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改与健康管理
以健康为中心促进新医学模式的发展
健康概念的发展
• 心理健康:具有同情心与爱心情绪稳定具有责任心和自信 心热爱生活和睦相处善于交往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知 足常乐; 道德健康:最高标准是无私奉献最低标准是不损害他人. 不健康标准是损人利己或损人不利己; 社会适应健康:是指不同时间内在不同岗位上时各种角色 的适应情况.适应良好是指能胜任各种角色适应不良是指 缺乏角色意识(如在单位是好工作人员在家不一定是好父 亲或好母亲).
大因素 医务人员不仅为患者解除病痛,还要身体力行地为
患者及公众提供维护健康的健康管理服务 医务人员是健康管理的主力军 医院建立以健康为核心的服务链
“以健康为中心”的模式将是大趋势
新医改的根本目标是“人人享有健康” “人人享有健康”离不开良好的医疗卫生服务,
也离不开良好的健康管理 医院在做好医疗服务和医学研究、教育的同时,
WHO提出了人类新的健康标准
肌体健康(“五快”) 精神健康(“三良好”)
“五快”
吃得快 便得快 睡得快 说得快 走得快
“三良好”
• 良好的个性人格:情绪稳定,性格温和;意志坚 强,感情丰富;胸怀坦荡,豁达乐观。
• 良好的处世能力:观察问题客观现实,具有较好 自控能力,能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
• 良好的人际关系:助重,面临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病的双重压力。 城乡居民对卫生服务利用率较低。受政府投入、居民收入
以及医疗服务价格等多种因素制约,我国城乡居民的卫生 服务利用总体不足,制约了健康水平的改善。 城乡居民的健康期望不断提高。
“以健康为中心”模式
“健康中国2020”战略的基本目标是: • 针对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健康问题和影响健康的
——(《辞海》2009版)
健康概念的发展
• 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三个 方面全部良好的一种状况,而不仅仅 是指没有生病或者体质健壮。
从新医改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高健康管理的潜能
构 的主要职能和任务 、经费保 障、人才培养 、信息 系统建设以及运行机 制等方面有很 多新的规 划和 建议 ,本文分 别从
以上 几 方 面 分析 和 讨 论其 对 社 区卫 生服 务 机 构 提 高健 康 管 理 潜 能 的 重要 影 响 。
【 关键 词】 社 区卫 生服务机构 ;健康管理 【 中图分类号】R17 【 文献标识码 】A 【 9 文章编号 】10 — 52 (00 8 29 — 3 07 97 2 1)0 — 43 0
些 发 展 中国 家 的 经验 都 证 明 了 以社 区卫 生 服 务 机 构 为 平 台 开 展 多年 中 ,我 国 的社 区卫 生 服 务机 构 由 于多 种 内外 部 原 因在 疾 病
预防、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教育和慢性病管理方面发挥 的作用很有限。本研究
从 新 医改 方 案 的 角 度 出 发 ,分 析 社 区 卫 生 服 务 机 构 在 职 能 目
i f n e ft bo e me to e s e t n e ha c n he p tn ilo o nl c so he a v ni n d a p cs o n n i g t oe ta fc mm u iy he t e ie i ttto . ue n t a h s r c nsiu ins l v
・
29 ・ 43
・
健康管理 ・
从 新 医 改看 社 区 卫 生服 务 机 构 提 高健 康 管 理 的潜 能
谢 文媛 。巢健 茜
【 摘要】 我 国的社 区卫 生服务机构承担着提供基本预 防保健服 务的任务 ,其 中很 多 内容与健康 管理相联 系,而
健 康 管理 由 于其 长期 性 、连 续性 等 特 点 也 需要 以社 区卫 生服 务 机 构 为 平 台。2 0 0 9年 新 医 改 方 案 对 我 国社 区 卫 生服 务 机
新医改与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
新医改与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随着新医改的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得以加强建设,成为社区卫生服务的核心。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拥有一流的医疗设备和技术力量,能够开展基本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健康管理等多种功能,为居民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的医疗服务。
与此同时,通过建设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现医生与居民的全程健康管理,进一步加强了社区卫生服务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居民可以与家庭医生进行签约,享受家庭医生提供的个性化、专业化医疗服务,实现早发现、早治疗,有效控制疾病的发展。
远程医疗的推广也为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通过远程医疗技术,医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对患者进行医疗咨询和诊断,为社区居民提供及时、专业的医疗服务。
特别是在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区,远程医疗可以弥补医疗资源缺乏的短板,让更多的人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新医改倡导的分级诊疗也为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分级诊疗可以合理引导患者就医,将一些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任务下放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减轻大医院压力,提高居民就医的便捷性和效率。
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不仅为人民提供了更加便利、高效的医疗服务,还有效缓解了大医院的压力,优化了医疗资源配置,提高了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同时,也为社区医生、护士等医务人员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推动了医疗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
总之,新医改的推进推动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快速发展,为人民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签约、远程医疗等方式的推广,有效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随着新医改的深入推进,相信社区卫生服务将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随着新医改的推进和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关注和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签约、远程医疗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下面将继续探讨这些方面的相关内容。
首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是新医改的一个重要举措。
新医改形势下中医医院实施健康管理的优势
《 中共 中央 国务 院关 于深 化 医药卫 生体 制 改革 的意
符合老百姓对 医疗保健服务 的新需求 。
我们 中医医院应保 持 中医特色 即辨证论 治 、 体观 , 整 才能充分发挥 中医特色优势 , 尽快建立具有 中国特 色的健
见》 中提出 “ 极 推广 和应 用 中医药 预 防 保健 方 法 和技 积 术”, 医药 卫 生 体 制 改 革 近期 重 点 实 施 方 案》( 0 9 《 2 o —
出积极发展 中医预 防保健服 务( 治未 病” “ 服务 ) 有利于促 进中医药全面继承 和创新 , 一步彰显 中医药特 色优 势 , 进 拓展对 中医药 的新需 求 , 扩大 中医药 服务 的新领 域 , 促进 全民健康素质提高 。 2 健康 管理 的涵义
疗 资源 , 促进 中国经济社会 和谐 、 可持续发展。
现代 生活方式在带给我们尽可能 多的精神愉悦 、 物质 的发展前景 。正如卫生部副部长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
享受 的同时 , 不可避 免地也带 来 了前所 未有 的健康 隐患 。 尤其是 工作压力的加 大 , 活方式 的不 规律 , 生 亚健 康状 态 人群正在 不断扩大 , 加上人 口老 龄化 的进程 加快 , 再 实施
响其健康状况 的危 险因素 , 并根据不 同个体健康危险 因素
和易患疾病 的差异 , 进行 分级管理 和健 康方式 的干预 , 为
健康危险 因素 干预 和 中医诊 疗提供 依据 。针 对被 管理者 的生活方式进行干 预 , 通过 对其进 行量化 管理 , 使之 达到 中医学平衡状态 , 同步辅以合理指导 , 最终达到 自我 管理 、
健康管理最早源于美 国 , 是指一种对 个人或人 群的健 康 危险因素进行全 面监管 的过程 … 。帮 助被 管理 的人 了 解 自己的健康 现状 , 对其 健康 危 险 因素 进行 控 制与 管 并 理, 以降低疾病发 生概 率 , 最终改善健康状 况 , 提高 生活质
新医改方案五项重点
新医改方案五项重点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书桌上,我泡了杯咖啡,准备开始这场关于新医改方案的创作。
十年的方案写作经验告诉我,这次的任务并不轻松,但既然已经坐在了电脑前,那就开始吧。
一、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我们要解决的是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
想象一下,一个城市的大医院人满为患,而社区诊所却门可罗雀。
这种状况必须改变。
我们可以借鉴互联网思维,打造一个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医疗服务平台,让患者根据自己的需求,轻松预约附近的医疗机构。
同时,加大对社区医疗机构的投入,提高其服务质量,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
二、提高医疗服务效率我们要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想象一下,患者就诊时,排队挂号、缴费、取药,整个流程繁琐复杂,耗时耗力。
我们可以引入智能化设备,如自助挂号机、无人售药机等,减少患者等待时间。
还要优化医疗信息系统,实现医疗信息的互联互通,让医生能够快速获取患者的病例资料,提高诊断效率。
三、深化医改政策医改政策是这次改革的重点。
我们要从药品采购、医疗服务定价、医保支付等多个环节入手,打破现有的利益格局。
药品采购方面,实行带量采购,降低药品价格;医疗服务定价方面,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让医生的收入与劳动价值相匹配;医保支付方面,完善医保政策,提高医保报销比例,减轻患者负担。
四、强化人才培养医改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人才。
我们要加大对医疗人才的培养力度,提高医生的待遇和地位。
想象一下,如果医生的收入水平和社会地位得到提高,那么会有更多的人投身于医疗行业,为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还要加强对医生的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让患者享受到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五、创新医疗服务模式我们要创新医疗服务模式。
在互联网+医疗的背景下,我们可以尝试推出线上咨询、远程诊疗、家庭医生等新型服务模式。
这样一来,患者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专业医生的咨询服务,节省了时间和精力。
同时,家庭医生制度的推广,可以让医生更加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
新医改形势下中医护理专业化管理与发展探讨
新医改形势下中医护理专业化管理与发展探讨摘要:中医护理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护理技术。
中医护理技术包括针刺、艾灸、刮痧、拔罐、穴位按摩、耳穴贴压、中药热熨敷等,疗效确切、群众易于接受,为民群众的健康和卫生保健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
2016年,国务院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提出,要切实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能力,大力发展中医非药物疗法,充分发挥其在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防治中的独特作用。
2022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印发《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要求:健全完善中医护理常规、方案和技术操作标准。
积极开展辨证实施护理和中医特色专科护理,持续提升中医护理服务质量。
因此,深化中医护理技术服务内涵,做实做深中医辨证实施护理,成为中医护理人员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
基于此,本篇文章对新医改形势下中医护理专业化管理与发展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医改形势下;中医护理;专业化管理;发展分析引言中医护理是将中医药文化与现代护理学相结合的一门应用学科,随着中医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中医护理的作用也越来越显著。
社会的发展进步带动了人们健康保健意识的提高,中医护理能够充分发挥中医药文化的优势,在健康管理和康复干预方面有着积极的意义,而且中医药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之一,中医护理资源短缺的问题,在各级医疗单位乃至各个临床科室都存在,由于中医护理的特殊性,短期的培训很难扩充中医护理队伍,也难以达到培养优秀中医护理人才的目的,因此要从管理方面入手,围绕中医护理工作需求来进行管理制度的调整,将现有的资源合理利用,为中医护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条件。
1、研究背景2022年4月2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提出要推动中医护理发展,积极开展辨证实施护理和中医特色专科护理,持续提升中医护理服务质量,创新中医护理服务模式,发挥中医护理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新医改政策解读
新医改政策解读新医改政策解读一、医保制度改革医保制度改革是本次新医改的重要内容之一。
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建立更加完善、可持续的医保制度,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
具体措施包括扩大医保覆盖范围,提高医保报销比例,建立跨地区就医结算制度等。
这些措施将有助于减轻人民群众的医疗负担,提高医疗保障水平。
二、药品制度改革药品制度改革是本次新医改的另一重要内容。
改革的目的是建立更加科学、规范的药品管理制度,解决药品价格虚高、药品质量不高等问题。
具体措施包括推行药品招标采购制度,实行药品价格透明机制,加强药品质量监管等。
这些措施将有助于降低药品价格,提高药品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
三、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是本次新医改的核心内容之一。
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建立更加公平、高效、可持续的医疗卫生体系,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
具体措施包括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推进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等。
这些措施将有助于改善医疗服务环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
四、公立医院改革公立医院改革是本次新医改的重点内容之一。
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建立更加科学、规范的公立医院管理制度,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
具体措施包括推行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加强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等。
这些措施将有助于提高公立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推动公立医院向更高水平发展。
五、人才队伍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是本次新医改的重要内容之一。
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建立更加科学、规范的人才培养和管理制度,培养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队伍。
具体措施包括加强医学教育改革,推行医师规范化培训,加强医疗机构人才引进和培养等。
这些措施将有助于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六、健康产业发展健康产业是本次新医改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改革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健康产业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
具体措施包括支持社会办医,推动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加强健康管理与预防保健等。
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在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从公立医院的发展现状和对策建议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公立医院的发展现状主要表现为人员不足、设备陈旧、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疾病结构的改变,公立医院在人力资源的需求上面临较大的压力。
一些基层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不足,导致患者就医困难,同时也给公立医院的医疗质量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一些公立医院的设备、技术水平相对落后,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也难以与民营医院竞争。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公立医院应该加大对医学院校的支持力度,加强医学生的培养,提高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
公立医院可以通过对外招聘和人才引进政策,吸引更多的优秀医务人员加入公立医院。
公立医院还可以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等的合作,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和技术水平。
二、加大对设备更新和技术升级的投入。
公立医院应该尽快更新和升级陈旧的医疗设备,提高设备的安全性和准确度。
公立医院还应该加强与医疗器械企业的合作,积极推广先进的医疗技术,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三、改善服务质量,加强管理和监督。
公立医院应该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制度,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他们的服务意识和职业道德。
公立医院还应该加强对医疗过程和服务质量的监督,建立健全的投诉和反馈机制,及时解决患者的问题和疑虑。
四、加强与社区合作,提供基层医疗服务。
公立医院可以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提供基层医疗服务,减轻公立医院的压力,同时也可以方便患者就医。
公立医院还可以开展健康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
五、加强与民营医院的合作,共同发展。
公立医院可以与民营医院开展联合诊疗、医疗技术合作等,共享资源和经验,提高医疗服务的综合能力和竞争力。
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的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公立医院应该加大对人才和设备的投入,改善服务质量,加强管理和监督,加强与社区和民营医院的合作,共同推动公立医院的发展。
新医改形势下社区健康管理发展战略_三_
专家论坛 新医改形势下社区健康管理发展战略(三)杜学礼,鲍勇(接2010年第8卷第11期)4 1 3劣势-机会组合:利用机会,克服劣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积极利用各种途径加强对在职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有计划地组织卫生技术人员到上级医院、科研院校等机构进修学习、参加学术活动,逐步地提高社区卫生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为向社区居民提供全面、规范的医疗服务奠定基础。
同时要提高医务人员的福利待遇,为其提供职业规划和辅导,解除其后顾之忧,以稳定社区卫生服务队伍[12]。
要努力提高自身的!造血∀功能,积极寻找、拓宽筹资渠道,减少由于医疗技术服务偏低带来的经营性亏损和政策亏损所带来的冲击。
具体的做法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以居民卫生服务需求为导向,拓宽服务范围,开展相关的延伸性服务,发现新的利润点,同时也增加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资源的利用;∃积极开展家庭保健护理服务,特别是针对那些慢性病的管理,以合同的方式与居民建立长期、稳定的医患关系;%要积极争取基层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资金投入和其它方面的支持,以克服劣势,并获取更大的发展空间;&要积极争取其它部门的专项资金投入,积极吸纳个人、慈善机构或其他社会团体的捐赠。
4 1 4劣势-威胁组合:化减劣势,规避威胁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规范化管理,制订科学、适宜的管理制度和措施。
建立卫生技术人员工作质量评估体系,构建包含有利于促进社区居民健康和提升健康意识的考核体系,奖优罚劣,促使卫生技术人员钻研业务技术,并将健康宣教融入到自己的诊疗过程中去。
要加强医德医风教育,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使社区医护人员树立全心全意为社区居民服务的意识,树立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文明行医的卫生行业新风尚,打造社区卫生服务的新品牌。
要健全和完善财务监督、管理制度,开源节流,降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运行成本,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4 2社区健康管理的发展建议长期以来,人们头脑中形成了根深蒂固的!重治疗、轻预防∀观念,只重视治疗已患之病,而忽视对疾病的预防。
2024年学习新医改心得体会范文(2篇)
2024年学习新医改心得体会范文医改是一项涉及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的重大工程,对于国家和人民的福祉有着直接的影响。
作为一名医学生,我深知医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深刻感受到医改对于医疗领域的冲击和改变。
在学习新医改的过程中,我获得了许多体会和心得,以下是我对新医改的一些思考和感悟。
首先,新医改强调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过去,医疗服务往往只关注疾病治疗,缺乏对患者全面健康的关怀。
而新医改鼓励医疗服务向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转变,强调预防为主、康复为基础的医疗模式。
这使得患者在得到疾病治疗的同时,也能得到个性化、全方位的医疗服务。
例如,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推动下,患者能够享受到家庭医生的全程健康管理和跟踪服务,有效解决了患者就医难、看病贵等问题。
同时,新医改也鼓励医生注重患者的需求和感受,在医疗服务中尊重患者的权益和选择,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其次,新医改促进了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
在过去,由于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和缺乏统一管理,医疗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医患矛盾也十分突出。
而新医改通过制定医疗资源分配规划、推动医疗机构分类管理等措施,有效实现了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利用。
例如,新医改推动了以居民为中心的分级诊疗制度的建立,通过引导患者选择适宜的医疗机构就诊,合理分流了人群和疾病,缓解了医院挤压效应。
同时,新医改也加大了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扶持力度,提高了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减轻了大医院的压力。
这些措施有效促进了医疗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公平分配,提高了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第三,新医改加强了医疗质量管理和风险监控。
过去,由于监管部门的不足和医疗机构的利益驱动,医疗质量问题时有发生,给患者带来了严重的损害和困扰。
而在新医改的推动下,医疗质量管理和风险监控得到了加强。
例如,新医改实施了医疗事故报告制度和医疗纠纷快速调处机制,强化了医疗机构对医疗质量和安全的责任和管理,有效减少了医疗事故的发生和医疗纠纷的发展。
2024年实施新医改的工作总结范文(3篇)
2024年实施新医改的工作总结范文2024年新医改工作总结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医疗健康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
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我国于2024年实施了新的医改政策。
针对新医改政策的实施, 我所在的单位认真贯彻落实, 积极主动作为,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以下是我对2024年新医改工作的总结。
一、积极推进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新医改中, 加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是一个重要内容。
基层医疗是全民健康服务的第一线, 也是居民初次就医的重要门槛。
我们有效地推进了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
首先, 我们积极改善了基层医疗设施和设备, 采购了一批先进的医疗设备, 并对基层医疗机构进行了技术培训, 提高了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
其次, 我们加强了基层医疗机构与上级医疗机构的联动, 通过与上级医疗机构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 实现了基层医疗机构与上级医疗机构之间的互相配合与支持, 使患者可以较为顺利地转诊到更高级的医疗机构就医, 提高了基层医疗机构的整体服务水平。
二、推进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新医改还提出了合理配置医疗资源的要求。
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 我们全面优化了医疗资源的配置。
首先, 我们对全国各地医疗资源的分布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研和评估, 确保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
我们利用大数据分析, 根据人口分布、地理位置、医院规模等因素, 对各地的医疗资源进行科学配置, 使得医疗资源更加均衡。
其次, 我们推行了多级医疗联动的模式, 通过各级医疗机构之间的协作与合作, 实现医疗资源的共享与互补, 提高了整体的医疗服务能力。
三、推进医保体系的完善新医改中, 医保体系的完善是一个重要方面。
为了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医疗权益, 我们加大了对医保体系的改革力度。
首先, 我们提高了医保保障水平, 扩大了医保覆盖范围。
通过增加医保基金的投入, 将医疗保障扩大到更加广泛的人群, 使更多的人享受到医保的好处。
新医改和数字健康革命:中国企业提高竞争力的新契机——“健康中国2020第二届中国健康管理论坛”在京举
办 , 康 国宾 健 康 管理 集 团承 办 的 “ 康 坛则是为了全面推动 此规划的贯彻落实 爱 健
中国22 0 0第 二届 中 国健 康 管理 论 坛 ”在 而举办的。 与 会专 家指 出 ,健 康 管 理 是 中 国企
资 , 动力 潜 能 将 得 不 到发 挥 。 也 正是 北 京 隆重 举 行 , 会 以 “ 劳 这 大 关注 员工 健 康 ,
l 2月 1 7日,由 中华 预 防 医学 会 、中
“ 康 中 国2 2 ” 一 项 在 新 医 改的 健 00是
背景下 , 由卫 生部 启 动 、 旨在提 高人 民群
圳主 众 健 康 素 质 的 长 期 战 略规 划 ,而 本 届 论 报告 认 为 , 本 、 资 劳动 力 和 技 术 的有 国 医 药卫 生事 业 发 展 基 金 会 、人 民 } 机结合 是提高劳动生产 率的主要方法 。
一
构 建 和谐 社 会 ” 主 题 , 为 围绕 “ 改 大 背 医 景 下 如何 更 好 地 开 展 企 业 员 工 的健 康管 理” I 、“T技术 应 用 助推 企 业 员 工 健 康管
毫 无 疑 问 , 高 劳动 生 产 率 的 办法 , 提
是靠降低成本 ( 不是劳动力收人 ) 但 , 理 ” “ 业健 康 保 险联 手 健 康 管理 ,提 、 商
的 战略 投 入 ,对 中 国企 业 的 意 义尤 其 重
大 。 原卫 生 部 副 部 长 、 ” 中华 预 防 医学 会
会长 、中 国工 程 院 院士 王 陇德 教授 在 专
题 演 讲 中 指 出 , 2 0 年 第 四 次 国 家卫 据 08
生服务调查, 因慢 病 全 国 劳 动力 休 工 3 6 亿 天 / ( 6 %) 年 占 5 ;因慢 病 劳 动力 人 口 长期失能 3 7亿 天 / ( 7 %) 年 占 5 ;预 计
浅谈对新医改的看法和建议
浅谈对新医改的看法和建议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取得了显着成就,覆盖城乡的医药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疾病防治能力不断增强,医疗保障覆盖人口逐步扩大,卫生科技水平迅速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改善,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
尤其是抗击“非典”取得重大胜利以来,各级政府加大投入,公共卫生、农村医疗卫生和城市社区卫生加快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打下了良好基础。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当前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水平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不适应的矛盾还比较突出。
城乡和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资源配置不合理,公共卫生和农村、社区医疗卫生工作比较薄弱,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药品生产流通秩序不规范,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完善,政府卫生投入不足,医药费用上涨过快,人民群众反映比较强烈。
此次医改立足于我国现实国情,确立了“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为此次医疗体系改革的总体目标,并且确定了从2009年到2011年我国需要进行的五项重点改革。
它们是: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相比于其他四项,基本药物制度的完善和健全程度还远有差距。
一、我国现行的国家基本药物政策的现状1、我国的基本药物制度还不健全,缺乏强有力的实施保障我国在发布基本药物目录时就明确提到: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指导合理用药,指导药品生产经营,指导药品报销目录的制定。
所谓的“基本药物”指的是能够满足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型适宜、保证供应、基层能够配备、国民能够公平获得的药品,主要特征是安全、必需、有效、价廉。
“基本药物目录”则是对所有上市的药品进行适当的遴选编制而成的。
从1982年1月18日卫生部、原国家医药管理局于以(82)卫药字第l号文件正式下发第一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化学药部分)》(其中只收载西药278个品种,而未收选中药)到2009年8月17日卫生部部务会议讨论通过第六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部分)》(现有品种307种,其中西药205种,中药102种),我国的基本药物目录才经历了不到30年的考验,才正一步步走向完善,所以它的指导性作用还是很有限的。
新医改目标
新医改目标新医改目标是指中国政府在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所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目前,中国医疗卫生体制存在许多不足与问题,如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医疗服务质量不高、医疗费用高昂等,因此,新医改目标的确立旨在解决这些问题,提高人民群众的就医体验,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新医改目标的核心是建立健全的医疗卫生体制,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首先,医疗资源合理配置。
新医改目标是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分流二级以上医院的看病压力,让患者能在自己所在的城镇就能获得基本医疗服务。
此外,还要加强医生队伍建设,提高医生的工作条件和待遇,优化医务人员的分布结构,破除医疗资源过度集中的状况。
其次,改革医疗服务方式。
新医改目标是加强医疗服务创新,推动医疗模式从治疗型向以预防为主的健康管理型转型。
鼓励和支持健康保险体系建设,推进分级诊疗制度的深化,推动互联网+医疗,发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提高医疗服务的便利性和效率。
再次,控制医疗费用。
新医改目标是降低患者医疗负担,推进医疗费用的合理化、透明化和规范化。
通过加强药品价格监管和医疗服务价格监管,控制恶性竞争和虚高价格的现象,推动医疗服务价格与实际价值相对应。
最后,深化医疗制度改革。
新医改目标是推进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完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提高保障水平和覆盖范围,建立健全医疗救助和医疗补助制度,提高困难群众的医疗保障水平。
总之,新医改目标是在解决现有医疗卫生体制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通过推进医疗服务方式的改革、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医疗费用的控制,建立健全医疗保险制度等方面的措施,提高人民群众的就医体验,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实现全民健康的目标。
这也是政府加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关键目标和方向。
郭清:医改方向错了,必须走健康管理之路
郭清:医改方向错了,必须走健康管理之路郭清浙江中医药大学副校长生于1963年2月,江西樟树人。
医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后、麻省医药学院名誉科学博士。
现任浙江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兼任杭州师范大学“治未病与健康管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博士人才培养项目负责人。
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副主委,中华预防医学会初级卫生保健分会主委、社会医学分会副主委,中国健康管理产学研联盟副理事长、学术与新技术管理专家委员会主委。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改革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委员,国家卫计委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校公共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委。
曾荣获中国十大医改新闻人物,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
编者按郭清认为,我们国家目前医改的导向仍然是以疾病为中心,当他看到法国总统邀请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发起《巴黎宣言》之后,下决心要在中国做健康管理,国务院40多个委员他一个一个去拜访,给他们解释,什么是健康管理。
本文为郭清在中国中医药报社2015年11月27日在浙江桐庐主办的”县域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成果交流研讨会“上的演讲。
本人已审阅。
各位同行、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有机会参加县级中医药服务论坛。
今天这个题目“县域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的健康管理价值”是主办方给我的一个命题作文,我将从个人的体会来回答这个问题。
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面临的困境2009年启动的“新医改”贯穿了“十二五”整个过程,本来期待“十二五”期间医疗卫生体制应该有大的突破,但事实上我在参与国家卫计委“十三五”规划和浙江省的“十三五”规划讨论研究工作时发现:1、改革方向仍然是错误的现在医改的导向仍然是以疾病为中心,整个政策的指导思想都是围绕疾病,而这恰恰是医改之所以尚未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关键之一。
现行的医疗体系中,“重疾病救治,轻预防和康复”的现象仍较普遍,特别是对疾病预防的忽视,很难从源头上遏制慢性病的攀升。
对新医改的看法和建议
对新医改的看法和建议当前我国医疗体系存在一些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进行医改。
新医改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倡导基本公平、全民参与、城乡一体、可持续的全面医疗保障制度,是推动医疗体制改革的方向。
以下是我对新医改的看法和建议。
首先,我认为新医改应坚持公平原则,实现全民公平享受基本医疗保障。
医疗资源的分配应该更加公正合理,城乡居民享有同等的医疗保障,医疗服务价格应该更加公开透明。
同时,应加强财政投入,提高财政保障水平,使基本医疗保障能够真正覆盖每一个人。
其次,新医改应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体系,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应加大对医疗机构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医疗机构评价体系,鼓励医疗机构提高服务质量,提升医疗技术水平。
此外,新医改还应推动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避免重复建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同时,要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支持和培养,提高基层医疗服务的水平,减轻大医院的压力。
再次,新医改应加强医疗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的建设。
应加大对医疗人才的培养投入,提高医疗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弥补医疗资源的不足。
此外,应建立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的医疗人才。
激励机制可以通过提高医疗人员的收入、加强职业保障和培训,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等方式实现。
最后,新医改应注重预防和管理,推动医疗服务向健康管理转变。
在人民关注医疗服务质量的同时,也要注重预防保健工作的开展,提高人民的健康素养。
此外,要加强对慢性病等常见病、多发病的管理和控制,提高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之,新医改是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必须坚持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原则,以公平、高效、可持续为目标推进医改。
新医改的实施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政府、医疗机构、医疗人员和公众都要有共识和共同的行动,才能够最终实现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和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
新医改要重视培树人人追求健康的理念
( 本文编辑 :杨红梅)
4 5 3
健康社区 ( 农村 ) ” 、“ 健康学校 ” 、“ 健康机 得病 ”就是国家制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 目。由政府向 泛开展创建 “ 城乡居 民免费提供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 、健康教育 关 ” 、“ 健康企业 ” 、“ 健康家庭”活动,组织居 ( 村 )民 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让群众少得病 、晚得病 ,最好不 建立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 自我健康管理小组或者病 得病 。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健康教育、健康促进、行为干 友协会,通过开展各种健康教育活动,传授健康保健知 预等手段,普及公民防病知识,落实病前预防措施 ,使 识 , 倡导落实 “ 健康素养 6 6 条” , 主动宣传使用限盐勺、 人民群众得到 良好的公共卫生服务, 达到 “ 平时少得病” 控油壶等健康工具,来满足公民健康教育、自我保健和 的目的。远景 目标概括成一句话就是:实现人人享有健 健康管理等方面 的需求。 康,共享小康社会生活。医改是我国社会领域的重大改 5 追求健康是创新卫生发展模式的必要动力
国正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经济、社会 的可 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最大限度地减轻其负面作用。 持续发展需要一个健康 的中国做支撑 ,没有健康 ,发展 所以,追求健康应从政府做起,从发展的大局考量 。 就没有红利 。2 0 1 3年 1 月以来 ,中国多个城市持续出现 2 追求健康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政策要求 雾霾天气 ,不仅严重影响了交通,而且也严重危害了公 新医改的制度设计既有近期 目标又有远景 目 标 。近 众 的健康。 据媒体报道 , “ 北京儿童医院一周的 日均门诊 期 目标具体就是让群众得到 四方面的实惠,即:平时少 “ 平时少 量接近 1 万人,其中三成是呼吸道疾病患者 ” 。这一被当 得病 、得病有保障、看病更方便、治病少花钱 。
医改工作管理制度
医改工作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医院医改工作,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满足患者健康需求,特订立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全体员工,包含管理人员、医生、护士及其他相关岗位人员。
第三条医改工作应遵从医疗质量安全、公平公正、病患至上的原则,促进优势互补、协作共赢,提升医院整体管理水平和综合服务本领。
第四条医改工作应依法合规,遵从政府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
第二章重要职责第五条医院管理负责人是医院医改工作的重要责任人,具体职责如下:1.订立和完善医改工作的管理制度和规范;2.组织实施医改工作的各项任务,并确保有效执行;3.加强医院与政府、保险机构、医疗机构等相关合作的沟通与协调;4.监督医改工作的落实情况,并对工作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5.解决医改工作突发事件,及时应对和处理;6.建立健全医改工作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提高信息化水平。
第六条各部门负责人应依据自身职责,在医改工作中承当相应的责任,并搭配管理负责人的工作,共同推动医改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七条医院全体员工应乐观参加医改工作,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乐观提倡改革意识和服务理念,为提升医院整体形象和服务水平贡献力气。
第三章医改工作流程第八条医院医改工作依照以下流程进行:1.订立医改工作年度计划:依据医院发展目标和政府要求,订立医改工作年度计划并报批。
2.组织医改工作项目实施:依据计划布置,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开展医改工作项目,确保项目定时完成。
3.监测医改工作进展情况:建立医改工作进展监测机制,及时掌握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并进行评估和总结。
4.完善医改工作体系:依据工作实际情况和相关政策要求,不绝完善医改工作体系,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
第四章医改工作制度第九条医院应建立健全以下医改工作制度:1.医疗质量管理制度:规范医疗服务流程,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
2.费用核算管理制度:明确医疗费用核算的程序和要求,防止费用挥霍和滥用。
3.医疗信息管理制度:建立完善医疗信息化系统,提高信息共享和管理效率。
新医改形势下美国健康管理对我国糖尿病防控工作的启示
X uWejnea n u tl
Sh oo h ah o c c o l f el p l y&ma a e n N ni t i n g me  ̄ a n j gMe i l n vr  ̄ Na i , 1 0 9 d a ies c U i n n 2 02 jg
Ab ta t s c As n fh j r ho i dsae. i tsi at e toteh at f u nb ig T estaino ibts rv n o r eo emao rnc i s sd曲ee a el o ma en . h i t f a ee e e t n o t c e S h r t h h h u o d p i
K e r H e lhm a ge e ; a e e yWO ds at na m n Dib 合会 公布 的最 新数 据 09 1 显示 , 全球糖 尿病 患者 已超 过2 5 , . 亿 如不采取 积 极 8
康 维护 管理 系统 。健康 管理作 为一种 以预防和控 制 疾 病发展为核心 的补充医疗服务被提 出 。 糖尿病 因具 有 普遍流行 、 治疗成 本高 、 病本身和 并发症 可预 防 疾
南京医科大学, 南京, 109 2 0 2 摘要 糖尿病是威胁人 民健康 的主要 慢性病之一 , 其预 防与控制 的形势相当严峻 。 而健康 管理作为新 的卫 生服务理念 ,
对 于慢性病 防治和社 区卫生服 务都有重 要意义 。新 医改方案 对慢性病 防控和社 区卫 生服 务体系建 设提 出了新 的要求 。借 鉴美国糖尿病健康管理 的经验 , 结合我 国的国情 和政策 , 分析将糖尿 病健康管理 与社区卫生服务 相整合 的现实意义和 价值 ,
并针 对 糖 尿 病 健 康 管 理 的 开 展 提 出 建 议 。 关键词 健康管理 ; 糖尿病 中 图分 类 号 R171R 8 . 9 .; 5 71 文献标 识码 A DO . . 7/ XY H. 1 . . 4 I 03 0Y S 2 00 0 1 8 0 60
健康管理的未来趋势是什么答案
健康管理的未来趋势是什么答案
1.中国迫切需要健康管理的主要表现
(1)人口老龄化起步晚,速度快,数量人
(2)慢性疾病患病率迅速上升,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的流行日益严重;
(3)慢性病的疾病负担;
(4)健康保障模式的改变。
2.健康管理对于推进医改工作的意义
我国的健康管理主要的任务是,在新的医疗体制改革方案和“健康中国2020战略”总体框架下,静静围绕我国政府建设高水平小康型社会的总体要求,创立现代健康管理创新体系,创新服务模式与技术手段,使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得到有效控制,在实现大幅度提高国民健康素质与健康人口构成比例,提高国民平均期望寿命和健康寿命中发挥重要作用,使健康管理相关产业成为国家拉动内需,扩大消费的民生工程核心的支柱产业之一。
使健康管理成为引领和推动中国科技与产业发展的重要领域,最终实现健康管理与健康服务大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健康管理由健康体检发展而来,由健康保险推动
而发展,由健康信息技术支撑而普及,由世人不断增长 的健康物质和精神需求牵引而壮大,目前已成为世界各 国提高国民健康水平,扩大内需,拉动消费,促进社会 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和有效途径
健康管理在我国的发展
2000 1994
2003
2003年,健康管理(体检)及 相关服务机构明显增多,行业 及市场化推进速度明显加快, 并逐步成为健康服务领域的一 个新兴朝阳产业
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 ,县为龙头
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扩大国家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范围,向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人均15元
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公益性和社会效益,医务人员积极性
未来三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投入
未来三年8500亿新医改资金
新医改的五大特点
以人为本
政府主导 制度安排
公益为先
健康中国2020战略
是一个全面提高全民族健康素质的卫生发展战略规划 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卫生行动纲领 是政府管理和社会参与卫生事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是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的总路线图
是国民健康水平的检测器
健康中国2020战略
优先领域
艾滋病、结核、乙肝等重大传染病的控制 妇幼卫生 癌症、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非传染性慢性疾病 精神疾患和心理健康 健康教育 健康产业发展 灾害医学等
到2020年
——里程碑意义:制度安排、公共产品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五方面重点工作
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 医疗参保(合)率达到90%以上
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
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健康教育、生活行 为的干预、早期诊 断等,并调动全社 会全人群参与
生命科学成为人类关注重点
近十余年美国《时代周刊》对医学和生命科学方面的关注
近十余年美国《时代周刊》对医学和生命科学方面的关注
近十余年美国《时代周刊》对医学和生命科学方面的关注
现代健康服务呈现新的特征
个性化
被动看病到主动预防保健 无缝隙享有卫生保健服务
医疗卫生改革方向的探索
历史转折点: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 2003年第三次全国卫生服务调查暴露的问题 SARS的警示与教训 “医改不成功”等引发的思考
卫生改革与发展的第二阶段
自21世纪初期至今。坚持政府主导 逐渐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 界的共识
卫生是最大的民生和公平问题,经济增长 为加强政府责任提供了物质基础 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农村卫生服务体 系建设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建 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完善医疗保障 制度,扩大覆盖面 加强医院管理,开展惠民服务,加强医德 医风建设,强化医疗机构监督,治理商业 贿赂
发达国家改革的目标是控制医疗费用过快上涨、满足多样化需求、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满意度
发展中国家的主要任务仍然是实现医疗保障的全民覆盖,在此基础 上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和服务质量。
最不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
理想的健康 增进健康 必需的医疗需要 基本保健需要 环境健康需要
初级卫生保健推进医疗卫生变革
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人 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 坚持立足国情,建立中国 特色的医药卫生体制 坚持公平效率统一,政府 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相结合 坚持统筹兼顾,把解决当 前突出问题与完善制度体 系结合起来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总体目标
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 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到2011年
截止到9月7日15时
中国内地共报告5592例确 诊
截止到9月4日 全球病人25万例,死亡2837例
(3+1)P医疗卫生模式促进提供方式变革
+
Preventive
预防性
Predictive
Personalized
Participatory
预测性
个性化
参与性
社区卫生服务提供
(3+1)P 医学服务模式
服务:癌症、糖尿病、 神经精神疾病等慢性、 复杂性重大疾病的预防、 诊断和治疗 参与:每个个体均应对 自身健康尽责,积极参 与疾病防控和健康促进
重心下沉
关口前移
3+1P-Predictive、 Preventive 、 Personalize Participatory
重视预防
新老传染病的危险对卫生改革的挑战
Mastomys huberti
流 感
尼帕脑炎 蝙蝠传播 死亡率30-80%
拉萨热
死亡率:218%
Marburg/Ebola病毒 死亡率:25-90%
城市医院
区域化
孤立的医疗卫生资源到 细分、共享、协同的 区域化医疗卫生资源
健 康 服 务
公民
县市级医院
数据中心
政府机构(卫生、 医保、新农合等)
信息化
城乡社区卫生 服务机构
基于现代电子、工程、 信息和系统生物工程等 高科技的医疗卫生技术
相关医疗卫生 机构(疾控、 卫生监督、血 液、急救等)
以个人健康档案为核心 以资源共享为基础
公共政策的改革: 整合公共卫生行动和初级保健,
探寻促进各部门发展的良好公共政策,保证社区更 健康 领导力的改革: 以基于谈
判的全面性、参与式领导
2008年世界卫生报告
风格,代替以往政府过度 指挥与控制,又放任自由 的领导风格
全球老龄化加重
传染性疾病和非传染性 慢性疾病共同危害
人口结构变化 疾病模式变化 医学模式转换
2007 2005
2008
截止2008年,健康体检与健康管理相关机构已发展到 4000余家,相关服务人员达到数十万人
2007年,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创刊发行,目前已出刊10期,共 计5万册,刊登论文200余篇
2005年以来,北京、广东、福建、山东、海南、湖北、浙江、天津、四川、 上海、重庆等省市相继成立了中华医学会省级健康管理学分会或协会
健康管理在新医改中的实践
健康管理的兴起与发展 健康管理最早在美国兴起,随后英国、德国、法
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也积极效仿和实施健康管理。进入 21世纪后,健康管理开始在发展中国家逐步兴起与发展
健康管理研究与服务内容也由最初单一的健康体
检与生活方式指导,发展到目前的国家或国际组织(如 欧盟)全民健康促进战略规划的制定、个体或群体全面 健康检测、健康风险评估与控制管理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卫生事业发展
医疗卫生事业是造福人民的事业
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 关系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 35次集体学习会上讲话
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 关系千家万户幸福
目标: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要求: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 全民健康水平
健康中国2020战略
战略目标三步走
第一步
到2010年,建立起基本的医疗卫生框架,这是我 们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首先要达到的目标
第二步
到2015年,初步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使我国 医疗卫生服务和保健水平居于发展中国家的前列
第三步
到2020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覆盖城乡居民的基 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 务,促进卫生服务利用的均等化,大幅提高全民 健康水平,在此基础上,战略将以十年为周期, 持续制定,长期发展
中国人类发展指数
中国人类发展指数从1991年的101位上升到 2006年81位,接近高人类发展国家行列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0 1975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5 2006
0.559 0.53 0.691 0.634 0.596 0.777 0.732 0.781
联合国《 2005年人类发展报告》(摘录) “中国的社会发展落后于经济发展,……为建立全面 小康的和谐社会,中国正在进行发展模式的转变, 即从过去以GDP为中心的发展模式向以人为本的发 展模式的转变。……中国在人类发展方面的进展也给 人以深刻的印象,人均寿命已超过70岁,…….” 2005年中国人类发展指数(HDI) 列第85位 人类发展指数(HDI) ——衡量国家平均的人类发展 水平的参考指数 预期寿命 加权平均计算 HDI 教育方面的指标 人均GDP值 2006年中国人类发展指数(HDI) 列第81位
2000年,以健康体检为主要形式的 健康管理行业开始在我国兴起
1994年,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我国第一部《健康医学》专 著中,将“健康管理”作为完整一章。在我国首次比较系统地表 述了健康管理的初步概念与分类原则、实施方法与具体措施等
健康管理在我国的发展
2008年,中国科技部公布并组织 实施了第一个健康管理国家支撑 计划课题——“中国人个人健康 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与应用”。 健康管理学与健康管理相关产业 正在成为中国现代医学创新体系 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民经济新的 支柱产业之一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
国家下一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总体思路
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
医疗服务体系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医疗保障体系 药品供应保障体系
管 理 体 制
运 行 机 制
投 入 机 制
价 格 形 成 机 制
人 才 保 障
信 息 系 统
监 管 体 制 机 制
法 制 建 设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基本原则
2009年9月
主要内容
一 二
三
新医改与健康中国2020战略 健康管理新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