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讲 历史学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历史:第3课《宋明理学》教案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历史:第3课《宋明理学》教案

第3课宋明理学考试说明学习要求程朱理学、王阳明的心学1. 掌握理学形成的背景,弄清宋代儒学的发展。

2、列举程颢、程颐、朱熹、王阳明等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影响。

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状况。

3、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宋明理学的精神取向及其现实启迪。

一、魏晋隋唐时期儒学的发展——三教合一二、宋朝的程朱理学1、理学兴起的背景:①北宋时期,儒学家开展复兴儒学,抨击佛道;②魏晋以来三教合一,使儒学更为理性化,思辨化。

③北宋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统治者要求调整统治思想。

2、理学特点: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完成了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

3、代表:北宋二程(程颢、程颐)和南宋朱熹4、主要思想:二程朱熹核心思想“天理”是万物的本原,先理后物;理气论,“理”是万物的本原,先理后气;天理和伦理道德的关系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

人伦道德就是“天理”;天理就是三纲五常,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提出心性论,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认识论格物致知,贯通明理更认为物指天理人伦,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思考: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①“天理”是万物的本原,先理后物;②伦理道德,三纲五常就是天理,表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③存天理,灭人欲。

④格物致知,贯通明理,从而达到明德之善的目的。

5、程朱理学的影响:①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②朱熹是宋朝理学集大成者,他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③他的思想还远及日朝以及欧洲。

在日朝甚至形成“朱子学”学派。

三、陆王心学1、陆九渊(南宋)思想主张: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心即理;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真理”,万物都在心中。

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以得到天理。

(说明:考试说明中并无此内容,此属于新版教材新增内容。

)2、王阳明(明朝,心学的集大成者)(1)思想背景:明朝中期以后,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社会动荡不安,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危机。

史学概论教学大纲

史学概论教学大纲

史学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介绍史学概论是一门以研究历史学科的性质、方法、理论基础和学科发展动态为主要内容的学科导论。

本课程旨在通过对历史学的概况和基本概念的介绍,培养学生对于历史学的理论和实践能力,为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历史学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史学概论的基本理论和学科范畴。

2. 理解历史学的研究对象、方法和价值。

3.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读历史问题的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学术写作和学术讨论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历史学的定义和性质- 历史学的定义- 历史学的发展历程- 历史学的科学性与人文性2. 历史学的研究对象- 人类社会历史- 历史事实与历史现象- 历史事件与历史过程3. 历史学的研究方法- 史料的搜集与整理- 史料的批判与评价- 选择、比较与分析方法4. 历史学的理论基础- 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心主义- 历史实证主义- 历史比较研究法5. 历史学的发展动态- 历史学派的兴起与发展- 当代历史学的新趋势- 历史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四、教学方法1. 授课法:教师通过系统的讲述,对历史学的概要内容进行阐述,引导学生全面了解历史学的基本理论和发展动态。

2. 研讨法:鼓励学生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以促进对历史学概论的深层次思考和理解。

3. 培训法:通过案例分析、实践操练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学实践能力和学术研究能力。

4. 作业指导:布置相关阅读任务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学术写作能力和历史问题分析能力。

五、考核方式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小组讨论、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中考试:针对课程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进行笔面试。

3. 期末论文: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历史学相关主题进行研究,并撰写一篇3000字的学术论文。

六、教材和参考书目主教材:- 《史学概论》刘树藩、张琪编著参考书目:- 《中国史学史》黄钦椿- 《西方史学史》王亚非- 《史学基本问题》冯友兰七、教学进度安排第一讲历史学的定义和性质第二讲历史学的研究对象第三讲历史学的研究方法第四讲历史学的理论基础第五讲历史学的发展动态八、教学资源支持1. 图书馆及电子资源:学生可自行查阅与历史学概论相关的书籍、期刊和电子资源。

必修一历史第三课

必修一历史第三课

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请思考: 中国古代的监察与谏议制度 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虽然不能从根本上约束皇帝无上权 力,也不能杜绝官僚的腐败与低效。但 在整顿吏治、打击割据,维护中央集权, 防止政策失败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
10/26/2012 32
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能否起到廉政建设的 作用?它所起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但是明清时期的“八股取士”遏制了创 造力,培育了顺从性。科举制也造成了人力 资源的大量浪费,造成了中国科学技术的落 后,与封建社会的没落密切相关。
10/26/2012 28
请思考: 从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 中,你看出了怎样的发展轨迹?
世卿世禄—举才荐能—门第族望—考试选拔
10/26/2012
29
朝代 秦朝 西汉武帝 东汉 魏晋南北 朝 隋 中枢权力体系 职能(作用) 备注


10/26/2012 元
8
一、建官——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
朝代 秦朝 西汉武帝 东汉 魏晋南北 朝 隋 中枢权力体系 丞相 中朝 尚书台 尚书省 中书省 门下 省 职能(作用) 最高行政长官 决策,与丞相制衡 取代三公的权力 权力分配未定型 同唐朝 完善 备注 建立
尚书省—负责执行
中书省—起草诏令 门下省—封驳审议
10/26/2012 12
吏部 户部 礼部 兵部
A.
科举、文教、祭祀
B.水利屯田、建筑营造 C.官员业绩考核、选拔 D. 司法、监察、刑狱 E. 人口、田赋、民政 F. 军籍、练兵、征战
13
刑部 工部
10/26/2012

贞观年间,某地发生严重旱灾,上奏朝廷。大臣甲提交 书面处理方案:A.举行大型祭天求雨仪式,B.削减灾区 赋税,C.修筑引水灌溉渠道。大臣乙认为甲的处理方案 可行,上呈至皇帝,皇帝赞许,吩咐大臣丙负责执行。 大臣丙将任务依次分配到属下三个部门。 请问,1、大臣甲、乙、丙所在的机构分别是?

2018版浙江省高考历史6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第3讲含解析

2018版浙江省高考历史6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第3讲含解析

1.1974年中国向联合国赠送了一幅长10米、宽5米的巨幅艺术壁毯,上织长城风光图案,现挂在联合国大会厅旁的主要代表休息厅里。

对其寓意的理解,最为恰当的是()A.中国的挂毯艺术享誉全球B.长城蕴涵着中华民族的精神C。

长城是世界文化遗产 D.长城是世界上最长的军事设施答案B2.从下图得知这是哪一时期修筑的长城()A。

春秋战国 B.秦C.汉D。

明解析从长城的起止点山海关和嘉峪关即可判断。

答案D3.秦始皇陵出土的武士俑不仅神态逼真,而且装饰各异,有轻装步兵、有重装步兵、有车兵、骑兵及警卫严密的指挥部.这说明兵马俑是()A.大型军阵B。

只是陪葬的习惯器物C。

当时用活人陪葬的代用品 D.秦始皇陵的核心部分解析秦始皇陵兵马俑直观再现了强大的秦代军阵,故选A。

答案A4。

(2016年浙江名校协作体模拟)(加试)新安理学是中国思想史上曾起过重大影响的学派,其奠基人程颢、程颐及集大成者朱熹,祖籍均在新安江畔的古徽州.古徽州地区留下大量反映徽州文化的牌坊和民居上述图文反映历史信息有( )①强调理学忠孝节义的人伦物理②凸显徽州地区宗法理念③显现了理学家的价值追求④体现徽商“贾而好儒"的理念A。

①②③ B。

②③④C.①②④ D。

①②③④解析根据图片及上面文字,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特别是理学的影响,以及宗法观念的影响,因此D项正确。

答案D5。

(2016·嘉兴高二期末)古代中国建屋与造园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观察下面两幅平面图,对两处建筑在整体布局上所蕴含的直接信息,下列表达最准确的一项是()A.前朝后寝格局孕育着国重于家的理念B。

贯通南北的中轴线突出了皇权至上C。

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的设计原则D.不同园林建筑形制的和谐统一解析前朝后寝,分工明确,不得随便逾越,体现了中国自古以来等级分明、内外有别的伦理观念,故A 项正确;明清故宫建于北京城的中央,以南北为中轴线,坐北朝南,充分体现了皇权至上的封建统治思想,但是万寿山不符合,故B项错误;万寿山没有体现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的设计原则,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不同园林建筑形制,故D项错误.答案A6。

初一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3讲高频错题

初一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3讲高频错题

寒假初一历史第三讲高频错题【课中测】1、小明对如图所示的工程和农具进行了研究。

以下认识和思考正确的是A.都江堰在秦朝时修建,筒车是唐朝时发明B.都江堰是防洪灌溉工程,筒车是耕种工具C.它们反映了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D.它们都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班级正确率】2. 唐朝长安城是当时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下列关于这座城市的说法错误的是A. 长安就是今天的陕西西安B. 长安城里可遇到身着各式服装的边疆人C. 可以在长安城的坊里选购唐三彩D. 长安街道宽敞整齐,大明宫气势宏伟【班级正确率】3. 下图为某地出土的中国唐代文物(部分货币),这些文物说明A.唐代中外贸易十分繁盛B.国外古代金币、银币流通时间长,范围广C.唐代没有统一的货币D.证明唐代日本、新罗与中国交往密切【班级正确率】4. 某同学搜集到下列图片,欲将它们归纳到一个主题中。

这个主题应是A. 唐朝较为发达的手工业B. 唐朝繁荣的文化艺术C. 唐朝较为发达的农业生产技术D. 唐朝比较开放的社会风气【班级正确率】5. 唐太宗说:“其 (夷狄) 情与中夏不殊…… 四海可使如一家。

” 下列史实中,与唐太宗直接相关并体现上述观念的是A. 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B. 把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C. 设置驻藏大臣管理西藏D. 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新疆【班级正确率】6. 据记载,文成公主入藏时,携带的嫁妆有释迦佛像,360 卷经典,大量珍宝、金鞍玉辔、绸帛、种子,60 种营造与工技著作,100 多种医方、4 种医学论著等。

丰富的嫁妆种类折射出唐朝A. 对边疆统治加强B. 民族交融成为主流C. 经济文化的繁荣D. 开元盛世成就辉煌【班级正确率】7. 《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是杜甫的著名诗句。

他的诗语言精炼凝重,艺术技巧高超,反映了那个复杂、动荡的历史时代,被后人称为A. 医圣B. 书圣C. 诗圣D. 诗史【班级正确率】8. 在 7 世纪的中国,追求各种各样的外来奢侈品和奇珍异宝的风气从宫廷传播开来,广泛地流行于城市居民中,如男子头戴豹皮帽,妇女身穿波斯风格的窄袖紧身服,一些贵族甚至在城市里搭起了突厥人的帐篷。

历史高一第三课知识点总结

历史高一第三课知识点总结

历史高一第三课知识点总结第三课的主要内容是中国古代的诸子百家。

这一时期是中国哲学思想的鼎盛时期,大量的思想家涌现出来,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和思想体系。

在这一时期,有许多不同的学派和思想,包括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兵家、纵横家等等。

这些学派和思想在中国古代的思想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中国的政治、哲学、文化都有深远的影响。

儒家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学派之一。

儒家思想以孔子为代表,主张礼乐教化,重视道德修养,提倡仁爱和敬老尊贤,强调人伦和家庭。

儒家思想对中国政治和社会都有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古代社会的主要思想体系。

道家是儒家的主要对立面,其代表人物是老子。

道家思想主张“无为而治”,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追求心灵的宁静,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

道家思想对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古代思想的另一种重要体系。

墨家则主张“兼爱”,认为所有人都是平等的,应该相互关爱,反对战争和压迫,提倡和平与公正。

在当时的战国时期,墨家的思想对当时的政治和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法家的思想中,主张以法治国,强调严格的法律约束和统一的中央集权,主张“重农抑商”,强调农业和战争,强调法律的实效。

名家强调理性,主张逻辑和辩证的思维方式,是中国古代思想发展的先驱。

兵家重视军事战略和战争技术,强调战争的规律和战略的重要性。

纵横家则主张机智和灵活,强调利用巧计和计谋,以应对复杂的社会和政治环境。

这些学派和思想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中国的政治、哲学、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们的思想贯穿于中国古代的政治、思想、文化中,对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通过学习这些学派和思想,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的政治和文化,也对我们理解和研究当代中国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个人总结在学习了第三课的内容之后,我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古代的思想体系是非常丰富和多样的。

每个学派和思想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观点,都对中国的政治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12届高考历史 第3讲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和古罗马的法律复习方案课件 岳麓版

2012届高考历史 第3讲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和古罗马的法律复习方案课件 岳麓版

第3讲 │ 要点探究
► 探究点四 罗马法的演变过程 罗马法的演变发展过程: 从习惯法到成文法: 罗马法的演变发展过程:(1)从习惯法到成文法:公元前 世纪中期,由贵族组成的十人委员会制定的法律, 5世纪中期,由贵族组成的十人委员会制定的法律,镌刻于十 二块铜表上,称为《十二铜表法》 二块铜表上 , 称为 《十二铜表法》 , 它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 诞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特权,保护了平民利益。 诞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特权,保护了平民利益。(2) 从公民法到万民法:公元前3世纪中期之前, 从公民法到万民法:公元前3世纪中期之前,罗马法律的适用 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 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 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 被称 为公民法。它具有明显的狭隘性。随着罗马的对外扩张, 为公民法 。 它具有明显的狭隘性。 随着罗马的对外扩张 , 演 变成为适应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称为“ 变成为适应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 称为 “ 万 民法” 从零散到形成完整体系:查士丁尼一世在位时, 民法”。(3)从零散到形成完整体系:查士丁尼一世在位时, 成立专门的委员会编纂罗马法,形成了法律汇编,统称《 成立专门的委员会编纂罗马法,形成了法律汇编, 统称 《 查 士丁尼民法大全》 它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形成。 士丁尼民法大全》。它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形成。
第3讲 │ 备用习题
古代雅典非常重视公民意识的培养, 1.古代雅典非常重视公民意识的培养,为此采取的主要措 施是( 施是( ) A.创立陶片放逐法 B.扩大官员的选拔范围 发放“观剧津贴” C.发放“观剧津贴”,鼓励观赏戏剧 D.只承认少数人的公民权 [解析] C 陶片放逐法是为了防范对民主政治破坏的野心 解析] 起着民主监督的作用, 项与题意不符。 家 , 起着民主监督的作用 , A 项与题意不符 。 扩大官员的选拔 范围是伯里克利改革的内容, 范围是伯里克利改革的内容,并未起到提高公民参政的积极性 的作用,排除B 项也与题意不符, 的作用,排除B项。D项也与题意不符,为提高公民的参政积极 制定“公职津贴”制度,为参政公民发放工资津贴, 性,制定“公职津贴”制度,为参政公民发放工资津贴,鼓励 贫民接受政治教育和文化熏陶,向公民发放“戏剧津贴”等。 贫民接受政治教育和文化熏陶,向公民发放“戏剧津贴”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专题1+中外古代文明+第3讲+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人教版)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专题1+中外古代文明+第3讲+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人教版)

3.商业 (1)货币经济:随着商品流通领域的扩大,社会上大量使用白银, 商业资本日趋活跃。 (2)农产品商品化: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棉花、茶叶、甘蔗等 经济作物被大量种植。 (3)工商业市镇:明代中后期,在运河沿岸、江南地区,工商业 市镇大量涌现。 (4)商帮:区域性商人群体实力雄厚,形成大商帮。
【拓展延伸】 明清之际反封建进步思想的特点
(1)反传统、反教条。以“异端”自居的思想家李贽,指出儒 家经典并非“万世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批判 道学家的“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 (2)反对封建专制。黄宗羲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得出“君主专 制是天下之大害”的结论。 (3)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 的思想,主张限制君权;顾炎武强调“经世致用”的思想, 反对不切实际的学风等。 (4)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黄宗羲反对传统的重农抑 商思想,主张“工商皆本”。
审题定位 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明代商品经济发展
辨析选项 据题干可知,明成祖迁都北京的目的是加强对 全国的政治统治。中国古代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政 治中心的转移,客观上必然带动经济文化的交流,因而 “促进跨区域贸易繁荣”不是明成祖的主观想法,属于定 都北京带来的客观影响,故选B项。A项是明成祖的主观目 的,不是客观影响,排除;迁都北京与区域性商帮的形成 无关,C项错误;南北经济文化格局的改变是随着经济重心 南移而形成的,经济重心南移在南宋时期完成,与材料时 间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B
审题定位 清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外贸易 解题关键 据题干中“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的信息可 以得出,清初外国银钱大量流入中国,这反映了在传统对 外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白银大量流入,A项正确。 答案 A
【拓展延伸】 明清时期中国经济落伍的表现及原因

七年级历史下第3课知识体系

七年级历史下第3课知识体系

七年级历史下第3课知识体系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课:中国古代的青铜文化与农业文明在七年级的历史课程中,第三课的内容深入探讨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青铜文化和农业文明。

这一阶段的历史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社会形态之一,其深远影响不仅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也奠定了中国文明的基础。

一、青铜文化的璀璨篇章青铜,作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金属冶炼技术之一,自公元前21世纪的夏朝开始,经历了商、周两个辉煌时期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工艺水平。

青铜器不仅仅是一种实用工具,更是一种艺术载体,如鼎、簋、爵、戈等,它们的造型丰富多样,纹饰精美细腻,展现了古人的智慧和审美。

青铜器上的铭文,更是历史的见证者,记载着重要的政治、军事和社会信息,为后人研究早期历史提供了宝贵资料。

例如,司母戊大方鼎的发现,展示了商朝青铜铸造技术的高度,同时也是对当时社会权力结构的象征。

二、农业文明的奠基基石与此同时,这一时期的农业文明也在不断发展。

从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到长江流域的大汶口文化,人们开始定居生活,种植五谷,驯养家畜,掌握了简单的农具和灌溉技术。

农业的兴起标志着人类社会从狩猎采集向定居生产转变,这是人类历史上的重大进步。

同时,这些早期农耕社区的社会组织形式,如氏族、部落,也为后来的国家形成打下了基础。

三、礼乐制度与早期社会秩序青铜器的使用与农业生产的发展相辅相成,共同推动了早期社会的礼仪制度形成。

比如,青铜礼器的规格和数量反映了贵族的身份地位,而祭祀活动则是维护社会秩序、强化宗法关系的重要手段。

《周礼》中的规定,体现了对农业生产的重视以及对社会等级制度的构建。

这些制度的实施,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也为后世儒家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四、科技与文化交融这一时期,除了物质文明的发展,科技和文化也有显著的进步。

例如,陶器制作技术的提高,使得日常生活用品更加实用且美观;天文历法的初步发展,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时间指导。

同时,文字的出现,如甲骨文和金文,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它记录了历史,传播了知识,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最新人教版初二历史八年级上册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优质教案

最新人教版初二历史八年级上册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优质教案

《太平天国运动》教学反思低着头谨慎走路,会让我们摸不清方向,抬着头傲视前方,则会让我们看不到可能出现的绊脚石,也看不到自身在荏苒岁月中留下的串串脚印。

所以,在历史教学的路上,要多回头追忆,多抬头看方向,不断地总结反思,在反思中成长和进步,进步了更要进一步反思。

下面我就从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两方面对我的公开课《太平天国运动》复习(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路径的探究)作一个总结反思。

一、主要成功点:1、本节课最突出的亮点就是运用多元史观复习与解读主干知识“太平天国运动”,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

近几年高考命题形式已经不再拘泥于教材本身,而是更加注重考察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与综合能力,注重多元历史观的运用。

多元历史观要求我们从不同的视角去看待、分析历史,对同一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我们可以通过更多角度去全面分析,得出更为客观的评价。

身为一线教学的历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渗透多元史观,并运用多元史观整合教材,解读重大历史事件和主干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主动应对高考,都有重要意义。

因为运用多元史观解读重大历史事件,其本质就是进行历史解释,而历史解释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之一,以此为核心解读重大历史事件,实际是在综合运用多种史观解决历史问题,从而有利于全面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2、本节课是在结合学生学情的基础上进行的,基本上达到了一些预期的目的和效果,和我的初衷是一致的。

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是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

那么,我们就不能按照自己“教”的思路进行教学,而应按照学生“学”的规律进行教学。

即:学生“应该怎样学”,我们就“应该怎样教”。

所以,我们在教学设计时,要以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为前提,教师设计的教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周密地考虑到学生存在“已有知识经验和思想方法基础”的事实。

学生的这个基础与教材的编排顺序有关,但与学生自身的学习水平与生活环境关系更大。

并根据这一特点来确定教法,力争达到教与学的统一。

初中历史第3课总结知识点

初中历史第3课总结知识点

初中历史第3课总结知识点一、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特点1. 夏朝的建立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王朝,建立于公元前21世纪,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华文明的开始。

2. 夏朝的政治制度夏朝采用了封建制度,国家分封为诸侯,这些诸侯统治各自的封地,形成了分封制。

夏朝的政治中心在灵宝,当时国王负责管理国家事务,辅助的有大臣和官吏。

3. 夏朝的文化特点夏朝时期,中国社会已经有了文字,最早的甲骨文就是在这个时期出现的。

夏朝的人们善于打猎,耕田,养蚕等,发展了农业和手工业。

此外,夏朝还有丰富多彩的祭祀活动以及音乐舞蹈等文化活动。

4. 商朝的建立商朝是夏朝的继承者,建立于公元前16世纪,商朝的政治中心在商都。

商朝时期,中国进入了青铜时代,青铜器成为社会中的重要物品,也被用作礼器。

5. 商朝的政治制度商朝时期,国家逐渐向封建制度转变,诸侯与王之间的权力关系逐渐发生变化。

商朝的国王拥有最高权力,但是在实际统治中需要依靠诸侯的支持。

同时,商朝国王还设立了官职来管理国家事务。

6. 商朝的文化特点商朝时期,发展了许多文化技术,比如商朝的青铜器多姿多彩,书法也开始得到了发展,同时,商朝还有丰富的篆刻和铸造业。

7. 西周的建立西周是商朝的继承者,建立于公元前11世纪,西周时期的政治中心在镐, 西周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化时期,也是封建制度的巅峰。

8. 西周的政治制度西周时期采用了分封制度,国王将国家分封给诸侯,实行封建制度。

国家各级官员都是由贵族担任,政治权利由王室和诸侯共同行使。

9. 西周的文化特点西周时期,提出了以礼治国的思想,注重教化阴阳五行的理论九州的诸神。

五方拱土。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变化和思想文化1. 春秋时期春秋时期是西周王室逐渐衰弱的时期,各个诸侯国开始兴起和崛起,独立自主,形成了百家争鸣、五霸争雄的局面,同时也是百家争鸣的时期,墨家、道家、名家等思想学派开始崭露头角。

2. 战国时期战国时期是春秋时期的延续,政治局面更加混乱,七雄争霸的情况更加明显,同时也是孔子、墨子、老子等思想家的活跃时期。

七下历史第三课知识框架

七下历史第三课知识框架

七下历史第三课知识框架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课的知识框架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
分是“大秦帝国的兴衰”,主要介绍了秦朝的建立、统一中国、秦
始皇的治理和秦朝的覆灭等内容;第二部分是“汉朝的兴起”,主
要包括汉高祖刘邦的建立、汉朝的初期治理、汉武帝的统治和汉朝
的疆域扩展等内容;第三部分是“汉朝的衰落”,主要介绍了王莽
篡位、新朝的建立和东汉王朝的兴衰等内容。

在这些内容中,我们
可以了解到秦汉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变化
和发展,以及这一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以及对今天中国的
影响和启示。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精讲课件第3讲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鸦片战争之前)(新人教版)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精讲课件第3讲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鸦片战争之前)(新人教版)

• 明代小说中的一些情节被人们津津乐道,如 “桃园三结义”“大闹天宫”等。这些小说 不仅增长人们的知识,开阔眼界,而且影响 了人们的观念。明代有人认为,小说“虽稗 官之流,而劝善惩恶,动存鉴戒,不可谓无 补于世……读之使人喜而手舞足蹈,悲而掩 卷堕泪者,盖亦有之”。 • ——摘编自周先慎《明清小说》 •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小说 繁荣的原因。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代小说
• [宏观思考] 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 (1)商业市场形式多样:如城市中的市、乡村 中的草市等。 • (2)城市商业经济发达:各朝都兴起不同数量 和规模的商业大都市。 • (3)对外贸易发达:以丝绸和瓷器为主要对外 商品,构成古代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促 进了沿海港口城市的兴盛。
• (4)货币种类不断丰富。 • (5)商人群体活跃,到明清时期,实力雄厚的 区域性商人群体组成了商帮,如徽商、晋商 等。 • (6)商业地位低下:商人长期受“重农抑商” 政策的压制,商业始终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 而未能占据古代经济的主导地位。

选修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 1.主要活动与贡献 (1)巩固国家统一措施: ①平定三藩之乱,消除南方割据势力。 ②设立台湾府,使台湾重新统一于中央政府管辖之下。 ③三次亲征,取得乌兰布通、昭莫多战役的胜利,平定噶 尔丹的叛乱。 ④册封达赖、班禅大师、哲布尊丹巴和章嘉四大活佛。
• (2)维护国家主权: • ①军事上:组织雅克萨之战。 • ②法律上: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 确定中俄东段边界。 • 2.历史评价 • (1)康熙帝采取了一系列维护国家统一的措 施,有力地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 发展。不愧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 • (2)康熙缔造了巩固和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 家,开创出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繁盛时 代——康乾盛世。

201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题型课件:第3讲 非选择题常见设问方向与答题规范

201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题型课件:第3讲 非选择题常见设问方向与答题规范
第3讲
第3讲
非选择题常见设问方向与答题规范
一、非选择题常见设问方向
1.历史事件或现象的纵向发展 命题特征 这类设问,就是围绕同一典型重大史实或者 现象为切入点,从其不同时期发展演变的角度命题,考 查历史事件的脉络与发展规律。
第3讲
典题示例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公报提出:“增强国家文化
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 标,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进一步受到关注。阅读下 列材料: 材料一 孔子仁学产生在早期宗法制崩溃、氏族统治体系彻 底瓦解时期,它无疑带有那个时代氏族贵族深重烙印。…… 自原始巫史文化(礼仪)崩溃以后,孔子是提出这种新的模式 的第一人。尽管不一定自觉意识到,但建立在血缘基础上, 以‚人情味‛(社会性)的亲子之爱为辐射核心扩展为对外的 人道主义和对内的理想人格,它确乎构成了一个具有实践性
第3讲
材料二
“人类历史的大多数时候都是文明的历史而不是
国家的历史,文明的历史意义比国家的意义更大。他把人类 文明的交流划分为三个时期:1500 年以前称之为遭遇时期, 1500~19 世纪末称之为冲击时期, 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则 而 是相互作用时期。” ——美国著名政治学家亨廷顿 《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
第3讲
解题对策
本典例的第(2)问显然体现了这一设计理念——考查
‚1500~19 世纪末,西方工业文明对东方农业文明形成巨大冲 击‛这一历史的横断面(经济、政治、思想)。解答这类题的关键 步骤如下: (1)将这一历史片段臵于历史发展的长时段上把握其阶段特征。 (2)理解这一历史片段哪是符合题旨的‚经济‛‚政治‛‚思想文 、 、 化‛的史实,弄清其属性,进行跨越模块地梳理整合史实(即: 罗列其要点)。 (3)仔细审设问,把‚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看做内容限制词, 看看其后的答题中心词是原因、表现、影响等中的哪一类。 (4)在进一步结合材料获取信息基础上,围绕题目要求准确作答。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24ppt[优秀课件资料]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24ppt[优秀课件资料]
——《史记·秦始皇本纪》
④综合以上皇信位息世,袭扼,要皇指帝出独皇尊帝,制皇度权的基至本上特。征。
一、皇帝制度与三公九卿制
哎,国家越 大,朝事越多, 寡人就是不吃不 喝不眠不休,一 个人也难以处理 好,是该想个办 法来减轻寡人的
负担了!
根据所学知识,应该如何解决嬴政 的困境?
一、皇帝制度与三公九卿制
---毛泽东 读《封建论》 呈郭老
结合本节课所学知识点,讲一下对这首诗的理解。
当你的才华还撑不起你的野心时,你就该努力。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我TM竟然以为我竭尽全力了。能力是练出来的,潜能是逼出来的,习惯是养成的,我的 成功是一步步走出来的。不要因为希望去坚持,要坚持的看到希望。最怕自己平庸碌碌还安慰自己平凡可贵。
材料一:(秦始皇)说:“朕为始皇帝。 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 无穷。”
——《史记·秦始皇本纪》
①根据材料一,皇位是怎样继承的?
皇位世袭
一、皇帝制度与三公九卿制
阅读与思考
材料二:春秋战国时,卿大夫及地 方官吏的印章均可称玺。至秦代, 则是“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 群臣莫敢用”。
——《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的暴政
穷奢极欲 刑法严苛 思想控制
秦末农民起义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司马迁《史记》
01
陈胜: 楚国农民
秦亡于徭役沉重、严酷刑法
秦亡于六国贵族复辟
项羽: 原楚国贵族
02
刘邦:楚国人 秦朝官吏
03
秦亡于吏治败坏
17
•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 •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是秕糠。 •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 •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
课前准备:1:历史课本第14页 2:导学案第3课 3:带着问题阅读下面这首诗词

第3讲 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

第3讲 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

第3讲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一、先秦时期的思想(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1.社会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都发生了剧烈变化。

(1)经济:铁犁牛耕开始使用,生产力发展;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2)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分封制瓦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萌芽。

(3)阶级关系:“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4)思想文化:出现私人讲学,形成一些思想。

“士”的崛起礼崩乐坏的社会大变革,将原本属于贵族最底层的士阶层从沉重的宗法制羁绊中解放出来,在社会身份上取得了独立的地位,而汲汲于争霸事业的诸侯对人才的渴求,更助长了士阶层的声势。

士的崛起,意味着一个以“劳心”为务、从事精神性创造的专业文化阶层形成。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核心论点:诸侯争霸、社会大变革推动了士阶层的崛起,士阶层的崛起促进了百家争鸣的兴起,推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

2.流派:主要有道家、法家、墨家、儒家等流派。

3.特点:互相诘难、批驳;彼此吸收、融合。

4.影响(1)思想: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文化: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二)先秦诸子思想对百家争鸣的评价春秋战国时期,新兴的知识分子阶层作为一支独立的社会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在这场伟大而深刻的变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充当了变革的舆论制造者和鼓吹者,二是充当了变革的设计者,三是充当了变革的实践者,四是充当了文化的传承者和创造者……——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核心论点: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提高必然要求冲破西周旧的政治、经济制度的阻碍;新兴地主阶级的成长,要求改变现状,获取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新兴知识分子的独立兴起,自然充当了变革的设计者、舆论制造者的角色。

这一切的合力,推动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二、先秦时期的科技文化1.科技(1)夏朝:出现历法《夏小正》,商朝改进为“殷历”。

(2)战国:出现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天文学家石申用赤道坐标记录了八百多颗恒星的位置。

第3讲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秦汉(练)(原卷版)

第3讲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秦汉(练)(原卷版)

第3讲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秦汉(练) 01稳拿基础分1.(2023·辽宁沈阳·统考三模)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始皇帝并吞六国之后,进而废置各国的王室和封建贵族,并由秦国的官僚处理政事,这项激烈的措施使得这些牺牲者感到难以忍受之苦,这些强硬作风使他们因敏锐地感受到失去独立而更加难以忍受。

”由此可知,秦二世而亡( )A. 在于凝聚力的缺失B. 统治者的残暴是主因C. 源于统治疆域扩大D. 由治理举措过激而致2.(202 3·浙江·校联考二模)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在统治期间,秦始皇采取了许多先进的决策,开创了许多具体的制度,这些决策和制度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下列项中,由秦朝开创的具体制度是( )A. 郡县制度B. 官僚制度C. 皇帝制度D. 刺史制度3.(202 3春·重庆沙坪坝高三重庆南开中学校考阶段练习)西汉时期设立的郡大小差异较大。

例如今之河南省,包括了汉代河南、汝阳、南阳等6郡今之山西省,包括了汉代河东、太原、上党等5郡;会稽郡辖区相当于今之浙江、福建省;豫章郡辖区相当于今之江西省。

这种状况反映了汉代( )A. 王国严重威胁中央集权B. 地方行政体制混乱无序C. 区域开发和发展不平衡D. 对边疆地区的管理薄弱4.( 2023·江苏南通·海安高级中学校考模拟预测)下图为山东临沂五里堡出土的汉代画像石《庖厨图》(局部)。

图中有双人烧烤的画面,其中一人在烧烤肉串,另一人持扇扇风。

这幅图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时()A. 百姓过着较为富裕的生活B. 农业经营的主体多样C. 农产品商品化的程度提高D. 上层社会的生活图景5.(2023春·辽宁沈阳·高三沈阳二中校考阶段练习)周代施行于贵族王室社会上层的礼仪到汉代时一变而成为社会各阶层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

汉儒把这些规范归纳为六礼、七教、八政,几乎所有社会成员的行为都能从这庞大复杂的网络体系中找到依据和评价标准。

第3讲早期国家

第3讲早期国家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第2讲早期国家(奴隶社会)时空定位:一、从部落到国家1.部落联盟(1)三皇时代:名称众说不一,神话色彩浓重。

(2)五帝时代(约五六千年前):炎黄部落结成部落联盟,炎帝和黄帝被后世尊为华夏始祖。

尧舜实行“禅让制”(选贤举能),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

补充: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阪泉之战炎黄部落和蚩尤部落:逐鹿之战误区警示:远古传说(神话)与史实的区别联系区别:远古传说是先民们对于上古洪荒时代历史的一种夸张的记述;史实则是完全真实存在的客观事实。

传说与史实的区别在于有没有得到可靠的实物或文字等证实。

如果有,则可以称为史实;如果没有,就不可以说是史实。

联系:传说不等于历史事实,但它又包含了许多真实的历史信息,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一定程度上可以反应历史真实。

经典史料阅读:中华开过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

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

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孙中山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举能,讲信修睦。

—《礼记礼运》(3)“万邦”时代:大约相当于五帝后期的龙山文化时代,邦国林立;某些邦国都城规模较大,阶级阶层分化比较明显,有专家认为其具备国家的初始形态。

知识拓展:远古时期的主要特征政治上:禅让制;经济上:土地制度归氏族公社所有;生产工具:木石骨蚌;耕作方式:刀耕火种;手工业:制陶;养蚕缫丝;商业:商业交换,以物易物;文化上:文字的早期形态,刻画符号。

2.夏朝(约公元前2070—约前1600年)父死子继为主,偶尔兄终弟及(1)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

主要中心区域在今河南中西部、山西南部一带。

(2)国家治理①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禹死启继),从公天下到家天下。

②中央设有主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与职官。

③地方:聚族而居,对夏部族直接统治,对其他地区主要通过控制一些部族进行间接统治。

(3)灭亡:夏桀暴政,商汤灭夏。

(4)文化:历法—《夏小正》(5)文化遗存:二里头遗址(可能是夏文化的遗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Ⅱ(史料) →历史Ⅲ(人们的历史认识)
(二)史料

史迹遗存(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一些尚存的实 物性质的遗迹)
历史文献 (“一切具有历史意义的文字记录”) 口碑历史(一些历史事件、历史进程的亲历者、目 击者或者历史人物的亲朋故友的口头追忆与传述) 民族调查资料(对仍然处于社会历史发展比较落后 阶段的民族的调查资料 )
——————“本来的历史”
2、对过去的事的记载
我们读历史。? 我们在上历史课。? 《大英百科全书》)“历史”并不等同于
“过去”,而只是对过去的研究、叙述与解 说。
————通过别人的眼睛来看过去历史的,是通 过别人对历史的认识来认识过去的历史的
3、人的历史认识。
许慎《说文解字》:“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

历史正剧就是历史剧。历史正剧必须包含三个要素, 即历史时间,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其主要的历史 人物和主要的历史事件必须基本符合历史事实。也 就是说,整个剧必须基本符合历史真实。当然,一 般的故事人物、次要的故事情节和陪衬的故事细节, 可以虚构。不仅可以虚构,而且鼓励虚构。
三国人物病症大全
1.诸葛亮 5.周瑜 病因:风湿性关节炎 病因:先天胸腔过窄,肺活量 病征:长期坐轮椅 不足 2.关羽 病征:肺活量低(小气) 病因:皮下组织毛细血管过多 6.孙权 病征:红脸 病因:毛发黑色素变异 3.张飞 病征:紫髯 病因:眼睑部肌肉失调症 7.曹操 病征:睡觉不闭眼 病因:癫痫、中风、歇斯底里 4.刘备 等(少时曾发作,然不予重 病因:四肢骨架发育失调 视,反疑其叔,及长遂成巨 病征:双耳招风,手长过膝、髀 祸) 肉增生等 病征:很多,如头痛、忌医、 胡言乱语,严重时会梦杀人。

"即便我们把历史看作是宰牲台,各民族的幸
福、各个国家的睿智、各个个人的德性在这 上面被屠宰成祭献的牺牲品,思想也不免产 生一个问题:这些巨大的牺牲是为了谁,为 了什么终极目的做出的"(黑格尔,《世界历 史哲学演讲录》)
“如果我们不能通晓历史背景,那么对外交事
物的研究,即对整体国家的研究,就不可能 得出有意义的结论。因为社会与其说存在于 空间,倒不如说存在于时间。”(基辛格)


兵马俑


史实的建立,有赖于史料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下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说文解字》说床是"安身之坐者",也可以
指凳椅,"胡床"即东汉的、本来的、客观存在的历史)
为认识对象(经过中介)所形成的一门学问 历史意识——历史知识——历史学(知识体 系)——历史科学
《论语· 子路》
:“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
在其中矣。”
“春秋笔法”
《春秋》将明善恶,寓褒贬作为历史的首要
目的,对于同样的事件,往往用不同的文字 表达作者的态度,不发议论而将褒贬寓于叙 事之中。这两者的结合,就形成了后世所谓 的“春秋笔法”。 “春秋为尊者讳、亲者讳、为贤者讳”
历史的文学化倾向
读史,不是「记住」,而是「想象」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记载?它反映了怎样的心
态与观念?它呈现出怎样的感受与气氛?有 人说了这样、那样的话,应该是什么意思呢? 说话的人在想什么?这些话语为什么会记录 了下来?我们阅读这些记载,怎样来理解才 妥切呢?
例:若我们要探讨明太祖决定废相的原因,
就必须要先认识明太祖当时的思想状态,否 则一切都变得隔靴搔痒。
(三)当代中国历史学的发展充满希望
1.“回到马克思,发展马克思”
2.从封闭型研究走向开放型研究 3.弘扬中华民族史学的优良传统,自觉培育
高尚的人文精神
历史名著
《历史》希罗多德[484BC—425BC]古代希腊历史 学家。被誉为西方“历史之父”,首创用批判的方 法撰写历史,其故事的精彩和丰富性可以与《史记》 相比。以希波战争为主,同时记述了西亚、北非等 20个国家和地区的民族生活图景,为后世缔造出结 构松散但具有基本主题的叙述史体裁和记事本末的 体例。 “我的职责是记录人们讲的一切,但我绝无义务相 信它们,这适应于整个这部书。” 本书书中首次提到“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 应当再贪求任何其它土地,不应当再奴役那些丝毫 没有招惹它的人们”等观点。
记言、记事之为两种最古老的史书体裁
编年体:《春秋》、《资治通鉴》 “起居注”及“实录”
:《大唐创业起居注》 《清实录 》 纪传体 :《史记》等《二十四史》 典制体史书:《通典》、《文献通考》 纪事本末体 :《通鉴纪事本末》
第二节 历史的价值
认识功能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 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 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 件下创造。”(马克思) 借鉴功能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 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教育功能

《高卢战记》恺撒[100BC—44BC]古代罗马大政治 家、军事家、演说家。经连年征战,获得终身独裁 官、执政官、保民官兼任大将军、大祭司长等职。 本书是其最著名的作品,共7卷,记叙他从58BC— 52BC年征服高卢的经过。已成为研究原始社会和民 族学的重要依据。 精彩语录: “不朽的神灵因一个人的罪孽要给于惩罚时,常常 先给他们一时的兴旺和比较长期的安宁,这样他们 才能在命运突然转变时感到格外惨痛。” “高卢人在争取自由、恢复旧日的英勇善战的名声 这件事上是那么齐心,竟至无论什么样的恩惠、无 论什么样的友谊,都不能影响他们,所有的人都全 心全力投入到目前的战争中去。”
析方法。它是运用现代科学系统论原理,将 历史作为一个整体的系统加以分析研究方现 代系统论又称普通系统论。
第四节 实现了重要变革的现代历史学
以哲学家特有之思维,分别用批判分析或思
辨的方法,解释世界历史往事,阐发历史意
义,确立历史与文化形态,总结社会发展规
律。
支撑历史学的三条腿:全面、真实、必然
第三讲 历史学
什么是历史、历史学?
为什么要了解历史? 怎样学习和研究历史? 现代历史学的重要变革
第一节 历史与历史学 (一)历史的三层含义
1、人类社会过去的发展过程;

“历”
“史”
■《说文解字》“历,过也,传也.” “史,记事者 也。”
■在古希腊文中,“历史”初意为询问或调查,后引 申为“作为询问结果而获得的知识”。

(一)20世纪历史学研究模式的变革


1.“欧洲中心论”和“欧美中心论”失去了统治地位。
2.传统的“政治史”模式被打破。


3.现代历史学研究的主体性的张扬。
4.历史学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的更新。
(二)马克思主义在史学领域中的影响不 断扩大
马克思主义作为哲学和总的观念,在转变史
学研究方向、注重社会经济背景、人民群众 历史作用、阶级分析和史学理论等五个方面 对史学家的思想产生了影响。
“中”
王国维《释史》说“盛筭之器也”
史最先是记掌文书的官,他所记载的事也就是史,看来 是可以确定的。
《史记》是历史学家司马迁记述他的历史认
识的历史著作。我们常常是通过他们的历史 认识去认识历史的。我们可以把它当成司马 迁的历史认识来读,也可以把它当作我们认 识过去历史的资料。
历史Ⅰ(过去的客观存在的历史)
1、客观与主观?
历史科学的任务是求真,即使我们的历史认
识与真实客观的历史一致起来,能反映客观 历史的真实,把过去的历史描述出来,使过 去的东西重新呈现在人们眼前。但是,过去 的东西是无法还原的,历史学写的历史看来 象是还原了,实际上只是也只能是过去历史 的一个摹本,一个影象
人们通常认为,「历史的本来面目」就是每 一代人实际经历的生活本身。然而,正如人 不照镜子就不知道自己的长相一样,所谓客 观的历史注定要在传说或文字记载中才能 呈现出自己的形象。这样,故事、文献记载 和遗存就成了过去实际生活的镜子。
定量分析方法。是指运用数学方法、统计学 方法和电子计算机技术,通过各种数据关系, 揭示和认识历史的一种方法。
3、历史心理分析方法,又称心理史学、心态
史学。是运用现代心理学、精神分析学的理 论与方法,通过对历史人物的个体和群体的 心理活动及特征的分析,对历史现象作出解 释和研究的方法。
4、历史系统分析方法,又称历史整体系统分

3、史学的分科
所研究历史的时间跨度,分有通史和断代史
所研究历史的空间(地域)跨度,分有世界
史、国别史、地区史和乡土史等 按照历史的不同领域、不同方面进行研究与 阐述,可以有各种不同学科的专史 由对人类客观历史的研究与阐述转而对史学 自身进行研究和阐述的一些学科和书著
4、中国史书的体裁
当前对待历史最大的弊端,就是混淆研究历
史与运用历史之间的界限,脱离历史事实, 一味强调古为今用,采用实用主义的态度。
“历史成了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胡适)
2、科学与艺术 ?
历史学能成为科学的前提是历史学研究的对
象是客观存在的真实的不可更改的历史。 历史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本质的「科学」
少 女
你看到什么?
巫 婆
花瓶 侧 面
你看到什么?
每一位记述故事者都是依据某种价值尺 度来选择值得叙述的事情的。只有经过 选择,历史事实才会向我们诉说某种道理, 才对我们有意义。司马迁阐述《史记》 的宗旨时说:「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成一家之言。」所谓:「一家之言」就是 作者根据一定的价值尺度来记载史实,并 让这些史实说出一定的道理 。
克罗齐、科林武德与贝克尔的三句名句!
克: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科: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贝:人人都是他自己的历史学家。 历史是一种精神活动!
艺术一种文化现象,大多为满足主观与情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