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师用书:诗歌之部 第1单元 蜀相 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 蜀相 说课稿2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 蜀相 说课稿2

《蜀相》说课稿高级中学我从六个方面谈谈我对这篇课文的理解、设计及设计的原因依据:一、首先来说教材和学生特点:《蜀相》是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中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第一单元第四课,自主赏析篇目。

本单元主要通过“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来理解古典诗歌的内容和主旨,深切感受其中包孕的意蕴美和情感美,从而提高学生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

《蜀相》是杜甫的名篇,意象明朗,语言质朴、感情真挚。

这样的名家名篇是进行“以意逆志,知人论世”鉴赏的最好的文本。

而我所教的学生有一定的诗歌鉴赏基础,却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方法,能够理解简单诗歌的表面内容,不能准确把握意象特征和关键词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基于这学生情况和《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中对诗歌鉴赏的要求,同时结合高考中对古典时能鉴赏能力的具体要求,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知识目标:了解杜甫激起沉郁顿挫的诗风(诵读感悟法)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能力目标:把握诗歌形象,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走进作者)教学重点:让学生把握诗歌的情与景,感受和品味诗歌的意境。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欣赏诗歌的意蕴美。

知识和能力目标意在巩固复习知人论世探究诗歌主旨的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是因为高中生处于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期,杜甫的大我精神可以幡然学生,为学生树立精神榜样,有正面的引导作用。

依据具体词句把握诗歌主旨、分析诗歌写作技巧,上、这对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生成帮助比较大,而对高二学生来说通过具体词语深入体味暗含在诗歌内部的深沉情感较难,因此将这点设计为教学重难点。

三、四、教法及学法:朱熹说:事必有法,然后可成。

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尤为重要。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诵读法、情境法、对比分析法,学法上主要采用朗读感悟法、体验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五、教学过程: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1927-1987)提出了一个概念——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人教版选修系列《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蜀相》教学设计

人教版选修系列《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蜀相》教学设计

《蜀相》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诗歌通过意象、意境来表现情感的写法。

2.通过锤炼字句,提高诗歌欣赏能力。

3.学习杜甫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学习杜甫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鉴赏诗歌的方法。

2、难点:对“自”和“空”的理解。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诵读赏析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易中天先生的“品三国”带我们又一次回到三国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中,三国中的英雄人物,历来被人们津津乐道,诸葛亮就是其中最耀眼的一位。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诸葛亮做出不同的解读,今天让我们来看一看杜甫眼中的诸葛亮,让我们一起走进杜甫的《蜀相》。

二、知识链接。

1、作者背景杜甫(712~770),字,河南巩人,生当开元盛世与安史之乱之间,后半生颠沛流离,历尽磨难。

他的诗广泛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生活,被称为“”。

杜甫的一生的四个阶段:(1)35岁前读书与漫游阶段。

代表作《望岳》。

(2)35至44岁长安蹉跎阶段。

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帅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之前)。

代表作:《兵车行》《前出塞》《后出塞》。

(3)45至48岁陷贼与官的阶段。

安史之乱开始之后,他开始颠沛流离的生活,竟为叛军所俘虏,脱险后,授官左拾遗。

他弃官西行,最后定居四川。

代表作:“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4)49至59岁,漂泊西南阶段。

晚年举家东迁,途中贫病而卒。

代表作:《咏怀古迹》五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创作背景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七五九年)二月,杜甫结束了为时四年的寓居秦州、同谷(今甘肃省成县)的颠沛流离的生活,到了成都,在朋友的资助下,定居在浣花溪畔。

第二年,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七六零年)的春天,他探访了诸葛武侯祠,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

杜甫虽然怀有“致君尧舜”的政治理想,但他仕途坎坷,抱负无法施展。

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蜀相》教案

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蜀相》教案

语文高二人教新课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蜀相》一、教材分析《蜀相》是选修课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一篇自主赏析。

本单元要学习如何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内容和主旨,深切感受其中所包蕴的意蕴美和情感美。

通过对诗句、文辞的准确解读,窥见作品的意旨,作者的情感。

而自主赏析,讲究“自主”二字,意即在赏析时,允许学生有多元性、开放性的解读,真正做到审美的个性化。

不追求唯一的答案,而应力求多些不同的理解。

但由于学生自主鉴赏诗歌的能力还有待提高,所以将本首诗歌调整为赏析示例。

希望借对本首诗歌的学习,教给学生“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赏析方法,使学生学会用这样的赏析策略来赏析本单元其他自主赏析篇目。

二、学情分析通过前期的学习,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诗歌鉴赏基础,但受阅读面、阅历、语言表达等因素的制约,品析诗歌文本、体悟诗境情感的能力还不够,如何让学生在了解背景、品读文本中走入诗境、体悟情感,尤其在体悟作者情感的基础上产生自己的共鸣,方法指导尤为重要。

本节课运用我校导学案课堂教学三环节,结合学生自主发展小组开展教学活动。

旨在训练学生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体会“以意逆志”,对作品实现个性解读,并将自己的理解体悟诉诸笔端,学以致用。

三、学习目标《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要加强诵读,在诵读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和深层意义”,还提出要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要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学会知人论世,了解与作品相关的作家经历、时代背景等,加深对作家作品的理解”,依据要求,并结合教材地位、学情特点,确立了本节课的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杜甫,把握重点词语,体悟诗歌情感,鉴赏本诗的艺术手法;培养诵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诵读吟咏,品味语言,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古人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学习古人忧国忧民、胸怀天下的高尚情操。

四、学习重难点《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培养学生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同时结合本诗中借景抒情抒情的方式,确立的本节课的学习重难点。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第4课《蜀相》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第4课《蜀相》教案

《蜀相》教案学情分析对于杜甫及其诗歌学生已经接触了很多,采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进行赏析,层层深入地把握诵读;读中有品,以品带读,品读结合。

感受诗歌意境,把握主旨。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2 过程与方法了解常见的艺术手法并运用其解读古代诗歌,体味意境。

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壮志未酬的苦闷。

教学重点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掌握古诗的诵读。

把握重点词语,理解诗歌的景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教学难点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来领会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方法1. 反复吟诵,细细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声韵美。

2. 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采用讲析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3. 点拨法。

对于诗歌,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或诗歌的特点。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中国文人自古以来就是多情的典范。

柳永的离情寄托在“杨柳岸,晓风残月”间;苏轼的悲情彰显在“遥想公瑾当年”上;元稹的幽情体现在“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中。

在文人墨客的眼中,景、人、物、事无一不承载着他们心中那份沉甸甸、滚烫的情感。

于是,外界的山川草木、历史的点点滴滴,皆可做壶,装载诗人心中的那杯酒、那份情。

那么,忧国忧民的大诗人杜甫又用了一把什么样的壶来装载他那颗心、那份情呢?一起欣赏《蜀相》。

黑板上展示相关文学常识部分,请一个学生填空。

①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世称“诗圣”②杜甫作品如“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关注现实,反映民生,有“诗史”之称③李白诗风俊逸豪放,杜甫诗风沉郁顿挫④杜甫工于律诗,精于语言,“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通过我们的梳理,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位坎坷的诗人;一位颠沛流离的诗人,一位关注民生的诗人,一位壮志难酬孤苦的诗人。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一单元第4课蜀相2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一单元第4课蜀相2

做的怎样?
【答案】韦庄在诗中用衬托的方法来表现自己的感情。诗 人虽然到处漂泊,但好像对此并不在意,认为这是“等闲” 之事;而客中一觉梦醒,死家乡、念亲人的惆怅之情不禁 油然而生。
找到窍门了吗?
【解析】解答此题,要学会运用一些赏析诗词的术语来概括, 比如,对抒情诗,有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触景生情、融情 于景等;对说理诗,有托物言志、寓理于物等。其他还有动 静结合、烘托、衬托、有声有色等。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一单元
第4课 蜀相
在表现手法上,《蜀相》先写景,在景中融情,然后抒发感慨,全诗 写祠堂与写人和谐结合,写景与抒情融合无间,凭吊古人与悲叹自己 浑然一体,内涵丰富,感情真挚,格调沉雄。而《书愤》先回忆自己 过去,然后写自己现在,最后以诸葛亮自况,全诗着重写自己的“愤”, 写得大气磅礴,笔力雄健。可见,两诗风格有相似之处,但也有一些 区别。
灵活运用哟
2.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 诗人什么样的感情?(6分)
做的怎样?
【答案】虽然两首诗都写到“灯前”,但是,这两处“灯前” 所表达的诗人的感情是不同的。韦诗的 “灯前”表现了诗人 旅途漂泊的凄清、失神、怅惘之情。郭诗的“灯前笑说”表 现了诗人在渔家所感到的温暖、愉悦 含山店梦觉作 [唐]韦庄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宿渔家 [宋]郭震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注] ①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人(今陕西西安东南) 人。曾流离吴越等地。②郭震:字希声,成都人。生卒年生平不详。 1.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5分)
找到窍门了吗?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蜀相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蜀相

• 3.诗中写了诸葛亮的哪些事?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体会对“蜀相”诸葛亮的仰慕和惋惜之情,感受杜甫忧 国忧民的现实主义精神。
课前预习
(一)知人论世,开阔视野
• 1.走近作者 • 杜甫(712-770),唐代大诗人,被誉为“诗圣”。字子美,
祖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在长安时一度住在城南少 陵附近,自称少陵野老;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 工部员外郎,后世又称他为杜少陵、杜工部。前期的作品 展示的是登山涉水、高歌游猎的浪漫生活,主要是五言律 诗和五言古体诗,代表作是《望岳》。安史之乱前夕,他 十载长安生活,流传下来的诗约100余首,其中优秀的诗 篇大都是五七言古体诗,有《兵车行》《丽人行》《前出 塞》《后出塞》《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不朽的名
No Image
• 本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雄才伟略、辅佐两 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惋惜之
情。诗中既有尊蜀正统的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字 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
B
No Image
• 【解析】 两个“自”都是“自己”的意思;第一个“顾”是“拜 访、探望”的意思,第二个“顾”是“看”的意思。
抒怀》《宿江边阁》《登岳阳楼》《蜀相》《野老》《恨 别》《宿府》《阁夜》《白帝》《诸将》5首、《秋兴》8 首、《登高》《江南逢李龟年》《客至》《江畔独步寻花》 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 2.了解背景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第4课《蜀相》公开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第4课《蜀相》公开课教学设计

《蜀相》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情感目标:能把握作者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二、知识目标:学会从炼字的角度把握诗歌的内容,品味语言。

三、能力目标:掌握诗歌鉴赏题的炼字题型答题方法。

【教学重点】学习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去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从炼字的角度,品味诗歌的语言,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欣赏诗歌的意蕴美。

【教学方法和手段】多媒体教学,讨论式教学,点拨式教学12、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采用讲析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3、点拨法。

对于诗歌,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或诗歌的特点。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师:中国古代的优秀诗歌,其中有星光般璀璨,有一位诗人的诗被称为“诗史”,其人被称为“诗圣”,他是谁?生:杜甫。

师:今天我们来一起欣赏他的诗作《蜀相》。

一、初读,【整体感知,觅得诗心】师:诗歌赏析第一步,整体感知,觅得诗心,大家一起来读一遍《蜀相》,看看杜甫诗中写的是谁?诗歌属于哪种题材?全班齐读。

生:写的是诸葛亮。

师:你知道关于诸葛亮的哪些事情,或者哪些功绩?生:“三顾茅庐”“草船借箭”“借东风”“火烧连营”……师: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诸葛亮就是这样一位屡建奇功,鞠躬尽瘁的军师,为后人所仰望、所称颂。

师:这首诗歌属于哪种题材?生:怀古咏史诗。

(幻灯片展示怀古咏史诗:怀古咏史诗: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师:很好,刚才大家读准了字音和节奏,但是读出感情和韵味了吗?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张本义先生的吟唱,再次感受一下,诗的整个意境带给大家的感觉。

听读过程中,思考一个问题: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两个字?哪个字表明诗人去做什么,哪个字直接能反映出诗人的心情?(学生基础薄弱,问题的设置很关键,细化、多引导才能回答出来)音频播放张本义先生的吟唱。

生:寻,泪。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之《蜀相》同一课教学设计、说课稿及反思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之《蜀相》同一课教学设计、说课稿及反思

《蜀相》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了解咏史怀古诗及杜甫的相关知识。

2、赏析重点词语,分析诗句,体会其中的深沉意蕴。

3、结合时代背景与诗人经历,体会诗人的忧国情怀。

学习重难点分析关键词语及诗句的内涵,把握诗歌的内容和主旨;联系诗歌创作背景及诗人经历,体会作者思想情感。

学习过程:【导读】作家作品杜甫,字子美,河南巩县人,自号少陵野老。

因他做过工部侍郎,又称杜工部。

生当开元盛世与安史之乱之间,后半生颠沛流离,历尽磨难。

他的诗歌广泛反映这一时期的社会生活,被称为“诗史”。

他被后人冠以诗圣的美称。

杜甫是中国诗歌史上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

代表诗歌“三吏”、“三别”。

诗作风格多样,以为主。

写作背景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

杜甫避乱成都的次年春天,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功臣。

杜甫经历了一系列仕途打击,其“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彻底落空。

诗人流落蜀地,寄人篱下,困厄穷途,家事、国事均忧心忡忡,苦闷彷徨。

目睹国势艰危,生民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诗人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备加敬重。

此间,他创作了一系列赞扬诸葛亮的诗篇,《蜀相》为其中最著名的一首。

【导思】诗歌赏析1、【题材探究】:这是一首什么题材的诗呢?。

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鉴赏要点:弄清史实。

对于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要有所了解。

②体会意图。

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触发感慨的媒介.③领悟感情。

诗人怀古咏古,大致有这样几种情况:一种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

二种情况是把史实和现实扭和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搏击社会现实。

第三种情况是只抓住历史的影子,故意借题发挥。

2、【诵读感知,觅得诗心】读准字音、节奏,读出感情、韵味(1)揣摩感情基调、。

(2)若将全诗表达的情感浓缩到一个字上,你会想到诗中哪个字?简要分析。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蜀相》教案设计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蜀相》教案设计
葛亮的诗文中,堪称绝唱。
聚焦诗歌导入教学
问题1.标题为《蜀相》又以“诸葛亮”为咏颂对象的诗
歌,在诗歌的题材分类中,属于哪一类呢?
二、
追问:你学习过的怀古咏史诗有哪些?
温故知新
识体认类
教师给出参考答案:《乌衣巷》、《赤壁》、《登幽州台歌》、
《咏荆轲》《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明确诗歌类别积累诗歌常识
要求:我们先朗读这首诗,请大家跟读,找到诗中最能传情的字眼。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朗读诗歌品读诗句感悟诗情
四 、 联接古今读懂诗心
(一)联接古今,读懂蜀相教师点明传情字眼:
显然尾联中“泪”这个字最能传达悲情。
尾联一句“出师未捷身先死”为了伐魏,诸葛亮曾经六出祁山。蜀汉后主建兴十二年,他统率大军,后出斜谷,占据五丈原,与司马懿隔渭水相持了一百多天。八月,含恨病死在军中。诸葛亮将平生全部赋予的统一事业,最终也未能如其所愿。功业未竟、遗愿难成的遗恨,不由让人怅惋!
PPT:纵向两栏弹出:
1.学习“古今联接”的方法
七、课堂小结强化所学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赏读杜甫的《蜀相》这首诗, 应该有一下几个收获:
1.学会用“联接古今”的方法读懂“怀古咏史诗”。
2.学会关注品味修饰性虚词的方法,赏读诗歌的深层情感。
3.理解杜甫的“沉郁顿挫”诗风的表现,今后在赏读杜甫诗歌时,便可以又多了一些趣味。
强化以篇通类的意识
八、自主迁移运用提升
教学重点:用“联接古今”的阅读方法理解咏史诗的深层意蕴。
教学难点:诗歌情感深层理解。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第4课 《蜀相》(课件)新人教版选修系列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第4课 《蜀相》(课件)新人教版选修系列
蜀相
杜甫
古典诗歌
古体诗(又称为古风) 《石壕吏》 五言 《登鹳雀楼》
绝句 七言 《回乡偶书》
近体诗 五言 《过故人庄》
律诗 七言 《黄鹤楼》
草堂
杜甫旧居——草堂
杜甫(公元712—公元770)
• 温故知新 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 • 子美(字) 杜少陵 (曾居少陵 )杜工部
(任工部曾员外郎) • “诗圣” • “诗史” • “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 ) •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
返回
首联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此联以设问提起,一问一答。透露诗人对诸 葛亮的仰慕之情,因思人而寻祠,专程来凭吊。
颔联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颔联中哪两个字写得最生动,最能体现作者 感情? 分析体现了作者什么感情?
• 此联描写祠堂内部景色,表现其荒凉寂 静的特点。句中隐含物是人非的感慨。 春色依旧,诸葛亮却长眠地下,越发表 现诗人敬谒时的肃穆的心情。美好的景 色无人欣赏,象征着诗人怀才不遇,英 雄无用武之地。
颈联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此联写人,仅用十四字,就高度概括 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和忠心为国的精 神,流露出诗人对诸葛亮品德和智慧 的倾慕。
尾联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此联诗人以满腔血泪叙事兼抒情,慨叹诸 葛亮出师北伐,大业未就,就死在军中。 抒发了深深的惋惜之情。诗人对诸葛亮的 慨叹也同时是对自己在国家动荡之际,未 能有所作为的感慨。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第4课《蜀相》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第4课《蜀相》Word版含答案

《蜀相》教学设计【教学目的】①了解杜甫对“蜀相”诸葛亮的仰慕和惋惜之情,了解杜甫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精神。

②进一步掌握诗歌鉴赏的要领;③初步掌握怀古诗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律诗中“起、承、转、合”四联的结构及其各自在创设意境上的作用。

掌握怀古诗借古喻今、借古讽今或借古人以自况的手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诸葛亮辅佐刘备振兴汉室,建立了蜀汉政权,形成了与曹魏、孙吴三足鼎立的局面。

后又辅佐刘禅,多次出师北伐中原,因身心交瘁,积劳成疾,最后血吐五丈原,病死于军中,诸葛孔明虽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毕竟未能实现一统天下之大业,这不能不叫后世之人扼腕叹息。

有一个旷世诗人,在卧龙先生去世五百年后,参谒了他的纪念祠堂,感慨之余,写下了一首传世的诗作。

现在,请大家一起来欣赏唐代大诗人杜甫所写的《蜀相》。

二、作者生平提示:杜甫,字子美,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公元746年,杜甫怀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远大政治抱负,到京城长安应进士考试,没有考中,困守长安少陵之西十年之久,自号“少陵野老”(也称杜少陵)。

这一时期,他生活困顿,常挨饿受冻,过着屈辱的生活。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杜甫曾被叛军扣押在营中。

不久逃脱,投奔新帝,被唐肃宗任命为左拾遗。

759年冬关中大旱,为了逃荒,他辞去官职,伴着家小辗转秦州、同谷(今甘肃一带),最后到了四川成都。

在国家政局动荡中,杜甫的命运也激烈动荡着。

这一时期他写下了许多反映战乱年代人民苦痛生活的诗作。

760年暮,杜甫在友人帮助下,在成都浣花溪畔盖了一座简陋的茅屋(史称“成都草堂”)定居,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但仍很贫困。

764年,杜甫幼时好友严武再镇蜀州,表荐杜甫为节度参谋,工部员外郎(后人因称“杜工部”)。

后来严武死了,四川内乱,杜甫又伴同家族,离开四川,乘舟沿江东下,转徙于湘鄂之间。

770年冬,死在由长沙到岳阳的一条破船上,结束了他漫长的漂泊生涯。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蜀相》精品课件1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蜀相》精品课件1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一 单元《 蜀相》 精品课 件2
尾联: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提问3: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通过对诸葛亮的赞扬和惋惜,抒发 了自己功业未就的深沉感慨。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一 单元《 蜀相》 精品课 件2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一 单元《 蜀相》 精品课 件2
随堂小练: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杜甫
江汉思归客, 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 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 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 不必取长途。
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歌,诗中二、 三联用了 “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 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一 单元《 蜀相》 精品课 件2
江汉思归客, 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 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 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 不必取长途。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一 单元《 蜀相》 精品课 件2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一 单元《 蜀相》 精品课 件2
作业布置 1、背诵这首诗。 2、课后找几首杜甫的不同时期的诗,体会诗人情感。 如:“三吏”,“三别”,《望岳》、《春望》等等。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一 单元《 蜀相》 精品课 件2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一 单元《 蜀相》 精品课 件2
颈联: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三顾:指刘备三顾茅庐 开:指帮助刘备开国 济:辅佐刘禅继位
三件大事
天下计:雄才大略 老臣心:忠心报国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一 单元《 蜀相》 精品课 件2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蜀相》教案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蜀相》教案
教师设问1.那么,诗歌中哪些诗句表明英雄落泪的原因?请根据这些诗句及自己的积累填写下列表格有关诸葛亮一列:
教师自答:显然牵动英雄们情感的,引发英雄落泪的, 应该是诗歌的后两联:
颈联赏析:“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定夺天下的刘备曾三顾茅庐拜访诸葛,寻得整饬内政,东联孙权,北拒曹操,而后统一天下的大计谋。而诸葛亮也满怀开国与继业的满腔忠诚,助刘备开创基业,佐刘禅匡济艰危。此联诸葛亮不遗余力尽忠蜀汉,忠贞不渝,死而后已的精神,着实让人敬服。
要求:我们先朗读这首诗,请大家跟读,找到诗中最能传情的字眼。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朗读诗歌品读诗句感悟诗情
四 、 联接古今读懂诗心
(一)联接古今,读懂蜀相教师点明传情字眼:
显然尾联中“泪”这个字最能传达悲情。
尾联一句“出师未捷身先死”为了伐魏,诸葛亮曾经六出祁山。蜀汉后主建兴十二年,他统率大军,后出斜谷,占据五丈原,与司马懿隔渭水相持了一百多天。八月,含恨病死在军中。诸葛亮将平生全部赋予的统一事业,最终也未能如其所愿。功业未竟、遗愿难成的遗恨,不由让人怅惋!
PPT:纵向两栏弹出:
1.学习“古今联接”的方法
从前面的探究,我们要学会读懂怀古咏史诗的方法:关键在于找到诗歌中的古人、古迹、古事与诗歌创作时的诗人、时代的联接点,这便是主旨诗心。
五 、 咬文嚼字 含英咀华
教师:《唐诗品汇》说“《蜀相》全首如此一字一泪矣。”我们前面读诗歌的后两联,确有其感。那么诗歌的前两联是否也有“一字一泪”之效呢?我们试做赏析:
今天我们就以《蜀相》这首诗为例,学习咏史诗的品读方法。
三、朗读吟咏感悟诗情

《古代诗歌散文鉴赏》《蜀相》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古代诗歌散文鉴赏》《蜀相》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赏析指导
了解背景:介绍杜甫的生平和 诗歌风格
解读文本:分析《蜀相》的意 境和表达技巧
赏析重点:探讨诗歌中的情感 和思想内涵
赏析难点:解析诗歌中的典故 和象征意义
背诵诗歌 默写诗歌 解读诗歌 写作练习
课堂练习
背诵《蜀相》
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作业
预习下一篇诗歌散文
搜集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及创 作背景
讲授法:教师讲授《蜀相》的背景、 作者介绍、诗歌赏析等内容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手段, 展示诗歌相关图片、音频、视频等 资料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讨论法:组织小组讨论,分享对诗 歌的理解和感受
互动式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等 方式,增强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 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利用PPT、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朗读与背诵:通过朗读和背诵,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调 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和回答问题,增强课堂互动性
结合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深入理 解诗歌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感受作者对诸葛亮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中蕴含的 意象和情感
掌握诗歌中的表现 手法和修辞技巧
体会诗歌中蕴含的 哲理和思想内涵
汇报人:
目录
知识与技能
理解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了解古代诗歌散文的鉴赏方 法
积累字词,掌握诗歌含义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热爱 和兴趣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 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高中语文诗歌之部第一单元蜀相教师用书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new)

高中语文诗歌之部第一单元蜀相教师用书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new)

蜀相一、字音认读1.祠.堂(cí) 2。

柏.森森(bǎi) 3.映阶.(jiē)4.开济.(jì) 5.好.音(hǎo) 6.黄鹂.(lí)二、词语积累1.锦官城外柏森森..森森:树木茂盛繁密的样子2.三顾频烦..天下计频烦:犹“频繁”,多次3.两朝开济..老臣心开济:开,开创;济,扶助三、佳句诵读1.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2.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3.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说作者(一)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自其曾祖时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杜审言之孙。

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

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

唐玄宗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

安史之乱开始,他颠沛流离,曾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

乾元二年,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府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

晚年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

后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二)作品:代表作《蜀相》《客至》《春夜喜雨》《绝句二首》《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江南逢李龟年》《天末怀李白》《月夜忆舍弟》《兵车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月夜》《旅夜书怀》以及“三吏”“三别”等。

(三)评价: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李杜”。

人们称杜甫的诗为“诗史",是“千古绝唱”,称誉杜甫是“诗学宗师”“诗圣”.寻背景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杜甫避乱成都的次年春天,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如杜甫这样真正忧国忧民的文人.杜甫经历了一系列仕途打击,其“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彻底落空。

诗人流落蜀地,寄人篱下,困厄穷途,家事、国事均使他忧心忡忡,苦闷彷徨.目睹国势艰危,生灵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诗人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倍加敬重。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蜀相(20张)-优秀课件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蜀相(20张)-优秀课件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 散文欣 赏》课 件:第 一单元 蜀相(20张)-精品课件ppt(完美版)

诗人借歌颂诸葛亮的过人才智和丰功
伟绩,惋惜诸葛亮的壮志未酬,抒发了
自己的功业未就的深沉感慨。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 散文欣 赏》课 件:第 一单元 蜀相(20张)-精品课件ppt(完美版)
表 达 了 什 么 感 情 ?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 散文欣 赏》课 件:第 一单元 蜀相(20张)-精品课件ppt(完美版)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竟逢痛 、时惜 壮,自 志事己 未业生 酬未不 。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思考1:寻这一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思考2:“柏森森”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寻”的含义
寻——有目的的 专程来访,不是 漫不经心地信步 由之。

“寻”的情感 情感:对诸葛 亮的强烈景仰 和缅怀,显访庙 吊古心思的急 切。

“柏森森”的意境
柏森森——祠堂外 景。渲染安谧、肃 穆的气氛。武侯祠 的历史悠久和寂寞 荒凉。
例题:”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这 两句话的诗眼是哪两个字?试作简要分析。
1,解释字 2,解释话。
3,答手法。4,答感情


答:诗眼:自和空。 自:独自。空:白白的,徒然的。(解释字)台阶旁的
训 练
绿草独自葱翠,昭示着春光的明媚,躲在叶下的黄鹂尽
管叫声悦耳,却无人倾听,描写一幅冷寂、凄凉的春日
是指失败的英雄。
写出了历史上一切事业未竟的英雄人 物对其壮志未酬的深深遗憾和共鸣。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 散文欣 赏》课 件:第 一单元 蜀相(20张)-精品课件ppt(完美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蜀相本课话题——逆境朗读——课文中的名段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诸葛亮多次伐魏,未能取胜,在军中抱憾病逝。

武侯壮志未酬而身先亡,诗人饱经丧乱而在逆境中屡屡失意,经历虽各有不同,可是在逆境中未能实现自己的抱负这一点来说,他们个人的命运是颇有相似之处的。

正因为如此,诗人落笔沉挚,力透纸背,写得苍凉悲壮,催人泪下。

积累——生活中的素材徐磊:将自己逼上绝路他和所有心怀梦想的年轻人一样,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

大学毕业后,他进了一家外贸公司,做了一名高级职员。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他被列入了第一批被裁人员名单。

失去了安稳的工作,他郁闷到了极点,一边继续寻找工作,一边在网上写小说,以此排解心中的苦闷。

面对重重压力,他没有退缩,而是认真地准备着相关的资料,计划写一部灵异探险类盗墓小说,取名为《盗墓笔记》。

网友赞不绝口,好评如潮。

接着,出版人、制片人、编剧纷至沓来。

一夜之间,他红遍了大江南北,作品被加印了一次又一次。

他就是南派三叔徐磊。

2013年3月,南派三叔微博宣布封笔,令无数“盗墓迷”心碎不已。

改编自南派三叔所著同名小说的电视剧《盗墓笔记》于2015年6月12日首播。

南派三叔的成功经历告诉我们:不要惧怕困境。

虽然困境会让人产生压力,但是对于人而言,困境就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教会人生存。

背诵——文学中的名言警句一个有坚强心志的人,财产可以被人掠夺,勇气却不会被人剥夺的。

——雨果患难可以试验一个人的品格,非常的境遇方才可以显出非常的气节;风平浪静的海面,所有的船只都可以并驱竞胜。

命运的铁拳击中要害的时候,只有大勇大智的人才能够处之泰然……——莎士比亚在希望与失望的决斗中,如果你用勇气与坚决的双手紧握着,胜利必属于希望。

——普里尼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1)单音字黄鹂.(lí) 频.(pín) 未捷.(jié) 泪满襟.(jīn) (2)多音字朝⎩⎪⎨⎪⎧(cháo)两朝(zhāo)朝阳 济⎩⎪⎨⎪⎧(jǐ)济南(jì)救济 第2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顾⎩⎪⎨⎪⎧三顾.频烦天下计(拜访)赢得仓皇北顾.(回头看)大行不顾.细谨(考虑)顾.计不知所出耳(只是) (2)济⎩⎪⎨⎪⎧两朝开济.老臣心(扶助)夕济.兮西澨(渡水渡到) (3)寻⎩⎪⎨⎪⎧丞相祠堂何处寻.(寻找)飞入寻.常百姓家(平常)寻.蒙国恩,除臣洗马(不久) 第3步‖名句积累——经典名句君须记(1)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2)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3)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识作者][探背景]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杜甫避乱成都的次年春天。

这时的情况,从杜甫个人的处境来看,政治上很不得志。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彻底落空,生活上的艰难困苦,更不必说。

从当时社会现实来看,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史思明再次攻陷了东都洛阳,自立为大燕皇帝,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人民大量死亡,生产遭到破坏,尤其严重的是唐肃宗的昏庸,信任宦官,猜忌功臣。

在这种情况下,杜甫的心情自然是很苦闷的。

所以当他来到诸葛祠时,缅怀诸葛亮的为人,特别是他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以及他和刘备君臣二人之间那种鱼水相得的关系,不禁百感交集,心潮翻滚,以至泪流满襟,因而写下了这首诗。

[巧识文]律诗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

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正式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

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

律诗由八句组成,每首有四联(即八句),每句五个字的是五言律诗,简称“五律”,每句七个字的是七言律诗,简称“七律”。

律诗的第一、二句称为“首联”,三、四句称为“颔联”,五、六句称为“颈联”,七、八句称为“尾联”。

“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第二、四、六、八句最后的一个字必须同韵。

近体诗又名今体诗,为唐代新兴的诗体,因与古体有别而得名。

近体诗分为绝句、律诗二种,四句为绝句,八句为律诗。

这首诗怀古喻今,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强烈怀念,也表达了对其尽忠报国的歌颂和功业未成的惋惜和慨叹,表现了诗人爱国忧民的情怀。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诸葛武侯祠要到哪里寻找?(武侯祠)在成都城外的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一片翠柏之中。

映着石阶的绿草自成一片春色,隔着树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的黄鹂徒有好听的声音。

三顾茅庐多次讨论天下大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朝的开创与扶助,老臣竭尽忠心。

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胜利就先病死了,常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衣襟。

1.诗中的“英雄”是指怎样的英雄?这里的英雄有没有包括作者自己呢?【答案】这里的“英雄”是指失败的英雄,所以说这句诗写出了历史上一切事业未成的英雄人物对其壮志未酬的深深遗憾和共鸣。

这英雄也包括作者自己。

杜甫是一位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有远大抱负的诗人。

杜甫是想做宰相的,本怀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抱负,却始终没有机会。

远大的理想和根深蒂固的价值取向就都无可奈何地落空了。

作者在政治上始终一事无成,即便如此,他却依然忧念国事,挂怀天下,所以他的内心是非常痛苦的。

这痛苦是作者心头永远的伤口。

为此,我们可以说,“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句诗,寄托了作者的理想难以实现的悲哀,是作者用自己壮志难酬的痛苦和对诸葛亮的仰慕、叹惋之情熔铸成的千古名句。

2.开头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题为“蜀相”,却从“丞相祠堂”写起,有何用意?【答案】设问,自问自答,点明丞相祠堂的所在地。

从“丞相祠堂”写起,而题为“蜀相”,写祠堂是为了写人,表达了对诸葛亮的追思、仰慕和钦敬之情。

一个“寻”字突出了这种感情。

因为心思其人,所以才要寻访其庙。

“柏森森”一词,“森森”是高大茂密的意思。

一是写出武侯祠的历史悠久,静谧、肃穆的气氛,适合追奉先人;二是衬托诸葛亮高大、正直的形象,表现了历代人民对诸葛亮的爱戴,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

3.颔联能否改成“映阶碧草尽春色,隔叶黄鹂皆好音”?【答案】不能。

“碧草春色”“黄鹂好音”不算荒凉之境,应该是春意盎然的景象,这也可以表达作者的心情。

因为景虽好,但作者无心欣赏。

用“尽”“皆”传达的是兴奋之情。

本诗运用的是反衬手法,以乐景衬哀情。

眼前的武侯祠尽管碧草依然映阶,黄鹂还在啼啭,但时过境迁,物是人非,先哲已去,如今遭逢乱世,没有了像诸葛亮那样的济世英才,因而心中涌起无限的感伤和凄凉之情!所以,诗人才有“自”“空”二字的深沉感慨。

4.杜甫用“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两句来概括诸葛亮一生的功业,你认为准确吗?你最佩服和崇敬诸葛亮的哪一方面?【答案】准确。

这两句高度概括了诸葛亮的一生。

上句写出山之前,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隆中对策,指出诸葛亮在当时就能预见魏、蜀、吴三足鼎立的政治形势,并为刘备制定了一整套统一国家之策,足见其为济世雄才。

下句写出山之后,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蜀汉,匡扶刘禅,颂扬他为国呕心沥血的耿耿忠心。

两句十四个字,将人们带到战乱不已的三国时代,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下,刻画出一位忠君爱国、济世扶危的贤相形象。

我最佩服和崇敬诸葛亮为了事业和理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1.写作特色设问手法开头一句“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运用了设问手法。

祠堂何处?锦官城外,数里之遥,远远望去,只见翠柏成林,好一片葱葱郁郁、气象不凡的景象,那就是诸葛武侯祠所在了。

这首诗首联开门见山,洒洒落落,而两句又一问一答,自开自合,有力地表现出杜甫对诸葛亮的强烈景仰和缅怀之情。

定义:设问是一种无疑而问、自问自答的修辞手法。

作用:(1)一般而言,设问往往用在语段的开头,用于问题的提出。

通过设置悬念,把事物的矛盾首先展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存疑而读,产生继续探究的心理。

(2)能够起到强调语意,引起人们的注意,引发人们的思考的作用。

能使文章波澜起伏,起到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的效果,增强文章的吸引力。

2.写法指点(1)开头设问,是根据文章的思想内容,提出引人探究的问题,造成悬念、疑问,激发读者兴趣、引发读者深思。

(2)也可在文中提出问题,以引起读者对文章的思想内容、主要内容的关注。

3.迁移应用请阅读下面这段文字,谈谈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它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是它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哪里呢?——(朱自清《匆匆》)【答案】这段文字使用了设问、排比和对比的艺术手法。

这里的设问手法引起读者对文章的思想和内容的关注,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强了文章的吸引力,结合文章的内容并把时间与燕子、杨柳、桃花形成对比,引发读者对文章主旨的思考。

同时前面几句构成排比,增强了文章的气势。

(教师用书独具)草堂·诗魂细雨蒙蒙,落叶飘飘。

当我来时,又是茅屋为秋风所破的季节。

老天像有意在营造一份思古幽情,像有意让人来品味一种人生意蕴——文章憎命达!茅屋而草堂,草堂而杜甫草堂,这绝代诗圣生命的一大栖息处,这和着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一个伟大灵魂沉吟的处所——杜甫草堂,早已成了成都的杜甫草堂公园。

草堂公园由大廨、诗史堂、工部祠和柴门等景观组成,给成都人一个清幽的休息场所,也给远方慕名而来的游客以精神的慰藉。

设施是对过往的纪念,也是对现在的经营。

只是,草堂作为一个诗人艺术生命的凝结处,作为中国文学史的一个纠结点,作为一段历史的观象台,太有特点了,情绪也太浓重了。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读清人顾复初的“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盘虎卧几诗客;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那副对联,更让人嘘唏不已。

草堂的文化意义与杜甫在世时命运的反差也太大了。

然而,又让人坚信只要确实灿烂过,也就注定会占有辉煌。

草堂足供观赏,甬道曲折,尽可徜徉,更何况又是细雨迷蒙,黄叶铺地!草堂,此时此际的草堂在诉说什么呢?从开元到天宝,《壮游》《三吏》《三别》《北征》《秋兴八首》,直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代诗史再现了一个时代,仅这些就足以彪炳青史了。

这是杜甫的不朽,这是杜甫的辉煌,这也是杜甫的价值所在。

舍此,我们又何以了然在一个大起大落的朝代里,有一个愈老大愈清瘦愈苦寒的杜工部!这些是不必说的。

但仅仅如此,就远不能了然杜甫诗歌抑郁沉雄的内在生命力,也远不能了然士人的用世之志与命运悲剧。

这正是文章憎命达的命意所在,是其深层的人生意蕴所在,也是中国历史上人才的成就与命运的二律背反。

中华传统,士人总有一份天下之志、用世之心,更何况出身于奉儒守官世家的杜甫!杜甫曾抒写人生抱负:“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