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理论与历史1999-2010真题

合集下载

中国传媒大学历年真题名词与简答题答案

中国传媒大学历年真题名词与简答题答案

传播学理论与历史名词解释99年:1.大众传播:大众传播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职业传播者利用机械媒介,广泛、迅速、连续不断地发出讯息,目的是使人数众多,成份复杂的受众分享传播者要表达的含义,并试图以各种方式影响他们。

大众传播的过程包含5个明显的阶段: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效果分析。

大众传播具有四大基本功能,即传播信息、引导舆论、教育大众和提供娱乐。

2.反馈:所谓反馈,原意是指控制系统中,将输出回输到原系统中。

传播学认为,反馈就是受传者在接收信息后做出的各种反应。

反馈可以检验传播效果,反映受众的意见、需要。

但它的滞后性会影响传播系统的控制功能。

3.传播者:传播者是传播活动的起点,也是传播活动的中心之一。

包括传播组织(电台、电视台、报社)和组织化的个人(记者、编辑)传播者的基本职能是制作、传播讯息。

他们控制着传播的内容(把关),却又受到所在社会的基本制度的控制。

4.控制实验法:也叫“室内实验法”,是实验法的一种。

研究在室内进行,而且在研究进行时对某些实验因素加以人为的控制。

这种方法适用于微观的、探究因果关系的研究,卢因和霍夫兰最早在传播研究中使用实验法。

霍夫兰在二战及战后利用控制实验法对“说服与态度”进行研究,成为传播学研究中的经典之一。

控制实验需在一个特殊设计的实验室中进行,需要安装必要的设备和仪器,有时对室内的装修有专门的要求。

研究者可以主动控制实验因素,而且实验本身具有严密的逻辑性。

实验是人为制造的,情景简单化,忽略了现实中的众多因素,结论必然存在误差。

5.编码:将意义或信息转化为符号的过程,是传播过程中极其重要的环节。

编码一方面受传播者世界观、价值观、知识范围和经验的制约;另一方面,受到编码者所在社会文化环境的制约。

作为传播者,其编码水平的高低,直接制约着传播效果的好坏。

编码不仅是技巧问题,还涉及更深层的领域。

00年:1.符号:它是用来指称或代表其他事物的象征物。

它是传播者与受众间的中介物,单独存在于其间,承载着交流双方向对方发出的信息。

(推荐)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理论与历史试题

(推荐)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理论与历史试题

北京广播学院1999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传播学基础理论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1.大众传播2.反馈3.传播者4.控制实验法5.编码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1.简述创新扩散论的基本内容2.简释传播选择的或然率公式三、论述题1.传播学研究的对象包括哪些方面?可以分为哪些部分?试就此阐述你的观点和看法。

(15分)2.试论“传播”——-它的概念含义和研究类型。

(25分)北京广播学院1999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传播学专业知识试题一、填空(每空1分,共5分)1.国外关于受众(受传者)研究的理论观点和流派较多,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种:“______论”、“______论”、“______论”、“文化规范论”等。

2.德国学者伊丽莎白•内尔•纽曼于70年代初发表文章,提出“沉默的螺旋”的观点。

她认为,舆论的形成,包括________、________、个人对社会中其他人的看法的理解这三个方面,以及这三者之间的交互作用。

二、解释下列概念(每个4分,共20分)1.受众2.民意测验3.法兰克福学派4.内在效度5.内容分析三、辨析(每题10分,共30分)1.传播与舆论2.信息与讯息3.“热媒介”与“冷媒介”四、判断下列结论是否正确,并阐述理由(每个10分,共20分)1.传播媒介的发展受社会结构的制约。

2.人际新闻传播活动是新闻事业的组成部分之一。

五、论述(共25分)1.传播的主要功能(15分)2.大众传播的反馈类型的方法。

(10分)北京广播学院2000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传播学基础理论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1.符号2.个案研究法3.麦克卢汉4.人际传播5.把关人6.传播媒介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简要说明传播的类型2.简述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3.简述“沉默的螺旋”理论的基本观点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试论社会制度与传播制度的互动关系。

2.谈谈你对传播学在中国的发展的看法。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综合考试1999真题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综合考试1999真题

北京广播学院1999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新闻传播学综合考试试题--------------------------------------------------------------------------------一、词语解释(任选4小题,每题4分,共16分;多答按前4题计分):1、先秦文学(略举主要文体)2、敦煌变文3、变法4、一条鞭法5、文学研究会6、《悲惨世界》二、填空(每空0.5分,共8分)1、中国古代有两位作家和他们的两部作品,由于对中国文学和史学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人们往往并称这为班马、史汉。

这里的班指()、马指(),史指(《》)、汉指(《》)。

2、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旗手鲁迅,一生写作了大量思想深刻、艺术精湛的作品。

除14部杂文集和《集外集》、《集外集拾遗》以外,还有小说集(《》)、和《彷徨》,散文集《野草》和(《》),历史小说(《》),以及文学史专著(《》)和《汉文学史纲要》。

3、从三国到隋统一的近几400年中,中国境内先后出现了35个封建政权。

其中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出现16个主要由5个少数民族首领建立的政权,史称"五胡十六国",这5个少数民族是()、()、羯()、()。

4、中国有悠久的史学传统,历史典籍不仅丰富,而且形式多样、相互配套,既有编年体的(《》)和《资治通鉴》等,又有由(《》)发端的、后成为官修史共同体例的纪传体著作,还有如《通鉴经事本末》、《宋史纪事本末》的()、体通史、断代史和《唐会要》之类的()体,以及《通典》、《通志》等著作。

三、选择(每选0.5分,共8分)1、请按照文意选择相应的成语填入括号内(填序号或具体内容,不同):A、"为天下事者,若能临危不乱,(),必可有成。

"(a虎口余生; b墨守成规; c虑周行果。

)B、"每读宋史,至秦桧误国,鄂王(岳飞)被害,无不()。

"(a如丧考*;b同仇敌忾;c 拊膺切齿。

中传传播学理论与历史应试答题讲义

中传传播学理论与历史应试答题讲义

中传传播学理论与历史应试答题讲义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主讲的是中传传播学应试答题。

其实答题方法的训练,个人认为应该放在第三轮,十二月份,在同学们的知识储备都已经完成的时候。

那样脑袋里有了知识,肚里有粮,心里不慌,看着真题,做着模拟题,吃着火锅唱着歌,更有针对性。

当然,放到现在也有一个好处,很多同学现在正在进入或已经进入第二轮复习,作为最重要的一轮复习,在进行之前由老师对题目进行分析,可以帮助在复习和背诵的过程中更加有目的性。

因此,这次授课我主要会根据中传传播学的真题,讲述大家在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应如何复习。

当然,如何答题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

讲义提纲:1,分析题目及评卷标准,结论:准备考试靠的是扎实的背诵2,分析如何准备背诵:资料选择,背诵方法,背诵注意事项3,分析如何准备问答题:论文,50题。

讲究的是逻辑关系,理论与事实间言之成理即可。

4,应试提示:4.1,做模拟题,背真题、细致完整、逻辑清晰,层次分明、注意时间合理分配时间:2.5个小时讲述,0.5个小时答疑。

中传传播学理论与历史考试题型:名词解释、简答、问答1,传播学真题及分析2011年传播学真题:一、名词解释1、麦克卢汉2、媒介事件3、叙事分析4、霸权(hegemony)5、休眠效应二、简答题1、简述两次世界大战美国的宣传分析2、简述受众的选择过程三、论述题1、结合历史和现实,简要评价“技术决定论”2、联系实际,谈谈公民新闻和网络舆论在我国社会的现状和趋势3、联系实际,谈谈我国新闻传播业提高国际传播实力和提升文化软实力的现实意义,并提出切实可行措施2010年传播学理论与历史真题:一、名词解释1.杜威2.符号3.发展传播学4.刺激——反应理论5.女性主义研究二、简答题1.为什么“受众即是商品”?如何开发受众价值?2.什么是传播制度?结合实际谈谈媒介控制对社会的影响。

三、论述题1.谈谈你对网络乌托邦的认识。

2.简述你对大众传播文化效果的认识。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理论与历史真题(07年以前)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理论与历史真题(07年以前)

原文地址:【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10年真题】作者:C___athy1999年传播学基础理论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1、大众传播--大众传播(mass communication)这个概念首次出现于194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宪章中。

--根据传播学者梅尔文•德弗勒的定义,所谓大众传播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职业传播者利用机械媒介广泛、迅速、连续不断地发出讯息,目的是使人数众多、成分复杂的受众分享传播者要表达的含义,并试图以各种方式影响他们。

--大众传播的传播者是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媒介组织;其讯息的传送广泛、迅速、连续、公开;其媒介为机械媒介;受众广泛、成分复杂,具有多、杂、散、匿的特征;反馈间接、零散、迟缓、具有积聚性2、反馈--反馈(feedback)指控制系统将输出回输到原系统中。

在传播学中,反馈即受传者在接受信息后作出的各种反应。

--传播学中的反馈概念使人们认识到传播过程不仅是线性的单向流通,而且是双向的信息传输回路。

不仅传播者发出信息,受传者也发出讯息,即发出对接受到的信息的反应。

--反馈可以使传播者检验传播效果,并据此调整和规划目前和未来的传播行为,从而获得预期的传播效果。

反馈又是受众意见、需要等信息的流通方式,受众可以据此更主动、更积极地介入传播过程,主动搜集、利用信息。

3、传播者--传播者又称信源,是指传播活动中发出讯息的人或者组织。

它是传播活动的起点。

--在大众传播中,传播者可以是指编辑、记者、主持人等组织化的个人,也可以是指报社、电台、电视台、出版社等媒介组织。

--传播者的基本职能是制作、发布和控制传播内容,因此在传播学中,对传播者的研究又称为控制分析。

4、控制实验法--控制实验法(controlexperiment)是传播定量研究方法之一,由传播学先驱者库尔特•卢因和卡尔•霍夫兰引入传播研究。

--指在室内进行的,对某些实验因素加以人为控制的一种实验法。

适用于微观的、探究因果关系的研究。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理论与历史真题及解析(可编辑)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理论与历史真题及解析(可编辑)

2008年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理论与历史科目真题2007年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理论与历史科目真题及解析一、名词解释1. 贝特森英国人类学家,帕洛阿尔托小组的奠基人和核心人物。

贝特森认为人类精神外在于身体,在个体与其他人的关系之中,因此有了“精神生态学”的概念,这样一个概念强调个体与其他人的传播关系的重要性,反映了帕洛阿尔托小组的中心论题。

贝特森还提出了“元传播”的概念,认为每个人际交流包含两个信息,内容信息显示谈话的内容,关系信息显示传播者之间的关系,这种通常以非语言形式同时进行的关系交谈,被称为“元信息传播”或“元传播”。

2. 参考群体指个人用作某种参照对象来评价自身、他人或社会事件的标准的群体。

1942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H.海曼首先采用这一术语。

参照群体主要执行两种基本功能:一是推动个人按照群体规范行动;二是可以使个人借助于比较功能,对自己、别人、社会事件进行比较、评价。

参照群体的规范可以成为个人的社会目标,成为个人的自我评价、对社会生活现象评价和世界观形成的基本标准,在个人的社会化以及个性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3. 证词法李和李在合编的《宣传的艺术》一书归纳的七种常用的宣传技巧之一。

即让某些令人尊敬或使人讨厌的人评论某种观点、产品或人,以影响公众的态度。

如名人广告、政治宣传等。

4. 定量分析法传播学两大研究方法之一。

指利用所占有的大量量化事实,描述、解释和预测研究对象,通过数据分析和逻辑推论,提出、验证理论观点。

程序:确立研究假设--确定研究方法--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包括实地调查法、内容分析法、实验法和个案研究法。

5. 媒介即讯息加拿大传播学家麦克卢汉提出的媒介理论。

认为传播媒介真正传递的是媒介的特性,而不是内容,内容也是一种媒介。

“媒介的‘内容’好比是一片鲜美的肉,破门而入的盗贼拿它来分散看家狗的注意力。

”一种新的传播媒介一旦出现,这种媒介本身,而不是它所传递的具体内容就会给人类社会带来某种信息,引起社会变革。

《传播历史与理论》考研中国传媒大学考研真题

《传播历史与理论》考研中国传媒大学考研真题

《传播历史与理论》考研中国传媒大学考研真题解析第一部分名校考研真题[视频讲解1中国传媒大学713传播历史与理论考研真题及详解中国传媒大学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传播历史与理论试题答题说明: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不需抄题,标明题号即可,答在试题上无效。

一、名词解釋(每题6分,共30分)1.英尼斯2.数字鸿沟3.拟态环境4 •潜网5.内容分析法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1•符号的结构和特性。

2•简述"麻醉精神"。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90分)1 .受众的概念在web2.0时代是否还能使用?2•大众媒介的基本运营模式是什么?新媒介又有什么样的变化?3•写出至少三个国际知名媒介的机构,并评述之。

参考答案:中国传媒大学2014年全国硕士硏究生入学统一考试传播历史与理论试题答题说明: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不需抄题,标明题号即可,答在试题上无效。

一、名词解釋(每题6分,共30分)1.英尼斯答:英尼斯是最有影响的媒介决走论者之一,多伦多学派的鼻祖,麦克卢汉的老师。

20世纪40年代他从加拿大经济史逐渐转向了对人类文明史的硏究,在传播与媒介研究方面的代表作包括《帝国与传播》和《传播的偏向》。

他提出的主要理论是媒介偏向论,他认为,没有一样传播媒介是不具有时间和空间的偏向的,而这种或偏向时间或偏向空间的特性,影响了社会的知识状况、权力结构和政治形态。

他认为,偏向时间的媒介包括语言、石头、黏土、羊皮纸等,它们共同的特点是比较耐久,能够克服时间的障碍但是不适合流通和传播。

这种媒介有助于树立权威、形成等级森严的社会体制,有利于传统和宗教的稳定性。

然而这种媒介的时间性使得它无法及于远方,也导致了社会的不均衡。

偏向空间的媒介包括文字、纸张以及更早期的纸莎草等。

这些东西作为媒介的共同特点是,虽然经不起时间的销蚀,但是非常轻便易携,可以克服空间的障碍。

这种媒介有助于帝国的扩张、知识的扩散以及世俗政权的建立。

中国传媒大学2007年传播学理论与历史试题

中国传媒大学2007年传播学理论与历史试题

北京广播学院2001年传播学基础理论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1、传播2、施拉姆3、枪弹论4、编码5、实验法6、知识沟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简述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基本观点。

2、简述受众选择信息的过程。

3、简述教养理论的基本观点。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试析“报刊的四种理论”。

2、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媒介整合的看法。

北京广播学院2002年传播学基础理论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1、传播2、信息3、受众4、舆论领袖5、媒介文化6、传播效果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什么叫传播模式?传播模式具有哪些功能?2、什么叫把关人?影响把关人的因素有哪些?3、简述知识沟假说的基本内容。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什么叫“第三者效果”?试分析现实中存在的“第三者效果”现象。

2、什么是传播研究的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你怎样看待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北京广播学院2003年传播学理论与历史试题一、名词解释(6个,每个5分,共30分)1、《察世俗每月统记传》2、大众传播的四项主要功能3、《纽约太阳报》4、《大公报》的“四不”方针5、申农—韦弗的线性传播过程(可以用图示)6、施拉姆二、简答题(4道,每道15分,共60分)1、简述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主要办报活动。

2、简介“黄色新闻业”。

3、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区别。

4、简介电视的“教养理论”。

三、论述题(2道,每道30分,共60分)1、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理论最初是由谁验证的?这个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提出了什么样的观点、主2、传播学者总结出哪些著名的宣传策略和方法?试举两三种具体说明,并以政治宣传或者广告宣传中的现象或者实例加以解释,谈谈你自己的看法和评价。

北京广播学院2004年传播学理论与历史试题一、名词解释(每个5分,共30分)1、刻板模式2、法兰克福学派3、符号4、创新—扩散模式5、把关人6、伊里县研究二、简答题(每题20分,共60分)1、传播学产生在美国受到了哪些因素的影响?2、简述归因理论的三个基本假设。

中国传媒大学近10年新闻传播学考研测试题及答案

中国传媒大学近10年新闻传播学考研测试题及答案

2011新闻传播学考研测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小报是中国新闻史上最先出现的民间报纸,也叫“新闻”。

它始于北宋,盛行于南宋。

内容以刊载新闻和时事性政治材料为主,信息较灵通,时效性较强,大多是尚未公开的“朝廷机事”。

它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对朝廷政事和各方面信息的需求。

小报出现后,一直被统治者看作是一种非法出版物而受到查禁。

2、媒介权力指的是新闻传媒通过新闻传播行为对社会所起的支配作用。

这种支配作用,一是通过新闻报道的内容安排,形成人们的注意中心;二是通过选择和评价事实,表达和引导舆论;三是对政府和社会进行舆论监督。

3、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党性原则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党性原则在新闻工作者中的体现,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行为准则,它要求无产阶级政党领导或主办的新闻舆论工具在新闻传播过程中贯彻和表达本党的思想意志、政治要求和组织原则。

4、“有偿新闻”是我国当前新闻行业风气不正的突出表现。

其特征是谁给钱就报道谁,报道谁就向谁要钱。

5、第四媒体,也叫国际互联网,英文名称为INTERNET,简称为“互联网”或“因特网”。

1998年5月,联合国新闻委员会年会上正式把互联网定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

二、简答1、简述社会责任新闻理论的基本观点。

社会责任新闻理论是西方新闻学者对20世纪欧美资本主义垄断竞争时期的新闻思想所作的理论概括。

这一理论指出,在资本主义垄断竞争时期,新闻自由伴随着义务和责任,绝对新闻自由不存在;当新闻媒介不履行自己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时,政府有权对新闻媒介进行干预。

2、简述新闻真实性的双重涵义。

新闻真实是微观真实和宏观真实的统一。

对单篇新闻作品来说,不仅要确保个别事实的准确无误,做到微观真实,还要求在事实的总体和相互联系上也符合客观实际,力求宏观真实。

对新闻媒体来说,首先要做到每篇新闻真实可信,但每篇新闻真实未必等于真实地反映了整个现实世界。

所以还必须对实际情况做全面、客观的正确估计,通过控制报道量和连续报道等方式,做到宏观真实。

中传媒传播学理论与历史真题

中传媒传播学理论与历史真题

北京广播学院1999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传播学基础理论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1.大众传播2.反馈3.传播者4.控制实验法5.编码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1.简述创新扩散论的基本内容2.简释传播选择的或然率公式三、论述题1.传播学研究的对象包括哪些方面?可以分为哪些部分?试就此阐述你的观点和看法。

(15分)2.试论“传播”——-它的概念含义和研究类型。

(25分)北京广播学院1999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传播学专业知识试题一、填空(每空1分,共5分)1.国外关于受众(受传者)研究的理论观点和流派较多,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种:“______论”、“______论”、“______论”、“文化规范论”等。

2.德国学者伊丽莎白•内尔•纽曼于70年代初发表文章,提出“沉默的螺旋”的观点。

她认为,舆论的形成,包括________、________、个人对社会中其他人的看法的理解这三个方面,以及这三者之间的交互作用。

二、解释下列概念(每个4分,共20分)1.受众2.民意测验3.法兰克福学派4.内在效度5.内容分析三、辨析(每题10分,共30分)1.传播与舆论2.信息与讯息3.“热媒介”与“冷媒介”四、判断下列结论是否正确,并阐述理由(每个10分,共20分)1.传播媒介的发展受社会结构的制约。

2.人际新闻传播活动是新闻事业的组成部分之一。

五、论述(共25分)1.传播的主要功能(15分)2.大众传播的反馈类型的方法。

(10分)北京广播学院2000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传播学基础理论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1.符号2.个案研究法3.麦克卢汉4.人际传播5.把关人6.传播媒介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简要说明传播的类型2.简述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3.简述“沉默的螺旋”理论的基本观点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 试论社会制度与传播制度的互动关系。

2. 谈谈你对传播学在中国的发展的看法。

《传播历史与理论》考研中国传媒大学考研真题

《传播历史与理论》考研中国传媒大学考研真题

《传播历史与理论》考研中国传媒大学考研真题解析第一部分名校考研真题[视频讲解]中国传媒大学713传播历史与理论考研真题及详解中国传媒大学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传播历史与理论试题答题说明: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不需抄题,标明题号即可,答在试题上无效。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1.英尼斯2.数字鸿沟3.拟态环境4.潜网5.内容分析法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1.符号的结构和特性。

2.简述“麻醉精神”。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90分)1.受众的概念在web2.0时代是否还能使用?2.大众媒介的基本运营模式是什么?新媒介又有什么样的变化?3.写出至少三个国际知名媒介的机构,并评述之。

参考答案:中国传媒大学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传播历史与理论试题答题说明: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不需抄题,标明题号即可,答在试题上无效。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1.英尼斯答:英尼斯是最有影响的媒介决定论者之一,多伦多学派的鼻祖,麦克卢汉的老师。

20世纪40年代他从加拿大经济史逐渐转向了对人类文明史的研究,在传播与媒介研究方面的代表作包括《帝国与传播》和《传播的偏向》。

他提出的主要理论是媒介偏向论,他认为,没有一样传播媒介是不具有时间和空间的偏向的,而这种或偏向时间或偏向空间的特性,影响了社会的知识状况、权力结构和政治形态。

他认为,偏向时间的媒介包括语言、石头、黏土、羊皮纸等,它们共同的特点是比较耐久,能够克服时间的障碍但是不适合流通和传播。

这种媒介有助于树立权威、形成等级森严的社会体制,有利于传统和宗教的稳定性。

然而这种媒介的时间性使得它无法及于远方,也导致了社会的不均衡。

偏向空间的媒介包括文字、纸张以及更早期的纸莎草等。

这些东西作为媒介的共同特点是,虽然经不起时间的销蚀,但是非常轻便易携,可以克服空间的障碍。

这种媒介有助于帝国的扩张、知识的扩散以及世俗政权的建立。

它能够帮助中央政权控制更大的疆界,但是却有可能削弱中央的权威。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理论与历史1999-2011真题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理论与历史1999-2011真题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理论与历史1999-2011真题4.控制实验法5.编码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1.简述创新扩散论的基本内容2.简释传播选择的或然率公式三、论述题1.传播学研究的对象包括哪些方面?可以分为哪些部分?试就此阐述你的观点和看法。

(15分)2.试论“传播”——-它的概念含义和研究类型。

(25分)1999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传播学专业知识试题一、填空(每空1分,共5分)1.国外关于受众(受传者)研究的理论观点和流派较多,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种“:______论”、“______论”、“______论”、“文化规范论”等。

2.德国学者伊丽莎白•内尔•纽曼于70年代初发表文章,提出“沉默的螺旋”的观点。

她认为,舆论的形成,包括________、________、个人对社会中其他人的看法的理解这三个方面,以及这三者之间的交互作用。

二、解释下列概念(每个4分,共20分)1.受众2.民意测验3.法兰克福学派4.内在效度5.内容分析三、辨析(每题10分,共30分)1.传播与舆论2.信息与讯息3.“热媒介”与“冷媒介”四、判断下列结论是否正确,并阐述理由(每个10分,共20分)1.传播媒介的发展受社会结构的制约。

2.人际新闻传播活动是新闻事业的组成部分之一。

五、论述(共25分)1.传播的主要功能(15分)2.大众传播的反馈类型的方法。

(10分)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1.符号2.个案研究法3.麦克卢汉4.人际传播5.把关人6.传播媒介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简要说明传播的类型2.简述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3.简述“沉默的螺旋”理论的基本观点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试论社会制度与传播制度的互动关系。

2.谈谈你对传播学在中国的发展的看法。

2000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传播学专业知识试题一、名词:(每题5分,共30分)1.信息2.bbc3.新闻4.组织传播5.拉斯韦尔6.因特网二、辨析:(每题10分,共20分)1.反馈与前馈2.“有限效果论”与“强效果论”三、简答:(每题10分,共20分)1.简述传播学定量研究方法的类型。

历年中传传播学考研传播学理论与历史真题

历年中传传播学考研传播学理论与历史真题

历年中传传播学考研传播学理论与历史真题(感谢凯程罗老师对本文的有益指导.)一名词解释1. 刺激-反应理论2. 达拉斯斯密塞3. 发展传播学4. 米德5. 双重行动模式二简答题1. 社会心理学家卡尔特卢因对传播学理论的贡献。

2. 什么是健康传播?其基本内容是什么?简述我国的健康传播发展趋势。

三论述题1. 媒介专业理论是什么?结合实际谈谈媒介专业理论的发展历史及基本原则。

2. 新媒介对……,结合facebook 、twitter、微博的发展论述新媒介对人际交流的作用。

3. 2011的系列国家宣传片……,从传播学角度谈析国家宣传片。

如何选择考研辅导班考研过程中,大家肯定会选择辅导班,关于报辅导班的问题我有几个特别的建议,如何选择合适的辅导班,是有方法的。

方法1:了解这个机构历年考上的情况,有没有视频版的经验谈,考上多少人。

这个得详细了解一下,这样就能大致判断出这个机构情况怎么样。

例如凯程,2015年考入五道口金融学院29人,占五道口录取总人数50%,名单和经验谈都在网站有公布,是非常可信。

方法2:看资料,看看这个机构有没有配套的资料和课程,如果连讲义都拿不出来,说明他们没有开课经验。

据我所知,凯程是有完整的配套体系的。

方法3:实地去考查,看看他们有没有正规的学校,有没有教学楼、食堂、宿舍、操场等设施。

方法4:和咨询老师详细沟通,看看是否专业。

通过这样的几个策略,就基本能够搞定了。

考研全程复习安排:(1)起步阶段(第一轮复习)首轮复习的目的是全面夯实基础。

英语、数学复习都具有基础性和长期性的特点,而专业课内容庞杂,因此它们的第一轮复习都安排在起步期。

政治复习可以暂缓,等新大纲出版后再进入首轮复习。

(2)强化阶段(第二轮复习)所有科目的第二轮复习都安排在强化期。

这一阶段要从全面基础复习转入重点专项复习,对各科重点、难点进行提炼和把握;同时注意解题能力的训练。

(3)冲刺阶段(第三轮复习)本阶段复习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归纳总结,升华提炼,查漏补缺,二是强化应试训练,模拟考试考研辅导班有用吗?首先有用是肯定有用的,考研辅导班内部资料以及考研的程序,步骤,专家指导,押题,针对性教学还是比较不错的.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为什么奥运会高水平运动员都有高水平的教练,而不是自己在家里训练,这是社会化分工,高水平的教练员能够让运动员快速提升成绩,少走弯路,提供高质量的指导,再加上运动员的刻苦训练当然你报班需要找个比较靠谱的辅导班,这是很关键的,建议实地去考察一下,和他们的咨询老师聊一下. 据我所知,凯程考研有自己的集训营,老师很认真很靠谱.。

2010年中国传媒大学考研真题

2010年中国传媒大学考研真题

中国传媒大学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新闻学基础试题答题说明: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不需抄题,标明题号即可,答在试题上无效。

新闻理论(50分)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1、苏报案2、范长江3、中央通讯社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简述托马斯·杰斐逊对美国新闻事业有何贡献。

2、简述西方发达国家报业发展的历程。

三、论述题(15分)简述《新华日报》在各个时期的地位和作用。

新闻理论(50分)一、名词解释(10分)1、报刊的“四种理论”2、舆论监督二、简答题(20分)1、简述马克思主义新闻自由观。

2、简述失实报道产生原因以及对策。

三、论述题(20分)新媒体出现对现有的新闻传播格局形成冲击,试论述在新形势下,我们应该如何创新新闻宣传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

新闻业务(50分)一、简答题(20分)1、简述电视新闻采访的特点与要求。

2、简述新闻“跳笔”的特点和要求。

二、论述题(15分)论述网络编辑的特点和要求三、应用题请根据下面材料,写一篇时评,字数不超过800字。

世界媒体峰会共同宣言北京·20092009年10月8日至10日,世界媒体峰会在中国北京举行。

这是一次史无前例的世界传媒盛会,来自世界各地的通讯社、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形态的170多家传媒机构参加了峰会。

我们以“合作、应对、共赢、发展”为主题,围绕八项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分析了世界传媒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着重探讨了国际金融危机、迅速变化的受众需求和不断涌现的高新科技背景下,传媒机构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我们相信本次峰会深化了认识,扩大了共识,加强了合作,取得了积极成果。

我们关注,当今世界正经历着复杂而深刻的变革,经济全球化、全球信息化、传播技术新型化以及世界文化多样性与共通共融,为世界传媒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前景,也为媒体报道世界事件和全球问题构建了重要舞台。

我们希望,世界各地媒体向全世界传播真实、客观、公正、公平的新闻信息,促进政府和公共机构的透明度和公信力,促进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人民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流。

2010年中国传媒大学708传播学理论与历史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0年中国传媒大学708传播学理论与历史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0年中国传媒大学708传播学理论与历史考研真题及详解中国传媒大学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科目名称:708传播学理论与历史试题分析一、参考教材(6本)1.《传播学总论(第二版)》(胡正荣、段鹏、张磊,清华大学出版社)2.《传播学基础:历史、框架与外延》(段鹏,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3.《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沃尔纳·塞弗林、小詹姆斯·坦卡德著,郭镇之译,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4.《传播学史》(E·M·罗杰斯著,殷晓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5.《21世纪初我国大众传媒发展战略研究》(胡正荣主编,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6.《传播学在世界》(段鹏,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二、试题特点1.题型及分值分布主要题型分为: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

(1)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计30分)(2)简答题(每题20分,共计40分)(3)论述题(第1题20分,第2、3题30分,共计80分)2.考试内容《传播学理论与历史》考试的主要内容包括传播学史、传播基本原理、传播者和传播体制研究、传播内容与文化研究、传播媒介研究、受众研究和传播效果研究等。

要求考生能熟练掌握传播学的基本概念、重要理论和研究方法,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媒介现实问题并对解决方案进行思考的能力。

三、本试题与其他相关试题比较1.本试题与其他年份试题简单比较:题型、考试范围、难易程度等。

与往年相比,在题型上进一步现实了传媒大学题型基本稳定的特点,2010年的试题在题型及分值分配上,延续了往年形成的稳定的3、4、8模式,题目也都比较直接。

在考试范围上,尽管偏重传播学前沿理论的考察,并且注重相关理论的纵向整合能力,但所有考点都没有偏离考试大纲,进一步体现了传媒大学该学科命题注重学科理论考察的特色,同时更加体现出注重前沿理论考察的取向。

因而,在题目难度上,相对往年具有了一定的难度。

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注重基础理论的把握,更要注重前沿理论的总结与梳理,特别是要有意识地提升结合重要时事进行理论的深层分析与应用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广播学院1999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传播学基础理论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1.大众传播2.反馈3.传播者4.控制实验法5.编码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1.简述创新扩散论的基本内容2.简释传播选择的或然率公式三、论述题1.传播学研究的对象包括哪些方面?可以分为哪些部分?试就此阐述你的观点和看法。

(15分)2.试论“传播”——-它的概念含义和研究类型。

(25分)北京广播学院1999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传播学专业知识试题一、填空(每空1分,共5分)1.国外关于受众(受传者)研究的理论观点和流派较多,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种:“______论”、“______论”、“______论”、“文化规范论”等。

2.德国学者伊丽莎白•内尔•纽曼于70年代初发表文章,提出“沉默的螺旋”的观点。

她认为,舆论的形成,包括________、________、个人对社会中其他人的看法的理解这三个方面,以及这三者之间的交互作用。

二、解释下列概念(每个4分,共20分)1.受众2.民意测验3.法兰克福学派4.内在效度5.内容分析三、辨析(每题10分,共30分)1.传播与舆论2.信息与讯息3.“热媒介”与“冷媒介”四、判断下列结论是否正确,并阐述理由(每个10分,共20分)1.传播媒介的发展受社会结构的制约。

2.人际新闻传播活动是新闻事业的组成部分之一。

五、论述(共25分)1.传播的主要功能(15分)2.大众传播的反馈类型的方法。

(10分)北京广播学院2000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传播学基础理论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1.符号2.个案研究法3.麦克卢汉4.人际传播5.把关人6.传播媒介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简要说明传播的类型2.简述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3.简述“沉默的螺旋”理论的基本观点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试论社会制度与传播制度的互动关系。

2.谈谈你对传播学在中国的发展的看法。

北京广播学院2000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传播学专业知识试题一、名词:(每题5分,共30分)1.信息2.BBC3.新闻4.组织传播5.拉斯韦尔6.因特网二、辨析:(每题10分,共20分)1.反馈与前馈2.“有限效果论”与“强效果论”三、简答:(每题10分,共20分)1.简述传播学定量研究方法的类型。

2.简述“两级传播论”的主要观点。

四、论述:(每题15分,共30分)1.比较分析传播学中的传统学派与批判学派。

2.举例分析报纸、广播、电视、杂志的传播特点。

北京广播学院2001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传播学基础理论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1.传播2.施拉姆3.枪弹论4.编码5.试验法6.知识沟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简述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基本观点2.简述受众选择信息的过程3.简述教养理论的基本观点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试析“报刊的四种理论”2.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媒介整合的看法北京广播学院2001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传播学专业知识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1.广告2.NHK3.舆论4.卫星电视5.黄金时间6.“第四媒体”7.调查统计法8.时代——华纳二、简答(每题10分,共30分)1.简述大众传播的特点2.简述有限效果论的基本观点3.简述说服理论的基本观点三、论述(每题15分,共30分)1.谈谈你对我国媒介集团发展的认识2.试论网络媒介的传播特点北京广播学院2002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传播学基础理论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1.传播2.信息3.受众4.舆论领袖5.媒介文化6.传播效果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什么叫传播模式?传播模式具有哪些功能?2.什么叫把关人?影响传播者把关的因素有哪些?3.简述知识沟假说的基本内容。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什么叫“第三者效果”?试分析现实中存在的“第三者效果”现象。

3.什么是传播研究的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

你怎样看待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

北京广播学院2002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传播学专业知识试题第一部分各研究方向考生必答题:(共60分)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4分)1.《论出版自由》2.廉价报纸3.频道(频率)资源4.媒介N6.反“客里空”运动二、简答(每题8分,共16分)1.简述传播学引入我国的历程2.广播的传播特点三、辨析(每题10分,共20分)1.新闻传播的客观性与倾向性2.连续报道与系列报道第二部分选答题(考生根据所报考的研究方向从下列题目中选答相应部分,不得跨研究方向答题)A.报考理论传播学、应用传播学方向必答题:(共40分)论述:(每题20分,共40分)1.结合信息传播全球化发展趋势,谈谈你对“建立世界新闻信息传播秩序”的看法2.联系实际论述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正面功能和负面功能)B.报考传播学研究方法方向的考生必答题(共40分)北京广播学院2003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传播学理论与历史试题一、名词解释(6个,每个5分,共30分)1.《察世俗每月统计传》2.大众传播的四项主要功能3.《纽约太阳报》4.《大公报》的“四不”方针5.申农——韦弗的线性传播过程(可以用图示)6.施拉姆二、简答题(4道,每道15分,共60分)1.简述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主要办报活动2.“黄色新闻业”3.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区别4.简介电视的“教养理论”三、论述题(2道,每道30分,共60分)1.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理论最初是由谁来验证的?这个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提出了什么样的观点,主要采取什么样的研究方法,有什么发现,这项研究对传播活动或者传播研究有何现实意义)?试举例加以说明。

2.传播学者总结出哪些著名的宣传策略和方法?试举两三种具体说明,并以政治宣传或者广告宣传中的现象或者实例加以解释,谈谈你自己的看法和评价。

北京广播学院2004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传播学理论与历史试题一、名词解释(每个5分,共30分)1.刻板模式2.法兰克福学派3.符号4.创新——扩散模式5.把关人6.伊利县调查二、简答(每题20分,共60分)1.简述传播学在美国产生的原因2.简述归因理论的三个假设3.简述预防接种理论的基本观点三、论述(每题30分,共60分)1.试述受众的选择性心理的三个层面之间的关系2.用三种假说来说明你对电视暴力效果的认识中国传媒大学2005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传播学理论与历史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1、拉扎斯菲尔德【参考答案】拉扎斯菲尔德,美籍奥地利社会学家,在应用社会学领域影响深远。

他的研究对早期传播学的形成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1940年,拉扎斯菲尔德及其助手对媒介在总统选举中对选民投票意向的影响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研究。

1948年这次研究的成果汇集出版,即《人民的选择》。

这部著作提出了“两级传播”理论和“舆论领袖”的概念。

这项研究被称为大众传播学研究历史上的里程碑之一,它推翻了“枪弹论”,宣告了传播效果研究“有限效果论”时代的到来。

2、五W模式【参考答案】五W模式是美国政治学家、传播学先驱者拉斯韦尔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提出的一个线性传播模式,即谁(who)、说了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向谁说(to whom)、有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

这个模式奠定了大众传播研究的五个主要的领域,即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和效果研究,对后续的传播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但由于其单向性,忽略了反馈,因而有一定的局限性。

3、组织传播【参考答案】组织传播是由各种相互依赖关系结成的网络,为应付环境的不确定性而创造和交流信息的过程。

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组织内传播,而是组织外传播,两者都是组织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保障。

组织传播的功能主要包括:内部协调、指挥管理、决策应变和行成共识。

4、信息主权【参考答案】信息主权的概念是随着国际传播领域斗争逐步发展的产物。

简言之,信息主权就是一个国家对本国的信息传播系统进行自主管理的权利,这是信息时代的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般来说,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对本国信息资源进行保护、开发和利用的权利;不受外部干涉、自主确立本国的信息生产、加工、储存、流通和传播体制的权利;对本国信息的输出和外国信息的输入进行管理和监控的权利。

5、内容分析法【参考答案】内容分析法是传播研究定量研究方法之一,又拉斯韦尔引入传播研究,其主要用途在于对传播内容进行系统的定量分析。

主要步骤包括:提出假设;制定分类表;将传播文本按分类表进行编码归类;统计计算;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二、简答题(每题20分,共40分)1、简述媒介霸权理论的基本含义和现实意义。

【参考答案】媒介霸权理论是葛兰西在其著名的《狱中札记》中提出的一个理论,对大众文化和媒介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葛兰西认为,一个社会制度的真正力量并不是统治阶级的暴力或其国家机器的强制性权力,而是被统治者对于统治者世界观的接受。

霸权的产生、再生产以及转换是市民社会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作用的结果,这与国家暴力机器的强制性不同。

对于葛兰西来说,国家实施压制,而市民社会则行使霸权。

霸权在文化和意识形态方面运作时必须通过市民社会的各种机构,如教育、家庭、教会以及大众文化和大众传媒等社会机制来实施。

葛兰西的“霸权理论”被广泛地用于媒介分析和媒介批判。

按照葛兰西的论述,要理解大众文化和意识形态的传播,必须从社会秩序或国家形成及维系的过程来了解,所以,“霸权理论”对于传播学者在进行媒介分析和批判时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启发:第一,必须弄清统治阶级对媒介的控制方式及程度;第二,必须了解大众传媒生产的基本功效;第三,必须认识媒介意识形态的社会功效。

2、马克思主义和批判学派对传播学的贡献有哪些?试简述之。

【参考答案】本题请参考《传播学史》第四章。

三、论述题(共80分)1、新技术与大众传播媒介关系如何?推进新技术应用于传播媒介的经济、社会动因何在?运用传播学理论分析之。

(30分)【参考答案】技术问题是传播媒介研究的一个很重要的论题。

关于第一问,这里必须要从媒介技术发展史的角度阐明技术对于媒介发展的重要影响,但同时需要指出技术决定论的缺陷,而要放在唯物史观的事业中看待媒介本身的发展与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现实的关系。

第二问应当从技术适应现实需要、经济利益价值生产、社会文化动因等角度分析技术应用于传播媒介的潜在动力。

第三问要求运用传播理论来分析,可以参考的理论比较多,诸如因尼斯和麦克卢汉的理论、贝尼格的控制革命理论等等,都可以用来分析技术发展与媒介,媒介技术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复杂关系。

2、论述知识沟假说的产生背景及主要内容,你认为现代信息社会“知识沟”有哪些表现?试论这种现象的政治学及社会学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