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指引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指引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指引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多样化和复杂化。
为了保障商业银行的安全稳健经营,国家银行业监管机构颁布了《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指引》,该指引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提出了全面、系统、科学的要求,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一、指引的基本原则《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指引》的制定是为了帮助商业银行更好地管理风险,维护金融稳定。
该指引的基本原则包括:1.风险管理应该是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之一,应该贯穿于商业银行的各项业务活动之中。
2.风险管理应该是商业银行的全员参与行为,所有员工都应该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到风险管理中来。
3.风险管理应该是商业银行的全面、系统、科学的行为,应该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管理政策、制度、程序、方法和技术等。
4.风险管理应该是商业银行的动态过程,应该根据市场变化和风险情况进行不断的调整和改进。
二、指引的主要内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指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风险管理原则和总体要求商业银行应该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管理政策、制度、程序、方法和技术等。
同时,商业银行应该建立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和工作机制,明确风险管理的职责和权限。
2.信用风险管理商业银行应该建立完善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包括信用风险评估、授信管理、贷后管理、担保管理等方面。
商业银行应该根据客户的信用状况和风险评估结果,制定合理的信用额度,确保授信质量。
3.市场风险管理商业银行应该建立完善的市场风险管理体系,包括市场风险评估、投资管理、风险控制等方面。
商业银行应该根据市场变化和风险情况,及时调整投资策略,控制市场风险。
4.操作风险管理商业银行应该建立完善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包括内部控制、操作流程、业务流程等方面。
商业银行应该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风险意识,防范内部操作风险。
5.流动性风险管理商业银行应该建立完善的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包括资金管理、流动性危机应对等方面。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一、前言为了确保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和稳定运营,流动性风险的管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办法进行探讨,以帮助商业银行有效应对流动性风险。
二、流动性风险的定义和影响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面临的,由于无法满足现金流入和流出所需造成的潜在亏损风险。
流动性风险可能会导致商业银行面临资金短缺、违约风险和声誉风险等问题。
为了避免这些风险对商业银行的可持续性发展造成冲击,必须制定一套有效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
三、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原则和措施1. 流动性风险管理原则商业银行在制定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全面评估流动性风险:商业银行应通过综合评估对流动性风险进行准确的量化和分析,以确保风险的全面覆盖。
- 定期监测和报告:商业银行应建立有效的流动性风险监测和报告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流动性风险问题。
- 多元化流动性风险工具:商业银行应采取多元化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工具,以平衡现金流入和流出的不确定性。
2. 流动性风险管理措施为了有效管理流动性风险,商业银行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建立流动性风险管理框架:商业银行应建立完善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框架,包括明确的风险管理政策和流程,并设立专门的流动性风险管理部门。
- 设定流动性风险限额:商业银行应根据自身的经营情况和风险承受能力,制定合理的流动性风险限额,以确保流动性风险在可控范围内。
- 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商业银行应通过加强资金调配和运营策略,提高资金利用效率,降低流动性风险。
- 建立应急流动性储备:商业银行应根据流动性风险的特点和实际需求,建立应急流动性储备,以应对突发性风险事件。
- 加强流动性风险监控:商业银行应建立有效的流动性风险监控体系,及时发现和评估潜在的流动性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应对。
四、流动性风险管理的评估和监督为了确保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的有效性,需要进行定期的评估和监督。
监管部门有责任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进行评估,并采取必要的监管措施。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
01
监控资金流入流出
密切关注资金流入流出的动态,预测未 来资金需求,及时调整流动性储备。
02
03
管理负债流动性
通过管理短期债务和存款,确保在短 期内能够满足客户的取款和贷款需求 。
中长期流动性风险管理
制定流动性管理计划
商业银行应根据自身经营状况和市场环境,制定中长期的流动性管 理计划,包括资金来源和运用策略。
优化资产负债结构
通过调整资产负债结构,降低流动性风险,如增加长期稳定资金来 源,减少对短期资金的依赖。
管理流动性缺口
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资金缺口,提前采取措施填补缺口,如发行 债券、与其他金融机构进行资金拆借等。
危机时期的流动性风险管理
建立危机应对机制
商业银行应制定危机应对计划,明确在危机时期如何快速应对流 动性风险。
效果评估
该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实践取 得了显著效果,其资本充足率、 存贷款比例等关键指标均优于行 业平均水平,市场声誉良好,客 户信任度高。
案例三:某银行的流动性风险防范与控制
总结词
详细描述
实施效果
该银行通过加强内部控制和监管,有 效防范和控制了流动性风险。
某银行重视内部控制和监管,建立了 完善的流动性风险防范与控制机制。 该银行定期进行流动性压力测试,评 估市场环境变化对资金流动性的影响 ,并提前制定应对策略。同时,该银 行还加强了与同业、监管机构等的沟 通和协作,共同应对流动性风险。
应对措施
该银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应对流动性危机,包括与政府和监管机构沟通寻求支持、压缩信贷规模、出 售资产、寻求新的融资渠道等。
案例二:某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实践与效果
总结词
该银行通过实施有效的流动性风 险管理实践,实现了稳健的业绩 和良好的市场声誉。
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指引 解读
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指引解读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指引是由中国银监会颁布的一项重要指导性文件,旨在规范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行为,提高银行风险管理水平,保障金融体系稳定。
指引主要内容包括:全面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目标、原则和框架;风险管理体系的组成和职责、风险管理流程和方法、风险监测和控制、风险应对和应急措施;财务风险管理、信用风险管理、市场风险管理、操作风险管理、法律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整个指引涵盖了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方方面面,从而促进业界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
其中,全面风险管理的目标是保障银行安全和稳健经营,全面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增强风险抗御能力。
全面风险管理的原则包括全面性、规范性、科学性、透明性、有效性等。
全面风险管理的框架包括风险规划、风险识别、风险测量、风险控制、风险监测、风险评价等重要环节。
风险管理体系应包括高管层、风险管理委员会、风险管理部门、内部审计部门等机构,并规定了各机构的主要职责。
风险管理流程和方法主要包括风险识别、风险测量、风险监测、风险应对和风险信息公开等环节。
风险监测和控制主要依靠风险限额、风险敞口管理、风险分级管理、风险预警和风险报告等手段。
风险应对和应急措施包括纠正风险、减少损失、恢复正常经营等方面的内容。
财务风险管理主要涉及资产负债管理、流动性风险管理、利率风险管理、外汇风险管理等一系列方面。
信用风险管理主要包括信用审查、信用监管、授信、授信限额管理、追讨不良资产等方面。
市场风险管理主要关注债券、股票、外汇等市场风险的管理。
操作风险管理主要关注人为失误、机械失灵和管理失误等情况的管理。
法律风险管理主要包括合同风险、诉讼风险、合规风险等方面。
总的来说,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对提高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保障金融体系整体安全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也对增强人们对金融行业的信心和信任起到积极的作用。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第一条为了规范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行为,保障金融体系的稳定运行,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商业银行应当建立健全流动性风险管理制度,明确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职责分工、决策程序及内控措施。
第三条商业银行应当制定符合自身经营特点的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和政策,明确流动性需求和流动性缺口的测算方法和限额。
第四条商业银行应当建立完善的流动性风险监测和评估体系,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流动性风险的识别、度量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流动性风险。
第五条商业银行应当制定流动性应急预案,明确在流动性风险暴露或风险事件发生时,采取的应急措施、责任分工和处置程序。
第六条商业银行应当进行流动性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对流动性风险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第二章流动性风险的管理第七条商业银行应当根据自身的流动性风险特点,制定合理的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和政策,包括但不限于:(一)合理配置流动性资产和流动性负债,确保流动性能力的充足。
(二)建立流动性需求管理制度,并对流动性需求进行充分的预测和测算。
(三)建立流动性缺口管理制度,控制流动性缺口的大小和波动。
(四)创新流动性管理工具,提高金融产品的灵活性和流动性。
第八条商业银行应当建立流动性风险监测和评估体系,包括但不限于:(一)建立流动性风险监测指标体系,及时监测和识别流动性风险。
(二)建立定期或不定期的流动性风险评估机制,对流动性风险进行综合评估和度量。
(三)建立流动性压力测试机制,对不同市场环境和风险情景进行应激测试。
第九条商业银行应当制定流动性应急预案,包括但不限于:(一)明确流动性应急指挥体系,明确决策程序和责任分工。
(二)制定应急措施,包括流动性储备的动态调整、内外部融资的补充等,以缓解流动性风险。
(三)建立流动性风险事件的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采取应对措施。
第十条商业银行应当加强流动性风险信息披露,主动向金融监管部门和投资者披露流动性风险管理情况,并及时应对市场关切。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维护银行体系安全稳健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商业银行。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用于偿付到期债务、履行其他支付义务和满足正常业务开展的其他资金需求的风险。
第四条商业银行应当按照本办法建立健全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对法人和集团层面、各附属机构、各分支机构、各业务条线的流动性风险进行有效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确保其流动性需求能够及时以合理成本得到满足。
第五条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依法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及其管理体系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章流动性风险管理第六条商业银行应当在法人和集团层面建立与其业务规模、性质和复杂程度相适应的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
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应当包括以下基本要素:(一)有效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治理结构。
(二)完善的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政策和程序。
(三)有效的流动性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
(四)完备的管理信息系统。
第一节流动性风险管理治理结构第七条商业银行应当建立有效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治理结构,明确董事会及其专门委员会、监事会(监事)、高级管理层以及相关部门在流动性风险管理中的职责和报告路线,建立适当的考核及问责机制。
第八条商业银行董事会应当承担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最终责任,履行以下职责:(一)审核批准流动性风险偏好、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重要的政策和程序。
流动性风险偏好应当至少每年审议一次。
(二)监督高级管理层对流动性风险实施有效管理和控制。
(三)持续关注流动性风险状况,定期获得流动性风险报告,及时了解流动性风险水平、管理状况及其重大变化。
(四)审批流动性风险信息披露内容,确保披露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五)其他有关职责。
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政策和程序--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
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政策和程序
第一条商业银行应当根据其经营战略、业务特点、财务实力、融资能力、总体风险偏好及市场影响力,在充分考虑其他风险与流动性风险相互影响与转换的根底上,确定在正常和压力情景下可承受的流动性风险水平。
第二条商业银行应当根据可承受的流动性风险水平,制定书面的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政策和程序。
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政策和程序应当涵盖银行的表内外各项业务,以及境内外所有可能对其流动性风险产生重大影响的业务部门、分支机构和附属机构,并包括正常和压力情景下的流动性风险管理。
第三条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应当涵盖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整体模式以及主要政策和程序。
流动性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包括但不限于:
〔一〕现金流管理。
〔二〕流动性风险识别、计量和监测。
〔三〕流动性风险限额。
〔四〕负债和融资管理。
〔五〕日间流动性风险管理。
〔六〕压力测试。
〔七〕应急方案。
〔八〕优质流动性资产储藏管理。
〔九〕跨机构、跨境以及重要币种的流动性风险管理。
〔十〕对影响流动性风险的潜在因素,以及其他类别风险对流动性风险的影响进行持续监测和分析。
第四条商业银行在引入新产品、新技术,建立新机构、新业务部门前,应当在可行性研究中充分评估其可能对流动性风险产生的影响,完善相应的风险管理政策、程序,并获得负责流动性风险管理部门同意。
第五条商业银行应当综合考虑业务开展、技术更新及市场变化等因素,至少每年对可承受的流动性风险水平、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政策和程序进行一次评估,并根据需要进行修订。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流动性风险一直是商业银行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缺乏流动性可能导致银行无法按时偿还债务,拖累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
因此,商业银行必须制定有效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以确保其在任何时候都能够满足资金需求并保持良好的偿付能力。
1. 流动性风险的定义和特征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无法及时获得足够的现金流来履行负债和支付资本所面临的风险。
它的特征包括资金需求的不确定性、融资渠道受限、市场流动性崩溃以及恶性循环的可能性。
2. 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为了有效管理流动性风险,商业银行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2.1 持有足够的流动性资产商业银行应确保持有足够的流动性资产,以满足其预计的资金需求,并应根据流动性风险情况及时调整其资产负债表结构。
这些流动性资产可以包括现金储备、债券和借贷关系。
2.2 多渠道融资和分散风险商业银行应及时发展多元化的融资渠道,以减轻对特定融资来源的依赖。
此外,分散融资来源和存款基础可以帮助银行减少流动性风险。
2.3 建立有效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框架商业银行应建立有效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框架,包括流动性风险的识别、测量、监控和应对措施。
这些措施可以包括建立信息系统用于监控流动性风险,制定流动性应急计划以及进行压力测试和流动性风险敏感性分析。
3. 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具体措施为了更好地管理流动性风险,商业银行可以采取以下具体措施:3.1 资金计划和预测商业银行应根据其预测的资金需求制定详细的资金计划,并在适当的时候对其进行更新和调整。
这将有助于银行及时获取所需资金,有效应对不确定性和风险。
3.2 流动性应急计划商业银行应制定流动性应急计划以应对突发事件和市场动荡。
这些应急计划可以包括提前准备好的紧急融资渠道、灵活的资产配置和负债管理策略。
3.3 压力测试和敏感性分析商业银行应进行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和敏感性分析,以评估自身在压力情况下的偿债能力和流动性状况。
这有助于银行发现潜在的风险点,并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指引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指引一、引言在现代经济中,商业银行是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之一,其业务范围广泛、规模庞大。
尤其是在金融风险管理方面,流动性风险是商业银行运作中最为重要的风险之一。
因此,为了提高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能力,中国银监会在 2020 年发布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指引》(以下简称“指引”),以指导商业银行如何有效地应对流动性风险。
二、指引要点2.1 管理组织商业银行应当建立明确的组织架构和管理体系,以确保流动性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其中,流动性风险管理部门应当负责制定流动性风险管理方案,开展风险评估和测试,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2.2 流动性风险测量和评估商业银行应当建立全面、科学、准确的流动性风险测量和评估体系,以提高风险管理的水平和能力。
具体而言,应当采用多种测量方法,如流动性指标法、应急融资比率法、压力测试法等,以便全面、客观地评估流动性风险状况。
同时,商业银行还应当结合银行的经营特点和业务情况,建立有效的流动性风险评估模型,以支持风险管理和决策。
2.3 流动性风险应对措施商业银行应当建立多种应对措施,以应对流动性风险。
其中,重要的应对措施包括:建立流动性应急机制,定期进行内部和外部压力测试,加强流动性风险监测和控制,建立流动性管理制度和流动性风险指标控制体系,以及优化资产和负债组合结构,提升银行的流动性风险抵御和应对能力。
三、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是银行业务管理中最为重要的风险管理之一,也是银行稳健经营的关键要素之一。
因此,商业银行应当积极引入指引的相关要求,不断完善自身流动性风险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提高流动性风险应对能力和水平。
同时,中国银监会应当加强对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监管和指导,协助商业银行做好流动性风险管理工作。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范本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范本一、流动性风险管理目标为了保障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充足,确保资金的及时性和稳定性,维护正常的业务运营,降低流动性风险的发生和影响,制定以下管理办法:二、流动性风险管理原则1. 风险识别:商业银行应建立完善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制度,归纳并评估各类流动性风险,包括市场流动性风险、资金流动性风险和机构流动性风险等。
2. 流动性风险限额管理:商业银行应设定合理的流动性风险限额,确保流动性的充足性与可持续性。
3. 资产负债管理:商业银行应采取积极的资产负债管理措施,包括维持健康的的流动负债结构,确保短期内资产流动性优于负债流动性。
4. 流动性应急预案:商业银行应制定流动性应急预案,以应对预计和非预计的流动性风险事件,保证及时、有效地应对危机。
5. 监测和报告:商业银行应建立健全的流动性风险监测和报告机制,及时掌握流动性指标和风险水平,并定期向风险管理部门和监管机构报告。
三、流动性风险管理措施1. 业务规划:商业银行应制定合理的业务规划,确保业务流动性需求的预估和计划,适时调整相关业务,控制流动性风险。
2. 资金来源多元化:商业银行应采取多元化的资金筹集渠道,包括存款、债券发行、国际市场融资等方式,降低对单一资金来源的依赖,保证资金的流动性。
3. 流动性应急工具:商业银行可以设立流动性应急工具,如备用贷款设施、直接融资工具等,以应对突发的流动性需求。
4. 流动性压力测试:商业银行应定期进行流动性压力测试,评估面对不同市场环境和风险冲击时的流动性状况,及时调整风险管理策略。
5. 流动性风险监测和报告:商业银行应建立流动性风险监测指标体系和报告机制,监测和分析流动性指标,及时发现和报告流动性风险情况。
四、流动性风险管理责任1. 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应制定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并确保流动性风险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
2. 风险管理部门应负责流动性风险的监测、控制和报告工作,及时向高级管理层提供流动性风险的分析和建议。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主要策略及方法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主要策略及方法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是银行业务运营和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变化和银行业务规模的扩大,流动性风险也日益增加。
本文将介绍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主要策略和方法,以及如何实施这些策略和方法来降低流动性风险。
一、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1、保持充足的流动性缓冲商业银行应该保持一定数量的流动性缓冲,以应对突发资金需求。
这个缓冲可以是银行持有的现金、国债或优质债券等高流动性资产。
当市场资金紧张时,这些资产可以迅速变现,帮助银行满足流动性需求。
2、实行资金来源和运用多元化多元化是降低流动性风险的关键策略。
银行应该通过多元化投资和融资来分散风险,避免集中投资或融资。
例如,银行可以将资金分散投资于不同行业、不同地区和不同期限的资产,以及通过发行不同种类的债券和从不同金融机构借款来筹集资金。
3、做好期限匹配管理期限匹配管理是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核心。
银行应该确保资产和负债的期限匹配,避免资产和负债之间的期限错配。
银行应根据业务规模和结构,合理安排各类资产的期限和还款方式,使得资产和负债的到期日相匹配,降低流动性风险。
二、流动性风险管理方法1、资金头寸管理资金头寸管理是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核心工具。
银行应根据不同业务部门、不同资金来源和不同资产运用的需求,制定详细的资金头寸计划,实时监测资金头寸情况,及时调整资金头寸,确保资金头寸的合理平衡。
2、流动性压力测试流动性压力测试是评估银行在各种不利情况下的流动性风险。
测试应该包括对银行持有的各类资产、负债及交易对手的风险评估,以及在不同压力情况下的流动性风险状况。
根据测试结果,银行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应对潜在的流动性风险。
3、流动性指标监测商业银行应该建立一系列流动性指标,如贷存比、流动比、现金比等,对银行的流动性风险进行监测和分析。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动态分析,银行可以及时了解自身流动性风险的状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风险。
三、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实施商业银行应将流动性风险管理纳入整体战略规划,明确管理目标和原则,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和制度,并由专门的团队负责实施。
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措施和建议
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措施和建议我国商业银行是金融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存款、放贷、支付结算等重要功能。
然而,由于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更好地防范和控制流动性风险,下面提出以下措施和建议:1. 建立完善的流动性管理框架:商业银行应建立流动性管理体系,明确流动性政策、流动性监控、流动性风险评估等相关制度,并严格执行。
同时,应设立专门的流动性管理部门,负责监测和分析流动性风险。
2. 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商业银行应加强对不同风险因素的监控,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及时识别和评估风险,制定相应的对策减少和分散风险。
3. 加强流动性风险测试:商业银行应定期进行流动性风险测试,模拟不同场景下的流动性压力测试,以评估在市场紧缩情况下的资金需求及应对措施。
4. 多元化资金来源:商业银行应积极扩大资金来源途径,降低对单一渠道的依赖。
可以通过债券发行、吸引境外资金、拓展非银行机构的合作等方式,确保多样化的资金来源。
5. 合理设置流动性缓冲区:商业银行应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和风险承受能力,合理设置流动性缓冲区,确保在出现流动性紧张情况下有足够的资金储备进行应对。
6. 建立应急机制和预案:商业银行应建立健全的应急机制和应对预案,包括应急资金供应渠道、协同合作机制等,以应对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
7. 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人员的培训与提升:商业银行应加强内部人员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培训,提高风险意识和应对能力,建立良好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文化。
总之,商业银行在管理流动性风险方面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建议,以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和应对能力。
只有通过科学有效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商业银行才能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和风险挑战,确保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银监会2014年2号令——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
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近日,银监会在借鉴国际监管标准、结合我国银行业流动性风险管理实践并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并发布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以促进我国银行业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维护银行体系的安全稳健运行。
近年来,随着我国银行业经营环境、业务模式、资金来源的变化,部分商业银行出现资金来源稳定性下降、资产流动性降低、资产负债期限错配加大、流动性风险隐患增加等问题,流动性风险管理和监管面临的挑战不断增加。
随着金融市场的深化,金融机构之间的关联愈发密切,个别银行或局部的流动性问题还易引发整个银行体系的流动性紧张。
2013年6月,我国银行间市场出现阶段性流动性紧张现象,既有一系列预期和超预期等外部因素的原因,也暴露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反映其流动性风险管理未能适应业务模式和风险状况的发展变化。
因此,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和监管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日益突出。
在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中,许多银行尽管资本充足,但仍因缺乏流动性而陷入困境,金融市场也出现了从流动性过剩到紧缺的迅速逆转。
危机后,国际社会对流动性风险管理和监管予以前所未有的重视。
巴塞尔委员会在2008年和2010年相继出台了《稳健的流动性风险管理与监管原则》和《第三版巴塞尔协议:流动性风险计量、标准和监测的国际框架》,构建了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和监管的全面框架,在进一步完善流动性风险管理定性要求的同时,首次提出了全球统一的流动性风险定量监管标准。
2013年1月,巴塞尔委员会公布《第三版巴塞尔协议:流动性覆盖率和流动性风险监测标准》,对2010年公布的流动性覆盖率标准进行了修订完善。
银监会高度重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监管工作。
2009年,银监会出台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指引》。
近年来,银监会广泛调研、深入分析新形势下我国银行业流动性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借鉴巴III流动性标准,对现行流动性风险监管制度进行梳理、补充、修改和完善,从2011年开始着手制定《办法》,并于同年10月向社会公开征求了意见。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含4个)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含4个附件)第一部分:前言商业银行是金融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承担着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管理信用风险等职能,而流动性风险管理则是商业银行管理资产和负债的重要内容之一。
流动性风险是指在某一特定时点,商业银行无法及时满足资金需求而导致的资金短缺或无法融资的风险。
为了规范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提高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制定了本《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
第二部分:一般原则1. 流动性风险管理目标商业银行应根据自身特点和风险承受能力,建立健全的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确保日常运营中的流动性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经营活动中应始终保持充足的流动性,以确保商业银行能够应对各种市场环境变化和风险事件。
2. 流动性风险监测商业银行应建立完善的流动性风险监测体系,定期进行流动性风险评估和压力测试,及时发现并应对可能出现的流动性压力事件。
监测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资产和负债到期结构、流动性缓冲及应急融资方案等。
3. 流动性风险管理措施商业银行应根据不同的业务特点和风险水平,采取多元化的流动性管理措施,包括但不限于适当的流动性缓冲、多元化的资金来源、设立合理的资金结构和建立有效的应急预案等。
第三部分:管理流程1. 流动性风险管理框架商业银行应建立完整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框架,确定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组织结构、职责分工和内部流程,确保流动性风险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
2. 流动性风险监测商业银行应定期对资产和负债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包括现金流量预测、现金头寸监控、流动性缓冲计算等,及时发现和解决可能存在的流动性风险问题。
3. 流动性风险评估商业银行应建立科学的流动性风险评估模型,根据不同的流动性风险指标和压力测试结果,评估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状况和风险水平,提出相应的管理建议。
第四部分:办法的附件附件一:《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监测指标》详细说明商业银行在流动性风险监测中应关注的指标和监测方法。
附件二:《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措施范例》列举商业银行在管理流动性风险时可采取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
灵活调整资产负债表
通过调整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和规模,以及选择具 有良好流动性的资产和负债,来降低流动性风险 。
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现状
流动性风险管理意识逐步增强
01
我国商业银行近年来逐渐认识到流动性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加
加强流动性风险管 理意识
完善流动性风险管 理制度和体系
我国商业银行应进一步增强流 动性风险管理意识,将流动性 风险管理纳入银行的整体战略 和经营计划中。
我国商业银行应进一步完善流 动性风险管理制度和体系,提 高流动性风险的识别、计量、 监控和报告水平。
实施更加灵活的流 动性管理策略
我国商业银行应采取更加灵活 的流动性管理策略,通过调整 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和规模,以 及选择具有良好流动性的资产 和负债,来降低流动性风险。
定期评估投资组合
商业银行应定期评估投资组合的表现 和风险状况,及时调整投资策略,以 降低流动性风险的发生概率。
04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实践
国际先进银行流动性管理经验
1 2 3
建立完善的流动性管理体系
国际先进银行通常会建立专门的流动性管理部门 ,负责监控和管理银行的流动性风险。
实施严格的流动性监管
各国监管机构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 风险管理要求将更加严格,需要银 行加强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数据驱动
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流动性风险进行数据挖掘、分 析和预测,提高风险识别和应对能力。
实时监控
通过实时数据分析系统,实现对流动性风险的实时监控和预警, 以及动态调整资产和负债结构。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在当今复杂多变的金融环境中,商业银行面临着诸多风险,而流动性风险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种。
流动性风险可能导致银行无法及时满足客户的提款需求或履行其他债务义务,进而引发声誉风险甚至系统性金融风险。
因此,制定有效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对于商业银行的稳健运营具有关键意义。
一、流动性风险的定义与表现形式流动性风险简单来说,就是银行在需要资金时无法以合理的成本及时获取,或者在拥有资金时无法找到合适的投资渠道以实现资金的增值。
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比如在短期内面临大量存款客户的集中提款,而银行的现金储备不足以应对;或者银行持有的资产在市场上难以迅速变现,导致资金周转困难。
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目标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首要目标是确保银行在任何时候都有足够的资金来满足其短期和长期的流动性需求。
这不仅包括日常的客户提款、贷款承诺的兑现,还包括应对突发的市场冲击和系统性风险。
其次,要合理控制流动性成本,避免为了维持过高的流动性而牺牲过多的盈利机会,或者因流动性不足而被迫以高成本融资。
三、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原则1、全面性原则流动性风险管理应涵盖银行的所有业务活动和各类风险暴露,包括传统的存贷款业务、金融市场业务、表外业务等。
2、前瞻性原则要充分考虑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包括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金融市场的波动、监管政策的调整等,提前制定应对策略。
3、审慎性原则在评估流动性风险时,应保持谨慎态度,充分考虑不利因素的影响,避免低估风险。
4、灵活性原则管理策略和措施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根据市场变化和银行自身情况及时调整。
四、流动性风险管理的主要方法1、资金来源与运用管理合理规划资金来源,确保资金来源的稳定性和多样性。
同时,优化资金运用,使资产的期限结构与负债的期限结构相匹配。
2、流动性储备管理银行应持有一定比例的高流动性资产,如现金、国债等,作为应对流动性冲击的储备。
3、压力测试通过设定不同的压力情景,如经济衰退、市场利率大幅上升等,评估银行在极端情况下的流动性状况,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指引
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指引(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商业银行的市场风险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以及其他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所称商业银行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商业银行,包括中资商业银行、外资独资银行和中外合资银行。
第三条本指引所称市场风险是指因市场价格 - 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的不利变动而使银行表内和表外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
市场风险存在于银行的交易和非交易业务中。
市场风险可以分为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包括黄金)、股票价格风险和商品价格风险,分别是指由于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的不利变动所带来的风险。
利率风险按照来源的不同,可以分为重新定价风险、收益率曲线风险、基准风险和期权性风险。
前款所称商品是指可以在二级市场上交易的某些实物产品,如农产品、矿产品(包括石油)和贵金属(不包括黄金)等。
第四条市场风险管理是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市场风险的全过程。
市场风险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将市场风险控制在商业银行可以承受的合理范围内,实现经风险调整收益率的最大化。
商业银行应当充分识别、准确计量、持续监测和适当控制所有交易和非交易业务中的市场风险,确保在合理的市场风险水平之下安全、稳健经营。
商业银行所承担的市场风险水平应当与其市场风险管理能力和资本实力相匹配。
为了确保有效实施市场风险管理,商业银行应当将市场风险的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与全行的战略规划、业务决策和财务预算等经营管理活动进行有机结合。
第五条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银监会)对商业银行的市场风险水平和市场风险管理进行监管。
中国银监会应当督促商业银行有效地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各项业务所承担的各类市场风险。
第二章市场风险管理第六条商业银行应当按照本指引要求,建立与本行的业务性质、规模和复杂程度相适应的、完善、可靠的市场风险管理体系。
市场风险管理体系包括如下基本要素:(一)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的有效监控;(二)完善的市场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三)完善的市场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程序;(四)完善的内部控制和独立的外部审计;(五)适当的市场风险资本分配机制。
银保监会-《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银保监会令〔2018〕3号
发布时间 : 2018-05-25 文章来源 : 审慎规制局 文章类型 : 原创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令2018年第3号《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已经原中国银监会2017年第15次主席会议通过。
现予公布,自2018年7月1日起施行。
主席:郭树清2018年5月23日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 为加强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维护银行体系安全稳健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商业银行。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用于偿付到期债务、履行其他支付义务和满足正常业务开展的其他资金需求的风险。
第四条 商业银行应当按照本办法建立健全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对法人和集团层面、各附属机构、各分支机构、各业务条线的流动性风险进行有效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确保其流动性需求能够及时以合理成本得到满足。
第五条 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依法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及其管理体系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章流动性风险管理第六条 商业银行应当在法人和集团层面建立与其业务规模、性质和复杂程度相适应的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
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应当包括以下基本要素:(一)有效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治理结构;(二)完善的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政策和程序;(三)有效的流动性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四)完备的管理信息系统。
第一节流动性风险管理治理结构第七条 商业银行应当建立有效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治理结构,明确董事会及其专门委员会、监事会(监事)、高级管理层以及相关部门在流动性风险管理中的职责和报告路线,建立适当的考核和问责机制。
第八条 商业银行董事会应当承担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最终责任,履行以下职责:(一)审核批准流动性风险偏好、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重要的政策和程序,流动性风险偏好应当至少每年审议一次;(二)监督高级管理层对流动性风险实施有效管理和控制;(三)持续关注流动性风险状况,定期获得流动性风险报告,及时了解流动性风险水平、管理状况及其重大变化;(四)审批流动性风险信息披露内容,确保披露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五)其他有关职责。
2023年初级经济师之初级金融专业题库综合试卷A卷附答案
2023年初级经济师之初级金融专业题库综合试卷A卷附答案单选题(共100题)1、()由长期资本和短期资本组成。
A.劳务收支B.经常项目C.资本与金融项目D.平衡项目【答案】 C2、存款类金融机构、契约类储蓄机构和投资性中介机构是金融机构按照()的分类。
A.活动领域B.职能作用C.所起作用D.资金来源方式【答案】 D3、某国进口商向另一国出口商进口一批货物,双方达成交易之后,由进口商向甲银行提出申请,要求甲银行承诺在出口商发货后,为进口商做出符合有关条款的付款保证。
A.开证行B.保兑行C.议付行D.通知行4、某储户2018年5月1日存入定活两便储蓄存款10000元,于2019年3月1日取出,假设支取日的整存整取定期储蓄存款年利率为4%,应付利息为()。
A.400B.200C.240D.360【答案】 B5、假设全社会待销售商品价格总额为1000亿元,该时期,赊销商品价格总额为50亿元,到期应支付的价格总额为40亿元,相互抵消的价格总额为50亿元。
若货币流通速度为10次,则货币需要量为()亿A.86B.90C.94D.100【答案】 C6、流动资产不包括()。
A.应收账款B.短期投资C.短期贷款D.在建工程7、在国际资本流动中.通过追求拥有企业控制权。
获得经营利润的投资形式通常是()。
A.直接投资B.间接投资C.国际借贷D.证券投资【答案】 A8、在信用活动中,商品的________并没有发生转移,只是商品的____发生了变化。
()A.所有权;占有权B.使用权;所有权C.所有权;使用权D.数量;质量【答案】 C9、根据《储蓄管理条例》,定期储蓄存款部分提前支取时,正确的做法是()A.全部储蓄存款按存款日挂牌公告的活期储蓄存款利率计付利息B.全部储蓄存款按支取日挂牌公告的活期储蓄存款利率计付利息C.提前支取的部分,按存款日挂牌公告的活期储蓄存款利率计付利息D.提前支取的部分,按支取日挂牌公告的活期储蓄存款利率计付利息【答案】 D10、下列货币形态中,属于借用货币的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指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维护商业银行安全稳健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以及其他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中资商业银行、外商独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适用本指引。
第三条本指引所称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虽然有清偿能力,但无法及时获得充足资金或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以应对资产增长或支付到期债务的风险。
流动性风险如不能有效控制,将有可能损害商业银行的清偿能力。
流动性风险可以分为融资流动性风险和市场流动性风险。
融资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不影响日常经营或财务状况的情况下,无法及时有效满足资金需求的风险。
市场流动性风险是指由于市场深度不足或市场动荡,商业银行无法以合理的市场价格出售资产以获得资金的风险。
第四条流动性风险管理是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流动性风险的全过程。
商业银行应当坚持审慎性原则,充分识别、有效计量、持续监测和适当控制银行整体及在各产品、各业务条线、各业务环节、各层机构中的流动性风险,确保商业银行无论在正常经营环境中还是在压力状态下,都有充足的资金应对资产的增长和到期债务的支付。
第五条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银监会)依法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管理实施监督管理。
银监会综合运用多种监管手段,督促商业银行建立健全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有效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流动性风险,维持充足的流动性水平以满足各种资金需求和应对不利的市场状况。
当发现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存在缺陷或出现流动性风险时,银监会有权及时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流动性风险对被监管机构的影响,维护银行体系安全、稳健运行,保护存款人利益。
第二章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第六条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与本行的业务规模、性质和复杂程度等相适应。
流动性风险管理政策应与本行总体发展战略相一致,与本行总体财务实力相匹配,并充分考虑流动性风险与其他风险的相互影响与转换。
第七条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应包括以下基本要素:(一)董事会及高级管理层的有效监控。
(二)完善的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政策和程序。
(三)完善的流动性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程序。
(四)完善的内部控制和有效的监督机制。
(五)完善、有效的信息管理系统。
(六)有效的危机处理机制。
第一节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治理结构第八条商业银行应建立完善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治理结构。
商业银行应根据政策的制定、执行和监督职能相分离原则,明确董事会及其专门委员会、监事会(监事)、高级管理层及其专门委员会、银行相关部门在流动性风险管理中的作用、职责及报告路线,制定适当的考核及问责机制,以提高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第九条商业银行的董事会承担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最终责任,应履行以下职责:(一)审核批准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
(二)审核批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承受能力、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重要的政策、程序、流动性风险限额和流动性风险应急计划,并根据风险管理需要及时对以上内容进行审议修订,审议修订工作至少每年一次。
(三)明确流动性风险管理相关事项的审核部门和审批权限,如具体的策略、政策、程序和流动性限额等。
(四)监督高级管理层在风险管理体系内对流动性风险进行适当管理和控制。
(五)持续关注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状况,定期获得关于流动性风险水平和相关压力测试的报告,及时了解流动性风险的重大变化和潜在转变。
(六)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完整性、准确性和有效性承担最终责任。
(七)决定与流动性风险相关的信息披露内容。
(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十条商业银行的高级管理层负责流动性风险的具体管理工作,应履行以下职责:(一)根据商业银行的总体发展战略测算其风险承受能力,并提请董事会审批;根据总体发展战略及内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及时提出对流动性风险承受能力进行修订的建议,并提请董事会审议。
(二)根据董事会批准的流动性风险承受能力,制定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政策、程序、限额,其中策略、重要的政策、程序和限额需提请董事会审批后执行。
(三)根据董事会批准的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政策、程序和限额,对流动性风险进行管理,制定并监督执行有关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
(四)充分了解并定期评估本行流动性风险水平及管理状况,向董事会定期汇报本行流动性风险状况,及时汇报流动性风险的重大变化或潜在转变。
(五)建立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以支持流动性风险的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工作。
(六)根据董事会批准的相关政策、程序,组织压力测试和情景分析,并定期将测试结果向董事会汇报,推动压力测试成果在战略决策和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七)制定流动性风险应急计划,并提请董事会审批。
(八)识别并了解可能触发应急计划的事件,并建立适当机制对这些触发事件进行监测。
(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十一条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可以授权其下设的专门委员会履行本指引第九条或第十条规定的部分职能,获得授权的专门委员会应当定期向其授权人提交有关报告。
第十二条商业银行应指定专门人员或部门负责流动性风险管理工作,负责流动性风险管理的部门应当职责明确,并建立完善的报告制度。
流动性风险管理部门和人员应保持相对独立性,特别是独立于从事资金交易的部门。
第十三条商业银行应投入足够的资源以保证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有效性,不得因业务发展和市场竞争而破坏流动性风险管理、控制功能和限额体系、流动性缓冲机制的完整性。
第十四条监事会(监事)应对董事会及高级管理层在流动性风险管理中的履职情况进行监督评价,并每年至少一次向股东大会(股东)报告董事会及高级管理层在流动性风险管理中的履职情况。
第二节流动性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第十五条商业银行应根据本行经营战略、业务特点和风险偏好测定自身流动性风险承受能力,并以此为基础制定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政策和程序。
风险承受能力可以采用定量方式表达,如在正常情况和压力状况下银行可以承受的未经缓释的流动性风险水平。
第十六条商业银行应从持续、前瞻的角度制定书面的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政策和程序,并在综合考虑业务发展、技术更新及市场变化等因素的基础上及时对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政策和程序进行评估和修订。
评估和修订工作最少每年进行一次。
第十七条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政策和程序应涵盖银行的表内外各项业务,以及境内外所有可能对其流动性风险产生重大影响的业务部门、分支机构和附属公司,并包括正常情况和压力状况下的流动性风险管理。
第十八条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应充分考虑银行的组织结构、主要业务条线、产品及市场的广度和多样性以及母国及东道国的监管要求等因素。
第十九条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应明确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整体模式,并列明有关流动性风险管理特定事项的具体政策,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一)整体的流动性管理政策。
(二)流动性风险的识别、计量、监测和报告体系。
(三)流动性风险管理程序。
(四)资产与负债组合。
(五)流动性风险限额及超限额处理程序。
(六)现金流量分析。
(七)不同货币、不同国家、跨境、跨机构及跨业务条线的流动性管理方法。
(八)导致流动性风险增加的潜在因素及相应的监测流程。
(九)压力测试和情景分析。
(十)应急计划及流动性风险缓释工具管理。
第二十条商业银行应根据本行的业务规模和复杂程度选择流动性风险管理模式,管理模式可以是集中、分散或二者相结合。
无论商业银行采用何种管理模式,都应确保对总体流动性风险水平和各分支机构、附属机构、各业务条线流动性水平进行有效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并确保遵守各有关流动性风险监管要求。
第二十一条商业银行应根据监管要求和内部流动性风险管理政策设定流动性风险限额,并根据限额的性质确定相应的监测频度。
商业银行在确定限额时可参考以下因素:资产负债结构、业务发展状况、资产质量、融资策略、管理经验、市场流动性等。
第二十二条商业银行在设立筹备期内,应完成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工作。
开业后,商业银行应及时将经董事会批准的流动性风险承受能力、流动性管理策略、重要政策、程序和限额及其修订情况向监管部门报备。
第二十三条原则上流动性风险管理应按币种分别进行,但在该币种可以自由兑换且业务量较小、对本行流动性风险水平及整体市场影响都较小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可按照重要性原则合并管理。
商业银行至少应按本外币分别识别、计量和监测流动性风险。
对外币实行合并管理的,应向监管部门报备。
第三节内部控制第二十四条商业银行应制定适当的内部控制制度以确保流动性风险管理程序的完整和有效。
有效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体系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一)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二)充分的程序以识别、计量、监测和评估流动性风险。
(三)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
(四)根据业务发展和市场变化适时更新有关政策和程序。
第二十五条商业银行应针对流动性风险管理建立明确的内部评价考核机制,将各分支机构或主要业务条线形成的流动性风险与其收益挂钩,从而有效地防范因过度追求短期内业务扩张和会计利润而放松对流动性风险的控制。
条件成熟的银行可将流动性风险纳入内部转移定价机制。
第二十六条商业银行在引入新产品、新技术手段,建立新机构、新业务部门前,应在可行性研究中充分评估其对流动性风险产生的影响,并制定相应风险管理措施,完善内部控制和信息管理系统。
引入并运行后,应加强日常监测,定期评估相应措施的有效性,并根据需要及时进行调整。
第二十七条商业银行应将流动性风险管理纳入内部审计的范畴,定期审查和评价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的充分性和有效性。
内部审计应涵盖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所有环节,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一)相关的管理体系、内部控制制度和实施程序是否足以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流动性风险。
(二)有关流动性风险管理的信息系统是否完善。
(三)有关流动性风险控制的风险限额是否适当。
(四)进行现金流量分析和压力测试的基本假设是否适当。
(五)有关流动性风险管理的信息报告是否准确、及时、有效。
(六)是否严格执行既定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
第二十八条内审人员应具有独立性,并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确保对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实施独立、充分、有效的审计。
第二十九条内部审计结果应直接报告董事会,并根据有关规定及时报告监管部门。
董事会应根据内部审计的结果及时调整和完善有关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政策和程序,并督促高级管理层针对内部审计发现的问题采取及时有效的整改措施。
内部审计部门应适时对整改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后续审计,并及时向董事会提交审计报告。
第三十条有海外有分支机构的商业银行,应根据其管理模式,针对银行整体及分国别或地区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分别进行审计。
第四节管理信息系统第三十一条商业银行应建立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以便准确、及时、持续地计量、监测、管控和汇报流动性风险状况。