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做一个钟摆》创新性教案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制作钟摆》(教案)
《制作钟摆》教案年级:五年级教材版本:教科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摆的基本概念和摆动的原理。
掌握摆长对摆动周期的影响。
了解钟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特别是计时工具中的使用。
能力目标:能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和制作一个简单的钟摆。
学会通过实验观察、记录和分析数据,得出科学结论。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摆长对摆动周期的影响,设计和制作一个能准确计时的钟摆。
难点:精确调整摆长,使钟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特定次数的摆动。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摆钟模型、细绳、不同重量的摆锤(如螺母、钩码等)、铁架台、秒表(或手机计时器)、实验记录表、多媒体教学资源。
学生准备:实验记录本、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展示摆钟模型)同学们,看这里,这是一个摆钟模型。
你们注意到它最显眼的部分是哪里吗?学生:(观察后回答)是那个来回摆动的部分,老师。
教师:没错,那就是摆钟的钟摆。
你们有没有注意到它摆动的特点?学生A:它摆动的速度好像是一样的,每次都差不多快。
学生B:它摆动的时候,幅度好像在慢慢变小。
教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钟摆确实有这样的特点。
那么,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钟摆能这样规律地摆动呢?它的摆动快慢又是由什么决定的呢?学生:(好奇地)不知道,老师。
教师:没关系,这正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今天,我们将一起制作一个简易的钟摆,并探究摆长与摆动周期之间的关系。
希望大家能在动手制作和观察中,找到答案。
那么,你们准备好了吗?学生:(兴奋地)准备好了,老师!二、新课讲解摆的基本概念与原理介绍教师: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摆的基本概念。
摆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学生:摆由摆绳和摆锤组成。
教师:很好!摆绳是连接摆锤和固定点的部分,而摆锤是挂在摆绳下端的重物。
那么,摆是如何摆动的呢?学生:摆锤会在重力的作用下,围绕一个固定点来回摆动。
教师:非常准确!这就是摆的摆动原理。
现在,我们来进一步探讨摆长与摆动周期之间的关系。
做一个钟摆教案
3.7 做一个摆钟【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
2.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
过程与方法1.通过相同的绳长,摆锤重心高低不同的放法研究摆长的定义。
2.用比较的方法研究钟摆的摆动快慢。
3.对比摆长不同会影响摆的快慢,调整摆长,做一个30秒摆30次的摆。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仔细观察,善于思考,准确测量,积极动手的重要性。
2.小组分工明确,乐于合作、交流和讨论。
【养成教育训练点】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
2.培养学生对新问题的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摆长是固定点到摆的重心的距离。
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
【教学难点】一个摆重心的高低影响摆动快慢。
【教学准备】每个小组一个铁架台、一根宽1厘米长13厘米的钢条、棉线距离顶端长14厘米、两个钩码、一个小挂钩、一个计时器、记录纸一张。
【教学过程】一、导入复习:上节课我们研究了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与哪些因素无关?揭示板书:摆绳长短有关二、研究摆长与摆速的关系1.教师出示钢条做摆锤的摆,问:在这个摆中摆锤是什么?教师演示钢条做摆锤摆的实验,全体师生测出摆的次数。
2.在钢条不同位置上挂钩码增加重量,学生猜测摆的速度并细说理由。
如果老师在钢条上增加摆锤的重量(挂钩码)这时摆锤是什么?摆摆动的速度会变化吗?如果在不同位置增加摆锤的重量,摆摆动的速度会变化吗?3.设计实验,验证预测:测出钩码挂在不同位置时,20秒内摆动的次数,重复做三次。
要求改变钩码的位子,先把钩码挂在1格处(钩码加在最下端的摆)做三次实验;再把钩码挂在第9格处(从下往上数第9格)做三次实验。
小组讨论说说实验中要注意的问题:A.摆幅不要太大,摆锤容易碰到铁架台。
B.小组各同学要分工合作,配合到位,特别是计时员和实验员。
C.摆锤在摆动的过程中,铁架台容易晃动,要有同学按住铁架台。
D.实验完毕后小组长马上把数据汇报给老师,其他同学分析数据,讨论结论……4.学生分组合作实验,教师巡视,完成的小组组长填写实验数据。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3.7《做一个钟摆》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3.7《做一个钟摆》教案一. 教材分析《做一个钟摆》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的一个实践活动。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钟摆的原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教材以实践活动为主线,引导学生从实际操作中认识钟摆,理解钟摆的原理,进而制作出自己的钟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对于简单的物理现象有所了解。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善于观察,喜欢动手操作,对于实践活动充满兴趣。
但同时,学生对于较为复杂的物理原理的理解还需要通过具体的操作和实践来加深。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钟摆的原理,知道钟摆是如何工作的。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钟摆的原理的理解和运用。
2.制作钟摆的过程和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和动手操作法。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团队中共同解决问题;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钟摆的图纸和材料。
2.准备钟摆的制作工具,如剪刀、胶水等。
3.准备教学课件和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钟摆是什么吗?它是如何工作的?让学生对钟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呈现(10分钟)展示钟摆的图纸和实物,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钟摆的结构和原理。
同时,通过播放钟摆的运作视频,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钟摆的工作原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每组领取一份钟摆图纸和制作材料。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动手制作自己的钟摆。
制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制作完成后,让学生演示自己的钟摆,并讲解钟摆的工作原理。
通过这种方式,巩固学生对钟摆知识的理解。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除了钟摆,还有哪些物体也具有类似的原理?让学生举例说明,从而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做一个钟摆教学设计
做一个钟摆教学设计1.教师出示一个摆锤长度不同的摆,并让学生预测不同长度的摆会摆动多少次。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长度摆的摆动次数,并记录数据。
3.学生交流比较数据,得出结论:摆长越长,摆动次数越少;摆长越短,摆动次数越多。
4.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同一个摆,如何调节摆长使得摆动次数为60次/分钟。
5.学生进行实验,通过不断调节摆长,使得摆动次数为60次/分钟。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深入理解摆长对摆动快慢的影响,并运用测量与比较的方法研究摆的摆动快慢规律。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调节摆长,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总结归纳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实验过程,总结摆长如何影响摆动快慢的规律。
2.学生交流总结,形成结论: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
3.教师提出新问题:一个摆重心的高低会影响摆动快慢吗?请学生思考并进行实验验证。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归纳,让学生深入理解摆长与摆动快慢的关系,并引导学生思考新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创新思维。
)四、拓展延伸1.教师出示课件,引导学生了解钟摆的应用领域。
2.学生分组进行小研究,探究不同长度的摆对于钟摆的影响。
3.学生展示研究成果,进行交流讨论。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延伸,让学生了解钟摆的应用领域,拓宽学生的视野,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设计,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积极思考、探究,形成了自己的实验结论。
同时,通过新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对于实验操作不够细心,需要加强实验操作的训练和指导。
在文章中,没有明显的格式错误和需要删除的段落。
但是,可以对每段话进行小幅度的改写,使其更加简明易懂。
一)探究一:一个摆,摆锤底端固定小重物是否影响摆动快慢?1.出示两个摆,一个摆锤底端固定了小重物,一个没有固定小重物。
2.研究问题:对一个摆的摆锤底端固定小重物是否影响摆动快慢?3.学生预测。
科教版五年级科学教案-做一个钟摆
7.做一個鐘擺【教學目標】科學概念:擺的擺動快慢與擺長有關,同一個擺,擺長越長擺動越慢,擺長越短擺動越快。
過程與方法:在真實情境中研究擺長如何影響擺的快慢;在不斷嘗試中,調製出每分鐘擺動30次的鐘擺。
情感、態度、價值觀:認識到細心觀察和準確測量的重要性;體會製作鐘擺的樂趣。
【教學重點】在真實情境中研究擺長如何影響擺的快慢。
【教學難點】調製出每分鐘擺動30次的鐘擺。
【教學準備】學生自帶計時表(小組)、鐵架台、棉線、一根寬1釐米長30釐米的木條、稍大金屬片。
【教學過程】一、引入:1.複習上節課內容,擺的快慢與什麼因素有關?2.閱讀課本P62上圖和文字,並作出預測。
師出示上節課的實驗單擺再次演示。
3.小結:擺長不等同與繩長。
二、擺長怎樣影響擺動次數:1.師出示金屬圓片,問:假如把它固定到木條上,這個擺的擺動快慢會變化嗎?為什麼?2.學生小組實驗,把金屬片固定在底部,三次實驗記錄15秒內擺動的次數。
記錄表見課本P62。
3.回饋數據。
4.思考:我們觀察到了什麼變化?怎樣解釋這種變化呢?5.師問:金屬圓片在木條上固定的位置不同,對擺的快慢有影響嗎?6.小組三次實驗並記錄金屬片掛在上、中、下處時,15秒內擺動的次數。
7.回饋數據。
8.解釋變化原因並小結。
三、做個鐘擺:1.提出要求:利用剛才的材料,我們能做一個每分鐘正好擺動30次的鐘擺嗎?2.板書課題:做一個鐘擺。
3.小組嘗試調整製作。
4.請成功的小組展示鐘擺。
板書設計:做一個鐘擺擺的擺動快慢與擺長有關,長則慢,短則快。
每分鐘擺動30次。
做一个钟摆的教案
做一个钟摆的教案教案标题:探索钟摆的运动规律教案目标:1. 了解钟摆的基本概念和运动规律。
2. 学习如何进行钟摆实验,并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
3. 分析实验数据,通过图表和图形展示钟摆的运动规律。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能力。
教学资源:1. 钟摆模型或实际钟摆。
2. 实验记录表格。
3. 计时器。
4. 图表和图形展示工具。
教学步骤:引入:1. 向学生介绍钟摆的概念,解释钟摆的基本运动规律。
2. 引发学生对钟摆的兴趣,例如通过展示钟摆的实际运动或有趣的钟摆实验视频。
实验设计:1. 将钟摆模型或实际钟摆悬挂起来,并确保其可以自由摆动。
2. 让学生观察钟摆的运动,并提醒他们注意钟摆的周期、振幅和频率等要素。
3.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组选择不同长度的线或不同重量的物体作为钟摆。
4. 学生使用计时器记录每个钟摆摆动的时间,并填写实验记录表格。
数据分析:1. 学生根据实验数据绘制钟摆长度与摆动时间的关系图表。
2. 引导学生观察图表,分析钟摆长度与摆动时间之间的关系。
3. 学生可以通过计算平均值或绘制更多的图表来进一步分析数据。
总结与展示:1. 学生分享他们的数据分析结果,讨论钟摆的运动规律。
2. 教师总结并强调钟摆的周期与长度的关系,以及钟摆的振幅与频率的关系。
3. 学生可以利用图表和图形展示工具展示他们的实验结果和分析。
扩展活动:1. 学生可以设计更多的钟摆实验,探究其他因素对钟摆运动的影响,如重量、摆动角度等。
2. 学生可以进一步研究钟摆的应用,如钟摆时钟、摆钟等,并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实验记录的准确性。
2. 评估学生对钟摆运动规律的理解,包括他们在数据分析和展示中的表现。
3. 学生可以完成一份简要的实验报告,总结他们的实验结果和分析。
教案的指导:1. 在引入部分,可以使用图像、实物或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在实验设计中,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实验参数,并提醒他们记录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和数据。
3.7做一个钟摆课时教案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2022年)
《做一个钟摆》教案1.知识与技能(1)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
(2)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
2.过程与方法(1)在真实的情境中研究摆长如何影响摆动次数。
(2)对钟摆不断地调整直至每分钟正好摆动60次。
(3)运用测量与比较的方法来研究钟摆的摆动快慢。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认识到细心观察与准确测量的重要性。
(2)对新问题的研究保持积极的探究欲望。
【教学重点】研究摆长如何影响摆动次数。
【教学难点】调整摆的长度,能改变摆的摆动周期。
实验探究法木条、支架、金属圆片、秒表一、导入新课DIY是动手制作。
学会自己动手做DIY可以不用花一分钱,不用费一点力,瞬间让物品会"说话""活起来"。
做制作的同时可以把心意融入礼物、把情意溶入祝福,看到的都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
每个DIY作品都含有自己丰富多彩的一面,制造的都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
我们可以DIY很多的物品,例如:飞机、扇子、小船等等,今天让我们一起做一个钟摆。
二、实践探究通过学习知道,摆的快慢与摆的摆锤重量无关,与摆的摆长有关。
首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个概念,什么是摆长?摆长是固定点到摆锤重心的距离。
那么什么是重心呢?一个物体的各部分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
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首先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摆的摆长是怎样影响摆摆动次数的呢?(一)摆长是怎样影响摆动次数出示两个特殊的摆,它们的摆锤分别是粗细相同的木条,长度分别是20厘米与30厘米。
这两个摆如果摆动起来,在同样的时间里哪个摆摆动次数多,哪个少。
用实验探究。
出示30厘米的木条和20厘米的木条。
木条摆动次数记录结论:木条长度为30厘米的摆,摆动的速度要比长度为20厘米的摆摆得慢。
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不变的因摆绳长度、摆锤长度素摆锤重量改变的因素实验步骤如果在30厘米长的木条上固定一块金属圆片,比较没有金属圆片和加上金属圆片的摆的摆动快慢有什么变化?观察并记录它们在15秒内分别摆动多少次。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3.7做一个钟摆》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3.7做一个钟摆》教案一. 教材分析《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中的《3.7做一个钟摆》是一节实践活动课。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制作一个钟摆,让学生了解钟摆的原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教材以学生熟悉的生活用品为素材,让学生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掌握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
同时,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较强,乐于参与实践活动。
但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可能对钟摆的原理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钟摆的原理,知道钟摆是如何工作的。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钟摆的原理及其应用。
2.学生动手制作钟摆,掌握制作方法。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让学生通过制作和观察钟摆,了解钟摆的原理。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3.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制作任务。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
2.钟摆制作材料:木板、尺子、螺丝、螺丝帽、重物等。
3.辅助工具:螺丝刀、锯子、锤子等。
4.教学视频或图片:关于钟摆的原理和应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钟摆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钟摆,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钟摆是如何工作的吗?”让学生思考钟摆的原理。
2.呈现(5分钟)教师简要讲解钟摆的原理,展示制作钟摆的过程。
重点讲解钟摆的关键部件和作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合作,根据教材中的制作方法,动手制作钟摆。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学生展示制作好的钟摆,讲解钟摆的原理和制作过程中的心得。
其他学生倾听,提问,互动交流。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拓展问题:“钟摆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你能想到哪些改进钟摆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提出创新性的想法。
《做一个钟摆作业设计方案》
《做一个钟摆》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钟摆的基本原理和运动规律。
2.掌握钟摆的周期、频率和振幅的观点。
3.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1.钟摆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2.钟摆的运动规律。
3.钟摆的周期、频率和振幅。
4.钟摆实验的设计和进行。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钟摆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钟摆的基本观点和运动规律。
2.讲解:介绍钟摆的定义和基本原理,讲解钟摆的运动规律,引导学生理解钟摆的周期、频率和振幅。
3.实验设计:让学生分组设计钟摆实验,确定实验目标、方法和步骤。
4.实验进行:学生根据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钟摆实验并记录数据。
5.数据分析: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钟摆的周期、频率和振幅的干系。
6.讨论:学生讨论实验结果,总结钟摆的运动规律,并探讨钟摆在生活中的应用。
7.展示: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和分析,分享实验心得。
四、教学评判1.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完备的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标、方法、结果和结论。
2.实验表现:评判学生在实验设计、进行和数据分析过程中的表现。
3.讨论参与:评判学生在讨论环节中的表现和思考深度。
4.展示效果:评判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和分析的效果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资源1.钟摆实验器械:钟摆、计时器、尺子等。
2.教学资料:钟摆的相关知识、实验设计指导。
3.实验报告模板:规范学生的实验报告格式和内容。
六、教学反思通过“做一个钟摆”作业设计方案,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深入了解钟摆的运动规律,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和实验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理解。
同时,通过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增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希望通过这样的作业设计方案,能够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做一个钟摆教学设计
做一个钟摆教学设计钟摆是一种常见的物理实验装置,可以用于教学和学习物理原理。
以下是一个1200字以上的钟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钟摆的基本原理,并能够描述和解释钟摆的运动规律。
2.学会使用实验方法和数据分析来探究钟摆的运动规律。
3.提高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步骤:1.介绍钟摆和其作用:钟摆是一种由重物(称为摆锤)悬挂在固定点上并能在水平面内来回摆动的装置。
它的主要作用是研究和演示重力和摆动力在物体上的作用。
2.探索钟摆的运动规律:首先,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钟摆的摆动周期是否与摆锤的质量、摆动幅度或摆长有关?然后,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设计和完成以下实验:a.实验一:摆锤质量与周期的关系-准备不同质量的摆锤,如小球、金属块等。
-将摆锤固定在一个固定点上,使其能够在水平面内摆动。
-用一个计时器来测量摆锤的摆动周期,即来回摆动的时间,重复实验多次并求平均值。
-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观察摆锤质量与周期的关系。
b.实验二:摆动幅度与周期的关系-使用相同质量的摆锤,但让它从不同角度开始摆动,即改变摆动幅度。
-再次使用计时器来测量摆动周期,重复实验多次并求平均值。
-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观察摆动幅度与周期的关系。
c.实验三:摆长与周期的关系-使用相同质量的摆锤,但使用不同长度的线来悬挂摆锤。
-使用计时器来测量摆动周期,重复实验多次并求平均值。
-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观察摆长与周期的关系。
3.数据处理和分析:让学生收集实验数据,并使用数据分析方法来处理和分析实验结果。
比较不同因素对钟摆运动规律的影响,并让学生总结和发现规律。
4.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步骤、数据、分析结果和结论。
同时,要求学生总结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三、教学评估方式:1.学生的实验报告,评估其对实验设计、数据处理和结论推理的能力。
2.学生的参与度和回答问题的能力,评估其对钟摆原理和运动规律的理解。
《做一个钟摆作业设计方案》
《做一个钟摆》作业设计方案一、作业背景《做一个钟摆》是一本闻名的物理科普读物,通过讲述钟摆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物理学中的基本原理。
本次作业旨在通过让学生亲自制作一个钟摆,加深对钟摆原理的理解,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精神。
二、作业目标1. 了解钟摆的基本原理;2. 学会制作一个简单的钟摆模型;3. 掌握实验方法和观察结果的记录;4.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精神。
三、作业内容1. 学生自行阅读《做一个钟摆》一书,了解钟摆的基本原理和应用;2. 根据书中的指导,学生们应用简单的材料,如线、小球等,制作一个简单的钟摆模型;3. 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观察钟摆的摆动规律,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4. 学生们通过实验结果,总结钟摆的摆动规律,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四、作业流程1. 第一周:学生阅读《做一个钟摆》一书,了解钟摆的基本原理;2. 第二周:学生根据书中的指导,准备制作钟摆所需的材料;3. 第三周:学生们在实验室进行钟摆制作,并熟悉实验方法;4. 第四周:学生们进行钟摆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5. 第五周:学生们总结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交流,并撰写实验报告。
五、作业评判1. 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标、实验方法、实验结果和结论等内容,书写清晰、条理清晰;2. 实验过程:学生们在实验中的表现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3. 讨论和交流:学生们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展示出对钟摆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六、作业延伸1. 学生们可以尝试制作不同材料、不同形状的钟摆,比较它们的摆动规律;2. 学生们可以进一步了解钟摆在物理学中的应用,如时钟、天文学等领域。
七、作业总结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做一个钟摆》这本书的内容得以充分应用,学生们不仅了解了钟摆的基本原理,还培养了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
希望通过这样的作业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实验精神。
【新版】教科版五年级下学期科学《做一个钟摆》【创新教案】
《做一个钟摆》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做一个钟摆》是五下科学时间单元第七课,通过前面“机械钟摆”、“摆的研究”的学习,学生对摆的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本课的是在学生原有的知识的基础上,对摆的认识又提高了一个新的层次。
学生通过前面二节课的研究,发现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有关、与摆锤的重量无关,即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的基础之上,所设置的一个新问题,如果在三十厘米长的木条上固定一块圆形金属片,该怎样控制这个摆的摆动快慢?在本节课中,学生们将用调节摆长的方法来调节摆的快慢。
经过这节课的研究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钟摆,并学会控制钟摆的快慢。
根据前面的学习基础,学生们也将制作一个每分钟摆动30次的摆,也就是摆钟的摆。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两年的科学学习基础,储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平时重视科学实验,掌握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依据生活提出问题——预测实验现象——亲历实验操作——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分工明确,乐于探究,能够细心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形成实验结论。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
2.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
过程与方法:1.在真实的情境中研究摆长如何影响摆动次数。
2.对钟摆不断地调整直至每分钟正好摆动60次。
3.运用测量与比较的方法来研究钟摆的摆动快慢。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细心观察与准确测量的重要性。
2.对新问题的研究保持积极的探究欲望。
教学重难点重点:摆长如何确定,同一个单摆摆长如何调节。
难点:一个摆重心的高低影响摆动快慢。
评价任务1.通过实验分析摆长如何影响摆动次数。
2.能制作一个一分钟摆动60次的摆。
教学准备1.学生实验准备:每组金属条一根、磁铁一块、铁架台一个、塑料尺一把、彩笔一根。
2.教师实验准备:摆锤长度不一样的摆各1个,钢尺、磁铁、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出示:摆绳长度相同,摆锤长度不同的两个摆。
《做一个钟摆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教科版2001》
《做一个钟摆》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钟摆的基本原理和运动规律;2.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团队合作能力;3. 提高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探索和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钟摆的定义和原理;2. 钟摆的运动规律;3. 制作一个简单的钟摆模型;4. 观察、记录和分析钟摆的运动轨迹。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了解钟摆的基本知识,准备相关实验器械和材料;2. 学生准备:提前了解钟摆的基本原理,准备好笔记本和记录工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钟摆的定义和原理,引发学生的兴趣;2. 理论进修:讲解钟摆的运动规律,让学生理解钟摆的工作原理;3. 实践操作:分组制作一个简单的钟摆模型,让学生动手实践,体验钟摆的运动;4. 实验观察:观察、记录钟摆的运动轨迹,分析不同条件下钟摆的运动情况;5. 总结讨论:让学生分享实验结果,总结钟摆的运动规律,讨论钟摆在生活中的应用;6. 作业安置:安置相关阅读和实践作业,加深对钟摆的理解和应用。
五、教学评判:1.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标、方法、结果和结论;2. 实验成绩:根据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评定学生的实验成绩;3. 进修表现:评判学生在理论进修、实践操作和讨论总结中的表现;4. 教学效果:通过学生的进修情况和反馈,评估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案。
六、延伸拓展:1. 钟摆的应用:探讨钟摆在物理学、工程学和平时生活中的应用;2. 钟摆的变种:钻研不同形式的钟摆,比如双摆、摆锤等,拓展学生的视野;3. 钟摆的历史:了解钟摆的发展历史和重要人物,培养学生对科学史的兴趣。
七、教学反思:1. 教学方法:灵活运用讲解、实验、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进修兴趣;2. 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确保教学效果;3. 学生参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和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孟庆海科学《做一个钟摆》个人初备教学设计
7、做一个钟摆
摆长等于摆线的固定端到摆锤重心的距离。
摆长摆的快慢
长慢
短快
1.出示两个不同的摆:摆长相同,一个摆锤底端固定了小重物,一个没有固定小重物。
2.提出研究问题:对一个摆的摆锤底端固定小重物是否影响摆动快慢?
3.学生预测。
4.实验验证:分别测量在15秒内固定了小重物和没有小重物的两个摆摆动的次数。
5.数据分析:比较次数——找重心——确定摆长——分析摆长跟摆动快慢之间的关系。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研究并制作的这个摆,就是摆钟里的摆,我们可以通过调节摆锤重心调节摆长,从而控制钟摆摆动的快慢。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我们研究并制作的钟摆的实用价值。】
五、课外探究
利用身边的材料,和自己的爸爸妈妈一起制作一个每分钟摆动30次的钟摆。
【设计意图:将科学探究引向家庭,让一家人共享科学探究之乐趣。】
三、制作“钟摆”
1.提出问题:做一个每分钟摆动60次的钟摆。
2.依据小重物在10厘米、20厘米、30厘米出测量数据,小组讨论推测每分钟摆动60次的钟摆,摆长大约有多长?
3.小组汇报推测数据及理由。
4.小组合作制作“钟摆”。
5.小组交换验证。
6.小组汇报验证结果,教师指导改进。
【设计意图:通过推测每分钟摆动60次的钟摆的摆长,培养学生的推测能力,也让操作更具理性,探究更具实效;交换验证,发现制作中的误差大小,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6.得出实验结论:对一个摆的摆锤底端固定小重物之后,重心下移,摆长变长,摆动速度变慢。
(二)探究二:小重物在金属条上固定的位置不同对摆动的快慢有影响吗?
1.提出研究问题:小重物在金属条上固定的位置不同对摆动的快慢有影响吗?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3.7《做一个钟摆》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3.7《做一个钟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3.7》是一节实践活动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钟摆的原理,学习制作一个简易的钟摆,并探究影响钟摆摆动周期的因素。
教材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究精神。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动手操作能力强,对于简单的实验和制作活动感兴趣。
但部分学生对钟摆的原理和物理概念理解较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耐心讲解。
三. 教学目标1.了解钟摆的原理,知道钟摆的摆动周期与摆长和重力的关系。
2.学会制作一个简易的钟摆,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观察、思考、探究的科学精神,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钟摆的原理,制作一个简易的钟摆。
2.教学难点:钟摆摆动周期与摆长和重力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钟摆的原理和影响摆动周期的因素。
2.运用实验法,让学生动手制作钟摆,培养操作能力。
3.采用小组合作交流法,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钟摆的材料:木棒、小球、绳子、计时器等。
2.准备相关的科学知识资料,以便为学生提供参考。
3.划分好学习小组,确保团队合作顺畅。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实物展示钟摆的图片和实际应用场景,引导学生关注钟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钟摆是如何工作的吗?”让学生思考钟摆的原理。
2.呈现(5分钟)简要讲解钟摆的原理,展示制作钟摆的材料和工具。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钟摆的摆动周期与摆长和重力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领取制作钟摆的材料。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动手制作钟摆。
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制作好的钟摆,讲解自己的设计思路和制作过程。
其他学生倾听,学会欣赏和评价他人的作品。
5.拓展(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钟摆实验,探究摆动周期与摆长和重力的关系。
《做一个钟摆》作业设计方案
《做一个钟摆》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任务背景:钟摆是一种简单而优雅的物理现象,通过重力和惯性的作用,能够形成周期性的摆动。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深入理解物理运动的基本原理,并掌握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二、任务目标:1. 了解钟摆的基本原理和运动规律;2. 学会设计和搭建一个简单的钟摆模型;3. 掌握实验方法和数据采集技巧;4. 分析实验数据,验证钟摆运动的规律。
三、任务流程:1. 首先介绍钟摆的基本原理和运动规律,激发学生的兴趣;2. 学生分组,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钟摆模型;3. 进行实验,记录摆动的周期时间;4. 分析实验数据,绘制图表并进行数据处理;5. 结果展示和讨论,总结实验中的经验和教训;6. 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
四、具体任务安排:1. 任务1:钟摆原理介绍(30分钟)在课堂上向学生介绍钟摆的基本原理和运动规律,引导学生思考钟摆摆动的条件和影响因素。
2. 任务2:钟摆模型设计(60分钟)学生分组设计钟摆模型,选择合适的材料和长度,搭建一个能够稳定摆动的钟摆。
老师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3. 任务3:实验进行(90分钟)学生进行实验,记录每次摆动的周期时间,至少进行10次摆动。
老师和助教协助学生进行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处理。
4. 任务4:数据分析与结果展示(60分钟)学生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摆动周期时间的图表,分析数据规律,验证钟摆运动的基本规律。
在班内展示结果并进行讨论。
5. 任务5:实验报告撰写(120分钟)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和讨论内容,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方法、数据分析和结论。
老师对报告进行评阅并提出建议。
五、评估方法:1. 实验数据记录和完整性(20分):学生是否准确记录了摆动周期时间,并完成了数据分析;2. 实验结果展示和讨论(20分):学生的图表是否清晰、分析是否得当、讨论是否充分;3. 实验报告撰写(30分):报告内容是否完整、结构是否合理、表达是否清晰;4. 合作与表现(30分):学生在分组合作和课堂讨论中的表现。
最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做一个钟摆》精品教案
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第7课时做一个钟摆【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
过程与方法:在真实情境中研究摆长如何影响摆的快慢;在不断尝试中,调制出每分钟摆动30次的钟摆。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细心观察和准确测量的重要性;体会制作钟摆的乐趣。
【教学重点】在真实情境中研究摆长如何影响摆的快慢。
【教学难点】调制出每分钟摆动30次的钟摆。
【教学准备】学生自带计时表(小组)、铁架台、棉线、一根宽1厘米长30厘米的木条、稍大金属片。
【教学过程】一、引入:1、复习上节课内容,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2、阅读课本P62上图和文字,并作出预测。
师出示上节课的实验单摆再次演示。
3、小结:摆长不等同与绳长。
二、摆长怎样影响摆动次数:1、师出示金属圆片,问:假如把它固定到木条上,这个摆的摆动快慢会变化吗?为什么?2、学生小组实验,把金属片固定在底部,三次实验记录15秒内摆动的次数。
记录表见课本P62。
3、反馈数据。
4、思考:我们观察到了什么变化?怎样解释这种变化呢?5、师问:金属圆片在木条上固定的位置不同,对摆的快慢有影响吗?6、小组三次实验并记录金属片挂在上、中、下处时,15秒内摆动的次数。
7、反馈数据。
8、解释变化原因并小结。
三、做个钟摆:1、提出要求:利用刚才的材料,我们能做一个每分钟正好摆动30次的钟摆吗?2、板书课题:做一个钟摆。
3、小组尝试调整制作。
4、请成功的小组展示钟摆。
板书设计:做一个钟摆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长则慢,短则快。
每分钟摆动30次教学后记:教师总结:“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
”同学们,科学的殿堂美不胜收,只要你们“以勤为径”认真学习,我相信你们一定会给自己一份满意的答卷。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一个人学习的好坏取决于他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
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加油吧,孩子们!。
制作钟摆教学设计
制作钟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学习并掌握钟摆制作的基本步骤;学生能够动手制作一个简单的钟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践、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致的品质;提高学生对手工制作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学习钟摆制作的步骤,并亲自动手制作一个简单的钟摆。
难点:将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钟摆制作所需材料:纸板、剪刀、铅笔、铅丝、穗线、胶水等。
2.教学环境:教室内,铺上打底纸,并且备有剪刀、铅笔和胶水等工具。
3.学生准备:学生需在教室内准备笔记本和铅笔。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向学生介绍钟摆是什么,它的用途以及钟摆的工作原理,并引导学生思考钟摆的基本组成部分。
步骤二:知识讲解(10分钟)1.介绍钟摆的工作原理:重力是钟摆运动的驱动力。
2.介绍钟摆的基本组成部分:钟摆杆、钟摆球和挂钟摆的线。
步骤三:学习制作步骤(20分钟)1.指导学生使用铅笔和刻度尺在纸板上绘制一个长方形,大小可根据自己的需求来确定。
然后使用剪刀将长方形剪下来。
2.将剪下来的长方形对折,然后再次对折使得边缘与对角线对齐,这样可以确保钟摆杆的两边长度一致。
用剪刀沿着边缘,剪出一个钟摆杆的形状。
3.在钟摆杆的一侧标出一个孔,用以悬挂钟摆。
4.在钟摆杆的下端将铅丝弯曲成球形,并与钟摆杆连接,形成完整的钟摆。
步骤四: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0分钟)1.在制作钟摆杆时,要确保两边长度一致,否则钟摆无法平衡运动。
2.在将铅丝与钟摆杆连接时,要确保连接牢固,否则铅丝会脱落。
步骤五:实际操作(25分钟)1.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操作,依次进行制作步骤。
2.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创意进行装饰,如可以在钟摆杆上系上一根穗线。
步骤六:展示与分享(15分钟)学生将自己制作完成的钟摆互相展示,并分享制作的过程中的经验和困难,以及自己对钟摆的感受和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做一个钟摆》创新性教案
一、教材分析
《做一个钟摆》是教科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第7课。
本节课将紧紧结合第6课的学习内容来探究摆长怎样影响摆动快慢。
在第5课、第6课中教材出现的是“摆绳长”的概念。
这一课要解决的是“什么是摆长”这个概念,摆绳长不等于摆长,摆长是指从摆绳端点到摆锤重心的距离。
所以在这一节课中要引导学生如何从“摆绳长”转变为“摆长”。
教材重点启发学生通过测量与比较的方法来认识摆的摆动快慢规律,发现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决定摆的快慢的真正因素是摆长。
最后学生通过动手做出一个1分钟摆动60次的钟摆,为第8课的教学做一个铺垫。
本课通过测量分析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整理信息、分析数据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进一步的发展。
二、学生分析
在前两课的学习中,学生认识到摆锤重量与摆动快慢无关,摆绳长度与摆动快慢有关,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在第6课最后一个环节中,学生又发现:摆绳一样长,摆锤不一样长的摆,摆动速度是不同的。
这个发现推翻了之前的结论,学生将带着这个问题开展本课的探究活动。
通过前几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能互相合作,精确测量15秒内摆摆动的次数,并分析实验数据修正自己的预测,得出结论。
这些能力为本节课的开展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基础。
三、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
2.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
过程与方法
1.在真实的情境中研究摆长如何影响摆动次数。
2.用测量与比较的方法研究摆的摆动快慢规律。
3.对钟摆不断地调整,做个1分钟摆动60次的摆。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细心观察与准确测量的重要性。
2.对新问题的研究保持积极的探究欲望。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摆长是固定点到摆的重心的距离。
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
难点:物体重心的认识,以及一个摆重心的高低影响摆动快慢。
五、教学准备
1.学生实验准备: 每组一个带有可移动摆锤的摆杆(钢尺)、摆锤(钢尺)、铁架台、细线、计时器、实验记录单。
2.教师实验准备:摆锤长度不一样的摆各1个、一个带有可移动摆锤的摆杆(钢尺)、摆锤(钢尺)、铁架台、细线、计时器、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认识物体的重心。
小游戏:出示钢尺,让学生横放在手指上寻找重心。
(二)、复习质疑:摆长与绳长的关系。
1.复习上节课内容,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无关?又与什么因素有关?
板书——摆的快慢:摆锤轻重无关
摆幅大小
摆绳长短有关
2.出示两个摆绳长度相同,摆锤长度不同的摆,(如右图)
问:摆绳长度相等的这两个摆,哪里是摆锤?哪里是摆绳?有
什么不同点?(摆锤长度不一)
摆动的快慢怎样?为什么不同?全班同学男生数数长摆锤
的摆次数,女生数数短摆锤的摆次数。
老师计时,10秒。
重复实验一次。
3.有什么新问题?和上节课的所学有冲突吗?
4.学生猜测:摆的快慢还可能和其他因素有关,比如摆锤的长短。
(三)、探究摆长怎样影响摆动次数
1.选择长摆,在摆锤下端加上一个重物。
(课件出示图片) 重心会发生变化吗?改变圆片的位置呢?(学生找重心)
2.学生推测:圆片的位置不同会怎样影响摆动的快慢呢?
3.实验验证,记录并张贴在黑板上。
4.汇报交流各组的数据。
全班同学观察摆和呈现的数据,发现什么? 5.小结
刚才我们发现,当摆锤重量一样,长度也一样,但是圆片在摆锤上的位置变化了,其实也是摆锤的重心变化了。
我们把摆的支点到摆锤重心的这段距离叫做——摆长。
板书:(括号)摆长——请学生上来画一画这两个摆的摆长。
6.怎么测量摆长?演示。
找出摆锤的重心,量出你们组的刚才摆长是多少? 不能改变,把测试好的数据记录到上面来。
7.全班一起看数据,观察摆长与摆速有怎样的关系?(板书:摆长长,摆动慢;摆长短,摆动快)
(四)、挑战做一个一分钟摆动60次的钟摆
1.有了这些数据太好了。
这节课的任务是“做一个钟摆”。
你觉得你们小组会选择这里的哪几组数据做参考?
2.学生交流。
3.小组尝试自己挑战。
完成的小组可以互相检测。
4.全班汇总,一起来摆动我们的钟摆吧。
七、板书设计
7、做一个钟摆
摆无关摆锤轻重摆幅大小
的
快有关摆绳长短摆长
慢
摆长长,摆动快摆长短,摆动慢
八、作业设计
张琦同学在课堂上做了摆的实验,她改变重物在摆杆上的位置,记录摆在60秒内摆动的次数,见下图。
60秒内摆动次数记录
1、如果将重物调整到距离摆杆10厘米处,摆摆动的速度会变快(“快”或“慢”)。
2、从上图中你发现摆摆动的速度受什么影响呢?
摆摆动的速度受到摆长的影响。
摆长长,摆动慢;摆长短,摆动快。
3、根据上面的表格,如果要制作一个一分钟摆动60次的摆,你该怎样调整呢?
重物距离定点30厘米处,摆一分钟摆动54次,重物距离定点20厘米处,摆一分钟摆动66次,所以可以将摆长调整在20——30厘米之间。
如果一分钟摆动多余60次,将重物下移,增加摆长;如果一分钟摆动少余60次,将重物上移,减短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