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好用ppt课件

合集下载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ppt课件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ppt课件

予诗云:“汉川修竹 蓬草,斧头哪曾放过笋子?
贱形如容因蓬突,然斤发斧笑何而曾把赦嘴 估计太守清贫贪馋,把渭水
箨里龙的饭。都料喷得出清来贫的馋样太子。边上千亩竹林都吃进了肚
守常,用“渭令滨人千喷亩饭在”胸来形 里。”与可当天与他的妻子
中容。事情”极与其可可是笑日。与其 在筼筜谷游玩,煮笋晚上吃,
妻游谷中,烧笋晚食,打开信得到了这首诗,忍不
PPT课件
26
子由为《墨竹赋》子由写了篇《墨竹赋》,把
以遗与可曰: 它送给与可,说:“丁厨子,
“庖丁,解牛者 是杀牛的,但讲求养生的人
也,而养生者取 从他的行动中悟出了道理;
之;轮扁,斫轮 者也,而读书者 与之。今夫夫子 之托于斯竹也,
轮匠扁,是造车轮的,但读 书人赞成他讲的道理。如今 您寄托意蕴在这幅竹画上,
• 他引用的诗文有苏辙的《墨竹赋》、文与 可“书尾复写一诗”和苏轼的和诗,以及 苏轼《洋州三十咏》其一《筼筜谷》、曹 孟德《祀故太尉桥玄文》。
• 引用的典故有:庖丁解牛、轮扁斫轮、 “渭川千亩竹”。
PPT课件
35
2.本篇既谈“胸有成竹”的绘画理论,又记 《偃竹图》的由来和种种有关琐事,它的出 发点是说理还是抒情?文章的中心是什么?
PPT课件
11
苏轼 (1037-1101 )
PPT课件
12
•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
北宋四川眉山人,官至翰
林侍读学士,礼部尚书。
书、文、诗、词、画,俱
成大家。 他和他的父亲苏
洵,弟弟苏辙均以诗文称
著于世,世称“三苏”。
“三苏”和唐代的韩愈、
柳宗元及同时代的王安石、
欧阳修、曾巩一起,被称
为“唐宋八大家”。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公开课PPT课件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PPT课件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公开课PPT课件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PPT课件
12/16
3.这是一篇悼念性文字,而前人评此作 “戏笑成文”。作者为何偏偏要记叙一些 趣事呢?
苏轼引经据典地解释说:曹操祭文中也曾有“车过”“腹痛” 诙谐之语,自己也记载下往日幽默、戏笑之谈,正是为了说 明与表兄情感深厚、关系亲密无间。唯其如此,才可见作者 和表兄“亲厚无间”,作者悲痛之深也就可想而知。往日表 兄“骂”“笑”与作者“废卷”、“失声”形成鲜明对比。 尽情地写往昔两个人从真挚友情中得到高兴,正是为了极写 现在失去挚友悲痛。以喜衬悲,也益见其悲 。
古:以…为珍贵 ;今,价值高 古:停下,放下;今,废弃 古:把……看成;今,认为 古:打开;今:发送 古:赞成;今:给
8/16
全文结构
第一段 阐述文与可绘画理论,谈自我艺术实践体会
第一层 由竹说起,提出画竹应该有成竹在胸
第二层 写作者自己学习文与可画论心得 第三层 评价苏辙看法,表明自己比弟弟更
能领悟文与可画论
7、缣素( jiān) 8、飞鹘( hú) 9、蹑足( niè) 10、轮扁( piā)n 11、斫轮( zh)uó 12、箨龙( tuò)
6/16
二、解释以下词语意思
1、为《墨竹赋》以遗与可
给与,馈赠。
2、投诸地而骂
兼词,之于。
3、认为口实
话柄。
4、而读书者与之
许可,答应。
5、余因而实之
证实。
6、月落庭空影许长:
文与可 画筼筜 七月七日,苏轼在晾 晒书柬时,发觉亡故 文与可送给自己一幅 《筼筜谷偃竹图》, 见物生情,就写了这 篇杂记。
2/16
文与可,姓文,名 同,字与可,四川省梓 潼县人。北宋著名画家。 他与苏轼是表弟兄。
他尤其擅长画竹子, 有"墨竹大师"之称。他 说:"我只不过把心中竹 子画出来罢了."“胸有 成竹”这个成语就是起 源于他画竹。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课件ppt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课件ppt

xx年xx月xx日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课件ppt
CATALOGUE
目录
引言《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的作者和内容出自《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的成语分析课文的结构特点与写作风格课文中的名句及其解读总结与反思
01
引言
作者介绍
苏轼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作品背景
苏轼在文学、书法和绘画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其作品在中国文化中具
总结词
形容动作敏捷迅速,一瞬间就消失了。
详细描述
这句话形容了兔子和鹘鸟的迅速起落,以及它们在短时间内就消失不见的状态。它也暗示了艺术创作需要迅速把握灵感,并且趁热打铁,一气呵成,否则灵感可能会消失无踪。
“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的解读
总结词
强调美术对于表达情感和意境的作用。
出自《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成竹在胸、胸有成竹
形容时间或机会很容易流逝,把握不住。
出自《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者,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即逝也。”
少纵即逝、稍纵即逝
04
课文的结构特点与写作风格
2
3
苏轼和文同都出生在眉山,苏轼年长文同16岁,两人关系密切,苏轼称文同为“文湖州”。
文同是一位画家,苏轼曾称赞他的墨竹画得非常好。
苏轼和文同在京城时,常互相拜访、作诗、作画。
03
文章还涉及到一些文化常识,如墨竹画的历史渊源、画家的技巧和用具等。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的主要内容
01
这篇文章是苏轼为文同所画的一幅墨竹画而写的记,主要描述了文同所画的墨竹形象和神韵。
02
文章中提到文同画竹子的经历和技巧,以及画中所表现的山谷景象和情感表达。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ppt课件(23页)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ppt课件(23页)

筼筜谷在洋州城以北十里,位于傥水河 与贾屿河的交汇处,这里溪泉清冽,修竹 蔽天,环境极为幽雅。文与可在此建造亭 榭,培植花木,开掘水池,公余之暇,常 来此吟咏休憩,画竹写生。他在《筼筜谷 绝句》中这样写道:“池通一谷波溶溶, 竹合两岸烟蒙蒙。寻幽直去境渐野,宛尔 不似在尘中。” 苏轼也有诗道:“ 汉川修竹贱如蓬,斤 斧何曾赦箨(tuó)龙,料得清平馋太守, 渭滨千亩在胸中。”
1、请文与可画画的人很多,文与可拿 他们的画布当袜子 ——蔑视权贵,淡薄名利,狂放不羁 2、苏轼和文与可互赠关于画竹子的诗 歌 ——以小见大,重神轻形的美学思想 3、苏轼写诗说文与可贪吃竹笋
——为官清廉,不图享乐,喜爱竹笋
第三小节,交代写作缘由线索
完成思考和练习
由于苏轼和文与可互相题咏,遂使筼 筜谷名声大噪,历久不衰。正如明人陈 棐在《洋县怀古》中写道:“当日文公 剌,曾招苏子游。一时留藻丽,千古慕 风流!”清人童颜舒在其《洋县古迹二十八 绝》中也写道:“梓潼贤守据风流,山 起楼台水泛舟。一自二苏题咏后,人间 愈觉重洋州。”
偃竹,倾斜的竹子。
古人非常喜欢竹子
文 与 可 画 筼 筜 谷 偃 竹 记
筼筜(yún dāng)谷,地名,在现在
汉中盆地东面的洋州,北倚秦岭,南屏巴 山,包括今洋县、佛坪以及西乡的一部分。 文与可任洋州知州时,利用当地优越的自 然地理条件,在洋州城内外开辟了南园、 横湖、冰池、蓼屿、荻浦、望云楼、吏隐 亭、披锦亭、筼筜谷等三十个风景点,合 称洋州三十景,其中尤以筼筜谷最为著名。
朗读第一小节
1、明确文与可告诉我们应如何画竹? 2、对文与可的绘画理论,“我”是怎么 看的? 3、子由(苏辙)的《墨竹赋》中的两 个典故用来说明什么?
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斫轮于堂下,释椎凿而上, 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者何言邪?”公曰: “圣人之言也。”曰:“圣人在乎?”公曰:“已死 矣。”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 桓公曰:“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乎!有说则可, 无说则死。”轮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观之。斫轮, 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 而应之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臣不能以 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 老斫轮。古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则君之所读者, 古人之糟魄已夫!”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ppt课件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ppt课件
13
书法:擅长行书、草书,与黄庭 坚、米芾、蔡襄合称为“宋四 家”。 绘画:是文人画的开创者之一, 有《枯木怪石图》、《竹石图》 等传世。 赋:把古文引进赋体的创作,他 的《赤壁赋》与欧阳修的《秋声 赋》同为文赋的代表作。
14
词:是开宗立派的大家,首开 豪放词派:是词开风宗立,派与的大辛家弃,首疾开同豪放为派豪词风, 放派与的辛弃代疾表同为,豪合放派称的“代表苏,辛合称”“。苏辛”。 诗歌诗:歌:提提高高了了宋宋诗的诗质的量,成质为量北宋,成诗坛骄傲。 为北散家宋文”:领诗宋衔坛代人古物骄文 。傲运动。的领袖,为“唐宋八大 散文:宋代古文运动的领袖, 为“唐宋八大家”领衔人物。
不相应,不学之 过也。故凡有见 于中而操之不熟 者,平居自视了 然而临事忽焉丧 之,岂独竹乎?
叹:“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这就是说,
与可在落笔前,就把竹子的形象孕育在心中了,
即“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6
无独有偶,据说我国近代国画大师齐白石老先 生也曾在室内置一器,养虾其中,时时观其姿,体 其态,以致齐老先生笔下之虾,姿态各异,栩栩如 生。两则故事讲的都是同一个道理,必须对客观事 物反复观察,仔细研究,最终才能创作出完整而有 生气的艺术形象。
1
2
题解:文与可(1018~1079),号笑笑 居士、笑笑先生,北宋著名画家、诗人,是 苏轼的表兄,比苏轼大18岁。文与可以善画 竹闻名于世,是当时墨竹画派的代表人物。 神宗熙宁八年(1075)出任洋州(今陕西洋县) 知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改知湖州(今浙 江湖州),赴任途中死于陈州(今山东诸城)3 。
偃竹,倾斜的竹子。
4
题解:元丰二年三月,苏轼任湖州知州,这 时文与可已去世,七月七日,苏轼在晾晒书画 时,发现亡故的文与可送给自己的一幅《筼筜 谷偃竹图》,睹物思人,见物生情,写下这篇 杂记。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教学ppt课件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教学ppt课件

齐桓公在堂上读书,轮扁在堂下砍制车轮。轮扁放下锤子、 凿子走上来,问齐桓公说:“冒昧地问一下,您所读的是什么书 呢?”齐桓公回答说:“圣人的书。”轮扁又问:“那圣人还活 着吗?”齐桓公回答说:“已经死了。”轮扁说:“既然这样, 那么您所读的书,不过是古人的糟粕罢了。”齐桓公说:“我读 书,一个做车轮的人怎么能妄加议论呢?要是能说出道理来还可 以饶恕,要是说不出道理来就处死。”
与可无话可答,就说:“我的话错 了,世上哪有万尺长的竹子呢?” 我就证实它(形作动),回答他的诗 说:”世上也有八千尺长的竹,月 光洒落空庭照出竹影这么长。” (古今异义),与可笑起来说:“苏 先生真会说话呀!(古今异义)但二 百五十匹绢,我将用它们买些田回 家养老啊。” (形作动)即把所画的 筼筜谷倾斜的竹子送给我,说: “这竹子只有几尺高,但有万尺的 气势。”筼筜谷在洋州,与可还令 我作《洋州三十咏》,《筼筜谷》 是其中之一。我的诗说:“汉水的 高竹贱如蓬草,斧头哪曾放过笋子? 估计太守清贫贪馋,把渭水边上千 亩竹林都吃进了肚里。”与可当天 与他的妻子在筼筜谷游玩,煮笋晚 上吃,打开信得到了这首诗,忍不 住笑起来,喷饭满桌。
结构分析
❖畴昔( chó)u
❖笔砚( yàn) ❖遗余( wè)i ❖蜩腹( tiǎ)o ❖蛇蚹( fù) ❖筼筜(Yúnd)āng
❖缣素( jiān) ❖飞鹘( hú) ❖蹑足( niè) ❖轮扁( piān)
❖斫轮( zhu)ó ❖箨龙( tuò)
结构分析
1、文中记叙了文与可的哪些事情, 塑造了文与可怎样的个性特点?
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 不熟者,平居自视了 然而临事忽焉丧之, 岂独竹乎?子由为 《墨竹赋》以遗与可 曰:“庖丁,解牛者 也,而养生者取之; 轮扁,斫轮者也,而 读书者与之。今夫夫 子之托于斯竹也,而 予以为有道者,则非 耶?”子由未尝画也, 故得其意而已。若予 者,岂独得其意,并 得其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件,令文同夫妇喷饭的“筼筜谷”诗 ——幽默,称赞了文与可为官清廉。
第二段所记三件事,写得风趣幽默, “横说竖说”,貌似不经意,实则选材 很有讲究侧重 分别表现了文同为人、为画、为官的特 点。
22

死 元丰二年正月二十日,与可 没于陈州。是岁七月七日,
晒 予在湖州曝书画,见此竹, 废卷而哭失声。昔曹孟德祭 的
搁下 桥公文,有车过腹痛之语, 而余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 者,以见与可于予亲厚无间 从前
记载 如此也。

没有隔阂
23
交代写作此文的缘由,并 表明二人关系感情深厚、亲密 无间。
24
第一段 阐述文与可的绘画理论,谈自我艺术实践的体会
第一层 由竹说起,提出画竹应当有成竹在胸
第二层 写作者自己学习文与可画论的心得
思考:1、本段可分几层?各写了什么?
①文与可的绘画理论——成竹在胸。 ②自己学习与文可画论的心得。 ③引用苏辙的话, 指出与可绘画技 艺的精妙、深邃。
15
2.苏辙引文运用了什么手法?
类比。 庖丁解牛→让文惠君悟出养生之道 轮扁造轮→让齐桓公悟出读书只能
从实践中体会
16
把…作 为
丝织品,绢
形意动,认 为…贵重
前进
挥动
“稍” 放任、放松 12
这样
主谓间 明白
能做到 ……的
与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 原因
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夫
适应
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一致, ,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 统一
不学之过也。故凡有见于中 作 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 熟练
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
平常 竹乎?
音节助词
明白、清楚
13
4
据说,他在自己的寓 所周围种了许多竹子,无 论冬夏,晴雨,晨昏,他 都要仔细观察竹子,研究 其在不同的季节、不同天 气里的变化和姿态。时间 久了,他墨绘的竹子,幅 幅动人,富有生气。他的 一个好友曾题诗赞叹: “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 竹。”这就是说,与可在 落笔前,就把竹子的形象 孕育在心中了。
与可画竹,初不自贵重。四方 踩
之人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 门。与可厌之,投诸地而骂曰: 兼词,
“吾将以(之)为袜。”士大夫 之于
话柄 传之,以为口实。及与可自洋州 还,而余为徐州。与可以书遗余
等到
曰:“近语士大夫,吾墨竹一派, 把
近在彭城,可往求之。袜材当萃
于子矣。”
聚集
Yù,告诉

17
画出

大概,大致
可之间的深厚情意,并阐述了文与可的画
论,是一篇有回忆,有议论,深情缅怀亡
友的文章。
文与可在洋州时,苏轼先为密州知
州(今山东诸城),后改知徐州,元丰二
年三月又任湖州知州,这时文已去世。七
月七日作者晾晒书画时,见到文与可在洋
州赠他的“偃竹图”,睹物思人,悲不自
禁,乃写成了这一篇情深意切,悲恻动人
的优秀散文。
5
筼筜谷,在洋 州,盛产一种叫“ 筼筜”的竹子,此 竹生长在水边,粗 壮高大。
神宗熙宁八年 到熙宁十年,文同 在洋州作知州,常 去筼筜谷观察竹子 。《筼筜谷偃竹》 就是此时所画。
6
偃竹,仰斜 的竹子,起伏, 不平直。偃竹形 容竹子的积极向 上生长不惜的气 节。
7
8
9
写作背景
本文属于杂记,记叙了苏轼和文与
打算
书尾复写一诗,其略云: “拟将一段鹅溪绢,扫取寒梢万 应当
尺长。”予谓与可:“竹长万尺,
当用绢二百五十匹,知公倦于笔
砚,愿得此绢而已。”与可无以 没有用 答,则曰:“吾言妄矣,世岂有 来…的
万尺竹哉?”余因而实之,答其
诗曰:“世间亦有千寻竹,月落
庭空影许长。”
证实
如此的,这样的
于是,就
18

退休养老
水边
滨千亩在胸中。”与可是日 与其妻游(于)谷中,烧笋
状语 后置
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
满案。
桌子
打开 信封
没有控制住 20
追忆二人交往中的三件趣事。
都和画 ◆第一件,不为士大夫作画。 竹有关
——狂傲、漠视名利的性格。
◆第二件,谈竹形与竹势的关系。 认为神似重于形似,二人艺术观相通,
是苏轼推崇欣赏文与可的一个原因。 21
文与可 画筼筜谷
偃竹记
苏轼
1
2
3
题 解:
文与可(1018~1079),名同,字与可, 四川省梓潼县人,北宋著名画家,是苏轼的 表兄,比苏轼大18岁。文与可以善画竹闻名 于世,是当时墨竹画派的代表人物。神宗熙 宁八年(1075)出任洋州(今陕西洋县)知州。 元丰二年(1079)正月改知湖州(今浙江湖州), 赴任途中死于陈州(今山东诸城) 。
厚、亲密无间
25
文言知识总结
28
通假字和古今异义词
1、 与可没与陈州
通“殁”,死亡
1、 初不自贵重 古:以…为贵重 ;今,价值高
2、 月落庭空影许长 许,古:这样;今,也许
3、 废卷而哭失声 4、 吾将以为袜 5、 发函得诗 6、 而读书者与之 7、 以书遗余曰
古:停下,放下;今,废弃
古:把……当作;今,认为 古:打开;今:发送 古:赞成;今:给 古:赠送;今:遗失

第三层 评价苏辙的看法,表明自己比弟弟更
能领悟文与可的画论
文 第二段 追忆二人在交往过程中与画竹相关的几件趣事
第一件 投求画者的绢于地,并言当袜穿,传为笑话

第二件 书信往来各自表述艺术创作中神似重于形似
的美学观点

第三件 追述自己一首“筼筜谷”诗令文夫妇为之喷

第三段 交代写作此文的缘由,并表明二人关系感情深
能说会道
与可笑曰:“苏子辩矣于,是,就
然二百五十匹绢,吾将买
田而归老焉。”因以所画 《筼筜谷偃竹》遗予,曰: 把
“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
之势。”
赠送
气势

19
曾经
表 筼筜谷在洋州,与可尝令予
判 作《洋州三十咏》,《筼筜
断 谷》其一也。予诗云:“汉 哪里
笋子 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
箨龙。料得清贫馋太守,渭 这

10
11
具备
主谓间 语气助词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
代节 叶
却、 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蚹以至 表修
竟然 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 饰
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
堆叠
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 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
仔细
完整 的竹 子
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 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 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赠送
取得、 子由为《墨竹赋》以遗与可 获取 曰:“庖丁,解牛者也,而养
生者取之;轮扁,斫轮者也 同意 ,而读书者与之。今夫夫子 认为
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 道者,则非耶?”子由未尝画 也,故得其意而已。若予者 ,岂独得其意,并得其法。
意蕴、道理
并且
方法
14
第一段:介绍文与可的绘画理论和自 己的心得体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