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度的测量教案

合集下载

测量物体长度的教案设计

测量物体长度的教案设计

测量物体长度的教案设计测量物体长度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识别长度单位及其符号。

2.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尺子进行长度测量。

3.学生能够利用单位换算完成长度的换算。

二、教学内容:1.长度的概念及长度单位。

2.尺子的使用方法。

3.长度的换算。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尺子测量长度。

2.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及其换算方法。

四、教学准备:1.课件。

2.标准尺。

3.学生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知引导学生回忆一下长度单位的概念,然后向学生展示不同长度单位的符号,并解释它们所代表的长度范围。

2.认识尺子教师将标准尺拿出来展示给学生观察,并向学生解释尺子的基本组成和使用方法。

3.学习测量长度向学生演示如何使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并强调尺子的摆放、读取和算法。

然后让每个学生练习使用尺子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以检查他们的解和技能掌握情况。

4.控制误差为了使测量结果更准确,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测量误差的控制,例如,要保证尺子平稳摆放,物体与尺子必须紧密贴合,避免弯曲尺子等情况。

5.长度单位和换算在学生熟练掌握使用尺子进行测量之后,导入长度单位的换算。

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进行相关练习。

6.归纳总结在教学过程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并帮助他们归纳总结测量长度的基本概念、单位、方法和换算规则,以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和提高他们的测量技能。

六、教学评价:教师可以在放学前布置一些反思习题,包括一些实际场景问题,以检查和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中班数学教案长度测量

中班数学教案长度测量

中班数学教案长度测量一、引言在中班的数学教学中,帮助幼儿学会测量长度是一个重要的任务。

通过测量长度,幼儿可以学习到如何使用量具,并且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比较能力。

本教案将介绍一种针对中班幼儿的数学教学活动,旨在帮助幼儿学会使用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二、教学目标1. 学会使用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2. 培养幼儿对比较大小的观察力。

3. 发展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

三、教学准备1. 长度量具:直尺、卷尺、线。

2. 不同长度的物品:例如纸张、绳子等。

3. 小组活动桌椅。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活动(10分钟)教师展示不同长度的物品,并鼓励幼儿猜测它们的长度。

例如,教师可以展示一张折成三折的纸和一张未折叠的纸,请幼儿猜测哪一个更长。

2. 引入长度单位(15分钟)教师引入“厘米”作为长度单位,并展示一把卷尺。

教师可以向幼儿展示卷尺的刻度,并让幼儿观察并描述刻度的相关特征。

3. 使用直尺测量(20分钟)教师请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配备一把直尺和一些不同长度的物品。

教师提供一份测量任务,例如:“请测量你们小组中身高最高的人是多长”。

幼儿使用直尺进行测量,并记录下结果。

教师鼓励小组成员之间进行交流和比较,找到身高最高的人。

4. 使用卷尺测量(20分钟)接下来,教师引导幼儿探索如何使用卷尺进行测量。

教师可以向幼儿提供一些不同长度的物品,并要求幼儿使用卷尺测量它们的长度。

幼儿可以在纸上记录测量结果,并将不同物品的长度进行比较。

5. 使用线测量(15分钟)最后,教师引导幼儿使用线测量长度。

教师给每个幼儿一个较长的线,让幼儿自由探索如何使用线进行测量。

幼儿可以将线放在物品上,并用手指标记线的末端位置。

教师鼓励幼儿将不同物品的长度进行比较,并激发幼儿提出问题和思考,例如:“两根线一样长吗?为什么?”五、总结和延伸(10分钟)在活动结束前,教师向幼儿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如何使用直尺、卷尺和线进行长度测量,并学会使用厘米作为长度单位。

教师可以提醒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应用这些知识,例如测量玩具的长度、绘画时需要用到的线的长度等。

量长度 幼儿园教案

量长度 幼儿园教案

量长度幼儿园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长度的概念和计量单位,如米、厘米、分米。

2.能够正确使用长度计量单位,如测量物品的长度。

3.发展观察能力和判断力,学会简单比较长度的大小。

二、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长度测量尺子、各种长度物品、磁铁、黑板、粉笔、橡皮、文具等。

2.教学环境准备:教室整齐、椅子、桌子干净、教室内要有足够的光线。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先让幼儿们手拿尺子感受其长度,然后向幼儿们提出问题:“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我们测量的尺子是用什么单位来计量的呢?”2. 学习活动1.通过观察图片、实物和教师的示范,让幼儿们认识和了解不同长度单位的大小关系,如:1米=100厘米,1米=10分米。

2.通过游戏互动,让幼儿们能够在实际活动中使用计量单位,如:测量鱼缸的长度,用尺子测量同学之间的身高,比较树枝的长度等等。

3.让幼儿们自己动手制作长度物品,并将制作好的物品放在一起比较大小,让他们掌握较为直观的比较长度的方法。

4.通过口头练习、演示和比较活动,帮助幼儿们掌握测量长度和比较长度的能力。

3. 反思回顾教师可以通过受试者主导的观察、教师评价、自我(受训者)评价和小组评价等方式,对幼儿们进行评价,并加以强化。

四、教学评价1.通过观察幼儿们对测量尺子长度的认知、理解、和使用是否正确,考察幼儿掌握情况。

2.观察幼儿能否使用所学知识正确测量物品的长度,并得出正确答案。

3.能否通过使用所学知识比较物品的长度大小,给出正确答案。

4.通过自我评价等方式,能否让幼儿们发现自己在掌握学习内容方面的优缺点,并及时加以补充。

长度的测量教案

长度的测量教案

长度的测量教案【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了解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和换算关系。

2.能根据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并掌握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方法。

3.了解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

4.通过科学探究,让学生获得学习的乐趣,增强对科学的热爱。

【过程与方法】1.通过演示实验,观察现象,自己分析、归纳规律,培养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究的热情。

2.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良好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掌握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方法,了解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和换算关系。

2.难点: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理解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

【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黑板:用于展示教学内容和演示实验的步骤。

2.投影仪:用于展示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和测量结果的记录。

3.刻度尺:用于测量物品的长度。

4.教学视频:用于演示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和测量结果的记录。

5.教学软件:用于模拟实验和测量结果的记录与分析。

【教学方法】1.激活学生的前知:回顾长度单位的概念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长度测量方法。

2.教学策略:采用演示实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规律。

3.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实践操作、总结反馈。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问题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物品的长度。

2.讲解演示:教师讲解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和测量结果的记录,并演示测量物品长度的过程。

3.学生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测量物品的长度,并记录测量结果。

4.讨论反馈:小组内讨论测量结果,并总结反馈给教师。

5.归纳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并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测量物体长度中班科学教案

测量物体长度中班科学教案

测量物体长度中班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了解并理解测量物体长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地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

3. 学生能够掌握使用标尺进行长度测量的基本技能。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测量物体长度的基本概念。

2. 掌握使用标尺进行长度测量的基本技能。

三、教学准备:1. 标尺、小球、积木、纸片等不同形状的物体。

2. PPT或实物图片,用于引入和讲解。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知1. 引入:老师出示不同形状的物体,如小球、积木、纸片等。

2. 提问:请学生观察这些物体,你们知道如何准确地测量它们的长度吗?步骤二:认识长度的概念1. PPT或实物图片展示不同长度的物体,引导学生理解长度概念的差异和变化。

2.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长度?为什么物体的长度会不一样?步骤三: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1. 教师出示标尺,向学生解释标尺上的刻度代表长度单位。

2. 引导学生探索并讨论使用标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师可以利用实物示范或者PPT上的动画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正确的测量方式。

3. 鼓励学生观察、思考和提问,引导他们探索测量物体长度的技巧和窍门。

步骤四:实践测量1. 将各种形状的物体放在桌上,让学生自由选择一个物体进行测量,并写下所测得的长度。

2. 学生相互检查和比较自己得到的测量结果,讨论可能的差异原因。

3. 教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不同物体的特征,以便更准确地进行测量。

步骤五:总结和归纳1.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整个测量过程,概括出测量物体长度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讨论和分享自己的思考和体会,加深对测量长度的理解。

五、教学延伸:1. 学生可自行收集各种不同形状的物体,并进行长度测量练习,培养观察力和测量技巧。

2. 学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比如测量书本、课桌、窗户等物体的长度,培养测量的实际运用能力。

六、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测量过程中的操作是否正确,以及对概念的理解程度。

初中物理 测量长度教案

初中物理 测量长度教案

初中物理测量长度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以及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等长度单位。

(2)学会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并正确读出测量结果。

(3)理解误差的概念,以及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认真、细致的好习惯,培养对物理实验的兴趣。

教学重点:1. 长度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2. 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

3. 误差的概念及其与错误的区别。

教学难点:1. 刻度尺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刻度的识别。

2. 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减小误差的方法。

教学准备:1. 教具:演示刻度尺、方体木块、透明三角尺。

2. 学具:学生自备刻度尺、测量工具。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 让学生观察课本图1-1和图1-2,比较两条线段和两个圆面积的大小。

2. 让学生用尺子量量,回答视觉总是可靠吗?继而举例说明,对于时间长短、温度高低等,靠我们的感觉去直接判断,并不总是可靠。

二、教学过程设计1. 测量长度长度是最基本的物理量,在生产、生活中,在物理实验中经常要测量长度。

测量长度的方法和仪器有许多种,其中刻度尺是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

学会使用刻度尺,有助于我们学会使用其他测量仪器和了解测量的初步知识。

2. 认识长度单位及换算关系介绍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以及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等长度单位。

讲解各个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3. 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讲解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何放置、如何读数、如何记录测量结果。

强调读数时要估读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数字。

4. 误差的认知讲解误差的概念,以及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强调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减小误差。

5. 测量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测量实践,使用刻度尺测量方体木块的长度,并记录测量结果。

鼓励学生进行多次测量,并求平均值。

长度测量实验大班数学教案

长度测量实验大班数学教案

长度测量实验大班数学教案实验目的:通过实际测量物体的长度,帮助学生对长度的概念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实验材料:1. 尺子/直尺2. 不同长度的物体,如铅笔、书、桌子等实验步骤:1. 导入:在开始实验前,老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引入测量长度的概念,提出一些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什么是长度?有什么工具可以测量长度?- 你们认为如何确定一个物体的长度?有什么思路和方法?2. 实验准备:- 将不同长度的物体准备好,放在教室的不同位置。

- 确认每个学生都有尺子或直尺。

3. 实验过程:- 按照一定的顺序,让学生一个个来选择一个具体的物体进行测量。

例如,可以先测量桌子的长度,再测量铅笔的长度。

- 学生使用尺子或直尺进行测量,并将结果记录在自己的实验记录表中。

- 学生在测量时需要注意测量的起点和终点,以尽量减小误差。

4. 实验总结:在学生完成所有测量后,老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帮助学生总结实验结果,深化对长度的理解:- 不同物体的长度有什么特点?- 你们在测量时有没有遇到什么问题?怎么解决的?5. 实验应用:- 引导学生思考长度测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购买衣服时的尺寸选择、绘画时的素材大小等。

实验延伸活动:1. 设计其他长度测量实验,如测量教室的长度、操场的长度等。

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并进行测量。

2. 引导学生进行长度单位的换算,如厘米和米的换算,让学生自己动手测量并计算。

3. 综合运用长度测量和其他数学知识,设计相关问题并让学生解答,提高学生的综合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评估: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验记录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实验总结的质量等来进行评估。

同时也可以通过课堂的讨论、问题的回答等方式,观察学生对实验内容的掌握情况。

拓展思考: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发现了长度测量的重要性并学会了使用尺子或直尺进行测量。

那么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还能用什么其他工具进行长度测量呢?请同学们思考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测量活动教案之长度测量

测量活动教案之长度测量

测量活动教案之长度测量一、教学内容及目标本教案主要是针对小学二年级学生开展的长度测量活动教学。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使用标尺、卷尺等测量工具来测量物体的长度,了解长度的基本单位和目前常用的长度单位,掌握长度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理解长度的基本单位以及目前常用的长度单位。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学会使用测量工具在实际测量中运用长度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方法及步骤1.激发学生兴趣在解释本次活动内容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使用鲜艳的色彩和简单的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教师示范在引导学生了解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和长度单位的理解时,可以为学生展示示范视频或亲自演示,在实践操作中帮助学生锻炼测量技巧,感受到实验的乐趣。

3.学生动手实践在学生掌握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的基本知识后,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亲手实践,让学生通过比较测量不同物品的长度,加深对长度概念和计算的理解。

4.课堂点拨在学生完成实验后,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点拨和回答问题,使得学生对于长度概念、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以及长度单位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5.课后作业为巩固、强化学生实验内容和基本知识,可以设置课后作业,如自己在家里寻找物品来测量长度,将自己的测量结果记录下来或者进行简单的长度计算等。

四、教学内容及方法的特点本教案采用手动测量方式,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增加实验操作的难度和独立性。

并通过引导学生科学性地思考与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探究实际生活中的大小比较,加深了解长度单位、概念以及计算方法。

五、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可以简单概括为:1.测量工具2.基本单位:米(m)3.常用长度单位:厘米(cm)、分米(dm)、米(m)4.计算方法:用长度单位相互换算六、评估方法1.课堂互动:观察学生对黑板板书和实验操作的反应,及时跟进和解决难点。

2.实验操作:观察每组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动作全程,对操作是否规范、是否掌握了测量工具的使用以及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进行考核。

小学科学11测量长度(教案)

小学科学11测量长度(教案)

小学科学11测量长度(教案)一、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长度的概念,并掌握测量长度的方法与工具。

二、教学重点测量长度的方法与工具的使用。

三、教学难点理解长度的概念。

四、教学准备测量长度的工具(尺子、卷尺等)长度测量实例(铅笔、教室桌子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或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长度的概念。

例如,“小明有两个铅笔,一个看起来比另一个长,但怎样才能知道它们的实际长度呢?”2. 概念讲解向学生介绍长度的概念,并强调长度是物体最长的一端到另一端的距离。

3. 测量工具介绍尺子和卷尺等测量长度的工具,以及它们的使用方法。

示范如何正确使用尺子或卷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解释读数的方法。

4. 实践操作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实践操作。

每个小组分别配备一把尺子或卷尺,以及一些测量长度实例,如铅笔、教室桌子等。

学生通过实际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以consol领会测量长度的方法和工具的使用。

5. 理解与总结引导学生回顾实践操作的过程,总结测量长度的方法与工具的使用。

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这些概念。

6. 拓展应用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测量长度的方法与工具的应用。

例如,“你正在组装一个玩具,其中一个零件需要有3厘米的长度,你将如何使用尺子来测量这个长度?”学生可以借助这些实际场景,将测量长度的知识综合运用。

7. 总结与展示向学生复习测量长度的方法与工具的使用,并教授衡量长度的单位,如米、厘米等。

最后,让学生通过展示他们实践操作中的测量结果,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延伸1. 比较长度可以让学生拿两个物体进行比较,用尺子或卷尺测量它们的长度,并判断哪个更长。

2. 制作长度标尺引导学生使用纸板或纸张制作一个长度标尺,能够准确测量一定长度的物体。

3. 长度单位转换让学生练习将长度从一个单位转换为另一个单位,例如厘米转换为米。

七、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分为形ative性评价和 summative性评价。

形ative性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以及在课堂练习和讨论中的参与情况,评价学生对测量长度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长度的测量教案

长度的测量教案

长度的测量教案教案标题:长度的测量教案教案目标:1. 理解长度的概念并能够用适当的单位进行测量。

2. 学会使用标尺、尺子等工具进行长度测量。

3. 掌握长度的比较和排序方法。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测量技能。

教学资源:1. 标尺、尺子、线段模型等测量工具。

2. 长度测量练习题。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内容,询问他们是否知道什么是长度,并请他们举例说明。

2. 展示不同长度的物体,如铅笔、书、桌子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这些物体的长度。

教学主体:3. 介绍测量长度的单位,如厘米、米等,并解释它们的概念和用途。

4. 演示如何使用标尺、尺子等工具进行长度测量,包括正确的放置和读数方法。

5. 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互相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并记录结果。

6. 引导学生讨论他们的测量结果,比较不同物体的长度,并尝试将它们按照从短到长的顺序排序。

巩固练习:7. 分发长度测量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检查答案。

8. 对于答案错误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和纠正。

拓展活动:9. 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长度测量练习题,让他们进一步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10.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总结:1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长度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12. 激发学生对测量的兴趣,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继续探索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教学评估:13. 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估他们是否能够正确使用测量工具和测量长度。

14. 检查学生完成的练习题,评估他们对于长度测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延伸:15. 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和需求,提供个别辅导和延伸学习的机会,如更复杂的长度测量问题或实际应用案例。

教案撰写者:教案专家。

幼儿园测量长度公开课教案

幼儿园测量长度公开课教案

幼儿园测量长度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感知和体验测量长度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测量意识和兴趣。

2. 引导幼儿通过实际操作,学习使用不同的工具测量物体长度,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交流协作能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1. 认识长度单位:米、厘米、毫米。

2. 学习使用尺子、卷尺、软尺等工具进行长度测量。

3. 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测量长度的过程,感知长度的大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学会使用工具进行长度测量。

2.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准确地进行长度测量。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尺子、卷尺、软尺、不同长度的物体(如玩具、书籍等)。

2. 学具:每个幼儿准备一把尺子、一张白纸、一支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不同长度的物体,引导幼儿观察并谈论它们的长度。

2. 讲解:教师向幼儿介绍长度单位的概念,讲解如何使用尺子、卷尺、软尺等工具进行长度测量。

3. 实践操作:幼儿分组进行实践活动,使用工具测量物体长度,并记录在白纸上。

4. 分享与交流:每组幼儿展示自己的测量成果,与大家分享测量过程和感受。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测量长度的方法,让幼儿谈谈自己在实践中的收获。

6. 拓展活动:教师带领幼儿进行拓展游戏,如“猜猜看”、“长度接力”等,巩固所学知识。

7. 结束语:教师对本次公开课进行小结,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学以致用,不断提高自己的测量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长度单位的掌握情况。

2. 关注幼儿在测量过程中是否能够准确使用工具,观察他们的操作是否规范。

3. 通过交流分享环节,了解幼儿对测量长度活动的感受,以及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家长参与长度测量活动,让幼儿在家庭环境中继续实践。

2. 组织长度测量竞赛,激发幼儿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

中班数学教案测量长度

中班数学教案测量长度

中班数学教案测量长度【引言】中班是幼儿园阶段的一个重要阶段,对于幼儿的数学教育也起着关键的作用。

本文将分享一份中班数学教案,着重讲解测量长度的方法和技巧,旨在帮助教师们更加系统地进行幼儿数学教学,促进幼儿的数学思维和认知发展。

【一、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长度的概念,并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2. 能够通过比较和排序方法,辨别出物体的长短关系。

3. 能够使用尺子进行直线测量,并通过数字读数表示。

【二、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尺子、一些物体(如铅笔、书、鞋子等)。

2. 游戏准备:大小排序游戏、测量比较游戏等。

3. 图示准备:制作一些图片,包括直线、长度比较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 引发兴趣:教师出示一个较长的物体和一个较短的物体,让幼儿观察并比较,引发他们对长度的思考。

- 提问引导:教师问幼儿:“你们知道什么是长度吗?有什么东西可以用来测量长度呢?”倾听幼儿的回答,并逐步引出尺子的概念。

2. 正式教学:- 概念讲解:通过图片和实物,让幼儿观察不同长度的物体,并引导他们用简单的语言描述长短关系。

- 长度比较:教师出示两个物体,让幼儿进行比较排序。

例如,教师逐一出示铅笔、书和鞋子,请幼儿按照从长到短的顺序进行排列。

- 尺子测量:教师向幼儿展示如何使用尺子进行测量,并请幼儿逐个尝试在教室中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

3. 拓展活动:- 探索游戏:将幼儿分成小组,给每组准备一把尺子和一些物体,让他们自由探索,通过测量物体的长度来进行比较。

- 实践活动:以班级环境为背景,设计一款测量长度的游戏。

例如,要求幼儿测量教室中的各个桌子的长度,并将结果写在小黑板上,比较哪个桌子最长、最短。

4. 结束总结:- 教师总结: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引导幼儿总结测量长度的方法和技巧。

- 学习反思:通过提问,让幼儿回答今天学到的知识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 预告下节课:教师简单介绍下一节课的内容,如面积和重量的测量。

【四、教学评价】1. 观察:教师观察幼儿在测量长度时的操作方法和准确度。

幼儿园测量长度公开课教案

幼儿园测量长度公开课教案

幼儿园测量长度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和感知测量长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使用工具(如尺子、绳子等)进行测量长度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测量长度活动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测量长度的概念:介绍长度是物体延伸的方向和程度,是二维空间的一个基本属性。

2. 测量工具:介绍尺子、绳子等基本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3. 测量实践活动: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并记录结果。

三、教学方法:1. 游戏教学法:通过趣味游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测量长度。

2. 直观演示法:教师通过实物演示,让幼儿直观地了解测量长度的方法。

3. 实践操作法:让幼儿亲自动手进行测量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尺子、绳子、实物(如书本、玩具等)2. 教学场地:宽敞的教室或户外活动场地3. 记录工具:纸、笔五、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组织幼儿进行简单的户外活动,如捉迷藏、老鹰捉小鸡等,让幼儿充分活动身体,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2. 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向幼儿介绍测量长度的概念和重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 讲解和演示(10分钟):教师讲解测量长度的基本方法,并示范使用尺子、绳子等工具进行测量。

4. 实践操作(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测量实践活动,教师巡回指导,纠正不当操作。

6. 结束活动(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拉伸运动,放松身心。

六、教学评价:1. 幼儿能理解长度概念,知道测量长度的基本方法。

2. 幼儿能正确使用测量工具,如尺子、绳子等。

3. 幼儿在实践操作中,能独立完成测量任务,并记录结果。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幼儿进行测量比赛,提高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2. 邀请家长参与测量活动,增进亲子关系,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学习情况。

3. 开展主题班会,让幼儿分享自己在家庭中的测量经历,促进家园共育。

测量长度相关资料

测量长度相关资料

测量长度《测量长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

(2)理解米、分米、厘米之间的关系。

(3)掌握长度的测量方法。

2. 能力目标:(1)能正确使用直尺和卷尺进行长度测量。

(2)能够用米和厘米表示长度。

(3)能够进行简单的长度换算。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实际生活中长度的认识和判断,注重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掌握长度的测量方法、进行简单的长度换算。

教学难点:理解米、分米、厘米之间的关系,能够正确使用直尺和卷尺进行长度测量。

三、教学过程1. 观察发现让学生观察周围物体的长度,并讨论不同物体之间的长度差异。

引导学生认识长度的概念。

2. 探究活动(1)利用直尺和卷尺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

(2)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测量,然后汇总结果讨论。

(3)引导学生讨论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如何进行换算。

3. 知识讲解(1)介绍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概念及换算。

(2)讲解长度测量方法,如何正确使用直尺和卷尺进行测量。

4. 练习巩固(1)让学生进行长度换算的练习。

(2)设计一些长度测量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动手解决。

5. 拓展应用(1)让学生整理所学知识,设计一个长度测量实验并报告结果。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长度与其他量的关系。

四、课堂总结本节课中,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概念,掌握了长度的测量方法,进行了简单的长度换算,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希望同学们能够巩固所学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学习测量长度和重量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学习测量长度和重量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学习测量长度和重量【教案一】学习测量长度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测量长度的基本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了解长度的概念和单位。

2. 学习使用直尺测量长度。

3.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测量长度的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老师出示一张图片或实物,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与学生互动,引导他们谈论经验,如:怎样比较两个物体的长度。

二、讲解(10分钟)1. 讲解长度的概念和单位,如:米(m)、厘米(cm)。

2. 出示直尺,并讲解如何使用直尺进行测量。

三、练习和巩固(15分钟)1.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自由选择物品进行测量,记录测量结果。

2. 分享测量结果,让学生互相比较并讨论误差较大的原因。

四、拓展和应用(15分钟)1. 提供更有挑战性的测量问题,鼓励学生使用已学知识解决。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测量。

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1. 学生自主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描述自己的学习收获。

2. 教师进行简要评价,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出示一些测量长度的题目,要求学生在家完成。

2. 提醒学生按要求写好单位,保持准确性。

课后延伸:1. 学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应用所学知识,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

2. 教师可以设计更多的测量长度题目,巩固学生的知识点。

【教案二】学习测量重量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测量重量的基本方法,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了解重量的概念和单位。

2. 学习使用秤进行重量的测量。

3.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测量重量的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展示一些不同重量的物品,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与学生互动,让他们谈论如何判断物体的重量。

二、讲解(10分钟)1. 讲解重量的定义和单位,如:千克(kg)、克(g)。

2. 出示秤,并讲解如何使用秤进行重量的测量。

三、练习和巩固(15分钟)1.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自由选择物品进行重量测量,并记录测量结果。

测量长度小学数学教案

测量长度小学数学教案

测量长度小学数学教案
主题:测量长度
目标:学生能够正确使用标准长度单位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米和厘米的概念及换算。

教学内容:
1. 用米和厘米来测量长度的基本概念
2. 米和厘米的换算方法
3. 实际生活中使用米和厘米测量长度的例子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好用来测量长度的米尺和卷尺
2. 准备好各种长度不同的物体,如铅笔、书籍等
教学步骤:
1. 导入:让学生回顾一下米和厘米的概念,并举一些实际生活中使用米和厘米测量长度的例子。

2. 教学:教师用米尺和卷尺给学生展示如何正确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并告诉学生米和厘米的换算方法。

3. 操练:让学生分组,在教室内或校园内找到不同长度的物体,用米和厘米来测量,并记录下来。

然后让学生互相讨论他们的测量结果是否正确。

4. 总结: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强调米和厘米的应用场景。

5. 作业:让学生在家中找到几个不同长度的物体,用米和厘米来测量,并在作业本上记录下来。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灵活运用米和厘米来测量长度,并鼓励他们多多实践,提高他们的测量能力和技巧。

用米测量长度的教案实例

用米测量长度的教案实例

用米测量长度的教案实例第一章:引入长度概念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长度的概念,知道长度是用来衡量物体长短的一个量。

1.2 教学内容:通过日常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长度的存在,如比较两根铅笔的长短,认识长度单位米。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长度。

第二章:学习米尺的使用2.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使用米尺,能够准确地测量物体的长度。

2.2 教学内容:介绍米尺的结构,讲解米尺的使用方法,如如何放置、如何读数等。

2.3 教学方法:通过演示、实践,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使用米尺。

第三章:测量日常物品的长度3.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运用米尺测量日常物品的长度,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记录和交流。

3.2 教学内容:选择一些日常物品,如书本、铅笔、桌子等,让学生用米尺进行测量,并将测量结果进行记录和交流。

3.3 教学方法:采用分组实践、讨论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测量和交流。

第四章:长度单位的换算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进行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

4.2 教学内容:讲解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之间的换算关系,如1米=10分米=100厘米。

4.3 教学方法:通过讲解、练习,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第五章:综合实践活动5.1 教学目标: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5.2 教学内容:设计一些实践活动,如测量教室的长度、宽度,计算教室的面积等。

5.3 教学方法:采用分组实践、合作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六章:探索长度与物体属性的关系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长度与物体属性(如体积、重量)之间的关系。

6.2 教学内容:通过实验和观察,探讨长度对物体体积和重量的影响。

6.3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观察、数据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长度与物体属性的关联。

第七章:长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长度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

长度测量教案

长度测量教案

长度测量教案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学习长度的测量方法和相关概念。

通过多种互动和实践活动,学生将能够掌握不同单位的长度测量及其转换,并能够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以下是教案的详细内容:1. 教学目标- 了解长度的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 学习不同单位的长度测量方法,如厘米、米、千米等。

- 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测量长度的实物,如尺子、线段、纸片等。

- 教师准备幻灯片或图片展示不同长度的实物,用于引入长度的概念。

3. 教学过程引入:通过展示幻灯片或图片,教师向学生介绍长度的概念,并引发他们对长度的认知和疑问。

活动一:非标准单位测量a)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提供一段线段或纸片。

b) 学生使用自己的身体部位(如手指、脚步等)作为非标准单位,测量给定线段或纸片的长度,并记录结果。

c) 学生将自己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和讨论,引导他们意识到非标准单位的不准确性。

活动二:标准单位测量a) 教师向学生介绍常用的长度单位,如厘米、米和千米,并解释它们之间的关系。

b) 学生使用尺子等测量工具,使用标准单位对给定物体的长度进行测量,并记录结果。

c) 学生将自己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和讨论,引导他们认识到标准单位的准确性和重要性。

活动三:单位之间的换算a)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如厘米与米之间的换算、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等。

b) 学生通过练习题或小组讨论来巩固他们对单位换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应用:学生通过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来应用所学知识,如计算跑道长度、家具配置等。

4. 总结和评价教师通过问答或小组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并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5. 作业布置一些与长度测量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通过本教案的设计与实施,学生将能够全面认识和理解长度的测量方法和相关概念,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这将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和理解长度单位提供有力支持。

小学数学三年级长度测量教案

小学数学三年级长度测量教案

小学数学三年级-长度测量教案是小学三年级数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个阶段,对孩子们的数学认知能力进行了进一步的培养和巩固,也是他们对数学的初步接触。

设计一份完整、科学的教案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围绕小学数学三年级-长度测量教案展开讨论,并提供一份科学合理的教案供大家参考。

一、教学目标1.理解长度的概念,认识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

2.能够正确使用尺子、卷尺等度量长度的工具,进行简单的长度测量。

3.掌握长度单位的换算方法,例如: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4. 学习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努力独立操作和探究。

二、教学内容1、认识长度学生们应该先从日常生活用的长度单位的概念入手。

拿常见的房子花园等举例。

(需要注意的是,学生的家庭环境是不同的,老师为了避免某些学生无法理解,可以请家长在课前准备一些照片,以方便孩子们进行联想。

)2、认识长度单位教师可以用实物,如米、分米、厘米、毫米及长度测量工具进行示范,并向学生介绍一些与长度测量相关的量词,如“公里”、“英寸”等等。

指导学生如何使用“尺子”、“卷尺”等工具进行长度测量,并对它们进行简单的比较,以加深学生对于长度的概念。

3、长度单位换算在学习掌握长度单位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了解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如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等等。

4、实际运用通过对上述知识点的学习,学生们可以参与到实际的测量活动中去。

比如说,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测量某个位子,计算房间里的长、宽等,引导学生发现长度单位之间的转化规律及应用价值,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知识的实用性。

三、教学方法1、探究及发现式教学通过探究和发现建立学生的思考和分析问题能力。

因为学生对长度的概念还未形成完整的认知体系,教师可以采用探究式和发现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身体运动、观察实物等方式对长度概念进行感性认识和理解。

二年级数学上册《测量长度》教案、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上册《测量长度》教案、教学设计
2.探究学习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长度测量的规律。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相互讨论、交流,发现测量长度的有效方法。
-学生通过对比、总结,提炼出长度测量的步骤和技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细心观察、耐心测量的良好习惯。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细节,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
-学生在面对测量困难时,保持耐心,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首先,通过直观的教具演示,让学生直观地认识长度单位,理解其意义。
-其次,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动手实践,掌握测量方法,注意引导学生关注测量精度。
-最后,设计实际应用题目,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突破难点,分层指导:
-针对长度单位换算,设计图表和例题,帮助学生理解换算关系,提高计算速度。
-探讨在测量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办法。
-分享测量结果,讨论不同测量方法之间的优缺点。
(四)课堂练习
1.设计具有层次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基础题:测量给定物体的长度,进行单位换算。
-提高题:在实际情境中,运用长度测量知识解决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疑问给予解答。
(五)总结归纳
1.学生分享本节课的学习收获,总结测量长度的方法和技巧。
2.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强调重点知识,梳理测量长度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3.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家中寻找测量长度的实例,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必做题:
2.操作演示:
-演示如何使用直尺进行长度测量,强调注意事项,如放正、对齐、垂直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度的测量教案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第1节 长度的测量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长度的基本单位和其它常用单位,并能进行单位换算
1.会使用适当的刻度尺测量长度
2.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怎么样来减小误差
二、能力目标
1.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长度的方法,具有初步解决简单生活问 题的能力.
2.通过进行简单的测量,具有使用简单测量工具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对刘翔人物的简单介绍,增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教学难点
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教学方法
讨论法:引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通过学生的积极讨论,引起学生对问题的关注,提高学生的兴趣,实现教学目标.
实践法:通过学生的亲自实践,学会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教具准备
测长度工具:直尺、皮卷尺、游标卡尺、千分尺等.
投影仪.
板书设计 1km=103m 1dm=10-1
m
长度的单位及换算 1cm=-10-2m 1mm=10-3m
1μm=10-6m 1nm=10-9m
测量的工具:直尺、皮尺、卷尺、游标卡尺、千分尺
选: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当量程及分度值的尺子 放:刻度尺要与被测对象平行;刻度线紧贴被测物;零
刻线与被测对象一端对齐
看:视线正对刻度尺刻线,不要斜视 读: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记:记录测量结果要有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误差
测量的数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的差异就叫误差。

注意:1.误差是不可避免的,误差不可能消
除,只能尽量的减小。

2.减小误差的办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 ,改进测量方法
3.误差不是错误: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正确使用刻度1.长度的测
一幅图,一首诗引入第五章运动;刘翔引入要研究运动物体就要对时间和长度进行测量
二、新课教学
通过学生用手来测量课桌的长宽,与教师对比,发现长度并不一样,引入测量要有一个标准量,叫做单位
1.长度的单位
2.[投影]
长度的单位及换算:
单位: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换算关系:
3.单位换算
例:50m=_______cm (由大单位到小单位)
42mm=_______dm(由小单位到大单位)
50m= 50×102 cm= 5×103 cm
50m= 50×102 cm= 5×103 cm
比比看,看谁换算快!(每组一题,要有过程)
(1)750m=_______dm (2)80cm=______m
(3)=_____m (4)15nm=_____mm
补充单位:
乒乓球直径为()一支新粉笔长10 ()
一支铅笔长18 ()一根头发直径约100()
一层楼高()一枚硬币厚度约1 ()
2.长度的测量
(1)。

投影和实物展示各种测量工具学生先试说出测量长度的工具
(2).正确使用刻度尺
1)使用前
看清单位
看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在那里
看刻度尺的量程
看刻度吃的分度植
2)使用时
放:刻度尺要与被测对象平行;刻度线紧贴被测物;零刻线与被测对象一端对齐
看:视线正对刻度尺刻线,不要斜视
读: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记:记录测量结果要有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学生练习
如图所示是刻度尺测一木块的长度,下列记录中正确的是()
A.厘米
B.厘米
C.毫米
D.
会选:
在实际的测量中,并不是分度尺越小越好,测量时应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需要达到的程度,再选择满足测量要求的刻度尺.
例如:现有卷尺(分度值1cm)和游标卡尺(分度值根据需要选择测量下述物体所用的工具:
1、测量跳远长度需用_________.
2、测量铜丝的直径需用_________.
间接测量法
测细丝直径,纸厚
练习:
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测量一木块的长度,如图1所示,则此木块长度是()
A、厘米
B、厘米
C、厘米
D、厘米
木块A的长度是_______厘米
木块长m
各同学测量物理课本长和宽,不同数值引入误差
误差:测量的数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的差异就叫误差。

注意:1.误差是不可避免的,误差不可能消
除,只能尽量的减小。

2.减小误差的办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 ,改进测量方法
3.误差不是错误:
练习
小结
1、长度的单位、单位换算
2、长度的测量:刻度尺的使用
3、如何减小误差
作业布置
导学案:P90
3(1)(2)(3)、4
P91
1(1)(2)(3)、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