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力的大小和假如没有灰尘跨学科教学活动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测量力的大小》教案设计.doc
《测量力的大小》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测量力的大小》是教学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4课中非人内容,本课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分为两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为认识弹簧测力计,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单位、以及弹簧测力计设计原理。
第二部分内容为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这部分内容是要让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重力的大小。
二、学情分析在之前几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重力、弹力以及反冲力对力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但是不知道力是能够测量的。
本课就是要让学生知道力是可以借助弹簧测力计测量的,并且了解弹簧测力计的设计原理,能够正确的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重力的大小。
三、教学目标(一)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符号“N”表示。
2知道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原理制成的。
(二)科学探究目标能够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重力的大小(三)科学态度目标能够积极参与到科学活动中去,按照步骤使用弹簧测力计。
四、教学重难点能够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五、教学准备弹簧测力计钩码小重物若干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1、谈话:同学们在之前的科学课中我们使用过很多工具,那么使用工具你们能够1自由发言2自由发言提出对于学生有难度的问题,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测量出关于科学书的那些数据呢?2、提问:那科学书的重力你们能够借助工具测量出来吗?如果能,又如何去测量呢?3、引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测量力的大小。
(二)认识弹簧测力计1、测量力的大小我们借助的工具呢是弹簧测力计。
常见的弹簧测力计有以下几种。
2、接下来老师为每组的同学发一个弹簧测力计,拿到弹簧测力计后你们要做两件事。
(1)观察弹簧测力计由哪些部分组成。
(2)思考各个部分的作用分别是什么?3、组织学生交流4、总结:弹簧测力计由五个部分组成,分别是提环相当于拉手;刻度板,通过刻度板读数,指针指示读数,弹簧,通过伸缩表示力的大小5、师演示:弹簧伸缩提问:现在同学们知道弹簧测力计为什么能够测量力的大小了吗?6、总结,弹簧测力计就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原理来测量力的大小的。
五年级科学《测量力的大小》教学设计讲课稿
五年级科学《测量力的大小》教学设计《测量力的大小》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测量力的大小》是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4单元运动和力的教学内容。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初步认识了力,本课通过对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原理、使用方法的学习,进一步了解力是有大小的,并学会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试力的大小。
在测试操作中掌握技能,启发学生认识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性来测量力的大小的。
指导学生明白怎样做才不会超过测力计最大的测量值,熟悉并掌握力的单位“牛”。
本课有三个活动:1、认识弹簧测力计。
学生通过观察、认读和实际感受,来认识弹簧测力计的构造、计量单位和刻度标示。
2、用弹簧测力计测试力的的大小。
这是本课的重点内容,教学时提醒学生使用测力计的三点注意事项,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测量技能并填写好记录表。
3、对比实验(水平,垂直拉动文具盒)。
这个活动是为下节课的学习做铺垫来安排的。
4、课外拓展,做橡皮筋测力计。
本教学设计试图让学生充分利用他们最喜欢的实验方法去探究学习和总结。
充分体现了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的科学性、开放性,让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真正落实在教学之中。
教学策略:这节课主要用了三个教学策略。
1. 多媒体辅助教学2.小组自主合作.3..兴趣探究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2、技能目标: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勤于思考、大胆解释、乐于用科学知识分析日常事物。
树立细致、有步骤工作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教学难点:认读和规范的测量操作三、教学准备:1、弹簧测力计、钩码、小车、沙、橡皮筋测力计2、课件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探究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师:在上课前,老师有个问题想问大家,你们班谁的力气最大?今天我们俩比一比谁的力气大,同学们有什么好方法吗?生:{掰手腕,举重,拔河}师:这些方法都不错。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件东西,同学们看,你们认识吗?生答师:他的名字叫拉力器。
测量力的大小教学设计doc
物Hale Waihona Puke 的名称估计重力的大小实测重力的大小
估计和实测的差距
(3)小组测量并做好记录。
(4)学生交流汇报。
(5)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水平拉动的文具盒的力。
5、练习题
1、科学技术上统一规定用()作力的单位,简称(),
用()表示。1牛约等于()克的力。
2、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时应注意:
(1)()、
(2)()、
(3)()。
3、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的特征制成的。
7、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小组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你们表现最成功的地方是什么?
五、板书设计:
测量力的大小
弹簧测力计牛顿1牛=100克力
学具
1、小组准备:弹簧测力计、小物体、钩码、长方形硬纸板、2、教师准备:几种不同样式的弹簧测力计。
教学过程
1、导入
请同学们看老师手中拿的粉笔,如果老师把手松开,粉笔会掉下来,你们知道是什么原因吗?生:是由于地球的引力。那么,地球对粉笔的引力有多大呢?有什么办法测量出来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测量力的大小。板书:测量力的大小。
2、认识弹簧测力计
师:在测量力的大小时我们需要借助一个工具(出示弹簧测力计,板书:弹簧测力计),生活中称它为弹簧秤,在科学上称它为弹簧测力计。
3、学生分组观察弹簧测力计,讨论它的构造
(1)小组长领取实验材料
(2)分组进行观察。
(3)学生汇报测力计的构造:提环、弹簧、挂钩、指针、刻度板、单位。
(4)认真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板,认识刻度板上一大格是多大力,一小格是多大力,刻度板上最多能测多大的力。
生:①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不是在“0”位置。
《测量力的大小》教案
《测量力的大小》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的大小可以用测力计测量。
2. 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3. 能够运用测量结果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 学会合作交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2. 培养学生珍惜测量结果,实事求是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力的概念及测量方法。
2.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难点:1. 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方法。
2. 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解法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四、教学准备1. 弹簧测力计若干。
2. 测力计使用说明书。
3. 实验器材(如钩码、绳子等)。
4. 记录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生活中实例引入力的概念,如提物体、推物体等,让学生感知力的大小。
2. 讲解与示范讲解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工作原理和正确的使用方法。
示范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并强调注意事项。
3. 学生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力的大小,学会读取测力计的数值。
4. 数据分析与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探讨力的大小与测力计示数的关系。
5. 练习与拓展设计一些有关测量力的大小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6.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测量力的大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疑问,提高课堂互动性。
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测量力的大小的家庭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要求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注意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 实验操作: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团队合作等情况。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等。
《测量力的大小》教学设计(详案)
生;1N
那我们再看看第2个红色的重物,是多少牛
生:2N
物体的力不一定是整1N,整2N,看黄色重物是多少牛
你说,,对不对
师:(看课件或测力计)刻度板上0到1是一个大格,一大格表示多少牛
生:一大格表示1牛的力。(预设)
师:请同学们再认真观察,在一大格中又分成了几个小格一小格代表多少牛
5,测量注意事项:
好了,123,刚才同学们感受力1N,3N,5N,现在实际测量实物,测量之前应注意什么谁来做老师的小帮手:
这有2个同样的盒式弹簧测力计,用来测同一个实物
你先来,读出数:
这个同学,拿着提环,读数: 谢谢
同样的弹簧测力计,为什么测的结果不一样
生:方法不对 没拿提环
师:同样的测力计,同样的实物
教学
难点
了解测力计的工作原理;刻度版读书。
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
准备
为小组准备:最大量程是5牛的条形盒式弹簧测力计、钩码5个、用于测量重力的小物体、文件袋、记录单(两份)。
备用:长条形硬纸板(卡纸)、橡皮筋圈(两条)、回形针两个(备用)。
教师自己准备:拉力器一个、钩码、最大量程是牛的条形盒式弹簧测力计、最大量程是5牛的条形盒式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刻度板模型、重量超过5N的书包、课件、纸条、磁吸。
生:条形盒式弹簧测力计
师:虽然有这么多不同款式的弹簧测力计,但它们的主要功能却都是一样的,都是用来测量力的大小。
2、观察条形盒弹簧测力计,认识其结构
师:(出示最大量程是5牛的条形盒弹簧测力计)引导:弹簧测力计由哪几部分构成各个部分分别有什么作用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两个问题,结合课本第 77 页的图和桌上的弹簧测力计,仔细观察后在小组内讨论解决这个问题,好吗(实验组长从工具箱里拿出测力计)
小学科学 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测量力的大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测量力的大小的概念。
2. 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和天平测力计来测量力的大小。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准备:1. 弹簧测力计和天平测力计。
2. 不同重量的物体。
3. 实验记录表格。
4. 教学课件和教具。
教学过程:引入:1. 导入讲解测量力的概念,强调力是物体互相作用的结果,并且有大小和方向。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力的大小。
实验一: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1. 学生自行操作,通过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重量物体的重力,记录数据。
2. 学生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总结出测量力大小的方法和规律。
3.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测量力大小的注意事项和误差产生的原因。
实验二:使用天平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1. 学生自行操作,通过使用天平测力计测量不同重量物体的质量,记录数据。
2. 学生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探究质量和重力的关系。
3.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质量和重力的区别和联系,并解释为什么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也可以得出力的大小。
归纳: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并总结测量力的大小的方法、规律、注意事项和误差产生的原因。
2. 教师讲解力的单位和国际通用符号。
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不同方向的力的大小。
2. 提出其他测量力大小的方法(如动态测力法)并进行讨论。
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进行回答问题。
2. 教师做课堂小结,强调测量力的大小是科学实验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能。
3. 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方法来测量力的大小。
测量力的大小教学设计
测量力的大小教学设计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科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第4课〗《测量力的大小》教学设计吉林省靖宇县保安希望小学梁晓芳【教材分析】本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运动和力》单元的过渡课,在这一课中,孩子们要学习使用测量力的新工具——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原理、使用方法都比较简单。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已经感知力是有大有小,下一课研究摩擦力的时候也需要知道摩擦力的大小是多少。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能进一步加深他们对弹力的认识。
本课有三个活动。
第一,认识弹簧测力计。
这是使用弹簧测力计的前提。
学生通过观察、认读和实际感受,要认识弹簧测力计的构造、计量单位和刻度标示。
第二,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主要是测量重力的大小,这是本课的重点内容,教科书提示了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的三点注意事项,提供了测物体重力的记录表,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测量技能。
第三,制作橡皮筋测力计。
这个活动是作为拓展内容来安排的,让课堂与生活联系在一起。
【学生分析】弹簧测力计是一种新的测量工具,跟学生在三年级时使用的温度计有一些相似之处。
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实现在“玩中学”、“做中学”的教学目的。
【教学策略】这节课主要用了三个教学策略。
1.多媒体辅助教学2.小组自主合作.3..兴趣探究【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
2、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成的。
3、力的单位是“牛”。
过程与方法:1、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2、制作简易的橡皮筋测力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细致、有步骤工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教学难点】认识力的单位,理解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
【教学准备】小组准备:平板测力计、钩码、剪刀、沙袋、矿泉水、橡皮筋、回形针、长条形硬纸板等教师准备:弹簧测力计、弹簧、沙袋、钩码、重物弹簧测力计【教学过程】一、游戏引入,引出课题1、掰手腕游戏老师请二位同学上来比一比谁的力气大2、拉拉力器让两个学生上去拉,引起学生思考:谁的气力大一些,究竟大多少呢有什么办法测量出来呢3、谈话: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件非常重要的测量力的工具,我们要比一比谁最会提出问题,发现问题。
小学科学《测量力的大小》教案
小学科学《测量力的大小》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操作,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
2. 培养学生使用测力计的能力,掌握基本的测量方法。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体验合作与交流,培养科学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力的概念及其作用效果。
2. 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及测量技巧。
3. 力的测量实验及数据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力的概念及作用效果。
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及测量技巧。
力的测量实验及数据分析。
2. 教学难点:测力计的精确使用和测量技巧。
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探究、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教学方法。
2.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展示实验过程和测量方法。
3. 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培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测力计、弹簧、钩码、绳子、实验桌等。
2.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白板、黑板等。
3. 教学资源:实验指导书、测量数据表格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力的作用实例(如拉扯弹簧),引发学生对力的好奇心,导入新课《测量力的大小》。
2. 讲解力的概念:介绍力的定义、作用效果,并通过多媒体展示实例,让学生加深对力的理解。
3. 介绍测力计:讲解测力计的原理、结构、使用方法,并进行现场演示。
4. 学生动手实验:分组进行实验,使用测力计测量不同力的大小,并记录数据。
5. 数据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探讨力的测量结果,总结测量方法。
七、课堂练习1.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一些有关测量力的练习题。
2. 学生自主练习: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讲解答案:讲解练习题答案,解答学生疑问。
八、拓展与应用1. 学生讨论:让学生思考力的大小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称重、测力等。
2. 举例说明:教师给出一些实例,让学生了解力的大小测量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3. 课后实践:布置一个课后实践任务,让学生运用测力计测量生活中的力的大小,如家庭物品的重量等。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测量力的大小》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测量力的大小》教案一. 教材分析《测量力的大小》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的一章,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力的概念,以及如何测量力的大小。
教材通过简单的实验和活动,引导学生感受力的存在,感受力的大小,并通过弹簧测力计等工具,让学生掌握测量力大小的方法。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力有一定的认识,但可能对力的具体测量方法还不够了解。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掌握了观察、实验、分析等科学方法,能够通过实践活动去探究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力的概念,感受力的大小。
2.让学生掌握测量力大小的方法,能够使用弹簧测力计等工具进行力的测量。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感受力的存在和力的大小。
2.难点:让学生掌握测量力大小的方法,能够使用弹簧测力计等工具进行力的测量。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去探究力的测量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弹簧测力计多个2.测力计使用说明3.实验材料:如钩码、绳子等4.黑板、粉笔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如拉伸弹簧,让学生感受力的存在和力的大小。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如何知道力的大小呢?呈现(5分钟)教师介绍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和原理,让学生明白测力计是如何测量力的大小的。
同时,教师展示如何正确使用测力计,包括测力计的调零、测量、读数等。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测力计测量不同重量的物体,如钩码。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巩固(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让学生明白力的大小是如何通过测力计显示出来的。
学生通过讨论,理解力的测量方法和原理。
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如:除了弹簧测力计,还有其他方法可以测量力的大小吗?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小学科学《测量力的大小》教案
小学科学《测量力的大小》精品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的大小可以影响物体的运动状态。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导入新课,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力的存在和力的作用效果。
引导学生思考力的计量单位,引入“牛顿”的概念。
1.3 教学方法采用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动手操作。
第二章:力的概念与作用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2.2 教学内容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
引导学生观察力的作用效果,如物体形变、运动状态改变等。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观察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动手操作。
第三章:力的计量单位——牛顿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牛顿的概念,知道牛顿的计量方法。
培养学生的识记能力和思考能力。
3.2 教学内容介绍牛顿的定义,让学生知道牛顿是力的计量单位。
引导学生了解牛顿的计量方法,如弹簧测力计等。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实验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动手操作。
第四章:测量力的大小4.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4.2 教学内容讲解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让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测量不同力的大小。
4.3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动手操作。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教学目标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思考和探索的能力。
5.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如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牛顿的概念等。
提出拓展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索。
5.3 教学方法采用讨论法、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动手操作。
测量力的大小》优秀教案
测量力的大小》优秀教案测量力的大小》教案一、教学目的:1.科学概念: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力的单位是“牛”。
2.掌握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3.制作简单的橡皮筋测力计。
4.树立细致、有步骤的工作态度。
二、教学重点: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三、教学准备:1.为小组准备:弹簧测力计、小物体、钩码一盒、长条形的硬纸板、橡皮筋、弹簧。
2.教师准备:几种不同样式的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刻度板的模型。
四、教学时间: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让学生认真观察桌上的弹簧,玩弄弹簧,发现弹簧的性质。
2.学生汇报操作结果,发现弹簧能被拉长、压缩、弯曲,且能复原。
3.引导学生思考,让他们发现用力拉和挂重物是使弹簧变长的两种方法,且用的力越大,弹簧伸得越长。
4.介绍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强调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性质制成的,力的大小可以通过弹簧测力计测量。
二)认识弹簧测力计1.组织学生观察弹簧秤,让他们讨论弹簧秤的种类和构造。
2.学生汇报测力计的构造,教师用多媒体显示弹簧秤由六部分组成:提环、弹簧、拉钩、指针、刻度、单位。
3.介绍___的生平和他对力的研究,强调“___”是力的单位,用“N”表示。
三)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1.研究教科书上的使用注意点,包括调零、与温度计的读法一致、不能超过测力计标定的最大测量范围。
2.让一名学生演示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让其他学生发现问题并纠正。
四)制作橡皮筋测力计1.教师向学生介绍制作橡皮筋测力计的方法。
2.学生按照教师的指导制作橡皮筋测力计。
3.让学生用橡皮筋测力计测量不同物体的重量,并记录测量结果。
六、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掌握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和正确使用方法。
2.强调树立细致、有步骤的工作态度,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3.实际动手测量重力的大小是一项重要的技能。
首先,需要先估计重力大小,然后再进行实际测量。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测量力的大小教学设计和反思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测量力的大小教学设计和反思教材分析1、(测量力的大小)是五年级上册第四章(运动和力)单元的第四课,本单元的安排是先让学生认识感受几种常见在力,建立起力的初步概念,然后深刻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
而本课是让学生学习测量力的大小,既是对力的概念更深刻了解,同时也是为深刻研究力做打算,是一节承上启下的课。
本节课让学生认识弹簧测力计,了解测量力的大小是适时的。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还能进一步加深他们对弹力的认识。
2、本课的学习重点是让学生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实际上是让学生学会使用工具来解决接下来要碰到的问题。
这节课的价值在于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
并且在这个能力培养在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很多未知的事情可以通过自己的探究学习去解决,这也是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和信心。
学情分析学生们对力和弹簧测力计其实并不陌生,他们有着自己的感性经验。
学生很简单说出生活中常用物理量的多少,比方1厘米有多长、1秒钟有多长等问题的答案,但很少有学生了解力的大小是如何测量的,力的单位是什么,甚至不清楚力的大小应该怎样表示。
在前面的科学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会使用尺子、温度计、量筒、天平、钟表等测量工具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
基于此在(测量力的大小)一课中学习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是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技能开展需要的,对各种测量工具的回忆援助学生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初步建构有关“测量〞的知识框架。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性质制成的;力的单位是“牛顿〞。
了解测量不同的物理量可以使用相应的测量工具。
过程与方法目标:动手操作,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同时学会制作简单的橡皮筋测力计。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乐于统计梳理已有知识,将新旧知识建立联系。
树立细致、有步骤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自己制作简单的橡皮筋测力计。
小学科学《测量力的大小》教学设计(精选10篇)
小学科学《测量力的大小》教学设计小学科学《测量力的大小》教学设计(精选10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科学《测量力的大小》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科学《测量力的大小》教学设计篇1教材与学情分析《测量力的大小》是全国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运动和力》第四课时的内容。
本课处于单元的中间阶段,在此之前,教材安排学生感受几种生活中常见的力,建立起力的初步概念,而本课是让学生学习测量力的大小,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上的准备,由此对力和运动展开深入的研究,在本单元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课的教学设计分为三个部分:一、制作橡皮筋测力计,像科学家一样经历制作过程,初步认识测力计的原理。
二、认识弹簧测力计,这是使用测力计的前提。
三、在认识的基础上学会使用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这是本课的重点内容,学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测量技能。
教材设计是把“制作橡皮筋测力计”放在课后拓展部分,而本课设计时把这部分提至第一部分,是为了让学生先知道原理,后学会使用,而且学生在使用过橡皮筋测力计后会发现,这样的测力计存在很多缺陷,我们需要更精确的测量工具,此时再引出弹簧测力计将更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学生获得的体验也是不同的。
在本课之前,学生已经知道力有大有小,并且可以使用工具来测量。
弹簧测力计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新的测量工具,学生在使用前是感到新奇的,虽然学生具备阅读图片和文字的能力,可以按照文字图片的示意及温馨提示进行实验,但对于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还是偏向于更直观的指导。
五年级的学生经过三年的科学学习,已经具备比较强的合作意识,但组内仍然存在部分“不敢说”“怕说错”的学生,这些学生会依赖于老师或优生的指导,如何引导这些学生勇敢积极地参与合作,体验探究的过程,是本课设计需要关注的点。
科学五年级上教科版精品教学设计测量力的大小
《测量力的大小》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认识弹簧测力计。
2、会使用弹簧则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认识到力的单位是“牛”。
3、会制作橡皮筋测力计。
教学准备:1、学生每小组一套器材。
2、教师演示教学用器材一套。
教学活动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当我们深入研究运动和力时候,往往需要知道力的大小。
弹簧测力计就是测量力大小的工具。
在生活中常常被叫做弹簧秤。
二、认识弹簧秤1、老师手举弹簧秤,介绍几种不同外观的弹簧测力计。
条型盒式测力计、条型筒式测力计…….2、测力计的基本构造结构:提环、弹簧、指针、刻度板、挂钩等构成。
3、用力慢慢拉弹簧,观察弹簧形状的变化,〈伸长〉拉力慢慢减小,弹簧又回缩到原来的形状。
通过观察,请同学们想一想、说一说弹簧测力计为什么能测量力的大小呢?(受力大、伸长长)4、人们在生活习惯用“克”“千克”来表示重力和其它力的大小,科学技术上则统一规定用“牛顿”作力的单位,简称“牛”,用“N”表示。
1牛=100克力。
5、看一看你手中的测力计,每一大格是多大的力,最大能测多大的力?能测量超出测量范围的力吗?为什么呢?同学们,大家都来感受一下一牛的力有多大分量。
三、用弹簧秤测量力的大小同学们,我们使用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时,应注意以不几点:1、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否指在“0”位置,如有不是指“0”的由老师来帮你调整。
2、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
3、根据我们拉过1牛力的感觉,估测一下物体的重力大小,再实际测量,测量的力不能超过范围,并且做好记录。
○1多测量一些物体,估计得更准确一些。
○2拿记录表进行交流。
○3测小车的拉力。
四、制作橡皮筋测力计1、介绍方法。
2、标刻度时,橡皮筋是弯曲的,不好标出“0”位置和画出均匀刻度,可挂小重物拉直,然后再标“0”和画刻度。
3、用自制测力计实际测量。
五、评价1、依据记录单进行态度评价。
2、对学生使用工具测力技能的评价。
《测量力的大小》说课案松滋市南海镇东湖小学郑兵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今天我执教的《测量力的大小》这一课,是在学生已经知道力有大有小,下一课研究摩擦力的时候,也需要知道摩擦力的大小是多少的时候进行教学。
《假如没有灰尘》教案学案设计
假如没有灰尘教案学案设计
学科
物理
目标
通过本次授课,学生将能够: 1. 理解灰尘作用和形成原因; 2. 理解静电作用的原理; 3. 掌握实验操作过程及数据处理方法。
内容
知识点
•静电作用
•摩擦生电
•静电吸附
•真空中的运动
实验设备
•电场力计
•金属球
•电源
•真空泵
•试管
过程
导入
“空气中存在着不可见的灰尘,会对身体和环境产生影响,那么如果我们将空气中的灰尘去掉,会有什么影响?”
实验操作
1.放置一枚金属球
2.给球带上负电荷
3.静电吸附灰尘
4.真空条件下清洗球面
5.测量球吸附了多少灰尘
实验记录
表格:记录附着灰尘的数量
实验次数附着灰尘的数量
1 36
2 24
3 18
4 11
5 8
平均值19.4
数据分析
•对比实验数据,分析灰尘数量的变化规律
•探究真空条件下清洗球面的原理
练习
1.用你所学的知识解释电视机能吸附灰尘的原因;
2.造成衣物静电的原因?
评估
1.总结灰尘作用及形成原因;
2.了解静电作用的原理;
3.掌握实验操作过程及数据处理方法。
扩展
1.静电对生活的影响;
2.静电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结论
本次实验探索了一种消除空气中灰尘的新方法,在真空条件下清洗,可以有效清洁附着在球面上的灰尘。
通过实验,使学生理解灰尘的形成原因和静电作用的原理,掌握了实验操作过程及数据处理方法,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科版测量力的大小优秀教案4
测量力的大小【教材分析】《测量力的大小》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四单元“运动和力”的第四课。
本单元属于物质科学领域的力学知识板块,学生初次学习,但对力已有初步的感受。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知道力有大有小,并能运用拉力、弹力、反冲力等多种方法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的基础上,认识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认识和使用一种工具来解决问题,也是人们在日常生活经常会碰到的一个问题,也是应该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
因此,这节课的价值在于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
学会正确使用测力计,是下一课研究摩擦力大小的重要前提,也是小学阶段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在五年级下册《沉和浮》、六年级上册《工具和机械》等单元的学习中,也需要借助测力计进行学习探究,是一节承上启下的课。
本课的探究活动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认识弹簧测力计。
第二、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第三、制作简易测力计。
【学情分析】作为五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对物体结构观察能力和阅读能力,这些能力可以保证学生自主完成对弹簧测力计结构及工作原理的认识。
而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需要学生去理解,因此,这里需要学生在动手实验前,先小组讨论,我们需要在实验前为学生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让学生掌握使用方法。
让学生从认识弹簧测力计到亲手测量物体重力的大小,最后启发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自制橡皮筋测力计。
这符合一般的认知规律,学生会很自然地融入其中,掌握知识,从而达到教材要求的教学目标。
【设计意图】本课教学的第一部分拟通过“比赛力气大小”的情境,再次复习弹簧“受力越长,伸长得越长”的性质。
由测量弹簧长度不能准确比较力的大小的矛盾,激发学生自发产生需要一个专门的工具和单位来测量力的大小的强烈意愿。
第二部分,展示测量力的大小的专用工具:弹簧测力计,并以其中的一种——条形盒测力计为样本,让学生自主探究测力计的构造与使用方法,再讨论交流。
第三部分让学生通过尝试测量物体的重力、练习测力计的使用,再分析各小组测量同一物体的重力得出的数据可能有细小的差距,了解误差的存在。
测量力的大小 科学优秀教学设计1
拉力器、条型盒测力计、用于测量重力的小物体、钩码
环节一:引入 设计意图:通过比一比谁的力气大,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可
以初步让学生感受到弹簧“受力大、伸长长”为认识弹簧测力计做铺垫。 师:最近天气越来越冷了,我的小科学家们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身
体啊,说到保护好身体,老师今天带来了一种简单又好玩的健身器材: 拉力器(展示拉力器),有哪两位小科学家愿意上来玩一玩,比一比谁 的力气大啊?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力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能够知道力是有 大小的,但是对于如何测量力的大小任然较为疑惑以及对如何表达力的 大小是很困惑的。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以及探究活动时要关注学生的认 知特点与理解水平。 科学概念: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
伸长长”的特征制成的;力的单位是“牛”。 过程与方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制作简单的橡皮筋测力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细致、有步骤工作的态度。 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计 富,现在我还想请各位小科学家们做一件事,我们刚才测量的全部都是
环 物体的重力,我们的弹簧测力计功能可不止测量重力这一点点啊,比如
节 我们在拖动物体前进过程中所需的拉力,也是可以通过弹簧测力计来测
及 量的,现在请大家测一测我们要水平拉动物体前进需要用多大的力?
设
生:(小组之间再次进行实验)
计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拉力大小记录表
环节二:认识弹簧测力计
设计意图:认识弹际概念,通过观察不同的弹簧测力计,让学
生找出其共同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通过观察、认读和实际感受认
识弹簧测力计的构造、计量单位和刻度标示,为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
大小打基础。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这几种弹簧测力计,找一找它们有哪些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量力的大小》和《假如没有灰尘》跨学科教学活动设计设计者:定州市花张蒙小学小学王树华
适用年级五年级上册《科学》和《语文》
涉及学科科学、语文
所需课时1节
活动目标1、认识地球对所有物质存在引力;
2、认识圆筒测力计和平板测力计构造以及使用方法;
3、学会自制简易测力计;
4、地球对物质有引力,为什么空中还有不少灰尘;
5、明白《假如没有灰尘》,自然界又将是怎样的情况。
认识了圆筒测力计和平板测力计构造及使用方法并能自制简易测力计
明白为什么空中的不少灰尘没被地球吸在地面上;
知道灰尘的作用。
新课引入:
出示地球引力的教学挂图,通过讲解与讨论,让学生明白地球引力的
人们怎样知道引力的大小呢?(讨论得出:用各种秤子称)
新授:
介绍圆筒测力计构造及使用方法;
介绍平板测力计构造及使用方法;
发给学生测力计测量自己身上物品的重量(如校牌、红领巾、笔、钥演示、讨论、自制简易测力计(老师展示自己的作品后要求学生课后老师提出:为什么空中的不少灰尘没被地球吸在地面上?(经过讲解
老师又提出:假如没有灰尘我们的世界又会是怎样的情况呢?(让学
50页),学生看第12课:
通过学生阅读课文,他们明白了:(1)灰尘可吸收阳光又可散射光
2)没有灰尘的空中很难形成云、雾、雨、雪;(3)
、课堂教小结后,要求同学们课后自制测力计,下次上课时带来展示。
评价方案1、这个方案是科学条理的,一举多得;
2、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明白了重力的现象,学会了使用测力计测重
力,课后又知道怎样去自制测力计;
3、这节课同学们还明白了怎么会有灰尘,它有什么作用;
4、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如观察、思考、分析、
动手实践等能力。
5、如果要求学生课后去自制各自设计的测力计可能又更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