口基数; 年时,即预测起始年时的人口基数; K—人口增长系数或人口自然增长率; 人口增长系数或人口自然增长率; 人口增长系数或人口自然增长率 e—自然对数的底 自然对数的底(e=2.718) 自然对数的底
17
(3)污染物排放量预测 ) 二氧化硫排放量预测; 二氧化硫排放量预测;
根据硫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根据硫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可用下式计算 吨煤燃烧后二氧化硫的排放量, 吨煤燃烧后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即: GSO2=1.6WS
GSO2 —二氧化硫排放量,t/a; 二氧化硫排放量, 二氧化硫排放量 ; W—燃煤量,t/a; 燃煤量, 燃煤量 ; S—煤中的全硫分含量,%。 煤中的全硫分含量, 。 煤中的全硫分含量
Wi=(qi-q0).C0×10-2+W0
预测年份某污染物排放量, WI-预测年份某污染物排放量,t qI-预测年份工业废水排放量,万m3; 预测年份工业废水排放量, 基准年工业废水排放量, q0-基准年工业废水排放量,万m3; C0-含某污染物废水工业排放标准或废水中污染物浓 度,mg/l; mg/l; 基准年某污染物排放量, W0-基准年某污染物排放量,t。
沃伦维达模型 狄龙模型 合田健模型 康菲尔德模型
26
五、固体废物与噪声污染预测方法
1、固体废物污染预测
(1)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预测 )
系数预测法: 系数预测法:W=P·S
W-预测年固体废物排放量,万t/a; 预测年固体废物排放量, 预测年固体废物排放量 ; P-固体废物排放系数,t/t产品; 固体废物排放系数, 产品 产品; 固体废物排放系数 S-预测的年产品产量,万t/a。 预测的年产品产量, 。 预测的年产品产量
GDPt=GDP0(1+ α)t-t0 (常用经验模型)
GDPt—t年GDP数; GDP0—t0年即预测起始年的GDP数; α—GDP年增长速率(%)。
3
3、能耗预测 、
(1)能耗指标 产品综合能耗:
总耗能量(标准煤吨) 总耗能量(标准煤吨) 单位产值综合能耗= 单位产值综合能耗= 产品总产值(万元) 产品总产值(万元) 总耗能量(标准煤吨) 总耗能量(标准煤吨) 单位产量综合能耗= 单位产量综合能耗= 产品总产量( 产品总产量(吨或万米 等)
Wt=w0(1+rw)t
Wt—预测年工业废水排放量; 预测年工业废水排放量; 预测年工业废水排放量 基准年工业废水排放量; w0—基准年工业废水排放量; 基准年工业废水排放量 工业废水排放量年平均增长率; rw—工业废水排放量年平均增长率; 工业废水排放量年平均增长率 基准年至某水平年的时间间隔。 t—基准年至某水平年的时间间隔。 基准年至某水平年的时间间隔
例题答案
12
例题答案
解:(1)按题意,预测参照年、预测基准年、预测目标 :( )按题意,预测参照年、预测基准年、 年分别确定为1995 年2000 年和 年和2预测基准年之间的 ) α和β的数值: 的数值: 和 的数值
250 = 275 × (1 + α )
0
上述预测的关键是求算K值 上述预测的关键是求算 值。人口自然增长率 (K)是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之差,常表示为人 是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之差, 是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之差 口每年净增的千分数。 口每年净增的千分数。
2
2、国内生产总值(GDP)预测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 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物质产品和提供 服务的价值总和。
解出: 解出:α=0.019
1995 − 2000
300 = 400 × (1 + β )
解出: 解出:β= 0.059
1995 − 2000
13
(3)计算弹性系数 )
ξ=α/β=0.325
(4)求出预测基准年与预测目标年之间的β值:
800 = 400 × (1 + β )
解出: 解出: β= 0.072
若安装二级除尘器,η=η1+(1-η1)(1-η2),η1 为第一级 除尘效率,η2为第二级除尘效率。
19
氮氧化物与一氧化碳排放量预测
燃煤过程中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的排放量, 燃煤过程中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的排放量,可 以根据锅炉类型和用途, 以根据锅炉类型和用途,以及排放系数进行预 测。
20
2、大气环境质量预测
9
若将上述两式变为α、 表达式 表达式, 若将上述两式变为 、β表达式,则:
a=(E/E0)1/(t-t0)-1 β=(M/M0)1/(t-t0)-1
于是,能源消耗量弹性系数可表示为: 于是,能源消耗量弹性系数可表示为:
α ξ = β
10
弹性系数法还可用于污染物排放量的预测: 弹性系数法还可用于污染物排放量的预测: 如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 如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水污染物的排放量 等。
当每人每年的消费量为0.4吨标准煤时只能维持生存; 吨标准煤时只能维持生存; 当每人每年的消费量为 吨标准煤时只能维持生存 吨时可以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 为1.2-1.4吨时可以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 吨时可以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 在一个现代化社会里,为了满足衣食住行和其他需 在一个现代化社会里, 每人每年的能源消耗量不低于1.6吨标准煤。 吨标准煤。 要,每人每年的能源消耗量不低于 吨标准煤 我国上海市为0.7吨标准煤。 吨标准煤。 我国上海市为 吨标准煤
22
(三)生活污水排放量预测
Q=0.365AF
Q-生活污水量,万m3; 生活污水量, A-预测年份人口数,万人; 预测年份人口数,万人; F-人均生活污水量,l/d.人; 人均生活污水量,l/d. 0.365为单位换算系数。 0.365为单位换算系数。 为单位换算系数
23
工业污染物排放量预测: (2)工业污染物排放量预测:
能源利用率;有效利用的能量同供给的能量之比
4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规划期内能源消耗量增长 速度与经济增长速度之间的对比关系。
年平均能源消费量增长速度 能源消耗弹性系数= 年平均经济增长速度 ∆E / E 或ξ = ∆M / M
式中:E—能源消费量;G—总产值。 经济增长速度可采用工业总产值、工农业总 产值、社会总产值、或国民收入的增长速度等。
1、大气污染源源强预测
(1)源强预测的一般模型 ) Qi=KiWi(1-ηi)
Qi——源强; 源强; 源强 Wi——燃料的消耗量; 燃料的消耗量; 燃料的消耗量 ηi——净化设备对污染物的去除效率; 净化设备对污染物的去除效率; 净化设备对污染物的去除效率 Ki——某种污染物的排放因子; 某种污染物的排放因子; 某种污染物的排放因子 i——污染物的编号。 污染物的编号。 污染物的编号
7
弹性系数法
这种方法是根据能源消费与国民经济增长之间 的关系, 的关系,求出能源消费弹性系数ξ ,再由已决 定的国民经济增长速度, 定的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粗略地预测能耗的增 长速度。 长速度。 设能源消耗量平均增长率为α,经济总产值平均 则有: 增长率为β,则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