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论文:浅谈学生主动探究能力的培养

合集下载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涪陵象元小学钟世超【摘要】: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学生亲密的伙伴,如何在科学课上让学生更好地经历探究,体验快乐呢? 我们不仅要引领学生经历探究,更应该注重探究活动的效益。

要求教师精心设计典型的探究活动,根据学生的情况确定探究活动的目标。

并给予适时的、必要的、谨慎的、有效的指导,以追求真正在探究中有所收获。

【关键词】:培养科学探究主动自主激发兴趣【正文】: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但是,怎样的探究活动才是有价值的,这个问题很值得我们深思。

为此,我就小学科学教学谈一点个人的想法:一、培养学生合作交流,主动探究的能力小学三年级学生是《科学》课初始阶段,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件极为兴奋的事情,学生对科学教材产生非常浓厚的兴趣,有强烈的学习欲望,愿意主动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来。

因此,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思考,勇跃发言及合作交流的习惯,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探究新知识形成的过程。

针对很多科学探究都是通过实践来的,如: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猜一猜画一画、测一测等,再通过联系课内所获知识,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分析现象、思考问题,顺水推舟,让学生动手做够,动口说够,动口问够,动脑想够,动眼看够。

一个知道学习需要合作的孩子往往是个幸运的孩子,他会因此而找到探究的的兴趣与共事的伙伴;一个善于合作与交流的孩子往往是能干的孩子,一个乐于合作与交流的孩子往往是成功的孩子,他会因此而学会科学学习乃至科学探究,并且从中享受到学习科学的乐趣。

如何让儿童养成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

如何让儿童养成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

如何让儿童养成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在当今社会,教育被认为是塑造孩子未来的重要因素之一。

而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不仅可以帮助儿童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动力。

那么,如何才能让儿童养成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呢?本文将从培养兴趣、提供资源支持、激发好奇心和引导思考等方面进行探讨。

培养兴趣首先,要让儿童养成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就需要从培养他们的兴趣出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孩子对学习感到兴奋和愉悦,他们才会愿意主动去了解、探索和学习。

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观察孩子的行为、交流和互动,了解他们的兴趣所在,然后有针对性地提供相关资源和支持,引导他们深入学习。

提供资源支持其次,提供资源支持也是培养儿童主动探究学习习惯的重要环节。

资源支持包括但不限于书籍、科技设备、实践机会等。

家长和老师可以为孩子创造一个丰富多样的学习环境,让他们随时随地都能获取到所需的信息和知识。

同时,还可以鼓励孩子参加各种活动和比赛,拓宽他们的视野和经验,激发他们对学习的热情。

激发好奇心除了培养兴趣和提供资源支持外,激发孩子的好奇心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好奇心是推动孩子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只有保持好奇心,孩子才会不断地提出问题、寻找答案,并且享受这个过程。

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启发性问题、挑战性任务等方式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引导他们主动去思考、探索和实践。

引导思考最后,引导思考是培养儿童主动探究学习习惯不可或缺的一环。

思考是认知活动的核心,只有通过思考,孩子才能真正理解所学知识,并且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提出开放性问题、组织小组讨论、鼓励表达观点等方式来引导孩子进行思考,培养他们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要让儿童养成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家长和老师共同努力。

通过培养兴趣、提供资源支持、激发好奇心和引导思考等方式,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起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浅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动探究能力的培养

浅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动探究能力的培养

色 . 们准 确把 握 了“ 剧 ” 他 悲 的含义 以及 “ 大 ” 内 伟 的
涵 . 上 教 师 运 用 音 乐 渲 染 . 堂 上 气 氛 凝 重 , 生 加 课 学 在短短 的 4 5分 钟 里 . 乎 长 大 了 、 熟 了 。 管 学 生 似 成 尽
思考 . 有主动 探究精神 的学 生 。 具 口
学生独 立地 去发 现 问题 、 析 问题 、 分 研究 问题 、 解决 问题 . 能突破思 维 的模 式 , 才 形成 新颖独 到 的见解 。 其次 . 找主 动探 究 的学 习方法 改 变语 文课 寻
堂教学 的“ 堂灌 ” 学 方式 . 教师 的教 为学 生 的 满 教 变 主 动 探 究 . 换 教 师 角 色 . 发 学 生 主 动 学 习 的 热 转 激
堂 , 生 的 主 动 性 、 造 性 难 以发 挥 。导 致 此 现 象 屡 学 创 禁 不 止 的 原 因 . 认 为 是 教 师 的 新 课 程 理 念 认 识 不 我
二 、先学后教 ”尝试教学 ” 导教法多样性 “ “ 倡
新课改理念 下初 中语 文教师应该树 立与新课 程 相 适应 的教育 观念 . 变“ 师讲 学生 听 ” 要 教 的灌输 式
作 者 单 位 新 疆 维 吾 尔 自治 区 乌 鲁 木 齐 市 沙
依 巴克 区 教 研 室
原有 的认 知特 点 、 经验 水平 、 事物 理解存 在差异 , 对 但 通过合作 学习使学 生从 那些 与他 不 同的观点及 方
( 责任 编辑
刘 颖)

基 础 教 育 参 考

认识 . 结果不少 学生泪 流满 面 . 唏嘘不 已…… 回到课答都 由 学生 自己完成 . 且学生 剖 析得一 点 也不 比教 师逊 而

探究能力的培养

探究能力的培养

浅谈探究能力的培养心理学代表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

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的主动探求者。

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主动去参与,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逐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形成主动探究的能力,培养新一代的创新人才。

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内在动力。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

由“好”和“乐”所产生的探索知识的迫切愿望是克服一切困难的内部动力。

在教学中,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入手,利用教学艺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不知不觉进入学习研究状态。

例如:在教学“商不变的性质”时,我讲了一个小故事导入新课。

猴山上有一只既贪吃又自作聪明的小猴子叫多多。

猴王就利用分饼的机会教育帮助他。

猴王分别给每个猴子8块饼,要它们平均分2天吃完。

许多小猴子都拍手表示满意,唯独多多大叫着说:“8块饼太少了,不够吃。

”猴王说:“那好,我给你16块饼,平均分4天吃。

”话音刚落,多多又叫又跳:“不够,不够。

”猴王又说:“那我给你32块饼,平均分8天吃完。

”多多还没等猴王说完又嚷道:“太少,太少,还是不够吃。

”猴王最后说道:“那我给你64块饼,平均分16天吃,怎么样?”多多得意地说:“够了,够了。

”猴王和其它小猴子都笑了起来。

这是怎么回事呢?学完商不变的性质你们就知道了。

通过“猴王分饼”的故事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情境,十分自然地引入新课,促使学生带着问题乐意、自觉地以主人翁的态度,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之中。

并让学生在故事情境中通过口答列式组成一组有内在联系的算式,使学生发现猴王四次分饼,看起来分的饼是越来越多,其实平均每天能吃到饼的块数都是一样的。

隐含着量的“变”与“不变”,引导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商不变的性质。

接着提出问题:猴王是运用了什么知识来帮助教育这个既贪吃又自作聪明的小猴子的呢?从而揭示课题。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和思考算式间的内在联系,归纳出商不变性质,使整堂课自始至终在这个情境的基础上发生、发展并得出规律。

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自主探究能力是指学生能够独立主动地进行问题的探索和解决,不依赖于他人的指导和帮助。

这种能力不仅有助于学生在学术上取得成功,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教育者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

首先,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权,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有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方式和节奏的权利。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让他们更加乐于进行探究性学习。

其次,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让他们学会提出问题、寻找答案和进行分析。

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地进行问题的探索和解决,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

另外,学校还可以提供一些探究性学习的机会,比如科学实验、社会调查等,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自主探究,提高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对于他们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需要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和工作。

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他们不仅能够在学术上取得更好的成绩,还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和工作环境。

因此,教育者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为他们提供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自主权,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

浅谈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

浅谈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
… …
在 学 习活 动 中 , 生 彼 此 学 会 了补 充 、 定 、 思 、 学 否 反
完 善 。通 过 交 流 与 合 作 , 果 出现 了不 同 的 推 导 方 法 , 结
有 的小组 用两个 完全一样 的梯形 拼成平行 四边形 , 有 的 用 割 补 法 , 的用 转 换 法 … … 通 过 交 流 与 合作 , 个 有 每 学 生 都 参 与 了 梯 形 面 积 计 算 公 式 推 导 的 全 过 程 ,每个 学 生 的聪 明 才 智 都 得 到 了不 同程 度 的 发 挥 ,促 进 了能 力的发展 , 学而不生厌 。 乐
自主探究的欲 望 , 生们 认真操作 、 察 、 考 、 践 , 学 观 思 实 终 于发 现 了 “ 圆周 长 总 是它 的 直 径 3 多 一 些 ” 规 律 。 倍 的
在 参 与 学 习 的创 造 过 程 中 , 生 既 增 长 了知 识 , 长 了 学 又
(编 责

海)

2增 强 应 用 意识 , 归 生 活数 学化 . 回
“ 一 个 白色 小 球 系 在 绳 子 的 一 端 , 空 中 旋 转 , 个 将 在 这
圆 的周 长 还 能 用 绳 绕 一 圈 测量 吗? 实 践 证 明 ,滚动 ” ” “ 和 “ 测 ” 方 法 均 有 局 限性 。 那 能 不 能 探 索 出计 算 圆 周 绳 的 长 的普 遍 规 律 呢 ? 问题 又 一 次 激 起 学 生 思 维 的 火 花 和
二 、 心 设 问 。 发 兴 趣 精 激
培 养 学 生 的 自主 学 习 兴 趣 ,关 键 是 教 师 要 提 供 一
个 有利 于学 生 自主 学 习 、 主动 探 究 的 学 习环 境 。教 学 中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思考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思考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思考当今社会,知识的爆炸式增长使得学生所需的技能和能力也在不断提升。

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学校教育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思考能力。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思考,以帮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一、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首先,学校应该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引入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或者真实的案例,让学生通过研究和讨论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此外,学校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学术比赛或科学实验,提供展示自己能力的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主动探索的过程。

二、指导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其次,学校应该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学会寻找信息的渠道,并且学会进行信息的筛选和整理。

此外,学校还应该教授学生一些重要的思维技巧,如问题解决、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等。

通过培养这些技能,学生能够更好地应对复杂的问题,提升自己的主动探索思考能力。

三、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最后,学校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

学生应该被赋予更多的独立工作的机会,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课题,展开个人研究。

学校可以提供学生研究的资源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独立思考和探索。

通过这样的实践,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主动性和探索精神。

总之,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思考能力是现代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

学校在教育中应该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指导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并且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

通过这样的努力,学生能够在知识的海洋中自信地航行,成为具有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才。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的优秀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近几年来,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正热火朝天地进行课改。

课改后的语文教育是一种什么样的教育?从课改的趋势看,显而易见,它应当是一种鼓励性、主动性、创造性的教育。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

在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今天,如何跳出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学生那种“要我学”的陈旧被动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语文阅读学习中充分体验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培养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充分开展自主探究性的阅读教学,是我们语文教师关注的一个话题,下面我就自己的语文阅读教学实践来谈一下看法和体会。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

”初中学生心理上有较强的自主性,但行为上对教师有一定的依赖性。

他们对这个世界已经有一些初步的认识,有潜在的主动探究的动力,但由于学生的认识比较肤浅,学习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调整。

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走“自主探究性阅读”之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能力。

1激发阅读兴趣,促进积极思维兴趣是认识事物和从事活动的巨大动力。

在学习过程中只有产生了趣,学生个体才会优先倾向于这个事物,才能力求认识、研究和掌握这个事物。

只要产生了兴趣,学生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享受,而不负担,也就会为追求知识而积极主动地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自主探究实验论文

自主探究实验论文

重视实验教学中的探究学习石家庄市第十四中学祝维芳 050071人的认识来源于实践。

人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推动着人类科技的进步。

“实践出真知”,实践是学生认知的基础,实验中的探究活动是实践的基本形式,也是能力形成的桥梁。

学生能否有所发展依赖于是否能充分探究。

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探究的过程相当重要。

那怎样去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呢?以下是我的几点做法:一、创设情境,适时提出问题,引导探究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必须从激发学生提出问题入手。

常言道:“学始于疑”。

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是一个人优良创造品质的具体体现,自然实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的科学品质,教师就应精心创设问题,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在学习《家兔》一课时,我唱了一首儿歌“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爱吃菜,蹦蹦跳跳真可爱!”结果同学们对我引用这首耳熟能详的儿歌表现出极大的质疑,“这与我们的课堂有关吗?”而当我问道:“从这首儿歌中,你能总结出家兔的哪些特征?”时,学生们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纷纷说道:“这首歌体现了小白兔的外部形态特征。

还说明它的行走方式是一蹦一跳的。

”“‘两只耳朵竖起来’说明它是长耳廓。

”“‘爱吃萝卜爱吃菜’说明了它是草食性动物。

”学生们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总结出了这节课的重点知识。

所以,老师应抓住学生求知心切的心理,放手让学生去经历研究的过程,使他们在探究中突破自我,发展自我,产生方法上的创新,获得认知上的创新。

问题的提出说明了学生心中已对所展示的内容产生了兴趣,同时也说明他们已经进入了研究状态,这是最佳状态。

因此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管在你眼里,有价值的还是没价值的,都应给予适当的鼓励与肯定。

二、学会观察,从观察掌握探究方法心理学家认为,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活动。

它是学生探究认识自然事物的重要途径,教学中要让学生抓住事物的特点,多角度地、有序地进行观察。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升自主探究能力论文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升自主探究能力论文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升自主探究能力摘要:在小学科学教学实践中,许多科学课堂上的问题是由老师按照教案设计出来的,老师将课堂变成了满堂问。

扼杀了学生的提问权,学生的提问缺乏主动性。

或者,当学生提出的一些根本不在老师设计范围内的问题以至于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无情地剥夺掉或急于否定,这些现象都难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本文主要对学生如何提出问题进行探索与实践:1.创设情境营造便于提问的氛围,学会提问的方法,让学生会提问。

2.激励学生,使其体验成功的喜悦,使学生敢于提问。

3.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习惯,形成问题的源泉,使学生乐于提问。

关键词:探究;合理;提问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2-080-001《小学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小学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探究性学习即学生在学习中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实验探究——形成结论——实验验证”的过程。

可见,培养学生的提出问题能力在课堂探究活动中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环节。

所以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通过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已经成为当前科学教育中一个重点研究问题。

一、会问,科学素养形成的潜力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提问生活是探究学习的源头活水。

科学内容来源于生活实际,它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科学活动中。

创设情境的方法有许多种,如:实物、视频、歌曲、谜语、实验、游戏等等。

如:在研究《紫甘蓝》这个内容时,我展示一朵白纸花(事先叶子用碱水处理过,花用白醋处理过)和一瓶“魔水”(紫甘蓝汁),当把“魔水”喷在花上的时候,瞬间花叶变绿,花变红。

同学们瞬间报以热烈的掌声,这一个现象马上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促使其思维活跃起来:为什么白纸花在喷上“魔水”后会变成这样?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2.技能指导,引导学生提问启发学生提问,关键是要使学生掌握提问的基本技巧和方法,许多小学生在提问时,往往会遇到语言表述的困难。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探 究 的 学 习 过 程 ,是 手 脑 并 用 的 过 程 。 因 此 .教 师 要 努 力 让 学 生 在 动 手 操 作 和 实 践 活 动 中 吸 收 知 识 ,获 得 创 造 性 技 能 和 思 维 ,并养 成 科 学 的 创 造 态 度 ,才 能 真 正 将 学 生 通 过 - 主 动 探 究 、发 现 和 体 验 ,从 而 获取 知 识 、应 用 知 识 、解 决 问 题 的学 习 方 式 落 到 实 处 。 再 完美 的 模 仿 也 毕 竟 是 模 仿 ,而 有 缺 损 的创 造 终 究 是 创 造 。 如 何 在 劳 技 课 中 培养 学 生 的 动 手 能 力 和 创 新 精 神 , 是 教 师 在 今 后 教 学 中应 不 断 实 践 、研 究 的课 题 。

尊 重 了 学 生 的 个 性 .也 充 分 调 动 了 他 们 自 主 学 习 的 积 极 性 ,使 之 真 正 参 与 到 学 习 中 去 ,将 师 生 “ ” 与 “ ” 的 导 演 关 系表 现 得 淋 漓 尽 致 。在 这样 的 环 境 中 ,才 有 利 于 学 生 变

转 变 教 师 角 色 .使 学 生 敢 于 自主 探 究
程 标 准 》 在 课 程 总 目标 中提 出 ,学 生 要 能 主 动 进 行 探 究 性
的 关 键 。在 新 课 程 背 景 下 ,教 师不 再 作 给学 生 .而 应与 他们 共 同探 究知
识 ;学 生 不 再 仅 作 为 知 识 的接 受 者 ,被 动 地 听 从 教 师 的指
师 解 决 学 习 中的 问题 。
二 、 创 设 愉 悦 的 氛 围 ,使 学 生 敢 于 探 究 宽 松 、愉 悦 、和 谐 、 民主 的 教 学 氛 围 ,有 助 于 消 除 学

浅谈小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 教师观点 】
浅谈小学 生探究 能力 的培 养
焦新霞
( 甘 肃省定 西市 安定 区大 城小 学 , 甘肃 定西 7 4 3 0 0 0 )
摘要 : 而学会 自主探 索是创造性 解决 问题 的关键 , 也是提高解决 问题能力的重要保证 。在教 学活动 中激发学生对数 学的积极情感 , 在交流与实践 中引导学生 自主探 索、 发现与应用, 让学生主动探 索解决 问题 , 并培养他们的探 索能力。
放教学环境 , 优化师生关系 , 将课堂还给学生 , 将 自主还给 学生 , 激发学生 自己去学 习数学 , 去研究数学 , 鼓励学生独 立思考 , 自主探索 , 发表独立见解 , 敢于与教师争论 , 与同
伴 争论 , 营造 一 种积 极 、 向上 、 自然 、 和谐 的探 究氛 围。
二、 创设问题情境 。 激发探究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也是学生最重要 的学习助推器。 由于数学知识本身具有抽象性, 与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 为主的思维特点和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构成矛盾。因此 , 在教学 中, 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奇 、 好胜 的心理 , 根据 教材的具 体内容 以及学生思维发展阶段 的特点 ,创设新 奇、 有趣 、 富有挑战性的、 充满疑 问的情境 , 点燃学生的“ 发 现” 之火 、 “ 研究 ” 之火 、 “ 探索” 之火 , 从而激发学生 的探究 需要 , 变“ 要我学” 为“ 我要学” 。 例如 , 在教学“ 毫米的认识”
自愿组 合 , 扮 演 不 同角 色 编 写 对话 , 指 定 小 组 长 在 上课 时 汇 报课 后 练 习 的 情况 ,还 可对 小 组 长 的汇 报 当 堂进 行 验
课, 一直补到高中毕业 , 到了大学却轻松得仿佛没有了学 习任务 , 于是就出现了幼儿园变小学 , 中学变大学 , 大学变 不学的怪相。好在新学期开学 , 各地教育行政部 门和学校 打出减负重拳 , 作业成为重点治理对象 , 从量和质方面将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扬中市实验中学 温 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要求“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和实验、操作、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提高自主探究的能力。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解决一系列问题的来进行学习,让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从被动接受性学习到主动探究性学习的转变。

(一)、预习性设计的探究性问题案例1:苏科版七下“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第一课时教师手拿自制的三角形模型问学生:“谁能画出一个与老师手里的三角形全等的三角形?”学生问:“请告诉我们这个三角形的边和角的大小?”师说“这个三角形有一条边是cm 6,或有一个角是 50,你能不能画出来?”学生说“不一定能,大部分画的三角形和老师手中的三角形不全等,但也有可能全等”。

师问“有一个条件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那么画一个三角形与已知的三角形全等,需要几个条件呢?六个条件全要?还是能少一些呢?”然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两个三角形具有几个条件能保证两个三角形全等。

(二)、生成性的探究性问题所谓生成,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针对学生即兴提出的或自己即景想到的问题,引导学生探讨、研究。

案例2:苏科版八年级下册151页第10题如图2,在正方形ABCD 中,E 是CD 的中点,点F 在BC 上,且FC=41BC 。

图中有 几对相似三角形?请把它们表示出来,并说明理由。

(图1)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找到了三对相似三角形(∆ADE ∽∆ECF ∽∆AEF )这时,有一学生问:“老师,图1中有4个三角形,其中三对三角形两两相似,只有∆ABF 与它们不相似,是否存在某种条件,使得图中的4个三角形都相似?”面对学生的突然提问,我发现这是一次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的好机会,于是,我立即调整教学计划,将上题改编成如下探究性问题:如图3,在矩形ABCD 中,E 是CD 的 (如图2) 中点,点F 在BC 上,且AE ⊥EF 交BC 于F 。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能力[论文]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能力[论文]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应做到:第一,调动情感,激发学习热情;第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能力;第三,让学生掌握主动探究的途径;第四,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第五,提供良好空间,让学生学会合作与分享。

数学教学学生探究能力让学生主动探究学习,并不是放任自流。

教师要注重学法指导,介绍主动探究的方法,让学生由“学会”变成“会学”。

数学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使他们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脑、喜于成功的良好思维品质。

因而,学生主动探究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调动情感,激发学习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学习的本身除了认知因素之外,情感因素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在教学中,教师每一次亲切的微笑,每一个鼓励的眼神,每一句温和的话语,每一个明确的手势……都会触及学生学习的情绪,都可以促使学生放开胆子,亮开嗓子,都会诱发学生情感的积极投入。

这一切又能促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融洽、民主和谐,使大家无拘无束,尽情发挥主动作用,激起学习热情。

学生的主动参与,引导学生沿着前人探索的路子去思维,实现知识的“再创造”。

这样学生不仅能掌握知识,还能学会学习的方法,这是培养主动探究和实践能力的必要条件。

教师必须把学习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学习的空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权力还给学生,让他们真正做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使课堂成为充满生命活力的学堂。

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要使全体学生都能主动地得到发展,就必须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探究新知识的过程,为他们创造一个独立思考的空间。

数学教材中有许多内容是可以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和研究的,不可由教师的思维束缚学生的自由空间,事事都由教师“包办”。

为此,我注意让学生在相对自由的氛围中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我认为,我们每一个教师不应该怀疑学生的能力,他们无限广阔的思想空间常常是我们的未知领域。

浅议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论文(精选14篇)

浅议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论文(精选14篇)

浅议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论文(精选14篇)浅议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论文(精选14篇)在各领域中,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

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浅议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浅议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论文篇1“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即通过创设真实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积极的自主探索;通过有价值的提问,启发学生思考,自主领悟新知;通过指导多种训练,促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调控,让课堂“活”起来,使学生生动起来。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当前我们教师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人结合实际教学,谈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几点做法。

一、引导学习兴趣,激发自主学习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

老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了解学生对哪门功课感兴趣,对哪门功课不感兴趣。

平时常常听到一些家长感叹道:“我们的孩子一学数学就头痛……”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本人根据多年教学实践观察,学生对某一门功课是否感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

比如有的孩子喜欢学习数学,平时都是好不费力地解答数学题,并且成绩比较好,与此相联系的是经常得到教师和父母的夸奖,也相应地巩固了他对这门功课的学习热情。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在课前充分做好准备工作,把每一堂课讲生动,让学生学懂弄通,使其对你所讲授的课程感兴趣。

同时还要注意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有了进步及时给以表扬,不断激励求知欲,从而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在测量圆的周长时,学生以前所接触的平面图形都能用直尺准确量出它的周长,而对测量闭合曲线就不能用同样的方法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点安排教学活动。

浅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浅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艺术字和图片的插入及设 置方法等知识 。因此 , 在设计教学实例
时, 首先 考 虑 让 学 生 进 一 步 巩 固原 有 知识 , 后 在 此 基 础 上 探 寻 而
新知识。课 前为学生准备 了大量设计精美 的名片资料 , 其中有横
排 文 本 的 , 有 竖 排 文本 的 。 在上 课 一 开 始 便 展 示 给 同学 , 询 也 并
著 名 的科 学 家 爱 因 斯 坦 曾 经 说 过 :提 出一 个 问题 往 往 比解 “
决一个更重要 。” 如果学生能提 出问题 , 明学生 已经成为 了学 说
习的 “ 主人 ” 。课后 学 生 能 够 提 出很 多关 键 问 题 , 明 学 生 已 由被 说
也 有教 师补 充 的方 法 。这 样 使 学 生 对 文 本 框 知 识 的 掌 握 更 加 系 统 。最 后 , 每 个 小 组 展 示 自 己 的 设 计 . 后 全 班 同 学 一 起 分 让 然 析 、 价 其 中 的优 点 和 缺 点 。 评
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任务或情境 ,使 学生愿意并觉得能够动 手操作 。 在 wod r 文本框教学前 , 学生已经学习过 Wod的基本排版 、 r
中图分类号 :6 2 6 G 3.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4 6 2 (0 10 — 14 0 10 — 4 9 2 1 ) 10 2 — 2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 :教是为 了达到不需要教 。” “ 因此 ,
教 师 工 作 中十 分 重 要 的一 点 是 教 会 学 生 学 习 ,独 立 自主地 获 取 知 识 , 终 摆脱 教 师 的 “ ” 最 教 。因此 在 教 学 中 , 师 应 创设 条 件 , 教 留
问同学们是否愿意利用计算机为 自己设 计一张这样的名片 。这

学生主动能力培养论文

学生主动能力培养论文

学生主动探究能力的培养时代在进展,教育在深化。

在未来的社会里,教育的真正意义不在于获得一堆知识,而在于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

怎样使个体在有限的生命历程中去掌握无限增长的知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教学生“学会学习”。

“教法”本身就包含着教会学生学习方法。

而“主动探究”正是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获取数学知识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就是将对知识的认识过程转化为对问题的探究过程,即学习中学生所遇到的知识,就是学生所要探究与解决的问题。

我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注重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并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一、注重知识发生、形成的过程1.在教学实践中,我尽可能向学生积极展示知识发生、形成尽可能充分和丰富的历史和现实背景,使学生在这种背景中产生认知冲突,激发认知需要和探索欲望。

2.我注意立足于教材,适度地再现和引入数学家思维活动的过程,让学生的思维卷入问题被提出的过程、概念的形成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方法的思考过程等等。

3.引导学生通过展开独立的、充分的思维来获得知识,以致想“活”起来。

我尽可能做到了让学生有机会暴露自己在思维过程所必然碰到的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同时给予时间加以解决,不贪图方便,不以讲解乃至直接的灌输代替引导和启迪。

因为那样会导致学生以听讲代替思维,而结果是听起来好像什么都明白,事后自己动手做起来什么都不明白。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这个内容时,教学中最常见的学生动手操作方式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提示或要求下,用量角器先量出三角形的每个内角,然后相加,从而得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但如果让学生认识其他诸如四边形、五边形等多边形的内角和,显然学生不能用动手量这一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我不作要求或提示,只提供材料(大小不等的三角形和不同种类的三角形),由学生主动去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这样,学生不但会用量角的方法,可能也会用剪拼的方法;不仅仅获得了所要的结论,使得以后学习四边形内角和知识完全可以化归为两个三角形、五边形内角和的认识完全可以化归为三个三角形……二、注重加强解题的思维力度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引导和训练学生养成对解题全过程进行分析的习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动论文:浅谈学生主动探究能力的培养摘要:如何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能力,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的热点。

本文就如何选择探究的起点、激发探究欲望、预留探究空间、强化探究意识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主动;探究;培养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怎样组织教学才能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使学生逐步学会主动探究呢?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
一、构建认知结构,选好探究起点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因此在教学时,特别是在教学新知时,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制定教学策略,尤其是要注意如何构建认知结构,选好学习起点,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确定学生真实的学习起点,其实也是追寻有效课堂教学的起点。

起点太低,课堂教学耗时低效,内容没有挑战性,使学生生厌;起点太高,就会使学生学得吃力,无法达成课堂教学目标,令学生生畏。

如在探究三角形三边关系时,为了通过实例素材让学生操作研究,许多教师给每个小组提供4根小棒:10厘米、6厘米、5厘米、4厘米,每次任选3根围成三角形,要求学生不重
复不遗漏地找出4种选法。

起初,直接让学生操作探究,因为搭配的规律学生还没有正式学习,学生的思维往往不是有序的,感到非常困难;于是,教师又进行搭配的教学和提示,费了好久也没把4种情况全部罗列,但余下的教学时间不够,教学目标产生偏移,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我在教学时设计用颜色来区分,提供12根小棒(红:10厘米、白:6厘米、黄:5厘米、绿:4厘米各3根),给小组内4人来选取。

第一次每人取相同颜色的3根小棒来摆,觉得非常容易,产生只要用3根小棒就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的想法;第二次每人取3根颜色都不相同的小棒,再去围三角形,有的能围成,有的不能围成,引起学生认知上的矛盾,激发学生想进一步弄清原因的学习热情,自然进入动手操作、观察、讨论等探究活动中。

这样进行具体生动的操作,将抽象的思考转化为具体的行为,降低难度,找准认知点,既出现了所有的搭配情况,又避免了认知不足而引起的错误,从而为实验的有序进行做好了铺垫,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如此设计,看似自然,其实别具匠心。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一个人的好奇心,求知欲望越强烈,活动的积极性越高,就越能发现数学知识中的规律。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探究非常重要。

如在教学
“两个因数同时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这一内容时,我出示了“80×40”这道题,让学生算出结果“3200”,并板书。

这时我告诉学生现在将因数80乘10,另一个因数40除以10,就得到算式“800×4”,结果仍是“3200”,为什么得到的积和前面一样呢?让学生展开讨论:发现“一个因数乘几,另一个因数同时除以几,积不变。

”这时我趁热打铁,又把80和40这两个因数同时乘10,得到算式“800×400”,同样学生也很快算出“320000”,此时的积和前者相比扩大了100倍,缘何?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这“100倍”的由来,我又让学生将80和40这两个因数,分别乘5、乘20进行探究,得“400×800”,积仍是“320000”,扩大了100倍。

再次组织学生讨论,从而得出:“两个因数同时乘一个数,那么积就相当于乘了这两个因数所乘的数的积。

”整个教学过程,我始终不断启发、点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发现规律,掌握了新知,满足了学生求知的欲望。

三、启发思考质疑,留下探究空间
新课标提倡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
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因此,教学中应留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尊重学生自主权,引导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在交流中发现。


如,教学“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时,我要求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长方体纸盒学具,启发学生想象,大胆放手地让学生通过自己折叠、拼合,自由尝试推导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学生经历动手操作后得出三种不同方法:(1)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2+宽×高×2+长×高×2;(2)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宽×高+长×高)×2;(3)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宽)×高+长×宽×2。

然后通过大家讨论和交流,使学生认识到三种算法实际是一样的。

第(1)、(3)种方法都可以整理成第(2)种方法,从而得出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这样,让学生经历长方体的表面积方法的探究过程,教师把思维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既生动活泼,学有兴趣,又掌握牢固,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四、加强动手操作,强化探究意识
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指导于实践。

我们经常看到由于学生的感性知识缺乏,出现不符合客观生活实际的数量意识。

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更要注重联系实际,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活动。

例如:认识了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后,教材安排了“量一量”,先介绍3种常用的尺,然后组织3个实践活动:用学生尺量、用各种尺量、想办法量,由易到难,让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的过程。

在“想办法量”这一环
节教学时,我先组织学生讨论下面的3个问题:1.量一量篮球场的长大约几米,用哪种尺量比较好?2.如果给你一根3米长的绳子,你会用绳量篮球场的长吗?3.你还能量出篮球场上哪些线段的长度?用什么工具量?通过讨论,让学生探求测量方法,形成测量方案,然后组织学生到操场上进行实际测量。

这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带着数学走出课堂,直接把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应用到生活实际中,更好地理解生活中的数学,体会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价值,从而进一步强化探究的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